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 工作报告
2009 年 3 月 10 日
目
第一部分
录
关于“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的报告 ........................3
一、工作回顾 ............................................................................................................. 3 二、南都公益基金会在灾后重建中的指导思想及工作成果 ......7 2.1 资助 ...................................................................................................................... 7 2.2 推动 ...................................................................................................................... 7 2.3 服务 ...................................................................................................................... 8 2.4 成效 .................................................................................................................... 15 第二部分
所有已资助项目分类列表 ..........................................17
第三部分
已资助项目分类介绍 ..................................................21
一、 房屋和乡村重建 ........................................................................................ 21 二、 生产自救 ........................................................................................................ 34 三、 社区重建与社会工作.............................................................................. 40 四、 研究与政策倡导 ........................................................................................ 86 五、 信息服务 ........................................................................................................ 98
2
第一部分
关于“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的报告 (2009 年 3 月 10 日 北京)
一、工作回顾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地震。5 月 13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迅 速作出反应,发起“抗震救灾,十万火急
灾后重建,众志成城——中国民间组
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活动。5 月 15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会根据“支 持民间公益”的宗旨和资助型基金会的定位做出决定,紧急安排 1000 万专项资 金,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资金支持。5 月 19 日,南都公益基金 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组成“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 办公室”,并在成都设立了联络处。制定了南都公益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资助 项目”公开招标的《资助管理制度》、《申请指南》和《申请模版》。5 月 20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办公室正式开展工作。
截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已经接受 130 家民间公益机构项目申请 169 个, 批准项目 66 个,已经完成的项目 16 个,已审批通过的项目资金总额为:688.56 万元。已资助项目的灾后重建领域主要集中在房屋和乡村重建、生产自救、社区 建设、信息服务和研究与政策倡导等领域。主要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表 1:重要工作事项 3
序 号
时
间
主要事件 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抗震救灾,十万火急
1
2008 年 5 月 13 日
灾后重建,
众志成城——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活 动,168 家民间组织响应。 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理事会提议,基金会紧急安排 1000
2
2008 年 5 月 15 日
万元专款,用于资助民间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项目。
3
2008 年 5 月 17 日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合作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 坛”第一期“巨灾过后我们能做什么?”。 南都公益基金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北京
4
2008 年 5 月 19 日
NPO 信息咨询中心,组成“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 建资助项目办公室”,并在成都设立了联络处。 建立 5.12 灾后重建项目专题网站
5
2008 年 5 月 20 日
( http://jiuzai.naradafoundation.org/ ),并公布资助管理制 H
H
度和申请指南,公益机构可通过网站提交项目申请。 6
2008 年 5 月 22 日
组建灾区公益需求第一期专家考察团前往灾区需求调研。
7
2008 年 5 月 22 日
NPI 成都办公室作为南都 5.12 灾后重建项目成都联络处。
8
2008 年 5 月 26 日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 坛”第二期“巨灾当前,公益组织的角色和作用”。
9
2008 年 5 月 28 日
台湾 9.21 灾后重建基金会谢志诚执行长等三位专家抵达 北京并开始工作。
10
2008 年 5 月 28 日
与 NPP 公益事业伙伴基金会就 5.12 灾后重建项目专题网 站建设达成合作协议。
11
2008 年 5 月 29 日
举办台湾 9.21 灾后重建案例分享会,多家公益机构代表 参加。
4
12
2008 年 5 月 31 日
在成都举办“灾后重建案例分享会——NGO 与志愿者如 何参与”座谈会
13
2008 年 6 月 1 日
14
2008 年 6 月 5 日
组建灾区公益需求第二期专家考察团。 资助北京地球村在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生态文明 与灾后重建论坛”。
15
2008 年 6 月 9 日
两岸民间组织 5.12 灾后重建工作交流会在南都会议室召 开。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新闻发 布会召开,红基会拿出 2000 万元,面向国内民间公益组
16
2008 年 6 月 17 日
织和专业服务机构公开招标“5.12 灾后重建项目”。南都 公益基金会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力资源的支 持。
17
2008 年 6 月 17 日
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心+芯’新闻工作者震后心理 支持项目”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启动仪式。
18
2008 年 6 月 18 日
组建灾区公益需求第三期专家考察团,走访在灾区开展工 作的民间公益组织及其工作点。 第三期专家考察团在成都召开NGO灾后重建座谈会。在
19
2008 年 6 月 20 日
座谈会上,明确灾后重建项目应注重3个要素:政府支持、 受灾群众需求和社会关注。
20
2008 年 7 月 5 日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 坛”第三期“灾后社区重建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
21
2008 年 7 月 12 日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 坛”第四期“灾后重建中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
22
2008 年 7 月 18 日
23
2008 年 7 月 23 日
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就乡村重建试点计划达成合作意向。 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论 坛”第五期“网络环境中的筹款及美国非营利管理现状”。
5
24
2008 年 8 月 21 日
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审批资助清华 大学可持续性乡村重建计划。 组建第四期灾区考察,周庆治会长、何伟理事长及徐永光
25
2008 年 10 月 24 日 秘书长等一行前往四川灾区考察了资助项目的执行情况 和灾区需求。 南都公益基金会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支持的地震灾区第 一所专业社工服务中心——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在
26
2008 年 10 月 26 日
四川绵竹安县秀水镇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将为灾区群众 提供长期的、本土化的、专业的综合社工服务。南都基金 会致力于探索一种可复制的社工服务机构模式,将来在灾 区推广,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在灾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 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向南都公益基金会
27
2008 年 10 月 25 日 提交“灾后重建四川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公益川 交会)”立项书。 2008 年 12 月 19 日,由民政部与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 学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社会组织论坛(2008)在人民大会
28
2008 年 12 月 19 日 堂召开。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出席了 论坛,并以《社会组织在 5•12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 作用》为题发表演讲。 经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决议,为“灾后重建
29
2008 年 12 月 25 日 四川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 资助款项人民币伍拾万元整 作为项目启动资金,用于组建团队执行公益川交会项目。
6
二、南都公益基金会在灾后重建中的指导思想及工作成果
资助、推动、服务,并通过资助项目的目标导向,积极、稳妥、有效地支持 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以出色的工作成果,赢得政府的信任、公众的支持。
2.1
资助 2008 年 5 月 15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理事会提议,基金会紧急安排 1000
万元专款,用于资助民间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项目。该提议遵循了南都 公益基金会“支持民间公益”的宗旨,得到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 会议的批准并形成决议。决议明确:该项专款的使用以小额资助为主,由秘书处 设立专案小组,认真评审,严格把关,加强监测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 化。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主要应承担为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民 间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的责任。 截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已资助灾后重建资助项目 66 个,已经完成的项目 16 个,已审核通过的项目资金总额为:688.56 万元。 拟定的管理制度和文件包括: 1、南都公益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资助管理制度; 2、南都公益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申请指南; 3、南都公益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申请书模版; 4、南都公益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管理表格; 5、南都公益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协议书。 南都公益基金会作为新型的资助型机构的定位和地位进一步确立。
2.2
推动 5.12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南都公益基金会迅速作出反应。13 日,联络十
多家知名民间组织,发起“抗震救灾,十万火急
灾后重建,众志成城——中国
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活动得到了广大民间组织的积极支持,已有
7
168 家民间组织响应。 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是中国民间组织作为社会第三部门, 首次以一个整体的形式,表达对危机事件的关切,并采取切实行动,为国家分忧 解难。所有参与联合声明的民间组织都表明了参与抗震救灾的行动方式,并公布 了联系办法,以便受地震影响需要帮助的人士及时找到相关民间组织,获得帮助, 社会公众也可通过这些组织奉献爱心。 2008 年 6 月 17 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 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新闻 发布会召开,中国红基会拿出 2000 万元,面向国内民间公益组织和专业服务机 构公开招标。南都公益基金会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力资源的支持。本 次南都公益基金会成功推动公募基金会的资源开放,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公募基金 会在灾后重建中的“花钱难”以及草根组织工作经费不足问题的解决之道。目前 南都公益基金会还在与其他公募基金会沟通,争取更多公募基金会向民间公益服 务组织开放资源,推动公募基金会在新形势下的体制创新。
2.3
服务
2.3.1 组织四批考察团到灾区需求调研,以便更好地为灾民和公益组织服务 为全面了解四川地震灾区的情况,南都公益基金会四次组织专家调查组奔赴 四川灾区,开展需求调研。四次调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一次调研,提出了调 整资助金额的建议并得到理事会的批准;第二次在调研基础上还进行了两岸 NGO 灾后重建经验交流;第三次调研,不仅考察部分资助项目点并与当地 NGO 召开了座谈会,徐永光秘书长还与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进行了沟通,掌握了最 新的政府政策动向。本次调研提出了政府支持、社会关注、灾民需求的三个灾后 重建工作要点,并把灾后过渡房重建、生产自救和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南 都公益基金会的关注重点。第四次调研考察团成员包括南都公益基金会会长周庆 治、理事长何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主任 吕朝等,本次调研提出了社会组织今后开展工作一定要从灾区实际社会需求出 发,开展工作应该坚持“专业化、长期化、本土化”的要求。
8
(一)第一次调研情况汇报。 2008 年 5 月 22 日,由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程玉带队,第一批专家考察团赴 灾区考察,5 月 22 日晚,专家组一行顺利到达成都。23 日马上开始了工作:上 午与先期到成都的陕西妇女儿童研究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铁军医疗 队、绿色社区网(野草)、中华环保基金会等进行了交流。下午拜访了四川省民 政厅,了解到政府救灾的程序为:救人,安置,灾后重建,而灾后重建将持续大 约 10 年左右。慈善组织方面,主要由红十字会,省慈善基金会以及省青基会主 导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主要领域为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学校;目前政府对心理 干预工作没有表示太大的兴趣;关于孤儿问题,政府再次表态,由政府主导;政 府关注灾后残疾人福利事业,尤其是残疾人就业问题;由于政策不明了,政府对 社工工作的推进也表示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此次救灾中社会组织(NGO)的参 与,政府表示很满意,但是更多的是指有人、财、物优势的大的基金会、商会, 对草根组织的工作没有太多评价。专家组还拜访了市残联和团省委就残疾人安置 和灾后就业以及大学生志愿者问题进行了沟通。
第一批考察团成员名单: 姓名
职务
程
玉
南都公益基金会
理事
王林生
天津鹤童老人院
业务总监
翟
雁
惠泽人,奥运会志愿者
胡
刚
红枫心理咨询热线
顾春玲
公益伙伴基金会 NPP
项目顾问 执行长 项目总监
经过此次灾区需求调研,有以下发现: 1、民间组织的力量空前高涨; 2、民间组织的行动速度很快,也很深入,同时,程玉还比较了民间组织、 政府、企业、个人在救灾中的不同; 3、南都基金会发起了民间组织联合行动倡议书影响很大; 4、地方民间组织普遍反映:最高 5 万元的资助太少, 不足以开展灾后重
9
建工作; 5、未来南都的工作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做实对重建工作应有的贡 献,同时还要巩固和建立 NGO 的空间。 第一次调研形成以下建议: 1、快速启动全面深入的信息调研工作; 2、目前很多 NGO 在灾后重建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单独行动的现象造成了 资源的浪费和行动的低效,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他们的沟通, 特别是学 界、官方、基金会和操作型 NGO 的沟通; 3、项目审批应该快速跟进。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理事会审议通过决议,将资助最高限额由 5 万上调至 20 万。
(二)第二次调研情况汇报。 2008 年 5 月 30 日,第二批专家考察团进入灾区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考察团成员为:台湾 921 灾后重建基金会执行长谢志诚;台湾资深 NPO 咨询师、 行动力体验学习中心 NPO 总监吴佳霖;台湾 921 灾后重建基金会项目主管蔡培 慧;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负责人吕朝;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 李玉生等。 调研成果: 此次调研增进了两岸的交流,在成都召开数十家民间公益组织参加的经验分 享会,将台湾 9.21 灾后重建经验引入大陆,为企业、NGO 及志愿者参与灾后重 建提供指导。 另外,此次调研走访了绵竹及其所辖的遵道镇的 NGO 活动情况。遵道镇受 灾情况严重,约有 80%以上的房屋受损。当时在遵道镇从事救灾工作的有 10 多 家 NGO 组织和企业,还有不少志愿者。遵道镇有可能成为 NGO 与企业、政府 协作的一个样板。遵道的 NGO 对自身的定位较清楚:配合政府工作,从而较好 地规避了矛盾。开展工作中非常注意与政府的沟通,后期政府把许多事(如妇女、 儿童问题)直接交予 NGO 处理,纳入了政府整体规划。
10
(三)第三次调研情况汇报。 2008 年 6 月 18 日,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和华民慈善基金会同仁组成的联合调 查小组奔赴灾区开展第三次调研,调查组成员有: 姓名
职务
徐永光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康晓光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
吕朝
NPI 主任
刘洲鸿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姜慧雨
南都公益基金会新公民学校驻校社工
师曾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唐卫
希望月报摄影
王曼
中央电视台(CCTV)摄像
王茂林
华民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卢德之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陆晓
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本次调查组在 1 天半的时间内,分别走访了遵道镇多背一公斤的帐篷图书 室、遵道镇志愿者协调办公室、遵道镇中心小学(第一个由青基会援建的抗震希 望小学)、马跪村项目点(参观棚屋建设),并到汉旺镇调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 年 6 月 19 日夜,南都公益基金会在参观齐天镇 抗震希望小学并赠予电影放映设备后,在齐天镇抗震希望小学举办了一场电影放 映会,本次放映会完全开放,附近的学生、居民及武警官兵都赶来看电影。 本次调研成果: 通过项目点考察、座谈以及与刘奇葆书记的沟通,提出了政府支持、社会关 注、灾民需求的三要点,并把灾后过渡房重建、生产自救和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 设作为南都基金会的关注重点。
(四)第四次调研情况汇报。 为全面了解南都灾后重建项目进展,南都公益基金会于 10 月 24 日至 26 日 组织第四批考察团赴四川灾区调研。本次考察团成员包括南都公益基金会会长周
11
庆治、理事长何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主 任吕朝、以及南都 512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等。 本次调查组走访了绵竹遵道镇、九龙镇、茂县太平乡杨柳村、牛尾寨、绵阳 安县秀水镇、安县第一板房小学、北川等重灾区,分别考察了清华大学“可持续 乡村重建试点计划”和“羌族建筑示范房计划”、陕西妇女研究会“手拉手安居 工程—灾民互助搭建过渡房”、多背一公斤“板房图书室”、南都公益基金会百 场电影放映等项目,参加了地震灾区第一所综合社工服务中心在安县秀水镇的正 式挂牌仪式,并分别与绵竹市常务副市长陈彦夫、安县政府部门领导、万科遵道 镇抗震救灾指挥组负责人等座谈。 本次调研成果: 通过项目点考察、座谈以及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受灾群众的沟通,提出 了社会组织今后开展工作一定要从灾区实际社会需求出发,坚持“专业化、长期 化、本土化”。具体表现在将家园重建(建房等)、可持续生计(生产自救、创 业项目等)、以社区为本的长期综合社会工作(回应社区实际需求)等作为重点 资助领域,未来倾向审批的机构以在灾区的机构和团队为主,以当地机构和在当 地长期实施项目为主。
2.3.2 与北大联合举办“巨灾的应对”系列讲座 5.12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南都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合作举 办了“巨灾的应对系列论坛”。 2008 年 5 月 17 日,“巨灾的应对”系列讲座第一期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 讲座邀请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分享“风险科技防疫防灾”、北 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万鹏飞分享“我们如何应对巨灾:冰雪灾害的反思”、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顾林生分享“日本防灾减灾经验和启示:以新泻、 阪神地震为例”。 2008 年 5 月 24 日,第二期讲座“巨灾的应对——NPO 的角色与作用”召开。 台湾应急研究专家、台北大学教授丘昌泰做了“非营利组织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 的主题讲座,介绍台湾抗击“九•二一”地震的经验;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灾区的 陕西妇女研究会的雷绍军、农家女的刘大庆,分别做了“灾区调研情况介绍”和
12
