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單 元 五 我們身邊的大地
5-1 地球上的水
P.232
5-2 地貌的改變與平衡 P.242 5-3 岩石與礦物
P.256
231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5-1
地球上的水
水的分布 1.水圈的含水: (1)地球表面有 71%覆蓋著海洋,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水的行星。 (2)水大多數儲存在海洋中,但也存於河流、湖泊、地下水,甚至於飄浮的雲朵中。 (3)扣除海洋所剩 2%的淡水中,絕大部分凍封在極區及高山的冰川,剩下可灌溉及 飲用的地下水、河水等,僅佔不到 0.5%。 表:地球上各類水體佔全球總水量的百分比 水體 百分比(%) 海水及海冰(最大水體) 97.957 冰川(最大淡水水體) 1.641 地下水(最主要的淡水資源) 0.365 河流與湖泊 0.036 大氣中的水氣
0.001
(4)海水及海冰含鹽分太鹹,冰川多在兩極或高山,都不屬於日常生活的水資源。 (5)地下水、河水與湖水,合計約佔水圈的 0.401%,為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水資源。 (6)水被污染時,只能藉著約佔 0.001%的水氣淨化,因此水資源非常珍貴。 範例 1: 比較下列各敘述: (1)地球上最多的水是_______。 (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是_______。
(2)地球上最多的淡水是_______。 (4)能淨化水質的是_______。
課外補充
1.海水:太鹹 (氯化鈉、NaCl)、太苦(氯化鎂、MgCl2) 不能飲用。 2.鹽類的來源:主要是依靠河水或地下水溶解岩石中的某些成分後流入海中。 3.台灣產鹽季節 乾燥少雨的冬季。 4.海水鹽度 以千分之一(0/00)表示;受降水、蒸發、河水注入的影響。 5.赤道地區(∵降水量>蒸發量)∴鹽度低;副熱帶地區(∵蒸發量>降水量) ∴鹽度高 232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水循環: 1.透過蒸發、凝結、降水步驟,水可在自然界中不停循環。 2.水循環的動力,主要來自太陽的能量,藉著吸熱、放熱過程,以氣態、液態、 固態的形式進行水循環。 3.天上降雨、雪、冰雹,統稱為______。 4.平均一個水分子要花 1000 年完成一次水循環。
台灣水資源現況 1.台灣似乎水資源十分充沛,其實不然,因為雨季集中在梅雨及颱風季節,雨量 集中,而且水流湍急,雨水很快變流入海中。 2.台灣地區缺水原因: (1)雨季集中: a.台灣的雨季主要集中在 5~10 月,有時雨量太多,導致水災,有時雨量太少, 導致乾旱。 b.中、南部地區冬季雨量明顯減少,比北部更容易在冬末春初發生旱災。 (2)山勢陡峭,河流短急: a.降雨來不及滲入土壤,形成可利用的地下水,就直接順著河川流入海洋。 b.每年約有 78%直接流入海洋中,河川湖泊實際截流的水量十分有限,因此水 資源不足;因此我們要珍惜水資源。 (3)人口眾多,過度開發: a.台灣的人口密度極高,使得台灣的人均降雨量(年降雨量/人口數)僅約世界 平均值的 1/7。 233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b.因為過度地開發森林,超抽地下水,且發展工商業造成水汙染,使得台灣的 人均水資源短缺。 3.台灣人口眾多,每個人所能分到的水量相當有限,因此台灣是水資源分配不均 的地區。
地下水: 1.地下水的儲存: (1)地下水含量約為河、湖水量之 10 倍;地下水主要是靠雨水補充。 (2)礫岩岩層和砂岩岩層的顆粒間孔隙較大,水能向下滲透,成為透水層; 頁岩岩層的顆粒甚小,孔隙間不容易透水,成為不透水層。 (3)下滲的地表水,遇到緻密、不透水的岩層時,便往上累積,形成地下水, 其頂部稱為________。 (4)地下水體頂部稱為地下水面(井水水面、河水面都是),而其下方為飽和帶。
