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演出曲目
Program
孟德爾頌(1809-1847):〈乘著歌聲的翅膀〉
Mendelssohn (1809-1847):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from 6 Gesänge, Op. 34, No. 2
孟德爾頌:〈威尼斯船歌〉、〈春之歌〉,選自《無 言歌》 芬妮•孟德爾頌(1805-1847):為鋼琴的歌曲,選曲 孟德爾頌:《莊嚴變奏曲》 孟 德 爾 頌 / 拉 赫 瑪 尼 諾 夫 (1873-1943): 〈 詼 諧 曲〉,選自《仲夏夜之夢》 孟德爾頌 / 李斯特 (1811-1886) / 霍洛維茲 (19031989):〈婚禮進行曲〉,選自《仲夏夜之夢》
馬勒 (1860-1911):〈我們享受天國的喜樂〉,選自 第四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阿爾瑪•馬勒 (1879-1964):〈寧靜的城市〉,選自 歌曲集 荀貝格(1874-1951):鋼琴組曲,作品19 舒伯特(1797-1828):《紡紗的葛麗卿》 ॡΎ௰тಏաᝳ ͭޣЂᕅ˃·
莫茲可夫斯基兄弟:《安東,榨譜先生彈鋼琴》─ 反諷歌德浮士德之音樂劇
演出時間│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2:30 p.m.
Mendelssohn: ‘Venetianisches Gondellied’, Op. 30, No. 6, ‘Fruehlingslied’, Op. 62, No. 6, from Lieder ohne Worte Fanny Mendelssohn Op. 2, No. 2 & 4
主辦單位│
Lieder fuer Klavier,
Mendelssohn: Variations serieuses Mendelssohn/Rachmaninoff (1873-1943): ‘Scherzo’ from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Mendelssohn/Liszt (1811-1886) /Horowitz (1903-1989) : ‘Wedding March’ from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Mahler (1860-1911): ‘Wir geniessen die himmlischen Freuden’ from Symphony No. 4 Alma Mahler (1879-1964): ‘Die stille Stadt’ from 5 Lieder Schoenberg (1874-1951): 6 Little Piano Pieces, Op.19 Schubert (1797-1828): Gretchen am Spinnrad Moritz & Alexander Moszkowski (1854-1925 & 1851-1934): Anton Notenquetscher am Klavier (Parodistischer Scherz)
演 出 者 主 朗
演出地點│ 國家演奏廳 National Recital Hall, Taipei
(1805-1847):
講│葉綠娜 Lina Yeh, lecturer 誦│魏樂富 Rolf-Peter Wille, narrator
女高音│林孟君 Meng-Chun Lin, soprano 鋼
琴│廖皎含 Chiao-Han Liao, piano 嚴俊傑 Chun-Chieh Yen, piano
演出長度│上半場約50分鐘 下半場約50分鐘
1︱有言與無言之歌
歡 迎 各位親愛的愛樂朋友,您好:
Welcome
歡迎蒞臨欣賞「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 交響樂團音樂會,由衷感謝您的支持與參與。 本中心所屬單位包括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 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及國家交響 樂團,我們期盼由這北中南串起的表演藝術平 臺,能以最專業的團隊及服務,滿足大家的期 待,共享藝術的美好與感動!
