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6rh

Page 1

演出曲目

Program

約翰•布拉姆斯(1833-1897): C小調詼諧曲,選自《自由卻孤單》奏鳴曲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Scherzo in C minor for Violin and Piano, from F.A.E. Sonata

羅伯特•舒曼(1810-1856): 〈夢幻曲〉,選自《兒時情景》 〈約瑟比烏斯〉、〈弗洛斯坦〉,選自《狂歡節》 《大衛同盟舞曲》選曲 《克萊斯勒魂》選曲

ROBERT SCHUMANN(1810-1856): ‘Träumerei’, from Kinderszenen ‘Eusebius’, ‘Florestan’, from Carnavel, Op.9 Selections from Davidsbüendlertänze Op.6 Excerpts from Kreisleriana, Op. 16

恩斯特•特奧多爾•威廉•霍夫曼(1776-1822): F小調鋼琴奏鳴曲

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1776-1822): Piano Sonata in F minor

羅伯特•舒曼: 兩首敘事詩,Op.122,No. 1 《荒野的男孩》、 No. 2《逃亡者》

ROBERT SCHUMANN: 2 Ballades (Melodrama) Op. 122, No.1 Der Heideknabe (Text by Friedrich Hebbel), No. 2 Die Flüchtlinge (Text by Percy Shelly)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交響詩《Ermanarich》、《英雄怨》、 《就笑一次嘛》、 《在Puszta 草原月光下》 理查•華格納(1813-1883)/ 法蘭茲•李斯特(1811-1886): 《唐懷瑟》序曲

演出時間│ 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2:30 PM 演出地點│ 國家演奏廳 National Recital Hall, Taipei

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Symphonische Dichtung Ermanarich, Heldenklage, So lach doch mal, Im Mondschein auf der Puszta RICHARD WAGNER(1813-1883)/ FRANZ LISZT (1811-1886): Ouvertüre zu Tannhäuser, paraphrase for piano

演出者

主講 / 鋼琴│ 葉綠娜 Lina Yeh, lecturer / piano 朗誦 / 鋼琴│ 魏樂富 Rolf-Peter Wille, narrator / piano 小ề提ề琴│ 吳庭毓 Ting-Yu Wu, violin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演出長度│上半場約60分鐘,下半場約60分鐘

鋼ềềề琴│ 嚴俊傑 Chun-Chieh Yen, piano 黃俊瑜 Chun-Yu Huang, piano


1︱自由的靈魂,無界的藝術

演出者簡介 主講、鋼琴│葉綠娜 自幼跟隨吳漪曼、蕭滋、吳 季札等教授學琴。於奧地利獲得 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鋼琴演奏 藝術演奏家文憑, 1976 年赴德國 漢諾威音樂院學琴。 1978 年通過 德國國家鋼琴教師甄試,同年返 台任教。 1978 年至今,葉綠娜演 奏足跡遍及歐美紐澳等地,並兩度與俄羅斯國家 管絃樂團由普雷特涅夫及卡羅•龐弟指揮下出。 出版作品包括:《晚期浪漫派時代的鋼琴技巧與 鋼琴教學法》、《詮釋蕭邦練習曲作品二十五》 及與魏樂富所推出之《幻境》、《戲舞》、《青 春舞曲》等多張雙鋼琴演奏專輯;此外並錄製 〈蕭泰然鋼琴曲集〉及〈郭芝苑鋼琴曲集〉均備 受好評。 1990 年與魏樂富共同獲得國家文藝獎 章, 2010 年獲金曲獎最佳演奏獎與最佳古典專輯 獎。現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自 1996 年至今 擔任台北愛樂電台《黑白雙人舞》節目主持人。 朗誦、鋼琴|魏樂富 德籍鋼琴家魏樂富(Ro l fPeter Wille),1978年畢業於漢諾 威音樂院後,即應邀來台任教。 1987 年,獲紐約曼哈頓音樂院鋼 琴演奏博士學位。魏樂富曾跟隨 俄籍鋼琴家艾羅諾夫、美國鋼琴 家葛拉夫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 的嫡傳弟子裴勒繆特及德國名師凱默林等國際名家 研習琴藝。並曾受教於姜凱基及艾里奧•卡特。魏 樂富曾先後巡迴歐美及亞洲、南非各地演出,亦經 常與世界知名音樂家合作室內樂及現代音樂之首 演。其所著述作品包括:《李斯特悲愴協奏曲研 究》、《冷笑的鋼琴》、《怎樣暗算鋼琴家》、 《台北沙拉》。魏樂富目前執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 學,為1990年國家文藝獎得主,是第一位獲此殊榮 之外籍人士。在台定居三十五年,視台灣為家鄉, 並時時刻刻以提倡發展台灣的國際音樂地位為目 標,希望能對台灣樂壇有所貢獻。 小提琴|吳庭毓 畢業於法國 Ville de RueilMalmason 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egion國立音樂院最高級班, 出生於高雄,14 歲任高雄市青少 年管絃樂團首席, 1982 年以第一 名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絃樂組 ( 現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 ,畢 業後曾任國防部示範樂隊首席、台北市立交響樂

