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N
BUSINESS : INTERVIEW
當面對強大的敵人,因為害怕與興奮,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顫 抖,日本武士稱之為「武者震」 。今天我面對堪稱為 "legend" 的蕭 生,內心也不期然在發抖,當然算不上「武者震」 ,畢竟當下不是 殊死決鬥,但我被蕭生的學問和識見所震懾,又確是不爭事實。
繼承「大中華膠」情操 說蕭生的故事,離不開「歷史」兩字。他於 1949 年在澳門出 生,個多月後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襁 褓中的他,正好趕上了大歷史的發生。他有六姊弟,家中排行第 五,7、8 歲便看家裡的歷史故事書,小學 2、3 年班就讀金庸武 俠小說。他中學在聖保羅書院讀文科,與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是同窗,66 年中學會考獲得三優四良,中史、中文和英國文學均 考獲優等,高考以四科良入讀香港大學歷史系。他愛歷史,原因 是愛幻想。「近代智人是芸芸動物中唯一不用親身體驗,只靠想像 就能有經歷,幻想從來是我們獲取經驗的方法之一。」 歷史故事成為了滋養他想像力的豐富養份,胡秋原的《中國英 雄傳》他看得津津有味,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慨把 他深深吸引。「我那輩的人,是從歷史故事中建立起對中華文化的 忠心,例如嫲嫲在我小時候有跟我說『廿四孝』的故事,但如今的 年輕一輩已經沒有了這種經歷,叫他們講『蘇武牧羊』的故事都講 不到,文化不能傳承,即是『大中華膠』少了。」他說香港和內地的 年青人都一樣。「最近我講了幾課浸會大學的歷史碩士班,全都是
花生列傳
蕭若元
來電影院,無非為睇戲。看相片中的蕭若元,單手托腮 悶悶不樂,欠的,可能是包花生。今人愛用「食定花生 等睇戲」來形容隔岸觀火的心情,若以廣義論之,則應 該把任何觀察家和評論家都歸納為「花生者」 ,而蕭生絕 對可稱為「花生王」 ,只因他天下事事事關心,會定時在 網台高談闊論一抒政見,更是港大歷史系出身,明理通 史、博古通今,難得的是即使時局動蕩、風雲色變,他 仍能保持一貫嬉笑怒罵的態度,深受網民聽眾歡迎。波 蘭史家 Leszek Ko akowski 曾贈給歷史學生一句: 「我 們學習歷史的目的是要知道我們是誰。」蕭生對人性的深 刻認識,大概是基於他的深厚史識吧 ? 中國正史中,皇 帝以外的各路英雄人物生平傳記皆稱為「列傳」 。以下, 就讓我們邊吃花生邊看「蕭若元列傳」 。 TEXT_ODE SUNG PHOTO_YU MAN KAN
內地生,他們對近代史一竅不通。由 1900 年至 1980 年的歷史是 沒多人知道,香港不教,內地教的存疑,台灣教的立場偏頗,所 以我寫了一本《蕭若元細說近代中國》 ,目前正在構思名字,叫『那 消失了的 80 年』或『那忘掉了的 80 年』 。」說來羞愧,小弟在當年 高考的中文及中史均考得優,偏偏對歷史典故毫無認識,若這也 堪稱「優良」 ,則同輩的水平可想而知。 如今與蕭生訪談,就當是惡補中國歷史與文化,他也確實具 備史學老師的條件。話說他早在預科時便到私立中學教歷史,一直 教到他大學畢業,整整 5 年。在其著作《成王敗寇》中提到,後來 他有感當歷史學家會一世捱窮,便毅然在歷史系碩士班二年級時輟 學。「結果我一生的事業完全與少年是的壯志理想無關。」爾後他到 了股票經紀行任職出市代表,又創立了家族生意友聯建材,其年後 進入無線電視任晚間新聞報道員,這些統統都是後話。他說,現在 正在編撰多本歷史著作,如《中國詩詞文化導讀》 ,又會在網台講 導《史記》 ,算是重拾少年時的壯志吧 ? 孔子說過:「學如不及,猶 恐失之。」這麼多經典要讀,還要兼顧事業,他怎麼分配時間 ? 他 笑了笑,話起當年來。「我在麗的年代開始,即是 20 至 40 歲的階 段,隨身總會帶備 3 樣物品:一本書、一包煙和一排幸福傷風素。 那年代我總是在看書,坐車看書都不會頭暈,但這十年已少看書 了,追求知識的方法已有變化。」
