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chinesetimes 701

Page 1


































A34

新闻· 专版

责任编辑:高文

2017 年 9 月 22 日·星期五

西藏专版・中新社

03

西藏专版

【生态篇】 第 370 期

让最后一方净土更净 西藏各族民众奋力绘就“美丽西藏”幸福画卷 编者案:中共十八大以来,西藏在生态保护与建设课题上啃“硬骨头”、 下“大功夫”,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 生态的和谐统一,确保了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世界 上“最后一方净土”闪耀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林进沙退焕新颜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沿着奔腾的雅鲁藏布 江,来到日喀则市南木林 县的艾玛乡。在藏语中, “艾玛”的意思是“好大 一片地”,而艾玛乡却土 地贫瘠、沙化严重,曾经 是一片戈壁荒滩。 新华社报道,“以前 连草都不长,一刮风全是 沙子,上午抹完的桌子下 午就可以在上面写字。” 赤列是艾玛乡的护林员, 他回忆说,过去这里寸草 不生,风一吹,土壤全被 吹走了,只剩下大大小小 的石头块。 实施南木林生态示范 区 建 设 以 来, 当 地 共 植

树 造 林 15.1 万 亩, 人 工 种草 4 万亩,防沙治沙和 封山育林 18 万亩。经过 多年治沙鏖战,长期肆虐 的风沙低下了头,曾经的 不毛之地,已是一条长达 383 公里的绿色长廊。 作为中国乃至南亚、 东南亚重要的“江河源” 和“生态源”,维护气候 稳定、保障国家淡水资源 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 西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但另一方面,高原生 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 下,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 分艰巨。构筑生态安全屏

障,是中共中央明确西藏 的战略定位;确保生态环 境良好,是中共中央赋予 西 藏 的 光 荣 使 命。 中 共 十八大以来,西藏始终高 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防 风固沙、保持水土、严控 污染,筑实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国务院专门批 准 实 施 了《 西 藏 生 态 安 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 (2008―2030 年)》。规 划实施九年来,864 万公 顷 土 地 退 牧 还 草,17 万 公顷防护林拔地而起,35 万公顷沙化土地得到有效 治理,23.6 万座农村沼气 带来清洁能源……

谋长久固根本 以严格制度守护生态 西藏生态环境极其脆 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生态环境保护是西藏全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红 线、高压线。中共十八大 以来,西藏积极推动形成 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 式,趟出一条具有高原特 色的生态环保之路。 保护生态要谋长久之 策,必须行固本之举。一 系列法律、法规、政策、 措施陆续发布实施,生态 环境保护架构了法制体 系,为西藏扎实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3 年, 自 治 区 人 民 政 府 印 发《 西 藏 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 (试行)》,明确了绿色

指挥棒引领,将生态环境 保护作为权重核心指标之 一,对全区 74 个县(区) 政府进行政绩考核。 ——2013 年, 西 藏 通 过《 西 藏 自 治 区 矿 产 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办 法》。严格执行自治区人 民政府“一支笔”审批制 度,严厉打击乱采盗挖、 以探代采、无证探采等违 法违规行为。 ——2017 年, 西 藏 出台实施《西藏自治区各 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 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 及《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 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 究实施细则》,标志着西 藏环保工作由“督企”向

“督政”转变。 守护好世界上“最后 一方净土”,西藏久久为 功。最坚决的态度、最严 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 一项项制度法规严防污染 进入雪域高原。严格执行 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 “三高”(高污染、高耗 能、高耗水)企业和项目 零审批、零引进。 如今,西藏水、气、 土壤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 持在良好状态。雅鲁藏布 江、纳木错湖等主要江河 湖泊水质达到一类或二类 水域标准。大气环境质量 保持自然本底,拉萨等主 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率均在 90%以上。

中新社

8 月 19 日,骑行爱好者们在羊卓雍措湖边骑行。

呵护最后一方净土 惠及各族民众 在素有“西藏江南” 之称的林芝,今年 3 月, 投资 35 亿元的鲁朗国际 旅游小镇正式对外运营。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乡 村成了景区、农牧民成了 旅游从业者、土特产品成 了旅游商品。 在距离鲁朗小镇1公 里的罗布村,全村 80 户 人家,目前已经开办家庭 旅馆 49 家,床位近 1000 张,农牧民们 100%吃上 了生态旅游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 山。 作为中国唯一省级集 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扶 贫 任 务 十 分 艰 巨。 中 共 十八大以来,西藏把生态 补偿脱贫作为一项重要的 脱贫手段,通过安排护林、 护草、护水等公益性生态 保护岗位,让有劳动能力 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 村低保人口以及低收入农 牧民,通过劳动实现有尊 严的脱贫。一年来,西藏 已统筹安排涉农资金 33.6 亿元用于生态岗位补助,