團首席,1988年赴法留學,隨教授Melle Brignon 學琴,在校期間亦致力於獨奏與室內樂的演出。

1989年自法返國後,受聘擔任NSO國家交響 樂團首席至今。任職期間,吳庭毓與樂團累積豐富 的舞台經驗,並獲邀至大陸及俄羅斯等地演出。 2000年應邀於總統府介壽館音樂會中演出,2002 年應法國在台協會之邀錄製法國三百年繪畫展音樂 CD以及音樂會演出,同年5月又與俄羅斯愛樂室 內樂團錄製維瓦第的《四季》CD,2005年應花蓮 文化局之邀參加國際藝術節的獨奏會演出。除活躍 於各項音樂活動演出之外,吳庭毓也積極致力於教 學工作及室內樂、指揮演出,目前任教於輔大音樂 系所、交大研究所以及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 鋼琴|嚴俊傑 日本報評為「台灣人的驕 傲 」 , 曾 榮 獲 「 1997 年 柴 科 夫 斯基青少年國際鋼琴大賽第三 名」,日本「第四屆濱松鋼琴學 院比賽第一名」, 2004 年榮獲 俄羅斯聖彼得堡普羅科菲夫國際 鋼琴大賽第三獎等。曾與指揮名 家普雷特涅夫、呂紹嘉、亨利梅哲、尤里麥爾、 陳澄雄等,以及知名樂團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 萊茵愛樂、聖彼德堡Capella交響樂團、台北市立 交響樂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弦樂 團、國家交響樂團、長榮樂團等合作演出。1998 年,德國Braunschweiger新聞報曾以大篇幅樂評推 崇:「14歲鋼琴家嚴俊傑以巴拉基雷夫的《伊斯 拉美》喚起全場聽眾熱烈的喝采。此曲至為艱難 的技巧在這位年輕藝術家的成功駕馭下,更使人 留下深刻印象…」。 鋼琴|黃俊瑜

1990年出生於台灣屏東, 先後就讀於屏東市仁愛國小音樂 班、高雄縣鳳西國中音樂班、高 雄中學音樂班、國立台北藝術大 學音樂系大學部,現就讀於國立 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一年 級,主修鋼琴,曾師事杜君慧、 陳芝羽老師,現師事魏樂富教授,習琴期間, 亦積極參與大師班,曾接受過 Natalia Troull 、 Konstantin Lifschitz、Seymour Lipkin、Andras Schiff 等教授指導; 2008 年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 賽鋼琴獨奏高中職 A 組第一名, 2012 年代表國立 台北藝術大學至香港演藝學院和浸會大學交流演 出,曾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管絃樂團與台北市立 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2︱自由的靈魂,無界的藝術

