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b bh240 sc dsbs praygwithconfidence

Page 1

信心 信心

的禱告

的禱告 6課查經供個人或小組使用

I S B N 978-1-62707-015-7

9

BH240 SC_DSBS_PraygWithConfidence cover-path.indd 1-2

781627 070157

6/13/13 5:33 PM


信心的禱告 探索研經叢書 適用于個人或小組查經

望會使人緘默不想禱告。若是你認為他人毀了你的生活,因而 感到痛苦和憤怒,就很難開口禱告了。如果你覺得讓你失望的

是上帝,要想禱告就更難了。然而,上帝體恤我們的感受。祂已經為 我們開了一條出路,使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祂施恩的寶座前。如 果你對上帝已經失去了信心,自己也不知道祂是否在垂聽你的禱告, 作者大衛·恩格(David Egner)將藉着這本小冊子為你提供一些幫 助。

馬汀·狄漢二世(Mart DeHaan) RBC Ministries

1


這本探索研經叢書是依據英文探索叢書《信心的禱告》一書寫成。 RBC Ministries 共有200多個不同主題的英文探索叢書, 探討聖經教導和基督徒生活的各個層面,有近百本已經翻譯成中文。 這些32頁的探索叢書能幫助你明白上帝的話語,並提供深邃的洞見。 你可以到我們的中文網站(www.chinese-odb.org)瀏覽。

ISBN 978-1-62707-015-7

本書所引用的聖經經節均取自和合本或新譯本聖經。 此書為非賣品•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 2013 RBC Ministries, Grand Rapids, Michigan, USA. 作者:大衛•恩格(David Egner)

譯者:鐘怡靈、蔣曉群

編輯:簡曉亮、蘇楓曉 策劃:沈啟智、大衛•布萊農、貝爾•柯羅德 封面攝影:Kriss Szkurlatowski via StockXchng

審稿:朱尉寧、陳曉微、譚慧婷、 謝葆芳、劉芸仙、謝翠玲

設計:Steve Gier、謝葆真

2


目 錄 序言:信心的禱告………………………………………………………1 如何使用探索研經叢書…………………………………………………4 靈命日糧:關于禱告的反思與祈禱………………12, 20, 30, 36, 44, 50

1.

6

禱告中遭遇的困難

一些人的看法 / 失望

10

研讀指南(一)

2.

藉着中保親近上帝

研讀指南(二)

18

3.

坦承自己的埋怨

21

4.

交談代替獨語

研讀指南(四)

34

5.

順從上帝的看法

37

6.

在等候中以上帝為樂

7.

透過聖經來禱告

昔日獻祭 / 現今中保

13

堅信上帝的幫助 / 赦免 / 接納 / 計劃

28

研讀指南(三)

聆聽上帝 / 回應上帝

31

上帝的觀點 / 智慧 / 時間 / 良善

42

研讀指南(五)

你對上帝的認識 / 上帝所應許的

45

48

研讀指南(六)

51

/ 改變生命的禱告 能與上帝交談的方式

56

小組和個人使用指南

Simplified Chinese “Praying with Confidence”

3


如何使用 探索研經叢書 目的 探索研經叢書取自于 RBC Ministries 的《探索叢書》,並以《靈命日 糧》中相關的文章為輔助材料。這本書為牧師和信徒領袖提供訓練和 教導信徒的課程。探索研經叢書使用歸納查經法,幫助基督徒瞭解聖 經。

格式 閱讀:探索研經叢書分為幾節課程。在每一課,你會閱讀幾頁課文, 幫助你瞭解整個主題的一個層面。每一課包括焦點和神學思考兩部 分,幫助你深入思考。在小組學習中,這些題目也可以作為討論的材 料。

回應:在每一課的結尾,有兩頁研讀指南,幫助你回應並反思主題。 如果你是查經組長,在小組學習之前,應要求每一個組員預習研讀指 南。組長不必查考研讀指南中的每一個問題,可以根據參與者的興趣 來決定討論的進展。研討的時間大約是45到55分鐘。其中的問題是為 小組或個人學習設計的。研讀指南包括:

背誦經文:短短的經節畫龍點睛,幫助你思考聖經的真理。值得你背 誦牢記。你可以在每一次的小組查經聚會時,請組員一同背誦經文。

4


溫習:一個能引起興趣的問題,可以讓查經組員們一同討論,或供個 人默想思考。

思考:這裡的問題可以讓讀者進一步思考所學的課程,幫助他們理解 本書的關鍵概念。

探索:以歸納查經法查考有關的聖經經文,再一次提醒讀者聖經為最 終權威的重要性。

進深:回應的總結,分兩部分:參考建議了一些方法,來比較本課的 觀念與聖經其他部分的教導。反思則要求讀者把這一教導運用在現實 生活中。

靈命日糧:在每課的研讀指南之后,有一篇與主題相關的文章,選自 《靈命日糧》。你可以用它做進一步的思考,或是做一段回應的禱 告。

請參閱56頁的小組和個人使用指南,進一步瞭解如何使用這本探索 研經叢書。

5


1

禱告中 遭遇的 困難 一些人的看法

曾和一群未婚的成人探討過禱告的課題。在我發給他們的講義 中,開始的那一句話是「說到禱告,我_______________。」他

們需要填上空白的部分。

你會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呢?在你繼續閱讀之前,請先完成上面的

填空,或許能對你有所幫助。

6


「說到禱告,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們的答案經過整理后,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 「我禱告得不夠。」

• 「我不知道要禱告什么。」

• 「我不知道禱告是否有幫助。」

我發現這些回答很普遍。雖然有少數幾個人熱切地談到與上帝交

談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其他人多將禱告視為一種角力,而且總是贏 少輸多。

禱告並不會油然而生,這是可以理解的。正確地說,禱告不僅是

對上帝表達情感,也是信心的一種表現,只是我們的信心常是既小又 弱。禱告是屬靈爭戰中藉以得勝的武器,它反映出我們與上帝的關 係,這層關係常因我們的無知、冷漠和漫不經心而變得疏離甚或中 斷。禱告中本應表現出的信心,常被失望的感覺所取代。

當我們剛成為基督徒的時候,我們的禱告常滿懷希望。我們認為

上帝必然會將我們衷心期盼的賜給我們,而且透過禱告,我們會經歷 到心中所渴求的親密與喜樂。因為我們信靠上帝,我們以為沒有任何 事能難倒我們。

之后,我們向上帝祈求一些對我們而言很重要的事,但卻並未得

着。我們向患病的朋友保證我們正在為他們的康復代求,然而他們的 病情並未好轉;我們在家人面前祈求,希望他們的困難得以解決,卻 只落得日復一日的等待,仿佛被上帝遺忘一般;我們也為摯愛的人靈 性復興而懇求,可是他們對上帝依舊冷漠。

慢慢地,失望產生了。我們失去了禱告的熱忱。不久之后,我們

只在用餐時才會禱告。因為無法忍受再一次被拒絕,我們不再將自己 所在意的事帶到上帝面前,我們停止了與上帝的溝通。

7


失望

想一想你在禱告方面與上帝的關係。你在禱告上停止了長進,是

不是因為真正的失望呢?

• 對上帝失望。「我求告上帝,也相信祂會醫治我的女兒,然而

她還是被癌症擊垮了,我感到心碎和困惑。」

• 對人失望。「我無法禱告,因為我對那些毀了我生活的人深感

憤怒。」

• 對自己失望。「我很想、很期待,也非常願意禱告,但我就是

無法好好地向上帝禱告。」

修復人與人之間破裂的關係,需要信心和勇氣,與上帝的關係也

是如此。首先要承認問題的存在,然后要克服過去的失望,重拾對上 帝的信心。這本小冊子就是要幫助你重建這樣的信心。

在你繼續閱讀之前,讓我先談一談個人的經歷。在我的生命中曾

遭遇一些令人失望的曲折與意外,其中最令我感到困擾的經歷,就是 上帝允許一些事發生在我摯愛的人身上。其中之一,便是我摯愛的孫 子的健康問題。我的孫子拿單的免疫系統天生就有缺陷,他微小的身 軀對疾病沒有抵抗力。在最初的幾年間,我們無助地看着他一次又一 次地因為上呼吸道的感染而掙扎。上帝似乎沒有回應我們的禱告,住 院治療對他而言是家常便飯。

身為他的家人,我們真的很害怕。如果上帝不回應我們為摯愛之

人所作的禱告,我們還能相信祂嗎?

