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設計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設計論文 設計論文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許祖豪 陳燕靜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以韓國銀河水集合住宅區為例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研究生 BY
崔宇宙
CHOI NU RI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九 月 2007 / 09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以韓國銀河水集合住宅區為例 論文摘要 論文摘要 在全世界逐漸變成一個「全球化」的過程中,地方的傳統或特色正逐漸消失呈現均質的現象,屬於地方特色有的文化消失了,地方 藉著以標準化的消費文化逐漸取代既有的地域認同與地域傳統﹝Schiller,1976﹞。但任何國家或地區都會有在地環境之獨特性與固有當 地文化歷史背景,現代主義將人與環境視為‘平均’的對象。這些一致連續的獨特性生活習慣、模式與文化歷史等之在地文化型態和全球 性國際主義現代都市空間之間產生矛盾與衝突。而本研究探討範圍鎖定在全球化空間一致性與在地使用者行為模式範圍。 本研究之目標企圖以在地居民的行為模式角度提出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在地化的構想,改造融入在當地環境的現代居住空 間。再著本研究選擇韓國銀河水集合住宅區做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如下: 1. 了解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議題。 2. 評估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之間的衝突問題。 3. 塑造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居住空間。 本研究文獻回顧依據研究目標歸納出適合在研究基地上可應用與學習的資料,並整理可供改善設計之概念,並以韓國銀河水集合住 宅區作為探討,進行實地觀察與分析。本研究以下列三種研究方法來進行: 1. 以文獻回顧與實地觀察法來進行研究基地在都市背景中的發展歷史與空間特性議題分析,並做為設計操作上的基礎資料與依據。 2. 選定台灣相關集合住宅區案例分析,歸納出未來研究基地改善的可行做法,利於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改善時的推動。 3. 運用實地觀察法與訪談相關人士進行環境行為研究,並比較分析過去傳統韓屋的空間型態與行為模式,提出未來空間改善策略。 設計操作將各個研究分析之結果反應於規劃設計原則與實質空間設計構想上,提出兩種不同設計方案,以規劃設計原則方式來說明 設計方案,並以空間模型與電腦 2d、3d 輔助設計圖說、環境模擬與動畫作為成果之呈現。 研究者期望透過本研究的過程以及結果可提供給相關領域及學術界一些新的發展與貢獻。 關鍵詞:現代主義、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全球在地化 關鍵詞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感謝之言 在輔大景觀系已經念了六年了,總是覺得最後一刻走得太快,兩年的研究所過程也順利結束了,相信在輔大的這六年時間在我人生 中佔有最重要的一部份,遇到了許多事情、認識了許多朋友及老師、學到了我未來走的方向,都是非常珍貴的事情,非常感謝一切讓 我成長到現在的所有人、事、物。 首先感謝我家人,爸爸、媽媽自從我來到台灣後,每天晚上都沒忘記打電話關心我,當我遇到困難時“相信你”、“加油”、“沒 問題的”,這些話總是給我很大的勇氣和信念。我還是很害羞沒辦法在你們面前說一聲肉麻的話,趁這個機會和你們說“我真的很愛 你們,我知道爸媽對我的心、對我的信任,真的很謝謝你們。因為有你們的愛才會有今天的我,我會繼續加油的!!!!”。 還有感謝正在韓國守護著國家的哥哥,雖然常常發生不開心的事等衝突,但我還是喜歡回到你在裡的家,還有感謝小馬在節日或其 他日子都記著和我聯絡,謝謝你對我的關心。 在此,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許祖豪教授,當我快要進入不對的路時,不斷提醒我我們的目標,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你的指導和教誨讓我 學到不少東西,而且感謝你從大四開始一直相信我的方式,老師的相信給我很大的自信與動力。還有感謝校外評審李素馨教授從提案 報告至最後口試給我的稱讚及建議,感謝張清烈主任從大一開始非常關心我和相信我的東西,感謝陳燕靜教授的幫助及建議,感謝趙 家麟教授,在輔大的六年中不論學術上或生活上,和你學到最重要的理念,我會把教訓永遠放在心中,感謝系上每位教授的指導和建 議,還有特別感謝郝慰仁大學畢業設計指導教授,遇到你時總是關心我,口試當天你的支持給了我最大的信心。 此外感謝我的大學同學,其實對我來說在大學四年裡和你們學到的是最珍貴的,還有感謝研究所同學,在這短短兩年中感覺發生了 滿多事情,再多了我在台灣的新回憶,尤其特別感謝同門的凱鈞,不知道和你討論了多少次、多少時間,每次遇到困難時自然而然互 相幫助,替我擔心,有你的幫助和支持給我很大的力量,雖然中途發生大大小小滿多事情,但我們順利完成了。^ . ^ 還有感謝學長姐 給我的建議和幫助,真的很謝謝你們每次願意給我需要的資料及建議。 最後感謝劉小白,你是在這本論文的另一個作者,從一開始就每天和你討論論文的事,每次都用心幫我想答案和方向,在身邊不斷得 支持我,替我加油,而且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每一個禮拜七天中有了和你一起的一天,才會抱著期待與安心的心認真研究在其他六天上。 你是我的綠洲,真的很謝謝你,劉小白。 最後的最後,再次感謝家人,我會繼續加油的。 宇宙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3
謹誌於
台北家
2007.06.29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圖 0-0》radiant city 透視圖 1
《圖 0-1》radiant city 透視圖 2
﹝資料來源:urbanism ﹞
﹝資料來源:urbanism ﹞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圖 0-2》現代集合住宅之失敗:Pruitt Igoe 毀滅 1972 ﹝資料來源:Why modern architecture hasn’t worked、http://100.naver.com/100.nhn?docid=106075)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目錄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7
i
論文摘要
002
ii
感謝之言
00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CHAPTER 1 緒論
CHAPTER 2 文獻回顧
1 緣起
017
0 文獻回顧緒論
035
2 研究動機
018
1 集合住宅區空間之理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037
2-1 研究動機
018
1-1 集合住宅之概念
037
2-2 研究相關名詞與定義
020
1-2 西方都市集合住宅演進
038
021
1-3 韓國都市政策與集合住宅演進
039
3-1 研究目標
021
1-4 集合住宅公共空間領域之設計與考察
041
3-2 研究重要性
022
3-3 思考架構
023
2-1 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規劃理論與演進
043
024
2-2 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046
4-1 本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與原因
024
3 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環境設計
054
4-2 當代‧現代‧在地之比較研究方法
024
3-1 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
054
4-3 各研究方法與內容
025
3-2 社會交流環境之重塑
058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方法
5 研究範圍
026
2 現代與非現代都市空間理論相關文獻
4 文獻回顧結論
043
063
5-1 研究範圍之界定
026
5-2 選定基地背景
026
CHAPTER 3 基地背景分析
5-3 研究範圍
028
0 基地背景分析緒論
067
030
1 歷史演革
068
6 研究架構‧操作流程‧研究進度 6-1 研究架構
030
1-1 自然環境
068
6-2 操作流程
031
1-2 人文環境
068
032
1-3 上位計劃
070
7-1 預期成果
032
2 基地背景分析
071
7-3 預期成果模擬
033
7 預期成果
2-1 圖一底理論分析
071
2-2 連接理論分析
077
3 基地背景分析結論
080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HAPTER 4 案例研究 0 案例研究緒論
083
0 基地研究分析緒論
115
0-1 案例研究目的
083
1 在地化空間分析
116
0-2 案例研究架構
084
1-1 研究假設與發現:在地化空間分析切入角度
116
0-3 選定案例之前提與背景
085
1-2 在地化空間分析
120
0-4 案例研究分析內容
085
1-2-1 在地化空間分析 : TYPE 1─已發生的在地行為
123
086
1-2-2 在地化空間分析 : TYPE 2─已不見的在地行為
131
1 背景分析 1-1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086
1-2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087
2-1 戶外公共空間各領域面積分析
135
1-3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088
2-2 活動與交流空間分析
137
091
2-3 交通衝突空間分析
138
2-1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091
2-4 停車空間分析
139
2-2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093
2-5 連續視覺分析
140
2-3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095
4 基地研究分析結論
148
2 戶外公共空間分析
3 在地化空間分析
102
3-1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102
3-2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107
3-3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111
4 案例研究結論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9
CHAPTER 5 基地研究分析
112
2 戶外公共空間分析
13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CHAPTER 6 設計操作
CHAPTER 7 研究結論與後續建議
0 設計操作緒論
151
1 研究結論
195
1 分析結果整理與發展
152
2 後續建議
197
2 規劃設計概念與實質空間構想
155
161
參考資料
199
3-1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設計
161
建議欄
201
3-1-1 空間配置概念
161
3-1-2 平面配置
163
3-1-3 剖立面
164
2-1 主要設計範圍選定
155
2-2 規劃設計概念
156
2-3 實質空間構想
157
3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設計
3-2 替選方案
166
3-2-1 實質空間構想與空間配置概念
166
3-2-2 平面配置
167
3-2-3 剖立面
168
3-3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設計說明
170
3-3-1 流動空間
170
3-3-2 連接與多機能停車空間
171
3-3-3 騎樓仲介空間
172
3-3-4 平台與停台空間
174
3-3-5 公共陽台空間
176
3-3-6 與自然交流空間 A
178
3-3-7 與自然交流空間 B
179
3-3-8 公共設施空間
182
3-4 空間模型與環境模擬
184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表目錄 表 1-1
預期成果模擬表
033
表 5-11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2─傳統活動
131
表 2-1
研究目標與文獻回顧之關聯
035
表 5-12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2─傳統建築型態空間
132
表 2-2
Hall 空間距離與特性表
058
表 5-13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2─戶外傳統空間
133
表 2-3
保護私密性之距離與行動
060
表 5-14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2─暖爐周圍空間與
表 3-1
議政府市三大區塊人口與面積比較
072
表 3-2
六種不同城市型態之比較表
073
表 5-15
連續視覺﹝serial vision﹞分析表:從北至南
142
表 3-3
三號國道與東部循環道路議連接比較表
079
表 5-16
連續視覺﹝serial vision﹞分析表:從西至東
145
表 4-1
選定案例之前提
085
表 6-1
分析結果整理表
152
表 4-2
各案例之背景空間與基地之比較
088
表 6-2
選定主要設計範圍之四項原則
155
表 4-3
各案例之公共空間與基地之比較:中心軸線
095
表 6-3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實質空間設計構想說明 1
159
表 4-4
各案例之公共空間與基地之比較:建築間公共空間
098
表 6-4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實質空間設計構想說明 2
160
表 4-5
力行新城在地化空間分析表
102
表 6-5
現況與設計後連接與車行空間比較表
171
表 4-6
中華新城在地化空間分析表
107
表 6-6
建議植栽選種及配置方式表
181
表 5-1
操作在地化分析的兩種方法 Diagrams
121
表 5-2
在地化生活空間的種類
122
表 5-3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客廳使用方式
123
表 5-4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房間使用方式
124
表 5-5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玄關空間使用方式
125
表 5-6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陽台空間使用方式與 住商空間混合使用方式
126
表 5-7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曬物
127
表 5-8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商業活動
128
表 5-9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收納空間
129
表 5-10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休閒活動空間
130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1
開會、節日活動空間
134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圖目錄 圖 0-0
radiant city 透視圖 1
005
圖 3-4
議政府市中心區周圍都市計劃圖
071
圖 0-1
radiant city 透視圖 2
005
圖 3-5
議政府市中心區周圍圖一底圖:都市實體與虛體
071
圖 0-2
現代集合住宅之失敗:Pruitt Igoe 毀滅 1972
006
圖 3-6
議政府市區與河川和鐵道
072
圖 1-1
全球各地現代集合式建築
017
圖 3-7
議政府市的六種都市型態
072
圖 1-2
研究背景與研究方法之關係
019
圖 3-8
基地周遭圖一底圖
076
圖 1-3
研究背景:Pruitt Igoe 毀滅 1972
019
圖 3-9
議政府市中心區周圍連接圖及反轉圖:都市線性連接元素
077
圖 1-4
思考架構
023
圖 3-10
三號國道與東部循環道路議連接比較圖
078
圖 1-5
研究基地:韓國位置
026
圖 3-11
河川及基地連接分析圖
079
圖 1-6
研究基地:基地位置
026
圖 4-1
案例研究架構
084
圖 1-7
研究範圍之界定
027
圖 4-2
力行新城航照圖
086
圖 1-8
研究範圍照片
028
圖 4-3
力行新城都市背景
086
圖 1-9
研究範圍
029
圖 4-4
力行新城地形圖
086
圖 1-10
研究架構
030
圖 4-5
中華新城
087
圖 1-11
操作流程
031
圖 4-6
中華新城都市背景
087
圖 1-12
不同尺度之基地環境
032
圖 4-7
中華新城地形圖
087
圖 2-1
韓國在地性歷史與現代歷史關係圖
036
圖 4-8
力行新城中心軸線區與建築間公共空間﹝遊戲空間﹞
091
圖 2-2
Garden City
044
圖 4-9
力行新城平面配置圖
091
圖 2-3
Neighborhood Unit
044
圖 4-10
以高層來區分建築間公共空間與中心軸線空間
092
圖 2-4
The Radburn
044
圖 4-11
安全的戶外環境
092
圖 2-5
Zoning
044
圖 4-12
力行新城公共空間之各式各樣戶外座椅
092
圖 2-6
Radiant City
045
圖 4-13
力行新城居民之愛心
092
圖 3-1
議政府全市鳥瞰圖
068
圖 4-14
中華新城中心軸線區與建築間公共空間
093
圖 3-2
議政府基地調查綜合圖
070
圖 4-15
中華新城平面配置圖
093
圖 3-3
研究基地周圍過去照片
070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圖 4-16
單調的中華新城公共空間與戶外設施物
094
圖 5-23
研究基地內停車空間:地下層及地上層停車空間
139
圖 4-17
在地居民之努力,塑造美麗的中華新城公共空間
094
圖 5-24
連續視覺景觀﹝serial vision﹞序列圖
140
圖 5-1
行為與空間的普遍化與個人化
117
圖 5-25
連續視覺﹝serial vision﹞示意圖
141
圖 5-2
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影響傳統韓屋型態
118
圖 5-26
基地視覺環境:鳥瞰圖
141
圖 5-3
建築特性影響傳統韓屋型態
118
圖 5-27
天際線綜合圖:從北至南
144
圖 5-4
平園區普遍化傳統式韓屋模型範例
119
圖 5-28
視覺佔有綜合圖:從北至南
144
圖 5-5
研究方法與思考架構 Diagrams
120
圖 5-29
植栽綜合圖:從北至南
144
圖 5-6
操作在地化分析的兩種方法 Diagrams
121
圖 5-30
人造綜合圖:從北至南
144
圖 5-7
研究基地總面積
135
圖 5-31
連續視覺色彩圖:從北至南
144
圖 5-8
建築物面積
135
圖 5-32
天際線綜合圖:從西至東
147
圖 5-9
開放空間面積
135
圖 5-33
視覺佔有綜合圖:從西至東
147
圖 5-10
停車空間面積
135
圖 5-34
植栽綜合圖:從西至東
147
圖 5-11
人性空間面積
135
圖 5-35
人造綜合圖:從西至東
147
圖 5-12
大規模戶外停車空間、孤島式人性空間、不可使用綠地空間 136
圖 5-36
連續視覺色彩圖:從西至東
147
圖 5-13
綠地空間面積
136
圖 6-1
設計操作流程
151
圖 5-14
實際人性空間面積
136
圖 6-2
主要設計範圍選定
155
圖 5-15
現況空間比例 section
136
圖 6-3
主要設計範圍現況平面圖
155
圖 5-16
公共空間各領域面積 Pie Graph
136
圖 6-4
規劃設計概念發展圖
156
圖 5-17
活動與交流空間分析
137
圖 6-5
實質空間設計構想發展圖
158
圖 5-18
研究基地內各空間之活動與交流行為現況
137
圖 6-6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1
159
圖 5-19
交通衝突空間分析
138
圖 6-7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2
160
圖 5-20
研究基地內交通衝突空間現況照片
138
圖 6-8
空間配置概念 1:增加水平動線:垂直與水平的平衡
161
圖 5-21
地上層停車空間
139
圖 6-9
空間配置概念 2:導入水平軸線之在地化空間意象
162
圖 5-22
地下層停車空間
139
圖 6-10
空間配置概念 3:兩向度空間的應用配置
162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圖 6-11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平面配置
163
圖 6-35
亭台空間模擬透視圖
174
圖 6-12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A-A
164
圖 6-36
平台空間模擬透視圖
174
圖 6-13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B-B
164
圖 6-37
多機能平台空間概念剖面圖
174
圖 6-14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C-C
165
圖 6-38
多機能平台空間概念等角投影圖
174
圖 6-15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D-D
165
圖 6-39
平台與亭台空間細部設計
175
圖 6-16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替選方案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166
圖 6-40
戶外取暖機構概念
175
圖 6-17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平面配置:替選方案
167
圖 6-41
公共陽台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176
圖 6-18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a-a
168
圖 6-42
公共陽台空間模擬透視圖
176
圖 6-19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b-b
168
圖 6-43
開放屋頂空間模擬鳥瞰圖
176
圖 6-20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c-c
169
圖 6-44
戶外取暖機構公共陽台模擬鳥瞰圖
176
圖 6-21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d-d
169
圖 6-45
公共陽台空間細部設計
177
圖 6-22
流動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170
圖 6-46
與自然交流空間 A 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178
圖 6-23
連續視覺視點平面示意圖
170
圖 6-47
沙土空間模擬透視圖
178
圖 6-24
連續視覺視野轉移圖
170
圖 6-48
水空間模擬透視圖
178
圖 6-25
連接與停車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171
圖 6-49
樹木下空間模擬透視圖
178
圖 6-26
連接空間與車行動線平面示意圖
171
圖 6-50
與自然交流空間 B 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179
圖 6-27
多機能停車空間平面示意圖
171
圖 6-51
人性化綠地空間模擬透視圖
179
圖 6-28
騎樓仲介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172
圖 6-52
有機植栽模擬鳥瞰圖
179
圖 6-29
騎樓仲介空間模擬透視圖
172
圖 6-53
個人化花園空間概念剖面圖
179
圖 6-30
騎樓仲介空間模擬鳥瞰圖
172
圖 6-54
個人化花園空間概念等角投影圖
179
圖 6-31
騎樓仲介空間概念剖面圖
172
圖 6-55
植栽機能配置方式
180
圖 6-32
騎樓仲介空間概念等角投影圖
172
圖 6-56
公共設施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182
圖 6-33
騎樓仲介空間細部設計
173
圖 6-57
公共設施三視圖:景觀高燈俱、阻車柱與矮燈、戶外座椅
182
圖 6-34
平台與亭台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174
圖 6-58
韓國傳統太極色彩圖
183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圖 6-59
公共設施空間模擬透視圖
183
圖 6-60
公共設施空間概念等角投影圖
183
圖 6-61
空間模型 A
184
圖 6-62
空間模型 B
185
圖 6-63
空間模型 C
186
圖 6-64
空間模型 D
187
圖 6-65
空間模型 E
188
圖 6-66
環境模擬 A
189
圖 6-67
環境模擬 B
190
圖 6-68
環境模擬 C
191
圖 6-69
環境模擬 D
192
圖 7-01
基地意象鳥瞰圖
195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 2
緣起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相關名詞與定義
3
研究目的 研究目標 研究重要性 思考架構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之方法與原因 當代‧現代‧在地之比較研究方法 各研究方法與內容
5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之界定 選定基地背景 研究範圍
6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架構‧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研究進度 研究架構 操作流程
CHAPTER 1
緒論
7
預期成果 預期成果 預期成果模擬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HAPTER 1.
緒論
1. 緣起 自 20 世紀初開始,工業革命帶來了新都市時代的來臨;許多現代理論與國際主義樣式、思想的發展,除了工業、工程方面以外,影響到整體都市風貌,而這些創 新的理念所造成的影響,一直不間斷的沿續到目前世代的居住環境。 1925 年,建築師 Le Corbusier 在 URBANISM 書上提出“RADIANT CITY”的概念,將以往雜亂多元的環境型態皆用新的概念置換,轉變成一種乾淨整潔且充滿 規律的都市秩序;而此一革命性的思維模式影響到後來許多的建築師及都市計劃師 而此一革命性的思維模式影響到後來許多的建築師及都市計劃師, 而此一革命性的思維模式影響到後來許多的建築師及都市計劃師,使得部份的城市由原本的傳統模式漸漸轉型, 使得部份的城市由原本的傳統模式漸漸轉型,而型變的精神顯而易見的是受 到“RADIANT CITY”的概念與其他現代都市理論所致 的概念與其他現代都市理論所致。 的概念與其他現代都市理論所致。 都市模式的轉變有其流程,從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期,工業革命至現代與國際主義熱潮之各都市理論﹝圖 2-1﹞, 當這些相同的都市設計理論套用在不同國家、 當這些相同的都市設計理論套用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中時, 不同城市中時,竟演變出當初未設想到的社會環境衝擊與贅生出的嚴重都市問題, 竟演變出當初未設想到的社會環境衝擊與贅生出的嚴重都市問題,這些部份是現代國際主義樣 式理想模式的背後我們要更深思探討的部份 式理想模式的背後我們要更深思探討的部份。 模式的背後我們要更深思探討的部份。
Korea
France
Teheran
Yugoslavia
U.S.A
Taiwan
《圖 1-1》全球各地現代集合式建築 ﹝資料來源:Why modern architecture hasn’t worked , new city spaces)
分析目前的態勢,在這些全球各地的都市中都發生了相似的都市風貌 在這些全球各地的都市中都發生了相似的都市風貌, 在這些全球各地的都市中都發生了相似的都市風貌,而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其他韓國以外有同樣接受現代國際主義樣式的地區, 而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其他韓國以外有同樣接受現代國際主義樣式的地區,成為了一 種模式外普遍性存在的問題。 種模式外普遍性存在的問題。我們已經從不同案例、 我們已經從不同案例、文獻中發現現代主義集式合住宅空間之問題, 文獻中發現現代主義集式合住宅空間之問題,但還是有許多地方繼續進行錯誤的環境設計…, 但還是有許多地方繼續進行錯誤的環境設計 ,造成無特色之 居住環境。 居住環境。在韓國, 韓國,都市發展現代集合式住宅區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 都市發展現代集合式住宅區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這便是當初套用現代都市理論與國際主義樣式概念的產物之一。 這便是當初套用現代都市理論與國際主義樣式概念的產物之一。 因此在本研究中,現代主義空間帶來之許多議題之其中一部份做為本研究之起點與探討之對象。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7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2. 研究動機 2-1 研究動機 從 1960 年起建築師、都市計劃師及人類社會學者等,許多學者開始發現現代與全球主義的衝突與矛盾。其中不少學者認為現代環境在都市風貌之角度來談都 比不上過去環境之價值1,而現代與過去環境來比較與探討環境之價值。其中一位地理學者 Edward Relph 在 The Modern Urban Landcape﹝1987﹞中,說出對現代 與過去之間的看法:
在過去一百年之間,國際主義對都市地景造成了重大衝擊。雖然國家的境界從來就無法完全限制思想與潮流的散步,一般而言,觀念思想的傳播速度相當慢, 即使地景具有全球性之特質,也夾雜與配合了不同的區域傳統。所造成的結果是,全球各地的地景相當程度的反應了當地習慣與建築等區域差異 全球各地的地景相當程度的反應了當地習慣與建築等區域差異。然而,過去 過去 全球各地的地景相當程度的反應了當地習慣與建築等區域差異 一百年之間出現的新營造技術和快速通訊發展, 幾乎所有城市的新建部份都非常類似,各 一百年之間出現的新營造技術和快速通訊發展,明顯得降低了地域特性出現的可能性。 明顯得降低了地域特性出現的可能性。而所造成的結果是,舉目所見幾乎所有城市的新建部份都非常類似 幾乎所有城市的新建部份都非常類似 各 地具體的模式與思考方式, 地具體的模式與思考方式,幾乎都回應了國際性影響力。 幾乎都回應了國際性影響力 2 Edward Relph﹝1987﹞ Roger Trancik 在 Finding Lost Space- Theories of Urban Design﹝1986﹞一書中,認為從現代建築運動潮流引起‘創造全新’之概念與精神,但透過過去不同的學者 之理論與作品中,可發現實行現代建築運動前的都市設計都以過去環境之學習而找到靈感與概念。他在書中引用了 Jean Paul Carlhian 與卡羅安之說法。 Roger Trancik 曾經說: “我們正目睹現代建築運動處心積慮的要斲斷與
Jean Paul Carlhian 曾經說:
3
卡羅安認為:
“在國際樣式及承續包浩斯精神的建築學院出
“就藝術而言,借用傳統,並不是聚積一些‘借
歷史的傳承關係,希望每個新計劃都創造嶄新的事
現之前﹝兩者皆反對歷史傳統﹞,建築師都是不斷 建築師都是不斷
用’的風格,新 新、舊之間就可以獲得圓滿的關係。 舊之間就可以獲得圓滿的關係。
物。但是歷史不但可以激發設計構想,’評斷設計的
地在歷史中追尋創作的泉源。但是借用 地在歷史中追尋創作的泉源
唯有尊重基地,仔細分析既有建築物或建築群,
成敗,同時它也是一項有效的溝通工具。…科學、藝
﹝borrowing﹞和模仿﹝imitating﹞完全不同,前者
正確掌握基地特徵,並將這些資料組合成堅定不
術、及其他各種學科目前的工作及研究,幾乎都是依 幾乎都是依
屬於一種創作行為,後者則是缺乏自信的特徵。任
移的現代設計觀念,才有成功的機會。而唯有一
據前人的經驗而來, 據前人的經驗而來,是知識累積的成果。 是知識累積的成果。”
何建築師也都無法贊同模仿的行為。”
個真正的藝術家才能成功的達成這項使命。”
1
Philip Johnson﹝1968﹞:現代建築之結果是失敗作,我們現在的都市無疑的比 50 年前更糟糕。
2
Edward Relph 著,謝慶達譯, 「現代都市地景」 ,田園城市,1992,p23-24
3
Roger Trancik 著,謝慶達譯,「找尋失落的空間」 ,田園城市,1992,chapter 3,p61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從過去學習 從過去學習 環境因素 在地? 在地?全球? 全球?空間 復興的環境
在地空間
全球空間
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發展 社會環境發展 環境因素
在地背景
人
環境因素 人
在地背景
過去: 過去:傳統社會 《圖 1-2》研究背景與研究方法之關係
在地背景 在地背景
時間
人
現在: 現在:現代社會
因全球主義空間理論早已到達了高峰,而過去 40 年之間由許多不同學者漸漸發現現代全球主義之問題與對策。﹝例如發揮人性化空間、過去化空間等等不同 策略方法﹞,尤其是近年來不論是都市、建築、電子產業、設計、社會、音樂、美術、藝術界等,在各不同學術界都注視有當地文化特性之在地化﹝localization﹞ 之發揮,而以回顧在地過去之角度來探討過於全球化﹝globalization﹞之現今環境問題。﹝圖 1-2﹞ 因此希望透過本研究,以韓國的現代集合市住宅為研究範本,以"全球主義現代空間型態之 全球主義現代空間型態之在地化 ﹞"的思維與現代主義國際樣式做比較探討, 全球主義現代空間型態之在地化﹝ 在地化﹝GLocalization﹞ 從中檢討出更適切的改善目標,和緩過份現代主義國際樣式所帶來的問題、並演譯出更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環境空間 更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環境空間。 更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環境空間
《圖 1-3》 研究背景:現代集合住宅區 Pruitt Igoe 毀滅 1972 ﹝資料來源:Why modern architecture hasn’t worked)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9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2-2. 研究相關名詞與定義 本研究之題目叫做「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透過題目,可發現在本研究上有三個重要名詞。各重要相關名詞﹝keyword﹞及其定義為如下:
﹝1﹞ ﹞ 現代集合住宅區: 現代集合住宅區:Modern Apartment Complex 在歷史回顧中發現,最早在古羅馬時代已出現集合住宅的概念,經過羅馬時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中都漸漸發展集合住宅的概念。但本研究中探討的集合 住宅之對象為十九世紀末工業革命帶來之現代都市運動後的工業化、全球化及大量生產之集合住宅區。因工業化與大量生產而在全球各地產生類似的集合住宅區。 在書面上之集合住宅區的定義為,由一間或一間以上之房間來形成之一個獨立的家庭之住戶,在一棟建築物內共同使用出入口階梯、電梯或走道等設施及形成 群集時,每一個居住叫集合住宅﹝apartment﹞,每一棟建築叫集合住宅建築﹝apartment house﹞。 在「住宅建設促進法」中規定五層樓以上之共同住宅叫集合住宅,並區分了集合住宅與四層樓以下之聯立住宅。不同高度集合住宅稱呼不同名稱,五層樓以下 之建築叫低層集合住宅,六至十層建築叫中層集合住宅,十六層以下之建築叫高層集合住宅,十六層以上之建築叫超高層集合住宅。4
﹝2﹞ ﹞ 戶外公共空間 ﹞ Spaces 戶外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Open ﹝Public﹞ 公共空間在法律上之角度來看是公開空地之概念,公共空間之意義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communications﹞之前提之上存在,黃基元﹝2000﹞認為所謂 公共空間之定義是,非個人之獨立性空間,並且任何大眾都可以使用之開放性空間叫做公共空間。公共空間之定義及程度由個人對私密性與領域性之差異而產生 一些落差。在「高層集合住宅文化與社會環境」﹝Kim Kyung-Sup,2002﹞5中,將集合住宅之物理性環境分類成三大類形構造範圍,其中第二類形為公共空間。 他 歸納了七種在現代集合住宅區內常看見的公共空間之類型。 1.出入口空間、2.保管腳踏車之共用空間、3.垃圾場空間、4.垂直交通手段、5.停車空間、6.戶外綠地空間與休憩設施、7.兒童遊樂空間。
﹝3﹞ ﹞ 在地化: 在地化:GLocalization / Local Identities 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是進入 21 世紀後登場的概念,除了經濟、經營界外各文化界都追求之概念。全球化﹝globalization﹞與在地化﹝localization﹞之合 成語,代表一方面追求全球化,並同時尊重在地環境之固有方式。在一個國家之教育、文化、經濟等各學術界擁有我國的獨特性之狀況下,接受他國的文化、經 濟、教育等潛力,以及自己的固有特性與他國的潛力融合在一起而朝向更高一階之次元之方式。在 Hegel 的三段論法之角度來看是,正﹝我國的特性﹞+反﹝他國 的潛力﹞=合﹝我國與他國之融合﹞。
4
http://100.naver.com/100.nhn?docid=106075 ,參考 naver 網站百科全書資料庫。
5
김경섭著,「高層集合住宅文化與社會環境」, 건기원 ,2002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2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 研究目的 3-1. 研究目標 任何國家或地區都會有在地環境之獨特性與當地文化歷史背景,現代主義將人與環境視為‘平均’的對象。 這些一致連續的獨特性生 活習慣、模式與文化歷史等之在地文化型態和全球性國際主義現代都市空間之間產生矛盾與衝突;其一部份為空間之全球一致性。改 善兩者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提出全球化融入在當地環境之具有特色的現代居住空間。 基於以上的動機與背景,本研究之研究目標為: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 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空間之在地化。
﹝1﹞ ﹞ 了解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議題。 了解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議題。 藉由文獻與訪談、實地觀察來發現現在已有的在地居民之在地性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之調查與分析和回復已被遺忘的過去在地生活 及活動,並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之空間設計來支持這些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2﹞ ﹞ 評估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之間的衝突問題 評估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之間的衝突問題。 的衝突問題。 發現上述之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而分析在地使用模式和公共空間之關聯性。透過文獻、案例研究、訪談之分析,提出現代集合住 宅區公共空間之在地化方案,而提升在地公共空間之自明性,提高環境之價值。
﹝3﹞ ﹞ 塑造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居住空間。 塑造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居住空間。 藉由支持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和塑造在地特色之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過程,提出適當的設計策略及方案,以「修補」的觀念 來塑造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居住空間,以及適當的方式來呈現成果。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2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2. 研究重要性 本研究主要有三大重要意義,第一為全球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第二為提升公共空間之品質、第三為修補環境,其重要性內容為如下: ﹝1﹞ ﹞ 全球化空間之在地化 調查在韓國及台灣之集合住宅區相關研究論文中,發現已經有些前學者研究過傳統韓屋如何應用在現代集合住宅室內空間相關研 究,但目前還沒發現戶外空間之在地化相關研究前例。 而本研究最大重要性在於提出以在地思維之方式來探討公共空間設計,在全球一致性現代居住公共空間上,以在地使用者之特性與 使用模式的角度,建議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2﹞ ﹞ 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之角度, 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之角度,改善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品質 現代主義及國際主義樣式空間應用在各地區時都會塑造類似的風貌。在韓國的 80 年代至 2000 年代之間所開發之現代集合住宅區的 建築及戶外空間的樣式都非常類似的,而降低公共空間之價值。 以在地化之思維與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之角度而調整公共空間時,在現代與國際主義樣式的基礎潛力背景上,可再加入當地固有的特 色,而提升公共空間之價值。 而本研究之第二重要性就是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之角度,塑造在地特色之公共空間而提升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價值。 ﹝3﹞ ﹞ 以「修補」 修補」的方式來改善戶外公共環境。 的方式來改善戶外公共環境。 60 年代後漸漸發現全新概念之現代都市理論之問題與矛盾,近年來更強調空間的「修正」與「修補」6。本研究者希望這本研究論 文在「空間修補」上提出另一種方式。 在 70 年代主要現代集合住宅區失敗案例之 Pruitt Igoe 的爆炸,代表現代主義集合住宅區之失敗,但不能每個不良的集合住宅區都像 Pruitt Igoe 那樣的方式來解決現實問題。 所以本研究希望提供給都市設計界上,再不好的環境還是可以使用「修補」的方式來漸漸改善為良好的環境之思維方式。 6
Roger Trancik 著,謝慶達譯,「找尋失落的空間」 ,田園城市,1992,p232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2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3. 思考架構 本研究之思考流程與內容為如下圖;主要以過去﹝PAST﹞現代﹝MODERN﹞當代﹝CONTEMPORARY﹞之間的空間與使用模式之聯關性與其三者中尋找未來空間策略。 (PAST) LOCAL 在地
MODERN 現代
CONTEMPORARY 當代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全球空間
不同使用模式
從過去 在地空間學習
真實空間被在地人
在地使用方式與目的
方式與目的
使用之方式與目的 MODERN 空間
CONTEM 使用 三者間比較與交差分析
《圖 1-4》思考架構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在地化之 空間型態 融合在 一起之 有獨特性 獨特性 現代空間 之重塑
可回應
PAST MODERN CONTEM
同樣生活模式、不同空間
與
研究目標
原規劃設計之使用
使用
在地空間中產生之
空間
使用
使用
同樣使用模式
在地性 使用模式
LOCALIZATION 在地性
不同空間型態
空間
LOCALIZATION 在地性
之在地化
同樣空間、不同生活模式
Page 23
全球性
空間
使用
空間
使用
空間
全球性
同樣空間型態
FUTURE 未來
PAST
空間
相似 分析
CONTEM 空間
相似 分析 學習
PAST
使用
CONTEM 空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4. 研究方法 4-1. 本研究採用之研究 本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與原因 研究方法與原因 本研究採用之方法由﹝圖 1-4 思考架構﹞而來的,從圖上看見本研究目標和現代、當代﹝現在﹞、在地﹝過去﹞之空間型態與使用模式之間有密切的關聯。 將現代、當代、在地的各部份之了解與分析是達成本研究目標之最主要關鍵內容及意義和本研究採用之方法。其於生活習慣、行為模式、空間型態為三者之間 的主要交差、串聯之線索。而透過‘當代‧現代‧在地’之比較研究方法,研究出適當的設計策略。
4-2. 當代‧ 當代‧現代‧ 現代‧在地之比較研究方法 將現代、當代﹝現在﹞、在地﹝過去﹞之空間型態與使用模式,其細分與內容為如下之方塊: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 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1﹞ ﹞ 當代集合住宅空間
﹝2﹞ ﹞ 現代空間 現代空間
﹝3﹞ ﹞ 過去在地空間
Contemporary Apartment Complex
Modern Spaces
﹝Past﹞ Local Spaces
分析過去現代都市空間理論,了 解現代空間之意義與目的,並與 基地與﹝過去﹞在地空間之比 較分析中,研究現代的原空間目 的與當代實例實用之間的落差。
透過﹝過去﹞在地空間的生活 習慣與行為模式之分析,並與基 地之比較中,研究當代﹝現在﹞ 與在地﹝過去﹞之空間型態之
分析現在研究基地內發生之社 交活動、行為等,在地居民之使 用模式中,發覺現代空間型態與 在地使用模式之間的矛盾與衝 突之現象。其做為分析之基礎。 空間型態 Spaces Morphology 空間型態為‘當代、現代、在地’ 之分析線索,透過分析各部份之空 間型態,而研究出在地與當代之間 的落差,當代與現代之間的連繫。
間的落差。 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Life habit & Behaviors 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為‘當代、現 代、在地’之分析線索,透過分析 各部份之使用模式,而研究出在地 與當代之間的連繫,當代與現代之 間的落差。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2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4-3. 各研究方法與內容 其於以上述的程序,將‘當代、現代、﹝過去﹞在地’之各部份的研究方法與內容為如下:
﹝1﹞ ﹞ 評估現在: 評估現在:當代集合住宅區空間 分析現在研究基地內發生之社交活動、行為等使用模式中,發覺現代空間型態與在地使用模式之間矛盾與衝突之現象,其做為分析之基礎 A. 文獻研究:分析集合住宅之歷史與基地環境之兩大相關文獻。 文獻研究 B. 實地觀察:分析空間型態與居民生活習慣。 實地觀察 C. 影像記錄:如動態行為模式等,深入分析空間型態與居民生活習慣。 影像記錄 D. 居民訪談:與在地居民進行訪談,對已有的和被遺忘的居住環境與生活習慣、行為模式,更深入了解及環境改善的期望與建議。 居民訪談
﹝4﹞ ﹞ 案例研究 空間型態
案例研究之主要目的 Spaces Morphology
為透過各種實存案例 空間型態為‘當代、
分析,發現公共空間 現代、在地’之分析
使用性在地化之議題 線索,透過分析各部
與學習現代集合住宅 份之空間型態,而研
區公共空間之再造與 究出在地與當代之間
發現
的落差,當代與現代
﹝2﹞ ﹞ 回顧過去: 回顧過去:現代空間 分析過去現代都市空間理論,了解現代空間之意義與目的,並與基地與﹝過去﹞在地空間之比較分析中,研究現代的原空間目的與當代實例實用之間的落差
A. 文獻研究:分析現代與非現代之相關文獻:研究原空間目的與意義。 文獻研究 B. 基本圖分析: 基本圖分析:平面、立面、透視等,以研究焦點來重新解讀基本圖。 C. 過去照片分析: 過去照片分析:圖面、過去照片分析。
之間的連繫。
A. 二手資料分析: 二手資料分析 先前文獻、相關資料 之分析。 C. 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實地觀察: 實地觀察 透過實地觀察,尋找 Life habit & Behaviors 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內部空間之特性。
﹝3﹞ ﹞ 回顧過去:﹝ 回顧過去:﹝過去 :﹝過去﹞ 過去﹞在地空間 透過﹝過去﹞在地空間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之分析,並與基地之比較中,研究當代﹝現在﹞與在地﹝過去﹞之空間型態之間的落差 A. 文獻研究:分析先前之文化與環境設計、傳統空間相關文獻。 文獻研究 B. 基本圖分析:平面、立面、透視等,以研究焦點來重新解讀基本圖。 基本圖分析 C. 多媒體影像分析:電視劇、電影等多媒體影像分析。 多媒體影像分析 D. 過去圖分析: 過去圖分析:插畫、過去照片分析。 E. 實際空間觀察: 實際空間觀察:分析空間型態之特性。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25
D.為‘當代、現代、在 影像記錄: 影像記錄 地’之分析線索,透 生活方式與行為模式 過分析各部份之使用 之觀察。
B.模式,而研究出在地 居民與他人訪談: 居民與他人訪談 與當代之間的連繫, 透過各案例之居民與 當代與現代之間的落 有關人事之訪談,了 差。 解空間與使用特性。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中國
5. 研究範圍 5-1. 研究範圍之界定
韓國 日本
透過不同案例與先前理論,已知現代集合住宅區之失敗與問題。它的失敗背後有,如人、社會、政策、 設施、空間問題等等,除了實際空間外,還存在各式各樣不同不理想原因。 本研究主要探討對象為限制在‘現代主義空間型態﹝Spaces Morphology﹞之全球一致性與在地使用者間 的落差’之範圍。巴黎 4 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Jean Robert Pitte﹝2003﹞說“Le Corbusier 的夢想在韓國很快速的 速度正在實現中。”
7
他認為韓國集合住宅區之研究中認為韓國是正在朝向‘radiant city’的城市,原因為不論
如何,在韓國現代集合住宅是受歡迎的住宅型態,而願意居住、往往繼續朝向 radiant city 的城市空間。這 《圖 1-5》研究基地:韓國位置
代表韓國的現代集合住宅區未來可發展成為更高一階之狀態。 本研究者認為韓國是適合探討本研究的儀題以及具有可能性之環境。透過本研究,期望幫助韓國以及全球
各地現代集合住宅區面臨的空間型態一致性與在地行使用者間儀題之另一種思考方向,塑造更高一階的現代環境。
5-2. 選定基地背景 ﹝1﹞ ﹞ 個人因素 A. 個人成長背景
Modern Spaces
Local Spaces
I. 本研究者為在韓國成長之韓國人,所以在韓國為自我之中心。
Spaces Morphology & Human Behavior
京畿道
II. 個人從小就在現代集合住宅區生活與長大,各集合住宅之空間中漸漸發覺過於相似性之現象。 希望透過本研究將韓國集合住宅區空間型態上提出新的思考角度之可能性。
台灣
B. 了解程度: 了解程度:研究方法之可行性 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除了回顧現代與非現代歷史等其理論之外,另有‘過去在地空間與使用模式’之分析。
釜山
這必須要有一定水準的‘在地性空間’與‘在地性生活模式’之了解及概念,所以對本研究者而言,韓國比台灣及其他 國家較了解其內容與有概念。 濟州島 7
Valerie Gelezeau 著,길혜연譯, 「韓國的集合住宅研究」 ,아연,2003,p18
《圖 1-6》研究基地:基地位置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2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都市空間: URBAN SPACES
全球化現代空間: ﹝GLOBALIZATION﹞MODERN SPACES
集合住宅空間: APARTMENT COMPLEX SPACES
戶外公共空間: ﹝OPEN﹞PUBLIC SPACES
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LOCAL IDENTITIES OF PUBLIC SPACES 《圖 1-7》研究範圍之界定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27
探 討 及
可 反 映
研 究 範 圍
及 輔 助 都
之 界 定
市 空 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5-3. 基地範圍 本研究對象將以鄰近韓國首爾之衛星都市之 1990 年代以居住之目的而新建設的超小型階梯式配置集合住宅區單位設定為同一類型與同一等級之集合住宅區。
﹝1﹞ ﹞ 調查及設計範圍 本研究針對位於韓國京畿道義政府市新谷洞之銀河水集合住宅區為主要研究範圍, 基地面積為 46655 平方公尺、14116 坪,共有 10 棟集合住宅建築物:11 層集合住宅有 2 棟、16 層集合住宅有 8 棟,總共居住 816 家庭、約 3200 人口,1994 年由新東亞建設之集合住宅區。
﹝2﹞ ﹞ 基地範圍之界定 A. 最大範圍:本研究必須要談議政府市的歷史、文化、區域與道路系統等都市發展,而目前以議政府市整體為研究研究範圍。 B. 行政區域為:新谷二洞。 C. 空間邊界為:西北邊由中浪川與芙蓉川而界定範圍,東南邊由退溪路與東部外廓循環道路而界定。 D. 一般步行者可步行到達之距離8:以銀河水集合住宅區為中心,約 400 至 500 公尺之行動半徑為範圍之界定。 基地環境 基地面積
約 53800m2 約 14500 坪
集合住宅
共 10 棟 11 層 2 棟 16 層 8 棟
居住家庭
816 家庭
人口
約 3200 人
建設
新東亞建設
建設日期
1994 年 《圖 1-8》研究範圍照片
Jan Gehl 著,김진우外譯, 「Life Between Buildings」 ,푸른솔,2003,p1138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2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首爾
銀河水集合住宅區配置
500m
議政府站 銀河水集合住宅區
《圖 1-9》研究範圍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29
室內空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6.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研究進度 6-1. 研究架構 本研究整體架構以如下圖,分節為大四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設計操作。 在地化空間分析
研究目的
當代集合住宅區空間 分析現在研究基地內發 生之社交活動、行為等使 用模式中,發覺現代空間 型態與在地使用模式之 間矛盾與衝突之現象。 其做為分析之基礎
A. 文獻研究
現代空間 分析過去現代都市空間理 論,了解現代空間之意義 與目的,並與基地與在地 之比較中,研究現代之空 間目的與現在實例實用之 間的落差。
A. 文獻研究
﹝過去﹞ 過去﹞在地空間 透過﹝過去﹞在地空間的 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之分 析,並與基地之比較中, 研究當代﹝現在﹞與在地 ﹝過去﹞之空間型態之間 的落差。
A. 文獻研究
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空間型態
分析結果與
設計操作
研究結論
規劃設計概念
B. 實地觀察 C. 影像記錄
策略發展概念
替選方案
D. 居民訪談
結論‧‧‧‧建議
方案評估及整合、定案
設計操作
空間設計概念之發展
整合研究分析內容
C. 過去照片分析
公共空間研究
B. 基本圖分析
比較分析
在地化空間研究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 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現代集合住宅區 公共空間之 在地化 《圖 1-10》研究架構
公共空間分析
B. 基本圖分析 C. 多媒體影像分析 D. 過去圖分析 E. 實際空間觀察
基地背景分析
研究方法之焦點﹝線索、指標﹞
操作案例研究
基礎資料建立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3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6-2. 操作流程 本研究實際操作順序與內容為如下圖,前後必須要有聯關與因果關係才能進入下一步驟。
研究目的
研究題目
現代集合住宅區 公共空間 之在地化
研究目標 過去研究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 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向過去學習
建立研究基層
回顧過去
研究相關基礎文獻、資料與基礎基地調查與分析
文獻分析
方
基本圖分析
究
多媒體影像
. A
. B
. A
. B
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文獻分析
實地觀察
空間型態
文獻分析
基本圖分析
當代集合住宅區
研
. C
基地分析
結果
. B
評估現在
﹝過去﹞ 過去﹞在地空 . A
現代空間
法
研 究
研 究 方 法
可回應 結果
方 法
研究結論
‧
操
建 議
定
作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31
分析結論
案例研究
計
比較分析
國內、外案例分析
設
案
案例研究 分析結果與空間
方
對策‧‧‧‧空間
結 論 ‧
案
總分析結果
設計概念
設計概念
《圖 1-11》操作流程
設計操作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7. 預期成果 7-1. 預期成果 透過本研究的操作過程,期望達到的預期成果如下: 1. 支持已有的和被遺忘的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 塑造具有豐富在地特色 在地特色之現代居住空間 支持已有的 被遺忘的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及 被遺忘的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 2. 改善戶外公共空間品質,3. 改善戶外公共空間品質 在地特色 現代居住空間。 現代居住空間。
1. 整理歸納現代主義集合住宅全球在地化之相關理論,並以在地為模式的角度建立在地化公共空間分析方法與資料庫。 2. 藉由整理歸納分析現代集合住宅區當地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式過程,尋求今日在地性行為模式與過去在地傳統生活空間之 間的關聯性,並整理 歸納在現今環境上可應用之在地空間特性。 3. 以文獻與行為、使用模式角度來研究分析現代主義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並提出可改善現代主義集合住宅區面臨的普遍化在地使用者與空 間間問題之適當策略 4. 藉由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行為分析與改善戶外公共空間之過程,以修補的觀念來提出適當空間設計策略,並建立改善現代主義戶外公共 空間在地化之新的設計方式。 細節建議
大尺度建議 District Scale
In Between Buildings Scale
Human Scale
時間
《圖 1-12》不同尺度之基地環境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3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7-2. 預期成果模擬 從《表 1-1》上可看見,本研究之最終成果可能會是“在地、現代、當代”之比較分析後,在“未來”上建議適當實質空間設計策略。 《表 1-1》 預期成果模擬表:例如 1. 脫鞋、 2. 塞食材、 3. 賞月亮之使用模式。
使用模式
在地 / Local Identites
現代 / Modern Space
當代 / Contemporary
Human Scale
脫鞋子的 生活方式 與 傳統空間 In Between Buildings Scale
塞食材的 生活方式 與 傳統空間
District Scale 賞月亮的 在地生活 與 傳統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33
?
