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出刊 1971年10月《國立成功大學校刊》創刊 2008年4月改版更名《成大》 中華郵政臺南雜字第53號交寄 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NCKU Magazine
主編的話
2
A Sense of Wonder / 陳恒安
校長的話
4
成功八十,成果豐實 / 黃煌煇
大事記
6
2011年11月∼12月校園大事記 / 編輯室 精彩八十,閃亮成大 / 編輯室
9
玻璃教室
成功八十
23
記憶中的玻璃教室 / 編輯室 從「臺灣總督府臺南專修工業學校」回顧「成大附工」早期之歷史 / 褚晴暉 一代儒商─丹斯里拿督吳德芳 / 校友聯絡中心編輯組 以建築創造文化空間的建築師─陳柏森的建築之路 / 沈安柔
成大傳奇
27
不獨人間向晚晴──成大的飛機群 / 張幸真
大學視野
31
Blue and Gray 南北,中外 / 夏祖焯 出國的第二個理由 / 彭明輝 走在留學路上 / Robijn 大法官684號釋憲案 / 許育典
消失的校園建築 合力寫校史
12 14 21
34 38 42
發現成大
46 48 50 52
榕園記事
54 58 62 70 78 86 94
隨時用鏡頭記錄科學 / 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植樹歸仁,綠化校園 / 吳啟新 辛致煒教授的寄生蟲研究 / 廖振捷 失智的路上,我們陪你 / 邱郁婷 學期中的小繞路─Cinemetrics-影像與設計思考工作營 / 薛丞倫 建國100,設計100─激。動。建築舞動工作營 / 黃若珣 品、食、飲、味設計營與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 / 工業設計學系 跨域思考、跨界關懷─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觀後感 / 李盛弘 學問之道 / 黃吉川 從廢墟中重生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 / 王琪 敦煌驪山吟影 / 吳榮富
發行人/ 黃煌煇
視覺顧問/ 蕭瓊瑞
地址/ 臺南市大學路1號
召集人/ 黃吉川
執行編輯/ 何思潔
電話/ 886-6-2757575-50202轉36
副召集人/ 林正章
特約編輯/ 谷文瑞
傳真/ 886-6-2766413
總編輯/ 陳恒安
特約採訪編輯/ 王美仁
電子信箱/ hosc@mail.ncku.edu.tw
編輯委員/ 陳恒安、黃吉川、王偉勇、王健文、林峰田、胡大瀛
封面題字/ 董陽孜
網頁/ http://proj.ncku.edu.tw/magazine
行政/ 教務處校刊編輯委員會
印製/ 財政部印刷廠.04-24953126
出版者/ 國立成功大學
美術編輯/ 天晴文化事業 06-2144599
傅朝卿、楊永年、楊倍昌、謝文真、蕭世裕、蕭瓊瑞
2
A Sense of Wonder 陳恒安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我們熱情如鳳凰花,母校留魂懷年…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明,非常容易掌握釋憲精神。〈Blue and Gray,南北, 中外〉、〈出國的第二個理由〉、〈走在留學路上〉三
日本返校的資深校友將多年牽掛化為祈念,立
篇,恰好是老中青三代校友給學弟妹的鼓勵。前輩
碑留魂懷年,共享母校無窮榮光隆昌。紀念碑,不只
們不約而同鼓勵,甚至出言挑戰後進,期待在校生
留下日本鳳木會的魂夢;我想,也勢必成為所有成
能跳脫舒適慣習,主動歷練,積極培養全人、全方位
大人溫暖堅定的精神後盾。
的大格局。
八十週年校慶雖已落幕,成大校刊編輯室以大
縱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與意願留學,但是,
事記與〈精彩八十,閃亮成大〉,回顧精彩活動,以
主動厚植潛力培養眼界,道理卻是一以貫之。成大
饗無法親臨現場的讀者。236 期校刊封面,選定文
校園裡,其實也不乏精彩人物與活動,呼應培養大
學院前輩口中經常提及的「玻璃教室」。在充滿如
格局思考能力的訴求。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主
雲平、唯農、修齊這樣大樓的校園中,玻璃教室之
辦的「科學研究助理影音記錄培訓班」便是有趣的
名顯得十分別緻,充滿浪漫想像,可惜已不復見。在
嘗試。藉由鏡頭,學生以全新的脈絡,「凝視」過去
光復校區唯農大樓裡上著課的其實還有「成大附
既熟悉又陌生的樹木、寄生蟲與失智病人。「2011新
工」。附工與成大關係為何?有待〈從「臺灣總督府
世代設計工作營」的三篇文章,思考更為奔放。作品
臺南專修工業學校」回顧「成大附工」早期之歷史〉
在經驗與想像的反差中透露出多元趣味。〈跨域思
細說分明。〈不獨人間向晚晴〉領我們至歸仁校區,
考、跨界關懷〉則是設計者對 2011臺北市世界設計
造訪見證台灣航空史重要的「歷史文物」,如 F-100
展的深度觀察與紀錄。學生得獎高手欣喜之餘,仍
超級軍刀機、F-104星式戰鬥機,以及自製的 PL-1介
能反身批判當代設計教育優點與限制,令人激賞。
壽號教練機。成大校友在各領域中表現傑出,〈一
來自教務長的〈學問之道〉,似乎以「問學思行」總
代儒商〉記錄化學系學長,丹斯里拿督吳德芳的傑
結回應了先前文章中,鼓勵主動學習、跳脫傳統觀
出事蹟;〈以建築創造文化空間的建築師〉,則介紹
點與跨領域思考等的論點。
了成大總圖建築師陳柏森學長自省、專注與關懷社 會的建築之路。
〈敦煌驪山吟影〉詩四首,是華語中心吳榮富 主任寫於行旅之作。原稿隨筆寫在筆記本上,夜車
從熱鬧的慶典回歸日常,成大昂首迎向2012,
中上下舖傳閱古詩的景象歷歷在目。〈從廢墟中重
追求一流頂尖。然而,邁步向前之際,何妨偶爾回
生的德國德勒斯登〉則是咖啡叩門聽眾吸票機歷史
首思考根本。究竟何謂一流,何謂頂尖,何謂大學?
系王琪老師的遊記。鏡頭、南北、中外、跨界,成大
誠然,大學的社會責任與任務與時俱進,不過,大
236企圖捕捉成大人嘗試所撐出的「大」學。成大若
學之所以大,精神不變。大法官684 號釋憲案打開
「大」,才有機會時時處處領略A Sense of Wonder。
學生救濟之門,迫使各大學積極檢視校園內種種基 本權利義務關係。684號釋憲案一文,以許多實例說
3
4
校長的話
成功八十,成果豐實
黃煌煇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2011年11月11日是我們成大80週年的校慶,海內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大家共同努力的堆砌才能達成既定的目標。
外的校友和全體師生齊聚一堂,共同慶賀這偉大的
21世紀是講求效率與競爭力的時代,高等教育
日子,由於本校對國家經建及人才培育的深遠貢
須以前瞻性的眼光引領邁進,然而百年樹人的道理
獻,廣獲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肯定,因此馬英九總統除
讓我們警覺到教育和學術的發展必須以務實的態
了親頒賀匾之外,並委請蕭萬長副總統蒞校慶賀。
度、穩重的腳步,持續不斷的紮根,才能建構堅實的
校慶期間的各項活動節目,全體師生員工與歷屆校
學術實力。成大累積 80 年工程背景的深厚基礎,更
友都熱烈參與,此乃展現成大每一份子對學校的愛
應利用此等優勢,結合校內相關學院進行跨領域的
戴和凝聚力,令人欣慰。
整合,開拓新的突破性發展,期使能在國際學術擁
校慶籌備期間,各單位除用心展現歷年來的學 術成果之外,校方更委託歷史系王健文教授籌組校
有特色領域,才能邁向優質的頂尖大學,希望本校同 仁師生齊心戮力共同創造成大未來新的一頁。
史編纂小組共同完成80 年校史記事,呈現本校80 年 來各階段的演變,並將80 年來各項文獻資料作一系 統性的彙整,出版「南方歲時記」,讓本校同仁與歷
校長
屆校友得以回顧過去、策勵未來。也因此激起校方在 博物館組織下新置「校史組」,以延續本校未來校務 發展完整的記事。歷史是大家一起來撰寫的,環境也 是我們一起辛勞建構的,要讓成大能擁有健康快樂
謹誌
的校園環境,也要讓成大邁向優質頂尖的大學,唯有
中華民國101年1月6日
5
6
2011年11月~12月校園大事記
資料來源 / 成大新聞中心
11月
11月1日
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主任吳文騰和生命科學系教授蔣鎮宇研究團隊合作多年,團隊研究從芒草基因找到芒草替代能源。
11月3日
由本校生物資源研究中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以及英國生物工程與生物學研究委員會主辦的「2011生質能源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Chemistry and Biomass Energy)」,於11月3日一連兩天在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 本校與英國亞伯里斯威斯大學簽約,共創未來新能源。
11月4日
陳虹樺特聘教授與陳文輝教授,成大蘭花雙傑從蘭花研究到產業開發揚名世界。 「成大溯往.輝煌八十」校史文物.檔案.映象展隆重開幕。 「蘭花產學文創藝術展」(Academia-Industry and Art-Creativity of Orchids, AAO),在本校圖書館千棵蘭花競美。
11月5日
結合「建築設計」與「工程設計」的「Archi-Neering Design(アーキニアリング デザイン)建築模型展」,自5日起於成功大學藝術 中心以及綠色魔法學校開展。 「成大八十,築夢一百」新生家長座談會。
11月7日
臺灣保來得公司捐贈「粉末冶金講堂」、「保來得公司產品展示室」,慶祝本校八十週年校慶。
11月8日
「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由李羅權主委、李澤元院士獲「李國鼎講座教授」。 許伯夷先生珍寶手工藝本校展出,將義賣獎助成大清寒學子。
11月9日
本校與天下雜誌合作於醫學院成杏廳舉辦「美麗臺灣—走一條不同的路」校園論壇活動。 日本金澤工業大學交流團一行27人,在學務長青木隆的率領下蒞臨本校,與成大學生管弦樂社團等進行交流,並簽署國際交流 協議書。
11月10日 馬英九總統在校慶的前夕(10日)於總統府接見成大校長黃煌煇、成大副校長蘇慧貞,以及吳伯雄、王建煊、吳澄清、吳德芳、鄭
佩芬、歐晉德、葉茂榮、陳曜芳、蘇俊賓、蕭世裕等多位成大傑出校友。
100 學年度傑出校友頒獎典禮,由化學系59級蔡裕庚、機械系56級何壽川、化工系51級陳壽安、電機系57級宣建生、電機系69級 吳炳昇、47級漢寶德、工設系69級陳獻章、交管系64級蔡慶年等8位獲獎。 2011臺灣與東南亞暨南亞大學校長論壇推動委員會在本校召開。
11月11日 本校八十校慶總統頒「育才弘國」賀匾,首創網路現場直播全球校友看得見。
「國立成功大學與中南美洲暨加勒比亞海地區國家大使高峰會論壇(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nd Central & South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Ambassadors Summit Forum)」於本校圖書館舉行,為臺灣與中南美友邦高等教育的合作開創新機。 龍應台教授回成大演講「成大,1970」。 11月12日 日本鳳木會校友組團一行7人返抵成功大學參加創校八十週年校慶,並於博物館前舉行贈碑儀式。
本校工科系工科文教基金會捐贈興建的「產學研推動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11月14日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主任鄭金祥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理論與應用力學研究所副院長兼所長瓦西里•福明(Vasily Fomin)
院士簽署合作備忘錄。
11月15日 本校授予美國國家科學院副院長、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巴巴拉•施哈爾(Barbara Anna Schaal)名譽博士學位,肯定她對生物演
化、基因遺傳等的貢獻。
11月16日 厚植閩南文化研究陣容,本校聘大陸專家劉魁立教授擔任顧問。 11月17日 閻振瀛教授「老靈魂的謳歌」,於本校鳳凰劇場畫廊展出22件經典之作,驚豔成大。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7
編輯桌
11月18日 由文學院所舉辦的「成大文學家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眾文學家齊聚一堂。
美「力」新世界,第35屆全國力學會議於本校召開。 11月19日 「2011傳染性疾病及訊息傳遞國際研討會暨臺日細胞訊息與基因調控研討會」,19、20兩日於本校舉行。 11月21日 臺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布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本校電機第十、資訊第十三、機械第三十九,均屬臺灣第一。 11月22日 把校徽繡在大聯盟明星賽的手套上,本校學生李世杭、張皓瑜滿足他人夢想實現自己夢想。
由本校與中國工程師學會主辦的「第29屆中日工程技術研討會防災組」,於成功校區土木系卓群大樓會議室舉行,並邀請3位日 本地震專家們針對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及深層崩塌等主題發表演說。 11月23日 荷蘭前副總理、現任荷蘭阿爾梅勒(Almere)新城市長安瑪莉•尤里茨瑪•萊賓克(Annemarie Jorritsma-Lebbink)在本校與學生談
「借鏡荷蘭:綠色城市出頭天!」
11月24日 本校榮獲教育部100年度品德教育績優學校。 11月25日 「2011臺灣化學工程學會58週年年會暨國科會化學工程學門成果發表會」,一連兩天在本校化學工程學系系館盛大舉行,共創綠
色新紀元。
啟動橘色幸福,「2011年橘色科技產業論壇暨博覽會—健康照護與GNH幸福科技」在本校開跑。 11月28日 人事室李珮玲專門委員、理學院物理系林世澤技正兩人,榮獲教育部100年度優秀公務人員。 11月29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前工學院院長潘則建拜會本校校長黃煌煇。 11月30日 健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贈本校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設備及零件材料一批,期使企業與教學同步發展,提升綠能經濟競爭
力。
12月 12月2日
醫療無國界,本校醫療團隊共10人出團至尼泊爾支援醫療工作。 大提琴家張正傑響應「80珍賀!展」,在本校藝術中心獻音為義賣加溫。 工資管系王逸琳副教授團隊參加 INFORMS Railway Application Section 解題競賽擊敗MIT,拿下全球第三名。
12月3日
「創新與貢獻─發展國際一流大學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成果展」,共11所大學齊聚本校展現高教的卓越進步
12月4日
本校巴拉圭籍學生主辦「巴拉圭共和國獨立200年紀念活動」,在本校光復校區熱鬧登場。
12月5日
掃描探針技術獨步全臺,材料系助理教授劉浩志獲「國際傑出發明家國光獎章」。 本校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12月6日
「南區國立高中數理資優班專題聯合發表會」在本校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舉行,校長黃煌煇應邀以「擁有自己」為題發表專 題演講。
8
2011年11月~12月校園大事記
12月8日
本校第二十三屆鳳凰劇展獲獎名單揭曉,大一到大四學生共推出四齣好戲驚艷連連,傳統中創新格局。 「2011國際光電研討會暨國科會光電工程學門成果發表會」,8日起一連3天在本校電機工程學系系館盛大舉行。
12月9日
打造優質教育環境,「臺灣南區大學藝術系所策略聯盟」成立。
12月12日 德國布蘭登堡科技大學校長華特齊莫里(Walther Christoph Zimmerli)抵達本校訪問。
建築系助理教授李鎨翰老師指導碩士班一年級諶克寧、莊千霈等2組學生參加「2011臺北市公營住宅設計競圖」,奪下一銀一 銅。 12月13日 本校與臺鹽攜手守護你我健康,全面實施產品履歷制度。
國際知名的演化學者五條堀孝(Takashi Gojobori)教授率同整個研究團隊來到本校,領導「成功大學比較基因體研究中心 (Comparative Genomics Center)」從事基因之研究與應用。 12月14日 化工系特聘教授鄧熙聖榮獲「2011年湯森路透科學卓越研究獎(Thomson Reuters Taiwan Research Front Awards 2011)」。 12月15日 本校與臺南市政府共同護衛學生的安全,打造成大校區為安全特區 。
成大綠色魔法學校獲得內政部「優良綠建築設計獎」及「綠建築榮譽獎」。 成大管理學院正式通過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簡稱AACSB)認證,成為全 球不到5%的精英商學院當中的一員。 12月16日 「2011臺灣風能學術研討會」在本校機械系盛大舉行,吸引產官學界超過近300人參與。 12月19日 本校建築系特聘教授傅朝卿、助理教授吳秉聲、博士生王淳熙、鄭敏聰與楊珮瑤等人,首次為臺灣站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講臺,
為臺灣文化資產發聲,也打了一次漂亮的國民外交。
12月20日 中文系「臺灣南區大學中文系策略聯盟」計畫,邀請到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大西克也副教授,以「從秦漢出土文獻看史書的含義」為
題在成大發表演說。
12月21日 本校王景弘等四名學生參與第1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17)近日載譽返校,並將自主方式站上國際舞臺為臺灣發聲的經驗
與同學分享。
本校都計系三年級學生陳坤毅策畫「技藝猶新─打狗傳統工藝匠師聯展」,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策展手法細膩創新, 受到高度肯定與激賞。 12月22日 電機系李祖聖特聘教授領軍「先進智慧型機器人團隊」研發最新的機器人「愛」(Ai robot)拿下2011臺北國際機器人展「第四屆
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2項冠軍,1項亞軍。「大象邦邦」則成功扮演家庭守護者角色而拿下「新光智慧型保全機器人競賽」 的第二名。
12月23日 建築研究所一年級學生黃彥璋以臺南七股風情設計的「沙鯤漁火」,獲得美國AECOM建築設計公司全世界學生徵圖第二名。
建築系副教授黃步青裝置藝術個展,以「荒蕪與文明」為題,即日起至101年1月20日在光復校區成大藝坊展出。 本校與馬來亞大學23日簽訂雙博士學位學程,將以腸病毒71型與登革病毒為研究主題。 12月26日 本校成立全國第一的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
本校頒發優秀高中生入學獎學金 60位獲獎,副校長顏鴻森鼓勵追求唯一。 12月27日 化工系特聘教授陳志勇把學術成果應用於產業,投入奈米研發技術,榮獲經濟部第一屆國家產業創新獎個人類-關鍵技術菁
英獎和第七屆奈米產業科技菁英獎-學術類。
12月28日 「成大友善校園創意提案競賽」由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郭振銘「開門見三-兩性安心、師生互動、節能減碳」等11個提案獲得特
優獎、優等獎。
12月29日 激發學生創意的「國立成功大學旗勝盃創意競賽」公佈金牌獎、銀牌獎、佳作,以及創意獎等優勝者。 12月30日 電機資訊學院電機系微電子所講座教授兼院長曾永華、以及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副院長吳宗憲,榮獲100年中國電機工程
學會「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資訊工程學系教授何宗易指導的黃琮蔚、許凱迪等兩名學生也分別獲得「青年論文獎」第一名及 第三名。
主編的話
精彩八十,閃亮成大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國立成功大學八十週年校慶活動精彩回顧
80th
NCKU ANNIVERSARY 資料匯整/ 校刊編輯室 圖片提供/ 成大新聞中心
2011年9月27日,由成大大家長黃煌煇校長所主
頒贈「學以致用」匾額。今年他以「育才弘國」來期
持的「成大八十,頂尖務實──國立成功大學創校
勉,希望成功大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早日邁向國
八十週年校慶記者會」,揭開一連串校慶活動的序
際卓越大學,共同為國家未來的教育與方向攜手並
幕。八十歲的成大歷經多年的蛻變與成長,如老榕
進,奉獻心力。
樹般扎穩根基,更加欣欣向榮、生氣蓬勃。今年的
所有校慶活動在經過一年的籌備過程,早已在
八十校慶意義重大,各式活動一場接著一場,全校
今年中緊鑼密鼓以各種型態展現,不論是重溫舊夢
師生、職員與海內外校友齊聚一堂歡慶學校生日。
的校友活動、增廣見聞的學術研討會與演講、放鬆身
11月11日八十校慶當天,蕭萬長副總統親臨成
心靈的藝文活動與展覽或是馬拉松接力賽等,不僅
大慶賀,並代表馬英九總統特別頒贈「育才弘國」 賀匾,由校長黃煌煇代為接受,海內外許多成大畢 業校友也專程回到母校同慶,全場洋溢著歡欣的氣
內容精彩,也將此時此刻的成大點綴的熱鬧非凡。 以下將帶領讀者一起來回味,八十歲的成大有 那些經典慶祝活動。
氛。為了慶祝這個大好日子,成大首度以網路直播 的方式,向全球放送,與全世界的校友及友人一起
寰宇成功,風華八十 ── 校友活動集錦
共享榮耀時光。馬英九總統雖無法親自到現場,但
每年屆臨校慶之際,遍佈全球的校友們都會熱
以錄影方式發表2分鐘的賀詞,大聲祝賀「成大生日
情響應,歷年來都非常盛大的成大世界校友嘉年華
快樂」。他說,今年適逢成功大學創校八十週年,回
會,今年適值成大八十年,臺南校友會以「寰宇成
顧1956年改制為省立成功大學時,曾榮獲先總統蔣
功,風華八十」為題,展現無比活力。11月12日晚間所
公頒贈「窮理致知」的校訓匾額;1971年創校四十
舉辦的「露天千人宴」,於雲平大道席開三百多桌,
年,改制為國立成功大學時,也榮獲蔣經國先生
盛況空前。晚宴稍早在成大國際會議廳召開的「成 功大學世界校友會理事長高峰論壇」,馬英九總統 則專程蒞臨現場慶賀成大生日。 今年校友會活動熱烈多樣化,其中象徵最高榮 譽的校友傑出成就獎頒獎典禮在11月10日下午3點, 由黃煌煇校長頒獎,今年共有8位校友建築系47級 漢寶德、化學系59 級蔡裕庚、機械系56級何壽川、 化工系51級陳壽安、電機系57級宣建生、電機系69 級吳炳昇、交管系64級蔡慶年、工設系69 級陳獻章
蕭萬長副總統代表馬英九總統頒贈「育才弘國」賀匾為成大生日賀禮
9
10
精彩八十,閃亮成大
等人獲獎。
更好的世界而努力,並非為賺取更高利潤而存在,
也曾是傑出校友的龍應台教授也獲邀返校演
而太陽光能應該成為未來的能源核心考量。第二
講,為重溫當年舊夢,在演講尚未開始前的空檔,她
場演講邀請到198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瑞士IBM
騎著腳踏車在榕園漫步,並在熟悉的校景中拍照留
蘇黎士研究室教授)比得諾茲(J. Georg Bednorz),
念。在這特別的日子裡,「成大,1970」中她為大家獻
發表演說《高溫 超導─發現及其影響(H i g h -Tc
上自己的私密日記與照片,讓大家一起認識70年代
Superconductivity – A Discovery and its Impact)》,
龍應台的真實世界。從一張張的照片投影伴隨四十
以及中研院吳茂昆院士發表《從銅器到鐵器時代
多年前的日記手稿,龍應台教授帶領現場觀眾穿越
(From bronze age to iron age)》。比得諾茲教授最後
時空,看到躺在榕樹蔭下做白日夢的龍應台、漫步
引用知名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Justus
於東寧路田間小徑的龍應台、在西格瑪社批判思考
von Liebig)的一句話:「發明家的秘密就是相信沒
的龍應台以及在書桌前自我省思的龍應台。
有什麼是不可能的(The secret of all inventors is to
今年校友會和校友中心共規劃多項溫韾的活 動,包括校友健康檢查與「銀髮管理、癌症防治、旅 行醫學」為題的8場健康講座;還有校園文化導覽, 臺南古蹟之旅,生態之旅與文化之旅等。
consider nothing to be impossible)。」鼓勵在座的成
大師生與聽眾。 成大不僅力邀國際知名學者蒞校演講,也相 當重視校園本身的文化資產,並首創將大學博物館
此外,更有成功大學日本鳳木會校友一團共7
納入一級博物館,以校園環境博物館的概念,標示
人返回母校,他們都是臺南高等工業校時期的資深
成大即為一座校園博物館。今年欣逢成大八十校
校友,這次遠道從日本來訪,並於博物館前舉行贈
慶,成大博物館於11月11日與12日兩天舉辦一場國
碑儀式,標題是回憶八十年,內文寫著:
際級的研討會,邀請各國大學博物館的資深領導
此處是高等工業學校教育發祥之地
者與專業人士參與,以“ New Visions of University
日本與臺灣學徒營營共學精勵研鑽
Museums” 公開徵文。主要探討校園博物館可能的各
我們大熱情如鳳凰花母校留魂懷年
式經營理念與未來的挑戰,並鼓勵各界學者對大
祈念國立成功大學無窮榮光隆昌矣
學博物館相關議題提出新的見解、新的思維。並邀
原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日本國同窗會鳳木會建立
請國際博物館協會大學與博物館典藏專業委員會 (ICOM-UMAC)主席Hugues Dreyssé教授(法國)、
歡慶不忘充電 ── 演講與研討會活動
高麗大學博物館館長Keng-Hsuan Min博士(韓國)、
眾所期待、由教務處所主辦的「成大八十諾貝
馬來亞大學圖書館館長Nor Edzan Che Nasir博士(馬
爾大師高峰論壇」,共有10月6日與10月13日兩個場
來西亞)發表專題演講。透過這次的研討會促進國
次在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崇華廳開講,師生、民
際交流,也喚起大家對校園文化資產的重視。
眾參與踴躍,甚至有高中生特地組團前來一睹大師
人,也是校園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擁有
風采。第一場由1986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央研究
八十年歷史的成功大學為臺灣文壇蘊育無數作家,
院院士李遠哲演講《能源、環境與人類的未來》,
為此文學院特別舉辦為期兩天的「成大文學家系列
黃煌煇校長、顏鴻森副校長以及何志欽副校長都
國際學術研討會」,18日登場,以小說、詩歌、戲劇、
親自參與。李遠哲院士強調,因人類的過度開發,
散文、流行文學上有傑出表現並曾在成大任教或畢
我們在地球上的生活已遠遠超越了地球的負荷,這
業於成大的16位作家為主題,邀請48位學者發表論
樣走下去,只會走入滅亡之途,科技應該是為創造
文,馬森、汪其楣、林梵、蘇偉貞、夏烈、痞子蔡等人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都親自出席,遠在香港的陳之藩,也由太太童元方
馬拉松選手,賽況激烈,所表現出的豐沛體力與快
推著輪椅回國熱烈參與,老朋友們圍繞著他,場面
速的腳程,讓加油觀眾驚喜連連,也讓晨起運動的
溫馨歡樂。成大這塊土地提供了作家們寫作的靈
人們精神為之一振。最後由實力堅強的北京大學以1
感,也滋養他們創作的靈魂,這次研討會藉由文學
小時10分31秒,勇奪第一名。
家、學者和學子的相互交流討論,探求出成大文學 家們的文學特色與評價。
11
一向致力於推動校內藝文活動的成大藝術中 心,在校慶期間也推出一連串口碑載道的精彩演
此外,成大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舉辦的
出。早期臺南少數演藝廳之一的成大成功廳,經過
「傳染性疾病及訊息傳遞國際研討會暨臺日細胞
大規模內部模整修後,煥然一新,並盛情邀請NSO
訊息與基因調控研討會」,除了邀請36位來自日本、
國家交響樂團擔綱開幕首檔演出,NSO熱情回應成
美國、埃及、馬來西亞及國內知名學者專家們外,吸
大的邀約,為校園演出而全團出動。演奏會閉幕前
引了近 300 位國內外老師學生一同參與盛會,會中
的最高潮,臺上響起「延平拓土興邦地•百年孕育•
並發表34篇最新研究的論文,也邀請賴明詔院士和
文物輝煌……」校歌悠揚的旋律,透過 NSO的重新
張文昌院士,兩位國際學術地位崇高的學者於會中
編曲,在交響樂詮釋下的成大校歌,既是氣勢磅礡
發表專題演講。藉這次的活動結合優秀的傳染性疾
又不失活潑輕快,當晚的樂音與盛情讓所有聽眾陶
病與訊息傳遞研究團隊相互交流,拓展跨領域的研
醉不已。
究合作,建立跨國研究合作關係,並促進成大研究 學者及學生在研究成果上質與量的成長。
回顧成大八十年歲月過程,成大校園、校友、文 化資產、研發能量等,如老榕樹般根基扎實、枝繁 葉茂,相信未來的成大也將如悠揚的樂音般源遠流
力與美的響宴 ── 體育、藝文與展覽
長,邁向另一高峰。
10月30日當天早晨六點半,空氣中仍瀰漫著一