醫生告訴我們,在患此病的孩子當中,有百分之六十在他們大約

三歲時會突然產生免疫能力。這雖然給我們帶來一絲希望,卻也使我 們明白,仍有百分之四十的孩子不會產生預防感染的免疫能力。一次 又一次,我看着這個沒有免疫力的孩子,並為他禱告。

8


剛開始,我心中總是擔心拿單會有什么「萬一」,但隨着時間的

流逝,我禱告的焦點改變了。我不再像過去一樣受困于痛苦之中,我 發現我禱告的話語變少了,我經常是靜靜地為拿單而搏鬥。到了最后 我只說:「上帝啊,唯有禰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倚靠禰和禰的慈 愛。雖然我迫切希望禰來醫治他,然而,願禰的旨意成就。」

當拿單到了大約三歲時,他遭受感染的次數開始減少。新的化驗

報告出來了,上帝恩待拿單,讓他成為那百分之六十中的一個,使他 戰勝了免疫系統的缺陷。

經歷生活中這種無法掌握的狀況,我一直在禱告中學習信靠上

帝。有時我會因為上帝的應允而感恩;有時卻在祂說「不」的回答中 看見了上帝的智慧;有時則在等候上帝回應的過程中,學習以上帝為 樂。

但我發現自己在一些情況下仍會陷入失望。我會渴望擁有以利亞 那樣能控制自然現象的能力(雅各書5章16-18節)。然而,隨着時間 的流逝,我明白了,建立真正的信心,不是將自己的期望硬加在上帝 身上。相反,我透過學習一些簡單卻深刻的禱告原則建立了信心。這 些原則不需要我們流利的口才,或深奧的屬靈洞見,它簡單易學,是 我們在向上帝禱告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的。

9


研讀指南 S TUDY GUIDE 閱讀6-9頁

1

背誦經文 詩篇13篇6節— 「我要向耶和華唱歌,因 祂用厚恩待我。」

禱告中遭遇的困難 明白為什么禱告經常是一種爭戰。

溫習 在第6頁中的「說到禱告,我_______________。」 你會怎么填呢?為什么你覺得禱告是這樣的呢?

思考 1. 第8頁所列的三種失望,你經歷過哪一種?它如何影響你對禱告的態度?

2. 你自己或家人有沒有經歷過類似于第8、9頁所描述的危機?在你經歷這種危 機的過程中,禱告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3. 大衛·恩格說:「建立真正的信心,不是將自己的期望硬加在上帝身上」(9 頁),是什么意思?我們怎么做到這一點?我們怎么能避免這種錯誤?

進深 參考 雅各書5章16節講到禱告有哪些不同的要素?這節經文中的哪句話讓我們知道為 何要禱告?這句話如何描述禱告者的內心?

10


探索

閱讀經文

1. 大衛遭遇的是什么樣的人生境遇?他寫這篇詩 時,困擾他的是什么問題?

2. 大衛有哪些情緒及內心的困擾?什么表現得最明 顯,是大衛的失望還是他的信心?為什么?

3. 為什么大衛在結尾處能夠歡樂呢(6節)?是什 么原因讓他改變?從大衛在上帝面前坦然無懼的態 度,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詩篇13篇1-6節 1

耶和華啊,禰忘記我要 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 禰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 2 呢? 我心裡籌算,終日 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 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 3 時呢? 耶和華我的上帝 啊,求禰看顧我,應允 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 4 我沉睡至死; 免得我的 仇敵說:「我勝了他」; 免得我的敵人在我搖動的 5 時候喜樂。 但我倚靠禰 的慈愛,我的心因禰的救 6 恩快樂。 我要向耶和華 歌唱,因祂用厚恩待我。

禱告時間 > 請參閱下一頁摘自《靈命日糧》的 文章,讓它引導你靈修及禱告。

反思 回想一個情境,你對上帝的信心因為「禱告未蒙應允」而受試驗。當時,你對上 帝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想上帝為什么會對你說「不」呢? 對于「未蒙應允的」禱告,我們常見的回應是上帝知道什么對你最好。即使上帝 說不的結果是受苦或死亡,你還會認為「上帝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嗎?為什么?

11


靈命日糧:關于禱告的反思與默想

上帝延遲的回答

學習禱告的過程中,基督徒的學習進程並非是一系列 的「速成課」,讓我們知道如何懇求才能夠得到迅速

的、美好的回應。其實,在學習禱告的進程中,我們遲早都 會遇到禱告遲遲不得應允的困境。

馬德遜(George Matheson)說道:「我發出的禱告,

得到的回應往往似乎只是我自己聲音的回聲,我在絕望中大 聲呼求:『禰為什么不來幫助我呢?』但我從來沒有想過, 表面上的遙遠其實是上帝的臨近;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回答! 在伯大尼,有一個家庭就是如此。他們要求的不是太多,而 是太少。他們所求的只是拉撒路的生命,得到的卻是基督大 能的特別彰顯,以及永生的新啟示!」

詩篇4篇1節: 上帝啊,我呼籲 的時候,求祢應 允我! 詩篇22篇1節: 我的上帝,我的 上帝!為什么離 棄我?為什么遠 離不救我,不聽 我唉哼的言語?

在我還是小男孩時,我的髖骨關節染上了結核病菌。

我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父母迫切祈求這病能離開我。上帝 的確留下了我的性命,但感染的結果仍然存在,我的一條腿 癱瘓了。多年之后,我因為身體的殘疾而無法服兵役。看到 許多其他的重大事件發生后,我的父母就明白了一點,他們 的禱告為什么沒有完全蒙應允。上帝給我特殊的工作去做, 祂延遲的回答,正是祂預備我從事唱歌和寫作的事工。

上帝的時間永遠值得等候!

──亨利·波希(Henry Bosch)

請上網閱讀 今日《靈命日糧》

www.chinese-odb.org/ 12


2

藉着中保 親近上帝

帝知道我們很難信靠祂,但對我們所做的又無法視而不見,于 是便為我們預備了中保。為了跨越存在于我們與祂之間的差

距,上帝差派了一位中保來到我們當中,祂能明白並體恤我們的軟 弱,同時也代表了天父的公義。

這位中保是那么體恤我們,甚至擔當了我們的罪,以致末了祂大 聲呼喊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么離棄我?」(馬可福音15 章34節)然而,在那個無法言喻之時刻后的第三天,這位中保顯然得 了勝利。我們的中保,藉着自己全然的犧牲,拆毀了橫亙在我們與上 帝之間的阻隔。 13


如今,雖然我們還會犯罪,也會被自己的私慾和頑梗的驕傲所蒙

蔽,心中也會充滿懊悔,對于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也會感到困 惑。但是,我們再也沒有理由懷疑天父對我們的愛,再也不能理直氣 壯地說天父不看顧我們,對我們的問題漠不關心,或是任憑我們自生 自滅。我們可以在禱告中親近上帝,相信上帝想要與我們交談,更甚 于我們想向祂傾訴。

如果沒有這位中保,我們可能會懷疑上帝是否傾聽我們的禱告。

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處境,而以為上帝對我們根本就漠不關心。但 如今,每當憶起這位中保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事,我們藉着禱告來親 近上帝的信心就會得到堅固。我們不必靠着自己滿是罪孽的臭名到上 帝面前來,我們不是靠自己的名,也不是藉着華麗的詞藻來親近祂, 乃是靠着上帝愛子主耶穌基督來到祂的面前,因耶穌用自己的寶血為 我們所有的罪付上了贖價。

昔日對獻祭的信心

上帝一直屬意于藉着中保親近祂的方式。遠在我們的中保降臨之

前,以色列的帳幕和聖殿崇拜就顯明了這種親近上帝的方式。歷代以 來,上帝清楚指示祂的百姓,凡親近祂的,必須藉着流血獻祭。而唯 有在基督降臨並受苦之后我們才明白,那些獻祭所表明的乃是上帝兒 子所要承受的極端痛苦和死亡。

以前,在聖殿裡會有一座香壇,是象征上帝同在的地方。有燃燒

的香,帶着馨香之氣,以及上升的煙,都象征着蒙上帝悅納的禱告。 值得注意的是,這香是由取自祭壇的火點燃的(出埃及記 30 章 7-10 節)。在上帝的心目中,獻祭和我們藉以親近祂的禱告有清楚的關 連。

現在,這個關連已由我們的中保為我們成就了,祂獻上了蒙上帝

悅納的祭,鼓勵我們奉祂的名來到上帝面前。我們會有這樣的把握, 14


焦點 「正如會幕燃燒的馨香之氣上到耶和華面前,得蒙耶和華的 喜悅,眾聖徒的禱告和讚美也會讓祂聽起來悅耳。在基督這 位大祭司所完成的救贖基礎上,耶和華會聆聽並回應我們, 從此禱告與讚美成為了我們敬拜的重要部分。」 —路易斯•泰爾伯特(Louis T. Talbot) 《會幕中的基督》

因希伯來書的作者說: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上 帝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 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 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 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 來書4章14-16節)

在這段經文裡,到上帝面前被喻為置身于君王的寶殿。在歐洲或

中東地區,君王的寶殿常被裝飾得精緻華麗,而且處處有侍從,一般 人會因此覺得卑下而膽怯,這可能正是我們藉着禱告親近上帝時的感 受。然而,由于基督這位中保的憐恤,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進到上帝 面前,而不會覺得自己是個不速之客。靠着基督之名和祂的功勞,我 們可以隨時親近上帝。我們擁有一張蓋着玉璽的請柬,隨時隨地都可 以為着任何情況或任何需要禱告,因為這是「施恩的寶座」。恩典是 人不配得的恩惠,是不勞而獲的幫助,這正是我們的中保為我們所成 就的。

15


現今對中保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我們靠着我們的中保,可以來到「施恩的寶座」

前,因為祂持續在為我們作工。直到如今,祂仍在上帝的右邊為我 們代求(羅馬書 8 章 34 節)。主耶穌藉着獻上自己,成了我們的代求 者,祂在父的寶殿裡替我們說話。使徒約翰曾這么說:

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 義者耶穌基督。祂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約翰一 書 2 章 1-2 節 )

焦點 「辯護師是律師的別稱,就是在法院或法庭為案件進行辯 護的人,也是聖經裡所說的中保、代求者、維護者。約翰 寫道:『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 義者耶穌基督』(約翰一書 2 章 1 節)。耶穌為我們在上帝 面前辯護,說:『父啊,我知道他們是罪人,但他們悔改 了,我的寶血已經潔凈了他們。他們屬于我。』」 「其實我們有兩個神聖的辯護者。聖靈是在基督徒心裡 的辯護師,祂代表耶穌使我們確信罪已得赦免。耶穌則是 我們在天上的辯護師,祂在父面前代表我們。」 — 亞德里安·羅杰斯( A drian

16

Rogers )


那我們為什么還要退縮呢?有耶穌基督在父那裡,因着自己 的獻祭親自為我們代求,我們為何還遲疑或覺得不配向上帝禱 告呢?