“关注灾区农村妇女”的主题报告,讲述她们的工作经历与思考;南都公益基金 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介绍了南都基金会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资助 项目的目标与计划。 2008 年 7 月 5 日,“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之三“灾后社区 重建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南都公益 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指出,“全国有 200 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生有 10 万左右,而从事社工行业的只占 10%,其他的 90%都无奈选择转行。 大批的社会工作者被忽视。而在这次四川的救灾重建工作中又急需大量的专业社 会工作者。要把既有人才和灾区的需求创造性的结合起来,把民间组织和政府有 机结合......”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才能充分发挥 NPO 的作用 和功能。 2008 年 7 月 12 日,距汶川 5.12 地震两月,“巨灾的应对”系列讲座之四— —“灾后重建中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召 开。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王振耀先生做了《恢复重建中政府与民间的良性互动》的 演讲,主张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无缝隙合作,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完善政府与社会 的良性运行机制。攀枝花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伍敏先生讲述了在灾后重建过 程中与政府部门沟通并争取支持的故事。中央党校社科部徐平先生主张进行灾后 的文化抢救与灾后重建。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高小贤女士分享在 四川绵竹遵道镇马跪村过渡房建设项目的经验。徐永光秘书长介绍了南都公益基 金会“根据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原则,在灾后重建中开展工作的情况,提出 南都公益基金会目前资助推动重点方向是乡村过渡房建设和恢复重建、生产自救 服务项目及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来自 NGO 的代表与演讲嘉宾充分交流,在 各个方面达成共识,为灾后重建双方亲密合作打下基础。此次讲座成为 NGO 与 政府交流、互相了解与合作的契机。 2008 年 7 月 23 日,“巨灾的应对”系列讲座之五——“网络环境下的筹款 及美国非营利管理现状”在北京大学召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两位教授来到北京 大学,就美国奥尔良飓风等灾难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挑战以及善款筹集等问题 进行了主题演讲,并与参会者就中外巨灾应对进行了交流。 系列讲座举办以来,250 多位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民间组织人士参加。大陆、
13
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领导人分别就巨灾中政府与 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民间组织的作用、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捐赠制度、社工 服务体系、善款筹集、公益税收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为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救灾 提供智力支持。
2.3.3 台湾专家案例分享会 2008 年 5 月 29 日至 30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特别邀请到了台湾 921 灾后重 建基金会执行长谢志诚教授到北京分别为学界、NGO 与企业代表分享台湾在 1999 年 921 地震后开展灾后重建的经验。 两次讲座均有来自学界、不同民间组织和企业界的代表以及一些志愿者参 加,讲座还安排了听众与报告者之间的互动问答。讲座和分享会对于民间组织沟 通信息、协调资源、提高专业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2008 年 5 月 31 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成都举办“灾后重建成都案例分享会— —NGO 与志愿者如何参与”。会议在成都市科技会场举行,约 80 多个在灾区开 展工作的 NGO 代表及志愿者参加了会议,并与台湾 921 灾后重建专家探讨 NGO 与志愿者灾后重建的问题。会后总结出一线 NGO 和志愿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灾民对救灾人员、物资的依赖性;
村民如何参与式社区重建;
服务如何小区化;
抗震救灾的热潮消退后,NGO 可以/需要坚持多久;
NGO 如何以一个整体引导政府参与环保议题;
民间组织间如何协作,台湾经验;
民间组织如何与政府形成良好合作。
台湾 921 灾后重建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回复,并指出:灾区人民的问题 需要他们自己来解决,NGO 和志愿者只是外部的协作者;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非 理性的灾区人民,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并耐心等待灾区人民恢复理性,实 现自我约束。同时,灾后重建是一个所有人学习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应该让当 地的人们有讨论与发言的机会,这就是公共参与的开端。
14
2.4
成效 截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已收到 130 家民间公益组织提交的共 169 份项目
建议书。其中,审核通过的项目 66 个,倾向批准但须修改的项目 5 个,修改后 再提交的项目 8 个,未通过审批的项目 82 个,还有 5 个待审,自行放弃的项目 1 个,另外,有 2 个项目暂缓审批。 项目审批状态分布 1 2 已批准 倾向批准/需要修改
66
修改后再报批 82
待审 未通过 暂缓审批 5
8
5
主动放弃
已审核通过的项目资金总额为:688.56 万元。已资助项目的领域分布较广, 主要集中在社区重建与社会工作、研究培训、房屋重建、生产自救、心理关爱等 领域,项目领域分布见下图。 已资助项目领域分布
法律援助
1
志愿服务
4
信息平台
4
教育
5
儿童救助
5
心理关爱
5
生产自救 房屋重建
6 8
研究培训咨询
13
社区重建与社会工作
15
数量
15
已资助项目的项目实施地点主要集中在受灾地区。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除 了 7 个在北京和 1 个在上海实施的项目外,其余 87%的项目都在灾区实施。其中, 在四川地区实施的项目最多,有 47 个,占已资助项目总数的 70%。
已资助项目地区分布 上海
1
陕西
2
各灾区
4
甘肃
5 7
北京
47
四川 0
10
20
30
40
50
在四川实施的项目中,地区分布也比较分散,分别分布在成都、德阳、都 江堰、绵阳、绵竹、南充、巴中、彭州、广元及阿坝的各个县或村镇。 四川地区项目分布
6 12
1 2 2 2
3 5
9 5
成都 德阳 都江堰 绵阳 绵竹 南充 巴中 彭州 广元 阿坝
16
第二部分
所有已资助项目分类列表
编号
项目名称
资助机构
领域
一、房 屋 和 乡 村 重 建
2,041,725.50
“手拉手安居工程”--灾民互助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 搭建过渡安置房 姻家庭研究会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 1.2 推广灾民互助过渡安置房项目 姻家庭研究会
房屋 重建 房屋 重建 乡村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1.3 可持续性乡村重建试点计划 重建 海淀区山水生态伙 乡村 1.4 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伴自然保护中心 重建 震后救灾实用建筑技术解析推 泰安市泰山区手牵 房屋 1.5 广 手数码有限公司 重建 乐和家园与灾后社区重建的服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 乡村 1.6 务平台 育中心 重建 房屋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1.7 羌族建筑示范房 重建 西山坝灾后房屋重建与生产自 南 部 县 乡 村 发 展 协 房屋 1.8 救计划 会 重建 可持续性乡村重建——杨柳示 乡村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1.9 范村计划 重建 房屋 1.10 四川灾区合力建设抗震房示范 西部乡土发展中心 建设 1.1
二、生 产 自 救 (可 持 续 生 计) 仪陇县大寅镇利民村”5.12”受 灾农户家庭重建 灾后家庭生产自救计划及社区 2.2 协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 灾后生产生态恢复及羌文化保 2.3 护技能培训
仪陇县乡村发展协 会
三、社 区 重 建 与 社 会 工 作 "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 3.1 区丧失家人者苦难分担和专家 北京关爱家庭中心 心理支持"
88,880.00 200,000.00 192,896.50 153,200.00 60,900.00 152,900.00 229,075.00 199,200.00 564,674.00 200,000.00 584,310.00
生产 自救 生产 大邑县养兔协会 自救 大邑兔王扶贫研究 生产 中心 自救 藏羌科技扶贫开发 生产 2.4 阳光扶贫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协会 自救 火凤凰计划—妇女手工艺技能 上 海 市 浦 东 新 区 社 生产 2.5 培训和就业 会工作者协会 自救 2.1
金额(元)
50,000.00 49,750.00 193,760.00 197,000.00 93,800.00 2,784,838.00
心理 关爱
50,000.00
17
5.12 地震甘肃省陇南地区灾后 3.2 心理危机干预(高中生、妇女及 老人) 千秋助读行动(儿童读物、心理 3.3 干预)
甘肃怡欣心理研究 培训咨询中心
心理 关爱
49,430.00
北京天下溪教育研 究培训咨询中心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 3.4 抗震救灾农村妇女骨干培训 展中心 5.12 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与专 攀枝花市援助少年 3.5 业社工培训计划 儿童志愿者协会
儿童 救助
49,970.00
教育
50,000.00
3.6 灾区帐篷图书室项目
多背一公斤
志愿者小分队赴川紧急救援项 目 对灾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开展 3.8 假期课业与心理辅导支教活动 “5.12 救援行动”聚爱义工联合 3.9 行动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 姻家庭研究会 兰州兴邦文化研究 培训咨询服务中心 深圳市登山户外运 动协会 北京桃李天教育咨 询中心
3.7
3.10 桃李满天下爱心图书计划 甘肃文县高二学生备考辅导及 3.11 流行疾病预防教育和社区公共 卫生设施状况评估项目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 与调研协会
北京成长家文化有 限公司 地震灾区法律援助与法律适用 四川大学法律适用 研究 研究中心 都江堰市灾民过渡安置区健康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 教育 促进社 西安市基督教女青 妇女青少年灾后心理康复 年会 爱心抚慰灾区儿童、心理救助辅 中华儿童文化促进 导团 会
3.12 “心+芯”震后心理支持计划 3.13 3.14 3.15 3.16
3.17 志愿者参与灾区社区发展
志愿 服务 儿童 救助 志愿 服务 志愿 服务 志愿 服务
49,518.00 49,980.00 48,108.00 50,000.00
教育
19,873.00
心理 关爱 法律 援助 医疗 心理 关爱 儿童 救助 教育
爱白成都青年同志 活动中心 北京信保科科技发 3.19 赈灾公益电影放映 展有限责任公司 “5.12”孤老孤残本土化专业照 天津市鹤童老年公 3.20 护免费培训班 益基金会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 3.21 灾后重建与健康促进 问题研究会 地震灾后重建--居民自救互助 智人慧心助学网 3.22 手册
心理 关爱 文化 建设 老人 救助 社区 建设 知识 宣传
基于本地建立小组辅导模式的 灾后心理援助探索
46,420.00
教育
华夏志愿者服务社
3.18
49,900.00
200,000.00 50,000.00 49,800.00 49,710.00 50,000.00 46,540.00 49,500.00 52,540.00 39,850.00 76,000.00 27,980.00 18
3.23 灾区青少年暑期朋辈辅导计划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 少年事务中心
3.24 关注灾区留守儿童
兰州大学绿队
3.25
高埂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务
3.26 南江县农村社区灾后恢复重建 3.27 灾区板房图书室
上海复惠社会工作 事务中心 南江黄羊发展专业 协会 多背一公斤
北京信保科科技发 展有限责任公司 都江堰市安置点青少年儿童学 四 川 省 妇 女 儿 童 都 3.29 习辅导计划 江堰市活动中心 3.28 地震灾区公益电影放映
3.30 社区参与建造生态厕所
自然之友
灾后重建中羌族社区原生态文 茂 县 社 区 可 持 续 发 化保护能力提升 展促进会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 3.32 千秋助读行动二期 询中心 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灾区 朝 阳 区 蒲 公 英 培 训 3.33 服务 中心 3.31
3.34 乡村规划和重建工作室
北京绿十字
社区 建设 儿童 救助 社区 建设 社区 建设 儿童 救助 文化 建设 儿童 救助 社区 建设 社区 建设 儿童 救助 社区 建设 社区 建设
四、研 究 与 政 策 倡 导 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民间 4.1 环保组织救灾案例分享与绿色 建议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 育中心
4.2
促进公募基金会与民间组织合 作进行灾后重建
润灵公益事业研究 培训咨询
4.3
NGO 参与灾后重建的社会资本 北京惠泽人研究培 管理调研 训咨询服务中心
“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 列讲座 研究中心 北京友孚尚盈文化 4.5 5.12 灾后重建需求调研 中心 回族乡灾情调查及灾后重建需 兰州兴邦文化咨询 4.6 求评估 服务中心 “灾后重建 NGO 如何发挥作 西安慧灵智障人士 4.7 用”培训 服务工作站 4.4
49,340.00 13,454.00 168,900.00 94,440.00 176,185.00 194,700.00 49,700.00 200,000.00 183,000.00 150,000.00 100,000.00 200,000.00 1,230,406.66
研究 培训 咨询 研究 培训 咨询 研究 培训 咨询 研究 咨询 研究 咨询 研究 咨询 研究 咨询
50,000.00
38,815.00
50,000.00 50,000.00 37,215.66 12,116.00 25,860.00
19
人大政府管理与改 革研究中心 灾害社会影响评价与社区重建 云南省大众流域管 规划研讨班 理研究及推广中心 四川灾后重建民间公益组织能 上 海 浦 东 非 营 利 组 力建设 织发展中心 灾害社会影响评价及社区灾害 云 南 省 大 众 流 域 管 管理培训 理研究及推广中心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中国社会组织汶川赈灾行动》 理论宣传工作委员 书籍 会 灾后重建四川公益项目交流展 上 海 浦 东 非 营 利 组 示会 织发展中心
4.8 灾后重建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4.9 4.10 4.11 4.12 4.13
研究 咨询 研究 咨询 研究 咨询 研究 咨询
NGO 参与灾后重建的形式与传 清华大学传播学院 播效果调查 青翼社会工作网
5.3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平台
震旦纪公益信息技 术中心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信 息平台 合 计
147,700.00 200,000.00 30,000.00
研究 咨询
500,000.00 244,292.00
5.2 翼起美丽信息平台建设
5.4
39,800.00
研究 咨询
五、信 息 服 务 5.1
48,900.00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信息 服务 信息 服务 信息 服务 信息 服务
45,000.00 49,292.00 50,000.00 100,000.00 6,885,572.16
20
第三部分
已资助项目分类介绍
一、 房屋和乡村重建 1.1
“手拉手安居工程”——灾民互助搭建过渡安置房项目
金额
8.888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1 月 1 日
执行机构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
项目成果
帮助 60 户灾民搭建过渡房 123 间,收益人数达 205 人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以下简称陕妇会)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 妇女组织。宗旨是关注妇女发展,促进两性平等。关注的领域有农村妇女发展、 社会性别教育与倡导、家庭暴力预防与辅导、妇女权益等。陕妇会从事农村发展 十余年,项目区从陕西本省的 10 个项目点拓展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彭阳 以及江西省的兴国县,执行过可持续生计、减灾防灾、灾后重建、妇女组织建设、 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等诸多领域的大小项目 60 余个,总资金达 2000 余万元。 本项目选择资源较少的绵竹市遵道镇马跪村作为示范点,发动村民发挥当 地传统的建房经验,利用当地的资源如废旧木板、木船、麦草、稻草等,搭建与 当地环境、气候、文化相适宜的过渡房,并在搭建的过程中倡导互帮互助的协作 精神,特别关注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如老年、妇女及伤残人口的房屋搭建。 1、建筑模式考察 陕妇会对灾区村民现有居住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听取灾民对中 长期过渡房居住的需求,并对当地政府推广的棚花村过渡房模式和村民自发建造 的各种住房作了实地考察、成本核算以及性能优劣比较,从中筛选出以下几种可 供村民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当地资源和生活需求,搭建中长期过渡房屋的参考。
21
(棚花村过渡房建造模式)
(九龙新泉模式)
三种建筑模式的性能比较 棚花模式 房屋结构:一户两室,(3 米 X 4 米 / 单间)2 间,外加 3 米 X 2
新泉模式 房屋结构:同上; 外墙材料:木条
米厨房一间;
木框架模式
房屋结构:木框架 外墙材料:废旧木板条
废旧板材,来自废 材料来源:原有地震后房屋木
或竹编材料 旧房屋; 屋顶材料:彩条布加稻
简要 材; 介绍
外墙材料:竹胶合板(外购);
屋顶材料:麦草、 草过渡或石棉瓦加稻草履 野草或者稻草;
屋顶材料:石棉瓦波纹板(外
盖 造价成本:1400
购);
造价成本:1200 元-1500
元(不包括人工费 造价成本:不包括人工,2000
元左右 用)。
元左右。 材料全部就地取 可以在不同阶段上对原有 材料购进方便,安装方便,通风 材,通风和居住条 优点
棚架帐蓬的建房基础上改 和居住条件可以满足过渡要求
件可以满足过渡要 进提高,可以满足过渡要求 求 取材条件受山林条 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
缺点
材料贵 件限制
指导和援助
2、设计房屋建造方案 陕妇会成员和英国建筑师 Luke 以及万科的技术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一行到 22
马跪村 6 组,与村民一起讨论过渡房屋的建造方案,分享了收集到的建房样版信 息,对村民自建的大棚结构的牢固性、通风和排水等提出建议,设计出了灾后农 村过渡实用住房,并得到村民的认可。
(与村民一起讨论房屋建造方案)
1.2
推广灾民互助过渡安置房项目
金额
20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12 日
执行机构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
项目成果
帮助 236 户灾民搭建过渡房 380 间,收益人数达 695 人。另外 搭建文化活动中心 2 个,公共浴室 3 个。
该项目是在前一个项目成功操作基础上的推广。在南都基金会的资助下,陕 西妇女研究会执行了灾民互助搭建过渡安置房项目,在灾后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 小分队赴川绵竹市遵道镇,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灾民安置工作,并发挥民间机构的 优势,利用参与式工作方法,和村民一起讨论搭建具有公共活动空间的临时居住 大棚,并组织儿童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和好评。 该项目所在地当地政府鼓励农户建造能够居住 2-3 年的过渡住房,也出台了 一些补助政策,但目前政府的补助有限,仅靠政府补助完成过渡房搭建村民有困 难。基于此,该机构组织志愿者小分队对灾区村民安置居住状况进行了广泛地走 访和调查,对当地政府推广的棚花村过渡房模式和村民自发建造的各种过渡住房 23
作了实地考察和成本核算,和村民一起就其性能作了优劣比较之后从中筛选出几 种适宜的房屋模型,听取了境外有建房经验的专家的意见并依据当地情况进行了 改进,得到村民和镇政府的认可。机构将利用过去积累的社区发展经验,与灾区 村民一起摸索,建造出他们喜欢、适用并且能够负担得起的过渡房。 产出:
帮助 296 户房屋倒塌或受损的村民搭建过渡房;
制作搭建过渡房指南,供村民参考;
为村民搭建了 2 个公共活动场所(包括运动场所和娱乐设施),3 个公共 浴室,2 个儿童和村民图书室;
推动村民自我管理,帮助恢复社区功能。 可持续性乡村重建试点计划
1.3 金额
19.29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项目成果
2 个月建成一栋示范房,选择杨柳村作为重建示范村,并开展 了对政府人员以及有关 NGO 从事乡村可持续性建设培训工作。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学术研究原则是研究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并 努力与国际社会学界前沿水平接轨和对话。目前系教学研究人员的特点是每位都 有突出的学术成果,都是本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多数人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 已有较大的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社会学系教学研究人员共完成 或在研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多项国家重点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另有多项国际合作 课题,如我国城市贫困层研究;中国劳动问题研究(福利基金会资助课题);农 民工问题研究;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三峡库区人口增长模型与库区移民就业 问题(三峡移民总局课题);社会公平研究;过渡社会的公共空间建构问题(与 密执安大学合作);流动人口与社会支持等等, 己积累了许多对农民及农村的研 究经验,对农村重建问题在国内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力。既促进了学科在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又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许多已纳入政策参考。这 为我们全方位的重建提供强大的学术资源与智力支持。
24
该项目在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指导 下,建立三大项目团队进行分工协作,重 视非政府组织以及灾民自发组织在灾后 重建中的作用,动员灾区人民更积极地参 与到灾后重建中来,以 PPP 模式(政府— 民间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建筑
心理
文史经
简称 PPP)作为项目实施的核心保障。 项目将实现三大可持续性并举的灾
PPP模式(核心保障)
区重建,总结试点重建经验,建立专业志 愿者培训机构,以输送更多的志愿者在政府规划下参与重建;以经济社会发展与 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为基本出发点与长远目标,将不同乡村重建模式加以比 较,总结经验,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以人为本为战略目标,三个可持续性乡村重建为指 导理念,执行方式有赖于三个专业志愿者组成的工作团队,建筑团队,心理辅导 团队,以及文史经济工作团队。 1)建筑团队完成构法构材的简化,设计规划试点的社区重建规划及各建筑 设计,指导并培训灾民以自主的非依赖性营建体系从事建设工作,并指导建造尿 粪分离厕所和后期的公共设施建设等; 2)心理辅导团队了解人文风俗辅助社区空间规划;进行灾民群体心理治疗; 适时进行心理干预;以文史工作增强灾民心理健康;保留学术性研究资料;帮助 学术调查研究作访谈员,在重建过程中应有计划的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将重建 经验有效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以提供政府未来重建政策之参考; 3)文史经济工作团队整理当地文化风俗,可以加强灾民文化认同; 以人文 促成经济可持续性—以旅游开发为例;平衡经济与人文的空间规划;发展具文化 内涵之产品增加附加价值;出文章、出书以引起社会大众对灾民的注意; 整理 重建过程之奋斗史,增强社区认同感,为灾民提供进一步心理支持。 三个团队及重建资金则建基在 PPP 模式的平台上。最后,为对此一运作模 式与其他重建模式有所比较,通过问卷调查与参与观察收集客观数据进行分析, 以提出未来的政策建议,并通过成立培训中心培训专业志愿者团队推广经验。
25
(房屋主体搭建)
1.4
(九龙镇轻钢生态样板房竣工)
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金额
15.32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海淀区山水生态伙伴自然保护中心
项目成果
在建立的 4 个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对灾民进行了深入 需求调研,并在当地先后举办各类培训 10 余次。
“海淀区山水生态伙伴自然 保护中心”(简称“山水”)是民间 的自然保护专业组织。在中国西部 致力于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的示范 项目,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政策 和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山水在 四川、云南、西藏的野外项目团队 长期开展社区保护工作,积累了丰 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并通过与政府林业、环保部门 的长期沟通联系,对项目成果形成政策建议的报告能够在便捷渠道向相关政府部 门提交。山水依托北京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由科学家、专业工作者等组 成的科学团队,对自然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针对灾后重建的特点,山水组织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受灾的保护
26
区周边建立 4 个“灾后生态文明重建中心”项目点。主要功能:设立文化中心开 展文化活动,丰富灾区文化生活;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平台,逐步恢复和提高灾 区的公共事务组织管理能力,促进社区内部的民主管理,凝聚社区;培训灾区人 民的生产能力以及灾后环境保护知识;联接社区信息与外界援助的纽带。收集社 区需求信息并及时向外界提供。 现已建成 4 个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2008 年 7 月 1 日,山水在平武县水观乡平溪村建立了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 心,已经完成了设备的购置、运送、安置,帐篷小学的建立。7 月 9 日,平武县 林业局、水观乡政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当地援建的成都军 区驻滇 77293 部队与当地村民一起举行了中心的启动仪式暨学校开学仪式。 2008 年 7 月 3 日,山水在安县高川乡天池村建立了社区生态文明重建中心。 并进行了初步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了社区需求初步调查。