樂曲解說 撰文│葉綠娜 德國的浪漫精神 「自由的靈魂」一直是所有藝術家追求的理 想。在浪漫時期「自由」、「無界」的精神在音 樂中更是表露無遺。音樂上的「浪漫時期」名詞 來自文學根源,其實浪漫主義者對音樂所持的 浪 漫 態 度 早 在 1790 年 代 已 顯 現 出 , 一 直 延 續 到 十九世紀後半,涵蓋很廣泛;對共同理想的找尋 方法也極不相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因而想法 也相當含混,幾乎讓人無法將其置入一精短的 定義中。「浪漫主義」( R o m a n t i k )並非一種 「派別」而是一種精神思想上的形態與潮流。這 潮流所引至的各種形態外表,極不同而且多層 面。浪漫主義者( Romantiker )視藝術與生活的 形態外表為表達內心精神的一種手法,而這種精 神意念上的追求並無任何特定的企圖。德國的浪 漫主義是一個恢復十五和十六世紀偉大的日耳曼 藝術傳統相關,並將興趣目標轉移至過去(中古 時期)與陌生的國度,同時也對「自我」產生了 極大之興趣,「人」 融合了大自然與人類文化 的體歷,成為了一種囊括全部的精神領悟,有如 東方宗教上的整體合一。這種感受對各種生活形 態產生了直覺性的掌握與瞭解,進而表達於生活 藝術之外形上。這種體悟對藝術家來說是恰切 不過的精神狀況,也因此發展出了「標題音樂 ( Programmusik )的藝術形式:它代表著兩種本 質內容相同藝術形式之自由聯想。在「浪漫主義 者」的理想追求過程中,他們創新,也發掘了多 種變化的表達形式。

1853年9月,布拉姆斯因小提琴家姚阿幸 (Joseph Joachim)的介紹來杜塞朵夫拜訪舒曼, 這時布拉姆斯 20 歲!舒曼一眼便看出這位年青作 曲 家 的 潛 力 。 10 月 27 日 , 舒 曼 的 好 朋 友 姚 阿 幸 也來到了杜塞朵夫首演舒曼的作品,這時舒曼打 算寫一首以姚阿幸的座右銘「Frei aber Einsam」 (自由卻孤獨)所有樂章都以 F-A-E 音符為密碼作 成的小提琴奏鳴曲。舒曼將第一個奏鳴曲式的樂 章分配給他的作曲學生Albert Dietrich 寫作,舒曼 自己寫了第二樂章的浪漫曲( Romanze ),第三 個樂章詼諧曲( Scherzo ),則由擅長詼諧曲式的 布拉姆斯完成,舒曼自己完成了終曲。隔天 10 月 28日姚阿幸與克拉拉一起演出了這首集體創作! 在 Op. 9《狂歡節》也是以音符密碼作成的, 兩位代表舒曼筆名的想像人物「弗洛斯坦」和 「約瑟比烏斯」也出現其中。舒曼之想像力瘋狂

至極,「大衛同盟」為其想像中一個與庸俗之輩 相抗衡的「盟邦」,典故來自於聖經中之大衛王 大戰菲立斯汀人(庸俗之輩)。他的寫作風格其 實也如作曲風格一樣充滿飛舞散亂之片段。接下 來是一段出自舒曼對於蕭邦作品第二號的評論, 它是經由外向的弗洛斯坦(Florestan)與內在的 約瑟比烏斯( Eusebius )的觀點來寫出的一篇樂 評: 約瑟比烏斯重新輕輕走進門來,你認識那種在那 蒼白臉孔上的諷刺微笑,我與弗洛斯坦坐在鋼琴 旁,弗洛斯坦是,如你曉得,對所有未來、新 潮、怪異事情都能事先預知的那種鮮少音樂家其 中之一。 …約瑟比烏斯隨即道別晚安!我仍留在理智大師 (R a r o) (喻意克拉拉之父威克)旁,弗洛斯坦, 自從一段時間以來就沒有住所,他逃經被明月照 亮的小巷來到我家,半夜我看見他在屋中閉著雙 眼,躺在沙發上,… 約瑟比烏斯潔淨的彈奏著…” 這兩位想像中的人物如栩栩如生地活在舒曼 的腦海中,而《大衛同盟舞曲》也生動而瘋狂的 描繪出了這些存在於舒曼腦海中之想像人物, 例如其中第九首中寫有「弗洛斯坦雖緘口不言, 但嘴唇卻洋溢的感情抽動著」,最後一首則記 有「雖然完全多餘,但約瑟比烏斯又想到下一件 事。此時他兩眼散發一股喜悅的表情」。

