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結構SLIDES

Page 1

1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時間的結構

公平性

Son Father

聖子 聖父 聖靈

Spirit

共同性

永續發展 Fairness Commonality Sustainability

永續性

堅固 實用 美

Venustas Utilitas Firmitas Vitruvius

建築三原則

時間 空間

Architecture

建築 Sigfried Giedion

空間·時間·建築:一個新傳統的成長

生態

節能

綠建築 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減廢

延續

記憶 時間的永續性 Continue Future Memories

未來

自古以來件事情本身大多無法用單一主詞或名詞來解釋或界定,於是出現了三位一體到空間組成三原則,近年來人類制定的永續發展與綠建築也出現原則進而規範與衡量是否符合,在此我提出時間的永續性 我將歷史從名詞上轉為動詞,看作是提醒的動作,就如同近年來盛行的傳記電影,似乎總是有人(導演、政府)時不時地提醒著我們過去發生的事件,後人也將這些記憶當作故事吸收著,無論美好的時光或是痛苦的過去, 已經發生的事物它成為了無法抹滅的記憶

2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Time Space
三位一體
3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1995 2023 1944

從地圖上有跡可循,1896年台中監獄設立,1924年刑務所設立周遭成為政府機關用地,一切的發展因為這些而出現,加上上序提及之記憶與歷史的力量不可忽視,既然如此此次設計基地位於台中刑務所旁已被拆除 之台中舊監獄上,這塊被一切抹除過後的基地,先前的記憶也應該被找尋回來,它是屬於台中的,於是我在第一階段之pavilion置入了一個屬於此基地的展間,基地的故事被線性的展示出來提供給周遭居民,更是為 了讓特意到此的參觀者能夠了解這份記憶

舊監獄拆除、僅留監獄外的附屬建築群

4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1903 1896 1992 拆除後這份記憶被遺忘 1923 1945 日治時代 台中監獄落成 設立臺中縣監獄署 台中監獄移至大肚台地上
被拆除後原先台中監獄的記憶淪為空地 為鄰近台中法院之停車場
5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6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Site Plan Scale:1/600 N. A D
日治時代刑務所
B C

1896年台中監獄設立,1924年 刑務所設立周遭成為政府機關 用地,一切的發展因為這些而出 現,加上上序提及之記憶與歷史 的力量不可忽視,既然如此此次 設計基地位於台中刑務所旁已 被拆除之台中舊監獄上,這塊被 一切抹除過後的基地,先前的記 憶也應該被找尋回來,它是屬 於台中,於是我在第一階段之 pavilion置入了一個屬於此基地 的展間,基地的故事被線性的展 示出來提供給周遭居民,更是為 了讓特意到此的參觀者能夠了 解這份記憶

7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A-A Section 1 5 1O

渡河的人需要的是一道越過的橋,觀看歷 史的人需要的是架起現在與過去的橋樑 然而,在此橋是離開地面的時間線,它被 提起來像是方尖碑提醒人們過去,只不過 它變成了橋,人可以進入感知的不同建築 類

時間的結構:原先的結構已經給第二階 段構築的答案

延續第一階段的橋墩結構,在結構上將第 二階段的結構和先前透過樑構接在一起, 就此得到相同的陣列柱,是為結構上的緊 密不分

空間上我把美術館的主入口放置在橋的 下方,除此之外原先通往橋的兩道坡道看 做另外的入口意象,動線上這兩者依舊緊 密不分

8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第一階段展間 第二階段梯廳以及美術館

1. 原先監獄之圍牆高 5m (回溯記憶)

2. 風雨走廊

3. 動態電子看板

4. 館務人員修繕室

5. 館務人員更衣間

6. 茶水間

7. 館務人員會議室

(可開啟當作展間或教室)

基地西北側面三民路一段端為住宅區為了串聯起整片基地在地面層新增視聽中心,增 加美術館與周遭互動的機會

fig.2 美術館入口上下關係

fig.4 美術觀館維修活動過往是被封閉的,在此我想提供觀賞者進一步接觸藝術的可能,將 修繕室設置於地面層再透過斜面開窗在保護藝術品的同時提供來往的人們偷看的可能

8. 咖啡廳 + 販賣部

9. 視聽室 ( 教育空間 )

10. 服務台 ( 後方衣帽間 )

11. 坡道通往歷史展間

12. 公車站

13. 性別友善廁所

9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B-B Section
9. 1. 2. 4. 6. 5. 10. 8. 11. 12. 13. 3. 7.
fig.1二樓新舊展間通道 fig.3
1 5 1O 2 10 2O

因為周遭都是日治時期就已經修建的 房屋,故屋形是當時常見的建造方法 與造型,這層面上的記憶十分誘人, 但再次興建一樣的三角形是否太過於

符號?

在此我將三角形看作是一個「符徵, 但如此強烈的形式我認為應該隱藏, 只有體驗空間時才能被感知到

「符徵與符旨之間的關係是武斷的。」 我結合藝術展間為了保護藏品而大多 使用間接採光的特性將三角形結合進 屋頂,「符號」「間接採光」「結構」 三者同時存在

10 時間的結構 monument + museum D-D Section Scale 1FL 2FL 3FL 4FL RF 5FL
1FL 2FL 3FL 4FL RF 5FL
1 5 1O 1 5 1O
C-C
Section Scal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