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號 人物專訪
區政專題
他以一人之力勝過了世界 — 野人
望穿秋水 北區興建新多用途公園
北區故事
小店故事
皇后山發展史 廢棄印度廟 粉嶺軍地神聖後花園
在水貨街崛起的上水貨舖 香港人用香港製造!
編輯室的話
文 / 阿四
「曾在 Whatsapp 給遠方的友人,寫下『你還好嗎?』怎知 對方,沒有如常給一個 ok 的 emoji,卻如此回覆:『你是隨 便問,還是想我認真答 ?』」。1 過去一段時間,《北.島》的讀者你們 OK 嗎?面對第四波 疫情,生活節奏再一次被打亂,天氣也剛開始轉涼,日照時 間減少,氣壓變得更低,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若人類也須 要冬眠,你說多好呢?我想全香港人也希望一覺醒來,大地 回春,再次生機處處。可惜事與願違,世界確實不像你我預 期,童話夢碎,荒島之幻象正在幻滅,徘徊於失望與沉重之 間,日子仍是要過,沉痛之中,究竟要如何走下去。人生的 困局,世界的難題,從來沒有簡單的答案。魔術師的掩眼法, 背後往往涉及精密的計算及重複刻板的操練。 《北.島》的成立,就是希望成為一個北區街坊圍爐的平台, 盼能彼此連結,互相守望。過去被水貨客的單一形象所掩蓋 的社區,內裡其實埋藏不少寶藏,相比新市鎮規劃,舊社區 的街道與墟市確實帶來無限的可能性,不止個別街坊奇人異 士,不少地方與店舖也背負歷史感的故事,編輯們期望以深 度報導的文字讓故事重見天日,以月刊方式在社區廣泛流傳, 文字的力量,為冷冰冰的紙張纖維注入溫度,傳遞溫暖。除 此之外,《北.島》也期望透過籌辦不同活動,除了幫補營 運需要外,更重要是讓街坊彼此結連,圍爐互助,一同關注 社區的發展與想像,我們需要更多街坊搭建《北.島》這個 平台,你會成為其中一分子嗎?
《北.島》十二月號 總期數第五期 2020 年 12 月出版 IG:bak1dou2
"It’s ok that you’re not ok." 沒有人是巨人,我們都只是凡人, 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確是我們的限制,面對恐懼的陰霾,先 退一步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停一停,抖一抖後,我們如何能 走下去、活下去?當快樂成為奢侈品,幸福是幻想時,今期 人物專訪的野人提醒我們 "Happiness is Free",這不是一個 離地的童話故事,是野人用了長時間實踐的見證,他就生活 在我們的社區之中,用生命去震懾現實的殘酷。童話不是盛 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誰認命、甘心置 於恐懼的春秋惡夢?誰是真正清醒活在現實的幸福與快樂? 是選擇,也是勇氣,互勉!
FB:北島 bak1dou2 Email:bak1dou2.magazine@gmail.com
1
撮自 Breakazine! 049 《唞氣》的編輯序:【序-你還好嗎?】。
目錄 2-5 6-7
上水圍 8-10 14-17 11-13
望穿秋水
北區興建新多用途公園
18-19
1
文 / Charis Hung
最近疫情反覆,專家都呼籲我們應避免到人多之處,可是總 鬱悶在家也不是辦法,身為北區人的你,可曾到過位於上水 雞嶺村的「自然脈絡」農場?你又可知道農場的負責人叫野 人?不不不,不是你想像中那種不修邊幅、不懂說話、文明 未開發的野人,他只是名字叫做「野人」而已。
攝 / Jason
喺 2004 年成立『自然脈絡』。」野人說道。 野人最初租住沙田的村屋,其後搬到鶴藪,一班朋友互相分 享及建立綠色生活,有時探探農夫,有時一起煮飯,研究舉 辦甚麼活動等。後來他們常在農地搞活動,於是便開始想不 如真的找個農場吧,最終扎根於上水雞嶺的農場,通過不同 的體驗活動,如生態及文化導賞團、農耕體驗、專題講座及 工作坊等,希望讓公眾重新認識大自然,對環保不只停留於 回收再造的階段。
野人,本名莫皓光,如果你關注另類生活或環保議題,大概 你也曾聽過他的名字。他同時是「自然脈絡」這個環保組織 的總幹事,致力宣揚環保概念。 「搵唔到一份適合自己同覺得有意義嘅工,咁咪去創造出 嚟。」野人理所當然地說。
一晃眼,「自然脈絡」已成立十六年,並於 2005 年註冊成為 一間社會企業。他們的信念是:人與自然是可以溝通的,期 望透過各種活動,令人可以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
「自然脈絡」的誕生
「我覺得人只有活得簡樸,同大自然共生,先會快樂。」野 人微笑道。不要以為他只是說說,他可是身體力行,是用整 個生命在實踐這件事。
「最初我哋只係將軍澳青年空間旗下一個義工小組,成員都 係嚟自曾經修讀生態導賞證書嘅學員。後來我畢業,好想繼 續全職推動環保嘅工作,於是就同當中一啲志同道合嘅組員
2
大家正在愉快地參與花生工作坊 (來源:自然脈絡的 Facebook)
搵唔到一份適合自己 同覺得有意義嘅工, 咁咪去創造出嚟。
大家在活動後互相交流、分享 (來源:自然脈絡的 Facebook)
極致的簡樸生活,為了保護地球,也是為了保存 初心
