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內地會OMF
23561 新北市中和區復興路262號3樓 ◆ (02) 2240-1865 ◆ www.omf.org.tw
◆
tw.hpa@omfmail.com ◆ 版權所有 ◆
3
2014年6月‧第 期 內地會快報‧雙月刊
Express 參與宣教的六個方式(6 Ways)之二
差派
Focus 點
宣教焦
陳香如 內地會同工
在差派禮中,看見宣教士跪在台前,在上帝 與眾人面前接受按手差派,想到他們為福音的緣 故放下夢想,我們的心便被神大大地激勵。「差 派」對宣教士、教會,和每一位基督徒來說,都具 有屬靈的意義。 「差派宣教士」不僅是舉行差派禮拜、給予 財務支持加上個人關懷,「差派」是宣教士、教 會和弟兄姊妹同心領受召命。每一個人的任務雖 不盡相同,卻是合力完成大使命的團隊,就好像 精銳部隊深入敵營,後勤團隊要穩定補給糧食彈 藥,精確掌握前線需要,隨時提供必要的支援,每項任務缺一不可。 有位宣教士曾經歷一段困難的時日,失望和孤單使她忍不住想要放棄,最後讓她繼續堅持的力 量竟然是教會弟兄姊妹的愛和關懷──家鄉寄來的牛肉乾、點心,連正夯的土鳳梨酥也能零時差地 讓她嚐鮮。懷念的滋味安慰了她的心,最重要的是她知道有許多人關心、支持她的事奉。她說:「看 到這麼多人這麼愛我、鼓勵我,再苦也要咬著牙撐下去!」 還有一個教會定期發動弟兄姊妹募集物資,一起支援前線。差派的宣教士在工場因為常常要接 待福音朋友,定期會列出一些需要清單給教會,讓不同團契輪流認領。特別的是,不論是家裡的二手 新貨或是上街採買,教會規定不能由同一個人全部包辦所有的物資,大家只能分別認領其中幾項! 這樣的構想不是要節省教會的開銷,而是讓更多弟兄姊妹藉此參與 遠方的宣教,真是充滿智慧的宣教團隊! 和我們一樣,宣教士也會面對婚姻、家庭、親子的難處。當我們 開始思想如何成為宣教士的後盾時,除了關心他們事工以外,也不要 忽略關心宣教士的婚姻、親子關係、子女教育,以及家鄉年邁父母等, 讓我們將差派宣教士化成具體的行動! 您可以… ◆組成關懷小組,郵寄卡片或包裹禮物給宣教士,或是 探望他們在台灣的父母 ◆關懷宣教士子女養育的難處和所需的幫助 ◆善用專業及恩賜協助宣教士,例如:修電腦、報稅… ◆在財務上支持宣教士或宣教事工 ◆主動關心回台述職宣教士的需要
6 Ways 短片
Letters 書
千里家
養育TCK的需要和代禱 傅為樂、王蒙恩和愛群 在泰國阿育塔亞服事
養育TCK的喜樂 我是誰?這個簡單的問題,我們家的愛群卻沒有簡單的答案。TC K s是 Third Culture Kids的簡寫,中文是「第三文化孩子」,意指不在本國、本族成 長,擁有雙重文化、甚至是多元文化的孩子。愛群是名副其實的TCK,在泰國 出生,母親是台灣人,父親是非裔美籍,一出生就要適應多重文化。早在愛 群還 未出生前,我們就著手定出家中文化 的優先次序。神很恩待我們,給愛群開朗的 個性,不僅喜愛當地食物,欣賞當地風土人 情,即使在泰文還不熟悉的情況下,仍然盡 量結交一些朋友。 活潑好動的愛群今年四歲,在宣教團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常 常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雖然小小年紀,對那些弱勢社群、福音未 及的群體卻特別關心。每到一個地點,愛群總是憂心地問我們:這 裡的人信主了嗎?主在她小小的心靈裡種植了對靈魂的極大負擔。 愛群大部分的童年都將在工場度過,成長的經歷會很獨特,願 主幫助她,雖自小在外地成長,更能具有國際視野,懂多國語言,長 大後有很多美好的童年回憶。