2008 年 7 月 3 日,山水在青川县青溪镇落衣沟村建立了社区生态文明重建 中心。工作人员立刻开展工作,包括:召开第一次社区大会、安装饮用水管道、 修缮蓄水池、垃圾处理及文化中心的各种文化活动。并在当地举办了为期 2 天的 核桃种植培训,有 60 多名村民参加了该培训。另外在该中心还举办了农家旅游 餐饮和客房服务培训以提高其服务的标准和质量。 另外,山水还探索和建立 了一种恢复灾区社区组织能 力的模式,即创造公共资源, 形成公共事务,通过公共事务 管理促进社区的组织建设,并 将其归纳总结形成《灾后社区
27
生态文明重建中心操作手册》。
1.5
震后救灾实用建筑技术解析推广 金额
6.09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20 日——2008 年 8 月 20 日
执行机构
泰安市泰山区手牵手数码有限公司
项目成果
制作了一张生态厕所建造教程光盘,复制了 600 片以供灾区 重建过程参考。
泰安市泰山区手牵手数码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用专业手段关注残疾美术家 推广事业和中国民间组织发展。机构下分三个部门:创作部、制作部、财务部。 主要工作领域包括:残疾美术家推广项目、关注草根 NGO 及公民社会发育项目、 金沙江民族地区文化保护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拍摄两种 类型的生态厕所(临时安置点大 型公用厕所和灾民重建村民小型 家用厕所)的实地制作过程,通 过完整的操作过程,对技术要点 进行解析,消解专业门槛。项目 成果为生态厕所建造教程光盘。 可以帮助有此需求的 NGO 和受 灾群众掌握、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实用建筑技术。 2008 年 7 月,在成都野草文化、绿色学生组织、中华环保基金会的协助下, 在绵竹市红旗村建造了尿粪分集厕所(如右图所示)。建筑面积 12m²(6 个厕间 与一个小便间) 。 绵竹市拱星镇红旗村的尿粪分集厕所是继绵竹市棚花村后,乡村建筑工作 室在灾区设计与营建的第二个尿粪分集厕所,厕所是由轻钢作结构,屋顶用竹子 搭建,墙体用竹胶板围合;厕所包括 6 个厕间和一个小便间,使用尿粪分离收集 处理;有效避免尿粪结合产生臭味、减少蚊蝇;集粪箱半入地式,开口朝南,以 利粪便干燥,集粪箱容量可供 200 人一年的粪便量;厕所内使用现代洁具,保证 28
洁具的耐用与易清洁。
1.6
乐和家园与灾后社区重建服务平台 金额
15.29 万
周期
2008 年 9 月 1 日——2009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 织,宗旨是通过营造大众环境文化,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地球村的工作覆盖绿 色生活、绿色社区、绿色传媒、绿色伙伴、绿色智库五大方面,包括垃圾分类、 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化学品安全与环境健康、减塑行动等环境项目。 “乐和家园”的理念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以生态文明为指导,重建自足的、 可持续的生态社区。具体包括:绿色生计、绿色生活、绿色养生、绿色安全、绿 色参与、绿色伦理等六个方面。 本项目旨在为“乐和家园”灾后重建项目提供辅助性服务的同时,为各 NGO 搭建灾后重建信息交流平台,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具体包括: 1、建立绿色生计服务网络,为灾区的生态食品、中草药、手工艺品等建立 绿色销售通道,组织消费者联盟通过购买支持灾区重建; 2、建立灾后重建中的合作伙伴机制,促进政府、企业、NGO 之间的信息 交流和资源整合; 3、组织志愿者培训,组织专家讲座和论坛,分享经验,增强灾后重建的能 29
力建设。 4、宣传、推动国家的环保政策例如灾后重建中的信息公开以及公众参加环 境影响评价。 5、编辑出版以社区重建为内容的简报(每月电子版、季度印刷版),交流 分享 NGO 在社区重建中的经验和信息。 1.7
羌族建筑示范房 金额
22.9075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15 日——2008 年 10 月 5 日
执行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为了保存羌族建筑和羌族文化、维持生态可持续性,我们计划分别在茂县 县城、沙湾村以及萝卜寨建造四幢羌族建筑示范屋(在沙湾村盖一栋三开间的示 范房,盖一栋两开间的示范房,因沙湾村为清华大学可持续性乡村重建试点团队 选定的试点,故建造两种不同类型的示范房作为示范,并借此训练当地居民建 房),推广绿色建筑、以轻钢技术修建具有羌族传统风格的民居,展示羌族建筑 方式。同时,示范轻钢结构的房屋技术,为羌族地区重建提供可行的范本,并推 广应用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去,让灾民可以用作模板早日重建家园,同时又保存 原有的传统文化与风俗。我们以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文化存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 结合为基本出发点与长远目标,在三个示范点的建设中总结经验,完善模式方案, 为后续的大范围可持续性重建及模式推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8
西山坝灾后房屋重建与生产自救计划 金额
19.92 万
周期
2008 年 11 月 1 日——2009 年 11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南部县乡村发展协会
南部县乡村发展协会是 2005 年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社团组织。协会致力 于农业发展、农村教育、妇幼卫生、环境保护,改善贫困乡村农民的生产、生活 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贫困群体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农民及其子女受教育的程 度,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事业的协调发展。协会与国际小母牛等多个 NGO, 以及联想集团等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实施了不少扶贫项目,组织农民发 30
展畜牧业改善生活条件和社区环境,成立互助组提倡互帮互助以实现社区和谐, 搭建平台实现农户间以及农户和外界间的资源共享,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和项目 实施经验。在灾后重建方面,于 2003 至 2006 年执行小母牛中国洪灾救助项目的 实施,通过物质投入和能力建设的形势,成功帮助平桥乡张家庙村 117 户遭受洪 灾的项目农户进行重建家园和生产发展。 南部县是这次地震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项目实施的西山坝村距绵阳 市仅 60 公里。全县因地震死亡 11 人,受伤 365 人, 53 万人受灾;死亡牲畜 3014 头;农房垮塌 11745 间,损毁 129730 间;中小学校舍损毁严重,危房 6470 平方 米;部分道路、水渠、水库、电站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4.2 亿元。该项目将面向 受灾严重的南部县双佛镇西山坝村的地震受灾家庭。在 512 地震中,该村受到了 较为严重的损失,特别是房屋受损严重。首先,帮助受灾的农户重建或翻修因地 震而垮塌或严重受损的住房和畜舍;第二,依托协会优势,通过养殖母猪的手段 协助农户恢复生产生活;第三,组建志愿者团队对受灾和受影响的农户(特别是 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服务;第四、在重建家园之际,为 农户提供环境保护及防震抗灾知识的培训;第五、通过合作自救,协助受灾农户 建立自我管理小组,提升受灾农户间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1.9
“杨柳示范村计划”——灾民互助搭建过渡安置房项目 金额
56.46736 万
周期
2008 年 11 月 5 日——2009 年 8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成果
基本完成杨柳村 55 户村民整村重建
项目执行团队清华大学可持续性乡村重建团队通过杨柳村的重建,实现当地 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该项目帮助杨柳村 55 户村民整村重建,项目目标是: 1、完成整村建设,在重建过程中 55 户房屋将建设成轻钢架构、羌宅外观形式。 2、在房屋重建完毕后,将村中厕所改成尿粪分离型厕所,减少臭味,也减少蚊 蝇滋生,同时加强卫生教育,改善村中卫生现况;改建猪舍;改善全村道路,平 整,并铺设地下涵管,可以将电线、电话线及污水管道埋于地下,并作简易的污 水处理系统,以保障部分污水可重复使用。安装路灯。 31
3、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并保留广场,恢复村民的传统集会生活。 4、加强羌文化的研究和保存,在村内设立羌文化研究室,吸引相关学者如音乐、 美术及建筑的创作者进行文化采风、整理与保存的工作。 5、帮助村民提高经济收入,发展高端羌文化深度体验旅游,向愿意较长时间居 住在寨内进行文化深度体验的旅游者开放,排除过境游及短期住宿游客对文化的 干扰,锁定长期的、高端的以及对羌文化真正感兴趣的游客。限制过境及短期农 家乐住宿的游客,也限制商人入村开发。 下图为杨柳村整村规划图:
如图:杨柳村民自已组装轻钢架构,展现出众志成城,自力更生的精神,村民可以完全不 依靠包工队,靠自已的力量就建造出二楼一底,抗震环保的羌民族建筑。 32
杨柳村整村重建的全景图,轻钢架基本完工
1.10
“四川灾区合力建设抗震房示范项目 金额
20 万
周期
2008 年 12 月日——2009 年 5 月
执行机构
西部乡土发展中心
西部乡土发展中心是一家致力于西部农村综合发展的行动型非营利组织。通 过经济创收、社区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能力建设等项目来改善乡村的生产 生活条件,搭建农村社区发展平台,推动城乡和谐社会的建立。 随着 5.12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和冬季的来临,永久性住房建设 被政府列入重要议程,各受灾区都加紧了建设进度,建材、人力成为永久性住房 建设进度的短板,同时原本列入淘汰边缘的建材(如红砖)被大量使用,在造成 大量污染的同时耗费了本已稀缺的土地资源,不符合我国当前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的国家发展战略;虽然各地都推出了房屋建设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但农房实际建 造过程缺乏科学的参照模本,房屋的抗震性能存在着潜在问题。 本项目着眼于上述问题和抗震功能要求,西部乡土和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 协会合作,由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及时组织上海力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和 北京豪斯泰克钢结构有限公司并联合长期协作的科研院校,通过借鉴、吸收国内 33
外先进的抗震建筑系统和部品材料,并结合四川当地材料资源加以优化、创新, 打造出即保持着薄壁轻钢结构建筑体系独具的抗震优越性,造价同时又仅与传统 砖混结构房屋相当的轻型抗震建筑体系,且此体系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 震研究所震动平台验证,满足 9 度罕遇级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试验前后对比 图
项目计划在绵竹市遵道镇马跪村和青川各建造一座适合当地传统建筑风格 和使用功能的示范性样板房,用于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以供当地农户借鉴,同 时协助农户合作建房,加快永久性住房进度。
二、 生产自救 2.1
仪陇县大寅镇利民村”5.12”受灾农户家庭重建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0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
项目成果
帮助 69 户受灾程度不同的农户重建、修缮房屋,在两个村举办 水稻病虫害防治和玉米后期管理等技术培训,组织灾后自救和 防病防疫等知识的宣传活动,大寅分会向灾民共发放小额信贷
34
资金 126 笔 41 万余元。 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社团组织,其宗旨是扶贫与乡 村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协会在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村自主金融服务体系,推动 农民自我组织建设促进社区自主互助发展为目标。目前,协会已经成功地建立起 乡村内生的为低收入群体服务的自主金融服务体系,并成功有效运行。先后累计 为当地 5 万多贫困家庭提供了 7000 多万元的无需抵押担保的小额贷款资金帮助 和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直接帮扶了 15 万余贫困人口的发展。帮助建立的农 民互助合作组织十七个,有两千多农户自愿参与到自己的组织中,开展资金互助、 生产合作和联合购销,互助合作共同发展。 该项目旨在为 41 户屋面受损户的房屋进行维修、翻盖,为危房农户的墙体 较正、加固、维修,协助倒塌协助房屋重建。由于贫困,农户修建房屋质量差, 受损严重,维修难度大,费用高,大多数受灾户属于贫困人口,缺乏房屋建设维 修技能和资金。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就近组织房屋维修翻盖、排危等技术员尽快 帮助屋面受损农户和危房农户的房屋加固和维修,同时组织村民进行生产自救和 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巡查灾情、商讨维修计划 通过巡查灾情和核实损失,将受灾户分为三类,并与其商讨出了维修计划: 第一类是将房屋垮塌或墙体严重倾斜、无法住人的列为新建户,在今年年底前必 须建成。第二类是墙体倾斜、瓦损毁严重的列为危房加固户,经请技工校正墙体、 添瓦翻盖后就可以住人,计划在 6 月底前完工。第三类是墙体无问题、只是瓦损 毁在 1500---3000 匹的列为一般受灾户,购瓦请技工翻盖后就可以住人,在 6 月 底前必须完工。通过干部、群众一起讨论后,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方案。
(受损的房屋)
(维修工作正在进行)
35
2、防病防疫知识宣传 在督促以上方案实施的同时,又对受灾农户集中进行了关于灾后防病、杀 菌消毒、畜禽防疫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为灾区农户发放了灾后防病等宣传资料, 播放了“珍爱生命,避灾自救”的 PPT,并时刻提醒受灾农户在新建、危房加固 和添瓦翻盖中应注意安全,预防次生灾害发生,鼓励大家要振着精神,树立信心, 重整旗鼓,克服困难,同心协力,努力发展自己的生产经营,进行抗灾自救,降 低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
(灾后生产自救)
2.2
(印发的灾后防病宣传资料)
灾后家庭生产自救计划及社区协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
金额
4.975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四川省大邑县养兔协会
项目成果
协助成立了 6 个互助小组和 2 个专合组织;开展家庭自救发展 计划、互助小组相关知识培训、技术培训、能力培训 33 次;培 训和项目活动直接受益人群 320 人;开展了参与式自我总结与 规划活动 8 次,组织技术交流与分享 3 次,参与农户 100 多人。
大邑县养兔协会成立于 1985 年,致力于大邑兔产业的发展、农村社区综合 发展及和谐社区的建设。会员从当初的 4 户发展到现在的 4000 多户,大邑县商 品兔出栏量也在协会带动下从 1985 年的 5 万多只发展到 2007 年的 240 余万只。 20 多年来,协会通过与各级地方政府、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亚洲基金会等官 方和非官方组织合作开展产业扶贫和农村社区综合发展项目,协助重庆万州、四 川南充等几十个县组建专合组织,为他们提供理念培训、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培
36
训,带动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区和谐。 本项目旨在大邑悦来镇拐石村、花水湾镇阳沟村、伍田村、西岭镇沙坪村、 青霞镇七里村五个重灾村进行“组建生产互助小组、制定灾后家庭自救发展计划、 提高生产技能、社区互助和关爱”等能力建设培训,使其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秩 序,实现受灾农户可持续生计和受灾社区可持续发展。 5.12 汶川大地震,给大邑山丘区农户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大邑县 养兔协会一方面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将自身损失降到最小;一方面在地震发生后 的第三天会长任旭平就带领我们第一时间前往大邑山丘区受灾较重的农村养兔 社区了解受灾情况,慰问受灾农户,和各社区负责人和农户一起研究生产恢复方 案,希望通过大家的互帮互助,尽快恢复生产。 1、协会开始派项目工作人员前往各项目村作村级调查和入户调查。 2、大邑南都项目工作人员接受大邑县养兔协会就南都基金会和南都项目相 关信息的内部培训会。 3、分别在悦来镇拐石村、青霞七里村、花水湾阳沟村、伍田村、晋原镇新 乐村、西岭镇沙坪村举办了培训会,培训会主要介绍了南都基金会和“灾后家庭 生产自救计划及社区协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互助小组的功能和成立互助小组 的必要性,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各项目村初步形成了互助小组规章制度、管理办 法框架。
(在新乐村召开受灾农户坝坝会)
2.3 金额
(在拐石村,受灾农户一致同意成立互助小组)
灾后生产生态恢复及羌文化保护技能培训 19.376 万 37
周期
2008 年 9 月 1 日——2008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大邑兔王扶贫研究中心
大邑兔王扶贫研究中心是 2006 年成立的,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的人员组成 的民间组织。旨在关注人·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倡导承担社会责任和爱 护社会环境,为农村扶贫模式多样化进行探索,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产业帮扶, 为弱势家庭的子女就学和技能培训提供援助。兔王扶贫研究中心已参与了妇联的 “帮扶贫困母亲、救助失学儿童”工程,科技局的“科技入户”残联的“产业助 残脱贫”工程,三峡外迁移民的“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养兔技能培训工程, 与美国 ECOLOGIA 组织共同实施“爱龙小额信贷项目”和“企业家社会责任项 目”。为政府的扶贫工作由“输血功能”转为“造血功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使部分社区结束了外来援助帮扶的情况下仍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将在大邑悦来镇拐石村、花水湾镇阳沟村、伍田村、西岭镇沙坪村、 青霞镇七里村五个重灾村进行相关“组建生产互助小组、制定灾后家庭自救发展 计划、提高生产技能、社区互助和关爱”等能力建设培训,使其尽快恢复生活和 生产正常秩序,实现受灾农户可持续生计和受灾社区可持续发展。
阳光扶贫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2.4 金额
19.7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30 日——2009 年 1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藏羌科技扶贫开发协会
项目成果
计划举办 10 期羌绣培训班,现已举办 5 期,共培训 167 名学员。
藏羌科技扶贫开发协会是由热心 阿坝州贫困地区藏羌文化建设和科技 扶贫开发事业,关心全州贫困农牧民的 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间艺术 组织等机构和老干部、老专家、艺术家、 企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各 民主人士以及其它社会各界人士自愿 组成的以弘扬藏羌刺绣等民族艺术文化、多途径促进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全方 38
位推动我州扶贫开发工作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 羌绣是是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名录 6 项之一。5.12 地震 以后的异地就业或常规渠道就业更为艰难,羌族妇女几乎断了生计。该项目通过 羌族刺绣扶贫培训项目,帮助受灾贫困群众进行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提高受灾 贫困群众自我发展、长足发展的能力,增强其自信、自强、生产自救的信心,快 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从而减轻地震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终使受灾贫困群众 脱贫致富。 汶川大地震造成约 3 万羌人死亡, 占羌族总人口数 30.6 万人的 10%。藏羌 科技扶贫开发协会多次进入重灾区,寻访 羌绣优秀传承人和羌绣文化主要保存地。 该项目在前期做了一次羌绣文化寻 访,同时了解几个村庄的受灾情况。走访 的村庄中,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地区,人均年纯收入基本都只有 800 元左右。而地 震使本来就贫困的农户生活更加艰难。 2.4
火凤凰计划—妇女手工艺技能培训和就业 金额
9.38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6 日——2009 年 8 月 5 日
执行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是上海浦东地区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的行 业协会,自 1999 年以来长期从事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促进工作。协会的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社会工作者培训、社工机构业务咨询、专业交流活动组织、 社工机构培育、公共设施托管(浦东市民中心项目)。在与浦东多家社工实务机 构的工作交往中,在对乐耆老年社工项目的培育中,以及在对浦东市民中心会展 设施的托管中,协会积累了大量一线服务经验。此外,协会也在始于 5 月 14 日 的为灾区调运物资的“新驼峰行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后勤保障与发现、整合社会 资源的经验。 浦东社工协会与上海三林月玲绒绣工艺礼品服务社合作,计划在都江堰经济 开发区内以滨河新村安置点为主的服务点对低收入或失业妇女进行组织,免费培 39
训她们从事绒绣工艺品的制作,其产品将通过上海三林月玲绒绣工艺礼品服务社 销售,向从事加工劳动的妇女支付计件工资。估计每月可为每名妇女带来 500-600 元的收入(每天工作 8 小时)。自 7 月 25 日起,由浦东社工协会组织协调的浦东 社工服务队成员已经在滨河新村安置点社区开展工作,对项目需求状况进行调查 摸底,项目方案引起当地妇女较大的兴趣,至 7 月 31 日已有 70 余名妇女报名。
三、 社区重建与社会工作 3.1
“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区丧失家人者苦难分担和专家心理支持”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5 日——2008 年 7 月 18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关爱家庭中心
该项目把关注点聚焦在四川等地因地震而丧失家人的人们,将为他们提供苦 难分担和专家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在最快的时间里,从丧失家庭里的亲骨肉的巨 大伤痛中摆脱出来,勇敢地面对灾难,投入到繁重而艰巨的灾后重建的努力中, 建设美好未来新生活。 项目活动如下: 1、在腾讯网建立"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区失去家人者的苦难分担和 专家心理支持"专栏,此专栏三大功能:1)开通诉说痛苦的渠道,失去家人者可 在上面诉说自己的痛苦,同时提出自己的心理安慰的欲求。2)在网络管理员的 有效管理下,网友通过跟帖的方式,分担苦难,鼓励安慰。3)专家提供心理对 策。北京关爱家庭的特聘专家对上面提出的心理安慰需求提供心理解决方案。 2、开通"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地震灾区失去家人者的苦难分担和专家心理 支持"电话热线和短信服务。包括: 1)12 小时热线服务:热线由经过关爱家庭中心专项培训的特聘心理咨询 师和志愿者接听,提供专业、富有爱心的心理支持。 2)12 小时短信服务:提供更个性化的帮助,使求助者的悲伤得到更大程 度的释放,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安慰,得到更多的心理自救方法。 鼓励受助者通过跳出自己的方法帮助自己,在关心和帮助其他人的过程中使
40
自己得到更多的释放和更好的治疗。使这些受助者在当地成为帮助别人走出自己 的心理阴影的爱心志愿者。 3.2
5.12 地震甘肃省陇南地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高中生、妇女及老人)
金额
4.943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8 日——2008 年 7 月 18 日
执行机构
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
项目成果
选拨了 20 名志愿者赴灾区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编写了《5.12 灾后心理援助手册》并印发 10000 份。同时开通一条心理援助 热线进行心理辅导。
