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5p

Page 1

演出曲目

Program

艾瑞克‧薩替(1866-1925):第一號《吉姆諾佩第》 《官僚小奏鳴曲》

ERIK SATIE (1866-1925): Gymnopédies No.1 Sonatine Bureaucratique

阿爾圖‧歐內格(1892-1955):《道德小學堂》

ARTHUR HONEGGER (1892-1955): Petit Cours de morale

戴留斯‧米堯(1892-1974):《丑角》

DARIUS MILHAUD (1892-1974): Scarmouche, Suite

法蘭西‧浦朗克(1899-1963):

FRANCIS POULENC (1899-1963):

長笛奏鳴曲 〈旅館〉、〈到巴黎旅行〉,選自《平凡事》 〈那就是你〉,選自《蛻變》 〈不,我的丈夫大人,我受夠了〉,選自歌劇 《特雷西亞斯的乳房》

Sonata for Flute and Piano ‘Hotel’ and ‘Voyage à Paris’ from Banalités ‘C'est Ainsi Que Tu Es’ from Metamorphoses ‘Non, Monsieur mon mari’ from Les mamelles de Tiresias

演出時間│ 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2:30 p.m. 演出地點│ 國家演奏廳 National Recital Hall, Taipei 主辦單位│

演出者

主 講│焦元溥 YuanPu Chiao, lecturer 女高音│林孟君 Meng-Chun Lin, soprano 長 笛│安德石 Anders Norell, flute 單簧管│李昱柔 Yu-Rou Li, clarinet 鋼 琴│吳思慧 Ssu-Hui Wu, piano

演出長度│上半場約60分鐘,下半場約60分鐘


1︱香水、香檳、香榭大道:浦朗克與巴黎時光

演出者簡介 主 講│焦元溥 不務正業但也不誤正業的國際 關係碩士及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 士。著有《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 訪問錄》、《樂來樂想》、《聽見 蕭邦》等八本專書。你可在《典藏 投資》和中國《南方周末報》見到他的專欄,每週 也能在聯合晚報「樂聞樂思」讀到他的文章,以及 在台中古典音樂台FM97.7和Taipei Bravo FM91.3都 會生活台「倫敦Online」、「遊藝黑白」、「NSO Live雲端音樂廳」三個節目聽到他的聲音(網路收 聽亦可)。

女高音|林孟君 林孟君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音樂系、國立台北藝術大 學音樂碩士,為美國辛辛那提 大學音樂院聲樂博士候選人。 曾獲 2001 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 賽專業組第四名,奇美文化基金會聲樂類藝術 人才培訓獎金, 2003 聲協新秀,教育部公費留 學,Tanglewood Music Center 聲樂獎學金,美國 聲樂教師協會比賽俄亥俄州第一名等獎項。擅長 曲目涵蓋巴洛克至二十一世紀的聲樂室內樂及當 代作品,多次參與NSO 國家交響樂團2011-12 / 2012-13 樂季節目演出;目前任教於實踐大學音 樂學系暨碩士班及台北城市科技大學。

單簧管|李昱柔 新北市瑞芳人,現為台北藝術 大學管絃擊研究所學生,主修單簧 管,師承陳威稜教授。 大學期間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管絃樂團與管樂團,於校內音樂廳 演出以及法國、以色列巡迴演出,並擔任單簧管首 席。2005年於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與基隆市成功國中 樂團演出。2012年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舉辦個 人單簧管獨奏會;同年考取NSO樂團學苑團員。 2012年12月獲選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第八屆明日之星 比賽,並與北市交於台北市中山堂演出。

鋼琴|吳思慧 民國八十四年以鋼琴最高分 考入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 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以鋼琴 最高分畢業。在鋼琴家安寧賞識 並推薦下,以全額獎學金進入 美國Lee University鋼琴演奏碩士班接受安寧的指 導。在校期間二度獲得榮譽演出獎Honors Recital Award ,並贏得 Southern Adventist University Orchestra主辦的鋼琴協奏曲比賽。與其樂團演出 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狂想曲深獲聽眾好評。 以鋼琴最優秀成績拿到演奏碩士文憑後,留在該 校任職一年。合作過的音樂家包括Petri Alanko、 申賢守、胡志偉、安德石與江淑君夫婦、 Trevor Wye、William Bennett、Philippe Bernold、Vicent Lucas、朱昌耀、陸軼文、嚴潔敏等。除此以外, 也舉辦個人獨奏會以及室內樂的演出。

