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校友第12期

Page 1

12 2013 年 12 月 網址:

人物專訪

www.naalumni.org

3487 6819傳真:

會址:香港銅鑼灣軒尼詩道

電話:

率真關懷見性情的信廣來院長

號香島大廈三樓 室 439-445

3487 6820

訪問︰黃浩潮、黃麥錦英、楊詠欣、潘淑儀 整理︰黃麥錦英

B

時值初秋,一個微涼的下午,在新亞 書院院長室內,校友會理事與信院 長共聚一堂。信院長快將離任,新亞人不 勝依依。在校友的簇擁下,信院長親切地 回顧了新亞與他的淵源。

與新亞書院的淵源 是次訪談是這樣開展的。在很多新亞人眼中,信廣來 院長是一位謙謙君子、溫文有禮、學貫中西、精於數理分 析又通曉文史哲的儒家學者。信院長謙厚客氣,連稱過獎 後,就縷述他對新亞人、新亞事、新亞情特別投入的因由。 新亞書院素以弘揚中國文化精神為己任,信院長早在 40 多年前唸預科的時代,已仰慕儒學宗師唐君毅先生的人 文精神,閱讀唐先生的著作,學習唐先生做學問的功夫。 其後在農圃道新亞研究所修讀牟宗三先生的課,研習中國 哲學時,對新亞傳統心焉嚮往,自覺自己就是新亞人。

引以自豪的長遠規劃 談到這 3 年多以來,他為新亞書院盡心盡力,有目共 睹。他與院務室的同事與校友的關係最為投緣,贏得校友 的尊敬。於此,院長分享了他上任以來,將書院在人事架

「多情新亞人」講座 - 狂舞圓廣

構、財政、方向等各方面制度化的構思。 首先,他成立拓展事務處,與輔導處分別處理校友事 務及學生事務。前者亦負責中國文化活動、籌款事宜及對 外訊息等。他認為這對書院的發展、對減輕同事的壓力、 對學生的福祉至為重要。 其次,將中國文化融入現實生活,以對應今天的時 代,以切合年輕人的興味。近年來,學生主辦的千人宴及 學術活動,富涵中國文化元素。書院又致力為學生拓展對 外交流,深化國際視野,學習中西文化的互通。 再者,由傳統到現代,引發年輕人的共鳴。書院舉辦 當代中國講座,談科學、講教育、說經濟,甚或從《狂舞 派》說到理想的追尋等,深得學生的共鳴。信院長認為尊 師重道的精神,德性及生活的培育要靠個人接觸,方法是 製造機會,讓有心人參與,再去感染身邊的人。

書院第四十九屆田徑運動會

1


人物專訪 第二十六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第十屆中華美德教育行動師資培訓班

機遇大於挑戰

延續新亞的事業

新亞書院由「手空空、無一物」發展至今,從來都在 在需財。近幾年書院所得的捐款能夠屢創新高,絕非偶然。 信院長笑言新亞是儒生書院,或許是文史哲出身的人,對 金錢赧於啟齒吧。他借鑑了北美洲多所公立大學的成功籌 款經驗,也感謝接觸面廣闊、人脈連繫多的資深校友、年 青校友對書院的全情投入與支持。

僅餘個多月,信院長仍孜孜尚勤,實在難得。被問及 是否捨得新亞書院時,院長明確表態,實在捨不得。離任 後,他將繼續學術研究,亦將延續「新亞的事業」,延續 他的夢想。他盼望他能扭轉、能改變以往國際學者用西方 架構去看中國學術的現象;他盼望能用中國固有的學術框 架將論語、孟子的儒學精粹,以英語加以發揚,終有一天, 西方學者能推崇中國的道德、倫理及價值觀。說到動情處, 信院長胸有成竹的表示,這個從事 40 年的學術研究,尚 有 15 年就能達成。

讓院長深覺安慰的是,書院儘管有一時間處理不到 的挑戰,如有關興建新宿舍的爭議,但只要各人一心一 德、心平氣和的面對,多溝通、多解釋,即使對事情的 看法不同,最後也能融和合一的把問題解決,並轉化為 珍貴的資源。

在此,謹祝信院長身體健康,事事如意、實踐夢想、 成就宏願!

新亞耶魯大學學生交流計劃二十周年重聚

2

學生晚餐座談會

新亞書院六十四周年院慶活動


金禧劇作《教授》延續中大情 ─ 專訪陳健彬校友 訪問︰黃浩潮、黃詩田、葉永生 整理︰黃詩田

人物專訪

左 : 陳健彬;右 : 莊梅岩

前一 : 陳焯威

50 周年,中大特別夥拍香港話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成立 劇團製作《教授》一劇,喚起社會對教育本質的反思。

新: 三位在中大唸書時,本科均與戲劇無關,為何最終會踏

該劇自上演以來口碑載道,預計 2014 年將載譽重演。本刊 榮幸邀得三位幕後功臣兼中大校友,分享《教授》的創作歷 程、在中大的求學體會,以及對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見解。 新 :《新亞校友》 ─ 編輯委員會代表 KB : 陳健彬校友 ─ 香港話劇團行政總監 莊 : 莊梅岩校友 ─ 《教授》編劇 威 : 陳焯威校友 ─ 《教授》導演 新:《教授》是如何誕生的? KB: 我們與中大校友事務處商討製作 50 周年校慶話劇,得 出兩個大方向:劇本需與中大有關,但並非歌功頌德; 即使非中大人,也會覺得好看並有所感動。由於劇本 是為中大而寫,而編劇與導演彼此必須有一定信任和默 契,故編導一早已預定由莊梅岩校友和陳焯威校友分別 擔當。《教授》起初只是暫定的題目,想不到後來變成 正式的劇目。 莊: KB 邀請我編寫劇本時,我已決定要以表達中大感覺的 平台,訴說普世性的故事,讓非中大人看後有感覺, 中大人看後有多一重感覺,並且知性而不曲高和寡。 我花了數月時間作資料蒐集和研究,回中大訪問了多 位教授和學生,並到課堂旁聽。起初我並沒計劃撰寫 與社運有關的故事,但訪問後發現大家都以中大人關 心社會並付諸行動而感到自豪,故決定將此元素滲進 劇本。中大非常開明,給予我們完全的創作自由,這 點我非常欣賞。 威: 我 慶幸能有機會先後執導新亞書院 60 周年戲劇《珍重 星光》及中大 50 周年劇作《教授》。我發現相比其他 大學的畢業生,中大人多了一份樸素,簡單而浪漫,這 在《教授》可完全體現出來。

