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AI嘉年華》活動手冊

Page 1

活動手冊


Content 目 錄 活動流程

2

大師講座—講師與講題介紹

4

關於 AI 嘉年華

系列演講—講師與講題介紹

3 6

達人論壇介紹

13

AI 櫥窗—互動攤位展示團隊介紹

18

達人論壇—主持人與與談人介紹 互動攤位集點活動說明

1

14 26


活動流程 時間

9:259:30

活動

講師

開幕

9:3010:20

Keynote× 大師講座 運用人工智慧打造行銷新「企」機

游直翰| Appier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10:4511:10

Short Talk× 系列演講 2 用人工智慧解答法律問題

邵軒磊|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

10:2010:45

11:1011:40 11:4013:30

Short Talk× 系列演講 1 AI 醫療運用之倫理挑戰

蔡甫昌|臺大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 研究所教授 / 臺大醫院醫學研究主治醫師

展覽介紹

午休、攤位參觀

13:3013:55

Short Talk× 系列演講 3 機器能跟我們天南地北聊天嗎?

馬偉雲|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14:2014:45

Short Talk× 系列演講 5 第四波產業革命的法律條件是什麼?

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所長 / AI 法律評論網創辦人

13:5514:20

14:4515:10 15:1015:30

Short Talk× 系列演講 4 人工智慧對於醫師人力需求的影響

Short Talk× 系列演講 6 相較於愛情與佛法,AI 更具可解釋性

陳彥元|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 臺大醫院教 學部主治醫師兼副主任

黃從仁|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休息

◆主持人: 林守德|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15:3016:50

Forum × 達人論壇 【當 AI 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 人與社會】

16:50-

閉幕

◆與談人: 江雅綺|臺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 主任 黃銘傑|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 王維菁|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所長 丁川康|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系主任 黃世昭| Appier 人工智慧應用研發副總裁

9:00-17:00 Showcase×AI 櫥窗 互動攤位

2


關於 AI 嘉年華 壹、AI 嘉年華緣起與目的

21 世紀人工智慧(AI)研究已邁入穩健並快速成長的階段,人工

智慧被視為未來推動企業數位轉型的關鍵之一,也更深深地影響 未來人類社會發展。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執行教育部人工 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推動人工智慧科普教育,經由辦

理 AI 科普系列講座及與科技部人工智慧技術暨全幅健康照護聯

合研究中心跨部會合作辦理 AI 嘉年華活動,推廣 AI 科普教育, 培養師生及民眾 AI 素養。 貳、嘉年華內容與型式

大師講座 AI 達人 論壇

系列演講 AI 櫥窗 互動攤位

3


Keynote × 大師講座

4


Keynote× 大師講座

游直翰

Appier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講師簡介

游直翰於 2012 年創辦 Appier,是一家專注於人工智慧的科技公司,藉由開發各 種人工智慧應用平台,協助企業解決最棘手的商業挑戰。從最初的 5 人團隊,

Appier 至今已在 14 個營業據點擁有 400 多名員工,並榮獲《財富》雜誌評選為 Top 50 人工智慧公司。在創立 Appier 之前,他曾創辦過遊戲公司,開發行動社 交應用程式。游直翰畢業於臺灣大學資工系,擁有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碩 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學位。 講題

運用人工智慧打造行銷新「企」機 講題簡介

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業務轉型」正在發生。預期到 2022 年,幾乎 100% 的企業

都將採用 AI。儘管許多企業和品牌都認知到 AI 工具至關重要,但是因為資金、技 術與數據科學人才的種種限制,在導入 AI 上仍具有一定的門檻。Appier 希望運用 AI 協助企業解決各個面向的行銷挑戰,並以數據為導向做出更精準的商業決策。

