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2rh

Page 1

1︱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樂世界

演出者簡介 主ề講│車炎江 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主 修歷史音樂學,師事顏綠芬教授。 逢甲大學建築系畢業後轉攻音樂領 域。男中音職業演唱期間曾多次擔 綱演出音樂會獨唱、男聲朗誦與多 齣歌劇(音樂劇)要角。現階段除 了繼續參與少數舞臺演唱或錄影錄 音工作,多以西方音樂史暨音樂美學之教學研究 為重心,並經常受邀主講西方音樂專題講座。近 年曾多次為學界與業界知名音樂團體撰寫演出節 目冊樂曲解說,同時亦多次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 團(NSO)近四年樂季主題系列音樂會之導聆暨 講座主講人。現任輔仁大學、實踐大學及新竹教 育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臺大合唱團聲樂指 導等職。 小提琴│李宜錦

2002 年以碩士學術科特優獎 畢業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同年 成為國家交響樂團副首席, 2004 年受聘為樂團首席至今。精湛琴 藝屢獲國際樂壇肯定:Musicorda C o n c e r t o C o m p e t i t i o n 首獎、

演出曲目

Program

理查‧史特勞斯(1864-1949):

RICHARD

第一號A大調鋼琴三重奏,第一樂章

Piano Trio No. 1 in A Major, TrV 53, 1st mov.

第二號D大調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

Piano Trio No. 2 in D Major, TrV 71, 2nd mov.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Op. 18, TrV 151, 3rd mov.

E大調稍快板

Allegretto in E Major, TrV 295

C小調鋼琴四重奏,第一、三樂章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13, TrV 137, 1st & 3rd mov.

《阿拉伯舞曲》,選自鋼琴四重奏二首之第一曲

No. 1 ‘Arabischer Tanz’, from Two Pieces for Piano Quartet, TrV 169

演出時間│ 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2:30 PM

演出者

STRAUSS (1864-1949):

主ề講│車炎江 Yen-Chiang Che, lecturer

演出地點│ 國家演奏廳 National Recital Hall, Taipei

小提琴│李宜錦 I-Ching Li, violin

主辦單位│

中提琴│黃瑞儀 Grace Huang, viola 大提琴│連亦先 Yi-Shien Lien, cello 鋼ề琴│湯婉君 Maggie Tang, piano

演出長度│上半場約60分鐘,下半場約60分鐘

Fischoff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Competition銀牌;亦受邀於泛太平洋音樂 季( 1998 )、坦格塢音樂季( 2000 )以及德國 什列斯威-霍爾斯坦音樂節( 2001 )擔任樂團 首席之殊榮。除樂團演奏之外,李宜錦亦致力於 推廣現代音樂及涉獵各領域演出,受邀發表美國 現代作曲家Alan Fletche、第34屆葛萊美得主John Corgliano及John Harbison等人之作品,並亞洲首 演美國作曲家Susan Botti小提琴協奏曲《在黑暗 中》(Within Darkness)。應小提琴家胡乃元之邀成 為Taiwan Connection創團成員之一,並參與雲門 舞集II《跳 TONE》及奇美藝術基金會數位典藏 計畫示範演出名琴,致力推廣音樂到每個角落。

中提琴│黃瑞儀 出生台灣,六歲學鋼琴,九 歲學中提琴,從小即有絕對音 感,天賦異稟,對樂曲詮釋有其 獨到見解,在台灣。美國比賽均 有優異表現。1990年赴美留學 至加州藝術高中( Idyllwild Arts Academy )。並於 1994 年考入紐 約茱莉亞學院( The Juilliard School ),且獲 全額獎學金,同年 11 月參加茱莉亞協奏曲比賽 獲第二名。留美期間師事於南加大中提琴教授 Donald McInnes、茱莉亞學院中提琴教授Karen Tuttle 、以及紐約愛樂首席 Cynthia Phelps 。於 1993 年獲青年音樂家獎學金 ( Young Musician