17


研讀指南 閱讀13-17頁

2

背誦經文 約翰一書2章1節— 「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 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 義者耶穌基督。」

藉着中保親近上帝 明白我們的大祭司和辯護師基督會賜給我們 信心去禱告。

溫習 生活中的哪些領域會用到中保?為什么這樣的人在 這些處境中會有幫助?

思考 1. 基督用哪些方式為我們完成了中保的責任?為什么祂作中保的工作已經證明 上帝始終愛我們、關心我們(14-17頁)?

2. 我們在第14頁讀到,「在上帝的心目中,獻祭和我們藉以親近祂的禱告有清 楚的關連。」為什么這種關連是真的?它如何影響我們禱告中的信心?

3.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如何在天上繼續?我們在父面前有一位「辯護師」意 味着什么(參閱16頁)?

進深 參考 約翰一書2章1-2節對基督的描述,與希伯來書4章14-16節對基督的描述有哪些相 似和不同之處?

在我們犯罪時,基督會怎么回應?為什么這對我們的禱告和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很 重要?

18


探索

閱讀經文

希伯來書4章14-16節 14

1. 第14節用了哪三個稱呼或頭銜來指基督?每個稱 呼或頭銜的意義是什么,特別是它們與禱告有關時 有什么意義?

2. 關于基督的人性,這裡說了什么?耶穌怎么與我 們一樣,又與我們有別?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 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 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便當 15 持定所承認的道。 因我 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 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 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 16 只是祂沒有犯罪。 所以 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 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 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 助。

3. 「施恩的寶座」(16節)這個短語中的寶座和施

恩 兩個詞,如何描述坐在其上的那一位?這個施恩 座為什么或是怎么能給予我們禱告的信心?

禱告時間 > 請參閱下一頁摘自《靈命日糧》的 文章,讓它引導你靈修及禱告。

反思 知道耶穌此時正在天父面前為你辯護和代求,你有什么感受呢?是歡喜?是如釋 重負?還是害怕?請解釋。

19


靈命日糧:關于禱告的反思與默想

有影響力的辯護師

一天,一位士兵進入林肯總統辦公室外面的候客室, 坐在等着見總統的眾人當中。過了不久,林肯的小兒

子特德進來了,立刻被這個身穿軍裝的人吸引住了。特德走 近這位老兵時,對他在戰爭中受了傷頗感興趣。這位士兵與 這個男孩聊了一會兒,但不知道他是誰。

那士兵過后告訴特德說,他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需要會見總統。這個男孩說:「這沒問題,他是我爸!我可

羅 馬 書 8章 34 節: [基督]現今在 上帝的右邊, 也 替 我 們 祈 求。

以帶你進去!」然后他就跑開了,從一個私人通道進到了裡 面的辦公室。

最后,有位秘書進來通知那些等候的人,說總統只剩

下幾分鐘的時間,不可能再與訪客會面了。除了那個士兵以 外,大家都離開了。這位助手告訴他,不用再等了。那人回 答說:「總統的兒子向我保證了,我可以見到他父親。」對 方回答說:「你是指特德嗎?」「是的。」「好,那你進去 吧,因為他愛那孩子,一直都會滿足他的願望!」

基督徒啊,由于上帝的愛子在父的右邊替你求情(希

伯來書4章14-16節),你可以肯定的是,每一項要求都會得 到垂聽。這位具有影響力的偉大辯護師,會確保你的禱告得 以進到上帝面前!

── 亨利·波希(Henry Bosch)

請上網閱讀 今日《靈命日糧》

www.chinese-odb.org/ 20


3

坦承 自己的埋怨

帝喜悅坦誠的表白,祂的本性是真實。祂恨惡黑暗和詭詐,黑 暗是祂仇敵的領域。因此,有信心的禱告所具備的第二個要素

就是學習坦誠。祂有能力處理我們的埋怨、我們的愚昧、我們的恐懼 以及我們的失敗。我們帶着憤怒、困惑或者孩子氣的懇求,都不會使 祂感到驚訝或受到威脅。

上帝所不喜悅的,是那些諂媚的謊言、徒具形式的敬拜,以及只

在言語上一再重复,卻沒有出自內心真實的悔改。我們必須拋棄因恐 懼而產生的矯飾行為,棄絕世故的欺瞞,以及一些拘泥于形式的言 辭,而把禱告建立在真誠的根基上。

21


用虛假的宗教言詞來禱告是不討上帝喜悅的,它也無法反應我們

真實的內心。正因如此,我們要想進到施恩的寶座前坦然無懼地祈 求,就必須在禱告中說實話。要這么做,我們得花工夫自省和認罪。 我們必須向上帝坦承我們對祂的真實感受、對自己的看法、與他人之 間的問題,以及我們的需要、困惑、渴望和痛苦的記憶。同時,我們 也必須坦白表明我們是否渴望瞭解並遵從祂的旨意。如果我們不願意 順從,也必須向上帝敞開內心的感受,好叫我們可以懇求上帝幫助我 們勝過自己的悖逆和愚昧。

深信上帝能幫助我們瞭解自己

上帝深知我們的內心,只要我們想要真正瞭解自己,祂就會幫助

我們看清自己的生命光景。詩人寫道:「耶和華啊,禰已經鑒察我、 認識我」(詩篇139篇1節)。大衛對所羅門說:「耶和華⋯⋯鑒察眾 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歷代志上28章9節)

自省並結合經文的禱告,能使人明白個人內心的真實光景。聖經

向我們揭露我們根深蒂固的感覺和真正的動機,並帶領我們進入心中 最隱密的角落,那裡埋藏着我們陳年的妒嫉、隱密的憎惡和苦毒的怨 恨。藉着誠實的禱告,我們可以讓它們浮出水面,讓我們看到它們本 來的面目,從而求上帝幫助我們對付這些問題。

有件事可以確定,就是我們若求上帝顯明我們的內心,祂一定會

這么做。也許不是即刻進行,但假以時日,上帝會以祂的方式揭開我 們心中否定和壓抑的帷幕,好讓我們看清自己。當祂這么做時,祂也 會好好地看顧我們。 • 祂也許會使我們想起某些陳舊的創傷,好讓我們能對付並忘掉 它。 • 祂也許會提醒我們某個未曾遵守的承諾,或是尚未清償的債 務。 22


• 祂也許會讓我們感受到多年前我們對別人的傷害,好使我們去 彌補改正。 • 祂也許會引導我們澄清某個誤會,或是寬恕某人。

對自己心靈的認知是一份使人得釋放的美好恩典,你可以藉着在

上帝面前誠實的禱告而得到。

自省也可以顯明我們生活中所得的恩福,因為上帝一直在我們裡

面動工。祂向我們施慈愛,以恩典充滿我們,幫助我們在逆境中成 長,困境中祂扶持我們,為我們開道路避開試探,又將祂的平安賜給 我們。然而當我們陷入生活瑣事中,被許多責任困擾時,我們有時會 忘記上帝的作為。

相信上帝願意寬恕一顆誠實的心

棒球場上,現在正是第九局的下半場,雙方不分勝負。在兩人出

局滿壘的情況下,對方擊出了一個偏向游擊手右方的強勁滾地球。然 而,球卻從游擊手的手套裡彈了出來。對方得分,我們這邊輸了。他 過去曾完成了上千次的防守動作,但這次卻不然。

那個球員可以做一件我們都可能會做的事,就是聲稱是因為球擊

中了一塊石頭而反彈了起來。他也可以怪罪陽光太強或草地太濕,但 是他沒有。在賽后他說:「我搞砸了。都是我的責任,是我的錯。」

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態度來面對罪。當上帝定我們的罪時,我們應

該坦白承認自己的罪,並且相信祂願意寬恕我們。

記得大衛和拿單的故事嗎?權力腐化了大衛的心,他將征戰之事

交給將士們,自己卻留在家中。他看見沐浴中的拔示巴,就動了淫 念,召她到宮中與她行淫,又使她的丈夫被殺,好掩蓋自己的罪。表 面看起來大衛可以蒙混過關,卻遭到先知拿單那令人無法辯駁的指 責:「你就是那人!」(撒母耳記下12章7節)

