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2013-B

Page 1

11

活 ! 生 爱 精彩 更

人生

汽车维修保养少不了 切忌易燃物放车上

请见第

世界上最美的海岸公路

请见第 8

www.na-en.com

导报 生活周刊 2013 年 05 月 17 日 第 065 期

www.na-en.com

换一种方式 计算人生

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这常常被人们 当作数学题来计算,并且作为智者的名言, 用于教导人们珍惜光阴。 人生的计算结果,古今中外各有不同, 然而计算方法却大同小异。无非是把整体 的人生进行一系列的减法,然后得出“人 生净差”,并以此为结果告诉人们人生之 短。 以美国《读者文摘》所刊摘的一个人 生算式为例:一生以 60 岁为标准,共计 21915 天。其中睡眠占用 20 年,吃饭占用 6 年,娱乐玩耍占用 8 年,穿衣梳洗打扮 占用 8 年,行路、旅游、堵车占用 5 年, 生病 3 年,打电话 1 年,上卫生间 1 年, 闲谈 70 天,擦鼻涕 10 天,剪手指甲脚指 甲 10 天……最后仅剩余 10 年! 漫长人生岁月竟然只有短短 10“圈套” 了。我们有必要反问一句,把这也减掉把 那也减掉,那么剩余的这“纯”10 年都用 来干吗呢?智者会告诉你,学习和工作。 然而,难道只有学习和工作属于真正意义 上的“人生”,而其它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荒 废”、都只是“浪费”、都只是“多余”吗? 不,绝对不是。 人生需要的是五彩斑斓,单调唯一的 学习和工作那不是真的人生。我们没有理 由也没有办法,把吃喝拉撒睡,把非学习 工作的一切,都从人生的序列里“减去”。 用减法计算人生,实际计算的不是人生, 而只是人生的某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 所代表的长度,也并不是整个人生长度中 “有效集”的所在。 一个会生活的人,并不是尽量压缩一 部分人生而去满足另一部分人生的人;一 个会生活的人,是使每一部分人生都显得 尽量“经济”,使各部分之间搭配合理的人。 减法计算人生,突出了学习和工作, 鼓励人们压缩其它而满足于斯,这样的人 充其量可以得一个“学习狂”或者“工作” 的名声,而根本配不上什么智者的美名。 所谓人生的长度,其实根本不需要计 算,它就等于你生命的长度。人生是无法 延长的,但是人生却存在着“利润最大化”。 要想使人生达到“利润最大化”,需要在 人生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良好的搭配,不 因终日游手好闲而浪费光阴,也不因无暇 享受生活而虚度光阴。 所以说,计算人生,不是要用减法计 算它的长度,而是要用内心感受计算它的 “利润”。

蒙特利尔 B 版

NORTH AMERICAN ECONOMIC HERALD

广告部:邮箱:naehad@gmail.com 电话:514-618 8886 传真:514-3337513

编辑部邮箱:naehinfo@gmail.com

少吃多餐 PK 一日三餐

晚 上 六 点 钟 下 班 回 家 时, 加 里 • 肖 尔 (Gary Shor) 已经吃过了早餐和三顿午餐。 45 分钟后,他还要吃晚餐。但他的体重已比 一天只吃三餐时减轻了 30 磅左右(约 13.6 公斤)。 当前有一些关注流行营养建议的人放弃 了早中晚三餐的传统生活方式,改为全天少 吃多餐,这些人为数不多,但热衷此道,肖 尔就是其中一员。 肖尔每天吃由精益蛋白质、谷物、蔬菜 和水果(比如蔬菜卷、意式煎蛋饼或烤肉配 沙拉)组成的膳食,他将这些食物分成五到 六餐食用。他尽量不吃饼干和含盐零食,商 店预制食品也吃得很少。他通过吃沙拉来抑 制食欲,有时会放些善品糖 (Splenda) 让沙 拉吃起来甜一些。 53 岁 的 肖 尔 在 新 泽 西 州 沃 伦 (Warren) 的一家财务规划公司担任副总裁。他说:“我 不吃正餐,我只是整天一小点一小点地吃。 我不吃巧克力棒,那相当于一顿真正的大餐。” 一些热衷此道的人认为少吃多餐有助于 瘦身。还有一些人想通过少吃多餐减轻长时 间工作时的饥饿感,或者避免摄入许多预包 装食品中的钠和添加剂。 肖尔和他的妻子琳达 (Linda) 是从大约 五年前开始以这种方式进食的,当时他们在 电视上看到一个有关瘦身的资讯型广告讨论 少吃多餐的好处。肖尔跟着电视上的瘦身计 划做了一段时间,但他没多久就有了自己的 版本。他不计算卡路里,而只是限制钠和糖 的摄入。他说,他的体重减轻了 30 磅(约 13.6 公斤),而且一直保持着这个体重。 流行的瘦身建议通常主张将少吃多餐作 为调节食欲,增加饱腹感乃至加快新陈代谢 的方式。而营养师则强调控制卡路里的重要 性。 驻纽约州劳雷尔霍洛 (Laurel Hollow) 的 营 养 师、 芝 加 哥 美 国 营 养 和 饮 食 学 会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发 言人凯伦 • 安泽尔 (Karen Ansel) 说:“如 果你一直不停嘴,真的很容易每餐都吃多。” 安泽尔向计划瘦身的客户建议一天吃三餐, 外加一次零食。 少 吃 多 餐 似 乎 对 年 轻 人 和 青 少 年( 包 括被营销人员称为“千禧一代”的群体) 特别有吸引力。住在加州圣莫尼卡 (Santa Monica) 的食品行业专家(同时也是 ConAgra Foods Inc. 的发言人)菲尔 • 伦珀特 (Phil Lempert) 说,许多离开父母生活的年轻人尝 试自己做饭和品尝新食物时会有一种探险的 感觉,一天吃六小顿饭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心 理。他说:“这很像在自己家里吃自助餐。” 30 岁的伊莱 • 彭伯西 (Eli Penberthy) 在西雅图一家有机杂货连锁店做市场营销工 作。最近,她一天的食谱包括酸奶冻糕、一 个意式蔬菜煎蛋饼、帕尔玛干酪烤茄子、咖 喱配米饭、苹果配杏仁酱,还有三文鱼配藜 麦和甘蓝。 她会把大多数饭菜提前做好、冷藏起来, 然后带到上班的地方。她说,吃各种食材做 成的热食让她一整天都有饱腹感。她说:“我 一天里会有序地进食。” 这种吃法有些费事。肖尔说,星期天他 会花几个小时准备辣肉酱或烘肉饼,把菜肴 分成若干份然后冷藏起来;有时他会准备够