Fo u n d a t i o n Aw a rd )。 1995 年獲德州 C o r p u s Christi Young Artist Competition最佳中提琴演 奏獎。曾於紐約、洛杉磯、溫哥華、東京、札 幌、京都,參加多次獨奏及室內樂演出。 19992001 年應邀參加日本札幌太平洋音樂節擔任首 席。 2000 年五月茱莉亞學院碩士班畢業即返台 擔任國家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除了樂團工作 外,更致力於獨奏及室內樂演出。 2003 年 11 月 與 N S O 演出沃頓協奏曲,以扎實的技巧及穩健 台風,驚豔樂壇。目前任教於仁愛國中、武陵高 中音樂班。 大提琴│連亦先 自 2001 年擔任國家交響樂團 大提琴副首席,並於2003年獲 得馬里蘭大學音樂系大提琴演奏 博士。 1999 年贏得 Homer Ulrich H o n o r Aw a r d 獨奏比賽首獎, 於林肯中心與甘迺迪中心演出, 並參加 Ja n o s St a r k e r 、 No r m a n Fisher 、Orlando Cole 大師班。2000年擔任太平 洋音樂節樂團(Pacific Music Festival Symphony Orchestra)大提琴首席。返台後除樂團演出外, 也積極參與室內樂、電影配樂等各種音樂活動, 並與知名演奏家合作,包括由尤里•巴什梅特 ( Yu r i Ba s h m e t )率領的莫斯科獨奏家室內樂 團,及俄羅斯鋼琴名家米亥爾•魯迪( Mikhail Rudy ), 2008 年與台灣管樂團演出固爾達大提 琴協奏曲, 2009 年與 NSO 管樂團員演出 Ibert 大 提琴協奏曲,並於 2010 年 3 月與譚盾及國家交響 樂團和台灣國家國樂團世界首演譚盾的《臥虎藏 龍》協奏曲。 鋼ề琴│湯婉君 台灣當代倍受矚目的年輕鋼 琴演奏家,於 2002 年獲得國立台 北藝術大學音樂碩士。 湯婉君師事王美齡教授,2006 年獲得兩廳院樂壇新秀,評審團 形容湯婉君為「具有高度潛力的音 樂家,以絕佳的音樂性與深具感 染力的琴音,讓評審們深受感動」「湯婉君證明 了台灣也能培育出國際水準演奏家的第一人」。 近年來,湯婉君活躍於鋼琴獨奏、室內樂及伴奏 等多元形式的演出,並常受《表演藝術雜誌》與 《Muzik音樂雜誌》邀稿發表音樂評論文章。 她曾與多位國際級音樂家合作演出:法國新 秀長笛家洛依克許奈德﹙ Loic Schneider ﹚、美 國當代長笛家蓋瑞俠客﹙ Gary Schocker ﹚、響譽 國際的匈牙利長笛大師安德列阿朵里安( Andras Adorjan )合作演出。她同時致力於鋼琴獨奏與 室內樂兩方面的發展,並積極與許多國內名家合 作,演出各種形態的音樂表演。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1︱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樂世界

演出者簡介 主ề講│車炎江 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主 修歷史音樂學,師事顏綠芬教授。 逢甲大學建築系畢業後轉攻音樂領 域。男中音職業演唱期間曾多次擔 綱演出音樂會獨唱、男聲朗誦與多 齣歌劇(音樂劇)要角。現階段除 了繼續參與少數舞臺演唱或錄影錄 音工作,多以西方音樂史暨音樂美學之教學研究 為重心,並經常受邀主講西方音樂專題講座。近 年曾多次為學界與業界知名音樂團體撰寫演出節 目冊樂曲解說,同時亦多次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 團(NSO)近四年樂季主題系列音樂會之導聆暨 講座主講人。現任輔仁大學、實踐大學及新竹教 育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臺大合唱團聲樂指 導等職。 小提琴│李宜錦

2002 年以碩士學術科特優獎 畢業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同年 成為國家交響樂團副首席, 2004 年受聘為樂團首席至今。精湛琴 藝屢獲國際樂壇肯定:Musicorda C o n c e r t o C o m p e t i t i o n 首獎、

演出曲目

Program

理查‧史特勞斯(1864-1949):

RICHARD

第一號A大調鋼琴三重奏,第一樂章

Piano Trio No. 1 in A Major, TrV 53, 1st mov.

第二號D大調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

Piano Trio No. 2 in D Major, TrV 71, 2nd mov.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Op. 18, TrV 151, 3rd mov.

E大調稍快板

Allegretto in E Major, TrV 295

C小調鋼琴四重奏,第一、三樂章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13, TrV 137, 1st & 3rd mov.

《阿拉伯舞曲》,選自鋼琴四重奏二首之第一曲

No. 1 ‘Arabischer Tanz’, from Two Pieces for Piano Quartet, TrV 169

演出時間│ 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2:30 PM

演出者

STRAUSS (1864-1949):

主ề講│車炎江 Yen-Chiang Che, lecturer

演出地點│ 國家演奏廳 National Recital Hall, Taipei

小提琴│李宜錦 I-Ching Li, violin

主辦單位│

中提琴│黃瑞儀 Grace Huang, viola 大提琴│連亦先 Yi-Shien Lien, cello 鋼ề琴│湯婉君 Maggie Tang, piano