23


大衛深陷于自己所招致的黑暗裡,在經過一段時日,或許長達幾 個月之后,最終承認了自己的罪。詩篇 51 篇記述了他感人的悔改禱 告,他向上帝承認:「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禰 犯罪,唯獨得罪了禰」(詩篇 51 篇 3-4 節)。大衛懇求能重得救恩之 樂,而上帝則以寬恕回應了大衛的禱告。今天,聖經、聖靈以及上帝 的子民,都是我們的拿單。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心剛硬、良心麻木的無情世界裡。律師可以運

用技巧,貌似真誠地為明知有罪的被告辯護。犯了可怕罪行的人在接 受判決時,沒有內疚或痛悔的表示。我們擅長強詞奪理,並將過錯推 給他人。

如何能使我們的心軟化呢?我們的心向來冷漠剛硬,怎么才會有 蒙上帝悅納的「憂傷痛悔的心」(詩篇51篇17節)呢?一定要祈求! 我們必須要懇求:「求禰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 靈」(10節)。上帝一定會應允這樣的禱告。當我們禱告說「開恩可 憐我這個罪人」時,上帝絕不會轉離我們(路加福音18章13節)。

深信上帝有能力包容我們的埋怨

我們的人際關係充滿了爭執、掙扎和衝突。倘若不是這樣,表示

他只不過是在壓抑,將不愉快的情形往后拖延。朋友和情侶會坦率地 表達對彼此的負面感覺,並處理彼此間的差異,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也 當如此。我們在禱告中可以恭敬地向上帝提出異議、懷疑,甚至與祂 爭辯。 猶太拉比約瑟·特拉史金(Joseph Telushkin)講到猶太人的一個 傳統,就是誠實地向上帝提出疑問。他在《猶太人的知識》( Jewish

Literacy)一書中寫道:

「人類與上帝爭辯的首宗案例,成了希伯來聖經和猶太教的典型

特征。在亞伯拉罕逝世數百年之后,有詩人在憤怒和痛苦中向上帝呼 24


喊:『主啊,求禰睡醒,為何儘睡呢?⋯⋯禰為何掩面,不顧我們所 遭的苦難和所受的欺壓?』(詩篇44篇23-24節;請參考哈巴谷書1章 2節,及整卷約伯記有關先知或義人質詢上帝作為的內容)。這種對 全能上帝的質問,是出自一種信念,認為上帝像人一樣有責任,並 且要為未盡職責而受批評。一個立足于這一傳統的猶太人艾莉·溫 索(Elie Wiesel)聲稱:『猶太人可能會愛上帝,也可能會和上帝爭 辯,但不會忽視上帝。』」

這就像亞伯拉罕對上帝的態度。正當上帝準備摧毀邪惡之城所多

瑪之際,亞伯拉罕向上帝求情,要求城中若有五十個義人就不要毀滅 那城。然而,城中找不着這么多義人。于是,亞伯拉罕又一步一步地 將數目降低到十個。當十個義人也找不出時,所多瑪便被毀滅了(創 世記18章23-33節)。

摩西也曾向上帝提出異議。上帝曾一次又一次地施行神蹟,將以

色列百姓從埃及為奴之地救出,又在曠野供應他們的所需。然而,當 摩西在西乃山上領受上帝頒賜的律法時,百姓們卻正在離棄將他們從 埃及地救出來的上帝。他們造了一個金牛犢,讓自己在異教祭祀中放 縱情慾,因而違反了上帝頒給摩西的第一條誡命。上帝對摩西說: 「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出埃及記32章10 節)。上帝甚至說祂要從新開始,使摩西的后裔成為大國。

摩西並不想放棄。他懇求上帝饒恕以色列:「為什么使埃及人議

論說:『祂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將他們 從地上除滅?』求禰轉意,不發禰的烈怒;后悔,不降禍與禰的百 姓」(出埃及記 32 章 12 節)。于是上帝便憐憫他們,不降禍于百姓 (出埃及記32章14節)。

亞伯拉罕和摩西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也可以消除對上帝的誤解。

我們可以帶着對上帝敬畏且崇敬的心,嘗試:

• 問祂為什么耽延那么久不救我們所愛的人。

• 向祂表明我們因孩子的失喪而感到氣憤和傷痛。

25


• 向祂傾訴我們還未找到工作的挫折感。

• 向祂大聲呼求,因我們仍無子嗣。

這些埋怨並不會使上帝受到威脅。祂知道我們無法在祂身上找出

任何道德上的弱點。祂鼓勵我們向祂坦誠,好使我們能明白自己內心 的思想情感。一旦我們不再隱藏自己的內心感受,我們便能求上帝幫 助我們來對付它們。

我們為何會那么猶豫而不向上帝坦誠呢?或許是因為我們是那種

要避免任何衝突的人,我們甚至不會將任何負面的感受告訴我們所愛 的人或朋友。或者我們認為向上帝提出異議是缺乏信心的表現。

我們很多人都接受社會上的一種觀念,認為衝突和愛不應該並

存。我們以為只有平靜詳和的關係才是好的。然而事實證明,因為我 們在乎,才會在關係中掙扎。一切的關係,正是透過我們勇于面對掙 扎、冒險及對抗,才得以強化及加深。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是如此。 正如雅各在雅博渡囗與上帝摔跤,我們也可偶爾為之。這會為我們帶 來上帝的賜福(創世記32章24-32節)。

深信上帝對我們的計劃

耶穌基督的門徒,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在心思意念上與上帝合一。

當我們藉着禱告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需要誠實地審視自己,看看自 己內心所願是否和祂一致,意念是否和祂相同,我們的要求是否符合 祂的要求。

如何在與上帝「合一」這方面成長呢?當然,我們永遠無法像祂

一樣對一切事物無所不知、瞭解透徹,然而,當我們為每日所需、為 配偶、孩子及朋友、為得醫治、為找工作、為指引方向等等需要而禱 告時,我們的心態應該如耶穌教導門徒向天父禱告時的心態。祂教導 門徒要禱告說:「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 音6章10節) 26


耶穌自己在上十字架前不久,也表現出了同樣的態度。祂在客西

馬尼園的痛苦禱告中,甚至一度要求父免去祂十字架的苦杯,最后卻 這樣說:「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禰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 42節)。雖然祂的心中有劇烈的掙扎,但祂始終願意降服于上帝,這 使祂在靈裡能與上帝保持合一。

對于「願禰的旨意成就」這樣的禱告,我們可能會有一些疑問。

這是不是表示我們悄悄地放棄了我們剛剛所祈求的?我們是不是覺得 這樣的禱告,表明我們失去信心,也不知道是否合宜,而且也不一定 會蒙上帝應允?努力不拿小事麻煩上帝,在禱告未蒙上帝應允時說: 「沒關係,我瞭解!」這難道不是假謙卑嗎?如果這么想,那我們可 是大錯特錯了。

談到這樣的想法,德國神學家帝力克( Helmut Thielicke )曾寫

道:「這些都不是『願禰的旨意成就』的意思。其真正的意思是『禰 比我自己還瞭解我的禱告(羅馬書 8章26 節)。禰最知道我是需要挨 餓還是需要麵包。』無論發生何事,我仍要說『是的,主!』(參閱 馬太福音15章27節)因我知道禰必叫我在凡事上得滿足,遠超過我所 求所想。」

當我們禱告「願禰的旨意成就」時,我們就選擇了與上帝一致。

我們所說的正是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 的旨意」(約翰福音 4章 34 節)。我們是在附和主在客西馬尼園裡的 禱告。無論祂是否給我們麵包、工作、配偶或孩子,上帝按照祂的方 式所成就的旨意必然最好。

然而,倘若我們不能先誠實地面對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情緒,我們

將不會有信心與上帝步調一致。只有懷着一顆誠實的心,我們才能戰 勝對上帝的失望,並在禱告中建立起對上帝的信心。

27


研讀指南 閱讀21-27頁

3

背誦經文 詩篇139篇23節— 「上帝啊,求祢鑒察我, 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 知道我的意念。」

坦承自己的埋怨 明白我們禱告時對上帝誠實的必要性和重要 價值。

溫習 百貨公司及其他商店往往都設有「投訴中心」或 「顧客服務部」。你自己或你所認識的人,有沒有 使用過這類服務來解決抱怨?有什么樣的結果?

思考 1. 大衛·恩格在第22頁說:「自省⋯⋯能使人明白個人內心的真實光景。」這 話是什么意思?它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2. 我們在第25頁讀到,亞伯拉罕和摩西存着敬畏的心與上帝爭執。他們在禱告 中對上帝開誠布公,我們從中能學到什么? 3. 第26頁說:「耶穌基督的門徒,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在心思意念上與上帝合 一。」為什么它在我們的屬靈生活和整個生活中都很重要?

