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時間│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2:30 PM
演出者 長 笛│安德石
Anders Norell, flute
宮崎千佳 Chika Miyazaki, flute 雙簧管│王怡靜 I-Ching Wang, oboe 李明怡 Ming-I Lee, oboe 演出地點│ 國家演奏廳 National Recital Hall, Taipei
單簧管│朱玫玲 Mei-Lin Ju, clarinet 孫正茸 Cheng-Jung Sun, clarinet 低音管│簡凱玉 Kai-Yu Jian, bassoon 陳奕秀 I-Hsiu Chen, bassoon
主辦單位│
法國號│劉宜欣 Yi-Hsin Cindy Liu, horn 黃任賢 Jen-Hsien Huang, horn
演出長度│上半場約45分鐘,下半場約35分鐘
1︱華麗木管5x2
歡 迎 親愛的愛樂朋友: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於 2014 年四月 成立,本中心所屬單位包括臺北的國家兩廳 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 術文化中心及國家交響樂團。期盼這北中南 串連起來的平臺成為大家所愛的表演藝術大 家庭。誠摯地歡迎您來一同參與!
Welcome The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opened in April, 2014. Our Center, which embodies the National Theater & Concert Hall in Taipei, the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he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and the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i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connecting the whole of Taiwan. We welcome you to become part of our performing arts family.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Chairman,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演出曲目
Program
克勞德.德布西(1862-1918): 《小組曲》(改編/ Stefaan Brakkee)
CLAUDE DEBUSSY(1862-1918): Petite Suite (Arr. Stefaan Brakkee)
I. II. III. IV.
〈遊船〉 〈隨從〉 〈小步舞曲〉 〈芭蕾〉
I.
‘En Bateau’
II.
‘Cortège’
III. ‘Menuet’ IV. ‘Ballet’
桑德爾•瓦雷斯(1907-1992): 小奏鳴曲,為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而作
SÁNDOR VERESS (1907-1992): Sonatina, per oboe clarinetto e fagotto (1931)
I. 詼諧的快板 II. 行板 III. 莊嚴的緩板─ 最快板
I.
Allegro giocoso
II.
Andante
安東尼•德沃札克(1841-1904): 《捷克組曲》(改編/ Graham Sheen)
ANTONÌN DVOŘÁK (1841-1904): Czech Suite, Op. 39 (Arr. Graham Sheen)
I. II. III. IV. V.
I.
Preludium
II.
Polka
前奏曲 波卡舞曲 蘇塞斯卡 (小步舞曲) 浪漫曲 終曲 (弗里安舞曲)
~~中場休息~~
III. Grave - Allegrissimo
III. Sousedska (Minuetto) IV. Romance V.
Finale - Furiant
~~Intermission~~
喬治•蓋希文(1898-1937): 《波吉與貝絲》(改編/ Andrew Skirrow)
GEORGE GERSHWIN (1898-1937) : Scenes from Porgy and Bess (Arr. Andrew Skirrow)
萊奧什•楊納捷克(1854-1928): 《蘭吉亞舞曲》(改編/ Graham Sheen)
LEOŠ JANÁČEK(1854-1928): Lachian Dances (Arr. Graham Sheen)
I. II. III. IV. V. VI.
I.
‘Starodávný I’
II.
‘Požehnaný’
