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Green Life Jul.
品
新 ‧ 城 市 桃 花 源
進階人生. 北投慢生活
味
.
慢
2013
活
誌
慢生活╱一代草聖的意境人生 曼文化╱文人的故鄉之旅 嫚食尚╱時尚輕美食 漫心境╱用綠蔭以清心 蔓建築╱專訪建築師黃永洪
編 者的話
F
rom the editor
工
作了幾十年,對人生的看法,早已從見山不是山又回 到見山又是山。工作不再是人生的唯一,更懂得生活
與工作的平衡才能造就完美的人生。選擇城市近郊的綠意天 地,「work hard, live happily」,在下班之後開始慢活變成 一種人生的嚮往之城;而我們無需欽羨義大利的慢城,事實 上這樣的新城市桃花源就在北投。
位於台北盆地北邊的北投,是台灣北部最早被開發的地 方。早期的這裡是平埔族的聚落,並因為富含豐富的硫磺礦 產而引來熱絡的開發潮。這之後,在德國商人奧利的溫泉商 業先鋒下,使得北投的重要性從商旅轉運的功能,漸漸進入 到休閒遊憩的時代。而璜溪以北的新北投歷史發展,同樣與 溫泉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裡的自然資源還不止於溫 泉,陽明山國家公園更是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再加上吟松
新 ‧ 城
市
品 味 . 慢 活 誌
桃 Jul.
花
源
2013
閣、北投文物館……這裡,無可取代的是一種屬於人文底蘊 的氛圍,也唯有這樣的環境,才能孕生出豐厚的生命能量。
總 策 劃
遠雄企業團 遠雄房地產
代編單位
La Vie雜誌(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期我們以「進階人生,北投慢生活」為題,開啟第二人
專案編輯
邱羿瑄
生的桃花源。我們先走訪了以詩情寫意的于右任故居——梅
特約撰述
陳玟晴、曾泉希
美術設計
朱嘉英
特約攝影
劉信佑、王漢順、周禎和
地
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6樓
電
話
02-2500-7578
傳
庭,一探人文之氣與古建築之美匯聚而出的獨特風貌;再訪 以生活傾瀉藝術的林語堂故居,在群山環繞之中看見大師對 生命的精闢見解。再加上舒心的蔬食阿馬非與兩條綠蔭大 道,真切的呼應了刊名《山綺人生》,因為,山因人居而更
真
02-2502-6390
顯景綺,人因山綺而更顯快活。邀請您一同與「山綺」來共
製版印刷
秋雨製版印刷
屬於當代菁英內心所深切渴望的自在生活。
出版日期
2013.07.01
P r i n t e d
I n
T a i w a n
本 刊 所 載 內 容 為 版 權 所 有 , 非 經 同 意 不 得 作 任 何 形 式 之 轉 載 或 複 製
CONTENTS
目錄
慢 生活 以詩情寫意的梅庭—于右任故居
L
ife
逛北投,住北投,除了溫泉地景的自然冶成,少了文人閑賦詩詞的文學氣息,空間 只會是個乏味的硬體,無以匯集鮮活的氣息。而位於北投公園內的「梅庭」,因大 詩人于右任的進駐,越顯其人文之氣與古建築之美所匯聚而成的獨特空間風貌,成 為人們在北投必趨前一探的老建築。
曼 文化 生活中傾瀉藝術—林語堂故居
C
ulture
用蔬食迎來一身清新—阿馬非
atural
06
林語堂故居位於陽明山半山腰,國家公園既有的浩大山勢與特有的植物林相,再加 上定期維持的潔淨市容,讓人們三不五時便驅車前往這台北最大的後花園賞玩, 而林語堂故居狹駐其中,成了必訪之地,因為除了山岳群繞的環境、特別的藍白屋 舍,更是文學大師林語堂生前的居家空間,裡面處處充滿著他對生命獨有的見解與 生活美妙的痕跡。
