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時間│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2:30 PM
演出者
主講、鋼琴│顏名秀 Ming-Hsiu Yen, lecturer & piano 小 提 琴│陳逸群 Yi-Chun Chen, violin
演出地點│ 國家演奏廳 National Recital Hall
陳怡茹 Yi-Ju Chen, violin 中 提 琴│呂昭瑩 Chao-Ying Lu, viola
主辦單位│
大 提 琴│唐鶯綺 Ying-Chi Tang, cello 鋼 琴│許惠品 Vera Hui-Pin Hsu, piano
演出長度│上半場約50分鐘,下半場約40分鐘
1︱ 旌旗下的燦爛樂章
Welcome
歡 迎 親愛的愛樂朋友: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於 2014 年四月 成立,本中心所屬單位包括臺北的國家兩廳 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 術文化中心及國家交響樂團。期盼這北中南 串連起來的平臺成為大家所愛的表演藝術大 家庭。誠摯地歡迎您來一同參與!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The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opened in April, 2014. Our Center, which embodies the National Theater & Concert Hall in Taipei, the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he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and the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i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connecting the whole of Taiwan. We welcome you to become part of our performing arts family.
Chairman,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演出曲目
Program
古斯塔夫•霍斯特(1874-1934): 《行星組曲》,作品32 (1914-1916)(雙鋼琴版)
GUSTAV HOLST (1874-1934): The Planets for two pianos, Op. 32 (1914-1916)
第一樂章〈火星─戰爭使者〉
I.
莫里斯•拉威爾(1875-1937): 《庫普蘭之墓》 (1914-1917)
MAURICE RAVEL (1875-1937): Le tombeau de Couperin for solo piano (1914-1917)
第一樂章:前奏曲─活潑的
I.
Prelude – Vif
第五樂章:小步舞曲─有節制的快板
V.
Menuet – Allegro Moderato
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契(1906-1975): 第二號鋼琴三重奏,作品67 (1944)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Piano Trio No. 2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Op. 67 (1944)
第四樂章:小快板
IV.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契: 第八號絃樂四重奏,作品110 (1960)
DMITRI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 No. 8 in C Minor, Op. 110 (1960)
第一樂章:緩板
I.
Largo
第二樂章:很快的快板
II.
Allegro molto
第四樂章:緩板
IV.
Largo