Dear Music Lover, Your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toward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NSO) is highly appreciated. The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of which NSO is a part, also includes the National Theater & Concert Hall, Taipei, the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and the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all of which are dedicated to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connecting the whole of Taiwan.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Chairman,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演出者介紹 主講|葉綠娜 自幼跟隨吳漪曼、蕭滋、吳季 札等教授學琴。於奧地利獲得薩 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鋼琴演奏藝 術演奏家文憑,1976年赴德國漢 諾威音樂院學琴。1978年通過德 國國家鋼琴教師甄試,同年返台 任教。1978年至今,葉綠娜演奏 足跡遍及歐美紐澳等地,並兩度與俄羅斯國家管 絃樂團由普雷特涅夫及卡羅•龐弟指揮下演出。 出版作品包括:《晚期浪漫派時代的鋼琴技巧與 鋼琴教學法》、《詮釋蕭邦練習曲作品二十五》 及與魏樂富所推出之《幻境》、《戲舞》、《青 春舞曲》等多張雙鋼琴演奏專輯;此外並錄製 〈蕭泰然鋼琴曲集〉及〈郭芝苑鋼琴曲集〉均備 受好評。1990年與魏樂富共同獲得國家文藝獎 章,2010年獲金曲獎最佳演奏獎與最佳古典專輯 獎。現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自1996年至今 擔任台北愛樂電台《黑白雙人舞》節目主持人。
視台灣為家鄉,並時時刻刻以提倡發展台灣的國 際音樂地位為目標,希望能對台灣樂壇有所貢 獻。
女高音|林孟君 任教於實踐大學音樂學系、 東吳大學音樂系、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音樂系,及台北城市科技 大學,並擔任台聲合唱團、台 北YWCA Young無限樂團指導老 師。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碩士班 畢業,師事李君重、陳榮光、黃俊妹、劉塞雲、 Barbara Honn教授,目前為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 樂博士候選人;演唱曲目含括巴洛克至二十一世 紀,尤其擅長聲樂室內樂及現代音樂作品。2010 年自美返台之後,多次受邀聲樂家協會及國家交 響樂團(NSO)演出,並擔任NSO 2013年歐巡女 高音。
朗誦|魏樂富
鋼琴|廖皎含
德籍鋼琴家魏樂富(RolfPeter Wille),1978年畢業於漢諾 威音樂院後,即應邀來台任教。 1987年,獲紐約曼哈頓音樂院鋼 琴演奏博士學位。魏樂富曾跟隨 俄籍鋼琴家艾羅諾夫、美國鋼琴 家葛拉夫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 的嫡傳弟子裴勒繆特及德國名師凱默林等國際名 家研習琴藝。並曾受教於姜凱基及艾里奧•卡 特。魏樂富曾先後巡迴歐美及亞洲、南非各地演 出,亦經常與世界知名音樂家合作室內樂及現代 音樂之首演。其所著述作品包括:《李斯特悲愴 協奏曲研究》、《冷笑的鋼琴》、《怎樣暗算鋼 琴家》、《台北沙拉》。魏樂富目前執教於國立 台北藝術大學,為1990年國家文藝獎得主,是第 一位獲此殊榮之外籍人士。在台定居三十五年,
台灣目前最受歡迎的全方位 鋼琴家廖皎含,擁有全美最知名 的三所音樂學院Curtis、Juiiliard 以及Yale的顯赫學歷。回國十三 年中,在獨奏,器樂合作與教育 各項領域皆有傲人的成就。名鋼 琴家傅聰讚許其為「具有高度潛 力的音樂家,其活力、氣質及自然流露的音樂 性,令人印象深刻」。 目前已發行個人專輯「Encore」與「古意新 聲∼黃輔棠鋼琴作品精選集」;室內樂專輯「貝 多芬大提琴與鋼琴作品全集」、「樂進化∼奇響 室內樂團∼」與「采歌」以及台灣名謠系列「思 慕的人」、「荻生笛聲∼東西謠想新臺風」、 「心聆」與「傾聽台灣」。翻譯耶魯大學Michael Friedmann教授【二十世紀音樂聆聽技巧】,