〈古舞一〉 〈祝福舞〉 〈鐵匠舞〉 〈古舞二〉 〈乞丐舞〉 〈劈柴舞〉
III. ‘Dymák’ IV. ‘Starodávný II’ V.
‘Čeladenský’
VI. ‘Pilky’
2︱華麗木管5x2
演出者介紹 長 笛|安德石
1970 生於瑞典 Sundsvall 。父親 為教堂管風琴家,常與父親在教堂 聚會中同台演出。安德石曾獲英國 皇家音樂學院高級演奏家文憑,並 獲瑞典哥德堡音樂大學藝術碩士, 1990 年安德石於瑞典皇家軍樂團獲 選「年度最佳音樂家」。1995年移居台灣,1996年 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長笛首席迄今。2004年6月與國家 交響樂團演出柯瑞良諾(J.Corigliano)之《神奇吹 笛人》(Pied Piper Fantasy),擔任長笛獨奏,其音 樂表現力與超凡的技巧,深受觀眾的好評。目前任 教於台北美國學校與實踐大學。
Kaselow。曾獲得2001年全國音樂比賽青少年A 組雙簧管獨奏第一名;2003年全國音樂比賽大 專 A 組雙簧管獨奏第一名。 在德國求學期間積 極參加樂團演出,2006年擔任歐洲愛樂管絃樂 團( Europa Philharmonie )雙簧管首席,在德 國、義大利以及葉門巡迴演出;2007年與德國 青年管絃樂團(Junge Deutsche Philharmonie) 在德國各大城市巡迴演出;2008年在德國 哥廷根交響樂團實習( Göttinger Symphonie
Orchester)。現任國家交響樂團專任英國管。 單簧管|朱玫玲 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 單簧管師承 Henri DRUART 、
長 笛|宮崎千佳
Guy DEPLUS 、薛耀武及賴勇
畢業於日本東京音樂大學及音樂 研究所長笛演奏碩士。師事中野真 理、相澤政宏、植村泰一、工藤重典 等教授。曾入選日本全國音大賽、琵 琶湖國際長笛大賽並進入大賽決選。 曾參與「小澤征爾音樂塾歌聲樂團 IV 、 V 」、「 2004 太平洋音樂節」、「山葉管樂器 新人音樂會」等演出。2006年來台,現任國家交響 樂團團員並任樂團長笛副首席一職。
等教授,獲法國國立瑪爾美松
雙簧管|王怡靜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 系,師事劉榮義教授;於德國國立 岱特摩音樂院獲得藝術家碩士文 憑及室內樂演奏文憑,師事 Gernot Schmalfuss教授。曾與台北市立中正 高中音樂班於國家音樂廳演出莫札 特: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2008年於台北藝術大學音 樂廳【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賴德和樂展】演出《雙 吹》。現任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及時行樂木 管五重奏團員。
音樂院卓越演奏獎及金牌演奏 獎。 1985 年以第一名畢業於國 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科,同年 獲「全國豎笛大賽」冠軍。 1987 年考取教育 部公費留法獎學金赴法進修,在極短時間內連 續晉級畢業。 1989 年返國進入國家交響樂團 擔任首席迄今。 1991 年受邀赴日參加「太平 洋音樂節」( Pacific Music Festival ), 2004 年再度受邀參加,擔任單簧管首席。 單簧管|孫正茸 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現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1994 年以藝術家文憑第一獎畢 業於德國德特摩(Detmold)音 樂院。曾師事陳威稜、張新霓、 傅建華、費恆立、貝威霖、羅徹 特及柯勞斯(Hans Klaus)等教授,並多次榮獲 台灣音樂比賽單簧管獨奏冠軍。1990年6月與台
雙簧管|李明怡
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留
