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好,我是谢裕民。我于18岁开 始创作,主要是写小说。25岁进入报馆工作, 后来到电视台当编剧,两年后又到另一家报 馆工作至今,一辈子都与文字打交道,这是 当初没想到的。当初想做什么?当初……当 初也没想做什么,就是没想过要写小说,做 报章编辑。 今年拿兯积金了。人家问,为何执着坚持文学创作37年?其实也 没什么,除了写稿,我好像也不会其他的了。 勤固然能补拙,也补了一点,只是创作还是要才华的,幸亏现代 哲学家牟宗三说:‚少年比才气,中年比学力,老年比境界。‛(见 西西《上学记》) 因为没想过要当作家,所以就出版了七本半书——第一本与希尼 尔‚兯司‛。‚老牛自知夕阳短‛,50岁后勤一点,‚不待扬鞭自奋 蹄‛。最新一本是两年前的《甲申说明书——崇祯皇帝和他身边的 人》,从城市文学到寻找身份认同(都是人家说的),然后到历史笔 记小说(自己说的),这也是当初没想到的。 当初也没想到要到南大来。南大本身就是一部‚城市身份认同的 历史笔记小说‛,写小说的人到来,一下子就迷失了。 这次到贵校任驻校作家,是想借此与同学们分享一些个人创作经 验与心得,一些小说文本分析,与同学们一起创作与讨论,鼓励同学 创作。当然,最想与同学们在一起,感染校园年轻、学习的氛围,想 知道年轻人在做什么,想什么? 同学们,你们在想什么? (有没有想过,当初也没想到……) 2014年1月
谢裕民(Chia Joo Ming),1959年出生于新加坡加冷河畔,祖 籍广东揭阳。曾任《新明日报》和《联合早报》文艺副刊编辑。现为 《联合早报》副刊组高级编辑。作品被收入多种文学选集。 谢裕民17岁开始写作,1979年,与哥 哥谢惠民分别以‘依汎伦’、‘齐斯’为 笔名发表首部合著散文集《六弦琴之歌》, 初试啼声,引人注目。 之后一发而不可收 拾,截至2013年,共出版八部作品,包括 散文、小说、小小说与历史笔记小说。 1995 年 , 谢 裕 民 受 邀 参 加 美 国 爱 荷 华 ‚ 国 际 写 作 计 划 ‛ (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他也是新加坡艺术理事会出版的 《新加坡作家》(Literary Singapore)收录作家之一。
2012年,他入选‚青年艺术档案计划‛(Young Artist Award Documentation Project)。
散文 1979 《六弦琴之歌》(与齐斯合著)(新加坡:牧羊文化)
小说 1989 《最闷族》(新加坡:富豪仕大众传播机构) 1999 《壹般是非》(新加坡:富豪仕大众传播机构) 2007 《谢裕民小说选》(香港:明报出版社) (新加坡:青年书局) 2009 《m40》(新加坡:青年书局) 2012 《甲申说明书:崇祯皇帝和他身边的人》(新加坡:青年书局)
极短篇 1994 《世说新语》(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文教委员会)
合集(小说/散文) 2005 《重构南洋图像》(新加坡:富豪仕大众传播机构)
1987 小说《归去来兮》获第三届金狮奖 文艺创作比赛 小说组第1名 1989 第四届金狮奖文艺创作比赛 短剧组第3名 1991 第五届金狮奖文艺创作比赛 小说组第3名 1993 获国家艺术理事会颁‚青年艺术家‛奖 1978 获人民协会颁78/79年度 全国短篇小说创作比赛 小说优胜奖 1982 获文化部颁82年度 全国短篇小说创作比赛 小说优胜奖
1996 极短篇集《世说新语》获全国书籍发展 理事会颁书籍奖 2006 《重构南洋图像》获新加坡文学奖 2010 小说集《m40》获新加坡文学奖 2012 小说《猿》收入2012“读吧!新加坡‛
谢裕民是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从上世纪80年代 迄今,横跨30多年。谢裕民的创作从纯文艺作品开始,过渡到反映社会现实 和微观思考的极短篇、中篇;再到近几年扩展至对更大范围体制和历史的深 度挖掘和剖析,见证了新加坡独立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与文化 风貌变迁。其书写文字率直幽默,又细腻动人。*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座教授、当代著名的文化评论学者王 德威教授评定:‚谢裕民是新加坡华语语系的十个关键词之一。‛**