但除此以外,很多家長花費的奶粉、尿片、興趣班錢,對野 人來說通通都不需要。他以人奶代替奶粉、以可再用尿布代 替尿片,他帶著孩子四處遊玩已是最好的興趣班。小野人「莫 期」健康成長,幼稚園面試更是一 take pass。
「野人呢個名我自己改㗎!大概係 2008–2009 嘅時候,為 咗令人易啲記得我呢種生活方式,係比較簡單、自然、環保 嘅生活……可以凸顯同城市人唔同嘅一面。」野人愉快地分 享名字的由來。
「養一個小孩要 400 萬?」,在野人面前仿如一個笑話。 野人說他並非隱居山林避世,他只是想要推廣簡樸生活,他 相信人人也能善用身邊資源,減少浪費和對外的依賴,好好 保護地球。
甚麼是簡單、自然、環保?家住村屋的野人,不像一般人會 買車代步,他出入全靠公共交通工具;家裡電器極少,每個 月只需繳交三十多元的電費;水能從山上的泉水獲得,他更 自行搭建了小水池儲水;傢俬不是執拾回來,便是自己製造; 從來不買新衣服,身上的都是二手衫或是別人所捐贈;全家 均是素食者。他笑說暫未能完全做到自給自足,還是會外出 買餸;不用化學清潔劑,只用環保酵素;連生了孩子,每月 的洗費也不過增加了幾百元。
我疑惑地問:「你真係認為一般市區人都可以做到你所講嘅 事?」 他卻理所當然地反問我:「點解唔得?除咗無得好似我咁儲 山水,其他應該都得㗎。」 我的腦袋冒起了連登那個 #math#dog 的 emoji,正在高速運 算答案,卻一無所得,一時語塞。確實有很多事情比起「不 能」,更多的可能只是「不為」。終於我放棄,說:「衫可
野人說:「咁佢真係要食㗎嘛。」
3
以唔買,但係夏天真係好熱,好難唔開冷氣。」野人卻笑說: 「夏天本來就應該係熱㗎。」
他開始接觸環保議題。 「不過當時環保其實都仲係停留喺回收、再造嘅階段。到年 紀大咗,發覺素食都可以環保,接觸更多更深呢個議題,先 發現環保其實係成個心態或價值觀嘅取捨,當你追求物質快 樂嘅時候,你需要消耗好多地球嘅資源。由嗰時開始,我唔 再買嘢,過一啲別人眼中嘅極簡生活。」
這個「本來」,我卻好像幾乎忘掉了。 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便利,產品的推陳出新令我們添上許 多消費慾望。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我們被困於資本主 義的遊戲中,無法脫身。不知不覺,我們被灌輸想要活得舒 適,就要賺得更多的想法。於是我們疲累,卻無法停下;我 們失去健康、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理想,卻說服自己一切都 無可奈何。可是,「更好」的生活其實是甚麼?你還記得最 初自己在追逐的是甚麼?
說起來只是三言兩語,但實行的卻是十幾年時光。這十多年 到底如何走過,是否真的毫不後悔? 野人指當然試過後悔,特別當時的女朋友跟他分手,也想過 環保不一定需要如此極端,偶而不環保也可以被原諒吧,地 球也不會頃刻滅亡,可是始終無法跨過自己心理關口。環保 於他大概就像一種天命,是種責任,如同神職人員無法抗拒 上帝的呼召。他最終在香港大學教育學系畢業後,沒有成為 老師,而是創辦了「自然脈絡」,經營著上水雞嶺的農場, 努力宣揚環保與大自然珍貴的訊息。
野人家裡的外牆上有著他用毛筆寫下的字句,其中之一:「人 生的失敗,不在於兩手空空,而在於擁有太多,一件也捨不 得放下。」或許這亦正是為何他收入不多,卻活得比更多人 快樂有餘的原因。「自然脈絡」的創辦人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真的活得很自然。
父母供書教學多年,最後卻沒有踏上康莊大道,而是走一條 刻苦、非主流的道路難道就沒有抱怨嗎?野人笑說:「當然 係反對。喺佢哋嘅價值觀入面,有錢先會開心。佢哋係擔心 我將來會唔開心。」但對野人來說一星期工作五至六天,周 末再報復式消費消除壓力或是只剩一丁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 事,這樣的生活是才真叫人哀傷與難過,是種浪費。
以恐懼為始,終由愛堅守的環保之路,讓他更明 白生命的意義。 野人並非生而為野人,他曾經和你和我也一樣,喜歡食外賣 打機涼冷氣買東西,幻想著大學畢業後穿起西裝打幾年工儲 錢付首期,做最普通的都市人。改變他的是那年十六,他從 新聞上得知堆填區將會很快飽和,這城市可能很快無法再消 化任何垃圾。他想到要與垃圾一同生活,便覺得可怕,促使
可是走在主流之外,難道真的沒有任何壓力嗎?不會與同輩 的人比較嗎?大家各自的差距漸大,不會自卑嗎?在先敬羅 衣後敬人、階級分明的社會中,又如何面對別人的冷眼相待?
4
野人露出一個饒有深意的笑容:「我覺得我嘅生活方式更好 喎!」
說,很多我們覺得艱難的東西,對上一代來說可能都只是 common sense,那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說很多事情自己 不親手做是不會明白的,譬如他以為太陽能很環保,直至自 己動手才發覺太陽能也有其限制,那儲電的電池壽命並不長。 而我甚至因野人分享,才知道太陽能要用上電池……
他說自己能有時間做喜歡的事,生活的空間也足夠,健康好 了,連鼻敏感也沒有,飲的水也很乾淨,食物還能自己種, 因為沒有甚麼物質需要追求,過得輕鬆愜意。說時一臉自信、 滿足的樣子,言下之意是到底有哪裡比不上別人呢?