畢業於私立東吳大學音樂系, 並於 2008 年畢業於德國柏林漢斯艾 斯勒音樂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 ),取得藝術家碩 士文憑。曾師事張燦祥、陳俐文、 李珮琪、Ricardo Rodrigues、Sabine
德期間活躍於校內外之各種演出活動,為木管 室內樂團「Gran Partita Detmold」之成員,曾 受邀至薩爾茲堡、慕尼黑、漢堡、漢諾威、貝 爾格勒等地演出。1994年獲得威瑪-李斯特音樂 院「二十世紀音樂詮釋比賽-獨奏樂器項目」第 三名。曾於國家演奏廳舉行「樂壇新秀」單簧
3︱華麗木管5x2
管獨奏會( 1996 )、「音樂教育系列」( 1997 )及單
法國號|劉宜欣
簧管獨奏會(2000、2003、2004)。 現為國家交響樂
台北市人。自幼學習鋼琴及法
團團員、「閃亮木管五重奏團」成員,並任教於台北市
國號,曾就讀於台北市福星國小、
立大學、文化大學、師大附中等音樂科系。
仁愛國中音樂班,師事侯宇彪以及 莊思遠。 1992 年獲台灣省音樂比
低音管|簡凱玉
賽法國號少年組比賽第一名,隨後
德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最高演奏
與家人移居紐西蘭。旅紐期間曾獲多項鋼琴比賽
家文憑以及藝術家碩士文憑,曾師事
冠軍,擔任奧克蘭青年交響樂團法國號首席長達
Helman Jung、徐家駒以及郭宗恆教授。
五年。 1997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奧克蘭大學音樂
曾入選94年度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之樂壇
系,獲鋼琴演奏學士文憑。後於美國曼哈頓音樂
新秀,並參與亞洲青年交響樂團、德國
學院追隨紐約愛樂法國號副首席Jerome Ashby學習
青年愛樂、德國 Schleswig-Holstein 音樂節以及日本太
法國號,後在前費城交響樂團Randy Gardner教導
平洋音樂節,亦於 2007 年獲邀於德國 Detmold 與西北
之下,於2005年6月取得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法
德愛樂協奏演出Otmar Nussio的Variaioni su un’ Arietta di
國號演奏博士。2005年9月起擔任國家交響樂團法
Pergolesi per Fagotto e Orchestra d’archi(1953)。現任國家
國號首席,並同時任教於台北教育大學以及東吳
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及時行樂木管五重奏團員、徐家
大學音樂系。
駒低音管室內樂團團員。 法國號|黃任賢 低音管|陳奕秀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現為國家交響樂團法國號助 理首席。
並獲得美國茱莉亞音樂院(The Juilliard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
School )全額獎學金低音管碩士,以及
系,鋼琴師事廖麗玲、許明馨、
德國國立特洛辛根音樂院( Staatliche
王穎、林明慧教授,法國號師事
Hochschule für Musik Trossingen)獨奏
黃明條、國田朋宏、章鏞凱、莊思遠教授。 2006
家最高演奏文憑。師事於郭宗恆、Frank Morelli及小山
年獲美國伊士曼音樂院法國號演奏碩士,師事
昭雄(Akio Koyama)教授。曾榮獲台灣區音樂比賽低
Peter Kurau,在美期間參與各種演出,為Eastman
音管組優勝,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協奏曲比賽冠軍,茱
Philharmonia、Eastman Wind Ensemble、Eastman
莉亞音樂院低音管協奏曲比賽首獎,國立台灣交響樂
Horn Choir、Eastman Chamber Music Society團
團室內樂大賽木管五重奏組第一名。曾參加世界青年
員。 2006 年進入國家交響樂團,同年受邀參加美
管絃樂團(Jeunesses Musicales World Orchestra)、日
