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來去匈牙利聽民謠
5︱來去匈牙利聽民謠
此,音樂上也多從重拍開始,唯一的例外是,若開頭
頭也特意作弱起拍,保留了原歌曲開頭的「嘿」。
(The Influence of Peasant Music on Modern Music)中
演。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於 1989 年垮台,而這份樂
為「嘿」等較不重要的字,則會從弱起拍(Auftakt)
第六首〈敘事曲〉( Ballad )為主題與變奏,其中
說道:「在研究了農民音樂之後,作曲家能得到
譜也一直到了1990年才由Schott Music出版。
開始。 自由朗誦式節奏(parlando-rubato rhythm)也
使用了琶音、和弦、節奏變化等方式作變奏,將主
最大益處的方式是什麼呢?那就是將農民音樂完
相對於第一樂章流動的旋律線條,較近似
是匈牙利音樂中特有的風格,即使是同一位音樂家演
題轉化成相當不同的面貌。
全的消化吸收之後,將它完全遺忘,且把它當母
於高大宜的風格,節奏鮮明的第二樂章「隨想
奏(唱)同一首民謠的時候,節奏也會有所不同,譬
共九首的〈古老舞蹈音樂〉(Old Dance
語來使用。」這首寫於 1928 年的作品共有五個樂
曲」則是個近似巴爾托克風格的急版,為一奏鳴
如將某些音節拉長或縮短,這使得記錄工作的難度增
Tunes )中,常見規律的八分音符節奏,且很少出 現變化拍子。第七首與第十首的節奏便是十分典型 的匈牙利民謠快板風格,均為八分音符後接四分音 符。第十一首持續的四分音符節奏則是典型慢板的 風格,素材取自風笛( bagpipes )的旋律。原始錄 音中,風笛有一個持續的低音,並因旋律各音間短 暫的休止,而造成低音與旋律之間出現附點的節奏 形態,巴爾托克則將此轉化為琶音,保留風笛特殊 的音響。
章,第一樂章的主題與第五的樂章的主題相關聯,
曲式。樂章中處處可見巴爾托克的影響,例如:
加,也更顯錄音的工作的重要性。不論每一句歌詞的 音節多寡,通常都為四句。調性上,匈牙利民謠以五 聲音階為基礎,有時也會將其轉化為調式音階或是大 小調音階,但其和聲結構並沒有西方古典音樂中所強 調的「主屬關係」。
民謠採集工作對高大宜與巴爾托克本身的創作 影響甚巨,巴爾托克三分之一以上的創作,不是改 編自民謠,就是使用民謠音樂的素材。匈牙利民謠 中的自由朗誦式節奏、不對稱樂句、調式和聲結構
羅馬尼亞與匈牙利風情:巴爾托克第一號小提琴狂
與助力。
想曲
1905 年高大宜完成了寫給絃樂三重奏的《間奏 曲》,那年正值 23 歲,也是他投身民謠採集的第一 年。他這首年輕時代的作品,使用了布拉姆斯《間 奏曲》中常用的 ABA 三段式,也運用了許多布拉姆 斯的作曲手法。曲中充滿著異國風情,配合著絃樂 撥奏,民謠風格旋律在三個聲部間娓娓道出。
章從頭到尾使用撥奏,有回彈至琴版的撥奏(snap pizzicato), 也 有 近 琴 橋 的 撥 奏(sul ponticello pizzicato),充滿著十分新穎的聲響;第五樂章則 使用五聲音階為基礎發展複調。
李格替於 1948 年完成了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 的第一樂章「對話」( Dialogo ),當時他還是
(Rhapsody)為題的作品,其中包括為鋼琴獨奏所做
人。 25 歲的他暗戀大提琴家 Annus Viràny ,害羞
鋼琴創作的作品(完成於 1928-1929 年)。為了演出 上的需求,巴爾托克也將這三首作品,改編作其他的 編制。受到匈牙利十八世紀傳統舞蹈音樂 verbunkos 的影響,巴爾托克的「狂想曲」均為「慢(lassú)— 快(friss)」的二樂章曲式,並使用了原以小提琴演 奏的民謠旋律為素材。
Joseph Szigeti,於1929年由小提琴家Zoltán Székely
年,他寫下了《行板與小快板》。這首作品充滿 著民謠風格的旋律,簡潔易懂,從這裡可以看到 採集工作對他的影響,及李格替在社會主義的制 約下,所找到的平衡點,一種「積極的妥協」。 第二樂章是個三拍的小快板,主題的調式與附點 四個聲部間交替出現,在中段三度音程與上行音
題,音域上一為「低」一為「高」,兩個聲部相
階的發展下達到高潮,回到開頭的A段,最後輕
互應答與交織。李格替說道:
巧地結束。
這是個對話,因為它就像一男一女對話著… 我企圖寫作優美的旋律,雖不是使用民謠素材, 但是個匈牙利的側影寫真…一半就如同巴爾托克 或高大宜─事實上,更像高大宜…
曲》是一首以民謠出發的創作。素材來自巴爾托克
(Folk Dances ),曲中共使用了六首來自器樂的民