野人說自己的存在是為了彰顯生活其實可以多元化,不只一 種形態。「點解有啲人明明想擺脫現有生活模式但往往做唔 到?因為佢哋嗰套係經過反覆驗證。佢哋返工然後就可以有 糧出,儲咗一舊錢就可以去旅行、租好啲嘅屋甚至買樓,於 是無論過得幾辛苦、幾想改變都唔敢跳出個框框。一旦你離 開咗主流,就一定要成功,如果唔係就好難得到人哋嘅認 同。」他頓一頓,然後再說:「不過人哋嘅認同其實又有咩 意義?」
難怪當問到他有否掙扎過生小孩或是猶豫應否讓小孩和自己 一同走非主流之路時,他想也沒想便答沒有,只說:「每個 父母都係想畀最好嘅嘢細路,我都一樣。」
人類只是遺忘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聽著野人的分享,雖覺美好,總覺遙遠。我坦白說:「始終 想像唔到如果好似你一樣,我到底可以點生活。」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野人身體力行地告訴了我們,生 活不只一種模樣,關鍵只在於你是否願意嘗試。他的經歷令 說話力度變得不一樣,至少我曾經以為月賺萬幾蚊在香港的 生活只能生不如死,又或是「窮人生仔正仆街」,但看見他 兒子莫期的笑臉,才發現重點從來不在於「錢」,而是你的 價值觀、生活方式與態度。
他卻大笑:「其實我一開始都係乜都唔識,試過想燒野草辟地, 點知嗰日太乾燥又大風,啲火『逢』一聲燒得好快好旺,好 彩最後都有驚無險。有咗經驗,下次咪小心啲。其實做人就 係咁咋嘛,唔識咪問吓人,然後去試,去觀察,如果失敗咗, 咁咪再搵另外嘅方法再試。」他說我們活在過於方便的城市, 很少落手落腳完成一樣東西,以致在郊外生活時便手忙腳亂, 其實很多東西都沒有所想的複雜,只是一些生活的技能。而 且就算失敗了,也沒有甚麼可怕,再嘗試便可以了。
願正在閱讀《北.島》的你,也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無悔人生。
他分享有次在做土窰時,有位養蜂製造蜜糖的阿叔經過, 竟能滔滔不絕講起一些課堂上才能學到的土窰知識。野人
5
上水圍
文 / Hikari
書寫新界氏族歷史的開端
從祠堂到校舍的啟蒙教育
上水圍廖氏的祖先仲達,因名字與前數代祖先相同,因而易名仲 傑公。仲傑公原居於福建永定,相傳最初以打鐵為生,後來因戰 亂,南遷至新界生活,展開了上水圍廖氏的宗族歷史。
據村長所言,「鳳溪」一詞與上水圍附近一條名為「鳳水」的溪 (即今日的石上河)有關,後來廖族開辦的鳳溪學校亦以此命名。 廖氏先人定居後積極辦學,「從民國時期一個祠堂的攴攴齋(音 扑,即私塾)開始,提供規模較小的教育場所。及後人口膨脹, 便於祠堂內分隔出數個課室,應付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1952 年政府及村民合作創辦鳳溪第一中學,並於九十年代擴建 校舍,發展成今天馬會道旁的幾所鳳溪中小學及幼稚園。當時除 了上水圍村民的子女,附近村落如松柏塱及大頭嶺的小朋友亦會 到鳳溪學校上學。
仲傑公定居上水以後,娶侯氏為妻。從第四代開始,廖氏宗族子 孫分開居住,並散落於上水不同位置:馬會道鄰近媽廟、現時的 北區醫院、現時的奕翠園及馬會道接近虎地坳路的地方。數代以 後,第七代的廖氏族人南沙公為了讓彼此能互相照應,決定立圍 聚居,建成今天的上水圍(即現今圍內村)。 廖 氏 宗 族 定 居 上 水 屹 今 超 過 六 百 年, 以 務 農 為 生, 充 分 利 用 該 地 豐 富 的 水 資 源。 當 時 社 會 的 經 濟 活 動 以 耕 作 及 畜 牧 為 主, 新 界 村 民 會 到 墟 市 買 賣, 亦 會 以 物 易 物 各 取 所 需。
黑白照片由上水圍廖村長提供
上水廖氏族人在重陽佳節,前往開基祖先仲傑公位於上水金錢村鰲地的衣冠塚墓地拜祭。秋祭 隊伍的後方,由鳳溪學生組成;隊伍前方則為村長及村民。圖攝於 1950-1960 年。
6
七十年代的新市鎮計劃,迅速改變上水的景觀,綠茵田野一去不 返。圖攝於 1960-1970 年。
1955 年及 1956 年上水石湖墟經歷兩次大火災後,政府決定重建 舊墟。及後大部分街道命名時亦以「新」字起首,寓意去舊立新。 圖中街道為現時的新康街。
六十年一遇的太平清醮
化的影響時,他主動提到上水圍咖啡店 ATMA 其中一位成員是廖 氏子孫一輩,並讚賞他們別具創意,重塑咖啡店的刻板形象。他 又指不論外來的住客或是圍村青年,大多相處融洽。提到內地移 民遷入,村長坦言兩地生活習慣不盡相同,尤其在衛生意識方面, 但經過溝通,他們還是願意改變,並遵守圍村的規矩。
上水圍每隔六十年才舉行一次太平清醮,是香港所有舉行太平清 醮的鄉村中間隔最長的。最近的一屆在 2006 年舉行,村長亦參 與其中。 「六十年一次的打醮年期亦有典故:我們的打醮習俗原是每五年 一次,但每次打醮後都有不少年青人離世,於是問卜後改為每十 年一次。惟舉辦兩屆後情況依然未有改變,我們唯有再次問卜, 終得到六十年一次的建議。自此六十年的打醮年期成為定制,沿 用至今。」談及 2006 年的太平清醮,村長坦言並非所有人都有 經驗,因此事前會請教長輩,又會參考其他鄉村打醮,從中學習。
以身作則傳承歷史 廖駿駒村長曾於 1991 年擔任北區區議員,更由八十年代始出任 上水圍村的村長至今,一直擔當著聯絡外界的角色。廖村長是次 毫不吝嗇接受訪問,還把上水的歷史向我們娓娓道來,講述每張 照片承載的記憶與文化,實在使我們得益匪淺。城市化雖帶來便 捷生活,但同時大大改變鄉郊景觀。我們惟有牢牢記住此地的原 有風貌,傳揚下去,讓香港人的歷史得以流傳。