究竟 Appier 提供的服務是什麼?如何藉由 AI 有效獲取和維繫顧客,促動購買以

加速交易,甚至是預測顧客未來的行為模式,對業務產生直接的影響力 , 讓行銷 人員的工作更有效益、更具價值?讓我們在這場演講中找到解答。

5


Short Talk ×系列演講

6


Short Talk × 系列演講

蔡甫昌

臺大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研究所教授 臺大醫院醫學研究主治醫師 講師簡介

蔡甫昌醫師畢業於台大醫學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命倫理學博士,目前擔任台

大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研究所教授,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 研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臨床倫理委員會委員兼執行秘書、臺灣大學生醫倫理 中心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命倫理講座國際網絡台灣代表機構主任、台灣臨

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MERCK Bioethics Advisory Panel 委員;2015 年獲

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命倫理講座榮譽會員、2016-17 年擔任國際生命倫理學會 副理事長。其專長為醫學倫理、生命倫理、家庭醫學。 講題

AI 醫療運用之倫理挑戰 講題簡介

人工智慧乃當今科技發展之主流與大趨勢,其應用範疇幾乎無所不在,也將帶給

人類社會巨大的改變。本演講將探討 AI 於醫療照護與醫學研究之應用發展過程,

以及其所將帶來之倫理挑戰,並從技術安全與透明度、個人資訊的隱私保護、知 情同意、資料管理與使用、社會平等與正義、大眾信任等面向來進行探討。

7


Short Talk × 系列演講

邵軒磊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 講師簡介

邵軒磊,現任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兼任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他涉

獵中國大陸研究、日本學、數位人文、法律資料分析與國際關係。他也是文字探

勘工作者、python 與 R 使用者、圍棋業餘兩段、麗絲玲鑑定師、腰痛患者與貓奴。 他曾獲得國立師大附中 82 學年度學生運動會個人 400m 銀牌、200m 銅牌、團體 400m(100*4) 金牌,這是他跑得最快的時候。他也喜歡昆汀塔倫提諾、潛龍諜影

與莫札特。他以第三類組考進臺大,卻受政治哲學所感動而轉入政治系,現在又 開始重拾程式學習,文社理工生農數種領域都有所沾染,應該可以算是跨領域 / 斜槓 / 工具人。 講題

用人工智慧解答法律問題 講題簡介

「法律資料分析」是一種能擷取出法律樣態,理解複雜案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 法將能夠整理大量前人法院判決中之資訊,並以機器學習其特徵。能夠協助法官

律師等法律工作者,甚至一般民眾理解案件要點,對案件有心理「預期」,以致 可能較能「接受結果」。在本次演講中,講師將介紹其參與之「臺大法律資料分

析研究室」數個專案,其應用領域包括「夫妻離婚後,法院如何酌定子女監護權」、 「解析判決中重要法律因素」、「臺灣毒品走私流向之大數據分析」等等。 8


Short Talk × 系列演講

馬偉雲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講師簡介

馬偉雲博士目前主持中研院詞庫小組,研究領域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知

識表達等。馬博士主要發表文章在如 ACL、EMNLP、NAACL、COLING、EACL 等 國際會議。馬博士領導團隊發展出許多自然語言處理的資源與應用系統,例如中

文語義分析工具包含:中文斷詞暨實體辨識系統 (CkipTagger)、中文剖析系統、

CKIP CoreNLP;知識表達系統如:大廣義知網、康熙字典知識本體;應用系統如: 輿情分析系統、聊天機器人 ( 詞庫小妍 ) 等等。馬博士並在 2019 年領導團隊參加 科技部主辦的首屆「科技大擂台:與 AI 對話」比賽總成績榮獲第 3 名。 講題

機器能跟我們天南地北聊天嗎? 講題簡介

聊天機器人,肯定大家都不陌生。你使用過嗎?不論用來訂車票或是了解資訊,

都是好幫手。然而,你有想過除此之外,聊天機器人也可以和你「正常聊天」, 就像人與人的聊天互動,說南道北,分享生活趣事也可以彼此安慰。若有這樣的

機器人,我們就不會常感到寂寞了吧?但,這真的可以實現嗎?在這次 AI 嘉年

華中,中研院詞庫小組主持人馬偉雲老師會介紹聊天機器人需要的基本技術以 及分享詞庫小組在 LINE 平台上對外開放的聊天機器人 - 詞庫小妍 ( 官方帳號: @359mcmgs) 的相關技術。