國伊士曼音樂院夏季指揮研習營並指揮 Rochester
本太平洋音樂節、德國《威瑪大師班》音樂節、Taiwan
Philharmonic ,同年十月應高雄市立交響樂團之
Connection 音樂節、日本關西低音管音樂節( Fagott
邀約,演出莫札特法國號協奏曲,曾參加台北世
Fest)、美國國際雙簧大會(International Double Reed
紀交響、台北縣交響、高雄市立交響、台南市立
Society)、德國歐費斯蘭音樂節(Musikalische Sommer
交響、台北愛樂、賢志室內、育芝交響、台北青
in Ostfriesland )、亞洲雙簧大會( Asia Double Reed
年管樂等樂團演出。曾接受Thomas Bacon、Marty
Society)。目前為國家交響樂團低音管副首席,以及藝
Hackleman、Douglas Hill、Ranier C. DeIntinis等
術室內樂團團長、巴松主義重奏團成員,並任教於東海
教授指導。
大學、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及武陵高中等音樂班。
4︱華麗木管5x2
樂曲解說 撰文│邱秀穎﹙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碩士﹚
克勞德.德布西: 《小組曲》(改編/ Stefaan Brakkee)
b. 1939)的老師,為二十世紀後半葉的現代音樂奠 定了決定性的基石。 這首寫給雙簧管、單簧管與低音管的小奏鳴曲創 作於 1931 年,是瓦雷斯年輕時期的代表作之一,這 首小奏鳴曲主要是寫來教學之用,瓦雷斯以此來示
德布西的《小組曲》創作於 1886 到 1889 年間,
範:如何將民謠作為素材運用到音樂創作之中。此曲
最初是寫給鋼琴四手聯彈,後來再被不同人改編成
內含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是以匈牙利的民族舞曲
管絃樂版及室內樂版。這部作品內含四個短篇,其
為靈感所寫成,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各自在最能
中〈遊船〉與〈隨從〉是依據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魏
突顯自身音色的音域中互相答唱掩映,搭配上活潑的
爾倫的詩作《宴遊》(Fêtes galantes, 1869)所譜寫的
斷奏,彼此交織出輕鬆俏皮的氛圍;第二樂章是一
情境音樂。〈遊船〉描寫月光下的一艘小船,在搖
個ABA三段式的行板,頭尾的段落運用重音以及掛留
曳的水波中慢慢盪漾至幽暗與浪漫的深處,由Stefaan
音,鋪陳出一種深長的淡淡憂鬱,中間段落則以斷奏
Brakkee所改編的這個版本,低音管與單簧管以分解
的方式對比出迥然不同的況味;第三樂章則在三小節
和弦接續描摹蕩漾的水波,長笛則似悠揚的高音旋
的緩慢序奏後帶出活潑的快板,瓦雷斯特別標註要演
律宛如銀白色月光灑落,雙簧管及晚些出來的法國
奏得盡可能地快速!單簧管、雙簧管與低音管以對位
號猶如慢慢航向幽暗湖心深處的小船,載著幽會的
的模式交疊出層次分明的多聲部旋律,並在一連串急
戀人神祕地隱入了夜的浪漫。〈隨從〉則帶有幾分
速的同音反覆中,讓整個樂章洋溢著一股令人莞爾的
戲謔的味道,描述一位貴婦帶著她的寵物猴子和一
詼諧與幽默。
群侍從大搖大擺地上樓休憩,德布西大量使用切分 音的節奏,讓這個樂章充滿著詼諧幽默的況味,隨 著音樂在各個樂器間流轉,眼前彷彿出現一位貴婦
安東尼•德沃札克:
撐著陽傘左搖右擺,後面還跟著一長串被頤指氣使
《捷克組曲》(改編/ Graham Sheen)
的奴僕的情景;其後的〈小步舞曲〉與〈芭蕾〉,
《捷克組曲》完成於 1879 年初,並於同年五月
兩者都是流行在路易十四時代的舞蹈,小步舞曲是
發表世界首演。德沃札克原先希望能延續他的 E 大
徐緩優雅的宮廷舞,芭蕾則是太陽王的最愛,興致
調絃樂小夜曲 Op. 22 ( 1875 )以及 d 小調管樂小夜
一來甚至自己也能露一手,這裡德布西運用不同的
曲Op. 44 (1879),繼續再創作一首寫給絃樂與管
速度,讓人很快便能分辨出兩種舞步的不同風情,
樂的小夜曲,最後他改變了主意,決定呼應他先前
小步舞曲精緻,芭蕾活潑,透過Stefaan Brakkee巧妙
創作的《斯拉夫舞曲》( 1878 ),另外創作一部集