2.自流井與一般水井: (1)地下水被包圍在上下兩層不透水層時,即形成受壓地下水。 (2)井口面低於最高受壓地下水面,則地下水會自動流出,形成自流井。 (3)井口面高於最高受壓地下水面,則地下水不會自動流出,只是一般水井。 受壓地下水層的 補注區 淺 井
深 井
淺 井
自流井
234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4)成為自流井,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a.含水層的上下方,需有不透水的岩層,將地下水封住。 b.補注水源的區域需位於高處,含水層呈碗狀,即含水層高的一端露出地面,使 雨水不斷補充注入。 c.井口低於受壓的水面,依連通管原理,水便能自動流出,成為自流井。 範例 2: 1.右圖為某地的地質構造及地下水儲存的示意圖,甲、乙、丙為井,L 面為①號地層 的地下水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②號地層為受壓地下含水層
(B)三口井都可以挖到井水
(C)①號地層的孔隙度較②號地層小
(D)甲井會形成泉水噴出。
2.圖為某地地下水的分布情形,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五口井中,可成為自流井的是: (A)甲乙 (B)丙丁戊 (C)甲丙丁 (D)丁戊 (2)依據附圖,試判斷下列何者錯誤? (A)地下水的補注速率很慢 (B)在頁岩層中的水是為受壓地下水 (C)圖中丙井內不會有水 (D)在乾旱時,地下水面會下降 (3)地下水的主要來源為: (A)冰川 (B)海水 (C)雨水 (D)河水
3.影響地下水面高度的因素: (1)雨量因素 (2)坡度 (3)植物被覆 (4)土壤緊密程度 4.地下水過度使用的危機: (1)原因:過度超抽地下水,使地下岩層減少了水的支撐力,上面的岩層因重力向 下壓,因此將岩層壓密,導致岩層縫隙減少,地層因而下陷。 235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2)結果:地層下陷、房屋倒榻、海水倒灌、地下水鹹化。 (3)地層下陷: a.過度抽取地下水,往往會使得地下涵水層因地表水的補充不及而造成原有含水 孔隙被壓縮,而失去原有的涵水性,甚至導致地層下陷,永遠不能再恢復。 b.地層下陷的災害: 地層下陷會導致下水道的排水功能降低,排水不易。 地層下陷不均勻會造成房屋或堤防龜裂。 沿海地區會導致地下水鹹化,甚至引起海水倒灌。 地層已經下陷的地區,無法再恢復原狀。 岩層壓密,地下孔隙變小,地下水的儲存量也變少。 5.淡水鹹化: (1)沿海地區超抽地下水,使地下水面嚴重下降,海水侵入地下水體,或者由於鑿井 時穿透涵水層,使得海水滲入,因此導致地下水水質變鹹,完全不能飲用。 (2)台灣地區因汙水下水道不普及,任由家庭工業廢水滲入土壤,造成地下水 汙染。
236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
)1. 地球上的河水不斷地往海裡流,但是數百年以來海水的總量卻未因此明顯增加,下列何者是 最主要的原因? 【101.基測】 (A)海水會由海溝流入地函 (B)海水會藉由蒸發而進入大氣 (C)海水會滲入地下而變成地下水 (D)海水會藉由漲潮進入沿海陸地
(
)2. 如右圖,在水循環的過程中,水氣凝結成液態水主要發生在哪一個階段?【90.基測一】 (A)降雨 (B) 蒸發 (C) 降雪 (D) 成雲
(
)3. 圖為某地區之地層剖面示意圖,若 1 號井為自流井時,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為地下水位面,B層為含水層 (B)甲為地下水位面,A層為含水層 (C)乙為地下水位面,B層為不透水層 (D)乙為地下水位面,A層為不透水層
◎根據下列所提供的資料,回答 4~5 題 【93 基測二】 小瑜想了解學力村使用地下水的情形,她取得學力村中所有井的地層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