2︱有言與無言之歌
原笙國際出版與鋼琴大師鮑立斯柏曼(Boris Berman)名作【鋼琴彈奏法-鋼琴大師演出備忘 錄】,五南圖書出版,是鋼琴教學法最受歡迎之 教材。
鋼琴|嚴俊傑 嚴俊傑自十三歲獲第三屆國 際柴科夫斯基青少年音樂大賽第 三獎起,便活躍於國內外樂壇, 其演奏足跡遍及歐、亞、非、南 北美洲世界五大洲;曾與多位指 揮家及樂團合作演出:如普雷特 涅夫、呂紹嘉、梅哲、麥爾、赫 比希、舒馬富斯等;及俄國國家交響樂團、萊茵 愛樂、羅馬尼亞愛樂及國家交響樂團(NSO) 等。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嚴俊傑,1999年贏得日 本第四屆國際浜松鋼琴學院比賽冠軍時,曾獲日 本報評譽為「臺灣人的驕傲」;2004年獲聖彼得 堡普羅柯菲夫國際鋼琴大賽季軍,2004及2005年 更連獲兩屆奇美文化藝術獎肯定。嚴俊傑以各種 形式活躍於樂壇,亦曾跨界與導演張艾嘉於上海 世博合作演出,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專任助理 教授,其專輯曾獲第十九屆金曲獎之「最佳古典 演奏獎」。2015年擔任NSO兩岸三地巡演客席獨 奏家。
樂曲解說 撰文│葉綠娜 此次《有言與無言之歌》節目內容是認識德語系 國家猶太作曲家的命運、家庭背景與作品,還 有他們與德國文學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之間,個人與思想上的關係。歌德算是 當時唯一一位非猶太作家在作品中沒有取笑猶太 人,反而對猶太習俗、儀式充滿好奇心的德國作 家,他的偉大作品《浮士德》(Faust)影響後世 無限巨大,《浮士德》中所探討的知識、靈魂與 生命意義被視為是德國文學與精神之代表作。
猶太作曲家在德語系國家的命運 奧地利作家茨懷格(Stephan Zweig)在他的自 傳《昨日世界》中寫道「…德國從1933年1月開 始嚴令禁止非雅立安人(Arien)的作品上演, 還有所有猶太人以任何形式參與的作品,這項禁 令連死人也不放過。萊比錫音樂廳門前的孟德爾 頌雕像遭到拆除,這舉動引起了全世界愛樂者的 公憤!一群以為自己早已擺脫詛咒的人,幾百年 來,這是頭一次,又把猶太人早已不再感覺存在 的一種共性重新加到猶太人身上,那是自從『出 埃及記』以後一再反覆出現,遭到驅除的共同命 運,但是為什麼這樣的命運會降臨到他們身上,
而且一再降臨到他們身上呢?這種無意義的迫 害,原因何在?為什麼要大家逃亡?沒有人知道 答案,就連這時代頭腦最清楚的天才─心理學家 弗洛依德(Freud),也不知道在這種荒謬當中有 什麼目的與意義。但是也許猶太教的最終意義, 正是在於:通過它神秘的長期存在,一再向上帝 重複《約伯記》裡永恆的問題。」 那是一種一直處於惡運時經歷考驗,仍然能夠虔 誠面對而不停息信仰神之存在的疑問。 孟德爾頌 孟德爾頌出生於德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猶太家庭, 祖父 Moses Mendelssohn是位重要的哲學家。菲利 克斯•孟德爾頌1825年受洗成為基督徒,並加上 了非猶太Bartholdy之姓。祖父摩斯憤怒異常說出 「不可能有基督教的孟德爾頌,就像不可能有猶 太孔子一樣的」 馬勒 1897年37歲的馬勒離開漢堡,這時維也納正是反 猶太情緒顯現之時,然而馬勒似乎不放在心上, 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並接掌維也納宮廷劇院總 監。馬勒之受洗,不知是因為他曉得要成為宮廷 劇院總監一定要是天主教徒,出於音樂事業文化 政治的考量而受洗歸化,或是因為天主教教堂的 虔誠氣氛及自幼接觸的宗教音樂讓他感動而受到 啟發。 馬勒擁有當時最高社會地位的維也納宮廷劇院總 監職位,並成功扮演了猶太藝術家同化於基督教 的角色。 出身於平庸猶太家庭,馬勒音樂裡面處處可以找 到猶太文化的背景。生活中據說他還是擁有一些 猶太人的基本習性,例如在演講說話時用太多的 手勢和動作─ 『…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 Bruno Walter )認 為馬勒有分裂人格,朋友們都形容他個性複雜多 重─馬勒生為猶太人,但一直想成為基督徒,不 過顯然他在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採取一種微妙的 平衡態度。妻子 Alma 一再強調他「信仰耶穌基 督」,也熱衷談論此事。早在馬勒改教之前,他 就沉迷於研究基督的生平與教義,強烈傾向天主 教的神秘主義、教條和末世論。 …馬勒努力使自己融入基督教社會,然而他說 過:「我有三種處處無家的飄零感:在奧地利人 中我是波希米亞人,在德國人中我是奧地利人, 在世人心目中我是猶太人…處處是局外人,無處 可歸屬」。』 由於受過較高教育與藝術文學之薰陶,已經同化