的改編與配器,讓所有的管樂器都能輪流擔任主旋
合多段波希米亞舞曲的管絃樂組曲,並將之命名為
律,彼此搭配映襯,合作無間,也讓音色充滿了豐
《捷克組曲》,在那個捷克尚未脫離奧匈帝國獨立
富的變化與色彩。
自主的年代,這個標題別具意義。 《捷克組曲》包含了前奏曲、波卡舞曲、蘇 塞斯卡(小步舞曲)、浪漫曲、終曲(弗里安舞
山多爾•瓦雷斯:小奏鳴曲,為雙簧管、單簧管、
曲),開場的前奏曲,不斷重複的五度布東持續低
低音管而作
音(Bourdon),配上悠揚的旋律,讓人想起波希米
匈牙利作曲家山多爾•瓦雷斯( Sándor Veress,
亞草原上飄揚的風笛聲;接下來的ABA三段式波卡舞
1907-1992)在現代音樂史上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
曲,洋溢著青春活潑的氣息,看過日劇《交響情人
角色:他是巴爾托克與高大宜的得意弟子,秉持恩
夢》(Nodame cantabile)的觀眾相信對此段旋律絕不
師的遺志,致力傳承匈牙利民族音樂;他又是當代
陌生;蘇塞斯卡是波希米亞的民族舞,它的鄉土氣息
作曲大師李格悌(György Ligeti, 1923-2006)、庫塔
較重其實並不似小步舞曲此種宮廷舞精緻,但德沃札
(György Kurtág, b. 1926)與侯立格(Heinz Holliger,
克巧妙運用十六分音符的節奏,讓這首蘇塞斯卡更
5︱華麗木管5x2
為貼近小步舞曲的優雅風;浪漫曲一般既不屬於
洛維采( Karlovice )的民謠旋律,並讓主題旋律
傳統組曲,也不在民謠之列,這裡更多的是德沃
不斷重複,另外再搭配上不斷變化的和聲;第
札克的抒情獨白;終曲採用了快速的波希米亞舞
三首〈鐵匠舞〉( Dymák ),顧名思義,在充
曲弗里安,這是一種三拍與兩拍交替的民族舞,
滿活力的節奏中,速度不斷地增快直至最急速
德沃札克使用掛留音的方式來達呈這樣的節奏效
( Prestissimo ),曲風充滿著如火熱情;第四首
果,全曲充滿著輕鬆活潑的況味。
〈古舞〉( Starodávný ),這裡則是傳統風味的 鄉村舞,楊納捷克在此引用了民謠《我是如此憂 愁》的旋律,在大調與小調的交替間,流淌著淡
喬治•蓋希文:
淡詩意;第五首〈乞丐舞〉( Celadenský )是一
《波吉與貝絲》(改編/ Andrew Skirrow)
種流行於切拉德納地區的快速舞,作曲家運用曲
蓋希文兄弟(George Gershwin & Ira Gershwin)
中的主題旋律創作了五段變奏;最後一段是〈劈
曾經是美國百老匯的金字招牌,他們所創作的音
柴舞〉( Pilky ),這是蘭吉亞一帶最受歡迎的舞
樂劇無不受到大眾的喜愛,蓋希文本人也從不諱
曲之一,以當地柴夫在冬天經常唱誦的旋律為主
言他對譜寫流行音樂的喜愛,除了音樂劇,他也
題,發展而成的三段式舞曲,結尾在不斷增快的
譜寫爵士風的樂曲以及電影音樂;但這並不表示
節奏中,澎湃熱烈地結束在高潮。
蓋希文就不創作嚴肅的「學院派」音樂,他亦留 下了如《藍色狂想曲》( 1924 )、 F 大調鋼琴協 奏曲( 1925 )、交響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1928)以及歌劇《波吉與貝絲》(1935)等代 表作。 歌劇《波吉與貝絲》是依據杜伯斯•海沃德 的小說《波吉》所改編,內容描述 1920 年代美國 黑人在南卡羅來納州的生活,此歌劇中有許多膾 炙人口的旋律如《夏日時光》(Summertime)、 《無需如此》(It ain’t necessarily so)等等後來被 節選出來編寫成組曲,今晚演出的則是 Andrew
Skirrow編寫給木管八重奏的版本。
萊奧什•楊納捷克: 《蘭吉亞舞曲》(改編/ Graham Sheen) 和他的同鄉史麥塔納與德沃札克相同,楊 納捷克也在他的音樂中強調捷克的民族精神, 自1880年代起楊納捷克便陸續在摩拉維亞地 區蒐集不同的民謠,希望能作為他音樂創作 的素材,並以此完成了他的《蘭吉亞舞曲》 ( 1889 )。這部作品內含六首舞曲:第一首〈古 舞〉( Starodávný ),巧妙結合了摩拉維亞一 帶行之有年的婚禮舞以及手帕舞,民族風味濃 醇;第二首〈祝福舞〉( Pozehnaný )也是一種 傳統的婚禮舞,楊納捷克在這裡引用了來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