121
JMEN
BUSINESS : INTERVIEW
追求知識非互聯網 變化源自互聯網,今人想查找任何資料,只需登入 Google、
Wikipedia 等網站,一個關鍵字,隨時換來數以百萬計個搜尋結 果。如是者,蕭生手裡的書,近年已換成 iPad。「但我發現有些 疑難還是不能靠互聯網找答案。昨天因為要在節目中談及紅線女, 我想查證王昭君何時與琵琶拉上關係 ? 網上根本沒有典故,要查 都不知從何查起。後來我想到將兩者拉上關係的人,最先是被孫 秀害死的石祟,他在《明妃詞》裡雖沒有說,卻在序裡提到王昭君 出塞時正在彈琵琶,那完全是他的想像啊!如果不是我以前讀過, 根本不可能查到。」的確,雖云新媒體的普及大加便利了知識傳播, 卻也並非無窮無盡。見我聽得入神,蕭生又舉出另一例。「你知 道為何唐朝三品以上的官才可以穿紫色 ? 原來紫色是很難獲得的 顏料,最先是由腓尼基人帶起,他們在黎巴嫩一帶找到一種骨螺, 其腮下腺是黃色的,經太陽曬過後會變成紫色,若要提煉成顏料, 約千個骨螺才有 1 安士,非常名貴。中國最先有紫色是五胡時期 由鮮卑人傳入,到隋、唐時方普及。」 對於蕭生的典故,我是毫無「還擊之力」 ,只能唯唯諾諾、點 頭稱是。他說,今人語言能力低下,因為視像文化大行其道,只愛
8 月 27 日晚,謎米香港開放給網友 親臨現場觀看直播。
看漫畫;他又說,新一代文化基礎差,因為已經不用唸中史。「董 建華廢去中史必讀科的地位,要學生轉而讀通識科,令他們缺乏大 中華情操,卻由本來不懂時事變成懂得時事。」的確,2005 年反世 貿遊行、2008 年保衛皇后碼頭、2010 年反高鐵護菜園村、2012
今時今日做新媒體, 勝負關鍵是 mobile internet 和 social media。
年反國教,年青人已經成為各類社會運動的中流砥柱,就如 80 年 代社會運動多由大學生主導,不同的是,如今連黃之鋒年齡的孩 子都上街了。「通識老師本身工作忙追不貼新聞,就來聽我的節目, 最後我透過影響通識科老師來影響學生,哈哈!換著從前,又怎會 有學民思潮呢 ?」早幾天社運界出了顆新星,名為神獸「路姆西」 。
蕭生出名疼愛家人,蕭定一是他與前 妻所生,與現任妻子侯麗媚(左二)則 育有大女蕭瑤瑤(右二)和幼女蕭湘湘 (左一)。
蕭生吃吃笑,說《蘋果日報》已就此向他查詢,儼然把他當成粗口 界的權威。「 『路姆西』之所以紅,因為中產一向不講粗口,視粗口 為禁忌。一旦有些東西打破了這禁忌,他們就會很興奮!」我想起 他監製的經典《唐伯虎點秋香》裡有首七言絕詩: 「冚家剷泥齊種樹, 汝家池塘多鮫魚;魚肥果熟嫲撚飯,你老母兮親下廚。」不是粗口 境界高者,都難以想到這首絕詩吧 ?「那是阿谷(谷德昭)度的,不 過說粗口我真是專家。當年幾間大學開領袖研討會,其他大學的人 說我們港大的人只是讀書叻,沒有街頭智慧,然後我們辦了個『粗 口比賽』 ,我用 36 字的粗口贏盡全場!」原來他在大學前完全不講 粗口,說粗口又能收放自如,畢竟他是個新聞報道員。
122
123
JMEN
BUSINESS : INTERVIEW
曾經「紅到自己都驚」
他「新媒體霸權」 。事緣 2011 年他嘗試收購香港高登網站,惹來
「互聯網怎麼管 ?2011 年政府想將規管發牌機構的選舉指引
網民群起反對,有人以「反對新媒體霸權」作號召成立 Facebook