(
)4. 由圖所示,學力村中哪一口井是自流井﹖ (A)1 號井 (B)2 號井 (C)3 號井 (D)4 號井
(
)5. 若學力村村民不斷超抽地下水時,則下列哪一口井最容易且最先發生海水入侵,井水鹽化﹖ (A)1 號井 (B)2 號井 (C)3 號井 (D)4 號井
(
)6. 下列有關地下水體的敘述,何者正確? (A)砂岩層一般是不透水層 (B)雨季的地下水通常比旱季時高 (C)頁岩層一般是良好的蓄水層 (D)井口若高於地下水面,就容易成為自流井
237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
)7. 圖為地層剖面示意圖,圖中的岩層皆具有透 水性,虛線為地下水位面。今鑿一口深井, 則井水面將位於井中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
(
【94.基測一】
)8. 當地下水抽取量大於補助量時,常會發生地層下陷的 情形。表為某地區年抽水量與年補注量的統計表。依 據表中資料推測,因抽地下水所造成之地層下陷最可能發生於下列哪一個時期? (A)民國 40 ~ 49 年 【96 基測二】 (B)民國 50 ~ 59 年 民國 年抽水量 年補注量 (C)民國 60 ~ 69 年 (年) (百萬立方公尺) (百萬立方公尺) (D)民國 70 ~ 79 年 42 950 2460 )9. 地球上的河水不斷地往海裡流,但是數百年以 47 1330 2960 來海水的總量卻未因此明顯增加,下列何者 53 2180 3140 是最主要的原因?【101.基測】 58 2700 3650 (A)海水會由海溝流入地函 61 2708 3500 (B)海水會藉由蒸發而進入大氣 (C)海水會滲入地下而變成地下水 65 3224 4020 (D)海水會藉由漲潮進入沿海陸地 72 4352 4010 78
(
7308
4150
)10. 氣象報告的衛星雲圖上常見白色雲塊,是空氣中的水氣在高空凝結而成,而空氣中的水氣, 最有可能是地面的水經由下列何種途徑進入到大氣中形成的? 【102.基測】 (A)吸熱後蒸發 (B)放熱後蒸發 (C)吸熱後降雨 (D)放熱後降雨
ANS:1.BDADD 6.BBDBA
238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_____1.絕大部分淡水凍封在極區及高山的冰川。 _____2.降水是指降下液態的水。 _____3.台灣的雨季主要集中在 11~2 月。 _____4.礫岩岩層和砂岩岩層的顆粒間孔隙較大,水能向下滲透,成為透水層。 _____5.地下水體頂部稱為地下水面,井水水面、河水面都是,而其下方為飽和帶。 _____6.井口面高於最高受壓地下水面,形成自流井。 _____7.水資源中的水大部分是靠地下水來補充。 _____8.水循環一圈約一年。 _____9.冰山通常是海水因溫度降低而結冰形成的,所以冰山的冰是鹹的。 _____10.臺灣會有用水不足的問題,和降雨期集中、河流短急等因素有關。 ANS:1.OXXOO 6.XXXXO
水的分佈與水循環 (
)1. 雲的形成是水循環的哪一階段?ˉ(A)蒸發ˉ(B)凝結ˉ(C)下雨ˉ(D)下雪。
( ( (
)2. 1 萬 8 千年前冰河時期,有關水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ˉ(A)當時水循環停止ˉ(B)海水總量 增加ˉ(C)冰川總量增加ˉ(D)水汽總量增加。 )3. 淡水絕大部分是儲存在何處?ˉ(A)海洋ˉ(B)地下水ˉ(C)冰川ˉ(D)湖泊。 )4. 下列何項是地球上除了海洋之外最大的水體? (A)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與湖水 (D)
(
大氣中的水氣。 )5. 臺灣水資源不足,下列何者不是原因?ˉ(A)人口太多ˉ(B)雨量少ˉ(C)降雨集中ˉ(D)河川
(
陡急。 ) 6. 水循環的各項步驟,其所需能量來自何處?(A)地熱ˉ(B)光合作用ˉ(C)太陽ˉ(D)地球自轉。
( ( ( (
