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下ch1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Page 1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1‐1 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

氫(H2) 1.氫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 a.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因難溶於水,故使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b.熔點為-259.1 ℃,沸點為-252.5 ℃,故很難將其液化。(僅次於____) c.密度約為空氣的 1/14.4,有良好的浮力,但因 1937 年興登堡號飛船爆炸事件,改用氦 代替氫氣。 (2)化學性質 a.常溫下分子狀態的 H2 很安定。 b.在高溫與催化劑存在時,化性較活潑,與非金屬元素形成____化合物。 c.在高溫可與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反應,生成金屬氫化物為____化合物,遇到水立刻放出 ___,所以具有很強的______。 d.氫氣在高溫時可當______,可還原活性小的金屬氧化物成為金屬。 e.室溫時在空氣中很安定,但若點火則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劇烈反應。 2.氫氣的製備: (1)實驗室法 a.活性大的金屬與水作用。 b.活性大的金屬與酸作用。 c.兩性金屬與強鹼作用。

1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2)工業製法 a.電解水:純水需加入少量電解質(H2SO4、NaOH)以幫助導電,可是過分耗費能源,不宜使 用於大量製造。(電解 1mol 水,需通電 2F,產生 1mol 氫與 1/2mol 氧) b.水煤氣法:利用水蒸氣與灼熱的煤焦作用,而得氫氣; 因產物為一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合 物,稱為水煤氣。 氫氣的純化將水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再與水蒸氣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和 氫氣。然後將此混合氣體加壓通過冷水或鹼性溶液,則 CO2 溶於其中而得到 較純的氫氣。

c.天然氣法:甲烷與水蒸氣在高溫及催化劑(Ni)作用下,而得氫氣。 d.烷類熱裂解: 3.氫氣的用途: (1)石油及化學工業均需要使用大量氫氣,例如工業上用哈柏法製氨或合成法製甲醇,即以 氫氣為原料。 (2)電解濃食鹽水後,產生的氫氣和氯氣若直接反應,即可產生氯化氫氣體,進一步溶於水中 即產生鹽酸。 (3)因氫氣有還原性,冶金時,可利用氫氣還原金屬氧化物。 (4)氫氧焰:氫在純氧中燃燒最高可達 3000℃,用來高溫來切斷或熔接金屬。 (5)可作為燃料,因其燃燒後的產物是水,無汙染,例如應用在氫氧燃料電池。 (6)蔬菜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氫化反應,在鎳催化下製得人造奶油(含有飽和脂肪酸)。

2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1.下列有關氫的敘述,何者正確? (A)難溶於水 (B)在常態下很安定 (C)能與活潑的金屬鈉、鈣等形成氫化物 (D)可當氧化劑將金屬氧化物還原 (E)同溫、同壓下,氫的密度小於氧 (F)水蒸氣通過灼熱煤焦所收集到的氣體為純氫氣 (G)氫與非金屬結合,大多形成離子化合物 (H)氫作為還原劑,可將氧化鎂還原成鎂 (I)氫與氧混合點火易爆炸 (J)金屬氫化物如 NaH 中,H 的氧化數為-1 (K)氫與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之水溶液均呈酸性 (L)自然界中,氫主要是以元素態存在 (M)氫可由電解硫酸水溶液製得 (N)水煤氣是水蒸氣和煤氣的混合物 (O)氫的同位素有 H、H+ 和 H2 (P)氫的氧化數可為+1、0 或-1 (Q)工業上多以電解水製備氫氣 (R)氫氣可用於填充飛船,因為安全性高 (S)氫氣是最輕的氣體且沸點最低 2.哪些方法可以直接製得純氫? (A)電解加有微量硫酸的水 (B)水蒸氣通過炙熱的鐵屑 (C)鈉投入水中 (D)鋅片與稀鹽酸反應 (E)鐵與稀硫酸反應 (F)銅與濃硫酸反應 (G)鋁與濃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 (H)氫化鈉與水反應 (I)水煤氣與水蒸氣的混合物通過催化劑,再加壓通過水 (J)鎂與熱的水蒸氣 (K)丙烷熱裂解 (L)電解 NaH 水溶液