進深 參考 根據這段內容的背誦經文,為什么我們必須要在上帝面前誠實?你認為,這樣的 誠實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28


探索

閱讀經文

1. 大衛在自省的禱告中求上帝做什么?為什么大衛 堅信他的禱告必蒙應允?

2. 大衛為什么會說上帝不喜愛律法所規定的祭物 和燔祭?為什么大衛會說上帝不輕看「憂傷痛悔的 心」(17節)?

3. 你從大衛的禱告中能認識到上帝的哪些屬性?

詩篇51篇10-17節 10

上帝啊,求禰為我造清 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 11 有正直的靈。 不要丟棄 我,使我離開禰的面;不 12 要從我收回禰的聖靈。 求禰使我仍得救恩之樂, 13 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禰的道指教有過犯 14 的人,罪人必歸順禰。 上帝啊,禰是拯救我的上 帝,求禰救我脫離流人血 的罪,我的舌頭就高聲歌 15 唱禰的公義。 主啊,求 禰使我嘴唇張開,我的口 16 便傳揚讚美禰的話。 禰 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 我就獻上;燔祭禰也不 17 喜悅。 上帝所要的祭, 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 憂傷痛悔的心,禰必不輕 看。

禱告時間 > 請參閱下一頁摘自《靈命日糧》的 文章,讓它引導你靈修及禱告。

反思 誠實對于良好的關係至關重要,你是否同意?為什么?誠實與否,會怎么影響我 們與上帝的關係?

我們如何在坦誠地向上帝表達內心的負面感受時,對祂保持恭敬的態度?

29


靈 命日糧:關于試煉的反思和祈禱 靈命日糧:關于禱告的反思與默想

更正錯誤

則「更正啟事」登載在報紙的邊角上,雖不明顯,但 至少做了更正。為了更正錯誤,報紙編輯承認他們沒

有準確地真實報導。他們承認,錯誤地把一個人的名字與一 樁刑事案件聯系起來。雖然這個錯誤很容易為人所忽略,而 且大多數的讀者永遠不會知道其間的區別,但報紙還是做了 正確的事。

詩篇51篇6節: 祢所喜愛的是內 裡誠實;祢在我 隱密處必使我得 智慧。

真實和真理是生活的根本,也是新聞報導的根本。沒

有真理,道德上就會產生混淆。沒有真理,好事就會被人稱 為壞事,而壞事也會被人稱為好事。沒有真理作為標準,罪 犯會得到尊重,而值得尊重的人則被視為罪犯。

因此,上帝尋求我們內裡的誠實,這一點都不奇怪

(詩篇51篇6節)。大衛承認自己的姦淫、謀殺及其遮掩的 企圖時,耶和華就喜悅,這也不應該讓人吃驚。大衛坦白承 認自己的錯誤,這是正確的做法。只有在這個時候,大衛才 可以正確地關注他的罪對上帝的名字和聲譽有何影響?

我們怎么樣呢?我們過去對上帝誠實嗎?我們有沒有

更正我們的罪行呢?我們有沒有像大衛一樣,在父面前認 罪?我們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挽回我們的尊榮。上帝渴望 內裡的誠實,這就意味着要承認錯誤。

── 馬汀•狄漢二世(Mart DeHaan)

請上網閱讀 今日《靈命日糧》

www.chinese-odb.org/ 30


4

交談 代替 獨語

滿懷信心地禱告,最常見的障礙就是覺得自己的禱告不蒙垂 聽。就像一個妻子試圖跟正在閱讀體育新聞的丈夫說話,或是

一個父親對正在聽音樂的青少年說話。沒有反應,沒有回答,甚至連 偶爾的「嗯!嗯!」兩聲都沒有。

當這樣的情況出現時,我們便會開始將禱告視為一種儀式。我們

看不到這樣一個事實,即上帝對我們關懷備至,也傾聽我們每一句的 禱告。禱告,是為了讓我們與上帝有活潑的交流,我們與祂有日益親 密的關係,祂是既真實又慈愛的天父。陶恕在《渴慕上帝》一書中寫 道:「我們幾乎忘了,上帝有位格,因此我們可以與祂培養關係,正 如與其他人一樣。」當我們覺得上帝並未傾聽時,我們便需要留意禱 告的兩個重要層面。 31


禱告不只是我們對上帝說話,也是謹慎地回應祂透過聖經對我們

以信心聆聽上帝的聲音

的話,這包括祂曾說過的,以及如今仍繼續地對我們所說的話。因 此,聖經在我們與上帝的對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要想開始與上帝對話,一種方法就是翻到詩篇或使徒書信中的一

段內容。仔細閱讀,看看這段經文關于上帝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講 了些什么。存敬畏的心聆聽啟示這些話語之上帝的聲音,求祂幫助你 去發現祂的期望和心意,然后由衷地以對話的方式回應你所聽到的一 切。當你這么做時,你就會開始有信心瞭解上帝所看重的事,也會開 始發現上帝在你心中所作的工。

例如,當一個丈夫為回應哥林多前書13章的教導而禱告時,他就

會知道上帝對于愛的看法,並將之應用在他與妻子的關係當中。可能 是「愛是恆久忍耐」這句話,令他察覺到自己對待妻子不夠耐心,這 會使他在行為和態度上,做出迫切需要的改變。

芬乃倫(Francois Fenelon)寫道:「要安靜!並要傾聽上帝的聲

音。讓你的心處于預備的狀態,使聖靈能夠清楚地讓你知道什么是討 上帝喜悅的美德。如果我們要聽到上帝的聲音,外在世俗情感和我們 裡面的思緒都需要安靜下來,這非常重要。」

那不是一種聽得見的聲音。但當聖經的真理對你的情況及掛慮發出

溫柔、關愛,卻又剛強有力的話語時,你就會知道那是聖靈的聲音。

有一晚,我的孫子拿單病情嚴重,我起身為他禱告。我在上帝的

面前存禱告的心安靜等候,我就意識到過去我一直輕忽我妻子雪莉的 需要。我看到自己的態度,與主的話語以及祂的心意並不一致。

我意識到雪莉的生命裡有一個需要,我多年來一直都視而不見,

于是我懇求上帝的饒恕和幫助。第二天,我開始適度地改變對待她的 態度。這帶來了很大的不同!我相信,這就是上帝在我們靜默時對我 們說話的方式。 32


以信心回應上帝

聆聽上帝的話會帶來行動和言語上的回應,不過言語只是起點。 舉例來說,假設我們讀到哥林多前書15章,我們會讚頌主復活的偉大 得勝,及其帶來的盼望。然而,我們的回應不會僅止于此。當我們面 對被擊敗的屬靈仇敵時,就會得着更大的信心。這也會幫助我們對病 入膏肓的病人說出適當的話,給我們力量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混亂,也 會讓我們棄絕犯罪的態度或習慣。

當我們禱告時,也必須隨時準備有所行動。禱告愈是符合聖經、

合乎上帝的心意,所帶出的行動就愈徹底。這行動或是要我們進入某 人家裡分擔其重擔;或是帶領我們處理那些至今仍未解決的傷痛,甚 至是曾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或是大幅改變我們的計劃;或是讓我們 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做自己未曾想過或做過的事。這都是因為我們 禱告的對象是上帝,祂並不是靜止而無生命的,祂是永活的上帝。當 我們回應祂的時候,祂便帶着驚人的權能介入我們的生活,以測不透 的奇妙方式改變我們。或者祂要我們原地不動,那也不必擔心,因為 祂是上帝!

當我們帶着需要和請求俯伏在上帝面前時,我們以為自己是先採

取行動的。但事實上,所有的禱告都是對上帝的回應。這是挪威的哈 列斯比( Ole Hallesby)在其經典之作《禱告》一書中的教導。他認 為,耶穌的話「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其實是開啟禱告之鑰。而 基督如何叩門呢?祂透過我們的境遇和環境來驅使我們向祂禱告。當 我想到這裡時,我就知道我為拿單的禱告其實是個回應。藉着我孫子 身體上的需要,耶穌不斷地在我的生命中叩門。

33


研讀指南 閱讀31-33頁

4

背誦經文 詩篇46篇10節—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 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 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 崇。」

交談代替獨語 明白我們與上帝對話的重要性。

溫習 你曾否覺得自己的禱告沒有得到垂聽?這是否像與 你所關心的人進行單向對話呢?

思考 1. 「聆聽上帝的聲音」是什么意思(32頁)?它不意味着什么?為什么聆聽上 帝的期望和心意對我們禱告非常重要?

2. 在這一段內容中,我們讀到兩種不同的屬靈的信心。它們是什么?這兩個觀 念如何彼此相關? 3. 我們在33頁讀到,「當我們帶着需要和請求俯伏在上帝面前時,我們以為自 己是先採取行動的。但事實上,所有的禱告都是對上帝的回應。」你是否同意這 種說法?為什么?

進深 參考 在這段內容的背誦經文中(詩篇46篇10節),耶和華說我們要怎么回應祂?為什 么?這樣的回應與禱告有怎樣的關聯?

34


探索

閱讀經文

1. 在啟示錄3章中,基督寫信給老底嘉的早期教 會。是哪些原因讓祂關注那裡的會眾?