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是在几位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教授的倡导下 成立的。中心拥有一批来自甘肃各高校的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健康等教学、研 究和咨询服务的专家教授,有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获得国家二、三级资格) 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中心 2007 年在甘肃省率先开展了家庭暴力的心理 辅导和援助工作,之前,多次参与兰州市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工作,咨询师具有 丰富的咨询经验。 该项目通过对灾区的前期评估、组织招募心理专业的志愿者、组织对志愿 者进行培训、组织印发宣传资料和专业手册、协调组织各方资源等的基础上,赴 甘肃省地震灾区陇南地区的武都区和文县,对灾区的学生、出现心理应激障碍的 灾民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对灾民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干预方 案。首先选择即将高考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再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后对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妇女及老人进行心理辅导,消除或降低她们对灾难的急性 应激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 地震发生后,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迅速行动起来,招募了一批心理学志 愿者去灾区对中小学生及灾民做心理救援。5 月 25 日开始,中心员工带领十多 个志愿者在武都区下属的各个村镇中小学和灾民帐篷里做辅导和干预。6 月 1 日, 在武都区汉林乡三家地村,通过心理游戏、绘画、放飞愿望等方式给了 140 多名 孩子过了一个特殊的儿童节,并给他们发放了文具和书包。离开时,孩子们拥抱 着咨询师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目前,志愿者和这些孩子们仍然通过电话和书信 保持联系,希望他们早日走出创伤的阴影! 41
(在三家地小学分组做心理游戏)
3.3
千秋助读行动(儿童读物、心理干预)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20 日——2008 年 6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教育机构。宗旨是通过理论探 讨、教育探索和公益行动,丰富乡村教育资源,保护地方及民族文化多样性,推 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在乡村图书馆援建方面已积攒多年经 验,已经为二百余所乡村小学和乡村社区援建图书馆,并做图书管理员培训和促 进阅读工作。
天下溪千秋助读行动项目通过提供少儿经典读物、连环画、玩具等来帮助 0 -13 岁儿童在紧张、惊恐、苦困中获得缓解,得到心灵的滋养,并在暂时简陋、 狭小的空间和无所事事中找到欢愉和学习的机会。
谭千秋,在地震中以他最后的姿态,保存了四个学生的宝贵生命,成为了 永生于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天下溪教育 中心、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奕阳教育研究所和出版商务周报等组织联合发起 了“千秋助读行动”,根据灾区儿童的年龄阶段特点和需要,募集图书、文具和 玩具,优质少儿图书。
42
心理健康类读物和经典、健康、 浅显和有趣的一般性读物是千秋 助读行动重点募集的三类图书。
“让孩子们在六一之前收到一 个小礼物,轻松快乐几分钟也 好!”——王曦(志愿者)
2008 年 5 月 29 日第一批 1000 余种 6 万余册图书和 1.4 万件玩具从北京运 抵成都,这些图书和玩具总价值约为 120 万元,通过在当地服务的 NGO 组织和 志愿者团队把图书和玩具传递到孩子们手中。这次参加分发的 NGO 和志愿者团 队有:多背一公斤、贵州高地、四川星洋文化有限公司、512 民间救助中心、北 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国际行动援助、根与芽等 13 个组织。
3.4
抗震救灾农村妇女骨干培训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8 日——2008 年 7 月 4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
项目成果
在灾区举办绣花班和综合培训班,截至项目结束培训的人数 达到 439 人次,印发《救灾常识手册》1000 册,并向灾区发 放价值 8800 多元的救灾物资。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是一个以促进农村妇女发展为总目标的非政府 组织, 2001 年 8 月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 1993 年创刊的《农家女百事通》 43
(现称《农家女》)杂志社项目部。十多年来,农家女紧紧围绕中国农村妇女 自我赋权与发展,以公民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为切入点,运用参与式的组织手 法,开展了大量的项目与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扶贫与发展、传媒与出 版、研究与推广”于一体的非营利机构。 该项目目标是通过在绵竹市 遵道镇开展抗震救灾农村妇女骨 干培训,向当地农村妇女提供心理 辅导、卫生保健、社会性别意识和 参与式社区工作方法培训,同时向 受灾群众免费发放《救灾常识手 册》和妇女生活用品,以普及抗震 救灾常识并提高其社区参与能力, 并促进当地灾后重建工作及农村 妇女的自我赋权与发展。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员培训班)
2008 年 5 月底农家女与四川广安市妇联合作举办防疫员培训班,学员们学 习卫生防疫知识后不仅要直接到受灾农村从事卫生防疫工作,还要在当地承担 培训卫生防疫人员的任务。目前灾区急需大量的到村里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 此次培训侧重卫生防疫的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技能,同时还开展心 理咨询辅导培训,培训结业后学员直接奔赴受灾乡村开展工作。 3.5
5.12 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与专业社工培训计划 金额
4.99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30 日——2008 年 12 月 1 日
执行机构
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
项目成果
组织各专题培训 6 次,在 10 余个乡镇进行了心理辅导。
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攀枝花援少会)是四川省一 家专门服务于少年儿童的非营利性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城乡贫困、留守、孤残 等特殊少年儿童群体,通过志愿者行动、组织和协调社会资源,为其在学习和生 活等各方面提供最大程度的援助。攀枝花援少会下属的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是我国 劳动保障部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指定的唯一远程培训机构“北京华夏心理教育中
44
心”在四川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攀西地区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鉴定招生辅导及 心理咨询师实习等工作,同时也是中华心理学会成员单位,在全国有充分的心理咨 询师资源可以调用,协会自已组建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有十八名经国家劳动部 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50 余名心理志愿者。长期在社区及高校中开展相关的心理辅 导工作。 该项目旨在为志愿者、教师及家长提供心理培训,通过培训建立灾后心理 志愿者及专业社工关爱梯队,让儿童身边最近的人发挥更大的功效,协助创伤儿 童走出阴影,树立信心。保障提高受灾儿童心理平衡能力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能 更及时、持续、有效的进行。
1、第一次培训 攀枝花市援助少年儿童志愿者协会 “5.12 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及专业社工 培训计划”于 2008 年 6 月 18 日~20 日在彭州市敖平中心小学校举行项目启动 仪式暨第一次培训。此次培训的专家师资是台湾儿童福利联盟专家团队,他们在 台湾“921”灾后心理干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参加此次培训的有“5.12 灾后心 理重建项目”国家心理咨询师 16 名,心理志愿者及社工 6 名,还有敖平镇中心小 学、敖平镇中学、葛仙山中学、葛仙山镇中心小学、红岩中学、军乐职中、军乐 九年制、楠杨九年制等八所学校、共 60 余名老师种子志愿者。
2、第二次培训 6 月 23 日,5.12 灾后重建.心理志愿者与专业社工培训项目组邀请中国科学 院心理研究所史占彪博士对第一梯队心理咨询师种子志愿者进行——《如何成为 一个合格的助人者》培训。至此,本次 5.12 援助计划中的梯队培训的第一梯队 的培训学习计划——对心理咨询师种子志愿者的培训告一段落,通过这四天课时
45
的培训,使第一梯队在原本具有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就震后心理危机干 预的知识做出了更加专业的补充。
3、第三次培训 经过了近十天的培训学习和实地操作,项目的种子志愿者在理论水平和实 际操作能力上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6 月 26 日,项目组来到彭州新兴镇中心学 校,组织对彭州山区乡镇老师的第二次培训。
由于彭州市所有中小学都将于七月二日开始放假,因此,对教学一线的老师 志愿者进行的心理援助培训工作也将结束。本次 5.12 梯队心理志愿者培训的第 二梯队的培训学习计划——对受灾本地的教师志愿者进行了两次培训工作后将 暂告一段落,余下的时间项目组将进入社区及灾民临时安置点展开对家长的培训 工作.在学校放假期间项目组仍然会与教师志愿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下一步的工 作作好充分准备。 4、第四次培训 项目组在 6 月 28 日在成都军区乐山军分区、彭州新兴镇阳平村政府支持下 举办针对学生家长及村民的心理关爱培训,约有五百余民灾区群众参与了本次培 训。
46
为震区群众的培训现场
志愿者与家长们互动交流
5、第五次培训 8 月 24,项目组继续来到彭州市新兴镇中心校,针对灾区教师再次组织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是指导实际操作。讲解观察参加过培训的灾区老师的变化,心理咨 询师种子志愿者现场指导了灾区教师进入实操演练。
6、第六次培训 8 月 25,项目组来到彭州市磁峰镇小学和阳平观临时安置点,针对灾区教师 和当地有心理学背景的志愿者再次组织培训,本次培训仍然是心理咨询师种子志 愿者现场指导灾区教师实操演练。
3.6
灾区帐篷图书室项目
金额
4.642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多背一公斤
项目成果
在绵竹体育馆安置点、绵竹遵道同心学堂各建立了 1 个帐篷 图书室,在彭州小鱼洞中学校建立了流动图书角。并对志愿 者和图书室管理员进行阅读教育培训。 47
“多背一公斤”以公益旅游作为切入点,向大众倡导一种快乐、简单易行 的公益行动,鼓励每个人在出行时背上学校需要的少量物资,在旅途中拜访学 校,同时与乡村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传播知识,分享快乐。通过这种简单的方 式,“多背一公斤”自身也实现了良性的公益循环。参与者可在网站自发组织 活动,探访学校,并在旅途结束后继续关注和服务学校;有的参与者还在沿途 收集新的学校信息,扩大“多背一公斤”的服务范围。单是 2007 年,参与者就 进行了超过 130 次公益旅游活动,并发掘了 98 所新的服务学校。目前,多背一 公斤的服务学校超过 200 所,遍及中国西南及其他各省份的著名乡村旅游点。 该项目旨在在安置点或帐篷学校建立开放的阅读空间——帐篷图书室,为 灾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图书、阅读交流和其他文体活动,以最实际的方式促 进灾区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8 年灾后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多背一公斤的志愿者们为绵竹体育场灾民 安置点的 800 名孩子建立起了第一个“多背一公斤帐篷图书室”,图书室由四 个 9 平方米的遮阳篷和两个八人帐篷组成,配备了 2000 册优秀少儿读物和充足 的绘画用品,以及配套书架、课桌椅等硬件设施。
这些优秀的书籍将陪伴安置点的孩子们度过未来 2-3 个月的帐篷阶段,而 多背一公斤志愿者们将前赴后继,确保图书室的运转,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服务。 回到成都后,志愿者们认真地总结了图书室建立和活动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并着手编制图书室《志愿者工作手册》和《负责人培训教案》。未来,一 个又一个“多背一公斤帐篷图书室”将迅速在灾民安置点和帐篷学校里建立起 来,以最实际的方式促进灾区学生的健康成长。
48
志愿者小分队赴川紧急救援项目
3.7 金额
4.9518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4 日——2008 年 7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
项目成果
联合陕西 10 家民间组织赴灾区进行需求调查,并募集价值近 百万元救灾物资
本项目联合陕西的民间组织共同行动,组织志愿者赴四川协助政府做好灾 民安置工作,用发展的视角评估灾民、特别是弱势人群的需求,向社会大众传 达灾区的信息和需求,协调资源快速回应灾区需求。 项目成果: 1、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协助政府做好灾民安置工作。 地震后,陕西妇女研究会第一时间反应,快速联合陕西 10 家民间组织采 取行动,5 月 15 日第一批志愿者抵达四川,克服重重困难 18 日进入绵竹遵道 重灾区。快速的反应,体现了民间组织的行动力,及时进入灾区,协助政府做 好灾民安置救援工作,体现了民间组织拾遗补缺,勇于担当的责任心。 2、动员各方资源,为灾民筹集价值近百万元紧急物资。 志愿者动员西安总部及 成都当地资源,筹集了 50 吨 大米、3 吨食用油、妇女洗液、 200 顶蚊帐、150 包彩条布、 塑料薄膜等价值近百万元的 物资,并为灾区儿童捐赠新 图书 256 套。 针对灾民灾后可能出现 的心理危机,研究会组织专 家完成了灾区儿童、社区居 民和前线救援人员三套心理 辅导折页,印制 6 万份,发往绵竹。 3、摸索出多机构合作模式,争取培训资源,提升各机构能力。
49
陕西 NGO 赈灾联盟商议制定了合作规则:自愿联合,共同行动;一切重大 活动,均由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原则上由各机构负责人参加;零工作成本; 信息通畅、公开,必须及时回复因此项目而筹到的项目款要做到专款专用,筹 集到的基金的支出分配,必须由十家机构共同决定,根据工作需要举行不定期 的联席会议。
3.8
对灾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开展假期课业与心理辅导支教活动 金额
4.998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20 日——2008 年 8 月 20 日
执行机构
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
项目成果
到甘肃文县碧口镇进行支教活动,直接受益学生有 313 名。
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致力于西北农村地区的发展,关注城市边缘化 社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特别是女童的受教育问题、少数民族妇女健康和两性平 等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失学儿童问题;推动政府、社会关注少数民族农民工 子女及农村教育问题。自 2003 年开始,在寒暑两个假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下乡, 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辅导文化课,参与式辅导手法使学生受益很大,很受当 地家长和学生欢迎,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工作经验。 本项目试图利用暑假时间,对甘肃受灾严重的文县碧口镇少数民族社区的 中小学生,开展以文化课辅导为主,辅助心理辅导的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巩固 学生们因为地震而受到影响的课业知识,指导他们高质量地完成暑假作业,并普 及灾害避险、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使受灾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尽快走出地震 给他们所带来的心理困境,渡过一个快乐的假期,能尽快适应下学期的学习生活。 文县二中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共 313 名,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计 8 个班。 直接受益人 313 人,间接受益人 626 人(平均每个家庭都有 2—3 个孩子,按照 每个家庭 2 个孩子计算,间接受益人数就是参加学习学生的人数乘以 2 所得的数 字)。
50
此次支教活动结束后,中心和大学生志愿者所在高校的社团组织及核心志 愿者建立了联系,为今后可持续性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奠定了基础。从支教大学 生反馈的情况、支教点当地负责人反馈的信息以及大学生志愿者提交的支教日 记,心得体会,参加学习的高中学生所写的作文、感受综合来看,这次碧口支教 项目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支教大学生奔赴地震灾区,开展了为期 30 天的支教活动,不畏艰险、在余震不断、生命受到威胁、食宿条件极其艰难、 交通不能得到安全保障的环境中克服了各种困难,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当 地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打成一片,灵活运用培训中所学的专项支教的 手法与技巧,以及心理的干预和治疗,开阔了当地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克服了 地震产生的畏惧心理,培养了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和视野,使学生们 体会到来自社会的爱心和关注,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提升了整体 素质。 在支教的过程中,支教大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家访,与当地居民及学生家长 们沟通交流,了解当地人所历经的灾难和他们灾后重建的进程,不但使支教工作 更加通畅,也使他们知道大学生群体一直都很关心灾区人民,大学生志愿者尽自 己所能在帮助大家一起度过灾难。大学生志愿者也从他们那里了解了地震的状 况,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激发了大学生志愿者(特别是 80 后大学生)的社会感, 自身得到了一次难得的锻炼。 志愿者特别年轻,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没有接受专业的师范培训,可能 在教学方面有欠缺,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偶尔方法不当。但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热 情,主观的努力去改变这些不足,没有因为这些不利因素而退却、而放弃,反而 是在不断的奋斗与摸索中前进。他们不仅仅在教学上积累了经验,更在心灵上得 51
到一次升华,在种种困难面前,志愿者始终持以饱满的热情,始终把自己当作学 生的老师,同时又当作学生的朋友,教育他们、开导他们。一个月来,所服务的 中学生成绩有提高、学习积极性有提高,我们的志愿者也在不断成长进步中。这 是志愿者和中学生们一同学习、一同成长的一个月,必将成为大家人生道路上宝 贵的财富。
3.9
“5.12 救援行动”聚爱义工联合行动
金额
4.8108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5 日
执行机构
深圳登山运动协会
深圳登山运动协会的长期工作目标是:协助弱势与贫困人群的发展、赋权 贫困弱势人群。宗旨:推进建立公平、公正与民主的公民社会,在各发展领域 协助更多的草根组织成长。工作手段:在充分尊重本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协助 开发和保护传统文化和本土物种。主要工作领域:农村社区发展、城市农民工 及子女、农民工职业健康。在 2008 年初贵州雪凝灾害救援工作中,配合政府完 成了多个地区的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 该项目旨在为灾区儿童提供一个快乐的假期。由于震后临时放假,学生们 无法进行正常的假期学习及活动。为了使灾区的孩子顺利度过灾后重建的困难 时期,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由遵道镇志愿者协调办公室发起,在遵道镇 10 个村 1 个社区 104 个居民小组开展“快乐假期”活动,为 1000 多名儿童在 复学前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学及活动机会。并全国范围内招募教学志愿 者,通过住点和流动教学的方式,为遵道镇的灾区儿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 内课外活动。项目目标是最终实现在全镇建设完成 30 个活动点,每个活动点覆 盖 2-4 个组,配备 2-4 名志愿者,接纳儿童活动 30 人左右;计划志愿者有 60 人左右。 该项目于 2008 年 6 月 1 日开始筹划,6 月 7 日开始正式实施,现已建设完 成临时暑期儿童活动室 12 个,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有人数 20 余人,经常参加活 动的儿童约 300 多人。
52
项目协调组还制定了志愿者招募和管理的相关办法、志愿者服务指引、志 愿者工作守则、“快乐假期”教学管理原则、教务组工作指南、教案课程设计 规范、课程表等项目管理文件。并对 12 个已建立的教学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 单调查。 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全部实 施完成,包括: 1)在项目区内进行访谈,了解儿 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准备活动形式、 教案、教具。 2)与项目区内相关村组干部或老 师联系,确认各村组的协调人。
(树荫下的教室)
3)募集教学用具、图书等活动 所需物品。 4)招募、选择、确定志愿者。 5)征募流动教学车辆。 6)选择合适的村组开展试点教学 活动,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7、建立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流 程,完善管理方案和岗位责任。
3.10
(教师住宿点)
桃李满天下爱心图书计划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桃李天教育咨询中心
项目成果
在全国募集 30000 万余册图书分发给灾民,为 4 所学校挂牌 建立图书室,并形成一套规范的灾区图书室管理运作模式。
OFS 爱心书库一直以来开展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募集图书的公益活动。 通过两种模式来募集图书:一是通过 OFS 的网络平台,宣传 OFS 募集口号及目 标,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及团体将自己闲置、并适合中小学阅读的书籍,直接或 53
间接的捐赠给 OFS 所开展项目的受助学校;二是通过爱心志愿者的申请开展捐 书活动及书库负责人的协调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些中小学及高校举行较大规 模的募捐活动,并将所募集的图书发送给受助学校,OFS 与受助学校协商,共同 管理和利用好募捐的图书,并就书籍的使用情况向捐赠人反馈一些信息。此外,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的紧缺,OFS 还组织募捐篮球架、教具、学生 住宿用床等与教学及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不完全统计,OFS 爱心书库截止 2008 年 5 月 31 日累计收到赠书约 27714 册,已捐赠书约 23902 册(不含磁带、文具 等)。“5•12”大地震发生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 OFS 志愿者纷纷捐物、捐款, 从 5 月 15 日起截至目前上海、北京不完全统计通过 OFS 已经捐出医药用品、消 毒用品、帐篷、食品等物资 700 多箱运往灾区,价值人民币 20 多万元。 本项目在全国各个地区开展大型的书籍募集活动,向社会团体、个人及相 关企业、事业单位发出倡议书,争取在灾后学校重建的过渡期,募集到适合学生 阅读的图书(预计募集书籍 40000 余册),为该学校筹建临时图书室,以保障灾 后教学的延续。希望通过一些适当的心理教育及相关图书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通过募集和提供给学校的学习用书及物资,使他们能尽快复课,尽快的恢复正常 的学习和生活。 经过 OFS 志愿者在 6 月底对 512 灾区进行深入走访后,OFS 身上的重担正 一点一滴地加重。离开灾区后,OFS 相继在全国各地举行捐书活动,感受到来自 各界群众的热情和爱心,为灾区十余所重灾中小学校的孩子们筹集了一大批急需 的课外读物、文具、体育用品等。
54
7 月 11 日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交通大学。志愿者于亮、周菲菲在大连交通 大学组织了图书募集活动,募集各类图书约 600 册,其中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 200 余册; 7 月 12 日,四川省成都市玉林北路社区居委会。志愿者 terresa、馨馨点灯、 may 等和成都玉林北路社区居委会共同组织了“支持灾区重建,社区在行动”的社 区募捐活动,共募集图书 286 册; 7 月 15 日,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南通崇海中学。从 7 月 1 日开始历时半 个月的募捐活动在志愿者的积极组织和宣传下,陆续收到各类图书共 1275 册, 基本都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7 月 16 日,北京市中科院植物所研究生会。研究生会志愿者雷栗等在植物 所家属社区及植物所标本馆开展了募捐图书活动,共募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 200 余册; 7 月中旬,湖南永州市宁远县。欧阳春兰老师组织该气度中小学生开展捐 书活动,募集图书约 10000 册,其中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 3000 余册; 7 月 22 日,中国经济出版社举行了“向汶川献爱心——《让我们活得更好 ——心理重建手册》的捐赠仪式”,其中想 OFS 捐赠该手册 1600 册; 7 月 27 日,北京小西天 OFS 办公室。Reneewang、zhouhuali、per 等 5 位 55