上戲劇之路? KB: 我是致群劇社 * 的創辦人之一,但以文娛藝術為終生事 業,也只是機緣巧合。中大歷史系畢業後,我曾經到電 台考播音員,到銀行面試,但都不獲聘請,最後到中學 任教歷史。後來太太進了同一家中學任教,為免夫婦俩 在同一行業發展,我決定往外闖,投考政府公務員,獲

陳健彬 ●

1970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資深藝術行政人員,曾長期服務於政府文化部門 (1977 至 2001 年)

● 2001 年 4 月香港話劇團公司化,受聘為劇團的首任 行政總監 ● 2009 年獲香港戲劇協會推薦獲頒「傑出劇藝行政管 理獎」,2011 年獲頒發「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劃」 獎狀及獎章,以表揚多年來積極促進文化藝術發展 的貢獻 ● 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藝 術行政界別顧問及審批 員、香港演藝學院舞台 及製作藝術學院校外顧 問、華文戲劇節委員、 廣東省文聯委員、香港 戲劇協會幹事及香港藝 術人員協會會員

3


派往市政事務處統籌社區文娛節目,至 2001 年香港話 劇團公司化,便受聘為劇團的行政總監。 * 致群劇社成立於 1972 年。「致」語帶相關,一方面有「羅

人物專訪

致」人才的意思,亦有把劇作「致送」予社群的意思。創社 成員主要為中大畢業生,以「團結友愛,切磋劇藝,加深對 社會人生之了解」為宗旨,積極參與各項戲劇活動。近 40 年來演出劇目逾 70 個,創作劇、翻譯劇及改編自文學作品 的劇本兼備,演出內容較具社會氣息,希望從戲劇探討人生 路向,故廣受文化界、教育界歡迎及支持。 莊: 讀書時我並沒加入劇社,但有幸選修了張秉權和方梓勳等 教授任教的書院通識科目《舞台透視》,引發我對戲劇的 興趣。我主修心理系,對我構思人物角色的性格大有幫助; 戲劇創作需要人文關懷,亦與中大精神不謀而合。

威: 選 修物理系,是因為我喜歡發掘真相,而物理系正可 助我找出世事萬物運行背後的真貌。但讀下去時,我 發現物理的知識似乎只跟物件有關,忽略了「人」這 最值得關注的元素。其實,我唸中學時已有參與班際 戲劇比賽,大學時亦有參與新亞劇社和四院劇賽,當 中發現戲劇探討的主題,往往正是圍繞人與人之間的 關係。我對此深感興趣,遂決定在中大畢業後轉讀演 藝學院。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福,許多同學的家人都 反對子女攻讀演藝科目,我的家人卻表示支持。慶幸 我的哥哥也在戲劇界發展,家人對這行業的了解較多。

新: 作為資深的戲劇工作者,你們如何看香港藝術文化的發展? KB: 香港話劇團作為官辦藝術團體,於 2001 年公司化,擁有 更大的創作自由和發展空間,是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里

莊梅岩 ●

1999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編劇系深造文憑

英國倫敦大學 Royal Holloway 編劇碩士

憑《留守太平間》(2003)、《找個人和我上火星》 (2004)、《 法 吻 》 (2006) 及《 聖 荷 西 謀 殺 案 》(2009) 四 奪 香 港舞台劇頒獎禮「最佳 劇本獎」

● 2003 年 香 港 戲 劇 協 會 「傑出青年編劇獎」 2010 年香港藝術發展獎 最佳藝術家獎(戲劇)

4


人物專訪

左起 : 黃詩田、葉永生、黃浩潮;右起 : 陳焯威、莊梅岩、陳健杉

程碑。可惜的是文化局因政治爭議而擱置成立,文化政策至 今仍沒專責的政策局主理。我認為香港的藝術文化可從兩大 方向發展。首先,回歸祖國後中西文化更為共融,香港作為 國際藝術表演舞台,如何在保留國際視野之餘,適當加入中 國元素並達致平衡,值得我們深思。此外,我們應長遠建立 文化軟件,發展出真正代表香港、真正具本土特色的項目, 例如《歌聲魅影》是百老匯上演最久的音樂劇,香港又有甚 麼劇作是家傳戶曉的呢?我們應在建立創作團隊和藝術教育 方面多下工夫。

莊: 香港藝術文化發展較為遲緩,近年關注的人增加,確實 是一件好事。但希望這不只是熱潮,而是大家會思考如 何將這份熱度延續下去。 威: 談到香港藝術文化發展,我想起《教授》完場前大講堂 的一幕,學運王子 Jeremy 說樹苗是在石隙中爭出來。 這不但體現中大和新亞精神,也反映香港話劇創作的現 況。我在演藝學院讀一年級時,母親發現患癌,在我剛 畢業便離世。母親對我的支持,加強了我在戲劇行業發 展的決心。我寄語希望加入戲劇界的師弟妹和其他年青 人,要有捱一世的準備。藝術不是捱幾年便會出頭,在 這行沒有升職,每天都是自己與自己比賽,必須問自己: 為何想搞戲劇?為何想與社會溝通?