嫚 時尚
N
02
10
阿馬非(Amalfi),一個距離義大利羅馬四小時車程、碧海藍天、沙幼水清的小 漁港,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自然遺產之一,而其遺世獨立的寧靜自在氛圍,令全世 界人心生嚮往。而今,這個美麗時空被轉化在以日式氣氛著稱的北投,以同樣兀自 美麗的低調,為紛擾塵世畫出一塊淨地。
漫 心境
14
馳騁,在雷諾瓦的光影間—用綠蔭以清心
M
ine
移動,帶出了風的存在;奔馳,讓風帶走了腦中的煩憂。 今夏,且用一段在綠蔭搖曳間盪漾的美好馳騁, 讓我們在北投重新感受心的年輕活力。
蔓 建築
16
用建築熟成出生命的豐厚—專訪 建築師黃永洪
A
rchitecture
作為台北市唯一的生態型重劃區,奇岩重劃區在建築師黃永洪的眼中,就像是莫內 筆下的畫,畫裡有的不只是自然,更有著人們以智慧展現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大美, 而奇岩重劃區亦能如此。
L
慢 生活ife
水流潺潺的緩慢奔流與靜謐座落的老建築,讓 北投特有的古樸人文味兒帶著愜意的悠閒感。
以詩情寫意的梅庭 —于右任故居 逛北投,住北投,除了溫泉地景的自然冶成,少了文人閑賦詩詞的文學 氣息,空間只會是個乏味的硬體,無以匯集鮮活的氣息。而位於北投公 園內的「梅庭」,因大詩人于右任的進駐,越顯其人文之氣與古建築之 美所匯聚而成的獨特空間風貌,成為人們在北投必趨前一探的老建築。 文|曾泉希 攝影|王漢順
2
1
2
1.屋子外牆木條板材有序的鋪排,開窗與屋頂皆採對稱比例。2.屋舍四面環繞的老樟樹、出簷露台的紅地磚與成排的木質落地窗,共普老建築的復古氛圍。
從
新北投捷運站走出,沿著中山路一路小爬坡往前,行
劃以北投溫泉歷史為主題,從溫泉的開發原理、北投石、
經有眾溫泉旅社後花園之稱的北投公園,依著地勢起
每階段的溫泉興建史、以及相關北投產業文物,這棟佔地
伏成狹長形貌,老樹成蔭、小橋溪流沿途狹徑,硫磺味亦
700多坪,頗具規模的英、日式合體的建築,其外觀的磚造
一路相陪,在短短五分鐘之內,即深刻、準確地植入人們
與類伊豆山日式浴場的格局,讓人在此可遙望當時北投的
北投印象。再往前行就是台灣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凱
繁華榮景。
達格蘭文化館,因為在四百多年前,北投即是凱達格蘭族 (廣義的原住民)的族地,高聳的現代建築,裡面陳設了
再往半山腰走去便是梅庭,不若溫泉博物館以浴場的空 間設置規模,這裡是小而精美的宅院,建物面積250平方公
傳承原住民文化的語言、歷史與藝術等文物,這棟歷史意
尺,總樓板面積335平方公尺,四周圍塑的是百年樟樹的巨
義非凡的建物,相較於附近古老建築的樣貌,形成了古今
大枝幹與綠葉茂然的拔地蔭照,桂花樹亦錯落期間,為庭
對比的趣味。
中步道附添花草香意,南面緊鄰北投溪,倚著城垛式的外
沿坡而行,遇見北投老建築群
之下,讓北投特有的古樸人文味兒帶著愜意的悠閒感,在
牆,水流潺潺的緩慢奔流與靜謐座落的老建築,兩者輝映 再驅前便是原建於1913年的公共浴場,於1988年由臺北
梅庭恰如其分的湧出。
市政府著手復修而成古蹟類屬的北投溫泉博物館,館內規
3
L
慢 生活ife
2
1
4
3
6
5
日台洋式建築的融合之美 因日本人在臺期間(1985∼1945年),需建造宿舍以供日人居住,於是將日式建 築式樣引進,並融合當地臺閩式建造法,又因西風漸進,也部份融合了英式作法, 使得梅庭,有著日式和風的主體軀殼,也有著非日式的巧妙雅趣。這棟小豪宅建於