演出長度│上半場約60分鐘,下半場約60分鐘

Fischoff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Competition銀牌;亦受邀於泛太平洋音樂 季( 1998 )、坦格塢音樂季( 2000 )以及德國 什列斯威-霍爾斯坦音樂節( 2001 )擔任樂團 首席之殊榮。除樂團演奏之外,李宜錦亦致力於 推廣現代音樂及涉獵各領域演出,受邀發表美國 現代作曲家Alan Fletche、第34屆葛萊美得主John Corgliano及John Harbison等人之作品,並亞洲首 演美國作曲家Susan Botti小提琴協奏曲《在黑暗 中》(Within Darkness)。應小提琴家胡乃元之邀成 為Taiwan Connection創團成員之一,並參與雲門 舞集II《跳 TONE》及奇美藝術基金會數位典藏 計畫示範演出名琴,致力推廣音樂到每個角落。

中提琴│黃瑞儀 出生台灣,六歲學鋼琴,九 歲學中提琴,從小即有絕對音 感,天賦異稟,對樂曲詮釋有其 獨到見解,在台灣。美國比賽均 有優異表現。1990年赴美留學 至加州藝術高中( Idyllwild Arts Academy )。並於 1994 年考入紐 約茱莉亞學院( The Juilliard School ),且獲 全額獎學金,同年 11 月參加茱莉亞協奏曲比賽 獲第二名。留美期間師事於南加大中提琴教授 Donald McInnes、茱莉亞學院中提琴教授Karen Tuttle 、以及紐約愛樂首席 Cynthia Phelps 。於 1993 年獲青年音樂家獎學金 ( Young Musician

Fo u n d a t i o n Aw a rd )。 1995 年獲德州 C o r p u s Christi Young Artist Competition最佳中提琴演 奏獎。曾於紐約、洛杉磯、溫哥華、東京、札 幌、京都,參加多次獨奏及室內樂演出。 19992001 年應邀參加日本札幌太平洋音樂節擔任首 席。 2000 年五月茱莉亞學院碩士班畢業即返台 擔任國家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除了樂團工作 外,更致力於獨奏及室內樂演出。 2003 年 11 月 與 N S O 演出沃頓協奏曲,以扎實的技巧及穩健 台風,驚豔樂壇。目前任教於仁愛國中、武陵高 中音樂班。 大提琴│連亦先 自 2001 年擔任國家交響樂團 大提琴副首席,並於2003年獲 得馬里蘭大學音樂系大提琴演奏 博士。 1999 年贏得 Homer Ulrich H o n o r Aw a r d 獨奏比賽首獎, 於林肯中心與甘迺迪中心演出, 並參加 Ja n o s St a r k e r 、 No r m a n Fisher 、Orlando Cole 大師班。2000年擔任太平 洋音樂節樂團(Pacific Music Festival Symphony Orchestra)大提琴首席。返台後除樂團演出外, 也積極參與室內樂、電影配樂等各種音樂活動, 並與知名演奏家合作,包括由尤里•巴什梅特 ( Yu r i Ba s h m e t )率領的莫斯科獨奏家室內樂 團,及俄羅斯鋼琴名家米亥爾•魯迪( Mikhail Rudy ), 2008 年與台灣管樂團演出固爾達大提 琴協奏曲, 2009 年與 NSO 管樂團員演出 Ibert 大 提琴協奏曲,並於 2010 年 3 月與譚盾及國家交響 樂團和台灣國家國樂團世界首演譚盾的《臥虎藏 龍》協奏曲。 鋼ề琴│湯婉君 台灣當代倍受矚目的年輕鋼 琴演奏家,於 2002 年獲得國立台 北藝術大學音樂碩士。 湯婉君師事王美齡教授,2006 年獲得兩廳院樂壇新秀,評審團 形容湯婉君為「具有高度潛力的音 樂家,以絕佳的音樂性與深具感 染力的琴音,讓評審們深受感動」「湯婉君證明 了台灣也能培育出國際水準演奏家的第一人」。 近年來,湯婉君活躍於鋼琴獨奏、室內樂及伴奏 等多元形式的演出,並常受《表演藝術雜誌》與 《Muzik音樂雜誌》邀稿發表音樂評論文章。 她曾與多位國際級音樂家合作演出:法國新 秀長笛家洛依克許奈德﹙ Loic Schneider ﹚、美 國當代長笛家蓋瑞俠客﹙ Gary Schocker ﹚、響譽 國際的匈牙利長笛大師安德列阿朵里安( Andras Adorjan )合作演出。她同時致力於鋼琴獨奏與 室內樂兩方面的發展,並積極與許多國內名家合 作,演出各種形態的音樂表演。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2︱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樂世界