《最闷族》(1989年) ‚新加坡的都市文学还是一株新苗,依汎伦小说是这株芽苗上 最接近芽蕾的第一片叶。‛——杜南发 谢裕民以依汎伦为笔名出版的第一本作品集。这本小说集 共收录18个短篇,描写了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典型现代都市里, 典型都市人的生活形态、心态及其形成和演变。 为本书作序的杜南发是第一位对谢裕民的写作风格提出见 解的论者,他第一次把谢裕民的小说和新加坡的城市环境联系 起来,认为‚无论从成长经历到写作风格和作品层面,这些小 说都流露出浓烈的都市情怀与色彩。‛
《世说新语》(1994年) ‚谢裕民喜欢强调他的‘俗’和‘没有墨水’……可是他又经 常暗暗用功……对时局的关注及分析,绝对担当得起‘知识分 子’的真正含义,所以我把他称为‘江湖气的知识分子’。‛ ——殷宋玮 一部刻画新加坡人之‚国民性格‛方方面面的微型小说集, 共收录51篇作品。或针砭时弊,或戏谑嘲讽,以独到笔触揭 示新加坡华人生活的特点和真谛。其文体繁复多变,令人叹赏; 其文笔率直幽默,却又入骨三分。
《壹般是非》(1999年) ‚谢裕民的创作风格与艺术取向:不参与的玩世不恭与郑重其 事地上下求索的矛盾统一。‛ ——林康 本书收录谢裕民从 1993 年到 1997 年创作的六个短篇小 说,标志了作者从极短篇向较成熟创作的转型期。这些小说充 满鲜明的新加坡特色,又各有不同的着墨处和关怀面。 六部作品的书写充满机智的冷讽和后现代的游戏感,在嬉 笑怒骂的轻松表面下,带着沉重心境思考严肃的命题。
《重构南洋图像》(2005年) ‚谢裕民的《重构南洋图像》为新加坡的历史空白提供了想象 和重塑的可能‛ ——南大中文系2012毕业生 吴金财 这本散文与小说的合集以新加坡为中心,以历史文献作为 创作素材,呈现了从20世纪初开始,华人移民新加坡与南洋 的各种面貌,并重为这片土地勾勒出新图像。 作者通过回溯和重构,对历史和族群进行挖掘和反思,反 映了新加坡华文作家在21 世纪家国书写的另一种表达。
《甲申说明书:崇祯皇帝和他身边的人》(2012年) ‚新加坡地方小,‘把箱子摇一摇’便能改革。中国地大人多, ‘箱子’大,‘摇一摇’很多时候就是改朝换代。‛ ——谢裕民 近年来,谢氏小说题材出现了微妙变化:由‚南洋‛转向 ‚中国‛,由‚当下‛返归‚历史‛。《甲申说明说》是谢裕 民最新完成的一部历史笔记小说作品。小说在对历史史料的参 考和加工中,凝思远古与远方,在明清之际的历史世界,驰骋 不羁的想象力。 * 作品导读文字内容来源于: 高嘉謙.(2011).华人与历史时间:梁文福与谢裕民的新加坡图像.郑毓瑜(编),文学典范的建立与转化(页493-518).台北市: 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兯司. 吴财金.(2012).谢裕民作品研究. (Final Year Project FYP) ,NTU. Retrieved from
http://ezlibproxy1.ntu.edu.sg/login?url=http://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direct=true&db=ir00024a&AN=ntu.10356.48284&site=eds-live&scope=site Available from EBSCOhost ir00024a database. 赖世和.(2004).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史.新加坡:玲子传媒出版. 林康.(2006).人文事书.新加坡:草根书室. * * 引自王德威教授专题演讲《华语语系的人文视野与新加坡经验:十个关键词》(该演讲呈现于‚纪念陈六使逝世40周年‛陈六使中华语言文化教授基金专题演讲、新书推介暨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