未來 / Future Space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0
文獻回顧緒 文獻回顧緒論
1
集合住宅區空間之理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集合住宅區空間之理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集合住宅之概念 西方都市集合住宅演進 韓國都市政策與集合住宅演進 集合住宅公共空間領域之設計與考察
2
現代與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規劃理論與演進 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3 CHAPTER 2
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環境設計 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 社會交流環境之重塑
文獻回顧
4
文獻回顧結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3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HAPTER 2.
文獻回顧
0. 文獻回顧緒論 本章節期望透過以全球在地化﹝Local Identities & Glocalization﹞觀點之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Public Spaces﹞設計思維出發,解讀當前韓國與其他地區等,已受到現代主義全球化樣式影響之現代集合住宅區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進而對於都 市空間與公共空間、現代主義集合住宅區以及全球在地化之相關文獻論述進行整理與歸納分析,相關研究範疇將分為「 「集合住宅區空間之理 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 「現代與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 「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 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現代與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現代與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 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等,三方面進行探討,深入了解國內外不同學者對於現 代主義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與在地化研究之知識、心得、觀念以及部份設計方法,以作為本研究設計操作之參考依據。﹝文獻回顧之範圍與 本研究目標之相關性為如下表與圖﹞ 《表 2-1》研究目標與文獻回顧之關聯
總研究 目標
研究目標 1 了解現代集合住宅 區在地居民之在地
以居民之
性行為模式與戶外
在地性行為
公共空間議題
目標與 文獻關係
文獻主體
文獻內容
學習對象: 研究關鍵詞
1. 2. 1. 集合住宅區空間之理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3. 4.
集合住宅之概念 現代 西方都市集合住宅演進 集合住宅區 韓國都市政策與集合住宅演進 戶外空間 集合住宅公共空間領域之設計與考察
模式的角度, 塑造現代
2 評估現代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區
區在地居民之行為
公共空間之
模式與戶外公共空
在地化
間之間的衝突問題
3 塑造具有豐富在地 特色之現代居住空
2. 現代與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3. 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環境設計
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35
1. 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規劃理論與演進 2. 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現代 戶外空間
1. 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 2. 社會交流環境之重塑
在地化 戶外空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統一新羅
三國時期
中世紀集合住宅
文藝復興時代集合住宅
2000 產業革命
全球現代:1890後期至今日:約有100年前後之現代歷史 日本統治時期:1910至1945年 低質集合 1900
現代韓國:1950年代後期至今日:60年以內之現代歷史 低質集合
開起高質集合
開起高質集合 2000
1950
1933:Le Corbusier
1950:韓戰 1990年代:新都市、
:Athens Charter
超小型集合住宅區
1932:Johnson &Hitchcock
1988奧運:開起
:International Style
中上層集合住宅
Zoning
現代集合住宅之普遍
西元後韓國歷史
:集合住宅之出現
1900
2000 年
1500
1000
現代韓國歷史
500
Insular:古羅馬
60 年
0
朝鮮
高麗
1972:開始大規模集合住宅區開發
1928:Clarence Stein:The Radburn 1898:Howard:garden city
1970:wa-woo集合住宅爆發 1925:Le Corbusier:radiant city
工人集合住宅之開 1924:Clarence Perry:Neighborhood Unit 1893:Daniel Burnham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1950代韓戰後期 1920:高層低密度一字型集合住宅開始、電梯應用
:工人用底層住商混合集合住宅
《圖 2-1》韓國在地性歷史與現代歷史關係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3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1. 集合住宅區空間之理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因本研究之主題為「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而必須要首先了解「集合住宅區」之相關研究與文獻。提到集合住宅區空間之理解與 公共空間之再造,首先整理與理解集合住宅之概念與歷史及故事,再者因集合住宅區是從西方由來已久的,而必須要學習對西方都市集合住宅區相 關重要文獻。 因本研究之實際操作基地為「韓國」 ,所以第三部份收集與整理了韓國都市政策與相關集合住宅發展歷史演進,從中可學習在韓國之社會歷史與 政策發展之關係與影響。 最後集合住宅區之相關文獻部份,針對公共空間本身之設計與考察進行整理與了解。透過以下之韓國及國外相關文獻與研究,做為本研究之重 要基礎與可發展之資料。
1-1. 集合住宅之概念 ﹝1﹞ ﹞ 集合住宅定義 由一間或一間以上之房間來形成之一個獨立的家庭之住戶,在一棟建築 物內共同使用出入口階梯、電梯或走道等設施及形成群集時,每一個居住叫 集合住宅﹝apartment﹞,每一棟建築叫集合住宅建築﹝apartment house﹞。 在「住宅建設促進法」中規定五層樓以上之共同住宅叫集合住宅,並區分了 集合住宅與四層樓以下之聯立住宅。不同高度集合住宅稱呼不同名稱,五層 樓以下之建築叫低層集合住宅,六至十層建築叫中層集合住宅,十六層以下 之建築叫高層集合住宅,十六層以上之建築叫超高層集合住宅。1
A. 經濟的角度:大都市地區與鄰近地區之人口集中現象產生嚴重住宅難問題 ,而地價上升與高度土地利用等需追求經濟性。以建設高層集合住宅來解 決這些因素。 B. 技術的角度:建設技術之急繫發展加速了高層集合住宅之建設。 C. 社會的角度:由產業化帶來之家庭單純化與價值觀之變化、都心居住之 志向等因素,造成住宅之不足,而促進了高層集合住宅之供給。 D. 政策的角度:因產業化、經濟開發政策及志向新都市生活之政策方式造成 都市人口集中化與都市住宅問題,而大量住宅供給政策’造成高層集合住
﹝2﹞ ﹞ 集合住宅成立背景 Kim Kyung-Sup 在 2002 年之研究中歸納出高層集合住宅成立之背景,其 背景因素如下: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37
宅區之增加。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 ﹞ 集合住宅之優缺點 以垂直方向發展的現代集合住宅與過去傳統的都市住宅型態不同,造成 都市景觀與生活環境品質上、心理感受上正負面問題,Kim Kyung-Sup,2002
1-2. 西方都市集合住宅演進 ﹝1﹞ ﹞ 羅馬時期: 羅馬時期:貧民集合住宅之誕生 貧民集合住宅之誕生 進入帝政羅馬時期,因為在各都市中進行都市化與人口過密化,一家沒
年之研究中歸納出高層集合住宅造成之優缺點。其高層集合住宅之優缺點為:
辦法轉用一塊土地,而出現集合住宅概念,它稱為「Insular」。根據 The Sho
A. 一定的面積內集合住宅可增加容積率與密度而變為高密化,並且可確保
rter Oxford Dictionary 對 Insular 的定義,「位置在羅馬都市區域之出租用集合
廣大面積之廣場與開放空間﹝open space﹞。 B. 良好的景觀與通風、採光之有利,並且離地面層較遠而能逃避吵音與污 染之環境。 C. 高層建築之象徵性魅力與可確保心理方面之優越感。 D. 每棟高層建築之間有廣大的距離,而確保私密性與心理性開放感。
住宅,地上層主要以商業空間,上部層以住宅空間為使用的大規模建築。它 對立個人式住宅 Domus 之集合住宅,在羅馬中心內他的數約比 Domus 之 25 倍多。」 從單層住宅改變為兩層樓以上的集合住宅,羅馬時期集合住宅大部份以 混合使用方式來開發,主要目的為貴族階層出組給貧民。但羅馬時期集合住 宅面對於買賣、管理、構造、防火、災難等,負面問題。
另外高層集合住宅之缺點為: A. 在高層集合住宅內之生活中感到心裡不安、壓迫感以及高所恐怖等,造 成生理與精神上的問題。 B. 風壓與氣溫等氣候因素影響到居民之身體與造成空間使用之不便性。 C. 在社會性角度上易達性較低,而造成在居民之人格上一些問題、閉鎖性 生活以及生活自立化之減速。
﹝2﹞ ﹞ 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規劃性建設與裝飾性立面、 規劃性建設與裝飾性立面、石造建築之變化 在住宅建設方面來探討,文藝復興時期與過去時期最大差異點為,從無 規劃的居住環境轉變為有合理與事前規劃而誕生的新的集合住宅居住環境。1 在歐洲國家之社會中、上流階層從法國之宮殿建築受到影響,積極收容 建築外觀特性,而都市與街道之外貌變為有秩序與一致性。另外受到文藝復
D. 造成低層住宅區之確保日照權與私密性、犯罪之問題。
興之影響,最大變化是從過去木造建築物轉變成石造建築物而防止了火災、
E. 高層集合住宅讓居民增加心理壓力與減少親進自然的機會、感受不到地
颱風等天然災害。
表面之活動與變化,而造成單純、單調之室內生活。
進入巴洛克時期因為在立面規劃中強調水平面與天際線,而增加樓層(4、
F. 造成居民間之無關心與交流。
5 層集合住宅之一般化)。並限制建築高度與斜屋頂,建築屋頂變為與街道平
G. 破壞都市景觀。
行,在屋頂上加入屋頂牆(dormer window)與設置半戶外式住宅中庭而解決了 採光與通風問題。在都市風貌上已經沒有統一性與一致性,在視覺上因巴洛 克、文藝復興以及過去建築型式所混合配置,而形成有複雜、復合性之風貌。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3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在貧民集合住宅中改善了內部採光、維生、暖房以及通風之設備問題,並
上、開放空間比率上較有益處。結果消失了建築各體應有讀自性外貌之過去
達成了玻璃之一般化與機能性空間分隔規劃。在整體規劃上,外牆環繞著住
概念與街道、中庭、廣場、區塊之過去都市空間概念,而“都市=機械”之新
宅區邊緣,秩序配置街道與住宅之關係而行成格子性區塊。
概念支配了二十世紀居住環境。 並且電梯之發展,集合住宅高度建設上沒有限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3﹞ ﹞ 產業革命與都市化時期: 產業革命與都市化時期:大量生產 大量生產、 生產、鋼材建築、 鋼材建築、郊區發展時期 到了產業革命時期,因都市規模越來越擴大,而出現都市人口增加與住 宅問題。都市中心變成人口過密化與髒亂、不維生,十九世紀後期都市漸漸 往郊外形成郊外工業都市,而分離了家庭與工作區域、通勤行為變得一般化 、區分了工作與休憩活動。 在住宅建設方面最大特色為鋼材之應用與產業革命後在技術上達到大量 生產之條件。
漸漸出現十層樓以上的高層集合式住宅區,因現代建築運動而在平面規劃上 自由發揮空間配置與機能性空間之塑造,發展出更多種可能性與住宅型式之 多樣化。 1960 年開使在全世界各都市與各地區之實際範例中出現現代建築與大規 模高層集合住宅區之問題,二十世紀後期從高層低密度居住環境轉變為低層 高密度居住環境之概念。從許多歐洲老城市中學習而加入街道概念、場所概 念、步行概念以及人性化概念等,開發低層高密度化之集合式住宅居住環境。
中、上流階層居住在郊外之個人住宅或集合式住宅,在都心中出現新的 中層集合住宅。大部份勞工與貧民為主要居住者,改善了洗手間設施、廚房 設施、瓦斯、暖房設施等,過去不維生之環境以及增加其他設施。
1-3. 韓國都市政策與集合住宅演進 ﹝1﹞ ﹞ 1950 年代戰後期: 年代戰後期: A. 國民住宅
﹝4﹞ ﹞ 二十世紀時期: 二十世紀時期:大規模一字形住宅區、 大規模一字形住宅區、低層高密度、 低層高密度、人性化 二十世紀前後,為了解決都市過密化與居住問題,田園都市、工業都市、
在 1950 年代首爾住宅地區有三個特性,低與單純之天際線、居住與工作 地區之區分、步行者轉用道路網等,視覺、區域分區以及道路系統等,有這
鄰里單元等,出現新的整體性都市概念與理論,而且在建築方面第一次世界
些三大特性。韓國戰爭後漸漸消失有中庭之傳統韓屋,巨大修正了居住地區
大戰後展開了現代建築運動,他們提出之新的方法是機械的機能與建築生產
的型態。建設了表準化的個人住宅,其特性為長方形單純之形態、省略了中
之聯繫,就是要創造機能主義環境。
庭、使用木造或石與土混合之材料。這些住宅到了 1950 年代發展成“國民住
在居住環境上最大目標是外部空間擁有空間性餘地與綠地、內部環境上 足夠充滿採光與通風條件,住宅規劃上重視了安全性、領域性、場所性、交
宅”,使用混凝土之一班化等開起了新的建設技術,大部份個人住宅由小規 模建設計劃而成為兩層樓與聯立住宅之型態,並不會改變都市中的天際線。
流性以及公共與私密性之考量。 從 1920 年開始登場了一字形中層集合住宅,一字形建築在經費上、採光
B. 集合住宅之出現 1958 年在首爾中建設了第一個現代集合住宅區,由德國建設公司設計,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39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總共建設了三棟集合住宅,每棟為五層樓高。從當時開使使用集合住宅(ap
1970 年代開始建設了大規模集合住宅區,並入住對象居民層與過去集合
artment)名詞,後來改變為現在使用的“apart”。第一個集合住宅區建設計劃
住宅區很大的差異。高級化、坪數之擴大、設置電梯、暖房等設施系統之改
之重要性在於有典範的性格,但它的設計與個人住宅並沒有很大差異,對
變而吸引了社會中上流階層之注目﹝從庶民之集合住宅轉變中上流階層之住
市民來說進入西方式現代集合住宅還需要十多年的時間距離。
宅﹞,而且透過積極廣告與模型屋﹝model house﹞漸漸轉變市民對集合住宅
﹝2﹞ ﹞ 1960 年代緊急都市政策時期: 年代緊急都市政策時期:
之偏見與危機感等否定觀念。1970 至 1980 年間建設之大多集合住宅為 1000
1960 年代為了有效率之都市開發,樹立了關於都市計劃之幾條法令。
至 1500 家口、居民約 10000 人口規模、500 至 600 公尺之巨大區塊、十五層
其中因國家經濟成長之目標而強化了都市現代化,造成都市開發上即興的
左右高之集合住宅區,大大改變了都市天際線與風貌,形成從無創造之都市
行動。1960 年後期開始進行“隨便、不管”式的都市再開發,而許多都心貧
空間。1970 年之住宅區成功開起了大規模現代集合住宅區時代。
民街被撤去,重新建立現代化之住宅區。1 1970 年初前住宅建設由中小企業或手工業者來達成,首爾的居住型態還 是以個人住宅為主。1950 年代開始因使用鋼琴混凝土與可行積層之建設技術
﹝4﹞ ﹞ 1980 年代首爾奧運時期: 年代首爾奧運時期:奧運、 奧運、都市美化、 都市美化、超小型集合住宅 1986 年之亞運與 1988 年之奧運,在‘奧運之 1980 年代’推動了更大型化
發展,並且都市再開發計劃,而在首爾消失了都心的貧民村,重新建設了幾
之都市計劃,而且緩和了建設高層建築之規制。除了集合住宅區以外,在居
數四層樓左右、住商複合型之集合住宅區。但對首爾居民沒受到好評,中上
住區域可建設高大建築,緩和了高度與容積率而再度都市能變成密集化。
流階層較選好個人住宅。當時集合住宅是為庶民而建,所以對中、上流層來 說比個人住宅不足與不夠高級。並且 1970 年四月發生“哇屋”集合住宅爆發、
都市美化、大型建設、大規模住宅建設以及地下鐵網之擴大等,都為了 國際形大賽,而都市變化較大、住宅與周遭地價上升。
倒了,而韓國人對高層建築產生更大境界心。1960 年代集合住宅之重要性在
1980 年代首爾開始進行往外擴建規劃,在首爾的邊緣或還沒開發的區域
於它已準備了現代集合住宅區特性要素,例如與周邊地區獨立存在、自治性
規劃‘新市街地’。都以垂直、機能為主的都市計劃原則來開發,但在集合住
住宅區、建設管理事務所、商家、遊戲區、幼稚園等,能成為現代集合住宅
宅區內配置較小型聯立住宅等,住宅型態變多樣化,行成幾何型建築型態。
之先驅者。
﹝3﹞ ﹞ 1970 年代大規模集合住宅區時期: 年代大規模集合住宅區時期: 1972 年樹立了新的都市基本計劃﹝1972 至 1982 實行﹞,其計劃內容於
在首爾中心以‘現代與國際型首爾’的口號,建築設計上到達了更高一階的 目標。材料、建築高度以及立面裝飾等,集合住宅之誇示性機能與實用、居 住性機能互相發展,形成新的集合住宅區。都市已開發了每塊土地,而且開
都心業務計劃、交通與道路網計劃等推動了大型政策方向。主要以都市機能
發大規模集合住宅區產生正復面問題,1980 年代另一件集合住宅區特性為超
分散與、人口分散以及首爾未開發區的規劃。並且 1972 年政府為了解決住宅
小型集合住宅區之發展。它的特性為與其他原本周圍環境共存在一起、都市
難,推動了大規模住宅建設政策,而造成集合住宅區開發節次變柔軟,容積
許多區域可行發展、民營公司單位為主導。
率 300%、許可五層樓以上之住宅建設等,定立了都市內集合住宅區之概念。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4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5﹞ ﹞ 1990 年代首爾奧運後都市 年代首爾奧運後都市擴張管理時期 都市擴張管理時期: 擴張管理時期:衛星都市、 衛星都市、新都市 1990 年代首爾之都市政策方向開始思考社會正義、生活品質等人性問題,
﹝1﹞ ﹞ 出入口空間 出入口之配置要考慮主、次要動線,被使用者明顯得認知出入口型態與
1995 年開始進行地區分權化與主要大都市市長之普通選舉等,分離了中央政
位置,與周圍環境分別為主要設計重點。並且規劃集合住宅之出入口時考慮
府與各區域而確保了各都市的獨自性。1990 年代在首爾已中段了大規模開發
與其他周圍公共空間之關聯性,能夠達成生活之便利性與擴大鄰居間交流。
,大規模開發行為也往外發展。 在‘向 2000 年之首爾都市基本規劃’中,為了都市人口與都市機能分散,
Newman 講到關於集合住宅之出入口,使用多數小型出入口比所有居民用 同一個出入口減少共同秩序與犯罪、破壞行為。使用小型出入口將居民互相
而發展了衛星都市與新都市。開發集合住宅區大部份都在都在衛星都市與新
間認識性較多,而且其他外部人侵入時居民互相間立刻就產生模種反應與維
都市等都市之外廓,以美國式之格子性大道與都市機能分離、垂直 16 至 20
持關係。1
層超高層大樓住宅區之原則,開發了衛星都市與新都市。在衛星都市與新都
﹝2﹞ ﹞ 保管腳踏車之共用空間
市中住宅型式為超小型集合住宅區。1990 年代後期都市再開發有三大型態,
兒童使用之腳踏車因未備保管空間而集合住宅區外觀視覺美化上造成不
第一為 1970 年代已開發的區域再次修補、檢討之‘都心再開發事業’計劃,第
良景觀,腳踏車保管空間配置必須考慮視覺性美化與認知性、以及集合住宅
二為從新規劃不良住宅區與之‘住宅再開發事業’計劃,第三為開發衛星都市
全區之氣氛。
與新都市之‘新都市開發事業’。到了 2000 年集合住宅再開發計劃走向為往,
﹝3﹞ ﹞ 垃圾場空間
已建設 20 年以上之住宅之‘再建築’之方向。
集合住宅區垃圾場之使用方式為固定配置收垃圾之位置,在定時間收去之 方式。這種處理方式除了收去垃圾以外,都沒考慮到其他角度,沮害視覺美 感與空氣污染。
1-4. 集合住宅公共空間領域之設計與考察 在「高層集合住宅文化與社會環境」﹝Kim Kyung-Sup,2002﹞中,將集
﹝4﹞ ﹞ 垂直交通手段 在高層集合住宅內設置的垂直交通系統主要為階梯與電梯兩種,電梯的
合住宅之物理性環境分類成三大類形構造範圍, 第一類就是關於居住內部空
使用率高相反得階梯的使用率很低,而且階梯空間讓居民認知為犯罪等不安
間相關範圍要素,可測試為內部空間的品質、第二類是外部空間相關範圍要
全空間。在密閉之階梯空間可設計開放性建築立面而往外可視之階梯空間將
素,可測試為外部居住環境品質、第三類是自然環境與居住環境之間的環境
減少居民對階梯犯罪之不安感。
的要素,可判斷都市環境與居住環境之關係。本研究將主要探討之對象為集
電梯之配置考慮戶外、內之動線與方便性以及安全性。電梯之數量、速度、
合住宅之外部空間相關領域,而瞭解第二類外部空間相關範圍之內容。
規模等因素影響到居民之居住型態,電梯之設計也可開放式之出口門型態或
其外部空間之分類與內容如下: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41
內部設置檢視相機,減少犯罪率。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5﹞ ﹞ 停車空間 因集合住宅區之一家保有汽車之數量越來越多而停車空間不足,造成集 合住宅區戶外空間變為停車轉用之區域、縮小綠地開放空間。 停車空間之立體化或地下化等可解決停車問題,停車場規劃使小規模分散 配置方式比一個大規模停車空間來說易達性高而且可上升居民之領域感以及 降低車輛犯罪之安全感與可回復集合住宅區之景觀。
﹝6﹞ ﹞ 戶外綠地空間與休憩設施 將居住與樹木互相間聯關與配合,形成居住環境與上升生活品質。由居 民來照顧綠愛惜綠地空間,綠地受到觀心與愛護漸漸形成社會性場所。由人 造的綠地空間可分類為積極性空間﹝Positive space﹞與消極性空間﹝Negative space﹞之兩種型態。 消極性空間是指型態不明顯的戶外空間,積極性空間指一般建築空間。因 為所有規劃重點放在於積極型態之建築物上,除了建築物範圍外省下來的空 間便為開放空間,但雖然是戶外空間,在規劃戶外空間時,與建築內部空間一 樣,明顯、分明、設計成明確型態以及附加重要意義,戶外空間能夠轉變為積 極性空間。並且自然親和之綠地空間在居住環境之品質與居民之偏好角度上來 說,反映肯定的結果。
﹝7﹞ ﹞ 兒童遊樂空間 關於兒童之社會化與遊戲空間之要求是重要的考慮事項之一,而且兒童本 身就願意交其他朋友,場所與道具等因素能夠塑兒童造交流之環境。但許多 兒童空間以成人之角度設計,而造成與兒童要求條件不一致的空間。 為了塑造積極性遊戲區先分類兒童之年齡與遊戲特性,確保戶外空間之 面積與強化與集合住宅之聯繫性。遊戲區以造年齡再次可分為室內與室外, 而連接戶外與戶內空間,並且在戶外空間之配置上必須考慮父母的監視與安 全性。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4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 現代與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回顧 從上一節之「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在地化」之文獻回顧中發現集合住宅區在古羅馬時期早就已經存在之居住空間,但在本研究上集合住 宅區之對象為工業革命後現代主義之潮流而產生之物。所以在文獻回顧之第二部份「現代與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回顧」的主要重點在於部份國 內與國外,尤其是國外學者對現代與非現代都市空間相關理論與獨有看法做為本研究之文獻回顧第二部份。 第一部份為現代主義相關都市理論,因現今韓國的都市計劃與集合住宅區之規劃設計都直接或簡接受到現代主義都市理論之影響,而探討本研 究之主題前必須要理解過去之相關知識,所以本研究整理了從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影響了全球化空間相當重要的都市空間理論。現代主義都市 設計後 1960 年代開始漸漸發現現代主義都市空間之問題,而第二部份為已經發展的反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規劃設計之相關理論與研究之回顧,其內 容大部份以西方學者之理論,從中學習已發現之都市住宅區空間之策略與方向,並做為本研究之基本背景與應用在未來規劃設計之上。
2-1. 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規劃理論與演進 2-1-1. 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規劃理論 ﹝2﹞ ﹞ 田園都市(Garden City) 田園都市 ﹝1﹞ ﹞ 都市美化運動(City Beautiful Movement) 都市美化運動 都市美化運動在 1893 年芝加哥世界貿易博覽會中由 Daniel Burnham 所提 出的都市規劃理論,從羅馬與 Haussmann 的巴黎之旅遊中受到靈感。 都市美化運動主要原則為: A. 拓寬街道、B. 種行道樹、C. 注重公共設施 由都市美化運動帶來之效果如下:
“如果有已經超過人口百萬的大都市,就全部放棄從新開始建設三萬人 的都市。”1,田園都市在 1898 年由 Ebenerser Howard 來發明的都市設計理 論,結合了都市與鄉村之各優點的自足性新都市。要同時解決都市的混雜與 鄉村之孤立性課題。 田園都市主要原則為 需要保留與既有都市之一定間距、B. 構造以 5000acre 之農地與 1000acre 之
A. 給都市貧民層新的市民儀式與倫理價值,透過這些能減少社會之惡、B.
市區、C. 所有土地屬於信託委員會,土地可租給市民,收入之租金投資在
因應用了歐洲樣式,而美國都市在文化方面能夠到達與歐洲都市對等之位置
公共事業上、D. 所有住宅是屬於個人的,但由社區來管制所有公共設施、
、C. 回復都市中心地區之活力,可吸引都市上流層而能發展都市規模
E. 如果已超過 32000 人口,必須要建設新的田園都市來容納人口。
但都市美化運動並不關心住屋或社會改革,所以只能在小尺度範圍內實現。9
田園都市之原則只能適用在特定地區……但田園都市理論卻在現代都市 風貌之角度來講影響力龐大。1
9
,田園城市,1992,p.69-72 Edward Relph 著,謝慶達譯, 「現代都市地景」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4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4﹞ ﹞ 雷特朋原理(The Radburn) 雷特朋原理 雷特朋原理是在 1928 年由 Clarence Stein 來提出的結合了田園城市與鄰 代汽車與行人交通衝突事故的事實,因此這是一個針對汽車時代所做的設計。 安全、有秩序、開闊、開發成本比較低等,這些為它的優點。 雷特朋原理之主要原則為:A. 使用「超大街廓」(super block)之手段、B. 房子面向公園與步道,背面的囊底路則供汽車連接收集道路、C. 每塊超大街 廓內設置一個小學、遊戲場以及公園、D. 透過收集道路下方的步道遂道,連 接各個超大街廓,等透過這些原則,完全分離了步行與車行之動線。1
《圖 2-2》garden city ﹝資料來源:現代都市地景﹞ 《圖 2-3》neighborhood unit
﹝3﹞ ﹞ 鄰里單元(neighborhood unit) 鄰里單元 鄰里單元是在 1924 年由 Clarence Perry 來提出的都市規劃概念,社區以 幼童能步行到學校之規模,並且能夠滿足生活之便利性、維生以及與居民間 一所小學之人口數決定,其人口數為 5000 人,但面積大小則根據採取之獨棟 住屋或公寓等住屋類型而決定、B. 以幹線道路為邊界,避免穿越性交通穿越 鄰里、C. 開放空間應佔總面積的百分之十、D. 學校及其他機構應位於中心、 E. 地方商店應位於鄰里單元外圈,特別是商機最佳的交通幹道交差口、F. 內
﹝5﹞ ﹞ 土地分區(Zoning) 土地分區 土地分區之定義為將都市中分別給各地區具有不同的功能。土地分區概 念之價值與它的優點為: A. 降低房地產的波動、B. 保障鄰近產業所有權人的利益、C. 保障採光與 通風權利、D. 將都市組織成不同使用分區的構成的統合系統。土地分區對 都市風貌造成了重大衝擊:A. 不同地區呈現不同地景、B. 進一步管制了建 築物最大容許高度、街道面退縮、道路寬度、建築材料與樣式、C. 造成隔 離的地景、幹線道路分隔了不同區域1
部街道系統應有不同的配置,街道寬度僅需應付地方性交通即可。 鄰里單元廣受歡迎,但並不是完美無暇,鄰里單元所造成之問題如下: A. 創造了被繁忙幹線道路分割的都市孤島、B. 只能提供有限的就業機會、 C. 社會活動中心往往位於幹線道路交叉口或是沿著商店邊緣出現、D. 隨著 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有時甚至必要關閉小學等結果,而破壞鄰里單元的 基本邏輯。10 《圖 2-4》The Radburn 10
《圖 2-5》Zoning
,田園城市,1992,p.79-82 Edward Relph 著,謝慶達譯, 「現代都市地景」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4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6﹞ ﹞ Le Corbusier 之都市理論 ﹝6-1﹞ ﹞ Radiant City Radiant City 是在 1929 年「Urbanism」書中由 Le Corbusier 所提出的新的 都市規劃概念。 Jung Sung-Yeon(2003)認為,當時工廠的產業化與合理化而所生產的各種
E. 提供各種端景與視野。 F. 充分發揮大量生產建築之優點。
﹝6-2﹞ ﹞ 雅典勳章 Charter) 雅典勳章(Athens 勳章 1933 年在雅典舉行了現代建築國際會議(CIAM),在 1941 年由 Le Corbusier 來整裡會議內容而公佈在雅典勳章(Athens Charter)。
道具之機能性與便利性、從馬車時代轉變到汽車時代之交通構造等,已漸漸
核心思想在於以機能來分離都市區域之概念,以居住、餘暇(娛樂、休憩)、
開始大量生產精神變革當時社會構造,而他批判了舊態依然的建築方法與由
勞動(工作)來分類都市,將交通來串聯各機能性都市空間,各機能項目重要
狹窄彎曲之老舊街道為中心的都市規劃概念。
內容為:
Radiant City 的主要規劃原則為: A. 紓解市中心的混雜: 透過分類居民與分區方式來紓解市中心的混雜。 ﹝a﹞ 分類居民方式為 I. 都市人:居住與工作都在都市中心內。 II. 郊外人:居住與工作都在郊外內。 III. 混合人:居住在郊外區,但在都市中心工作。 ﹝b﹞ 分區方式為 I. 都市中心區:快速、稠密、敏捷、集中之都市中心。
A. 居住:居住空間位置以日照量與綠地開放空間關係之角度,來配置在都市 空間內最佳之區域,調整適當的密度、避免跟著道路邊緣配置住宅之方法。 B. 餘暇:為了有益與豐饒的餘暇,在都市內應設置各娛樂活動應需求之 設施物。 C. 勞動:勞動空間不可變為痛苦、束縛之場所,應塑造成人與人交流、活動 之場所。 D. 交通:以交通量與速度來決定道路建設,在交通量過多之交差口開發立體 交差道路為交通順暢,應分離步行與車行之動線。
II. 田園都市:柔軟、廣闊、彈性之都市外圍區域。 III. 補助區域:保存著樹木與草原、清淨空氣之連接都市中心區與田 園都市區之區域。 B. 增加人口密度:透過增加高層建築物增加都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其原本 巴黎市中心之每英畝(ha)內 300 人口之密度增高了每英畝(ha)內 1200 人口。 C. 增加交通運輸系統:以寬闊的直線道路取代狹窄的街道來改善交通運輸, 增加地下鐵、汽車、電車、非機等交通手段。 D. 增加植栽面積:增加開放空間,其原本建蔽率 90%之巴黎中心改造為建蔽 率僅為 5%之高層大樓,透過各種植栽元素塑造以人的尺度環境(Human Scale )。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45
《圖 2-6》Radiant City﹝資料來源:urbanism。﹞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2-2. 非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 ﹝1﹞ ﹞ 背景與對象 A. Camillo Sitte(1889):過去廣場空間靠人的視覺與感覺等直覺來配置環境中 的物理性環境,批判了圖紙上秩序之現代都市規劃方式。 Sitte 講到現代都市規劃﹝圖紙上之秩序﹞的主要三種方式, I. 直角方式、II. 放射方師、III. 三角方式。 將在使用這種方式的空間裡沒有藝術性,雖然三個方式唯一的目的就是 道路系統之調整,但 Sitte 說道路系統只會在交通方面有用,而且交通方式 與過去都市方式不衝突、不會一定的受到障害。
C. Peter Blake(1976):在“form follows fiasco;why modern architecture hasn’t worked(1976)”書中批判現代主義設計帶來的許多幻想性,他在 1960 年代開 始漸漸得懷疑現代主義設計之問題,他研究個人的經驗、過去許多理論以及 實質空間之範例中歸納出十一個現代主義設計之幻想性錯誤與失敗。 I. 機能(functions)之幻想:批判現代主義之“form follows function(型態隨著 機能)”理論,這並不是必須條件,大部份在現代建築上型態是反機能性的。 II. 開放式平面(open plan)之幻想:從日本傳統建築中發展之開放式平面設計 之成功必須要有一些條件,A. 開放式平面建築內需要有奴隸化的內人或幫手
B. Jane Jacobs(1960):“不論是在任何時代或任何社會,繁榮燦爛的文化之去 域之中心中共同得都會有充滿了豐富創造性、活力性與願意居住之都市” Jacobs 在“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書中,探討都市環境 中塑造活動與生氣之因素,重視都市中“人”與“互動”以及有充滿活力的 “交流”。Jacobs 指出兩件錯誤的都市規劃思考之主要原因, I. Ebenezer Howard:推動 garden city 之 Howard 的影響, II. Le Corbusier: 推動三百萬城市(radiant city)的柯比意的影響。 她批判了分區管制與花園城市,造成人和人之間交流越來越少、失去各 地區的自然發展可能性以及社會身分分離現象。 Jacobs 認為這兩者都把都市從自己想要、喜愛的角度來看而造成不良的環境 ,輕視了當地生活的居民發揮的自由性,現代都市規劃把所有事都組織得夠 堅固,並沒有留下自由性發揮空間而失敗。11
11
、B. 私密性之完整性考量。但因為時代與文化之改變,而現代開放式平面之 建築中大部份沒有那些條件就常造成不理想的結果。 III. 純粹(purity)之幻想: 批判現代主義之“裝飾是罪惡”(Adof loos,1910)1 理論,無裝飾的純粹性建築放在我們的實質環境中一段時間,出現一些髒亂 、不維生的結果。但使用過去材料時經過多久時間就沒任何問題或變得更有 味道,他指說如果要在純粹性中得到成功的結果,現代主義必須要研究出新 的材料。 IV. 技術(technique)之幻想:“就像沒辦法想成沒有十字架的基督教,也沒辦 法想成沒有現代技術的現代建築運動。”1,但在美國,現代建築之技術性之 問題與失敗,Blake 歸納出四項失敗原因。A.在美國的建設產業界強烈得反對 表準化、 B. 大型建設零件部品之大量生產必須要有正確的流通才能實現、 C. 巨大的美國這點在經濟性大量生產中就造成嚴重問題、D. 自由企業社會
Jane Jacobs 著,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 Vintage Books USA,1961,p.3-25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4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之構造上個人主義之特性總是會抵抗規格之表準化。
XI. 建築(architecture)之幻想:批判以“不要做小規劃”(Daniel Burnham,)1
V. 超高層大樓(skyscraper)之幻想: 批判滿足人口集中之空間性需求之超高
代表之現代設計理論,但生活的快樂與生氣都由小空間而決定。
大樓構想。經濟上、自然環境上(微氣候)造成不理想的結果。“我做最大得罪 的事就是建設超高大樓的事。”(獨希阿得斯,1971) 12,獨希阿得斯指五項超
D. Roger Trancik(1986):在“finding lost space”本書中,提出“失落空間”之概念
高大樓之問題,
,失落空間之定義就是對周圍環境或使用者而言,沒有正麵的價值與貢獻之
i. 過去最成功的城市就是人和建築以及自然塑造模種均衡之處、ii. 超高
都市空間。他指出五項現代主義都市規劃造成許多失落空間之原因,
大樓拒逆人、iii. 超高大樓拒逆社會、iv. 超高大樓拒逆交通、通信、電力
I. 汽車(the automobile):對汽車的依賴性增加、
、排水等之組織網、v. 超高大樓破壞過去所存在的價值與都市景觀。
II.
VI. 理想都市(ideal city)之幻想:以車為主的理想都市讓都市中失去了街道、 造成不安全的都市空間、輕視過去歷史及生活方式。
態度、 III.
VII. 移動性(movement)之幻想:Corbusier 的 Radiant city 與 Frank Lloyd Wright 之 Braodacre city 等現代主義理想都市必須建設複雜的交通網才能發揮效果。 但那些交通網破壞現存的環境與塑造非人性尺度空間而造成失敗的結果, “理想都市總是要步行者的都市是明確的事。”
13
現代設計運動(modern movement in design):建築師對開放空間所抱持的
分區管制與都市更新(zoning and urban renewal):土地分區使用與新都市 之開發、
IV.