外來文化衝擊 近年不少年青人喜歡移居近郊,尋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上水圍 亦是他們的選擇之一。問及村長外來人口及年青人遷入對圍村文
除了拱門的炮台,上水圍亦有護城河保衛村落,防止盜賊入侵。 圖攝於 1960-1970 年。
圍門上的對聯「龍騰鳳水、虎嘯鰲山」氣勢磅礡。圖攝於 2020 年。
7
文、攝 / CONI WONG 黃考梨
「皇后山印度廟」(Hindu Temple, Burma Lines)座落於粉嶺軍地的皇后山軍營之中,整 座灰綠色的蓮花狀廟宇看似神秘,被空置多年早已佈滿枯葉、垃圾,油漆剝落的牆壁被野 草包圍吞噬,難免被視為頹垣敗瓦。
皇后山村旁的神秘的蓮花寺廟
古蹟辦確認三級歷史建築地位
有人視舊地為草,亦有人視廢地為寶,珍貴在獨一無二、世 上僅有;寶貴在建築物的文化意義、歷史故事。1960 年代, 啹喀兵在軍營山丘上建啹喀寺廟,供奉印度教(Hindu)驅邪 的神濕婆,當年軍營曾是啹喀小社區,上至醫院,下至學校, 應有盡有。寺廟呈六角蓮花型,外圍塗上神聖怡人的灰綠油 漆,日光照耀下呈現明目的青綠色,內側塗上青藍色,神壇 位置則塗上紅色。印象中尼泊爾人總是虔誠,大概興建專屬 宗教的廟宇除了為當時的踞喀兵提供一個拜祭聖堂,更是他 們的聚腳之地,穩定人心,與同族慎思追遠。直至 1997 年香 港主權移交,駐守近半世紀的啹喀兵正式淡出香港歷史,蓮 花寺廟亦隨即人去留空。
拍攝當日天公造美,陽光穿透屋頂的茶色玻璃折現滿堂昏黃 射影,即使丟空多年,攝影師站在廟內仍然感覺心曠神怡。 寺廟荒廢多年,早已隱於荒林之間,於 2010 年獲古物古蹟辦 事處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失去文物猶如失去一個城市的中心 靈魂,喜見重要的歷史建築被正式保育。廟外鐵牌標注蓮花 寺的歷史簡介,廟宇被稱為「皇后山印度廟」,單看字面可 能會誤會為印度人的寺廟,但實際是尼泊爾的啹喀廟宇,筆 者認為與其譯名為「印度廟」,更應命名為「皇后山啹喀廟」。 縱然翻譯的準確度尚有討論空間,無疑該寺廟是少數獲歷史 評級又充滿啹喀特色的建築物。
蔓草叢生,剝落的油漆都是廢墟特色
寺廟內側塗上青藍色,而神壇位置則特別塗以紅色
8
軍營長滿植物,融入樹林
Hindu Temple, Burma Lines 外標有中文譯名「皇后山印度廟」
昔日警犬隊總部
警犬休息處
北區軍營見證時代交接
時代所需改變皇后山命運
除了別具濃烈宗教色彩的印度廟,依山而建的皇后山軍營, 另一特色莫過於其複雜的發展背景,因曾作為駐港英軍營地 及皇家香港警務處的警犬隊和搜查隊基地,衍生而改建成宿 舍、訓練營地與狗房。過去 60 年來,軍營地帶一直隨著時代 變遷及政府改變土地規劃而發展。
於 2008 年,佔地達 273.4 萬平方呎的皇后山軍營曾被政府 規劃成低密度住宅區,兩年後又提議興建私立專上教育院校 及宿舍,地方面積廣闊卻因建設工程的龐大資金而令學府卻 步。於 2016 年,在社會欠缺住宅用地的氣氛之下,政府終 建議把前皇后山軍營部分土地改劃發展為公營房屋,地基工 程正式展開。
60 年百變軍營
9
廟宇外形呈蓮花狀,象徵美麗
皇后山邨落成在即
納入歷史文物 保留原址發展
相隔一欄鐵絲高網,左見歷史文物,右見公屋皇后山邨,將 與居屋山麗苑相鄰,其中皇后山邨將於 2021 年落成,第一、 二期共建 7 幢住宅樓宇,能提供約 9000 個單位,可容納超過 3 萬人居住。據早前規劃,該處會有小學、幼兒園、休憩空間、 公共運輸處及零售等設施,惟至今仍未有清晰交通發展方向, 坊間有不少聲音對未來的交通配通情況表示憂慮,恐怕會塞 爆北區、水洩不通。
不過,能確認的是在不久將來,舊軍營一帶將荒廢不再,由 一代的軍隊營房、警犬隊基地,發展成新社區。翻查房委會 於 2017 年的一則招標公告,提及軍營中的前警犬隊基地的警 官食堂將用作山麗苑管業處,以及業主立案法團或業主委員 會辦事處;而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則不作改動,保留在屋苑地 界外,三級歷史建築將獲得保留。說到廢棄之地,總有幾分 神秘,尤其曾貴為香港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影片的外景拍攝 勝地,又沾上了些「鬼魅」色彩。了解背後發展,有感退場 的前軍事用地既神聖又帶點淒美,在發展中的城市中與時代 共存,當認真探討歷史便令人更珍惜這片土地。
10
文、攝 / CONI WONG 黃考梨
望穿秋水
北區興建新多用途公園 一鳴路新建多用途休憩處 市民望穿秋水 政府早於 2000 年初已規劃於粉嶺南百和路及一鳴路附近興建 休憩設施及寵物公園,惟計劃一直只有紙上談兵,進度緩慢。 翻查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就〈北區第 47 及 48 區休憩用地〉 的討論文件,得知計劃於 2018 被再度重提,落實方案過程可 謂一波三折。
一鳴路公園資料 位置:粉嶺南百和路及一鳴路附 近 面積:約 8,700 平方米 造價:約 1 億 2,370 萬元 預計完工日期:2020 年底 包括設施: 兒 童遊 樂場、健 身區 、太 極場、寵物公園、緩跑徑 預計寵物公園設施 • 大型及小型狗隻活動區 • 狗廁所 • 雙重鐵閘 • 狗隻遊樂設施 • 休憩草坪 • 洗手設備 • 公園座椅 • 沙池
新公園位於百和路和一鳴路交界,目前仍在建設當中。
11
一鳴路公園概念圖(資料來源:香港立法會)
一鳴路公園平面圖(資料來源:香港立法會 )