賽繆爾.巴伯(1910-1981): 絃樂四重奏,作品11 (1935-1936)
SAMUEL BARBER (1910-1981): String Quartet, Op. 11 (1935-1936)
第二樂章:很緩慢的
II.
Mars – The Bringer of War
Allegretto
Molto adagio
2︱旌旗下的燦爛樂章
演出者介紹 主講、鋼琴|顏名秀
小提琴|陳怡茹
美國密西根大學作曲博
現為國家交響樂團第二部小
士、作曲及鋼琴演奏雙碩士,
提琴首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專任
士,私立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演
助理教授。曾榮獲亞洲作曲
奏組碩士。求學期間,曾代表學
聯盟入野義朗紀念獎、美國
校受教育部邀請於國家音樂廳擔
Heckscher 作曲獎,台灣教育部
任獨奏,並與樂團合作演出聖
文藝創作獎等國內外獎項,並與指揮大師Osmo
桑《哈瓦奈斯》小提琴協奏曲。 2001 年受邀與
Vänskä、呂紹嘉、Alexander Drčar等,以及美國
YWCA女青年會青少年管絃樂團合作演出孟德爾
明尼蘇達管絃樂團、NSO國家交響樂團、中國
頌 E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2004 年擔任四季小提琴
敦善交響管樂團、美國PRISM薩克斯風四重奏
協奏曲《冬》獨奏,與國家交響樂團小型絃樂室
等知名表演團體合作演出。作品發表遍及美亞
內樂巡迴台灣演出,頗獲好評。2005年受財團法
歐等地,近年活動包括2014年台灣春秋樂集、
人行天宮文教基金會邀請演出巴赫雙小提琴協奏
美國路易斯安那低音大提琴音樂節; 2013 年
曲。 2007 年 1 月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舉行三重奏
NSO國家交響樂團歐洲巡迴、國際女性音樂家
音樂會。 2008 年與 NSO 各部絃樂首席創立「首
聯盟年會、韓國NONG Project;2012哥本哈根
席絃樂團」,於國家音樂廳舉行創團音樂會,並
低音提琴年會、2011亞洲作曲聯盟大會等,廣
巡迴各地演出。 2010 創立 Star 星樂集室內樂團推
受國際好評。積極致力於創作及教學之外,近
廣神所賜下的音樂、傳達主的愛。
年亦受邀至日內瓦大學、德國藝術大學、中國 星海音樂學院及台灣多所大學演講。(個人網 頁:www.minghsiuyen.com)
中提琴|呂昭瑩 出生於台北,成長於台中。
2007年起獲聘為國家交響樂團 小提琴|陳逸群
2002年畢業於國立台北 藝術大學,師事宗緒嫻教授;
2004 年取得法國國立馬爾梅森 音樂院(Conservatoire de Rueil
Malmaison-CNR)演奏家文憑以 及室內樂文憑,師事法國國家廣 播交響樂團首席Guy GOMENTALE。曾接受多 位小提琴大師指導,包括胡乃元、Midori、Devy
ERLIH、G. Poulet等。除了舉辦多場個人獨奏會 和室內樂演出外,樂團演出經驗亦是豐富,曾 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管絃樂團首席、愚韻室內
( NSO )中提琴演奏員, 2009 年
9 月考取中提琴助理首席。畢業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大學部 與碩士班。求學期間曾師事楊瑞 瑟教授、王麗雯、吉永禎三、劉馨蘋、許漱卿、 潘暉皓等恩師。 於 2004-5 年間曾榮獲行天宮菁英獎、師大協 奏曲比賽、全國中提琴大賽成人組冠軍,並與師 大樂團合作演出Bruch: Romance、Paganini: Sonata
for Grand Viola and Orchestra與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K. 364 。曾獲選參加太平洋音樂節 PMF 2005 和 2006 。 2008 年舉辦第三場獨奏會, 2009 年於師大演出室內樂音樂會、巴赫廳演出
管絃樂團首席,也多次隨台灣省青少年管絃樂
「巴赫新聲」系列音樂會。2011年於國家演奏廳
團赴東南亞、歐洲、南非巡迴演出。曾任職國
與楊瑞瑟教授共同演出「雙中提琴之夜」;2012
立台灣交響樂團團員,現任國家交響樂團第一
和2013年與「台灣中提琴室內樂團」演出中提琴
小提琴助理首席。
重奏音樂會。樂於透過演出來分享音樂之美。
3︱旌旗下的燦爛樂章
大提琴|唐鶯綺
《樂典6》。近年來,除演出外,曾擔任NSO鋼琴排