1930年,順應北投地形建造成上下兩個樓層,上層以日式木構為骨架,四周以大量 木落地窗為壁垣,南北向的出簷下有廊道,使其室內外的界限被隱微消彌,讓戶外 綠意的延展,得以穿透窗櫺入室來。住宅下層為防空避難室,採西式的鋼筋混凝土 結構建造,可直通後院。目前梅庭空間開放以西側進入,步上小階崁,為防毀壞, 1. 原黑瓦屋頂已毀損,現以重新燒製 的黑瓦加以鋪設,重現當時的日式屋 頂形貌。 2. 作為支撐結構的木屋架及木椼架, 鏤空的架構,可供人賞玩當時工法。 3. 相傳以前作為茶室之用,現擺設于 右任部份詩句,以及台灣文人歌詠北 投的詩集讀本。 4. 大廳堂的書桌旁左右懸掛著于右任 墨寶:「清坐使人無俗氣,虛堂晝日 轉溫風。」 5. 以木地板置換當時的榻榻米,門框 窗櫺與氣窗,也都仿製當時規格重新 製作。 6. 映射於木地版上的光線,靜靜地散 發出一種屬於文人的風範。 7. 就在典雅的椅子上,讓人用于右任 的墨寶以清心。
4
昔日的榻榻米已全部換上木質地板,鏤空的氣窗、門大部份也以新木材替換,從木 地板上看得見當時室內隔間拉門的軸軌與樑柱的分部位置。新換上的隔間門也比照 日制規格寬75cm、高175cm的比例,各區的門扇構造及對外的木櫺大型落地窗都盡 量加以保留,以具體呈現當時日式建築的古樸氛圍。 古時候的木造建築中,閣樓的用途包括瞭望、儲藏物品之用,並有調節室內溫 度、排溼防潮的功能,此外,閣樓的地版不僅作為下層樓面的天花板。其空間更 是支撐建築的木屋架及木椼架等主要結構所在。而原覆蓋屋頂的的日式黑瓦目前 已經殘破毀損,現以重新燒製的黑瓦加以鋪設,使其呈現當時完整的對稱式斜屋 頂形貌,而作為外牆的編竹泥牆,修繕時在木條架的內層,以赤泥土沙鏝抹,再 以白灰漿加以粉飾,使梅庭像是重回 1930現場一般,古意仍盎然,讓現代人得以 追古思幽。
7
進來梅庭不賞梅,賞文人生活雅趣 據說,梅庭屬於早期的豪華民宅,已數度更換屋主,至于右任晚年(1952∼1964 年間)作為其避暑山莊、也是避壽、避外界複雜政商關係的居所而著名,梅庭兩個 字的由來,也是于右任來到此地之後所命名的,其書法題字現仍掛於大門前,而梅 庭沒有半棵梅樹,為何于右任衷情於這兩字?不得而知,不過,從這位大詩人早年 籌辦許多報紙而被喻為現代新聞之父,創辦了復旦公學,也任於上海等許多大學, 來台擔任首屆交通次長、首屆監察院長,不僅是個政府官員也是個出色的教育家, 其才情應可見一斑;又聞,于先生竭力收藏北碑、草帖,是中國文化的保存貢獻
◆ 北投梅庭
Add 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6號
者,並創立了標準草書,被喻為當代的草聖。 在梅庭裡最大的一間廳堂裡的大書桌兩旁,便懸掛了于右任以行書寫下的一副對 聯:「清坐使人無俗氣,虛堂晝日轉溫風。」可遙測于先生晚年居於此的心境,在 北投幽謐環境下,在日式空間極簡雅緻的空間氛圍,寫寫字畫、吟詩、調息靜坐養
Tel 02-2897-2647 Hours 週 二 至 週 日 0 9 : 0 0 ∼ 17:00 ;週一及國定假日 休館
精神…… 於是,當我們散步庭園時,屋子外牆質樸的木條板有序的鋪排與灰白洗石子的穩 重潔淨,構築起的沈靜沈穩大氣,與室內規矩方整之格,感受到的空間裡外秩序盡 是和諧流暢,所謂韜晦之居,是不斷進出動與靜的情境;也唯有北投這樣的環境, 能讓人在大自然裡盡情享受綺麗人生之餘的愜意慢活。●
5
C
曼 文化 ulture
屋舍有種讓人暢懷的空間氛圍,這是環境、建物空間與人文氣 息三者所共譜的絕佳旋律,缺一不可,缺了便乏了。 6