用在網台上,諮詢期間我便教精了選管會主席馮驊,我說網台該
專頁,引起傳媒各界報道。對於壟斷新媒體的指控,蕭生一笑置
怎麼定義 ? 在網上傳播、點對點、有聲音,那 banner ad 都可叫
讀歷史出身的他,本來與新聞報道風馬牛不相及,全因他先天有
之。「網台收聽率可以有幾多 ? 只計蘋果動新聞,不計 Youtube,
作網台,又或者我先把訊號射到外國再射回來,你怎麼管 ? 所以
種讀稿才能,可以預先不看稿件,一埋位便能朗朗上口誦讀起來,
我們的收聽率可能只得幾個 %。當初我給林祖舜(高登網站行政總
他很快就改口,說規管網台不符現實。當然,你可以像新加坡和
令當時無線新聞部主管何掌邦大為驚喜,立即招攬旗下,那是
裁)offer,前提是接受 3 大條件。第一是所有高登會員公投決定、
中國封鎖某些網站,但如果硬禁,香港就做不到國際金融中心。」
1974 年的事。「當年晚間新聞是在 7:30 黃金時段播放,一般人都
第二是由網民選一個委員會來自發規管、第三是 5 年內不會沽售。
已下班回家收看,是全台最高收視的節目。我逢星期一至五晚上
你說高登 self govern 有甚麼好反對 ?」
回頭說他報新聞的時代,他說過「紅到自己都驚」 ,1979 年 無線台慶,他坐在第一排高層旁邊,就如現在的當家小生花旦。
7:30 及 11:30 報新聞,星期六、日輪到劉家傑。」其後他隨何掌邦
當時他不斷被高登仔「問候」和揶揄,我問他有否動氣,他笑
資訊自由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條件,也是香港的核心價值 之一。近年香港的核心價值彷彿一點一滴隨風消散,我問他怎麼 看待香港的前途 ?「香港問題必須連結中國。香港只是小地方,背
過檔麗的電視,報道新聞之餘更成了電視台的代表人物,經常代
笑口,說毫不在乎。「那只是一小撮人。匿名制度會令人性的黑
後有 13 億『強國人』在,我們現正掙扎中,但掙扎是尊嚴。」對於
表麗的與無線唇槍舌劍,試過登上報紙頭版,紅過很多香港藝人。
暗面更突出,那些所謂的『毒撚』喜歡在背後攻擊人,因為自己是
中國問題,他認為權力轉移是一大隱患,因為中國是權鬥式政府,
他在《成王敗寇》中提到,當時負責很多節目,每天工作 16 小時,
loser,最討厭別人成功。」他說,辦網站不是要刻意迎合網民,本
即使內部凝聚力夠強,但交易成本太重,又缺乏權力制約,因此
因而常常留在公司「打牙骹」 ,並結識了麥當雄,由此展開了他燦
身實力最重要。「香港人網在香港最多人瀏覽的網站排名中最高
缺乏穩定性。「蘇聯是歷史上一個例子,由 1917 年起到 1990 年
爛的創作生涯。在麗的時期他編寫了很多著名長篇電視劇,包括
18 位,排頭的是 Youtube、Facebook、Google 等。今時今日做
結束,歷時 73 年。如今中共已經 64 年了,所以要不斷維穩。若
《鱷魚淚》 、《浮生六劫》 、《天蠶變》 、《大地恩情》等,把無線打得
新媒體, 勝負關鍵是 mobile internet 和 social media。2012 年
論穩定,史上最強的是宋明理學的儒家封建,韓國李朝採用之,
落花流水。風水輪流轉,如今 TVB 劇集無人能匹敵,但欣賞指數
美國流動互聯網的廣告收入已大過個人電腦互聯網,而流動加個
國祚便有 500 多年。在宋明理學的思想下,沒有臣子篡位,堪稱
卻值得保留,古裝劇竟出現「幫朕 check 吓」等金句。蕭生亦不諱
人電腦互聯網的廣告收益已多過電視。至於 Social Media 則可發
最利害的思想武器。」說著說著,他又提到中國其他問題,如老年
言,香港編劇已失去編古裝劇的能力,只能用時裝劇的對白和情
揮最大作用,內容上一定要 user contribute,若自己製作內容支
化。「一胎化政策行了 35 年,一個孩子要照顧 8 個長輩,但這問