3︱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樂世界

樂曲解說 序

樂藝術返璞歸真的最後落腳處,頗堪世人玩味。

撰文│車炎江(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輔仁大學暨實踐大學

第一號A大調鋼琴三重奏 Piano Trio No. 1 in A Major, TrV 53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理查•史特勞斯( R i c h a r d St r a u s s, 18641949 ) 在 世 享 壽 八 十 五 載 , 是 德 奧 音 樂 歷 史 上 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多產的大師之一。他從四歲 開始學習鋼琴、六歲開始作曲、八歲開始學習小 提琴,驚人的音樂天份大多承襲自家學淵源(父 親法蘭茲•史特勞斯是十九世紀法國號演奏名 家 ) 。 理 查 • 史 特 勞 斯 直 到 1948 年 因 病 無 法 再 譜曲為止,音樂創作生涯歷經 78 年從未中斷。另 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十六歲就受到指揮大師畢羅 (Hans von Bülow)賞識;當畢羅1885年決定從 麥寧格宮廷樂團(Die Meininger Hofkapelle)退 休時,就將自己的指揮棒交給當時年僅 21 歲的理 查•史特勞斯。他是除了馬勒以外極少數能執掌 德奧樂團指揮棒、並且深具影響力的作曲家。 當理查•史特勞斯在世時,雖然維也納的政 經社會氛圍依舊保守,但新音樂的大時代趨勢送 走了奧匈帝國頹圮保守的舊勢力、迎向風起雲湧 的二十世紀浪潮;許多作曲家為了走出傳統的巨 大窠臼和陰影而殫精竭慮,尋思如何在過去的傳 統根基之上找到一條音樂藝術的新道路。理查• 史特勞斯卻始終不理會這許多曇花一現的短暫聲 音,兀自依循自己內心的直覺以及天賜的音樂稟 賦,堅持照著自己的想法走,最後反倒在二十世 紀音樂中獨樹一格,受到無數觀眾支持和喜愛。 愛樂者大多熟悉他的交響詩和歌劇,但其實 並不太清楚他的早期創作──尤其是藝術歌曲、 鋼琴曲和室內樂曲,其實正是他日後綻放耀眼光 芒的源頭。箇中原因在於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 樂曲多數譜寫於三十歲前,屬於他求學時期和早 期生涯的創作,表面看來似乎並不具備他日後為 人津津樂道的強烈個人特質。但是,他的室內樂 曲傳承了十九世紀德奧室內樂歷史,特別是從貝 多芬到布拉姆斯一脈相傳的成就,是如何成為鞏 固理查•史特勞斯作曲技術的嚴謹基礎;另外同 時展現理查•史特勞斯在年輕時期就已經不可抑 遏的過人才氣,以及充滿官能美感的樂音,這恰 好也是造就他日後在管絃樂曲和歌劇裡出類拔萃 的要素。 有趣的是,理查•史特勞斯歷經人世滄桑, 寫出質量等身的傳世佳作,但他在人生結束之前 留下的最後擱筆之作,竟是一闋清新可人的 E大調 稍快板(小提琴與鋼琴),室內樂曲終究是他音

這首編號第一號的鋼琴三重奏(鋼琴、小提 琴、大提琴),大約是理查•史特勞斯 13 歲時 的作品。在 1877 年 12 月 21 日他寫給朋友屠意勒 (Ludwig Thuille, 1861-1907)的信裡,曾經提 到自己因為罹患腸炎已經躺在病床上十七天,但 他用了其中的一天半譜寫完成這首 A 大調鋼琴三 重奏。從二人後續往來的信件內容得知,此曲 大約在 1877 年末(或翌年年初)在舅舅克諾沁 格( Anton Knözinger )家裡首演,克諾沁格除 了具備皇家軍法官與檢察官身份,還是一位業餘 大提琴演奏者,成為作曲家題獻本曲的對象。根 據學者查考,此曲原本的樣貌很可能是三樂章架 構,後來才補插進小步舞曲成為新的第三樂章。 第一樂章為快速的奏鳴曲式樂章,明快流暢 的主題旋律,反映莫札特室內樂和某些貝多芬早 期作品的色彩。發展部的處理則相當自由,三項 樂器自始至終維持著密切關係。此曲是理查•史 特勞斯少年期養成之作,德奧室內樂技藝傳承躍 然紙上。