長笛|安德石

1970 生於瑞典Sundsvall。父 親為教堂管風琴家,常與父親在 教堂聚會中同台演出。安德石曾 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高級演奏家 文憑,並獲瑞典哥德堡音樂大學 藝術碩士,1990年安德石於瑞典皇家軍樂團獲選 「年度最佳音樂家」。 1995 年移居台灣, 1996 年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長笛首席迄今。 2004 年 6 月 與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柯瑞良諾(J.Corigliano)之 《神奇吹笛人》(Pied Piper Fantasy),擔任長笛 獨奏,其音樂表現力與超凡的技巧,深受觀眾的 好評。目前任教於台北美國學校與實踐大學。 電子問券請掃描, 支持NSO愛地球。


2︱香水、香檳、香榭大道:浦朗克與巴黎時光

樂曲解說 撰文│焦元溥

誰是浦朗克? 若說浦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是 二十世紀中葉法國最偉大的作曲家,同意的人大概 寥寥無幾——浦朗克?那個「法國六人團」( Les Six )中「頑皮的小孩」能有何份量?但若我們把 「偉大」這個沉重且迂腐的字眼拿掉,換上「有 趣」、「可親」,甚至「才華洋溢」,縱使各方觀 點不同,但沒有人會否定浦朗克的地位。 先別提其他,光是浦朗克那張臉,就藏不住他 天生的喜感和逗趣。但詼諧有趣雖是浦朗克的一大 特質,他可絕不只是丑角——浦朗克對音樂之品味 超群與感受纖細,固然是其創作的先天稟賦,但他 爽朗瀟灑,融合抒情、深思、創意和美麗言詞的 音樂語法,卻也是不斷精修技法,苦心思考後的成 果。而他以同志身份逍遙巴黎藝文與時尚圈的風 采,使浦朗克在天才之外更成為音樂世界中的王爾 德。 浦朗克天分奇高,鋼琴技巧優秀。但由於父親 反對以及在十八歲時入伍,他直到二十二歲才正式 學作曲,卻一生都保有絕佳音樂靈感,也沒有能難 倒他的題材。對愛樂者而言,一位最初以新潮摩登 自許,唾棄傳統的急先鋒,最後竟然沒有一味栽進 現代主義充斥不諧和音、捨棄旋律的音響汪洋中, 反而完美融合了古典曲式和優美樂念,以奇穎清新 的和聲寫下新世代花都的動人詩篇。不得不說,這 真是一件好事。 為紀念浦朗克逝世五十年,這場音樂會排出 他的室內樂作品、歌曲和歌劇選曲,以及「六人 團」兩位好友與其精神導師薩替(Erik Satie,18661925)的創作。首先,就讓我們從薩替的鋼琴曲開 始吧! 薩替:第一號《吉姆諾佩第》與《官僚小奏鳴曲》 第一號《吉姆諾佩第》(Gymnopédie No.1) 薩替的三首《吉姆諾佩第》是他最膾炙人 口的作品。法文「G y m n o p é d i e」來自希臘文 「 g y m n o s 」,也就是裸體之意。在西元前七世 紀的斯巴達,每年都有年輕男子的體育與武術競 賽。在競賽前的慶典上,參賽男子裸體並塗抹橄欖 油,以舞蹈呈現身體之美,而這種裸體男子舞就叫 「Gymnopaedia」。 1887年12月,薩替第一次到著名的黑貓小酒館 作客。當主人問他在那高就,沒有任何顯著職稱的 薩替不想當場漏氣,故弄玄虛地自稱「希臘裸男舞 主義者」(Gymnopédiste)。這個有趣經驗想必點 燃他的靈感——兩個多月後,薩替動筆寫下第一首 《吉姆諾佩第》,在1888年8月正式出版。他以恬淡 清新的旋律,在舒緩的三拍中表現古希臘的風韻, 更重要的是在華格納之外尋找出擺脫昔日和聲法則 的道路。但無論如何,迷人的法式情感配上簡約素 雅的和聲,加上遙遠異國之思古幽情,讓此曲成為 跨越時代的熱門名曲。從古典到爵士,由電影至廣

