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N #054 Men's Interview Stephen Shiu

Page 1

JMEN

BUSINESS : INTERVIEW

當面對強大的敵人,因為害怕與興奮,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顫 抖,日本武士稱之為「武者震」 。今天我面對堪稱為 "legend" 的蕭 生,內心也不期然在發抖,當然算不上「武者震」 ,畢竟當下不是 殊死決鬥,但我被蕭生的學問和識見所震懾,又確是不爭事實。

繼承「大中華膠」情操 說蕭生的故事,離不開「歷史」兩字。他於 1949 年在澳門出 生,個多月後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襁 褓中的他,正好趕上了大歷史的發生。他有六姊弟,家中排行第 五,7、8 歲便看家裡的歷史故事書,小學 2、3 年班就讀金庸武 俠小說。他中學在聖保羅書院讀文科,與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是同窗,66 年中學會考獲得三優四良,中史、中文和英國文學均 考獲優等,高考以四科良入讀香港大學歷史系。他愛歷史,原因 是愛幻想。「近代智人是芸芸動物中唯一不用親身體驗,只靠想像 就能有經歷,幻想從來是我們獲取經驗的方法之一。」 歷史故事成為了滋養他想像力的豐富養份,胡秋原的《中國英 雄傳》他看得津津有味,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慨把 他深深吸引。「我那輩的人,是從歷史故事中建立起對中華文化的 忠心,例如嫲嫲在我小時候有跟我說『廿四孝』的故事,但如今的 年輕一輩已經沒有了這種經歷,叫他們講『蘇武牧羊』的故事都講 不到,文化不能傳承,即是『大中華膠』少了。」他說香港和內地的 年青人都一樣。「最近我講了幾課浸會大學的歷史碩士班,全都是

花生列傳

蕭若元

來電影院,無非為睇戲。看相片中的蕭若元,單手托腮 悶悶不樂,欠的,可能是包花生。今人愛用「食定花生 等睇戲」來形容隔岸觀火的心情,若以廣義論之,則應 該把任何觀察家和評論家都歸納為「花生者」 ,而蕭生絕 對可稱為「花生王」 ,只因他天下事事事關心,會定時在 網台高談闊論一抒政見,更是港大歷史系出身,明理通 史、博古通今,難得的是即使時局動蕩、風雲色變,他 仍能保持一貫嬉笑怒罵的態度,深受網民聽眾歡迎。波 蘭史家 Leszek Ko akowski 曾贈給歷史學生一句: 「我 們學習歷史的目的是要知道我們是誰。」蕭生對人性的深 刻認識,大概是基於他的深厚史識吧 ? 中國正史中,皇 帝以外的各路英雄人物生平傳記皆稱為「列傳」 。以下, 就讓我們邊吃花生邊看「蕭若元列傳」 。 TEXT_ODE SUNG PHOTO_YU MAN KAN

內地生,他們對近代史一竅不通。由 1900 年至 1980 年的歷史是 沒多人知道,香港不教,內地教的存疑,台灣教的立場偏頗,所 以我寫了一本《蕭若元細說近代中國》 ,目前正在構思名字,叫『那 消失了的 80 年』或『那忘掉了的 80 年』 。」說來羞愧,小弟在當年 高考的中文及中史均考得優,偏偏對歷史典故毫無認識,若這也 堪稱「優良」 ,則同輩的水平可想而知。 如今與蕭生訪談,就當是惡補中國歷史與文化,他也確實具 備史學老師的條件。話說他早在預科時便到私立中學教歷史,一直 教到他大學畢業,整整 5 年。在其著作《成王敗寇》中提到,後來 他有感當歷史學家會一世捱窮,便毅然在歷史系碩士班二年級時輟 學。「結果我一生的事業完全與少年是的壯志理想無關。」爾後他到 了股票經紀行任職出市代表,又創立了家族生意友聯建材,其年後 進入無線電視任晚間新聞報道員,這些統統都是後話。他說,現在 正在編撰多本歷史著作,如《中國詩詞文化導讀》 ,又會在網台講 導《史記》 ,算是重拾少年時的壯志吧 ? 孔子說過:「學如不及,猶 恐失之。」這麼多經典要讀,還要兼顧事業,他怎麼分配時間 ? 他 笑了笑,話起當年來。「我在麗的年代開始,即是 20 至 40 歲的階 段,隨身總會帶備 3 樣物品:一本書、一包煙和一排幸福傷風素。 那年代我總是在看書,坐車看書都不會頭暈,但這十年已少看書 了,追求知識的方法已有變化。」

12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