節來「扮」古裝。「我已經很少看 TVB 的劇集,09 年我發明了一個
出太大,收入多都無用,正如 Yoiutube 是別人拍片上傳。」他說,
題或會因霧霾解決,因為人均壽命會由 70 多歲降到 60 多歲!」
名稱叫『互 來
片』 ,你看他們的故事總有兩對男女,男男女女是
去的,哈哈!」事後我跟《金枝玉孽》編劇周旭明提起過,他亦
不否定香港編劇用時裝片元素編古裝劇。無論如何,港人製作的
「謎米香港」的方向也是開放給外人自己做節目,現時潘兆聰的《恐 怖在線》就是一例,只待點播系統完善了,將來外人製作的節目能
方小,15 分鐘內一定趕到醫院,這可是黃金拯救時間!哈哈!當
放在他們的頻道播放。
然香港是有錢的地方,醫療水平也很高。」就這樣,他嬉笑怒罵地
劇集愈來愈沒有叫座力是不爭事實,以為王維基的香港電視能扭 轉乾坤 ? 卻落得申請牌照失敗的下場。蕭生直言戥香港電視婉惜,
說罷是一輪朗笑。我說香港人均壽命卻出奇地高啊!「是因為地
談政治、講歷史,一小時很快過去,我頓覺意猶未盡。臨行前,
已盡香港市民責任
他贈我兩本著作,說現正密羅緊鼓地籌備新書《蕭若元細說愛新覺
皆因今日的電視霸權正是由他那代人打回來。「因為沒競爭,導致
回顧 他 辦 網台的 歷 史, 可 追 溯 至 2004 年, 當年 他 創 辦了
羅》 ,內裡會講述清朝 12 位皇帝,他給我看色稿,匆匆一瞥,頓
一台獨大。我在 1999 年時已於新城電台《平息你的風波》節目中
「香港人民廣播電台」 , 並於 2008 年與黃毓民創辦的網上電台
覺趣味盎然。若我讀書年代中史教科書是如此製作,「揸火箭」的
講過,我說『澳娛』這種壟斷公司好執笠吧!那有苛官見客贏錢多
「MyRadio」合併,直至 2012 年結束「香港人網」 ,8 年來他與政
應該大有人在。
會捧他 ? 做睹場生意不是正要保護客人嗎 ?」說罷,他又咯咯大笑。
治活動緊密連結,亦於 2012 年夥拍人民力量主席劉嘉鴻及歐陽
對於免費電視牌照,他說牌可以無限發,反正電視台蝕錢不
英傑參選立法會選舉。如今他成立「謎米香港」 ,表明今後將不會
關政府事。「亞視的牌照根本要收回,他們在浪費大氣電波,那是
再支持任何政治組織。「當初參政,因為我在香港土生土長,自覺
珍貴資源,不是用來『零收視』的。TVB 就要受『傾斜監管』 ,正
有責任發揮力量。如今作為香港市民我已做了應做的事,接下來
如當年的香港電訊就受到特別多監管,內地目前對中國移動亦然。
我會低調地做基建和思想教育的工作。」他的節目如《風也蕭蕭》 、
TVB 不能簽死藝員合約,要用 freelance 形式,黃金時段只能播一 小時節目,這樣其他台才能生存。」他反對壟斷,卻曾有網民指責
《蕭遙遊》等,一向深受年輕網民歡迎,我問他有否擔心過網絡規 管 ? 他又咯地笑起來。
後記:忠實擁躉 蕭生溫文地問我:「你平時有否聽我的節目 ?」不想講大話, 也不想顧左右而言他,只好坦言沒有。自問從來不是電台、電視的 忠實擁躉,但訪問前聽一、兩集蕭生的節目是常識吧 ? 因此接下來
PROFILE 現年 64 歲,畢業於香港大學歷史系,人稱「蕭才子」,乃資深傳媒工作 者,香港著名電視、電影編劇,作品包括 20 多部電視劇及 40 多部電 影,如《鱷魚淚》、 《天蠶變》、 《大地恩情》、 《跛豪》、 《唐伯虎點秋香》等,
124
同時亦是電視及電台節目主持、政治評論員,不時發表政治經濟評論文 章,曾創辦「香港人民廣播電台」(已結業)及「謎米香港」,亦經營過建 築材料及纖體瘦身生意。
的訪談,我幾乎是垂下頭來做。蕭生沒有生氣,隨著訪談的深入, 他愈來愈談笑風生、侃侃而談,我彷彿面對面地聽他做節目,感到 無比過癮。今天之後,怕且我已成了「謎米香港」的擁躉了。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