陳焯威 2004 年畢業於香港中 文大學物理系

2009 年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戲劇學院導演系(一級 榮譽)

● 2009 年 香 港 藝 術 發 展 獎藝術新秀獎 ( 戲劇 ) ● MetroHoliK Studio 劇團成員、自由身導演及燈光 設計師 ● 導演作品包括:MetroHoliK Studio《重遇在最後 一天》、香港話劇團《半天吊的流浪貓》、中英劇 團《劇場新丁》、新亞書院 60 周年校慶話劇《珍重 星光》及糊塗戲班自主劇場《花與凌》等

5


新亞書院發展近況

書院消息 新亞校史館正門,門牌承蒙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題字

65 周年。在過去大半 屈指一算,明年便是新亞書院創校 個世紀,書院一直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及培育社會優 秀人才而努力。近年,書院各個範疇均有顯著的發展和進 步,不但陸續完成整理新亞書院歷史的工作,在弘揚中國文 化、培育優秀人才及優化學習環境等各方面均有所進展。近 年,書院亦致力加強與新亞校友的聯繫,希望每位校友都能 了解書院的近況、加強與書院的接觸。

繼往開來 重整書院歷史 新亞書院過去 60 多年來為社會栽培了無數人才。近年 為重現創校前賢及學者的卓識丰采,以及數十年來為弘揚中 國文化、培育人才的艱險奮進精神,故已開始重整新亞書院 的過去歷史,包括籌設新亞校史館、建立網上校史資料庫、 編印錢穆、唐君毅,以及張丕介等學者的書信集、徵集各位 前賢書信、書刊及書院文物,同時推行與新亞相關刊物的電 子化計劃,永久保存本院的歷史文物,使本院師生、校友及 關懷本院發展之人士認識新亞書院過去的歷史和發展,同時 也對本院的教育理念和抱負有深切的了解。

桂林街時期

新亞校史館設於本院誠明館地下,將會以文字、 圖片及珍貴文物展示新亞書院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 校史館於本年 12 月 16 日(星期一)起正式開放,歡 迎各位師生、校友及友好參觀。校史館開放時間如下: 星期一至五:上午 9 時半至下午 4 時半 星期六:上午 9 時半至 12 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6

農圃道時期


堅持理念 弘揚中國文化 培育優秀人才 錢穆先生及一群來自內地之學者在極艱難窮困的環境 中創辦新亞書院,目的在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採西歐 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東西文化,為 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然而到了 70 年代之初,曾經 有學生質疑新亞書院的發展方向,當時更出現懷疑新亞精神 是否已死的討論。

書院消息

其實書院一直秉持創校宗旨,堅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今天中國發展迅速,現代化進步之餘,社會亦出現不少問 題,在承傳中國文化的道路上,書院更配合宏觀的國際大勢 以及當代中國的國情而展開各項工作。過去,書院非常重視 學生及校友提出的寶貴意見,希望繼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之 外,能加強師生及普羅大眾對現代、當代中國各個範疇的認 識。

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書院過去多年積極推展各項學術文化活動及講座,當 中包括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等。 自 2012 年起,書院開始增辦新亞當代中國講座,以加強學 生對當代中國國情的認識。第一屆新亞當代中國講座的講者 是內地著名作家、導演及新聞工作者涂俏女士。涂女士一直 關注邊緣社群和特別的社會現象,並開創了中國內地隱性採 訪式報導的先河。她與觀眾分享了多年來的採訪經驗和見 聞:她曾貼身採訪晚期愛滋病患者,假扮被人拋棄的二奶, 更親身深入吸毒者社群及養熊場,希望通過文學及紀錄片揭 露社會上各種不公,為社會上被忽略的一群發聲。往後每一 屆的新亞當代中國講座,希望能進一步探討當代中國社會、 科學、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發展情況。

第一屆新亞當代中國講座,講者為涂俏女士。

第一屆新亞儒學講座,講者為杜維明教授 ( 左 )。

「多情新亞人」講座 除了增辦學術講座,近年書院亦積極聆聽校友的意見, 加強學術文化以外的工作,透過小型講座及展覽等各種形式, 以推廣中國文化及新亞精神。今年 9 月,書院便首次於圓形 廣場舉辦了一場名為「多情新亞人」小型講座,講座主題為 「狂舞圓廣」,邀請到新亞校友、電影《狂舞派》導演黃修 平先生及監製陳心遙先生擔任嘉賓講者;並邀得新亞校友、 資深新聞工作者區家麟先生主持;同場亦有組合 So Human 表 演舞蹈及節奏口技(Beatbox)。幾位嘉賓講者及表演者一直 堅持自己的夢想,情況與當年創校先賢在艱苦的環境下創立 新亞書院如出一轍,「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多情新亞人講座,首次講座主題是「狂舞圓廣」。

新亞儒學講座 今年起增辦的新亞儒學講座,將每年邀請一位儒學方 面的傑出學者蒞港主持一系列校內及公開演講,進一步弘揚 儒學,同時探討儒家思想對個人、當代社會以至中國未來發 展的意義,今年的講者正是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暨 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杜維明教授,三次講座於今年 11 月圓滿結束,講題分別為︰「我所『體知』的新亞精神」、 「儒家人文精神的現實意義」及「儒家的批判精神—學術 研究的涵義」,吸引不少校內師生及市民出席聽講。

「信而好古」—香港書家邀請展 今年 11 月 4 日至 22 日期間,書院於錢穆圖書館及許 氏文化館亦首次舉行了一個名為「信而好古」的 香港書家 邀請展。中國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文化,是一門值得發 揚,而且應該讓普羅大眾能夠欣賞和學習的書寫藝術,這次 展覽能夠得到十九位香港知名書家的支持及參與,成功為香 港書家、師生及大眾提供一個寶貴的交流平台。

7


書院消息 「信而好古」— 香港書家邀請展

學生海外交流計劃 此外,為使學生在學術上擁有專業知識水平之外,亦 能具備國際視野,肩負起弘揚中國文化的使命,書院多年來 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包括耶魯大學學生交流計 劃、耶魯大學暑期社區服務交流計劃、英國牛津大學哈特福 學院交流計劃等。今年起,書院開始增辦英國劍橋大學/美 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暑期學習計劃,讓學生得以開拓國際 視野,成為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樑。未來,書院會積極鼓勵及 資助新亞同學舉辦/參與中國文化活動,以延續先賢的辦學 理念。

新亞青年學人計劃 新亞書院創校早期規模雖小,但一直致力為社會培育 優秀人才而努力。早期書院的校園環境、學生設施等各方面 雖然遜於今天,然而有一點是比今天優勝的,就是校舍裡充 滿著濃厚的師生情。當年正因為新亞學生人數少,師生之間 的關係非常密切,老師能夠深入認識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