養育TCK的需要和挑戰 承擔著大使命的挑戰,宣教士離鄉背井為要分享主的愛。對宣子而言, 卻只能含淚告別熟悉的家鄉,面對完全沒有辦法掌握的將來。所以不管在哪 裡,我們都盡量為愛群預備一個舒適的家,但因為過去幾年經常的變動,道 別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話別親友的失落和傷痛,在愛群小小的臉孔上也 無法掩飾。記得剛回到泰國的前幾個月,愛群常常難過地說想回美國找爺爺 奶奶,我們心疼地抱著她,希望她能早日適應在工場的生活。 宣子在文化上的適應通常比父母快,但是沒有固定的朋友,難免會感到 被隔離,以致產生不安或抗拒。其他人老是把愛群當外國人看,她雖然一開 始有掙扎,但仍努力與當地孩子玩在一起。雖然雙方有時候還是雞同鴨講, 但欣慰的是看到這些新玩伴接納愛群,玩在一起。
宣媽的心聲 身為宣媽,我深深體會到這條宣教的歷程,不論是對孩子或母 親都容易有失落感,每次變動都需要重新適應、又要結識新朋友, 這些感受和困難是何等真實。求主保守愛群的身、心、靈健康成長, 願她學會倚靠主,凡事謝恩。也願我們的每一個「家」,都有神滿滿 的賜福,縱使事奉道路不平坦,也能經歷跟隨神的祝福。
Story 語
宣教心
第三文化的 孩子們 本刊編輯 朱蕊/採訪撰寫
哥哥與妹妹
診。哥哥記得以前曾和爸爸去
2001年,哥哥和妹妹隨著
過一個麻瘋村,讓他感觸良多。
他們的父母為福音緣故離開故
當時他年紀小,「感覺不到痛」
鄉台灣,攜家帶眷飛往創啟地
還是個很抽象的概念,但大人
區宣教。當時妹妹只有五個月,
們照顧痲瘋患者的畫面,以及
身為老大的哥哥也才五歲。哥
麻瘋患者們如何在困境中自我
哥說離開台灣時年紀太小,還
接納,成為他難忘的一課。
沒有「去國懷鄉」的壯烈情緒,
哥 哥 十 歲、妹 妹 五 歲 那
倒 是 父 母 的 興 奮 之情 感 染了
年,全家曾回台灣 待了一年之
他,讓他對這趟未知的遠行充
久。離 開 待了四年 的 地 方,哥
一口清楚的中文。從很小的時
滿期待。
哥對這次的離開比較有感觸,
候,他與妹妹便隨著父母宣教
爸爸媽媽在當地的事工很
並且意識到「我們曾經稱呼為
腳蹤,先後 到了蘇格蘭、新加
廣很雜,上至挖水井、蓋廁所、
『家』的地方,我們以後不會再
坡、最後才來到創啟地區,並在
提供醫療技術,下至教導當地
叫它『家』了」。
這片土地上待了七個年頭。
人刷牙、梳頭,樣樣包辦。不用
回台 的 一 年,哥 哥、妹妹
老夏的父母都是醫生,他
上學的時候,哥哥和妹妹偶爾
重新適應台灣的教育,並於隔
的 父 親 先 在 當 地從 事 醫 療 工
參與父母的工作,例如出外看
年再次跟著父母回到創啟地區
作,後來轉向培訓當地的醫療
宣教。哥哥、妹妹的媽媽私下表
人員;母親則是他們的母語老
示,第二次離開台灣前,孩子曾
師,那時老夏與妹妹上午在當
有一段沮喪、掙扎的時期,但他
地中文學 校 上課,下午則是在
們尊重兒女的決定,並等待他
家教育,學習母語。除了醫療工
們預備好,而非強迫他們跟隨。
作以外,老夏一家也協助社區
因為「上帝的呼召是給全家的,
發展,例如畜牧、灌溉等等。他
既然給了父母,那麼也會 給孩
記得父親每個月會去一個遙遠
子平安」。
的小村子,有時候會帶他一起 去,那個村子讓老夏看見貧窮
老夏的故事
人的生活。雖然窮苦,但每當有
哥哥、妹妹的好朋友老夏
人探訪,他們仍傾其所有熱情
也是個TCK,他是歐洲人,卻說
款待;小孩子們擁有的不多,照
樣玩得很開心。這個小村子的 熱情與知足,讓老夏至今仍然 印象深刻。 在老夏十一歲時,全家回 母國一年。對老夏而言,原本應 該是最親切的母國,反而是他 最難以適應的地方。老夏沒有 語言上的困難,但仍然難以打 入同儕的圈子裡。離國多年,同 學們的話題,老夏不了解;課後 的遊戲,老夏也不會,在那段最 孤獨的日子,老夏只 能向神傾訴,在 禱告之中,上帝的 話 給了他 很 大 的