吃两周的饭菜。肖尔说,习惯这一套程序“要 费一点周折”,但这让他感觉很健康。 研究人员称,少吃多餐究竟是否有助于 瘦身还缺乏统一的科学依据。《肥胖研究》 (Obesity) 2011 年刊登的一项研究追踪了 50 名实验对象,研究者要求这些人一周至少锻 炼 200 分钟,一天摄入 1,200 至 1,500 卡 路里。实验对象被分为两组,一组一天吃三顿, 另一组一天吃六顿。 这两组实验对象体重减少的数量相当。 但进行此项研究的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 校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助理教授哈莉 • 雷纳 (Hollie Raynor) 称, 一天吃六小顿的实验组报告称他们的饥饿感 较弱。 雷纳称,“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好还很 难说。”她还表示,她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 体重正常者每天进餐的次数往往比超重者多。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的营养学助理教授 希瑟 • 莱迪 (Heather Leidy) 2010 年在《营 养学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上发表 了一篇针对进餐频率相关研究的综述文章。 她说,这些研究显示,少吃一些大餐可能更 有助于减轻体重和增加饱足感。 但她指出,从另一方面来看,该吃饭的 时候不吃,一日少于三餐是已知的导致体重 增加的原因。 不过,情况可能还是因人而异。莱迪说: “‘三’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力。”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的行 为经济学家、 《瞎吃》 (Mindless Eating) 和 《苗 条源自设计》(Slim by Design) 等书作者布 莱恩 • 汪辛克 (Brian Wansink) 称,健康的

零食可以是一袋杏仁,而一顿健康的迷你餐 要包含两种以上的食物。迷你餐应该坐下来 用银制餐具吃,而不是站着吃。 汪辛克说,迷你餐吸引忙碌的专业人士 和单身人士,这些人不每天做饭。如今,这 些消费者能够在超市里买到比 10 年前多得多 的健康预包装食品。他还说:“现在我们的 工作时间非常分散,而且我们也有可以替代 正餐的很好的选择。” 每一份迷你餐都只有一点点。彭伯西把 她的意式蔬菜煎蛋饼分成若干份,每份是七 口的量。肖尔用一把花椰菜、切成细条的胡 萝卜、“一丁点”蛋黄酱和五个蔓越橘干做 沙拉。 29 岁 的 布 兰 登 • 谢 伊 (Brendan Shea) 是芝加哥一所大学的公关人员。他说,以前 他一周去一次杂货店,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 之后,他一周需要去两次。他说,“午餐” 变贵了。谢伊说,“买一份午餐不行,我必 须要买两份。”谢伊最近午饭吃的是从附近 一家 Whole Foods 买的小份寿司和甘蓝沙拉。 不吃传统饮食在办公室里可能会引人侧 目。谢伊说,早晨他提着一袋吃的和一瓶 80 盎司的水走进办公室时会尽量避免撞见同事。 他说,他不想给人留下吃东西挑剔的印象。 谢伊说:“我想做得保密一点。我有自 己的办公室,所以他们不一定会看到我吃东 西。” 与谢伊共事五年的同事卡拉 • 基尔默 (Kara Kilmer) 说,她注意到了谢伊饮食的 变化,因为他午餐不常去餐馆吃了,也不像 以前那样买饼干分给同事。谢伊的做法也改 变了同事聚会畅饮时的气氛。她说:“他会来, 但只喝水。”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