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南洋理工大学的同学们:
小 说 迷 探宫 索的
我初次描述自己的创作体验是在二十年前了,记得当时小心翼翼地 使用了黑暗,迷宫,灯绳这一组词汇。‚必须有勇气走进小说迷宫 中的每一扇门,每一个黑暗的房间。从自己的身边绕过去。从迷宫 中走出去。试一试能否寻找那些隐蔽的灯绳。‛ 今天,当我思考这个秋天将会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些什么时,我脑子 里出现的还是这组词汇:黑暗。迷宫。灯绳。是的,三个词汇足够 了,一切其实没有变。那就是文学,那就是创作。
我们将会侧重阅读分析一些出色的短篇小说,学习最基本的文学的 呼吸。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一起尝试:如何破解创作的黑暗,如何 走通小说的迷宫,如何找到那根隐秘的灯绳,开灯,让我们的世界 亮起来。 苏童 2014年7月
关于苏童
1963年,苏童出生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本名童忠贵。童 年生活的城北百年老街,给苏童留下深刻记忆,后来被虚 构成‚香椿树街‛,成为其诸多小说的叙事背景。
1980年,苏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学习创作, 1983年,以本名发表生平第一组诗。同年,发表短篇小说 《第八个是铜像》。
1984年,苏童大学毕业,前往南京艺术学院当辅导员并在 这期间发表多部短篇小说。1985年底,苏童前往《钟山》 杂志做编辑,这让他接触了许多如贾平凹、铁凝、路遥等 这样的著名作家,并与他们针对文学进行深入的探讨。正 是这段经历,增进了苏童创作的动力。
1987年,苏童发表短篇小说《桑园留念》,这是他到南京时写的第一篇小说,也被苏童认为是 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同年,苏童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为 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这篇小说在苏童的创作历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苏童的第一部 中篇小说,是他‚枫杨树系列‛的第一个作品,也是苏童的实验之作。
1989年,27岁的苏童发表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这部小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 响力,其影视剧的改编更让‚苏童‛这个名字红遍大江南北。此后,苏童的小说不断被知名导 演搬上银幕。
1991年,《离婚指南》发表,该小说和《已婚男人杨泊》是苏童作品中少有的以男性为主要形 象的作品,且都以‚杨泊‛这个人作为主人公。这使苏童的作品总体形象更加丰满。同年,苏 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米》发表。这部小说与次年发表的《我的帝王生涯》被认为是最具寓言 性的新历史主义小说。
1993年,苏童第一次出国,前往德国参加歌德学院的中国作家节。
1998年,与余华、莫言等一起参加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为何写作‛学术研讨会。
2001年,苏童受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
2003年,苏童出席新加坡作家节并发表演讲。同年九月,任新加坡‚金笔奖‛评委。
2005年,担任‚第八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评委。
2006年,发布其新作《碧奴》,这是全球首个同步出版项目‚重述神话‛中的首部中国神话作 品,随后在全球15个国家推出。11月,苏童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7届全委会委员。
2007年,苏童参加‚中德·名城·名家·名作‛城市推广交流活动。8月,他应歌德学院邀请, 成为莱比锡驻市作家。
2009年,长篇小说《河岸》发表,这部作品一举获得了多个奖项。文学评论家王德威评价《河 岸》是苏童近十年文学探索路上最好的作品,代表其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10年,苏童当选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5月,苏童受邀参加悉尼作家节并举行多场讲演活动。
2011年,苏童和王安忆一同获英国文坛著名奖项‚布克奖‛提名,这是中国作家首次入围布克 国际文学奖(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 。
2012年,苏童担任香港大学驻校作家。
2013年,发表最新长篇小说《黄雀记》。 文字内容来源:张学昕.(2012).苏童文学年谱.东吴学术(06).
获奖一览 1984年 短篇小说《第八个是铜像》获《青春》期刊所颁‚青春‛奖 1991年 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获《小说月报》第4届百花奖中篇小说奖 1992年 获庄重文文学奖(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香港著名人士庄重文先生资助) 1995年 获江苏省文学艺术奖 2000年 中篇小说《三盏灯》获江苏省首届紫金山文学奖 《东方文化周刊》评选苏童为南京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2001年 短篇小说《伞》获《小说选刊》2001-2002年度‚仰韶杯‛优秀小说奖 2003年 短篇小说《人民的鱼》获《小说月报》第10届百花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人民的鱼》获‚新世纪第一届《北京文学》奖‛ 2004年 短篇小说《手》获《小说选刊》‚贞丰杯‛2003-2004年度全国优秀小说 奖——短篇小说奖 2005年 短篇小说《私宴》获《小说月报》第11届百花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伞》、《人民的鱼》获江苏省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荣誉奖 短篇小说《白雪猪头》获江苏省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06年 短篇小说《拾婴记》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2007年 短篇小说《拾婴记》获《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8年 短篇小说《西瓜船》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09年 长篇小说《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长篇小说《河岸》获《当代》2009年度‚五佳小说奖‛ 长篇小说《河岸》获‚腾冲杯2008-2009文学季中华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2010年 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短篇小说《茨菰》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河岸》获《人民文学》首次颁发的长篇小说双年奖(2008—2009)
2011年 短篇小说《茨菰》获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荣誉奖 长篇小说《河岸》获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香草营》获《小说月报》第14届百花奖短篇小说奖 2012年 短篇小说《香草营》获郁达夫文学奖提名奖 2013年 当选‚江苏省2013中华文化人物‛
2009年 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2010年 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获奖信息来源:张学昕.(2012).苏童文学年谱.东吴学术(06).