累计提供岗位 112 万个。 青藏高原,最大的价 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 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 态。西藏清洁可再生能源 可开发量约为 10 亿千瓦, 约占目前中国电力总装机 的三分之二。西藏水能资 源 技 术 可 开 发 量 1.74 亿 千瓦,居中国首位;太阳 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7 亿千瓦,是世界上最丰富 的地区之一;地热资源位 居中国前列。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 长 罗 杰 介 绍, 目 前 西 藏 38.5 万千瓦装机容量所发 电的环境效益可每年减少 21 万 吨 标 煤 消 耗、 减 排 55 万 吨 二 氧 化 碳、2426 吨 二 氧 化 氮、2333 吨 二 氧化硫,对于遏制全球变 暖有重大意义。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保 护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西藏 125 种国家重点保护 野 生 动 物、39 种 国 家 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存环 境越来越好:藏羚羊由原 来 的 6 万 只 上 升 至 2014 年的 20 万只,野牦牛增

至2万余头,黑颈鹤由原 来的 2000 只增长至 8000 余只,西藏马鹿总数突破 1000 只, 滇 金 丝 猴 的 数 量扩大至 700 多只…… 8 月 19 日, 第 二 次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 究正式启动,将深化对青 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 活动等环境问题的认识, 为进一步做好青藏高原生 态保护提供依据。 今天的西藏,环保理 念在各族民众心中无比坚 定、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并 得到严格执行、生态经济 助力脱贫发展焕发出巨大 潜能……江河、森林、草 原、湿地、野生动植物等 等,山水林田湖相互依赖 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 生。美丽西藏的幸福画卷, 在西藏各族民众的奋力描 绘下愈加多彩绚烂。

主办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中国新闻社西藏分社 电话: 0086-891-6836718 传真: 0086-891-6836768 欢迎读者致电交流邮箱: xizang@chinanews.com.cn


专 题·新 闻 701 期 2017.09.22 星期五

中新社专版

A35


A36

新闻 · 专版 今日福州专版・福州晚报社编排


专 题·新 闻 701 期 2017.09.22 星期五

中新社专版

A37


02

英國版 www.wenweipo.com

重要新聞

■責任編輯:周文超

1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港十大學校長齊抗“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子優、

沈祖堯: 獨 品必須清 懲辱華學生

譴責濫用言論自由 堅決反對違法行為 文根茂、沈清麗)開學至今,香港多 間大學民主牆被違法違憲的“港獨” 標語擾攘多日,八所資助大學連同樹 仁大學及公開大學共十大的校長終於 日前聯合發表聲明,齊聲抗“獨”。 他們譴責最近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 並重申“港獨”違反基本法,大學不 支持“港獨”。社會各界認同大學校 長表態向“港獨”說不,並促請各大 學採取實際行動清“獨”,及對滋事 學生予以嚴正處分,以免違法思想蔓 延。

在理工大學表明會對校內民主牆的違法標 語“拆無赦”後,中大校長沈祖堯15日

在會見記者時,公開要求學生會盡快移除鼓吹 “港獨”的宣傳品,否則校方會主動移除有 關物品。

兩學院亦表明堅決反“獨” 城市大學、浸會大學、嶺南大學、中文 大學、教育大學、理工大學、科技大學、香 港大學,以及樹仁大學與公開大學香港全部 十所大學的校長 15 日晚就發表聲明,強調大 學珍惜言論自由,但譴責最近濫用言論自由 的行為,並強調言論自由並非絕對,有自由 就有責任,重申“港獨”違反基本法,大學 不支持“港獨”。 港專學院和香港專業進修學校亦表明反 對“港獨”,批評這是分裂國家的主張,又 強調高等院校負有教育學生明辨是非及守法 負責的嚴肅責任。

陳永棋:望中學校長發聲 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 15 日在接受香港文 匯報訪問時表示,“10 間大學校長終於肯出 來清楚表態,其他中學校長也要為之正義發 聲,向全港學生清楚說明香港是中國的一部 分,絕不能搞‘港獨’。”他強調,“港 獨”問題大是大非,學校應該主動採取行動 移除“港獨”標語,倘若做不到,就應該向 更高層次求助。