絲寧靜與清新,此時的成大操場早已熱血沸騰,校 長鳴槍聲直達天際喚醒蓬勃的朝氣,來自日本、新 加坡、香港、大陸以及臺灣等14所亞洲著名大學的 第一棒馬拉松選手從光復操場起跑點起跑,參與 由成大首次舉辦的「國際亞洲名校半程馬拉松接力 賽」。選手們繞著成大校園及部分校園外的道路跑 一圈,並在光復運動場前交給第二棒、第三棒、第 四棒繼續跑。各大學精銳盡出,選手皆是國際級的
馬英九總統11月12日蒞臨慶賀成大生日
李遠哲院士
日本鳳木會資深校友們返校話當年
J. Georg Bednorz教授
成大歷屆校長出席「校史文物、檔案、 映像展」倍增溫情
12
G L A S S
C L A S S R O O M
消失的成 大建築
尋找記憶中的玻璃教室 校刊編輯室
玻璃教室(也稱玻璃屋),約是民國60、70 年代 成大文學院教室,為早期文學院新設立之語文中心, 位置在今雲平大樓東棟北側,由第十六宿舍改建而 成。宿舍全部翻新,前面加建走廊,全部門窗均採用 鋁框大片落地玻璃窗,室內明亮清潔,外在環境與內 在環境交融,各小間並有隔音設備,使本校語文教學 更趨向近代化,是許多文學院師生共同的回憶。1989 年雲平大樓新建,玻璃教室連同共同科教室、英聽 教室一起被拆除,成為成大記憶中的一部分。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13
14
從「臺灣總督府臺南專修工業學校」 回顧「成大附工」早期之歷史
機械系教授暨成大博物館副館長 褚晴暉
一、前言
道路網的鋪設,以及土木事業的振興,值得慶賀,
「臺南州立臺南專修工業學校」(以下簡稱南
希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然,過去以來資本的投
專工)經過二次大戰前、後之沿革,在1955年7月併
入,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充實工業機
入目前之國立臺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其附設之補
關的高級技術員及一般技術者固然重要,技工的養
習學校,轉型成現在的「成大附工」。經過近六十歲
成,應該是當時最大的急務。臺南州之輿論,早就希
月,南專工在成功大學的歷史紀錄裡,逐漸被世人
望成立中等工業教育機關及徒弟工業教育機關,而
遺忘。
臺南州政府也認同此一構想,可惜經費短絀,深感
近年,成大博物館非常幸運地接連收到有關該
遺憾。在臺南州已經設有「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如
校文物之捐贈:2008年12月,徐佳鈴小姐捐贈其祖父
果可以徵得總督府同意,尋求國庫補助,在「臺南高
徐琳安先生(南專工電氣科第二屆)之珍貴照片;
等工業學校」內附設「臺南專修工業學校」,藉以培
2009 年7月,本校生命科學系曾怡禎教授捐贈其父
養電機、機械、木工、土木方面優秀的人才,對臺灣
親曾欽錫先生(南專工土木科第二屆)一批珍貴文
工業的發展將有所助益。
物;2010年12月,64級礦冶系校友程守德先生捐贈其
2.南專工的學制
父程朝輝先生(南專工機械科第一屆)之文物。
南專工基於「臺灣公立實業補習學校規則」,
在此之前,成功大學博物館對「臺南州立臺南
針對未來從事工業之男性,以培養相關知識技能及
專修工業學校」,還是非常的陌生,只知道它當時是
授予國民生活教育為目的。該校設置於臺南高等工
位於現在成功校區西南角綜合大樓與機電化大樓
業學校內,是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之附設教育機關,
處。為了解該校過去成立之背景,後續之發展,直到
於1938年 4月開始授業,修業年限二年,招收高等小
今日之「成大附工」,筆者參考相關資料,並對捐贈
學校、公學校高等科畢業生、或同等學歷經認可者。
之文物作初步的整理分類,總結以下史料。
初設機械、電氣、木工、土木四科。學費每年9元。 南專工四科之課程,每週上課 4 0 小時,除一
二、戰前南專工簡史
般科目如:修身(公民)、國史、體操、國語(日用作
1.設置南專工之背景
文)、工業用英語、工業用數學、應用理科(物理化
臺南州政府在南專工設立理由書中,說明設置
學)外,專業科目包含各科工學大意、工作法或製圖
背景:1930年代,日本工業進步發達,讓世界側目,
等,而實習課份量最重,占百分之六十左右。
由於關稅障礙的突破,產品可以進出各國市場,獲
3.南專工的沿革
得「工業日本」的美譽,這個成就歸功於工業教育的
有關南專工的歷史,在《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
努力。日本土地狹窄、缺乏天然資源,利用鞏固工業
工業學校沿革誌》有以下的記載:
立國之基礎,企圖發展產業經濟,以達到國民生活
(1)昭和13年(西元1938年)3月28日,物理教室內配
安定。臺灣是日本南方經濟發展之據點,背負著日本
屬將校鄰室充當臺南州立臺南專修工業學校創
南進政策的特殊使命,利用臺灣、南中國及南洋的
立事務所。
豐富資源,持續振興之工業,努力開拓海外市場。伴 隨著臺灣農業資源方面有顯著的開發,促使工業勃 興,使農業臺灣逐漸轉型為工業臺灣。再者,產業
(2)昭和13年(西元1938年)4月1日,公布奉准成立 臺南州立專修工業學校之文件。 (3)昭和13年(西元1938年)4月15日,臺南州立專修工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業學校第一回入學者,今明兩天舉行入學考試。 (4)昭和13年(西元1938年)4月22日,本館內之食堂 充當州立專修工業學校事務室。臺南高等工業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督府技手,負責殖產局水產試驗場臺南支場勤務, 1938年免兼官,到南專工任教諭,曾任土木科主任。
5.南專工的校旗、校徽、校歌
學校教授後藤魯一任臺南州立臺南專修工業學 校代理校長。 (5)昭和13年(西元1938年)4月23日,舉行州立臺南 專修工業學校入學典禮(25日開始上課)。 (6)昭和13年(西元1938年)4月29日,州立臺南專修 工業學校與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合併舉行昭和天 皇生日之天長節拜賀典禮。 (7)昭和13年(西元1938年)10月23日,臺南高等工 業學校校內,著手準備臺南專修工業學校之建 築,因此打通西側圍牆,開設通路。 (8)昭和13年(西元1938年)11月1日,10月23日開始著 手準備之臺南專修工業學校建築,執行第一回 建築地鎮祭儀式。 (9)昭和13年(西元1938年)12月17日,舉行臺南專修 工業學校第二回建築之鎮祭儀式。 4.南專工的師資 南專工設立之初,以後藤魯一為代理校長。後 藤魯一教授,愛知縣人,明治27年出生,東北帝國大
圖 (1) 南專工校旗(徐琳安、曾欽錫文物)
學理學士,1938年到任臺南州立臺南專修工業學校 代理校長之前,在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成立時,擔任 共通學科教授,教數學。1941年臺南工業學校(今之 國立臺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以下簡稱臺南高工) 成立,後藤教授擔任學校長,同時兼南專工學校 長。 南專工的教諭前後有本多正穎、村田愛祐、八 田一雄、坂入大樹、杉浦朝太郎、伊集院直行、楊文 明、江海受、八板進、大和田清五、江川弘、相澤彰三 等人,除杉浦朝太郎之資料可以從「臺灣總督府公文
圖(2) 南專工以金鵄為校徽,中間加「工」字
類篆」查到以外,其他人之學經歷有待查證。杉浦朝
依據徐琳安先生之照片,南專工的校旗如圖1
太郎,明治32年出生,北海道人氏,1927年日本大學
所示,看不出原有之顏色,中間是該校校徽,左下角
高等工學校土木科本科畢業,隔年同校專攻部木科
印有「南專工」三字。南專工有第一校歌與名為「若
本科畢業,1933年任臺南州技手,1936年兼任臺灣總
人之歌」之第二校歌,均由內藤彰一作曲,學校教
15
16
從「臺灣總督府臺南專修工業學校」回顧歷史「成大附工」早期之歷史
諭本多正穎作詞,其中第二首校歌之旋律比較富
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抵臺,對臺南州立臺南
有日本軍國主義之氛圍,成大博物館已經委託留日
專修工業學校做了些改變。茲綜合1991年11月出刊之
聲樂家李皓麗小姐重新翻唱。南專工以金鵄(古同
《國立成功大學校史槁–建校六十週年紀念》、成大
「鴟」)為校徽(圖2),中間加「工」字,依康熙字典
文書組之公文、臺灣省立工學院院刊、臺灣省立工
所述,《史記·條枝有大鳥註》記載:鵄,鷹聲,蹄駱,
學院三十六年度概況、成大附工簡史等資料,完成
色蒼,舉頭八九尺。第一校歌重複「金鵄工」三字於
以下史料。
歌詞中,象徵南專工學生榮耀與光明奮飛的精神。 6.南專工相關的歷史文物照片 本章節以照片及文物說明南專工過去的歷史,以 及學生的生活,希望藉這些珍貴物件,為該校做些
文字紀錄。圖3與圖4是南專工的校門,即成功校區 西南角綜合大樓位置,當初的羅旺子樹已是現今模 樣;圖5是學生在格致堂合照;圖6是全體學生集合 在廣場上,從這個角度可以讓1980年代左右以前畢 業的學生,回憶當初木樓的景象;圖7是學生上課情 形;圖8是學生出遊到臺南武德殿;圖9與圖10 分別
圖 (3) 南專工校門(徐琳安文物)
是學生在操場踢足球及做早操;圖11所示之銅鎮, 應該是南專工為了慶祝日本皇紀2600年(昭和15年, 1940 年)而設計的紀念品,正是曾欽錫先生就讀二
年級的時候;圖12與圖13是學校舉辦到新高山、阿里 山等地旅遊,日治時代學校經常舉辦到臺灣寶島各 地,如臺北博物館、臺南神社、高雄神社、新高山等 地參觀旅遊,或者是到日本內地,日本統治臺灣後, 發現玉山比富士山高,於是稱玉山為新高山;圖14是 曾欽錫先生的畢業證書,第二屆土木科1941年(昭和
圖 (4) 南專工學生在校門口合照(徐琳安文物)
16年)3月20日畢業,代理校長後藤魯一,正六位勳六
等;由於南專工之畢業生名冊均存放在臺南高工, 所有畢業生要獲得畢業證明,必須到該校申請補 發,圖15是程朝輝先生在1961年向臺南高工申請補發 之畢業證明書;圖16是1941年6月製作之南專工第一、 二屆同窗會名錄,記載同學畢業後服務之機關,這 些都是研究二次大戰前後臺灣工業史之珍貴資料。
三、戰後之臺灣省立工學院附設工業職業 學校
圖 (5) 南專工學生在格致堂合照(徐琳安文物)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圖 (7) 學生上課情形(徐琳安文物) 圖 (6) 全體學生集合在廣場上(徐琳安文物)
1945年12月10日,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以原任臺南
州立臺南專修工業學校教務主任吳水清,代理該校 校務,校名改稱「臺灣省立臺南專科學校附設初級 工業職業學校」,略稱附工,同時將木工科改為建 築科,以符和我國學校之制度。但「臺南工業專門學 校」校名,仍舊沿用。課程方面,以養成實用技術人 員為主要目的,特別著重專門學科及實習工作。1946 年為止,第一、二屆學生,四科共272名。
圖 (8) 臺南武德殿(徐琳安文物)
1947年1月30日,省立工學院行文(臺工院 525
號,圖17)省教育處,請求將「省立工學院附設初級 工業職業學校」改為「省立工學院附設工業職業學 校」,增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械、電機、土木、建 築四科。其理由是:本院現附設初級工業職業學校 一所,中間因缺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致使畢業學生 欲求深造者,倍感困難,該校在籍學生、家長、暨地 方人士等,來本院請求增設高級班,以便學生畢業 後,循級升入本學院,踵趾相接。本院所以奉令附設
圖 (9) 學生在操場踢足球(徐琳安文物)
工業職業學校,一方面本院學生增實習之場所,一 方面得觀摩之便利。此外,則人事設備諸端均可有 無相通,意義至為重大,所缺憾者,中間無高級班之 設置,程度不能銜接,畢業學生之欲求深造者,對本 院產生望洋興嘆之感,而本院猶不能完成一整個的 工業學制之系統,查本院及該校現有設備,若再增 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四科足 敷應用而有餘,所增加政府之担負者,僅四班之經 圖 (10) 學生做早操(徐琳安文物)
編輯桌
17
18
從「臺灣總督府臺南專修工業學校」回顧歷史「成大附工」早期之歷史
常費而已,果爾,則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本院學制系 統得完整,學生升學便利,而一切設備得充分發揮 其效能,地能盡其利,物能暢其用,其貢獻國家社會 者,實至深且巨也。 1947年 4月3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以文號雨
圖 (11) 銅鎮(曾怡禎教授珍藏)
寅(世)教27451號(圖18)公文,代電至省立工學院, 以回應1947年1月30日之臺工院525號公文。該公文說 明:省立工學院附設初級工業職業學校請求增設高 級部一節,准自三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起增設,惟須 以暫不擴充校舍,增加設備,而請撥經費為原則。 1947年12月19日,省立工學院代電行文(臺工院
教字第17號,圖19)省教育廳,請求『准將本院附設 初級工業職業學校,改為實驗工業職業學校,並規 定六年畢業,以資實驗』。其理由之說明:本院附設 初級工業職業學校,自接收辦理以來,瞬及兩年,根
圖 (12) 新高山旅遊(曾欽錫文物)
據此兩年辦理之經驗深感生徒之年齡過幼小,而屆 畢業之期者,仍屬稚齡。此輩生徒畢業後,能否本其 所學,負担一部份工業上之任務,以獨立謀生於社 會。即間有一二年齡較長者,又以其在學之所得,限 於課程標準之所規定,甚屬膚淺,且經驗亦缺乏,殊 不能適合工廠之所需要,蓋工廠之從業人員,最下者 為技工,較高者為領工,再上者為技術員工程師,最 高者為總工程師。初級工業職業學校畢業者,技工 固不屑為,亦非所優為領工,則以年齡及經驗,均甚 幼稚,自亦非所勝任。而各工廠則喜選用技工中成 績最優,經驗最富者充任之。聘用初級工業職業學
圖 (13) 阿里山旅遊(曾欽錫文物)
校畢業之童子,為領工者,固百不得一也,領工而上 之職位,更無論矣。復查本省目前工業職業學校之 學制,除三年制之初級工業職業學校外,尚有三年制 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之設置。此中畢業之學生,其所 得工業上之知能,故較初級畢業者為優,而年齡亦 較長,然初高兩級,並非一脈相承。入高級者,不必 為初級畢業之學生,普通初中畢業者,亦可列入門 牆,固學科不與初級相連貫,學科之學習,仍以三年 之為期太促,難做深入之探討。而實習時間不甚充
圖 (14) 南專工畢業證書(曾欽錫文物)
圖 (15) 南專工畢業證明書(程朝輝文物)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圖(16) 南專工第一、二屆同窗會名錄(1941年,程朝輝文物)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19
20
從「臺灣總督府臺南專修工業學校」回顧歷史「成大附工」早期之歷史
分,經驗貧乏,亦不為各工廠所樂用。是以有畢業即 告失業,良可惜也!查本院為工科學術研究之場所, 其附設之機構自應與一般普通者之性質有殊,而看 重於實驗研究方面。就管見之所及,擬將初高兩級 工業職業學校,打成一片仿部定五年制中學之例,以 六年之長期實施一貫之訓練,其中五個學年為學科 訓練時間,一學年則為專門實習之時間,各學年之間
圖 (17) 臺工院525號公文(成大文書組提供)
的五個暑期,派往各工廠實習。共計至畢業時止,有 一年六個月實際工作經驗,以此之時間,造就所得之 人才,就業於各工廠,必能無所扞格。其裨益於我國 人民生計,及工業建設之前途者,似較現行高初工 職分設之學制為大。 1948年1月12日,教育廳行文(子教123978文號,
圖20)省立工學院,說明:「省立工學院附設初級工 業職業學校」,已經核准「省立工學院附設工業職業 學校」,現在又申請改為「附設實驗工業職業學校」, 未便照行。至於改設六年一貫制一節,准自三十七學 年度起試辦,仍希先行擬具辦理計畫報核。
圖 (18)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雨寅(世)教27451號公文(成大 文書組提供)
圖 (20) 教育廳子教123978文號公文 (成大文書組提供)
因此,戰後1945年第一屆入學之附工學生,可以 依據六年一貫制,直接在1948年9月繼續念3年,1951 年畢業。以後每屆均如此,直到1955年第六屆為止。 1955年7月,依臺灣省政府68929號令(圖21),附
工與臺南高工,1955年8月1日起兩校合併。該文明訂 合併規定如下:兩校以一次合併為原則;「臺灣省立 工院附工附設職業補習學校」依舊在原址辦理,改 名為「臺灣省立工學院附設工業職業補習學校」;
圖 (19) 臺工院教字第17號公文(成大文書組提供)
臺南高工設法容納附工原有教員,若無法容納,則 依規定轉介其他學校;附工公文,全部移交臺南高 工;附工原有校舍由省立工學院使用。 「臺灣省立工學院附設工業職業補習學校」於 1956年6月改名為「臺灣省立成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
職業補習學校」,1999年6月翁政義校長任內,再次 改名為今日之「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進 修學校」,簡稱「成大附工」。 圖 (21) 臺灣省政府68929號令(成大文書組提供)
附記:感謝蔡侑樺博士協助日文的翻譯。
NCKU Magazine 236
一代儒商─ 丹斯里拿 督吳 德 芳
校友聯絡中心編輯組
丹斯里拿督吳 德芳是馬來西亞社團德高望
吳德芳的創業歷程穩扎穩打,但這並不意味著
重的領導人,2010 年被馬來西亞第一期的《資本》
他是保守的。公司成立之初以創新設計和生產黃金
(CAPITAL ASIA)雜誌評為 「一代儒商」,以「誠
首飾批發給本地的金飾店,後來擴展到零售業,設
信、剛毅、進取、勤樸、惜福」為他的座右銘。
立門市部。在1970 年代初期,吉隆坡出現了第一間
吳德芳是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縣,於1937年8
購物商場。當時所有的金鋪都設立在街道兩旁的店
月27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出生,他在家中排行最
面,唯吳德芳獨排眾議,在購物商場開設金鑽門市。
小,上有四名兄長。吳德芳的父親在他四歲時辭世,
剛開始的時候,其他業者都抱持著觀望的態度。但
由母親熊義妹務農將他們撫養成人。吳德芳的母親
是,後續發展證明吳德芳有先見之明,不久之後馬
是一位賢能偉大的客家婦女,為了下一代能脫貧不
來西亞各大購物商場都有金鑽鋪。
分晝夜辛勞地工作。她深信窮人要翻身一定要接受
經過四十年的經營與奮鬥,多美集團於 2006年
良好的教育並教導孩子們做人要有骨氣,要力爭上
7月在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第二交易板上市,在2007
游。母親的身教與言教深深影響了吳德芳的一生。
年升級到主板交易。2008年,多美的業務擴充至海
由於家境清寒,吳德芳年紀小小就要開始協助
外。目前,多美在馬來西亞有68間金鑽珠寶店,越南
母親養家以維持家計。在逆境中成長的他,常常記
和中國則各有8間分店。吳德芳同時也是吳德芳機構
得母親的叮嚀: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吳德芳在半工
有限公司,德芳置業有限公司,光明微型貸款有限公
半讀的情況下在馬六甲完成小學和初中教育。在三
司,光明貿易有限公司,綠洲產業有限公司,綠洲國
哥的協助下到新加坡中正中學完成高中學業,而吳
際學院及綠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母在他念高一時與世長辭。高中畢業後,吳德芳在
吳德芳秉持華人的優良傳統,在事業有成且
馬六甲牙列小學任教一年,後在哥哥的鼓勵下,於
行有餘力後回饋社會,積極參與和領導華人社會活
1962年負笈臺灣,在成功大學修讀化學。回國後,在
動。他領導的華團重視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前者
建築商公會擔任執行秘書。
指他在任內籌募基金購買會所,以達到「以會養會」
吳德芳與夫人顏素華育有兩男兩女。顏素華畢
的目的。後者指他重視提昇華社文化素質,促進華
業於臺灣師範大學,曾擔任18年的中學教員。四位
人文化活動,包括在華總會長任內通過《全國華團
兒女皆留學美國,現任多美集團執行董事。
文化總綱領》及推動華人思想興革運動。2011年至
吳德芳的三哥是一名打金匠,他為了改變家庭
2014年首任華總全民團結委員會主席,負責推動馬
未來的命運以及擺脫困苦的環境,選擇自行創業,
來西亞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團結,同時也出任華總
設立小型公司承包打金飾工作。創業初期,因資金
歷史文物館籌委會主席。他也領導華團主辦多項大
有限,無法聘請行政人員,吳德芳毅然同意協助公
型的國際研討會和文化節,如1989年策劃與舉辦第
司運作。四年後,公司由承包制發展成為小型批發
一屆馬華文學節暨第一屆全國嘉應教文獎,推動全
商,業務已上了軌道。吳德芳在不影響三哥的生意
國華人文化節,以及出版與文化建設有關的書籍、
下,也得到三哥的同意,在1968年以五千馬幣創設了
特刊及論文集等,例如召集海內外學者編寫馬來西
多美來料加工首飾廠。
亞華人史,以回饋社會。
21
22
一代儒商──丹斯里拿督吳德芳
吳德芳領導的華人社團種類繁多,最難能可 貴的是,他擔任了三個最具代表性的華團最高領 導職位,即華總會長(1994-1998),現任永久名譽會
芳新聞報導獎。另設立多美公益慈善基金,每年向 有需要的弱勢團體或不幸人士提供援助。 丹斯里拿督吳德芳長久以來受過不少榮勳與
長、客聯會會長(1997-1998,2003-2009),現任永遠
獎勵,其中包括:
榮譽會長、以及七大鄉團協調委員會主席(2006 -
(1)1990 年榮獲母校成功大學頒發「校友傑出成
2008),其他還包括馬來西亞金鑽珠寶商公會聯合
總會原任會長,現任顧問、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工 商總會原任副總會長、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 總會原任會長,現任顧問、馬來西亞成大校友會原 任會長,現任顧問、歷任及現任坤成中學總務、現 任芙蓉中華中學董事會顧問、曾任吉隆坡中國國 民型華文小學董事長6年等等。 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是馬來西
就獎」。 (2)1994 年榮膺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封賜K.M.N勳 銜。 (3)19 9 4 年榮 膺馬六甲州元首封賜拿 督勳 銜 (D.M.S.M)。 (4)1997年榮膺中華民國教育部頒發「二等教育文 化獎章」。 (5)2004年榮獲《全球高峰風雲人物金爵獎》。
亞各種性質華人社團的總機構。客聯會是馬來西
(6)2008年榮獲卓越成就白金 。
亞74間客家社團的總會、七大鄉團協調委員會是
(7)2008年受邀出席馬英九總統蕭萬長副總統就
由馬來西亞七種方言群的社團總會(福聯會、廣 聯會、客聯會、潮聯會、海南聯會、廣西總會及三 江總會)所組成。
職典禮。 (8)2008年榮膺中國雲南財經大學聘請為名譽教 授。
身為客家人的吳德芳,有著深厚的尋根意
(9)2008年榮膺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封賜丹斯里勳
識,長期致力於培養馬來西亞華社間飲水思源的
銜(P.S.M.),也是第一位榮獲該勳銜的留臺
精神,弘揚華人奮鬥的史實。在客聯會任職期間,
校友。
成功舉辦1999年11月間的世界客屬第十五屆懇親 盛會,並且力主由馬來西亞客聯會自行籌款和收 集資料, 在中國梅州市華僑博物館建立馬來西 亞展廳。除此之外,他也策劃了「第一屆客家文化 節」及與拿督謝詩堅博士共同策劃在檳城客屬會 館內設立馬來西亞客家文物館,再再顯示出吳德 芳在文教方面的領導能力和地位。 此外,對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吳德芳不斷
(10)2010年受聘為廣東省海外交流協會第五屆理 事會(2010-2014)海外副會長。 (11)2008-2013年受聘擔任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咨 詢委員。 (12)2011-2013年受聘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客家委 員會咨詢委員。 (13)2011年受邀出席百年薪傳 — 檀香山全球聖 火首燃大會。
給予各方面的支持與協助,從而鞏固和發展華教。
(14)2011年榮獲中華民國僑委會頒發「一等華光
他也在華總和客聯會分別發起並設立清寒子弟大
專業獎章」,也是全球第七位獲頒該獎的傑
專獎貸學金。他本身在2006年成立百萬令吉的“吳
出人士。
德芳基金” ,為企業界典範。該基金分別提供獎學 金和貸學金給文化界、華文報界員工子女、華校教
此外, 他也受邀擔任國內外社團的榮譽會
職員子女、留臺生以及多美機構職員子女和社會
長、名譽會長及顧問等職位。這些事跡,一再顯示
上品學兼優的清寒學子協助他們能夠完成學業,
出,吳德芳不只是個成功的企業家,還是個有人文
回饋社會。2010年更捐獻20 萬令吉贊助「馬來西亞
胸懷,有社會意識的文化人,是一位值得我們借鏡
華文報刊編輯人協會」設立常年丹斯里拿督吳德
的典範人物。
NCKU Magazine 236
以建築創造文化空間的建築師 陳柏森的建築之路
CULTURAL SPACE 採訪、撰文/沈安柔
重要經歷:財團法人吳讓治建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四屆)董事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務副主委
序言 陳柏森,本名陳森藤,柏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 建築師,建築代表作有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文學 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成大總圖書館等,對於臺灣國 內建築界之貢獻不遺餘力。 1990年,陳柏森被韓國DESIGN JOURNAL譽為
「以建築創造文化空間的建築師」,筆者認為,這是 目前詮釋陳柏森最為貼切的字彙,同時,也最能代 表其建築設計之精神。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陳柏 森的建築之路。
自省成長,青澀的學生時代 談起自己的大學生活,陳柏森學長的印象其實 與一般人多采多姿的回憶相差甚遠。他談到,自從 大二下搬出宿舍,找了一處租屋獨立生活開始,直到 大四,他都過著抑鬱不順的生活。而如此壓抑自我 的狀況,直到大五才開始逐漸好轉,這其中帶領陳 柏森學長慢慢走出來的關鍵,便是他這些日子培養 出來的兩個興趣:看書以及聽古典樂。在1960年代, 資訊其實並不十分流通,但陳柏森學長好學不倦, 閱讀範圍除了建築相關書籍,還包含哲學,甚至曾 經到中文系去旁聽左傳,這對身為工學院學生的陳 柏森學長而言,十分有助益,而這樣的興趣,也持續 到今天。此外,另一個興趣:聽古典樂,更是學長心 境產生轉折的主因,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並且 培養出具有深度的生命,藉此,陳柏森學長接受了自
現任柏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畢業系級:建築所59級(第一屆)
23
24
以建築創造文化空間的建築師——陳柏森的建築之路
己正在承受生活中挫敗的事實,並且慢慢地培養出
飛,是什麼促使孫先生毅然決然放下這一切?最大
反省的能力,進而走出陰霾。而「自省」這件事情,遂
的原因,是他覺得臺灣建築界的商業利益導向太嚴
成為他大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課。
重了,不是一個正常社會的該有的現象。這樣的精
談到成大在他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說:「成
神,讓陳柏森學長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對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養成兩個習慣,第一:我
第二個對陳柏森學長影響重大的人物,則是他
對每件事情的態度變得很專注。決定一件事情之
就讀研究所時的指導老師吳讓治教授。陳柏森學
後,便應該要持之以恆地去完成,例如自從我選定
長談到:「吳讓治教授從日本留學回來後,便在成大
以文化方面之建築為主要設計主題之後,便一直貫
建築研究所教書,他一直指導研究生,而且大部分
徹至今;第二:對於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的大事情,我
指導的題目是寫有關臺灣地區建築的論文,我畢業
會抱持關懷的態度。2006年,在當時擔任行政院長
那年(1970年)的題目寫臺南孔廟研究,那是第一次
的蘇貞昌邀請下,我暫時關掉自己的事務所,進入行
有人研究我們本土的建築,後來因為我做業務的關
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擔任政務副主任委員,而當初
係就沒有繼續了。」此外,吳教授之所以深受陳柏
會去做這樣的決定,就是因為我關心這個社會,並
森學長敬重,還有另一個原因,原來,吳教授一直十