志愿者整理此前 OFS 在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邮电大 学等高校开展募集图书活动以来本校学生以及许多北京市民后续捐赠图书、杂志 1000 余册; 7、8 月份正值暑期,虽然给我们的实地募捐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但 OFS 的志愿者们并未被难倒,而是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案,而 OFS 的网络平台则在此 时依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是通过 OFS 深入各界、各地网络平台的爱心图书捐赠情况: 7月 巴蜀生(四川崇州)、Totaby(广西梧州)、希熙小公主的妈妈(辽宁大连)、 铿锵 女孩(湖南长沙)、ivywow(江苏徐州)、Norazhang(北京)、西风胡杨(湖 北黄冈)、雪馨(山东济南)、子矜 0306(福建福州)、宁馨儿 (广西南宁)、 李向阳(上海)等爱心人士已邮寄图书 550 余册、作业本 200 余本,文具(铅笔 66 余支,橡皮、信纸 100 余个)、乒乓球 100 余个等,发 往四川安县灾民安置 区和青川竹园镇猛虎爱心学校;珍妮花(广东深圳)、法拉立立(上海)、 happyfish(福建)、季言良(四川成都)、四川成都艺术 职业学院航空港校区初 一(1)班、(2)班及 05 级现代舞(3)班同学们等爱心人士已发送图书至 OFS 各个城市的爱心书库,共计图书 800 余册,OFS 书 库志愿者在整理之中。 8月 北京:商务印书馆捐赠《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20 余册 昆明:惊蜇朋友捐赠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 500 余册; 上海:晓鱼朋友捐赠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 66 册; 青岛:宋阳朋友捐赠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 21 册; 南京:杨倩朋友捐赠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 34 册,儿童光碟 2 张; 郑州:王松朋友捐赠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 30 余册; 北京:fengvv 捐赠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图书近 100 册;
56
南宁: 黄嘉仪捐赠各类图书 18 册; 广州:Totoro、青竹丹枫分 别捐赠各类中小学图书 13 册和 41 册;广东省实验中学天河生捐 赠各类中学图书 740 册; 十堰:东风模具有限公司的 朋友们在志愿者随风流转的组织 下,捐赠各类图书 150 余册, 5757ӿPPP
Garywangs(地区不详):捐赠中 学图书 6 册。
( 核 事务所杭州分所审计经理莫冠威 心 保 障 先生捐赠 5000 元,购买图书近 )
57ӿ
模
式 8 月 28 日,安永华明会计师
环 保 袋 义 卖 购 书 活 动
1000 册,OFS 心系汶川抗震救灾 活动志愿者捐赠结余款项 1744.72 元,购买近 300 册图书; 9 月 25 日,广州例外服饰有限公司的朋友们在志愿者 rain 的组织下,开展 “让爱心成为一种习惯”环保袋义卖活动,所获款项均悉数捐赠给 OFS 购得 200 余册图书; 9 月 16 日,由美国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彭州红岩小学、桂花小学的 图书业已到位,具体捐赠图书数量如下:桂花镇中心小学捐赠 5421 册,捐款人 是 Idiana Wang,她为明日中华举办了古筝筹款音乐会;红岩镇中心小学捐赠 4213 册,捐款来自美国西雅图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 9 月 28 日 上海志愿者 liwuxliang 捐赠 2000 元购得 200 余册图书。 媒体报道: 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昆明日报、萧山日报等电视和平面媒体对 OFS 志愿者的爱心捐书活动做了相关采访和报道。 8 月,Swatch“运动 城市”艺术设计展的所有作品在上海展览同期进行义卖, 所得款项将由特别策展方-青年文化杂志 Urban,赠予 OFS,凤凰网、上海热线、
57
新京报、搜狐上海、四川在线等做了相关报道。 “5.12”之后,NGO 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华读书报》记者陈菁霞以 OFS 等 民间组织为例,9 月发表文章《只要孩子需要,我们就会在—教育 NGO 的发展 和探索》。 《青年心理》杂志第 10 期,对 OFS 志愿者做了 4 页的专访,以下为专访开 头:5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涌现出无数志愿者,他们不顾安危,不计私利, 在灾后救援、安抚、重建等各个环节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为此赞叹、感动 的同时,我开始思考助人行为。人们为什么会帮助别人?为什么会不计得失甚至 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3.11
甘肃文县高二学生备考辅导及流行疾病预防教育和社区公共卫生设施 状况评估项目
金额
1.9873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24 日——2008 年 10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
项目成果
走访 13 个乡镇进行入户调研并进行避震常识的宣传,并对文 县二中的学生进行了课业辅导。
兰州大学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以“关注三农,塑造自我,践行社会责任, 服务西北社会”为使命。深入农村、城市贫困地区,开展各方面的实践活动, 包括:下乡或深入城市贫困地区支农支教;城市农民工子弟等社会弱势群体帮 扶;相关课题的实践与调研;举办公益论坛和交流会,开展各种与农村、农民 有关的募捐和宣传活动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项目旨在对文县一中高二学生进行备考心理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引;以 个体心理辅导或走访陪护的方式为灾区弱势群体开展服务;通过社区资料宣传、 集中宣讲、文艺演出等方式宣传重大自然灾害逃生、流行疾病的预防等方面的知 识;以专业的角度设计量表和问卷对灾后社区公共卫生设施的破坏和重建进行资 料的收集和评估。探索灾后重建工作的持续性模式:对帮扶对象心理持续性影响、 项目多期评估机制等。 7 月 12 日至 18 日,乡村实践与调研协会对志愿者进行了为期 8 天的培训,
58
培训内容包括:社会学调查方法、流行疾病预防宣传、心理辅导、志愿者自我防 护、重大自然灾害预防与避险、社会学问卷理解、团队沟通训练、志愿者基本素 质拓展等。培训的目的是让志愿者掌握志愿活动各项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 好赴灾区的各项组织、思想、行动准备;通过各方面的训练,打造一支有凝聚力 的团队。协会还制定了志愿者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以规范志愿者管理和项 目管理。培训结束后,志愿者团队立刻赶赴灾区开展工作。 “心+芯”震后心理支持计划
3.12 金额
20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0 日——2008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成长家文化有限公司
项目成果
为在灾区工作过的新闻工作者和 NGO 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39 人次,并赠送“快乐芯”30 台。
本项目以赴地震灾区进行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和从事救援救助工作的 NGO 工作人员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心+芯”项目,通过心理支持与辅导,为这些在 抗震救灾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减轻创伤性压力。 2008 年 6 月 17 日下午,“心+芯”新闻工作者震后心理支持项目在中华全国 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启动仪式。这个公益活动是南都公益基金会 5.12 灾后重建 资助项目中的一个,并得到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及北京豪峰科技的支持。 四川汶川 5.12 大地震之后,全国众多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在第一时间赶赴 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从一线发回了大量报道,使全国人民和整 个世界及时了解到那里受灾状况和救灾过程,为挽救灾区群众的生命、动员社会 各界力量投入救灾,发挥了重大作用,也震撼和感动着全中国亿万人民的心。记 者们由于直接目睹大量惨烈的灾难场景,以及对灾区人民痛苦的感同身受,也承 受了很多的创伤性压力。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先生说:“我们 对这次抗震救灾中记者的表现非常感佩,所以想为他们做点事情。”
59
“心+芯”计划为去过灾区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团体和个人辅导,帮助记者提 高身心协调度,缓解突发事件对心理的负面影响。 3.13
地震灾区法律援助与法律适用研究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5 日——2009 年 6 月 15 日
执行机构
四川大学法律适用研究中心
项目成果
编写了万余字《灾民进城务工实用手册》并印发 500 份;结 合灾民安置点开展职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实际情况,组织志愿 者开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培训并 授课;已培训 150 人次,授课 20 个学时;
四川大学法律适用研究中心是四川大学批准成立的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主 任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为四川大学法学院向朝阳教 授,研究中心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研究员五名,博士学历研究员四名,硕士学历 研究员若干,其中资深律师六名;研究中心在进行法律文本,法律内容形式研究 的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泛介入到法律实务中 去,代理了若干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件。与此同时研究中心发挥专业 优势也广泛开展了刑事辩护援助,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的专题调研工 作;研究中心与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建 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有效的开展各项法律研究和 60
法律实务工作。 针对四川大地震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如:收养、继承、工伤赔偿、房 屋质量原因所形成的相关法律问题,拟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法律援助,针对地震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纠纷,特别是群体纠纷和集 团诉讼给予必要法律援助,维护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二、设立法律咨询点,研究中心拟在成都市五城区灾民安置点设立咨询点 安排律师值班解答灾民法律问题; 三、法律援助志愿者培训,研究中心拟招募有法律学历背景的硕士生、博 士生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协助开展灾民安置点的法律援助工作; 四、法律研究,研究中心拟以大地震引发的法律适用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并 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决策部门参考; 2008 年 6 月,四川大学法律适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四川大学法 学院 108 会议室召开了全体会议,依章程成立地震法律问题应对领导小组,领导 小组成员由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法律适用研究中心、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主要 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秘书处(办公室),作为项目常设办事机构。领导小 组负责起草、制定《地震灾民法律援助管理暂行办法》,监督、指导、保障《办 法》的实施;秘书处执行领导小组做出的决定、命令;负责招募、选拔法律援助 律师,负责招募、培训法律援助志愿者;秘书处主持该项目常务工作。 2008 年 7 月,项目秘书处招募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4 名,四川大学法 学、心理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志愿者 25 名,结合地震灾后遇到的法律问题并 进行了有针对性培训; 2008 年 7 月—8 月间,项目秘书处完成了项目总体规划、项目具体实施方 案、调研课题研究方向、项目办公室选址工作、项目场地布置及物资采购工作。 2008 年 9 月 1 日—2008 年 10 月 31 日,根据项目建议书的要求和工作计划, 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进入项目实体推进阶段。 2008 年 9 月—10 月: (1)面向 2008 级法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再次进行了志愿者招募,根据前期 调研的相关反馈信息增加、调整有行政法、民商法专业知识背景的志愿者; (2)根据前期调研相关反馈信息对已经招募的志愿者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系
61
统培训,增强志愿者处理复杂、疑难法律问题的能力;补充学习了相关四川省人 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政策相关内容; (3)召开了项目组全体会议,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明确下一阶段项目分工, 规范项目的管理。 (4)项目秘书处拟订了调研课题,制订了《课题管理办法》并面向四川大学 法学院进行公开招标,发放课题调研启动资金;课题的内容涵盖涉灾刑事、民商、 经济、诉讼、行政法问题。广大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参与灾后法律适用课题调研 的热情空前高涨1。 (5)编写了万余字《灾民进城务工实用手册》并印刷 500 份; (6)结合灾民安置点开展职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实际情况,组织志愿者开展《劳 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培训并授课;已培训 150 人次,授课 20 个学时; 3.14
都江堰市灾民过渡安置区健康教育
金额
4.98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0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
项目成果
在都江堰大观镇乡镇卫生院开办了为期 3 天的《安置区健康 促进研讨会暨健康教育技术培训班》;通过 2 个月左右的健康 教育活动,共有 400 人左右接受了安置点健康教育。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是一家在上海浦东民政局注册的民营非企业单 位。关注的领域是卫生与健康;通过与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组织、企业、政府及 所有专注健康领域的人士建立合作,共同促进人群、家庭和社区的健康与发展。 新途由一批公共卫生和社区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发起。执行团队是一个多学科团 队,工作人员拥有预防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妇女研究,以及 NGO 发 展等方面的专业背景。 新途的核心工作包括:社区健康促进项目设计和管理、健康机构能力建设 和培训、以及社区健康研究。
1
详情请登陆:四川大学法学院新闻网: http://fxy.scu.edu.cn/news/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16; 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网:http://www.cdls.com.cn/show.aspx?type=23&id=606; 62
都江堰市是 5.12 地震的主要 的灾民安置地区,安置了 60 万因 地震失去家园的灾民。这些灾民在 经历了临时安置后,即将进入长达 2~3 年的过渡安置阶段。在集中安 置的环境下,灾民的健康意识和健 康行为,对维护自身健康和确保安 置区健康,都至关重要。本项目的 目的是通过提高当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健康信息传播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能 力,提高当地灾民在预防疾病、自我健康保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建立良好健康 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在过渡安置区推动建设“健康社区”,确保灾民的长期健 康和安全。 2008 年 6 月底,新途 3 名工作人员赶赴都江堰,对当地灾民集中安置区进 行了健康需求评估。3 天走访了 5 个代表性安置区,进行了观察、访谈、小组会 谈等活动,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新途还对都江堰市民政局局长赵登强、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官员万绍平等进行了深度访谈。社区调查之后,对收集的 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安置区主要健康问题及需求,并撰写了《都江堰安 置区健康需求评估报告》。 2008 年 8 月,我们在都江堰大观镇乡镇卫生院开办了为期 3 天的《安置区 健康促进研讨会暨健康教育技术培训班》,30 余名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村保健 员、社区卫生站工作人员、民营医院工作人员等参加了培训。市民政局局长、市 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大观镇镇长等政府官员参加了研讨会。来自上海的援建机构 ——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副局长及其他官员也参加了培训班。本次培训的主要培 训师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社区卫生中心、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上海 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 2008 年 9 月,接受培训的主要卫生机构和保健员分成 4 个组,开展了一系 列基于当地安置区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是健康宣讲,内容涉及培训中大家 总结和学习的 4 个方面:
63
室内空气流通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现和预防 家庭清洁维护与传染性皮肤病的预防和处置 传染性眼病的预防和处置 家庭饮食卫生与肠道疾病的预防 据统计,通过 2 个月左右的健康教育活动,共有 400 人左右接受了安置点健 康教育。 3.15
妇女青少年灾后心理康复
金额
4.971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8 月 5 日
执行机构
西安市基督教女青年会
项目成果
走访农户达 600 余家,目前已经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397 份; 在四所小学及所属自然村办了 30 期板报、张贴海报 30 张, 讲述心理健康知识。发放防震逃生、心理驿站手册、科普知 识、艾滋病预防等宣传资料 500 余套(册)。使陕西省略阳县 郭镇四个村的 600 余名妇女、1000 余名青少年及参与活动的 42 名志愿者直接受益。
西安基督教女青年会(以下称女青年会)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宗 旨,关心妇女和青少年儿童的权益和身心健康,面向社会提供多元化服务。进行 各种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康体活动;加强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各种 社区服务工作;支持并举办多种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国际妇女间友好往来。为社 会的和谐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女青年会曾经创办西安市第一所幼儿园,开 西安幼教事业之先河;现在创办有“中小学生托管中心”、“百合花培训中心”、 “百合花自闭儿童康复中心”,有丰富的青少年教育、心理辅导工作的经验。 项目期望缓解灾难过后妇女、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害怕、悲伤、愤怒、无助、 失望、罪恶感、重复回忆等心理和情绪问题。同时通过广播、办板报、散发资料 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或文艺活动,增强参与灾后重 建的积极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西安市基督教女青年会于 2008 年 7 月 21 日项目正 式启动,启动仪式中,陕西省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晚报、三秦日报社等媒
64
体对项目负责人及志愿者进行了采访,西安电视台还在当晚对此新闻作了报道。 志愿者也于当日踏上了奔赴略阳的列车。 2008 年 7 月 21 日深夜抵达略阳县,翌日,全体志愿者到达项目点郭镇后, 即分赴郭镇各项目点,同时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灾区服务。
项目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开展: (1)走访、慰问妇女青少年,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关怀与情绪疏导,并对病残孤寡者进行特别 关怀与安抚。走访农户达 600 余家,目前已经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397 份。 (2)通过广播、办板报、发放资料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志愿者分别在四所小学及所属自然村办了 30 期板报、张贴海报 30 张,讲述 心理健康知识。发放防震逃生、心理驿站手册、科普知识、艾滋病预防等宣传资 料 500 余套(册)。使灾区的民众感到他 们并不孤独、无助,全社会都在关心帮 助着他们,为他们能度过这次灾难树立 了信心。 (3)对青少年进行课程辅导 在学校统考前,采用短期课程补习、
65
解答疑难、交流学习方法等方式进行课程的辅导。其中干河坝小学本此在略阳县 统考中还获得了全县第一名的佳绩。 (4)通过游戏,组织体育或文艺活动帮助其祛除心理阴影,恢复健康情绪 <1>在统考后通过开展音乐、美术、手工、历史、地理、法律、自然常识及 书法等素质拓展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集体游戏及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心理抚慰、疏 导。共有 1000 余名学生参与了音乐、美术、武术、舞蹈等兴趣小组的活动,帮 助学生们祛除心理阴影,恢复健康情绪。 <3>针对部分学生的厌学、纪律涣 散、自卑等现象,干河坝小学分队随即 调整了预先的计划,首先通过严格要求 自己、严明自愿者本身纪律等方法感染 影响学生们,又采用举办亲子交流会、 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家访等方法,用真 挚的情感敲开部分孩子们封闭、自卑的心态,鼓励大胆展现自我,树立成就感和 自信心,从而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而出现了自愿者、小学生和教师泪流满面的 场面。他们的变化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个别学生的进步甚至使家长、老 师都感到惊讶。 (5)在活动行将结束时,由干河坝小学分队、吴家河小学分队、木瓜院小 学分队分别在当地组织举办了,由自愿者、学校老师、村民、小学生参与的文艺 联欢会。当各分队集中到郭镇中心小学时,又组织了一次由自愿者主持的告别文 艺联欢会,镇上对此次演出很重视,演出时镇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分别致辞、村委 致辞、学校致辞、村民讲话,其节目分别由自愿者、老师、村民、和学生出演, 参与者的积极性很高,许多节目都是自编自演。村、镇领导及群众们都说:这是 多年以来都没有过的文化娱乐活动。同娱同乐,寓教于乐,自愿者为村民们走出 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增强自信心、自力更生重建家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通过这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关爱活动,使陕西省略阳县郭镇四个村的 600 余名妇女、1000 余名青少年及参与活动的 42 名志愿者直接受益,4000 余名村民 间接受益。
66
3.16
爱心抚慰灾区儿童、心理救助辅导团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30 日——2008 年 6 月 10 日
执行机构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为国家一级社团,宗旨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 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在协助政府落实《蒲公英计划》,扶持农村儿童文化 建设,支持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发展,援助灾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生存和发 展中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该项目组成心理救助团前往灾区帮 助受灾儿童摆脱心理恐惧,鼓励他们坚 定信心,重拾童年快乐,促进心理健康。 拟对 4-5 所中小学 1000 名学生进行心理 救助,并结合儿童特点推出有利心理健 康的系列活动。 在南都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与中国科学院心理 研究所共同发起组成“蒲公英儿童心理抚慰团”,于 6 月 26 日至 7 月 8 日分两批 赴灾区都江堰、绵阳、绵竹考察,并实施心理重建计划。 蒲公英抚慰团给孩子们带来了大量的玩具和文具,有芭比娃娃 200 件、绒 毛玩具 300 件、彩色画布 500 幅、彩色 笔 500 盒、文具 100 套、迎奥运文化衫、 药品 8 大箱。另外还有北京行知新公民 学校学生对灾区儿童的慰问录音带和彩 色画布及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小朋友给灾 区哥哥姐姐的慰问信和小礼物。心理学 专家们还通过讲座、个别辅导等方式帮 助灾区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中华文化报和华西都市报分别对此次行动做了报导。
67
志愿者参与灾区社区发展
3.17 金额