2. 運用這些比喻性的說法(可憐、貧窮、瞎眼、赤 身的),耶穌對他們的看法與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有 何不同?祂開出的藥方是什么?

3. 第20節的邀請用什么方式講到內心的關係和交 流?祂在激勵老底嘉的信徒做什么?

啟示錄3章15-20節 15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 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 16 你或冷或熱。 你既如溫 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 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 17 去。 你說:我是富足, 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 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 苦、可憐、貧窮、瞎眼、 18 赤身的。 我勸你向我買 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 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 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 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 19 見。 凡我所疼愛的,我 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 20 發熱心,也要悔改。 看 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 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 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 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禱告時間 > 請參閱下一頁摘自《靈命日糧》的 文章,讓它引導你靈修及禱告。

反思 我們會害怕獨自面對上帝,你同意嗎?為什么?如果你在接下來的二十四個小時 內與上帝獨處,你會對祂說什么?二十四小時是太長還是太短?為什么? 耶穌經常花很長的時間單獨與上帝相處,你認為祂會對上帝說什么?你認為在祂 與上帝獨處之際及之后發生了什么?關于耶穌的禱告生活,你認為你有什么可以 效法的地方?

35


靈命日糧:關于禱告的反思與默想

讓耶穌進來

們將禱告弄得很複雜!我們認為,禱告的效果在于我 們信心的大小、感情的激動程度,甚至是表達需要的

清晰度。其實,禱告遠比這簡單,也遠比這深刻。

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Ole Hallesby)給禱告下了這樣

一個了不起的定義,他說:「禱告其實只是讓耶穌介入我們 的需要。禱告就是允許耶穌運用祂的能力,來舒緩我們的愁 苦。」

這些話強調的是,上帝希望祂兒女心中具有的屬靈狀

況。就是認識到自己的無助,認識到我們無法駕馭現有的狀 況。祂希望我們認識到我們缺少智慧、力量,也缺少分辨是

啟 示 錄 3章 20 節: 看哪,我站在 門外叩門,若 有聽見我聲音 就開門的,我 要進到他那裡 去,我與他, 他與我一同坐 席。

非的能力去做正確的事,即便是在我們掌控一切之際。若是 抱着這種態度,那么我們向上帝所發出的任何聲音或呼求, 都是最單純的禱告。這禱告不管是包含着語言還是嘆息,體 恤我們的大祭司都會垂聽。

所以,禱告最大的攔阻,乃是我們沒有保持對主的謙

卑倚賴。就如老底嘉的基督徒,我們「是發了財,一樣都不 缺」,卻不知道我們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 的」。但是,只要我們的禱告是基于認識自己的無助──不 管我們需要的是恢復、得勝、引領,還是力量,這樣的禱告 會將我們的心門敞開,讓耶穌進來。

── 丹尼斯•狄漢(Dennis DeHaan)

請上網閱讀 今日《靈命日糧》

www.chinese-odb.org/ 36


5

順從 上帝 的看法

敢說,你一定遇過這樣的事。就是當你打電話給汽車經銷商的 服務部門時,電話中傳來令人愉悅的聲音:「請您稍候。」幾

秒鐘后,響起了千篇一律的音樂,並且時常播出一段錄音,向你保證 很快就會有人回答你的電話。你等了又等,並猜想八成是有人在閒聊 昨晚的球賽,或是某個電視節目而不接電話。經過了一段時間,你終 于掛斷電話。如果跳上車直接駛往該地,所花的時間可能還少一些 呢!

有時上帝好像也讓我們這樣等候。祂或許正在我們的生命中行某

些大事,但我們最深、最期待的懇求卻未蒙允許。我們知道祂仍在那 兒,只是祂沒有回答。 37


舊約的哈拿就嚐過被上帝拒絕的滋味(撒母耳記上1章1-18節)。

她是以利加拿的兩個妻子之一。另一個妻子毘尼拿已生兒育女,哈拿 則無。當時,無子嗣被視為是上帝不喜悅的標記。更糟的是,每年全 家上耶和華的殿獻祭時,毘尼拿都會嘲弄哈拿的不孕。

即使哈拿是個敬虔又忠心的婦人,她的愁苦仍延續了許多年。她

禱告又禱告,卻不見上帝的回答。有一年上耶和華的殿,「哈拿心裡 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10節)。

但這不是哈拿故事的結局。上帝按祂自己所定的時間,也就是在

最適當的時候,賜給哈拿一個兒子。她成了撒母耳的母親(撒母耳 記上1章19-20節),撒母耳后來則成為祭司和先知,改變了歷史的進 程。

哈拿覺得不被上帝悅納的感受,在上帝所定的時間裡變成了喜

樂。哈拿在歡欣無比的頌讚中表明,她最深的渴望並不是要得到一個 兒子,而是要知道她是上帝所悅納的人(撒母耳記上2 章 1-10 節)。 時候到了,哈拿的愁苦變成了喜樂。她的經歷告訴后來的世世代代: 上帝是否立即回答我們的禱告並非最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謙卑地 等候上帝的智慧與時候的到來。將哈拿的經歷與聖經其它的教導結合 后,我們就會明白,要順從上帝的智慧而非自我情感的部分原因。

相信上帝的觀點

我們的觀點猶如以管窺天,無法得知全貌。否則,我們就會明

白,我們所渴望的對自己或對我們所愛的人可能並無益處。我曾多次 為上帝未應允我所要求的每件事而感謝祂。如果我在禱告中能早點體 認到,唯有到天上我們才能得見全貌,我的光景可能會好得多。到那 時,我們就會「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哥林多前書 13 章 12 節)。富希士(P. T. Forsythe)寫道:「有一天我們在天上會心存感 激地發現,上帝斷然拒絕我們的祈求,有時正是祂最真實的回答。」 38


焦點 「哈拿的禱告是以淚相伴。她明白上帝是有憐憫的,因祂 知道憂傷的心靈。祂准許我們在禱告中既可求一般的生活 需要,也可提及我們最需要、最渴望的某件事。哈拿說話 柔和,沒有人聽到她的聲音。她藉此表明,她相信上帝知 道人的心,以及人心的渴望。」

—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

相信上帝的智慧

上帝知道我們最深處的需求。一位單親媽媽祈求能有兩千元來解

除她財務上的困境。但上帝拒絕了,並未按着她的請求供應金錢,不 過祂卻給了她一份可以勝任的工作。接着,又使她的一位朋友幫助她 學習管理她的財務。日后在她回顧時,她明白上帝的確回答了她的禱 告,但上帝所用的方式反映出了祂的智慧。最棒的是,她對上帝的信 心因而增長了。

相信上帝的時間

無論是房子的出售遲于我們的預期,或是嬰兒提早了兩個禮拜出

生,上帝的時間總是最好的,因為祂有能力統管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境 況。

39


相信上帝的良善

我們可能為妻子或丈夫能更尊重我們而禱告多時,但只有等到我

們順服上帝的帶領,不再當眾貶低我們的配偶之后,效果才會出現。

如果我們拒絕饒恕別人,或陷入于某種困擾,或因在怒氣中翻 騰而使我們的聖潔被玷污,或者我們妄求要放縱情慾(雅各書 4 章 3 節),在這些情況下,上帝的回答就不會出現。禱告蒙垂聽之前,我 們需要做省察的工作,並要認罪悔改。 章伯斯( Oswald Chambers )認為,等候是禱告的一部分。關于 「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 18 章 1節)這句經文,他寫道:

「耶穌教導門徒禱告要有耐心。假如你與上帝的關係健全,而祂延遲 回答你的禱告,不要誤以為祂像個刻薄的朋友,或像個不近人情的父 親,或是不公義的審判者,只要繼續禱告,你的禱告一定會得到回 答,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禱告吧!不要退后。你在天上的父 有一天會解明一切。祂現在沒有回答,是因為祂正在塑造你的品格。 你說:『別管什么品格,我要祂應允我的祈求。』而祂說:『我所做 的遠超過你所見所聞。相信我。』」

焦點 「上帝的時間與我們自己的時間幾乎從不吻合,因為這一 點,我們就因着生活中的苦難而急躁、焦慮,甚至氣餒。 但我們若相信祂的品格,就必須相信祂的時間。『所以, 你們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 們升高。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 (彼得前書5章6-7節)」

—肯·布阿(Ken Boa) 《歡迎你問》 40


詩人亞薩得到提醒,認識到上帝宏大的看法,因而學會了克服失 望。他在詩篇73篇裡說:

上帝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至于我,我的腳 幾乎失閃,我的腳險些滑跌。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 就心懷不平。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他們的力氣卻也壯 實。他們不像別人受苦,也不像別人遭災。⋯⋯我實在 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因為我終日遭災 難,每早晨受懲治。我若說:「我要這樣講」,這就是以 奸詐待祢的眾子。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 等我進了上帝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祢實在把他們安 在滑地,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 荒涼!他們被驚恐滅盡了。人睡醒了,怎樣看夢,主啊, 祢醒了,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因而我心裡發酸,肺 腑被刺。我這樣愚昧無知,在祢面前如畜類一般。然而我 常與祢同在,祢攙着我的右手。祢要以祢的訓言引導我, 以后必接我到榮耀裡。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祢 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 殘,但上帝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 。 (詩篇73篇1-5節、13-26節)

41


研讀指南 閱讀37-41頁

5

背誦經文 詩篇73篇25節— 「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 誰呢?除祢以外,在地上 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順從上帝的看法 順從上帝的智慧及其旨意。

溫習 我們的看法怎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上帝的看 法怎么不受這些限制?