規劃回顧 1991 年底 北區地政處證實有關土地曾被 當局建議作公園用途,惟計劃 後來被擱置
2006 年 7 月及 2007 年 7 月及 9 月 就工程範圍諮詢北區區議會轄下文 化及康樂委員會
1999 - 2000 年初 有關土地已規劃興建休憩設施及 寵物公園,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更 曾承諾可於 2011 年落成並啟用, 計劃又再度被擱置,原因未明
2008 年 3 月及 2009 年 3 月 就修訂工程範圍諮詢北區區議會 轄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
山頂花園
九龍城區
啟德跑道公園
深水埗區
棠蔭街山邊休憩處
葵青區
大窩口道遊樂場
沙田區
城門河第三海濱花園 (B 區 )
元朗區
宏業南街休憩花園
北區
安樂村休憩處、 ) 粉嶺火車站休憩處 ( 不日開放
2018 年 3 月 最後一次在北區區議 會中進行討論,地管 會支持有關方案
2012 年 5 月 建築署開始詳細設計及前期工作, 並依序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2020 年 11 月
預 計 工 程 於 2020 年底前完工
「寵物共享公園」計劃
近年來,在動物友善政策的推崇下,市民更加注重動物權益及 動物優質生活。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除一般標準寵物公園 外,康文署亦特別推出「寵物共享公園」試驗計劃,開放個別 公園讓市民攜同其寵物進入,讓不同的使用者在人狗共融環境 下使用公園設施,促進社區交流融合。要達至「寵物共享」, 使用者須遵守公園規則,包括:妥善管束寵物、恰當控制寵物 行為、以帶或繩子牽引狗隻、保持環境清潔衞生等。
現行「寵物共享公園」試驗計劃 中西區
2010 年 11 月 就工程計劃設計再次 諮詢地管會
六區試驗欠北區 區議員盼納入「北區公園」
計劃推行至今接近兩年,全港共有六個場地被選為「寵物共 享公園」,尚欠北區。翻查區議會討論文件,康文署終在本 年十一月選定安樂村休憩處及粉嶺火車站休憩處為區內首兩 個「寵物共享公園」。此外,北區區議員周錦豪亦提倡把北 區公園納入計劃,畢竟公園為區內面積最大休憩處,擁有豐 富的公園設施及大草坪,配合額外基本配套設施,如:狗糞 收集箱、加強場地清潔、於公園內張貼「寵物共享公園」使 用者守則,絕對有潛質成為寵物共融公園,亦能吸引其他區 的市民使用北區公園,促進地區發展。
資料來源: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12
北區僅兩個寵物公園
按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去年統計,香港共約 20 萬名市民飼養狗隻;北區現有人口約為 315,300,預計到 2024 年會增至 378,500。對於在城鄉共生的北區居民來說,寵物狗隻數 量持續增長,區內的動物友善政策實在不容忽視。多年來,坊間一直有聲音表示社區休憩 用地不足,寵物公園設施發展遲緩,區內的寵物公園亦僅得兩個,分別位於上水保榮路及 新界上水鄉。
保榮路休憩處 地址:新界上水保榮路 面積:2300 平方米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 7 時至晚上 12 時
公園入口
整個休憩處由鐵絲網圍繞而成
跑道
洗手設備
狗廁所
狗隻遊樂設施
上水鄉籃球場 地址:新界上水鄉 面積:250 平方米 開放時間:24 小時開放
公園入口
大型狗隻活動區
小型狗隻活動區
雙層鐵閘
太陽能滅蚊機
休憩區
13
文 / Charis Hung
提起上水,很多人腦海裡第一時間便會浮現水貨客、滿地紙 皮、行李箱攤在大街上,人滿為患,擠得水洩不通的景象。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有一位家住上水,平日斯文溫柔的師妹 每當提起水貨客時咬牙切齒的模樣,那時我便深深感受到水 貨客對他們生活的滋擾。雖然不同團體都舉行過「光復上水」 行動,但水貨客總是沉寂一時後便捲土重來。直至武漢肺炎 一疫,眾多水貨店相繼倒閉,才真正讓他們絕跡上水,還居 民一片清靜。而上水貨舖便乘著這個空檔,在從前俗稱「水 貨街」的新康街應運而生,專賣香港製造的產品。
攝 / 肥豪
然人人厭之,可是若無法阻擋時,讓他們拖走的是本地製作 的產品,也總算輸出香港文化。「好似我哋去台灣就會買鳳 梨酥做手信,可能係因為屏東嘅鳳梨種得好,又可能係佢哋 嘅烘培技術,其實呢種係一種台灣文化輸出。」 中文名字「上水貨舖」,他解釋把上水置於店名中,是為了 彰顯地方色彩。Dream 希望重新建構上水「社區」的感覺。 有文青色彩或品味的地方不一定要在深水埗大南街,或是中、 上環等區域,也可以是我們正生活的圈子。雖然香港不大, 可是也有著一定的城鄉差異,像上水、東涌、屯門這些地方, 居民經常要跨區上班,社區彷佛只是回來住的宿舍,而非生 活的地方,Dream 說想要改變這件事,而上水貨舖會是他們 的其中一步。
「光復上水唔係單單趕走水貨店就得,仲要擺返啲嘢入去, 重建返個社區。」店主 Dream(羅庭輝)如是說。
英文名字 'BeWater Mart' 則是取自上年運動 'Be Water' 的意 思,Dream 說這是團隊的靈魂。在香港如此動盪不安的大時 代中,如何保持靈活、流動、彈性,是建立事情時不可或缺 的元素。