林樹哲:正本清源正視聽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 譽主席林樹哲指,香港要依法打擊和遏制 “ 港 獨 ” 活 動 , 今 次 10 間 大 學 校 長 一 起 發表聯合聲明,能夠正本清源、以正視 聽,清晰向學生表明絕不能因為言論自由

■中大校長沈祖堯要求學生會盡快清除校內“港獨”宣傳品,否則校方會主動移除有關物 品。右為校董會主席梁乃鵬。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 就可以違反法律,更不能借所謂討論而混 淆是非。

梁亮勝:屢勸不聽除校籍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 席梁亮勝認同 10 間大學校長的清晰表態, 並強調當學生濫用自由而作出違法行為, 身為校長絕對有責任去堅決反對,並給予 學生正確的教導。“倘若有學生屢勸不 聽,校方應考慮開除校籍,企業也不應予 錄用,才能產生阻嚇作用,讓‘港獨’絕 無市場。”

蔡毅: “港獨”言行零容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理事長蔡毅贊同理大、中大校方的做法,更 希望中學的校長能夠站出來,向學生清楚表

明“港獨”屬違法之事。“‘港獨’不符合 憲法和基本法,也會危害國家和香港安全利 益,任何‘港獨’主張和言論都不能容忍, 如果學生依然故我,拆完又掛,校方有必要 自行採取行動,必要時請求政府和執法部門 介入。”

鄧清河:違法不糾害學生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深圳社團總會會長 鄧清河指出,身為校長不能明知學生犯法又 不糾正,任由學生做出違法之事,最終是害 了他們。正如當時社會鼓吹違法“佔中”, 校方有必要讓學生知道參與其中是要負起法 律責任。“校長好像一家之長,在見到孩子 做出犯法的事,一定即時糾正他,而非慫恿 他們,在見到孩子走上歪路,一定要即時扶 正他們,這是校長分內之事。”

教育界:行動掃“獨”最實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子優、文根 茂)香港教育界人士普遍歡迎十大校長就 “港獨”問題所發表的聲明,但認為“行動 最實際”,在“拆無赦”同時,應按校規處 分滋事學生,以免情況再現。 教聯會會長黃均瑜在接受香港文匯報 訪問時指出,十大校長的聲明釐清了社會 的疑慮,亦向師生表明校方反“港獨”的 立場,相信可令教育回歸教育。不過,大 學在行動上也應配合,要求學生會拆除所 有宣“獨”物品,“我理解學校需時溝

通,但若講完不拆是無用的,無論如何都 要拆除有關物品。” 觀塘區家教會聯會創會主席奚炳松表 示,家長對連日來校園播“獨”及涼薄言論 感憂心及痛心,部分人更高舉“言論自由” 作擋箭牌,這些卑劣的舉動令家長感憤怒, 今次十大校長表明反“獨”值得支持,但 “實際行動更重要”。他解釋,在“拆無 赦”的同時,校方更應按校規處分滋事學 生,並敦促學生會盡快移除鼓吹“港獨”的 宣傳品,否則校方應主動移除有關物品。

﹁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子 優、文根茂)繼香港理工大學14 日表明校內“港獨”標語及宣傳 品“拆無赦”後,中文大學校長 沈 祖 堯 15 日 亦 嚴 正 表 明 要 掃 “獨”。他強調,中大絕對反對 “港獨”,言論自由雖是大學基 石,但行使言論自由並不代表沒 有約束,不能抵觸法律亦不能損 害其他人的尊嚴和權利,並要求 學生會盡快移除鼓吹“港獨”的 宣傳品,否則校方會主動移除有 關物品。 沈祖堯出席中大校董會執 委會會議後面見傳媒時指,基 本法定明“香港是中華人民共 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 校方絕對反對“港獨”,更不 希望校園成為不同政治力量宣 傳、動員的場所,否則只會令 師生不再有一個平靜的環境去 探求學問。他要求學生會盡快 移除鼓吹“港獨”的宣傳品, 否則校方會主動移除有關的宣 傳物品。 就中大前學生會會長、新亞 書院學生周竪峰早前被爆在校內 發表辱華言論,以粗口及“支 那”字眼惡意人身攻擊多名內地 同學,被社會予以嚴厲譴責。沈 祖堯不點名提到周竪峰的低劣行 為,“有學生以侮辱性言語傷害 其他人,挑起仇恨。” 他代表大學向所有被冒犯 者致以深切歉意,並強調有關 學生操守和行為,會按學校既 定程序,交由書院進行調查處 理。而周竪峰亦向傳媒稱,新 亞書院紀律委員會已通告他在 月底見面。 中大校董、立法會議員何 啟明認為,沈祖堯終於表明了 中大的立場,做法正確,反映 校方掃“獨”的決心,可有效 避免學生接觸違法思想及主 張。由於有關的違法標語在校 懸掛已有一段時間,校方必須 盡快拆除,日後絕不能因個別 學生反抗而妥協,否則難以向 社會交代。就周竪峰的辱華言 論,他強調事件已抵觸到大多 數人的底線,挑動仇恨,校方 必須由書院及大學紀律委員會 跟進,作出嚴正處分。