9


Short Talk × 系列演講

陳彥元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臺大醫院教學部主治醫師兼副主任 講師簡介

陳彥元教授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在臺大醫院完成家庭醫學專 科 住 院 醫 師 訓 練 後, 取 得 了 教 育 部 公 費 留 學 資 格, 前 往 美 國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取得公共衛生碩士及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Bioethics 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回臺大醫學院任職。目前是臺大醫學院醫學教育 暨生醫倫理研究所教授,也是臺大醫院教學部主治醫師兼副主任,研究聚焦於生 命倫理、媒體與醫療及學習科學,曾經獲得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等數個重 要研究獎項,為醫學領域中少見聚焦於研究人文、生命倫理及醫學社會學領域的 學者,陳彥元教授目前擔任科技部人工智慧人文、社會專案研究計畫主持人。 講題

人工智慧對於醫師人力需求的影響 講題簡介

醫師人力的需求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沒有定論的議題,它會直接影響到醫學系 要招收多少學生入學。幾十年來,醫學系一直都是台灣高中生選填大學科系時最

優先考慮的志願,要招收多少醫學系學生自然成為多數人關心的議題。然而,人 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並且積極地進入醫療後,更是複雜化這一個原本就已經不容 易回答的問題。本次報告將淺談醫療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 發展現況,以推論未來人工智慧對於醫師工作樣態及醫師人力的影響。 10


Short Talk × 系列演講

李崇僖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所長 AI 法律評論網創辦人 講師簡介

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創辦所長,長期關注生物科技法、

醫藥法規、智慧財產權等科技法律領域、近期也創辦「AI 法律評論網」,作為促 進社會溝通,推廣 AI 時代之倫理省思與法治重建的新思維。 講題

第四波產業革命的法律條件是什麼? 講題簡介

「資料經濟與資料法制」:這是個強調資料經濟以及資料驅動創新的時代,廣泛

蒐集並善用資料可帶來龐大的商機與社會效益。然而許多產業都面臨資料取得不 易的問題,這涉及營業秘密保護、個人資料保護、資料難以訂價等多重障礙。這

些障礙的背景因素就是當前的法律體系不是為資料經濟時代所設計的,因此現代 國家在資料經濟時代的競爭優勢還必須倚賴在資料法制上的創新能力,這也是台 灣必須及早思考的議題。

11


Short Talk × 系列演講

黃從仁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講師簡介

黃從仁畢業於臺灣大學數學系、臺灣大學物理學研究所、波士頓大學認知與神經 系統研究所。他的研究專長為應用類神經網路等數理模型來研究人類認知行為。

目前他的「模型建構與資訊學實驗室」致力於使用資訊科技來進行心理學與神經 科學的巨量資料研究,在議題上於聚焦社會認知、學習及記憶。研究之外,他曾 擔任科羅拉多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以及臺灣大學身體心靈文化整合影像研究中心 的資訊系統架構師兼管理員。 講題

相較於愛情與佛法,AI 更具可解釋性 講題簡介

當代許多人工智慧系統是在大數據中透過歸納法來尋找舊資料的模式並預測新資 料的趨勢。這些經過充分訓練的人工智慧系統在推論時,就像是有一甲子經驗的

武林高手般,身懷無以名狀的絕技,令人感到敬畏。這些帶有各種絕世武功的人 工智慧系統是否已經達到了「以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還是它們在出招時仍然依

循著某些套路,可被識破甚至被玩弄於股掌之間?本次的演講中將介紹近年來「可

解釋性 AI」(Explainable AI) 的一些進展,以及這些新方法如何幫助我們去打開黑 盒子,去了解各種自動化決策系統的決策標準與傾向,達到「役 AI 而不役於 AI」 的目標。