3︱有言與無言之歌
的中歐與西歐猶太人,往往心中暗自與東歐猶太 人劃清界限,認為自己與東歐猶太人並無關聯。 1903年3月31日馬勒從Lemberg 寫給Alma的信中 可以看見此種心態「…最可笑的應該是波蘭猶 太人,在這裡到處亂跑,就像其他地方的狗一 樣。…我的天,我會和他們有血緣關係?…」 (取材自馬勒的世紀末,Danuser著,羅基敏譯) 荀貝格 作曲家荀貝格(Arnold Schoenberg)1874年9月13 日生於維也納,父母為猶太人,原居於今捷克境 內的普瑞斯堡(Pressburg)。1933年5月,納粹 政府宣布普魯士學院必須清除所有猶太籍成員, 此後沒多久他就離開柏林到法國。雖然荀貝格已 於1898年改信路德教,當時他並非猶太教徒,然 而仍被視為猶太人。在抵法國的第一件事就是 重新又再回歸猶太教。同年10月舉家遷往洛杉 磯,並在美國度過餘生。
孟德爾頌與歌德 自幼即被視為天才兒童,十二歲在威瑪遇見大文 豪歌德,歌德也認同小孟德爾頌的特殊音樂天 賦,大師的思想深深影響了這位作曲家。 父親為小孟德爾頌請的音樂家庭教師柴爾特 (Zelter)是歌德的好友,孟德爾頌十二歲時柴 爾特寫信給歌德,在Mozelle Moshansky所著《孟 德爾頌》一書中的記錄「…明天早上,我、多莉 ( Doris 柴爾特的女兒)和一個12歲的學生—他 是孟德爾頌家的活潑男孩。在我撒手離世前,要 介紹多莉和我最好的學生給你認識。他是個優秀 雅俊的男孩,個性活潑而聽話。他的父親讓孩子 們學些扎實的東西,他以正確的方式在用心教 育。…」 歌德答應要見柴爾特「最好的學生」,此舉說 明了他們深厚的友誼。歌德當時已年高72歲, 正和一個17歲的女孩陷入一段熱切卻無望的愛 情。他尤其需要安靜,如果他要完成《浮士德》 (Faust)最富想像力的第二部分。同時,歌德對 每件事的好奇心依然不減。他當然很樂意見見這 位好朋友信中所寫的「特殊人物」。 這件事讓孟德爾頌家興奮了好一陣子。他父親不 時警告小孟德爾頌要「坐有坐相,舉止要文雅, 特別是吃飯的時候。說話要清楚,要言之有物而 切題」。 姊姊芬妮要他多聽多看,並威脅說「如果你不 能重複歌德先生的每一句話,我就跟你一刀兩 斷」。
媽媽在他出發前,驕傲地寫信給她小姑「想 得到嗎?這小頑皮居然有幸和柴爾特去威 瑪。他要帶他去見歌德!你知道要跟我親愛 的孩子分開是多難的事,即使只有短短幾個 禮拜。可是我想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將他介紹 給歌德,住在他家,接受他的祝福。旅行對 他的生活有所改變,我也替他開心,因為他 的衝勁有時讓他太過努力。」 這趟旅行的確是孟德爾頌第一次重要的會 面。這「小頑皮」信守了對芬妮的諾言,11 月給家人的信中寫到他的拜訪情形:『你們 聽好。今天是星期二。星期天的時候,威瑪 的太陽—歌德─出現了。當天早晨,我們去 教堂,他們演奏半段韓德爾的《詩篇第100 號》。管風琴很大,但聲音很弱,而瑪麗安 教堂(Marie Kirche)的管風琴雖比這座小 很多,音響卻強多了。這台風琴有50個音栓 (Stops)。之後,我到大象旅館,並為盧 卡斯•克拉那(Lucas Cranach)的房子作了 素描。兩小時之後,柴爾特來叫我:「歌德 來了—那老人到了。」我們火速衝下階梯到 了歌德家。他在花園裡,繞過一個樹叢走過 來,他很和善,我覺得他一點都不像畫上的 樣子。沒有人會以為他已73歲,看起來只有 五十多歲的樣子。』 同一天稍晚,小孟德爾頌為歌德演奏。即興 演奏之前他先彈一些巴哈的賦格曲,他的演 奏可以看出他的興奮之情。根據在場的詩 人兼樂評家路德維希•雷爾斯塔(Ludwig Rellstab)說,當時驚訝的柴爾特對菲利克 斯抱怨「今天是什麼妖魔鬼怪在背後追趕 你嗎?」,菲利克斯也彈了《唐喬凡尼》 (Don Giovanni)中的小步舞曲,以及《費 加洛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序曲 給歌德聽。 起先歌德對這個神童並不太在意,但菲利克 斯的演出品質讓歌德為他振筆寫下珍貴的手 跡。他先彈了莫札特的慢板,然後是幾首貝 多芬的作品。歌德寫了一首詩,但筆跡難以 辨識。 接下來的14天裡,這兩人成了忘年之交。一 個是12歲的少年,一個是可敬的大師。歌德 一直要這年輕的訪客彈琴給他聽。「我今天 還沒聽你彈琴。來,弄點音樂給我聽。」菲 利克斯寫信告訴父母:「我在這裡彈琴比在 家裡彈得還多,不少於4個小時,有時甚至 多到6、7個小時。歌德坐在我旁邊,彈完時 (我通常即興彈奏),我會要他親我一下,