2010年 获《人民文学》首次颁发的长篇小说双年奖
著作概况 小说 作为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苏童已经创作了几百万字的小说作品。在30年来的写 作中,他竭力追求精致的构思和文字表达,营造迷离闪烁的意象和人生故事,叙述颓 靡感伤的传奇,铸就了充满神奇、瑰丽、凄艳的仿古拟旧风格,被公认是‚天生说故 事的高手‛。苏童小说的主题丰富多样,且这些主题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在一部 作品中交汇融合,综合体现。研究者们把苏童小说的主题概括为四种:返乡与逃遁、 生命与死亡、历史与宿命、人性与欲望。而‚枫杨树系列‛、‚红粉系列‛和‚香椿 树街系列‛早已成为其小说的金字标签。苏童的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与艺术价值,叙 事从容优雅,舒缓流丽;意象与意境流动丰富,充满感伤颓靡唯美的南方情调。
出版作品: 1988年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小说集) 1998年 《菩萨蛮》 1990年 《妻妾成群》(小说集) 2001年 《枫杨树山歌》 1991年 《伤心的舞蹈》(小说集) 《走向诺贝尔:当代中国小说名家珍藏版: 苏童卷》 《妇女乐园》(小说集) 《一个礼拜天的早晨》(小说集) 《红粉》(小说集) 《像天使一样美丽》(小说集) 《米》 《你丈夫是干什么的》(小说集) 《祭奠红马》(小说集) 2002年 《蛇为什么会飞》 1992年 《南方的堕落》(小说集) 2003年 《二十世纪作家文库·另一种妇女生活》 《我的帝王生涯》 《妇女生活》(小说集) 1993年 《苏童小说精品》 2004年 《苏童中篇小说选》 《离婚指南》(小说集) 《一个朋友在路上》(小说集) 2005年 《驯子记》(小说集) 《桥上的疯妈妈:苏童短篇小说代表作》 《刺青时代》(小说集) 2006年 《私宴》(小说集) 1994年 《城北地带》 《碧奴》 《武则天》 2008年 《苏童短篇小说编年》 五卷 《十一击》(小说集) 《香椿树街故事》(小说集) 1995年 《跨世纪文丛:刺青时代》 2009年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苏童中短篇小说选》 《跨世纪文丛:红粉》 《河岸》 《樱桃》(小说集) 2010年 《三盏灯》(小说集) 1996年 《桥边茶馆》(小说集) 《把你的脚捆起来》(小说集) 2011年 《香草营》《茨菰》(小说集) 2012年 《白雪猪头》《十九间房》(小说集) 1997年 《天使的粮食》(小说集) 2013年 《黄雀记》 《碎瓦》(小说集) 文字来源:①张学昕.(2000).论苏童的小说创作.辽宁师范大学学报(01). ②赵菲.(2012).苏童小说研究综述.山东行政学院学报(03).③张学昕.(2012).苏童文学年谱.东吴学术(06).
著作概况 散文 小说家的散文是文坛的一个重要景观。像苏童这样想象力惊人、叙述潇洒富于韵味, 语言感觉纯净透明的小说家,他的散文也依然保持着既幽雅又平实的气质和格调。苏 童散文所使用的语言材料,主要有童年、世态、关于写作本身三个方面。其散文有着 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他的倾诉欲和呈现欲,调动了他全部的材料 和情感,全方位地描绘出他自己的心灵史。 出版作品: 1995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3年
《寻找灯绳》(散文随笔集) 《捕捉阳光:苏童语丝》(散文随笔集) 《纸上的美女:苏童随笔选》 《苏童散文》 《虚构的热情》(散文随笔集)
2004年 《散文的航行》 2009年 《河流的秘密》(散文随笔集) 2013年 《童言童语》(散文随笔集)
文集·精选 1993年 《苏童文集·少年血》《苏童文集·世界两侧》 《苏童文集·婚姻即景》 1994年 《苏童文集·末代爱情》《苏童文集·后宫》 1996年 《苏童文集·米》《苏童文集·蝴蝶与棋》 1999年 《当代中国文库精读:苏童卷》 2000年 《苏童文集·水鬼手册》《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苏童卷》 2003年 《苏童文集:中国当代经典作品》 2004年 《苏童文集》十卷 2006年 《世纪文学经典·苏童精选集》 2007年 《苏童作品精编》 2009年 《苏童作品精选》
选编 1999年 《枕边的辉煌: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 2005年 《影响我的二十篇小说》
其他 除小说、散文外,近年来其它类型文学作品,如对谈、旅行笔记等的出版,也帮助读 者多侧面地了解苏童的文学世界。 2003年 《苏童王宏图对话录》 2006年 《片段拼接》 2008年 《苏童·花繁千寻》
文字来源:张学昕 & 鄂晓萍.(2005).寻找灯绳的旅途——论苏童的散文.黑龙江社会科学(06). 张学昕.(2012).苏童文学年谱.东吴学术(06).