12


Forum × 達人論壇 當 AI 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人與社會

人工智慧 (AI) 作為引領未來的關鍵浪潮,對人類社會、經濟、政

治與生活造成重大改變,並於醫療、教育、自駕車等各領域均有 重大創新。惟人工智慧若不謹慎利用恐造成歧視、資料濫用等社

會疑慮。故而今年 AI 嘉年華活動悉心擘畫 AI 論壇,邀集各領域 學者與業界專家,分別從不同面向切入,探討 AI 對於倫理、法 律與社會所帶來的衝擊與挑戰。

13


Forum × 達人論壇

主持人

林守德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林守德教授擁有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密西根大學電機碩士、南加州大學計算 語言學碩士學位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目前為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教授,

他成立臺大的「機器發明與社群網路探勘實驗室」。在加入臺大之前,他是羅沙

拉摩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林教授的研究包括機器學習 和資料探勘、社群網絡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他的學術成就包括 2003 年

IEEE 網路智能會議最佳論文獎、2007 年 Google 研究獎、三度獲得微軟研究獎、

IBM 研究獎助,2010 年及 2014 TAAI 優秀論文獎、2011 年 ASONAM 最佳論文獎, 以及連續 5 年獲得美國空軍 AFOSR / AOARD 研究獎。他亦是 ACM KDD Cup 的

All Time Leader,領導或共同領導臺大團隊贏得 5 次冠軍,也帶領研究團隊贏得 2016 年 WSDM Cup。他也曾獲得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傑出人才基金會年輕 學者研究獎,曾擔任 SIGKDD 的 senior program chair 及 ACL 的 area chair,目

前是國際社群網絡探勘期刊、資訊科學與工程期刊和中文計算語言學期刊的副主 編,也是《科學人》「網路不打烊」單元作家之一。他也是新創公司動見科技的 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科學家。

14


Forum × 達人論壇

與談人

黃世昭

Appier 人工智慧應用研發副總裁 黃世昭現為 Appier 企業人工智慧應用研發副總裁,負責帶領研發團隊,為企業開 發新一代 AI 應用平台。他在資料科學領域擁有 15 年豐富經驗,擅於透過預測、

優化及各種機器學習算法,協助企業運用 AI 化解商業挑戰。加入 Appier 之前, 他曾任職於韓國最大電商公司 Coupang 以及 IBM、DemandTec 與 Vivecon 等全 球知名企業。黃世昭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主修精算學及數學,並擁有美國史丹 佛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

與談人

黃銘傑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 黃銘傑為日本國立一橋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研究領

域為競爭法、智慧財產法、公司治理及人工智慧相關法制,曾出版《股東會之戰 國時代─合縱連橫下股東會法制應有自處之道》(與曾宛如共著)(2015)、《智

慧財產法之理論與實務─不同意見書》(2013)、《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法制之

落實與革新》(2011)、《新版競爭法與智慧財產法之交會─相生與相剋之間》 (2009)、《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2006)、《公平交易法

之理論與實際─不同意見書》(2002);最近研究重點集中於公平交易法現代化、 資訊時代競爭法與智慧財產法之互動關係、標準必要專利之競爭法與智慧財產法 課題、人工智慧對現行法制規範之衝擊等。 15


Forum × 達人論壇 與談人

江雅綺

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 臺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曾任專利技轉中心主任,現任智慧科技法律政

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多項科技、文化、經濟公部門的法規會委員與民間新興科 技公司顧問,擅長國際交流與跨界合作,長期關注科技發展對產業的影響、對社 會的衝擊,以及法律面如何回應這些挑戰。

與談人

王維菁

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研究專長為網路資訊傳播生態、新科技 對傳播與社會之影響、網路新聞學等。

在進入學術圈前,在《自由時報》擔任市政、勞工、醫療記者,近年主持科技部 AI 人社計畫,負責「AI、假新聞與網路輿論控制:資訊技術、規範、以及教育之

因應」子計畫;並擔任教育部「人文社會與科技前瞻人才培育計畫」共同主持人; 科技部「人工智慧科研規範指引」核心專家小組委員;以及文化部「文化科技施 政綱領」專家小組成員等。

16


Forum × 達人論壇 與談人

丁川康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主任 Chuan-Kang Ting received the B.S.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the M.S. degree in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the Dr. rer. nat.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aderborn, Germany.