4︱有言與無言之歌
或是我親他一下。你們不能想像他對我有多親 切。」 菲利克斯終於要離開了,歌德送他好些禮物,包 括一首特別為他寫的小詩,配上阿黛勒•叔本華 (Adele Schopenhauer)替菲利克斯剪的剪影。 「如果巫婆的掃把能穿越 莊嚴的樂譜, 那麼,騎吧!飛過寬闊的音樂草原, 讓我們開懷, 就像你曾經這樣做過 (中文版陳素英譯 ) 快快再回到我們身邊。」
芬妮•孟德爾頌 她是作曲家菲利克斯的姊姊,是位極有天份的鋼 琴家與作曲家,作品超過460首,其中包括許多 冊的鋼琴小品,早期一些歌曲是以弟弟菲利克斯 的名字以在作品8、作品9之中出版。她的作品大 多是歌曲的形式,在鋼琴上也名為歌曲,「為鋼 琴的歌曲」。早年她被認為比菲利克斯更有音樂 天份,13歲時她就可以全部背譜彈完24首巴哈平 均律,而且在她父親1818年生日時公開演出了。 他們的音樂老師Carl Friedrich Zelter在1816年寫信 給歌德時就介紹他們的爸爸Abraham Mendelssohn 給歌德,並寫道「他有很可愛的小孩子,他最長 的女兒,可以彈巴哈,這小孩真是特別」。 馬勒與歌德 馬勒精研歌德的作品並極重大的影響馬勒的思 想,因為歌德主張理解事件與生活經驗是藝術創 作的基本前題。馬勒堅信生活和音樂不相抵觸, 且稱自己「沒有寫過一個『不真』的音符」。
孟德爾頌《無言歌》 孟德爾頌短短一生中創作極為豐富,作品風格為 富於詩意的浪漫風格,孟德爾頌創作《無言歌》 鋼琴獨奏曲,深深影響了日後鋼琴藝術與標題音 樂的發展。他的作品比起同時期作曲家顯得較為 嚴謹而保守,除此外他也是鋼琴家、指揮、教師 等。 孟德爾頌12歲時就已經作了四部歌劇,是繼莫札 特之後的天才兒童,就如尼采說的「der schöne Zwischenfall der deutschen Musik」(是德國音樂 中美麗的插曲)與其他音樂家不同,他與繪畫有 很深的淵源,並具極大熱情,算是一位「視覺 性」強烈的音樂家。他寫的旅遊見聞還有畫出的 風景,都成為德國文學及繪畫中的精緻的精品。 孟德爾頌的作品充滿了柔和細緻的熱情,就如在 畫作中他對於空間深度的細節描繪纖細準確的輪 廓,場景刻劃圓滿,音樂中也如此讓人感受到一
種內在的幸福。 《無言歌》是如畫旋律吟唱的鋼琴小品,樂曲大 部份都是三段式的歌曲形式,是浪漫時期的鋼琴 曲,有如圖畫一般小品彈奏的技巧。 這48首《無言歌》是在1830年到1845年之間完成 的,1834年分成六冊出版,極受大眾喜愛。它們 展現出1840年左右在歐洲早期浪漫Biedermeier時 期,也就是中產階級藝術的風格。
莊嚴變奏曲 是為了建立波昂貝多芬銅像募款而委託創作的一 首樂曲,d小調由主題與17首變奏曲構成,是孟 德爾頌作品中最大型的一首。1842 年一月Pietro Meccetti邀請孟德爾頌為一本《貝多芬曲集》作 一首作品。那時候蕭邦、李斯特、莫謝勒斯都提 供了作品,所得款項都是為建立波昂貝多芬的銅 像。舒曼C大調幻想曲原來也是為此而作的。
仲夏夜之夢 是1842年依據莎士比亞同名喜劇所創作的音樂劇 (Op. 61),1843年十月在柏林演出多次,音樂 大受讚賞,然而戲劇卻頗受批評。莎士比亞原劇 中的「戲中戲」以及林中精靈,顯然超出德國觀 眾所能接納的程度。然而芬妮卻非常欣賞,她說 他們的童年是由《仲夏夜之夢》相伴成長的,而 且菲利克斯把它作成屬於他們的樣子。《仲夏夜 之夢》序曲(Op.21)早在1826年就完成了,除序 曲外劇中的〈詼諧曲〉及〈結婚進行曲〉最為普 遍並受歡迎,鋼琴家改編曲展現出華麗炫耀的鋼 琴技巧。
馬勒 『…想要深入了解馬勒的音樂,必須了解他的 「精神世界」,因為所有作品中都強烈隱現著他 的個性。馬勒的宗教和哲學思想與他的整體創作 密不可分,他所受的教育、宗教體驗、對周遭世 界的反應、美學研究以及交響樂,提供給他一 個多面向的精神世界,必須視為一整體加以認 識。』 馬勒從《少年魔法號角詩集》(Des Knaben Wunderhorn)之中選出的歌詞譜成歌曲,或許就 是他猶太文化背景的最佳反應。伯恩斯坦認為這 完全是在此生中貧困吃不飽而想像天堂中到處有 吃不完食物的猶太心情。
5︱有言與無言之歌
Das himmlische Leben
天堂般的生活
Wir geniessen die
我們享受著天堂的喜悅
himmlischen Freuden Kein weltliche Getummel
遠離人間的紛擾
Hort man nicht in Himmel!