8

新亞學生參加英國牛津大學哈特福學院交流計劃時攝。

的性格、潛質,從而提出指導,讓每位新亞學生都能夠認識 自己、認識新亞精神。 時至今日,書院規模愈大、學生人數亦愈來愈多,老 師在授課以外,未必能夠深入認識每位同學,所以書院由 今年開始推展「新亞青年學人計劃」。此計劃旨在鼓勵書 院同學全方位發展,啟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衷、社會觸 覺及領導才能等潛質。希望從眾多的新亞同學中,挑選出 9 至 12 位優秀的同學,讓他們進一步認識中國文化、認識書 院、認識自己,同學可以在一年的學習裡參加各種書院活動 及訓練課程,以及擔任書院代表,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首批共 9 位學員已於今年 5 月選出,由 7 月開始,書 院安排了學員參與演講及溝通技巧培訓課程及各項活動,亦 安排他們擔任書院活動之代表,包括校友重聚晚宴、新生迎 新日,參與接待訪問書院的學術單位、參加個別的書院會議 及聚會等。書院期盼每位新亞青年學人能夠繼續肩負起承傳 及展示新亞精神、弘揚中國文化的使命。

新亞青年學人計劃學員與院長午聚,並討論新亞精神。


優化學習環境 籌建新學生宿舍 書院一直希望優化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在美好的校園環 境下學習,享受在新亞學習的日子。除了為校園打造更多供 學生休憩空間,書院相信學生宿舍是一個提供學習及住宿的 地方,透過積極的宿舍生活,學生在學術、社交及自理能力 等各方面都能有一個整合的發展。

正積極進行,書院需要盡快為新宿舍籌募所需的鉅額經費。 如有意透過捐款支持此計劃,或對本計劃有任何查詢,歡 迎與拓展事務處拓展經理陸敏聰小姐(電話:3943 1963 ; 電郵:jeanluk@cuhk.edu.hk)或拓展助理曾嘉欣小姐聯絡 (電話:3943 7944;電郵:edithtsang@cuhk.edu.hk),讓 更多學生可以擁有一個更理想的校園及學習環境,為貢獻社 會作好準備。

書院消息

有鑑於學生人數上升,宿位供不應求的情況日趨嚴重, 書院正積極籌建新學生宿舍,讓更多學生可以擁有一個更理 想的校園及學習環境,學生能夠通過宿舍生活置身於多元文 化的學習環境之中,從而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提升個人修 養,以及擴闊人際網絡,為貢獻社會作好準備,成為未來的 社會棟樑。 現時大學已完成宿舍建築的招標程序,並於今年 7 月順 利揀選出設計新宿舍建築師。9 月中旬,書院舉行興建第五 所學生宿舍諮詢會,建築師向與會者介紹了宿舍的初步設計, 書院亦正與建築師及大學校園發展處就諮詢會上所收集的意 見交流商議宿舍的設計,有關進展會透過書院網頁不時公告, 讓校友及關心書院的友好都能知道興建新宿舍的最新情況。 在新宿舍的建築成本上,教資會將負擔 75%,而書院則 須負擔 25%,即約港幣 4 千萬至 5 千萬元。新宿舍籌建計劃

建築師提供的新宿舍構思圖,配合新亞校園的整體環境。

加強聯繫新亞校友 書院一向視校友為新亞的重要成員,除了 每年定期舉辦校友重聚活動,書院亦於近年優 化各項出版項目,包括於 2012 年起推出《新 亞簡訊》及定期出版電子簡訊,將本院最新消 息帶給校友,讓本院師友、校友以及關心本院 發展的人士了解書院最新情況。今年 9 月,書 院更推出了全新網頁 (www.na.cuhk.edu.hk), 當中包括加入校友專頁,以加強新亞校友方面 的資訊。校友專頁現時提供以下資訊,以及最 新的校友消息︰

校友登上書院網頁後,只須以游標指向「校友」,即可登入校友專頁。

項目

介紹內容

最新消息

新亞書院主辦之校友活動最新消息

校友活動

新亞書院主辦之校友活動

校友會

新亞書院之校友會,包括海外校友會資訊

新亞校友高爾夫球會

新亞校友高爾夫球會之聯絡方法

聯繫新亞

更新聯絡方法/更新於校友事務處之校友聯絡紀錄

校友召集人網絡

校友可透過此網絡聯繫昔日校友

校友刊物

網上閱讀校友刊物

書 院 每 年 籌 辦 多 項 校 友 活 動, 均 會 透 過 校 友 刊 物 或 廣 發 電 郵 預 告。 為 確 保 新 亞 校 友 都 能 收 到 最 新 消 息, 建 議 校 友 主 動 登 入「 聯 繫 新 亞 」, 更 新 個 人 聯 絡 方 法。 如 對 校 友 專 頁 有 任 何 意 見, 歡 迎 聯 絡 新 亞 書 院 拓 展 事 務 處 張君恒先生(電話:3943 1816;電郵:kelvin@cuhk.edu.hk)

9


恭賀新亞校友高球會奪標 潘淑儀

書院校友高球會近年屢創佳 新亞績,繼今年 6 月 15 日在東莞舉行

恭賀新亞校友高球會奪標/學長計劃

的「香港中文大學 50 周年校慶金禧校 友院際高球賽」中,獲總桿亞軍,日 前於「中文大學 2013 年高球日」,更 上一層樓,奪得冠軍,各隊員都感十 分興奮。新亞書院院長信廣來教授特 別假雲起軒設宴,慰勞及表揚高球會 隊員,他們不僅在比賽中奪得好成績, 今年更籌募得破紀錄的逾 330,000 港 元,資助新亞學生海外交流計劃。

中文大學 2013 年高球日奪冠,捧起獎盃,笑 逐顏開! 左起︰楊志成(隊長)、潘家穰、葉錦滿、 關于、潘潤湛(會長)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 2013/14

2000 年成立學長計劃,今年已踏入 書院及新亞校友會於 第 13 屆。有賴校友會的鼎力支持,自 2011 年起擴大了 學長及學員的召募,公開召募畢業逾 5 年之校友擔任學長。 學長計劃的參與成員,由以往數十至百多位校友及同學,增 至今日超過 250 人的水平。今年有 213 位學員及 106 位學長, 學長參與人數乃歷年之冠。書院衷心感謝校友的熱心及支持。 本屆學長計劃成立典禮已於 11 月 2 日 ( 星期六 ) 下午 3 時於新亞書院樂群館梁雄姬樓新亞體育館圓滿舉行。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是書院與校友會合辦,大家合作無 間,亦於每屆開始前都做多番功夫。當中有賴「新亞書院學 長計劃籌備委員會」的多名校友支援,提供寶貴意見。當中 更提議除一般的問卷調查外,應多向學長親身問意見。