以玩味性質開啟的重建之路 上水貨舖店面是水泥牆設計, 內裡佈置簡約,商品整齊地 放在一格格的架子上,由書 籍、 啤 酒、 豉 油、 布 袋 到 護 膚品,應有盡有,一覽無遺。 雖賣雜貨,卻毫不凌亂,予 人舒適、休閒之感,甚有格 調。
不止名字,他們的圖像設計也很有意思。 行李箱和蟲,我們都明白是甚麼意思,可 是兔子代表了甚麼呢? Dream 笑著說: 「水貨店嘅意思其實係免稅店,但我哋都 知香港係無商品稅㗎嘛,所以免字加一點 咪係兔,我哋係想諷刺呢樣嘢。」
問及上水貨舖名字的由來是 否想要諷刺水貨? Dream 嘴角一牽,回答:「少少啦……係 有少少玩味性質。」店名含有水貨二字,Dream 說水貨客固
14
上年我哋好激昂地嗌完『光復乜乜, 時代乜乜』嘅口號, 但落返地嘅時 候,即係要做乜呢?我覺得其中一 步係要重振返香港實業。
宏大理念背後需要的是揼石仔的堅毅
農務工場生產實習生計劃,讓年輕人在本土木廠、酒廠、藥 妝廠及農場果園等地方實習,對香港工農業有更多的了解和 認識,從而吸引年輕人入行,讓行業繼續發展。第一期計劃 已於去年 8 月完成,有年輕人實習完畢,更獲聘成正式員工。 Dream 指未來亦會開展第二期實習計劃,而相關合作機構正 是現在上水貨舖的供應商。
店主 Dream 人如其名,是個懷有夢想的人,只是他的夢並不 虛幻,而是正在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出來。 「上年我哋好激昂地嗌完『光復乜乜,時代乜乜』嘅口號, 但 落返地嘅時候,即係要做乜呢?我覺得其中一步係要重振返香 港實業。」
Dream 分享很多時他接觸年輕人,他們進修的範圍多是美容、 Gel 甲、設計、打 code 等等,但其實香港還有很多選擇,他 們可以有更完整的生涯規劃。透過「未研香港」,能讓年輕 人投身一個行業,不是只接觸製成品,而是由零開始,譬如 在木工廠實習的話由斬樹、磨木,到設計製造,學員都會參 與其中,不再是紙上談兵。這樣的路雖然比較辛苦及迂迴, 卻能讓人看見全局,視野不再狹窄。他會鼓勵這些願意嘗試 的年輕人,若他們努力學懂那門專業,他們就不再只是隨時 能被替換的勞動力,而是價值不斐的專才。而上水貨舖則會 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看見他們的成果。
Dream 認為香港在過去幾乎被淘空,廠房北遷、人才流失、文 化無法建立,我們失去了很多,想要香港不成為空殼,必須一 點一滴重建回來。上水貨舖雖然只是一間小小的店舖,卻絕不 止於此。 店內售賣香港製造的貨品,門外的電視機則播放著店內各本土 品牌的故事。而上水貨舖的社交平台上亦不像坊間一般商舖只 是推介產品,或用吸睛的方式告知產品有幾抵,又或是為什麼 你必須擁有產品等,以勾起你的消費慾望。相反他們每介紹一 種產品時,總是連生產機構的故事一同向你娓娓道來,譬如製 造環保木貓砂的「六斗」是香港現今寥寥可數回收木卡板的廠 商之一;護膚品製造商「香港蒸餾所」的研發團隊全是研究生 和博士,有著雄厚的科研實力;釀製「黃酒釀」的「原居文化」 原來屬於新田文氏手藝,他們正積極推廣圍村獨特的養生智 慧 ...... 上水貨舖不只是販賣商品,更是讓人接觸「香港製造」 各種品牌的橋樑與通道。
美麗背後的辛酸:堅持原是為了自由。 意念如此良好,實行起來又如何呢?一班有心人聚在一起是 否就能事事順利? 「都好多困難㗎!例如而家有 N 個手足被人告緊,啲人會覺 得你眾籌啲錢搞個計劃做乜?不如捐畀佢哋啦。又例如我哋 搵到某啲廠,雖然銷售量唔高,但佢哋會覺得而家幾好呀, 又自在,點解要系統化,搞咁多嘢去拓展個市場?呢啲都要 慢慢同佢哋解釋。」
Dream 指香港其實也有很多值得推廣的產品與文化,只是礙於 不同原因仍不為人所熟悉,於是去年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辦 「未研香港」'Made In Hong Kong Great Again',並推出調理
15
上水貨舖留有一小角讓客人留下倩影與說話。
原來護膚品也有本土製作,且團隊全是研究生和博士,必定 最清楚港人需要,讓人用得安心。
Dream 所穿的衣服印有「相信 另一可能」的字樣,這亦是 他一直前行的信念。
另外,Dream 指由於店內政治立場鮮明,業主可能會投鼠忌 器,有所擔憂,隨時不再把舖位租給他們也說不定。其次, 與本土廠商合作,他們的生產效能未必能好好兼顧銷售店舖 的需要,偶爾出現來貨與訂單的數量不一致,甚至是商品與 訂單上的不符。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如此情況大概早 就被要求賠償,甚至解約了吧。但 Dream 卻面帶微笑從容地 說:「其實好正常,因為個模式暫時未成熟嘛。」他認為建 立順暢的系統需時,期間彼此需要互相包容、磨合,可是他 覺得這都是值得的,最終受益的必會是香港人。
生意來往。」Dream 認為要守住言論自由或是人權,首先我 們便先要擁有自己的資源。壯大本土產業,養活自己人,永 續經營下去。經濟能夠獨立,我們的腰骨才能挺直,說自己 想說的話。
讓理念落地 Dream 提到自從開設了上水貨舖後,多了接觸中年人。他 說有次有位阿叔來買啤酒,竟講起價來,問他可否平 $5。 Dream 於是乘機向阿叔講本土製作的情況:「唔係 $5 嘅問題
「舊年運動點解咁少企業出聲?或者唔出聲我哋已經要多謝 佢哋?因為本地企業實在太弱勢,好多時啲企業都同中國有
16
成功令阿叔接觸本地製造的手工啤酒。
啤酒除了拿來飲,還可以用來洗頭?!店員說這可是不需要 宣傳也有人主動查詢的貨品呢!