告,眾人爭相演奏引用之下讓此曲家喻戶曉,讓 千千萬萬樂迷都成了「希臘裸男舞主義者」。

《官僚小奏鳴曲》(Sonatine Bureaucratique) 名字聽起來好笑,實際上也很好笑。這是1917 年薩替把克萊曼第(Muzio Clementi)那首所有學 鋼琴的人大概都彈過的C大調小奏鳴曲(Sonatina in C major,Op. 36 No.1)改寫而成的新作。音樂 有趣而展現出薩替的改寫功力,譜上更充滿好笑的 註解和玩笑,把三個樂章寫成一個職員上班的故 事,是迷人可愛又帶點壞心的諧謔之作。 「法國六人團」 這是1917年至1921年間,六位與法國詩人劇 作家寇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合作的 年輕音樂家,六人是杜瑞(Louis Durey,18881979)、奧內格(Arthur Honegger, 1892-1955)、 米堯( Darius Milhaud, 1892-1974 )、戴耶佛 爾(Germaine Tailleferre, 1892-1983)、歐瑞克 (Georges Auric,1899-1983)和浦朗克。他們受薩 替美學所影響,一方面持續對抗華格納的影響, 另一方面卻也對抗德布西和拉威爾在內的法國音 樂趨向,被評論家科萊(Henri Collet)稱為「六人 團」。六人中在作曲上發展最為出色的,則屬歐內 格、米堯和浦朗克三人。在欣賞浦朗克作品之餘, 也讓我們來品味一下歐內格和米堯的創作,感受那 個時代的巴黎新樂風。 歐內格:《道德小學堂》(Petit cours de morale) 五分鐘左右的組曲,五首精美小巧的侍女 圖,道出五段不同的私密心事。作曲家自 Je a n Giraudoux於1921年的著作Suzanne et le pacifique中選 出五段詩,譜寫成這可能是最緊密濃縮的藝術歌曲 組曲。 1. Jeanne 在倫敦這廣大城市裡, 住著一個比海難倖存, 或者披著壽衣的屍體, 還要更孤獨的人。 大旁觀者和小投機者:Jeanne,那是他的行業。

2. Adèle 在多佛,一個閒晃的怪人有天掉進海溝裡。 他呼叫救生員。 他攀在岩石上,卻沒有人向他游去。 Adèle,然後那閒人就死了。 3. Cécile 那來自藍卡斯特的中國大人, 以鮮花吸引你, 以芬芳擁抱你… 不久他的菸斗就成了你的指引星! 從百合到罌粟, Cécile,這條路,啊,太容易了呀!


3︱香水、香檳、香榭大道:浦朗克與巴黎時光

4. Irène 愛丁堡的高貴爵爺 說愛是怪獸。 但當他母親死的那天, 他的淚水仍然不停。 Irène,小Irène呀, 愛是巨大的憂傷。 5. Rosemonde 「在流亡期間,都你看了什麼?」 Spencer的太太問他,「在羅馬,維也納, 佩喀摩,還是加爾各答?」 「什麼都沒有」,他說,「妳想要探索世界嗎? 閉上你的眼睛,Rosemonde。」 米堯:《丑角》(Scaramouche) 這是米堯最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卻是拼貼趕工而 成的神來之筆。1937年米堯臨危受命為巴黎世界博覽會 譜曲,索性從過去作品中選擇片段,改寫成三樂章的雙 鋼琴作品。三段都有迷人的爵士素材,第二樂章是舒緩 的藍調,第三樂章更有活力四射的巴西風,之後甚至還 被人加上歌詞改成流行歌曲!首演之後大獲好評,作曲 家在1939年先改成薩克斯管與鋼琴版,後來又於1941年 改作單簧管版本。今天要演出的就是單簧管版。此版充 分發揮單簧管的音色特質和調皮性格,十分逗趣可愛。 浦朗克:長笛奏鳴曲(Sonata for Flute and Piano) 這是浦朗克於1956年受美國Coolidge Foundation 之 邀所寫下的作品,於隔年史特拉斯堡音樂節上由作曲家 和法國長笛大師朗帕爾(Jean-Pierre Rampal)首演。浦 朗克晚年的一系列作品,都有不可思議的神妙靈感,此 曲自不例外。第一樂章宛如自天外飛來的樂想,甜美與 憂傷妙不可言地融合,讓人捉摸不著,情感卻被緊緊牽 扣。第二樂章篇幅雖短,浦朗克卻展現絕佳筆法:氣氛 宛如夢囈,精美旋律中盡是幽微曖昧,作曲家實是罕見 的調情聖手。終樂章活潑快速,是浦朗克的招牌樂風, 也充分發揮長笛技巧。根據書信紀錄,浦朗克其實想創 作長笛奏鳴曲已久,而此曲也確實面面俱到,美好而又 豐富,是長笛曲目中的代表經典。 浦朗克:〈旅館〉、〈到巴黎旅行〉,選自《平凡 事》(Banalités);〈那就是你〉,選自《蛻變》 (Metamorphoses) 浦朗克各類作品都寫,但如果沒有聽過他的聲樂作 品,其實不算真正認識浦朗克。他的靈感順著文字,往 往都有神來之筆。也在聲樂作品中,我們聽到最絕妙出 群的浦朗克。 《平凡事》是以法國作家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 )五首詩作譜成的曲集。五首無論在詩意 內容或是音樂風格上都變化很大,嚴格說來只能說是 五首歌曲的合集。《蛻變》則是以韋默玲(Louise de Vilmorin)作品所譜成的三首一組曲集。 〈旅館〉(Hotel) 我的房間形狀像個籠子。 陽光穿過窗戶伸出他的手,但我想抽菸。