舒曼與E. T. A. Hoffmann

E. T. A. Hoffmann (1776-1822),為詩人、 作曲家 、音樂學家、樂長(Kapellmeister)、法 學家以及音樂評論家、劇作家。是德國浪漫期 代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文學作品,特別是短 篇散文充滿了想像力、幻想與內心獨白、嘲諷, 同時又對一般現實生活人的存在與鬼魅有著尖銳 的描述,是一位對浪漫時期作曲家產生巨大影響 力的人物。如柴科夫斯基創作的芭蕾舞劇《胡桃 鉗》,奧芬巴哈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以及 德利伯(Leo Delibes)的芭蕾舞劇《柯貝利亞》 (Coppelia),都是以霍夫曼的文學作品為題材 創作的。舒曼深受霍夫曼文學作品的影響,特別 以描述音樂家克萊斯勒一生的幻想風短篇創作 了同名的音樂作品《克萊斯勒魂》(Kreisleriana


3︱自由的靈魂,無界的藝術

Op.16)。而E. T. A. Hoffmann一生除了創作50多篇 中短篇小說、 3 部長篇小說,之外還作曲和繪畫,他 作過 2 部歌劇、 1 部彌撒曲和 1 部交響樂,還有不為人 知的鋼琴奏鳴曲! 舒曼曾經創作過許多聲樂的敘事曲,然而Op.122 卻是兩首為德文朗誦與鋼琴的敘事詩 (Ballades), 其中第一號是德國劇作家,詩人弗里德里希•黑貝 爾( Christian Friedrich Hebbel, 1813-1863 )的作 品《荒野中的男孩》(D e r He i d e k n a b e)描述一位 學徒男孩惡夢成真的悲劇,第二號則是以英國詩人 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y )寫的《逃亡者》(The Fugitives)為題材,德文譯為Die Flüchtlinge;敘述一對 愛侶在新娘新婚夜。不顧驚濤駭浪私奔逃亡,留下新 郎惶恐落單的景象。在此,文字的韻律與詩歌的氣氛 與張力已經與音樂合為一體了,作曲家以文字和音樂 一起為我們敘說故事。

尼采與華格納 創作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 l s o s p r a c h Zarathustra)的偉大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 ),他熱愛音樂,甚至創作了 許多聲樂曲及鋼琴曲,其中許多充滿了異國風情以 及對大自然的描述。他與在萊比錫認識的華格納, 一直與他保持聯繫。尼采非常欣賞華格納夫婦,經 常前往他們在瑞士琉森的住所,參與華格納夫妻的 社交圈,並受邀請尼采出席拜魯特音樂節的開幕音 樂會。 1870 年尼采還將《悲劇的誕生》一書手稿送 給柯西瑪作為生日禮物。但是 1888 年,卻開始寫作 《尼采反對華格納》一書。《華格納事件:一個音樂 家的問題》雖然他承認華格納擁有極傑出的音樂成 就,但他批評那只不過是文化衰退和虛無主義的產 物,也因此只是象徵軟弱無能。書中展現了尼采犀利 尖銳的音樂評論,並且奠定了他後來在對藝術本質及 藝術在人類未來扮演角色的思考上的基礎。他所作的 《Ermanarich》鋼琴交響 詩 , 宛 如 華 格 納 的 音 樂 劇 (Music Drama ),回到了日耳曼的古老傳說的情節 下為樂譜上之註解: 最開始的幾小節-英雄式的陰沉-白髮老者 Ermanarich,這位距離溫順、柔和很遠、對生命的浪潮 冷眼觀望,是個嚴肅而狂野的英雄角色。接下來展現 出較多的活力與不安, 一絲微微的喜悅閃爍穿過,-這位老英雄正等待著由 他兒子Randwe迎領,可愛新娘子Swanhild的婚禮隊伍 從遠方傳來一段民族進行曲的聲響,婚禮行進隊伍逐 漸接近,Ermanarich的情感轉變成為激情之不安,是急 躁?或是他想到了他的兒子-熱血奔騰的Randwe?他