)7. 人類可以飲用,灌溉的地下水、河水、湖水占所有水量ˉ(A)大部分ˉ(B)2%ˉ(C)約一半ˉ (D)極少,不到 0.5%。 )8. 在水循環的過程中,水氣凝結成液態水主要發生在哪一個階段?ˉ(A)降雨ˉ(B)蒸發ˉ(C) 降雪ˉ(D)成雲 )9. 全球的水量,絕大部分儲存在哪裡?ˉ(A)海洋ˉ(B)大氣ˉ(C)地下ˉ(D)湖泊。 )10.附圖為水循環的過程示意圖,甲、乙、丙為水循環的三個階段, 請問分別代表什麼? (A)蒸發、凝結、降水 (B)固態、液態、氣態 (A) 凝結、蒸發、降水 (D)氣態、液態、固態
(
)11.臺灣河川甚短且無較大的湖泊,故除了____和地下水之外,難以 將水有效的儲存起來 (A)土地 (B)植物 (C)水庫 (D)河流 239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 )12. 下列有關水資源及水循環的敘述,何者錯誤? (A)臺灣地形陡峭,河川甚短,導致臺灣雖然雨水充足,但水資源並不充沛
(B)臺灣的雨量集
中在每年的九月到十二月,雨量分配不均 (C)地球上大多數的水儲存在海洋 陸地、空中之間不斷循環 ( )13. 下列有關水之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甲)沿海地區的湖泊通常有出口,而形成了淡水湖;
(D)水在海洋、
(乙)臺灣會有用水不足的問題,和降雨期集中、河流短急等因素有關; (丙)除了南北兩極外,臺灣的玉山溫度很低,也有冰川存在; (丁)冰川通常是海水因溫度降低而結冰形成。 ( )14.下列有關水的敘述,何者錯誤? (A)以色列的死海和中國大陸上的青海湖,皆因為沒有出口和大海相通,所以形成了鹹水湖 (B)臺灣會有用水不足的問題,和降雨期集中、河流短急等因素有關 (C)南、北極由於天氣寒冷,淡水主要是以固態存在的 (D)冰山通常是海水因溫度降低而結冰形成的,所以冰山的冰是鹹的 ( )15.有關水循環中,蒸發-凝結-降水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蒸發只發生在海洋上空 (B)植物葉片的蒸散作用是一種凝結,會在葉上出現水滴 (C)凝結發生在雲從高空降到地面的過程 (D)降水的型式有許多種,包括雨、雪和冰雹等 ANS: 1.BCCAB 6.CDDAA 11.CBADD
地下水 ( ( ( ( (
( (
)1. 下列哪一種岩層,通常會蓄含地下水?ˉ(A)砂岩層ˉ(B)大理岩層ˉ(C)頁岩層ˉ(D)安山岩 層。 )2. 下列何者不是沿海地區超抽地下水的後果?ˉ(A)地層下陷ˉ(B)海平面下降ˉ(C)海水倒灌 ˉ(D)地下水鹹化。 )3. 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什麼辦法可恢復?ˉ(A)將水注入地層ˉ(B)停止抽地下水ˉ(C) 將地層泡水一段時間ˉ(D)無法恢復。 )4. 地下水的補注來源主要是ˉ(A)河水ˉ(B)雨水ˉ(C)湖水ˉ(D)水氣。 )5. 某一條河受工業廢水汙染,其附近的井水是否安全?ˉ(A)因為井水不犯河水,所以是安全 的ˉ(B)因為井水會被河水汙染,故不安全ˉ(C)因為水滲透很慢,所以是安全的ˉ(D)廢水 會聚在井中,所以不安全。 )6. 許多深井中的水常是ˉ(A)昨天的雨水ˉ(B)前年的雨水ˉ(C)黃帝時代的雨水ˉ(D)恐龍時代 的雨水。 )7. 下列有關地下水面的描述,何者正確?ˉ(A)固定不變的ˉ(B)雨季下降,旱季上升ˉ(C)和 地表平行ˉ(D)雨季上升,旱季下降。 240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
)8. 下列有關地下水儲存的敘述,何者為非?ˉ(A)在岩石縫隙中ˉ(B)在土壤孔隙中ˉ(C)在礦 物結晶水中ˉ(D)在石灰岩洞中。
(
)9. 下列對地下水的敘述,何者錯誤?ˉ(A)各處地下水面是不等高的ˉ(B)要有不透水層,地下 水才能累積ˉ(C)沙漠沒有地下水ˉ(D)地下水含量很龐大。 )10.右圖為某地區地層剖面示意圖,若 2 號井為自流井時, 3 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大雨過後,地下水位面會上升 (B)1 為受壓地下水 位面,故 4 號井也為自流井 (C)圖中不透水層可以是 顆粒小、質地細緻的頁岩層所構成 (D)3 號井口位置 雖高於受壓地下水面,但也可以挖到地下水。 右圖為地層剖面圖及地層內含地下水的情形,試回答下列問題: (