且發現這個社會上有些制度需要改善。」
分專注於教學和指導學生,1970年代之後建築界起
他也說:「我常常在想,自己的事業裡能獲得小
飛,很多建築系老師都會接一些建教合作案或是擔
小的肯定,這二個特性幫助我很大,而這二個特性
任顧問,但這些吳教授一概不接,只是一味專心地
就是當年在成大養成的,是屬於成大人的樸素、敦
指導學生。他收的學生不多,但是每個人都很尊敬
厚、求是之特質。」
他;而且他也很有理想性,直到現在七十幾歲了都還
此外,陳柏森學長亦建議學弟妹多念書,並
保有閱讀的習慣,並且會和陳柏森學長討論許多事
強調在20 -30歲間,是學習哲學最好的時間,這對自
情,因此,陳柏森學長擔任吳讓治基金會的執行長
己的人生、態度、思考等,都會有助益,他自己也是
長達10年以上,便是因為肯定吳教授的治學精神。
在那段時間念了一本名為《哲學史》的書(作者杜 蘭),因而深受影響。
因此,陳柏森學長日後的成就與作為,可說受 孫先生與吳讓治教授影響甚大。 而談到陳柏森學長的職涯,就一定要談談學長
謙虛學習,建築職涯的起飛
的作品:成大圖書館和臺灣文學館。很多成大人都
在陳柏森學長的建築師生涯裡,有兩個人扮演
喜歡總圖,但卻從來不知道總圖其實是成大校友的
著重要角色,第一個人,是求職時遇到的老闆孫先
作品。陳柏森學長回憶到,以前的成大圖書館在操
生。陳柏森學長說,孫先生做事情的敬業態度令人
場邊,建築系就在對面,大三時老師於是出了一個
欽佩,建築設計師大都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最棒,文
題目,要我們設計成大的圖書館,然而,命運竟是如
人相輕,但孫先生卻不是。首先,孫先生時常自省,
此巧合,當初老師選中的基地,正好就是現在總圖
四十年前,孫先生跟日本人一起做設計,當時有一批
的所在地。
日本工程師來,他剛好會講日文,所以就跟日本設
此外,陳柏森學長也特別談到,一座大圖書館
計師一起合作,孫先生說:「當房子蓋出來不符合我
最重要的是環境的營造,當初選中成功校區的校地
的理想,蓋房子的那條路我就不敢走,臺北有好多
建造總圖,周圍都是成大元老級的系所,而且大部
條路,我都不敢走。」這種時時自省的態度,是值得
分只有一到兩層樓,因此,他決定將總圖原本地上
一個年輕人學習的。其次,他有自己的堅持,孫先生
八層樓的設計改成地下三層樓,地上五層樓,並且
在六十歲時便退休了,而當時臺灣的建築業正在起
讓地上五層樓的外觀看起來像只有三層樓而已。如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此用心講究全因陳柏森學長不希望總圖對附近環
臺灣現代化的基礎。1941年發生太平洋戰爭,1944年
境造成壓迫,於總圖中保留成大印象,一直是學長
美軍轟炸臺南,州廳建築的屋頂及木窗被夷燒彈所
設計理念的重要一環,所以他總是仔細地去對待環
毀。戰爭結束後,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經歷一段震
境,企求新建築與老系館得以並存,取得平衡。
盪年代,州廳成為臺南市政府的辦公場所。1970年
接著談起臺灣文學館,這就比較嚴肅了,因為
後臺灣的經濟起飛,1990年後的民主進程……這州
對於老一輩的臺南人而言,這棟建築是日本人殖民
廳建築陪伴著臺南居民經過了幾十年的凔桑。如果
臺灣的象徵,它的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州廳,落成於
您了解過去一百年的臺灣歷史,您要設計修護這一
1916 年,戰後曾為空戰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所
棟房子時,那麼,您會如何表達您的觀點?我第一
用。因經歷不同單位與不同時期使用,致使建築本
個想到的便是如何以現代的熱忱與信念,謙虛地面
體許多構造因戰爭或年久失修而毀損,在歷任文建
對歷史,認同斯土,並在設計上賦予此種內涵。」
會主委的策劃與支持下,遂決定重新整修,增建空 間再利用,以適應新的功能。
國立臺灣文學館
對於陳柏森學長來說,這是一段哲學思考,從 殖民統治到臺灣光復,再到現在,我們應該要有自 己的自信,「過去的歷史我們要謙卑面對,勇敢承 受,努力向前」。當初的工作團隊於是很努力地修 復,讓臺灣文學館回復到 1916 年時的樣貌,落成時, 意義重大,許多阿公阿嬤看了都很感嘆,因為他們 小時候都在這附近玩,這對他們來說,是有記憶的, 而我們應該客觀地去看歷史。
坐擁大片綠意的成大圖書館
親力親為,關心天下事 很多人都有時間去關心這個社會,但是,卻很少
陳柏森學長談到,這是日本人在殖民時期蓋上
人願意付出實際行動去改變這個社會,而陳柏森學
去的一棟歐式風格的房子,當時民生綠園週圍都是
長,他便具備這樣的情操,勇敢地選擇走別人不敢
木造平房,這個建築相形之下十分突兀。他說:「臺
走的漫漫長路。
南州廳建於1916年,那時日本統治已漸安定,他們展
2004年底,陳柏森學長受聘為國家文化藝術基
開一系列農業、水利、交通、醫療之工程,也開啟了
金會第四屆董事,該基金會每年頒發之國藝獎依受
25
26
以建築創造文化空間的建築師——陳柏森的建築之路
獎對象雖分音樂、文學、美術、舞蹈、戲劇、電影、建
修訂「勞務採購契約範本」,並訂定「公共工程國際
築等領域,但依給獎辦法,每年卻僅票選五位得獎
競圖注意事項」,對促進我國之工程技術服務業與
人,而建築類歷年來無得獎者。
國際接軌有相當貢獻。
陳柏森學長擔任董事期間,深覺各類領域創作
而現在,陳柏森學長更接任財團法人建築改革
及表達方式不同,甚難相互競比,因此積極推動修
社社長,該社由一群關心整體環境品質的建築設計
改給獎辦法,2005年9月經國藝會董事會通過修改
師、建築教育工作者以及環境設計專業人員所一同
該辦法,即除非該領域之評審認為應從缺,否則每
組成,平均年齡約四十多歲,是一批優秀的中生代,
類應有其得獎人,2006年,建築類始首由漢寶德先
並曾經協助國內許多建設,包含九二一大地震時的
生獲獎。
重建。2007年正式成立後,由陳邁學長擔任第一任
這件事情描述起來簡單,但是實際進行時卻
社長,陳柏森學長則是第二任。陳柏森學長特別談
是大不容易。當年陳柏森學長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
到:「這些對我來講等於是一種回饋,讓我有機會
會當中唯一一位建築領域的董事,因此為了推動修
幫助這些晚輩,他們會有很多問題,而我的經歷,
法,陳柏森學長費盡心力去說服其它20 個董事,最
如:公務體系的經驗,擔任建築師三十幾年的閱歷
後才終於通過修改辦法。這種精神,讓筆者忍不住
等,都可以提供給他們協助。」
聯想到日本大導演黑澤明作品《生之慾》中的男主
陳柏森學長說,國內建築設計與技術服務的環
角渡邊先生,為了完成將某條臭水溝改建為公園這
境不佳由來已久,政府的體制、政府的觀念,對工程
個被市公所各課推來推去、不願處理的案子,帶著
技術設計的人員不夠尊重,而這些東西會影響到臺
下屬在各課之間奔走的畫面。
灣的競爭力。國外的建築師和工程設計師在全世界 到處跑,但臺灣政府對土木技師、工程師這些人才
成大精神,世界發光
的待遇、環境、法令卻都很嚴苛,再加上官僚體系
作為一個建築師,陳柏森學長不只戮力於建
極度保守,更無法與國際接軌,因此國外建築師進
築本身,更積極在國內推動改革,期許給臺灣建築
入馬上出問題。(例如故宮南院解約,就是因為我們
界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而得以具備這樣的思考高
法規態度與國外差太多,對方才會做不下去。)根據
度,陳柏森學長十分感謝母校的栽培,他深信一所
WTO政府採購協定GPA,我們現在可以到美國、德
大學的學風、校風、文化氣息,對一個年輕人的心智
國跟別人搶標工程,所以相對的美國、德國也可以
成長,是相當有影響力的。
來標我們的工程,但我們去國外搶得到生意嗎?答
在擔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務副主委期 間,陳柏森學長除了推動公共工程督導業務之外,
案是很難,這表示我們競爭力不夠。而政府的法令 落後,是主要原因。
亦致力於改革我國工程界之相關政策法令。有鑑於
秉持著成大人的精神,陳柏森學長的建築之
政府採購法中「勞務採購契約範本」內容有諸多不
路,之後仍會持續下去。以將臺灣建築推向更高層
合理處,且適逢數件國際競圖遭多位外國建築師抱
次為目標,陳柏森學長的成就,不僅是全成大的驕
怨,影響國家形象,陳柏森學長遂積極協調各部會
傲,同時也是臺灣建築界的楷模。
陳柏森的成功學: 1、學會時時「自省」。 2、對事專注的態度。 3、關懷社會。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27
編輯桌
Airplane
不獨人間向晚晴—
成大的飛機群 成大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張幸真
當臺灣大學為F-100飛機的保存與否鬧得沸沸揚揚時,成功 大學校內保存良好的「F-100超級軍刀機」、「F-104星式戰鬥機」 及「PL-1介壽號教練機」,在發動機實驗聲隆隆作響的歸仁校區 內,安享餘年。這群象徵不同時代意義的飛機,以其沈默而堅定 的身影,鼓舞著成大的師生,在成功的天空裡,進行一項又一項 前瞻性的航太研究與實驗。
28
批F-100A之重要特徵,所以序號31612與0233之原始 序號31639不符。又,經查31612為0227號機之序號, 惟該機已於1973年 4月29日進行對地炸射科目時墜 毀。綜合以上兩點判斷,此機並非 02開頭之第二批 F-100A,故機號0233及序號31612都是錯誤的。
那麼飛機的真正編號為何? 1996年檔案照
六零年代捍衛臺灣航空的鐵甲武士 F-100超級軍刀(Super Sabre)式噴射戰鬥機,由
北美航空(North American Aviation)公司設計製造, 1953年5月25日首飛,是美國空軍第一種能以水平姿
態進行超音速飛行的戰鬥機,在越戰及冷戰對峙期 間居功厥偉。 1958年8月,爆發八二三砲戰,臺海情勢緊張,
美國調派F-100超級軍刀機軍援臺灣,成為六零年代 捍衛臺灣領空的鐵甲武士。 我國空軍F-100超級軍刀機在1984年除役,由於 仍有不少數量,遂致贈設有航太相關科系之學校及 地方公園等地展示,本機來校的時間,約在1987年前 後。 此機原屬駐防新竹基地第2聯隊第11大隊第42 中隊,機號0233,序號31612。但因此機之機號與花蓮 市中山公園內展示之同型機重號而衍生爭議。 因此,我們在2011年9月15日委請中華民國航空 史研究會會員辛晉德先生親自至歸仁校區進行實 際探勘。根據辛先生的現勘報告:此機在機腹沒有 捕捉鈎之相關結構,因捕捉鈎是機號02開頭之第二
我們以架梯攀至座艙罩高度,從左、右兩側的 某些角度均可在儀表板的左上角看見113及 RADIO CALL 31- 610等小牌子,這些資訊與0113號機之序號 31610相符。幸好座艙罩並未卡死,不難開啟,進入後
不久即順利找到俗稱為身分證之銘牌,但因油漆的 塗層太厚,所處位置空間過於狹小,不便進行徒手 刮漆動作。就飛機維修的角度而言,儀表板雖屬可 拆換件,但機率微乎其微,故藉由儀表板上的資訊, 仍有超過9成的把握證實此機為0113號機。至於可以 百分之百確認其身分的銘牌,可待下次重新粉刷飛 機時,再以塗料稀釋溶劑處理後,再進行確認。 總之,成大歸仁校區此架F-100的正確編號應為 0113,美軍序號為53 -1610。相較於服役時的塗裝,目
前機首的藍色太深,國徽的藍色太淺,機序號應該 是黑色,垂直尾翼上少了聯隊徽。未來重漆時,可視 需要補正。
縱橫臺海空域三十年的超級戰將 F-104星式(Starfighter)戰鬥機,由美國洛克希得
(Lockheed)公司設計製造,1954年2月17日首飛,飛 行時可達雙倍音速,具有高空攔截戰鬥力,是依照 韓戰經驗發展的戰機。
F-100超級軍刀機2011年照片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1960 年5月17日起,美國基於戰略考量,提供臺
此為4514號機之序號。因空軍送出的F-104J展示機多
灣F-104星式戰鬥機。在1967年元月13日的空戰中,由
有謬誤,例如高雄市科學工藝博物館的4522號機被
石貝波與胡世霖上尉駕駛F-104,在金門上空,以響
漆成4303,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南投縣集集鎮軍史公
尾蛇飛彈擊落兩架中共米格19戰鬥機。F-104星式戰
園的4506號機亦被漆成4303,兩者竟然重號。另外,
鬥機立下赫赫戰功後,讓中華民國在往後的三十幾
此機之機砲口為封閉狀,而臺南市南化水庫的4526
年間,取得空中優勢。
號機及桃園縣中正理工學院的4547號機等2架未服 役的拆零機的機砲口同為封閉狀(F-104J僅有22架 服役,機號由4501編至4522)。綜合以上例子,不禁 讓人懷疑此機序號之正確性? 2011年9月15日進行現場探勘,順利開啟座艙罩
後,發現座艙中操縱桿不見之外,仍保有約9成的儀 表,儀表板RADIO CALL牌子上為空白,除了從儀表 的配置即可確定此機是 J 型機外,缺乏其它可佐證 F-104星式戰鬥機2011年照片
辨識身分的資訊,身分銘牌如同其它大部分的F-104 展示機般已遭拆除。 接著查看其它細節,發現彈射椅上有廠號3121, 鼻輪艙蓋板上有廠號3117機,主輪艙蓋板上有廠號 3116,雖可藉由這些可拆換件所占的比例來推敲此
機之身分,但證據力仍過於薄弱。 因機尾沒有封閉設施,我們遂由此進入機身 F-104星式戰鬥機1996年檔案照
內部,嘗試尋找足以佐證之蛛絲馬跡,後在一塊應
1979年中共與美國建交後,F-104星式戰鬥機的
該是中段機身的料件銘牌上發現廠號3116,因為序
零件及後勤補及逐漸出現問題,後多次購入歐、日等
號46 -8616號機之原廠廠號就是3116,據此即可證實
國之F-104舊機進行整補,使我國星式戰機系列總數
此機應為4514號機無誤。但是服役機為何封掉機砲
達238架。1998年5月22日F-104星式戰鬥機正式除役。
口?大概僅有軍方能做出解釋了。
本校的星式戰鬥機為F-104J型,係美國授權日
本校歸仁校區此架F104 -J除役時為駐防清泉崗
本所生產。日本自衛隊採購F-104的故事,乃是日本
基地第3聯隊第3大隊第7中隊所屬,塗裝為雙色空優
作家山崎豐子名作《不毛之地》(後改編為同名連
迷彩。相較於服役時的塗裝,目前國徽及序號的藍
續劇),書中的重要情節。空軍當初共編制有22架
色太淺,機身上少了編號及一些細節,未來重漆時,
F-104J,這架飛機目前編號為4514,序號為46 - 8616,
可視需要補正。至於垂直尾翼上是否需要加塗大隊
全機單色空優塗裝,保存良好,是臺灣現存少數日
徽,仍須進一步考證。
本自衛隊飛機之一。
由於F104為縱橫臺海空域三十年的超級戰將,
長期關心成大飛機群的辛晉德先生表示,他於
F104 -J又是東亞防空史上重要的主角。因此成大歸
1996年首次攝得此架F-104J照片時,當時塗裝為雙色
仁校區這架F104 -J,非常值得重視與珍惜,希望未來
空優迷彩,全機僅漆有國徽及序號46 -8616,據查考
能恢復飛機原樣與正確編號。
29
30
提供的照片,早年曾設有供人員上下使用的梯架。相 較於服役時的塗裝,目前的國徽藍色太淺及並未漆 上「介壽」兩字、空軍官校校徽及編號。 1996年辛晉德先生首次攝得本校PL-1照片時,
當時為空軍官校制式標準塗裝,螢光色的部分褪色 嚴重,除漆有國徽外,機號及官校校徽均付之闕如, PL-1介壽號2011年照片
座艙罩左側有破損現象。後找到辨識方法,於 2002 年間確認該機為5817號機。 2004年初有航空同好提供在歸仁校區對面的1
棟建築物內有另1架PL-1的訊息,辛先生前往查看後 發現是臺中市逢甲大學航空系於1997年間返還給空 軍的5802號機。 2011年9月15日現勘時乍看以為5817號機之座艙
罩已修補完整,近看才在儀表板上發現5802字樣,加 PL-1介壽號1998年檔案照
上飛機上舊有塗裝的一些痕跡,確定原來5817號機 已被換成了5802號機。
狸貓換來太子的介壽自製飛機
感謝歸仁校區協助現勘的同仁回報,原單位欲
PL-1介壽號初級教練機,是國人自行製造的單
索回擺放的空間,遂將5802號機移至現址,至於舊
發動機螺旋槳的雙座小型飛機,作為教練機使用。
的那架5817號機已報廢了。所以我們現在在歸仁校
自製飛機,一直是國人心願,也是空軍努力的
區看到的PL-1,已非原先的5817號,而是更具歷史價
目標。1968年空軍總司令賴名湯上將,下令指示空軍
值的5802號。
技術局(今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完成
由於PL-1介壽號之第一架5801號機已墜毀,所
自製研發飛機的任務。恰逢設計PL-1的匈牙利裔美
以目前歸仁校區展示的5802號機為現存介壽號中最
國工程師Ladislao Pazmany,於美國《航空太空技術
資深的一架,極富歷史意義及保存價值。未來希望
週刊(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上求售藍
能將其塗裝復原至服役時期,並移置航空系館中做
圖,經評估相當符合國人自製小型飛機的目標,也
室內陳展,以避免天候造成破壞。探勘時發現,該機
可作為軍用教練機。因此空軍技術局買下製造權,
水平尾翼右側絞鏈處有一根螺桿可能已經斷裂或遺
傾全力製造,於1968年10月26日試飛成功,10月31日並
失,造成水平尾翼傾斜,可尋找合適之螺桿補上即
以此機作為蔣中正總統生日賀禮,取名為「介壽」號
可修復。又,此機在逢甲大學時,其活動面(副翼、升
教練機。
降舵及方向舵)均可操作,未來應朝此特性進行展
介壽號教練機一共生產58架,編配於空軍官校
示規劃及教育推廣。
及陸軍輕航空隊服役,做為飛行員初級飛行訓練之 用,使用至1982年間除役。 本校原先擁有一架PL-1介壽號教練機,原屬空 軍官校所有,編號5817。根據中華民國航空史研究會
本文感謝 洪致文教授協助審查 傅鏡平先生協助審查 辛晉德先生協助現勘及提供檔案照片
NCKU Magazine 236
Blue and Gray, 南 北,中 外
成功大學客座教授 夏祖焯
夏祖焯教授為建中文教基金會董事及建中校友會常務理事,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 理事。筆名夏烈,其長篇小說「夏獵」榮獲民國八十三年「國家文藝獎」。2006年獲美洲 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科技與人文獎」。現任教於臺南成功大學(客座專家)及新竹清 華大學,為我國唯一工程博士出任文學教授之職。另外著有散文集「流光逝川」、「城南 少年遊」、大學教科書「近代外國文學思潮」、中短篇小說及散文合集「最後的一隻紅頭 烏鴉」(又名「白門再見」)。本篇原寫給建國中學學生,印行後引起多方反響,各大報及 英文報紙均有報導。建國中學同意本刊轉載。
由Blue and Gray Game 說起 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因南北雙方經濟及生產方
力控制南洋豐富的資源、土地及勞力?如何注入優 異的中國文化?
式相異釀成,與人道性的解放黑奴沒有什麼關係 ─
文章開頭言及這兩件不同的事,是要表明先進
種族優越感重的白種人會因黑奴的人權而自相殘殺
的美國也有南北之戰,以及西方人有冒險犯難的精
嗎?1861至1865的四年內戰死亡人數竟僅次於二戰。
神。也因如此,近600年來西方在科技及文化上遙遙
進入 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體育不是籃球、棒
領先中日韓的東方。
球、網球、田徑、足球或高爾夫球,而是只盛行於美國 的美式足球。每年全國大學聯賽後聖誕節時,有一場 南方各大學聯隊對北方大學聯隊的美式足球大賽, 正式名稱是 Blue–Gray Football Classic,因南北戰爭 時,北軍著藍色軍服,南軍是灰色軍服。此南北大賽 1939啟戰,持續65年至2003年始因經費而暫時中斷。
近數百年,西方人顯然比東方人更具冒險犯難 精神,所以發現新大陸,航行世界一周,征服南北 極,登上聖母峰,進入外太空,登陸月球……全是他 們。他們可以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 (19世紀只有美
鄭和艦隊下西洋的路線
臺北的年輕人
國及日本不是,中國是「次殖民地」),極盡搜括之
目前世界上最進步的民族是盎格魯撒克遜族
能事,才有今日歐洲各國的富裕發達。反觀1405年鄭
(Anglo-Saxon,英德為主)。美國是民族大熔爐,主
和開始下西洋,船隊240艘,遠超過1492年發現新大
流文化就是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不是南歐的拉丁,
陸哥倫布的3艘船。但是似乎並未橫渡太平洋、印度
不是北方的斯拉夫或斯堪地那維亞。在教育上,盎
洋或大西洋,大多只是沿著岸航。因為那時不確定
格魯撒克遜族鼓勵孩子及早獨立,所以許多17、18歲
地球是圓的,怕航到世界盡頭,墜落瀑布!而且航到
高中畢業即出外唸大學或工作。如在本城唸書或工
南洋各國,隨後並未派軍隊去駐紮,如此如何能強
作,也會離家租屋住。按我國兵役法男子18歲即可
31
32
Blue and Gray 南北,中外
被徵召入伍,在戰場上殺人或被殺。反觀臺北的男
維的訓練。你會變得比較機警,對人對事都比較有
孩,個人及家長多不願他們離家。而中國大陸的孩
判斷力,也增加了你的籌劃力,甚至增加想像力及
子離家唸大學相當普遍。最近15年,我觀察到留美
創新創造力 ─ 許多事情是由小看大。
生以中國大陸為主,獎助學金也多給他們,臺灣學
一個有大志的人要有冒險的精神。我常對學生
生獲取越來越少,和我留學唸書時極不相同。臺北
說:「人最大的危險就是不冒險。」你不要為了眼前的
高中生被稱為一踩即扁的草莓族,近又有水蜜桃族
方便及容易而失去大方向。再說到選校,你是男孩,
之稱,不踩自己會爛掉。我們大學畢業約22歲,工作
社會對你的期許要比女孩高 ─ 而且高很多,你跑不
到66歲退休,有44年的工作生命,所以唸大學住在家
掉。要選的是系,不是選校,因為入了大學要轉熱門
裡享受也只有那麼四年的時間,下去44年還要拼鬥
系很困難,轉成功常不及五分之一,輪得到你嗎?大
廝殺。
部份的科系出路不好,選對了學校也沒用。我們選 校及選系要顧及的排行順序是:(1)出路(因你是男
離家唸大學及選校
孩);(2)個人的興趣;(3)個人的特長(譬如我是文
這裡提出的新觀念就是鼓勵臺北的學生到外
學教授,但文學並不是我的興趣,卻是我的特長及
地唸大學。短期遊學或外地訓練沒有什麼用,和旅
天份);(4)該校給業界的印象;(5)讀書、生活及運
遊相同。因為中南部的學生並不在乎離家,如今「臺
動的環境;(6)成長的訓練。這六個順序可以互調,
成清交」四大的校長均為離家唸書者,而且沒有一
但「離家近」絕不在順序之內。
個建中或北一女畢業生。其中成大校長竟然是國中 一年級12歲就離家租屋唸書 ─ 這在美國不合法, 除非唸昂貴的私立住宿學校。 臺大:李嗣涔校長,臺南一中 (上任陳維昭校長,臺中一中) 成大:黃煌煇校長,臺南一中 (上學期賴明詔校長,臺南一中) 清華:陳力俊校長,新竹中學 (上任陳文村校長,臺中一中) 交大:吳妍華校長,高雄女中
選系,不是選校,因為爾後的發展是以就業出 路及個人的興趣為主。 我要再強調一點,未來發展,不論是公司企 業,政府機關,學術教育,商場,甚至黑道爭老大, 專業只佔 20 %,溝通佔80 %,其中書寫溝通 Written Communication 佔20%,口頭溝通 Oral Communication
佔80%。換言之,口語溝通佔三分之二(80% x 80% = 64%),專業只佔五分之一,所以EQ 比IQ 重要。
由上觀之,聰明的建中學生應可明眼看出你應 如何衡量。
(上學期吳重雨校長,嘉義中學) 這裡所說的離家不一定是去中南部或新竹
我的南部經驗
(聽說建中生連去新竹唸清交都嫌遠,這是什麼心
我唸成大工學院是因為大專聯考物理慘遭滑
態?),也包括去大陸或歐美日本唸大學。年青時性
鐵盧只考20分(數學分數卻極高,拉補回來),沒考
向及觀念可塑性強,不同的社會及居地經驗當然有
上臺大。那時清交二校大學部尚未設立,排名順序
利未來的發展。獨立生活必須被迫和多種人打交
是臺大、成大、東海、中原、政大,中興,師大。因為
道,這些在家裡都是由父母料理。不要小看這種經
如此,那時成大以建中校友會及師大附中校友會最
驗,即使沒遭遇什麼困難,帶給你的影響還是潛移
大,現在則是高雄中學及臺南一中校友會最大。我
默化,不只是生活上待人接物的訓練,也是觀念思
是家中唯一男孩,自幼家境優裕,養尊處優,因某種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原因,我在成大四年只是混過關,不想也不能斬將。
成大的學生有些相像,所以多年來被企業界票選為
在密西根(州立)大學唸博士卻出類拔萃。如今名利
最受歡迎的畢業生。我個人雖在成大沒好好唸,卻
雙收,我回憶成大四年給了我許多想法。
深受感染,20歲左右就覺察到勤能補拙,腳踏實地
17歲離家生活,使我成長得快,更負責任,學
習到與人溝通。我結識南部地區的人,瞭解他們的
的成大美德。更像京都大學學生一樣,以自身為豪, 這對我後來能名利雙收影響不少。
傳統、思維及習性作風,尊重他們,甚至獲得靈感。
如今成大八個校區連在一起,安靜寬敞,高大
我覺察到南部人的純樸(所以容易被狡猾的政客
的樹蔭夾道,學生,教授甚至副校長一律用自行車,
欺騙),不及臺北人複雜及西化。然而實質上,卻感
騎車在校園裡是一種很愉快的經驗。臺南陽光多,
覺不出他們和臺北人有什麼大不同。畢業後服預備
陰雨少,比臺北乾燥許多,又寬敞,影響人的心情,
軍官役,入野戰部隊輕裝師步兵連帶兵,多次移防,
心情也影響人生態度。如果到南部來唸書或就業,
實戰演習,外島守砲位,守山頭,都很調適,不覺得
不要忘記把我們臺北的奢華風氣帶來,中和一下南
苦。有預官抽到野戰部隊的簽,竟然哭起來,母母
部人的樸實。
的。後來去美國唸研究所,因大學成績太壞,根本 不申請助教金補助,靠打體力工維生,也無怨言,也 不覺得辛苦。入了社會已成為比較會混的人─ 這是 成大四年打下的EQ基礎。
結語 教育部第一個「五年五百億計劃」分配是以「臺 成清交」為主。第二期的「五年五百億計劃」還是以
臺灣一共出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一位是建
「臺成清交」為主 ─ 臺大31%,成大16%,清華12%,
中及成大機械系出身的丁肇中學長;另一位是新竹
交大10%,共佔約70%,剩下的其他各大學分一分。
中學及臺大、清華出身的李遠哲院長。後來成大出
如此,你的選擇應該與教育部接近。
身的朱經武學長(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聽說數度與
一個人的格局就是他的結局。社會在變,臺灣
諾貝爾獎擦身而過。這情形與日本第二的京都大學
在變,大學在變,職場也在變。建中學生及家長不能
很像。東京大學一直以爭取為日本第一大學為目標,
將自己禁錮在思維的鎖國狀態,要及早應變。以不
然而京都大學卻產生了更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
變應萬變絕對失算。你的生捱規劃或盤算,專科訓
主。有人分析是因為京都大學位處人口比東京小十
練,人生態度,生活經驗,溝通技倆……一切在大學
倍以上,保守樸實的文化古城,有寧靜的校園,學生
部紮根及形成,不是研究所或博士後。我再強調,年
容易靜下心來讀書,在大學時期奠定爾後做學術突
輕時不同的經驗對未來影響至鉅。我把這些寫出,
破的基礎。京都大學的學生入學時是排第二,輸給
也邀有經驗,有見地,有成就的人士寫迴響,分享他
東京大學,但他們一點不覺得自遜,反而努力以赴。
(她)們的看法,反駁,贊同,抗議,補充.……。
33
2 34
出國的 第二個 理由
我鼓勵兒女出國,第二個理由是去看看外國的
文化,瞭解自己在臺灣看不到的面向。但是,不是去
看倫敦的雙層巴士或哈羅德百貨(Harrods),那些東 西電視上就看得到。出國,最好的禮物當然是去看 電視上看不到,在臺灣學不到,甚至連自助旅遊都 體會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值得的。 在我出國之前,其實我完全想像不出來有什麼 重要的學問是我在臺灣學不到的。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退休教授 彭明輝
亦師亦友的人在隔壁,實在很難想像要去哪裡找更 好的老師。 至於人文的東西,沒出國前我也很難想像出有 什麼是一定要出國才能學得到的。 我年輕時的臺灣是個獨特的地方:她既有豐富 的中原文化傳承和經典文獻,也有大量的西方經典 作品。現在的學生大概已經很難想像:我出國前就 有許多德國經典哲學著作的英文翻譯本,通通都是
當講師時,在動力機械系碰到一位真正厲害
把原文書拿來照相製版而成的盜印本(那時外文書
的教授:袁光亞。他從物理觀念到數學觀念無一不
都沒有版權規範),上面有著英文出版社的原始版
通,對我工程與數學觀念啟發最深的就是他。我們
權聲明,然後在旁邊還用斗大的中文字寫著「版權
的辦公室就在隔鄰,沒事常在一起討論工程方面的
所有,盜印必究」。不只英文翻譯書多,中文翻譯的
學術問題。他最喜歡問我一些看似平常的問題,但
經典名著更多。
是一問就會把我問倒。譬如,數學符號裡 D、d、Δ、
家父出身貧寒,小學沒畢業就出外打工養家,一
δ 四者有何不同?為何物理定律都是微分式而鮮少
身學問全是一邊工作一邊自修的。所以我也從小就養
使用積分式?我當時雖年輕,對自己力學觀念的通
成自修的習慣,一直以為自修乃是學習的常態。大學
透卻很自豪,從來沒有碰過觀念這麼通透的人。我
一年級時念史賓格勒《西方的沒落》,裡面把整套西
們兩個都對理論有狂熱,不喜歡八卦,兩個有家的
方文化史當基礎常識在應用,連專攻西方文化史的
人卻常常一談就是三更半夜都不回家。
學者都頭痛。為了讀懂它,我花了三年斷斷續續去念
袁光亞是第一個讓我想出國去學本事的人,但
西方建築史、數學發展史、思想史,和威爾杜蘭的《世
是他卻跟我說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有這樣
界文明史》。到大四的時候,再回去重念《西方的沒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落》。我是那種可以花四年,把一本好書讀五至十
制的精神主修哲學和文學,曾經到巴黎跟過德希達
遍,另外讀數十本參考書,這樣去搞懂一本書的人。
(Derrida)一年,到劍橋來是研究渥茲華斯(William
既然一向靠自己讀書,臺灣的西方經典又多到我 一輩子都念不完,為什麼還要在出國去才能唸書?