公共空間的私有化(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pace) :現代公、私機構不願 承擔都市公共環境的責任、
VI. 土地使用變遷(changing land use):都市核心地區內部區域廢置的工業、
VIII. 分區(zonings)之幻想:分區管制,將居住、工作、商業之分離與由交通
軍事及交通運輸用地。
來串聯的現代主義都市構想造成都市內部分離與太過於維生化、人口密度不
Trancik 回顧過去都市發展的過程中找出影響二十世紀現代都市空間之兩
穩定等之不理想的結果。
個背景,
IX. 居住(housings)之幻想、造成都市分離現象:現代主義大形住宅區之開發,
I. 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由包浩斯(the bauhaus)、風格派(De Stiji)、柯比意
造成低質、不維生、不尊重人們之多樣性與文化差異,共同居住的環境中不
(Le Corbusier)來代表性之機能與實用性設計理論、
適當獨自與強制的合理性型式,而造成沒人氣的居住環境。
II. 機能格子 (the functionalist grid) :機能主義者與理想主義者推動之太過於
X. 形態(form)之幻想:批判“less is more”(Mise Van der Roe,)等現代主義過
秩序的都市交通網,這兩個背景影響現代規劃設計師,塑造地下化廣場、室
於簡化之設計理論,在家具或設計工業商品時型態與視覺感比內容過於重視
內化購物中心、大街等都市失落空間。
,而對真實使用者來而言造成不方便與不可使用的結果。 12
Peter Blake 著,尹一柱譯, 「Form Follows Fiasco:why modern architecture hasn’t worked」 ,技文堂,1999,p.104 Peter Blake 著,尹一柱譯, 「Form Follows Fiasco:why modern architecture hasn’t worked」 ,技文堂,1999,p.128
13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47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Trancik 認為現代都市空間不如過去傳統性空間,和 Cullen 與 Sitte 一樣 從歐洲老舊城市的特性中尋找未來都市理論的方向。
III. 內容層面 (concering contents):是色彩、質感、規模、特性、個性、唯一 性等都市環境構造因子之研究,探討場所中之細節與人的感受。
﹝2﹞ ﹞ 都市空間設計理論 A. Gordon Cullen(1959): “都市景觀(townscape)”是視覺性結合(visual
這三個在連續關聯線上的,從視覺(行為)至場所(位置)再延伸到內容層面 ,必須要把三者都考慮才能達到有均衡、調和、完整以及適合的環境創造目的。1
coherence)與構成都市環境之建築、道路以及組織空間的藝術(Goldon Cullen, 1959),這概念由 Cullen 來發展研究,透過 townscape 書而更結實具體化。
B. Kevin Lynch(1960):一個擁有易知性的都市環境意象可分析為正體性、
Cullen 和 Sitte 之觀點有類似性,都以視覺性與藝術性的觀點探討都市環境,
構造以及意義。
但十九世紀末期與二十世紀中期之都市環境差異性巨大,從 Cullen 的思想開
I.
始探討空間中“場所”之層面。“把擁有多樣化構造要素的都市能夠塑造成對所
II. 構造:是對象與觀察者以及其他對象之間包含空間與模式 (pattern) 關係、
有人平安生活之空間不是一件簡單、單純的事,而且規劃者更困難簡單得說
III. 意義:是一個對象給觀察者實質性與感性的模種意義。
明那些環境之內涵。”14(Park ki-jo,1992)。 Cullen 也批判現代規劃者規劃之機能、效率為主的都市,不只是整體規劃 更深深討論環境中之細節以及帶給人的感受。 “建築藝術就是相互關係之藝術
自明性﹝identity﹞:是唯一與個人性意義、
Lynch 指出形成都市構造之五個基本元素, I. 路徑(path)、II. 邊緣(edge)、III. 區域(dstrict)、IV. 節點(node)、VI. 地標 (landmark),
(an art of relationship)…………把許多要素調和得演出(drama)這就是重要空間
以這五個元素來分析與塑造擁有豐富意象之都市,讓都市被人們正確的
處理技法。”15但現代所有城市看起來都沒有活氣、沒有興趣、無力的而都市
了解及提高形成意象之可能性(image-ability)。
沒辦法發揮自己力道。他指出三個理論改善現代都市環境之思維方法,
C.
I. 視覺層面(Concering optics):“…步行者在都市用一律性的速度走路,景觀
結果發現在都市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步行道(side-walk)。
用急激變化與不同、全新的風冒出現在我們的視覺中,這叫連續性視覺 (serial
Jane Jacobs(1960):她觀察了都市中發生的人們之社會性行為(behavior),
“如果要在街道上聚集人潮就要變得安全,如果要在街道上安全就要聚集
vision) 。”16因此規劃者必須考慮動態視覺環境。
人潮。”1,“單獨是一個街道就甚麼都不是,空無的街道上聚集了人潮、發生
II. 場所層面 (concering place):是由觀察者所在之位置與視點變化來不斷得
各種不同行為與活動這才是街道的役割。”1
出現之反應與相關內容(sense of position),因此觀察者在不同位置中那場所帶
“街道及人行道是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間,同時也是城市裡最具有生命力的器官。”
給人之不同感受。
14 15 16
Golden Cullen 著,朴基造譯, 「townscape 都市景觀」 ,泰林,1994,p.6 ,泰林,1994,p.8 Golden Cullen 著,朴基造譯, 「townscape 都市景觀」 Golden Cullen 著,朴基造譯, 「townscape 都市景觀」 ,泰林,1994,p.9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4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D.
Jan Gehl(1971):Gehl 研究出人在戶外場所中發生的活動之三個類型,
入考慮,並使新設計作品與即有狀況配合。在場所理論中,使用者及個體對周
必須性活動、選擇性活動以及社會性活動,可以單純得分類成這三種活動,
遭公共環境之社會、文化價值、視覺感受等與水平封閉性、連繫性等受到相同
互相之間要求不同之物理性環境。
重視。”1
I. 必須性活動(necessary activities):必須性活動和”走”密切的關係,對參與者 沒有其他選舉的餘地,從外部環境上獨立性之活動。 II. 選擇性活動(optional activities):參與者自願之活動,需求時間和場所之良 好的條件,在戶外生活中尋找快樂大部份會屬於選擇性活動之內的意義。 III. 社會性活動(social activities):人們聚集在公共場所時發生的所有活動, 社會性活動和前兩種活動有聯關性發展。 戶外空間之環境不良的時候只會發生必須性活動,降低環境的品質。無人 的環境將必須性活動必須要連續到選擇性和社會性活動之發展,才能轉變成 有活力、豐富的戶外空間。必須性(機能性)、選擇性(娛樂性)活動,在過去各 種不同背景之下發展了不短時間,但社會性活動上比較少數關心。
F.
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他從過去老城鎮與各有機體之研究中發現
兩件重要的構造特性, I. 有機成長(organic growth)。 II. 整體性(whole)。 “這種成長的完整性並不只存在老的城鎮中。而總是存在一切有機體的成 長中……他們都具備有機特性:有自主性、內在控制及整體成長。”1 他在新的都市設計理論中一直不斷的強調整體性與有機成長,這和 Trancik 在“尋找失落空間”中提出的都市設計方法有一些相同點。1 Alexander 發現這些生長的整體中有一些基本且重要的特徵, I. 整體漸漸得成長,一塊接著一塊。 II. 整體是不可預知的。 III. 整體是儗 聚在一起的。 IV. 整體是充滿感情的
E.
Roger Trancik(1986):
“所有的傳統城鎮在它們的成長中具有這些特徵。但是現代都市發展的實際
從現代空間變遷與歷史範例之研究中歸納出三個都市設計理論,
狀況中,沒有這些特徵。它們一點也不處理整體成長的問題。”1
I. 圖一底理論(figure-ground theory) 、II. 連接理論(linkage theory) 、III.
Alexander 認為每一回營建的增加,必須用復原城市的方式來進行,所為復原
場所理論(place theory) ,
的方式指的就是修理現存的整體,再加上對新整體的創造。而他歸納出達成
圖一底理論主要是探討都市建築實體與開放虛體之關係,目的在於建立不 同的空間層級與整理都市空間結構與秩序,強調空間示意圖。 連接理論則重在探討以“線”連接各個元素,連接理論之目的在於組織一個 連接系統或網路,以建立有秩序的空間結構,強調動線示意圖。 場所理論比圖一底理論及連接理論進一步的將人性需求、文化、歷史以及 自然涵構等因素列入考慮。場所理論結合獨特形式及環境詳細特性之研究, 使實質空間更為豐富。這種反映涵構的研究方式,通常將歷史和時間因素納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49
整體性與有機成長等上述所講的理論之都市設計規則與方法。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 ﹞ 重塑都市空間設計 重塑都市空間設計方法 設計方法 ﹝3-1﹞ ﹞ 政策、 政策、大規模的層面 A.
Camillo Sitte(1889):指出幾種方法能夠把現代城市回復擁有過去藝
B.
Kevin Lynch(1960):“都市意象之生動與一致性就是讓都市中的生活變
術性與社會性之環境,
得更愉快之重要條件。” Lynch 提出後續研究與都市規劃方向,
I. 在藝術與技術方面分析老舊城市與新城市、
I. 從整體的角度來探討現在的都市,可提高都市的質、
II. 明確分析構造動機 (motive) 、
II. 居民之知覺與參與,
III. 從老舊中尋找調和與魅力,從新的中尋找混亂與無趣、
Lynch 之都市理論要求更高一階之目標,“現在我們要求的不只是單純組織
IV. 從現代方塊住宅方式中發現解放出口、
好之良好城市,還要求擁有充滿了“詩”的感覺與“象徵性”之都市環境。”
V. 保留與救護過去藝術性美麗的環境。
C.
Jane Jacobs(1960):指出四個維持都市生活之活
D.
Jan Gehl(1971):現代都市戶外空間改善
E.
Peter Blake(1976):提出關於以上述之現代主義
力方法,為都市的多樣性(the conditions for City
的方向,
幻想的代替案,未來解決方法,
Diversity),
I. 如何把人們生活在街道上。
I. 阻止建設超高層大樓、
I. 反對單一用途地域制(土地分區制),支持兩種以
II. 增加人與活動之數。
II. 阻止破壞歷史性建築物與街道角落之現存價值
上之復合性用途區域(mix use:混合使用制)。 II. 反對超大區塊 (super block) ,支持短區塊 (short block) 。 III. 老舊建築與新建築之視覺上調和,底層建築與 高層建築之混合性配置 (防止社會身分分離) 。 IV. 適當的範圍內維持人口密度。 因為都市之複雜性而四個方法必須要一起適用 能有良好的成果。
III. 增加在戶外活動之時間,就是改善戶外
的建築、
空間的滯留條件之重要三個條件。
III. 阻止建設所有要新開發之高速公路、
他還提出因汽車與交通分類而變成單純
IV. 建設產業界自己負責任關於他們所生產之生產
單調街道之改善方法,其中一項就是個人移
品之性能、
動時利用汽車的方式轉變成利用大眾運輸系
V. 阻止分區管制法、
統、步行、腳踏車的方式來代替交通系統。
VI. 阻止大型規劃,縮小成以人能夠理解之尺度範 圍之規劃、 VII. 建築教育之根本性再偏性、 VIII. 阻止現代主義建築。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5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2﹞ ﹞ 實質空間的層面 A.
Camillo Sitte(1889):“在現代城市中由所有樣式與趣向來建設硬性環境,
而且個人的趣向不會考慮其他人的看法而和過去時代不同,在過去不會出現 樣式上的問題,建築與建築間自然得連續,適合在個體與整體方面。”17 但在現代城市環境中一方面造成各式各樣樣式、混亂、不一致的空間,但 另一方面卻造成單調無趣、一模一樣的城市環境,而他提出了在視覺環境上
都市空間追求機能性、無裝飾性、生產主義方式的都市環境造成大尺度、無 人性的都市環境,Gehl 講說戶外空間的品質由小尺度來決定。 高層住宅區廣大、混沌的戶外空間區分為三至四層多層次小單位空間, I. 整體住宅公共空間領域、II. 屬於各個建築物的領域、III. 個別性的階梯 出入口領域、IV. 地層樓住宅領域等很明確得區分開放空間。
改善單調城市風冒的方法, I. 道路寬度的差異、II. 建築物高度之差異、III. 戶外階梯、IV. 往外突出的 窗戶、VI. 斜屋頂、VII. 半開放的室內空間 (loggia) 。
﹝4﹞ ﹞ 象徵性理論 A.
Robert Venturi(1972):從 Las Vegas 之分析後 Venturi 指出三件代表象徵性
之建築型式, 研究出五項過去廣場空間的特性, I. 與周圍環境之密切關聯、II. 空敞與自由的中心、III. 封閉行邊緣、IV. 大 小、規模與形式、V. 不規則型態。 B.
Jan Gehl(1971):現代都市建築的邊界變得很模糊、界定不清楚的邊緣或
單調無用的境界領域,Gehl 講到柔軟的境界領域(edge),三種物理性要素影 響到在住宅周圍產生的戶外活動之範圍與個性, I. 出入順暢、II. 住宅前方擁有停下來的良好場所、III. 住宅前方擁有可作業 或活動之對象, “在市中心的高層大樓前方雖然有許多來來往往的上班族及行人,但沒有上述 的條件而從往來中沒辦法發展持成其他活動。”18
I. Las Vegas 大道(the Las Vegas way)、II. 裝飾的倉庫(the decorated shed)、 III. 鴨子(the duck) 第一項“Las Vegas 大道”中存在三種象徵性要素, i. 文章性要素(the heraldic):廣告版等 sign 為主、 ii. 人相學性要素(the physiognomic):建築臉(外貌)給的訊息、 iii. 位置性要素(the locational) :所站的位置給的訊息, 第二項“裝飾的倉庫(the decorated shed)”就是有裝飾性但原本建築之構造 與性格不會被裝飾壓倒之型式。 第三項“鴨子(the duck)”是類似雕塑那樣自體就是象徵性之建築,在象徵 性之基地內建立其他構造元素之型式。 簡單得說“鴨子本身就是象徵性建築,裝飾的倉庫就是掛的裝飾之平凡的建
C. Jan Gehl(1971):提出都市空間設計中細部計畫的重要性與方向,現代主意 Venturi 引用了 Pusin 的話“以後可以裝飾建築,但不可以把裝飾建設。” 17
Camillo Sitte 著,仲德昆譯, 「城市建設藝術」 ,台北斯坦出版社,1993,p.209 Jan Gehl 著,김진우外譯, 「Life Between Buildings」 ,푸른솔,2003,p.238
18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51
築。”1 Venturi 發現在許多現代城市中建築模式都類似“鴨子”的無裝飾性但 卻矛盾得自己本身就是裝飾之建築,“現代建築先驅者們把裝飾開始排除的時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候同時他們不知不覺得設計了本身就是裝飾性的建築。”1所以 Venturi 認為 Las
Vegas 是現代建築空間之壓力中再度像羅馬那樣以象徵為中心的城市。
﹝5﹞ ﹞ 隱藏的秩序 隱藏的秩序 Ashihara Yoshinobu﹝1995﹞在「隱藏的秩序」中認為,複雜、雜亂的都市
才不會破壞空間流動。 IV. 軸線與透視感:軸線與透視感亦有助於劃分空間的層級,並可以區分街 公共領域重視整合,創造出界定明確、保有密切連繫、具備人文色彩之整體 性都市環境之過程與方法。廓模式。
空間之肯定有他獨特的空間特性。他舉日本城市來證明複雜空間之隱藏的秩
V.
序內涵,而都市並不需要用現代主義之方式來重新規劃。
向新建築方向。1
室內及室外之融合:融合景園與城市花園為一體,配合先進的材料,朝
日本的城市不足自明性﹝identity﹞與太過於複雜而缺乏美化與調和,但 不管如何許多人繼續住宅日本城市裡,而且達到經濟發展之最高點。他認為
B. 都市空間設計程序
西方的都市將‘型式’為主要尊重對象,但日本都市重視‘內容’,並日本的都市
I. 研究場所:以敘述性方法描述場所結構的變遷歷程,也必須研究居民的
之背後有看不見的‘隱藏的秩序’。 東京因為是自然成長與西方都市的城堡﹝固定、收歛空間﹞不同,所以從 外觀看無秩序的、雜亂之景觀。但他認為東京的成長與多細胞生物之生長有
需求及認知、環境元素的類別,並且需要收集整理各機構及文獻所提出來 的目標。 II. 分析空間:分析城市即有的實質形式,藉由圖一底圖、剖面示意圖、等
類似的過程,看起來是無秩序的生長但卻有一定的規定與範圍內秩序生長的。
角透視圖、空照圖來說明基地的垂直關係,藉由照片與攝影記錄來評估其視
所以日本的城市中擁有隱藏的秩序而已每部份都往整體走向,而東京總是反
覺品質,並記錄空間使用模式與活動模式。
復流轉變化與發展的都市,並如需要時可放棄都市一部份的可能性之有機性
III. 界定空間及再結構的可能性:進行課題研究與可行性分析,探討都市織
都市。
理的型態與鄰近地區的關係、研究街道與街廓模式,進而了解連接區域中無
﹝6﹞ ﹞ 設計程序與原則
法結構的場所。
Roger Trancik(1986):歸納出五項實質設計原則與都市空間的設計程序
IV. 提出設計:透過與相關歷史範例的比較分析,可以提出空間再結構的
A. 實質設計原則
構想。依照這種程序,設計師可以綜合時間和空間的變遷因素、反映基地
I. 迎接運動次序:外部園景可以連接建築物,並有次序的引導穿過一系列空
歷史及使用者意願等,並提供都市設計的實質聯繫策略。
間的運動。透過增建建築物以形成具有方向性的步行空間,將可結合原先各
透過上述的程序,可得到一個適合新、舊元素並存的有效都市設計準則,重
個片斷的地區。
要三考準則如下:
II. 水平封閉性及邊緣延續性:現代公共空間被破壞或中斷之立面延續性,
i. 保持街道壁面的延續性。ii. 尊重現有建築之特色及地景特色。iii. 避免出
利用不同穿透方式與程度之連續性立面而界定公共與私密領域的邊緣。
現大形的建築量體。iv. 調和、正確得使用材料。v. 尊重現有立面韻律及空
III. 綜合性橋樑:兔透過多功能的橋樑,連接各建築及活動,連續步行空間
間元素。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5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vi. 強化公共空間使用模式。vii. 設計策略與增建、修正的循環。viii. 提出 替選方案。ix. 協調合作、經濟及政治因緣之考量。
1
Trancik 在本書中不斷得說明如何塑造有“整體性(integration)”的都市 環境,這些實質設計原則與都市空間的設計程序都朝向現代環境中之破碎的
C.
Christopher Alexandery(1987):提出都市空間設計程序
I. 一塊一塊的成長(piecemeal growth): 因為整體性太複雜,以致不能太大塊的構成起來。其方展的紋理必需夠 小,才有餘地和時間來發展整體性。 II. 較大完整體的成長(the growth of larger whole): 為了形成較大的整體,以便在大範圍中形成秩序與組織。 III. 願景(visions): 說明個別增加物的內容和特性,要求每次的增加物是源於需要復原現有 結構的遠景構想,而非全然知識性的概念思考。必須強烈得具備這特質,才 能被當作一種足以與其他人溝通,被他人所感受的遠景。 IV.正性都市空間的基本準則(the basic rule of positive urban space): 每棟建築物必須在自身周圍創造出連貫的,且形狀優美的公共空間。 V. 大型建築物的配置(layout of large buildings): 建築物的內部配置通常不被認為是都市設計或規劃領域之一部份,從大 型建築的配置中創造本身具有足夠的整體性與周圍的整體性。 VI. 營造、構造(construction): 處理建築勿細部的方法,追求有完美的量體與有完美的內部設計之建築。 建築物本身的實質構造也是城市整體性的重要部分,在建築物的實質紋理中 形成小的整體而產生比較小的整體。 VII. 各中心之間的組織(formation of centers):涉及所有整體中的幾何形體,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53
描述幾個主要的幾何性規則,用以確定視建築物為量體或任何建築物的增建 ,甚或是任何小的細部等都能和鄰近的空間配合得宜。每個整體本身必須就 是一個中心,而且必須在其自身周圍產生一套中心系統。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 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 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環境設計 社會交流環境設計 本研究之最重要主題為現代主義公共空間之「在地化」重塑,因此文獻回顧之第三主題為「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環境設計」 。提到在地化,最直 接聯想到的就是傳統文化與當地環境特色,而本文獻回顧之第一部份為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相關之理論與研究,從中學習在在地化理論當中最基礎 之文化之概念至將文化應如何考慮到環境設計等等,一些前學者人之設計方法與概念。 第二部份為社會交流環境之重塑,談到在地化不只有傳統文化之考慮,需要進一步了解關於社會交流環境之相關理論,從個人化空間至密集性 空間及社會互動性環境之重塑為本文獻之主要探討重點內容。 本研究則是以在地化之觀念提出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設計構想,藉由塑造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環境之方式,企圖針對集合住宅區公共空 間提出一可共同性質開放空間參考的改善計劃,相關研究理論與文獻整理如下:
3-1. 傳統文化與環境設計 3-1-1. 文化與環境設計 ﹝1﹞ ﹞ 文化 關於文化之定義與概念在各種學術界裡不斷探討、發展之疑題。Amos
化的‘根基’之上形成的。1使環境之多樣性與意義之重要性有兩個意義,第一
Rapoport﹝1980﹞在他的研究中過去文化之定義分為三種之意義及方式,
為環境設計應該要文化、歷史性的產物,第二為理解人間環境必須知道環境
A. 特定群體之典型性生活方式。B. 透過象徵性符號傳達之象徵、意義、認
之物理性特質以上之﹝文化、環境特質等﹞背景。行為與行為體系是在理解
知之概念。C. 有關資源之生存與生態界之適應策略
人間活動之文化與環境關係上最有用的生活樣式。生活樣式、價值、意像、
並他補充了文化概念在環境設計之觀點來研範圍太廣大,但他認為文化
世界觀、人造環境等,文化差異可透過行為更容易確認。
可典型得導引往世界觀﹝選擇與反映理想、價值等﹞之方向。
﹝3﹞ ﹞ 文化與環境設計之關係 ﹝2﹞ ﹞ 文化在環境設計之重要性 Amos Rapoport﹝1980﹞認為文化與環境設計之間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要 談環境效果或設計時必須要考慮文化差異,並且所有環境與生活樣式都以文
A.
Amos Rapoport﹝1980﹞認為人們在生活中體驗:衣服、行為、食物、
空間、時間、意義、意思疏通等不同事件,在經驗這些事件中一致性的選擇 將未來可成為樣式﹝style﹞。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5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生活樣式包含了社會組織、家庭構造、認知型態、領域、意義、象徵、儀式
B. 已認知溝通與私密性之必要、機制與防禦、多樣的感覺樣式
、時間組織等。由以下四個概念可分析行為,
C. 理解環境的意義﹝位置、居住、地位與象徵性意義等﹞
I. 適當的行為、II. 特定方法與場所、III. 附加的、接近或聯合之部份行為、
D. 必須要理解行為體系的屬性與另一方面隱藏的側面
IV. 象徵性側面與意義。
E. 必須要追求社會組織、關係、連接網、環境組織、移動類型、相互作用
這四種行為之差異,將來聯關到場所、時間、人、重要性等,並所有影響 到建築型態。而文化與環境之間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可考慮單純表面上出現
比率、場所關係。 按照上述而接近的環境可較為支持性的,並且支持性環境的瞭解必須理解
的行為差異,可瞭解生活樣式、意象、價值以及環境建築等,文化及更大
進一步詳細的基礎條件。其詳細條件為
概念。
I. 在文化體系上最重要的要素應受到最多助益,並且為了最永久留置而應確
B.
文化與環境之多樣性 文化與環境之關係在另一個角度來言,可說是完全相反的立場而多樣化
認文化之中心 II. 它擁有象徵性機能,對文化決定性質的活動必須要強調及被支援。
之關係。在一個領域上原先的意義因土地使用、法規、使用者等不同環境,
III. 居住的空間組織必須和社會組織與構造、空間與時間的使用與意義、溝通
既有變化與反轉之可能性。這些不只強調文化與環境之隱藏的側面,強調環
與相互作用的組織與統制有聯關。情緒與已被知覺的密度必須要和傳統有聯關。
境的品質是由相對性與定義、意義而帶給人不同的意義及感受。機能性﹝emic﹞ 比型式性﹝etic﹞要更被重視、考慮。設計環境或選擇環境時,人們選擇良好
使設計有文化支持的環境時必須先考慮文化的中心問題,因為文化的中
的場所內可附和自己的意像之空間。因文化之多樣性與人們心理之單一性之
心決定集團的輪廓、特定生活樣式、重要行為等。Amos Rapoport﹝1980﹞歸
概念,而這些過程是一定的,但環境的結果之差距卻巨大。
納了 11 項重要中心要素之內容。這些因素由支持性環境受到支援的文化中心 之要素。
﹝4﹞ ﹞ 文化性設計原則 社會文化變數之重要性,而由文化支持環境設計為較正確。它必須要有
A. 如民族性、語言、宗教等之特性、B. 家族與親族構造以及子女養育的實 際、C. 居住類型、土地區劃、土地所有以及保存制度、D. 食事習慣、E. 儀
長期的目標,所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如果行為包含象徵性側面,行為的
禮與象徵體系、F. 地位等,確立社會同一視的方法、G. 禮儀與非語言之傳達、
確提供有用的出發點及引導生活樣式。
H. 認知性概念、I. 私密性、過密、領域性、J. 居住領域內之行為與關係網
Amos Rapoport﹝1980﹞歸納了人們如何調和生活樣式與建築環境之間的
、K. 如工作、協力、貿易等,多樣的制度
關係,其原則為: A. 必須要確立集團的屬性與特性、生活樣式、行為原則、環境之選好、意象
﹝5﹞ ﹞ 傳統文化生活模式對都市空間未來之影響
、認知性概念、時空之分類法等
Ashihara Yoshinobu﹝2000﹞1透過日本傳統建築空間與生活習慣、模式之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5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考察與研究中發覺現今東京與其他日本城市之都市特性都有直接或間接關聯
常時間內一部份一部份開發的都市,他認為‘部份思想的都市’比‘全體思想的
,而東京形成世界獨一無二的城市。他注意了日本人的‘脫鞋子’的習慣,小
都市’更複雜,而造成不明確、複雜的都市意象。所以他認為 Lynch 的心理地
小傳統文化習慣影響到都市整體之風冒、方向與未來。
圖﹝mental map﹞如果實行在西方城市與東京城市時,東京比較難有都市意象。
A.
脫鞋子的習慣 日本人從外面回到家‘一定’會脫鞋進房屋內,他認為這件小習慣、小小日
3-1-2. 傳統歷史空間之構造 Roger Trancik 在「finding lost space-theory of urban design」 1一書中,引
常生活的事實影響到日本的獨自性文化與都市發展。
用了 Jean paul Carlhian 的話,“在國際樣式及現代主義精神之前建築師都是
I. 地版式建築:
不斷地在歷史中追尋創作的泉源。但是借用和模仿完全不同,前者屬於一
他認為‘脫鞋子’的習慣與‘地版式建築’之間有密切的關係,所謂‘地版式建 築’的意義就是適合在高溫多濕之氣候區域之地面比地層高起來的木造建築物。1 所以因為地版比地面高一段同時很清潔,所以脫鞋進入房屋內部,並且日本
種創作行為,後者則是缺乏自信的特徵。”1。 Trancik 經由歷史範例的研究分析,歸納出傳統都市空間之特性。分為硬 性空間﹝hard space﹞及軟性空間﹝soft space﹞這兩種基本型態,
傳統建築之牆壁為移動式而不斷得變化,但地版卻是固定式而有很重要的意義。 II. 內部秩序與外部秩序: 在許多西方國家中房屋之內部與外部空間都‘穿著鞋子’穿越及生活,所以
﹝1﹞ ﹞ 硬性空間: 硬性空間:由建築壁面界定, 由建築壁面界定,社會活動集聚的主要場所 最主要的功能為創造封閉性空間。研究以往成功的硬性都市空間範例,
對西方人來言房屋的室內及室外以空間秩序角度看都被同一視、一樣重視的
可歸納出三項主要因素:
空間,所以在西方國家的集合住宅之陽台上有用花來裝飾或做小小自然式庭
I. 三度立體架構﹝frame﹞:封閉性、穿透性、垂直與水平空間關係等,
園的習慣。但在東京來而言,只會在意內部秩序,不太會在意與照顧外部秩
界定三度空間之元素。
序,而日本的集合住宅陽台中看到塞衣服與使用為倉庫等行為。
II. 二度平面模式﹝pattern﹞:地面材料、質理和組合等之處理及配合。
III. 土地所有權:
III. 空間中物體﹝object﹞所在位置:物體可形成空間焦點中心,創造空間
另外‘地版式建築’對今日東京城市的影響為土地所有權與城市發展之關 係。從過去到現在人人的想法中發現內部秩序較重要,而產生太過於在意土
之活力。 並將構成傳統硬性空間分類為廣場與街道、開放空間與密閉空間、集聚
地所有權之思考方式,結果土地所有權限制‘全體思想的都市’之發展可能性。
外觀的空間、紀念性空間與親密空間、以及訊息空間等,五種不同性質空間
IV. 全體思想與部份思想:
,其個項內容為:
他將都市分為‘全體思想的都市’與‘部份思想的都市’,所謂‘全體思想的都
A. 廣場與街道:傳統城市是由界定明確、互相交錯在一起的街道和網絡而成
市’是如紐約、華盛頓等整體規劃而形成之都市,另外‘部份思想的都市’是很
,至少位於建築群之間的空間,其重要性和建築群相當。廣場也許是都市空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5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間最初的組織形式,一旦外圍蓋滿房子之後,街道就成為廣場的延伸。這種 傳統的組織系統中,與整體模式無法配合的個別建築物及端點幾乎不存在。
A. 人性空間: 一個空間設計品質的好壞,可依其機能意義及實質形狀是否
B. 開放空間與密閉空間:將開放空間太過於機能化時,產生一些副作用。
符合社會需求加以判定。必須要考慮地方傳統歷史、人性心理與社會需求關
過去都市是以有效的與周圍環境配合,並富於涵構化。只要有足夠的密度以
係,如忽視人性需求將造成失落空間。
及明確的外圍界定,公共設施可吸引各式各樣的活動,並不需要將空間塞滿
B. 鄉村空間:
無用設施的過度設計。
明確區分鄉村空間與都市空間非常重要,如果城鎮地景與鄉村
C. 集聚外觀的空間:所有好都市設計必須將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文藝復
空間的分野界定不明確或混淆不清,往往使空間喪失其主要目的,造成都市
興建築思想的原則是,建築群設計和外部空間必須真正融合在一起,例如鋪
蔓延的效果。
面、入口界定、座椅安排、動線等等,與其周圍都市涵構配合,整體建築與
C. 公園化空間:
景觀成為環境之一部份。
公園化空間之概念是在都市中保存與都市形成明顯對比的自
D. 紀念性空間與親密空間:過去傳統都市中親密的小塊空間為充滿活力的
然景觀。在都市空間設計中,這種觀念是將自然溶入都市之中,重視風景式
公共空間,能夠成為一個公眾活動的舞台及重要社交場所,並且空間尺度與
的自然景緻組合。空間設計與自然元素協調,並和周圍建築形式構成強烈的
設施都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對比。
E. 訊息空間:現代城市中所有的公共空間都是在傳播訊息,文字訊息或廣
D. 象徵性空間:
告招牌都將取代空間,決定我們對都市空間的觀感。現代都市的公共領域必
在日本傳統寺院庭園不但具有象徵意義、且充滿感情。庭園
須與界定明確的實體,不應完全依賴訊息系統及自由企業,傳遞文化價值的
中融合了實質空間及禪學傳統對人生價值及直覺頓悟的想法,使人造環境與
應該是空間而不是標誌。
自然秩序結合為一體。並且在設計手法上,以留白表現時間的懸疑性。即使 是在西方社會中,時間性、象徵性、真實性等因素,有都是現代空間設計非
﹝2﹞ ﹞ 軟性空間: 軟性空間:都市內外, 都市內外,以自然環境為主的場所 以自然環境為主的場所19 軟性空間為非建築型態出現的空間,一般供休憩使用,或是人造環境之 外的公園、庭園及帶狀綠地。 並將構成傳統軟性空間分類為人性空間、鄉村空間、公園化空間、以及 象徵性空間等,四種不同性質空間,其個項內容為:
19
,田園城市,1992,chpter3,p.61-98 Roger Trancik 著,謝慶達譯,「找尋失落的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57
常重要的因素。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2. 社會交流環境之重塑 除了實際人與人互動之外關係到個人與公共領域與私密性、密集社會等,
人們比不喜歡的人們更接近的距離內產生相互作用。並且與喜歡的人維持靠
實質物理性環境與心理感受都影響到社會交流之環境 了解前學者們之理論
近的距離代表充足個人空間的通信機能。所以將個人空間變得更近產生從喜
3-2-1 個人空間
歡的人們中感到魅力與個人之親密的感覺傳達給他人之效果。1
個人空間是由“Katz”﹝1973﹞所創造的名詞,這概念根源在生物學、人 類學、建築學、心理學等,各界不同學術領域,而且除了動物界以外人間社 會也常見關於個人空間之現象。
20
﹝1﹞ ﹞ 個人空間之定義 Kim Kyung Sup﹝2002﹞將個人在環境中佔有的空間不只在個人之皮膚境
﹝3﹞ ﹞ 個人空間之距離與其特性 Hall﹝1968﹞整理了 Altman 的個人空間理論,並且將個人空間分類為親 密距離、個人距離、社會的距離、公共性距離,在不同距離中互相交換的感 覺之質與量也會不同。
界以內,它包含了個人周圍看不到的空間等,其有連長的境界。個人與個人 之間維持的距離叫個人的距離,個人周圍形成而由個人佔有的空間叫個人的
《表 2-2》 Hall 空間距離與特性表
空間。 Bell﹝1978﹞把個人空間定義為在個人周圍其他人沒辦法通過的看不見之
活動與交流關係 親密距離
感覺之質與量
身體運動、親密的接觸距離。 從他人受到巨大知覺﹝聞、體溫
境界。Sommer﹝1969﹞認為個人空間空間為以他人不能入侵之前提下,環繞
﹝0-0.5m﹞
著人體周圍的看不見之境界區域。並且個人的空間不必要球形,也不需要個
個人距離
朋友之間的接觸,已認識的人 比親密距離知覺小,主要透過視
人的四方都維持同樣的距離。
﹝0.5-1.2m﹞
們之間的日常性接觸距離。
覺來知覺對象。
﹝2﹞ ﹞ 個人空間之目的性
社會距離
非私、業務上的接觸距離。
無觸覺,用聲音、講話來維持關
Altman﹝1978﹞認為個人空間為維持適切的私密性與適正水準之親密性之
等﹞, 接觸為主要通信手段。
﹝1.2-3.6m﹞
係,視覺比個人距離不清楚。
手段。並他歸納了個人空間之兩種目的性:
公共距離
I. 個人空間有保護的機能以及維持關於情緒性、身體性威脅之緩衝地帶。
﹝3.6m 以上﹞ 離。
個人與大眾間之公式性接觸距 無觸覺、不清楚的視覺,誇張的 聲音來維持關係。
II. 個人空間保有通信的機能,它將決定適當的與其他人維持的距離。 從威脅環境之保護為個人空間機能之一,所以一般來而言個人常與喜歡的
20
김경섭著,「高層集合住宅文化與社會環境」, 건기원 ,2002,p59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5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John J.Fruin﹝1971﹞研究出一個人站立所佔有的空間約肩寬 60 公分、體厚 45 公分,當人行身體接觸時每人約佔 0.3 平方公尺。而身體不接觸時,
﹝1﹞ ﹞ 密集性 A.
將密集性之定位為人們以兩個或集團為單位而互相作用與接觸之階段中,
每人佔有 0.7 平方公尺。當行人從人行中穿越時,要看通行之順利或不順而 分別為 1.0 公尺與 1.3 公尺。21 Patterson﹝1971﹞如維持不適切的個人空間,會造成過負荷、壓力、行動
密集之定位
沒達成適當水準以下之私密性時發生密集性。密集性不一定是不良情況或緊 張過高之狀態,如需要密集性時密度過少也產生不適切的情況。1
不便等不穩定之情緒型態,如個人空間不適切時需使用多種對策來反應,但 對策失敗時常出現討厭人、壓力、過負荷、行動不便之後序效果。接觸之距
B.
Altman﹝1975﹞認為私密性太過強烈的時候造成社會孤立之情況,過於小
離太過接近時受到壓迫感與不親切、過於緊張之情緒,距離太過遠時不方便 對話與非難他人,而且入侵兒童之個人空間也會產生暴力行為與快速’多種動 態行為之結果。22 Argyle 與 Dean﹝1965﹞個人之間的身體距離遠或近時,當事者們用非語 言性行為而維持平時狀態,太過近的時候身份的方向不會向正面,並且減少
的時候造成主觀的密集性情況。這種密集性限制個人之自由性與表現,破壞 人們之間的互動而上升緊張感。有兩種密度調整型態的方式,第一種就是改 變空間密度的方法,它以固定集團的大小之方法來調整空間大小,另一種方 式為改變社會密度,它以固定空間的大小而調整集團的大小。 在韓國集合住宅中發現很高的空間密度,但社會的密度﹝居民之間的接觸
對看的機率。Sommer﹝1965﹞觀察到人們在互相協同時一列性方式來坐位, 但競爭關係時面對面的方式來坐位。Whyte﹝1975﹞在行為觀察研究中發現, 房間的規模越小個人空間之規模越大,房間的規模越大反而個人空間越小。 Kim Kyung Sup(2002)整理出個人空間之內容,個人空間為人們之間調整相互 作用之距離,它是看不見、但可移動以及以身體為中心之空間。個人空間將維 持保護與通信之目的而存在,個人距離之需求空間距離以情況變因素﹝魅力、 活動﹞與個人差變因素﹝人種、個性﹞而不同。
高密度與低密度之特性
、對話﹞卻很低。現代都市居住問題之一就是空間密度過高,但社會密度卻 低之狀態。密度的高、低影響到人們之生理、精神以及身體方面。空間高密 度讓人在社會活動方面萎縮相互作用、減少他人的好感以及產生攻擊性行為 與減少親社會活動。並且在高密度環境中增加脈搏與血壓,造成疾病發生之 原因。但高密度有一些情況下可帶給人愉快、興奮之情緒狀態。例如在競賽 場或派對場等,這種高密度之場所因肯定的因素而讓人感到快樂、愉快的氣 氛。每個人在這種混亂情況下以個人差異、情況條件、社會條件,而認知不 同情況與感覺。1
3-2-2. 密集性與私密性 對策。天花板高的比低的、長方形房間比正方形房間、開放式空間比閉鎖式
C.
密集性之空間對策 在物理性環境中維持適當的密度需要改善情況、社會、建築性條件與其他
21
John J.Fruin 著,金容成譯, 「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泰林、2001,p.21-22 김경섭著,「高層集合住宅文化與社會環境」, 건기원 ,2002,p63
22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59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空間,減少高密度及認知為良好的密集性空間。另外,在邊緣產生活動比在 空間的中心產生活動、亮麗的空間比黑揞的空間、裝飾比無裝飾空間中感到 更低的密集度。23
《表 2-3》保護私密性之距離與行動。 侵入私密性之因素
隔離距離
他居住之主開口部
離主開口部水平距離 30 公尺 前提以在開口部面設置遮蔽 以上
﹝2﹞ ﹞ 私密性
代開始將個人對他人之開放與對閉鎖性接觸之自由性等,包含了往統制性性格
他居住之主開口部
離主開口部水平距離 20 公尺 前提以在開口部面設置遮蔽
以外之開口部
以上
私密性之定義 Lim Man Taek﹝1998﹞認為私密性之定義為對於個人或集團之接近與接觸
之選擇性統制概念。24Proshansky﹝1970﹞認為為了爭取目標而擁有自由選擇 權之概念。Rapoport﹝1977﹞認為統制相互作用之能力、擁有選舉權之能力、 達成正常之相互作用之能力。 與防治吵音之聽覺私密性。1Appleyard 與 Lintell﹝1972﹞觀察到交通吵音越 大居民間之非公式性活動越少,吵音降低他人之魅力。從戶外流進的汽車吵
物,主開口部面設置陽台之 條件
等,擴大了概念範圍。 A.