第二號D大調鋼琴三重奏 Piano Trio No. 2 in D Major, TrV 71 第二樂章 如歌的行板,但不過份快速 (Andante cantabile ma non troppo) 此曲同樣是為家族親友合奏而作的三重 奏,充份反映十九世紀德奧地區家庭樂曲 (Hausmusik)的風格和傳統。在樂譜手稿上, 理查•史特勞斯註明將這首樂曲題獻給另一位舅 舅喬治•普碩爾(Georg Pschorr)。此曲大約完 成於 1878 年初,並且曾多次出現在家族親友沙 龍音樂會的演奏曲目裡,可知此曲相當受喜愛。 作曲家年僅14歲就接連譜寫出兩首三重奏作品, 竟然對於各聲部樂器都要求高水平的演奏技術, 令人驚嘆不已。此外,這首三重奏擁有完整的四 樂章架構,比起前一首的份量與規模似乎更顯龐 大;在樂音進行時,隱約可聽見來自舒曼和孟德 爾頌室內樂風格的影響,但年輕的理查•史特勞 斯已經展現他對和聲與旋律寫作的獨特長才。 第二樂章( B 小調、 2/4 拍子)宛如一曲「無 言歌」,以如同歌唱般的抒情旋律作為骨幹,陰 鬱愁緒中帶著些許狂想曲的自由揮灑。慢速奏鳴 曲式的架構,再現部將主旋律交給小提琴呈現, 伴隨著令人讚歎的和聲變化,突顯理查•史特勞 斯少年時無法抑遏的過人才氣。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Op. 18, TrV 151 第三樂章 行板-快板(Finale: Andante – Allegro) 理查•史特勞斯雖然並非以小提琴演奏見長,但 他八歲習琴、十八歲就已經寫出一闋小提琴協奏曲, 再加上他賦予室內樂作品小提琴聲部吃重的表現與份 量,足以可見他對於小提琴這項樂器強大的表現能 力了然於胸,對於各種演奏技術和炫技語法皆極為 嫻熟。這首小提琴奏鳴曲是他在二十四歲( 1888 ) 完成的作品,大約花費將近一年左右,一方面可以視 為他告別「古典」精神和布拉姆斯典範的最後室內樂 作品,另一方面也是他所有奏鳴曲之中(大提琴奏鳴 曲、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各一首)最為完熟 者。迷人的樂音流瀉,讓此曲廣受觀眾和小提琴演奏 家喜愛。 全曲由「快-慢-快」三樂章組成,終樂章由寧 靜徐緩的導奏開始,隱約浮現的戲劇氛圍很快達到音 樂的高潮,快速三連音群展現華麗絢爛的氣勢。

E大調稍快板 Allegretto in E Major, TrV 295 這是理查•史特勞斯逝世前一年( 1948 )譜寫的 最後一首室內樂曲,由小提琴和鋼琴共同呈現,曲首 僅標示術語「稍快板」。小提琴演奏清新流暢的高音 主旋律( 6/8 拍)包含華麗的快速走句,伴隨著穩定 前進的鋼琴伴奏,顯示西西里舞曲( siciliano )的自 然田園風格,以及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抒情隱喻。 C小調鋼琴四重奏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13, TrV 137 第一樂章 快板(Allegro) 第三樂章 行板(Andante)

C小調鋼琴四重奏大約譜寫於1883-84年間,最後 於1885年1月1日完成,是弱冠之年的室內樂作品。同 一年理查•史特勞斯任職麥寧格宮廷樂長,便將此曲 題獻給薩克森公爵喬治二世( Georg II )。此曲展現 純熟的作曲技術,樂曲的份量和氣勢似乎皆達到布拉 姆斯室內樂曲的等次。此曲完成之年,似乎成了年紀 尚輕的理查•史特勞斯面對譜寫嚴肅音樂挑戰的重大 里程碑。縱觀他在 1880-85 年之前的音樂作品,就已 積極展現繼承德奧道統的雄心壯志,他在這段期間已 經寫出一系列規模宏大的管絃樂曲(包括 D 小調第一 號交響曲[1880]、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op. 11, 188283] 、 F 小調交響曲 [op. 12, 1883-84] …等)。此外, 他也開始嘗試寫奏鳴曲( F 大調大提琴奏鳴曲 [op. 6, 1880-83] )和其他室內樂曲。他在這段期間,不僅展 現對於絕對音樂( absolute music )完美形式和樂音 組合的掌握能力,以及熟練的發展變奏( developing

variation )作曲技術,更為 1885 年之後逐漸轉向標 題音樂(program music)──交響詩系列作品(如 《義大利》 [Aus Italien, op. 16, 1886] 和《唐璜》 [Don Juan, op. 20, 1888-89] )的創作之路預作準 備。 第一樂章屬於典型的快板奏鳴曲式樂章。從一 開始呈示主題和主要動機的齊奏語法、深沈陰鬱的 聲響色彩、貫穿全曲的發展變奏技術,以及鋼琴與 絃樂三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之間的互動 關係,都顯示出來自布拉姆斯室內樂風格的影響。 強烈的力度對比和驚人的動態變化,成為這個樂章 引人入勝的要素。 第三樂章是較為徐緩抒情的慢速樂章,樂章開 始時先由簡短的和聲導入F小調,歷經發展變化,最 後結束在F大調上。略顯憂鬱的主題由鋼琴先呈現, 接著由絃樂模仿,後續的樂段則以精準的對位技術 將主題和對應的音樂素材綿密地交織在一起。華麗 的裝飾奏和優美的樂音,為作曲家精湛的發展變奏 技術帶來絕佳的感官享受。