店內成功吸引不同年齡層的人士光顧,令他們認識香港製造 的品牌與故事。
呀,我平咗 $5 畀你,即係廠房或者員工賺少 $5。如果大家 都嫌貴唔買,少人買自然產量少,產量少成本自然就貴。如 果多啲人幫襯,到時就可以賣平啲㗎喇。」
通都出自香港,但事實是很多事情無法一步到位,就像香港 難以直接大量栽種小麥,啤酒廠只能外購原材料。所有和上 水貨舖合作的生意伙伴,他們都會好好了解其製造過程,經 了解後如果發現確實是現實的限制,他們也會接受、理解, 但如果產品明明是在大陸工廠生產,只是回來貼上 made in Hong Kong,他們則不會視為香港製造。
Dream 說和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與其講民主、政治,不如請他 撐自己友,他們其實是樂意的,最終阿叔也開開心心地買了 啤酒回去。
讓本土企業壯大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Dream 希望大家都能 多給予一點支持和鼓勵,就像上水貨舖置於 Instagram 中的 介紹:「香港人用香港製造!上水人買上水貨舖!」
「有時我哋就係要諗點樣將理念落地啲。建制派成日講不理 政治,只講民生都係同樣道理咋嘛。」Dream 笑著說。 同樣的想法也可見他如何定義香港製造之上。
願香港製造之路能走得更遠,更久。
Dream 說他自然希望所有貨品由原材料、製造過程到包裝通
17
文 / 中女
屋苑法團、物業管理公司及業主一直處於微 妙的三角關係。有關業主不滿法團決定屋苑 事宜的新聞時有發生。繼前陣子粉嶺景盛苑 業主發動法團改選後,如今又到旁邊的牽晴間傳出法團爭 執的消息。但是次情況比較特別,並不是法團或物業管理 公司與業主們之間的爭拗,而是物業管理公司與法團的對 戰。 「偉邦物業管理公司」( 下稱「管理公司」) 早前向全體業主發出通告,指已辭任「牽晴間」經理人事 宜,信中內容多次提到受「牽晴間業主立案法團」( 下稱「法團」) 的不禮貌及不公平對待。內容令一 眾業主為之嘩然,在網上更掀起一番熱烈討論。及後法團亦不甘示弱反擊,逐點擊破管理公司指控。 兩邊各執一詞,到底誰是誰非,業主又有何想法?
關係圖表 偉邦物業管理公司
1. 指責法團不合理及無禮對待,指員工曾遭喝駡及被直呼「垃圾 HR」 2. 指法團付予不合理「經理人酬金」
恆基旗下物業管理 公 司,1996 年 創 立。自 1999 年起, 為牽晴間提供管理 公司服務。於本年 11 月 13 日 出 示 通 告通知業主辭任。
牽晴間業主立案法團 主 席: 何 樹 光 ( 當 區 前任區議員 ) 及 其他 12 位委員,已連任數 屆。 於 本 年 11 月 16 日公開回覆管理公司。
1. 指管理公司有濫收行政費之嫌,並暗示曾與管理公司員工談 話有不愉快經歷,是互相影響
自 主 業 及 等 團 工 法 員 為 請 出 聘 指 、 次 動 多 活 中 助 信 /贊 費
張正皓 ( 現任當區區議員 )
收到不少牽晴間居民求助, 協助業主了解事件。
尋求協助 從旁監察
業主
( 對管理公司辭 任意見兩極化 )
法團於本年 10 月 15 日在星 島日報刊登管理公司招標廣 告,並於 10 月 28 日截標, 共收到 9 間公司投標,並於 11 月 22 日召開業主大會議 決。結果當日業主群情洶湧, 通過臨時動議擱置投票,及 後法團為免真空期出現,公 開去信要求管理公司延任。 ( 截至 11 月 24 日 )
網上聲音:部分業主要求法 團進一步解釋管理公司指 控,及表示不滿管理公司突 然辭退決定,甚至要求法團 改選。
管理公司 vs 法團信件內容其中重點 管理公司指控 / 論點
現任法團回應 / 反駁
自費贊助屋苑活動: 為更公開透明點票,贊助業主大會電腦點票一半費用 / 有家居懷疑染疫個 案,贊助一半額外清潔費用 / 按法規,自費聘請額外人員夜間突擊巡查
指所有贊助項目,是經過雙方協商並同意
按該大廈公契,經理人可收取管理支出之 10% 作酬金,惟法團要求下調 至 5%
指出管理公司收費包括「經理人酬金」及「行政費」,其中經理人酬金按 每年屋苑支出的指定百分比支付 ( 但沒有提及百分比 ),並指屋苑建成已 久,支出會日益提高
按合約,就一位技工因年屆 60 歲退休及傷後復工安排,以一個月通知期 予員工知悉,但法團反對並「強行加諸個人意見演譯法例及僱傭合約」
指嚴格遵守勞工法例,沒有苛待職員。有關安排該名年屆 60 的員工離職 是否需要一個月通知期,管委會只是「提出疑問及不同意」,並不是「不 尊重員工感受」
與法團會面期間,區域事務主管被喝駡離場
指會議前已表明會中將討論該名區域事務主管的工作表現及態度,要求其 避席,最後當事人出現,因此要求其離席
法團委員在電話對談中稱人力資源部主管「垃圾 HR」
指此通電話為「不愉快事件」,但「談話是雙向的,互為影響的」
法團在會議中將管理公司高層卡片隨手扔在地上,顯蔑視及不尊重
指一直只會收取會面相關人士的「一張卡片」作紀錄,多於一張卡片會被 退回。但相信不會出現如管理公司提及「將名片棄於地上」的情況
18
甚麼是法團管理委員會?