刻才能好好地說再見。
安慰。後來老夏離
至於如何面對各樣改變,
開母國,前往泰國
哥哥、妹妹和老夏認為知足和
的寄宿學 校求 學。
感恩很 重要,但 更 重要的,是
也許 是國際 學 校 的
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好好把握住
孩子來自不同國家,
「永遠不會改變」的東西。因為
比起母國孩子,他們更 理 解
題。不過哥哥、妹妹與老夏對此
在抓緊「不變」之後,他們才能
老夏的想法,老夏在人際上的
都有一樣的看法:與其因為害
站穩腳步,認同自己到底是誰。
困境因此有所好轉。
怕分離而不願投入感情,倒不
對哥哥、妹妹、老夏而言,永遠
如利用不多的時間,努力讓自
不會改變的就是他們的信仰。
改變與「說再見」
己和重要的人們留下珍貴的回
對身為T C K 的哥 哥、妹妹
憶。雖然這看起來很不值得,但
與老夏而言,說再見與面對改
他們卻認為,惟有放進感情,好
如哥 哥、妹妹、老夏 這 樣
變,是他們人生中免不了的課
好的與人們建立關係,離別時
的宣教家庭孩子,隨著父母的
何處是家?
腳蹤搬過無數的家,因此他們 看待「家」的角度,與一般人不 太一樣。對他們而言,「家」並 不僅是有形的建築,更是以「人 群」為基礎,承載情感的所在。 居住的「家」會因為遷徙而變 動,但他們所認定、有溫暖、可 以 回去 的「家」,卻 是 一直 存 在的。更 重 要的是,除了地 上 的「家」以外,他們還有另一個 「天上的家」可以期待,雖然他 們常常覺得自己不一樣,但 總 有一個「永遠的家」完全接納他 們。
Field 導
禾場報
關心這一群孩子
蘿莉 全家曾在創啟地區服事 ,現參與 內地會TCK關懷事工
「爸 爸,在外面他們都叫
角色分工、家庭 以外的服事方
同行。
我『小老外』,『小老外』是甚麼
式、新環境的支持系統、孩子
在相對孤單的環境中,若
意思?」
的教育方式與選擇,甚至是不
能有孩子年齡相近或服事型態
同孩子的性格和適應方式,都
相似的家長彼此分享經驗並保
是宣教家庭面對的課題。
持聯絡,會是很好的支持。
「媽媽,今天我們要住哪 一 個 家?我 們 會 在 這 裡 住 多 久?甚麼時候可以回到我們的 家?」
孩子的需要: 父母的需要 一、 教育顧問:父母需要可諮
宣教家庭的喜樂與挑戰 全家參與宣教,同心面對
詢、討 論、指引方向的 對 象。
一、玩伴:能夠一起玩 樂的朋 友總是不嫌多,年齡、語言 都不是距離! 二、活動:不 拘型 態 的活動交
每天的生活,一起認識新朋友、
當宣教家庭短暫回國時,
新環境,是宣教家庭最大的喜
顧問們可以和家長分享國內教
入不同的思維與激盪。
樂。帶著孩子容易引起注意、帶
育現況,及早提供相關資料及建
三、資源:實用的教材、循序漸
出話題,有助父母擴張接觸層
議。並在討論評估孩子的學習
面和對象。孩子從小認識不同
情況後,協助高等教育的安排。
文化風俗,容易培養開闊的眼 界,操練觀察與適應能力。當孩
流、富創意的知識傳授,帶
進的讀物、精彩的好書。
關心的方式 二、 教育伙伴:可親自教導 孩
◆為孩子及父母禱告:願他們
子面對差異、困難與挑戰之時,
子的老師或輔導。
在身心、靈性、家庭關係中倚
若是與爸媽一同經歷禱告和信
事先 與 父母溝通,了解孩
靠上帝同心成長。
心的功課,會是屬靈成長的重
子 需 要 加 強 或 輔 導 的 學習項
◆為自己禱告:願您尋求可行
要基礎。
目,花些心思幫助孩子重新融
的方式,用實際的行動來陪
當然,家庭事奉也充滿挑
入母國文化,例如當短期家教、
伴這群孩子!