〈阿拉伯舞曲〉,選自鋼琴四重奏二首之第一曲 No. 1 ‘Arabischer Tanz’, from Two Pieces for Piano Quartet, TrV 169 若將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樂成就,僅僅侷限 於傳承德奧音樂的層面上,那就太低估他的音樂成 就了。顧名思義,這首名為〈阿拉伯舞曲〉的鋼琴 四重奏,阿拉伯音樂元素變身成為歐洲室內樂作品 展現異國想像的核心媒材,顯然理查•史特勞斯年 輕時就已經擁有兼容並蓄、毫不設限的世界音樂視 野。也許,他在年輕時種下的這株奇花異草,在日 後的歌劇代表作《莎樂美》(Salome, 1905)或《伊 蕾克特拉》(Elektra, 1908)當中瘋狂綻放,讓他的 歌劇充滿攫人魂魄的魅力。 〈阿拉伯舞曲〉大約譜寫於 1893 年間,同一 年他還譜寫另一首鋼琴四重奏〈小情歌〉(No. 2 ‘Liebesliedchen’)。史特勞斯特別選在這一年的聖誕 節期,將兩首曲子一起題獻給他親愛的舅舅喬治• 普碩爾(Georg Pschorr)作為謝禮。因為在這段期 間,理查•史特勞斯不幸染上肺結核,除了就醫治 療,還需要到乾淨清爽的度假區靜養。普碩爾本身 財力雄厚,得知此事後,就慷慨地替這位生病的外 甥支付所有度假的開銷,讓他前往埃及旅遊。根據 史特勞斯傳記所載,〈阿拉伯舞曲〉大約就是反映 他在古埃及底比斯城旅遊時的印象。

電子問券請掃描, 支持NSO愛地球。


2︱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樂世界

3︱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樂世界

樂曲解說 序

樂藝術返璞歸真的最後落腳處,頗堪世人玩味。

撰文│車炎江(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輔仁大學暨實踐大學

第一號A大調鋼琴三重奏 Piano Trio No. 1 in A Major, TrV 53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理查•史特勞斯( R i c h a r d St r a u s s, 18641949 ) 在 世 享 壽 八 十 五 載 , 是 德 奧 音 樂 歷 史 上 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多產的大師之一。他從四歲 開始學習鋼琴、六歲開始作曲、八歲開始學習小 提琴,驚人的音樂天份大多承襲自家學淵源(父 親法蘭茲•史特勞斯是十九世紀法國號演奏名 家 ) 。 理 查 • 史 特 勞 斯 直 到 1948 年 因 病 無 法 再 譜曲為止,音樂創作生涯歷經 78 年從未中斷。另 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十六歲就受到指揮大師畢羅 (Hans von Bülow)賞識;當畢羅1885年決定從 麥寧格宮廷樂團(Die Meininger Hofkapelle)退 休時,就將自己的指揮棒交給當時年僅 21 歲的理 查•史特勞斯。他是除了馬勒以外極少數能執掌 德奧樂團指揮棒、並且深具影響力的作曲家。 當理查•史特勞斯在世時,雖然維也納的政 經社會氛圍依舊保守,但新音樂的大時代趨勢送 走了奧匈帝國頹圮保守的舊勢力、迎向風起雲湧 的二十世紀浪潮;許多作曲家為了走出傳統的巨 大窠臼和陰影而殫精竭慮,尋思如何在過去的傳 統根基之上找到一條音樂藝術的新道路。理查• 史特勞斯卻始終不理會這許多曇花一現的短暫聲 音,兀自依循自己內心的直覺以及天賜的音樂稟 賦,堅持照著自己的想法走,最後反倒在二十世 紀音樂中獨樹一格,受到無數觀眾支持和喜愛。 愛樂者大多熟悉他的交響詩和歌劇,但其實 並不太清楚他的早期創作──尤其是藝術歌曲、 鋼琴曲和室內樂曲,其實正是他日後綻放耀眼光 芒的源頭。箇中原因在於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 樂曲多數譜寫於三十歲前,屬於他求學時期和早 期生涯的創作,表面看來似乎並不具備他日後為 人津津樂道的強烈個人特質。但是,他的室內樂 曲傳承了十九世紀德奧室內樂歷史,特別是從貝 多芬到布拉姆斯一脈相傳的成就,是如何成為鞏 固理查•史特勞斯作曲技術的嚴謹基礎;另外同 時展現理查•史特勞斯在年輕時期就已經不可抑 遏的過人才氣,以及充滿官能美感的樂音,這恰 好也是造就他日後在管絃樂曲和歌劇裡出類拔萃 的要素。 有趣的是,理查•史特勞斯歷經人世滄桑, 寫出質量等身的傳世佳作,但他在人生結束之前 留下的最後擱筆之作,竟是一闋清新可人的 E大調 稍快板(小提琴與鋼琴),室內樂曲終究是他音