He is currently a Professor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aiwan. Before joining NTHU, he was a

Professor with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thics, music and arts.

Dr. Ting is the Editor-in-Chief of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 (2020-). He i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Soft Computing and Memetic Computing journals. He serves as the IEEE CIS Chapters Chair and the Chair of Creative Intelligence Task Force, all in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CIS). Dr. Ting has been involved in organization of man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symposiums, workshops, and special sessions. He served as the Special Session Chair of IEEE WCCI 2016, WCCI 2018, and CEC 2019. He was the IEEE CIS Newsletter Editor, Chair of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for Creativity and Affective

Computing 2013, Program Chair of TAAI (2012, 2015, 2019), and Organizing Chair of AI Forum 2012. He is an Executive Board Member of Taiwanese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7


Showcase×AI 櫥窗 互動攤位 展示團隊介紹

18


Showcase×AI 櫥窗:互動攤位 應用於陪伴照護的社交機器人

國立臺灣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傅立成教授團隊 面對陪伴及照護長者之長時、多變、不確定的環境,市場上現有機器人技術顯然

不足以應付此等挑戰 ; 為求因應及面對挑戰,由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資訊工

程學系傅立成特聘教授帶領的實驗室團隊,著力於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建立社交感 知導航系統、人機互動以提供陪伴及關懷。 本次展示的互動內容為 :

(1) 互動迎賓 : Pepper 機器人可在有人

之室內環境中安全地避開障礙物,根 據 OpenPose 觀察人模型識別人的姿

態,機器人可視人的姿態觀察是否有 意願跟機器人互動,若有意願的話和 人進行互動,並迎賓進行研究介紹。

(2) 情緒撫慰:Robohon 機器人能及 時根據臉部表情分析以選擇合適的行 為,與使用者進行社交,並依使用者 個人偏好選擇合適的互動方式。

(3) 撫慰療法 : 運用自然語言理解和電

腦視覺,使用者能選擇想和機器人聊天 的照片,機器人能智慧地判斷照片的活 動內容,並進行切題式對話,仿治療師 進行撫慰療法,並使長者藉著回憶往事 而得到情緒、情感的舒緩,或開啟類社 交式的對話。

19


Showcase×AI 櫥窗:互動攤位 中華 AI 語意雲

中華電信研究院巨量資料研究所 中華電信研究院巨量資料研究所主要研發領域包含 1. 巨量資料與商業智慧分析技術 2. 巨量資料運算技術

3. 人工智慧感知理解技術 4. 人工智慧平台服務技術

本次展出之 AI 語意雲平台服務,屬於人工智慧感知理解的範疇,應用了語音處理 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打造 3C 設備商及有聲內容商之產業生態鏈。

智慧 維運

智慧 客服

客戶 貼標

IoT 大平台

智慧 推薦

家庭 / 語意雲

支撐內部應用

國台語 語音辨識 國台語 語音合成 聲紋辨識

深度學習模型 優化技術

AI 文字處理 語意理解與 意圖辨識 NLP 對話系統

輿情爭議文 追朔

AI PaaS 平台 多樣化 AI 工具整合

金融 科技

智慧 農業

企客 專標案

支撐外部商用

AI 範疇與核心技術 AI 語音處理

智慧 安防

BigData 範疇與核心技術 AI 影像處理 人臉辨識 ( 活體偵測 )

特殊車輛偵測 群眾行為辨識

客戶旅程分析

潛客預測與推薦

時序分析引擎

特徵機器學習

時序摘要 演算法

時序屬性分析

預測建模 推薦引擎

大數據分析基磐

內外雲 AI PaaS 開發佈署

資料探索 分析工具

20

模型伺服 應用技術


Showcase×AI 櫥窗:互動攤位 新世代聲紋把脈技術 Alpha Vocal

由亞東醫院王棨德醫生帶領語言治療師與研究助理,收錄超過 6 千例因嗓音障礙 前來就診之病歷,每位個案均詳細記錄個人病史、語音檔案等。在完備的大數據 資料支持下,元智大學電機系方士豪教授率領旗下碩士生與大學生,進行語音分