利人民共和國( People's Republic of Hungary )
於 1910 至 1918 年間,親自採集的聲樂與器樂民謠
謠旋律:第一樂章包含了一首羅馬尼亞民謠( De
成立,實行社會主義,當時所謂的「現代音樂」
(除了第四首由 Béla Vikár 採集而來)。前四首的
Ciuit )及一首匈牙利民謠( Árvátfalvi kesergo );
都被禁止之外,所有的音樂創作都須通過政府的
標題為〈四首古老旋律〉( Four Old Tunes ),第
第二樂章則包含了四首羅馬尼亞民謠( Judecata 、
審查才能演出。就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 1953
五首為〈詼諧曲〉( Scherzo ),第六首為〈敘事
Crucea、Pre Loc及Cuie deanca),樂章最後同時回
年李格替受大提琴家 Vera Dénes 之委託,寫下了
曲〉( Ballad ),第七首至第十五首則為〈古老舞
顧了第一樂章開頭的 De Ciuit 。除了其中的匈牙利
「隨想曲」( Capriccio ),並將「對話」與其
蹈音樂〉(Old Dance Tunes)。
民謠是由 László Lajtha 及 Béla Vikár 採集之外,其餘
合併,成為這首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很不幸
的五首羅馬尼亞民謠均由巴爾托克於 1912至1914年
的,這首作品被政府控制下的匈牙利作曲協會
採集而來。
( Hungary Composers' Union)評論為「形式主
演出時間│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2:30 PM 演出地點│ 國家演奏廳 National Recital Hall 主辦單位│
義」( formalist )的創作,雖然在允許下錄製了
的交替,來自於原歌曲自由朗誦式的風格。第三首 了變化拍號外,速度也不停地改變。另外,樂曲開
( Transylvania )地區作匈牙利音樂的採集。隔
節奏正是匈牙利傳統民謠的特色,簡潔的旋律在
1944 年,蘇聯佔領匈牙利; 1949 年,匈牙
則來自一首八個音節的歌曲,節奏上更是自由,除
年李格替從李斯特音樂院畢業後,他與音樂
首作品一直到 1979 年才首演。樂章中的兩個主
及作曲家本人首演。作品的副標為「民謠舞曲」
〈四首古老的旋律〉(Four Old Tunes)的第一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同
地將青澀的愛戀化作了這個樂章。可惜的是,這
寫於 1914 至 1918 年間,《十五首匈牙利農民歌
首來自一首六個音節的歌曲,曲中二拍子與三拍子
積極的妥協:李格替《行板與小快板》絃樂四重奏
院裡許多的學生一樣,隨即於特蘭西瓦尼亞
個學生,就讀於李斯特音樂學院,師從高大宜等
的作品第一號(完成於 1904 年)及兩首為小提琴與
樂章開頭的三全音( tritone )素材、極簡的音高 素材、紙板上的顫音(tremolo sul tasto)等。
樂章與第五樂章富有非常強烈的節奏感,第四樂
巴 爾 托 克 一 生 共 寫 了 三 首 以「 狂 想 曲 」
巴爾托克將第一號小提琴狂想曲獻給小提琴家
從民謠出發:巴爾托克《十五首匈牙利農民歌曲》
則獨樹一格,形成一拱形曲式(arch form)。第四
掙扎的新聲:李格替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
等特色,成為了巴爾托克走出傳統調性和聲的養分
採集初始的創作:高大宜《間奏曲》
第二樂章的主題與第四樂章相關聯,而第三樂章
融合與轉化:巴爾托克第四號絃樂四重奏 巴爾托克在論文《農民音樂對現代音樂的影響》
小 提 琴│李宜錦 I-Ching Li, violin 鄧皓敦 Hao-Tun Teng, violin 中 提 琴│黃瑞儀 Grace Huang, viola 大 提 琴│連亦先 Yi-Shien Lien, cello
唱片,卻慘遭禁演,最後一直到了 1976 年,才 有機會在倫敦的巴哈音樂節由 Rohan de Saram 首
演出者 主講、鋼琴│顏名秀 Ming-Hsiu Yen, lecturer & piano
鋼 琴│王佩瑤 Pei-Yao Wang, piano
電子問券請掃描, 支持NSO愛地球。 演出長度│全場約120分鐘,無中場休息,得於樂曲換場時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