10

新亞書院院長信廣來教授設宴祝賀新亞校友高 球會,飯後與眾隊員合照。是晚除各隊員及信 院長(前排左四)外,新亞書院蘇洪根校董(前 排右四)、 院務主任簡蘇寶儀女士(前排右 三)、副院長及輔導長溫有恒教授(後排右一) 等,皆有出席致賀。

新亞書院校友會會長黃浩潮先生。

有見及此,書院特別舉行了學長重聚活動,與學長一同 討論如何加強計劃效果。其中一個建議是:於成立典禮前, 把學長學員願意提供的個人資料包括聯絡方法及興趣等、提 早送交獲編同組的組員,好讓大家於成立典禮前預早認識各 方。這安排使大家於成立典禮前有更好的準備。此舉亦於剛 舉行的成立典禮看到成果,大家有更多話題於交流時段討論, 不少組別討論兩小時仍非常熱烈! 另外,書院亦加設學員簡報會,於成立典禮前向學員說明學 長計劃的要求和目標。這樣,大家都更加清晰的為計劃作預備。 書院已計劃於下學期(2014 年 1 月 18 日)舉行職業講 座日,提供多個行業的工作坊,邀請學長為更多同學分享自 己的職場經驗。書院更將於 2014 年 3 月 29 日舉行重聚晚宴。

新亞書院院長信廣來教授。

逾 300 位學長及學員聚首一堂。


美景歷史文化之旅—長白山集安行 潘淑儀

美景歷史文化之旅

長春市往長白山途中向陽屯飯店午膳,餐廳收藏了許多六、七十年代物 品及文革時的海報,每房間都張貼了「抵死」對聯,這副「無胆有心」 是其中一絕。

天清氣朗的走千多級台階,大家都不覺疲累。

素聞新亞校友會的旅遊非一般旅行,今回是第一次參加, 想不到旅行前的茶會已是與眾不同。照例有旅行社負

土壤、生物隨著高度發生明顯的變化,常有「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之說,這句話在我們遊覽長白山的短短兩天, 已深深體會。

責人介紹行程、天氣及各注意事項,而後竟有差不多一小時 的高句麗歷史課,由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博士詳 述高句麗歷史大事;至此,我知道︰這趟旅程不簡單!

《嘉賓領隊丁博士》 起程那天,我就曉得團友中不乏丁博士的「粉絲」,有 若干校友只要知道是丁公 (這是我們對他的尊稱) 帶團, 便毫不猶疑報名。 丁公確非一般領隊,他是我們的特別嘉賓,可認真得 很。出發前特意整理了一些高句麗資料,電郵每一團友,另 準備了筆記資料,打算沿途車上講解,只可惜技術上車廂的 電子設備配合不來。但每段長途車程,丁公總抽點時間,為 我們講解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在不同年代的種種。

導遊于小姐告訴我們,能否看到天池,講求緣份,因為 天氣變幻無常,遇上多雲大霧,到了山頂一片白茫茫,便甚 麼也看不到了。聞說江澤民三次登山,都緣慳一面。 我們首天上北坡,導遊看見天色不太好,讓我們先遊山 下的小天池和綠源潭,午飯後看見天色較明朗才上山,果然 能看到天池的雄壯、美麗面貌,我們都很興奮,趕忙拍照, 旋踵看著烏雲開始聚集,雷聲隆隆,工作人員趕我們離去, 因為位處山頂,容易觸電,下山時已是大雨冰雹齊來。

猶記得參觀集安博物館時,館內職員領著我們講解一 遍,一般遊人算是參觀完畢了,可是丁公再帶我們走一轉, 做了不少補充解說,令我們體會更深,獲益良多。

《美麗多變的長白山》 朋友聽說我去長白山,劈頭問的總是︰「你去買人參 嗎?」其實長白山又豈止有人參呢?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東 南,是東北主要河流松花江、鴨綠江等的發源地,擁有豐富 自然資源,和一流的自然景觀。由於地勢高峻,山中氣候、

古城內遍佈大大小小的高句麗貴族墓。

筆者在北坡天池前留影。

11


美景歷史文化之旅 長白山西坡登頂成功,在中朝界碑前,來張大合照。

我更愛翌日遊覽的西坡。我們需步行共 1442 級台階登 山,但沿途風景很美。這天風和日麗,藍天白雲,山坡上有 綠草、小黃花及尚未溶化的雪白冰川,我們邊走邊拍照,興 致好得很,轉眼便走完千多級樓梯,抵達海拔 2470 米的山 頂,看到西坡上的天池,並在中朝界碑前拍照留念。可是同 樣地,下山時滂沱大雨,我們都披上雨衣,不停步的一口氣 走下去,但心滿意足啊—兩天登山都能看到天池美態,不 枉此行!

我們還參觀了五號墓的壁畫,驚歎於墓室內壁畫的精細 和創造力,四壁繪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怪獸、伎樂 仙人……色彩濃重艷麗,綫條流暢,內涵豐富。

《偽滿皇宮博物館》 回到長春,遊覽重點是偽滿皇宮博物館。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植滿清末代皇帝溥儀建

《集安高句麗遺址》 集安古城歷史悠久,公元前 37 年,高句麗在鴨綠江中 游和渾江流域建立政權,集安作為高句麗都城 425 年,其後 高句麗滅亡,經歷了渤海、遼、金、元、明各朝,清光緒時 建立輯安縣,1988 年 5 月再改為集安市,2004 年 7 月,世 界遺產大會正式將集安高句麗古城、王陵及貴族墓群列入世 界遺產名錄。 我們抵達集安當晚,急不及待到鴨綠江畔遊覽,那裡 對岸便是北朝鮮,我們紛紛站在附有中、韓文字的碼頭標誌 前,以北朝鮮為背景拍照。 第二天的行程緊密極了,首先前往高句麗山城遺址和貴 族墓群。丸都內城保存有石築城牆,和一些宮殿址遺跡,雖 只剩宮城的殘破柱墩,仍可儼然看到山城的佈局規劃,我們 站在山上,望著環抱的高山,俯瞰而下,大家不禁說︰真有 君臨天下之感! 而後參觀好太王碑和將軍墳。好太王是高句麗的 19 代 王,此碑屬中國現存最大的石碑之一,是由一整塊火山岩石 修鑿而成,歷經 1500 餘年,仍屹立如初。