析、訊號處理、提取特徵,建立預測模型、開發應用軟體,最後再交由亞東醫院 嗓音團隊測試臨床應用之可行性與準確性,提供回饋俾後續模型演進。偕同研究

成員還包括了中央研究員曹昱博士與陽明大學賴穎暉博士,針對音訊處理、降噪、 深度學習網路參數等提供寶貴之建議與指導。

21


Showcase×AI 櫥窗:互動攤位 空拍機魟魚偵測

臺大 AI 技術子中心陳祝嵩團隊(中研院資訊所 IVC Lab) 中研院資訊所 IVC Lab 由陳祝嵩教授領導,目前執行科技部 AI 專案計畫「異質性 深度模型整合與檢索特徵學習」。研究主題包含兩個方向:

深度學習 : 含模型壓縮與簡化、深度模型整合、深度永續終身學習、強化學習環境 探索、醫療大數據分析、整合影像與聲音的身份辨認等。

電腦視覺 : 含影像與視訊中的物體偵測、人物偵測 ( 人臉、衣著 ),情緒辨認、美 感判讀、 空拍機影像偵測、瑕疵檢測、圖像修復、影像序列 3D 建模、醫學影像 分析、及大型影像庫快速檢索等。

實驗室網址:

http://imp.iis.sinica.edu.tw/

22


Showcase×AI 櫥窗:互動攤位 QQAQ 哭哭空氣品質 - 空汙預測與預警 成功大學知識與資訊發掘實驗室

成功大學電機系黃仁暐老師帶領的「知識與資訊發掘實驗室」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iscovery (KID) Lab ,專長為資料探勘、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

主 要 的 研 究 項 目 包 含 社 群 網 路 分 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時 序 性 資 料

探 勘 (Time Series Mining) 以 及 多 媒 體 資 訊 檢 索 (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其他如行動裝置、雲端運算、數位學習及生物資訊的應用也是研究的

方向。相關技術更能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如市場調查、決策分析、資料檢索、 災害防治,都是與現代生活及人類互動息息相關。我們也相當注重外語、簡報、 溝通、計劃管理與執行的訓練,期望能培養學生成為兼具專業研究實力及企劃領 導能力的人才。

23


Showcase×AI 櫥窗:互動攤位 AI 報你知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從 107 年起,教育部推動 AI 教育,執行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除了 重視訓練大專院校的人工智慧人才,也推動中小學 AI 基本教育,107 年起更增加 了 AI 科普教育的規劃。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以培育未來 AI 人才為核心,學生、老師和一般大眾為

對象進行 AI 的科普推廣活動。從「網路科普資訊與科教資源的提供」和「辦理科 普活動」著手,透過多元科普活動與多媒體教材,提供跨領域新興科技探究課程 的社會學習機會。

24


展場地圖

QQAQ 哭哭空氣品質 - 空汙預測與預警

應用於陪伴照護的 社交機器人

空拍機魟魚偵測

中華 AI 語意雲

AI× 環境

AI× 機器人

AI× 環境

AI× 機器人

新世代 聲紋把脈技術

AI 報你知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 發展中心

AI× 醫療

入口

25


互動攤位 × 集點活動說明 已有事先報名活動者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步驟四:

步驟五:

步驟六:

找到報名成功信件

選擇清晰正面個人照上傳

點選臉部辨識上傳連結

確認個人資料有無錯誤

26

點選上傳自拍照

點選送出


現場報名活動者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四:

步驟五:

掃描報名 QRcode

填寫個人資料

點選上傳自拍照

點選送出

27

步驟三:

選擇清晰正面個人照上傳


28


29


30


31


32


指導單位:教育部、科技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科技部人工智慧技術暨全幅健康照護聯合 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人工智慧中心)

協辦單位:教育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AI Cup教育部人工智慧競 賽與標住資料蒐集計畫、國立中央大學、 《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科學人雜誌、科學月刊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