35
Wordsworth)的美學思想。另外一位來自冰島,吃飯
時總是拿著一本美學評論,讀起哲學的專業雜誌就
1983年清大決定要辦人文社會學院,委請沈君
像在讀壹週刊那麼天經地義。還有一位現在在劍
山邀請一批美國最出色的華人學者回來演講。我很
橋任教的英國朋友,研究的是拉丁美洲的文學與電
想知道這些人是否有一些我在國內學不到的本事,
影。把三個朋友拿在一起比,就可以看到歐陸(尤其
所以剛開始時每場演講都到,演講結束時都問三個
是德國系)的學術傳統跟英國迥然不同。
問題。很可惜,兩位聲譽斐然的中研院院士都被我
英國鼓勵大學生專注於一個領域去深入,較少
的問題難倒。第三位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數理
鼓勵學生旁通。但是 Richard 的學習過程就讓我很
邏輯大師王浩,他講的是數學天才 Kurt Gödel 的哲
羨慕。
學思想。王浩算是我認識的華人哲學工作者中學養
瑞典的文科學術傳統承襲自德國,他們除了重
最傑出的,我也對他的演講非常欽服。但是我曾經
視專業的領域,也重視相關學門的旁通。而且,他們
花了很多年時間從語言哲學的角度研究數學的詭論
的年輕人遠比我們幸福:他們的美術史與建築史是
和葛特爾證明(Godel's proof),因此提出來的三個問
在歐陸各國看原作,音樂史是在各國的戶外音樂會
題也難倒王浩。這更讓我覺得:讀書畢竟還是要靠
上聆賞,而文學史則是邊讀書邊看著城市和人們的
自己,出國只不過拿個頭銜,看不出有何非要不可的
身影、表情。26歲以下的年輕人只要買一張廉價的
理由。
歐洲青年卡(1987年時一張只要臺幣五千元),就可
一位中研院院士說要給我獎學金,希望我去美
以不限次數地在歐陸搭乘飛機之外的一切交通工
國跟他念文科博士。不過我選擇了英國,因為那裡
具,包括火車、跨城市的國道車、市區公車與捷運,
最接近德國和法國。我原本只是希望去看原畫,看
以及輪船。因此,Richard 的暑假通常是糾集七、八個
建築,卻沒想到最後的收穫遠遠超過於此──我第
同好一起旅行,晚上睡臥舖車、青年旅館或者在公
一次感受到歐陸的學術傳統。
園搭帳棚,吃的來自大賣廠或超商。他習慣於跟不
劍橋有很多學院,我挑的學院專收研究生(沒
同科系背景的朋友一起旅行,大家一起規劃行程,
有大學生)和訪問學人,因此有很多機會接觸歐陸
在前往下一個城市的火車上或夜裡,音樂系的朋友
來的學者。其中一位來自瑞典的 Richard,按德國學
講授跟下一個城市有關的音樂史,美術系的朋友講
Silver Street © Ian Howard www.ianhoward.smugmug.com
36
出國的第二個理由
美術,每一個人都以自己專長的知識貢獻給這個小
的開始,而當時年僅 2 3 歲的史特拉汶斯基(Igo r
小旅行團。理工學院的學生也常常參雜在這些小旅
Stravinsky)則準備要掙脫古典音樂的束縛,開啟無
行團裡,介紹跟各個城市有關的偉大科學革命。
調音樂的全新領域。
這 讓 我 想 起 出 國 前 讀 的 海 森 堡(W e r n e r
去了劍橋,我才體會到:大學之所以大,就是因
Heisenberg)回憶錄《Physics and Beyond》,物理學家
為它提供我們一個全人、全方位的廣闊成長空間,
海森堡高中時經常躺在穀倉上讀柏拉圖,而且彈得
一切有益於開展生命格局的發展都成為可能。假如
一手好鋼琴。有一次去訪問一位音樂系的朋友,被朋
我們進了大學卻只學到一個科系最基礎的皮毛,真
友的媽媽發現他的音樂造詣甚至高於自己兒子,因
的很可惜!但是,要看見這樣的大格局,恐怕還是要
而問他:「你為何捨棄音樂的天分,而去念物理?」他
出國才有可能──我在臺灣從來沒有遇見過這樣
回答:「因為那裡有一場進行中的革命。」愛因斯坦
的學術社群。
在1905年發明相對論之前,跟朋友組織了一個「奧林
臺灣不僅沒有跨領域的學術社群,而且已經積
匹亞科學院」,每晚聚在一起研究史賓諾莎、休姆、
非成是,很多人會一口咬定跨領域學習的人是「在
康德、馬赫(E. Mach,1838 -1916)和波恩卡列(Henri
本業上一定很混」──連一位拿到劍橋歷史博士的
Poincaré)等人的哲學著作,希望藉此重新認識當時
年輕人都曾跟她男朋友說:一個人自誇學跨這麼多
物理學界一系列無法解釋的現象。對物理黃金年代
領域,一定是盜名欺世之徒。
(三○年代)的那些人而言,不僅人文科系間沒有門 牆與藩籬,理工與人文之間也是沒有國界。
如果在歐陸這是可能的,為什麼在臺灣這一定 不可能?我有超過十年以上的時間每年工作天數超
跟歐陸朋友的互動讓我逐漸感受到歐陸學術
過 360 天,每天連睡覺和散步時都在想事情。即便
傳承的獨特性:他們連藝術創作者也會因為物理革
現在,我還是每週工作七天,每天思考的時間超過
命的衝擊而勇敢地開創全新的風格。愛因斯坦發表
十二個小時。何況,也許我還真的是原本就很聰明!
相對論之後,39歲的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我在出國前已經花了將近十年研究科學的哲
受到震撼而宣布了古典美術的結束和繪畫革命
學和其他人文的領域,這一切的努力只不過想要回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37
編輯桌
Trinity Street © Ian Howard www.ianhoward.smugmug.com
答一個問題:古典中國有關聖人的傳說到底是一相
精神,同時抵敵科學的壓迫,非得要一個人同時跨
情願的胡謅?還是信而可徵?先聖先賢俱已逝,如
越人文與理工不可──要自己去浸淫才有機會深
何確認什麼才是事實?
刻地瞭解人文,要有能力洞穿科學才有辦法真正地
至於回答這問題為何要跨這麼多領域去學
知道它的極限。
習?以後再說。只先說一句:我不是為了炫耀或自
比我聰明的人不多,但也不會太少。可是,願意
誇──我讀過的書和想過的事,超過一半以上從來
像我這麼認真、執著而不虛榮、浮誇的,真的太少!
不曾對任何人說,完全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生命的困
文章轉載自「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惑。偏偏,生命的困惑是個人文問題,但是人文之 所以會瓦解是因為科學的壓迫。 我聽過的「科學與人文的對話」,真的都是胡 謅,這使我不得不相信:站在21世紀,想要重振人文
http://mhperng.blogspot.com/
38
撰文、攝影 / Robijn
走在留學路上 Studying Abroad 老師,
當初要去澳洲的理由很簡單,其實也不能說很
你現在問我會不會後悔出國唸書,直到現在我
簡單,應該說在心裡醞釀很久,終於去實踐而已。高
才能跟你說,我不後悔。如果你現在問我會不會想
三徵試上成大以後,開始學德文決定大學畢業要去
要繼續在國外唸書,現在的我會說,是的,我想要。
德國念書。斷斷續續的不斷學著德文,也準備著英
從我大四到現在,我們認識了這麼久,你也一
文考試,但是到了大四還是沒有找到德國適合自己
路提拔著我看著我成長,畢業去了澳洲,回來,又
的學校。某天看了某篇論文相當的欣賞,查了作者
來到了荷蘭,不知道到底請你寫過多少封推薦信了
的學校發現終於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科系了,而後著
(笑)。每一個出國唸書回來的人,都只會講他們光
手準備申請。從來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去南半
鮮亮麗的一面,而我們也只會看到他們光鮮亮麗的
球念書,那是一塊之前完全不會注意到的大陸。澳
一面,從來都不知道他們背後到底面對和承受的是
洲的申請程序跟歐美比起來相對的容易的多,也很
什麼。現在,我終於親身走過一遭,不對,是兩遭。
快就獲得好消息。高興的同時,面對的是龐大的學 費壓力,要去哪裡生這些錢?只好硬著頭皮報名申 請了所有相關的獎學金,以為自己最不可能上的澳 洲政府獎學金,沒想到就這樣中了!歡天喜地的去 了無尾熊的國度。是的,澳洲有著美好的陽光、大自 然,但是濃厚澳洲腔的英文我聽不太懂啊!從小學 著美式英文的我們根本就不熟悉美式以外的口音 和用字。第一次在國外唸書,念著過去從來都沒有 學過的人類學、社會學、和區域發展研究,每天面 對的是厚厚的期刊論文小山,英文文字獄,每一個 字都看的懂,每一個字組合起來就看不懂。我的英 文檢定考好歹也有7級,不爛啊!上課的方式以討論 為重,而我卻完全無法插上嘴。剛開學的前三個月 簡直就像是地獄般的生活,壓力大到不得不去看心
的起 留學路 澳洲,
性。 的可能 滿未知 充 處 延伸,處 點無限
理醫生。真正開始適應已經是半年後、下半學期開 始的事情了。現在在荷蘭的我,回想起來已經無法 想像當初有多痛苦,回憶總是美好的,有的只剩下 澳洲大大的太陽與遼闊碧藍的天空,還有在澳洲認 識的許多東南亞朋友們。澳洲讓我開始睜開眼睛看 世界,不是只有臺灣,不是只有對岸,也不是只有日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本或美國。我的世界納入了很多太平洋的小島、東
悉的亞洲臉孔都找不到,後來終於遇到了一位印尼
南亞以及中亞的國家。
人,不過這位印尼人也是在荷蘭住了很久的印尼人。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還要念第二個碩士,為什
跟當初在澳洲滿街都是亞洲人的情形完全不一樣。
麼不直接去念博士,這個問題包括老師你也問過
後來開始上課發現班上就只有我們兩個亞洲人,其
我。理由有太多了,簡單來說是工作和環境開始讓
他一半是荷蘭人,一半是歐盟學生。回到臺灣有段
我產生瓶頸,另外還有就是有些問題那時的我沒
時日的我,英文已經有些生疏,想要用英文加入談
有辦法找到答案,我決定讓我自己再出走一次。雖
話的時候,發現很多時候他們交談的並不是英文;
然荷蘭申請的手續比澳洲複雜很多,但是已經有
上課的時候發現老師說的是荷式英文,參雜有荷蘭
經驗,所以在申請上反而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困
口音和荷語文法的英文;小組討論的時候被變相的
擾我最多的也還是學費的問題。因為這次不是只有
忽略;找系上的輔導老師時被敷衍;某些課課堂的
一年而是兩年了,而且這次也沒有像上次幸運的申
品質比臺灣的大學課程還不如。原本學費的壓力加
請到全額獎學金。獎學金申請上碰了很多壁,荷蘭
上學業和生活上的挫折,這麼的不適應,我一直以
學校那邊的獎學金也是在得知消息時申請時間以
為是我自己的問題,後來發現來到荷蘭第一件應該
截止。但是當時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過期了
要學會的就是──永遠不是自己的錯。而第二件要
也還是去申請,又額外寫了封道歉信說明為何沒遵
學會的是──所有事情都要力爭到底,不然沒有人
守申請時間以及為何我需要獎學金。等了很久一直
會幫你爭。因為種種的問題,我當下決定要轉系。
沒有消息,原本已經放棄而開始找新的工作,也面
轉系這件事,對一個不會荷蘭文的非歐盟學生來說
試了好幾家公司、做好心裡準備要在大城市裡奮
還真是一個大挑戰。除了要面對高傲的辦事員,還
鬥了,不過人生總是不斷的出現驚喜,只是沒有想
得面對無止境的行政手續,以及永遠沒有統一的答
到這個驚喜改變了這麼多事情。在正式被錄取的那
覆。挫折、挫折、除了挫折還是只有挫折。還好天無
天,回家打開信箱居然收到了獎學金的通知,雖然
絕人之路,還是遇到了一些貴人讓我成功的轉系。
沒有全額卻也不無小補足以成為我選擇要去的理
原本系上的課程設計以及招生人數的確有問題,而
由。有的時候面對選擇會很煩惱,可是其實很多時
且後來才發現認為有問題的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陸
候決定權根本不在自己手上,想到之前很鑽牛角尖
陸續續的也有其他人轉系或休學。果然,真的不是
的自己就覺得好笑。就這樣的又再一次打包、訂機
我自己有問題!
票,踏上了一段我從來都沒有預料的旅程。
轉系以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不敢說我的留
我以為,真的是我以為,有著澳洲經驗的我,
學生涯一下子從黑白變成彩色,但至少開始有灰階
這次在荷蘭應該也不會差太多吧!果然,自以為是
了!轉系等於再一次的轉變了方向,一切也要重頭
沒有好下場。我不是沒有來過歐洲、我也不是沒有
適應過。這次的班級是人數非常小的班級,上課方
來過荷蘭,但是旅行者眼中的荷蘭和學生眼中的
式更是荷蘭人傳統的辯論與討論的極致,對一個
荷蘭,至少對我來說,根本是兩回事。新生訓練的
害羞又內向的亞洲人來說,說有多難就有多難!從
第一天,放眼望去全都是西方臉孔,想要找一張熟
剛開始的緊張結巴,到上臺獨自報告,雖然沒有做
39
40
走在留學路上
到像其他荷蘭同學這麼好,不過也一步一步的學
國鐵故障沒有火車到機場,搭計程車被敲詐,不過
習與進步。冬天,是最難熬的季節。去年的冬天下
在國外如果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還算是小事,安慰
著好幾年不見的大雪,身為亞熱帶小孩的我,根本
自己至少順利的趕上了飛機。回到臺灣,那潮溼的
無法忍耐如此的寒冷、與長久的陰天。以為轉系以
空氣、溫暖到可以說是非常熱的天氣讓我開心的不
後一切會步上軌道,但是已經記不起什麼原因在入
得了。但是在從機場回家的路上得知了家裡長輩生
冬後,開始出現了類似憂鬱症的症狀。或許是天氣
病的事情,有如晴天霹靂讓我整個人一下子掉入了
吧!在荷蘭的所有一切大概都可以怪罪給天氣。這
谷底。暑假,醫院、急診室來來回回的跑了幾趟。在
次找上學校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雖然沒有什麼實質
最炙熱的夏日,家裡辦了喪事。一下子有很多事情
上的治療,但是或許至少有個人能夠聽我說話和給
我沒有辦法接受,也沒有辦法訴說。生命,總是使
我肯定與鼓勵就有效了吧!隨著春天的到來,憂鬱
人思考。我開始思考花這麼多錢在國外唸書回來卻
的狀況也逐漸的消失。看吧!果然真的是天氣惹的
人事已非的事實。我開始思考我和家人、和這塊土
禍。終於,這次終於是真的步上了軌道,跟隨著春天
地的聯繫是什麼。我開始害怕前進,但是我沒有退
的腳步迎向夏天,每天倒數著可以回臺灣的日子,
路,因為如果我退了家人們會更不安。搭飛機回荷
雀躍著。
蘭的前一天,我的姑姑摸著我的臉說我好勇敢,不
原本以為是最開心的事情,結果迎面而來的 卻是人生沈重的課題。搭飛機回臺灣的當天,荷蘭
像我表姊總是打電話回來哭,但是我無法告訴她, 因為我總是一個人獨自的流淚。 搭上了飛機就沒有回頭路。也是能回頭啦!不 過回程機票是在至少半年以後。拖著一顆沈重的 心回到了荷蘭,還有半個靈魂在臺灣,恐懼、焦躁 和不安塞滿了另一半。不過該面對的現實還是得面 對,論文、課業和生活。面對問題和困難時,除了正 面的解決,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每天哭是一天, 每天積極的向前也是一天,所以我決定不再浪費力 氣去掉眼淚、也不再為了一些我現在沒有能力做到 的事情而煩惱。首先要解決的,應該是當下眼前的 任務,完成學位。這不是宗教推廣、也不是在賣藥, 不過當我開始正面的去生活以後,留學生涯真的變
憂鬱的荷蘭冬天,站在雪地上大口吸入冷冽空氣卻是那樣的痛快。
成彩色了!這個學期是最忙的學期,要補修轉系以 前的課,也有第二年的必修,更有論文的研究計畫 要撰寫,連荷蘭同學都說我怎麼能夠把這些事情都 同時做到。心裡不經偷偷地OS,姊姊我是有練過的 啦!!直到這陣子,我又重新拾回學習的樂趣,更重 要的是找到了遺失多年的熱情。也許是已經習慣了 荷蘭模式的上課與作業,在課堂上終於可以正常的 表現自己,開始有成就感。而另一點很重要的是很
心情也跟著雀躍著。 隨著春天的到來,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幸運的找到了一位很棒的指導教授,讓我可以在自
出國念書,我仍舊持著保留的態度。這或許取決於
己喜歡的議題與方向上發展。
每個人的目的是什麼吧!生活的現實很容易磨滅一
面對強勢的西方文化與傳統,有如一座高山,
個人的熱情,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讓你堅持住的人、
不斷的裝備自己,希望能夠爬過去,但同時也要知
事、物或理念,很容易被異鄉的挫折與孤獨壓的喘
道自己的體能,不然過多的裝備只會先壓垮自己。
不過氣。那是不是在異鄉就只有挫折和孤獨?當然
是的,西歐國家有著看似先進的一切,而自己屬於
不是啊!當晴空萬里時站在雪地上大口吸入冷冽空
東方的一切就好像得先捨去,才能吸收他們的先
氣,那種直衝腦門所帶來的清晰與痛快,與各國友
進,裝入他們的腦袋與思維。在面對那些吸引人
人談論著自己國家的冷笑話時的開懷,在品嚐到從
的、艱澀的理論與知識,很容易讓人迷失忘記自己
未見過的食材的樂趣,以及夜深人靜靈感上門完成
究竟是誰、從哪裡來。我,這個主體,是我在面對非
了自以為是巨作時的爽快,這些也都是異地生活的
我的時候,最常思考的問題。當我開始能夠了解「他
一部分。我想每一位留學生都可以滔滔不絕的跟別
們」是什麼以後,他們相對與我的關係是什麼?而
人訴說著他們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吧!這些也只是
構成這個「我」的認同又是什麼?「我」和這些「認
我故事的一部分,希望下一次再告訴你的時候會更
同」的關係又是什麼?「他們」對我的「認同」產生
豐富、更精采。
什麼樣的影響?這不是二分法的世界,價值觀也不
恭請教安
是非你則我、你好我壞。所有的關係構成一張網
當年自以為是的學生Robijn敬上
絡,在拉扯以及被拉扯之間,需要自己去尋找到平 衡。這個世界很大,但是回到自己身上卻又很小,只 關注自己也太狹隘了,但是究竟一個人有多少能力 去做多少事?沒有人能夠告訴另一個人答案,因為 只有實踐才會看到可能。 老師你告訴過我,現在失業率高,博士念完可 能形同於失業,這樣我還想要去念嗎?儘管我認為 選擇權並不全然在我手上,但是這是我想要也是我 願意前進的方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活與實踐的 方式,大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替我們自己做決定, 在我還有能力自主的做決定之前,我還想要先試試 看我自己的方式。這或許是其他人眼中的天真,可 是我的天真是以現實作為基礎,我的天真不是沒有 做準備。我希望下次你再問我同樣的問題時,我一 樣能夠對你說,我不後悔。 話雖然是這麼說,不過你問我會不會建議別人
荷蘭的夏 夜,星的隕 歿讓 人
思索。
41
42
大法官釋字 第68 4號所開的學生救濟之門 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兼法律學系系主任 許育典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壹、釋字第684號解釋的事實 大法官在2011年1月17日作成的釋字第684號,其 聲請事實有三: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從釋字第684號的解釋爭點與要旨來看,被賦 予權利救濟請求權的對象是「大學生」,因而讓人 不禁懷疑:在我國,「中小學生」是否仍在特別權力
首先,甲為某大學研究所碩一學生,97學年度
關係的桎梏?事實上,「特別權力關係」乃是相對於
上學期,跨院加選他學院EMBA學程所開設的「公司
「一般權力關係」的概念。其係指在特定的行政領
治理與企業發展」科目,學校認甲非該學院 EMBA
域內,為達成一定的行政目的,由人民與國家所建
學生,否准其加選。其次,乙為同大學另系研究所碩
立的一定關係,並在這關係中加強人民對國家的從
四學生,2004年3月16日向學校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
屬性。就學生作為特別權力關係而言,公立學校與
指導組申請在該校公告欄及海報版張貼「挺○海
學生的法律關係,雖然向來皆被認為屬於特別權
報」,時值公職人員競選期間,學校以違背國家法令
力關係中的營造物利用關係,因而學生權利如被侵
為由否准所請。最後,丙為某技術學院進修部觀光
害,不得請求救濟。但是,自從釋字第684號公布後,
餐旅學群觀光事業科二年級學生,因91年度下學期
大學生作為特別權力關係的一環已經確定「完全」
期末必修科目考試日期,與92年度觀光日語導遊筆
被突破。因此,中小學生是否仍受到特別權力關係
試日期衝突,向授課教師申請提前考試獲准,然該
的拘束?是未來勢必得解決的問題。
必修科目嗣經授課教師評定成績不及格,致無法於 92年度畢業,於是丙主張成績評分不公影響畢業。
事實上,國家與人民之間所存在的關係,都是 法律所規範的權利義務關係,其規範的緊密程度或 有不同,但並非存在著法律之外仍有權使人民服從
貳、釋字第684號解釋的爭點 大學所為非屬退學或類此的處分,主張權利受 侵害的學生得否提起行政爭訟?
的「權力關係」。因此,法治國家不應區分「特別」與 「一般」的國家與人民關係,任何人都是基本權的 主體。如以此角度來看,則中小學生「理所當然」也 得以作為權利救濟請求權的主體。
參、釋字第684號解釋的要旨 大學為實現研究學術及培育人才的教育目的或 維持學校秩序,對學生所為行政處分或其他公權力
二、大學與學生的衝突與妥協關係 (一)大學自治與學生基本權的衝突
措施,如侵害學生受教育權或其他基本權利,即使
事實上,不論大學教師的研究與講學,還是大
非屬退學或類此的處分,本於憲法第16條有權利即
學生的學習,都是在大學的環境內進行,所以國家
有救濟的意旨,仍應許權利受侵害的學生提起行政
有義務,去形成有利於大學成員實踐其受憲法第11
爭訟,無特別限制的必要。
條學術自由保障內涵的制度。由此可看出,學術自 由的保障內涵,除了使個人在從事研究、講學或學
肆、釋字第684號解釋的評析
習時,不受國家的干預外,同時也必須使國家尊重
一、中小學生仍在特別權力關係的桎梏?
大學成員的學術活動,形成一個獨立的學術自治空
43
44
大法官684號釋憲案
間。因此,學術自由作為制度性保障的保護法益,體
化,稱之為「程序基本權」,使其既成為憲法上的原
現於:為了人民的學術自我實現,社會或國家所形成
則,又成為個別的基本權。
有利於人民自由從事學術的制度。在此面向上,主要
就大學生在學校的程序權而言,主要是校務會
為大學自治。但是,不可否認地,大學自治往往會與
議的參與,大學法第15條第1項前段規定:「大學設校
學生的基本權產生衝突。
務會議,議決校務重大事項,以校長、副校長、教師
就本號解釋的案例來看,大學對於學生選課的
代表、學術與行政主管、研究人員代表、職員代表、
限制,便是大學學術自治與學生學習自由的衝突;
學生代表及其他有關人員代表組織之。」但是,本文
大學對於學生張貼海報的限制,便是大學管理自治
認為未來學生程序權的參與應不限於此,唯有強調
與學生言論自由的衝突……等。本來,當發生基本
學生程序權的重要性,才能使學校與學生的關係漸
權衝突的情形時,就必須而且也只能透過進一步的
趨平等,也才能在開放權利救濟後,事先化解學校
價值衡量,來尋求憲法保障基本權的和諧秩序。然
與學生間可能產生的對立。因此,學校縱使是行使
而,過去的特別權力關係,讓大學生的基本權,恆處
其自治權,仍應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程序權,以避
於劣位。未來,大學生得對學校的基本權侵害進行
免糾紛的產生。例如:學校在訂定 / 修改校規時,應
救濟時,則學校與學生間的關係,將漸漸地趨近平
賦予學生表示意見的權利、學校在對學生進行處分
等,此時,大學自治不再是學校行為的保護傘,而僅
前,必須確實調查事情經過,並給予學生陳述意見
是法院衡量的因素之一。縱使學生進行救濟是法治
的機會……等等。雖然賦予學生程序權的目的在於
國家的應然,但是,到法院進行救濟畢竟是最後一
減少紛爭,但如學生堅持對學校的行政處分或其他
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在有歧異時,事先進行溝
公權力措施提起救濟時,行政法院如何因應?將是
通,毋寧才是重點。在此,學生程序權的保障,便顯
以下待解決的問題。
得相當重要。 (二)學生程序權保障的重要性
三、大學生給付之訴的未來
如上所述,溝通是預防問題產生的方式之一,
就我國現行的行政訴訟類型來看,主要有撤銷
而在學校與學生的關係中,所謂的溝通可以化約為
之訴、課予義務之訴、確認之訴與一般給付之訴。
學生程序權的保障,如能在程序上賦予學生表達意
但是,撤銷之訴與課予義務之訴以有行政處分存在
見的機會,在獲得學生相對地同意下,學校事後行
為前提。不可否認地,行政處分的界定較明確,而確
為所引發的反彈也較小。其實,憲法中每一項基本
認之訴又具有備位性,未來爭議的所在勢必在於給
權的實踐,都包含著程序的內容,而有「程序保障」
付之訴。所以,本文主要在於探討行政訴訟法第8條
的需求與功能,此乃從憲法保障個別基本權的客觀
第1項:「人民與中央或地方機關間,因公法上原因發
功能面向中推導而出,進而據此課予公權力應有踐
生財產上之給付或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以外之其他非
行正當法律程序的義務。因此,有學者將附含在每
財產上之給付,得提起給付訴訟。因公法上契約發
一個個別基本權中的程序保障,加以一般化與主觀
生之給付,亦同」所規定的一般給付之訴。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雖然一般給付之訴的制定,讓我國的行政爭訟 不再限於存在行政處分的情況,但是,學生欲提起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由,依行政訴訟法第8條第1項向學校請求興建(地 下)停車場的權利。
一般給付之訴,必須其有相對應的請求權。更確切 地說,學生提起行政訴訟須符合實體判決要件,訴
四、結論
訟才合法。實體判決要件又分為一般實體判決要件
釋字第684號公布後,一片的喝采聲音,本文亦
與特別實體判決要件。前者是所有訴訟類型須具備
表肯定。但是,或許大法官有其考量,而將得以救濟
的要件,後者是個別訴訟類型須具備的要件。其中,
的主體限於大學生。對此,本文認為中小學生特別
一般實體判決要件之一,為學生的起訴須有權利保
權力關係的突破,毋寧是理所當然,只是何時被承
護的必要,必須訴訟的結果對於學生的權益有所影
認而已。而且,在釋字第684號公布後,學校與學生
響。對此,本文認為當學生基於基本權欲對學校請
間的關係,將從上下隸屬關係,轉變為平等關係,此
求給付時,必須限於共享權的情況。也就是說,唯有
時,學生的程序權,將是預防學校與學生間紛爭的
學校已經提供給付,學生才能在相同條件下請求共
利器。最後,行政法院一次次案件的類型化,將深刻
享。因此,原則上學生並無基於基本權請求學校為
影響我國的大學法制,本文對於打開學生救濟之門
特定給付的權利。舉例來說,學校停車位子不夠或
後的大學法制,充滿樂觀與期待!
僅有地上停車場時,學生並無基於基本權受侵害為
G I
R N
A T
N E
D R
P
R
J E
U T
S A
T T
I I
C O
E N
45
46
隨 時 用 鏡 頭 記 錄 科 學 資料來源 / 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廖啟義教授(右一)詳細地調整學員DV的設定與攝影的角度
廖啟義教授(右二)與李建成教授(右一)指導學員實際運鏡及構圖的技巧
資訊爆炸的當代,透過視覺影像的呈現可以
理或學生扮演觀察記錄者的角色,即可獲得;所
直接又快速的傳遞訊息,用影像來說故事也最能打
留下的影音紀錄,更可透過多次加工、多元使用,
動觀眾的心。由成功大學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
廣為流傳。
心所主辦的「隨時用鏡頭記錄科學」培訓活動,歷
本次活動由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政治大學、
經三個月的研習與實做,共9組同學,創造出9部佳
世新大學共同主辦的「科學研究助理影音紀錄
片,透過他們的努力讓科學和眾人的距離更接近。
培訓班」是國科會科教處「科學傳播人才培育計
長期以來,科學研究的重要歷程皆未留下影
畫」之一,培訓的對象是參與科學相關研究計畫
音紀錄,許多珍貴的畫面及資料,事後無法再次
之專任或兼任助理,含在學之博士班研究生及有
重現,實為可惜。對於研究者來說,這些影音紀
興趣之碩士班研究生,希望他們能隨時用鏡頭記
錄可作為後續研究資料、教學或研究成果發表使
錄科學,用他們的視野來讓大家認識科學。
用;對於培養國民科學素養、製作科普節目或科
該培訓課程從五月份開始研習,分別在五月
學新聞上,更是寶貴的素材。其實影音資料的保
和六月各上了兩階段的課,邀請世新大學的關尚
存及收集並非難事,在實驗與研究的工作現場,
仁老師、政治大學侯志欽老師、文化大學廖啟義老
讓具有科普傳播概念及影像紀錄能力的研究助
師、逢甲大學李建成老師等,分別在基本的拍攝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技巧,包含分鏡、構圖、30度定律、180度定律、運 鏡技巧、借位以及採光,以及後製作的剪輯流程、 配音、轉場和視覺效果等,以實際的案例和分享 討論進行。 期望藉此工作坊協助科學家瞭解傳播媒體 對推廣其研究成果的重要性。除了將科學家尋求 真知的精神,透過媒體的力量,散播於全民,以提 昇國民素質,也將間接促進科技的跨領域及產學 交流的機會。 本期校刊特別邀請了三位參與課程與影片製 作的學生們,來分享屬於他們的心路歷程,發現 不一樣的成大。 更多影音成果分享 http://yct.ncku.edu.tw/site2/active/movie100.php
李建成教授利用影片搭配生動講解,讓在場聽課的學員津津有味
47
48
FOR ESTATION 隨 時 用 鏡 頭 記 錄 科 學
植 樹 歸 仁, 綠 化 校 園
資源工程學系博士班二年級 吳啟新
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變遷,人類的生活處處
情,有的時候出去玩隨便拍些東西,就會徹夜不睡
充滿影音資訊,有別於前人僅能用文字及口語傳達
的做成回顧影片,沒甚麼技術可言,就是沉溺在自
簡單的訊息,現代社會中幾乎都是透過影像傳達
己的小小剪片世界中。
彼此的概念,諸如廣告、電影、電視劇及紀錄片等
其實用自己的方法幾年下來也是累積了一點自
等的。好的影像可以輕易的感動人心,同樣的負面
己的剪輯技巧,但似乎也到達瓶頸,一直到今年看
的影像也容易使人黑暗,所以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
到學校的雲嘉南區域資源教學中心替研究生舉辦
代,若能正確的利用「影像紀錄」這個工具,可以有
「科學影音紀錄培訓班」的訊息,我二話不說當下
效地達到教育人的目的。
就報了名,期待可以學到正確的方法。就這樣懷著
我自己從小就不太愛看書,覺得讀文字很累,
期待的心情正式地踏入影片製作這個圈子,課程當
不過特別喜愛看卡通影片,因為不必讀書就能輕鬆
中李建成導演教我們許多紀錄片製作的概念,訪談
有趣的了解故事內容,雖然這不是正確的概念,但
的技巧;廖啟義老師告訴我們攝影機使用及拍攝的
也培養了我日後對影像的敏感度。大二時參加系學
技巧,以及攝影棚拍攝的簡單概念;侯志欽老師則
會,一次偶然的機會必須製作一個活動紀錄短片,
教我們構圖光影原則,覺得非常地受用,透過這些
當時對於如何製作影片一點概念都沒有的我,就隨
課程也更明白如何把我以往門外漢的製片方式調
便用個簡單的剪輯軟體,把影像剪接搭上音樂,雖
整到更專業的手法。當然許多地技巧是需經過長時
然成果很遜色,但初次憑靠自己的雙手剪出影片,
間的練習,不多多的拍攝剪輯累積經驗是不會進步
覺得興奮不已,從此也開始迷上剪輯影片這件事
的,這也是老師對我們的期盼。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學校舉辦這個課程的目的是希望我們這些科 學人,可以把我們研究的東西用影像紀錄的方式讓 廣大的民眾可以理解,就像許多科學探索頻道那 樣,所以課程中必須挑選一個主題進行拍攝,做為 學習成果。我自己對於環境議題富感興趣,一次偶 然的因緣下,系統系的邵揮洲教授舉辦到成大歸仁 校區種樹美化校園的小活動,因為跟老師熟識,所 以爭取跟拍此次的活動,在拍攝的過程中透過鏡頭 更能觀察到平常不會觀察到的小動作,一鏟土一澆 水,體會到大家的用心,相當地感動。另外也針對 邵教授進行訪談,第一次感受到當記者的感覺,必 須很用心地去聆聽被訪談者說出來的一字一句,了 解活動背後深邃的理念。 經過這次的學習與實際體驗,增加了自己對於 影像紀錄工作的嚮往,特別感謝李建成導演,毫不 保留地把他自己的經驗教給我,也鼓勵我不要放棄 製作影片這個興趣,令我非常的感動,我會繼續走 下去的,把正確的概念利用影片傳達出去,也希望 臺灣的媒體都能真正達到教育人與感動人的目的。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49
50
I PA R A SI T ES 隨 時 用 鏡 頭 記 錄 科 學
辛致煒教授的寄生蟲研究
生物科技研究所 廖振捷
參加科學影音紀錄的培訓課程,一開始是老師
記錄辛老師騎腳踏車的過程是一個偶然的機
告知我有這樣的一個研習課程,也推薦我去參加,再
會,那天剛好假日老師沒有回臺北,於是邀約要一
加上本身對攝影以及拍照都有興趣,所以就決定參
起去騎腳踏車,當時我才剛上完第一次的影音培訓
加影音紀錄的培訓課程,好讓自己一窺攝影的世界。
課程,心想正好也可以趁這個機會來做一下紀錄。
第一次上課時,心裡想著:該不會老師們都用
既然我們的目的是要「隨時用鏡頭記錄科學」,當
非常專業的名詞來解說吧!後來發現老師用很多有
然要在任何的情況下都能隨時記錄,所以也就大膽
趣的影片來跟我們介紹,再透過李建成教授的講
的嘗試邊騎車邊記錄。因為是臨時起意要拍攝,找
解,讓我們這些學生可以更容易的了解。這次的課
不到可以把攝影機固定在腳踏車上的工具,就只
程是我第一次拿起攝影機來記錄影像,在此之前都
好利用單手來錄影,一手握住把手,一手握住攝影
只用相機來拍攝,透過這次的課程讓我更加了解分
機。一開始還不是很順手,之後慢慢地習慣,並逐
鏡的概念、修片的技巧以及對於受訪者的拍攝角度
漸找到手感,拍攝過程還算順利,只是畫面的穩定
等,並且學會如何去架構一部紀錄片的形式,而老
性沒辦法維持的非常平穩,多少都會有點晃動的情
師對於我們每次拍攝的作品都給予建議以及評論,
況。當天的行程由成大出發,往關廟的方向騎去,
這讓我學習到更多。藉由這次的課程訓練,讓我們
沿途騎經臺南高鐵站、南一高爾夫球場、龍崎變電
可以透過影像紀錄的方式,將科學的事物變成一段
所、關廟森林公園,路上的景色相當不錯,還可以
可以使人更加容易了解的影片。
看到一整片的鳳梨梯田。當騎經關廟森林公園時,
這次主要的拍攝內容以成功大學微生物暨免
彷彿就置身在一座綠色隧道中,被周圍的綠樹包
疫學研究所辛致煒教授的訪談為主,從訪談的過程
圍,這樣的景色相當美麗。我們總共騎了48公里,花
中,了解辛老師為何會對於寄生蟲領域有興趣去研
了約莫三小時左右,因為我們是純粹休閒並不是拼
究,並詢問他在求學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人事物。辛
時間,所以就慢慢騎順便欣賞沿途的風光。辛老師
老師平常的興趣就是騎腳踏車,所以我們一起從成
把騎車當作休閒活動,是因為在他求學的過程中,
大宿舍一路騎到關廟,並且用錄影的方式做一個記
不論從國中到研究所都是騎腳踏車上下學,所以對
錄。此外,辛老師也很會料理,對料理方面相關的
腳踏車有獨特的情感,加上後來老師因為耳膜破掉
知識懂得很多,實驗室的同學與助理也都有嚐過老
沒有辦法去游泳,但又要維持運動的習慣,才又開
師親手做的料理,所以影片中也訪問老師為何會對
始騎腳踏車,對他來說,騎腳踏車除了健身也可以
於下廚產生興趣。
抓住青春的尾巴。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本次主要拍攝的內容,主要以「辛老師為何會
的步驟或方法,後來開始慢慢受到科學化的訓練
對寄生蟲有興趣?」以促使他將寄生蟲作為研究題
之後,辛老師於是想,那我們是否可以把烹飪像做
材的主軸。在訪問過程中,辛老師提到他在早期的
實驗一般,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而不單單只是憑經
研究過程中很迷戀電顯,可以藉由顯微鏡觀察到寄
驗、憑口感。味覺本身是一個記憶性的東西,如何
生蟲表面有很多的附著器,這樣的觀察常令他興奮
把記憶給量化,這才是一個比較值得去挑戰的問
不已,所以才走到這個研究領域。在辛老師的研究
題,而這也是老師開始想要做料理的一個原因。
生涯中,讓他記憶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去花蓮,遇
經由這樣的一個拍攝練習,讓我學習到許多,
到了一位黥面的九十幾歲原住民阿嬤,並告訴她有
從一開始的問題準備、拍攝場地的選擇、攝影器材
寄生蟲的存在,但阿嬤還是不相信,她認為她的身
的架設、人物的取景角度、燈光的照射都必須先去
體很健康不可能有寄生蟲在她的體內。
做排練與測試,並不單單把攝影機架好就可以拍
另外,辛老師架設了一個「愛趴喇賽」iparasites.