2

香港新聞

英國版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責任編輯:周文超

03

“唇讀女狀元”赴英 盼“吻”出一片天 獲頒首屆越障獎學金 修讀社會政策碩士課程一年

" *7

但“唇讀狀元”曾芷君 靠自身的努力,成功跨

過文憑試,剛於中大翻譯系畢業。大 一時申請到英國遊學,有機構以支援 不足為由把她拒諸門外,幸得中大幫 忙,終能踏出香港,到訪牛津。這經 歷讓今年畢業的芷君下定決心向外 闖,早前她獲頒新亞書院首屆“越障 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將到英國倫敦 學院(UCL)修讀為期一年的社會政 策碩士課程,盼“吻”出一片天。

■“唇讀狀元”曾芷君獲頒新亞書院首屆“越障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將到英國倫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敦學院(UCL)修讀碩士課程。

芷君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分享 其 4 年大學生活點滴及對升學英國

的期望。即將升讀 UCL“社會政策與實 踐的系統評估”碩士課程,她指從小獲 得社會的幫助,希望藉着今次機會學習 專科知識,擴闊視野,將來回饋弱勢社 群。 她之所以選擇英國,原來與其大一暑 假參加英國牛津大學的遊學團有關。短短 三周,英國的古雅文化已令她傾心。雖然 眼看不見,聽力稍遜,但芷君用不同感官 感受當地氣息、接觸當地市民、體驗當地 生活,對英國的印象變得更立體鮮明。 她舉例說,曾參加城市追蹤的活動, 要在英國小街上與人溝通,發掘趣聞,又 走訪博物館及圖書館,令她發現英國人對 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認識透徹,重視文物 保育。 要去遊學團,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 (SEN)學生並不容易。負責舉辦上述遊 學團的機構曾以無足夠 SEN 學生支援經驗 為由,拒絕芷君的申請,令她深感挫敗。 由於遊學團由新亞書院與其他機構合作,

她憶述,過程中曾要求書院代為轉達其意 願:殘疾學生申請交流團主要是希望挑戰 自己,因親身到外地有助發掘潛能,遠勝 紙上談兵,她本身有入讀主流中學及大學 的成功經驗,惟機構不為所動。

英遊學悟“機會要自己爭取” 本欲放棄,芷君在一次機緣之下,與 中大輔導長吳基培聊天,“當時我在想, 自己申請交流團會遇上困難,相信其他 SEN 同學亦然,如果大家皆被相同理由拒 絕,我們就會錯失很多寶貴的經歷。我得 不到,不希望其他人也得不到。”從小怕 事的芷君遂鼓起勇氣,向吳基培提出 SEN 學生申請交流的困難。吳基培其後出面與 相關機構交涉,芷君終於如願以償。這也 令她明白,“有時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 收穫,但機會總要自己爭取!”

師撰推薦信 同學陪辦手續 這次遊學經歷令芷君對英國留下美好 印象,但在香港長大的她,今次要留學一 年,還是難免不安,“要面對陌生環境,

要全英語溝通,還有健康和適應問題等均 令我忐忑。” 她笑言,起初對選科、就業路、申請 手續等均一無所知,同學早在 7 月就有所 決定,但她在 9 月中才下定決心,幸得新 亞校董林泗維鼓勵她“無事無可能,要勇 敢嘗試”,加上一班中大老師幫忙撰寫推 薦信,同學協助準備文件,陪同辦手續 等,才令她拋開憂慮。 芷君報了 4 間海外大學,最終獲 UCL 取錄,母親亦會一同前往。她預計學費約 18 萬港元,宿費每月 1 萬多港元,因新亞 書院向芷君提供“越障海外研究生獎學 金”,學費問題已經解決。 芷君正密鑼緊鼓進修英文,本身英語 不俗的她,坦言本身聽力差,擔心影響溝 通,故要努力聽多一點英語對話的片段, 熟習口音。同時跟該校殘障服務相關部門 聯絡,了解支援的儀器和宿舍配套等,校 方亦將為她安排與大學較近的宿舍。 展望未來,芷君未有細想畢業後會否 回港工作,“任何工作有機會讓我為香港 或其他地方出一分力,我都會嘗試。”

