建立正確 保 育 觀
瑞穗生態教育館
文 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圖 人間社記者楊璽樺、李美蘭
╱ ╱
玉里野生動物保護 區地形陡峭峻拔,一 般民眾接近不易。花 蓮瑞穗生態教育館應 運而生,讓民眾能近 距離認識山林生態 ,進而參與生物多 樣性保育工作。
瑞穗生態教育館外觀。
花蓮縣卓溪鄉 的玉里野生動物 保護區,面積約 1萬1414公頃,全 區幾乎未經開發 ,生態豐富。
林務局以「綠建築 」方式規畫並試著打 造生態教育館,最終 於2005年8月啟用,除 了建立保護區調查資 料庫,更希望成為保 育教育交流平台。
全館藉由各式解說 媒材與展示森林與動 物模型、樹木拓印、 年輪展示、足跡雕鑄 、鳥類聲音及生態影 片等。
台灣野豬足印。
麝香貓足印。
山羌足印。
台灣獼猴足印。
台灣雲豹足印。
生態教育館一樓規 畫 為「 特 展 區 」、「 常 態 展區」、「動 物 特區」及一間DIY教室 ;二樓則有「尋找夜 精靈」、「賞鳥牆」、 「 山 林 守 護 者 」等 單元與一間視聽教 室,播 映 生 態 影 片。
館內壁畫有一棵頂 天的紅檜木,樹齡高 達500歲,是紀念工作 站的鎮館之寶。話說 台灣最高齡的樹木是 阿里山眠月神木,樹 齡4100歲,這棵500年 樹齡的紅檜,還屬「 年輕人」呢!
館內陳列的動物模型是館 方以1:1等身比例製作(如 圖),讓民眾了解台灣黑熊 身高通常不會超過200公分 ;山豬其實長得小巧玲瓏。
其中的「尋 找 夜 精 靈」單元,可透過館 方特製的「手電筒」 (如圖),辨 識 出 青 蛇、蝙蝠等夜行性動 物;「賞鳥牆」則依 各種鳥類棲息的實 際高度來觀賞, 藉 此 認識保 護區內的 猛禽。
賞鳥牆
巡山員必須忍受惡 劣地形和多變天氣, 還要面對盜伐濫砍、 非法捕獵者。其中展 示的「神級山刀」(如 圖),是 巡山員 用來 披荊斬棘的工具,源 自原住民的智慧,單 面式木板刀鞘,構 造簡單,卻可以防 森林的溼氣。
淺山妖怪傳說 建立正確保育觀 館方將淺山動物設計 成卡通妖怪角色,透過 各種情境,包括路殺、 農藥使用、棲地破壞及 盜獵等,試著從動物的 視角,激發參觀者的想 法,思考人類與動物之 間如何達到平衡及共生。
「淺山妖怪傳說」特展, 環境教育講師為學童解說 生態平衡及共生。
圖/瑞穗生態教育館
情境故事
山豬看到玉米田很開 心,準備大快朵頤之際 ,台灣獼猴和「萌獴怪 」拿走玉米,告訴山豬 不能吃農民辛苦栽種的 玉米,應該到緩衝區找 食物,這樣才能與人類 和平共處。
魯凱雲豹傳說 館方珍藏保育皮 根據魯凱族傳說,黑 熊和雲豹本是好朋友, 覺得毛皮色太單調,決 定互相彩繪。黑熊先在 雲豹身上彩繪後就累得 睡著了。 雲豹沒耐心,趁著黑 熊睡覺時,拿著鍋底的 黑色顏料為黑熊塗抹, 只剩下胸前一小片未塗 時,黑熊就醒了過來,
很生氣便與雲豹斷交 。從此,只要有黑熊 出沒的森林,就沒有 雲豹的蹤跡。 館內陳列一張從日 治時代保留至今的 「台 灣 黑 熊 皮」,是 2005年開館之初,民 眾捐贈作為生態保育 推廣之用。
館內珍藏的台灣雲 豹毛皮是花蓮縣奇美 國小一名教師所捐贈 。這名教師將全長161 公分的「台灣雲豹皮 」捐贈給館方,作為 環境教育和生態保育 推廣。
台灣雲豹皮
一花一木都有生命, 一山一水都有生機, 一人一事都有道理, 一舉一動都有因果。
──佛光菜根譚
微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