物,主開口部面設置陽台之 條件
關於私密性概念在很廣範圍之學術界都在使用,並意義也多樣化,在 1960 年代關於私密性之概念主要強調隔離、脫退、回避等排他性性格,但在 1979 年
適用條件
較大面積之綠地、安 離主開口部水平距離 12 公尺 前提以使植栽而遮擋視野之 靜之空間。﹝公園、 以上
條件
廣場、步道等﹞ 一般廣場、停車場、 離主開口部水平距離 20 公尺 前提以使植栽而遮擋視野之 幼稚園等
以上
條件
大運動場、學校、車 離主開口部水平距離 30 公尺 前提以使植栽而遮擋視野之 道等
以上
條件
音侵害嚴重的集合住宅之聽覺私密性,並且發生侵入視覺私密性時人們做出特殊 保護行動25:
Kim Kyung Sup﹝2002﹞認為高層集合住宅因分散的配置方式而每棟間之間 距較遠,使得確保一定程度之私密性,而且居住在高層樓之家庭易維持聽覺私 密性。但出入口區域、陽台、戶外設施、休閒空間等,在半公共、公共空間中 需考慮確保私密性之設計。1
23 24 25
김경섭著,「高層集合住宅文化與社會環境」, 건기원 ,2002,p76 임만택,「建築環境規劃」,보문당,1998,p.299 雙龍建設設計室著, 「超高層集合住宅建築計劃之研究」 ,雙龍建設,1987,p.70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6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2-3. 鄰居之間之親交形成、 鄰居之間之親交形成、互動性 鄰居之定義為“在很近的距離內互相近接而過日子的房屋或人”,對於形 成鄰里關係來而言,近接性之概念為人們佔用的場所之間的近接﹝propinquity﹞ 、靠近﹝nearness﹞。
﹝1﹞ ﹞ 接近與接觸之重要性 Ebbsen﹝1976﹞在一個集合住宅內,與鄰居之社會性、心理性接近距離影 響到與他人之社會性活動。影響社會性活動之兩大因素為 I. 兩個體間之客觀性及物理性距離越接近,兩者之間越容易形成親密之關係。 II. 由兩個體間接觸的機能性距離,而能形成親密之關係。 並且近接性維持親密關係之原因為: I. 完全沒有見面之情況不能維持親密關係,不論物理、機能性距離,與靠近 距離之人容易維持親密關係。 II. 與靠近的人較容易接觸,而且自己也會努力與他們做出類似性結果。
﹝2﹞ ﹞ 三角關係﹝ ﹞ 三角關係﹝triangulation﹞ 建立親交關係之欲求是人們本身應擁有的社會性特質之一,必須要形成 群集之場所才能夠建立社交關係。並且親交環境以共同之關心、興趣、家庭 、改變環境以及背景而形成。1William Whyte 之三角關係“triangulation”,在 公共場所中人們聚集在一起看同一個對象的時候,對像和人們這三者之間產 生一些互動、三角關係,Whyte 觀察到在廣場中有特殊表演或拍賣等發生公 共性活動的時候人們會聚集在一起看表演或買賣,這種情況下常會發生原本 不認識的人們之間有對話、拍手、討論等產生互動性關係。Jan Gehl 說“一般 來說,步行者的行動半徑一次限定於 400 至 500 公尺之內,因此如果要看其 他人或公共活動的可能性限定在 20 至 100 公尺之範圍內,而需要把活動集 中”。1人們之行為引起其他人之注意是事實,人會喜歡看人,人從人感受到 興趣。在公共場所中有人們聚集的場所引起更多人的感覺、情緒。
III. 將預測可能性與安定感給已形成親密關係之人,而形成友好之關係。
IV. 親熟感本身就是魅力。26 Jan Gehl 也認為“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孩子們要在同一個空間中一起存在, 就是接觸”。單純的接觸有可能會發展成自願參與的水準,“接觸”、“同一個 空間之存在”是發展社會性活動之最基礎條件。1人們會見面的空間以建築內 、其他場所之配置、出口、階梯、停車場、電梯、遊戲空間以及往其他空間 移動之設施為決定。人們在這種場所裡互相間形成群集而感到場所之必要性 ,而且所有行為都發生在場所內,實行行為空間也就是場所、互相間產生相 互作用的空間也是場所。場所的建築性性質應維持明確的邊緣及確保對心理 、物理性之保護。1
26
김경섭著,「高層集合住宅文化與社會環境」, 건기원 ,2002,p76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61
﹝3﹞ ﹞ 使實質空間塑造親交關係 Jan Gehl﹝1971﹞認為許多活動從邊緣延伸到中央,研究了邊緣效果(Edge effect):最受歡迎“站”的區域就是轉移空間,Derk de Jonge 講到“邊緣效果” 在都市空間中停留的區域大部份發現在空間的邊緣與境界,在邊緣中可觀察 空間之中心與周圍、相反的比較不會露出自己的位置。Christopher Alexander 也觀察了公共場所中邊緣效果與境界領域,而發現如果在一個空間失敗了邊 緣設計,那空間不會再有活力之。1 William Whyte﹝1980﹞描述都市空間之品質與都市活動之間的密切關係 ,證明了在都市環境中簡單的物理性變化巨大的改變人們對都市空間的使用。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廣場和街道之角落、座椅的配置、路邊攤販對人人活動之影響、植物和太楊 、水、風等自然環境資源等等,環境中小小的物理性變化可能會引起人們的 聚集與豐富的活動。良好的戶外空間考慮走路、停留、坐下來、看、聽、對 話等關於實質行為環境與風、雨、太陽、氣候等自然條件,Whyte 也得到與 Gehl 類似的結果;能坐下來的空間、街道家俱的配置、太楊、風、樹木、水 等自然元素影想到戶外空間的品質及人們活動。 1970 年 Appleyard 和 Lintell 在 San Fransicco 鄰近的三處街道之研究實驗 中發現了戶外空間的不良品質影想到在住宅區街道上的活動,交通量越大在 戶外空間之人們之接觸性越少,而且戶外活動也會受到限制。Han Pil Won ﹝1996﹞認為在大規模集合住宅之生活中,雖然許多人密集居住在一起,但 可能會變成孤獨的生活方式,居民之生活如果只會發生早上坐電梯至晚上坐 電梯回家就很少有機會和其他人接觸。所以沒有規劃人與人可接觸之動線系 統,密度高並不會對形成親交關係有任何影響。並且他提出八項幫助居民之 間建立親交關係之方法:27 I. 小型建築的設計,大規模集合住宅區切分為小單位之區塊。 II. 在出入口周圍設置階梯室與可集合的空間。 III. 在集合住宅內將動線系統往共同使用之出入口集中。 IV. 入口區做為服務區,並設置通知、公告版。 V. 公共設施及公共空間配置在出入口區周圍,並設計為安全、魅力、舒適之 空間。 VI. 兒童遊戲區配置在可視的空間,兒童能連接家庭與社會關係。 VII. 設置休憩室及活動區等,公共性活動之空間。 VIII. 獨特、明亮之出入口設計。
27
,技文堂,1996,p.69 Han Pil Won 著, 「人間型態與建築設計」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6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4. 文獻回顧結論 文獻回顧結論 第二章文獻回顧之結論分為三大領域,其內容為如下: A. APARTMENT COMPLEX B. MODERN AND POST MODERN’S URBAN PUBLIC SPACE C. LOCAL IDENTITIES IN ENVIRONMEN DESIGN A. 集合住宅區之理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集合住宅區之理解與公共空間之再造 a. 集合住宅的歷史從最低層住宅至大規模現代工業化住宅區演變, 集合住宅的歷史從最低層住宅至大規模現代工業化住宅區演變,目前全球都以人性化社會交流的角度改善現代住宅空間態勢 目前全球都以人性化社會交流的角度改善現代住宅空間態勢。 態勢。 b. 試圖以景觀設計的方式來改善文獻中探討的現代集合住宅區之缺點 試圖以景觀設計的方式來改善文獻中探討的現代集合住宅區之缺點, 景觀設計的方式來改善文獻中探討的現代集合住宅區之缺點,而塑造良好居住環境。 而塑造良好居住環境。 從文獻回顧中發現現代集合住宅區之優缺點,目前許多研究大部份都以負面的角度看現代化之集合住宅區。本研究的主要觀念以戶外公共空間的角度提升現代 集合住宅區之品質與價質,而未來如何主要在於規劃設計上提出適當的策略為本研究之目標。
c. 從過去西方傳統集合住宅區空間教訓中學習全球現代集合住宅區所面臨的課題之策略 從回顧西方集合住宅區之歷史發展中發現現代主義工業化開始之前已經有發揮關於集合住宅區之許多實質空間策略與設計方法,並流行了其他豐富多樣化之建 築樣式,雖然現代主義帶來了全球化及工業化之益處,但也因現代主義之關係而被遺忘及忽略了過去多樣化之設計方法與策略。而應該要學習前人之知識與經驗, 別再做錯誤之結果,從過去良好的環境中尋找在現今環境中可應用之設計策略。
d. 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領域之人性化思考與適當設計策略之應用與發揮。 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領域之人性化思考與適當設計策略之應用與發揮。 從 88 首爾奧運後開起韓國的集合住宅區快速的發展,但目前集合住宅區之規劃設計方式都很類似的,而每塊集合住宅區中出現相當相同的公共空間之空間問 題。在本研究中應從新思考公共空間之領域與細心學習前人之設計方法,而發揮更適當的未來策略,並提高全球化現代集合住宅區之環境品質為核心目標。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6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B. 現代與非現代都市空間理論 a. 從現代都市空間之規劃模型與相關理論中, 從現代都市空間之規劃模型與相關理論中,學習了各都市理論之成功和失敗因素, 學習了各都市理論之成功和失敗因素,並做為與議政府市比較分析的基礎背景內容。 並做為與議政府市比較分析的基礎背景內容。 從過去文獻中學習了現代主義都市理論之問題與未來策略,在本研究設定為現代主義;由其是柯比意的都市理論為最主要的現代主義之核心思想,文獻中發 現現代都市理論與本研究基地環境之關係非常密切,而本研究基地有探討全球化都市空間之價值。因此以本研究基地為基礎,提出在全球各地可應用之適當策略。
b. 從政策層面至實質空間層面 從政策層面至實質空間層面, 質空間層面,學習個學者之重塑都市公共空間相關設計方法, 學習個學者之重塑都市公共空間相關設計方法,將它做為未來規劃設計之基層。 將它做為未來規劃設計之基層。 已有半世紀的研究,前學者已發揮了現代都市理論之問題,從非現代都市公共空間理論當中學習了除了政策方面以外在實質空間方面之設計策略,將那些有益 之設計方法與理論做為未來規劃設計之基層,並且適當應用在基地之處為下一步重點。
c. 學習以「 學習以「人性化」 人性化」的反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設計概念來規劃設計現代主義以「 的反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設計概念來規劃設計現代主義以「車性化」 車性化」的研究基地整體環境。 的研究基地整體環境。 文獻中發現全新的現代主義都市設計後開始發揮人性化、親切之都市設計原則與程序,本研究學習親切與人性化之方式來提出未來基地之規劃設計策略。
C. 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環境設計 a. 文化在環境設計上之重要性、 文化在環境設計上之重要性、文化中心要素項目與文化性設計原則等, 文化中心要素項目與文化性設計原則等,重要性在於每塊地區必須以當地物理性特質角度來思考。 重要性在於每塊地區必須以當地物理性特質角度來思考。 從文獻中發現近二十年開始漸漸重視在地文化之重要性,本研究之主題為以在地文化之觀念來重塑集合住宅區之自明性與價值,而學習前學者對文化之概念 與看法,應用在基地之規劃設計上,並提出全球化相同空間之在地自明性之方法。
b. 學習每塊不同地區傳統文化習慣與當地都市空間之關聯性, 學習每塊不同地區傳統文化習慣與當地都市空間之關聯性,並應用在研究基地上傳統性活動之研究分析方法。 並應用在研究基地上傳統性活動之研究分析方法。 從過去文獻中發現,有一些學者在傳統習慣之特色而發揮至整體都市型態之問題,在本研究基地中已存在之居民之在地性活動與行為也有可能可以發揮整體 都市型態特色等新的觀點之可能性,將這些理論應用在下一章基地背景分析之上。
c. 社會交流環境為重塑公共空間之基本條件, 社會交流環境為重塑公共空間之基本條件,學習塑造更適合人與人互動之居住環境。 學習塑造更適合人與人互動之居住環境。 在文獻回顧中學習之個人化空間、私密行與密集性等等,以人性尺度上之概念提出更適合人與人互動與交流的良好社會交流環境之規劃設計策略。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6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6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0
基地背景分析緒 基地背景分析緒論
1
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人文環境 上位計劃
2
基地背景分析 圖一底理論分析 FIGURE GROUND THEORY 連接理論分析 LINKAGE THEORY
CHAPTER 3
基地背景分析
3
基地背景分析結論 地背景分析結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6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HAPTER 3.
基地背景分析
0. 基地背景分析緒論 本章節由韓國京畿道議政府市的歷史脈絡沿革來看整個都市的演化過程以及現今都市紋理與狀態,並加上近幾年相關與現在正在興 建施行中的都市計劃來做一個綜合整理,了解韓國議政府市的發展影響影子與做為本研究之基礎基地背景分析結果,將它發展為未來 基地研究分析與案例研究之基層資料。 本研究之基地背景分析大分為兩大領域,第一為韓國議政府市的歷史沿革分析,第二部份為基地背景分析。其內容與關係為如下: 基地背景分析
A. 歷史沿革分析
a. 自然環境
b. 人文歷史環境
B. 基地背景分析
c. 上位計劃
a. 圖一底理論分
b. 連接理論分析
A. 歷史沿革分析 本歷史沿革分析由議政府市的過去歷史來看整體都市的演化過程,並加上近幾年相關都市規劃與建設計劃來做一個綜合整理,從整 體議政府市到新谷洞,再到研究調查的基地。了解都市發展的過程與影響因子。 B. 基地背景分析 本基地背景分析由 Roger Trancik 的都市設計理論28做為基本操作背景對象,以「圖一底理論」與「連接理論」來重新解讀韓國議政 府市的都市實體與虛體和軸線等都市空間之特色,並做為本研究實證分析與未來研究步驟之基本背景資料。 28
Roger Trancik 著,謝慶達譯,「找尋失落的空間」 ,田園城市,1992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67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 歷史沿革 1-1. 自然環境 ﹝1﹞ ﹞ 地理環境 首爾特別市北方之關門及京畿道北部之交通、產業、經濟、文化之中心
1-2. 人文歷史環境 ﹝1﹞ 地名與行政分區演進 約 600 年前,李成桂從咸興環宮至漢陽時,暫時停留在今日的虎院洞殿座
地。議政府市周圍環境:南方的首爾特別市道峰區,北方的楊州郡與抱川郡
社區,當時大臣們都到這一區來探論情事,並且受到太上王之允許而朝鮮時
、西方的長興、東方的南楊州郡而形成市區之境界。
代最高議決機關之議政府來做為本地名。 文獻上議政府最早 1912 年開始出現,由那年 5 月公佈的‘地方行政區域
﹝2﹞ ﹞ 地形與氣候 議政府市中央之中浪川南流至漢江,標高別面積比率為 100 公尺以下低 地帶佔有一半一上的總面積之 60%。市中心的東西向兩側有水落山﹝638 m﹞ 與道峰山﹝717m﹞而擁有與大自然良好調和之地形特色。 氣候與首爾類似,但氣溫的變化與差易性很大,年平均氣溫為 12.6。C
名稱:京畿道編’來看,從當時開始出現‘楊州郡議政府里’之部落名稱。 、文化、行政、經濟、交通之中心地,並且設定為首度首爾之關門。1 本地最早稱為高古麗時期之買省郡,統一新羅時期屬於來蘇郡,在高麗 時代分為見州,朝鮮時代屬於楊州郡。1910 年叫紫芚面,1942 年升格了議 政府邑,1963 年從楊州郡獨力下來而升格了今日之議政府市。1
,一月平均氣溫為-3.3。C,八月平均氣溫為 25。C。地形性降雨之影響而 韓國多雨地區之一,年平均降雨量為 1332mm。
《圖 3-1》議政府全市鳥瞰圖 ﹝資料來源:從照片看議政府的過去與今日﹞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6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 ﹞ 交通 經元線﹝1914﹞與首度圈電鐵﹝1974﹞經過市區的中西部地區,首爾交
C. 首爾與議政府的關係: 首爾與議政府的關係:70 年代
外線鐵路﹝1963﹞經過北部地區連接經元線與議政府站。另外國道 3 號線
進入 70 年代首度圈衛星都市直急速性成長為主要特性,韓國的首度圈為
﹝1971﹞與 39 號線﹝1983﹞、43 號線﹝1983﹞為其主要道路,市區道路
首爾與鄰近的衛星都市,並加上以首爾中心為半徑 70km 以內的京畿道十九
與周圍地區間連繫。東部循環道路﹝1994﹞經過本研究基地之東區宅地開發
個郡。因為首爾的中心化,把都市機能與目的分配到鄰近區域。議政府的最
區域。
初目的為輔助首爾的軍事機能,但它有自助性發展及完整性都市架構,而可 成為自助性都市以及輔助首爾之衛星都市之型態。
﹝3﹞ ﹞ 產業發展 韓戰後開始主要發展為軍事都市,漸漸減少一次產業,轉變二、三次產業 為中心而成為消都市形象。市中心為商業區域,市之西區為工業區域及住宅 區,東區主要為宅地開發區域﹝集合住宅區﹞。
D. 議政府東區之宅地開發計劃: 議政府東區之宅地開發計劃:80 年代後 70 年代的首爾特別市中心機能郊外化而開始尋找集合住宅地開始區域。 議政府市東區之新谷洞及鄰近地區為宅地開發區域區。原本議政府市的 東區是較落後之區域,但在 1988 年建設了新谷住公集合住宅,開始熱潮集
﹝4﹞ ﹞ 都市發展
合住宅開發事業。而處處建設了集合住宅區,增加了人口及密度。
A. 議政府之定位: 議政府之定位:60 年代前 在韓戰時期前後,因為南北之間之對立而以軍事用地來利用等影響了地區
E. 京畿 2 廳舍之搬移與新都市區域。 廳舍之搬移與新都市區域。
發展的限制因素,但進入脫冷戰時期順著南北關係之瓦解,重新登場了北方
90 年代後期原本位於在首爾之京畿 2 廳舍搬移至議政府市東區新谷洞鄰
開發之要衝地,而緩和了各種限制因素,均衡地發展。京畿北部地區之教育
近 43 號國道上,開始發展為新都市計劃區域,而從衛星都市發展成新都市
、文化、行政、經濟、交通之中心地,並且設定為首度首爾之關門。
29
區域。2006 年現在議政府東區集合住宅區人口約 3 萬多家庭入住,2008 年 目標為 5 萬以上之家庭入住在這一區域。並且‘向 2020 年之議政府市發展計
B. 議政府之重要性與發展: 議政府之重要性與發展:60 年代 進入 60 年代因議政府飛躍的發展,被認定為京畿道北部區域之交通上的 重要性,而 1963 年升格了議政府市。升格後更進一步發展的議政府市在 63 年開通了交外線鐵道與中央路包裝建設等,辦演了交通中心地之角色。30
29
,議政府市,1998,p16 議政府市著, 「從照片看議政府的過去與今日」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69
劃’中,已開始進行未來議政府市市中心及周圍、整體環境之發展計劃。其未 來發展計劃與本研究較相關之項目為如下: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3. 上位計劃 ﹝1﹞ ﹞ 議政府市未來發展計劃 I. 交通環境: ﹝i﹞輕電鐵規劃:2010 年完工。 ﹝ii﹞地下鐵 7 號線連長。 ﹝iii﹞首爾外廓循環道路之開通。 ﹝iv﹞民資高速公路之開通。
II. 鄰里環境: ﹝i﹞東區秋洞鄰里公園規劃:建設情報科學圖書館。 ﹝ii﹞中浪川至芙蓉川之水質改善計劃與腳踏車道路、鄰里公園建設。 ﹝iii﹞金梧地區反還之美軍部隊基地上建設京畿北部行政區。
III. 商業環境: ﹝i﹞電鐵議政府站周圍商業建築規劃: 2012 年建設百貨公司及 E-MART 完工。
《圖 3-2》議政府基地調查綜合圖
《圖 3-3》研究基地周圍過去照片﹝資料來源:議政府市網站﹞
30
,議政府市,1998,p10 議政府市著, 「從照片看議政府的過去與今日」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7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 基地背景 基地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 2-1. 圖一底理論分析: 圖一底理論分析:figure ground theory 圖一底理論的重點在於如何操縱、組織都市實體與都市虛體,並且可發揮都市中各種不同型態,本研究將藉由理論圖說的繪製操作過程,重新 解讀議政府都市空間中的實體與虛體間的完整、明顯關係,並比較分析中發覺都市領域上的議題與潛力的元素。 集合住宅區 住宅區 商業區 學校用地 綠地及保護區 河川
《圖 3-4》議政府市中心區周圍都市計劃圖。
《圖 3-5》議政府市中心區周圍圖一底圖:都市實體與虛體。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7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鐵道
河川
佳陵洞
議政府洞
A. 三大區塊 由都市計劃圖及圖一底圖可得知議政府城市紋理的特性,整體來看議政府市是主要分為三大區塊。 西邊的鐵道﹝經元線﹞與東邊的河川﹝中浪川﹞將都市分離為三大區塊,最老就的區塊為中間帶的市中心區塊, 河川的東邊為較新開發的宅地區域。河川的西區現代集合住宅區比東區開放空間面積明顯更大,東區的街道及 站前廣場、商業空間前停車場等為主要開放空間的類型。
B. 城市中的六種不同都市型態 在圖一底圖上可得知議政府市有六種不同都市模式,本研究分類為有機成長、放射性紋理、格子性紋理等三
新谷洞
大型態。其中有機成長與格子性紋理再度分為四個特性。本研究基地屬於第六種高層低密度格子型態裡。
有機紋理型態 放射紋理型態 格子紋理型態
1. 自然地形周圍 2. 鐵道及河川周圍 3. 火車站周圍
《表 3-1》三大區塊人口與面積比較
洞名
4. 低層高密度:市中心周圍 5. 低層低密度:火車站西區 6. 高層低密度:河川西區
面積
人口
年代
議政府洞
4.31km2
65716
2001
佳陵洞
9.84km2
53966
2001
新谷洞
5.76km2
75666
2001
﹝資料來源:議政府市網站﹞
1
有機成長:地形周圍區
2
有機成長:鐵道周圍
3
放射式型態:站體周圍市中心
4
《圖 3-6》議政府市區與河川和鐵道
5
格子式型態:低層高密度區
格子式型態:低層低密度區
6
格子式型態:高層低密度區
《圖 3-7》議政府市的六種都市型態。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7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 六種不同城市型態之比較研究。 六種不同城市型態之比較研究。 議政府市的六種城市型態為 1. 有機紋理型態:自然地形周圍、2. 有機紋理型態:鐵道及河川周圍、3. 放射性紋理型態:火車站周圍、4. 格子 性紋理型態:低層高密度:市中心周圍、5. 格子性紋理型態:低層低密度:火車站西區、6. 格子性紋理型態:高層低密度:河川西區。 。 六種型態之間的了解與比較中發覺本研究區的優、缺之因素,而從其他都市型態之中學習為主要目標。比較分析內容包含位置與發展過程之關 係、發展空間之特性、土地使用狀況、剖面空間型式、區塊的規模、開放空間比率、公共空間與面積關係、使用者等,以上這些分析項目為主要探 討及比較內容。 其分析內容與比較表為如下: 《表 3-2》六種不同城市型態之比較表。 內容
型態
自然地形周圍:舊住宅區 鐵道及河川周圍:帶狀區
火車站周圍:市中心區
市中心周圍:住商混合區
火車站西區:商業區
河川西區:集合住宅區
位置與 發展順序
1
2
4
3
5
6
空間發展 特性
有機型態: 有機型態
格式系統中的有機型態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73
放射性型態
格式型態:低層高密度
格式型態:低層低密度
格式型態:高層低密度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土地使用
單一用途:住宅及保護區 混合使用:商業及住宅區 混合使用:商業及住宅區 混合使用:商業及住宅區 混合使用:商業及住宅區
單一用途:集合住宅區
空間型式: section
D:3-4m
D:3-4m
D:10m
D:7-9m
D:20-25m
D:50-60m
H:3-6m
H:3-6m
H:15-25m
H:9-15m
H:6-9m
H:40-50m
間距/高度 D/H D/H=1/1
1/2
D/H=1/2
1/3
D/H=1/2
1/3
D/H=1/2
1/3
D/H=1/3
1/4
D/H=1/1
區塊:blocks
橫向/直向 W/L
不規則形:約 30/60m small block
長方形:約 40/90m
三角與長方形:約 40/60m
長方形:約 30/80m
長方形:約 40/120m
長方形:約 100/150m super block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7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開放空間 比率
開放空間:高;不包含山坡地 開放空間:中;不包含山坡地
開放空間:最低
開放空間:低
開放空間:高
開放空間:最高
建築密度:高
建築密度:最高
建築密度:高
建築密度:中
建築密度:最低
建蔽率:中
建蔽率:低
建蔽率:最高
建築密度:低
建蔽率:最低 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
與面積比較
建蔽率:低 面積比較
坡地
公共空間
建蔽率:高 面積比較
街道
大
公共空間 街道
大
面積比較
公共空間 街道
大
面積比較
公共空間
建築
建築內部
公園
停車場
街道
鐵路
停車場
停車場
建築內部
學校
建築內部
建築內部
小公園
學校
停車場
鄰里公園
在地居民
小
在地居民為主 外來人
在地居民
實際 照片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小
其他外來人為主 外來人
在地居民
外來人
鄰里公園
小
小
在地居民與外來人
在地居民與外來人
在地居民
外來人
在地居民
外來人
面積比較
街道
大
綠帶及坡地
在地居民為主
Page 75
街道
大
面積比較
田園
小
使用者
公共空間
建築內部
大
小
在地居民為主 在地居民
外來人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A. 位置與發展順序 議政府市的發展是由火車站中心往外擴大的,本研究基地區域為最晚開發的區塊。在河川的東區為集合住宅專用 開發區,而且往未來繼續發展集合式住宅區,將來會從各地有更多人來居住。 B. 空間發展特性 議政府市的六種城市型態為 1. 有機紋理型態:自然地形周圍、2. 有機紋理型態:鐵道及河川周圍、3. 放射性紋 理型態:火車站周圍、4. 格子性紋理型態:低層高密度:市中心周圍、5. 格子性紋理型態:低層低密度:火車站西 區、6. 格子性紋理型態:高層低密度:河川西區。 。本研究基地為格子型態之高層低密度區。 C. 土地使用 除了研究基地區域之外大部份都是居住與商業等以混合式:mix use 方式來使用區域,而集合住宅區的人潮有一定 的時間限制,除了下午及晚間外較少看見人氣。與其他區域比起來雖然有安全、保險之機能,但並不夠鄰里與有活力。 D. 空間型式: 空間型式:section 間距/高度 間距 高度 D/H 集合住宅區之 D/H 為 1/1 與舊住宅區差不多。但集合住宅之高度及開放空間之比例差距非常大,而雖然是同樣比 例。戶外空間之連接與使用型態卻不同。但空間之 D/H 比例上有良好的條件﹝良好的陽光、綠、空間等自然因素﹞。 E. 區塊: 區塊:blocks 橫向/直向 橫向 直向 W/L 集合住宅區區的區塊﹝block﹞單位比其他區域差距最大,大約 3 至 10 倍之差距。太大區塊之集合住宅區行走及景 觀上較不豐富與無趣、危險、不人性等,影響到對居民之居住環境品質。 F. 開放空間比率 研究基地之開放空間比例與建蔽率是與其他區域來講最高的,而且建築密度卻最低。放射性市中心區域為開放空 間比例最低,但建築密度卻最高。集合住宅區擁有良好的戶外開放空間之條件,但缺無法發揮它的優勢,都市空間之 實體與虛體間平衡與不平衡、失落空間之比重為最主要因素。 G. 公共空間與面積比較 集合住宅區的戶外開放空間大部份以停車空間為使用,雖然比其他區域多有戶外開放空間,但使用型態上不理想。 H. 使用者 在住宅區為主的區域大部份之使用者大多是在地居民,在住商混合區上外來人與在地人比較平衡,這兩狀況都有 各有各的優缺點﹝安全性、鄰里性、活力性、等等﹞。但確實住商混合區內比較有活力及人氣。 《圖 3-8》基地周遭圖一底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7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2. 連接理論分析: 連接理論分析:linkage theory 連接理論則重在探討以“線”連接各個元素,連接理論之目的在於組織一個連接系統或網路,以建立有秩序的空間結構,強調動線示意圖。本研 究將藉由連接圖說的繪製操作過程,從新解讀議政府都市空間中的線性因素及連繫關係,並比較分析中發覺都市領域上的議題與潛力的元素。 經元線及首度圈電鐵
3 號線
河川
東部循環道路
A. 四條軸線 由右側的連接圖可得知議政府城市線形元素及軸線、紋理的特性。 圖中的議政府市有四條南北向的主要線形元素,
經元線 鐵道 首度圈電鐵 3 號線 道路 東部循環道路
WEST SIDE
EAST SIDE
經元線是在 1914 年開通的最老舊的線形元素,3 號線國 道為在 1971 年開通,首度圈電鐵為 1974 年開通,東部 循環道路為 1994 年最晚開通的線形元素。 其內部橫向道路目標很少明確的紀錄,河川的西側都市 紋理為從 60 年代開始就已存在的,河川的東側格子狀 道路為 90 年代前後開始開發的區域。 本研究藉由兩條道路元素之分析, 本研究藉由兩條道路元素之分析,發覺線形與連接都市問題。 發覺線形與連接都市問題。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77
《圖 3-9》議政府市中心區周圍連接圖及反轉圖:都市線性連接元素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B. 3 號國道與東部循環道路﹝ 號國道與東部循環道路﹝東區與西區﹞ 東區與西區﹞ 東部循環道路 3 號國道
圖上的總長度: 2.5km
圖上的總長度: 道路寬度:
道路寬度:
2.5km 15m
人行道寬度:
各 3m 1/1.5
人行道寬度:
各 2m
D/H:
D/H:
〉1/1
blocks:
平均 90m
blocks: 水平連接動線
2m
平均 200m
水平連接動線
左:19
左:17 右:20
總節點:
右:28 總節點:
30m
37
47
15m
2m
Linkage Line: : 19
Linkage Line: :
Linkage Line: : 17
Linkage Line: : 20 3m
30m
3m
28
《圖 3-10》三號國道與東部循環道路議連接比較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7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表 3-3》三號國道與東部循環道路議連接比較表 內容
道路
3 號國道:西區主要軸線
圖上的總長度
C. 河川﹝ 河川﹝中浪川﹞ 中浪川﹞及基地連繫線 東部循環道路:東區主要軸線
2.5km
2.5km
道路寬度
平均 15m
平均 30m
人行道寬度
平均 2m
平均 3m
D/H
小於 1/1
大於 1/1.5
﹝道路寬度比建築高度大﹞
﹝建築高度比道路寬度大﹞
平均 90m
平均 200m
Block 長度
北段連接:35m 人車共用橋
﹝不包含學校及站前廣場、施 ﹝集合住宅區為 200m,不包含 工地﹞ 水平連接動線
200m
南向老舊區﹞
左:19 右:28
左:17 右:20
﹝比較均等的連接線,左邊比 ﹝因南方之老舊區而數據比較 較少的原因為目前正在施工地 高,北部集合住宅區約 1.5km 與站前廣場有關係﹞ 總節點
中段連帶:6m 人行橋
內只有左右各 10 條連接線﹞
47
37
由上面之比較圖及表,可發覺兩條線之差異性。在研究基地側 面之東部循環道路之總寬度及人行道寬度都比市區內的 3 號國道約
南段連帶:30m 人車共用橋
兩倍寬,而交通流動上來講有較順暢及快速之優勢。但道路過於寬 及車速較快而造成連繫性方面之困惑。 依照 block 之長度及水平連接線之數量來看,東部循環道路比 3 號國道不優良。Block 的長度差距有兩倍以上,並且水平連接之線 為 47 比 37。如沒有包含地形周圍有機區塊時變 47 比 25 左右。北 部集合住宅區之 1.5 公里上只有 10 條水平連接線,太少連接的機 會。而現代都市 super block 擁有交通方面之優點與連接方面之缺點 交通方面之優點與連接方面之缺點。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79
穿越中浪川主要有三條橋, 基地之北方與西南方的人車 共用橋及西方之行人專用 橋。以‘ ‘行走’ 行走’方式來到市 區大部份用行人橋。成為基 地與市區的主要連接線 主要連接線。 主要連接線 《圖 3-11》河川及基地連接分析圖
研究基地西側之東部循環 道路上除了節點以外,與 基地串聯的線只有一種 只有一種, 只有一種 利用 200 公尺道路上的約 公尺 60 公分之連接門來穿越基 穿越基 地與大道之邊界。 地與大道之邊界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 基地背景分析結論 第三章基地背景分析之結論分為三大領域,其內容為如下: A. HISTORY OF SITE B. FIGURE GROUND THEORY C. LINKAGE THEORY A. 歷史沿革 a. 擁有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 擁有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優勢的研究基地 優勢的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將優勢之背景因素如何 將優勢之背景因素如何應 如何應用在規劃設計之上。 用在規劃設計之上。 從韓國議政府市的基地調查與分析中發現,議政府市的新谷洞擁有良好的先前自然與人文環境之條件,例如地理環境及氣候等等在韓國地區內 可說是非常安定的區域。議政府市的人文歷史背景雖然有很長久的,但因本研究基地屬於在都市更新而重新開發之地區內,而本研究基地之重要人 文歷史背景僅有 20 年左右之歷史,這可能會是未來實證研究分析上可辦演為優勢或劣勢因素,將那些先前背景條件如何利用在未來規劃設計上是 在未來規劃設計時很重要的課題。
b. 快速的都市發展與需多關於議政府市周圍未來相關計劃給更多居民搬到議政府市東區集合住宅區居住的可能性。 快速的都市發展與需多關於議政府市周圍未來相關計劃給更多居民搬到議政府市東區集合住宅區居住的可能性。 從調查中發現韓國京畿道議政府市的現代化是從 60 年代開始的,因從 60 年代開始非常快速的發展而轉變為現在的重要衛星都市。最主要的計 劃為 80 年代住宅區建設計劃及 90 年代京畿 2 廳舍之搬移,因為如此議政府市受到重視,市政府推動許多計劃讓議政府市成為自助性都市環境。 除了這些以外,2010 年為目標之新計劃也給議政府市更多力量實現良好生活空間之都市目標,將這些條件與研究基地背景都是本研究之目標可 實現之重要背景因素。 c. 從 90 年初開起, 年初開起,快速的發展複製式的 快速的發展複製式的現代集合住宅區之增加, 現代集合住宅區之增加,居民居住在不完整、 居民居住在不完整、不安定的住宅背景上。 不安定的住宅背景上。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8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B. 圖一底理論 a. 透過議政府市六種空間型態分析, 透過議政府市六種空間型態分析,學習每種空間之優勢應用在基地上, 學習每種空間之優勢應用在基地上,並使正面之角度來看現代主義格子形都市型態。 並使正面之角度來看現代主義格子形都市型態。 從圖一底分析中發現本研究基地為現代都市機能格子型態與單一用途土地使用之環境,在第二章文獻回顧中發現了現代都市規劃造成很多負面 的問題,但從另一方面的角度來看有更多機會可應用前人之觀念來提升環境價值的可能性。並在未來規劃設計上可能需要加入其他機能而解決目前 研究基地面臨之土地使用問題。
b. 解決因全區單一用途土地使用帶來之單純、 解決因全區單一用途土地使用帶來之單純、無趣、 無趣、沒生氣之住宅區生活空間課題 c. 現代主義超大尺度空間, 現代主義超大尺度空間,另方面擁有良好發展可能性之開放空間與空間型式之條件與優勢, 另方面擁有良好發展可能性之開放空間與空間型式之條件與優勢,增加開放空間密度方式來改善環境。 增加開放空間密度方式來改善環境。 在開放空間之分析中發現研究基地擁有良好開放空間之條件,雖然因目前沒有特定使用狀態而造成無趣之戶外空間,但它有 1:1 之開放空間範 圍與高層低密度之優勢條件,如果未來進入適當的規劃與設計時,研究基地可轉變為很豐富的戶外公共空間。
d. 較單純的使用者背景優勢: 較單純的使用者背景優勢:當地居民為研究基地之主要使用者。 當地居民為研究基地之主要使用者。 從基地分析中發現在地使用者大部份為當地居民,很少有外來的使用者,並且發現居民之間之交流關係良好,這代表著能夠塑造社會交流環境之優勢條件。
C. 連接理論 a. 改善基地內道路尺度與鋪面、 改善基地內道路尺度與鋪面、公共設施等戶外硬體條件, 公共設施等戶外硬體條件,而從車性環境轉變為人性環境, 而從車性環境轉變為人性環境,並提高生活環境品質 並提高生活環境品質。 高生活環境品質。 從連帶理論分析中發現內在研究基地側面之東部循環道路為在議政府市中最大尺度之路線,除了那之外基地內存在之南北軸線之尺度也不太適 合在集合住宅區內部主要人性連接空間之尺度,未來規劃設計時必需要調整為以人性化之主要軸線尺度,並且考慮軸線空間之鋪面及公共設施等可 吸引居民活動之硬性空間因素,讓原本以車為主的主要軸線轉變為以居民為主之人性化軸線空間。
b. 增加基地與周圍環境之連接動線與增加戶外公共空間密度的方式來塑造人性化尺度戶外公共 增加基地與周圍環境之連接動線與增加戶外公共空間密度的方式來塑造人性化尺度戶外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 空間。 除了道路尺度之改善及公共設施之增加以外更需要改善研究基地與周圍環境之連接動線之增加。目前研究基地四面只有四處連接動線,良好的 環境﹝PPS:GOOD PLACE﹞之條件中足夠的「連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將未來規劃設計時必需要考慮與周圍之多種連接動線之可能性,而 提高居民與研究基地內之易達性並給居民更多機會使用戶外公共空間之可能性。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8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0
案例研究緒 案例研究緒論 案例研究目的 案例研究架構 選定案例之前提與背景 案例研究分析內容
1
2
背景空間分析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公共空間分析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3
在地化空間分析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CHAPTER 4 案例研究
4
案例研究結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8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HAPTER 4
案例研究
0. 案例研究緒論 0-1. 案例研究目的 在本研究論文中案例研究所扮演之角色最主要以透過不同案例之分析中發現公共空間使用性在地化之議題 發現公共空間使用性在地化之議題與學習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再造 發現公共空間使用性在地化之議題 學習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再造。 學習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再造。﹝因目前 可能還沒有以使用模式之角度塑造在地化之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所以本案例研究只能學習每地區所面臨的在地化狀況。﹞ 本案例研究之目的是從總研究之目的﹝CHAPTER1-3﹞發展下來,而支持本研究之論點及找出適當線索。本案例研究之目標及研究方法為如下:
發現戶外 發現戶外公共空間使 戶外公共空間使用性在地化之議題 公共空間使用性在地化之議題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 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1﹞ ﹞ 以居民之在地性使用模式的角度 ,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 了解各案例中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與公共空間之衝突與矛盾,分析全球性公共空間如何被使用者改變為在地化空間 研究方法:實地觀察、影像記錄﹝靜態影像記錄、DV 觀察﹞、居民訪談 學習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再造與發現 了解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議題。 ﹝1﹞ ﹞ 了解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議題 。 從基地與國外適當案例之比較分析中,學習在地居民如何使用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及公共空間如何支持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 研究方法:實地觀察、影像記錄﹝靜態影像記錄、DV 觀察﹞、居民訪談 ﹝2﹞ ﹞ 評估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之間的衝突問題。 評估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行為模式與戶外公共空間之間的衝突問題。 從基地與國外適當案例之比較分析中,學習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實質空間設計策略與如何提高環境價值。 研究方法:實地觀察、影像記錄﹝靜態影像記錄﹞、居民及管理處訪談 ﹝3﹞ ﹞ 塑造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居住空間。 塑造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居住空間 經由以上﹝1﹞、﹝2﹞之研究分析,各案例與基地之比較分析後,提出適當空間概念與實質空間設計策略可能性。 研究方法:各案例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8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0-2. 案例研究架構 案例研究架構 本案例研究之整體架構為如下之圖,韓國基地與台灣兩案例之比較分析中學習實質設計策略,將這些結婚回歸至下一步驟 ‘在地化研究’及‘設計操作’之上。 總研究目的
案例研究目的
選擇案例條件
選定案例研究對象
韓國 議政府市 銀河水 集合住宅區
分析及結果
比較分析
設計策略及案例分析結論
研究基地
建築與開放空間關係 高層低密度 分析結果
分析
背景 空間
回歸至操作設計
實質設計策略學習
比較與交差分析
分析結果
分析
分析結果
分析
居住年齡層: 居住年齡層 平均分佈
台灣 台北縣 土城市 中華新村 集合住宅區
二手資料
居民人口 居民人口: 人口 約 2500-4000 人居民
調查及資料收集
約 40000-50000 平方公尺
選定案例研究對象
集合住宅區面積: 集合住宅區面積
台灣 台北市 中山區大直 力行新村 集合住宅區
一手資料
周圍土地使用狀況 周圍土地使用狀況: 土地使用狀況 單一用途
案例研究目標
案例研究 CASE STUDY
現代集合住宅區 公共空間之 在地化
以空間型態在地化之角度,支持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及 提升公共空間型型型型態態態態之價值與自明性,塑造具有豐富在地特色之現代居住空間
建築配置型態: 建築配置型態: 一字形集合住宅區
調查及收集資料
公共 空間 在地化 空間
收集資料範圍 建設日期: 建設日期 1990-1998 年內
背景空間 BACKGROUND SPACES
戶外公共 空間 OPEN SPACES
在地化空間 LOCAL IDENTITIES SPACES
《圖 4-1》案例研究架構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8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0-3. 選定案例之前提與背景 在本研究之案例選定十分利用本研究者在台灣就讀之優勢而決定以台灣作為國外案例之對象,因案例研究之目的而以韓國研究基地做為國內案 例對象,不尋找其他韓國案例。有幾項重要前提影響到案例之選定,最基礎性之土地面積與居民人口、居民年齡層分佈等之前提,再深入一點之前 提為都市含構與土地使用狀況等都市背景上之前提。但在選擇案例之最主要前提為集合住宅區建築配置與建築和開放空間之關係。因在台灣比較少 見「高層低密度與一字形排列式配置之集合住宅區」,從調查之過程中因土地狀況、使用者喜好及集合住宅區發展等之因素而近期已不開發「高層 低密度與一字形排列式配置之集合住宅區」 。並因上述之其他前提因素考慮,發現在台北很少有滿足這些前提之現代集合住宅區。 《表 4-1》選定案例之前提
都市發展 都市含構 位置 周圍土地使用
衛星都市或新都市 單純都市背景: 單純都市背景:自然開發區域
都市市中心外 住宅區為主
建築排列 空間密度 建築使用狀況 人行環境
一字形 高層低密度 非混合使用集合住宅 具有探討價值
人口 面積 建築高度 建設日期
約 3000 至 4000 人口 約 40000 至 50000m2 10 至 20 層樓前後 1994 年前後
而最後本研究選定了「 「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大直力行新村集合住宅區」 「台灣台北縣土城市中華新村集合住宅區」 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大直力行新村集合住宅區」與「 台灣台北縣土城市中華新村集合住宅區」來做為案例研究之對象。
0-4. 案例研究分析內容 本案例研究之主要分析內容大約分為三大部份,第一為背景空間、第二為公共空間、最後第三為在地化空間。將這些三大部份做為「韓國銀河 水集合住宅區」與「台灣大直力行新村集合住宅區」、「台灣土城市中華新村集合住宅區」之案例分析之焦點。 各部份之內容為如下:
背景空間 Background Spaces 從各案例與基地之都市背景、圖一 底、連接等透過比較大範圍與背景性質 的分析而確認有與基地可比較研究之 價值。 並且學習都市範圍及背景空間上之 議題與設計策略。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85
戶外公共空間 Open Spaces 公共空間之主要分析範圍為各案例 與基地之公共空間型態與在地使用者 之使用模式及使用狀況,各案例與基地 之比較研究中尋找公共空間之比較全 面性設計策略。並且了解部份經營管理 上的配合。
在地化空間 Local Identities Spaces 分析全球性公共空間如何被在地使 用者因使用需求及文化、習慣等在地特 色而變為在地化空間,其過程中發現除 了韓國基地之外,國內外都會有產生相 同衝突與矛盾的事實,而支持研究論 點。但在在地化空間之分析並不要求找 到在地化設計策略。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 背景空間分析 1-1.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1﹞ ﹞ 都市背景 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位於在台北市中山區大直,已有約 8 年之歷史的現代集合住宅區,但力行新城雍有非常獨特、長久之歷史背景。力行新城的實質空間是 998 年建設之住宅區,沒有過去特殊歷史的土地上建設之區域,但今日居住在力行新城之居民是過去在中山區中山足球場旁之眷村上﹝今日台北市 13、14 號公園﹞ 已經共同居住了三十多年之眷村居民。台北市政府在 80、90 年代推動台北市開放空間與綠地面積之增加,而當時原眷村改建而做為公園用地,為當地眷村居民安 排了中山區大直的力行新城。從下圖中發現力行新城是在大直市的邊緣地區,周圍土地使用狀況為軍事用地及綠地,因受到地形及土地限制而整區較長條、不規 則形之配置。
都市紋理 《圖 4-2》力行新城﹝資料來源:google earth﹞
﹝2﹞ ﹞ 集合住宅區基礎背景
土地使用
連接系統
《圖 4-3》力行新城都市背景:All maps are shown same scale
力行新城之集合住宅建築之樓層是 8 層與 9 層之分散配置與一字形集合住宅區之排列式配置,但因建築配置方式不同而 形成集合住宅間有中庭式的開放空間。所以雖然是高層低密度但產生一種封閉式之空間感。力行新城之全區面積大約 38000m2,並設置地下停車場禁止在地面層停車,塑造人性化之空間。
﹝3﹞ ﹞ 在地居民基礎背景 力行新城之在地居民人口大約有 4000 人,一半是從各地般來的﹝1991 年建設之區﹞、一半是在中山區眷村上已住 30 年以上之居民一起般來的﹝1998 年建設之區﹞。所以力行新城之居民間非常有親密感及社群性。
《圖 4-4》力行新城地形圖﹝資料來源: 台北市政府都市計劃科﹞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8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1-2.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1﹞ ﹞ 都市背景 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位於在台北縣土城市水源路上,已有約 8 年之歷史的現代集合住宅區,因位在靠近土城市中心區而周圍土地使用狀況為都市密集區與工、 商業區、住宅區為主,並且擁有北邊中華路與南邊金城路之交通優勢條件。 從下圖中發現中華新城是在土城市中心周圍範圍內區塊較大之住宅區﹝大約 50*180m 之區塊﹞。中華新城地區之過去環境上原本有老舊低層住商混合建築群 ﹝1999 年﹞與眷村﹝1991﹞之區域,後來改建為今日之中華心城集合住宅區。
都市紋理 《圖 4-5》中華新城﹝資料來源:google earth﹞
土地使用
連接系統
《圖 4-6》中華新城都市背景:All maps are shown same scale
﹝2﹞ ﹞ 集合住宅區基礎背景 中華新城之建築配置方式與研究基地的非常接近,集合住宅建築之樓層從 5 層至 16 層分散配置與一字形集合住宅區之 排列式配置,並高層低密度而產生非常開放之空間感。中華新城之全區面積大約 32000m2,並設置地下停車場禁止在地面 層停車,塑造人性化之空間。