為了創造幻象,我點燃了我的香菸。 我不想工作;我想要抽菸。

〈到巴黎旅行〉(Voyage à Paris) 啊,拋棄這個陰鬱的地方 到巴黎,美麗的巴黎, 是多麼快樂的事。 讓這成為談戀愛的好日子吧。 〈那就是你〉(C'est Ainsi Que Tu Es) 你的身體灌注著靈魂, 你糾纏的頭髮, 你的雙腳追逐著時間, 你延展和細語的影子,靠近我的寺廟。 那裡,那是你的肖像, 那就是你, 而我想寫這些給你, 好在夜晚來臨時, 你或許會相信並且說, 我真的了解你。 〈不,我的丈夫大人,我受夠了〉(Non, Monsieur mon mari),選自歌劇《特雷西亞斯的乳房》(Les mamelles de Tiresias) 浦朗克在晚年寫了《特雷西亞斯的乳房》、《人 類的聲音》(La Voix Humaine)和《聖衣會修女的對 話》(Dialogues des Carmelites)這三部以女性為主題, 音樂風格與題材卻完全不同作品。《特雷西亞斯的乳 房》這聽起來就很有趣的歌劇,乃根據阿波里奈爾 1903 年的同名戲劇所作, 1947 年在巴黎喜歌劇院首 演。浦朗克得天獨厚的喜感和信手拈來的優美旋律 (雖然他可花了五年時間譜寫),讓《特雷西亞斯 的乳房》的音樂充分表現超現實的誇張劇情,更有 燦爛多姿的音響色彩。歌劇故事極其爆笑:特蕾絲 (Therese)厭倦被丈夫頤指氣使、呼來喚去的生活, 於是上衣一扯,乳房變成氣球飛上青天,從特蕾絲變 成了男人特雷西亞斯(Tiresias)。「他」把丈夫綁起 來後,接著是一連串令全城人仰馬翻的大鬧,讓人看 得眼花繚亂,不知如何收拾。 但也就在各種胡鬧之中,劇本卻又討論了女權運 動和父權宰制,話題包括女性旅行、從軍等等社會議 題,具體而微地把二十世紀初期女性主義論辯之種種 在笑鬧中呈現。也就是說,只要聽/看過一次《特雷西 亞斯的乳房》,大概就把當時各種女性思潮與爭點複 習了一遍。雖然以今日觀點而言,《特雷西亞斯的乳 房》的結尾還是太過保守,但這畢竟是第一部包含女 性主義「理論」與時代思潮的歌劇。 〈不,我的丈夫大人,我受夠了〉出自歌劇開 始,作太太的特蕾絲忍無可忍,終於大爆發一段。或 許只有浦朗克能把這段敘述譜寫地流暢好聽,展現女 高音的美聲抗議與奇思妙想。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