12

將軍墳則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的陵墓,是現存最 為完整的石結構墓,外觀呈截尖方錐型,雄偉壯觀,被譽為 東方金字塔。

鴨綠江畔眺望對岸的北朝鮮。


立滿州國,以此控制中國東北。這所皇宮自溥儀稱帝至日本 戰敗,一直作為溥儀辦公和生活的地方。它包括了溥儀接見 外國使節的勤民樓、溥儀和皇后婉容寢室輯熙樓、各座前 庭、政殿、御花園等。參觀末代皇帝的宮室,就像翻閱這段 可悲可歎的歷史,感慨萬千。

《我們的導遊小于》

最後,必須多謝校友會的領隊黃浩潮老師(他是我中學 老師),多方籌劃此次行程,更給我介紹了位好同房譚燕清, 我在旅途間跌傷,手臂大腿瘀了幾大塊,清姐每天悉心為我 塗藥膏,銘感於心,多謝您 !

美景歷史文化之旅

很想藉此一談我們的導遊于小姐。小于說得一口標準動 聽的普通話,經驗豐富且用心服務。我們兩天都能得見天池 風采,她居功不少。她觀測著天色變化,憑經驗判定何時上 山,能睹天池的機率較高,十分了得。

處,凡有書籍發售,各人皆踴躍購買,滿載而歸,我想平常 旅客,最愛買的不會是書,一時間讓我也沾了些書卷味,拾 回往日讀歷史的興致。

大部份導遊都熟讀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料,這不足為奇, 但我喜歡小于講歷史,她說得生動、有感情。她頗年青,但 講到日本人侵華的種種惡行,說得咬牙切齒 ; 她講溥儀和幾 位太太的故事,又娓娓動聽;再談她自己領團遊北韓,各種 見聞和感受,真切而深刻。 八天的行程有優美的長白山景色,和集安高句麗文化古 蹟,更難得有著名歷史學家丁博士領軍,我們所到各城市, 都選當地最好的酒店,吃好住好。 我很高興能和這許多師兄姐弟妹一同旅遊,大家雖來自 不同學系,但對歷史文化知識的追求,都那麼熱切,所到之

長白山腳小鎮內享用涮羊肉火煱。

站在古都山城遺址,感受昔日高句麗時代的輝煌。

景點導遊為團友介紹聞名的將軍墳。

西坡天池美景。

13


為張丕介教授塑造銅像

新亞書院的三位創校先賢,錢穆校長 和唐君毅教授已先後在新亞書院立 像紀念;為此,一群張丕介教授的門生, 便發起為張丕介教授豎立銅像,以表達 對張丕介教授的思念、感恩和敬仰。

為張丕介教授塑造銅像/會址活動分享

眾所周知,張丕介教授(1904-1970) 在新亞最艱難的時期,出任總務長及經 濟系主任,曾任商學院、社會科學院院 長、數學系創系主任,新聞學系創系主 任,為香港造就不少菁英才俊,影響至 為深遠。 「為張丕介教授塑造銅像」得到新 亞書院和校友會的認可與支持,發起人 多達 20 多名,計有王光一、 王健武、 列航飛、朱學禹、宋敘五、 吳愛群、 吳樹聲、林美江(林聰標教授夫人)、 周潤生、香樹輝、梁一龍、姜善恩、奚

會 、奚慶蓮、俞肈熊、甯仲康、陳志新、 陳惠珠、閔建蜀、郭益耀、張德武、趙 達榮、蔡俊華、劉佩瓊、饒美蛟、游應鴻、 羅祥國,還有張教授早年在大陸的學生 、96 歲高齡的黃石華先生。 期望新亞校友、在校的老師和同學 能積極響應,如籌集的款額超過塑造銅 像所需經費,餘額將撥歸「張丕介紀念 獎學金基金」,以弘揚張丕介教授生前 念念不忘的「武訓精神」。 同時,張丕介教授銅像計劃於 2014 年 9 月 26 日新亞 65 周年校慶日完成揭幕。

1963 年張丕介先生主持第一次教職員聯 誼會時攝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以下人士︰ 郭益耀(9078 3381;kuehyy@gmail.com)、饒美蛟(9127 0297;mknyaw@gmail.com)、 劉佩瓊 (9121 4013;pk.lau@connect.polyu.hk)、 香 樹 輝(2869 9662;hsf@sirius.com.hk)、 黄 黃浩潮(9636 1827;hochiuwong@gmail.com)。

會址活動分享 見龍在田─嗓音學講座 年 8 月 至 今, 由 我 這 位 良 自2011 師益友兼舊同事─龍景光副校 長,現身說法講授的「嗓音學」課程, 未曾間斷!粗略計算,受業者超過 300 人;單就 9 月底舉行連場講座,報名人 數近百,擠得會所水洩不通。兩年來, 聚合了中大各院校、各學系、各屆別 的師兄弟姐妹;另外,由校友推介來 報讀班組的各方各界朋友們,蜂擁而 上!其中有校董、校長、教授、醫師、 律師、會計師、行政總裁、專業人士、 教師、家庭主婦及至中小學生……「各 路英雄」雲集,彼此認識、切磋、交 流研習,實在是難得且寶貴的好機會!

14

開辦「嗓音學」有四個目的。鑑 於我們都來自教育界,深深體會到「聲 音」對我們的工作是何等重要!其實, 任何人都需要傳情達意,清晰地傳達 信息,與人溝通,這是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環!當聲帶一旦出現問題(長 厚、起繭、撕裂,破損等),往往求 醫無門,甚或做完手術也不能根治; 龍「醫師」經「聽診」「斷症」後, 便能用「聲樂治療」,成功的「人辦」 都感激萬分!現在有好幾位學員仍持 續每周或每月回來「覆診」!這是龍 老師最艱辛,又最感快慰的工作!