4.654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8 日——2008 年 8 月 18 日
执行机构
华夏志愿者服务社
项目成果
在九龙镇和擂鼓镇建立了流动图书馆;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开展 了暑期夏令营、小学生综合支教、初高中生英语提高课程、课 后作业单独辅导等活动;组织了快乐蚂蚁”露天电影放映、“南 都杯” 乒乓球比赛、军民鱼水情•庆‘八一’拥军茶话会、“阳 光杯”乒乓球比赛,及 3 场奥运嘉年华游乐会和一次联欢会。
华夏志愿者服务社自 2006 年 9 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播志愿精神。以 培养优秀的志愿工作人才为使命,以“公益,我们在一起”为口号,号召社会各 界志愿者,一同关注“新公民计划”、农村与城市的社区对接、志愿者培训等慈 善领域。华夏志愿者服务社曾策划实施“新公民学校兴趣班项目”“奥运志愿者 培训项目”“慈善中国全国巡演”“社区奥运文化墙”“慈善中国义卖”以及“西 部阳光行动大学生西部乡村志愿服务项目”。“西部阳光行动”大学生西部乡村志 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每年寒、暑假各组织 100 名左右的首都高校大学生志 愿者,分赴西部的十个省、市、自治区的几十个项目点,开展了以“支教、以支 农调研为辅助”的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着丰富的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和 管理经验。截止到 2006 年 6 月,已有上万人成为“西部阳光行动”志愿者,现已 成为知名的公益事业品牌。 该项目旨在通过志愿者在当地建立流动图书馆,完善图书管理制度,促进 68
村民自治,并以学校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心,带动整个社区的文化活动的发展。 自 6 月 26 日项目启动后,立即在今年西部阳光行动的志愿者中招募四川两 支队伍的大学生志愿者。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在 70 名报名者中 组建了四川绵竹和四川擂鼓两个团队。并在参与西部阳光行动大学生志愿者培训 的基础上,在 7 月 7 日、8 日和 9 日上午邀请专业培训师为赴灾区志愿者提供“运 动机会的培训”。并在此期间募集和购买了 7000 余册图书,托运和志愿者携带结 合的方式带往灾区。在 7 月 10 日出发仪式结束后,两支队伍相继出发。 在当地 克服种种无法想像的困难,建立了流动图书馆,开设了兴趣班支教、社区活动中 心建立与维护、灾区情况调研、物资运送、当地志愿者协调等等工作,得到了当 地村民、政府和其他民间组织及志愿者的一致好评。 两队最终形成固定项目点两个(九龙镇和擂鼓镇),流动项目点以及临时项 目点 4 个(柏果村志愿者服务站、拱星镇中学、汉旺中学、绵阳市安县黄土镇快 乐暑期夏令营)。为九龙学校建设了上架图书 5550 册、外带相应配套设施,总价 值约 100.000 元的图书馆一个,在图书馆建成后,试运行 10 天,运行效果非常 好;为拱星镇学校协调图书 4000 余册,价值约 60.000 元;为汉旺中学、绵竹市 科技协会等协调书籍 2.000 余册,价值 30.000 余元;为擂鼓协调物资一车,价值 约 3.000 元;在此基础上,为当地百姓、驻绵竹和擂鼓部队、各志愿者团体、绵 竹市和擂鼓镇武警消防部队、学校师生、友好社区等组织、奉献演出,举办活动 等 60 余场,在当地引起很大的反响并赢得百姓等的一致好评;两队在活动期间 还与当地十余家基金会或志愿者团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多家志愿者团体共同 举办活动等多次。最终,四川擂鼓队也有 4 人得到擂鼓镇优秀志愿者嘉奖,四川 绵竹队共 7 名队员被绵竹市团市委评为“5·12 大地震绵竹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30.000 余名志愿者只有 303 人获此殊荣),四川绵竹队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志 愿者团体(共 49 个志愿者团体获此殊荣)。从成绩和反响上看,这两支队伍无疑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截至 8 月 23 日,在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华夏志愿者赴灾区的四川绵 竹和四川擂鼓两队均已安全返回。 9 月 12 日开学后,该项目负责人刘斌多次组织两队志愿者沟通,反思总结 经验。在 9 月 23 日西部阳光行动志愿者项目总结会上,与所有志愿者做了一个
69
分享,并特别感谢南都公益基金会对本次《志愿者参与社区发展项目》的支持, 和组建“5、12 灾区项目支持中心”为灾区重建所作的努力。 3.18
基于本地建立小组辅导模式的灾后心理援助探索 金额
4.95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7 日——2008 年 10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爱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动中心
爱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动中心是爱白在中国青年同志群体中促进公民社会成 长,推广民主、透明的民间/草根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的首次尝试,这在中国也 是首创性的。自 2006 年 5 月 21 日成立以来,中心一直在探索大学生同志中艾滋 病与性健康干预的创新模式。 面对 5.12 地震,对于救灾、受灾人员以及非直接受灾区域的人都会造成 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 。目前灾后心理关怀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需进行干 预的人群数量巨大,而合格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员相当匮乏,本项目将探索基 于本地社区组成的小组辅导运营模式,为小组辅导的参与者提供同伴支持,协助 当地社区的小组形成互助机制,恢复其正常的生活,同时发现并转介需要进一步 接受专业心理干预的人员。 6 月 30 日,爱白成都青年同志 活动中心的项目人员来到什邡市湔 氐镇铜铃村,并在此搭建了灾后工作 点帐篷。到达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解村 民的心理状态,探讨下一步工作计 划,并帮助当地孩子补习英语。 7 月 23 日,爱白成都中心协调 员雷刚以及蔻蔻、曦哲、小孔、吉哥 一行 5 人再次来到桐林村与当地党政干部就爱白在当地的救灾项目进行沟通,并 协商下一阶段救援工作。魏书记代表当地村民和党政机关对爱白的无私援助表示 感谢,并赠送了一面“大爱无疆”牌匾给爱白成都中心。 截至 7 月底,爱白成都中心共派出 11 批共 70 余名志愿者前往桐林村为村 民服务。
70
3.19
赈灾公益电影放映 金额
5.254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5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信保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成果
放映了 200 场次的赈灾公益电影。
本机构团队由多年从事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组成,对项目运作有成熟的管理 经验。围绕新公民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的需求开展公益活动。机构的前一个项目 就是受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给北京地区的新公民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放映数字 电影,目前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已告结束,学校反应良好。 本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四川绵阳市新世纪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 公司合作完成在四川 512 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放映一百场公益电影。放映的电影 全部是广电总局电影中心授权的。除一般商业片外,还特别挑选了有关防震减灾 知识的资料片给灾民放映,消除灾民的恐慌心理。 9 月 1 日,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在“天无三日晴”的四川,这已是连续第四 个晴天了。在暖红色落日余晖的映衬下,由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的“抚慰心灵创 伤 重建社区和谐” 赈灾公益电影项目在四川省江油市正式启动。 因恰逢全国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所以公益电影项目办公室和四川新天 地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特意将启动仪式安排在江油工业学校举行。据该校校长介 绍,江油工业学校是一所全国招生的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达 5000 余人。 512 四川大地震后,该校的课堂教学、师生生活全部在暂时板房中进行,条件非 常简陋,师生的文化活动极其匮乏。另由于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地震对学生们的 影响也不尽相同,很难找到合适的心理调适方法。在听说赈灾公益电影放映项目 后,就积极要求来校放映。 在放映队还在调试设备时,学生们就已经搬着椅子陆续来到了操场,在到 场学生的一再请求下,放映队只得一边调试设备,一边放映川剧片段,剧中演员 夸张的表演、诙谐的对白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现场气氛非常和谐、融洽。 当夜幕完全降临时,两部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大灌蓝》、《冲出亚马逊》 开始连续播放,同学们完全沉浸在演员精彩表演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该校 党委书记在我们要离开时,一再表示希望能多到该校来放电影,并代表学校向南
71
都公益基金会的善举表示感谢。
(天刚刚暗下来,操场上已经坐满了等着看电影的学生)
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里,512 赈灾公益电影将在四川的广汉、三台、中江、 阆中、仪陇、射洪、南部、简阳、夹江、仁寿等十个县市放映。赈灾公益电影将 在抚慰灾区人民心灵创伤,重建灾区社会和谐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油工业学校的领导也来到电影放映现场,与同学们一起观看)
72
3.20
“5.12”孤老孤残本土化专业照护免费培训班 金额
3.985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
鹤童是 1995 由民间发起、民间投资、民间运作的民间组织。使命为为老年 人提供公益服务。采用使用者付费、差别取费等方式,达成对特殊标的人口的社 会服务使命和更重要组织目标。 该项目旨在就地招聘农村适龄妇女和青年待业人员,并经过专业培训。培 训后,可使其初步掌握照护伤残老人的专业护理技能,持证上岗,实现本土就业, 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家庭、社区及全社会解愁,造福广大灾区老人。
3.21
灾后重建与健康促进 金额
7.6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30 日——2008 年 12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成立于 2004 年,愿景是保护生态、文化与健 康促进、社区善治、减少贫穷。主要在巴中市进行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实施国 内外生态、文化与健康促进、扶贫项目,开展相关培训与交流。机构成立以来先 后执行多个国际组织援助扶贫、健康促进、生态保护、灾害救援、社区领导力建 设等项目 15 个,累计项目援助资金近四百万元,项目成果受到了援助机构和受 益目标群体与社会一致赞誉,机构在灾害救助、灾害预防培训、社区健康促进、 社区重建与社区善治等方面积累了经验。512 地震发生后,机构立即派出志愿人 员进入震中参与救援行动,同时就地开展灾害调查,灾害防御和救援知识培训, 组织社区灾后重建互动讨论等活动,均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本项目拟通过参与式方法,让社区组织起来,实施社区领导力建设,激活 和提高社区自我组织、实施与管理项目治理社区能力,开展“生计环境安全、水 利与健康促进、灾后重建与预防、社区领导力建设”等内容为主的“灾后重建与 健康促进项目”。通过项目参与式方法,让社区在生态安全、健康促进、提高能 力、增加收入等活动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让社区 50 户农户走出灾害阴影,
73
实现社区善治、身心健康、摆脱贫困,持续发展。 大巴山项目人员于 7 月 31 日在巴州区兵山村召开了灾害防御与健康促进项 目启动会议,与村民一起讨论图书室图书登记及管理制度和兵山村饮水工程建设 的相关事宜。 8 月 16 日又在该村开展了灾害防御与健康促进项目农户培训。给农户普及 健康常识。会上还调查了兵山村的卫生现状,向村民详细地介绍了南都公益基金 会的项目,并听取了农户对项目实施的 想法及建议。 会议结束后,水利技术人员实地 调查。与社区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一 道,就工程选点、水源选择、受益农户 位置、劳动力组织等进行了细致讨论和 规划,形成了社区人畜饮水工程设计的 基础资料。 8 月 22、23 日,开展了灾害管理与领导力建设培训。研究会工作人员及志 愿者、通江县水利局工程师苗继红、兵山村村委及项目管委会成员参加了培训。 为下一步水利工程项目打的实施下了基础。 3.22
地震灾后重建——居民自救互助手册
金额
2.798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4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智人慧心助学网
项目成果
印刷 9000 多册通过 35 个民间组织送到灾民手中。另外,还 可上网下载电子版手册自己打印。
智人慧心是一家以网络助学为基础的民 间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的儿童 有机会完成学习,在让更多贫困学生得到受教 育机会的同时,也面向公众传播公益理念,鼓励 更多普通民众也参与到教育助学的公益事业中 来。该机构在全国有 35 个一对一助学合作学
74
校,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与捐助人,深入山区,对受助学生进行家访与交流。 该手册由大量热心志愿者紧急编撰而成,是一本面向震区普通居民的灾后 生活重建的指导手册,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适合普通居民、救灾志愿者阅 读,也可以作为城镇或农村中小学的灾后重建相关教材来使用。印刷好的手册主 要由国内负责救灾的民间组织、有需要的灾区中小学免费申领,并负责发放。负 责发放的机构,也将由机构的志愿者对发放对象进行简单的培训,指导其更好地 使用本手册。 《地震灾后重建——居民自救互助手册》由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微笑图书室、山魂公益等机构联合发起编写,已 于 6 月份组织志愿者完成了《手册》的编写、排版工作;7 月完成了《手册》的 印刷;现手册申领正在进行中,截至目前为止,手册申领总数为 6930 本(详情 查看: http://www.hshg.org/article/2008/0604/article_69.html )。 H
H
8 月份,智人慧心将招募 10 名志愿者深入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灾区)开 展活动,内容包括:手册逐校发放,并指导老师与学生学习手册中的知识;对智 人慧心资助的 53 名贫困学生家庭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资料汇总并制定资 助方式;对因地震房屋财产受损产生的贫困学生进行调查,确定需要一对一帮助 的学生,在网站上发布并接收捐助。 除了针对四川当前灾区的普及,还会有全国范围内长期地震自救互助知识 的普及,其中智人慧心、山魂公益、微笑图书室、启明书室,在其组织已经建立 合作关系的国内所有学校(不仅是四川灾区)将在图书室内,每个图书室配发 10 本手册,并指导学校老师向学生们普及手册上的知识。
3.23
灾区青少年暑期朋辈辅导计划 金额
4.934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22 日——2008 年 9 月 10 日
执行机构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成立于 2004 年 2 月,现有全职专业社工 470 余名;使命是服务青年、发展社工。中心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 和服务事务,负责对全市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业务指导、管理和调配等。目前主
75
要围绕求学/就业辅导、家庭辅导、心理辅导、高危青少年辅导等方面开展。2007 年全年,中心服务上海社区青少年 59984 人,其中外围访谈 125669 人次,与青 少年接触 381888 人次;新开个案辅导 3278 人、结案 2912 人、个案服务 50465 人次;新开小组工作 562 个、3449 节、小组参与 24579 人次;举办社区活动 2597 个、参与人次 61550 人次;成功推荐就业 2167 人、学历培训 1296 人、技能培训 1477 人、协助复学 139 人、协助办理劳动手册 1221 人;志愿者参与人次 14763 人次。 本项目以朋辈辅导为基本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强调个人 和环境之间的互动。通过招募、培训灾区大学生志愿者,使之成为朋辈辅导员为 灾区安置点青少年提供暑期活动;并通过安置点青少年为切入点,从而帮助当地 进行家庭和社区重建。推动当地政府与民众对社会工作的接纳与认同,对灾区的 社会工作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3.24
关注灾区留守儿童 金额
1.3454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6 日——2008 年 7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兰州大学绿队
兰州大学绿队作为兰州大学优秀社团之一,已经组织并高质量地完成过两 期拉市海和三期普氏原羚项目,在兰州大学乃至甘肃省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整 个团队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能力。作为本项目的前身,兰大绿队在 06、07 连续 两年在本次项目实施地做相关的社区项目,并在 2007 年得到了福特汽车环保奖 组委会的认同,入围了当年的 10 强。同时,绿队和文县林业局、尖山乡政府建 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当地的情况也非常熟悉。现在也一直和文县林业局的领 导保持良好的联系,绿队给当地政府和村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当地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游戏、自然体验等活动帮助其 尽早摆脱地震阴影,同时为当地小学捐赠一批学习用品和补充绿色书架中的图书 (绿色书架已在去年项目中建立)。在关注灾区儿童的同时,我们也将针对团队 医学专业优势对当地村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疫工作,同时还将进行 衣物捐赠、电影放映等社区服务。
76
本次项目截至 9 月 20 号,已经完成了项目既定内容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包 括以下内容:为当地(尖山村)的儿童每人捐赠了一套学习用品,一共捐赠了 100 套;为当地小学捐赠体育用品 20 套、图书 1000 余册,其中新书 300 多册, 其余的为在兰医附小募捐的图书;为当地受灾居民捐赠衣物 500 多件、农业科技 类图书 60 余册;同时在当地开展了部分志愿者活动,包括在当地播放电影 2 场, 并与当地孩子开展了各类环保游戏。同时,在这次活动中还拍摄照片 1000 余张, 以及将近 3 个小时的 DV 摄影。九月初,在兰州大学对项目的大概情况进行了展 示。而原计划在另外两个村(李家山、山根村)的物品捐赠和其他活动都没有开 展。 3.25
高埂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务 金额
16.89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22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上海复惠社会工作事务中心
上海复惠社会工作事务中心依托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由社会工作学系 教师担任理事并参与管理。中心成立的宗旨为利用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 专业特长,依托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实务技能, 为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成立至今,本中心已经开展与儿童青少年以及学校相关的项目五个,各项项目共 涉及服务对象近千人。 该项目主要活动有: 1、以组织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各种活动和提供暑期服务的形式,协助其在陌 生社区中建立关系、恢复或建立社会网络以及心理重建; 2、深入其家庭进行需求评估,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的灾后社会工作服 务,协助受灾家庭的灾后恢复与重建; 3、通过各种服务及活动,挖掘居民的潜力并为其增能,增强社区居民的社 区参与、社区融入和社区归属感。创建一个安定、和谐及文明的新社区。
3.26
南江县农村社区灾后恢复重建 金额
9.444 万
77
周期
2008 年 8 月 15 日——2009 年 2 月 14 日
执行机构
南江黄羊发展专业协会
南江黄羊发展专业协会成立于 2000 年,曾先后四次获四川省农村先进协会、 五次获巴中市农业先进协会,2007 年获全国农村先进专业技术协会。南江黄羊 发展专业协会的宗旨是:依托本会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多年育种与科技推广的经 验,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助推南江黄 羊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现本会共有集体会员 20 个,个人会员 196 个,最高技术职称的有国家级研究员、还有不少高中级职 称的工作人员,有南江黄羊发展专业大户、养殖加工企业经营者。协会的服务范 围遍及全省、全国,服务领域不仅是畜牧业,而且包含着社区建设、环境保护、 扶贫济困等多个领域。南江黄羊发展专业协会多年来不遗余力地为南江黄羊的发 展尽心尽责地服务,在县内外直至全国都有很好的口碑。 本项目拟对南江县近几年新建立的 5 个农村社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项目 将通过灾后稳定康复、心理辅导与关怀、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防灾救灾知识普及 等系列活动,达到生产恢复发展、社区稳定繁荣、灾民心理健康、基础设施恢复 和改善、社区群众防灾救灾能力加强、农户经济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社区更加团 结和谐的目的。并对秦巴山区这一特殊地域的防灾救灾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截至项目中期,该项目已工作人员已编写 6 套实用手册,分别为《灾后安 全知识手册》、 《绿色产业发展指南》、 《健康心理指南》、 《农村社区恢复重建指南》、 《志愿者培训手册》、《农村环境及饮食卫生知识手册》。并制作地震灾害知识和 农村社区恢复重建的相关内容展板 5 套,印发安全知识等单页宣传资料 3000 份, 分别在 5 个社区广泛宣传,仅 12 月前培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3 次,6 天共培训 60 多人次,从 9 月 1 日到 12 月底对每个社区进行轮回培训 4 次,共 20 期,人 数为 2024 次。 3.27
灾区板房图书室 金额
17.6185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多背一公斤
78
多背一公斤通过实地踩点了解到,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深入,多数学校将在 下学期开学前搬入板房,板房学校对图书室和文体活动的需求也将更加庞大、系 统和规范。由于板房学校在设计和搭建时并未考虑图书等软件,多背一公斤将采 取由志愿者组成学校服务小组,建立板房图书室并开展长期阅读教育的形式,配 套建设至少 50 个板房图书室,陪伴孩子们度过板房学校阶段,搬入新校舍,直 至完全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截至项目中期,该项目已完成的活动是: 1)确定了板房图书室申请流程文档及网 站呈现 2)确定了图书室采购清单(包括本地采 购和网络采购书目) 3)确定了图书室供应商及预算 4)采购了 250 个书架 5)组织网易网友建立 5 所试点板房图书 室 6)接受 8 个志愿者团队板房图书室申请 7)15 名志愿者踩点绵竹、绵阳、彭州地区 20 余所板房学校 3.28
地震灾区公益电影放映 金额
19.47 万
周期
2008 年 10 月 1 日——2009 年 3 月 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信保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本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四川、甘肃、云南地震受灾地区的文化管理部 门合作在灾区居民安置点放映一千二百场公益电影。在 512、830 两次地震发生 后,许多灾民在身体、心灵等方面均受到伤害。以放映电影的形式安抚受灾群众 的心灵、协助安置点和谐社区的建设是本项目的两个主要目标。项目合作方选择 受灾地区的电影放映队,就是鼓励灾区人民积极主动地参与灾后重建,使购买服 务升级为以工代赈,达到多方受益的目的。 9 月 28 日,在滇北高原的崎岖山路上颠簸了五个多小时之后,赈灾公益电影 放映项目执行机构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元谋县文体
79
局电影管理站的李站 长向我们介绍说,在刚刚过去的四川攀枝花地震中,与之 接壤的元谋县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导致多人伤亡及大量房屋损毁,灾区群众的生 活受到极大影响。 在谈到由县电影管理站负责的灾区电影放映工作时,李站长自豪地说,在 地震发生仅仅两天后,元谋县的电影放映队就赶到了灾区,后因经费问题,电影 放映工作一度遇到了困难。在得到南都公益基金会的资助后,在楚雄州文化局的 协调下,今年国庆期间元谋县又组织了五支电影放映队深入灾区,使灾区群众在 整个国庆期间都能 享受到看电影的快乐。
在放映现场,从电影放映队做准备开始,人群就开始陆陆续续聚拢而来, 有须发斑白的老人、有活泼可爱的孩子、有头饰靓丽的彝族妇女、也有坐轮椅来 的残疾人。到天色完全暗下来时,小广场上或站、或蹲、或席地而坐已围满了人。 由于当地语音难懂,项目工作人员与当地群众无法直接沟通,但随着电影情节的 起伏跌宕,从他 们脸上或惊、或喜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看电影的喜悦和惬意。 3.29
都江堰市安置点青少年儿童学习辅导计划 金额
4.97 万
周期