3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1.下列種類不同、重量相同的金屬,用以製備氫氣時,何者產生的氫氣最多?(原子量: Na=23,Mg=24,Al=27,Zn=65) (A)鎂與鹽酸反應 (B)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C)鈉與水反應 (D)鋅與稀硫酸反應 2.下列四種物質為實驗室常見的化學藥品:(甲) Mg、(乙) CaH2、(丙) Mg(OH)2、(丁) NaOH ;將上述物質於常溫下置入純水中,何者可能產生氫氣? (A)(甲) (B)(乙) (C)(丙) (D)(丁)。

3.通常把氫氣與純氧燃燒的火焰稱為氫氧焰,氫氧焰的火焰可達到 3000 ℃,在工業上常用 於金屬的焊接與切割。焊接是使金屬接頭熔化後融合在一起;切割是使金屬變成氧化物 後斷裂。某班同學在討論如何控制氫氧焰來焊接與切割金屬時,甲同學說: 「焊接時,應 使氫氣過量」 ;乙同學說: 「切割時,應使氧氣過量」 。試問甲、乙兩同學所說,何者正確? (A)甲正確、乙不正確 (B)甲不正確、乙正確 (C)甲、乙皆正確 (D)甲、乙皆不 正確 4.在1 atm、25 ℃時,欲製得 245 升的氫氣,各需下列物質若干克?(原子量:Na=23,Ca =40)(1) Na;(2) NaH;(3) Ca;(4) CaH2 5.下列何種金屬置入強酸、強鹼中皆可產生氫氣? (A) Al (B) Cr (C) Zn (D) Mg (E) Fe

4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氮(N2) 1.氮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 a.氮氣是無色、無臭、無味的雙原子分子,難溶於水,大氣中氮占體積 78%,是主要來源。 b.熔點為-210℃,沸點為-195.8℃,STP 下密度為 1.25g/L,比空氣密度小。 (2)化學性質 a.分子中兩個氮原子以參鍵結合,因此十分穩定,不可燃,亦不助燃。 b.氮氣在常溫常壓時,幾乎不與其他元素化合。但在高溫或微生物作用下,則會與部分元 素反應,將氮變成含氮化合物,稱為氮固定。 高溫下與氫反應: 高溫下與氧反應: 高溫下與鎂反應: 高溫下與鋰反應: 高溫下與碳化鈣(電石)反應生成氰胺基化鈣,作為肥料: 2.氮氣的製備: (1)實驗室製法 a.純空氣 高溫的銅粉   b.亞硝酸鈉和氯化銨混合加熱製取氮氣。 (2)工業製法: 將液態空氣以分餾法製取氮氣,因氮氣的沸點比氧氣低,所以會先逸出。 3.氮氣的用途: (1)由於氮氣的活性小,因此在包裝中充填氮氣可使食物保存更久。 (2)在飛機及部分汽車的輪胎中,若充填氮氣,因其與空氣相較,減少了水蒸氣及氧氣,可延 長輪胎之使用壽命。 (3)空氣中大量的氮氣存在會和緩「氧氣」過於活潑的氧化特性。 (4)氮的衍生物如硝酸與氨等可用於製造肥料與炸藥。 (5)液態氮可作為深度製冷劑。 (6)用來製造含氮的化合物,轉換成其它用途。如氫化物(如氨) 、氧化物(如 NO、NO2,二 者合稱為 NOx) 、含氧酸(如硝酸(HNO3) 、亞硝酸(HNO2)) 、安全氣囊內含物疊氮化鈉。