沒有吵雜的噪音
Lebt Alles in sanftester Ruh
所有都活在柔美的安詳中
Wir fuhren ein englisches
我們過的是天使的生活
Leben! Sind dennoch ganz lustig
而且全然歡喜
daneben! Wir tanzen und springen,
我們舞蹈跳躍
Wir hupfen und singen!
蹦跳歌唱
Sankt Peter im Himmel sind
還有聖彼德天使照顧我們
艾瑪•馬勒 艾瑪(Alma Schindler)曾隨荀貝格的妹夫 Alexander von Zemlinsky學習作曲,她美麗、聰 慧、靈巧,且極具文學和音樂天份。馬勒和艾瑪 在1902年3月結婚,和馬勒有兩個女兒,長女瑪 麗亞1907年死於白喉,小女兒安娜後來成為有名 的雕塑家。 艾瑪共有17首歌曲流傳於世,此次演出《安靜的 城市》是以岱默(Richard Dehmel)的詩作成音 樂的。荀貝格寫作的《昇華之夜》也是採用岱默 的詩,他認為岱默的詩比任何一首讓理察•史特 勞斯感動的詩都還要親密動人,因此這也正是吸 引艾瑪•馬勒寫作《安靜的城市》之處。
zu! Sankt Johannes das
聖約翰將小羊放出
Lammlein auslasset! Der Metzger Herodes drauf
負責屠宰的聖黑洛德就要
passet!
「執行」任務
Wir fuhren ein geduldig’s
我們只要耐心的等
Unschuldig’s geduldig’s
天真無邪的等
Ein liebliches Lammlein zu
那頭可愛的羊走向死亡
Tod! Sankt Lukas den Ochsen tat
聖路卡斯也將牛隻宰了
schlachten Ohne einig’s Bedenken und
這時期岱默所寫的感傷象徵主義詩篇反射出當時 社會的寫實氣息,因此吸引許多作曲家創作歌 曲。在《昇華之夜》中荀貝格的音樂貼切反映出 岱默詩中的氣氛。詩中描寫一個冬夜的表白,一 對男女漫步在森林月下,女人突然告訴男人她已 經懷有別人的孩子,也說出從前的羞恥和現在的 悲哀。走著走著─男人堅定、撫慰的回答:他們 兩人堅貞的愛情一定會改變孩子的容貌,而成為 他們的孩子─最後在皎潔的月光下,兩人堅定的 前行。
輕而易舉呢
Achten Der Wein kost’ kein Heller
美酒在這裡不要一毛錢
Im himmlischen Keller,
在這天堂的地窖裡
Die Englein , die backen das
天使烘焙麵包
Brot.
這裡也有著各式各樣的蔬
Gut’ Krauter von allerhand
菜
Arten
它們都生長在天堂的花園
Die wachsen im himmlischen 裡
其實《昇華之夜》一詩中的情節幾乎就是艾瑪的 經驗。而艾瑪•馬勒1915年出版《五首歌曲》裡 《安靜的城市》也是充滿了感傷的象徵。
荀貝格 荀貝格是第一位擺脫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西方音 樂所使用大小調系統的作家,對後世有革命性影 響。他也是第一位以十二音列創新方法作曲的作 曲家。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桃李滿天下, 其作曲手法經門生阿班•貝爾格(Alban Berg) 與安東•魏本(Anton Webern)發揚光大。
Garten
好吃的蘆筍豆子
Gut’ Spargel, Fisolen,
要什麼有什麼
Und was wir nur wollen!
滿滿一碗等著我們
Ganze Schusseln voll sind
好吃的蘋果、好吃的梨
uns bereit
子、好吃的葡萄!園丁都
Gut’ Apefel, gut’ Birn’ und
任我們摘
gut’Trauben!