﹝3﹞ ﹞ 在地居民基礎背景 中華新城之在地居民人口大約有 2800 人。一部分是從各地般來的﹝1998 年建設之區﹞、一部分是在地眷村上已住 30 年以上之居民、一部分是當時眷村改建計劃後離開當地,後來再般進來之居民。剛開始建設完畢時居民年齡層比較高年齡 化,但近年來漸漸變為居民各年齡平均化之狀況。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87
《圖 4-7》中華新城地形圖﹝資料來源: 台北縣政府都市計劃科﹞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3.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以上述之「台灣大直力行新村集合住宅區」與「台灣土城市中華新村集合住宅區」之背景空間,本節將其歸納為「各案之背景空間」之類型進 行比較分析,在背景空間之歷史、都市計畫、特色與在地居民狀況等之進行探討,發現及評論三者之間之差異與相似點,作為各案之基礎背景資料 及進一步更深入分析研究之參考。各案之現代集合住宅區之背景空間比較分析內容為如下表: 《表 4-2》各案例之背景空間與基地之比較
韓國 議政府銀河水集合住宅區 都 市 位置 背景
韓國議政府市新谷 2 洞
過去背景 平地田園 開發計畫
議政府市東區集合住宅區都市更新計劃
台灣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大直
台灣台北縣土城市
平地田園﹝部份坡地﹞
原有舊都市紋理上之低曾住商混合建築群
大直西區住宅區都市計畫、眷村計劃
原地改建眷村改建
原本比較落後的區域,為了首爾市中心的 部份為大直西區住宅區開發計劃而規劃之 部份為集合住宅區是為過去在地眷村原地 密度及機能分散,而全新開發的區域
集合住宅區﹝1991﹞,部份為原居住在中山 改建﹝1991 年﹞,另部份為低層老舊住商
﹝1994 年﹞。
足球場旁之眷村居民而全新開發的集合住 混合建築群之改建﹝1999 年﹞。 宅區﹝1998 年﹞。
都市紋理
格子式型態
不規則格子式型態﹝地形、土地使用限制﹞
﹝都市密集區內開發之﹞格子式型態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8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區塊規模 ﹝block﹞ ﹞
長方形:約 100/150m
長方形:約 50/80m
長方形:約 50/180m
Super block
周圍土地 使用狀況
集合住宅區、學校、住宅區
綠地及保護區、軍事用地
住宅區、工業區、密集區
位於主要幹道旁
位於離主要幹道較遠之處
位於主要及次要幹道之中
都市紋理 連接﹞ ﹝連接 ﹞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89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集 合 建築配置 住宅 區 基礎 背景
總面積
約 45000m2
約 38000m2
約 32000m2
集合住宅 16 層、11 層 建築樓層 ﹝16 層 8 棟、11 層 2 棟﹞
8 層、9 層
5 層、8 層、9 層、16 層
﹝8 層 5 棟、9 層 22 棟﹞
﹝5 層 7 棟、8 層 4 棟、9 層 5 棟、16 層 3 棟﹞
空間密度 高層低密度
高層低密度
高層低密度
建設單位 新東亞建設
富陽機構
建設日期 1994 年
1991 年、1998 年
1991 年、1999 年
約 4000 人口
約 2800 人口
基 礎 居民特性 從各地般來的居民。
一半是從各地般來的﹝1991 年建設之區﹞、
一部分是從各地般來的﹝1998 年建設之區﹞、
資料
一半是在中山區眷村上已住 30 年以上之居民一 一部分是在地眷村上已住 30 年以上之居民、
居 民 人口
約 3200 人口
起般來﹝1998 年建設之區﹞。
一部分是當時眷村改建計劃後離開當地, 後來再般進來之居民。
年齡分佈 各年齡平均分佈
各年齡平均分佈
各年齡平均分佈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9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 戶外公共空間分析 戶外公共空間分析 2-1.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1﹞ ﹞ 人性化空間 力行新城之整體住宅區空間與其他現代集合住宅區來比,最大特色點為 非常人性化之環境。這現象除了基本空間設計以外,可能和在地居民之生活 習慣有關係。力行新城是以人為本之概念而規劃之住宅區﹝為過去眷村老人 們之考量﹞,住宅區整區之停車空間規劃為全面地下化,除了中心軸線 區以外其他建築間公共空間中禁止車行移動。 並且將建築間公共空間利用階梯與坡地等,以高層來區分與中心軸線區 之關係,使得公共空間塑造完完全全以人為本之空間。 在力行新城住宅區中常看見老人們之活動,因此整區之殘障空間非常完 善,在人行道之邊緣及連接區域都一定會看見殘障坡道及安全設施,甚至 在平地人行道上設置扶手欄杆等等,非常著老人及行動不便之居民而考量 之親切設計。
N
50m 《圖 4-8》力行新城中心軸線區與建築間公共空間﹝遊戲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91
100m
《圖 4-9》力行新城平面配置圖
150m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圖 4-10》以高層來區分建築間公共空間與中心軸線空間
《圖 4-11》安全的戶外環境
﹝2﹞ ﹞ 多樣化之戶外公共設施 在力行新城之公共空間中發現許多各式各樣的戶外公共設施物,例如兒童遊戲區內設施物、街道傢俱、買賣設施、親切之交通設施物、廊道與 小花園等休憩設施物等等,在地居民可選擇各種不同設施使用,而形成豐富的戶外活動空間。 並且在住宅區之各地中看見不同樣式的戶外座椅,從個人式至群體式都有配置在適當地點,並且每張座椅引導之活動與停留時間都不同,而提 供給在地居民坐下來之良好選擇機會。因有這些戶外設施而力行新城之戶外生活變得非常豐富、有趣。
《圖 4-12》力行新城公共空間之各式各樣戶外座椅
﹝3﹞ ﹞ 居民之努力 因為過去住在一起近 30 多年之力行新城之在地居民,到了不同生活環境,但他們之熱心還是保持得與過去一樣。 力新新城之維護管理除了住宅區管理處外,居民自行組成了一個團隊,而每天早晚都會自行打掃社區及維護管理。 並每幾年選舉區內之會長及會員,以力行新城之更好環境目標而推動不同計劃,常辦各種社區活動而交流居民之間 之關係。這些在地居民之熱心與努力讓力形新城變的很有活力與美麗之居住環境。 《圖 4-13》力行新城居民之愛心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9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2.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1﹞ ﹞ 人性化空間 中華新城之公共空間也與力行新城類似的人性化概念來規劃之社區, 中華新城之整區停車空間規劃為全面地下化,讓地面層使用完整之人性 化活動空間。並且建築與建築間之間距不到 30m,門口與門口面對面之 配置方式,形成人性化空間尺度。 但因隔壁社區沒有完全分隔,而他們社會人會停在中華新城區內,而 中心軸線空間無法完全做為人性化空間。 居在中華新城之居民年齡分佈很廣,常看見老人與小孩一起散步, 因此整區空間非常安全以及考慮了殘障空間之使用。 並且本研究者在實地觀察及訪談在地居民時,居民之間保留非常親 密之關係,對外人也很客氣、親切。 這些居民之態度必須要有良好的環境背景才能實現的結果。
N 25m 《圖 4-14》中華新城中心軸線區與建築間公共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93
50m
75m
《圖 4-15》中華新城平面配置圖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2﹞ ﹞ 單調之戶外空間 中華新城雖然是以人性化之概念規劃之住宅區,但在人性化公共空間之整體背景上並沒有細心規劃及設計公共設施,造成比較單純、單調之公 共空間。 在中心軸線區中看見一些街道座椅,但只有一種型式,並沒有細心處理周圍環境而居民之利用上產生一些不理想的狀況,另外在整區之建築間 公共空間中沒看見一張戶外座椅,也看不到居民在建築間空間中長時間活動,大部份偏以散步或留狗等動態移動性活動發生。 因為單純、單調、不細心之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讓型態不錯之公共空間變得無趣、無人氣之失落空間。
《圖 4-16》單調的中華新城公共空間與戶外設施物
﹝3﹞ ﹞ 居民之努力 在訪談與實地觀察中發現中華新城之居民比較努力在改善視覺景觀上面的事情,例如居民主動照顧前花園與設施藤蔓架等,居民之習慣與個人 式活動讓視覺環境變得比較好,並且設定固定時間來開會、討論中華新城之問題與未來目標。中華新城之居民與力行新城一樣,自己自發式組成了 工程團隊,而每一、兩天一次維護管理自己的公共空間。在地居民之熱愛漸漸將中華新城變為美麗、活力之居住環境。
《圖 4-17》在地居民之努力,塑造美麗的中華新城公共空間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9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3.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針對前述之國外案例與研究基地,本節將其歸納為「中心軸線公共空間」與「集合住宅建築間公共空間」兩類型進行比較分析,在公共空間之 意象、型態、規模、特色與在地居民使用狀況及部分經營管理之進行探討,最後提出每個各案特徵評論,作為未來設計操作之參考。
﹝1﹞ ﹞ 中心軸線戶外 中心軸線戶外公共 戶外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 各案之現代集合住宅區中心軸線公共空間之比較分析內容為如下: 《表 4-3》各案例之背景空間與基地之比較
中心軸線公共空間 分析對象
銀河水集合住宅區
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公共空間特性
國家與城市
韓國京畿道議政府市
台灣台北市大直
台灣台北縣土城市
空 間 分析 特性 範圍: 範圍: 平面 配置
規模
總長度:210m
總長度:240m
總長度:250m
總寬度:12m
總寬度:20m
總寬度:10m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9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空間 型式
D/H = 1/3 - 1/4
2m 公共 設施 狀況
車道
鋪面
使 用 使用 特性 狀況
2m
D/H =1/1.5
D/H = 1/3
D:12m
D:20m
D:10m
H:40-50m
H:30m
H:30m
Section
4m
無 沒有設置街道座椅。
設置
植栽
8m
人性化空間
Section
12m 4m
1.5m 7m 1.5m
Section
街道燈具、告示牌、垃圾桶、公共電話箱、街道燈具﹝高燈、低燈﹞、告示牌、垃圾 街道燈具、告示牌、垃圾桶、公共電話箱、 欄杆 桶、欄杆、街道座椅、阻車柱、植栽槽、欄杆、街道座椅、阻車柱、植栽槽、健康 健康步道、郵政信箱、公車等候站、地下 步道、地下停車場入口 停車場入口
座椅
材料
人性化空間
非人性化空間
柏油
人行道 10*20 不規則紅磚、 水泥邊緣
橋木
有 在人行道兩側有設置街道座椅。 車道 柏油
灌木
有 在人行道一側有設置街道座椅。
人行道
車道
20*20 圖樣化紅磚、 柏油 水泥邊緣 橋木
灌木
人行道 20*20 紅 磚 、 透 水 磚、水泥邊緣
橋木
灌木
楓香、緋寒櫻、風 黃金露花、馬櫻丹、雲 青楓、大王椰子、黃 龍柏、黃金露花、馬 鈴木、羅漢松、雪 南黃馨等 椰子、木麻黃等 櫻丹、仙丹花、桂花
黃金露花、馬櫻丹、 月橘、麒麟花、變葉
松、鐵杉等
木、緬梔等
中 平日下午與周末才會有進入人潮、熱鬧。
等 高 從早到晚整天都有看見居民活動。
低 晚間使用率比較高,活動時間很短暫性。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9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活動 種類 維 護 管理
等人、休息、等車、聊天、吃東西、買賣、等人、休息、等車、聊天、吃東西、買賣、等人、休息、等車、聊天、吃東西、講電 溜冰、講電話、散步 講電話、照顧植栽、散步 話、散步 集合住宅區整體管理處來管理。
管理 單位 清潔
管理處 每個月兩次管理。
日期 實際照片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97
集合住宅區整體管理處以外,社區居民組 集合住宅區整體管理處以外,社區居民組 成管理單位來經營管理。
成管理單位來經營管理。
管理處
管理處
每個月兩次管理。
居民單位 每天一早晚各一次管理。
每個月一次管理。
居民單位 每天一次管理。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2﹞ ﹞ 建築間戶外 建築間戶外公共空間 戶外公共空間 各案之現代集合住宅區集合住宅建築間公共空間之比較分析內容為如下: 《表 4-4》各案例之背景空間與基地之比較
集合住宅建築間公共空間 分析對象
銀河水集合住宅區
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韓國京畿道議政府市
台灣台北市大直
台灣台北縣土城市
公共空間特性
國家與城市 空 間 分析 特性 範圍 : 平面 配置
公共空間範圍
公共空間範圍 以車為主
概念 規模
停車 空間
公共空間範圍
以人為主:人性化空間
以人為主:人性化空間
公共空間總面積:約 37000m2
公共空間總面積:約 25000m2
公共空間總面積:約 20000m2
建築與建築間距離:40m
建築與建築間距離:20-30m
建築與建築間距離:30m
全面地下化 ﹝地面層禁止停車﹞
全面地下化 ﹝地面層禁止停車﹞
地下化:一層 ﹝但停車空間不足而使用地面層停車﹞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9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空間
非人性化空間
型式
D/H = 1/1
人性化空間
D/H = 1/1.5-1/1
人性化空間
D/H = 1/1
D:40m
D:20-30m
D:30m
H:40-50m
H:30m
H:30m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人性 空間
低:建築間公共空間用地大部份以停車空間
高: 因停車空間全面地下化,而完整的人性
中: 因停車空間全面地下化,而能夠塑造大塊
來使用,而完整人性空間只有靠近建築附近與島 空間面積很大,並且建築間之公共空間與中心軸 面積之人性空間,但與中心軸線區域並沒有區隔, 式公園空間、人行道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99
線空間利用高層來區分,塑造非常人性化之空間。而穿透視覺及聽覺等影響到人性化空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綠地
低:
高:
中:
範圍
人性空間大
綠地範圍設
每塊公共空
部份以人不能
計在建築之外
間之綠地型態
活動之綠地來
圍及入口區
都相似,而造
使用,雖然視
域。而不會破
成較無趣之空
覺品質良好,
壞人性化空間
間,但不會破
但失去了活動
之面積,並提
壞人性化空間
空間。
昇空間品質。
之面積。
實際
低: 實際完整
人性
性人性化空
間擁有不同
人性化空間
空間
間只有邊緣
規模、型態之
比例算高,但
面積
與小公園,空
實際完整性
沒有設置其
﹝不包
間之間無串
人性化空
他設施等活
含植栽
聯及大部份
間,而能夠塑
動元素,而成
區域﹞ 區域﹞
為細長條形
造公共與個
為較無趣之
空間。
人化空間。
空間。
公共 設施
設置 鋪面 材料
中: 實際完整性
景觀燈具、告示牌、垃圾桶、遊戲設施物、景觀燈具、告示牌、垃圾桶、戶外座椅、景觀燈具、告示牌、垃圾桶、植栽槽、遊 廊道,地下停車場入口 植栽槽、健康步道、廊道、遊戲設施物、戲設施物 戶外烤肉設施、景觀噴水池、溜冰場
狀況 座椅
高: 每塊公共空
無 除了公園以外沒有設置戶外座椅。 大部份用伯油材料, 建築入口周圍用 10*20 紅磚與水泥, 公園鋪面用沙。
有 在公共空間有設置各種不同戶外座椅。
無 沒有設置戶外座椅。
大部份用洗石子與磚塊材料, 大部份用磁磚材料, 部份遊戲空間用水泥與軟性鋪面材料。 部份用水泥鋪面, 遊戲區用軟性鋪面材料。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0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植栽
橋木
灌木
橋木
灌木
橋木
灌木
銀杏、楓香、青楓、 黃金露花、馬櫻丹、青楓、大王椰子、黃 龍柏、黃金露花、馬 美人樹、小葉欖仁、 黃金露花、馬櫻丹、 欄仁樹、緋寒櫻、風 雲南黃馨、桂花、南 椰子、木麻黃、長春 櫻丹、仙丹花、桂花 台灣欒樹、青楓等 月橘、麒麟花、變葉 鈴 木 、 羅 漢 松 、 雪 天竹、杜鵑花、六月 花 、 繁 星 花 、 千 日 蘇鐵、等 木、緬梔、四季秋海 松、鐵杉等 雪、斑葉月桃等 紅、彩葉花、雪茄等 棠等 使 用 使用 特性 狀況 活動 種類 維 護 管理
中 平日下午與周末才會有進入人潮、熱鬧。
集合住宅區整體管理處來管理。
集合住宅區整體管理處以外,社區居民組 集合住宅區整體管理處以外,社區居民組 成管理單位來經營管理。 成管理單位來經營管理。
管理處 每個月兩次管理。
管理處
日期 實際照片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01
低 晚間使用率比較高,活動時間很短暫性。
等人、休息、等車、聊天、吃東西、買賣、等人、休息、聊天、吃東西、溜冰、照顧 等人、休息、聊天、吃東西、散步、照顧 溜冰、散步、運動、玩遊戲、蹓狗 植栽、散步、運動、玩遊戲、蹓狗 植栽、玩遊戲、蹓狗
管理 單位 清潔
高 從早到晚整天都有看見居民活動。
每個月兩次管理。
居民單位 每天一早晚各一次管理。
管理處
每個月一次管理。
居民單位 每天一次管理。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 在地化空間分析 3-1. 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 從大直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之在地化空間分析中發現區內已發生有許多從大規模至人性化規模之在地化空間之發揮,這些在地化空間有很多可 能性之解讀,例如有部份可能為是力行新城在地居民從過去居住環境的習性一直連續下來的,另有一部份為個人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背景關係產生之 空間行為,如從更大範圍來解讀在地化空間可能會是台灣歷史文化背景而產生之空間。不論如何在力行新城之整區內實際有各式各樣、非常有趣的 在地化空間已經產生,並且從中可學習力行新城如何將文化與歷史發揮在現代居住環境之上。 ﹝1﹞ ﹞ DISTRICT SCALE 週日市場為唯一使用整區之在地化空間,每週一次給整區傳統買賣市場的氣氛,在地居民之間提升交流機會與有活潑、生命力之活動空間。 ﹝2﹞ ﹞ IN BETWEEN BUILDINGS SCALE 大部份與建築立面或出入口周圍空間有關係的在地化空間,在地居民使簡單、方便的材料主動設計與施工。大約分為機能性與美化空間兩種。 ﹝3﹞ ﹞ HUMAN SCALE 大部份為在地居民或管理處提共之運動、遊憩空間為主,人性化在地性空間提供給當地居民舒適、方便、多樣化之活動可能性。 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在地化空間分析內容為如下表: 《表 4-5》力行新城在地化空間分析表
力行新城集合住宅區在地化空間分析 空 間 性 在地化 空間 質 District Scale
週日 市場 空間
在地化現況照片
平面示意圖 平面示意圖
在地化原因
使用者狀況 使用者狀況
施工單位
在地化做法
﹝實地觀察﹞
﹝實地觀察﹞
﹝居民訪談﹞
﹝訪談與觀察﹞
﹝居民訪談﹞
﹝實地觀察﹞
因每週一次舉行 除了從兒童至老 週日市場輔助 使 用 簡 易 、 彈 戶外週日市場, 人在地居民以外 而需要大家可聚 買賣之外商業者 集買賣之空間。 都在使用。
性、可移動式的 棚架。
﹝防風、遮陽等﹞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0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建築 In 立面 Between 增加物 Builidings 空間 Scale
為了增加室內空 室內居民使用者 間或防衛外來因 素而在建築立面 上增加鐵窗等呑 加物。
民間設計公司 大部份使用鐵皮 與鐵窗等材料, 在建築立面上往 戶外增加。
低層 建築 商業 空間 利用
從過去環境就開 大部份使用者偏 有的請設計公 在半戶外空間擺 店或居民聚集空 為年齡較高的老 司,有的在地 柱子與棚架、沙 間後來轉變為商 人。 居民自己設計 發等簡單因素做 業空間。 施工。 小小空間。
建築 前方 庭園 空間
大部份為居民在 大部份以年齡較 在地居民使用 搬運室內花盆或 室內養的植物搬 高的居民,大人 者親自設計。 買 花 草 設 計 庭 到戶外,另有一 及老人等等。 園。 部份為居民喜好 做庭園。
小攤販
從過去環境就開 大部份老闆為老 老闆親自設計 老闆親自準備之
空間
店或為了在地居 人。客人年齡不 與施工。 民之需求而後來 分。 開店。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03
材料擺在簡單的 棚架內。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Human Scale
建築間 後方 倉庫 利用 空間
居民不常使用的 室內居民使用者 室內傢俱或大規 模傢俱放置在建 築後方,做為倉 庫空間。
在地居民自己 有些設計棚架防 設計。 衛天然因素。
建築 周圍 花盆 空間
大部份為居民在 大部份以年齡較 在地居民使用 搬運室內花盆或 室內養的植物搬 高的居民,大人 者親自設計。 買花盆設計建築 到 戶 外 , 做 美 及老人等等。 周圍空間。 化。
曬衣服 空間
因室內空間不足 室內居民使用者 或為了通風與曬 太陽在戶外空間 曬衣服。
居民
為了在地居民可 大部份以年齡較 由集合住宅區 準將健身器材設
運動 空間
運動、健身之空 高的居民,大人 管理處規劃。 置在半戶外空間 間,做居民運動 及老人等等。 提供給居民使 空間。 用。
在地居民自己 使用長條線連接 設計。 戶外與建築立 面,將衣服掛在 線上。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0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居民 座椅 空間
為了在地居民可 大部份以年齡較 由集合住宅區 將桌子和椅子、 看書、討論、聚 高的居民,大人 管理處規劃。 書籍等設置在半 集之空間,做半 及老人等等。 戶外空間提供給 戶外座椅空間。 居民使用。
居民 聚集 空間
原本在商店建築 使用者大部份為 居民自行設置 一樓居民常聚集 女性、奶奶或大 空間。 之空間設定為居 人。 民聚集之處。
個人化 空間
有一些老人將戶 使用者為在地老 居民自行設置 將花盆設置在戶 外座椅做為個人 人。 空間。 外公共空間,做 化空間來使用。 為個人化領域空 間。
座椅 後方 棚架 空間
為了防止氣候因 大部份以年齡較 由集合住宅區 請民間設計公司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05
將桌子和椅子、 等傢俱設置在商 店前空間提供給 居民使用。
素與美化,在戶 高的居民,大人 管理處規劃。 設計戶外棚架。 外座椅空間後方 及老人等等。 使用木材做為簡 做為植栽棚架空 單、親近之植栽 間。 棚架。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居民 烤肉 活動 空間
為了居民烤肉活 在 地 居 民 都 使 由集合住宅區 將烤肉設施物設 動使用,將烤肉 用。大部份以家 管理處規劃。 置在戶外。其他 設施物設置在戶 庭單位來使用。 材料自行準備。 外空間。
公車站 座椅 空間
為了等公車之居 等公車或路邊聊 居民自行設置 將木造戶外座椅 民提供能坐下來 天、等人之在地 座椅。 設置在公車站座 之空間,居民自 居民都使用。 椅旁。 行增加座椅空 間。
街道 座椅 空間
為了街道傢俱之 等公車或路邊聊 由集合住宅區 將公車站座椅設 設計與增加,將 天、等人之在地 管理處規劃。 置 在 戶 外 街 道 多餘之公車站座 居民都使用。 上。 椅設置在街道 上。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0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2. 土城中華 土城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 從如下之土城市中華新城在地化空間分析中發現到許多有意義之當地文化特色與生活習性和公共空間之關係,但本研究者在中華新城實行本研 究與調查之期間中與力行新城比起來較少發現到當地在地化空間之發揮,必須要先提說這並不代表中華新城之在地化空間比力行新城少或弱勢。 在中華新城調查之在地化空間與力行新城之類型與特色很類似,例如在建築立面上之特色與出入口周圍空間之美化與個人化利用,都很相似的 狀況。這可能會代表台灣在地文化空間在現代生活環境上已經有很密切之關聯性。 中華新城與力行新城之在地化空間最大不同點為在中華新城之在地化空間之分析中沒有調查到 district scale 上之在地化空間,並且在中華新城之 公共空間較少多樣化之豐富人性空間,所以這些基礎條件也會影響到在地化空間之多樣化。 ﹝1﹞ ﹞ IN BETWEEN BUILDINGS SCALE 大部份與建築立面或出入口周圍空間有關係的在地化空間,居民發揮之設計與美化與關於防衛性、空間收納機能為主要目的。 ﹝2﹞ ﹞ HUMAN SCALE 大部份以小型活動、集會、信仰活動、遊憩空間為主要在地化空間,但大部份都較偏為臨時性、可動性、組成性之彈性空間。 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在地化空間分析內容為如下表: 《表 4-6》中華新城在地化空間分析表
中華新城集合住宅區在地化空間分析 空 間 性 在地化 質
Between
建築 周圍 花盆
Builidings
空間
In
在地化現況照片
平面示意圖 平面示意圖
在地化原因
使用者狀況 使用者狀況
施工單位
在地化做法
﹝實地觀察﹞
﹝實地觀察﹞
﹝居民訪談﹞
﹝訪談與觀察﹞
﹝居民訪談﹞
﹝實地觀察﹞
Scale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07
大部份為居民在 大部份以年齡較 在地居民使用 搬運室內花盆或 室內養的植物搬 高的居民,大人 者親自設計。 買花盆設計建築 到 戶 外 , 做 美 及老人等等。 周圍空間。 化。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低層 建築 商業 空間 利用
教育空間之需求 在地兒童與年齡 有的請設計公 在半戶外空間擺 或居民聚集空間 較高的老人。 司,有的在地 柱子與棚架、做 後來轉變為商業 居民自己設計 半戶外空間與入 及教育空間。 施工。 口意象。
建築 立面 增加物 空間
為了增加室內空 室內居民使用者 間或防衛外來因 素而在建築立面 上增加鐵窗等呑 加物。
建築 前方 庭園 空間
大部份為居民在 大部份以年齡較 在地居民使用 搬運室內花盆或 室內養的植物搬 高的居民,大人 者親自設計。 買 花 草 設 計 庭 到戶外,另有一 及老人等等。 園。 部份為居民喜好
民間設計公司 大部份使用鐵皮 與鐵窗等材料, 在建築立面上往 戶外增加。
做庭園。 建築間 後方 倉庫 利用 空間
居民不常使用的 室內居民使用者
在地居民自己 有些設計棚架防
室內傢俱或大規 模傢俱放置在建 築後方,做為倉 庫空間。
設計。
衛天然因素。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0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Human Scale
棚架 空間
為了美化與意 象,在庭園前做 為植栽棚架空 間。
由集合住宅區 請民間設計公司 管理處規劃。 設計戶外棚架。 使用鋼材做為簡 單、親近之植栽 棚架。
居民 座椅 空間
為了提供在地老 大部份為在地老 由在地居民自 人 可 聚 集 、 聊 人等年齡較高的 行設置。 天 、 休 憩 之 空 居民。 間。
從室內座椅搬運 至旗樓空間做為 居民聚會、交流 之空間。
戶外 座椅 空間
因每個在地居民 大部份以年齡較 由在地居民自 座下來之需求不 高的居民,大人 行設置。 同,而在戶外座 及老人等等。 椅空間前設置另
從室內座椅搬運 至戶外空間做為 居民可座下來之 空間。
一型態之座椅。 居民 下棋 活動 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09
為了提供在地居 大部份以年齡較 由在地居民自 將有關下棋設施 民 下 棋 活 動 空 高的居民,大人 行設置。 間,而在建築騎 及老人等等。 樓下設置活動空 間。
物設置在建築旗 樓空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居民 信仰 空間
為了居民信函活 動使用,將設施 物設置在戶外空 間。
戶外 座椅 空間
為了街道傢俱之 看孩子、聊天、 由集合住宅區 將街道座椅設置 提供與增加,將 等人等,在地居 管理處規劃。 在兒童遊戲空間 街道座椅設置在 民都使用。 上。 兒童遊戲空間 上。
建築前 保管 利用
居民常使用的戶 室內居民使用者 外傢俱與材料放 置在建築出入口 區域,做為暫時
空間
在 地 居 民 都 使 由在地居民自 將拜拜設施物設 用。大部份以年 行設置。 置在建築旗樓空 齡較高的居民, 間。 大人及老人等 等。
在地居民自己 有些設計棚架防 設計。 衛天然因素與設 置桶子做為收收 納空間。
保管空間。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1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透過以上大直力行新城與土城中華新城之在地化空間分析,了解到現代集合住宅區各地案例之公共空間當中都有發生關於現代化公共空間與傳 統習性、在地化之衝突議題。 在長時間的準備與計劃下發現本研究之「在地化」主題來言可能找不到適當的案例或可能根本不會存在可學習之案例,所以本案例研究之在地 化空間分析之比重和背景空間與公共空間分析比起來探討得不夠深入及探討的在地化空間可能有過於普遍化了,但在弱勢的研究環境下還是有一些 重要、貴重的收穫。從那些在地化空間之分析中我們可學習以下之兩大部份。 ﹝1﹞ ﹞ 多樣化之在地化空間 從在地化空間分析中發現今日現今人們在現代科技化之空間環境中還是持續過去傳統在地文化之生活習性與行為,而在現代集合住宅區之各地 中都有看見大大小小已被現今使用者轉變為在地化之空間,這單純、簡單的現實告訴我們現代化之集合住宅區中已有多樣化之在地化空間,而我們 需要好好思考這些被使用者轉變為在地化之空間,如何將持續性傳統在地文化之生活習性與行為規劃設計到現代集合住宅區上。 ﹝2﹞ ﹞ 彈性、 彈性、混亂之在地化空間 混亂之在地化空間優勢 空間優勢 從在地化空間分析中發現許多使用者都以自助式的角度增加現代集合住宅區的在地化空間,這過程中常見到外貌不佳、不配合周圍環境等不理 想的結果。 但居民自發性之在地化空間雖然有外貌不佳、易壞、不適合當地環境等劣勢,但同時也有彈性、方便、可動性等優勢。 Ashihara Yoshinobu﹝1995﹞在「隱藏的秩序」31中提出另類的概念:一眼看起來混亂的環境中仔細看還是會有存在著混亂中的規律與秩序,從 那裡仔細思考可應用的部份與改善的部份,這可能會帶給我們有機能彈性優勢的設計概念,做為未來設計的主要思考方向。
3-3. 與基地之比較分析 在本階段的程序中因有整體研究之前後流程因果關係而目前沒辦法提出正確的比較分析結論,但以上之分析過程與操作經驗、分析結果與理論 可應用在下一階段的第五章基地研究分析的第二節在地化空間分析上,並可做為不同環境的在地化空間參考資訊。 將本章節的分析內容與結果延續至下一章研究分析空間,研究出更明確、適當的在地化公共空間分析結論與設計策略。
31
Ashihara Yoshinobu 著,常鐘隽譯, 「隱藏的秩序」 ,田園城市,1995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1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4. 案例研究結論 第四章案例研究分析之結論分為三大領域,其內容為如下: A. BACKGROUND SPACES B. OPEN SPACES C. LOCAL IDENTITIES SPACES A. 背景空間 a. 學習以連續性、 學習以連續性、關聯性之都市開發計劃之重要性, 關聯性之都市開發計劃之重要性,並必須要事前考量居住者之需求才能塑造良好居住環境。 並必須要事前考量居住者之需求才能塑造良好居住環境。 從各案例之分析中發現其他案例之開發計劃都有連續性與關聯性,完完全全都市更新而規劃之研究基地應學習連續性規劃設計,而提出能夠轉 變為有生命力之環境提案。
b. 集合住宅建築密度、 集合住宅建築密度、高層、 高層、與配置方式影響到內部環境之個性, 與配置方式影響到內部環境之個性,並空間密度條例可提升戶外公共空間人性化可能性。 並空間密度條例可提升戶外公共空間人性化可能性。 從各案例之比較中發現研究基地不足戶外空間之硬性環境密度,雖然目前沒有甚麼使用狀態及無趣之戶外空間,但如果未來進入適當的規劃與 設計時,研究基地可轉變成為很豐富的戶外公共空間。
c. 連接空間之增加, 連接空間之增加,使得基地與周圍環境容易接近、 使得基地與周圍環境容易接近、親近、 親近、人性化環境, 人性化環境,並可降低超大塊現代主義都市設計問題。 並可降低超大塊現代主義都市設計問題。 從各案例之比較中發現研究基地需要規劃周圍環境之連接動線之增加。將未來規劃設計時必需要考慮與周圍之連接動線之可能性,使公共空間 轉變為親近連繫之環境。
d. 居民間互動關係、 居民間互動關係、社會交流環境, 社會交流環境,影響到整體集合住宅區之印象。 影響到整體集合住宅區之印象。 從各案之分析中發現研究基地之居民間缺乏關連性與交流性,在規劃設計時加入適當的策略讓居住之間產生多種社會交流之可能性。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1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B. 戶外公共空間 a. 以整體性思維來規劃設計戶外公共空間。 以整體性思維來規劃設計戶外公共空間。 從案例研究之各案分析中發現研究基地缺乏整體性與一致性。整體性規劃設計為第一基礎目標,塑造研究基地整區有獨有整體特色之戶外公共空間。
b. 導入多樣化、 導入多樣化、多種、 多種、適當的戶外公共設施之配置, 適當的戶外公共設施之配置,提供給在地居民選擇性活動機會, 提供給在地居民選擇性活動機會,並使公共空間轉變為有活力與美麗的環境。 並使公共空間轉變為有活力與美麗的環境。 目前研究基地非常缺乏戶外公共設施,從案例研究中發現公共設施與人們之活動非常有密切的關係。如戶外座椅、雕塑、公共藝術等等,規劃 適當的公共設施使戶外公共空間轉變為有活力與活氣、美麗之環境。車行空間與人行空間之分離,並規劃完整性停車空間
c. 多樣化的綠化空間, 多樣化的綠化空間,將現代集合住宅區轉變為較仔細、 將現代集合住宅區轉變為較仔細、人性化的環境, 人性化的環境,並提給在地居民可使用的綠地空間。 並提給在地居民可使用的綠地空間。 從案例研究之各案分析中發現研究基地缺乏植栽綠化空間,在未來規劃設計時針對適當的植栽配置計畫與選種計劃、視覺感受、植栽機能性等 進行各方面之考量,設計良好的植栽環境空間,讓戶外公共空間轉變為有活氣之空間。
d. 必須要有在地居民之自助性努力、 必須要有在地居民之自助性努力、熱愛社區態度與適當的經營管理策略才能保持良好居住環境。 熱愛社區態度與適當的經營管理策略才能保持良好居住環境。 從各案之分析中發現在地居民與管理單位之配合與合作可減少經營管理金錢與給居民間有更多交流之機會,讓戶外公共空間品質有所進步與提升。
C. 在地化空間 a. 居民需求多樣化之在地化空間。 居民需求多樣化之在地化空間。 不論如何在現代化生活空間中人們需求多樣化之文化與習性之在地化空間。如何將持續性傳統在地文化之生活習性與行為規劃設計到現代集合 住宅區上。相似的現代集合住宅區空間配置在不同文化背景條件時產生不同的在地性行為與使用方式
b. 在地居民自助性發揮之在地化空間內如混亂、 在地居民自助性發揮之在地化空間內如混亂、不秩序、 不秩序、彈性等, 彈性等,擁有另一種特性與。 擁有另一種特性與。 在地化空間雖然有外貌不佳、易壞、不適合當地環境等劣勢,但同時也有彈性、方便、可動性等優勢﹝隱藏之秩序﹞。這可能會帶給我們有機 能彈性優勢的設計概念,做為未來設計的主要思考方向。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1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0 1
基地研究分析緒 基地研究分析緒論 在地化空間分析 研究假設與發現 在地化空間分析 在地化空間分析 : TYPE 1 在地化空間分析 : TYPE 2
2
公共空間分析 公共空間各領域 公共空間各領域面積分析 各領域面積分析 活動與會聚空間分析 交通衝突空間分析 停車空間分析
CHAPTER 5
基地研究分析
連續視覺分析
3
基地研究分析結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1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HAPTER 5
基地研究分析
0. 基地研究分析緒論 基地研究分析緒論 在第三章基地背景分析與第四章案例研究所得之結果,本章節繼續以訪談、實地觀察、文獻回顧等研究方法來操作在研究範圍內使 用者與空間經驗與關係進行調查與分析,而進一步探討在研究基地內產生之在地化空間分析與公共空間分析。 本章節為本研究論文整體架構之脈絡中最主要分析階段,由本章節分析內容與結果直接影響到未來規劃設計階段,透過在地化空間 分析與公共空間分析而所獲得之結果將它發展為未來規劃設計構想與實質設計部份之依據與資訊。 本研究之基地研究分析大分為兩大領域,第一為在地化空間分析,第二部份為公共空間分析。其內容與關係為如下: 基地研究分析
A. 在地化空間分析
a.研究假設與訪談
b.在地化空間 A
c.在地化空間 B
B. 戶外公共空間分析
a.各領域面積
b.活動與交流空間
c.交通衝突空間
d.停車空間
e.連續視覺
A. 在地化空間分析 本在地化空間分析程序從研究假設開始透過訪談與文獻分析來尋找分析方向,接著經過歸納而分類在研究基地上已觀察到的普遍性 在地化行為活動與已被遺忘的普遍性過去傳統在地化空間與活動,從當代與在地的比較分析後尋找未來在研究基地中可實現的實質空 間概念與策略。 B. 戶外公共空間 戶外公共空間分析 公共空間分析 本公共空間分析透過實地觀察、影像記錄、訪談、測量等研究方法等以較普遍化的景觀設計空間分析方式來解讀在研究基地中已發生的 空間特性與資訊,將分析結果做為在未來整體空間規劃設計上最基層空間改善依據,而改善整體戶外公共空間現況與支持在地化空間設計。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1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 在地化空間分析 1-1. 研究假設與發現: 研究假設與發現:在地化空間分析切入角度 進入本研究最主要分析領域之「在地化空間分析」前,首先必須要探討一件重要前提。在研究「現代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之在地化」題目時總 是會遇到有關在地化對象議題,議題包含在地化之對象、範圍、型態等,這些因素影響到分析對象的決定與未來操作程序,而決定在地化空間分析 切入角度。
A. 研究假設 a. 相似基地配置在不同文化背景條件上產生在地獨有行為與使用模式。 b. 全球化空間與當地文化背景之間產生衝突而造成不理想結果。 c. 是否在規劃設計時考量在地文化背景,可減低全球化空間在不同地區時產生的問題。 因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規劃設計把全世界人想成只有一種人存在,而以一個空間理論來可改善全球每塊地區空間,但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理論並沒 有細心考量到每塊地區的當地固有特色。Amos Rapoport﹝1980﹞在「居住型態與文化」這一本書中講過一句話,“ 所有環境與生活樣式都以文化 的‘根基’之上出現 ”。因此現代主義空間配置在各種不同文化背景條件之地區時,與當地文化背景之間產生衝突而造成不理想的結果。那假如環境 規劃設計師在事前先考量每塊當地文化背景時,是否減低現代主義全球化空間在不同文化背景地區時產生的衝突。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
Culture and Tradition
Behavior and Life habit
相似或不相似的基地 基地
相似或不相似的傳統文化背景 傳統文化背景
相似或不相似的在地 在地生活 在地生活行為 生活行為
B. 在地化空間分析切入角度 本研究目標為「 「 以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式的角度, ,而以在研究基地內在地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 以居民之在地性行為模式的角度,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 塑造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 」 式的角度切入進行在地化空間分析,透過針對現況與傳統在地空間型態與行為模式之比較分析,尋求行為、空間、文化背景間存在的關聯性及連續 性,並學習在現今環境中可應用之空間設計方式。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1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1﹞ ﹞ 過去傳統在地行為模式在現今環境中持續發生的原因 從 CHAPTER 2「傳統文化與社會交流環境設計」文獻回顧中學習了個人之行為模式與當地生活背景之間有密切之關聯性,因此相信今日每塊地 區中每個不同使用者都會做出當地固有的行為與使用模式。那為何那些過去在地傳統行為在現今現代化空間上還不斷得持續發生呢? 本研究回顧相關文獻及在地居民訪談的過程中發現有三個原因影響在地性行為的持續性。 a. 第一因素為傳統韓國社會發展為現代化時間離今日不到 60 年的時間,大約有 40 歲以上的韓國人都經歷過傳統韓國社會居住。 b. 第二因素為在韓國內因受到許多媒體之影響,已經有進行地方化的全國化了。 c. 第三因素為因受到傳訊或親戚、人士關係之影響,已經有進行地方化的全國化了。 洪享沃在「人間與住居」32與 Matthew Carmona,Tim Heath,Taner Oc and Steven Tiesdell 在「PUBLIC PLACES - URBAN SPACES」33中提出有關媒 體與人與人之傳訊影響到行為與空間的擴張,這些過於多時產生地方化的地方化與全球化。
普遍性 ﹝2﹞ ﹞ 尋求普遍化與個人化之交界 尋求普遍化與個人化之交界
屬於本研究 探討的領域
行
接著再回來到 TYPE-A、B、C 的問題,在本研究之在地化空間分析的探討範圍鎖定在行為模式與 鎖定在行為模式與
為
空間的普遍化與個人化之交界內 空間的普遍化與個人化之交界內。嚴格來講時較接近普遍化行為與空間,如右圖: 普遍化與個人化之交界內
與 空
因為本研究的最基礎環境為戶外公共空間,在地化空間為戶外公共空間之上一層內容,而如果假設
間
探討太過於個人化的空間行為時,雖然能獲得更多細節資訊與特殊資料,但在公共空間的角度來言,
之
因太過於個人化反而造成沒甚麼人氣的失落空間。
特
不屬於本研究
性
探討的領域 《圖 5-1》行為與空間的普遍化與個人化 32
洪享沃著, 「人間與住居」 ,文運堂,1995
33
Matthew Carmona,Tim Heath,Taner Oc and Steven Tiesdell 著, 「PUBLIC PLACES-URBAN SPACES」 ,Architectural Press,2003,P101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17
個人性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 ﹞ 在地化分析對象的決定 以上述結果,本研究針對較普遍化的行為與空間做為主要在地化分析的領域內容,接下來需決定在地化分析對象的類型與特性等範圍。 傳統式韓屋的種類非常多,從山區、平園區、近水域區等,在每塊不同地區會有不同型態之傳統韓屋,在「韓屋之空間文化」34一書中研究出自然 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影響到傳統韓屋的類型。自然環境內容有地形、氣候特性,社會文化環境內容有宗教背景、生活文化特性。 並且傳統韓屋也可以以平面、材料與型態、用途的角度來分類型,在韓國全國到處分散、發展的韓屋種類到達幾百種類型。
《圖 5-2》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影響傳統韓屋型態
但在「韓屋之空間文化」一書中說雖然韓屋的種類多,但如果除了各地區特色之外冒與材料因素外,以空間的角度來仔細看,都有相似的平面 配置與立面、空間尺度、空間特性。並且「韓屋空間研討會」經過長久的傳統韓屋研究時間,建立出傳統韓屋特性與提出幾種代表性韓屋模型。 而本研究採用「韓屋空間研討會」已研究的結果,使用代表性韓屋模型來操作本研究在地化空間分析的對象。
《圖 5-3》建築特性影響傳統韓屋型態 34
韓屋空間研討會著, 「韓屋之空間文化」 ,教文社,2004,p12-41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1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4﹞ ﹞ 韓屋模型範例 韓屋模型範例 「韓屋空間研討會」在「韓屋之空間文化」一書中研究出了幾種“平園區普遍化傳統式韓屋模型範例”,範例中有從最單純、平民化的一字型傳 統式韓屋到較複雜、上流化的ㄇ字型與口字型傳統式韓屋模型,並且他們提出每型態可代表的實際案例空間。使以下四種傳統式韓屋模型範例做為 下一節再地化空間分析的主要傳統式韓屋案例。其內容為如下:
TYPE A Park Yeong – Hyo 親家
TYPE B Kim Chung - Yeong 親家
一字型、L 字型
《圖 5-4》 平園區普遍化傳統式韓屋模型範例
ㄇ字型
﹝資料來源:韓屋空間研討會著, 「韓屋之空間文化」 ,教文社,2004﹞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19
TYPE C Sun Jeong - Hyo 親家
口字型
TYPE D Yun Taek -Yeong 親家
組合型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2. 在地化空間分析 根據第三章對基地背景分析、第四章案例分析與第五章第一節普遍化與個人化之交界部份的呈述與分析結果,接下來應用至在地化空間分析部 份。在基地實質環境調查與分析後,藉由生活空間在地化的思維方法與角度,經由分析過程,尋求合宜於研究基地的未來實質設計構想,以作為設 計操作時的參考依據。
﹝1﹞ ﹞ 生活空間在地化的兩種 生活空間在地化的兩種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在本研究第一章的第三節思考架構﹝如右圖﹞與第四節研究方法中,計劃了如何操作在地化空間分析的研究方法與操作概念。 分析對象有 1.當代集合住宅空間、2.現代空間、3.過去在地空間。
《圖 5-5》 研究方法與思考架構 Diagrams
在本研究目標的第一項「 「支持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 支持現代集合住宅區在地居民之使用模式﹝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行為模式﹞」 行為模式﹞」的內容中有講到行為與空間的在地化之兩種主要 ﹞」 方向。 第一為現在 現在研究基地內 現在研究基地內已有的在地居民之在地性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研究基地內已有的在地居民之在地性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的在地化 已有的在地居民之在地性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的在地化。 的在地化。 第二為回復已被遺忘的過去在地生活及活動 回復已被遺忘的過去在地生活及活動的在地化 回復已被遺忘的過去在地生活及活動的在地化。 的在地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2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因為有兩種在地化的方向而操作在地化分析也會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為從現況分析切入進去後再到過去在地空間尋找適當生活空間在地化的方法 從現況分析切入進去後再到過去在地空間尋找適當生活空間在地化的方法,第二種方法為從過去在地空間切入進去後經過分析過 從過去在地空間切入進去後經過分析過 從現況分析切入進去後再到過去在地空間尋找適當生活空間在地化的方法 程,尋找適當生活空間在地化的方法,再到現在集合住宅區空間。 尋找適當生活空間在地化的方法 其內容為如下圖與表:
A. TYPE 1─ ─已發生的在地行為 : C to P
B. TYPE 2─ ─已不見的在地行為 : P to C
當代集合住宅空間
過去在地空間
過去在地空間
當代集合住宅空間
Contemporary Apartment Complex Spaces
Past Local Spaces
Past Local Spaces
Contemporary Apartment Complex Spaces
《圖 5-6》 操作在地化分析的兩種方法 Diagrams 《表 5-1》 操作在地化分析的兩種方法 Diagrams
TYPE 1 : C to P to C
TYPE 2 : P to C
空間與行為關係 Objects Contents
空間與行為關係
Contemporary Apartment Complex Spaces
Past Local Spaces
Modern Spaces ﹝Theories﹞
Life habbit 1
2
4
3
& Behaviors
Spaces
Past Local Spaces
Modern Spaces ﹝Theories﹞
2
1
2’
1’
Spaces
Morphology
操作程序
Morphology
從當代追問過去 從現況分析 現況分析得到的資訊帶到過去分析 過去分析, 現況分析 過去分析,尋找適當方法 現況分析 過去分析
實地觀察、訪談、過去知識 文獻資料、影像媒體、過去知識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21
Contents
Contemporary Apartment Complex Spaces
Life habbit
& Behaviors
分析方法
Objects
操作程序
從過去追問當代
分析方法
從過去 過去分析 現況環境。 過去分析尋找的適當方法,應用到現況環境 分析 現況環境。 現況分析 過去分析
實地觀察、訪談、過去知識 文獻資料、影像媒體、訪談、過去知識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說明
1. 2. 3. 4.