5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4.氮的化合物: (1)氨: a.具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極易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 單位體積水可溶解 700 倍體積的氨)。 熔點為-77℃,沸點為-33.4℃,可以冷卻壓縮成為無色透明的液態氨。 b.氨與氯化氫反應,立即生成氯化銨白色固體微粒,可用此性質檢驗氨或氯化氫的存在。 c.濃氨水(或濃鹽酸)開瓶後遇到濕空氣,立即生成煙霧,主因為吸收空氣中的水汽而形成 氨水(或鹽酸)之微滴。 d.氨遇到灼熱的氧化銅,會使氧化銅(黑色)還原成銅(紅色)。 e.實驗室製法:氯化銨與強鹼(通常為氫氧化鈣)共熱。產生的氨氣,用向下排氣法收集, 並以濃鹽酸檢驗。 f.工業製法:哈伯法 g.氨的水溶液或形成的銨鹽可作為肥料,氨的另一項重要用途是製造硝酸。 (2)硝酸: a.純硝酸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發煙液體。實驗室之濃硝酸含有 68%的純硝酸(16M)。 b.硝酸水溶液在光線照射下會分解成二氧化氮(黃褐色),使溶液呈現淡黃色。 hv 4 HNO3 (aq) ──→ 4 NO2 (g)+O2 (g)+2 H2O(l) 因此放置過久的硝酸常呈褐色,為防止此一現象,硝酸應以深褐色玻璃瓶盛裝。 c.硝酸是______很強的強酸,除了如______等少數金屬,幾乎所有金屬都可被硝酸氧化。 3 Cu(s)+8 HNO3 (aq)(稀) ─→ 3 Cu(NO3)2 (aq)+2 NO(g)+4 H2O(l) Cu(s)+4 HNO3 (aq)(濃) ─→ Cu(NO3)2 (aq)+2 NO2(g)+2 H2O(l)

4 Zn(s)+10 HNO3 (aq)(稀) ─→ 4 Zn(NO3)2 (aq)+NH4NO3 (aq)+3 H2O(l)

d.濃硝酸與濃鹽酸以體積比 1:3 混合而成的液體,俗稱王水,可溶解金或鉑等貴金屬。 +

(鹽酸不是增加硝酸的氧化力,而是由於氯離子生成穩定的錯離子而增加金屬還原力) e.硝酸的製備: 實驗室製法是以硝酸鈉與濃硫酸加熱製成硝酸。 Δ NaNO3 (s)+H2SO4 (aq) ──→ NaHSO4 (aq)+HNO3 (aq) Au(s)+4 H

(aq)+4 Cl (aq)+NO3 (aq)

─→ AuCl4

(aq)+NO(g)+2 H2O(l)

6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工業上製法採奧士華法,以氨為原料,使用鉑-銠合金為催化劑,其反應過程如下。 Pt‐Rh 4 NH3 (g)+5 O2 (g) ───→ 4 NO(g)+6 H2O(l) 2 NO(g)+O2 (g) ─→ 2 NO2 (g) 3 NO2(g)+H2O(l) ─→ 2 HNO3 (aq)+NO(g) f.硝酸最大的用途為製造氮肥,如 NH4NO3,也可用於製造炸藥及溶解金屬。 (2)亞硝酸鹽: a.亞硝酸鹽呈淡黃色或無色,受熱不易分解,將等體積一氧化氮與二氧化氮的混合氣體通入 鹼性溶液中可得亞硝酸鹽。 NO(g)+NO2 (g)+2 OH-(aq) ─→ 2 NO2-(aq)+H2O (l) b.亞硝酸鹽普遍存在於天然食物中,尤其是蔬菜,而亞硝酸鈉因可使肉類呈紅色,且有殺菌 作用,因此可當臘肉、火腿的防腐劑。但因具有毒性,且添加亞硝酸鈉的肉類若燒焦,易 產生致癌物,因此亞硝酸鈉已禁止作為食品防腐劑。

1.實驗室中用亞硝酸鈉和氯化銨在試管中加熱可製備某氣體。下列各圖所示的裝置中,何者 最適合用來製備和收集此氣體? (A) (B) (C) (D)

2.下列有關硝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濃硝酸是強氧化劑,稀硝酸不具氧化力 (B)濃硝酸本為無色的液體,但照光後會分解而略帶褐色 (C)濃硝酸與銅產生 NO2 (D)熱濃硝酸可將金溶解 (E)鐵、鋁可溶解於稀硝酸,但不溶於濃硝酸 (F)鋅與稀硝酸反應,會生成 NO

3.下列有關 HNO3 和 HNO2 的性質比較,何者正確? (A)皆為強酸 (B)在酸性溶液中,皆 為強氧化劑 (C)作氧化劑時,皆被還原成 NO2 (D) N 皆以 sp2 混成軌域結合 (E) NO2-為彎曲形,NO3-為平面三角形