)11. 當 A 處的地下水面高於地面,則 A 處為下列何者? (A)水庫 (B)湖泊 (C)自流井 (D)泉水。
(
)12. 圖中虛線 B 以下為地下水體,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B 為地下水面 (B)B 為井水面 (C)大雨後 B 虛線將會 上升 (D)河川的水與地下水互不相通
(
)13. 若由 P 點鑿井,則井水水面應比地下水面為何? (A)高 (B)低 (C)相同 (D)無法判斷。
(
)14. 若從 C 處開井,則見井水面深度約多少公尺 (A)2 公尺 (B)3 公尺 (C)4 公尺 (D)9 公尺
(
)15.如右圖何處為地下水之補注區?(A)甲、乙之間 (B)乙、丙之間(C)丙、丁之間(D)丁之右側
ANS: 1.ABDBB 6.CDCCB 11.CDCCD
241
4
1 2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5-2
地貌的改變與平衡
改變地表的力量: 力量來源 地球內部 (內營力) 地球表面 (外營力)
型態 地球內部熱能
作用 造山運動、 火山活動 流水、海流、冰川、風 風化、侵蝕、 搬運、沉積
結果 地表愈來愈崎嶇 地表趨於平坦
外營力的類型: 1.風化作用:岩石受空氣、溫度、水、生物等環境因素影響,緩慢的分解過程。 (1)定義:岩石暴露在空氣中,逐漸分解或崩解而變成碎屑的作用。 一般可分為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兩大類。 物理風化:又稱崩解作用,岩石沒有顯著的化學成份改變,但使物體的顆粒 先失去結合力,由大塊岩石碎成細粒,成為礫、砂、粉砂等。最 常見的物理風化分類有: a.剝離作用:岩石外表和裏面受熱不均,熱脹冷縮,使岩石發生剝離。 b.結晶增壓作用:水結成冰,體積增加百分之九,巨大的壓力可使岩石裂 隙擴大而產生崩裂,稱為凍裂或冰楔作用。 c.生物作用:植物根伸入岩石孔隙中,使岩縫增大或是動物的挖掘作用使 岩石破裂。 當溫度在攝氏零度上下變化時的風化做最明顯。 白天和晚上溫差大的沙漠地區,岩石也容易因溫度變化而崩解破裂。
化學風化:又稱分解作用,使岩石分解,使它們的化學成份發生變化。 可分為: a.氧化作用:最為常見,岩石氧化後常呈紅棕或紅褐色。(台中大肚山、火星) b.水解作用:加水分解作用,礦物遇水改變化學結構。 c.溶解作用:如石灰岩中碳酸鈣被含有 CO2 的水溶解,產生重碳酸鈣。 (鐘乳石) 長石礦物在地殼的岩石中含量最豐富, 但露出地表後很容易被水風化, 長石加水就轉變為黏土礦物。 風化不只發生在地表,即使地層的深處,只要空氣、水或生物能達到的地方,就 可能發生風化作用。 242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泥沙、岩石碎屑都是風化後的產物,岩石經風化作用,最終會形成土壤,是地球 上多數生物賴以維生的要素。
風化作用最主要的因子:____。
種類
發生地區
過程
風化速度
關係
物理風化 寒冷乾燥地區
岩石碎裂,但未改變岩石 的礦物組成
迅速
加速化學風化
化學風化 溫暖潮濕地區
岩石風化過程產生化學變化, 緩慢 使礦物組成改變
加速物理風化
範例 1: 1. (甲)地形陡峭;(乙)地形平緩;(丙)氣候溫暖潮溼;(丁)氣候寒冷乾燥。以上哪兩個 因素會造成較為強烈的風化侵蝕作用?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2. 下列哪一種現象的出現,代表岩石受到強烈化學風化的作用? (A)岩石表面有黃褐色的氧化鐵
(B)岩石表面呈現光滑圓潤的狀態
(C)岩石縫隙中的水反覆的冰凍和熔化
(D)岩石的組成顆粒大小趨於均勻