當代環境中發生的在地化空間使用與行為模式, 過去在地也有相似的空間使用與行為模式, 從過去空間型態中學習在當代環境中可應用的部份, 適當空間策略應用在當代環境上做為在地化空間重塑。
說明
1 .在過去環境有存在著良好在地化空間使用與行為模式, 2. 但在當代環境中已被遺忘這些過去在地活動與空間, 1’ .期望將這些在地活動與空間帶進入當代環境變更豐富, 2’.適當空間策略應用在當代環境上做為在地化空間重塑。
﹝2﹞ ﹞ 在地化生活空間的種類 接下來要了解屬於 TYPE 1 與 TYPE 2 的在地化行為與空間的種類,以下以上述的角度分類為可發展性的再地化資訊。 TYPE 1 的部份有戶內與戶外各空間都有可發展的過去在地化行為與空間,但在 TYPE 2 的戶內空間的使用、空間特色等生活環境與 TYPE 1 的有類似與衝突內容,而 TYPE 2 中省略了戶內空間內容。 其內容為如下表: 《表 5-2》 在地化生活空間的種類
TYPE 2 : 在地化生活空間種類
TYPE 1 : 在地化生活空間種類 1. 戶內空間
1. 戶外空間
2. 戶外空間
A. 客廳使 客廳使用方式: 用方式:maru﹝地板式生活﹞ a.曬衣物 b.餐桌 c.沙發﹝坐位﹞
F. 曬物 a.曬食材 b.曬衣物
A. 傳統活動 a.賞月 b.下棋 c.宗教儀式
B. 房間使用方式: 房間使用方式:maru﹝地板式生活﹞ a. 文學活動 b.化妝台 c.床舖
G. 商業活動 a.五日場 b.傳統食物攤位 c.貨車食物買賣
B. 傳統建築型態 傳統建築型態空間 a.亭台 b.半戶外柱列騎樓
C. 玄關空間使用方式: 玄關空間使用方式:公共、半公共、私密性 a. 脫鞋 b.外送食物餐俱
H. 收納空間 a.建築下空間:倉庫 b.醬一台:傳統甕器
C. 戶外傳統空間 a.水域﹝a pond﹞ b.前庭園、花園﹝樹木﹞
D. 陽台空間使用方式: 陽台空間使用方式:倉庫 E. 住商空間混合使用方式
I. 休閒活動空間 a.兒童活動 b.戶外傳統桌子
D. 暖爐周圍空間 E. 開會、 開會、節日活動空間: 節日活動空間:大中小尺度 madang
以上表 5-2 中整理了現況與過去在地空間的較普遍化之行為、生活、活動、空間等內容,在下一節分別進一步探討每個項目的分析內容與未來 規劃設計的策略與應用發展內容,總有 14 個項目,TYPE 1 內有 9 項目,TYPE 2 內有 5 個項目。經由適當與有架構的分析過程後,將分析內容與結 果提供給整體操作上的依據與構想、空間發展概念。其各別在地化空間分析內容為如下一節圖表: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2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1-2-1. 在地化空間分析 : TYPE 1─已發生的在地行為 已發生的在地行為 《表 5-3》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客廳使用方式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分析編號
01 ─ TYPE 1 ─ 1. 戶內空間
分析項目 分析項目
A. 客廳使用方式: 客廳使用方式:maru﹝地板式生活﹞─ a.曬衣物 b.餐桌 c.沙發﹝坐位﹞ 當代
分析對象 分析內容 平面 示意 圖
過去在地 平面
圖
a. 曬衣服
例
b. 餐桌 c. 坐位
Ex:
TYPE B 韓屋
示意 圖
示意
圖
圖
Ex:
Ex:
地板式生活方式
立面
示意
示意
圖
圖
Ex:
Ex:
說明
小結
可動式餐桌
Section:a.曬衣服
Section:b.餐桌
Section:c.坐位
因韓國房屋都有設置
在客廳使用可動式的
雖然有沙發,但現
地面暖氣,而在室內
傳統餐桌,坐在地板
空間發生曬衣服行為
上用餐
例
b. 餐桌 c. 坐位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示意
地面暖氣
a. 曬衣服
Ex: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立面
圖
地面暖氣
可動式餐桌
地板式生活方式
Section:a.曬衣服
Section:b.餐桌
Section:c.坐位
傳統韓屋有曬衣間,
使可動性餐桌坐在地
過去韓屋裡活動大部
代韓國人常坐在地
而且保持清潔狀態,
面上用餐是韓國重要
份都以地面上為主的
板上活動
而可在地板上曬衣服
傳統行為之一
﹝地板式活動﹞
說明
對韓國人而言,地板式活動為最主要、方便、已習慣在生活中的行為。並且戶外與戶內的明確分隔而戶內保持清潔、人性化的空間。因此可行地板式活動。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2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表 5-4》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房間使用方式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02 ─ TYPE 1 ─ 1. 戶內空間
分析項目 分析項目
B. 房間使用方式: 房間使用方式:maru﹝地板式生活﹞─ a.文學活動 b.化妝台 c.床舖
分析對象
當代
分析內容 平面 示意 圖
過去在地 平面
圖
a.文學活動
例
b. 化妝台 c. 床舖
Ex:
示意
TYPE D 韓屋
圖
示意
圖
圖
Ex:
Ex:
可動式床舖
例
b. 化妝台 c. 床舖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示意
地板式生活方式
a.文學活動
Ex: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地板式生活方式
圖
立面
立面
示意
示意
圖
圖
Ex:
地板式生活方式
地板式生活方式
可動式床舖
Ex:
說明
小結
Section:a.文學活動
Section:b.化妝台使用
Section:c.床舖使用
Section:a.文學活動
Section:b.化妝台使用
Section:c.床舖使用
雖然有桌椅,但許多
韓國的家具尺度與西
現代韓國人習慣鋪
韓國傳統活動都以地
包括女性活動,在韓
傳統韓國沒有床的生
韓國人都坐在地板上
方不同,為了地板化
在地板上床舖睡在
板化的活動為主,書
屋裡活動大部份都以
活方式,都把床舖鋪
實行文藝活動
行為而尺度也在地化
地面:暖氣、習性
法等活動在地面發生
地面上為主的
在地板上做睡位
說明
除了在客廳使用方式以外,在當代韓國各房間內的大部份活動都以地板上活動為主,而這些韓國在地化行為特性可應用在戶外景觀設計上做為在地化戶外空間。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2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表 5-5》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玄關空間使用方式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03 ─ TYPE 1 ─ 1. 戶內空間
分析項目
C. 玄關空間使用方式: 玄關空間使用方式:公共、半公共、私密性 ─ a.脫鞋 b.外送食物餐俱
分析對象
當代
過去在地
分析內容 平面
平面
示意 圖
圖
a. 脫鞋
例
b. 外送食 物餐具
Ex:
TYPE A 韓屋
示意 圖
圖 Ex:
立面 示意 圖 Ex:
脫鞋
電梯
半戶
間前
外空
公共
間
空間
空間流動
小結
b. 交易、 放物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示意 圖 Ex:
室
梯
鞋
內
間
間
示意 圖 Ex:
傳統
公共與
韓屋
私密
空間
空間
分離
之邊緣
室
脫
戶
內
鞋
外
空間流動
公 共 空
台
間 Section:a.脫鞋、b.外送食物餐具
Section:a.脫鞋、b.外送食物餐具 說明
例
立面 脫
電
a. 脫鞋
Ex: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示意
圖
韓國集合住宅每房屋入口都有
韓國有外送食物的在地化商業活
傳統韓屋以高差來分空間關係,但
傳統韓屋用線與面的牆面做空間
設置脫鞋子的空間,以高差來分
動特色,電梯間前空間為這活動之
空間流動非常順暢,以高一階的石
的邊緣與分隔,出入口空間周圍是
隔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間
重要場所,公共與私密性的區分
頭基層做為脫鞋與邊緣空間
發生交易與放物之重要空間
說明
韓國在地空間都以高差與牆面﹝線與面﹞來分隔空間,但還是保持空間的流通與順暢,在戶外空間中可應用高差與牆面可塑造喜劇化與多樣化的在地化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2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表 5-6》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陽台空間使用方式與住商空間混合使用方式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04 ─ TYPE 1 ─ 1. 戶內空間
05 ─ TYPE 1 ─ 1. 戶內空間
分析項目
D. 陽台空間使用方式: 陽台空間使用方式:倉庫
E. 住商空間混合使用方式
分析對象
當代
過去在地
分析內容 平面
當代
過去在地
TYPE C 韓屋
TYPE D 韓屋
示意 圖
示意 圖 Ex:
立面
傳統 韓屋 倉庫 空間
陽台 空間 使用 方式: 倉庫
Ex:
室內
住商空間 混合使用 方式
住商空間混合使用方式
倉庫
傳統
住商
住商
的
韓屋
空間
空間
陽台
倉庫
混合
混合
空間
空間
使用
使用
陽台
示意
中庭
戶外
集合住宅一樓空間
空間
半公共
半公共
空間
空間
圖 Ex:
Section:陽台空間使用方式:倉庫 說明
小結
Section:陽台空間使用方式:倉庫
Section:住商空間混合使用方式
Section:住商空間混合使用方式
韓國集合住宅的陽台是已變成收
傳統韓屋內都有設置放物的空間,而
韓國集合住宅的一樓中有時看見
傳統韓屋生活之文獻與影片中常看
納的空間,從戶外看建築立面常看
可收納當時不必要的東西。將建築外
一些小小商店,做為商業活動與聚
見白天把半戶外空間與前廣場做為
見把陽台使用為倉庫空間
觀保持良好狀態與增加空間活用力
集居民之主要活動空間
商業活的空間,住商混合使用的例子
因集合住宅內沒有設置倉庫空間而陽台變為收納空間,失去了半戶外空間的活動。 可增加一樓在地化住商混合空間,讓集合住宅區變為有活力、活潑的空間。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2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表 5-7》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曬物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06 ─ TYPE 1 ─ 2. 戶外空間
分析項目
F. 曬物 ─ a.曬食材 b.曬衣物
分析對象
當代
分析內容 平面 示意 圖
過去在地 平面
圖
a. 曬食材
例
b. 曬衣物
Ex:
TYPE A 韓屋
示意 圖
圖
a. 曬食材
例
b. 曬衣物
Ex: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N
示意 圖 Ex:
立面
建築
牆壁
屋頂
上曬
上曬
衣、
食物
食物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示意 圖 Ex:
在地
在地
性生
性生
活習
活習
慣
慣
台
牆
停
立面
公
牆
鋪
台
建
子
面
車
示意
共
面
設
子
築
示意
建
圖
築
空
圖
空
室
Ex:
室
間
Ex:
間
內
內 Section:曬物:a.曬食材 b.曬衣物
Section:曬物:a.曬食材 b.曬衣物 說明
小結
韓國集合住宅的戶外地面與建築
韓國集合住宅區的戶外牆面空
屋頂中常看見有一些在曬辣椒等 食材,是一種在地化行為
傳統韓屋的戶外空間有多功能性
因傳統韓屋有多功能平台與周圍
間周圍有時掛較大形衣物曬
平台,並且在地面上鋪紙再曬食
牆壁,而可實行許多事情,曬食物
乾,室內與戶外空間的行為流動
材,生活行為容入在戶外空間內
與曬較大形衣物是個翻例
說明
在集合住宅區的各空間中發生上述之在地化行為,但目前沒有設置那些行為的空間,居民自發性做適當在地化空間。以多功能平台與牆壁來可支持這些行為。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27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表 5-8》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商業活動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07 ─ TYPE 1 ─ 2. 戶外空間
分析項目
G. 商業活動 ─ a.五日場 b.傳統食物攤位 c.貨車食物買賣
分析對象
當代
分析內容 平面 示意 圖
平面
圖
a.五日場
例
b.傳統食物攤位 c.貨車食物買賣
Ex: N
圖
圖
Ex:
Ex:
示意
貨車食物買賣 買賣傳統食物
街道公共空間
例
b.傳統食物攤位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圖
中心軸線
a.五日場
c.行動食物買賣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在地化攤販空間
圖
Ex:
示意
立面
TYPE A 韓屋
示意
示意
街道五日場
傳統五日場 立面
室
示意
內
傳統攤販空間 半公共
傳統行動食物買賣 出入口
公 共
圖
圖
空
Ex:
Ex:
間
Section:商業活動:a.五日場、b.傳統食物攤位 說明
小結
過去在地
c.貨車食物買賣
每周五從各地來的商
每天在基地的出入口
每日六點半,開貨
人辦現代五日場,讓
空間與區內有一些小
基地變最活潑的活動
商人做商業活動
Section:商業活動:a.五日場、b.傳統食物攤位
c.行動食物買賣
韓國傳統生活每都一
小攤販與五日場都是
有些帶著商品的商人
車的商人來買賣傳
次辦交易活動,這時
主要韓國大型與小型
可進入到私人空間直
統食物:傳統生活
大家可買賣生活用品
在地化商業活動
接交易商業活動
說明
在集合住宅區的中心軸線公共空間周圍發生大部份的在地性商業活動,必須要考慮這些活動與行為而規劃可支持與輔助這些在地性商業活動的良好戶外空間。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2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表 5-9》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收納空間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08 ─ TYPE 1 ─ 2. 戶外空間
分析項目
H. 收納空間 ─ a.建築下空間:倉庫 b.醬一台:傳統甕器
分析對象
當代
過去在地
分析內容 平面
平面
示意 圖
圖
a. 建築下
例
空間
N
示意 圖 Ex:
立面
建築底部
示意
凹進空間
圖
建築
挖土
下收
醬一
納空
台空
間
間 挖土做為醬一台空間
例
空間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示意 圖 Ex:
建築
多功
下收
能平
納空
台空
間
間
立面
建築底部
示意
設置收納庫
傳統韓屋區內 有醬一台 放置空間
Ex:
Section:收納空間:a.建築下空間 Section:收納空間:b.醬一台空間 韓國集合住宅的建築底部有凹進
因室內空間條例不足而韓國集合
去的空間,常見居民以私人收納空 住宅的靠近建築周圍常看見挖土 間來使用,而破壞公共景觀視覺 小結
a. 建築下 b. 醬一台
圖
使用為倉庫
圖
Ex: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Ex:
說明
TYPE B 韓屋
圖
b. 醬一台
Ex:
示意
放置私人醬一台,需要考量空間
說明
Section:收納空間:a.建築下空間
Section:收納空間:b.醬一台空間
傳統韓屋的建築底部亣部份都有
醬一台是在韓國非常到地的在地化
凹進去的倉庫,可收納較大型或不
文化資源,傳統韓屋有可控制溫度的
常用的物品,空間利用率極高
放置醬一台空間可保持良好狀態
傳統韓屋內都有收納私人物品空間,但在當代集合住宅區中因沒有戶外空間公私概念而造成居民以私人目的使用公共空間。可規劃戶外空間的多功能空間來解決現況。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29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表 5-10》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1─休閒活動空間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09 ─ TYPE 1 ─ 2. 戶外空間
分析項目
I. 休閒活動空間 ─ a.兒童活動 b.戶外傳統桌子
分析對象
當代
分析內容 平面 示意 圖
平面
圖
a.兒童活動
例
b.戶外傳統 桌子
Ex: N
示意 圖 Ex:
立面
過去在地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沙土
戶外
兒童
傳統
活動
桌椅
空間
空間
小結
a.兒童活動
例
b.戶外傳統 桌子
TYPE D 韓屋 示意 圖 Ex:
沙土兒童空間:
可動式 立面
孤島式、危險性
傳統戶外桌子 示意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自由
戶外
兒童
地板
活動
文化
空間
空間
傳統韓屋戶外鋪面:沙土
可動式傳統戶外桌子
圖 脫
圖
說明
圖
圖
Ex:
示意
Ex:
示意
鞋
沙土 Section:a.兒童活動
Section:b.戶外傳統桌子
韓國集合住宅的兒童活動空間
在集合住宅區內傍晚時常看見許
鋪面為沙土可做許多在地化的 遊戲,但環境是孤島、危險性的
沙土
Ex:
Section:a.兒童活動
脫
收
鞋
納
Section:b.戶外傳統桌子
傳統韓屋的戶外空間鋪面大部份
可動式的傳統桌子是戶外空間生活
多老人與小孩坐在戶外傳統桌椅
都以沙土為主的,而兒童在任何戶
中辦演很重要的角色,脫鞋的文化帶
上活動,地板化的在地化戶外活動
外空間中活動,給了更多機會
到戶外空間,並且空間活用性很高
說明
孤島式兒童活動空間可改變為自然有機空間,給兒童更多機會自由活動。雖然已使用戶外傳統桌子,但都以居民自發做出來的空間,可設計融入在環境的空間。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3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1-2-2. 在地化空間分析 : TYPE 2─已 已不見的在地行為 不見的在地行為 《表 5-11》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2─傳統活動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
分析編號
10 ─ TYPE 2 ─ 1. 戶外空間
分析項目
A. 傳統活動 ─ a.賞月 b.下棋 c.宗教信仰
分析對象
過去在地
分析內容 平面 示意 圖
平面
圖
a.賞月
例
b.樹下下棋 c.宗教儀式
Ex:
TYPE D 韓屋
示意 圖
N
圖
圖
Ex:
Ex:
樹下空間利用
戶外空間利用
立面
示意
示意
圖
圖
Ex:
Ex: Section:a.賞月空間
說明
Section:b.下棋空間
a.賞月
例
b.樹下下棋 c.宗教儀式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示意
屋頂與平台應用
圖
Ex:
示意
立面
小結
當代
開放屋頂與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綠化與樹下空間利用
戶外空間利用
立面空間延伸
Section:a.賞月空間應用 Section:b.下棋空間應用 Section:c.宗教儀式活動
Section:c.宗教儀式活動
在當代集合住宅區的屋頂
在集合住宅區內可設計多
宗教活動都在集合住宅區
與各陽台空間中可規劃賞
樣化豐富的綠化空間,讓環
的室內發生,可學習過去傳
空間有非常親密關係,在戶
月活動的空間,導入被遺忘
境變生態、美化,並且可導
統空間將宗教活動可帶到
內外都可實行宗教活動
的傳統文化活動
入樹下空間傳統活動
戶外空間發生,變為多樣化
滿月時在傳統韓屋的屋
在過去傳統圖中發現有韓
在過去傳統韓屋生活中宗
頂與多功能平台上家人
國人聚集在松數下玩下棋
教儀式活動也與平日生活
或居民聚集在一起賞月
的傳統文化記錄,讓戶外空
聊聊天:文化活動
間生活變為更豐富的活動
說明
賞月、宗教儀式與戶外下棋等,已被遺忘或有限制在戶外可行的傳統文化活動可導入至當代空間,讓戶外空間生活變為更豐富、有趣、活力的在地化集合住宅區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3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表 5-12》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2─傳統建築型態空間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urban envieronment design 1﹞
分析編號
11 ─ TYPE 2 ─ 1. 戶外空間
分析項目
B. 傳統建築型態空間 ─ a.亭台 b.半戶外柱列騎樓
分析對象
過去在地
當代
分析內容 平面
平面
示意 圖
圖
a. 亭台
例
b. 半戶外
示意
柱列空間
Ex:
TYPE A 韓屋 示意 圖 Ex:
圖
半戶
半戶
外柱
外亭
列空
台
間
a. 亭台
例
b. 半戶外 柱列空間
Ex: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傳統
圖
N
示意 圖 Ex: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導入
導入
傳統
傳統
亭台
柱列
空間
空間
立面 立面
線與面的傳統半戶外空間
傳統半戶外柱列空間 空間流動
示意 圖
示意
傳統空間特色之當代應用
圖
傳統柱列空間之當代應用 空間流動
Ex:
Ex:
說明
小結
Section:a.傳統亭台空間
Section:b.傳統半戶外柱列空間
Section:a.亭台空間應用
Section:b.半戶外柱列空間應用
過去傳統有很棒的半戶外空
過去傳統韓屋有空間流動特色,從戶
在集合住宅區戶外空間中可應用
在當代集合住宅區的靠近建築周
間,線與面組成的亭台空間是韓
外到半戶外,再到戶內空間,空間的
傳統亭台空間,在夏季不穩定的天
圍空間可設置柱列空做為騎樓空
國傳統半戶外設施之代表
順暢與有機變化是傳統韓屋的特性
氣下可提供戶外空間活動機會
間利用,可增加更多種活動與行為
說明
在當代集合住宅區環境上可導入及應用傳統亭台與半戶外柱列空間,讓空間轉變為有機變化、順暢流動的,並且可增加更多種活動,讓住宅區變為在地化空間。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3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表 5-13》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2─戶外傳統空間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new city spaces﹞
分析編號
12 ─ TYPE 2 ─ 1. 戶外空間
分析項目
C. 戶外傳統空間 ─ a.水域﹝a pond﹞ b.前庭園、花園﹝樹木﹞
分析對象
過去在地
當代
分析內容 平面
平面
示意 圖
圖
a.傳統水池
例
b.前庭園、 花園空間
Ex:
TYPE A 韓屋 示意 圖 Ex:
立面
圖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傳統
傳統
水池
韓屋
空間
內部 庭園
N
示意 圖 Ex:
傳統自然式花園空間 立面
線與面的傳統半戶外空間
示意
圖
圖
Ex:
Ex:
Section:a.傳統水池空間
Section:a.傳統前花園空間
過去傳統韓屋周圍常看見大大
過去傳統韓屋內有私人式花園空
小小水池空間,居民在水池周圍 增加文藝活動與生態、環境美化
圖
a.乾式噴泉
例
b.前庭園、 花園空間
Ex:
示意
說明
小結
示意
除了圖上表示的位置以外在其他空 間也可發生以上在地性行為與活動
導入
導入
水空
自助
間與
性花
活動
園
傳統空間特色之當代應用
個人空間讓公共空間美化
Section:a.水空間應用:池與乾噴泉 Section:b.前花園空間應用 在集合住宅區戶外空間中可導入
在當代集合住宅區的建築周圍可
間,居民可自行管理花園讓環境變綠
有關傳統水空間,小型流動、靜態
提供給居民自助性花園空間,讓集
美化,並且提供休閒與種菜等活動
水池或乾式噴泉等,都可發揮空間
合住宅區轉變華麗、綠美化的空間
說明
在當代集合住宅區環境上可導入及應用有關水空間與自助性花園空間,一方面住宅區可變為在地化空間,另一方面可做環境美化,並且可增加不同有趣活動。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3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表 5-14》 在地化空間分析表:TYPE 2─暖爐周圍空間與開會、節日活動空間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naver 網站、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new city spaces﹞
分析編號
13 ─ TYPE 2 ─ 1. 戶外空間
14 ─ TYPE 2 ─ 1. 戶外空間
分析項目
D. 暖爐周圍空間
E. 開會、 ﹝madang﹞ 開會、節日活動空間:大中小尺度廣場 節日活動空間
分析對象
過去在地
當代
過去在地
當代
分析內容 平面 示意 圖
暖爐
暖爐
Ex:
周圍
周圍 TYPE C 韓屋
示意 圖 Ex:
空間
尺度
尺度
空間 N
不同
不同
廣場
廣場
應用 TYPE B 韓屋
N
應用
傳統
氣候
傳統
導入
暖爐
與戶
不同
不同
周圍
外空
尺度
尺度
空間
間
廣場
空間
冬季時常聚在暖爐周圍空間活動
應用暖爐空間:季節與戶外生活
大
立面
空
示意
間
空間變化
中
小
小 空間變化 中
大
空
空
空
空
空
間
間
間
間
間
圖 Ex:
說明
小結
Section:傳統暖爐周圍空間
Section:傳統暖氣空間戶外應用
Section:傳統不同尺度廣場空間
Section:不同尺度廣場空間應用
過去傳統韓屋有暖氣設置,冬季時居
在集合住宅區戶外空間中可應
過去傳統韓屋有大大小小尺度不同的
在當代集合住宅區中可學習傳統
民常聚集在戶外暖爐設施周圍聊聊
用傳統暖爐設施空間,給現代人
廣場性空間,有開會或節日時隨著活
不同尺度空間,從個人性空間到全
天等發生交流活動
在冬季時可做戶外空間活動的
動規模,使用空間也有改變
公共性空間,可舉辦不同有趣活動
當代環境中可學習前人之生活習慣與知識,戶外暖爐空間帶給現代環境更不同的風貌 可學習不同尺度廣場而舉辦大大小小在地性交流活動,讓現代環境轉變為在地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3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 戶外公共空間 戶外公共空間分析 公共空間分析 2-1. 戶外公共空間 戶外公共空間各領域 公共空間各領域面積分析 各領域面積分析 在公共空間分析中最基礎的分析內容為現況公共空間各領域面積分析,透過公共空間面積分析能了解到研究基地現況土地使用狀態與整體空間 中有關實際人性空間之效率性。將分析結果可建議到未來整體空間配置與土地使用計畫。其分析圖與內容為如下:
N
N
《圖 5-7》 研究基地總面積
研究基地總空間 面積 約 53800m2 內容 從以上分析圖中看
N
《圖 5-8》 建築物面積
建築物空間 面積 約 11300m2 內容 從以上分析圖中看
《圖 5-9》 開放空間面積
N
《圖 5-10》 停車空間面積
開放空間 約 42500m2
《圖 5-11》 人性空間面積
面積 內容 建築形態為細長條
停車空間: 停車空間:地面層 面積 約 8300m2 內容 從以上分析圖中可
人性空間 約 34200m2
面積 內容 不包含停車空間時
見研究基地整區面
見建物面積為約
形而開放空間可發
看見地面層停車空
開放空間之人性空
積為約 53800 平方
11300 平方公尺,是
揮許多可能性。
間面積比例,停車
間減少五分之一。
公尺。
在整體基地的百分
但不包含地下空間
之二十的佔有率。
與建蔽率空間。
﹝右圖:Pie Graph﹞
純地面層面積有建
因集合住宅建築形
築空間與開放空間
態為細長條形而空
為主。
間的封閉性較弱。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35
N
空間佔領開放空間 的百分之二十,如
建築空間 20%
開放空間 80%
停車空間
包含回轉半徑、車
20%
行道路時會增加兩 倍空間。﹝右圖﹞
人性空間
開放空間
人性空間
建築空間
停車空間
80%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綠地空間 停止空間 實際人性空間 《圖 5-12》 大規模戶外停車空間、孤島式人性空間、不可使用的綠地空間
建築空間
停車空間
停車空間 綠地空間 人性空間
建築
15.6%
空間 21.3%
孤島式、線形性空間
綠地空間 22.2%
N
N
實際人性空間 40.9% 開放空間領域 《圖 5-16》 公共空間各領域面積 Pie Graph
《圖 5-13》 綠地面積
《圖 5-14》 實際人性空間面積
《圖 5-15》 現況空間比例 section
實際人性空間 面積 約 22300m2 內容 從以上圖中看見實
現況公共 現況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 Section 內容 從以上剖面分析圖
內容 從以上分析圖中看
際可使用之人性空
區地面層空間大部
見綠地面積的分部
間為 22300 平方公
份面積由停車空間
與比例,在人性空
尺,並且都以街道或
與不可使用之綠地
間內綠地面積有三
細長條型態為主。
空間來佔有。
面積
綠地空間 約 11900m2 可用綠地面積不到 10%
分之二,但卻可用
中可看見集合住宅
實際人性空間領域
的綠地面積不到百
綠地空間
大部份以街道與只
分之十,都以空間
40%
省下來的孤島式空
美化來使用綠地。
人性空間 60%
綠地空間
間為主。
透過前一頁與左方之公共空間各領域面積分析獲得 了許多有益之在地現況空間資訊。各空間的面積比例整 理起來就在如上公共空間比例 Pie Graph 圖,從上圖中可 看見整體空間內建築佔有部份為 21.3%,開放空間之地 面層停車空間佔用率為 15.6%,綠地面積為 22.2%,實 際可使用人性空間為佔有整體面積之 40.9%。 從數字與比例來看,人性空間的面積算很高的﹝因現 代主義空間為大尺度、廣闊的空間﹞,但不夠人性化的 停車空間與綠地空間到達開放空間之接近 50%,如果可 以規劃適當的綠地與停車空間時,可減少浪費空間。 並且雖然實際人性空間面積還算高,但從左圖﹝圖 5-14﹞中看見人性空間都是以細長線條性質為主,如果未
來增加配置不同尺度廣場性質空間時,可能會更多機會 給在地居民發生不同活動與行為,並人性空間的多樣化。
實際人性空間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3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2. 活動與交流 活動與交流空間 交流空間分析 空間分析 本活動與交流空間分析目的為透過實地觀察而瞭解基地現況內已在發生的在地使用者活動範圍與公共空間領域,依據本分析結果與在地化空間 分析整合,而在接下來規劃設計時可尋找適當策略與構想塑造支持在地活動與交流空間。其活動與交流空間分析內容為如下:
依據現況調查結果,在地使用者在研究基地區內有許多空間中發生大大小小不 同活動與交流行為,本研究將活動空間主要以六種空間型態來歸納為各活動與交 流空間。 第一為中心軸線周圍空間、第二為公園空間、第三為集結住宅建築角落周圍空 間、第四為集合住宅建築出入口周圍空間、第五為集合住宅建築間開放空間、第 六為活動中心、商業建築周圍空間﹝參考左圖﹞。 從下方之現況照片中可看見在這些不同空間中發生各式各樣不同交流活動,活 動類型包含個人式與群體式。
N
1. 個人式:等人、休息、散步、買賣、講電話、照顧花園、運動等等 個人式 2. 群體式:下棋、買賣、休息、聊天、運動、遊戲等等 群體式 從左圖之活動範圍顯示中心軸線空間為區內最主要並有串聯性活動空間,其它 各公園空間與大大小小不同空間也是已發生活動的空間,但各空間間缺乏串聯性 與整體性。目前除了公園空間以外其他活動空間大部份沒有考量活動與行為,造 成使用者以自助方式來安排使用的空間。 中心軸線周圍空間
圖 例
公園空間 集結住宅建築角落周圍空間
A B C
集合住宅建築出入口周圍空間 集合住宅建築間開放空間
D
活動中心、商業建築周圍空間
《圖 5-17》 活動與交流空間分析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37
以上分析結果可考慮在未來規劃設計上,細心設計各活動空間而支持目前已發 生的活動以及給更多機會產生新活動。吸引更多在地使用者來享受戶外公共空間。
《圖 5-18》 研究基地內各空間之活動與交流行為現況照片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2-3. 交通衝突空間分析 本交流衝突空間分析目的為透過實地觀察而瞭解基地現況內人車交流衝突及危機空間可能性之範圍與領域,將分析結果參考為未來規劃設計時 為良好人性空間而較細心考量的範圍。其交通衝突空間分析內容為如下:
依據現況調查結果,因研究基地擁有為現代主義以車為主的戶外空間而發現內 部到處都存在交通衝突危機空間,本研究主要以四種空間型態來歸納為各交通衝 突空間。 第一點為集合住宅區出入口空間,第二點為中心軸線與建築間公共空間交叉 口,第三點為地下停車場出入口空間、第四點為活動中心、商業建築出入口空間 區域﹝參考左圖﹞。
N
從下方的現況照片中可看見目前在這些交通衝突空間周圍缺乏細心設計考 量。例如在建築出入口空間周圍沒有考量仲介空間或在停車空間出入口區只靠燈 俱來告示車行狀態、整區所有鋪面為泊油路造成以車行為主空間等等,因這些相 關原因造成不夠人性、不親切的危險公共空間。 並且在上一節活動與交流空間分析過程中發現許多鄰近交通衝突空間周圍區 域為區內較多活動與交流行為在發生的區域,這件事一方面顯示研究基地內在地 居民已經暴露在危機空間中生活,另一方面顯示必須要細心考量及設計區內交通 衝突周圍空間而解決目前不良公共空間因素讓研究基地公共空間轉變為以人性為 主,並存在生活魅力的戶外空間。
交通衝突空間分析圖
圖 例
集合住宅區出入口
A B
中心軸線與建築間公共空間交叉口 地下停車空間出入口
C D
《圖 5-19》 交通衝突空間分析
活動中心、商業建築出入口 《圖 5-20》 研究基地內交通衝突空間現況照片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3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4. 停車空間分析 本停車空間分析目的為透過實地觀察、訪談而瞭解基地現況內停車空間面積與使用情況,並尋求在現況公共空間內停車空間佔有率問題及未來 停車空間配置之適當策略與方法。其停車空間分析內容為如下: 地上層停車空間 N
面積
約 8300m2 :只含停車 格面積,不 含車行與臨 時停車空間
停車格空間 臨時停車空間
停車
依據調查結果,現況停車空間中,地上層停車空間面積為約 8300m2 並有 625 個停車位,地下層停車空間面積為 14400m2 並有 508 個停車位。
625 車位
位數量
透過實地觀察與訪談中發現在地居民使用停車空間方式在日夜不同時 段都不同。 1. 日:白天平時在地下層停車空間都比較少人使用,因方便或停留不 久時間等原因,許多人停在地上層公共空間。從左圖中看見臨時停車空間 範圍,主要在中心軸線空間與集合住宅建築周圍空間。 2. 夜:夜間觀察戶外空間時整區都是滿滿的停車狀態,並且在地下層 停車空間也大部份滿位,但夜間時在白天的臨時停車空間就沒車,都停在 停車格上面。
《圖 5-21》 地上層停車空間
地下嶒停車空間 N
面積
14400m2 :包含停車 位與行車空 間所有面積
停車
透過管理員的訪談,平日及週末停車狀態差異不大,並且夜間地上及 地下停車空間需求量到達百分之九十﹝約 900 台﹞停車位需求。 這些訪談與實地觀察所得之資訊顯示現況戶外停車空間有可變性之空 間,並且如果提高白天地下層停車空間使用率與適當應用戶外臨時停車空 間時有機會將戶外公共空間之多面積提供給在地居民使用的人性化場所。
508 車位