7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1.氮氣與氧氣反應時可生成 X、Y 與 Z 三種常見的氮氧化合物,其中各化合物的氮含量如下 圖所示。根據此圖,試問下列敘述,哪一項正確? (A)化合物 X 在低溫時為無色,在高 溫為紅棕色 (B)化合物 Y 中各原子均符合八隅體結構 (C)銅離子與濃硝酸反應時可生 成化合物 Y (D)化合物 Y 與 O3 反應可生成 Z (E)化合物 Z 中,氮的氧化數是+5

2.王同學欲於通風櫥內製備一氧化氮氣體,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 1:準備一個高為 10 公分、直徑 20 公分的空玻璃槽。 步驟 2:取 10.0 克銅粉,置於 100 毫升集氣瓶中,再於此瓶中加滿 0.8 M HNO3(aq),瓶口 以玻璃片蓋住,並迅速進行步驟 3。 步驟 3:以手按住步驟 2 集氣瓶上玻璃片,迅速將集氣瓶反蓋於空玻璃槽中,觀察一氧化 氮氣泡的生成。 步驟 4:收集滿一集氣瓶的一氧化氮後,以手按住玻璃片,將集氣瓶連同玻璃片取出,正 立置於通風櫥內。 下列有關此實驗的敘述,哪些正確? (A)步驟 3 表示一氧化氮不易溶於水,可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B)步驟 3 的反應過程中,溶液會由無色漸變為藍色 (C)此反應除產生一氧化氮外,也得到 H2(g) (D)此反應中,HNO3(aq) 為氧化劑,將銅氧化為 Cu+(aq) (E)將步驟 4 中集氣瓶上方的玻璃片移開,集氣瓶上方逐漸變為紅褐色,表示一氧化氮與 空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 N2O4(g)。

8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1.下列有關氮及其化合物之敘述,何者正確? (A)硝酸可作為過錳酸鉀滴定時酸的來源 (B)工業上製備氨氣的方法稱為當氏法 (C)奧士華法製硝酸的原料是 NH3 及 O2 (D)硝酸的性質穩定,常儲存於無色透明的玻璃瓶中 (E)亞硝酸鈉與氯化銨共熱可製得 N2 (F)工業上,製備氮氣是利用分餾液態空氣 (G)液態氮為研究室裡常用的低溫冷卻劑 (H)氨氣在氧中氧化,可以製得硝酸 2.下列有關亞硝酸與硝酸及其鹽類之敘述,何者正確? (A)亞硝酸鈉在食品工業中,用於燻肉及臘肉的防腐劑,可保持鮮豔顏色,但因發現其在 人體內可能轉化成可致癌的亞硝胺,目前已禁止使用 (B)硝酸照光可分解生成 NO2(g),故需存放在深色瓶中 (C)硝酸與不同物質反應之產物中 N 的氧化數高低:(銅+濃硝酸)>(銅+稀硝酸)> (鋅+稀硝酸) (D)通入等體積 NO 與 NO2 的混合氣體於鹼性溶液中,可得到硝酸鹽 (E) HNO2 非常不安定,即使在冷水中也會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而產生 HNO3 與 NO2

3.工業上用氨為原料製造硝酸的方法稱為奧士華法(Ostwald process),回答下列問題: (1)試寫出淨反應式。 (2)欲用此法製得濃度 70.0%、比重 1.42 的濃硝酸 10.0 升,需 1 atm、27 ℃之氨氣若干 升? (3)上述所製得的濃硝酸之體積莫耳濃度為若干? (4)現欲配製 10 升 3.0 M 的硝酸水溶液,需用上述的濃硝酸多少升?