桃 園 縣 人 , 2005 年 獲 獎 學 金 赴
練以及歐洲巡迴音樂會客席助理指揮;並任「兩廳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音樂學院(IU-
院藝術講座宅急配」講師;任以色列Haifa 大學音樂
Bloomington)攻讀碩士,拜師 Tsuyoshi Tsutsumi 、 Csaba Onczay , 2007 年取得碩士學位,同年 9 月以全 額獎學金資格進入耶魯大學音樂學 院( Yale School of Music )就讀,拜師名大提琴家 及教育家Aldo Parisot,於2009五月取得藝術家文憑 (Artist Diploma)。
系駐校藝術家,舉辦鋼琴工作坊並發表學術演講。
於旅美期間獲印地安納大學音樂學院協奏曲比賽 冠軍,與指揮家Sarah Ioannides及印第安那愛樂管絃 樂團合作,演出蕭斯塔科維契第一號降E大調大提琴
樂曲解說 撰文│顏名秀
【預言】 ◎ 古斯塔夫•霍斯特(1874-1934): 《行星組曲》,作品32(1914-1916)(雙鋼琴版) 第一樂章〈火星─戰爭使者〉
協奏曲。唐鶯綺亦致力於各種演出活動,除多次做個
《行星組曲》 是英國作曲家霍斯特最為人熟
人獨奏會演出,並於 2002~3 隨亞洲青年管絃樂團巡
知的管絃樂曲,作品共包含七個樂章,各以一行星
迴於亞洲各城市; 2003 年受陳永清教授之邀與春之
來命名,並以占星學中行星的性格來決定音樂的
聲管絃樂團合作,於中壢藝術館演出德佛札克B小調
風格。樂章依序為:〈火星〉、〈金星〉、〈水
大提琴協奏曲。2004~2009年,獲行天宮文教基金會
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
優秀人才長期培育計畫藝術組獎學金,受其資助與栽
星〉,但其中並不包括同為行星的「地球」與 1930
培直至完成所有學業。
年才被發現且曾被分類為行星的「冥王星」
2010年2月~2012年8月考取並擔任長榮交響樂團 大提琴首席一職,期間與長榮交響樂團及指揮莊文貞 合作演出海頓C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2012年再 次與長榮交響樂團及指揮Gernot Schmalfuss合作,於 國家音樂廳演出艾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2012年 9月考取國家交響樂團大提琴演奏員。
同於許多雙鋼琴作品出現在管絃樂版之後,《行星
(註一)
。不
組曲》的雙鋼琴版反而寫在管絃樂版之前。 《行星組曲》中第一首〈火星─戰爭使者〉就 像是個警世預言一般,恰巧寫於 1914 年第一次世 界大戰爆發前夕。五拍子不對稱的節拍,配合極富 節奏感的低音動機,在樂曲開頭出現之後就一再 被重複,充滿著迎戰的氣氛。然而,根據作曲家
鋼琴|許惠品
唯一的孩子,同時也是位作曲家的伊莫•霍斯特 ( Imogen Holst )的說法,古斯塔夫•霍斯特其實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鋼琴演奏
從未聽過槍聲,也從未看過在 1916 年後才被發明
博士;臺北藝術大學管弦樂指揮
的坦克車;〈火星─戰爭使者〉中所描述的其實是
碩士。多次於美國、德國、奧地
內心的暴風雨。
利、以色列、台灣舉辦鋼琴獨奏 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獲得美國
International Conductors Workshop and Competition 第一名優勝。旅美期間,獲聘為紐約市 Chelsea Opera助理指揮與合唱指導,並指揮Macon Symphony Orchestra、Bakersfield Symphony Orchestra 、Astoria Symphony Orchestra。2012年以獨奏家身份 受邀與以色列Haifa Symphony Orchestra,於以色列 巡迴演出貝多芬鋼琴協奏曲。2015年指揮Jerusalem Academy of Music and Dance Orchestra 世界首演國 人作品。與指揮家簡文彬、國家交響樂團(NSO) 錄製徐頌仁教授之「落大雨」鋼琴協奏曲,收錄於
【戰火中永恆的寂靜】 ◎ 莫里斯•拉威爾(1875-1937): 《庫普蘭之墓》(1914-1917) 第一樂章:前奏曲─活潑的 第五樂章:小步舞曲─有節制的快板 「庫普蘭」是巴洛克時期法國著名的作曲家暨鍵 盤演奏家家族,曾培育出了多位優秀的音樂家,其 中的作曲家弗朗索瓦.庫普蘭(François Couperin,