如果你要小鹿或野兔
Die Gartner, die Alles
在開放的樹叢裏
erlauben!
它們跑來跑去!
Willst Rehbock, willst
如果有特別的節日
Hasen,
所有的魚兒都會在水裡游
Auf offener Straussen
來游去
Sie laufen herbei!
聖彼得也早跑到那裡
Sollt’ein Festtag etwa
拿著漁網跟釣餌
歌德與《浮士德》
kommen
在水池旁
Alle Fisch gleich mit
負責烹飪的聖瑪塔已經開
Freuden angeschwommen!
火了呢
歌德在德國文學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他與莎士 比亞不同的是莎士比亞之前英國已經有了許多 大作家,而且在莎士比亞同時又有許多偉大的同 伴。但歌德卻不同,有人形容「他像是穿了自己
荀貝格童年並沒有受過深入的正規音樂教育只學 過一點小提琴,真正引他步入音樂殿堂的是和友 人室內樂演奏的經驗,還有與亞力山大•齊姆林 斯基(Alexander von Zemlinsky)的交流。齊姆 林斯基也是艾瑪•馬勒的作曲老師,後來成為荀 貝格娶Zelimsky之妹為妻。 作品19六首鋼琴小品是簡短的十二音列作品,最 後一首是為紀念馬勒過世而寫的。
6︱有言與無言之歌
織的衣服出來的一樣」,歌德建立了德國文學。 歌德於高齡八十三歲1832年過世,他有許多文學 著作,對於自然科學研究有著豐富的成果,曾任 德國礦務部長。 歌德前後共花去五十八年的時光寫作《浮士德》 (Faust)。這部偉大作品影響後世無限巨大,被 視為德國文學與精神之代表作。 浮士德是中世紀德國傳說中的主角,相傳他 為求無上智慧,把靈魂賣給了魔鬼梅菲斯特 (Mephistopheles)。此傳說在歌德時代相當流 行與普遍,其實在歌德之前,已有英國的戲劇家 Christopher Marlowe編劇名為The Tragical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octor Faustus。 然而經過歌德的寫作此故事完全改觀了,歌德把 自己的熱情、失望,以及一切都反射在浮士德身 上;以前的浮士德是個怪人,歌德的浮士德卻是 個凡人,一個經歷世間苦悶的學者。從前的浮士 德故事以死為責罰,歌德卻以浮士德之與神同 在,終於得到救贖而使此劇顯得較為和平。
歌德《浮士德》內容簡介 《浮士德》共分為兩部,第一部沒有分幕,第二 部分為五幕,全劇在未進入正題之前,有一段序 幕描述劇場經理與詩人討論此劇之劇情,接著是 天國的景色,天上天使們正在歌頌創世紀的榮 耀,魔鬼梅菲斯特出現於此,開始譏笑人類,並 宣稱自己可以引誘上帝的僕人浮士德使他服從於 魔鬼。上帝允許梅菲斯特誘惑浮士德,並預言雖 然浮士德會失敗,但終將得救。 之後浮士德出場;他鑽研魔法,卻不知何從何 去,正當失望至極要飲毒自殺時,突然復活節鐘 聲鳴起,一縷宗教熱情牽引住他。 第二天浮士德外出去郊外遊玩,混在快樂人群 中。魔鬼梅菲斯特變成一個旅遊學者,進到了浮 士德的書房。魔鬼梅菲斯特知道浮士德心中充滿 失望,想引誘他答應以靈魂換取魔鬼的幫助。 魔鬼成功說服浮士德放棄一生追求的信仰與希 望,與他立約,並說假使浮士德有一瞬間覺得心 滿意足,對時間說出:「等一等我」時,他的靈 魂便是魔鬼的了。合約成立,魔鬼帶著浮士德一 同走到人間。他們先遊歷慾望與熱情的世界, 然後是事業的大世界。浮士德開始擁抱愛情之喜 樂,再佔有權力及美藝之樂。梅菲斯特引浮士德 在魔鏡中看見一位美人,用藥使他重擁青春。不 久,浮士德便遇見美麗的瑪格麗特正從教堂走出 來;他為這個少女的美貌吸引,立刻上前求愛, 但瑪格麗特拒絕了。這更使浮士德燃起了愛慕慾