生活中傾瀉藝術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位於陽明山半山腰,國家公園既有的浩大山勢與特 有的植物林相,再加上定期維持的潔淨市容,讓人們三不五時 便驅車前往這台北最大的後花園賞玩,而林語堂故居狹駐其 中,成了必訪之地,因為除了山岳群繞的環境、特別的藍白屋 舍,更是文學大師林語堂生前的居家空間,裡面處處充滿著他 對生命獨有的見解與生活美妙的痕跡。 文|曾泉希 攝影|王漢順
1
2
驅
車行經陽明山仰德大道時,很難不被一棟外牆是以藍色屋頂與白色立面顏色鮮
明搭配的建築物所吸引,這裡是充滿幽默生活情調的文學大師—林語堂故居
的所在地,狹在一片翠綠山勢與蟲鳴鳥叫之中,屋舍本身的簡潔俐落與明亮感,像 是在回應這個大自然中四季時序的運轉頻率,自然的協調性與舒適應育而生,有種 讓人暢懷的空間氛圍,打從一入門便開始竄流,而這是環境、建物空間與人文氣息 三者所共譜的絕佳旋律,缺一不可,缺了便乏了,而其中,屋主的精神性靈,往往 是主宰空間性格的最大元素 。
故居空間若藍天、白雲與綠地的相擁 這棟興建於 1966 年,至今已近 50 年的林語堂故居,由這位文學家暨發明家(特 有的左右腦並行者)所親手設計的西洋與東方味兼具的建築,利用原有地勢的高低 差,設計了前棟是單層,後棟則有兩層高的室內使用空間。當時是以中國的四合院 屋舍結構,加上西班牙式的風格元素,創造出了別有風味的庭園居家,一進門,前 一棵大榕樹,延長的根鬚錯綜複雜地盤踞且界分了前院領地,後一棵肯氏南洋衫高 聳入天,為後院面山的微斜坡佇立了望外風景的視點,整棟屋子,四周被樹木與步
3
1. 「林語堂故居」座落陽明山腰, 興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語堂先生 親自設計。 2. 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 其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意境 典雅精緻。 3. 本建築是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 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 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 古典美。
7
C
曼 文化 ulture 道環伺,庭園腹地不大,但狹道而行的是花草樹木野放的生態,穿梭其中感受到的 自然野趣,便有如林語堂所說的:「我要一小塊園地,不要有遍鋪綠草,只要有泥 土,可讓小孩搬磚弄瓦,澆花種菜,餵幾隻家禽。我要在清晨時,聞見雄雞喔喔啼 的聲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幾棵參天的喬木。」這樣愜意的生活想望,在林語堂字句 的陳述下,從書中跳出成為真實,躍然展現在現代人眼前,我們尋著林語堂特有雅 緻美學觀點的軌跡前去,也赫然發現了不少文人品味,毫無富貴華麗的裝飾習氣, 整體空間是一致的簡潔整齊而樸素實用取向。
故居今人行,緬懷昔人生活細部美 主建築的視覺意象是藍色的琉璃屋頂瓦搭配著白色粉牆,梁柱部份以輕盈又結實 1
的扭結造型鞏固其結構,每個房間的對外窗,都是有著圓角長形的半落地木窗櫺, 木作的櫃體形成了各個空間內主要的裝潢格調。而連結四合院格局的是西式拱門型 的是穿廊,從庭園走進,可見透天中庭恣意引進陽光無遮擋,中庭右側是一窟用石 頭圍砌的小水池,水池旁的土石堆上種著黃竹、楓香樹、蕨類與鳶尾,據說,林語 堂常坐在池邊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觀魚之樂」。 長廊右側的盡頭是書房,兩面大書櫃頂天對稱陳列,一套黑色老皮沙發擺置其 中,而林語堂經常伏案之處的實木書桌,則靠窗面牆而設。書房隔壁是臥房,單人