243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2.侵蝕作用: (1)定義: 風化產生的岩石碎屑或是土壤顆粒,受到重力的影響,再加上風力、 流水、波浪、冰川等地球上自然力的沖擊,便會開始脫離母岩,這種現 象稱為侵蝕作用。 (2)____是侵蝕地表最主要的力量: 流速快,侵蝕能力大,搬運的物質多, 顆粒較大。會使河流加深(V 形谷)、加寬。
(3)河流的侵蝕作用使河流不斷加深、加長、加寬。
244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範例 2: 1. 河道形狀由上游排列至下游依序應為:
2.流速甲___乙,丁___丙,因此______以侵蝕作用為主,_______主要為沉積作用。 3.侵蝕能力:甲____丁
(因為甲為上游,流速較丁快侵蝕能力大)
(4)冰川的侵蝕作用 a.寒冷地區的冰雪會因_____作用而向低處移動,形成緩慢移動的冰川。 b.冰川中挾帶堅硬的石塊(無論顆粒大、小皆隨冰川向下移動),對地表進行強 烈的侵蝕作用,將經過的谷地挖成較寬的___型谷,並在岩石表面上留下 _____。
(5)風的侵蝕作用: a.在沉積物運送的過程中,碎屑物會不斷磨蝕周遭岩石而進行侵蝕作用。 b.臺灣每年冬季東北季風強烈,強風挾帶著沙 粒不停擦過岩面,將臺灣北部的岩石磨成特 殊形狀,形成風磨石(三稜石、風稜石)。
245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6)海水的侵蝕作用: a.海水挾帶著砂、礫石拍擊海岸,造成相當強大的侵蝕作用,將岸邊附近岩石雕 塑成各種海蝕地形。 b.臺灣東部、北部海岸的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洞及海石柱、海拱等,皆為海 水的侵蝕作用。
(7)侵蝕基準面: a.______是河流的最終侵蝕基準面, 高於海平面的陸地部分以侵蝕作用 為主,低於海平面的部分 則以沉積作用為主。 b.河流未達海洋前的水平面, 如湖水面或水庫的水面為河流的 暫時侵蝕基準面。
(8)海岸線平衡: 海岸線平衡 影響因素
沉積量 ≅ 搬運量 海岸線不改變 沉積量>搬運量 沉積量<搬運量
陸地面積變化 海岸線變化
海岸線向外擴大
海岸線向內退縮
原 因
水土保持不良,土壤流失
興建水庫、攔砂壩
(9)河道平衡: a.定義: 河道經過時間的演化,河道凸起的部分受侵蝕而夷平;河道凹陷處則被沉 積填平,因此河道趨近一個平滑的曲線 侵蝕速率=沉積速率 ,稱為河道平衡。 b.在河道上採砂石,導致河流加速侵蝕上游的河床或是兩 岸的沙石,以填補坑洞形成新的平衡,採砂石的處的上 游橋樑容易發生橋墩裸露,造成崩塌。 246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10)差異侵蝕: 由於砂岩和頁岩的抗風化、侵蝕能力不同,經過長時間 的侵蝕作用後,導致質地堅硬的砂岩凸出,質地較軟的 頁岩凹陷。
2.搬運作用: (1)流水、冰川、風和海水等自然力量,將岩石碎屑搬至他處的作用。 (2)在搬運的過程中,石塊會不斷的碰撞與磨損,使得原本較不規則或有稜角的 岩石變成鵝卵石。 (3)鵝卵石常見於河流的下游,且搬運距離愈遠的鵝卵石愈小,也愈圓滑,甚至磨 損到只剩下砂粒。
(4)流速愈快、流量愈大時搬運能力也愈強搬運的岩屑顆粒及數量也愈大。 (5)台灣東部山高、坡陡、河流短、流速大,河流上的岩塊來不及被磨蝕即出海, 形成礫石海岸。 3.沉積作用: (1)流速大時(上游):搬運物質大、侵蝕與搬運作用強。 (2)流速小時(下游):搬運物質小,以沉積為主。 (3)砂石被搬運到寬闊地時,流速漸緩於是有堆積情形。(形成沉積岩) (4)沉積物被搬運到濱海地區沉積,可以形成三角州與沖積扇等地形。 (5)淘選作用: (優劣:風>河流>冰川) a.流水因流速不同,將大小、形狀或重量相近的顆粒集中,使沉積物顆粒大小 趨向均勻。 b.沉積物顆粒均勻,表示淘選好;顆粒粗細差異大,表示淘選差。
247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範例 3: 1. 何者是河流出海口形成三角洲的情形?(斜線表示泥沙沉積,箭頭表示水流方向。) (A)
(B)
(C)
(D)
2. 下列關於海岸線平衡的敘述,哪些正確?