9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氧(O2) 1.氧的性質: 氧的同素異形體包含氧氣(O2)和臭氧(O3) ,其中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為非極性分子; 而臭氧則是淡藍色有臭味的氣體,屬極性分子。 2.氧氣的製備: (1)實驗室製法: 通常以二氧化錳當催化劑,加熱氯酸鉀製氧。 或以 MnO2 加雙氧水亦可得氧氣。 (2)工業法: a.液態空氣分餾:由於氧的沸點高於氮,故氮先蒸發出來,剩餘者多為氧。 b.電解水:2 H2O (l) -→ 2 H2 (g)+O2 (g)。 3.用途: (1)氧氣在工業上的用途主要用於煉鋼,將高壓的氧注入熔鐵中,把雜質中的硫及多餘的碳分 別變成 SO2 及 CO2。 (2)臭氧為氧化劑,可將 I-氧化為 I2,因此可以將含 KI‐澱粉試紙變為藍黑色,善用此一性質, 即可檢驗生活周遭是否有臭氧存在。 說明:放在影印機旁的潮溼 KI‐澱粉試紙,比較容易變成藍黑色。因為影印機的雷射光會將 空氣中的氧氣轉變為臭氧,因此影印機應置於空氣流通處,以免影響健康。 (3)臭氧亦可作為漂白劑及自來水消毒之用,大氣平流層中有大量臭氧,使地表生物免於遭受 大量紫外線的侵害。 4.氧的化合物: (1)來源: a.地殼中的主要成分如二氧化矽(SiO2)、灰石(CaCO3),重要礦產如赤鐵礦(主要成分為 Fe2O3)等都含有氧,因此氧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空氣中也含有許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或汙染空氣的 NOx 及二氧化硫等。 (2)酸鹼性: a.一般而言: 非金屬氧化物溶於水會形成酸性: 金屬氧化物溶於水會形成鹼性:

10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少數例外: 金屬氧化物溶於水會形成酸性: 難溶於水的氧化物則呈中性:

1.下列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氧? (A)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共熱 (B)鹽酸與大理石反應 (C)液態空氣的分餾 (D)鹼金屬與水反應 (E)加熱紅色氧化汞 (F)硝酸長時間照光 (G)加熱亞硝酸鈉 (H)氯水經日照變質 (I)雙氧水加二氧化錳 2.下列有關臭氧的敘述,何者正確? 光,可進行分解反應 ‐澱粉試紙變為深紅色

(A)臭氧的分子式為 O3 (B)平流層的臭氧吸收陽 (C)臭氧不具毒性 (D)臭氧為直線形分子 (E)臭氧可使碘化鉀

3.實驗室中可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在試管中加熱製備氧氣。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各圖所示的裝置中,何者最適合用來製備收集氧氣? (A) (B) (C) (D)

(2)承第(1)小題,有關此收集氣體之方法,是因氧氣具有下列何項特性? (A)易溶於水,比空氣輕,使用向下排氣法 (B)難溶於水,使用排水集氣法 (C)易溶於水,比空氣輕,使用向上排氣法 (D)易溶於水,比空氣重,使用向下 排氣法。 (3)實驗所收集之氧氣,具有何種性質? (A)可使木材餘焰復燃 (B)很不活潑,不與任何元素化合 (C)為對流層中含量 最多的氣體 (D)與鎂反應之產物,可使碘化鉀‐澱粉試紙呈藍色。 (4)下列有關製氧實驗的敘述,何者正確? (A)氧氣是由二氧化錳分解所產生 (B)氯酸鉀作為催化劑 (C)實驗結束應先將 火熄滅,再將導管移出水面 (D)剛冒出的氣泡不要收集

11


[莫斯利高中自然科學]

選修化學(下) 第一章元素與無機化合物

氯(Cl2) 1.氯的性質: (1)常溫時,氯是黃綠色氣體。 (2)氯和氟、溴、碘、砈元素合稱為鹵素,其中砈為放射性元素。價軌域為______,所以易獲 得一個電子成為 X-的鈍氣電子組態。 (3)鹵素均非常活潑,在自然界不以元素態存在,而是以化合物種態存在,以氯的存量最大。 2.氯的反應: (1)Cl2 與水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 (2)Cl2 可溶於鹼性溶液。 (3)可溶於四氯化碳中,呈淡黃色。 (4)Cl2 在強光照射或加熱時與 H2 劇烈反應並爆炸。 (5)鹵素的置換反應: 3.製備: (1)實驗室法:常以強氧化劑氧化鹽酸的方法來製備。 鹽酸與二氧化錳反應:

a.___處:需要彎曲以避免氯氣外逸。 b.___處:此管需伸至底部以避免氯氣外逸。 c.___瓶:吸收 HCl(g)。 d.___瓶:吸收水。 e.___瓶:收集 Cl2(g),向上排氣法,且瓶中的管子伸至底部以趕走空氣。 f.___瓶:製造氯水。 g.Cl2(g)與熟石灰或生石灰反應製造漂白粉:

1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