1668-1733)亦被稱為「偉大的庫普蘭」(Couperin the Great )。《庫普蘭之墓》中的「庫普蘭」正
4︱旌旗下的燦爛樂章
是意指弗朗索瓦.庫普蘭;而曲名中的「墓」
年首演。雖然拉威爾在悲痛中創作這首作品,它卻
(tombeau)源自法文「墓碑」的意思,同時也是一
有著巴洛克舞曲輕快的風格。面對他人批評此作輕
個十七世紀的音樂術語,意指當時為魯特琴或撥絃
率、不夠穩重,拉威爾回答:「死者在永恆的寂靜
樂器創作的「紀念曲」。
中已經夠悲傷的了。」
雖名為《庫普蘭之墓》,拉威爾宣稱這首作品 並非為了悼念弗朗索瓦.庫普蘭或模仿他的創作風
【戰火中的身不由己】
格;反之,這首作品是為了向法國巴洛克時期的組
◎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契 (1906-1975):
曲曲式致敬。此曲結構上仿照當時組曲,包含六首
第二號鋼琴三重奏,作品67 (1944)
小品: 前奏曲(Prelude)、賦格曲(Fugue)、佛拉
第四樂章:小快板
納舞曲( Forlane )、黎高冬舞曲( Rigaudon )、小
蕭斯塔科維契是俄國作曲家,一生都在個人理
步舞曲(Menuet)及觸技曲(Toccata);和聲卻有
想與蘇共政權的限制之間尋求平衡點。雖曾獲頒
著現代的聲響,與傳統曲式的典雅風格產生對比。 《庫普蘭之墓》創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間,除了
了許多國家榮譽,他也曾多次慘遭共黨批鬥。歌劇 《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Lady Macbeth of the
拉威爾的母親於 1917 年過世之外,多位摯友也在大
Mtsensk District)雖在1934年首演後一年內深受國內
戰中喪生,也因此,拉威爾將每個樂章各提獻給一
外好評,但是,當史達林於 1936 年出席演出後,歌
位(或兩位)在戰爭中喪生的摯友。
劇慘遭批判,連同其他作品一起遭禁演。之後他只
第一首前奏曲是為了悼念摯友中尉雅克•夏洛 (Jacques Charlot)。夏洛曾幫拉威爾編輯過多首鋼 琴作品,也曾將拉威爾原為鋼琴四手聯彈創作的《鵝 媽媽組曲》改編為鋼琴獨奏版本。這首前奏曲的曲風 流暢而活潑,動機在左右手交替出現,曲中亦運用了 五聲音階、調式音階與模進,製造調性模糊。 第五首小步舞曲則是提獻給讓.德雷福斯 (Jean Dreyfus)。拉威爾與德雷福斯家族有很深的 情誼,先是經由學生Roand-Manuel 認識了讓•德雷 福斯的繼母費爾南•德雷福斯夫人( Mme Fernand
Dreyfus),其後,在戰爭期間,德雷福斯夫人與拉 威爾漸漸成為了乾媽與乾兒子的關係。拉威爾曾寫
好取消第四號交響曲的首演,並寫作保守的第五號 交響曲來向黨表示「悔改」。 1939 年二戰開打後, 蕭斯塔科維契寫了多首「愛國」樂曲,其中包含第 七號交響曲(亦被稱為《列寧格勒交響曲》)。 第二號鋼琴三重奏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
1944 年,是為紀念當時剛猝逝的音樂學家摯友索雷 廷斯基(Ivan Sollertinsky)。索雷廷斯基是蕭斯塔科 維契最親密的好友,曾介紹二十世紀的當代音樂、 藝術、文學給他,也曾遭共黨批判,並被認為是促 使蕭斯塔科維契成為「形式主義者」的罪魁禍首。 樂曲共包含四個樂章,其中的第四樂章使用大 量的斷奏與撥絃的技巧,深具舞曲的風格,然而, 新穎的和聲與偶而不規整的節奏型態,使得這個舞
了許多封信給她,而在拉威爾母親過世之後,拉威
曲聽起來十分古怪。其中除了前三樂章中的素材在
爾也曾在德雷福斯家中靜養。很不幸的,讓•德雷
此重現之外,這個樂章也使用了猶太風格的旋律。
福斯卻於 1916 年末左右喪身於戰火中。樂曲建立在
當時蕭斯塔科維契剛聽說了納粹在特雷布林卡等地
優雅的三拍子上,為ABA外加一coda的三段體,其中
建立的滅絕營,第四樂章亦常被解讀為作曲家描述
的B段是個彌塞特舞曲(Musette)。彌塞特是風笛之
集中營內衛兵們強迫猶太人圍繞著自己的墳墓跳舞
意,彌塞特舞曲也經常使用風笛來演奏。拉威爾保
的情景,也因此有了「死亡之舞」的稱號。
留了風笛持續低音的特性,以G、D兩音當持續音, 並設計成短長的節奏形式。 《庫普蘭之墓》於 1919 年 4 月由鋼琴家瑪格麗 特•隆( Marguerite Long )首演,第六首觸技曲則 是提獻給她的亡夫。拉威爾也於 1919 年將本曲的第 一、三、四、五首改編為管絃樂版本,並於 1920