攝。影片拍攝完成後,也不能直接使用,必須再透
com的網站,但學校給予的經費資源並不足以維持
過剪接、影音的處理,以及字幕的添加,而字幕又
網站運作,一個網站最難經營的是在之後的延續,
得考慮到字數以及斷句的地方,所以我們所看到的
所以辛老師會嘗試去做一些B2C的商業行為,利用
每一部影片,從製作到完成是需要花費相當多的人
商業行為來做為擴充「愛趴喇賽」iparasites.com資料
力以及時間,才能完成一部好的作品。這樣的一個
庫的內容。辛老師認為 virtual microscope(虛擬顯
拍攝練習讓我深刻感受到拍片人員的辛苦,因為我
微鏡)會是未來的趨勢,所以他希望透過網站的服
只有一個人,所以拍攝、剪接都必須獨自一個人完
務,提供一些較弱勢的族群或是買不起高階顯微鏡
成,雖然談不上非常辛苦,但當看到自己作品完成
的單位,都可以在網站裡瀏覽到高解析度的圖,這
的那一刻,心中還是會升起一股成就感,所以對於
些專業的生物學影像等同於在一流醫學中心所看
有攝影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去參加這一類的課程活
到的資料。
動,來增加自己的經驗。
其實辛老師除了做研究之外,對於料理也是相 當拿手,在實驗室的學生與助理們都吃過老師親 手煮的料理,吃過的沒有一個不說讚的。在訪談的 過程中,老師有提到「治大國如烹小鮮」,料理做起 來跟做實驗一樣,因為它有很多的道理,必須懂得 食材的來源,也要知道這道菜的歷史典故,其實這 跟在經營或治理一個東西是很像的。在操作的過 程中,早期的餐飲製作都是憑經驗,沒有一個完整 「愛趴喇賽」iparasites.com 部份網頁內容瀏覽
51
52
D E M E N T I A 隨 時 用 鏡 頭 記 錄 科 學
失 智 的 路 上,我 們 陪 你 職能治療學系研究助理 邱郁婷
收到老師分享的一封mail,就此開啟了我拍攝
片的訪談與研究的訪談方式差異很大,研究訪談
影片的道路。一直以來,拍照就是我的興趣,但技
往往可以自然地與受訪者對話,你一句我一句的;
巧都不是很優,在我們的研究上,常常會使用田野
而在拍攝訪談時,必須事先與受訪者溝通,拍攝時
觀察記錄的方式,攝影紀錄研究個案的日常生活、
請重複問題再回答問題、我們僅以點頭作為回應
家庭互動狀況,以作為後續分析的參考依據,但常
等,但發現最難的是,要記得自己不能「發聲回應」
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無法掌握拍攝技巧,以致紀錄
或跟受訪者「對談」,否則之後會造成剪輯困難,這
效果不佳,因此滿懷期待地加入這科學研究助理
對習慣研究訪談的我來說真是一大挑戰!但這些
影音紀錄培訓。
訓練,也在我的心裡埋下一顆「拍攝科學紀錄片」
培訓期間老師用輕鬆活潑的方式,帶領我們一
的種子。
探影音紀錄的樣貌。最初的震憾彈,就是當老師教
而在下一階段培訓,我們開始學習影音後製
我們拍攝前要先進行「白平衡」校正,而且這是最
的剪輯技巧,還記得當時所有學員中,只有我是沒
基本的!但過去的我都不會去注意到這件事,我想
有使用過威力導演這類的剪輯軟體(只用過 Movie
在場多數學員也跟我一樣,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吧!
Maker 做簡單的影片長度剪接),所以我真的可以說
課程還學習到如何「分鏡」,之後也現學現賣,在紀
是從零開始,因此常有許多很簡單的問題需要請教
錄個案外出散步的過程注意分鏡、出鏡入鏡、方向
老師們,而老師們也非常有耐心地一一為我解答,
性等技巧;學習如何拍攝訪談,它的角度、採光、
真是非常感恩。上完課回到家之後,我也就著了影
補光、跟受訪者套招、180度假想線等,應用這些技
片剪輯的魔,吃飽飯後就一直剪到晚上11點多沒停
巧的過程,也讓我們覺得樂趣無窮、深感拍攝的奧
過,就希望能將它做得更好一點,也因為之前完全
妙,些微的差異就有極不同的感受。但拍攝紀錄影
沒接觸過這類剪輯軟體,還是會有許多應用技巧上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的困難,因此是邊上網看教學影片邊剪輯,有了老
楚,現在的事都忘了;不認得家人;甚至不認得鏡
師上課講解的應用概念,讓新手的我能夠很快地上
中的自己;總覺得有陌生人在家……等等,失智症
手,將零散的影像、文字資料,整理成一段可以完整
在不同人身上會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症狀呈現,常使
呈現的影片,這過程真的很令人振奮,透過影片也
家屬們應對不暇,覺得是不是患者「故意」找麻煩,
更能讓資訊能傳達出去。感謝計畫團隊的用心。
讓家屬照顧者不堪負荷,但就像片中一位失智奶奶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發現到有愈來愈多人患有
說的「我自個兒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因此在門診
失智症,而且一旦一個家庭中有人發病,家中的不
中,也會藉此讓家屬了解很多行為症狀並非失智患
平靜、照顧壓力、經濟壓力都會隨之而來,往往造
者所能控制的。發人深省的對話,再配上吳嘉祥老
成照顧者不堪負荷,甚至比患者先病倒等等,因此
師的「路要自己走」,這是一首之前在大愛電視聽
深深覺得失智症的問題需要大家的關注、支持。民
到的戲劇片尾曲,恰巧在本短片中發揮畫龍點睛的
國100 年年初,成大醫院成立了失智症照護諮詢門
效果,將全片所想表達的情緒烘托出來,也因為如
診,這是臺灣第一個針對失智症照顧者提供的諮詢
此,即使這首配樂有版權問題,我還是一直捨不得
門診,也打破臺灣只有醫師能看診的模式,由護理
撤換,認為若真的要公開放映的話,努力取得版權
師與職能治療師共同發揮他們的專業,為照顧者提
才是我的選擇。
供更適切的居家照顧策略與建議,而我剛好也有機
雖然在拍攝、剪輯技巧都不成熟,但片中人物
會能跟隨張玲慧職能治療師於門診中為這些家庭
所帶給我們的感受是掩蓋不住的,即使呈現的方
服務,因此能看到各個失智症的主要照顧者面對照
式是輕鬆帶點歡笑。在短片製作的過程中,指導老
顧失智症患者的辛勞、血淚,更激發我想將這些情
師們對於這議題也給予很多迴響,也注意到身邊親
況整理後與大家分享的心。恰巧因為我們是新成立
友似乎也有這失智情形,透過影片也更能體會失智
的門診,持續有進行研究拍攝,透過影像使研究者
症家屬面臨的窘境;而在影片製作完成後也分享予
更能了解整體的情境以利分析,因而捕捉到很多值
失智症中心的工作人員,身為第一線的醫療專業人
得與大家分享的對話,便決定藉由這次的培訓將這
員,大家更是感同身受,鼻子一酸。但可惜影片還
些畫面化為一部讓大家了解失智症現況的小短片。
有許多隱私、版權問題待解決,因此暫無法公開,但
由於影像內容為門診中的諮詢記錄,而門診諮
心中種下的「種子」會持續灌溉、發芽,期待未來能
詢時間往往動輒30分鐘,對於初次學習剪輯的我,
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與大家分享,期待能為社會帶來
影片片段的取捨實為一個難題,因此後來決定僅呈
一點點的溫暖與改變。
現幾位另我印象深刻的被攝者。以前的事記得很清
53
54
2011新世代設計工作營
學期中的小繞路 —
Cinemetrics
影像與設計思考工作營 建築學系講師 薛丞倫
哥倫比亞大建築學院院長Mark Wiley的宣言:
專長於科技與設計結合於裝置及展覽,Paul Chu是
最棒的建築師的天賦,是在例行的當代生活中創造
香港的珠海學院建築系主任與都市設計建築師,
某種遲疑,在這種缺口中提供了新的潛力、新的模
大家分成三組帶領二十六位臺灣學生、十三位泰國
式、韻律、情緒、感覺、愉悅、連結、與感知。建築師
學生,三位丹麥學生,以及一位加拿大來的學生,提
在都市中的建築物,就像偶而在車站書報攤上擺放
出三種對感知運動可能的量測方式。
著富有想法的小說家的幾本書,在所有例行路徑中
我們在三部影片的片段中,比較世界文化與全
涵了這麼一段值得的繞道,似乎微不足道的小迂
球消費文化發展下的美國、歐洲、與日本的三對夫
迴或許最終改變了所有一切。
婦。三部電影同樣都在描述現代社會轉型的壓力
建築與設計的根本,需要回到身體與物件、身
下,導致家庭生活的崩解。三位導演以三種獨特不
體與空間之間,開鑿出例行生活中新的開口與新的
同的方式,分別從一維的小津安二郎的靜止的攝
感知,提供新的經驗來探索、影響、擴展、塑造人的
影;高達的機械式緩慢移動的二維攝影;到卡薩非
身體運動、感官與知覺的運作,進而在設計上可以
堤的三維動態的手持式攝影成為運動身體的延伸,
創造新的互動與感動。
來描寫、繪製、度量身體的動作與他們創造出的空
成大建築系學生在10月17日至31日這段期間,
間。這三位電影導演以完全不同的看的方法、不同
在例行的課程中參加與創造了一段五至十天的迂
的視角,框景、拍攝、剪接了1956年到1968年日本、
迴繞道,甚至教室也搬到了戶外以及臺北市,在成
法國、美國時空背景下的運動影像與時間影像。我
大建築系教室外走廊、露臺、與臺北世貿展場內,
們進一步指認且孤立出三個電影片段中的空間以
與來自五個國家的老師、學生,透過「Cinemetrics-
及身體運動姿態,一個是日本戰後通勤社區小木造
影像與設計思考」工作營,開始實驗一種「後-透視
屋內的榻榻米房間;一個是法國巴黎的公寓;一個
法」 之設計思考與數位設計方法,參與新的衝擊
是美國郊區二層樓的獨棟房屋。藉由重現這三段身
與學習的經驗。
體的姿勢動作與伴隨展開的三種空間,來度量在每
五位主要老師:Brian 教授是我在紐約哥倫比
天日常生活中空間如何被產生與被居住。
亞大學的老師,提出用影像來度量感知運動的理
這三個不同文化下的居住空間:日式榻榻米房
論,負責這次工作營的總指揮;Victoria教授探索從
間、法式的公寓、美式房屋,配合臺北世界設計大
都市生態系統角度深入感知與運動;Anthony教授
會的設計展覽,需要在世貿展場 3公尺乘 6 公尺的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在走廊上佈置出小津安二郎的榻榻米臥房,攝影機90度垂直正交的變 換視角, 透過層層打開的拉門與簾子的光線變化,擷取了起床過程中 身體的動作。
身體、牆面、與視角的移動與轉動中,高達的法國公寓被折疊壓縮在臺南 建築系中。自製拖鞋當成畫筆來標記與測量身體與空間的交互運動。
攤位內呈現,我們開始討論與試驗不同的方式:一
設計、與來自各國的學生分組合作,一系列包含分
方面摹仿導演的運鏡與框景,以1/10速度的慢動作
析、影像、數位模型建構、圖示、建築圖、建立與同
重現演員細微的動作;一方面深入了解影片中的空
學及指導老師之間的關係,透過極大的互動與動態
間、時間與攝影機、演員之間相互運動的關連。然
的進程,每一位學生在學習與合作過程中還要評圖
後可以在3公尺乘6公尺有限的小空間中,有的同學
與發表,從中所學習的與實質的國際交流,是每週
嘗試建立固定的觀景視窗來框取特定的視角、有
一堂的正常課程無法達成的。
的同學運用移動的隔間牆創造虛擬的空間景深、或
工作營在成大進行四天之後,便移師到臺北的
是翻轉向下的視角來創造出從一樓移動到二樓的
真實展覽地點,開始另一階段實戰,將這個探索感
效果、多種動態的關係讓這三個空間藉由一系列內
知運動的過程轉變成為一種互動式的演出,邀請參
含、折疊、翻轉的操作,被壓縮到3公尺乘 6公尺的
觀的觀眾進入動態的過程、變身為演員、攝影師,
空間內。同學們便在這種動態過程之間,運用沾滿
每十五分鐘一次的表演,讓攤位前聚集不間斷的人
顏料的拖鞋、不同顏色的膠帶、白色麵粉、垂釣的
潮,建築的展覽,打破以往模型、圖面、投影的刻板
鈴鐺等等媒材,在影像紀錄的同時,將身體在空間
形式,以最貼近真實的空間演出來詮釋新的想法,
的運動以視覺、聽覺、觸覺等經驗來進一步量測、
批判事先選取、固定視點的繪圖在建築設計的角
標記軌跡,完成一個擷取空間、時間、感知運動等
色,身體與空間的感知運動的量測,與運動中的身
資訊的巨大繪圖機器。
體,就是設計中最根本的繪圖。
壓縮空間的同時,一系列的演講、座談、影片
學生依自己的方式發掘電影中自省的觀點,藉
欣賞也同時進行,針對影像度量理論的介紹、感知
由發現新的方法、嚴謹專注的感知運動的練習來擷
運動在都市、生態系統的理解、影像裝置的實務案
取資訊及繪製圖面,不是將建築作為實體物質的再
例等等,成為是另類的迷你課程,聽演講、討論、做
現,而是建築空間作為物質流變的影像框景,透過
55
學期中的小繞路─Cinemetrics-影像與設計思考工作營
身體的行動、展覽的互動、及繪圖的練習等操作, 促成對空間、身體與建築之間的關係的瞭解。學生 在多重專業團隊下,不同領域間換組的工作指導, 更幫助學習瞭解、與解決當前環境與都市跨領域問 題的複雜性。讓我們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在實質與 生態上的影響有進一步的認知,進而影響我們設計 時的思考。 在成大頂尖計畫與教育部、國科會等經費資助 下,近年建築系在國內外主辦及參與超過十個類似 這次活動的國際設計工作營。針對具有實驗性的議 題,藉由五至十天的密集課程與實際的設計操作, 接受國外優秀老師的指導,除了對新的設計思考學 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外,學生在語言與設計溝通方面
s c i r t e m e n i C
56
更有充分的準備,同時臺灣的學生也必須扮演好地
主的角色,帶國外的學生體驗臺灣的文化、臺灣的
都市建築空間、品嘗臺灣的美食,開始建立國際的 社交網絡,來接受全球化、國際化的洗禮。這也是
近年成大建築系發展與改革的重點之一,期望課程 外的小小繞道,鼓勵新一代的準建築人們,思考與 再現城市以及整個生態環境為一種活潑、動態的關
係場域。透過這個工作營作為一個出發點,對實質
建成環境,能有更好的了解及作為。
(右上)討論與溝通在文化、語言的隔閡下充滿互動,開啟國際化的洗禮。 (右下)臺灣的辦桌文化結合自助餐形式,工作營隨時充滿動態的交流與互動。
(左)對身體姿勢、位置、時間、周圍環境的仔細觀察與介入,開始了解感知運動,以及如何擷取與測量。 (右)橫躺的身體配合樓梯透視圖,製造出往下拍攝、一樓上到二樓的移動,進一步翻轉了卡薩非堤的三維動態的攝影方式。
IMAGE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五位來自美國、澳洲、香港、臺灣的老師,與來自各國的學生合影(十三位泰國、三位丹麥、一位加拿大、與二十幾位臺灣學生。)
(左)中國水墨畫裡的氣,呈現人與天地之間各種流變、感知、運動關係;以麵粉作畫量度身體、感知、空間、時間的關係,成為另一種水墨。 (右)小小的攤位,在偌大的世貿展覽館內,創造出小迂迴及繞道,最熱門的攤位前大家爭相一睹建築的空間魔術。
編輯桌
57
58
2011新世代設計工作營
建國100,設計100— 激。動。建築舞動工作營
Move Stimulus Workshop 建築學系講師 黃若珣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為配合建國100 年,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在政府
「激。動。建築舞動工作營」以建築與舞蹈的
的支持下,從全球13個國家、19個城市中脫穎而出,
對話為主題,是設計與文化的融合,也是設計與文
取得「國際設計聯盟(IDA)」(即國際工業設計社
化的交鋒。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與國立臺北藝
團協會、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與國際室內設計
術大學舞蹈學院聯合舉辦,結合兩校資源及師資
師團體聯盟)成立後的首次世界大會舉辦權。本次
跨領域合作,是一個嶄新而刺激的嘗試。臺北藝術
大會不僅有精彩的主題演講、綜合座談及饒富特
大學舞蹈學院是臺灣舞蹈界的龍頭,孕育出雲門舞
色的主題之夜,更配合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分別於
集等國際知名的舞團,而本次工作營的指導老師-
臺北世貿、松山菸廠及南港展覽館展出各式設計
古名伸老師,是國內率先發展即興舞蹈表演的舞蹈
發展及成品,將臺北市妝點成處處有設計的文化
家,嘗試跳脫傳統舞臺的表演,作品中有許多身體
之城,也展現了臺灣展業發展從過去MIT(Made in
與空間的對應;另外也邀請到安娜琪舞蹈劇場的藝
Taiwan)的模式轉變到DIT(Designed in Taiwan)的
術總監-謝杰樺參與,由於他的雙重背景(成功大
成果。
學建築系畢業,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碩士)是促
而配合本次 IDA 之主題「交鋒」-Design at the
成這次工作營的一大推手;國外講師部分也邀請到
edges,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及
奧地利建築師,AllesWirdGut建築事務所的合夥人-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共同策劃,連結全臺灣30個設計
Andreas Marth以及建築系的客座教授Marcus Brown
院校系所同步展開舉辦的「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
進行指導,工作營學員有機會與從不同的角度看待
(簡稱:2011 YDW)」,更是臺灣設計圈前所未有的
身體與空間、建築與舞蹈,學習如何在團隊中溝
盛事,此工作營的內容分為三大方向:設計與文化
通、合作、設計,同時也學習技能與經驗來體驗不
交鋒、設計與科技交鋒以及設計與環境交鋒,是由
同語言、文化、生活形式的差異。
青年設計師們參與學習與創作的設計工作營,每個 營隊招收國內外學員各15名,並搭配臺灣創意設計 中心邀請的國際級專業講師隨營隊指導,世界各 地青年設計師來臺與臺灣本地之創意學員,展開自 2011年10月17日到10月21日,為期5天的國際創意設計
交流。 國立成功大學在全國激烈的設計工作營甄選 中,共有四個營隊脫穎而出,分別是建築系的「激。 動。建築舞動工作營」、「影像與設計思考工作營」; 工設系的「品。食。飲。味設計營」和創產所的「智
課程進行中學員們進行身體探索
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以不同的主題串聯設
除此之外,本工作營亦獲得國內知名紙業廠商
計想法,是全臺大專院校營隊密度最高的學校,也
永豐餘工業用紙股份有限公司的贊助,提供工作營
顯示出本校對於設計教育的重視。
所需之設計材料和專業的技術支援。在當今高漲的
59
60
建國100,設計100──激。動。建築舞動工作營
環保意識之下,如何善用可回收材料成為一項當紅
高矮,每一個巧妙的設計,都可以改變人在這個空
的議題,本工作營以瓦楞紙為主要操作材料,希望
間中的感受,並且扭轉人們的動作和反應。進入一
學員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最高的創意,將平凡
個空間,可以感到快樂,可以感到壓迫,也可能毫無
無奇的瓦楞紙,轉換為引人入勝的空間舞動設計。
感覺;一個成功的設計,應該能適度的傳達設計者
「激。動」是工作營的主 題,「激」即為「刺
的意念,不需言語,經由實際體驗的方式,讓使用
激」,可以是人對空間的,或是空間對人的;而「動」
者察覺到設計者的意圖。工作營給予學員的課題以
則是「動作、舞動」,代表了人因為「刺激」而產生的
不同的情緒發展,分別以快樂、安詳、興奮、挫敗、
動作,或是空間因為人的舞動而發生的變化。子標
緊繃等情緒為操作的對象,學員經由空間的創作來
題是「身體 / 空間 / 舞蹈 / 建築」,說明了本工作營
傳達所欲表達的情緒,最後分別以不同的形式共同
所欲探討的主要因素。
呈現於世貿一館的臺北世界設計大展。
在建築設計當中,身體習慣作為建築思考的中
「快樂」組的學員以彈跳作為設計的主軸,用
心,身體如何使用空間、在空間中運動,都是建築
折疊的方式,將原本無彈性的瓦楞紙,搖身一變成
及空間設計的主要課題。然而建築及空間本身卻是
為彈性十足的跳跳床;「緊繃」組的學員試著以如
刺激身體動作的興奮劑,雖然身體的動作能有不同
履薄冰的方式來詮釋緊繃的感受,瓦楞紙為基礎
的面向,但因為外在的環境,限制或誘發了人們移
的紙磚頭高高低低,讓人踩在上面不得不小心,肌
動的方式和伸展的限度。另一方面,人的介入讓空
肉和心情都緊張了起來;「興奮」組的學員則著重
間充滿生氣,特殊的空間結構激發他們創作靈感與
在視覺的刺激,利用方型的框架互相套合,不僅在
想像,藉由肢體與全身感官,賦予空間不同的記憶
視覺上有框景的效果,也在色彩上強調興奮的感
與歷程。
覺,一個個懸吊起來的方框,高度上互相錯置,提
空間給予人們的影響是深層的,微小的光線差
供更多的互動性,如何在世貿展場將這個作品懸吊
異,色彩的使用,溫度、溼度,牆面的折角,天花的
起來,也成為學員們的一大課題;「挫敗」組則是以
設計提案與設計討論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折板的構造,創造出一個狹小的通道,人行走其中,
如何將設計的成品拆解、裝運、並且重新在世貿展
必須扭曲身體,改變正常的前進方式,走道漸行漸
場組合、呈現。所有的學員在進場佈置的那天全都
窄,有一種進退兩難的挫敗感;而「安詳」組用一系
卯足了勁,有效的分工合作、甚至必須處理許多突
列的椅子來詮釋祥和安穩的情緒,不僅嚐試了許多
如其來的狀況,不過在大家同心協力之下,順利的
符合人體工學的椅背和椅墊形式,也在造型上用一
完成佈展,並且於展出期間吸引了大量民眾一同參
個圓潤而包覆的形狀設計出的舒適安詳的座椅。
與,與作品互動,為本次的工作營畫下一個完美的
工作營的內容除了希望學員重新認識身體的
句點。
感知、學習轉換成空間上的設計,最後的考驗更是
緊繃
快樂
挫敗
世貿佈展佈展完成合影
安詳
61
62
2011新世代設計工作營暨東南亞國際設計營
「品‧食‧飲‧味設計營」與 「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
Design And Culture Integration Intelligent Living Space
撰文、攝影 / 工業設計學系、 計劃專任助理 鮑彥君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2011新世代設計工作營暨東南亞國際設計營
〈品.食.飲.味設計營〉 工業設計系
〈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 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
「2011新世代設計工作營 暨 東南亞國際設計營」營隊主題架構
為響應行政院「建國一百年,臺灣設計年」之
與創意激盪的美妙成果。此合併舉辦之設計營有兩
全民美學推廣,以及迎接在臺灣第一次舉辦的2011
個不同領域的設計主題,分別為「品•食•飲•味設
年世界設計大會,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今年將
計營Design and Culture Integration」以及「智慧化居
東南亞國際設計營擴大舉辦規模,與新世代設計工
住空間國際工作坊Intelligent Living Space」。
作營合併舉行,以促進國內設計學校與國際設計學 文化藝術
校之間的交流分享。 東南亞國際設計營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00年東南亞區域共同研究暨培訓型國際合作計 劃」之執行內容,加強臺灣與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合
品.食.飲.味 設計營
作交流與互助關係,以累積永續發展經營的能量 與實力;新世代設計工作營則是由經濟部工業局主 辦,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及中華民國設計學會共同策
創意設計
美食觀光 「品‧食‧飲‧味設計營」概念架構
劃,由900位世界青年設計師齊聚一堂,連結全臺灣 30個設計院校系所同步展開的活動,提供青年設計
「品•食•飲•味設計營」從文化主題進行探
師們參與學習與創作的交流平臺。國立成功大學工
討,主旨源自於舉世皆知的華人飲食文化,民以食
業設計系以及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分別承辦「品•
為天的臺灣,幾乎是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餐
食•飲•味設計營 Design and Culture Integration」以
廳。古都臺南素有美食小吃天堂之稱,更是吸引觀
及「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Intelligent Living
光客的一大商機,日前國際知名的華爾街日報,也
Space」兩個不同主題的設計營隊,於10月17日至21日
讚譽臺南市是「Food Museum」(美食博物館)。臺
展開為期5天的創意設計交流。此合併舉辦之設計
灣美食融合了傳統與創新,本設計主題將食具的創
營活動,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以及國立成功大
意設計導入藝術與生活之概念,提升臺灣美食文化
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動總中心共同指導。
於國際舞臺之立基點,進而帶動商業競爭力。經由
「2011 新世代設計工作營暨東南亞國際設計
設計將傳統小吃食具雅緻化,讓臺灣味小吃保有原
營」是一個為了讓年輕設計師們相互學習與創作而
味特色外,更能提升美學生活品質。如何透過創意
舉辦的活動,藉此傳遞世界青年設計師之善念關懷
食具設計使臺灣在地傳統美食小吃提升至雅緻化,
63
64
品、食、飲、味設計營與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
使小吃文化更添藝術氣息與兼具商機,便是此設計
觀摩討論的過程,學員也能夠互相交流激盪,激發
主題之目標。
創意思考的能量。 本 次 設 計營 活 動 邀 請國外 6 所設 計相關學
環境永續
校的師生一同參 與,參 與之外國學校包含韓國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印度 National Institute of Design、新加坡 Nanyang 智慧化居住空間 國際工作坊 創意設計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印尼 Bandung Institute of
互動技術 「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概念架構
Technology、泰國Chulalongkorn University以及馬來
西亞Southern College。國內參與學生除了成功大學 規劃與設計學院學生之外,更與教育部補助之智 慧生活整合創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種子」聯盟合
「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Intelligent Living
作,參與學生含括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
Space」結合環境永續之理念,深入剖析環境、自然
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以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等大
與人之間的微妙平衡關係。本營隊主要議題為「智
專院校。活動參與人數共計133人,其中國內外老師
慧居家空間」,主旨源自於電腦運算技術的發展,
30人、學生103人,是規模相當盛大的國際設計營。
讓人機互動在空間與產品設計領域開啟了新視野,
「品•食•飲•味設計營」由日本千葉大學特聘
隨嵌入式感測器與控制器的開發,在未來有機會
講座-渡邊誠(Makoto Watanabe)教授擔任營隊指
創造具智慧之居家空間與產品。本營隊以感測與電
導顧問;「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則由美國
腦技術為基礎之互動設計運用,另外在環境生態議
Fox Lin 公司創辦人,現任波莫那加州工藝大學教
題上,能夠創造人類與自然諧調共和之環境,在未
授-Michael Fox擔任營隊指導顧問。
來的智慧居家空間與產品發展不受技術限制,透過
外國參與學校帶隊老師包括Ji-Hyun Lee(韓
永續的構想,激盪出綠色產品、綠色建築、綠色商機
國)、Susanth C S(印度)、Chu n-Hsien Chen(新
等各種可能性。
加坡)、Bismo Joyodiharjo(印尼)、Pim Sudhikam
為了促進智慧化居住空間應用之推廣與交流,
(泰國)、Bee Lay Khoo(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
本營隊以創意學程為核心課程,輔以技術課程作為
Orcadesign 設計師Jeremy Sun,國內老師則是來自成
應用整合之媒介,課程分屬於三個領域:建築、工業
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建築學系以及創意產業設計研
設計、創意產業設計,探討智慧化居住空間之議題,
究所等多位師資,於設計營期間共同指導學員進行
而後利用創意課程與模型實做引導學生進行創意發
專題設計。
想,創造出有意味之智慧化居家互動設計作品。 兩個不同主題之設計營隊皆透過演講座談會 及設計工作營的模式,讓國內外大學生進行共同設
「2011新世代設計工作營暨東南亞國際設計營」 於10月17至10月21日設計營期間進行下列活動內容: 一、青年設計師論壇:
計創作及學術交流,將學生彼此的專長做跨領域
為增進設計營學員彼此間的瞭解,所有學員於
之結合,以激發設計潛能。活動期間安排了國際級
設計營活動第一天(10月17日)針對設計主題發表
大師進行專題演講,讓學員了解最新的國際設計趨
個人的設計概念或相關作品,並分享設計理念與想
勢。而後,由國內外的老師共同指導學員進行設計
法。各學員須為自己的作品進行5分鐘簡短的英文
專案,所有學員以分組方式進行實體作業,並有專
發表,介紹個人作品之設計程序及理念,目的在藉
業指導老師適時協助,隨學隨做, “ learning by doing
由觀摩彼此的作品來激發團體創作靈感,亦可使學
”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另外,藉由親自動手與各組
員更加瞭解自己的組員專長及設計想法。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設計營指導顧問─渡邊誠(Makoto Watanabe)教授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設計營指導顧問─Michael Fox教授
D e s i g n And C u l t u r e
上排由左至右為:Ji-Hyun Lee(韓國)、Susanth C S(印度)、Chun-Hsien Chen(新加坡)、Jeremy Sun(新加坡) 下排由左至右為:Bismo Joyodiharjo(印尼)、Pim Sudhikam(泰國)、Bee Lay Khoo(馬來西亞)
編輯桌
65
66
品、食、飲、味設計營與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
二、國際設計大師講座:
四、設計工作坊與團體設計作品:
所有與會的國外設計學校帶隊老師,10月18日
所有設計營學員依不同之設計主題,國內、國
於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舉行專題演講,
外學員交叉分組進行團體設計演練,並由國內外帶
介紹國外設計新知及該校之設計研發成果,演講場
隊老師及業界設計師擔任設計指導。學員們在短短
次如下列:
的時間內完成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包含:設計構
1“ . New Curriculum in Industrial Design Department”
想提案、草圖、構想定案、細部設計、模型製作等。
Prof. Pim Sudhikam,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並於10月20日於國際會議廳進行作品發表,學員全
Thailand
程皆使用英文向其他同學及老師表達自己的設計概
2“ . My Life in Taiwan & Korea”
念與想法,並展示所製作的模型,兩個不同主題的