2008 年 10 月 4 日——2009 年 4 月 8 日
执行机构
四川省妇女儿童都江堰市活动中心
四川省妇女儿童都江堰市活动中心成立于 1986 年 9 月 30 日,以“为妇女 儿童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都江堰市妇联的工作开展妇女工作、妇女知识培训。 中心承担了培训妇女、组织儿童的工作。其中妇幼中心幼儿园的开办,解决了西 川片区幼儿入学难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质量在社会上赢得了好的声誉。中心基本 工作主要围绕教师工作、专家培训、心理辅导、家庭辅导等方面开展。2007 年, 中心服务西川区 348 人,其中汶川、理县、映秀等阿坝地区儿童有 150 余名。中
80
心为 3000 余人提供“送岗位、送项目、送技能”的“三送”活动,推荐就业 800 余人。中心在全市 63 所家长学校开通了家庭教育热线电话,接听学生家长咨询 热线电话 680 余个。中心发放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 2100 余份,3000 余人参加,接受咨询 220 人。 本项目以学业辅导为主,在整个活动中加以心理辅导。在学业辅导方面, 通过招募、培训在安置点居住的专业教师和退休教师,成为每个辅导班的班主任 和辅导员,为灾区安置点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周末将文化、体育艺术有机结合, 培养青少年的课外兴趣;在心理援助方面,采用国际美慈组织提供的成熟技术项 目《在运动中恢复》、 《我的地震经历》,通过运动和游戏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援助。 从两方面结合,使学习和心理都得到恢复。 3.30
社区参与建造生态厕所 金额
20 万
周期
2008 年 8 月 5 日——2008 年 11 月 15 日
执行机构
自然之友
1994 年 3 月 31 日,自然之友成立,以环境教育和自然保护为基本工作内容, 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10 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 10000 多人,其中活跃 会员 3000 余人,团体会员近 30 家。累计获得国内国际奖 15 余项,如“亚洲环 境奖”、“地球奖”、“大熊猫奖”和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各地会员热忱 地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已有多位会员荣获各级嘉奖;由自然之友会员 发起创办的环保 NGO 已有十多家。历经 14 年的创立与发展,自然之友成为中 国具备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环境 NGO, 对中国环保事业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作 出了一定的贡献。自然之友有很多生态建筑和自然保育方面的知识积累,5.12 地震发生以后,在紧急救援阶段就组建了工作团队,赴灾区进行水资源净化的调 查和援助行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过去的工作中,自然之友的团队有一定的组 织公众活动和进行社区动员的工作经验,和现在四川灾区驻点工作的众多 NGO 组织有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同时,在生态厕所的设计和技术指导上,将得到乡村 建筑第三工作室的支持。 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持续、不断变化的体系,除了必要的硬件投入外, 更需要软件诸如人文关怀、可持续、生态等理念的介入,生态厕所是一个将二者
81
融合的契机,一方面,它满足了受灾地区居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并保证了当地居 民少受异味、病菌的袭扰及维护地下水资源尽可能少受污染,另一方面,生态厕 所工程量小、投入较少、技术简单,在实地操作中,很容易为当地人所掌握。再 者,生态厕所的营建过程中,若能引入社区参与,照顾到社区特有的文化、习俗、 建筑样式等因素,以此作为綮始,为以后的灾后重建建立一支本土的志愿者团队, 参与到家园重建中来。同时,借重建以及工作团队与社区居民的生活互动等契机, 陪伴着他们,营造出更完整的公共建设和社区营造新意识,创造美丽新家园。本 项目主要活动有: 1、组织草根机构或当地居民营建十个生态厕所; 2、和其他草根 NGO 协作,搭建一个支持平台,促使各个草根组织在建设 生态厕所过程中资源、信息共享; 3、借助生态厕所项目的开展,促使在地社区村民志愿者团队的形成,促进 社区参与。 截至项目中期,已经建造好 5 个生态厕所,还有 5 个生态厕所在建,另外 有 1 个搁置建造。
3.31
灾后重建中羌族社区原生态文化保护能力提升 金额
18.3 万
周期
2008 年 12 月 1 日——2009 年 11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茂县社区可持续发展促进会
茂县社区可持续发展促进会于 2008 年初开始筹备,2008 年 7 月 30 日正式 登记成立,是一个由社会各界热爱公益事业人士志愿组成的、独立的、非营利的 组织,办公点设在茂县凤仪镇,活动范围包括汶川、茂县、北川、理县、黑水等 羌藏民族居住地区,现有会员 52 名,专职工作人员 3 名,兼职人员 2 名,志愿 者 5 名,宗旨是“倡导公众参与,开展各种民间救助服务活动,扶贫助弱,促进 羌民族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促进会作为倡导者、行动者,在本次灾害的救 助过程中,在第一时间,筹措到 180 平方米活动板房专用于孤儿和老人居住,为 阿坝州儿童福利院筹措到用于儿童学习的电脑、书籍及卫生保健用品若干;为花 椒种植农户筹措到用于生产自救、晾晒花椒用的彩条布 200 卷(4 万平方米);
82
意向性获赠流动图书馆一个;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在社区重建中,我们的主要 目标是:支持农户的灾后生产自救和注重原生态羌文化保护。 在灾后重建的庞大工程中注重羌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挖掘,特别是非物 质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增强羌族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在本族文化保护中的主体 性、参与性;拓展文化保护的渠道,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的羌寨开展社区教 育,重构社区文化,为羌族社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本项目拟对羌族社区自组 织、公众、文化工作者等开展能力培训;组织当地志愿人员、专业工作者、民间 组织搜集、整理羌族文化的相关资料,编写乡土文化启蒙教材;通过培训青年教 师推动羌文化基础教育;通过小额资助方式,支持社区自组织自我组织、管理, 挖掘、举办有特色的社区文化项目,探索开发原生态文化产品。 3.32
千秋助读行动二期 金额
1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通过提供少儿经典读物、学生课外读物、玩具、文体用品等来帮助儿童、 学生和成人在紧张、惊恐、苦困中获得缓解,得到心灵的滋养,并在目前简陋、 狭小的空间和无所事事中找到欢愉和学习的机会。并面向灾区安置点的儿童和学 生,兼顾部分社区成人需求,建设 50 个帐篷(板房)图书室,每个图书室提供 1000-3000 册图书,以及书架、桌椅、文体用品、玩具等,使每个图书室成为当 地的公共文化空间。
3.33 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灾区服务 金额
10 万
周期
2008 年 9 月 1 日——2008 年 8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朝阳区蒲公英培训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蒲公英培训中心设有社工部,于 2007 年 7 月在新公民学校中 引入香港的驻校社工制度,这在北京尚属首次——由专业的社工进入学校,为学 生提供可持续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驻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为出现问 题或适应不良的学生提供补救性服务;用专业的眼光及早发现在情绪、社交等方
83
面存在潜在困难的学生,为其提供预防性服务;针对全体学生,提供潜力开发、 生涯规划等发展性的服务。 地震使社区居民丧失原社区资源的支持,原有社会关系网络破裂,在新的临 时居住环境中,面临生活适应困难和长远发展困境,也面临巨大心理冲击、亲人 突然故去或严重伤残、家庭破碎、学业中断、失业失地等一系列困难,需要透过 社工专业手法给予支持、关怀和陪伴,帮助其恢复社会适应功能。 在这样巨大 的社会需求的背景下,我们设计了这一项目。 综合港台几十年的社工社区服务经验,本项目拟在四川成立一个“本土”的 专业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并在两所学校提供驻校社工服务点。即在中心的基 础上整合“学校社工”的服务,形成一个综合的专业服务网络。协助恢复社区关 系,识别高危群组,提供发展性、预防性和补救性的服务。着重开发社区资本, 协助灾区人民发现、运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该项目预计取得以下效果: (1)大部分需求突出的社区居民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该中心的服务。 (2)实现服务的成功“落地”:与当地政府、民政部门、社区机构建立良好关系。 (3)初步形成四川本土化的“专业社工综合服务模式”:完成机构制度,人员设 置制度的设计,拿出社区需求综合评估报告,以及具体的直接服务的框架。 (4)解决“专业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合法身份,成为正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5)社会倡导与公众教育:在社会上和媒体中大力倡导社会工作在四川社区重 建中的作用。
84
3.34 乡村规划和重建工作室 金额
20 万
周期
2009 年 1 月 1 日——2009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绿十字
绿十字成立于 2003 年 12 月,是在民政局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民间环保组织。 宗旨是关注生态,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培育人们的环境意识和 节约资源的文明行为。关注领域是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青 少年环境、文明、道德教育。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许多大型的绿色环保公益活动。 该项目拟建立一支为灾区农村规划设计和住房重建服务的本土化的、专业性 的队伍,成立规划、设计、施工指导到监督工程质量为一体的工作室——“乡村 规划和重建工作室”,为灾后重建的乡村实现全面的服务,并长期立足灾区,以 满足更多农村灾区恢复重建的需要。 拟实施步骤如下: 1)招聘专业规划设计人员,成立“乡村规划和重建工作室”。 2)培养面向农村的规划建筑设计人员。以绿十字多年来成功的乡村建设理 念为指导,对招聘的专业规划设计人员进行灾后重建规划和住房设计理念的培 训,并结合灾区农村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当地农村重建需求的规划与设计灾民有 能力建造的永久性住房。 3)规划设计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规划中考虑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重 建的村庄描绘出适合当地资源资源特色和符合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包括村庄重建 的规划、生产方式的规划、生活方式的规划、文化特色的规划,引导农村走上可 持续发展之路。 4)指导并监督规划设计在当地农村的实施。 “乡村规划和重建工作室”不仅 仅作为一个设计单位,它将在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在实施地进行指导和监督。 工作室的设计人员和工程指导人员将与当地的建筑队伍和村民一起,让新型的乡 村规划设计得以真正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村民的意愿不断完善 和修改规划设计,为建设更美丽的乡村而努力。 5)工作室走出四川,面向全国农村的乡村规划设计。 “乡村规划和重建工作 室”以四川为起点,经过几年的农村规划设计和实践的锻炼,将具备新型的乡村
85
规划设计的专业素养和经验,为走向全国的乡村规划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研究与政策倡导 4.1
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民间环保组织救灾案例分享与绿色建议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7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 织,宗旨是通过营造大众环境文化,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地球村的工作覆盖绿 色生活、绿色社区、绿色传媒、绿色伙伴、绿色智库五大方面,包括垃圾分类、 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化学品安全与环境健康、减塑行动等环境项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民间组织勇于承担,积极行动,是灾难救援和灾后重 建的一支生力军,但这将是一次崭新、持久而又艰巨的挑战。身处前线的民间环 保组织做了大量的救援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救灾经验,同时在救援过程中也发现 了一些问题。 2008 年 6 月 5 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世界环境日,由南都公益基金会 支持、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承办的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论坛在中国国际科技 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救灾一线的民间组织代表,如 5.12 民 间救助网络、绿色江河、陕西省妇源汇性别与发展培训中心等,论坛还邀请了来 自媒体、民间环保组织、企业等近百名代表参加论坛。
86
此次论坛中,各位专家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系统——绿色生计与绿色生活; 文化和社会系统——绿色伦理与绿色参与;生态和生命系统——绿色安全与绿色 救护三个方面来探讨灾后重建。各位 NGO、专家、媒体、企业代表纷纷就如何 在灾后重建中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公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此次论坛希望能够推动公民的生态文明教育,促成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更多的沟 通与合力,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共建生态文明、共创和谐社会。 促进公募基金会与民间组织合作进行灾后重建
4.2 金额
3.881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2 日——2008 年 8 月 2 日
执行机构
润灵公益事业咨询
润灵公益事业咨询是一家为公益产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社会企业,致力 于成为产业内权威的咨询机构。润灵的最终目标是紧密连接社会的第二部门(企 业等经济实体)和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促进公益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 发展。润灵的工作从企业社会责任(CSR)咨询和非营利组织(NPO)项目咨询 两个模块入手,秉承对高需求人群负责、对产业整体改善负责的原则,最终达到 既定的目标。同时,相关的定制化与社会性的研究和公众产品也是其努力的方向。 润灵会通过不断的精进,使得客户的付出为社会服务端和高需求人群提供更为行 之有效的帮助,让爱心和善款效率化,使更多人在公益事业中受益。 该项目旨在通过南都公益基金会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民间草根组织进行 灾后重建项目合作提供智力、人员以及项目审核、监察等服务,促成中国公募基 金会与民间组织的首次大规模合作。 2008 年 6 月 17 日上午 9:30,中国红基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新闻发布会召 开,中国红基会将拿出 2000 万元,面向国内民
87
间公益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公开招标“5.12 灾后重建项目”。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评价说,中国红基会此次灾后重建项目能够 公开招标,通过平等竞争,选择优秀的专业公益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共同为灾后 重建提供公益服务,实现公益资源的优化组合,使筹集到的善款能更加合理有效 地用于灾后重建,配合政府在减灾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能促进民间社会组 织的发展,这在中国公益史上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相信这一举措还会影响推 动其他公募机构也这么做。 截至项目结束,已完成的活动有: (1)中国红基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办公室的组建,办公室以润灵公益事业 咨询为主体建立,草拟公开招标项目管理制度、申请指南、申请书、评审委员会 委员邀请、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筹备、开幕等工作。 (2)中国红基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招标发布会的召开,会上共有近百家 NPO 组织、30 余家媒体到场,会上红基会秘书长王汝鹏宣布红基会将拿出 2000 万元 社会捐助款项面向社会公益服务机构进行灾后重建项目的公开招标。 (3)投标申请书的接收和确认。截止到 2008 年 7 月 16 日,第一批项目申 请完成,共收到各类项目申请 31 份,其中不符合格式要求和硬性指标的共 3 份,经确认的有效项目申请 28 份,经初评推荐并向评委会公示审核,共推荐其 中 12 个项目进入第一次评审会议。 (4)已投标和潜在投标组织的沟通与确认。与近 200 家 NPO 组织取得联系; 接到约 400 个询问电话;累计共投入近 600 个小时时间。 (5)中国红基会 5.12 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筹备 和组织。2008 年 8 月 2 日-3 日,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汤山假日温泉会议中 心举行,通过初审推荐的 12 个项目派代表分别进行了陈述和答辩,评审委员会 通过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了最后的表决。经表决,共有 5 个项目通过复评。经报 2008 年 8 月 5 日举行的红基会理事会批准,批复和核准了这 5 个项目,并对调 整后的最终批复金额进行了核准,第一批共资助项目款 683 万元。 4.3
NGO 参与灾后重建的社会资本管理调研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88
执行机构
北京惠泽人研究培训咨询服务中心
惠泽人是一家关注公民社会领域中的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性草根民 间组织,通过为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提供培训、组织发展咨询和社会心理支持等 服务,提高志愿服务效能,改善志愿服务发展环境,并探索和研发符合中国国情 的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模式,最终使当地社区和弱势群体受惠于志愿服务,促 进全社会和谐发展。 本项目拟从保护和高效使用志愿者资源出发,对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招募 和使用志愿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国本土志愿者与民间组织的关系类型,以 及志愿者组织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目的是以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为例,为民间 组织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紧急救援和公共产品供给的自身能力建设提供策略和建 议,同时也将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建设提供借鉴。 惠泽人自 7 月初始确立“NGO 参与灾后重建志愿者管理调研”项目后,立 即组织项目工作小组成员召开了项目工作计划会议,确定项目组工作人员及其职 责,并组织进行了项目学习和调研培训,中外文献与政策回顾分析。 7 月 7 至 16 日项目组派遣第一批小组成员到成都和绵竹市进行参加灾后重 建的 NGO 普查,走访了 10 家 NGO 和志愿者团队,并与 3 名志愿者进行了访谈。 初步确定进行个案访谈的组织是:512 救灾中心,泓德中育,多背一公斤,野草 文化中心。
7 月 22 至 23 日项目组派遣专家董强老师到成都对四家组织进行深入访谈, 并取得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基本确定了个案框架。 项目小组根据前线收集回来的基本信息,召开了三次研讨会进行分析与总 结,并制定专家深入访谈的计划。第三批小组成员于 8 月 10 日前往成都、德阳、 什坊、都江堰和绵竹进行现场访谈和调查。 89
自 8 月份起,调研小组将收集的大量信息、录音资料进行转写、整理和分析, 专家多次研讨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三名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探讨 NGO 在赈灾中的表现、作用、意义、汇集志愿的力量、发动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管理、 政府及企业行为及其作用、志愿者参与的机制及其效果、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NGO 和志愿者所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和多层面地,全方位进行了探讨。9 月底, 报告第一稿基本完成。但为从收集上来的信息中找到更富有实效的发现。又历经 三个月的访谈和分析,11 月份完成第二稿。12 月底形成调研报告终稿。
“巨灾的应对与我们的责任”系列讲座
4.4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12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
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 2005 年,由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国际关系、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相关老师组成,其宗旨是密切关注和研究 转型期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发展,对其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研 究。中心除了编制北大公民社会蓝皮书外,还致力于与 NGO 界的广泛联系与合 作,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在业界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该项目主要以讲演和培训方式,在北大各项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整合社会的各 项资源,结合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举办各种演讲和讨论。目前已举办五期讲座。 主题分别为:
反思与国际经验
NPO 的角色与作用
灾后社区重建与专业社会工 作介入
灾后重建中的政府主导与社 会参与
网络环境下的筹款及美国非 营利管理现状
系列讲座举办以来,250 多位政
90
府官员、学者以及民间组织人士参加。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的专家、 学者和民间组织领导人分别就巨灾中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民间组织的作 用、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捐赠制度、社工服务体系、善款筹集、公益税收等问 题进行主题演讲,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提供智力支持。 4.5
5.12 灾后重建需求调研 金额
3.7216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20 日——2008 年 6 月 10 日
执行机构
北京友孚尚盈文化中心
本项目主要活动为:1、2 次需求调研,组织专家前往灾区考察当地需求;2、 在北京和成都分别开展台湾 921 专家灾后重建经验分享会。5 月 29 日至 31 日, 邀请了台湾 921 灾后重建基金会执行长谢志诚教授分别到北京、成都为学界、
NGO 与企业代表分享台湾在 1999 年 921 地震后开展灾后重建的经验。三次讲座 均有来自学界、不同民间组织和企业界的代表以及一些志愿者参加,讲座还安排 了听众与报告者之间的互动问答。讲座和分享会对于民间组织沟通信息、协调资 源、提高专业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4.6
回族乡灾情调查及灾后重建需求评估 金额
1.2116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20 日——2008 年 8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
本项目试图关注别人没有关注到的灾区灾民的疾苦。利用暑假,组织大学 生志愿者分队,深入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大寨回族乡、大秦回族乡等少数民族地震 灾区,开展灾情调查及灾后重建需求评估,为政府及民间组织帮助该地区群众重 91
建家园提供需求方面的依据。 2008 年 5 月 31 日,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志愿者来到崆峒区大寨乡访 问并将所筹赈灾款项交到村民手中。大寨乡 24 个村 146 个合作社受灾,5 人死 亡,32 人受伤。其中梨园、老庄洼两村和前塬八村灾情严重。倒塌房屋主要集 中在高塬村、大寨村、老洼村、白土村。全乡受灾 25 个学校,学校房屋倒塌主 要集中在高塬小学、大寨小学、老庄洼小学、赵塬小学、梨园小学六校。大寨乡 自 2003 年乡镇合并后,受旱情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基础薄弱,农村人居环 境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地方财政紧张,恢复重新资金困难。
(倒塌的校舍)
(破败危险的窑洞)