蕭斯塔科維契第一次接觸到猶太的音樂素材,是 在1943年幫死於征戰中的學生弗萊什曼(Venyamin
Fl e i s h m a n ) 完 成 歌 劇 《 羅 斯 柴 爾 德 的 小 提 琴 》 (Rothschild’s Violin)管絃樂配器的時候;第二首使用 猶太音樂素材的作品則是這首第二號鋼琴三重奏。其 後也曾在其他十首作品中使用猶太素材,其中包括第
5︱旌旗下的燦爛樂章
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第八 號絃樂四重奏、第十三號交響曲等。
素材。第二樂章是個快板,升G小調,曲風激昂 澎湃;中段則轉調至C小調,並引用了第二號鋼琴 三重奏中的猶太旋律。第四樂章的開頭由第一小
【戰火中的堅強意志】
提琴演奏長音,許多學者皆認為這是描述轟炸機
◎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契(1906-1975):
與防空彈對峙的情景;中段則引用革命歌曲《受
第八號絃樂四重奏,作品110 (1960)
嚴酷囚禁的折磨》(Tormented by Harsh Captivity)
第一樂章:緩板 第二樂章:很快的快板 第四樂章:緩板 在安德烈•日丹諾夫( Andrei Zhdanov )被 史達林任命為文化部長後,開始大力整肅所有的 藝術創作,要求所有的作品都必須符合社會主義
及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的素材。
【紀念與安慰】 ◎賽繆爾.巴伯 (1910-1981): 絃樂四重奏,作品11 (1935-1936) 第二樂章:很緩慢的
的期待。 1948 年的蘇聯作曲家協會會議中,蕭斯
巴伯是著名的美國作曲家,他曾經歷了兩次
塔科維契再次受到批判,作品再次遭禁演,教職
世界大戰,也是在二十世紀中期許多美國音樂家
也被迫中止。這樣的壓力在 1953 年史達林去世後
一心追尋「什麼是美國音樂?」潮流中,不使用
逐漸舒緩,他也開始創作多首使用自己名字縮寫
當地民謠素材來創作的作曲家。他一向不追求前
「DSCH」(意指「D、降E、C、B」這四個音)
衛的曲風,作品以優美的旋律線條著稱。
作為動機的作品,象徵個人意志戰勝一切壓迫;
巴伯唯一的一首絃樂四重奏寫於 1936 年,
同時,他也在曲中引用自己以前的作品。第八號
同年由 Pro Arte 四重奏在羅馬首演其初稿; 1937
絃樂四重奏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創作的作品。
年修改了之後,至 1943 年才由布達佩斯四重奏
此曲寫於1960年,蕭斯塔科維契只花了
(Budapest Quartet)於美國華府首演。作品共分
三天就完成了這首作品。當時他正在德勒斯登
三個樂章:第一與第三樂章活潑生動;第二樂章
( Dresden )附近的城鎮寫作電影《五天五夜》
則緩慢且極度深沈而哀傷,非常具有哀悼並撫慰
(Five Days, Five Nights)的配樂,電影的背景則是
人心的功能。
在 1945 年被英軍及美軍轟炸得滿目瘡痍的德勒斯
他在 1936 年將其第二樂章改編為絃樂團版
登。親訪德勒斯登帶給他很大的震撼,也因此寫
本,取名為《絃樂慢板》,於 1938 年由指揮家托
作了此曲來紀念受法西斯壓迫與戰爭的受難者。
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在紐約首演,並藉
這首作品也被看作是蕭斯塔科維契的自
由廣播的播送而為人所知;其後也由托斯卡尼尼
傳,因為他不僅在每個樂章中使用了「 DSCH
帶到南美洲與歐洲演出,更是聲名大噪。作品曾
動機」,也引用了自己先前的作品。在他完成
被用在《前進高棉》等電影中,亦曾在哀悼美國
這首作品後,他寫信給好友葛利克曼(Isaak
羅斯福總統、甘迺迪總統、黛安娜王妃等國際名
Glikman),信中這麼說道:「我意識到如果哪一
人的場合中被使用。
天我過世了,不太可能會有任何人寫一首作品來 紀念我。因此,我決定幫自己寫一首。你甚至可 以在封面上題上『為紀念這首絃樂四重奏的作曲 家』。」 作品包含五個樂章,均為小調。第一樂章 是個緩板,樂曲開頭就由大提琴娓娓道出了 「 DSCH 」的動機,並在其他各個聲部間模仿; 樂章中亦引用自第一號交響曲及第五號交響曲的
註一:冥王星雖於1930年被發現並歸類為行星,由於其質量等相較 其他行星甚遠,2006年正式從行星中剔除,於2008年分類於 類冥矮行星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