這首編號第一號的鋼琴三重奏(鋼琴、小提 琴、大提琴),大約是理查•史特勞斯 13 歲時 的作品。在 1877 年 12 月 21 日他寫給朋友屠意勒 (Ludwig Thuille, 1861-1907)的信裡,曾經提 到自己因為罹患腸炎已經躺在病床上十七天,但 他用了其中的一天半譜寫完成這首 A 大調鋼琴三 重奏。從二人後續往來的信件內容得知,此曲 大約在 1877 年末(或翌年年初)在舅舅克諾沁 格( Anton Knözinger )家裡首演,克諾沁格除 了具備皇家軍法官與檢察官身份,還是一位業餘 大提琴演奏者,成為作曲家題獻本曲的對象。根 據學者查考,此曲原本的樣貌很可能是三樂章架 構,後來才補插進小步舞曲成為新的第三樂章。 第一樂章為快速的奏鳴曲式樂章,明快流暢 的主題旋律,反映莫札特室內樂和某些貝多芬早 期作品的色彩。發展部的處理則相當自由,三項 樂器自始至終維持著密切關係。此曲是理查•史 特勞斯少年期養成之作,德奧室內樂技藝傳承躍 然紙上。

第二號D大調鋼琴三重奏 Piano Trio No. 2 in D Major, TrV 71 第二樂章 如歌的行板,但不過份快速 (Andante cantabile ma non troppo) 此曲同樣是為家族親友合奏而作的三重 奏,充份反映十九世紀德奧地區家庭樂曲 (Hausmusik)的風格和傳統。在樂譜手稿上, 理查•史特勞斯註明將這首樂曲題獻給另一位舅 舅喬治•普碩爾(Georg Pschorr)。此曲大約完 成於 1878 年初,並且曾多次出現在家族親友沙 龍音樂會的演奏曲目裡,可知此曲相當受喜愛。 作曲家年僅14歲就接連譜寫出兩首三重奏作品, 竟然對於各聲部樂器都要求高水平的演奏技術, 令人驚嘆不已。此外,這首三重奏擁有完整的四 樂章架構,比起前一首的份量與規模似乎更顯龐 大;在樂音進行時,隱約可聽見來自舒曼和孟德 爾頌室內樂風格的影響,但年輕的理查•史特勞 斯已經展現他對和聲與旋律寫作的獨特長才。 第二樂章( B 小調、 2/4 拍子)宛如一曲「無 言歌」,以如同歌唱般的抒情旋律作為骨幹,陰 鬱愁緒中帶著些許狂想曲的自由揮灑。慢速奏鳴 曲式的架構,再現部將主旋律交給小提琴呈現, 伴隨著令人讚歎的和聲變化,突顯理查•史特勞 斯少年時無法抑遏的過人才氣。

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Op. 18, TrV 151 第三樂章 行板-快板(Finale: Andante – Allegro) 理查•史特勞斯雖然並非以小提琴演奏見長,但 他八歲習琴、十八歲就已經寫出一闋小提琴協奏曲, 再加上他賦予室內樂作品小提琴聲部吃重的表現與份 量,足以可見他對於小提琴這項樂器強大的表現能 力了然於胸,對於各種演奏技術和炫技語法皆極為 嫻熟。這首小提琴奏鳴曲是他在二十四歲( 1888 ) 完成的作品,大約花費將近一年左右,一方面可以視 為他告別「古典」精神和布拉姆斯典範的最後室內樂 作品,另一方面也是他所有奏鳴曲之中(大提琴奏鳴 曲、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各一首)最為完熟 者。迷人的樂音流瀉,讓此曲廣受觀眾和小提琴演奏 家喜愛。 全曲由「快-慢-快」三樂章組成,終樂章由寧 靜徐緩的導奏開始,隱約浮現的戲劇氛圍很快達到音 樂的高潮,快速三連音群展現華麗絢爛的氣勢。