法團管委會有甚麼職位? 主席
法團是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成立的獨立法人組織,
召開及主持會議
代表所有業主管理樓宇的公用部分,行使及執行業主在
副主席(非必要設立此職位,可通過決議設立)
條例下所享用的權利、權力、特權和職責
主席缺席時,召開及主持會議
1. 管理屋苑公用地方
秘書
2. 召開會議
· 發出會議通知
3. 管理公款
· 保存會議紀錄 · 向要求的人提供會議紀錄副本 司庫 · 擬備收支概算表
一般情況下,在換屆時可改選法團委員,但可以中途 撤換 / 重選 / 解散法團委員會嗎?
· 向要求的人提供預算、財務報表等副本
居民的角色是甚麼? YES 監察法團和屋苑運作 對屋苑事務提出意見,要求改善 業主可有權參選法團委員 保存過往的會議紀錄、財務紀錄和會議議程,有需要 可向法團索取 • 法團須至少保存六年的紀錄(或需支付合理印刷費) • • • •
經 5% 業主聯署要求召開大會後,有兩個方法可以選擇:
1. 須不少於 10% 的業主出席,並過半數投票議決通過 撤換法團委員,並即時選出新委員任剩餘任期
2. 須不少於 20% 的業主出席投票同意通過解散整個委 員會,並委任接管人管理
區議員的角色又是什麼? 張正皓議員 當區區議員、北區連線成員 在業主立案法團事務上,區議員實在跟座頭垃圾沒太大分別。
我一直強調,自己屋苑自己救,也就是我作為區議員能做到 的最大幫助。粉嶺南區盡是中產小康,有學歷和能力去理解
業主會投票權?沒有。
屋苑的事務,只是沒有時間。大部份業主大會,一般而言都
召開業主大會?不可以。
沒有太多人參與,反正沒有事,何苦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
與民政署溝通?可以,你都可以。
次牽情間事件,能讓眾多業主站出來的最大動力,正是法團
專業法律意見?不可以。
本身的問題備受質疑,我頂多是向業主提供一些所知的事實, 密切與民政署聯絡主任溝通,理順業主大會上可能出現,或
業主立案法團,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讓屋苑眾業主們管理事
不可能出現的情況,還向勞工處諮詢了一些保安前線可能出
務的組織,參與的先決條件,是購買一個物業,成為業主,
現的問題。
那實在遠超我的能力範圍。能夠參與業主大會,參選業主立 案法團,監察法團事務等,全是業主才能擁有的權力,區議
角色不明顯,是我判斷形勢而刻意而為。一般中產業主,都
員在此事上,就和租客一樣無力。
不希望事情鬧得太大,不必要亦冇好處。事件牽扯上政治紛 爭,徒然令事情更複雜,一直站在業主一旁,在必要時提供
有人說過,區議員有各業主的聯絡方法,可以打電話呼籲更
幫助,正是我最大的角色。在會上幫忙處理選票、處理拍攝
多人參與。對不起,選民資料在參選後已經銷毁,至於其他
紛爭,不管業主立案法團由甚麼人組成,互相監察互相幫助,
人為何會有業主的電話,我實在不知道,亦不評論。
區議員為法團提供意見,法團向區議員反映問題,就是區議 員與法團最好的夥伴關係。
19
拍攝單位:土地影像製作
孕育 100 日的鮮甜好滋味 每年秋冬蘿蔔破土而出,季節限定遇上農曆新年,採用本地 新鮮蘿蔔自製蘿蔔糕點賀年,既應節又吃得合時。
最愛本土好味道
• 清甜新鮮 - 從 泥土拔出直送手中、節省運輸時間、甘
本地務農組織香港蘿蔔於本年度首次舉辦「蘿蔔計劃」,邀 請香港農夫接受挑戰,一同種植大蘿蔔,以 100 日的心意培 植白蘿蔔,聯合餐廳加工生產本地蘿蔔糕,夥拍本地有心運 輸公司,尋找和支援小店擔當本地農產品賣手,鼓勵香港人 選用自家蘿蔔,一起支援友善土產,品嚐港產農作清甜。
甜可口、多種食法自由配搭
• 本土耕作 - 亞 熱帶地區氣候温暖、充足光照、雨量充 足、濕度適宜,天時地利、健康種植
參與種植農場
蘿蔔糕製作餐廳
蘿蔔 / 蘿蔔糕銷售點
集本地種植農場
無肉食
田嘢
鄉土學社(上水華山村旁)
留家廚房
素年
生活館 (錦上路謝屋村)
Mum Veggie Cafe
蒓豚
野苟農場(林村龍丫排)
一念素食
妳想煮意
恩福農場(打鼓嶺昇平村)
土作坊
靜月
康苗農場(錦田大江埔村)
木子手作
有機耀(八鄉雷公田)
誌 hk.feature
復耕者聯盟(打鼓嶺週田村)
疫症令世界停頓,順理成章令你我留港消 費,我們都更踴躍發掘身邊的美好事情, 樂見香港蘿蔔推動香港人品嚐本土鮮甜, 自給自足地撐起農業。 未來將有更多單 位加入蘿蔔計劃,詳情請瀏覽香港蘿蔔 FACEBOOK 專頁。
香港蘿蔔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