1. 透天中庭有一窟用石頭圍砌的小水池,水池旁的 土石堆上種著黃竹、楓香樹、蕨類與鳶尾。 2. 林語 堂經常伏案寫作與閱讀的書房,陳設了許多其生 前的書與藏品。 3. 臥房一角,仍有書桌的設置。 4. 客、餐廳空間共用,陳列了古傢具及日常生活用 品,可見當時之生活氛圍。 5. 當時林語堂的專用餐 廳,現改設為咖啡廳,開放民眾使用。6. 林語堂當 時的著作與藏書。 7. 現代畫家描繪林語堂故居之 畫。8.餐廳外的露台,可遙望陽明山山景。
8
2
3
4
6
5
7
8
眠床、書桌、儉樸的衣櫃造型與用材,讓人更覺其精神生活豐富甚於物質生活層次。 再過去,就是客餐廳空間,一貫的深咖啡色木家具陳設與類似西方極簡美學的方直線 條,木頭上痕跡斑斑,讓老舊空間裡因著使用過的歲月積累而有著沈穩安靜的力道。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幾間房內,都分別陳列了林語堂當時發明的一些有趣的玩意兒, 比如,「上下形撿字法」版,改良過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法」版、組合式牙刷、以及 一些機械圖似的手稿等等,讓人不禁好奇這位以英美書寫而揚名世界的中國籍文學 家,是如何同時運作他的左右腦的呢! 跨過中庭,來到了大餐廳與廚房,據說這裡林家人用來品嘗美食的專門空間,吧 台、有著鑄鐵窗花的外推小陽台,這個比書房還大的餐廳空間,揭示了林語堂對食物 的個人觀感,他曾經在其著作《生活的藝術》裡這樣寫著:「屈指算算生活中真正令 人快樂的事物時,聰明的人將會發現“食”是第一樣。」看來,除了書房,這裡可也 是他的生活快樂之源。 林語堂先生雖在此地只有短短十年的居住時光(1966∼1977),但其體悟的生活 之美,生命之最,彷彿在此,觸地而蓬勃滋長,至今亦不時映照著現代人枯竭的心靈 所需。●
附註: 台北市文化局為紀念林語堂的文學成就,從 1974年正式對外開放參觀大師居所,並將其著作、 藏書、手稿及生活中的家用遺物,都陳列於此,並特別設立「林語堂圖書館」,此空間原本是車 庫,之後改建成圖書閱覽活動室,供文學愛好者及有興趣的大眾前來翻閱、研讀使用。
◆ 林語堂故居
Add 台北市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Tel 02-2861-3003 Hours 09:00∼21:00,週一休館
9
嫚 時尚atural
N
推開大門,地中海的湛藍立刻擄獲了我們的視野;手繪白線勾勒出 弦月下寧靜的阿馬非,彷彿聽得見陣陣海浪輕打在岩壁上的樂音。 10
用蔬食迎來一身清新 —阿馬非 阿馬非(Amalfi),一個距離義大利羅馬四小時車程、碧海藍天、沙幼水清的 小漁港,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自然遺產之一,而其遺世獨立的寧靜自在氛圍,令 全世界人心生嚮往。而今,這個美麗時空被轉化在以日式氣氛著稱的北投,以同 樣兀自美麗的低調,為紛擾塵世畫出一塊淨地。 文|陳玟晴 攝影|周禎和
1
每
當陣陣蟬鳴傳入耳中,就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氣溫直往令人難受的高度陡升,燠
熱伴隨著無止盡的吵雜,正是台北市中心酷暑的寫照。但同樣位在台北市內的
北投,卻是微風輕拂、綠蔭森森,不僅氣溫低了二度,連煩躁心情也跟著降溫,再 配上湛藍天空與清淡蔬食,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愜意,讓人由內到外都舒服了;而擁 有地中海舒適氛圍的阿馬非,就在北投捷運站旁、高大芒果樹、粉白圍牆之後。