處-事-認-真

觸感弱,需以唇代目,

張建宗讚翻譯媲美老手

自幼失明弱聽、手

回望 4 年大學生活,芷君笑言 獲益良多,最難得是有兩次實習機 會。其中去年暑假,她在香港勞功 及福利局實習,獲時任勞福局局長 張建宗大讚她處事認真,翻譯水平 可媲美已入職幾年的政務官。據了 解,當時張建宗派了一個翻譯工作 給芷君,最終張只需修改兩三個 字,但不少剛畢業的政務官往往被他修 改一半以上。芷君回應這個“威水史” 時,只微笑謙虛道:“我做事比其他人 慢,只能將勤補拙。” 芷君坦言,在入學初期最大的挑戰 是用電腦,因中學主要用點字機,但大 學沒那麼多專業人士協助翻譯,故要使 用電腦。 理大科研團隊特別義務協助她改良 電腦儀器的設備,包括加入視障人士的 軟件、改良鍵盤、設計支架支撐起點字 機方便她讀唇。這套設備已陪伴芷君 4 年,完成大大小小的課業、交流和實 習,“雖然慢,但我知道一定可以做 到。” 身體殘障令芷君要花上九成時間讀 書,做功課亦較其他人花多一倍時間, 一般人數分鐘可輸入 200 個至 300 個中 文字,但她卻要花上整整一個小時。不 過,芷君從未有絲毫氣餒,總是默默做 好本分。

交十個選擇 只被改兩三個字 去年芷君在勞福局實習,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是 當時的勞福局局長,曾交予她一些翻譯工作,包括將 某些語句翻譯成英文,結果芷君交回十個選擇,解釋 不同語境有不同意義;最終張建宗只修改了兩三個 字,但不少剛畢業的政務官被他修改近半以上。 張建宗其後多次向傳媒大讚芷君文筆亮麗,處 事嚴謹,又指若芷君有意加入政府,必定會聘請 她。 芷君回應指,能在政府部門實習是一個難得的 機會,自己打字較慢,幸得同事予以最大的包容, “我做事比其他人慢,只能將勤補拙,要與政務官 比較,我望塵莫及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良師“口訣歌”助身障生學中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教師春風化 雨,不論是教學和關懷,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在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任教的譚蘊 華,20 年來教導過不少身障學生,為提升學生 的學習效率,她自創“口訣歌”,讓學生從易 記、易學的口訣中尋找學中文的樂趣。她又與 教師及社工組成“圓夢小隊”,發掘學生興趣 及才能,並尋找資源為學生完成夢想,“時間 不等人,他們想做就會為他們做到。” 憑着教學的熱誠及對學生的關懷,令譚蘊 華成為央視“十大最美教師”之一,更是“最 美教師”首個香港得獎者。 現年 47 歲的譚蘊華,早年就讀師範學校,

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至今已達第二十四 個年頭。首4年她在國際學校任教中文,進修時 在導師建議下,選讀特殊教育相關課程,自此 開啟了教導特教生之路。 譚蘊華表示,她早在國際學校已為外籍生設 計教材和安排活動,學習中文;但特教生的學習 能力及差異大,不少肢體弱能的學生,身體的障 礙或會影響他們的智力和記憶力,加上多重弱能 的學生,更多是“想做,但做不到”,因此她想 透過調適教材,令他們更有效學習中文。 約在十年前,她創作了“口訣歌”,透過生 活例子,令中文字更形象化,提升他們對學中文 的興趣,“一點去到筲箕灣,一撇去到牛池灣,

列車轉彎,列車轉彎,列車再轉彎,叮叮噹 噹。”上述是其中一首“口訣歌”,唸出“為” 字的筆順及筆劃。“口訣歌”容易掌握,家長亦 可為子女溫習,曾有家長向她表示,子女不再抗 拒學中文。她亦憑着“口訣歌”,獲得2007/08 年度的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特殊教育需要)。 該校學生普遍從初小入學,譚蘊華可謂“看 着他們長大”,視學生為子女,“學生成功我就 最開心”。她口中的成功,並非學生以優異成績 畢業,而是看到他們成功突破自身限制,完成夢 想。譚蘊華與該校教師和社工組成“圓夢小 隊”,發掘學生興趣及才能,並尋找資源、資金 為學生完成夢想。

■圖左起為學生花莉亞、學生摩菲亞、 老師譚蘊華和學生譚曉霞。 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