望的火燄,浮士德要求梅菲斯特幫助讓瑪格麗特 變成自己的情人。 魔鬼與浮士德隱身進入瑪格麗特房間裏,放了一 盒珠寶,瑪格麗特果然愛上浮士德,並獻身於 他。幾個月後瑪格麗特哥哥Valentin從戰場歸來, 知道她懷孕,便與浮士德決鬪,浮士德得到梅菲 斯特的幫助,拔劍殺了瑪格麗特的哥哥並馬上逃 離那城市。瑪格麗特悲傷與情人離別,哀慟哥哥 因為自己被殺,發狂殺死了自己剛出生的嬰兒, 因此被捕入獄。浮士德知道瑪格麗特入獄,要求 梅菲斯特幫助他進監探訪。瑪格麗特雖然已經發 瘋,但仍然馬上認出浮士德,回憶從前甜蜜的日 子還有罪惡。浮士德要她隨他出獄,但當瑪格麗 特見到梅菲斯特時,又害怕得不肯出獄。這時她 向上帝禱告乞求赦罪,當梅菲斯特與浮士德離開 後,她竟然過世了,但因此得到上天的救贖。 《浮士德》的第一部在這裡結束。(取自參考書 目,正生書局,莫甦翻譯之《浮士德》) 舒伯特與歌德《浮士德》 舒伯特採用了歌德《浮士德》第一部第15景的詩 句作成了此藝術歌曲《紡紗的葛麗卿》 Gretchen am Spinnrad Meine Ruh ist hin,
我的寧靜已去
Mein Herz ist schwer,
我心沉重
Ich finde sie nimmer
我發現我再也找不到它(寧靜)
Und nimmermehr.
找不到它了
Wo ich ihn nicht hab,
沒有他的地方
Ist mir das Grab,
就是我的墳墓
Die ganze Welt
整個世界
Ist mir vergällt.
使我厭煩
Mein armer Kopf
我可憐的頭腦
Ist mir verrückt,
已經發狂
Mein aremer Sinn
我可憐的意識
Ist mir zerstückt.
已經碎裂
Nach ihm nur schau ich
我只朝有他的地方望去
Zum Fenster hinaus,
往窗外
Nach ihm nur geh ich
我只朝有他的地方走去
Aus dem Haus.
離開家
Sein hoher Gang,
他崇高的步伐
Sein' edle Gestalt,
他高貴的身影
Seines Mundes Lächeln,
他嘴唇的微笑
Seiner Augen Gewalt,
他雙眼的魔力
Und seiner Rede
他的言行
Zauberfluss,
魔法的宏流
Sein Händedruck,
他雙手的握力
Und ach, sein Kuss.
還有,啊,他的吻
7︱有言與無言之歌
Mein Busen drängt
我的胸脯緊逼
Sich nach ihm hin.
向著他
Auch dürf ich fassen
容我也能抓緊
Und halten ihn,
擁住他
Und küssen ihn,
還有吻他
So wie ich wollt,
就如我意
An seinen Küssen
在他的吻中
Vergehen sollt!
消失
《安東•榨譜先生彈鋼琴》 Anton Noten Quetscher am Klavier 《安東•擠壓音符先生彈鋼琴》Anton Notenquetscher是 一個諷刺文學家莫茲可夫斯基創造出來的角色:如照字 意Noten是音符,Quetscher是擠壓的人,也就是把音符 壓榨出來的人因此我們叫他「榨譜先生」,這是一個四 處旅遊的音樂學生,因為在歌德《浮士德》中,魔鬼梅 菲斯特是扮成一位四處旅遊的學生出現的。 莫茲可夫斯基(Alexander Morzkowski)是作曲家鋼 琴家Moritz Morzkowski的哥哥。兩兄弟在鋼琴製造商 Bechstein 70歲生日的時候,共同在柏林演出了這部作 品為Bechstein先生慶生。這裡以歌德《浮士德》裡「學 生與魔鬼」一場景為範本,學生變成了鋼琴學生,作成 的嘲諷劇。歌德原來的劇情是:浮士德去換裝準備出 行,魔鬼梅菲斯特來到浮士德的書房,看見浮士德不 在,就穿上了浮士德的長袍,戴上他的小帽。這時恰好 有一個學生進來,以為房間裏的魔鬼就是浮士德,希望 拜他為師,梅菲斯特浮士德假裝開始暢談學問之道,在 浮士德回來之前打發學生離開。 莫茲可夫斯基劇中是以作曲家的風格取代原來浮士德 劇中各種不同種類的學問。原創的德文都以歌德原文 為微妙變化的嘲諷,對不懂浮士德,不懂德文的人稍 嫌冗長,因此魏樂富將其改寫縮減成為今天要演出的版 本,由他飾演魔鬼梅菲斯特,嚴俊傑飾演學生「榨譜先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