著作概况 外译 1992年,小说《妻妾成群》先后被翻译成法文和意大利文,成为苏童作品外文版的起 点,此后他的作品不断被翻译成其它各种文字出版。至今,已有超过30部作品被翻译 成英、法、日、意、德、荷、韩等多国语言出版,如: 1992年 Epouses et concubines《妻妾成群》法文版 Mogli E Concubine《妻妾成群》意大利文版 Rote Laterne《妻妾成群》德文版 1993年 Cipria 《红粉》意大利文版 1994年 Ontsnappingen in 1934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荷兰文版 1995年 Rice《米》英文版 Visages fordes《红粉》法文版 1996年 Vogelverschrikker《稻草人》荷兰文版 1997年 Rijst《米》荷兰文版 Spiriti Senza Pace 《碎瓦》意大利文版 1998年 Die Opiumfamilie《罂粟之家》德文版 2000年 I Due Volti Del Mondo. Storie di Fengyangshu《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意大利文版 2005年 My Life as Emperor《我的帝王生涯》英文版 2007年 飛べない龍《蛇为什么会飞》日文版 2008年 Binu and the Great Wall: The Myth of Meng《碧奴》英文版 涙の女《碧奴》日文版 2010年 The Boat to Redemption 《河岸》英文版 2011年 Goddess Peak/The Q of Hearts《神女峰/红桃Q》,英文版
影视作品·其它 苏童的成名作《妻妾成群》于1991年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巨大成 功。也许是他小说强烈的画面感和意象特征与现代电影的审美选择发生默契,他的多 部作品被改编成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如: 1994年 《红粉》改编为电影《红粉》 1995年 《米》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2004年 《妇女生活》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 2006年 《小偷》改编为电影《小火车》 2007年 《红粉》改编为电视剧《红粉》 2009年 《妇女生活》改编为话剧《女性生活》 文字内容来源:张学昕.(2012).苏童文学年谱.东吴学术(06).
作品导读 小说·小说集
《妻妾成群》(1990年) ‚1989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我在独居的阁楼上开始了《妻妾成群》 的写作,这个故事盘桓于我想象中已经很久……激起我创作欲望的 本身就是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古老故事。‛ ——苏童 苏童‚红粉系列‛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 先锋派讲求形式的叙事手法与传统写实的叙事内容相结合的作品。小 说讲述了一个在阴暗如井的封建大家庭中, 妻妾们为争宠夺权而各施 诡计、陷害他人但最终谁也不能逃脱悲惨命运的凄凉故事。作者运用 传统白描手法,凄婉流畅的笔调营造出古典诗词般忧伤、瑰丽、魑魅 的意境。这部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著名导演张艺谋将其 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米》(1991年) ‚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对人及人的命运中黑暗的一 面。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 ——苏童 苏童‚枫杨树系列‛代表作之一,也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讲 述了一个民间传奇故事: 逃荒来到城里的五龙, 以卧薪尝胆般的意志 和阴狠歹毒的手段, 混成了城北的一方恶霸, 最终众叛亲离、恶疾缠 身、死在回乡途中。作者认为小说‚写了一个人具有轮回意义的一 生……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文学评论者吴秉杰 称这部小说‚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寓言。‛
《我的帝王生涯》(1992年) “在创作它的时候,我的想象力发挥到了一个极致。据此我创造了 一个古代帝王的生活世界,它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已经有过的王 朝,却又在一些根本方面似曾相识 。‛——苏童 这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典范,也是一部作者为自己的 内心而写,闪耀着心灵之光的想象杰作。小说激情澎湃又黯然神伤地 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古代少年帝王端白在偷梁换柱式的宫廷政变 中从帝王沦为民间艺人‚走索王‛,最终在苦竹寺静度余生的传奇故 事。苏童以他翻云覆雨的瑰丽想象解构了中国古代千年累积的帝王崇 拜心理,把历来边缘低微的庶民生活推上了历史的中心舞台。整部小 说充满了挽歌式的感伤、宿命气息。 部分文字来源:①张学昕.(2000).论苏童的小说创作.辽宁师范大学学报(01).②程桂婷.(2009).寻找灯绳的路途——苏童创作简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4). ③赵菲.(2012).苏童小说研究综述.山东行政学院学报(03).