離市區最近的忘憂花園 穿過果樹林蔭的庭院,推開大門後,地中海的湛藍立刻擄獲了我們的視野;以手
2
繪白線勾勒出弦月下的寧靜阿馬非(Amalfi),彷彿聽得見陣陣海浪輕打在岩壁上 的樂音,是襁褓嬰孩最甜美的搖籃曲;黑白紅綠椅穿插錯落,義大利式的熱情正隱 隱發作,而牆上一幅幅可口誘人的餐點照,將享受美好生活的渴望,一股腦地勾引 了出來。 踩著洗石子梯級上到二樓,原本的海藍全換成了綠意,大片玻璃窗外正是茂密果 樹,不僅午後能舒適地曬個太陽,夜晚還能眺望北投捷運站的美麗燈火。在這距離 繁華最近的郊野,愜意與熱鬧,任由你的心境自在轉換。
3
1.阿馬非的夜晚是深邃的寧靜。 2.一方庭院裡重滿果樹花草,即使大太陽下也舒 適涼爽。
3.用色簡單大膽,不刻意繁瑣,這就是阿馬非舒 適的秘訣。
4.以木料簡單包覆外觀,老宅立即有了時尚味。 4
11
嫚 食尚
N
atural
4
2
1
3
5
以蔬食解除一身疲憊 如同都市忙碌的節奏壓得人喘不過氣,每天重油魚肉的飲食也讓身體累積不少負 擔;當心情獲得愉悅舒適的此刻,也該來點讓身體無負擔的輕食,因此阿馬非菜單 上不見大魚大肉,卻有更多美味義式蔬食料理令人食指大動。 使用當季食材、不過度加工烹調、選用有機無毒小農生產,並全程以負離子水清 洗,確保吃進胃囊的食物都是乾淨有益人體。至於義式料理少不了的窯烤爐,特選 以遠紅外線石打造的日本進口窯烤爐,由於遠紅外線石可讓爐內維持均溫狀態,不 僅縮短窯烤時間,更可將美味瞬間鎖住,如此才能吃到食物的鮮甜原味。其中最受 鄰近科技大廠外籍工程師喜愛的Pizza,採用日本熊本麵粉揉甩的餅皮,以近 300℃
6
窯烤90秒,熱騰騰出爐的Pizza擁有全台少見的Q彈咬勁,四周的焦香與中央的濕潤 口感,讓人想起在羅馬小巷弄裡義大利媽媽烤出來的絕對家鄉味。
品一首味覺圓舞曲 經典的義大利「拖鞋麵包」巧巴達( Ciabatta ),褐灰樸實的外皮下,多氣孔的 鬆軟透出陣陣麵包香氣,就像是初秋暖陽下曬了一日的舒適被子般,溫軟又令人心 安。這時候如果再來點乳酪,又是另一番寵愛的滋味。
12
7
1.「塔雷吉歐鑲蛋佐窯烤麵包」是以巧巴達搭配鹹香的熱乳酪加蛋,絕妙滋味讓人一口接一口。2.灑上紅辣椒、糯米椒的「經典AOP Pizza」,時而清香時而 嗆辣的口味令人難忘。3.不吝嗇灑入大量的戶外陽光,幫大家趕走憂鬱,找回身心的愉悅。4.就像在自家隨意擺放著喜愛小物,形塑出阿馬非不刻意的輕鬆愜 意。5.奢侈地用上牛肝蕈,豐沛的香氣和柔順醬汁讓吃下去的每一口都如登極樂。6.日本進口、遠紅外線石打造的窯烤爐,讓美味在最快速的時間內誕生。 7.二樓以綠色為基調,呼應著窗外果樹的繁茂枝葉。
經典搭配「塔雷吉歐鑲蛋佐窯烤麵包」採用義大利半軟質乳酪塔雷吉歐 (Taleggio),由於是洗浸乳酪,塔雷吉歐帶有比一般乳酪更強烈的發酵酸味卻不至 嗆鼻,放在瓷盅與奶油加熱至融化,上桌前打上一顆蛋,接下來,就等你親手攪和 出滑順濃稠的鹹香溫熱。 攪拌均勻的塔雷吉歐鑲蛋乳酪塗在巧巴達上,一口吃下,熱乳酪的鹹香瞬間大開 嗅味,濃烈的滋味引得人一口接一口,當你熟悉了這搶戲的滿口滑順後,巧巴達的 清香再度飄出,讓味蕾輕盈了起來。就像圓舞曲的強拍,總要配上第二、三拍的 弱,才能在不斷搖擺間顯現舒適的自在。 蔬食要好吃,對食材的講究與料理創意絕不能少。譬如常見的白醬義大利麵,選 用牛肝蕈拌煮白醬可以展現更豐厚充沛的香氣;選用以粗粒杜蘭小麥製成的天使麵 (Capellini),不僅能將醬汁牢牢吸附,麵身也更加入味。木質香氣與柔順醬汁在 口中繚繞的美妙滋味,就像是義大利歌劇的詠嘆調,讓人繾綣不已。 從豐富的視覺感動到味覺饗宴,正如同他們的招牌西西里冰咖啡般,清香高酸的