Prof. Ji-Hyun Lee,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小組彼此互相觀摩、互動以及學習。團體作品產出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ea
共計17件,「品.食.飲.味設計營」共有6件;「智慧
3“ . Sustainable Product Conceptualization for Green
Automobiles”
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共有11件,每件作品不論 完成度或創意性都具有相當高的水準。
Prof. Chun-Hsien Che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4“ . Design Innovation using Bamboo”
Prof. Susanth C S, National Institute of Design, India 5“ . TBD”
Prof. Bee Lay Khoo, Southern College, Malaysia 6“ . Product Design ITB Introduction”
Prof. Bismo Joyodihar jo, Bandu ng Instit ute of Technology, Indonesia
三、臺南市區古蹟參訪: 10月18日下午帶領學員探索臺南市古蹟之美,
以及品嘗臺南特色小吃。參訪地點包括:赤崁樓、 孔廟、安平樹屋、安平古堡。
Design 國際設計大師講座,由各國帶隊老師進行專題演講
設計營小組討論與國內外老師指導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各小組於國際會議廳進行成果發表
「品‧食‧飲‧味 設 計 營」團 體 作 品 簡 介 作 品 名 稱: 臺南碗粿
作 品 名 稱: T-BOX
作 品 說 明: 應用孔 廟意象作為包裝設計元 素,每 一 層 的 米 糕 上 面 都 有 中 國 字 , 當 淋 上 醬 汁 時 ,字 就 顯 現 出 來。在 一 邊 品 嘗 美 食 時 一 邊 思 考 字 的 涵 義,當 用 完 美 食 時 便 可 見 到 中 國 字 的 解 釋。
作 品 說 明: 應 用 折 紙 的 概 念,只 要 幾 個 簡 單 步 驟 ,就 可 以 將 雞 排 、臭 豆 腐 等 夜 市 常 見 的 美 食,以 不 沾 手的方式攜帶並於路途中輕鬆 享 用。
團 隊 成 員: Chi-Yuan, Wang Yi-Ting, Chien Supawit Pipat Jia-Ling, Wu
Yi-An, Lai Chia Fei Ran
團 隊 成 員: Tan Chun Sing Yung-Hsuan, Tang Yen-Hao, Chu Harry A Mawardi Mei-Chun, Cho Miao-Hsuan, Wang
作 品 名 稱: 響
作 品 名 稱: 椪餅
作 品 說 明: 以 資 訊 化 的 服 務 軟 體,運 用 在 各 種 通 訊 設 備 上,能 夠 幫 助 初 次 來 訪臺 南的人以有趣的 轉 盤 遊 戲 了 解 在 地 美 食 與 文 化,其 操作的易使用性讓使用者得以 獲取臺南美食的相關資訊與食 記 評 論。
作 品 說 明: 將椪餅透過重新包裝設計讓遊 客 可以帶回家作為禮物送 給 親 朋 好 友,其 外 形 是 取 自 龜 的 六 角形龜殼來進行創意發想具有 中 國 長 命 百 歲 意 涵。
團 隊 成 員: Yen-He, Lu Shamit Das Yu-Cing, Liou Pei-Yu, Lin Chieh Pao Krittika Yindeear-rom
團 隊 成 員: Ta-Chih, Liu You-Cheng, Hsu Maharani Dian Permanasari Cuilin Foo Hung-Yu, Tzeng
67
68
品、食、飲、味設計營與智慧化居住空間國際工作坊
作 品 名 稱: Paper Fr uit Ja r
作 品 名 稱: 安平- 平安
作 品 說 明: 外形是以傳統的甕為造形也是 商 店 的 象 徵。此 包 裝 能 夠 提 醒 買 者 在 臺 南 的 回 憶, 紅 色 代 表 吃 到 美 食 的 快 樂 回 憶。
作 品 說 明: 臺 南 眾 多 的 特 色 小 吃 中,布 丁 尤 其 著 名,是 許 多人 到 臺 南 必 買 的 伴 手 禮 之 一,我 們 重 新 設 計 布 丁 的 包 裝,使 其 更 具 有 在 地 化 特 色 。 包 裝 盒 外 鏤 空「 安 平」字 樣,而 在 打 開 之 後,安 平 字 樣 會 因 視 角 不 同 變 成 " 平 安 ", 不 但 代 表 著 臺 南 的 著 名 景 點, 更 具 有 祝 福 之 意。
團 隊 成 員: Chin, Chiu Teh Weng Ying Han-Jou, Chang Chi-Ming Hung Bjorn Rőmer Chia-Li, Lin
團 隊 成 員: Yi-Hsiu, Liu Ya-Han, Lin Ya-Ting, Hsu Yin-Hsiang, Lin
San-San, Liu Andrea Noronha Pei-Chia, Chiang
「智 慧 化 居 住 空 間 國 際 工 作 坊」團 體 作 品 簡 介 作 品 名 稱: Ef f l owe r y
作 品 名 稱: BA N YA N │ PAV I L ION
作 品 說 明: 有時候我們需要知道朋友是否 在 家 以 及 他 們 身 處 何 處,以 利 於我們能與他們聯繫或確保他 們 的 安 全,E f f l o w e r y 便 可 輔 助 我 們 了 解 朋 友 的 現 況。
作 品 說 明: 由 於 現 今人 們 都 藉 由 各 種 儀 器 或是網路社群來做為相互之間 的 溝 通 橋 梁,但 是 卻 缺 乏 最 原 始 的 自 然 互 動,此 設 計 便 是 希 望 能 夠 提 升人 與 人 之 間 最 自 然 的 互 動 以 創 造 更 美 好 的 世 界。
團 隊 成 員: Ying-Tsung, Wang Yu-Hsian, Lin Yi-Chieh, Yeh
Peng-Fen, Chen Tsung-Wei, Tsai Varapong T.
團 隊 成 員: Zijian Huang Yi-Chia, Lee Wei, Tang Yin-Chin, Chen Dhun Packpongphanchai
作 品 名 稱: RO C K-A- BY E BA BY
作 品 名 稱: YOU ’ V E G O T M A I L
作 品 說 明: 此 設 計 概 念 是 為了 提 升上 班 族 母親與小寶貝之間的互動經 驗,以 模 擬 寶 貝 被 母 親 環 抱 的 感 覺。
作 品 說 明: 過去牆上的備忘板以視覺投影 系 統 在 家中以 視 覺 化的資 訊 呈 現,並 結 合 互 動 多 媒 體,不 論 是 接、丟、貼 等 動 作,使 用 者 可 以 直 覺 性 操 作 留 言。 備 忘 板 平 時 嵌 於 牆 上,即 成 為 家 中 的 裝 飾 品 之 一。
團 隊 成 員: Aratrika Roy Wu, Yu Pei-En, Shu Wei-Ting,Chang Xue-Yi, Lai Wu-Yu, Chang
團 隊 成 員: Wei-Jung, Chen Ying-Nan, Liou Bowen, Sun
Mo-Han, Chang Chia-Wei, Wu Yu-Ting, Chen
作 品 名 稱: COMEASY
作 品 名 稱: PR E SE NC E
作 品 說 明: Comea sy 是 一 組 能 夠 與 人 互 動 的 桌 子 。 當 桌 子 被 使 用 時 ,其 他 桌子會 升 起 鼓 勵 其他 人能使 用 桌 子,並 且 延 伸 鼓 勵 其 他 人 坐 在 一 起,因 此 可 以 隨 著 人 數 去 調 節 使 用 空 間。
作 品 說 明: 此枕頭不論距離可以傳遞我們 的 思 念。
團 隊 成 員: Aaron Lescroart Meng-Chun, Wu Yu-Hsuan, Chiu Yu-Hsin, Wang
團 隊 成 員: Cheng-Ru, Zeng Hsun-Hung, Yu Yang Yoonhyun, Kim Chin-Chia, Liu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作 品 名 稱: ON A I R
作 品 名 稱: M A P OU R F R I E N D SH I P
作 品 說 明: 當 面 臨 不 同 語 言 的 多 元 文 化, O N A I R可 以 幫 助 我 們 在 溝 通 時 轉 換 不 同 的 語 言,同 時 在 機 身上的 世界地圖顯 示使用該 的 語 言 國 家,讓 所 有 與 會 者 了 解 。取 代 人 員 口 譯 以 及 辭 典, ON AIR期 望 能 讓 使 用 者 更 加 享受 多元 文化 的互 動 與 溝通 過 程。
作 品 說 明: 此門被許多的小便條紙所覆 蓋,每 一 張 貼 紙 代 表 一 個 朋 友,當 紙 張 升 起 或 是 下 降 代 表 朋 友 離 線 或 是 在 線 上,而 門 的 造 形 也 會 隨 著 時 間 而 有 變 化。
團 隊 成 員: Yu-Wen, Wu Yi-Ching, Chen Yi-Min, Huang
Sun-Joong, Kim Chih-Chieh, Tsai Po-Cheng, Hou
團 隊 成 員: Chien Ze En Ton That Phu Duc Ruo-Ling, Liu Yun-Su, Chun Hui-Yu, Lai Jyun-En, Song
作 品 名 稱: L IG H T- U
作 品 名 稱: A R B OR E A M IC US
作 品 說 明: 即便我們無法在網路以及透 過 電 話方 式 說出 我們 對人 的思 念,此 儀 器 會 輔 助 我 們 傳 遞 我 們 的 情 感。
作 品 說 明: A r b o r e A m i c u s為 一 個 網 路 社 群 儀 器,此 儀 器 的 葉 子 便 代 表 我 們 的 朋 友,當 我 們 努 力 經 營 朋 友 關 係,樹 會 逐 漸 長 大, 相 反 的,若 不 好 好 經 營 朋 友 關 係,樹 便 會 衰 敗。
團 隊 成 員: Hsin-Chieh, Yeh Teo Pei Kian Yu-An, Chen Swarup M S Yu-Hao, Wu
作 品 名 稱: Lilt 作 品 說 明: Lilt被 設 計 來 安 裝 在 成 大 校 門 口 處, 透 過 光 、 顏 色 與 韻 律 來 與離校或進入校園的學生互 動,能 夠 了 解 學 生 的 數 量 以 及 在學生活動中心的學生活動情 況,夜 晚 來 臨 時,L i l t 便 會 休 息 直到隔天學生回到校園的時 候。 團 隊 成 員: Anisa Fardan Nabila Dian-Chih, Lin Hsueh-Wen, Yang Li-Jen, Wu Nandita Mehrotra Yen-An, Chen Yueh-Sung, Weng
團 隊 成 員: Shih-Hao, Chiu Wan-Ting, Tseng Chia-Han, Lin Ru-Huei, Lin Kadek Andana Suat-Fun Yew
「2011新世代設計工作營暨東南亞國際設計 營」研習活動之目標為:鼓勵跳脫傳統學科領域 規範與思考模式,冀求透過面對面的跨國交流與 國際會議盛事,來了解各國人文社會之建構與發 展,探討分析人文價值、永續發展及創意設計之 發展,加強國際設計與臺灣之互動關係。另外,這 次設計營活動讓國內外學員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 誼,透過國際學員來臺合作學習,深入了解臺灣人 文社會及設計產業,提升臺灣國際知名度。臺南 設計營活動結束之後,安排學員北上參與2011臺 北世界設計大會,以培育新世代設計人才,推廣 及提昇我國國際設計之形象。
Intelligent
69
70
思考 關懷 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觀後感
TA I P E I W O R D DESIGN EXPO
撰文、攝影 / 工業設計學系、電機工程學系99級 李盛弘
很榮幸能得到成大歷史系系主任兼校刊總編
Design Alliance, IDA)。本次展覽的確有很多設計想
輯陳恒安教授邀稿,將在成大所學的點點滴滴與
展示,例如: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廣告
這次觀展後的省思與大家分享。筆者目前就讀國立
設計、企業識別設計等等,但缺乏整體規劃。比較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雙主修電機工程學系大學
概念性的東西,例如:醫療工程設計、生醫機電整
部六年級。九月底開幕的松山文創園區、臺北世貿
合、概念生態都市相關的比較少著墨。一場辦的有
和南港世貿展場,筆者皆有重點式參觀,並無走馬
聲有色的展覽是因為有個明確主題,例如:米蘭家
看花的全部拜訪。文章重點不是展覽手冊上作品介
具展(I Saloni Milano)、美國概念汽車展覽等等。不
紹,亦非看展達人的我,沒有很多走訪國際展的經
過依然很開心看到臺灣對於設計的重視,一年比一
驗,小型展覽倒是參觀不少,野人獻曝分享個人心
年進步,無論進步多和少,但至少有一個開始。我
路歷程。從「跨界交鋒」例子談起,接續介紹「綠色
們也知道任何一個產業並非一蹴可及,需要不斷累
設計」,討論臺灣「本土特色」的覺醒,最後以「設計
積、持續推動。
教育」作為結語,一共分為四大主軸。 本次展覽對於臺灣設計界是一場盛事,自己在
一、跨界交鋒
臺北世界設計大展(Taipei World Design Expo)同時
展出主題合乎目前世界潮流議題「跨界交鋒
兼具三方角色:得獎者、展覽者和導覽者。個人認
(Design at the Edges)」探討以新舊交鋒創造全新
為此次展覽太過繁雜,雖然強調國際三大設計社
體驗。何謂新與舊?又何謂創新呢?我個人認為
團組織: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國際平面
新、舊是相對於所立足的時間點來定義,例如:時
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與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
裝的復古風格、建築設計上具有未來科技感的室內
師團體連盟(IFI)。為因應全球化及未來跨設計領
裝潢等等,簡單解釋,新與舊是設計師玩弄造型給
域潮流,2007年,此國際三大設計社團組織(Icsid、
人們的感受。而「創新」並非創造新的東西、事物,
Icograda、IFI)正式組成國際設計聯盟(International
而是解讀成現有元素的再組合(recombination)。例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左)松山菸廠展區門口(攝影:程雋) (下)空間設計展區廠(攝影:程雋)
如:James Dyson的無扇葉風扇(Air Multiplier)是白 努利定理(Bernoulli's principle)實踐。最主要造風 來源為下方的強力馬達,其吸入空氣後,利用渦輪 增壓器及噴氣發動機產生強大氣流,並將氣流往上 送到環狀圈,產生十五倍的氣流,另外環狀圈上頭 利用機翼設計原理引導風向,即使沒有扇葉也可出 風。一個簡單的圓環造型加上基本的物理現象應 用,是一個跨界交鋒的典範。降低危險性(無扇葉 的關係)、增加清潔上的簡便(擦拭圓環即可)又可 增加效率(吹出來的風變為十五倍)皆為此創新產 品優點。 「妙法自然」是讓筆者印象深刻的展覽,也是
於單一個中國字可能無法辨識,喜悅於感受到字與
另一個跨界交鋒的好例子。「董陽孜與亞洲海報設
字間的連結性可以和設計者做一番對話交流。美中
計暨文創跨界創作展」由國際知名書法家董陽孜發
不足是只有東方漢字文化國家的設計師參與,缺少
起,香港知名設計師劉小康及知名平面設計師陳俊
了西方設計師的觀點或者說西方文化看待東方文
良為策展人。非常有趣的創作方式為邀請亞洲五大
化的美學價值觀。
具漢字文化國家的設計師,以董陽孜創作「妙造自
中國字只是跨界交鋒的一個面向,南港展覽
然」為主題、二十四帖書法字為元素,進行海報設
館的團體區內,筆者察覺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
計。可以看到中華書法字體在不同設計師、美學家、
院)展場上有更多跨界成功案例。工研院基本上提
導演、文字工作者等等的創作下,每件六幅海報作
供技術並與設計公司合作,輔導中小企業廠商二
品都是每個人的內在宇宙,呈現東方文化之美學與
度創業。確實將設計、技術契合進入市場以達到
精神並且發揚與傳承中華書法藝術。當下站在不同
可獲利、具備競爭力。筆者畢業設計的一部分與工
設計者所呈現的六個字面前,內心總有驚喜,驚訝
研院合作,應用研發的奈米壓克力為外部燈罩的
71
72
跨域思考、跨界關懷──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觀後感
松山創意園區內的「妙法自然-董陽孜X亞洲海報設計暨文創跨界創作展」,每位設計師賦予書法新生命。內斂的中國字體,與不同文化背景衝擊 下,更顯藝術張力。(讀者可以比較三張相片中的「義」字)
設計。將「線」光源轉為「面」光源,節能環保。這
(Al Gore)所發起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種跨界產生出的火花,讓遊走於設計與電機邊界
Inconvenient Truth)或是日本工業設計界正在推廣
的我,回想起大學二年級時候選了「工程史」一門
碳足跡概念的標籤,歐洲商品上早已有許多環保標
選修課程,改變對於工程科學和設計藝術的看法。
籤、認證。或者效法生態作家陳慈美所提倡的三不
科學、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五石:「走出三不:不關心、不清楚、不知所措。落
studies,STS)領域中,顛覆以往我們對於單一學科
實五石:儉樸生活(Simple Life)、自然農法(Natural
注重的想法(I 型人才,專注於單一領域),反而更
Agriculture)、適切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
著墨於跨領域學科的網絡整合(T 型人才,專注於
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古老智慧(Ancient
單一領域外,其餘領域亦有所涉略)。當時國際知
Wisdom)」。
名之 STS領域研究專家亦為螞蟻(ANT)理論的創
以下例子更能強調綠色設計已經變為設計內
立者John Law教授正好來成大演講,讓我有機會目
的一項必要條件,包含於設計命題中。PUMA與知
睹大師風采。John Law教授任教於英國藍開斯特大
名的工業設計專家Yves Béhar 和舊金山fuseproject
學(University of Lancaster,UK)。在其研究生涯早
所 合 力 推 出 的 鞋 盒 設 計,稱 為 環 保 鞋 袋 包 裝
期,參與創造 STS 學界最重要的理論之一「行動者
(Clever Little Bag)。可以取代購物袋外,包裝上改
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ANT),而聞名
進讓紙張達到最大應用,其餘功能如收納,讓鞋盒
於國際STS學界。
發揮多功能。若用數據來說明可能更能讓讀者體會 綠色設計的巧思與重要性。新包裝系統每年將節省
二、綠色設計
超過65%的紙張和60%的水、能源與燃料消耗量。研
綠色設計在未來對設計人而言已經不是設計
究報導指出與傳統鞋盒的製造過程相比,聰明環保
題目,而是本身即存在的規範。成大電機系特聘教
鞋袋的製造使用較少包裝、原料、水和能源,也降
授王駿發老師所提倡的「橘色設計」以及成大工業
低運輸中所耗費的能源。這表示每年降低8500 頓
設計學系所發起的「仁本設計」,其實都是以人為
的紙張用量、節省2千萬兆焦耳的電力、減低了 1 百
出發點的在地關懷。綠色設計已經從產品、環境上
萬公升的燃料並節省1百萬公升的水。
的實質意義,拓廣到心靈上環保、倫理的觀點。我
綠色設計的例子在此次展覽中不勝枚舉,三菱
覺得這是很好的開始,唯有從觀念上灌輸推廣,才
(MITSUBISHI)汽車、豐田(TOYOTA)汽車皆展出
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例如: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概念電動車設計,宣告下一代交通工具革新。面對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未來石油資源的匱乏,目前市場上已有油電混合車
村落(散村與集村)一直到城市,乃至範圍更大的
因應。無論設計師或科學家勢必對汽車產業的認
都市、區域。理論上,我們都應該存在於自然環境
知有所改變。例如:都市設計師應該要對於電動車
中,但是實際上我們卻離自然環境越離越遠。永續
之充電站設立點規劃、伴隨新型態交通工具而改
都市即想營造出「在森林中的都市、在都市中的森
變的交通法規等等。工業設計師的涵蓋範圍很廣,
林」的生活。以自然的腳步邁進、演變,也是一種獨
其責任也重大。單一產品設計、創新,其實影響到
特「生物性」方法的創新推廣應用。回顧一下歷史,
後期社會現象深遠,也就是網絡形成。例如先前筆
早在1968年 4月已有十個國家之三十位科學家、教
者在大二、大三的報告「應用STS方法探討校園人行
育學者、經濟學者、人類學者、工業家、以及政府官
道與自行車停車空間設計」,發現非人行動者如:自
員等齊聚羅馬,探討地球面臨的資源、人口、食物、
行車、機車、汽車,隨著技術物演進,間接影響校園
能源、CO 2排放、及格陵蘭冰帽等問題,那次圓桌會
網絡、停車規劃。系館建築物、行政大樓因而設置
後成立了羅馬俱樂部(Rome Club),並於1972年與
地下停車場、校園內規劃停車格。一開始可能只有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共同出版了一本警世報告
少部分系館前有自行車停車格,仍未規劃設計,幾
「成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引起全人類
輛自行車任意停放。學生數目增多後,網絡開始混
對地球資源的注意,這正是後續全球高峰會舉辦
亂,不斷重整、打破。因為技術物、科技進步,校園
的濫觴。科學脫離不出環境倫理本身,也不應該獨
內開始出現機車、速克達又造成另外網絡重組。以
立出討論,是一體兩面,因為無倫理的科學是盲目
上是以交通工具改革為例,筆者想突顯「設計」不
的,無科學的倫理是空洞的。
能只顧及現有問題解決,而要更廣泛考慮未來現象 並預測網絡狀態。
三、本土特色 許多領域上臺灣逐漸探索出本土風格,例如: 美術、文學、音樂、電影「海角七號」、花博的寶特 瓶磚建築(遠東環生方舟)、蘭花培育科技等等皆 是。其實臺灣本土特色,不一定去設計展上才能被 看見,我們更應該尋找臺灣人生活的意象、痕跡, 例如:讓你駐足一下午時光的誠品書店、生活好幫 手的統一便利商店7-11等等。設計應該耕植於自己 的泥土,才能發芽茁壯,一種國際在地化訴求。並 ©fuseproject
環保鞋袋包裝(Clever Little Bag)
非一窩蜂追求外國設計風格、國際樣式而喪失原汁 原味。
都市設計領域也開始使用「生物性」方法做規
「本土特色」一詞,讓筆者直接聯想到「本土產
劃設計,尊重都市原本紋理(city form),原本紋理,
業」的特色,根據主辦單位臺灣創意中心的大會售
指的是種自然狀態。原始人類開始生存時,逐漸有
票情況統計,設計產業占31%,教育人士占20 %、學
聚落產生,聚落本身在自然環境中。從聚落發展到
生占35%,而傳統、電子製造及服務業的產業人士則
73
74
跨域思考、跨界關懷──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觀後感
占6%。電子產業在臺灣是得到國家相對多數補助、 支持的一環,但此次參與設計大展的仍以設計本行 為主。若設計與工程兩方面皆做不到跨領域整合、 無縫隙接軌,不足以展現臺灣電子產業在製造上的 創新能力。目前業界只關心技術層面的精進,必須 間接進化到概念創新才算真正成功。企業知道越 做越小的晶片、研究不斷降低的製程等等所帶來 利潤有限,主要獲利仍是設計導向公司,例如:蘋果 (Apple)、英特爾(Intel)。從傳統設計代工到享有 設計品牌建立,需要時間但是更需要好的方法。 國際化趨勢讓越龐大的企業機構對於國與國 之間的連結趨為重要。在地化特色同時更需要顯 現臺灣與他國的區隔。設計代工可視為一項苦力工 作,因為代工只是公司企業內的一部分。由上而下 設計應該是一條式整合,除了做內部晶圓代工、晶 片設計外,外部商業策略、產品設計更應該投資與 重視。臺灣有良好的工程師與設計師,但我們在做 的並非喚醒本土特色的工作,而是做一名設計或技 術上苦力,彌補他國的產業結構鏈。本土特色的成 功不僅於產品設計的表現,而是更上一層次思考, 例如:產品製程、通路、行銷。設計行業缺乏量產製 造能力不算完整的設計公司、技術起家公司缺乏商 業行銷與設計也不算完整的科技企業,唯有兩者相
(左上)生活中處處是創意,一般包裝用的 厚紙箱,經過設計師的巧思改良,轉眼成 為耐用堅固的椅子。 (右上)達磨工坊(domo STUDIO)的椅 墊設計,設計師玩弄視覺與觸覺的交錯感 受。豆腐的潔白滑嫩,讓坐在椅墊上變得更 舒適享受。 (上)南港展館內日本館的展品之一,完全不用金屬零件的竹製輪椅。讀者可以先行 思考為何需要竹製輪椅?此輪椅為機場內使用,經過金屬探測器時,能讓行動不便用 者無障礙通過安檢的貼心考量,與綠色椅面舒適搭配,讓原先輪椅冰冷的刻板意象掃 除。目前在日本大分、羽田及伊丹機場都有提供借用服務。
輔相成才有下一步帶動文創產業動力,發揚臺灣本 土特色。許多行業也正在往相同方向前進著。
須為了鞏固一席之地或是成為一個小學術圈而成 為不平易近人、高深莫測的一門顯學。因為設計本
四、設計教育
來就存在於各領域,我們太強調設計了。設計是一
臺北世界設計大展的重頭戲為連續三天 IDA
種觀念、策略養成,核心價值仍在知識累積。看到
國際設計論壇,包含經濟發展(Mr. Esko Aho)、網
國內外許多設計學校強調 2 D、3 D 軟體使用、手繪
路科技(Mr. Barry Lam)、生物科技(Ms. Vandana
能力等等技巧性工具表現,而忽略真正設計人應保
Shiva)、都市發展(Mr. Peter Bishop)、國際遷移
有求知慾望、赤子之心、充實自我、腳踏實地的真
(Mr. Bob Elton)五大主題。演講固然精采萬分,但
功夫,例如:語言能力、整合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
票價讓筆者望之卻步。昂貴票價讓我覺得設計界無
等。技巧(skill)和知識(knowledge)最大差別於技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展區為2017年於加拿大舉辦「建築+設計+城市規劃」世界峰會的籌備成果展,筆者欣賞的展場設計之一,利用交通警示錐堆疊排列,營造獨特之立面 外,從錐孔內望入,可一窺展覽內容。
巧可以速成而知識要時間累積。太強調技巧導向學
章雜誌上往往出現的大標題,分科分系的概念仍
校,其設計教育對於業界有較差的應變能力。筆者
然深植在大眾心中,影響現代科學思想極深的兩
認為國內設計教育的速度,反應不及市場變化與產
個哲學觀念:「二元論」和「化約主義」(Dualism and
業需求。未來產品趨向複合式、統整架構的設計。
Reductionism)。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並非都適合使
單一知識體系無力招架,一支智慧型手機設計,需
用「非黑及白」的二分法或「數學模型」中理想狀態
要介面設計師、軟體設計師、晶片工程師、工業設計
的方式表達。科技日新月異,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趨
師、企劃執行、廣告行銷人員等等,都包含在產品
於複雜。換句話說,一個社會問題並不單純,是科
設計範疇。因此多元化學習是必要。成大是一所綜
學、工程、設計、文學、醫學的綜合體。去年在哥本
合大學,與技職體系相比有相對多的資源可運用、
哈根舉辦的全球氣候變遷高峰會,又一次探討未來
合作、跨領域對談,例如:設立三創中心、各系所第
人類存續的議題;難以迴避的,科技與生態、生活
二專長學程、雙主修與輔系等等。筆者目前正與電
與人文、發展與永續已被重新審視。面對未來多元
機系合作,參與富士通(FUJITSU)MCU設計競賽,
龐雜的問題,作為一位現代公民,更應該重視全方
工業設計學系與電機工程學系兩個不同角度出發,
位思考(Comprehensive Thinking),除了科學、社會
設計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不再只是晶片設計或產品
學、經濟學、人文學之外,創意與美學的培養更應加
設計的單一體系,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更多元,思維
強。而跨領域學程的開設、通識教育的強化、以及
較細膩完善,衝擊出前所未有的火花與設計能量。
人文素養的提升,無可諱言,全方位學習的成功與
跨領域結合下,符合主辦單位要求具有未來潛力
否,將決定這一代的全球競爭力。
「商品化」產品。
兩 方面 都 存 在 問 題,該 如 何解 決?泰 瑞 爾
新聞媒體與教育界在大學放榜後常常炒作「哪
(G.N.M. Tyrell)認為生命不該只重視單面向,而是
一個領域最吃香、工作最好找、熱門科系」,亦是報
發散與聚合的連續狀態。呼應《小即是美》一書中
75
76
跨域思考、跨界關懷──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觀後感
「只有當教育能產生『全人』時,它才能對我們有所
其中之一的廠商為國內知名文具大廠,位於臺中的
助益。」我認為教育不可能「產生」全人,而是「營
設計總部願意合作。由於此項設計在中國還未有專
造」全人教育環境的可能性。教育是在傳導價值觀
利申請紀錄,因此我們的設計登「陸」機會很大,商
念,價值本身亦為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一所好的學
機也相對提高。最後不了了之的原因竟然是當時產
校,除了重視老師的素質涵養以外,更重要的是同
品還未得到國際設計比賽獎項的肯定而取消簽約。
儕間良性競爭的價值、學術價值內的自由、尊重風
筆者非常訝異知名設計公司不重視設計本質的好
範,而有了一個全面的(holistic)知識視野。我們是
壞,而是得獎與否的外在表現,當下個人心理衝擊
否能藉由教育體制、培養更為宏觀視野的建築師、
很大。類比於現階段臺灣設計界處處提到得了多少
科學家、設計師,改善、甚至消除大部分的社會問
設計大獎如iF、red dot、IDEA等等,比賽導向的價值
題。國際著名的能源專家 Amory Lovins曾經說過:
觀在推廣設計,同時學校的設計教育也深受影響,
「你得到的答案決定於你所提出的問題。」分析此
產學合作的模式讓業界、學界彼此脣齒相依,又因
思維:「科學家無法了解民生問題,如何提出好的解
為設計學院聲譽和國際得獎數目多寡息息相關。原
決方式?」許多考量因素,例如,長時間待在實驗室
來我們肯定設計的方式無法靠最直接的消費者、
不食人間煙火造成某部分生活層面與社會脫節。我
使用者甚至我們自己設計人給予肯定的信心都在消
們應該從中找出平衡點,可以從教育著手,科學家、
失。展覽中也察覺同樣現象,還專門設立一個展場
設計師亦是從學生時代開始培育起。現代教育體
「臺灣設計之光展」,表示今年臺灣又得了多少國
制下,切割了工程與設計,領域內部再細分,例如:
際設計大獎、得獎數量又創新紀錄等等。其實並非
工學院中亦有劃分電機系、資工系、機械系等等,
好現象,不能否認藉由比賽可以給足設計師創作上
設計與規劃學院亦分為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產品
的信心,但是真正的設計能量並不僅於此,裹足不
設計等等。我們心態上也不該滿足於成為一位工程
前會如同韓國太重視設計比賽一樣,設計仍然侷限
師、設計師、藝術工匠,而是朝向「全人」目標多元
於得獎的虛榮感中,而不是務實親近的生活上。過
發展。西元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為例,其中最為
於強調比賽的韓國三星企業(SAMSUNG),設計出
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分別是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
真正能贏得人心的設計,又能有多少呢?