E大調稍快板 Allegretto in E Major, TrV 295 這是理查•史特勞斯逝世前一年( 1948 )譜寫的 最後一首室內樂曲,由小提琴和鋼琴共同呈現,曲首 僅標示術語「稍快板」。小提琴演奏清新流暢的高音 主旋律( 6/8 拍)包含華麗的快速走句,伴隨著穩定 前進的鋼琴伴奏,顯示西西里舞曲( siciliano )的自 然田園風格,以及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抒情隱喻。 C小調鋼琴四重奏 Piano Quartet in C Minor, Op. 13, TrV 137 第一樂章 快板(Allegro) 第三樂章 行板(Andante)

C小調鋼琴四重奏大約譜寫於1883-84年間,最後 於1885年1月1日完成,是弱冠之年的室內樂作品。同 一年理查•史特勞斯任職麥寧格宮廷樂長,便將此曲 題獻給薩克森公爵喬治二世( Georg II )。此曲展現 純熟的作曲技術,樂曲的份量和氣勢似乎皆達到布拉 姆斯室內樂曲的等次。此曲完成之年,似乎成了年紀 尚輕的理查•史特勞斯面對譜寫嚴肅音樂挑戰的重大 里程碑。縱觀他在 1880-85 年之前的音樂作品,就已 積極展現繼承德奧道統的雄心壯志,他在這段期間已 經寫出一系列規模宏大的管絃樂曲(包括 D 小調第一 號交響曲[1880]、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op. 11, 188283] 、 F 小調交響曲 [op. 12, 1883-84] …等)。此外, 他也開始嘗試寫奏鳴曲( F 大調大提琴奏鳴曲 [op. 6, 1880-83] )和其他室內樂曲。他在這段期間,不僅展 現對於絕對音樂( absolute music )完美形式和樂音 組合的掌握能力,以及熟練的發展變奏( developing

variation )作曲技術,更為 1885 年之後逐漸轉向標 題音樂(program music)──交響詩系列作品(如 《義大利》 [Aus Italien, op. 16, 1886] 和《唐璜》 [Don Juan, op. 20, 1888-89] )的創作之路預作準 備。 第一樂章屬於典型的快板奏鳴曲式樂章。從一 開始呈示主題和主要動機的齊奏語法、深沈陰鬱的 聲響色彩、貫穿全曲的發展變奏技術,以及鋼琴與 絃樂三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之間的互動 關係,都顯示出來自布拉姆斯室內樂風格的影響。 強烈的力度對比和驚人的動態變化,成為這個樂章 引人入勝的要素。 第三樂章是較為徐緩抒情的慢速樂章,樂章開 始時先由簡短的和聲導入F小調,歷經發展變化,最 後結束在F大調上。略顯憂鬱的主題由鋼琴先呈現, 接著由絃樂模仿,後續的樂段則以精準的對位技術 將主題和對應的音樂素材綿密地交織在一起。華麗 的裝飾奏和優美的樂音,為作曲家精湛的發展變奏 技術帶來絕佳的感官享受。

〈阿拉伯舞曲〉,選自鋼琴四重奏二首之第一曲 No. 1 ‘Arabischer Tanz’, from Two Pieces for Piano Quartet, TrV 169 若將理查•史特勞斯的室內樂成就,僅僅侷限 於傳承德奧音樂的層面上,那就太低估他的音樂成 就了。顧名思義,這首名為〈阿拉伯舞曲〉的鋼琴 四重奏,阿拉伯音樂元素變身成為歐洲室內樂作品 展現異國想像的核心媒材,顯然理查•史特勞斯年 輕時就已經擁有兼容並蓄、毫不設限的世界音樂視 野。也許,他在年輕時種下的這株奇花異草,在日 後的歌劇代表作《莎樂美》(Salome, 1905)或《伊 蕾克特拉》(Elektra, 1908)當中瘋狂綻放,讓他的 歌劇充滿攫人魂魄的魅力。 〈阿拉伯舞曲〉大約譜寫於 1893 年間,同一 年他還譜寫另一首鋼琴四重奏〈小情歌〉(No. 2 ‘Liebesliedchen’)。史特勞斯特別選在這一年的聖誕 節期,將兩首曲子一起題獻給他親愛的舅舅喬治• 普碩爾(Georg Pschorr)作為謝禮。因為在這段期 間,理查•史特勞斯不幸染上肺結核,除了就醫治 療,還需要到乾淨清爽的度假區靜養。普碩爾本身 財力雄厚,得知此事後,就慷慨地替這位生病的外 甥支付所有度假的開銷,讓他前往埃及旅遊。根據 史特勞斯傳記所載,〈阿拉伯舞曲〉大約就是反映 他在古埃及底比斯城旅遊時的印象。

電子問券請掃描, 支持NSO愛地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