◆ 阿馬非
Add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516巷2號
檸檬讓香濃咖啡也能輕盈爽口;阿馬非在北投純粹的氛圍中,不刻意卻很舒適,展
Tel 02-2895-1125
現著獨屬於這裡的愜意情調 。●
Hours 11:00∼21:00
13
漫 心境
M
ine
在恍若印象派的光影微風中,讓視覺觸感享受自然溫和 的舒適,一顆煩躁的心,也隨之輕盈的飄起。
馳騁,在雷諾瓦的光影間 —用綠蔭以清心 移動,帶出了風的存在;奔馳,讓風帶走了腦中的煩憂。 今夏,且用一段在綠蔭搖曳間盪漾的美好馳騁, 讓我們在北投重新感受心的年輕活力。 文|陳玟晴 攝影|周禎和 圖片提供|台灣圖庫影像網
14
1
攝影◎周禎和
在
都市裡開車,肯定是這世上數一 數二的惱人事件;然而,在自然
美景中奔馳,卻是拋開憂愁煩惱的絕佳 選擇;更棒的是,台北是全世界少數能 在短時間內就能步入山林的大都市。當 暑氣攪得人心浮氣躁時,只消從北投驅 車往陽明山上行駛,在最短的時間內, 為身心靈一解煩悶的桎梏。 從新北投捷運站穿過傳統質樸的中和
2
攝影◎台灣圖庫影像網
街,沿著往復興高中的復興四路緩坡上 行,先是經過不同於市區學校、擁有大 遍綠意與自然氣息的復興高中後,順著庭院別墅向山上前行,略縮的道路旁有愈來愈多的綠樹,這裡就是春季賞櫻的著名 勝地──復興三路的起點。 在幾個連續大彎後,一段筆直、緩坡出現在眼前,路的兩側是整排已長滿綠葉的櫻花樹,枝葉們恣意擴散以尋找空間, 於是兩邊的櫻花樹在路的上空相會了,緊密的交織遮擋了大半刺眼陽光,只留得一絲空隙篩落點點光芒,驅車進入這遍綠 與光柔和出的幻影隧道,陣陣涼意與好心情同步襲來,我們就如同在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的朦朧輕快中,任由快樂 無限暈開。 Add 由新北投捷運站沿中和街行駛,於復興四路右轉往復興高中方向行駛,經過復興高中後即可達復興三路起點,繼續朝陽明山國家公園方 向行駛至復興三路230巷。
以硫磺味佐清風迎得一身逍遙 相較於陽明山前山永不停歇的車流,後山不僅車輛少,而且時而 鑽過陡峭山壁,時而又是寬大筆直的遼闊視野,多變景色伴隨著陣 風吹進的辛辣硫磺味,昏沉半日的腦袋瞬間清醒。 就這樣輕輕鬆鬆駕著愛車和心靈來場悠然約會吧!從新北投捷運 站出發,沿著泉源路朝陽明山前進,在拋開兩側的樓房後,山巒綠 樹就在眼前豁然展開。順著往紗帽路的方向行駛,在經過少帥禪園 前一個漂亮的髮夾彎後,路寬廣了,人車也稀少了,不用再緊繃著 神經隨時注意路況,挪一下身軀,用最舒服的姿勢就跟著韻律擺動 的車身,在蜿蜒大道上輕搖。 即使是最炙熱的日頭也無法讓綠樹下的影子升溫,沿途有枝葉綿 密的榕樹編織出最天然的遮蔽涼亭,將豔陽光芒篩落出雷諾瓦的點 點光影;巍峨挺拔的松樹以高聳樹牆阻絕了熱浪,山風吹落時還有 陣陣松濤聲伴著風聲不絕於耳;山壁上整片淡綠芒草,只待秋風 3
攝影◎周禎和
一起,就能隨風搖曳起芒花白浪。我們恍若來到印象派的光影微風 中,讓視覺觸感 享受自然溫和的舒適,一顆煩躁的心,也隨之輕盈 的飄起。
想拋開炎夏熱燠帶來的身心頹糜,就往風景漫漫的山林綠蔭大道上馳騁,一滌心靈的塵囂。● Add 由新北投捷運站沿泉源路往陽明山國家公園(紗帽路)方向行駛,經過少帥禪園後,繼續往行義路方向行駛。 1.走入綠意,用大自然為生命添加動能。2.捷運奇岩站正座落於丹鳳山的腳下,以此往北延伸便能迎來一身的逍遙。3.即使身處台北大都會,依然能體驗到山 林駕車的舒適樂趣。
15
蔓 建築
A
rchitecture