朗基羅和拉斐爾。達文西除了藝術上的造詣外,科 學、工程設計、醫學解剖上的貢獻皆是有目共睹。
回到最初文題「跨域思考、跨界關懷」是想提 醒讀者,雖然展覽不斷所強調跨領域思考的重要
文末筆者想以與業界產學 合作的真實案例
性,但是疏忽了情感上的跨界關懷。科技進步下
作為一個簡單的結尾。此次展覽含有筆者兩件作
的世界越來越小,人們對於時間、地理位置的認知
品,其中大四的畢業設計「仁品家用急救箱設計」
改變,唯有無國界的關懷、關心我們的地球,才能
(如同理工科系的專題研討)獲得當年國際新一代
永續經營下去。最後,我感謝生活一切的「誤打誤
(YODEX)設計比賽首獎,也是今年德國紅點(red
撞」,如同Rachel Carson所說:「驚歎的感覺(a sense
dot)國際設計競賽產品概念組金獎(be st of t he
of wonder)」。生命是需要穩定的成分與不穩定物質
best)殊榮。印象深刻的不是作品得獎,而是與三到
所組成,衝擊一切、打散一切、組合一切、接受一
四家廠商洽談合作過程中片面了解臺灣設計產業。
切,最後已經分不清,也融入了自我觀念價值中。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一名傑出的工程師或設計師,有別於其他領域的專 家,需要更多元的專業知識與多體感的生命體驗, 才能問對問題、解決問題。第一步得先成為生活中 「觀察考古學家」。觀察現有生活外,考「古」學家 的「古」一字代表著鑑往知來、學習過去歷史教訓 的精神。自己先體驗生活週遭,例如,都市生活、鄉 村生活等等。從生活步調,慢慢品嘗自身所在的環 境,才有責任進行規劃與設計。人生豐富歷練下,不 斷週而復始的鍛鍊,培養出敏銳的洞察力且關懷的 心胸,編織的是另一種氣度涵養。自身領域中發現 新價值、新契機,對於自己所處的社會、世界,看的 角度(frame of reference)不同。沉醉於框架中的視 野外更能將框架外的世界一覽無遺,無形間建構出 自我認知的工程與設計價值觀。
筆者展覽作品,曲面剪刀(Curvy Scissors)與與瓶安(Nursing Kit)─仁品家用急救箱設計(後方右)。「曲面剪刀」主要是剪 刀握把設計為曲面,往上斜翹6度,讓手指很容易穿過握把,無 論正反面都好拿取,且因弧度設計符合手掌弧度特別好剪。「瓶 安」則是重新考量並評估家用急救箱設計、定位、應用、安全 性、功能性與親和度,使其融入居家環境,貼近人本身。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77
78
學 問 之 道
教務長 黃吉川
LEARNING
從小開始,我們即從不斷的學習過程來適應日常社會生活的規範,這種應付一般生活需求的學習,對大部 人的人來說不會有多大的困難,也許是在生物遺傳中已設定其基本的運作模式,在現實生活中只要外界 稍加點撥,這種基本學習模式,即會順勢成形。由此語言、飲食、行為等即自自然然地由我們的身上表現出 來。也因為這些基本生活技能的學習不會有太大的困難,所以我們不會予與太多的關注。但認真回想,我 們基本的學習模式,已成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文化性事物打下基礎,而這也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
1、學習挫折
專業人士就會對某專業性的書寫格式產生一種陌
在公元前一萬年左右,人類的新石器文化已發
生及疏離感,譬如一對歷史學家和數學家相互參閱
展非常成熟,此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主要以語言為
對方的著作,就都會發現雙方敘述傳統的距離。最
主,但隨著古文明區域的興起,文字與符號即漸漸
後,則是每一專業領域,因應時代的發展,會積累
進入統治與精英階級的制式生活中,因為文字與符
出越來越深而專業課題,雖然我們無法確實定出其
號基本在反映及固定化口語的種種內涵,就人而言
深淺程度,但從歷史考察,就可知道各種專業領域
這等於要在其所熟悉的口語聽覺經驗,轉換到影像
所建構的體系,都是一大堆天才型人物在嚐試各種
視覺符號的規範上,所以認識字,使用字即成為我
失敗方案後,所創造出的完美結晶,也因此任何人
們日常生活中學習困難的起點。這種歷史上的困難
在學習這些成果時,必然會面臨無從切入掌握的煩
經驗,在日後的教育體系的生活中,會一再重複地
惱,這種專業性的障礙,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最直
出現,可說是一種文化經驗上的返祖現象。因為遭
接感受到的經驗。
遇困難與挫折,「學習」才會成為我們必須關注的 重要課題。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專業性學習挫折外,社會體 制本身亦會對學習造成極大的扭曲與傷害。首先當
隨著文字的成熟發展,人類的種種經驗就可以
然是權力關係的介入,這常常會令學習內涵受到壓
超越時空的限制一一的記錄下來比對、分析、研
抑或誤導。其次是經濟因素,即資源不足甚至極度
究,由此所建立起來的抽象知識文化體系,即成為
匱乏所造成學習生涯的脫節與中止。最後則是教育
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而一大堆的學習壓力,
體系本身,為篩選出特定的人才,所設計的考核制
就成為每個人日後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度對學習心態的侵害。就一位自由的思想家而言,
若拋開社會制度所形成學習障礙外,每個人
要克服的種種學習障礙,正是其學習過程中最重要
在面對其文化體系所提供的學習文獻時,首先會碰
的內涵。這裡所談的種種心理性或社會性的學習
到挫折,就是文字敘述形式和其口語經驗的差異性
挫折,可以說正是人類來走向文化性生活的基本面
問題。其次,隨著專業程度日漸增加時,各專業領
貌,其複雜而凹凸不平的現象,正如大自然景觀般
域都會發展出其特定的書寫及敘述風格,所以非此
多元而豐富。人類終究已開創出各種特殊的文化體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系,這當中歷代的先人究竟以何種技藝克服這些障
強食,實難以持久。可以說停止發問,就已停止了學
礙與挫折,實在值得玩味。
習,也許剩下的就只是應付、習慣……等等無聊的 活動而已。這種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連結;發問,才會
2、生活中的學問
使學習成為一種活的動態模式,而不僅僅是單純資
從生物的角度來看,人的基本營生無非是覓食
料或知識的累積。因為有問有學,故可名之為「學
及繁殖,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大都圍繞在這兩大主要
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最常見的正是一問一
活動間打轉。當然,人類今天已幾乎制式化了這基
答的溝通模式,所以由「問」所啟動的學習模式,是
本的營生活動,所以會有很多額外的搭配活動,來
我們最感到親切而貼心的路徑。掌握住「問」的關
處理人和人及人和自然的關係,這種日常生活的活
鍵性角色,我們即可來介紹學問的動態模式。
動,即成為人的意識及下意識交互交織而成的生 理—心理複合體,這種活生生的存在體驗,是人的 最根本最實在的生活之域,任何事物離開這個領 域,就會顯得陌生而疏離。
3. 學問 為方便起見,我們以圖(一)來介紹動態的學問 歷程,此動態過程由問、學、思,及行四大部分依序
當我們生於任何文化系統之前,早就有很多既
循環組成,這裡必須強調的是,這種動態過程乃是
存的文化規範存在,學習及適應這些文化規範,幾
展露在具體的活生生的人身上,在此只能說是一種
乎成為所有文明人類所具有的共通經驗。一般而
經驗性的建議,而不是一種先驗性的自然結構。
言,當基本的語言及文字學習成熟之後,很自然地 就會面對淵源流長的成文知識體系,不論是社會壓 力或內在興趣,面對這些較高級及較遠離現實日常
問
生活經驗的符碼知識,應如何駕馭,一直是眾人的
需求、興趣
困惑點。可以說,大部分的人都會採取一種權宜策 施,也就是將其專業的學習和其日常生活的活動做 適當地切割。這當然可以收到便利性的實效,但長
收集資料
實踐(藝術)
行 實驗
學問
教
期而言,如此的切割策略,不論當事者有意或無意,
整理筆記
學
上課
言(道理)
都會衍生出,將學習所得之知識技能拋出基本生活
研讀
體驗之外的危機。由此專業與生活的對峙,不只是
分析、綜合、批判
會讓專業性的學習日漸空泛,也會讓生活本身失卻
思
重心,這種學習活動無法融入到自己的具體生活中 之困境,就是我們常見到的病態文化生命的種種類 圖(一)
型。而其最根本問題,乃是遺忘學習實來自人的日 常生活,離開人的生活,就無法經營出有生命力的 知識體系。
3.1 問 首先來談談「問」。人為什麼會問,最直觀的看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最關鍵連結是什麼,
法,當然是人有疑惑需要解答,正如兒童的疑問、外
其實就如食物之於饑餓感,人在學習中最核心最自
地人的問路、或者對親朋好友的問候等情境,都可
然之活動即是發問,少了發問的學習,一如無饑而
見到在問的背後,正是人的需求、關心及興趣之所
79
80
學問之道
在。所以「問」乃自然地成為由具體生活搭向文化生
有制式的教材可供參考。更進一步而言,在學術前
命的重要源頭。常常有人反應,對所學科目引不起
沿工作的人士,那一個不在為收集及彙整研究資料
興趣,也就是一開頭就無法啟動「問」的環節,如何
而傷腦筋,所以疏於收集相關資料的訓練,對日後
順勢而「學」?此問題正點出「問」在存有的基礎上,
學習的生涯一定有所傷害。
乃是一種培養「訓練」及品味的生活內容,當提出
然而話說回來,為了教育而準備的教材,大部
需求問題時,只是某種生活內涵的展露,而非只是
分有其價值,特別是在高等教育中所採用的各種教
一種制式的提問動作。所以學問的歷程,正只訓練
材,大都已反映出新近的文化知識的發展面貌,也
如何在品味的需求下,啟動學習的動機。在日常生
是我們所必須 重參考的資料。長期來看,雖然這
活中,一般的問題所觸及的反應大多直接了當,但
些制式教材大多優於我們親自挑選的某些雜七雜
涉及到人類的文化內涵時,如人類的起源、生命的
八的資料,但搜集資料其實是一種篩選能力的培
終點、及物質的運動原理等等問題,其所涵蓋的範
養,或者說是一種鑑賞眼光的培養。假使少了這種
圍就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應付,任何的解答都會
實踐,我們日後也會喪失了評判這些制式教材優劣
導向一套學習的歷程。而在進入真正的學習歷程之
的能力。尤其在網路世界興起之後,在一大片豐盛
後,我們通常會發現,每一個問題,都被引向另一包
而無章的數位資料叢林中,如何挑選出有用的學習
含某種理解下的新興問題叢集,所以說學習與其說
資源,而不讓一些無意義的資訊來纏繞干擾,已成
讓我們更有知識,不如說是讓我們更會發問,問得
為現今所有學習者必須克服的難題。所以較健康的
更有其所。
說法應是,這些制式教材乃是我們搜尋叢林中的高 大樹群,有此感覺,我們才能扣住主動搜尋的靈活
3.2 學 3.2.1主動搜集學習資料 為回應自己之問,人才能自然地走向學習。是
性,而讓「問」來驅策我們的學習。
經典
的,現今已有一級級的學校,由小學到大學在教導 各個年齡層的學生。可以說現代人正是透過學校教 育,來取得進入社會的第一個專業角色及身份。所 以說,每一個人不是正在累積,就是已經擁有一大 堆的學習經驗,而前面所說走向學習,更正精確地 說是以在學校中學習為主要內容。而各級學校,已 由種種專業人士編定出各種學習的課程及相應的 教材。也因此,大部分的學生,不論會問與否,已面 對一套套準備妥當的課本。究其實不論這些教材的 優劣,讓學生無法親自搜集其學習的資料,雖然方
學術專著 期刊論文 高等教育教材 普及性文獻 中等教育教材 網路資訊叢林 圖(二)
便眾人的制式學習,卻也衍生一種後遺症,即學生
那麼學習資料叢林到底長的什麼樣子,我們以
的學習視野中,只看見這些精心編制的教材,而忘
圖(二)之金字塔型結構來做輔助說明。從金字塔
了身後廣大的書本及各種的現實資料。如果我們認
頂端往下看,依序是經典著作、學術專作、期刊論
為學問需要下功夫,那麼一如飢餓的動物時時刻刻
文、高等教育教材、普及性文獻、及中等教育教材
在搜尋食物一般,學習者也必須時時刻刻搜集相關
等等,最下層則以網路資訊叢林為代表。從人類文
資料。也許這裡的建議,對一個已經離開校園的人
化史的發展來看,所謂經典著作就是大師級的人
士而言,應該是更具感迫切,因為在學校之外,已沒
物,在相應的時代中開創新局的關鍵性作品。可以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說每一個時代的基本精神,就反映在這些經典著作
前還須靠運氣。但有兩種趨勢是一定無法避免,首
的字裡行間。隨著文明的演進,大多的古老經典著
先是網路書店及圖書館將會取代其大部分的實體
作,我們都有機會可以閱讀欣賞。但對於我們自己
系統,其次是在網路世界中,會出現非常多令人異
所屬時代的經典之著,則還需一段時間的沈浸精鍊
想不到的異類資訊。在這種常規及異類資訊共存的
才能漸漸成形。
底層叢林生態環境中,當然需要豐富的篩選經驗及
事實上,歷史上著名學術成果,很大一部分已
獨到的鑑賞眼光,才能勝任愉快。
改寫成較淺顯的形式,編入現代的中等教育的教 材中。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也可看成是人類文化進
3.2.2 研讀及整理筆記
步的某一種指標。至於現今熱門的研究課題,學術
平常也許我們會以看報紙、雜誌、小說等,做
界則以專業期刊論文的形式,來發表最新的研究成
為休閒活動,這種隨意性地瀏覽閱讀,大多搭配在
果。專業期刊也是目前學術前沿的團體,在競爭學
日常生活中,自然大大不同於學生在學校中的學
術成就的重要溝通平臺。一般而言,這些期刊論文
習。因為學校教育基本上是逐級而上的學習過程,
除了專業人士之外,大家是很難看得懂,而且有很
實在很難以隨意性的瀏覽來因應。可以說在有能力
多的論點還在爭議當中。必須要一段時日之後,才
進行隨意瀏覽閱讀之前,人們一定已完成某些相當
會有學術界的權威人士將期刊論文上較有定論的
程度的教育才對。也因此學校中的學習,才是我們
結果,彙整成系統性的學術專著,以利高等研究人
生涯中最具關鍵性的成長歷程。而有問題的學習模
士的進階研讀。另外較簡易的部分,則配合高等教
式,或一大堆的學習挫折經驗,大都也是發生在學
育的傳統,進一步地編撰入其新興的課程中,以作
校的環境中。所以我們在這裡就將討論的焦點放在
為大學或研究所上課之參考。但這裡所談的學習資
校園中的制式學習行為。
料大多是學術機構內的作品,很難直接介紹給一般
檢視我們目前學生的學習行為,其潛藏最重大
的社會大眾,這就促使某些學者將其專精的學術領
的問題,就是被動的學習模式。其過程主要依賴老
域,用較淺顯非專業的語言,寫成推廣性的文章及
師的授課引導,接著是學生的追隨式複習,而通常
書籍,以方便社會大眾的閱讀。這當然會促成學院
以最後的考試成績做為考核學習成效的唯一標準,
和社會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會增加某些學院派人士
似乎大部分的人都認同這套行之有年的教育體制。
的社會聲望。
在此體制中為求提高考核成績,學習內容就充滿了
在金字塔較底端的是中等教育的教材,這大概
各種考試參考書,以及密密麻麻無厘頭的測驗,好
是所有青少年在校學習的主要課程,其內容有一部
像要將學生訓練成以刺激-反應行為為主的原生
分是以簡化高等教育的教材為主,另一部分則是介
動物,而不是要培養出高級的理性人類。在這當中
紹歷史上相關的經典論述,其總目的就在為研習高
我們的莘莘學子所可能喪失的何止是智慧而已,恐
等教育之課程做準備。
怕連我們最珍貴的人性價值也都會一併付之流水。
在網路世界興起之前,我們搜集學習資料的地
前二節之所以要苦口婆心地依序介紹由發問
點無非是書店或圖書館,但今日只要一上網輸入關
到主動搜集學習資料的歷程,無非就是希望在此能
鍵字碼,則會有龐大的相關資訊輸出供人參考,裏
提議一種主動的學習模式。此模式的關鍵處就是要
面可能有完整豐盛的特定知識,但大部分是無聊的
學生養成在上課之前預先研讀其課程的習慣。當然
聯結。是否能在網路世界找到真正有用的資訊,目
在實際預習中,人們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而難以順
81
82
學問之道
利進行。但其實這些問題才是自我和文化符碼接觸
關係提到課堂上來。而所謂啟發式教學,只有在此
時最直接的存有關係,人們只有從這些問題出發,
基礎上才有可能順利生長出來。否則沒能力問或無
才能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理解模式,而這是別人無法
厘頭地亂問,都只是在反映被動式學習的困境。
代勞的。也因此研讀過程一定是來來去去反覆比對
更深一層來看,學校教育終有其盡處,人終究
探索,這當中制式教材只能做為學習的指南而非唯
會面臨到無制式老師可問之困,所以主動式學習的
一的依據,我們必須充份地參考多元的資料來充實
終極目標,就是希望日後可達無師自通的境界,此
理解的架構,並由此整理出屬於自己的心得筆記,
時就可以進一步反過來引導未通之人。
這是唯一能同時承載自我之語言、文字、符碼、及意 義的最重要文本,且能呈現出自我認知的極限,以
3.3 思-分析、綜合、批判
及所謂新知的蒙昧狀態。更因為是親自動手整理,
前面所介紹的學,重點在對新知的研讀消化,
我們的大腦在研讀時就會同時運用到聽覺、視覺、
其中除了流連於諸文本資料外,還須整理筆記,有
運動、及意義的神經網路系統,這自然就比只單純
機會的話更可以進一步詢問老師或相關的專業人
閱讀來得深刻有益。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眼到、口
士。那是一種直接切入到事物之中去的理解,但還
到、手到,則當然心就到。到此我們才能明瞭自己知
未將其帶回到自我的體系中來。也就是在我們拋棄
與不知的脈絡分際,而其不知處正是學生上課時要
文本、筆記以及外界之意見之後,能否對其所是所
問老師的地方。
非進行獨立思考。如果說研讀、上課等是在特定的 場所中進行,那麼思考則是無地不可為之。反芻動
3.2.3上課
物可以多次回吐咀嚼它們在匆忙間吞下的食物,而
校園中老師上課學生聽課的形式,可以說是學
那似乎是它們休閒時的最佳享樂。類似的,我們的
校教育中的主要業務。對理想中的老師或理想中的
反思就是來反芻昔日或近日令人煩惱的事物。如果
學生,我們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譬如誰是認真
所涉及之事物的資訊太少或記憶的內涵太模糊,反
盡責的老師及誰是努力用功的學生等等,可是現實
思就很難持續進行下去。相反地若所涉之資訊太豐
上,在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有多少 ? 而老師心目中
富而複雜,則反思就會慢慢咀嚼分解,以冀能彙整
的好學生又有多少 ? 這埸天天在教室上演的劇碼
出清晰的面貌。古人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
到底有何問題。首先任何人想要將某一概念講得頭
則怠」,正在點出這種學和思之間如影隨形的互動
頭是道,是先要花一番功夫準備的,其細節我們留
關係。所以動態學問的歷程,必須在學的階段累積
在後面再來介紹。但最麻煩的是,如果聽的人沒有
足多豐富的資料,才能讓反思有機會對之進行有效
適當的準備,則不論老師功力有多高,學生吸收的
地審視,也就是如何去蕪存菁、如何前後一貫、如
效果必定不佳。而如果又碰上老師口才不佳或實力
何一目了然、如何熟能生巧的問題。其最終的目的
不強,則可想而知現埸的氣氛會是如何。以吾之經
就是希望可以將其轉換成流暢的自我語言,以便日
驗,教不懂很容昜,教懂卻是很難。
後運用時能像操控自己的手腳般自在。
但如果學生是有備而來,情形就不可同日而 語,如前所述己經明瞭自己知與不知脈絡分際的學
3.3.1分析
生,必定能聽出老師授課的精髓處,同時會在關鍵
想要反思特定的學習課題,必須集中注意力探
的地方提出深具意涵的疑惑,而讓經驗學養較其豐
索留在記憶中這些課題的種種面貌,首先是語言文
富的老師直接面對這個問題,這才是上課過程中真
字的敘述是否嚴謹流暢,或者符號的意涵已明暸透
正能激勵出火花的地方。此一問一答的過程,才能
徹等問題。通常我們參考別人的著作所整理的心
見到真功夫,也才能將日常生活中最有活力的互動
得筆記,不論記載多麼詳實,一定不是用我們熟悉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的語言來表達,同時也會包含很多跳躍式的觀念而
過的何種知識。向前追溯對自己而言是一種歷史性
不自知。而這只有在反思過程中想要複訴其內涵時
的回顧,必要時還須翻出舊檔案加以此對思索,但
才會發現。此時自然的語言能力就有機會來彌補修
對知識系統而言,則是上下前後關係的確認。這種
正此論述的不圓滿處。也是在此時符號運用的妥
親緣關係有時像封建宗法般傳承,有時像革命烈
當性,才能在心靈的視野中找到其相應的定位,並
火般過渡,對於前者我們只要行禮如儀就能看出倪
由此彙入整體的敘述流程架構中。假使反思這些
端,但對於後者我們就必須要有一番跳躍式的融合
內涵卻百思不得其解,就有必要重新翻出筆記、書
整併才能銜接的上。向前追溯之後當然會涉及到後
本,回過頭來確認到底有何漏洞需要添補學習,如
續發展的問題,這應是日後的學習課題,也是另一
此來來回回才能達到順手拈來之境界。
「問」的開端。
就我們能夠順手寫出的學習內容而言,現在可
其次是有關左鄰右舍的問題。俗語說:「遠親
以進一步來檢驗其內涵是由那些必要的子結構所
不如近鄰」,有時在知識社會學的互動關係中,近
組成,而這些子結構是否能夠任意地加以拆解重
鄰知識所發揮的角色功能的確會比遠親來的重大。
組,如果能夠任意重新組裝是否會有其它有意義的
但大體而言,這些近鄰通常只扮演輔助支援的角
異類知識出現,這些不斷拆解重組的種種知識體
色。究其實,沒有一門學問能獨立成型,也就是其
系,其相互間又有何關係存在 ? 在學習的過程中,
週遭必然存在一大群關係密切的鄰居。認知到此領
我們所看到的大都是結構嚴謹的書寫系統,但只要
域關係,才能將我們所學的新知安置到一個適合的
追溯其相應的歷史,就會發現任何現在己經定型的
領域。
知識體系,在其源頭處必定是各種相互矛盾的理論 並列競爭,而通常要經歷一段時日之後才能整合出
3.3.3 批判
貌似完整的體系,但這並不保證所有的論述內涵均
在反思過程中不論是分析或者綜合,基本上對
己圓滿無缺,尤其是對一個初學者而言,必須在拆
所學的新知是站至接納的立場上來思考,而批判則
解及重組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知識創建過程中的
是採取質疑的眼光來看待這似乎已經熟悉的知識。
多元性。另一方面,也因為重組的歷程涉及到內在
只是這種質疑的心態並不是要否定或者推翻眼前的
推理的嚴謹性,所以無形中也會不斷冶鍊我們的邏
認知,而是要將視野拉高拉遠,由知識的歷史源流、
輯能力。這種反思處理的過程,自然會讓知識呈現
相關人物的生涯背景、基源哲學的爭論、以及想像
出內在的多重關係,而我們所要學習掌握的就是對
力的開展等方向,來審視所學知識的存有性問題。
其最核心概念的主動調處能力。
在一般的書市中,已有一大堆介紹性的出版 品,不斷在訴說相關知識的神奇故事。但我們會發
3.3.2綜合
現,這些故事不但在人的關係上的交待總是眾說紛
前面分析性反思著重在對某一知識內涵的拆
紜,而且在時代背景上的介紹也是模模糊糊,也許
解及重組,希望由此掌握其在多重關係中特殊性。
這是知識社會學上永遠無法釐清的課題也說不定。
這裡所要處理的是,如何將此新學到的局部知識架
試想專業歷史學上的諸多課題已很難有令人滿意
構,銜接到自我先前的認知系統中去,也就是要去
的統一論述,更何況是有關其他專業知識的歷史性
探索其在知識系譜學中的因緣關係。
論述,其困難度當然更高。但這種困難正暗示說,
首先是眼前新學到的知識,到底源於先前己學
若我們想對特定知識的歷史性問題發問追索,一定
83
84
學問之道
擁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這是我們在進入反思批
望將自我及知識融入有機而豐富的共生狀態中。
判過程中的基本情境。 任何存在的事物均有其存有學上的歷史,同理
3.4行
任何文化性的作品亦均有其相關的創作性歷程。當
我們研究任何事物,無論自己已獲多少心得,
我們集中注意力於文化知識本身時,有關其創作的
都必須和外界相互溝通,才能檢驗出我們認知的不
歷程、作者的生涯、以及當時的社會情境,可說均
足及缺陷處。也就是向外實踐就會創造出回饋式的
隱沒在其論述背景中。只有在我們對此知識有相當
學習模式,少了這種行動機制,就會有「閉門造車」
了解後,對這些背景的歷史性課題才有能耐去理解
的危險。然而,我們這裡所強調的還是「先思而後
及探索。這種探索似乎在引導出一條斷斷續續連接
行」的精神,所以先前的「問」、「學」、及「思」均己
到眼前知識的傳奇故事。在扣緊此故事的環節中,
準備充份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向外實踐的功天,
我們試著想體會的就是和創作者有關的現實生活
以下將此「行」的內涵,依言與教、實驗、及實踐等
情境,如此才能將心比心地由其背景環境中來審視
三個領域來分別介紹。
眼前的知識。這裡有關生命情境的體會,通常涉及 到種種人性陰暗面的社會生活,於其中知識到底會
3.4.1言與教
被塑造出何種風格及形式等等,都是我們在進行歷
有關學習事務向外實踐之歷程,首先接觸的範
史性批判時所需關注的重點。在此情境中,我們自
圍,當然是教育學習的環境為主。在其中教與學是
然會遇到關此知識之基源性課題的爭論,一般而
日常活動的重點,所以人們在此熟悉貼近的情境
言,這些爭論可以說是建構知識架構的動力源頭。
中,比較容易展露出言與教的內涵。很多資深的老
由歷史情境所鋪陳的基源性哲學課題,有些已
師在其專長的領域,都有一套娓娓道來的論述體
獲解決,但大部分都還潛藏在知識的底層中蓄勢待
系,這當然是長期經驗累積的成果,其中的精華更
發,這是我們理性認知最易察覺,卻也最難感到終
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對象。然而,對一個有心不斷學
極滿意的地方。只要底層稍有更動,目前的知識架
習新興知識的人而言,頭一次向別人介紹其所學到
構就會有大幅度變化更動的可能。但難也難在這
新知之時,就不可能會如此順暢,因為別人不時會
裡,歷來的學問中人,無不為這些課題爭辯的面紅
提出種種令專家也難以輕易回覆的問題,來挑戰並
耳赤,而為求勝論,有時甚至連人身攻擊或拉幫結
中斷其介紹的流程,有時雙方更會在這些問題所打
派等等行徑亦在所不惜,所以真想要來個牽一髮而
開的局面中僵持不下,所以介紹者在此就有必要重
動全身的革命,實非容易之舉。此等爭論的課題,
新編整其論述的結構,使之適應於人世間的種種質
正是我們哲學性批判的焦點,即學習之旅必須在其
疑考驗。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種考驗正是知識由
基源處,不時地承受理性與信仰的雙重洗禮,如此
主觀感受過渡到公共客觀領域的必經歷程,少了這
其才能不斷地由浴火中重生。
份由外界介入的重修整塑,就很難會有『道理』出
在反思批判的終點就是要總檢討知識和自我
現。所以講的出來,講的讓眾人心服口服就是有道
之間關係,此關係如果只是停留在主客對立的階
理,而講不出來或處處漏洞百出,就是無理可言,
段,或者因引入知識而令自我墮入偏執與自滿的心