位數量 地下停車空間 《圖 5-22》 地下層停車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39
《圖 5-23》 研究基地內停車空間:地下層及地上層停車空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2-5. 連續視覺分析 Gordon Cullen 在 1959 年「townscape」35一書中指出視覺層面(Concering optics)、場所層面、內容層面等,改善現代都市環境之三種思維方法及 理論。其中視覺層面說明涵構空間具有組合次序之特性。 人在環境中的視覺是跟著動線、視野方向等因素,而不斷得受到變化﹝動態視覺環境﹞。他藉由一張張的速寫捕捉人在環境中的感受。 本研究將應用 Gordon Cullen 的連續視覺(serial vision)分析方式,重新解讀現代集合住宅區的視覺環境。並發覺公共空間領域上的議題與潛力的 元素。 其連續視覺分析圖與內容為如下:
從西至東 East to West﹝住宅區路段及開放空間﹞
從北至南 North to South﹝中心路段﹞
A B C
a. 西區捷徑出入口
d. 內部中心路段
A. 街廓路段
D. 內部中心路段 2
B. 北部出入口節
E. 內部中心路段 3
C. 內部中心路段 1
F. 南部出入口節點
D f E e
b. 住宅區路段 1
e. 住宅區開放空間 1 a
b
c
d F N
c. 住宅區路段 2
f. 住宅區開放空間 2
《圖 5-24》連續視覺景觀﹝serial vision﹞序列圖 35
,泰林,1994 Golden Cullen 著,朴基造譯, 「townscape 都市景觀」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4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本研究將連續視覺分為兩大動線類型,第一為從北到南的主要中心軸線區的視覺 從北到南的主要中心軸線區的視覺,第二為從西到東的較鄰近住宅區為主的視覺 從西到東的較鄰近住宅區為主的視覺。第二動線再可 從北到南的主要中心軸線區的視覺 從西到東的較鄰近住宅區為主的視覺 分為住宅區前方的路段 住宅區前方的路段以及住宅區之開放空間 住宅區之開放空間:1.外部、2.中心路段、3.住宅區路段、4.住宅區開放空間。 本視覺分析因研究整體方向而不包含了 住宅區前方的路段 住宅區之開放空間 過細節及公園內部之視覺環境。
1. 從北到南的主要中心軸線區的視覺
基地外部 基地內中心路段
2. 從西到東的較鄰近住宅區為主的視覺
基地外部 住宅區前路段
1 2
住宅區前開放空間 N
選定‘北至南’、‘西至東’之動線與各視野之最主要原因就是它將可代表本研究基地環境之幾種移動式視覺 環境。因本研究基地並不複雜,而且左右及上下都有模種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它有一部份能代表其他點的視覺環境。 例如動線將右圖之 1 號動線時可用 b─c─C─D─E─b,2 號動線時可用 b─c─E─e─f 來可滿足一部份的視覺環境。
《圖 5-26》基地視覺環境:鳥瞰圖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41
《圖 5-25》連續視覺﹝serial vision﹞示意圖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A. 從北至南 North to South﹝ ﹝中心路段﹞ 中心路段﹞視覺分析 《表 5-15》 連續視覺﹝serial vision﹞分析表:從北至南
動線移動 分析
視野
A. 街廓路段
B. 北部出入口節
C. 內部中心路段 1
D. 內部中心路段 2
E. 內部中心路段
F. 南部出入口節點
位置及 周圍關係
天際線 Skyline
實體佔有視 野範圍: 封閉度
綠 Green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4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建築立面
集合住宅、商業建築
集合住宅、管理處
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商業建築
集合住宅、學校
Artificial things
Artificial
集合住宅
交通設施物 集合住宅
圍牆
集合住宅
汽車
管理處
植栽圍牆
人行道
泊油路
商業建築
人行道
招牌
電話亭
things 種類 泊油路
集合住宅
植栽圍牆
集合住宅
交通設施物 集合住宅
圍牆
泊油路
泊油路
汽車
泊油路
攤販
泊油路
汽車
交通設施物 人行道
人行道
人行道
電話亭
人行道
交通設施物
商業建築
商業建築
汽車
學校
植栽圍牆
招牌
招牌
色彩
綜合 實際照片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43
汽車
交通設施物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A. 從北至南 North to South﹝ ﹝中心路段﹞ 中心路段﹞視覺分析
天際線與實體佔用視覺範圍
由左圖的天際線綜合圖及視覺佔 基地外
圖上,可看見比左圖來講變化更豐富 變化更豐富, 變化更豐富
非常大。可看見除了在基地外部之視 非常大
而且畫面的佔有率較為廣闊 廣闊。 廣闊
而
素,並看不到地層上的植栽 地層上的植栽,而人造物 人造物 《圖 5-29》植栽綜合圖:從北至南 地層上的植栽
有視野範圍之結果。 有視野範圍
來鋪設地面 來鋪設地面。 設地面
成 V 的形狀,或因建築太高而在視野 的形狀
《圖 5-28》視覺佔有綜合圖:從北至南
但在綠來說全都是垂直的植栽元 垂直的植栽元
造成單調的天際線 單調的天際線之變化與太過佔 太過佔 單調的天際線 另外天際線與視覺佔有圖大都形
基地外
由右圖的植栽綜合圖及人造物綜合
有綜合圖,可發覺它的變化度並沒有 變化度並沒有 野以外,都不超過圖面之一半 不超過圖面之一半。 不超過圖面之一半
《圖 5-27》天際線綜合圖:從北至南
綠與人造物
範圍內無法一眼看到整棟建築物。而
植栽的邊界線比人造物自然, 植栽的邊界線比人造物自然,而形 成較自由、 成較自由、活潑的視覺環境。 活潑的視覺環境。 從圖的主要在上部及下部上看見人 人
反映單純盒子狀的建築對視野環境 單純盒子狀的建築對視野環境
造物比綠的比例較大,影響到視覺環境 造物比綠的比例較大
之影響。 之影響
品質。 《圖 5-30》人造綜合圖:從北至南
色彩:從北至南 動 線 移 動
由六張連續視覺靜態色彩圖中可發覺除了最後兩張外,其他太過於簡單 太過於簡單。上表的人造物種類中也可發覺除了建築、地面鋪地外很少看到其他 太過於簡單 人造物,並且建築與鋪地之色彩與形態都很類似與變化度極小 類似與變化度極小,而造成單調的色彩與外貌 單調的色彩與外貌。但在第五張與地六張之圖中可看見商業建築與學校 商業建築與學校 類似與變化度極小 單調的色彩與外貌 建築的立面色彩讓視覺環境較豐富 豐富。實際上是廣告招牌或交通標誌 廣告招牌或交通標誌,但不論如何它們可是讓視覺色彩環境變較有趣及豐富的因素。 建築的立面色彩 豐富 廣告招牌或交通標誌 《圖 5-31》連續視覺色彩圖:從北至南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4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B. 從西至東 East to West﹝ ﹝住宅區路段及開放空間﹞ 住宅區路段及開放空間﹞視覺分析 《表 5-16》 連續視覺﹝serial vision﹞分析表:從西至東
動線移動 分析
視野
a. 西區捷徑出入口
b. 住宅區路段 1
位置及 周圍關係
天際線 Skyline
實體佔有 視野範圍: 封閉度
綠 Green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45
c. 住宅區路段 2
d. 內部中心路段
e. 住宅區開放空間 1
f. 住宅區開放空間 2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建築立面
集合住宅、管理處 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商業建築
、學校、幼稚園
Artificial things
Artificial
防吵音圍牆
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
植栽圍牆
集合住宅
人行道
集合住宅出入口
泊油路
交通設施物
集合住宅出入口
地下停車場入口建築
人行道
人行道
人行道
戶外家具﹝椅子﹞
泊油路
商業建築
地下停車場入口建築
戶外設施物﹝燈具﹞
汽車
招牌
things 種類 集合住宅
汽車
集合住宅
植栽圍牆
泊油路
泊油路
汽車
汽車
停車場入口建築
管理處
學校
管理處
集合住宅出入口
交通設施物
幼稚園
地下停車場入口
地下停車場入口 垃圾桶
色彩
綜合 實際照片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4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B. 從西至東 East to West﹝ ﹝住宅區路段及開放空間﹞ 住宅區路段及開放空間﹞視覺分析
天際線與實體佔用視覺範圍 由左圖的天際線綜合圖及視覺佔
《圖 5-32》天際線綜合圖:從西至東
綠與人造物 由右圖的植栽綜合圖及人造物綜合
有綜合圖,可發覺它的變化性比 變化性比‘ 變化性比‘從
圖上,可看見比左圖或‘從北至南’來
北至南’ 北至南’小。因建築配置為東西向而
講變化更豐富 變化更豐富,而且畫面的佔有率更廣 佔有率更廣 變化更豐富
‘從西至東’的天際線大都形成ㄇ ㄇ
闊。住宅區建築之周圍有豐富的綠化讓
字型,大ㄇ或小ㄇ、偏左或右之差 字型
視覺環境變較有活力及動態。
別。並可看見視覺佔有率很高,高層 集合住宅將視野的左右兩側都佔 有,造成類似大街道的景觀 大街道的景觀。 大街道的景觀 另外與‘北至南’一樣,高度及
地面與上部的綠比‘從北至南’ 多,整體來說較平衡及均等 平衡及均等。 平衡及均等 中間的左右兩側之綠豐富,整體來 看人造物與綠的比率比較平衡,但上部
立面相同的方盒子現代建築 方盒子現代建築讓視覺 方盒子現代建築
及地面還是以人造為主,造成單純、冷 冷
環境變無趣與單調。
媒的視覺環境, 媒的視覺環境,降低視覺品質。 降低視覺品質
《圖 5-33》視覺佔有綜合圖:從西至東
《圖 5-34》植栽綜合圖:從西至東
《圖 5-35》人造綜合圖:從西至東
色彩:從西至東
動 線 移 動
由六張連續視覺靜態色彩圖中可發覺每張的視覺色彩都很類似,都很平淡。但在第二及第三、第五張上可看見不同植栽的色彩及形狀 植栽的色彩及形狀讓視覺環境 植栽的色彩及形狀 變較有趣,並且在第三及第四、第五張上讓畫面變活潑的因素就是汽車及交通設施物 汽車及交通設施物,其他固定式的原規劃人造物﹝集合住宅、鋪路等﹞都太過於相 汽車及交通設施物 似的色彩。臨時性的元素比固定性的來講雖然是破壞景觀之物,但在色彩來說它們能將視覺變豐富有趣。無彩灰色環境中的有彩亮點之視覺 無彩灰色環境中的有彩亮點之視覺。 無彩灰色環境中的有彩亮點之視覺 《圖 5-36》連續視覺色彩圖:從西至東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47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4. 基地研究分析結論 第四章案例研究分析之結論分為兩大領域,其內容為如下: A. LOCAL IDENTITIES SPACES B. OPEN SPACES A. 在地化空間 a. 空間的流動: 空間的流動:在地半戶外騎樓空間的應用, 在地半戶外騎樓空間的應用,空間的有機變化 空間的有機變化。 變化。 使在地旗樓空間塑造空間的有機性流動變化。 b. 地板式建築型態之應用: ﹝地板﹞ 地板式建築型態之應用:傳統 maru﹝ 地板﹞建築文化。 建築文化。 公共設施的地板式建築型態應用,韓國文化習性之考量。 c. 空間尺度變化: ﹝廣場﹞ 空間尺度變化:應用不同尺度 madang﹝ 廣場﹞的連續。 的連續。 配置不同尺度廣場性空間,讓活動類型多樣化。 d. 屋頂空間利用與公共陽台空間發揮。 屋頂空間利用與公共陽台空間發揮。 開放集合住宅屋頂空間與設計公共陽台空間,可行賞月等在地活動。 e. 機能多樣化、 機能多樣化、隨性、 隨性、彈性亭台與 彈性亭台與平台設施空間 亭台與平台設施空間。 平台設施空間。 可行宗教儀式、休憩等,多樣化機能平台空間的當代應用。 f. 以在地設計手法來對應 以在地設計手法來對應自然氣候條件。 自然氣候條件。 戶外暖爐空間等在地手法來塑造在冬季也可使用的戶外公共空間。 g. 自然環境元素的導入。 自然環境元素的導入。 在地水、沙土、樹木周圍空間的發揮與導入各種不同活動。 h. 住商混合空間的發揮。 住商混合空間的發揮。 以在地住商混合方式來增加與強調互動與塑造居民交流空間。 i. 戶外個人化空間的發揮。 戶外個人化空間的發揮。
B. 戶外公共空間 a. 停車空間與無用綠地空間之改善, 停車空間與無用綠地空間之改善,並增加人性空間面積。 並增加人性空間面積。 減少或彈性使用停車空間與適當綠地空間的改善方式、塑造人性空間。 b. 增加不同尺度廣場性質空間, 增加不同尺度廣場性質空間,增加人性空間面積 增加人性空間面積。 面積。 多配偶純人性空間,增加在地居民可使用之空間面積。 c. 以整體性與串聯性的思維改善戶外活動空間。 以整體性與串聯性的思維改善戶外活動空間。 串聯及整合碎片性活動空間,塑造空間的整體性。 d. 塑造支持在地活動的公共空間。 塑造支持在地活動的公共空間。 以細心、研究在地行為的角度塑造可支持活動的空間。 e. 以人性化空間的角度改善交通衝突空間。 以人性化空間的角度改善交通衝突空間。 太過忽略人性化的空間改造為親近人性的良好場所。 f. 多機能性停車空間之發揮。 多機能性停車空間之發揮。 白天使用為活動空間、夜間使用為停車空間之多機能公共空間之發揮。 g. 多樣化植栽景觀元素應用: 多樣化植栽景觀元素應用:豐富的視覺感。 豐富的視覺感。 使較有機型態的在地植栽元素來塑造公共空間的視覺豐富性。 h. 公共空間設施之色彩與型態多樣化: 公共空間設施之色彩與型態多樣化:豐富的視覺感。 豐富的視覺感。 以多樣化的色彩與設施型態來突破灰灰方方的現代集合住宅區空間, 並塑造公共空間的視覺豐富性。
個人用途收納空間與花園空間等在地戶外個人化空間的當代應用。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4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49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0 1 2
設計操作緒 設計操作緒論
分析結果整理與發展
規劃設計概念與實質空間構想 主要設計範圍選定 規劃設計概念 實質空間構想
3
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 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 空間配置概念 平面配置 剖立面 替選方案 實質空間構想與空間配置概念
CHAPTER 6
設計操作
平面配置 剖立面 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說明 空間模型與環境模擬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5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HAPTER 6
設計操作
0. 設計操作緒論 在本章節設計操作中試圖將第二章文獻回顧開始至第三章基地背景分析、第四章案例研究分析、第五章基地研究分析之研究過程與 結果做為整理與綜合,將過去那些理論性與概念性的分析結果發展及轉變為在實質空間中可實行的實質設計策略。 本設計操作的過程與其他章節比起,更需求累積與邏輯發展。將過去累積的各所有分析結果,做為規劃設計概念的依據,發展為規 劃設計概念與實質空間發展構想。這些過程都是一步一步一個接著一個發展下來的,非常有邏輯性的發展為實質空間設計操作內容。 A. 局部在地化 局部在地化空間至整體 在地化空間至整體戶外公共 空間至整體戶外公共空間的設計程序 戶外公共空間的設計程序 在設計在地化公共空間的實際操作空間設計順序與其他規劃設計案不同,大部份規劃設計都從整體空間進口到局部空間,但本研究 實際操作順序因第二章至地五章分析流程與內容關係﹝從在地性行為開始著手﹞而從局部空間開始再到整體空間。 B. 設計操作流程 本章節操作流程與內容為從過去分析結果整理開始,分析結果延伸到規劃設計概念,規劃設計概念發展為實質空間設計構想,接著 空間構想再度發展為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接著討論較細節的如施工或局部設計領域。其設計操作流程為如下: 局部空間
分析 結果 整理
理論發展為概念
Theoies
規劃 設計 概念
概念發展為空間構想
Planning Concept
《圖 6-1》 設計操作流程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51
實質 空間 設計 構想
空間構想發展為設計
Spaces Concept
整體空間
在地化 戶外 空間 設計 Design
進一步探討細部空間
細部 空間 設計
Details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 分析結果整理與發展 分析結果整理與發展 本分析結果整理與發展為針對本研究 CHAPTER 2 – CHAPTER 5 之相關文獻與理論分析、基地背景分析、案例研究分析與基地研究分析所得之 結論,經彙整後提出規劃設計概念與實質空間設計發展構想,理論分析與規劃設計對照表如下: 《表 6-1》 分析結果整理表
A1 規劃設計概念
小結摘要 CH 文獻回顧 集合住宅區空間 APT
之理解與公共
ER2
空間之再造
現代與非現代 都市空間理論
A2 實質空間 實質空間設計 空間設計發展 設計發展構想 發展構想
豐富的生活空間
1. 豐富彈性機能公共設施設計
檢討人與車行空間
2. 當地特色在公共空間之應用
2. 試圖以景觀設計的方式來改善文獻中探討的現代集合住宅區之缺點,而塑造良好居住環境。
停車空間問題
3. 人性化空間策略
3. 從過去西方傳統集合住宅區空間教訓中學習全球現代集合住宅區所面臨的課題之策略。
公共設施增加與配置 4. 鋪面設計
4. 集合住宅區公共空間領域之人性化思考與適當設計策略之應用與發揮。
彈性機能空間
1. 集合住宅的歷史從最低層住宅至大規模現代工業化住宅區演變,目前全球 都以人性化社會交流的角度改善現代住宅空間態勢。
1. 從現代都市空間之規劃模型與相關理論中,學習了各都市理論之成功和失 檢討人性化空間 敗因素,並做為與議政府市比較分析的基礎背景內容。
檢討車行空間
2. 學習以「人性化」的反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設計概念來規劃設計現代主義以 人性化公共空間 「車性化」的研究基地整體環境。
5. 植栽設計 1. 豐富公共設施設計 2. 鋪面設計 3. 人性化空間設計
公共設施增加與配置 4. 停車空間設計
3. 從政策層面至實質空間層面,學習個學者之重塑都市公共空間相關設計方 法,將它做為未來規劃設計之基層。 傳統文化與社會 交流環境設計
1. 文化在環境設計上之重要性、文化中心要素項目與文化性設計原則等,重要性在於每塊地區
地方特色導入
1. 在地意象設計
互動與交流環境塑造 2. 人性化空間策略
必須以當地物理性特質角度來思考。
3. 公共設施增加與設計
2. 學習每塊不同地區傳統文化習慣與當地都市空間之關聯性,並應用在研究基地上傳統性活動
4. 不同尺度廣場性質空間設計
之研究分析方法。 3. 社會交流環境為重塑公共空間之基本條件,學習塑造更適合人與人互動之居住環境。
CH 基地背景 歷史演革
1. 擁有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交通、住宅區、商業區﹞之優勢。
地方特色導入
1. 在地意象設計
APT 分析
2. 快速的都市發展與需多關於議政府市周圍未來相關計劃給更多居民搬到
自然環境因素應用
2. 水空間設計
人文環境重新解讀
3. 植栽空間設計
ER3
議政府市東區集合住宅區居住的可能性。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5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圖一底理論
1. 透過議政府市六種空間型態分析,學習每種空間之優勢應用在基地上,並使正面之角度來看 現代主義格子形都市型態。 2. 解決因全區單一用途土地使用帶來之單純、無趣、沒生氣之住宅區生活空間課題
高密度公共空間
1. 戶外公共設施增加設計
地方特色導入
2. 大中小廣場設計
互動與交流環境塑造 3. 戶外公共設施設計 4. 鋪面設計
3. 現代主義超大尺度空間,另方面擁有良好發展可能性之開放空間與空間型式之條件與優勢, 增加開放空間密度方式來改善環境。 4. 較單純的使用者背景優勢:當地居民為研究基地之主要使用者。
連接理論
1. 改善基地內道路尺度與鋪面、公共設施等戶外硬體條件,而從車性環境轉 空間順暢流動 變為人性環境,並提高生活環境品質。
空間連續性
1. 整體性鋪面設計 2. 出入口空間增加與設計
2. 增加基地與周圍環境之連接動線與增加戶外公共空間密度的方式來塑造 人性化尺度戶外空間。
CH 案例研究 背景分析 APT ER4
公共空間分析
在地化空間分析
1. 學習以連續性、關聯性之都市開發計劃之重要性,並必須要事前考量居住 空間連續性 者之需求才能塑造良好居住環境。 高密度公共空間 2. 集合住宅建築密度、高層、與配置方式影響到內部環境之個性,並空間密 空間順暢流動 度條例可提升戶外公共空間人性化可能性。 互動與交流環境塑造 3. 連接空間之增加,使得基地與周圍環境容易接近、親近、人性化環境,並 可降低超大塊現代主義都市設計問題。 4. 居民間互動關係、社會交流環境,影響到整體集合住宅區之印象。 1. 以整體性思維來規劃設計戶外公共空間。 人性化空間增加 2. 導入多樣化、多種、適當的戶外公共設施之配置,提供給在地居民選擇性 空間多樣性 活動機會,並使公共空間轉變為有活力與美麗的環境。 空間整體性 3. 車行空間與人行空間之分離,並規劃完整性停車空間。 整體性公共設施 4. 多樣化的綠化空間,將現代集合住宅區轉變為較仔細、人性化的環境,並 經營管理策略 提給在地居民可使用的綠地空間。 5. 必須要有在地居民之自助性努力、熱愛社區態度與適當的經營管理策略才 能保持良好居住環境。 1. 居民需求多樣化之在地化空間。 地方特色導入 2. 相似的現代集合住宅區空間配置在不同文化背景條件時產生不同的在地性行為與使用方式。 公共設施機能多樣化 3. 在地居民自助性發揮之在地化空間內如混亂、不秩序、彈性等,擁有另一種特性與優勢。 彈性公共設施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53
1. 連續空間設計 2. 戶外公共設施增加設計 3. 整體性鋪面設計
1. 2. 3. 4. 5.
多機能停車空間設計 綠地空間設計 整體性鋪面設計 人性化公共設施設計 經營管理策略
1. 多機能公共空間設計 2. 公共設施型態多樣化設計 3. 多機能公共設施設計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9. 戶外個人化空間的發揮:收納空間與花園空間。
地板化生活 空間順暢流動 空間連續性 公共設施機能多樣化 彈性公共設施 公共空間尺度多樣化 自然條件對策 自然環境因素應用 住商混合使用 個人化空間導入 地方特色導入 互動與交流環境塑造
1. 導入地板化生活、活動空間 2. 騎樓仲介空間設計 3. 多機能平台與亭台空間設計 4. 大中小連續性廣場設計 5. 屋頂與公共性陽台空間設計 6. 沙土空間設計 7. 戶外取暖空間設計 8. 水空間設計 9. 住商混合空間設計 10. 樹木下空間設計 11. 個化花園空間設計 12. 個人化戶外收納空間設計
1. 停車空間與無用綠地空間之改善,並增加人性空間面積。
人性化空間增加
1. 多機能停車空間設計
2. 增加不同尺度廣場性質空間,增加人性空間面積。
避免交易衝突空間
2. 人性化綠地空間設計
3. 以整體性與串聯性的思維改善戶外活動空間。
空間多樣性
3. 整體性鋪面設計
4. 塑造支持在地活動的公共空間。
空間整體性
4. 一致性公共設施設計
5. 以人性化空間的角度改善交通衝突空間。
活動空間之串聯
5. 公共設施物色彩多樣化設計
6. 多機能性停車空間之發揮。
豐富的視覺感
6. 公共設施型態多樣化設計
7. 多樣化植栽景觀元素應用:豐富的視覺感。
整體性公共設施
7. 有機性植栽設計
8. 公共空間設施之色彩與型態多樣化:豐富的視覺感。
高密度公共空間
CH 基地研究 在地化空間分析
1. 空間的流動:在地半戶外騎樓空間的應用,空間的有機性變化。
APT 分析
2. 地板式建築型態之應用:傳統 maru﹝地板﹞建築文化。
ER5
3. 空間尺度變化:應用不同尺度 madang﹝廣場﹞的連續。 4. 屋頂空間利用與公共陽台空間發揮。 5. 機能多樣化、隨性、彈性亭台與平台設施空間。 6. 以在地設計手法來對策自然氣候條件。 7. 自然環境元素的導入:水與樹木。 8. 住商混合空間的發揮:強調互動與塑造居民交流空間。
公共空間分析
「CHAPTER 2 文獻回顧」至「CHAPTER 5 基地研究分析」之分析過程與以上表之分析結果整理內容等,各章節之有效分析結果直接影 響到本章節設計操作上的規劃及設計之主要根據。透過以上表,可看見「各分析結果」與「規劃設計概念」 、 「實質空間設計發展構想」之間 有密切的連續關聯性。分析結果影響到規劃設計概念,接著規劃設計概念影響到實質空間設計發展可能性。 本研究分析程序與結果可分為兩大領域,第一為在地化空間領域、第二為公共空間領域。從上表中可看見各領域內「規劃設計概念」與「實 質空間設計發展構想」之細節內容﹝參考表格 A1 與 A2﹞。以上表格「A1:規劃設計概念」與「A2:實質空間設計發展構想」的資訊連續影 響到接下來研究程序,下一階段之「規劃設計概念」與「實質空間構想」的主要依據。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5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 規劃設計概念 規劃設計概念與 概念與實質空間構想 實質空間構想 2-1. 主要設計範圍 主要設計範圍選定 範圍選定 進入規劃設計概念與構想前必須要選定主要實質設計範圍。從第二章有關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的回顧與第三張基地背景分析中已經了解了相同的 建築與開放空間的連續性為現代主義都市計畫的特色之一,本研究基地內也有存在六區域非常相似的空間﹝參考左下圖之 A、B、C、D、E、F 區﹞。 從單純看 A、B、C、D、E、F 區時看起來都很像,但其中有一些空間與其他的有區別性存在。以地下停車空間有無的角度來言,只有 C 區沒有 地下停車空間而可應用的地面層戶外公共空間面積較大。以區內除了集合住宅建築外有無其他可應用的建築的角度來言,只有 D 區與 E 區有活動 中心管理處與商業建築物。再來區內最重要的公共空間為中心軸線空間,本研究希望包在實質設計區域內含中心軸線空間而最後選定了 C 區與 D 區空間為主要操作設計範圍,並且從整區來言 C 區與 D 區位置剛好在中心區域,雖然不能碰到集合住宅區出入口空間的缺點,但從第五章 公共空間分析中發現中心區為最多活動在發生的區域而提高了建議在地化公共空間的可能性。 所以本研究將研究基地內六區相似空間中選定了 C 區與 D 區空間,再加上中心軸線戶外空間做為規劃設計的操作範圍。 教育 空間
《表 6-2》 選定主要設計範圍之四項原則
選定主要設計範圍之四項原則 地下停車空間的有無 重要活動空間建築的有無 包含中心軸線戶外空間 位於整區之中心區 107 N
104
A區
B區 D區 F區
C區 E區
中心軸線 空間
《圖 6-2》主要設計範圍選定
公園
公園
公園
地下 停車場 出入口
公園
109
N
108 102 《圖 6-3》主要設計範圍現況平面圖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55
活動中心 與管理處
103
24m
16m
8m 0m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2-2. 規劃設計概念 規劃設計概念 從表 6-1 分析結果整理中,已經看見了較模糊的規劃設計概念與實質空間構想的成行。在本規劃設計概念中試圖將原本模糊的概念轉變為較清 楚、具體化的規劃設計概念。而進一步接近「在地化公共空間﹝在地化空間 + 公共空間﹞」之完整性。其規劃設計概念內容與圖為如下:
A. 在地化空間:局部性概念 a. 地板化生活文化: 地板化生活文化:戶外公共空間與設施中導入韓國地板化生活文化習慣與方式,塑造在地化的空間。 b. 機能多樣化: 機能多樣化:以機能多樣化之思維發揮戶外公共空間與公共設施設計。 c. 空間流動: 空間流動:使仲介空間與連續廣場性空間等,來塑造順暢、流動的戶外公共空間。 d. 與自然交流: 與自然交流:自然因素在戶外公共空間之應用與自然和在地使用者之互動塑造親近自然的空間。 e. 個人化空間: 個人化空間:例如花園與收納空間等在地空間特色,給在地使用者可發揮、使用的戶外個人化空間。
A1’ 規劃設計概念 地板化生活文化:Cultural Life on the Ground
f. 在地行為: 在地行為:以在地化空間設計的角度,支持已發生的及導入已不見的在地性活動與行為。
機能多樣化:Multiplicity Function
B. 戶外公共空間 戶外公共空間:全面性概念
住商混合使用:Mix Used
a. 人性化場所: 人性化場所:原本以車為主的戶外公共空間轉變為以人為主的生活場所。 空間流動:Space’s Fluidity
b. 交流需求: 交流需求:設置多機能彈性停車空間滿足交通需求。 c. 豐富視覺感受 豐富視覺感受: 視覺感受:使色彩與型態多樣化的公共設施與植栽等之景觀元素,提供豐富的視覺感受。
與自然交流:Interchange with Nature 個人化空間:Personal Spaces
規劃設計空間 規劃設計目標 在地化公共空間 Local Identities in Open Spaces
在地化空間 Local Identities Spaces
人性化場所:Humanity Places
局部性概念 局部性概念 戶外公共空間 戶外公共空間 Open Spaces
交通需求:Traffic Requirement 連接空間:Linkage Spaces
全面性概念 全面性概念 《圖 6-4》規劃設計概念發展圖
在地行為:Local Behavior
豐富視覺感受:Abundant Visual Perception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5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3. 實質空間構想 實質空間構想 在本實質空間構想主要分為兩大內容,第一部份為實際實行時主要建議改善時程內容,第二部份為實質空間設計構想發展內容。第一為整體實 質實行部份的時程構想,第二為實質空間部份的空間設計構想。其兩大部份內容為如下:
﹝1﹞ ﹞ 主要建議改善時程 A. 短程計畫 a. 由設計操作範圍內建築間公共空間區域優先進行改善工程。 b. 進行空間施工過程中試圖與在地居民交流與互動,互動中直接評估在地居民意見,當場調整設計與決定施工。 c. 把握現有施工區段的地面圍籬拆除過程機會,將大部份因施工佔據之空間北例回歸在地居民使用。 B. 中程計劃 a. 在設計範圍的短程計劃以外的空間進行改善施工,並中心軸線空間為同一方案實行到底。 b. 開始進行全區操作,考量全區空間內在地居民活動空間為優先改善目標。 c. 開始進行維護管理計劃,除了專業管理公司外,提供給在地居民可自行管理的空間。 C. 長程計劃 a. 進行整體全區施工計劃,將各計劃完成的空間串聯,並塑造整體性氣氛為改善目標。 b. 在短程及中程計劃中已開始使用的空間進行第二次改善及維護計劃,並與在地居民做互動與交流,做為更適合在地居民使用的空間。 c. 以都市空間角度來進行計劃,除了設計區域外計劃改善鄰近道路與人行道系統,朝向都市領域發展計劃。 ﹝2﹞ ﹞ 實質空間設計 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設計構想 在本實質空間構想中藉由上一階段「規劃設計概念」內容,將理論性較模糊的概念試圖發展為較具體化的實質空間設計構想。這階段是從上一 階段「規劃設計概念」延續發展下來的﹝參考圖 6-4 與圖 6-5﹞,而繼續以在地化空間與公共空間的角度,分成兩部份來發展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將這些實質空間設計構想可能會直接影響、延伸到再下一階段之「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 。這表示本實質空間設計構想在未來具體設計來言,可 辦演關鍵的角色。其實質空間設計構想內容為如下圖與表: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57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A. 規劃設計概念與實質空間設計構想發展 邏輯發展
A2’ 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A1’ 規劃設計概念
A. 地板化騎樓仲介與住商混合空間設計
地板化生活文化:Cultural Life on the Ground
B. 地板化多機能平台與亭台空間設計
機能多樣化:Multiplicity Function
C. 大中小連續性廣場設計 D. 開放屋頂與公共陽台空間設計
住商混合使用:Mix Used 規劃設計空間 在地化空間 Local Identities Spaces
E. 戶外取暖空間設計
空間流動:Space’s Fluidity
F. 水空間設計
與自然交流:Interchange with Nature
H. 沙土空間設計 個人化空間:Personal Spaces
規劃設計目標
局部性概念 局部性概念
戶外公共空間 戶外公共空間 Open Spaces
I.
個人化花園空間設計
J.
個人化戶外收納空間設計
包含與輔助
在地行為:Local Behavior
在地化戶外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 戶外公共空間 Local Identities in Open Spaces
G. 樹木下空間設計
人性化場所:Humanity Places
a.
多機能停車空間設計
交通需求:Traffic Requirement
b.
人性化綠地空間設計
c.
整體性鋪面設計
d.
一致性公共設施設計
e.
連接空間之增加與設計
f.
公共設施物色彩多樣化設計
g.
公共設施物型態多樣化設計
h.
有機植栽設計
全面性概念 全面性概念 連接空間:Linkage Spaces 豐富視覺感受:Abundant Visual Perception
《圖 6-5》實質空間設計構想發展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5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N 《表 6-3》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實質空間設計構想說明 1
00m 10m
內容 構想
在地化公共 在地化公共
在地化公共空間
在地化公共空間
在地化公共空間
導入
空間名稱
意象示意圖
規劃設計概念 規劃設計概念
設計構想說明
在地性活動
Concept 地板化騎樓仲介 30m
50m
A 與住商混合空間 Concept 地板化多機能 B 平台與亭台空間
群體到較個人化空間的有機轉移。
會等大型活動
1. 在地行為
開放屋頂與公共陽台提給在地居民更親
賞月、休憩、
D 公共陽台空間
2. 機能多樣化
近自然環境與進行不同在地活動的機會。 用餐等
Concept 戶外取暖空間
1. 與自然交流
以傳統暖爐概念來設計戶外公共空間設
2. 機能多樣化
施,氣候狀況提供給居民戶外生活機會。 動等全季可行
1. 在地行為
當代環境中導入水空間,可吸引居民在水 親近水、兒童
2. 與自然交流
周圍空間活動與提供親近自然元素機會。 遊戲等
1. 在地行為
使樹木下空間的優點,設置樹下居民活動 下棋、休憩等
2. 與自然交流
空間,將室內活動帶代戶外空間發生。
1. 在地行為
以傳統沙土鋪面概念,設計戶外遊戲空
2. 與自然交流
間,給使用者親進自然與發揮活動機會。
Concept 個人化花園
1. 個人化空間
在集合住宅建築地層綠地空間上發揮居
I 空間
2. 與自然交流
民可用的花園空間,讓環境變為綠美化。 園等
Concept 個人化戶外
1. 個人化空間
在集合住宅建築周圍無用空間上加入收
2. 機能多樣化
納空間,將大型物可放入讓環境保持整潔 間使用等
E Concept 水空間 F
Concept A
Concept 樹木下空間 G
Concept C
Concept 沙土空間
Concept E Concept F
交流活動等
2. 機能多樣化
Concept 開放屋頂與
Concept D
2. 地板化生活文化 素來設置多機能半戶外平台空間。
在不同尺度空間中可辦不同類型活動,從 五日場、運動
C 廣場空間
Concept B
設置在地性騎樓仲介空間,塑造室內外空 休憩、用餐、 空間流動 地板化生活文化 間層次與順暢流動,並增加更多活動。 交流活動等 住商混合使用 在戶外公共空間中主要以點與線傳統元 休憩、用餐、 機能多樣化
1. 空間流動
Concept 大中小連續性
圖例
1. 2. 3. 1.