吳茂賢

我們的「學員」中不乏長者,或 體質稍弱者,他/她們來上「氣功歌 唱課」,肯定可收強身健體之效!因 為呼吸氣息的運用是課程首要課題。 當然,還有些朋友不單想改善發聲, 美化聲音,更想鑽研「美聲歌唱」藝 術,這與龍老師的憧憬便不謀而合了! 他畢生鍥而不捨都在研究科學發聲方 法,希望發揮人類聲音的極限,這種 學問的承傳,正如第十期《新亞校友》 他的專訪中也曾談及,「同道人」真 是可遇不可求啊! 今年新亞新春聯歡晚會席間,「嗓 音學」師生們獻唱好幾首中外歌曲助 慶,並為「新亞校友會市區會所」籌

得七萬多元,可見這門學問在這平台 已「開花結果」了!這些學員更有機 會被邀請與由龍老師麾下的「紅石樂 團」合作,到各會堂做社區服務,或 應邀到數碼港及劇院作公開演出,一 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課程的構思是:由理論到實踐; 故每期開始是「嗓音講座」,然後「基 礎班」、「進階班」及至「個別課」。 目前周一及周三的「個別課」是供不 應求的,我們會考慮個別情況與特殊 需要來定優次,再分配堂節。若想體 驗箇中滋味,領教這位「奇才老師」 就要留意校友會通訊網頁了!


邊疆民族雜談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常言道 遊歷有助擴闊視野,增廣見聞。

博士總是微笑以對。有興趣的校友,還 是留意校友會的網上通告吧!

會址活動預告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博 士對中國邊疆民族素有研究,今年分別 遠赴中亞、北彊、滇西等地探索,對中 國邊境民族的發展,又有更深的體會, 原欲藉「長白山 ‧ 集安之旅」途中, 與我們分享。豈料香港與內地電視制式 不同,丁博士帶去的「簡報」及「影片」 都無法播映,遂答應我們 9 月 1 日下午 在會址主講「邊疆民族雜談」。

丁博士按時序介紹活動於伊犁河流域 的民族發展,如塞種、烏孫、柔然、突厥、 粟特等民族與中國的關係,深入淺出,令 我們獲益良多。丁博士又圖文並茂地介紹 「滇西之行」,分析當地民族崇拜孟獲與 本祖神,與中原民俗信仰不同;然而,清 代的科舉制度,卻維繫他們對中央的向心 力,維持大一統的局面。 當日聞風而至的校友甚多,坐無虛 席;講座期間,校友紛紛追問丁博士下 次帶我們去「滇緬」還是「中亞」,丁

會址活動預告 稅務講座:簡易節稅方法

2

014 年 1 月 4 日 ( 星期六 ) 下午 3 時 至 4 時 30 分

內容簡介: 一般人對如何節省稅款,既嚮往又擔憂 犯法,講者將用簡單語言講述合法節省 稅款途徑、一般人常犯錯誤,及忽略之 處。內容包括:(1) 合法與非法節省稅 款之分別;(2) 受薪者簡易節省稅款之 可能;(3) 大小生意和自行執業之專業 人士節省稅款之方法;(4) 常見之謬誤。 講者簡介: 李紀恒校友,新亞財務系 (1977) 及加拿 大特許會計師公會稅務深造課程 (1994) 畢業。前任香港稅務局評稅主任,香港 會計師公會執照試 < 稅務策劃試卷 > 之 主考官、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稅務 合夥人、滙豐信託高級董事 ( 稅務諮 詢 )。現自設稅務諮詢公司,並為英國特 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執照試 < 香港高級稅 務試卷 > 之主考官,持有香港、英國和 加拿大會計師資格。

醫藥講座:藥物知多少

2

014 年 1 月 11 日 ( 星期六 ) 下午 3 時 至 4 時 30 分

內容簡介: 服藥看似簡單,其實要掌握一些鮮為人 知的技巧才能令藥物的效能充分發揮以 及將其副作用減低。內容包括:(1) 析解 服藥及藥物貯存謬誤;(2) 食物如何影響 藥效;(3) 如何分辨真假藥物。 講者簡介: 楊 詠 欣 校 董,2003 畢 業 於 中 大 藥 劑 系,2004 成為註冊藥劑師,致力於藥

廠及連鎖藥房監督製藥流程及醫藥廣 告,亦於醫管局及衞生署提供藥物知 識及安全諮詢服務。

珠光寶氣:珠寶知識入門

2

014 年 2 月 22 日 ( 星期六 ) 下午 3 時 至 4 時 30 分

內容簡介: 人們常說鑽石要「好火」,究竟怎樣才 算「好火」?有色寶石除了紅、藍、綠 寶外,還有甚麼寶石?珍珠要否圓形才 最珍貴? 兩小時的「珠寶知識入門」,帶你進入 繽紛的珠寶世界,讓你掌握珠鑽寶石 的基礎知識! 講者簡介: 黃 詩 田(Melissa),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翻 譯系畢業,在珠寶出版界工作多年,曾 任著名珠寶商貿雜誌《Jewellery News Asia》(亞洲珠寶)總編輯及全球最大 型珠寶展覽會「九月香港珠寶首飾展」 貴賓導賞員,並為香港珠寶製造廠商會、 新加坡《Solitaire》珠寶雜誌及珠寶商 貿網站 JewelleryNetAsia.com 撰文,對 珠寶業具深厚認識。

教育講座:一個香港學者 看內地的高等教育

2

014 年 3 月 15 日 ( 星期六 ) 下午 3 時 至 4 時 30 分

內容簡介: 近 20 年 來, 中 國 內 地 的 高 等 教 育 發 展快速,但也衍生不少問題。到底當 今內地高校的學術水平如何?與世界 一流大學的水平差距有多大?其管理

體 制 有 哪 些 問 題? 自 1980 年 代 初, 饒校友即開始與內地許多高校的高層 管理與學者有近距離的接觸與交往, 也閱讀了不少相關材料,在講座上他 將與新亞校友分享他對內地高教的觀 察與體會。 講者簡介: 饒美蛟博士 1967 年畢業於新亞書院經濟 系,畢業後赴美加深造並取得博士和兩 個碩士學位,1977 年返母校任教,繼而 升任為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學講 座教授,1995 年受邀出任嶺南大學副校 長之職直至 2008 年榮休。任內曾獲內地 多所大學聘請為顧問或客座教授,2010 年受澳門理工學院之邀擔任特聘高級顧 問,協助該學院進行學術評審工作。