此次走访了大寨乡的大秦村、赵源村、锁家村、柳沟村、穆家洼、梨园村、 雨林村,及上杨乡下杨村等总共 8 个村庄。 2008 年 6 月 13 日-14 日,第二次赴平凉灾区大寨乡赈灾及调研,了解灾情 和灾民需求。 2008 年 7 月 1 日-10 日,选拔高校志愿者,为进一步开展灾区需求调研与评 估做准备。 2008 年 7 月 10 日-7 月 11 日,对志愿者进行灾区调研前的培训。 2008 年 7 月 20 日-8 月 15 日,第三次赴平凉灾区,开展针对灾区中小学生 的心理咨询和课业辅导活动,对灾区的进一步调研活动开始,对重灾区大寨乡开 展了解灾情和灾民需求评估活动。调研活动分两部:先了解面上的情况,然后选 择了一个受灾较重,交通闭塞的村子——锁家村,做进一步的灾后需求评估。
92
2008 年 8 月 22 日,召开座谈会,和兰州地区民间组织分享调研成果,共同 探讨灾后重建事宜。分别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世界银行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提 交了平凉市大寨乡锁家村灾后重建项目建议书。 4.7
“灾后重建 NGO 如何发挥作用”培训 金额
2.586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10 月 1 日
执行机构
西安慧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
512 汶川地震,灾难来袭,我们能作些什么?我们民间组织能作些什么?民 间组织作为促进公民社会成长的先驱者,有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和专长,民间组织 有责任出一份力!但很多民间组织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发挥自身优 势。该项目旨在邀请联合劝募的周文珍为西北的 NGO 组织就台湾地区民间组织 在地震等灾害中是如何参与救灾行动、民间组织能在赈灾活动中做什么等内容进 行分享。 2008 年 6 月 11 日,开展需求调研和座谈 2008 年 6 月-7 月 15 日,开展培训,内容包括: 服务模式分享 儿童家庭重建策略与具体做法 在地资源与社会资源网络之建构 小区照顾 中途致残者重建服务 服务模式分享——小区重建策略与具体作法 灾区原住民就业与产业服务 老人灾后重建服务
4.8
灾后重建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金额
4.89 万
周期
2008 年 7 月 1 日——2008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是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培训机构。研
93
究中心的宗旨是通过研究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和推广公共管理 的知识,提供公共管理咨询,提升政府、公共组织、公共企业的绩效。政府管理 与改革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涉及国内外若干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和重大问题,其 中在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提升等方面具有 较强的学术研究水平。 该项目旨在研究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政策和管理在城市与农村地区存在 哪些差异,如何能够更有利于城乡统筹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等。研究结果能够递交 给国务院及四川省相关部门。项目团队之前撰写的“彰显人文关怀 力促全面重 建——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和建议”的报告,已上交国务院、 四川省委和学校有关领导,并得到国务院的肯定。 调研团队由中国人民大学十名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组成,涵盖了公共管理、 财政学、统计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广阔学科背景。2008 年 8 月初,团队其中七 名成员前往四川灾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研。在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人 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德阳市国资委、都江堰市发改委、 彭州市教育局和绵阳市北川县县委等的支持下,一共走访了四川省都江堰市、绵 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绵竹市汉旺镇、什邡市红白镇、彭州市通济镇、江油市等 4 个极重灾区和 2 个重灾区。历时半个 月进行了 30 余次人物访谈,6 次中层 干部座谈,发放 150 份调查问卷,回 收 135 份有效问卷。选取汶川大地震 受灾地区的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受 灾民众作为案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 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受灾民众进行抽 样调查和统计,了解其在灾后救助和 重建政策等方面的满意度和期望度; 并与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深度 访谈,掌握一手定性研究资料;最终 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建议,为灾后重 建提供些许参考。
94
4.9
灾害社会影响评价与社区重建规划研讨班 金额
3.98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20 日——2008 年 8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
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简称:绿色流域)成立于 2002 年。 机构宗旨:积极研究、倡导和推广参与式综合流域管理。提供参与式流域管理知 识和技术,提升大众流域保护意识,推动大众参与,以追求流域生态平衡、可持 续发展和社会公平为最终目的。绿色流域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影响评价研 究和倡导。自 2002 年,绿色流域实施了漫湾电站社会影响评价,大朝山电站社 会影响评价项目。其中漫湾电站社会影响评价得到朱镕基前总理的重视和批文。 使漫湾社区获得 7800 万人民币的再补偿项目。在 2003 年的怒江争议中,我们提 出的主要观点就是怒江水电的社会影响,最终获得总理温家宝的批示,暂缓了准 备不足的且对社会和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怒江 13 级电站计划。近年来,社会影响 评价倡导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回应,目前已加入发改委《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该项目计划在 7-8 月间,对四川、甘肃和陕西省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的 NGO 和志愿者进行为期 3-4 天的培训。培训规模约 60 家 NGO(每家一人参加)。培 训后,还将进一步为部分实践灾害社会影响评价和灾后社区重建规划的 NGO 提 供指导和咨询。 8 月上旬,项目小组利用福特汽车环保奖西南 NGO 能力培训机会,对 39 家环保 NGO 试讲社区灾害管理内容。 (参会机构见附件
)参会的 NGO 除了有
来自四川重庆地震灾区的基层民间组织,也有来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 南、贵州、西藏等地受不同灾害影响区域的 NGO。培训内容得到与会 NGO 的热 烈回应,纷纷要求复制讲稿内容,项目小组通过福特培训组织官员印发了讲稿内 容。 2008 年 8 月 29 日-31 日,在南都基金会的赞助下,项目组与四川省民间 512 救灾服务中心合作,正式举办《灾害社会影响评价、社区灾害管理规划》研讨班 (根据四川省民间 512 救灾服务中心的建议把培训班改为研讨班,以增加互动)。 来自四川 NGO 也包括其它省市在四川实施救灾和重建项目的 NGO 共 43 家,57 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班内容包括:灾害和社会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社会脆
95
弱性评价,减灾、备灾和应急的措施及评价,灾害管理的需求、目标和策略,以 及制订社区灾害管理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研讨会还邀请了在社区层面救灾和灾害风险管理有多年经验的香港乐施会 官员、在四川多年从事地质研究的专家和NGO人士、从事环境和社会科学研究 的学者、以及从事专业性环境保护和社区扶贫的国际和国内NGO,分享他们的 灾害管理相关知识和案例,更广地开阔了学员的视野。研讨班以讨论和练习的方 式,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了灾害社会影响评价、灾害管理规划理论和具体操作的方 法。 4.10
四川灾后重建民间公益组织能力建设 金额
14.77 万
周期
2008 年 10 月 1 日——2009 年 3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
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以公益孵化器为主要业务,为被孵化 的 NPO 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及小额资助等初创期亟需的帮助。能力建 设也是 NPI 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NPI 根据初创期 NPO 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采用沙龙、培训、讲座等方式对被孵化机构进行了领导力、公共关系、志愿者管 理、筹资等 12 个领域的能力建设服务。另外,NPI 还根据被孵化机构的具体情 况,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服务方案,为被孵化机构提供了一对一的能力建 设服务,如帮助神经肌肉疾病协会(MDA)制定战略规划。提供能力建设服务的 项目人员都有多年的 NPO 工作经验,他们的专业指导得到了被孵化机构的肯定, 为被孵化机构的成长起到了很大作用。 该项目通过系统及参与式的专家培训、指导等活动,切实提升参与灾区重 建工作的民间公益组织的灾难管理意识、机构治理、机构营销及灾后重建项目开 发、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高 NPO 在灾区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4.11
灾害社会影响评价及社区灾害管理培训 金额
20 万
周期
2008 年 11 月 1 日——2009 年 4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
项目计划在 2008 年 12 月至 2009 年 4 月期间,对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
96
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的 NGO 和社区组织进行每省约 3 天的培训。每期培训班规模 约 40 人(20 个 NGO 和 20 个社区组织)。培训后,还将进一步为部分实践社区 灾害管理规划的 NGO 和社区组织提供指导和咨询。《灾害社会评价与社区灾害 管理规划培训班》课程内容包括:灾害概论、灾害影响评价,灾害管理要素,社 会脆弱性分析,社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调查与灾害风险评估、 社区减灾、备 灾、应急措施,灾害管理规划方法、灾后社区可持续重建等。培训注重应用性和 参与性,经过培训,学员将可以协助社区建立适用有效的灾害管理体系。 4.12 《中国社会组织汶川赈灾行动》书籍 金额
3万
周期
2008 年 10 月 23 日——2009 年 12 月 4 日
执行机构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理论宣传工作委员会
项目成果
已出版《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中国社会组织汶川
赈灾行动》一书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理论宣传工作委员会作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二级工作 委员会,主要从事理论宣传、学术研究、文化艺术、教育培训、社会公益、书刊 编辑、国际合作交流、政府委托事务等主要工作。 该项目旨在宣传社会组织参与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 神,为下一步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交流,出版《一 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中国社会组织汶川赈灾行动》一书,同时,也将该书 籍作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料留存。 该书由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作序,日前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 4.13 灾后重建四川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 金额
50 万
周期
2008 年 10 月 1 日——2009 年 9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
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on-Profit Incubator 公益孵化器)以“助力 中国社会创新,培育公益创业人才”为宗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公益支持性组 织的服务模式。为解决民间公益组织筹资困难、能力低下、人才匮乏等问题,上 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运用“政府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
97
府和公众监督、民间公益组织受益”的创新模式,在上海和成都等地建立公益组 织孵化器扶植初创期和中小型 NPO 和社会企业发展;建立资源平台引导基金会 和企业等的资源流入第三部门;承接政策研究和政府购买项目争取政策环境的改 善并推动政府和 NPO 之间的合作。 5.12 灾后重建工作涉及到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与运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为了持续不断地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到长期的重建工作中,帮助有捐助愿望 的企业、团体、组织或个人及时了解灾区之所需,让资源供给方(如企业)与资 源需求方(在灾区进行灾后重建的 NPO 或灾民)共享信息并获得匹配,避免信 息不对称、信息沟通成本高等问题,亟需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和资助者 信息汇集平台,让资源供给方和资源需求方能直接联系起来,并进行面对面的交 流,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
五、 信息服务 5.1
NGO 参与灾后重建的形式与传播效果调查 金额
4.5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7 月 1 日
执行机构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
为了有效引导民间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灾 后重建工作,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开展 了 NGO 组织参与 5.12 地震灾后重建形式与传 播效果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了解 NGO 组织参 与灾后重建的重点、主要形式和机制创新, 及 NGO 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传播效果评 估。 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发现此次地震作为突 发性公共事件,对于各级各类媒体、媒体从 业者及未来对突发性重大公共事件的报道宣 传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提高记者职业道德,避免“二次伤害”; 98
2)编辑灾难报道手册,提高记者灾难报道水平; 3)充分重视互联网的意见传播作用,形成良好“口碑”; 4)建立民意调查系统,有效引导舆论; 5)建立媒体报道的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避免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指标的单 一引导误区。 5.2
翼起美丽信息平台建设 金额
4.9292 万
周期
2008 年 5 月 25 日——2008 年 10 月 25 日
执行机构
青翼社会工作网
汶川地震后,青翼社工网与传神 翻译面向社工和翻译界发起与灾后重 建人员翼起美丽项目,致力于灾后重 建社工和 NGO 在灾害中如何发挥作 用的信息和经验资源搜集和分享,截 止 2008 年 5 月 19 日,已有近 150 人 加入工作团队,其中包含大学教师、 职业社工、心理学人士、日语翻译专 业、台湾专业社工、美国华人社工,参与者遍布广州、浙江、南京、香港、台湾、 北京、上海、美国等地,现已翻译和整理国内外文献达到 100 余册(篇),排版文 献近 80 篇,字数 130 万左右。翼起美丽第一本《灾后儿童心理辅导》的小册子 已经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龙族基金的支持下完成印刷,并已经被多家出版社进行 翻印和发放,并在 2008 年 5 月 27 日,由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前往四川团省 委视察工作时带给了四川团省委。 地震后,社工和 NGO 组织已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由于地震灾后重建资料和 经验的缺乏,社工和 NGO 组织此次地震后的工作方向、内容、质量都将是一个 重大的挑战,国内外成熟的社工和 NGO 介入此类事件的信息和经验具有重要指 导和借鉴意义,翼起美丽项目组联合青翼社工网,传神翻译面向社工和翻译界发 起“灾后重建人员翼起美丽项目”,旨在通过专业思路的指引下,专业翻译队伍 的支持,对国内外重大灾害事件(特别是地震灾害)中如何发挥作用的信息和经
99
验等文献进行翻译、整理,并免费提供参与重建工作的相关部门,供其参考。 “翼起美丽”第一本手册《灾后儿童心理辅导》已经完成印刷,并被多家 出版社进行翻印和发放,2008 年 5 月 27 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在四川团 省委视察工作时带给了四川团省委。 7 月 7 日,“翼起美丽”项目网站(http://512.sowosky.com/)正式开通,并 成立项目工作组开始投入网站的建设工作,7 月 17 日已经完成工作组章程、网 站的基本架构、网站规定、版面设置以及版面规则的制定,目前分为六大板块, 即:站务公告、资料搜集、合作组织、新闻资讯,项目动态和建议反馈。 5.3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平台 金额
5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 日——2008 年 11 月 30 日
执行机构
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
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是一家从事为公益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和整体解决 方案的机构,致力于推进中国公益事业的数据库水平和 3S 应用水平。震旦纪拥 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在 GIS 开发、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希望 通过建设实用型公益数据库为提高中国公益事业组织运营能力加油。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平台”是震 旦纪推出的一个数据库性质的网站,主要 定位于包括但不限于非政府、非营利性组 织在内的社会组织,并希望借此能够推进 各社会组织在面对重大社会灾难时能够快 速协同行动的经验收集并致力于长期恢复 机制的建立。数据库内容包括:灾害救助 组织名录、社会组织服务信息、物资配送 资料、物资募集资料、参考资料库、社会 组织救灾观察、灾区救助项目点电子地图。 针对抗震救灾工作从紧急救援转向灾 后重建的情况,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 心”对受众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整了网站的构架,现已完成改版
100
(www.watch512.org),包括 15 个栏目和救灾电子地图,信息已逾 2700 条; 《抗震 救灾——民间公益在行动每日特刊》也改版为《社会组织救灾观察》双周刊,已 编辑制作 13 期,并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进行了及时有效的传播;进行了 NGO 救灾资料搜集以及电话访谈,分析撰写了《NGO 廉洁意识和信息公开意识调查 报告》;另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赴成都及周边灾区走访了 25 家 NGO,了解前 线情况及机构需求。服务中心通过发放调查表和电话联系的方式,整理了“社会 组织救灾电子地图”以及 PPT 版地图,标注了 180 多家紧急救援机构的救助点, 以及 100 余家灾后重建机构的 200 多个项目点。 5.4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信息平台 金额
10 万
周期
2008 年 6 月 15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
执行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 1983 年 4 月,从成立之日起,社会 学所一直致力于对四川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报告、对策建议、 媒体报导、演讲报告、培训上课、论文专著等多种途径直接服务于四川的社会发 展。512 地震灾后,社会学所的师生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去。从 15 日 起参与了四川民间 512 救助中心的日常服务工作,青羊区西郊体育馆救助站里的 安置工作,“志愿者加油站”工作,以及为志愿者做培训,给灾区学校送药品、 生活用品等工作。 项目通过网站和简报,搭建民间公益组织之间,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有关 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信息分享会(专题研讨会)以及 日常联络接待,帮助民间公益组织有序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区重建和灾区群 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并向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民间公益组织参与灾后重建 的相关信息。目前已完成的活动有: 1、网站和简报 网站是平台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之一。地震后紧急救灾阶段,在城市社区 参与治理资源平台(CCPG)、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四 川 NGO 建立了 512 中心的网页;7 月初,中心单独租用服务器,注册域名 www.512ngo.org.cn,建立了独立的网站。网站几经改版,9 月份确定了政策法规、
101
中心工作、成员机构工作、供求信息、有关地震相关报道等六个版块。并开通了 志愿者的网上报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救灾的网络注册;制作了根据民间救助 工作情况汇总后的民间救灾地图。 截至 12 月 31 日,中心版块共发布 512 民间救助服务中心的工作汇报、联 席会议内容等信息 78 条;社会组织服务信息版块共上传中心成员和非成员机构 的最新工作汇报和需求信息 159 条;政策法规版块发布中央政府、四川、成都及 地方政府最新颁布的灾后重建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专家媒体等对相关政策的解读 共 78 条;志愿者故事版块发布以一线志愿者视角讲述地震中真人真事 31 条;地 震知识版块共发布地震灾害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救灾经验教训 53 条;新闻报道版 块转载地震灾区及救灾新闻报道 57 条。
截至 12 月 22 日,共制作简报 12 期,将民间救助的阶段工作情况汇报给四 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都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四川省民政厅、成都市民政局、 成都市科协、四川省团委、成都市团委等部门和中心合作伙伴。 2、信息交流分享会 截至 12 月 31 日,共召开信息分享会 9 次,专题工作会 5 次。与会机构多 时直接或间接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民间组织。 3、联络和服务 截止 12 月 31 日,共接待参与和关注灾后重建的民间组织、志愿者团队、 社会爱心人士和新闻媒体等 308 家。向来自国内各地、境外及国际的公益组织和 媒体介绍灾区救助情况、灾后重建政策、民间救助工作等情况,为即将进入灾区 102
开展救助工作的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截止 12 月底,项目为 NPI、北京梁漱 溟乡建中心、地球村乐和家园项目、多背一公斤、环球协力社、自然之友等 12 个机构的培训和活动提供了支持和服务。 4、专项调研 到 12 月底为止,项目进行了 3 次专题调研。 一是对于民生合作社的调研。从 6 月起,我们就开始对绵竹民生蔬菜生产合 作社的跟踪调研,不仅随时了解这个在地震中诞生的农民组织的成长过程,也帮 助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例如帮助他们联系外部支持,进行组织建设, 开展生产自救等。到 12 月底,已经帮助合作社联系到兔王扶贫中心、城市社区 参与治理资源平台(CCPG)、红十字基金会等的支持。对这个农村发展组织的 调研我们还将继续下去。 二是对广元学校的调研。由于在广元开展项目的民间组织不多,我们对广元 的信息也一直不足,借青基会和社工协的学校项目在广元开展之际,11 月底我 们前往广元宝轮中学和三堆中学进行了一次调研,了解了一些学校复课后的情况 以及他们的困难。调研情况在网站上公布后,给三堆中学争取到了一些支持。 三是对龙门山镇白水河社区的调研。12 月初,我们到由云南发展培训学院、 根与芽、麦田计划、公民中心(中山大学)等四家机构联合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在 龙门山镇开展“白水河社区服务”项目进行了调研。这个由四家 NGO 组织共同 申请的项目得到了红十字基金会的资助,也给民间组织的合作探索了一种模式。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