H
Concept G
休憩、交流活
兒童遊戲等
種菜、照顧花
Concept H Concept I
J 收納空間
Concept J
《圖 6-6》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59
收納與倉庫空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N
《表 6-4》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實質空間設計構想說明 2
00m 10m
內容 構想
在地化公共
在地化公共空間
在地化公共空間
在地化公共空間
在地化公共
空間名稱
意象示意圖
規劃設計概念
設計構想說明
空間的效益 空間的效益
Concept 多機能 30m
a
停車空間
Concept 人性化 50m
b Concept
d
圖例
整體性鋪面
一致性
Concept c
2. 交流需求
角度發揮停車空間與人性空間的共存。
1. 人性化場所
將佔有現況第二大面積的綠地空間,發揮 人性化環境、 在地居民可使用的人性化綠地空間。
Concept
連接空間之
e
增加與設計
Concept
間、人性化等
親近自然等
1. 人性化場所
使一致性與整體性鋪面設計,讓現況以車 整體性、規律
2. 交通需求
行為主的空間轉變為以人行為主的場所。 性人性環境等
1. 人性化場所
在研究基地範圍內以一致性與統合性公
公共設施
整體性、規律
共設施概念來塑造有整體性的生活環境。 性人性環境等
1. 連接空間 2. 人性化空間 3. 交通需求
在基地的東西側,增加連接開口。塑造與 連接性、人行動線
公共設施物
1. 人性化場所
發揮公共設施物的色彩多樣化設計,塑造 突破現代化空
f
色彩多樣化
2. 豐富視覺感受
有豐富視覺感與人性化場所的生活環境。 間、視覺感等
Concept
公共設施物
1. 人性化場所
發揮公共設施物的型態多樣化設計,塑造 突破現代化空
g
型態多樣化
2. 豐富視覺感受
有豐富視覺感與人性化場所的生活環境。 間、視覺感等
有機植栽
1. 人性化場所
使在地不同植栽元素,塑造戶外空間的綠 生態、綠化、
2. 豐富視覺感受
化空間,並提供給居民豐富的視覺經驗。 視覺感等
Concept a Concept b
減少佔有大面積的停車空間,並以多機能 還原停車空
綠地空間
c Concept
1. 人性化場所
Concept h
周遭環境關係變為更親近的住宅區。
增加、親近周遭等
Concept d
從圖 6-6 與圖 6-7 中看見操作實質空間設計的大約設計領域與範圍,並在表 6-3 與表 6-4 中顯示各空間與概念
Concept e
的實質空間設計構想內容與可行活動和各空間可帶來的效益。藉由以上實質空間設計構想,將過去較模糊但有方
Concept f
向性的規劃設計概念漸漸形成了實質空間設計的具體可能性。以上實質空間構想內容做為下一階段的重要依據,
Concept g
將空間構想繼續往下一步「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發展,轉變為更具體、完整的實質空間設計結果。
Concept h
《圖 6-7》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6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 在地化戶外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設計 戶外公共空間設計 進行操作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與發展平面配置設計時,思考了兩種空間配置概念可能性,第一為較大型改善、第二為較小型改善方式。 所謂大型改善方式的意思就是將現況空間配置與動線系統都從新計劃,給研究基地新的動線系統與空間配置等新的空間概念。另外小型改善方 式的意思就是保留如空間配置方式及動線系統等現況環境主要條件為主,使保留現況特色而調整與修補各空間之概念。 雖然這兩種方式的空間配置方式是不同,但最主要的核心實質空間設計構想為依照同樣構想內容為下手,並實質空間設計內容也會同樣追求塑 造行為與空間機能之在地化公共空間。 本研究提出兩種設計方案,將第一構想較大型改善方式做為主要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成果,另外將第二構想較小型改善方式做為替選方案。
3-1. 在地化戶外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設計 戶外公共空間設計 3-1-1. 空間配置概念 提出整體設計平面配置前必須說明本設計的空間配置概念,有三項概念影響了設計整體空間配置。與上一節「實質空間構想」與本「空間配置 概念」這兩個前提決定了平面配置設計成果。其三項空間配置概念內容為如下:
A. 增加水平動線 增加水平動線:垂直與水平的平衡 N
在現況基地環境中最強烈的軸線為位於基地中心的南北向垂直中心軸線空間。但因區內只有 兩個垂直南北向出入口而造成研究基地整區內部車行動線較複雜、封閉的結果。
垂直 軸線
水平 軸線
如果除了南北向出入口外規劃東西向出入口時可減少經過區內中心區域的車行流量,每塊 水平空間也可以自立有完整性交通流通機能。 並且在研究基地之西區與東區的邊緣上,可增加更多數人車行出入口空間。原本只有各一個 人行出入口的不親近周遭空間,可轉變為親近周遭環境的邊緣,可增加環境的連接性。
水平 軸線
﹝在 PPS: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之 How to Turn a Place Around 這書中,研究了四項因素影 響良好場所環境之結果,連接性:Acess and Linkage 為其中一項因素。﹞ 《圖 6-8》空間配置概念 1:增加水平動線:垂直與水平的平衡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6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B. 導入水平軸線之在地化空間意象 入水平軸線之在地化空間意象 在第一項空間配置概念中提出增加水平動線概念,第二配置概念為 在水平軸線中導入在地化的空間意象。
後 方
韓國傳統韓屋區內都有存在各分區空間的意象,並各空間之間很有
停車空間 後庭園 2 中心廣場 停車空間 後庭園 1 前庭園
空間 意象
順暢連續,本研究者希望在研究基地中有這種在地化空間意象。除了
空間 意象
實質空間的在地化以外在整體環境中深入導入眼中看不見但身心可體
過樹林停車空間後到了中心廣場﹝madang﹞空間,接著再連續到後庭
空間 意象
公 共 活動 中心
驗之在地化空間意象。 將活動中心做為出入口意象建築,前後規劃為前庭園與後庭園,經
前 方
空間延續
公 共
N
園空間,再度經過樹林停車空間後到了後方出入口空間。期望從前方 到後方各空間間都很順暢、連續、關聯發展。 《圖 6-9》空間配置概念 2:導入水平軸線之在地化空間意象
C. 兩向度空間的應用配置 第三空配置概念為使兩種向度空間的連續應用而塑造整體配置。在
兩向度空間的延伸與發展
研究基地內集合住宅群配置方式有兩向度空間特性與方向性。從右圖中 看見西區集合住宅群為較正方形配置,在東區集合住宅群配置為偏向西 區的約 25 度之方向。而形成區內有兩種方向性的開放空間。 在設計空間配置時可應用這兩種方向性因素時以空間的延續與關聯 性發展,而可塑造空間整體性。 N
經由以上三項「空間配置概念」與上一節「實質空間設計構想」的 發展過程,建立了堅固的設計基層。將這些基層延續發展到下一階段 平面配置設計成果。
《圖 6-10》空間配置概念 3:兩向度空間的應用配置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6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1-2. 平面配置 藉由各理論分析及規劃設計概念至實質空間構想發展過程,將以上結果綜合起來而設計了在地化的公共空間第一方案,其設計內容在下一節「在 地化公共空間設計說明」中解釋。其在地化公共空間平面配置設計為如下圖:
平面配置圖 PLANE
N 50m
SCALE 《圖 6-11》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平面配置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63
35m
20m
10m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1-3. 剖立面
A 剖面圖 A SECTION A-A
透過 A、B、C、D,四段主要剖面來看整體在地化公共空 間設計的空間型式。
A
剖面 A 與 C 為將集合住宅建築間空間以垂直來切割,可看 見集合住宅建築戶外公共空間關係與各空間之區隔與連接。剖 25m
SCALE
面 B 與 D 為以東西向來切割,可看見空間的水平延續及各空
10m 5m
0m
間之水平關係。 其在地化公共空間主要四段剖面及空間型式為如下:
A. SECTION A-A & SECTION B-B 集合 住宅
B 剖面圖 B SECTION B-B
車 道
人 道
B
多機能停車空間
SCALE
多機能 平台
小廣場
車 道
25m
中心廣場
10m 5m
車 道
0m
多機能 平台
車 多機能 道 平台
沙土 空間
小廣場
集合 住宅
騎 花 樓 園
《圖 6-12》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A-A
多機能停車空間
多機能 平台
小廣場
管理處與 活動中心
入口 廣場
人 道
《圖 6-13》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B-B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64
車 道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B. SECTION C-C & SECTION D-D C
剖面圖 C SECTION C-C
C SCALE
25m
10m 5m
0m
集合 住宅
人 道
入口 廣場
管理處與 沙土空間 活動中心
SCALE
多機能 平台
多機能停車空間
《圖 6-15》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D-D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65
小廣場
沙土 車 空間 道
花 園
集合 住宅
D
剖面圖 D SECTION D-D D
車 道
騎 樓
25m
水空間
10m 5m
中心廣場
《圖 6-14》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C-C
0m
車 道
沙土空間
多機能 平台
多機能停車空間
人 道
車 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2. 替選方案 本替選方案為以第二構想較小型改善方式的思維進行操作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並設計程序與上一階設計成果案的相同。其設計程序為入下:
3-2-1. 實質空間構想與空間配置概念 A. 實質空間構想
B. 空間配置概念 空間配置概念
替選方案的實質空間構想為如下圖,空間內容可參考表 6-3 與表 6-4。 N
有兩項概念影響了替選方案的空間配置。其兩項空間配置概念
N
內容為如下:
00m
00m
15m
15m
a. 保留現況空間配置條件: 保留現況空間配置條件:修整局部空間 第一項空間配置概念為以「保留現況環境」的思維,塑造在地
45m
45m
化公共空間。將保留如車行動線系統與停車空間位置、出入口區 等等,現況環境條件,改善局部環境為主的概念。 修正停車場空間型態、鋪面、活動空間範圍等都以較小動作來 修改現況環境而塑造在地化公共空間。 但在這概念之下形成之設計成果可能會有較多不確定性狀態
圖例
與沒辦法改善環境根本問題。而因這些原因,本研究者將這方案 Concept A
圖例
Concept B Concept C
Concept a
Concept D
Concept b
Concept E
Concept c
Concept F
Concept d
Concept G
Concept e
Concept H
Concept f
Concept I
Concept g
Concept J
Concept h
《圖 6-16》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替選方案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做為替選方案。
b. 兩向度空間的應用配置 第二項空間配置概念與上一節設計成果案之第三項空間配置 概念相同,從現況集合住宅群配置特性行成的以兩種方向性空間 的連續應用配置概念而塑造空間之整體性。﹝可參考圖 6-10﹞ 經由以上兩項「空間配置概念」與左方「實質空間設計構想」 的發展過程,建立了另一個堅固的設計基層。將這些基層延續發 展到下一階段替選方案平面配置設計成果。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6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2-2. 平面配置 藉由實質空間構想與空間配置概念發展過程,將以上結果綜合起來而設計了在地化的公共空間第二方案,並可做為為替選方案來輔助第一方案。 其在地化公共空間替選方案平面配置設計為如下圖:
平面配置圖 PLANE
N 50m 《圖 6-17》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平面配置:替選方案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67
SCALE
35m
20m
10m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2-3. 剖立面
a
透過 a、b、c、d,四段主要剖面來看整體在地化公共空間
剖面圖 a SECTION a-a
替選方案設計的空間型式。
a
剖面 a 與 c 為將集合住宅建築間空間以垂直來切割,可看 見集合住宅建築戶外公共空間關係與各空間之區隔與連接。剖 面 b 與 d 為以東西向來切割,可看見空間的水平延續及各空間
SCALE
25m
10m 5m
0m
之水平關係。 其在地化公共空間主要四段剖面及空間型式為如下:
A. SECTION a-a & SECTION b-b b 剖面圖 b SECTION b-b
集合 住宅
b SCALE
25m
10m 5m
0m
花 園
停車 空間
沙土 空間
小廣場
騎 花 樓 園
集合 住宅
《圖 6-18》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a-a
多機能平台 車 道
人 道
沙土活動空間
多機能停車空間
中心廣場
多機能停車空間
多機能 平台
沙土空間
車 道
管理處與 活動中心
入口 人 廣場 道
《圖 6-19》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b-b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68
車 道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B. SECTION c-c & SECTION d-d c
剖面圖 c SECTION c-c
c SCALE
剖面圖 d SECION d-d
車 道
人 道
入口 廣場
管理處與 活動中心
10m 5m
d
SCALE
多機能停車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0m
集合 住宅
d
《圖 6-21》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d-d
Page 169
25m
車 道
25m
10m 5m
多機能 平台
中心廣場
0m
騎 樓
小廣場
多機能 平台
停車 空間
花 園
集合 住宅
《圖 6-20》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剖面圖:c-c
車 道
多機能停車空間
綠地 空間
人 道
車 道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3. 在地化戶外 在地化戶外公共空間設計說明 戶外公共空間設計說明 在本節「在地化公共空間說明」中,以圖 6-5 的「規劃設計概念」及「實質空間可能性」之角度來說明在地化公共空間最後定案設計內容。總 共分為八個主題來說明,在每主題的一開始先整理相關空間設計內容,然後再開始說明每個相關空間設計內容。其在地化公共空間設計說明為如下:
3-3-1. 流動空間 流動空間
大中小連續性廣場 空間轉移意象
空間設計內容: 空間設計內容:A. 大中小連續性廣場、 大中小連續性廣場、B. 整體性鋪面 在 Chapter 4 第一節在地化空間分析中獲得了韓國在地傳統韓屋區空間的特性,其中一點為傳統韓屋空
間都有大中小不同尺度、不同個性的廣場性空間。並且各空間都存在大大小小或甚至無形的空間意象,例 如穿越各空間時必須要經過半戶外空間或牆面型態的出入口意象空間等等,各空間之間流動性非常順暢。
N
《圖 6-22》流動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A. 大中小連續性廣場 在本研究基地上試圖規劃及導入在地廣場性空間特性。除了設計範圍內停車空間限制以外,各空間之
連續視覺視線
間以鋪面、高差、植栽、設施物等來區分與連接。從地面層開始到上一層設施、再上一層植栽與建築之間
A
因有重疊式的空間配置而讓整區空間增加流動性。並從東側入口廣場至西側出口廣場之間設置三個空間意
B
象。人在行走或開車時,如在地韓屋空間類似,可經過空間意象穿越各空間。﹝可參考右、下方連續視覺轉變圖﹞
C E
N
D
B. 整體性鋪面 設計鋪面空間以塑造在地化與整體性為主要規劃設計方向,提高人性化空間與支持居民行為與活動空間。
E. 多機能停車場:出口廣場
D. 後園:小廣場
C. 中心廣場
B. 後園:小廣場
《圖 6-23》連續視覺視點平面示意圖
A. 前園:入口廣場
《圖 6-24》連續視覺視野轉移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7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3-2. 連接與多機能 連接與多機能停車空間 多機能停車空間
多機能停車空間 連接空間之增加
空間設計內容: 空間設計內容:A. 多機能停車空間、 多機能停車空間、B. 連接空間之增加
A. 多機能停車空間 每塊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空間都有存在停車空間問題,有時可規劃地下停車空間或立體停車空間將戶外
B區
A區
N
地面層空間提供給使用者使用。但在本研究基地上還是保持現況停車空間型態,試圖以修改的方式提出適 當的停車空間策略。
《圖 6-25》連接與停車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在現況 A 區與 B 區之地面層中有 200 個停車位,規劃設計後地面停車位減低了 45 位。總供設置 145 位 停車空間。但在 B 區的現況地下停車空間可重新規劃,原本只有 100 個停車位,可容納 130 個停車位的空
車行動線 連接空間增加
間。而最後將停車位降低了約 10%。﹝訪談管理處時發現現況停車空間最大使用率大約 90%。可參觀 Chapter 4-2﹝ 並且在白天或週末時,限制可停的停車空間。控制在特定範圍內停車,而將大塊停車面積可提供給在地 居民做為活動空間,並使植栽來減少停車空間的壓迫感及塑造場所感,而可做較大型活動:玩球或遊戲等。 B. 連接空間之增加
N
《圖 6-26》連接空間與車行動線平面示意圖
研究基地現況四周邊緣環境中,只有四處出入口空間,南北出入口和東西側出入口。這讓整個社區造成 較孤立式、與外界不親近的環境。並且因缺乏連接性而造成社區成為現代主義問題之一超大塊﹝super
多機能停車空間
block﹞區塊。 經由規劃設計後整區四周邊緣增加大大小小連接出入口,並增加車行出入口轉變區內以車為主的交通動 線狀況。從右圖中看見設計範圍內東西側開了連接口,增加環境之連接性與社區內部轉變為以人為主的居
N
住環境。﹝可參考右、下方之圖與表﹞ 《圖 6-27》多機能停車空間平面示意圖
《表 6-5》 現況與設計後連接與車行空間比較表
地上停車空間數 地下停車空間數 往外連接空間 多機能停車空間﹝ 多機能停車空間﹝地面層﹞ 地面層﹞ 現況
停車管制方式
A區
110
0
0
無
無
B區
90
100
0
無
無
設計後 A 區
92
0
1﹝西側開口﹞
有
白天可控制停車位置,將部份停車空間提供給在地居民使用為活動空間。
B區
53
130
1﹝東側開口﹞
有
白天可控制停車位置,將部份停車空間提供給在地居民使用為活動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7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3-3. 騎樓仲介空間
空間設計內容: 空間設計內容:A. 地板化騎樓仲介與住商混合空間、 地板化騎樓仲介與住商混合空間、B. 戶外取暖空間、 戶外取暖空間、C. 個人化戶外收納空間
地板化騎樓仲介空間 戶外取暖機構 個人化戶外收納空間
A. 地板化騎樓仲介空間與住商混合空間 地板化騎樓仲介空間與住商混合空間 在研究基地上導入在地性騎樓仲介空間,並考量韓國人之地板化生活文化習性。在每棟集合住宅建築前
N
方可設計半戶外騎樓空間,建築與戶外空間之間多了一個環節空間,並且在地居民可在騎樓平台上可做許 多行為及活動。現況有一些居民自行在建築前方做小型買賣活動,這些在地性商業活動也可在騎樓裡發生。
《圖 6-28》騎樓仲介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給在地使用者較穩定的空間,並可支持在地居民行為。 B. 戶外取暖空間 戶外取暖設施可能會代給在地使用者在戶外公共空間生活上很大不同經驗。寒帶國家在冬季時很少看見 戶外空間生活,本研究將韓國傳統韓屋的暖爐空間概念帶到現今戶外公共空間上,在寒冷的氣候限制下減 少一部份限制因素,並給在地居民可使用戶外公共空間之條件。 C. 個人化戶外收納空間 在騎樓空間的底部可使用為收納空間,將公共性或個人性較不常使用的大型物品收納在裡頭,可提高方 便性及空間使用率,並且讓建築外觀及戶外公共空間可保持較乾淨的狀態。 半戶外騎樓空間可使用為住商混合空間
《圖 6-29》騎樓仲介空間模擬透視圖
騎樓仲介空間下方,設置可收納空間
取 暖 機 構
收納空間
收納空間
收納空間 《圖 6-31》騎樓仲介空間概念剖面圖
《圖 6-32》騎樓仲介空間概念等角投影圖
《圖 6-30》騎樓仲介空間模擬鳥瞰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7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D. 騎樓仲介空間細部設計
D E T A I L
A
A
A’
PLANE
D E T A I L
DETAIL A
DETAIL B
B
《圖 6-33》騎樓仲介空間細部設計
﹝單位:cm﹞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73
SECTION A-A’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掩食材平台 地板化平台空間 戶外取暖機構 地板化亭台空間
3-3-4. 平台與亭台空間
空間設計內容: 空間設計內容:A. 地板化多機能平台與亭台空間、 地板化多機能平台與亭台空間、B. 戶外取暖空間
A. 地板化多機能平台與亭台空間 在研究基地現況環境上常看見在地居民自行做木平台來使用。韓國人習慣脫鞋子坐在平台等平面、地面 上。本研究提出可支持這些在地使用者特性的空間策略,在戶外空間設置不同尺度與不同型態多機能平台 空間,大部份為一般平台,其中有些有頂蓋的傳統亭。﹝可參考右圖﹞在地居民可脫鞋上去,可做休憩、聊
N
《圖 6-34》平台與亭台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
天、玩遊藝等等,從個人至小群體都可發生許多活動。 並且有些平台專門做為掩食菜來使用,大部份韓國人每天吃泡菜或其他掩過菜。現況環境中有些綠地已 變成掩菜的空間。本研究提供給需求那些行為之居民設置可掩菜之多機能平台。在平台上面也可曬菜或座 位來使用。﹝可參考下方圖﹞
B. 戶外取暖空間 中央管理式戶外取暖空間可分開來管理,使用時間大約從 11 月至 2 月的三個月時間,期望可提高在地 居民在戶外空間生活及活動的時間。﹝戶外取暖設施內容與上一頁「騎樓仲介空間」之內容相同﹞ 《圖 6-35》亭台空間模擬透視圖
多機能平台
在多機能平台上下層可支持許多在地性行為
可曬菜
掩食材平台
底部可掩食材
自然土壤
《圖 6-37》多機能平台空間概念剖面圖
《圖 6-38》 多機能平台空間概念等角投影圖
《圖 6-36》平台空間模擬透視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7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 平台與亭台空間 平台與亭台空間細部設計 空間細部設計
D. 戶外取暖機構概念 A
戶外取暖機構以中央管理方式來運作,並 每柱取暖機構都使獨立式方式來居民自行開 關。 在能源來源與方式來言,從下方圖中看見
B
B’
機構內有冷與熱的兩條管道,冷與熱量循環 的方式來傳輸至各個戶外公共設施。
戶外取暖設施:煙囪
PLANE
A’
PLANE HOT
in
SECTION A-A’ COLD
戶外公共設施
DETAIL A
DETAIL A
《圖 6-39》平台與停台空間細部設計
﹝單位:cm﹞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75
SECTION B-B’
out
SECTION
《圖 6-40》戶外取暖機構概念
﹝單位:cm﹞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3-5. 公共陽台空間
公共陽台空間 戶外取暖機構 開放屋頂空間
空間設計內容: 空間設計內容:A. 公共陽台空間、 公共陽台空間、B. 開放屋頂、 開放屋頂、C. 戶外取暖空間 戶外取暖空間
A. 公共陽台空間
B. 開放屋頂空間 開放屋頂空間
N
在每棟集合住宅建築樓梯及電梯間之外部
建築樓層越高不只有缺點,以另一種角度
規劃公共陽台空間。面積約有 25 平方公尺的
來看集合住宅建築屋頂比地面層擁有良好視
小型平台,並與三至四層樓可共用一個公共平
覺及風、太陽等自然因素條件。
台空間。
《圖 6-41》公共陽台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C. 戶外取暖空間
平時在研究基地內常看見有些在地居民
公共陽台空間與開放屋頂空間也與戶外
在戶外空間做曬衣服或曬食材的行為,這些
取暖空間一起搭配考量。公共陽台結構可與
在地行為也可在集合住宅建築的屋頂中發
戶外取暖機構做一組型式,單純垂直與水平
間可欣賞風景,平時抽煙或其他行為也可在公
生。有節日或跨年、滿月等,可欣賞景觀活
因素可轉變為集合住宅建築新意象。
共陽台上發生。並可使用較大擔的色彩來塑造
動時,在地居民群體可聚集在集合住宅建築
﹝戶外取暖設施內容與上一頁「騎樓仲介空間」之
建築立面臉譜及提供豐富有趣視覺經驗。
屋頂上做交流活動。
內容相同﹞
在滿月時可聚集在公共陽台或開放屋頂空
《圖 6-42》公共陽台空間模擬透視圖
《圖 6-43》開放屋頂空間模擬鳥瞰圖
《圖 6-44》戶外取暖機構與公共陽台模擬鳥瞰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7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D. 公共陽台空間 公共陽台空間細部設計 空間細部設計
DETAIL C
DETAIL B
DILATATION JOINT
A
B
DETAIL C
B’
A’
PLANE DETAIL A
DETAIL B
DETAIL A
《圖 6-45》公共陽台空間細部設計
﹝單位:cm﹞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77
SECTION A-A’
SECTION B-B’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3-6. 與自然交流空間 與自然交流空間 A
沙土活動空間 水活動空間 樹木下空間
空間設計內容: 空間設計內容:A. 沙土空間、 沙土空間、B. 水空間、 水空間、C. 樹木下空間
A. 沙土空間
B. 水空間
N
在設計範圍內規劃兩塊沙土空間,各面積
在中心廣場的東側規劃小型水空間,面積
大約有 80 平方公尺,在沙土空間中在地居民
大約有 75 平方公尺,在春夏秋季時有小型噴
﹝尤其是小孩童﹞可做與沙土有關聯的遊戲活動。
泉等水景可觀賞,在冬季時下雪或水冰凍後 在地孩童可玩冰上遊戲。
C. 樹木下空間 樹木下空間 在設計範圍內各處規劃樹木下活動空間。
沙土空間周圍設置多機能平台空間,當地 小孩在活動時大人們可坐在周圍照顧孩童,並
《圖 6-46》與自然交流空間 A 設計說明平面示意
如台灣櫸樹與楓樹等,擁有樹型優良及樹 在水空間周圍設置多機能平台與使植栽
下綠蔭空間的喬木下方設置座椅或多機能平
沙土空間周圍使植栽手法來塑造包圍感及場
做為綠化及塑造包圍感與場所感。在地居民
台,並且安排一些下棋等遊憩資源。在地老
所感,而且與車行空間分離,給居民安全的沙
可停留在水空間周圍活動。﹝例如欣賞風景或
人們可停留在樹下空間做下棋等休憩活動。
土活動空間。
休息、看書、完遊憩等等﹞
《圖 6-47》沙土空間模擬透視圖
《圖 6-48》水空間模擬透視圖
《圖 6-49》樹木下空間模擬透視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7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3-7. 與自然交流空間 B
個人化花園空間 有機植栽 人性化綠地空間
空間設計內容: 空間設計內容:A. 個人化花園空間、 個人化花園空間、B. 有機植栽、 有機植栽、C. 人性化綠地空間
A. 個人化花園空間 在集合住宅建築與騎樓空間之間空地上規劃個人化花園空間,現況有些居民在這塊空間上把家裡養的植
N
物搬出來養,而本研究提供可支持這些居民行為之綠地空間。 在地使用者與管理處自行管理及照顧建築前花園空間,可增加休憩活動,並期望大家對公共空間的觀念
《圖 6-50》與自然交流空間 B 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有些改變。而且這塊綠色花園空間將來可降低壓迫感以及美化現代灰色水泥建築物。 B. 有機植栽 從 Chapter4 之視覺分析中獲得了自然植栽元素提供給在環境的人豐富視覺經驗。在設計範圍內使許多 不同植栽種來配置植栽設計,並塑造自然有機性綠色生態空間及豐富視覺可能性。在調查基地資料中獲得 了現況植栽配置圖及選種表,植栽選種計劃原則為以現況環境中生長較良好的植物為主。建議植栽可參考 表 6-6 建議植栽及配置方式表。 C. 人性化綠地空間 期望提供給在地居民多機會接觸綠地空間,規劃設計後綠地空間不只是看的,可用親自體驗綠地空間。
《圖 6-51》人性化綠地空間模擬透視圖
在地使用者可自行管理建築前花園,可增加休憩活動以及讓社區轉變為綠美麗。 個人化花園
騎樓空間
個人化 花園空間
收納空間 《圖 6-53》個人化花園空間概念剖面圖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79
《圖 6-54》個人化花園空間概念等角投影圖
《圖 6-52》有機植栽模擬鳥瞰圖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太陽
D. 植栽計劃 本研究以適當的植栽計劃原則與植栽機能應用來做為植栽配置計劃,以下本植栽計劃參考了「造景樹木都監」一書中的資料,
綠蔭
其植栽計劃原則與植栽機能應用、建議植栽選種與配置方式為如下:
a. 植栽配置計畫原則 i. 實踐都市永續生態,輔助都市生態體系的完整為最高目的。
I. 提供樹下綠蔭空間
ii. 配合研究基地整體規劃設計,並且追求生態多樣化指標,從地被至草本花卉、灌木、喬木做為組合配置。 iii. 植栽選種以當地現況生長良好植栽為先,並且考量老樹木及在地喬木盡量不移植與給其他相關工程作業影響它的生長。 iv. 種植與移植時,考量不同種類植栽之生長速度配置,並考量各植物間之間隔限制:一般喬木至少保留 4–6 公尺間隔距離。 v. 使植栽元素來輔助幾何形水泥人造物:樹形優良的喬木可形成綠色背景、柔和硬體建築物、或僅是一個物體,在其有機 結構和形體方面,給灰色方塊大樓的幾何型特性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H. 視覺美化、視覺隔離
vi. 以植栽配置來塑造及加強戶外公共空間的場所感:塑造包圍感、安全感、綠化等,讓整體住宅生活空間更加舒適與有趣。 vii. 考量人在環境中的視覺感受,搭配各種層次植栽,豐富整體社區內之視覺感受。並事前考慮行人之步行動線及視野轉變
噪音、不良視覺
,而配置具有前後多層次的植栽設計。 viii. 使植栽設計手法來區分人與車行空間,並考量不擋住車行視野為先:小型汽車視高點為 1.1m,大型汽車視高點為 2.1m。
G. 與道路隔離、防噪音
b. 植栽機能應用: 植栽機能應用: i. 防太陽 ii. 視覺隔離 iii. 視覺美化 iv. 防風 v. 防噪音 vi. 綠化 vii. 綠蔭 viii. 包圍 ix. 休憩空間 x. 軟化 xi. 空間意象 F. 包圍運動、遊戲空間
噪音、大風
臭味
A. 防衛環境因素機能
B. 廣場周圍綠化與增加包圍感
C. 建築周圍綠化及軟化硬體
D. 塑造休憩空間及導引方向
E. 節點空間意象及綠化
《圖 6-55》植栽機能配置方式 ﹝資料來源:造景樹木都監,p194-p196)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8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 建議樹種及配置 建議樹種及配置方式 植栽選種原則為現況生長良好植栽為主,並不同類型植栽的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其建議植栽選種及配置方式為如下表: 《表 6-6》建議植栽選種及配置方式表
喬木 韓、中名
灌木
蔓藤與草本花卉
學名
韓、中名
常 針 잣잣잣海松
Pinus koraiensis
常綠 옥옥잣잣圓柏
綠 葉 소잣잣日本赤松
Pinus densiflora
남남南天
Nandina domestica
등잣잣紫藤
Wisteria floribunda
서서서서西洋側柏
Thuja occidentalis
사사잣잣冬青木
Euonymus japonica
노노으으南蛇藤
Celastrus orbiculatus
옥잣잣香樹
Juniperus chinenesis
식잣잣石蓮
Aucuba japonica
영영영杜鵑
Rhododendron indicum
협협협夾竹桃
Nerium indicum
闊 가가잣잣小葉青風
Quercus myrsinaefolia
葉 태영태洋玉蘭
Magnolia grandiflora
學名
韓、中名
Juniperus chinensis var. globosa 蔓藤 으으으으木通
學名 Akebia quinata
동서잣잣臺灣山茶花 Camellia japonica
落葉 은은잣잣銀杏
Ginkgo biloba
落葉 잣무무잣잣無花果 Ficus carica
草本 조조조
Sasa borealis
花卉 실실(실실실) 絲蘭 Yucca filamentosa
밤잣잣日本栗
Castanea crenata
앵앵잣잣綿毛櫻
Prunus tomentosa
느느잣잣台灣櫸
Zelkova serrata
장장玫瑰
Rosa hydbrida
데데데白雛菊
Bellis perennis L
태목木蓮
Magnolia kobus
진진진
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팬데三色菫
Viola tricolor L
모무잣잣木瓜樹
Cydonia sinensis
장미잣잣
Abeliophyllum distichum
군군실君子蘭
Cilvia miniata Regal
중중중중台灣三角楓 Acer buergerianum
개잣개小蒼蘭
Forsythia koreana
잣나서나台灣百合
Lilium longiflorum Thunb.
중중잣잣楓樹
Acer palmatum
잣무무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안개안滿天星
Gypsophila elegans Bieb
은중중銀楓樹
Acer saccharinum
조대잣잣
Zizyphus jujuba var. inermi
配置 配置於停車場與戶外廣場之植穴與建築周圍
配置 配置於花壇,並與草本花卉搭配。
配置 蔓藤配置於人為建築設施周圍,軟化硬體。
方式 大型花壇上。
方式
方式 草花主要配置於花壇,並與灌木相互搭配。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8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3-8. 公共設施空間
戶外座椅 景觀高燈俱 阻車柱與矮燈
空間設計內容: 空間設計內容:A. 一致性公共設施、 一致性公共設施、B. 公共設施色彩與型態多樣化 公共設施色彩與型態多樣化
A. 一致性公共設施 本研究提出三種公共設施設計,第一為景觀高燈具、第二為阻車柱與矮燈、第三為戶外座椅。使簡單、
N
可透性、線與面等,相同的設計概念來追求公共空間環境整體性。以鋼鐵為主要使用材質,並搭配石材及 其他材質,在色彩上面使用韓國在地傳統顏色,可提高在地區位性與視覺變化度。
《圖 6-56》公共設施空間設計說明平面示意圖
A-1. 公共設施物三視圖 a. 公共設施: 公共設施:景觀高燈俱 景觀高燈設計高 3.8m,基座 0. 3
b. 公共設施: 公共設施:阻車柱與矮燈 阻車柱設計高 0.5m,寬長
c. 公共設施: 公共設施:戶外座椅 戶外座椅設計高 0.45m,寬長 0.4 x 1.88m。整體型態
x 0.6m。不會過高親近人性化尺度
0.32 x 0.3m。方塊造型的景觀家
與景觀高燈、阻車柱類似,以簡單、可透性來表現,並以
的景觀高燈。
具。高度方便人坐下來,在內
色彩多樣化來增加視覺豐富性。
照明方式不直接照到人體為 主,以間接方式來照明。
部可設置燈具,一方面有阻車 柱,另一方面有景觀矮燈機能。
以石材與鋼鐵為主要材質,配置戶外座椅時,與景觀 高燈搭配,有高矮視覺變化效果。
整體型態以簡單線與面、可透 NORTH
性來表現,以色彩多樣化來增加視
NORTH
ELEVATION
ELEVATION
覺豐富性。
NORTH
PLANE
ELEVATION
EAST ELEVATION
《圖 6-57》公共設施三視圖:景觀高燈俱、阻車柱與矮燈、戶外座椅
PLANE
EAST ELEVATION
PLANE
EAST ELEVATION
﹝單位:mm﹞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8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B. 公共設施色彩與型態多樣化
天、地、水、火之意象:蔭與陽
從 Chapter4 之連續視覺分析中了解了在現代集合住宅區環 《圖 6-58》韓國傳統太極色彩圖
境中有些擁有鮮明的色彩及多樣化型態的臨時性設施物及廣告 招牌在視覺景觀的角度來言,能帶給豐富、多樣化視覺感。 景觀高燈俱
戶外座椅
阻車柱與矮燈
而在本研究之公共設施上試圖導入這些讓視覺環境更加豐 富的色彩及型態元素。 在韓國傳統建築及服裝、傢俱等常看見一些很有色彩的紋路 與圖案,使黃、藍、綠、紅等,四種彩度較高的太極色彩來做 為公共設施的外觀,在公共設施中也可導入傳統色彩及紋路帶 進韓國在地意象、並增加在地區位性。 人在環境中擁有這些較特殊性色彩與型態的人造物讓視知 覺性更加豐富,提供給在地居民更有趣、更多樣化的視覺經驗。
等角投影圖 《圖 6-59》公共設施空間模擬透視圖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83
《圖 6-60》公共設施空間概念等角投影圖:景觀高燈俱、阻車柱與矮燈、戶外座椅
ISOMETRIC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3-4. 空間模型與環境模擬 依據 CHAPTER 6 設計操作上提出的平面配置、剖立面空間型態等,整體方案以及細部空間設計的結果,本研究最後以 1/200 的空 間模型製作與 3D 環境模擬進行微調,已尋求最合宜的空間改善結果。從空間模型中可見整體環境上的空間比例、空間型態等,較偏空 間間關係資訊,從 3D 環境模擬中可看見如空間使用、空間機能、環境色彩、空間氣氛等,較偏人與實質環境間關係,透過空間模型與 環境模擬圖這兩者之互相輔助與比較中,可獲得更完善的最後方案設計內容。其空間模型與 3D 環境模擬圖如下: 3-4-1. 空間模型 A.
DESIGN MODEL A
VIEW POINT
04 03
01 N
02 05
01
03
01. 在地化公共陽台空間 02. 03. 04. 05. 02
多機能在地化戶外廣場 空間意象與小廣場 整區鳥瞰圖 在地化中心廣場鳥瞰圖 04
05
《圖 6-61》空間模型 A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8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B.
DESIGN MODEL B
VIEW POINT 07
06 08 09
07
08 06. 07. 08. 09.
06
N
在地化中心廣場鳥瞰圖 a 多機能停車空間與騎樓仲介空間 在地化中心廣場鳥瞰圖 b 在地化亭台空間與戶外取暖設施 09 《圖 6-62》空間模型 B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8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C.
DESIGN MODEL C
VIEW POINT 12
10
13 11
N
10. 從公共陽台眺望戶外公共空間 11. 在地化亭台空間與戶外取暖設施 12. 多機能停車空間與騎樓仲介空間 13. 在地化公共陽台空間 10
11
12
13
《圖 6-63》空間模型 C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8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D.
DESIGN MODEL D
VIEW POINT
16 14
15 N
17
14. 在地化中心廣場空間鳥瞰圖 15. 小廣場空間與騎樓仲介空間 16. 多機能平台空間與樹木下空間 17. 水空間與戶外取暖設施 14
15
16
17 《圖 6-64》空間模型 D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87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E.
DESIGN MODEL E
18
VIEW POINT 19
20 N 21
18. 入口空間與屋頂開放空間 19. 賞月公共陽台空間 20. 中心廣場空間鳥瞰圖 21. 在地化亭台空間與戶外取暖設施 18
19
20
21
《圖 6-65》空間模型 E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88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3-4-2. 環境模擬 A.
SIMULATION A
VIEW POINT 01
02 N
03 04
01 01. 從公共陽台眺望在地化中心廣場
02
03
04
02. 在地化公共陽台與亭台空間 03. 中心廣場空間鳥瞰圖 04. 在地化亭台空間與戶外取暖設施
《圖 6-66》環境模擬 A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89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B.
08
SIMULATION B 06
05
VIEW POINT
07
08
07
05
N 06
05. 從公共陽台眺望在地化中心廣場 06. 在地化亭台空間與戶外取暖設施 07. 中心廣場空間鳥瞰圖 08. 全區鳥瞰圖
《圖 6-67》環境模擬 B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9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
SIMULATION C
10
11
VIEW POINT 12 09
N
09 09. 在地化中心廣場鳥瞰圖
10
11
12
10. 在地化開放屋頂空間 11. 在地化騎樓仲介空間 12. 多機能平台與戶外取暖設施
《圖 6-68》環境模擬 C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9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D.
16
SIMULATION D 14
16
13
VIEW POINT
15
15
13
14
N
13. 從公共陽台眺望在地化中心廣場 14. 在地化中心廣場鳥瞰圖 15. 多機能平台與戶外取暖設施 16. 全區鳥瞰圖
《圖 6-69》環境模擬 D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9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93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1
研究結論
2
後續建議
CHAPTER 7 研究結論與後續建議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94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CHAPTER 7
研究結論與後續建議
1. 研究結論 在全世界逐漸變成一個「 在全世界逐漸變成一個「全球化」 全球化」的過程中, 的過程中,地方的傳統或特色正逐漸消失呈現均質的現象, 地方的傳統或特色正逐漸消失呈現均質的現象,屬於地方 特色有的文化消失了, ,1976﹞ 特色有的文化消失了,地方藉著以標準化的消費文化逐漸取代既有的地域認同與地域傳統 地方藉著以標準化的消費文化逐漸取代既有的地域認同與地域傳統﹝ 傳統﹝Schiller,
在全球化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的衝突與矛盾的環境中許多設計師及學者開始尋求如何將全球 化現代空間改造為融入在當地環境之更高一階的設計方法,「全球在地化」是進入 21 世紀後登 場的概念,除了經濟、經營界外各文化界都追求之概念。 代表一方面追求全球化,並同時尊重在地環境之固有方式。在一個國家之教育、文化、經 濟等各學術界擁有我國的獨特性之狀況下,接受他國的文化、經濟、教育等潛力,以及自己的 固有特性與他國的潛力融合在一起而朝向更高一階之次元之方式。 本研究也追求相同的理念與哲學,認為可說是進一步發展的現代都市空間規劃設計方法與 思維。在本研究的探討範圍以全球在地化空間與在地使用者之行為間產生衝突與矛盾的現象。 本研究經過文獻的回顧到基地在都市中的背景分析以及相關主題案例研究分析,了解到現 代主義集合住宅戶外公共空間的議題,然後進行環境行為研究了解現代集合住宅區空間與在地 居民之間產生衝突與矛盾,並發現居民之在地性行為與空間間具有密切、連續性關係,最後以 設計操作及方案來呈現對本研究的實質空間規劃設計結論,並在整體研究的總結論為三大部份。 本研究者期望透過本研究的過程以及結果可提供給相關領域及學術界一些新的發展與貢獻。 最後其研究總結論內容為如下: 《圖 7-1》基地意象鳥瞰圖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95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A. 具有內涵的全球在地化空間 因本研究探討的範圍以空間與行為上,並且空間設計手法以較偏現代主義的方式,而如果單單純純從外看本研究呈現的設計方案結 果時可能會很難看見全球化現代空間有無轉變為在地化空間。 提到在地化空間時大眾一想到的可能會是較外貌上的在地化空間,例如應用傳統建築外觀或傳統手法等等之形態﹝form﹞上的問 題。但本研究者認為在「全球在地化」的主題下最重要的一點為空間必須要具有在地化空間的「內涵」 ,內涵指的就是空間的機能與使 用者需求間關係。只有形態是一個假象,沒有型態﹝morpology﹞像與沒有內涵一樣。型態﹝morpology﹞總是比形態﹝form﹞需要更被 尊重及考量。 B. 環境不決定行為, 環境不決定行為,環境支持行為或限制行為 Amos Rapoport﹝1987﹞曾經講過一句, 「環境不決定行為,環境支持行為或限制行為。」 ,意思就是在任何一個不同環境內並不存 在一定規則與行為、活動模式等行為狀態,在模一特定點很棒的環境並不代表它在其他地區也會有很棒的結果,我們在許多現代主義 都市空間範例中看見相似的空間在各個不同地區時發生不理想的結果,而環境只是會支持行為或限制行為,並不決定使用者的行為。 在今日時代許多學者批評現代主義都市空間的失敗,透過許多批判性書籍中看見現代主義空間造成無人氣、無人性、不適合以人居 住的環境。 但就像是 Amos Rapoport 說的話一樣,全球化現代主義都市空間並不總是限制行為,透過本研究過程與結果中發現每個環境都有存 在空間與人之間關鍵因素,現代主義都市空間只是忽略了一些在地特色與環境因素而產生較不理想的結果。因此分佈在全世界各地的 現代集合住宅區空間如果細心考量當地環境與使用者條件時每塊集合住宅區空間也會轉變為可支持行為的良好環境。 任何一個好或壞的環境永遠不決定行為,環境只是支持行為或限制行為。 C. 另一種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設計思維 透過不同案例與書籍中我們已了解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設計理論與方法將全球人類與環境想成只有一種標準人與標準環境,而忽略了 每塊地區具有的特性與文化背景、在地使用者需求等多樣化的文化條件。在本設計論文中研究的全球在地化不是一個完完全全新的設 計方式,只是提醒現代主義都市空間設計理論與方法上應該考量曾經忽略的一些在地文化背景與在地使用者行為及需求。 在創新的現代主義空間設計理論上加入在地環境背景條件時,現代主義設計理論發展為更堅固的都市理論。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196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2. 後續建議 今日在全球各地與各行各業中漸漸實行全球在地化的計劃,本研究設計論文也是追求同一條「全球在地化」的思維與方向為目標, 不論分析與設計過程的成熟度及完整度,本研究者在過程中一直不斷得提醒自己研究主題,而最終本研究者經由大約一年多的時間建 立了從 CHAPTER1 研究開始至 CHAPTER7 研究結論之現代集合住宅區戶外公共空間之在地化的另一種方案。 但本研究者相信沒有完完全全結束的設計案,任何一個計劃都可以繼續不斷的檢討及改善,追求更進一步的良好環境。本設計論文 也剛走進了以「全球在地化」主題之環境設計過程。未來需多樣化及更深入之後續研究才能塑造真正良好的全球在地化空間。後續研 究建議如下: A. 針對研究範圍部份: 針對研究範圍部份:可探討其他在地化研究範圍 可探討其他在地化研究範圍 在 CHAPTER 1 研究範圍中說明本研究主要探討對象為限制在「現代主義空間型態之全球一致性與在地使用者間的落差」之範圍。 但在環境設計領域上全球在地化範圍非常廣大,例如本研究探討的空間型態﹝morpology﹞與行為模式﹝behavior﹞在地化、空間機能 ﹝function﹞在地化、空間形態﹝form﹞在地化等等。在本研究中探討了全球在地化之一小角部份研究,在未來可後續研究其他在地化 研究範圍上的主題,相信將結果帶給環境更高一階、更具有固有特色之全球在地化空間。 B. 針對研究方法部份: 針對研究方法部份:使其他研究方法 使其他研究方法來研究全球在地化空間議題 研究方法來研究全球在地化空間議題 本研究因研究目的與其他因素,決定主要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實地觀察、影像記錄、行為觀察等較偏質性方面的研究方法,而獲得了 許多寶貴的一手資料及建立了在地化空間方案,但因塑造良好的環境必須要有設計師與使用者間不斷得保持交流與互動關係,才能提 升及改善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的衝突與問題。而後續研究中除了較篇質性研究方法以外可使用如量性、數據、統計、問卷、訪談等研究 方法來研究更進一步從使用者角度著想的環境設計。 C. 針對設計操作 針對設計操作部份 設計操作部份: 部份:更深入探討當地固有的 更深入探討當地固有的在地化 當地固有的在地化行為 在地化行為空間 行為空間 在 CHAPTER 5 之在地化空間分析中因有些原因,而將探討範圍限制在「普遍性在地性行為」範圍,而因此建立了較普遍化的韓國 在地化空間方案。但在地化空間可以以每小塊地方或每一個人來分,在後續研究中將設計操作範圍鎖定為每個國家的每座城市、每個 小鎮、每塊區域等越小空間時,可更深入探討當地在地特色及塑造更豐富、多元化的全球在地化空間。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97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參考資料 韓文書籍 Aldo Rossi 著,오경근譯, 「都市的建築」 ,동녘,2003
John Zeisel 著,조조성外譯, 「Inquiry by Design:Tools for Environment
Amos Rapoport 著, 「居住型態與文化」,悅話堂,1985
-Behavior Research」,누개에,1996
Amos Rapoport 著,데영譯,「建造環境的意義」,泰林,1995
Kevin Lynch 著,한영호.정진우譯,「The Image of City:都市環境設計」,光文,2003
Amos Rapoport 著,조희금譯,「Human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Vol.4,Environment and Culture」
Le Corbusier 著,李允子譯,「雅典勳章」 ,技文堂,1999
,文運堂,2006
Le Corbusier 著,정진욱,데관석譯,「Precisions」,동녘,1999
Ashihara Yoshinobu 著,민주식譯,「東京的美學」 ,小花,2000
Le Corbusier 著,데관석譯,「Toward a New Architecture」,동녘,2002
Ashihara Yoshinobu 著,李明浩譯,「續、街道之美學」,泰林,1993
Le Corbusier 著,정성현譯,「都市計劃」 ,동녘,2003
Ashihara Yoshinobu 著,姜健熙譯「外部空間的美學」 ,技文堂,1999
Nisijawa.T 著,李範莘譯, 「street furniture」,技文堂,1997
Ashihara Yoshinobu 著,김정동譯「建築的外部空間」 ,技文堂,2005
Paul Goldberger 著,金泰永譯, 「現代建築之浮上」,技文堂,1999
Cary T.moore、D.Paul Tuttl、Sandra C. Howell 著,金奉元譯, 「環境設計研究之方向」,泰林,1997
Peter Blake 著,尹一柱譯, 「Form Follows Fiasco:why modern architecture hasn’t
Charles Moore、Gerald Allen、Donlyn Lyndon 著,郭海鉄譯,「住宅之場所性」,泰林,1996
worked」,技文堂,1999
Christopher Alexander 著,한근배譯,「a pattern language」, 泰林,1996
R.Brambilla、G.Longo 著,朴正雨譯,「for pedestrians only」,技文堂,1999
C.Norberg-Schulz 著,金光鉉譯, 「實存、空間、建築」 ,泰林,2002
Robert Sommer 著,金正泰譯,「個人的空間」,技文堂,1996
David Harvey 著,具東會譯,「後現代之條件」 ,韓爾,1994
Robert Venturi 著,임창복譯, 「建築之復合性與對立性」,동녘,2005
Edward T.Hall 著,金光文譯,「the hidden dimension」 ,世進社,2005
Robert Venturi 著,金正新譯, 「拉斯維加斯的教訓」,泰林,1987
,泰林,1999 Edward Relph 著,김동중譯, 「近代都市景觀」
Sigfried Giedion 著,김경준譯,「空間、時間、建築」,時空文化社,1998
Golden Cullen 著,朴基造譯, 「townscape 都市景觀」,泰林,1994
Tomas A.Reiner 著,權俊五、林晚澤譯, 「理想都市論」,泰林,1994
Howard Dearstyne 著,宋律譯,「Inside The Bauhaus」,技文堂,1992
Tom Wolfe 著,李賢浩譯,「From Bauhaus To Our House」,泰林,1995
Ian Bentley、Alan Alcock、Paul Murrain、Sue McGlynn、Graham Smith 著,河在明譯,
Ulrich Conrads 著,李賢浩譯, 「建築宣言文集」 ,技文堂,1999
「建築環境設計方法論」,技文堂,1998
Valerie Gelezeau 著,길혜연譯, 「韓國的集合住宅研究」,아연,2003
Jan Gehl 著,김진우外譯,「Life Between Buildings」,푸른솔,2003
강영환著,「韓國居住文化之歷史」,技文堂,2004
John J.Fruin 著,金容成譯, 「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泰林、2001
김경섭著,「高層集合住宅文化與社會環境」, 건기원 ,2002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99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孫世寬著,「都市住居形成之歷史」 ,悅話堂,1993
曾梓峰著,「柯比意建築中的矛盾與複雜」,建築情報,2003
데상억著,「首爾的韓屋」,翰林,1998
劉育東著,「全球在地化-台灣新建築 2000-2005」 ,藝術家,2006
데건섭著,「二十世紀建築之冒險」,綠雨,2005 임승빈著,「環境心理型態論」,보성문무사 1998
西文書籍
임만택著,「建築環境規劃」,보문당,1998
Allan B.Jacobs 著, 「Looking at Citi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
議政府市著, 「從照片看議政府的過去與今日」 ,議政府市,1998
Jane Jacobs 著,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 Vintage Books USA,1961
Han Pil Won 著, 「人間型態與建築設計」 ,技文堂,1996
Matthew Carmona,Tim Heath,Taner Oc and Steven Tiesdell 著,「PUBLIC PLACES-URBAN SPACES」,
洪享沃著,「人間與住居」,文運堂,1995
Architectural Press,2003
韓屋空間研討會著, 「韓屋之空間文化」 ,教文社,2004
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著, 「How to Turn a Place Around」 ,New York,2000
首爾特別市著, 「A Villag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the Namsan Valley」,首爾特別市,2004
William H.Whyte 著,「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Washington,D.C,1980
首爾特別市著, 「北村韓屋區」 ,首爾特別市,2004 大韓住宅公司著,「造景樹木都監」 ,技文堂,1998
學位論文 Kim Myung Dal 著, 「人間行動與物理的環境之相互作用」,大韓建築學會論文集,1979
中文書籍
An Kyung-Hwan 著, 「居住後評估居住環境方法論之研究」,首爾大學博士論文,1989
Ashihara Yoshinobu 著,常鐘隽譯,「隱藏的秩序」 ,田園城市,1995
吳綱立著,「全球在地化理念下都市閒置空間再發展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Camillo Sitte 著,仲德昆譯, 「城市建設藝術」,台北斯坦出版社,1993
雙龍建設設計室著, 「超高層集合住宅建築計劃之研究」,雙龍建設,1987
Cliff Moughtin 著,王淑宜譯, 「都市設計-街道與廣場」,創興,2002
黃敬忠著,「Ronald Robertson 的全球在地化」,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David Held、Anthony McGrew 著,葉欣怡外譯,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 ,弘智,2005
黎貴綾著,「文化因素與族群認知對地方意象影響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私立東海大學
Edward Relph 著,謝慶達譯, 「現代都市地景」 ,田園城市,1992
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2006
Jan Gehl 著,何人可譯, 「新城市空間」,中國建築工業,2001
張鈺鋒, 「捷運站周邊社區街道人行環境改善之探討及設計」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Roger Trancik 著,謝慶達譯, 「找尋失落的空間」,田園城市,1992 孫全文著,「當代建築理論之研究」 ,詹氏,1986
參考網站
孫全文著,「近代建築理論專輯」,詹氏,1996
http://www.ui4u.net/,議政府市網站
孫全文著,周宗憲, 「建築中之中介空間」,詹氏,1986
http://100.naver.com/100.nhn?docid=106075 ,naver 韓國網站百科全書資料庫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獎助出版,1976 王建柱著,「現代環境之命運」
http://www.new-territories.com/,R & Sie(n)建築設計網站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200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建議欄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201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謝謝您的意見。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Page 202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所碩士設計論文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設計 天主教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設計論文 設計論文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許祖豪 陳燕靜
現代集合住宅區 戶外空間之在地化 以韓國銀河水集合住宅區為例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A Study of Milky way Apartment Complex in Republic of Korea
研究生 BY
崔宇宙
CHOI NU RI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九 月 2007 / 09 Input Local Identities in Modern Apartment Complex’s Open Spaces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