戰。在不熟悉的環境經營家庭,
或不妨為孩子辦一個「母國文
更添惶恐與無助,夫妻兩人需
化週」!
要付出額外的心力,探索出最 合適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家中
三、同伴家長:有家長朋友陪伴
影片: 外國TCK在台灣
Books
無國界孩子-華人宣教士子女手記 「大學畢業時,我開始回顧六歲時離開父母,
窗
宣教書
入讀寄宿學校的失落。我逐步處理昔日的失去和 傷痛,並以新的角度面對,我把害怕失去的東西列了一 張清單:舊日的友情、珍貴的人物和地方的回憶……, 神卻溫柔地提醒我,這些東西不會失去,會伴隨我一 生。」 ──一位已成年的TCK
植根天地間-為第三文化孩子禱告三十天 「大家都說:『小孩子很快就適應,不要緊的!』真的嗎?恐怕不見得 吧,孩子的個性、年齡、搬家次數、家庭運作和別的因素,都影響他對每一 回搬家的反應……」──三個孩子的宣媽 (詳情請洽(02) 2240-1865,tw.hpa@omfmail.com)
宣教聚會 (2014年6-8月) 日期 6月11、25日(三) 6月30日(一) 7月9、23日(三) 7月28日(一) 8月13、27日(三) 8月 25日(一)
時間
聚會內容
16:00-17:00 19:00-20:30 16:00-17:00 19:00-20:30 16:00-17:00 19:00-20:30
P4M(為穆斯林禱告):穆斯林的靈性世界 日本禱告小組 P4M(為穆斯林禱告小組):文化障礙 內地會月禱會(單月):你我身旁的異鄉客 P4M(為穆斯林禱告小組):穆斯林的神學議題 日本禱告小組
地點 請來電報名 內地會辦公室 請來電報名 內地會辦公室 請來電報名 內地會辦公室
TCK需要你 宣教士子女營會: 協助兒童青少營會籌備,擔任小組輔導或幼兒照顧。 所需語言:英文。服事時間:約10天或一個月。地點:泰國或新加坡。 宣教士子女宿舍輔導: 協助宣教士子女宿舍管理,陪伴關懷這群父母不在身邊的青少年, 輔導他們在國際學校的課業,Plus:喜歡烹飪。 所需語言:英文或德文。服事時間:6個月~一年。地點:泰國。 (詳情請洽(02) 2240-1865,tw.hcc@omfmail.com)
支出 項目
宣教事工奉獻
777,855
1,684,651
人事費用
351,663
824,285
宣教士生活費
485,266
5,622,818
行政及宣教推動費用
247,927
747,840
國際事工費
390,000
689,500
宣教士生活費及國際事工費
886,235
6,124,910
收入合計 :
1,653,121
7,996,969
支出合計 :
1,485,825
7,697,035
3~4月餘絀︰
167,296
2014年累計餘絀︰
299,934
3-4月 2014年累計
我要訂閱
收入 項目 3-4月 2014年累計
內地會網頁
2014年3~4月 收支表
心然文化 ◆ 美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