有預感?還是害怕?他狂熱的情感纏繞著。 F. Swanhild,被處女們圍繞者,她走到國王面前,被 豎琴聲引領前進:如在Edda古老傳說中描述的「柔順 如一道陽光在殿堂中發亮」,然而當她看到那位有著 閃電般眼神的老者Ermanarich時,憂慮卻環繞著她。 接下來的素材,建立於Swanhild的主題聲響,一直響 起的, 代表靈魂祥和的旋律尖銳而急促出現了,苦 痛煎熬翻騰,被痛苦的哀傷包圍著,Randwe感受到 這強烈而熱情的分裂關係,自己的愛情與他父親愛情 之間的叉岐,世間傷痛的苦悶。他的愛情毀滅了, 恐怖的念頭穿滲,將他扯入深淵,啞然疑問結婚進行 曲的聲響從遠方傳來,逐漸地靠近,Randwe愉快但 也哀傷,粗澀又甜蜜。Randwe怒氣大發,他吼叫謾 罵、拳打腳踢,激情的三連音,不安狂暴的呈現,描 述著他的絕望,他對Swanhild的愛情又再湧現他逐漸 柔化,然而還是非常激動,念頭與情感直湧心頭,不 停轉換。對他來說,結婚進行曲成了恐怖的聲響,脫 換撕裂著他的靈魂,愈來愈迅速、愈來愈狂暴。 這裡,Ermanarich戲劇中的此點,Randwe衝入婚宴 禮堂,憤怒地將Swanhild拉扯到自己的胸前。此刻, Ermanarich將自己的劍匕丟向他的兒子!音樂展現出 逐漸張大的激情、絕望的怒吼,突然間對自己的行 為驚恐,Ermanarich的眼球憤怒狂轉,他的靈魂升 湧,咒罵自己的兒子,將他交給了劊子手!之後,呈 現出如昏迷的狀態,被憤怒的浪潮淹沒,無聲而陰暗 樂手輕聲奏出婚禮的素材(音樂):這樂聲拾起了 Ermanarich的靈魂,將他從昏迷中搖醒。突然間,如 海洋般湧起的恐慌戰勝了他。結婚進行曲的節奏,聽 來扭曲,好似融解自他靈魂深處的狂野夢境。一位小 提琴師痛苦地拉著主題,有如斯拉夫風格般的頑強。 Ermanarich最後的哭號充滿了匈牙利似的狂野。戲劇 的第一部份演完了,全場寂靜、死亡,等待著解脫 (Erlösung)! 或許這也真正的將「標題音樂」(Programmusik) 的藝術形式,兩種本質內容相同藝術形式之自由聯 想融合之絕佳範例。李斯特與華格納的關係複雜縱 錯,岳父女婿關係之外,在音樂上他們相互扶持。 李斯特在鋼琴上的改編曲讓許多歌劇能夠更加普 及,〈唐懷瑟序曲〉改編曲技巧艱難,鮮少鋼琴家 能夠彈奏。

電子問券請掃描, 支持NSO愛地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