(甲)河道平衡的破壞也可能同時破壞海岸線的平衡; (乙)地殼隆起時,海岸線會向海 的方向移動; (丙)海岸線向海的方向移動,導致海埔新生地的誕生; (丁)外傘頂洲 的形成,表示沿岸流帶來沉積物較多; (戊)在河流中下游興建水庫或攔砂壩對沿海地 區的海岸線沒有影響。 範例 4: 下列地形(1)~(12)中,分別是哪種地質營力(甲:流水、乙:波浪、丙:風、丁:冰川 ) 及哪些地質作用( A:風化、B:侵蝕、C:搬運、D:沉積 ) 所形成。 地形景觀
地質營力
(1)蒙古戈壁 (2)臺灣北端富貴角海岸的風磨石 (3)黃土高原 (4)V 型峽谷 (5)沙丘 (6)臺灣北海岸的海蝕洞、海蝕平台 (7)U 型谷地 (8)屏東恆春風吹砂 (9)鵝卵石 (10)高屏溪出海口的淤沙 (11)冰磧 (12)澎湖的鯨魚洞
248
地質作用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
)1. 圖為一河流的立體示意圖,若於河中建一水壩,則下列甲、乙、丙、丁四個地點,何處泥沙
沉積量最大? (A)甲 (B)乙
(
【92.基測二】 (C)丙
(D)丁
)2.台灣北部海岸有名的跳石礫灘,如圖所示,是世界少見的地形景觀。這些礫石是由崩落的岩 塊經下列何項作用所形成? 【91.基測二】 (A) 經長途搬運沉積海邊,再受海浪作用 (B) 經長途搬運沉積海邊,再受風蝕作用 (C) 未經長途搬運直接沉積海邊,再受海浪作 (D) 未經長途搬運直接沉積海邊,再受風蝕作用
(
)3.台灣西部河流的跨河大橋,常發現橋墩裸露的現象。下列哪一項可能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
【91.基測一】
(
(A) 河流上游山坡地被濫墾
(B) 河流上游爆發土石流災變
(C) 下游河流出海處築防波堤
(D) 靠近橋的下游河段遭濫採砂石
)4.甲、乙兩村位於河流兩岸,如下左圖所示。已知甲處侵蝕作用小於沉積作用,乙處侵蝕作用 大於沉積作用。在這種條件下,假定河流流量不變,下列何者是數年後河流自然演變的結構 示意圖?(圖中虛線代表新河道位置)
(A)
(
【90.基測二】
(B)
(C)
(D)
)5.圖中砂岩層形成尖銳突出的山脊,而頁岩層形成低窪的山谷,下列何者為造成此現象的主要
原因? (A)板塊的碰撞將地表擠成波浪狀
【94.基測二】
(B)砂岩與頁岩抗風化和侵蝕的能力不同 (C)構成砂岩和頁岩的組成物質黏性不同 (D)砂岩受侵蝕的時間較頁岩受侵蝕的時間短 249
單元 5: 我們身邊的大地
(
)6.圖是某地區海岸線變化示意圖,甲圖的地形經過數千萬年後變成乙圖的地形。【96.基測一】 由圖中推論,導致該海岸地形變化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侵蝕基準面上移 (C)陸塊隆起 (
(B)海平面上升 (D)海岸下沉
)7.比較臺灣東部與西部的海灘,可以發現西部多沙灘,東部則多礫
石,下列何者是造成此種差異的主要原因? 【97.基測二】 (A)東西岸發生地震的頻率不同 (B)東西岸的河流長度及山脈離岸遠近不同 (C)東岸有板塊運動,而西岸的板塊運動已經停止 (D)東岸火山活動較多,而西岸幾乎沒有火山活動 (
)8.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陡峭的峽谷聞名,此峽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個?【98.基測一】 (A)河流向下侵蝕岩層 (B)地震引起岩層崩塌 (C)冰川移動使得岩層被切割 (D)岩層被海流侵蝕與波浪沖刷
(
)9.下列何者在河流出海口最常見? (A)三角洲 (B)海溝 (C)斷層
(
【98.基測二】 (D)峽谷
)10.以下為描述某顆高山上的岩石成為岩石碎屑並經由河流到達平原的過程:【100.基測一】 甲、岩石中的鐵與氧氣作用成為氧化鐵,使岩石逐漸破碎鬆動;
乙、岩石在地震時掉落河谷,途中撞擊到其他岩石而碎裂; 丙、岩石碎屑在河流中翻滾碰撞,逐漸磨去稜角; 丁、岩石碎屑在河流進入平原後,流速減緩而逐漸堆積。 在此過程中,何者屬於風化作用? (A)甲 (B)乙 (C)丙 (D)丁
(
)11.下列何者不是搬運作用的現象?
【104.會考】
(A)屏東的漂流木隨海水漂流到小琉球 (B)冰島的火山灰隨風飄送到歐洲各地 (C)綠島的火成岩隨板塊聚合漸漸往臺東靠近 (D)太魯閣的大理岩碎塊被河水帶至花蓮海邊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