無理可言就很難以立足於人世間。
態,則這對學習生涯而言,都是一種停滯不前盤旋
之前的學習工作是以自我認知為核心,現在則
無力的微兆。事實上,沒有人能限定知識最終的存
是要向別人講出自認有理的知識內涵。深入來看,
有狀態,所以自我有責任擴增知識的浸染領域,便
已知者在向未知者傳授知識的時候,不能只堅持自
其能引發週邊鄰域知識的騷動,進而改造重塑自我
己的立場,而須兼顧求知者的立場,也就是「言之有
的整體視域。簡而言之,這種想像力的冒險,正是希
理」乃同時在考驗雙方的能耐。這對學問工作當然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是一種新興的挑戰,因為我們所設想的他人並非有
必然已享受到某種學有所成的愉悅,可以推知,其
統一的類型,反倒是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特殊的認知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也自然登入另一種境界,只是這
結構,所以如何量身訂做來依序論述,如何換個說
種改變乃一潛移默化的過程,很難具體察覺得到。
法,如何啟發誘導等等,都是當中重要的具體工作。
一個人如能長期日積月累這些默化之功,則其文化 性格就會漸漸顯露出來,並由此捲入社會生活的漩
3.4.2 實驗
渦中。
自從西方科學興起之後,人類對大自然的研
社會生活是由種種有形無形的制度性規範所
究,除了直接觀察外界現象之外,還額外規劃出人
形構的關係網絡所組成,當中有強制性的法令體
工化的擬自然系統來加以操控試驗,並由其所反應
系,也有鬆散的風俗習慣。任何人在社會中均有其
的現象進一步回推自然的奧秘。然而當人們想規劃
所需扮演的角色,這些角色或多或少都需以其專業
實驗系統時,必須先熟悉相關的理論模型才可,否
表現來爭取社會的認同與肯定。在此相應其社會角
則,其不但無法指導實驗進行的方向,而且也會喪
色之專業能力的養成,就和我們所討論的「學問」
失對實驗數據的解釋能力。更進一步要讓實驗工
有所關連。但一般而言,社會生活畢竟比單純的作
作順利進行,則當代的工藝水平及社會的支援系統
學問更為複雜,如何發揮所長或如何事業有成等等
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所涉及的種種因素,實在不是個人所能輕易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基礎理論所涉及的大都是抽
如果能延續我們做學問的理想到相應的專業表現
象的概念,但在實驗過程中,這些抽象符號式的概
上,會是一種比較健康的路徑。在此路徑上所堅持
念,就有可能對應到現實世界中可操作的特定觀測
的即是對專業倫理的尊重,也就是古人所謂的「知
量,此等對於我們認知的學問世界而言,是一種非
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基本精神,有這份堅持,
常關鍵的步驟,因為在此,人們的感官正透過儀器
我們才可能令專業適得其所,並由此敬重這份公共
所展露的影像,來感受並確認其心目中的抽象原
的專業角色。
理,而同時也回過頭利用此抽象原理來理解大自
然而深入來看,由學問所展開的社會性實踐,
然。這種透過觀察擬自然系統的變化來理解大自然
必然會比職業性的專業角色來得更寬廣。因為社會
的過程,使得人類有機會可以不斷地修正或改造其
生活中原本就充滿各種矛盾與衝突,此正大量「問
自然模型。也可以說,自然科學的所有核心內涵乃
題」之源頭所在,只要我們赤子之心未泯,就可依
建立在一系列針對重要實驗的解釋上面,而這種種
循學問之道來探索理解,以做為社會公民行動的參
解釋正是以抽象的數學理論當基本工具。從長遠文
考。至此我們基本上已將學問之道走完一個流程,
化史的角度來看,這乃是人類尋求介入自然事態的
古人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已」,這種反求反思都會
成功模式。
進一步指出學習研究的重要性,而活到老學到老, 正是讓學問技藝伴隨生命流轉的最佳寫照。
3.4.3實踐 由「問」所啟動的學習反思心得,到最後總要 反問自己,是否已經貼切地回應了當初追尋的目 標。如果不是,則當然要回頭檢討,到底那一路走來 的學習歷程有何缺失需要改進。如果是,則求知者
85
86
Dresden 從廢墟中重生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 她享有易北河畔佛羅倫斯之美譽 歷史系兼任教授 王琪
德勒斯登(Dresden)這個城市在德國歷史上
神聖羅馬帝國結束後的薩克森王國之首府,因此能
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都有一定的地位,然而
對薩克森的歷史背景及其在歷史發展中扮演的角
國人普遍對這座城市不像柏林、漢堡或慕尼黑那
色與份量略有認識,將有助於瞭解德勒斯登這個
樣來得熟悉,甚至從未聽過,原因可能是德勒斯登
城市。首先,由薩克森公爵能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時
於二戰之後成了東德的大城市之一,與西方世界接
代的七大選帝侯之一便可想像,薩克森在德國歷史
觸較少,以致於這座享有易北河畔佛羅倫斯(The
發展過程中曾經是一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當馬丁
Florence on the Elbe)的美麗城市即使在兩德統一之
路德發起宗教改革時,有智者腓特烈(Friedrich der
後仍未必被排入臺灣觀光旅遊的行程之中。
Weise)之稱的選帝侯腓特烈三世選擇了支持馬丁
我自己於 2011年暑假去了一趟德勒斯登,可以
路德,也只有在他的庇護之下,馬丁路德才能躲過
說是大開眼界,深刻體會到百聞不如一見這句老
羅馬教廷的追殺,並在瓦特堡(Wartburg)將聖經由
話。那座在二戰末期遭到英美盟軍無情轟炸的古
古希伯來文及古希臘文翻譯成一般民眾能閱讀的
城區竟然是那麼優雅而寧靜地呈現在眼前,恍如回
德文聖經。另一件充分顯示出腓特烈三世有智慧之
到了她當年輝煌的歷史情境之中。
處是他在1519年的皇帝選舉中,原本基於教宗的支 持,再加上法王也不反對,應有相當的機會被選為
一、回顧德勒斯登這個薩克森選帝侯國 及王國的政經文化中心
皇帝,但是他拒絕了參選,只在選帝侯團中運作,
位於易北河畔的德勒斯登於1485才成為薩克
(Karl V)。查理五世後來雖然建立了一個日不落的
森選帝侯國的政經與文化中心,不過當時的德勒
神聖羅馬帝國,但是當他於1519年當選皇帝時,仍
斯登還只限於易北河左岸的這一部份,要到1549年
必須在由腓特烈三世所擬訂的文件上簽字,而該文
才被選帝候莫里茲(Kurfürst Moritz)將兩岸合而為
件的主要內容就在於限制皇權,並有利於諸侯獲得
一,成為一個在人口及面積上都較具規模的城市。
決策參與權。這些例子都顯示出,薩克森的統治者
由於德勒斯登曾是薩克森選帝候國及1806 年
最後選出了出身哈布斯堡,年僅十九歲的查理五世
在德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曾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至於德勒斯登,既是薩克森選帝侯國的政經及 文化中心,又是新教重鎮,在城市建設上無論是建 築或是園林設計都在歐洲享有一席之地,可惜1685 年一場大火將古城區全毀,以致往後的幾十年德勒 斯登都在重建之中,直到1732年,一座新的王城才 建構完成。德勒斯登也從原來富文藝復興風格的城 市轉變成符合時代風格的巴洛克城市。 之所以稱 17 32 年 興建完成的德 勒斯登為王 城,是因為當時的選帝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 (Friedrich August I)已身兼波蘭國王(1697~1733)及
1900年的德勒斯登市容
立陶宛大公(Großfürst),在他的雄心壯志之下,德 勒斯登成了當時歐洲最富巴洛克風格及藝術氣息
格的建築群中。至於那棟令我看得滿頭霧水的「日
的美麗城市之一,再加上奧古斯特本人狂熱的藝術
本宮」,據說是因當時人認為那種屋頂很有東方風
收藏嗜好,更使德勒斯登因藝術收藏品的豐富而獲
味而得名,日本宮當時是準備做為瓷器收藏之用。
得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之美名。
另一座離德勒斯登王宮乘船需要近一小時的皮爾
有「強者奧古斯特」(August der Starke)之稱
尼茲宮(Schloss Pillnitz)則直接蓋在易北河邊,目
的選帝侯於1697年登基為波蘭國王後,便同時在德
的是在易北河上舉行盛大的水上表演時,供王公
勒斯登及華沙大興土木。不同於法國的凡爾賽宮及
貴族們娛樂、觀賞之用。皮爾尼茲宮週邊也有一個
奧地利的雪布倫宮(Schloss Schönbrunn),德勒斯
面積龐大的園林,園林之中除了各式供娛樂的宮殿
登的宮殿建築別具一格,是由許多小型宮殿建築
建築之外,也和當時歐洲其他王宮一樣,受到十八
串聯起來,並各司其職。譬如位於易北河畔的茲溫
世紀中國熱的影響而紛紛呈現一些所謂具中國風
格宮(Zwinger)及附近佔地兩平方公里稱為大花園
(Chinoiserie)的建築和藝術收藏品。
(Großer Garten)的巴洛克園林是專門用來舉辦華
除了宮廷建築之外,強者奧古斯特也是藝術
麗的宮廷盛宴。尤其是建於1709年的茲溫格宮,是
愛好者,在他的宮廷中齊聚了來自歐洲各國的藝術
一座富有精緻雕塑與繪畫藝術的建築群,屬於巴
家,而他本身對藝術的資助及倡導,使德勒斯登也
洛克時代重要的建築作品;而他居住及執政的德勒
因而躍升為德國在巴洛克時代居領導地位的文化
斯登王宮(Residenzschloss Dresden)則座落於離茲
重鎮。他於1705年成立的美術學校,成為今天德勒
溫格宮不遠,擁有從羅曼式到巴洛克式多重建築風
斯登藝術學院的前身,而十八世紀居歐洲領導地位 修復後的茲溫格宮一景
87
88
從廢墟中重建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
的麥森瓷器 (Meißner Pozellan)也出自他於1710年
及醉心於藝術品收藏的君王,但是德勒斯登也是在
所建的瓷器工廠。強者奧古斯特所收藏的瓷器還不
他的時代才能成為一個具有歐洲格局的藝術與文
只限於麥森的作品,也包括康熙朝的中國瓷器,而
化城。
他所收藏的藝術品則有銅版畫、雕塑品、畫作、古典 時期藝術品、珍貴珠寶飾物、銅器以及數學、物理所 用的器物等等,使德勒斯登在藝術收藏品的質量及
二、2月13日──一個深入德勒斯登人民 集體記憶的日子
豐富程度上都居當時的歐洲之冠。而最值得稱道的
二戰末期,由1945年2月13日夜間開始,直到15
是,德勒斯登是德國最早將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參觀
日,英美盟軍對德勒斯登展開了四波地毯式的轟
的城市之一,成為維也納及慕尼黑等城市的先驅。
炸,造成約兩萬五千人死亡,古城區全毀。這個曾是
除了展示各類藝術品的博物館之外,更值得強
德國最美麗的巴洛克城市於轟炸後留下的是一片
調的是建於1723至1729年的德勒斯登「綠穹珍寶館」
15平方公里的廢墟及一千八百萬立方米的瓦礫。據
(Grünes Gewölbe)。這座綠穹珍寶館分為新舊兩
說,光是整理及清除那些瓦礫就花了德勒斯登人民
館,珍藏了由文藝復興至古典主義時期歐洲最珍貴
十二年的時間,由此可知,2月13日對每一個德勒斯
且極稀有的珠寶首飾及宮廷飾物,共四千件,是薩
登人的記憶是何等深刻。在城市中的許多地方都刻
克森選帝侯及波蘭國王的寶庫。
上了13.Februar。英國史學家泰勒(Frederick Taylor)
由於想一窺珍品的人太多,大部份的門票每年
曾說:「德勒斯登被毀具有史詩般的悲劇性。這座
在推出後即搶購一空,因此我能在兩天前預訂到舊
象徵著德國巴洛克建築之最的城市曾經美得令人
館的門票,算是很幸運。舊館,正式名稱為歷史的綠
驚嘆!」
穹珍寶館(Historisches Grünes Gewölbe),共分為九 間展示廳,依珍藏寶物的材質如象牙、銀器、珠寶 飾物、琥珀、珊瑚等分室展出,每件作品都是出自 當時薩克森或歐洲其他國家一時之選的藝術家之 手,都是嘔心瀝血之作。這座綠穹珍寶館自1729年 建置完成後,直到二十世紀中期都大致維持了原來 的樣貌,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 至於那位強者奧古斯特或許是一位好大喜功
日本宮側影(攝影/王琪)
綠穹珍寶館大門入口(攝影/王琪)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嚴格說來,英美盟軍在二戰期間對德國其他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到了可以被判為戰爭犯罪的行為?
城市的轟炸所帶來的犧牲與損害可能更大,但是 英美盟軍對德勒斯登的地毯式轟炸卻引發了包
三、浴火重生的德勒斯登
括歷史學界較大的批評與爭議,特別是針對英國
蘇聯紅軍於1945年5月10日(德國投降後兩天)
1942年2月14日所發佈的區域轟炸令(Area Bombing
便佔領了德勒斯登,也搬走了博物館內的珍貴收
Directive)。這道由英國空軍總部(Air Ministry)對
藏,但也成立了臨時市政府,任命薩克森人擔任市
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所下達的訓令,就是要
長,展開了復員重建的工作。當時負責城市重建計
求皇家空軍可以不顧一切盡全力轟炸德國,目標是
畫者意見分歧,一派人主張恢復1945年之前的城市
摧毀德國的勞動力與士氣,方法則是轟炸德國的城
樣貌,另一派人則主張重建一座嶄新的城市。那些
市與平民。到了1944年夏天,為了澈底瓦解德國人民
力主文物保護者只能努力於盡量保存老城部份的
仍堅持作戰到底的決心,英國皇家空軍進一步計畫
城市結構,並確保重要歷史古蹟與建築的遺址,以
對德國的軍事、交通、中央及地方政府所在地、生
備重建之用。據一位86歲的女牧師告訴我,戰後的
產基地及大小城市進行毀滅性的轟炸。德勒斯登這
主政者原本傾向於建一座全新的德勒斯登,倒是蘇
個位處東部的城市,直到1944 年8月都並未遭到盟 軍嚴重的攻擊,因此到了1944 年夏天,德勒斯登反 成了德國最後一個較大的工業、經濟及行政重鎮與 交通樞紐。因此,德勒斯登終究還是逃不過英美盟 軍於1945年2月13日開始的狂轟爛炸。 然而英美這種對城市與平民全面轟炸的手段 於戰後引起了國際政學界的批評與爭議,人們不禁 要問:這種地毯式的轟炸在軍事上是否有必要?尤 其到1945年2月還對德勒斯登進行大規模的地毯式 轟炸,使一個歷史文化古城遭到如此嚴重的摧毀
1958年修復後的路德銅像豎立於聖母堂廢墟前
及大量的平民傷亡,在倫理上及法律上是否都已經
1945年被轟炸後的德勒斯登市中心
清除與整理被轟炸後的瓦礫
89
90
從廢墟中重建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
聯建議,盡量重建歷史古蹟。或許蘇聯老大哥的
廷教堂(Hof kirche)也於1965年完成修復。在新教
建議發揮了關鍵的影響,使1949年東德政府成立
區的德勒斯登之所以大興土木蓋天主教堂主要
後立即展開了古蹟重建的工作,而蘇聯也於1950
是因為強者奧古斯特之子腓特烈•奧古斯特二世
年代中期將搬走的寶物完璧歸趙。
(Friedrich•August II)為了能順利成為波蘭國王
事實上,市政建設局(Stadtbaurat)在1946 年
而改信天主教,並請義大利知名建築師齊亞維利
便完成了「大德勒斯登重建計畫」,其中確定了古
(Gaetano Chiaveri)由1739到1755年興建了這座巴
城部份的歷史古蹟、文物與建築及城市結構應盡
洛克風格的宮廷天主堂。自完成修復後,1980年起
量保存。在東德政府時代雖為了交通建設而拓寬
這座教堂已提升為德勒斯登天主教的主教座堂,
了古城區的街道,多少破壞了古老城市的結構,
星期日舉行彌撒禮時,參與的信徒令人意外的多。
但是憑心而論,東德時期仍做了不少重建工作,其
另一座令重建者費盡心思的復建工程是森佩
中較重要的大工程包括:
爾歌劇院(Semperoper)。這座於1841年完成的歌
1946 年重建了昔日的市議會(Ständehaus),
劇院於1869年曾毀於一場火災,後由森佩爾老建
如 今 已 改 為 德 勒 斯 登 高 等 法 院;1 9 4 9 修 復
築師之子於1878年重建完成。然而這座歌劇院於
了連 結 王宮與 易北 河 對岸 的奧古 斯 圖 斯 橋
1945年也躲不過英美聯軍的猛烈轟炸,僅留下了
(Augustusbrücke),這座橋在1731年興建後即以
斷垣殘壁。戰後東德的建築師群於1946 -55年做了
強者奧古斯特命名,不過該橋於1949年修復後改
九年的安全準備工作,再於1968年至1976 進行結
名格奧基-狄米托夫(Georgi-Dimitroff)橋(此人
構分析,在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後才開始復建,直
曾任共產國際總書記),至兩德統一後再恢復原
到1985年2月13日才能以韋伯的歌劇《魔彈射手》
名;1955年又修復了1168年即開始興建的歌德式教
(Freischütz)與觀眾見面。在兩德統一之前最後完
堂—十字教堂(Kreuzkirche)。這座自中古以來以
成的重建工程是日本宮及其周邊庭園的復建。由
教會音樂聞名的十字教堂是馬丁路德掀起宗教
於毀損嚴重,修復工程耗時耗力,由1951開始直到
改革後,於1539年將路德新教引入德勒斯登的教
1987年才完成,修復後做為博物館之用。
堂,同時十字教堂也是1989年東德人民推動「和平
至於德勒斯登王宮的復建就更艱難了。由於
革命」(Friedliche Revolution)時,德勒斯登的革命
1945年的轟炸使整個王宮建築全毀,因此重建工
中心;至於那座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宮殿建築─
程進行緩慢,1985年2月13日東德領導人何內克還
茲溫格宮-則要到1963年才完成修復。相對於其他
要求,至1990年至少要將建築的外觀完成重建,但
復建工程,茲溫格宮的重建特別艱辛,一來是它
是基於經費的缺乏,到1989年和平革命前夕連王
的龐大,再者是它的精緻,因此復建是耗時、耗力
宮建築的西面都尚未完成,因此王宮的全面復建
又耗錢的工程。為了盡量還原原貌,重建者努力地
還是在兩德統一之後,而外觀的重建完成於 2004
從瓦礫堆中將原始的殘瓦碎片挖出,而那些裝飾
年,內部重建則一直延續到2010年3月。
用的雕像、圖案及柱頭等部分都依原來的藍圖、
東德時代對於德勒斯登的古蹟修復工作雖因
繪圖或照片重新建構。當我走到那佈滿了希臘女
道路拓寬工程而破壞了不少城市原來的結構,再
神、巴洛克裝飾的噴泉仙女戲水池時直讓我想起
加上在古城區興建了不少與原來巴洛克風格極不
了北京圓明園遺址中的西洋樓大水法區。
協調的新建築,因而常遭到批評,但是東德從戰
繼茲溫格宮修復之後,德勒斯登最具規模的
後的1946年至兩德統一前的1987年完成日本宮的
天主教堂──也就是建於德勒斯登王宮旁的宮
修復,期間所復建的歷史建築與古蹟仍必須被歷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森佩爾歌劇院(攝影/王琪)
宮廷教堂─德勒斯登的天主堂
史記上一筆,沒有那數十年的努力,德勒斯登不可
世紀之久。1966年東德政府正式宣告:聖母堂廢墟
能以今天的面貌呈現於世人眼前。
作為反戰、反摧毀的紀念碑!對許多德勒斯登人 而言,那個廢墟一直是人們憑弔在轟炸中死亡親
四、聖母堂的重建及其呈現的象徵意義
友的場所。
東德時代完全未重建的重要歷史建築就是
由 於 2 月 1 3 日已 深 入 德 勒 斯 登 市 民 的 集
那棟於1726 至 1743興建的聖母堂(Frauenkirche),
體記憶,該日因 而被 訂為「摧 毀日」(Ta g d e r
那是一座路德新教的教堂,也是德勒斯登的地
Zerstörung)。政府每年利用德勒斯登「摧毀日」在
標。1945 年2月13日起遭到英美盟軍的猛烈轟炸
廢墟前舉行紀念集會。但是到了1982年,德勒斯登
後,聖母堂的所在地──新市集(Neumarkt)已不
基督教會呼籲信徒於 2月13日帶著蠟燭及鮮花到
再留下任何一棟建築物,而聖母堂前豎立的馬丁
廢墟去沉思並反對戰爭。這樣的集會原本遭致政
路德紀念銅像也嚴重毀損,聖母堂本身則在攝氏
府單位的阻撓,但並沒有成功,從此這項活動成
1200度的火燄中燃燒,一直撐到2月15日,那個用石
為傳統,每年2月13日都舉行。而這個傳統對1989年
材建成的穹頂才終於倒下。唯一值的慶幸的是,
的和平革命也有一定的影響。
教堂中美麗的祭壇還能在燃燒中被搶救下來。
兩 德 統 一 後 於 1 9 9 1 年 便 成 立了「聖 母 堂
戰後,在德勒斯登工業大學(TU Dresden)建
重建基金會」(St i f t u ng f ü r de n Wie de r au f bau
築系教授納德勒(Hans Nadler)的領導下展開了
Fr aue n k i rche)。反對者認為,那棟毀損嚴重的
重建工作的調查,1947年將搶救下來的祭壇加以
教堂即使重建了也只是一棟歷史化的新建築,
維護。另外還將清理出來的石塊編號列冊,搬到
贊成 重 建 者則 重 視 重 建 的象徵 意 義,並 強調
其他地方保存。至於聖母堂所在地的廢墟在東德
重建經費應來自民間捐款。最後聖母堂的重建
時代曾一度想清除後改建公園,但遭到市民的反
共花了一億八千萬歐元(七十多億臺幣),其中
對。在缺乏重建經費下,只得放在那裡長達半個
一億一千五百萬來自全德及世界各地的捐贈,其
91
92
修護後的聖母堂(2008)
餘的六千五百萬歐元則由德勒斯登市、薩克森邦
上,使整座教堂高達91.24公尺。
及德國聯邦政府分攤。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民間為
整座聖母堂的重建是從1993年1月4日開始,將
了表達和解之意而成立了一個「德勒斯登信託」基
一塊塊的石頭從廢墟搬走,並對被認定還可以再
金會(Dresden Trust),捐贈了一百萬歐元,其中有
使用的石塊分別進行丈量、編目及保存。從廢墟挖
一部分是來自英女王個人的心意。而聖母堂頂端
出的石塊共八千多具,而最後用在聖母堂外牆的有
的鍍金十字架更是出自一位倫敦的藝術金匠,他的
3539塊。
父親正是當年皇家空軍轟炸德勒斯登的飛行員。
聖母堂的正式重建開始於1996年。為了使重建
這個高八公尺的鍍金十字架耗資五十萬歐元也是由
工作順利而快速進行,工作人員搭了能避風雪的鷹
「德勒斯登信託」基金會支付。2004 年 6月22日,這
架,隨著修復工作的進行,避風雪的鷹架也跟著升
個由英國金匠所完成的十字架是以「和解十字架」
高,使得重建工作即使在冬天仍能持續進行,以致
(Versöhnungskreuz)之名來象徵英德兩國的友誼,
重建工程遠比預期要快,再加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捐
並在六萬名觀眾的見證下裝置在聖母堂的穹頂之
款遠超過了預算也使重建工程能毫無障礙地加速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進行。2004 年8月,教堂的外觀已完成。至於內部 的裝飾與繪畫及管風琴的製作等也能於 2005年2 月完成,並於 2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供民眾追思 六十年前的慘痛經驗。同年10月30日再由薩克森 最高主教舉行落成典禮的宗教儀式,將所有原屬 聖母教堂舉行宗教儀式用的器物送回,且儀式延 續到31日,以紀念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隨著聖母 堂的重建完成,使德勒斯登環易北河的整體景觀 (panorama)更為協調,因為她的高度平衡了左邊 有86公尺高的宮廷教堂。此外這座教堂的重建使 英德兩國的歷史恩怨得以化解更具有無價的象徵 意義。
五、結語 我去德勒斯登之前曾去過佛羅倫斯,因此 對這座有易北河畔佛羅倫斯之稱的城市特別好 奇。當我來到古城區時,進入眼簾的景象讓我 非常吃驚,一方面是除了東德時代的「文化宮」 (Kulturpalast)之外,已不再看到任何一棟社會主 義時代留下的建築,更讓我驚訝的是,德勒斯登
德勒斯登市場和聖母教堂(1749~1751)
當年的城市規畫與建築之美,可能是德國其他城 市難以與之相比擬的。我甚至認為就城市本身而
後全面回歸1945年之前的城市樣貌,使今天的德
言,巴洛克風格的德勒斯登超越了文藝復興時代
勒斯登看起來雖有一點新,但還是讓人有佇足觀
佛羅倫斯的局限。遺憾的只是,德勒斯登是一座
賞而不想離去之感。
被摧毀後重建起來的城市,即使再美也仍有一種 缺陷。不過戰後的東德人民願意在最艱困的環境 下重建那座古城是令人感動的,再加上兩德統一
本文部分圖片取材自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Dresden
德勒斯登─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
93
94
撰文、標題題字 / 華語中心主任 吳榮富
莫高窟 風姿西魏瘦,氣韻盛唐高。萬法歸空有,鳴沙舞慧刀。
騎駱駝登鳴沙山 駱駝何似我,慢步不爭先。負重非他比,勞形畏自宣。 風沙鳴獵獵,火日赤煎煎。絲路連天遠,月牙清夢邊。
西安兵馬俑 死去江山不肯休,秦皇兵馬懾神州。黃泉畢竟亡吞併,枉費金戈第一流。
驪山懷古 幾處名山屬美人?華清宮殿復如新。傾城一笑傳褒姒,覆國無端罪太真。 趙四癡心隨少帥,宋三冒險挽鴻鈞。溫泉未冷滄桑幻,定有金釵再世頻。
NCKU Magazine 236
主編的話
校長的話
大事記
成功八十
發現成大
榕園記事
編輯桌
1 2 3
4
1.文學院主管合影 2.莫高窟外觀 3.秦始皇兵馬俑 4.筆者騎駱駝登鳴沙山
95
96
���人����大學��������
�、��人�� ��人: ����: ����: ��� 電話:
��: ���
��: E-mail: �、���� ����:�台�
�
�、���� □ ���� ��:���人����大學����� �號:30731565 □ �� ���������人����大學�������������� ��號��:台南市大學路 1 號校友聯絡中心 魏筱娟小姐�� □ ���
□����
□����E� □��� □��
�號:□□□□-□□□□-□□□□-□□□□ ����:□□�□□ ����: ��人��: ���: ��:
�
�
��������: ����������� �����人����大學��������
�
�����人����大學��������
�、���� □ �人�� □ ��:������: �、 □ ����� □ ���� ★ ������傳真� 06-2749322
聯絡人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校友聯絡中心 魏筱娟小姐 電話:06-2746173、2759622、2757575-81305 傳真:06-2749322 Email:z8312011@email.ncku.edu.tw
大學精神 南方有嘉木 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校園藝術數位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