思考 1. 我們有時候讓自己的情緒而非上帝的智慧支配自己。這在人生歷程中有什么 危險? 2. 我們在第38頁讀到引自富希士(P. T. Forsythe)的話說:「有一天我們在天上 會心存感激地發現,上帝斷然拒絕我們的祈求,有時正是祂最真實的回答。」你 覺得這種概念是否可以接受?請加以解釋。

3. 請再次閱讀章伯斯的話(40頁)。關于未蒙應允的禱告與上帝在我們生命中 的工作之間的關係,他說的是什么?

進深 參考 在詩篇73篇23-26節中,亞薩怎么看待上帝親自介入他的生活?在我們掙扎之 際,這種認識能怎么幫助我們?

亞薩更清楚地明白上帝的心意后,如何使他在2-3節所表達的渴望轉變為在第25 節所表達的盼望?

42


探索

閱讀經文

1. 詩篇73篇的作者亞薩,經歷過靈裡失望的艱難階 段。他如何描述自己對生活中失望之事的反應?

2. 亞薩對什么心懷不平?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和感受嗎?

詩篇73篇1-5、23-26節 1

上帝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 清心的人。2至于我,我的 腳幾乎失閃,我的腳險些 滑跌。3我見惡人和狂傲人 享平安,就心懷不平。4他 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他 們的力氣卻也壯實。5他們 不像別人受苦,也不像別 人遭災。 23

3. 你認同亞薩在詩篇73篇23-26節中所做的結論嗎? 上帝的看法怎么更正了他的思維?

然而我常與禰同在,禰 攙着我的右手。 24禰要以 禰的訓言引導我,以后必 接我到榮耀裡。 25除禰以 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 禰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 所愛慕的! 26我的肉體和 我的心腸衰殘,但上帝是 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 福分,直到永遠。

禱告時間 > 請參閱下一頁摘自《靈命日糧》的 文章,讓它引導你靈修及禱告。

反思 請用1-10為等級(10為最高)來標明你相信上帝為你天父的程度。請分享生活中 讓你懷疑上帝的境遇。它是什么事?它如何影響你對上帝的信心?你有沒有完全 恢復對上帝的信心?是怎么做到的?

43


靈命日糧:關于禱告的反思與默想

人生看似不公平時

可曾感到人生不公平?我們這些立志遵行耶穌旨意和 道路的人,看到那些對祂漠不關心的人生活得有滋有

味時,就容易困惑。那些用欺騙手段的商人贏得了巨額合 同,整日消遣宴樂的人卻強健有力,而你或你所愛的人卻掙 扎于財務或醫療的泥沼。這讓我們有受騙上當之感,覺得自 己行事正直卻是毫無益處。

詩篇73篇3節: 我見惡人和狂 傲人享平安, 就心懷不平。

如果你曾有這樣的感受,那你就有知音了。詩篇73篇

的作者羅列了許多惡人昌盛的事,然后他寫道:「我實在徒 然潔淨了我的心」(13節)。但當他想起與上帝同在的時 光,他的想法改變了,「我⋯⋯才明白他們的結局」(17 節,新譯本)。

只要我們花時間與上帝相處,從祂的角度來看事物,

我們的觀點就會全然改變。我們現在或許會妒忌那些不信的 人,但在審判之時,我們絕不會羨慕他們了。就像有句格言 所說,若你贏得這次戰役卻輸掉整場戰爭,這短暫的勝利有 何用處?

我們要像詩人一樣,為上帝在今生的同在和祂應許的

永生而讚美祂(25-28節)。即使人生看起來並不公平,上 帝就是你唯一的需要。

── 喬·斯島威(Joe Stowell)

請上網閱讀 今日《靈命日糧》

www.chinese-odb.org/ 44


6

在等候中 以上帝 為樂

人亞薩讓我們看到,除了順從上帝的看法之外,信靠上帝還有 其他的層面。另一種在禱告中增進信心的方法,就是在等候上

帝滿足你的需要之時,學習以祂為樂。我們所等候的任何事物,都不 足與認識祂的殊榮相比。沒有什么會比上帝本身對我們更為重要。

當然,我們也會遇上被艱難困擾、被失望和憂傷壓垮的時候。正

如哈拿,我們有時會因事與願違而無法自已。然而也有很多時候,我 們會因上帝為我們所成就的事而歡喜快樂。

45


相信你對祂的認識

我們學習等候上帝,開始時可以因我們對祂既有的認識而喜樂。

我們可以接受詩人的邀請,以感謝進入祂的門,以讚美進入祂的院, 並稱頌祂的名(詩篇100篇4節)。

感謝祂 上帝已為你做了許多,要是你的上司或父母為你做了其中的十分之 一,你必定會感激到五體投地。對上帝也如此行吧! 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我要稱謝你,直到永遠!(詩篇 30篇12節) 耶穌感謝天父(路加福音10章21節);保羅的禱告充滿着感恩的 言詞(以弗所書5章20節);我們也該向主獻上喜樂的感恩。

讚美祂 我們要因上帝的名讚美祂,因祂為我們所做的稱謝祂。聖經中洋溢着 對上帝的讚美之辭。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耶和華的僕人哪,你們要讚美, 讚美耶和華的名!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今時直到 永遠!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 的!(詩篇113篇1-3節)

其他稱頌上帝的經文包括詩篇146篇1-2節、希伯來書13章15節以 及啟示錄 4 章 11 節。在禱告中向主獻上讚美,藉着讚美表示你對祂的

敬拜和尊崇。「祂是你所讚美的」(申命記10章21節)。

46


相信祂所應許的

另一種以上帝為樂的方法,就是為着上帝所賜關于禱告的應許而

歡欣。保羅在以下論禱告的經典段落中提到了三條應許: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 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 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6-7節)

上帝賜平安的應許 禱告是對付焦慮的解藥。上帝承諾我們若將重擔卸到祂的肩頭上,祂 就會將平安賜給我們。許多基督徒可以見證,在令人恐懼的黑夜,當 他們將重擔交給主時,主就賜給他們平安,讓他們可以安然入睡(詩 篇4篇8節)。因此,我們可以歡喜地知道,當我們將掛慮、重擔以及 心中的牽掛帶到主的面前時,祂必會賜下平安。

上帝保守的應許 我們若禱告,上帝便會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祂是我們的保障,我們 遭到仇敵攻擊時,祂會看顧(詩篇31篇1-3節)。因此我們可以歡欣, 因為知道祂必保守我們。

上帝同在的應許 保羅這么說:「賜平安的上帝必與你們同在」(腓立比書4章9節)。 當我們經歷暴風雨,走過低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單時,禱告可以 提醒我們上帝與我們同在。祂應許隨時隨地都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 為此歡喜快樂。

47


研讀指南 閱讀45-47頁

6

背誦經文 詩篇100篇4節— 「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 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 祂,稱頌祂的名。」

在等候中以上帝為樂 因上帝在生活中與我們同在而歡喜快樂。

溫習 我最感謝上帝的是

我可以感謝上帝,因為

思考 1. 我們在第46頁看到,有兩種對上帝的回應可以表達我們以祂為樂。它們是什 么,什么讓它們彼此有別?

2. 我們在第47頁讀到上帝應許我們的三件事。它們是什么?為什么它們應該帶 給我們靈裡的信心?

3. 大衛·恩格說:「禱告是對付焦慮的解藥」(47頁)。禱告能克服我們的焦 慮,你同意嗎?如果能,怎么克服?如果不能,為什么?

進深 參考 在詩篇113篇中,「耶和華的名」意味着什么(1、3節)?為什么我們要讚美祂 的名?

48


探索

閱讀經文

1. 知道保羅寫這番話時是在羅馬監獄中,對我們很 有幫助。他對這些境遇的反應是什么,這如何反映 出他對上帝的信心?

2.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這是什么意思?為什么 基督徒在焦慮和禱告看似不蒙應允時能夠喜樂?

腓立比書4章4-8節 4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 再說,你們要喜樂!5當叫 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 主已經近了。6應當一無掛 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 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 要的告訴上帝。7上帝所賜 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 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 懷意念。8弟兄們,我還有 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 可敬的、公義的、清潔 的、可愛的、有美名的, 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 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 念。

3. 這裡提到所應許的「上帝所賜的平安」是什么? 這種平安怎么「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7節)?在 此過程中,第8節有何幫助?