雜項講座:廣州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

2

014 年 4 月 12 日 ( 星期六 ) 下午 3 時 至 4 時 30 分

內容簡介: 未來十年,可能是廣州的黃金十年,講 者會略談廣州的歷史,從社會建設,經 濟發展,旅遊推廣上,概說廣州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內容包括:(1)新型建築;(2) 交通建設;(3) 經濟發展;(4) 旅遊景點; (5) 醫療制度;(6) 環保推動。 講者簡介: 龔慶榮是新亞化學系 1967 年畢業的校 友,畢業後於中學任教,曾擔任樂善堂 楊葛小琳中學校長。亦被香港路德會委 任為教育委員會委員及多間學校校董。 退休後分別在香港及廣州生活,空閒時 常常帶領舊朋新友暢遊廣州,所以對廣 州有深刻的了解。

15


第 42 屆理事會(2011 - 2013 年度)第二次週年大會

新亞書院校友會每年一度的週年大 會,今年於 8 月 10 日於香島大廈 校友會二 一四年活動計劃 ○

校友會會所舉行了。一如以往,會上有 主席的工作報告、財務及核數師報告 等,但這一次是陳志新會長卸任前最後 一次主持會議,他除了列舉過去一年的 工作,更特別讚揚各理事過去幾年用心 用力的服務,並指出:新一屆理事包括 了老、中、青校友加入團隊,生氣勃勃, 很高興找到了好的接班人。 回顧兩年的工作,着實不少,計 有聯誼的新春聯歡、學術和文化講座、 校友聯絡及推廣活動、會所活動(尤 以嗓音班十分成功)、其他興趣班; 同時新亞校友會的旅遊活動也很受歡 迎,本地遊以外,有廣州、北韓、泰

北、長白山等,集文化與旅遊於一爐, 非一般旅行團可媲美。 今年的特別嘉賓劉佩瓊校友,以 〈從人大經驗看中國政治改革及發展 前景〉為題,詳述中國這世界第二大 經濟體的現況、國家領導人的一些治 國理念,財政分配等,饒有意義。 新一屆理事會亦在當天正式選定 就任,各位成員隨即表決,確定第 43 屆理事會職位。包括 ( 各職位排名不 分先後): 會長:黃浩潮(1968 /歷史) 副會長: 阮德添(1977 /工管)、 楊啟超(1976 /工管)、

姚濬康(1999 /計算機科學) 秘書: 潘淑儀(1981 /歷史)、 楊詠欣(2003 /藥劑)、 唐凱文(1981 /中文) 財務: 董家池(1967 /會財) 其他理事: 黃詩田(1998 /翻譯)、 武鈞亮(2000 /電子工程)、 吳茂賢(1973 /中文)、 譚天樂(1999 /化學)、 葉永生(1972 /生物)、 周益俊(2011 /訊工及工管)、 何龍源(2011 /經濟 ) 當天晚上,新、舊兩屆理事與一眾 校友及嘉賓,齊聚跑馬地紀利華木球會 晚宴,大家興致勃勃的拍照談天,畢竟 每年才一次這樣的聚會呀,怎不珍惜!

校友會 2014 年活動計劃 本屆理事會計劃在 2014 年上半年舉辦的活動,表列於後,俾便校友參考;下表的活動,亦會按需要而有增減,請校友 留意校友會網上的公佈。 日期

活動

說明

1月4日 ( 星期六 )

稅務講座:簡易節稅方法 講者:李紀恒校友(1977 /會財)

時間:下午 3 時至 4 時 30 分 地點:校友會市區會所(香港銅鑼灣軒 尼詩道 439-445 號香島大廈 B 室)

1 月 11 日 ( 星期六 )

醫藥講座:醫藥知多少 講者:楊詠欣校董(2003 /藥劑)

時間:下午 3 時至 4 時 30 分 地點:校友會市區會所(香港銅鑼灣軒 尼詩道 439-445 號香島大廈 B 室)

1 月 18 日 ( 星期六 )

學長計劃:職業講座日

時間:上午 9 時 45 分至下午 6 時 30 分 地點:中大康本學術園(暫定)

春茗 新亞書院與新亞校友會合辦

地點: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 183 號合和中心 7 樓薈軒大酒樓

2 月 22 日 ( 星期六 )

講座:珠光寶氣:珠寶知識入門 講者:黃詩田校友(1998 /翻譯)

時間:下午 3 時至 4 時 30 分 地點:校友會市區會所(香港銅鑼灣軒 尼詩道 439-445 號香島大廈 B 室)

3 月 15 日 ( 星期六 )

教育講座:一個香港學者看內地的高等教育 講者:饒美蛟教授(1967 /經濟)

時間:下午 3 時至 4 時 30 分 地點:校友會市區會所(香港銅鑼灣軒 尼詩道 439-445 號香島大廈 B 室)

3 月 29 日 ( 星期六 )

學長計劃:重聚晚宴

時間:下午 6 時 30 分至 8 時 30 分 地點:新亞書院雲起軒

4 月 12 日 ( 星期六 )

講座:廣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講者:龔慶榮校友(1967 /物理)

時間:下午 3 時至 4 時 30 分 地點:校友會市區會所(香港銅鑼灣軒 尼詩道 439-445 號香島大廈 B 室)

4 月/ 5 月

攝影之旅 – 南韓

時間、行程及領隊,稍後公佈。

本地遊:新界一日遊

行程及導賞待定

新亞書院校友會第 43 屆理事會 第一次會員大會

地點:校友會市區會所(香港銅鑼灣軒 尼詩道 439-445 號香島大廈 B 室) 聚餐:會後舉行校友聚餐,地點待定。

2 月 21 日 (星期五)

4月

8 月下旬

《新亞校友》編輯委員會 16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及新亞書院校友會聯合出版 編輯委員會:張君恒、梁嘉儀、吳茂賢、潘淑儀、黃浩潮、黃詩田、楊啟超、楊詠欣、葉永生 設計及排版:梁嘉儀、Circle Plus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