這是個值得用時間去期待的環境。重新把自 然條件一一還原、找回本質之後再重生,便 造就這個區域的與眾不同。
專訪—建築設計師黃永洪
用建築熟成出生命的豐厚 作為台北市唯一的生態型重劃區,奇岩重劃區在建築師黃永洪的眼中,就像是莫內筆下的畫,畫裡有 的不只是自然,更有著人們以智慧展現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大美,而奇岩重劃區亦能如此。 文|邱羿瑄 攝影|劉信佑 圖片提供|黃永洪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16
1
1. 建築和人之間的關係, 對黃永洪而言,要加入環 境和時間的熟成,才能淬 鍊出一個有人文風味的 lifestyle。 2. 黃永洪對遠雄北投奇岩 案的親筆建築手稿圖。 3. 黃永洪將莫內的繪畫精 神帶入遠雄北投奇岩案, 為這個生態重劃區注入時 間的味道。
「
這
2
是個值得用時間去期待的環境」,提到位於台北丹鳳
讓人與環境和時間去熟成
山腳下北投奇岩新社區時,建築師黃永洪充滿感情
作為台北市唯一生態型重劃區,事實上這個基地可說是天
的說到。所謂的值得期待,便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透的事
地人的展現。這裡有丹鳳山形成的微氣候、這裡還有磺港溪
情,更多的,應該是如黃永洪口中那莫內的畫。
環抱流過,另一方面奇岩社區發展協會早在城市新生議題尚
剛從紐約返國的黃永洪,正好在 MoMA 又看了一次莫
未受到重視之前,就如首爾改造清溪川著手重現埤塘之美,
內的睡蓮。後人是這樣形容莫內的:「長期探索光色與空
復育出頂埤生態池,再加上清江國小環保課程的推動,使得
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多
環保意識得以向下紮根,「重新把自然條件一一還原、找回
次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黃永洪
本質之後再重生,正因為如此有意識的社區經營,才能造就
說:「你看莫內想描述的事情多難!」掌握光線的移動、
這個區域的與眾不同」,黃永洪這麼分析到。
在空氣中散發出來人文與自然交錯出來的美景分分秒秒都 不相同,再加上莫內不愛在生長無章的郊外作畫,他更愛 的是人工控制下的美,在人類組織之下的自然,經過時間
就在這樣的基地條件下,黃永洪讓建築做了減法,讓人 與環境和時間去做熟成。 在建築造型上,回歸本質,就像生命的三要素:陽光、
的熟成之後將環境的優點給帶出來,「這正是我們對這塊
空氣和水,換成建築,就只用最基本卻也最不受時間囿
基地的期待」。
限的材料:花崗、玻璃和金屬,拿掉累贅、讓線條回歸自 然,接下來便是讓自然進到屋內。從廚房,越過餐廳、客 廳直直地就能望見玻璃陽台的景致,臥房亦是全面開窗, 而書房也擁有景觀的同時,另一邊則以格柵的方式處理創 造空間的層次感;當然玻璃陽台更是一種退的極致,當建 築隱身於環境之中,環境就會自然湧進,加之以陽台上的 樹,一點樹影、一點光影,對於黃永洪來說每一次的日升 日落都是對生命的提醒。 而一樓的公共設施更是整個社區所共享的。種植於真土 上的綠帶,你可以想像十年後這裡的樹能夠穩穩紮根、開 枝闊葉;積極規劃出的藍帶,更能為基地帶來保水性的同 時更擁有透水性,藍帶加上綠帶,想要「招蜂引蝶」一點 也不難。 褪去所有會過時的事情,回到最本質,讓自己跟環境一 起成長,黃永洪將莫內的繪畫精神放到了建築上,因為所 謂的熟成是一種懂得時間之美的優雅,而遠雄北投奇岩案 正值得用這樣的態度回歸本質共創未來。● 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