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校作家英培安poster

Page 1

‚华文文学创作计划‛由南洋理 工大学和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联合 主 办 , 自 2013 年 起 , 为 期 三 年 。 该 计划主要项目之一是邀请本地及国际 作家驻校,在中文系教授创作课程, 借此培养创作人才,推进新加坡的华 文创作与文学氛围。英培安先生为首 届 本 地 华 文 驻 校 作 家 , 将 于 2013 年 一月至五月在南大驻校半年。 受中文系之邀,中文图书馆特此 承办英培安先生作品展,回顾他的创 作生涯,梳理他的重要作品,为大家 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英培安先生作品 提供一个平台。


1947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 广东新会,毕业于义安学院 中文系。

196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当时新马文坛 活跃的现代派诗人。

1980年开始专事写作,在报刊撰写专栏。 其创作包含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批评、政治短论等。还曾创办《茶座》、 《前卫》、《接触》等文学杂志。

1990年代初旅居香港,并在香港各大报刊 发表作品及撰写专栏。

1995年返回新加坡重办草根书室,专营文 史哲及现代文学书籍,并专职写作至今。

2000年应台北文化局邀请参与‚城市吟游: 2000作家驻市创作‛。

2007年受邀出席‚2007年香港 书展名作家讲座‛。

曾任华中初级学院、莱佛士书院、莱佛士 初级学院等校驻校作家。


诗集 1968年《手术台上》 1974年《无根的弦》 2004年《日常生活》 2010年《双语对照诗歌集》(共五集)

杂文 1974年《安先生的世界》

1977年《敝帚集》

1982年《说长道短集》

1983年《园丁集》

1984年《人在江湖》

1984年《拍案集》

1984年《破帽遮颜集》

1984年《风月集》

1985年《翻身碰头集》

1985年《潇洒集》

1986年《身不由己集》

1992年《蚂蚁唱歌》

小说 1985年《寄错的邮件》 1987年《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 1989年《孤寂的脸》

2002年《骚动》

2006年《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 2007年《不存在的情人》

2011年《画室》

2012年 Unrest (《骚动》英译本) 

戏剧 2002年《人与铜像》

文学评论 1997年《阅读旅程》

2003年 《爱情故事》


1988年 小说《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 获1987-1988年新加坡国家书 籍奖

2003年 获颁新加坡文化奖

2004年 小说《骚动》获新加坡文学奖

2007年 小说《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 选入‚2006亚洲周刊中文十 大小说‛

2008年 小说《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 获新加坡文学奖

2012年 小说《画室》选入‚2011亚洲 周刊中文十大小说‛

2012年 小说《画室》获新加坡文学奖


 我自觉不是个才华横溢的 人,也不够努力,但是性 格固执,好听一点是执 着,……执着的人,通常 都会在生活上遇到不少挫 折。而从事文学与艺术创 作,则必须经得起挫 折。……若不怕挫折,坚 持实践他的创作理想,总 会有点成绩。 ——英培安  英培安是新加坡文学界里 头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陈志锐  英培安书写面从新加坡延 伸到普世,铿锵有声。 ——游俊豪

《破帽遮颜集》(1984) 本文集包含了作者对当 时社会热门话题的许多 阐释和敏锐见解,充分 表现了杂文家对生活, 对社会的参与。

《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 (1988)

初铸在新加坡社会边缘 上翻滚的华文人物 叙述一个男人与两个女 人的三角恋爱。小说沒 有典型的人物,没有戏 剧性的情节,不按时间顺序叙事。 交错的梦境和现实,大量的内心独 白,跳跃的自由联想,凡此种种, 在80年代的新加坡,是一种新的尝 试。书中触及情欲描写,也是那个 时代新加坡文学少有的。


《骚动》(2002)

《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2006)

一部描述五、六十 年代席卷新加坡的 左派运动参与者的 长篇小说。该书的 创作手法新颖,结 构奇特,展现作者 的创作企图心与多 变的手法。

‚拷问内心的思辨之作‛

讲述一个知识分子(记者)如何在 各种名利欲望的引诱下,丧失了自 己的真我。小说通篇充斥主角‚我‛ 与人性中的真我‚我自己‛的对 话——争执、谈判、躲避、决裂、 再现大时代 寻找,最终和解的过程。 下华人的离 因为这种开宗名义、直 散状态 白的人性反省,和独特 的写作方式,本小说选 入《亚洲周刊》2006年 《日常生活》(2004) 中文十大小说之一。 这是英培安继第2本 诗 集 整 整 30 年 后 才 推出的一本诗集。 全书收集了英培安 《画室》(2012) 1974 年 至 2003 年 创 ‚我所有的 作 的 26 首 诗 歌 。 虽 爱·孤独与死亡 诗,都是我 数 量 不 多 , 作 者 却 这部24.5万字的小 不同的生命 表 示 : ‚ 我 的 诗 写 说,时代背景跨越 阶段对‘你’得 很 少 , 对 ‘ 你 ’ 半世纪,从上世纪 的回应与呼 的 思 索 和 追 寻 , 却 五六十年代一直到 唤。‛ 从 未 间 断 , 甚 至 付 当今,描写了画室中的一群艺术 与 大 部 分 的 时 间 与 家因不同性格而踏上不同人生旅 关注。‛ 途,面对各自的命运。涉猎爱、 孤独和死亡主题。‚这是一本史 诗性和人文感两相交融的佳作。‛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