作品导读 《香椿树街故事》(2008年) ‚香椿树街‛是苏童诸多小说中的叙事背景,是其童年生活场景 的回忆、想象和描述,也是其踏上文坛的开端。以香椿树街为背 景的小说接近他创作总数的一半。‚香椿树街‛系列小说多以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城的少年为表现对象,记述了一个个绝望的 无所收获的童年生活,在那些孩童游戏与狂欢的场景之上, 生发 出一种别样的感伤与凄凉。本书收录了苏童的20篇中短篇小说, 生动地再现了一条南方的老街上的一群少年的残酷青春以及街坊 邻里间的故事。如:短篇小说《伞》以一种新的叙事面貌,延续 了苏童的女性系列小说对于普通妇女命运的一贯思考;《白雪猪 头》是苏童从先锋色彩向现实靠拢的作品,作者以逼真的文字, 将读者带回到六七十年代中国不堪回首的生活情境。
《河岸》(2009年) ‚对于我来说,《河岸》的写作是完成一个夙愿。很早以前, 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一个个人计划——用一部小说去捕 捉河流之光。‛——苏童 《河岸》承袭了中国伤痕文学中的文革余绪敷衍而成,呈现1970 年代的残酷青春。小说讲述一条流放船在河上和岸上的故事,展 现烈士后代库文轩和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书写特定时期人的 生存境遇,重点表现人性的变异以及变异后的舒展。苏童以 《河 岸》来回应这些同辈作家的‚文革‛纪事, 行文运事的确独树一 格。其笔触是抒情的, 而他笔下的世界是无情的。
《茨菰:短篇小说选》(2011年) 《茨菰:短篇小说选》是‚鲁迅文学奖获奖者丛书‛之一, 精选了十篇苏童经典短篇小说。其中《茨菰》借助中国特定 时期一名乡村女孩到城市‘逃婚’的故事展开追述,细节真 实,笔调鲜活,对乡村与城市不同人物在身份、性格以及文 化差异性上的描写相当出色,既显示了作者对时代背景及其 地方环境的把握,也显示了作者成熟而出众的艺术塑造能力。
文字来源:程桂婷.(2009).寻找灯绳的路途——苏童创作简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4). 王德威.(2010).河与岸——苏童的《河岸》.当代作家评论(01).
作品导读 《黄雀记》(2013年) ‚有很多朋友说,我借《黄雀记》回归了香椿树街。其实,这 条街,我从来没离开过。‛ ——苏童 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三个少年不同时期的心 理视角,《黄雀记》书写了一段爱与伤害交织的青春残酷、心灵 成长故事,一个关乎罪与罚、关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生存境 遇的故事。小说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乱象、个体窘境以及国民精神 紊乱的特征及荒诞,进行了精准的解析和流畅的描摹,作者以温 婉、娓娓道来的耐心叙述,写出了一个时代生活的惶惑、脆弱和 逼仄。
《纸上的美女》(1998年)
散文集
这本散文随笔集内容亲切随意,平易而蕴含真情。书中有他记忆里 的童年琐事,有他对待文学艺术的态度与随感,更有他与纷纭现代 生活间摩擦出来的点点火花。书名《纸上的美女》即来自书中作者 由各种印刷品上的美女写开去的小品文。透过采摘生活点点滴滴的 随笔,我们接近到一个带着情感、怀着幽思、携着关怀,留意地生 活着的苏童。
《苏童王宏图对话录》(2003年)
其它
在这本对谈录中,苏童和王宏图就苏童的诸多作品,包括对苏童 的创作心路与个人成长历程进行了完整的回顾与梳理,对他的创 作本身也做了宏观、全面的审视。本书主题涉及苏童的新历史主 义小说,他的‚香椿树街‛世界,南方精神,他那些直面现实生 活的文字,以及他精湛的短篇小说艺术。对话围绕上述主题展开, 形式不拘一格,集中展示了苏童对于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饶有 趣味。本书让读者在阅读苏童作品之外,能够进一步了解苏童的 创作思想与心路历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苏童的文学世界。
《花繁千寻》(2008年) 这本书记录了苏童2008年第一次赴日本文学交流的全过程,包括 游记、与苏童文学对话的全部记录,同时还再现了苏童与日本汉 学家们面对面的谈话内容,对了解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学的走向有 帮助作用。 部分文字来源:张学昕 & 梁海.(2014).变动不羁时代的精神逼仄——读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文艺评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