禱告時間 > 請參閱下一頁摘自《靈命日糧》的 文章,讓它引導你靈修及禱告。

反思 不管境遇如何,要常常喜樂、凡事謝恩,你是不是覺得很難做到?為什么?從腓 立比書4章8節中,你可以默想哪件事,來幫助你在等候中以上帝為樂? 數算你的祝福,始終都要從賜福的上帝開始。當你結束本課的學習時,花些時間 感謝上帝及祂為你所做的一切。

49


靈命日糧:關于禱告的反思與默想

遠離憂慮

年前,帶領我們查經的組長向我們提出挑戰,要求大 家記住聖經的某一章,並要在小組中背誦。一開始,

我對這個建議很抗拒。一整章!還要在大家面前背出來!背 誦從來就不是我的專長,一想到在眾目睽睽之下會有長時間 的沉默,大家會等着我背出下一個字,我就感到害怕。

幾天之后,我不情願地翻着聖經,想看看有哪些經文

可以背誦。沒有一處合適的經文,直到我翻到腓立比書第4 章。

腓 立 比 書 4章 6 節: 應 當 一 無 掛 慮,只要凡事 藉着禱告、祈 求,和感謝, 將你們所要的 告訴上帝。

我默默地讀這節經文,「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

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6 節)。那時我意識到,這就是我要背誦的經文,因為它教導 我不為這一任務而焦慮。

上帝不願意我們為將來的事憂慮,因為憂慮會防礙我

們的禱告。使徒保羅提醒我們,不要煩躁不安,反要求上帝 幫助。只要我們不斷用這種方法來對待焦慮,上帝所賜的平 安就會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7節)。

曾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你選擇憂慮,何必還要

禱告?」意思非常清楚:憂慮對我們沒有幫助,但禱告會讓 我們和上帝親近,祂是能擔當我們所有憂慮的主。

── 珍妮佛•史考特(Jennifer Benson Schuldt)

請上網閱讀 今日《靈命日糧》

www.chinese-odb.org/ 50


7

透過 聖經 來禱告

經的作者和我們一樣,有同樣的渴求和失望。他們有時也會因 環境而驚慌,有時向上帝哀求而祂卻沉默不語,體會過走投無

路的感受,也嚐過情緒失控的滋味。然而,聖經的作者之所以對我們 如此重要,就是因為他們能在有生之年恢復在主裡的喜樂與信心。

當我們在自己的恐懼和失望中掙扎時,我們可以把聖經作者們的 想法,當作我們自己心靈和禱告的反思,從而得到新的盼望。詩篇42 篇是個很好的範例。作者帶着一顆干渴、消沉的心,來到主面前傾心 吐意,迫切呼求,直到重新發現自己所遺忘的真理。

51


我們將先引述一節經文,然后指明如何根據這節經文的內容來禱

告:

上帝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 上帝,就是永生上帝;我幾時得朝見上帝呢?(詩篇42篇 1-2節)

「主啊!這些話真是表達出我所感受到的虛空!我因忙碌奔波而

覺得干渴、困倦、軟弱。我的力氣消散,不知自己還能支撐多久。如 果禰不幫助我,我就無法堅持下去。我知道,有一天我會站在禰面 前,但我渴望現在聽到禰的聲音。禰對我的旨意是什么?禰希望我做 什么?」

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上帝 在哪裡呢?」(3節)

「父啊,我真想知道禰到底在哪裡,為何不幫助我!過去我在眾

人面前見証禰的信實與可靠,而如今,我卻在他們面前感到羞愧。」

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上帝 的殿裡(4節)。

「主啊,這真是今非昔比!我曾在禰聖民面前以禰為樂,我們

一同歡喜禱告。如今我感到那么孤單,過去的歡樂時光似乎極其遙 遠。」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 上帝⋯⋯我還要稱讚祂(5節)。

「父啊,是的,我也有了更好的認識。在我聆聽自己的抱怨時,

我裡面深知禰是值得信靠的。我確信堅定倚靠禰是對的。如同詩人一 樣,我全然相信禰必在適當的時候以禰的智慧幫助我。我知道將重拾 歡笑,讚美禰的日子必將來臨。主啊!我多么渴望那日快到來。」

52


用于不同境遇的禱告經文: 危險中:詩篇91篇 被罪困擾時:詩篇51篇 沮喪時:詩篇34,139篇 憂慮時:腓立比書4章 面臨危機時:詩篇121篇 孤單時:詩篇27篇 灰心時:詩篇23,42篇 喜樂時:詩篇100篇 感恩時:詩篇136篇 懷疑時:希伯來書11章 需要勇氣時:約書亞書1章 尋求饒恕時:詩篇32篇 受試探時:詩篇1篇;雅各書1章13-17節 為愛困惑時:哥林多前書13章 需要安慰時:哥林多后書1章 需要確據時:約翰福音3章 為惡人的成功而愁煩時:詩篇73篇 難以信靠時:馬太福音6章28-33節 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 我生命的上帝(8節)。

「我真的相信,使我再次經歷禰慈愛的日子將要來到。我相信,

禰必重新使我在夜裡歌頌禰。」

53


我要對上帝我的磐石說:「祢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 ⋯⋯時常哀痛呢?」(9節)

「父啊,雖然我知道禰會幫助我,恐懼仍如潮水般不斷地襲擊

我。儘管我相信禰,我知道禰是我的磐石、我的避難所,我仍然覺得 被遺忘,感到孤單。為何禰要讓禰的孩子耗時悲傷,而非以讚美度日 呢?」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 望上帝,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上 帝(11節)。

「是的,主,我還是要稱讚禰!禰是我唯一的盼望,因禰的慈愛

我讚美禰,求禰赦免我的不信。我要等候禰,我要等候禰使我的喜樂 失而復得!」

你的下一個禱告 你的下一個禱告可以改變你的一生。請回到本書的第6頁,你在空 格中填了什么?第8頁中提到的失望有沒有哪一種正在影響你?

該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求上帝幫助你下定決心,跨越那些障

礙、克服攔阻,並開始用你自己的方式禱告。不要讓灰心和失望阻止 你。清教徒有句格言:「要禱告到你願意禱告為止。」繼續禱告,你 很快就能在禱告中重獲信心。

另一方面,你可能需要從最基本的步驟開始。也許,在你讀了這

本小冊子之后,你覺得自己沒有把握是否已經和上帝建立了關係。你 明白自己是一個罪人(羅馬書3章23節),但你還需要知道:

• 你無法拯救你自己(以弗所書2章8-9節)。 • 耶穌──無罪的上帝之子,活出了我們永遠也無法活出的完美 生活(彼得前書2章22節)。

54


•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有的罪付了贖價(哥林多前書15 章3-4節)。 • 基督的復活證明,祂獻上的祭已蒙上帝的悅納(啟示錄1章4-6 節)。 • 藉着信,我們接受耶穌基督作我們的救主(約翰福音3章16 節)。

求上帝拯救你,脫離因罪所當受的刑罰。要相信祂的拯救。你會

發現,這個禱告將是你所有禱告中最重要的一個。正是這個關乎救恩 的禱告,為你獻給上帝的其他禱告奠定了無法動搖的根基。

55


小組和個人使用指南 課程大綱 研讀 主題

經文

閱讀

問題

1

禱告中遭遇的困難

詩篇13篇1-6節

6-9頁

10-11頁

2

藉着中保親近上帝

希伯來書4章14-16節

13-17頁

18-19頁

3

坦承自己的埋怨

詩篇51篇10-17節

21-27頁

28-29頁

4

交談代替獨語

啟示錄3章15-20節

31-33頁

34-35頁

5

順從上帝的看法

詩篇73篇1-5、23-26節

37-41頁

42-43頁

6

在等候中以上帝為樂

腓立比書4章4-8節

45-47頁

48-49頁

講壇證道系列(牧師和教會領袖)

儘管探索研經叢書(Discovery Series Bible Study, DSBS)主要用于個人和小

組研究,但牧師也可以用這些材料作為基礎,就這個重要議題傳講一系列的信 息。上面的內容概述所建議的主題和相應的經文,可作系列講道的大綱。

探索研經叢書使用指南(個人和小組) 個人—個人研讀 • 閱讀本書指定的頁數。 • 仔細思考研究問題,並寫下每一個問題的答案。

小組—聖經研究討論 • 為了充分利用大家聚會的寶貴時間,小組各成員在聚會前要做好課前的功課。 • 建議討論的時間---45分鐘。 • 小組要專注于討論問題,讓各成員積極參與。

56


讀者筆記

57


讀者筆記

58


《靈命日糧》 直

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在家或辦公 室裏收到《靈命日糧》。只需要填妥 下列的表格后寄給我們即可!我們衷 心歡迎你成為RBC Ministries的固定 讀者。

一旦你成為固定讀者,你將會收到: 靈命日糧: 每日都有一篇靈修文章,鼓勵你花時間學習上帝的話語。 探索叢書: 這小冊子為渴望將上帝的話語實踐在生活中的人提供各種題 材,讓他們深入學習。我們將于每季寄給你一本《靈命日 糧》,而《探索叢書》的寄送將按各地區的不同需要而定。

是的!

我願意成為RBC Ministries的固定讀者,並希望定期收到 《靈命日糧》。 請寄給我:(季刊) 英文版的《靈命日糧》

簡體版《靈命日糧》 繁體版《靈命日糧》 中文大字版《靈命日糧》

請用英文正楷填寫清楚: 姓名:

請沿虛線剪下

%

地址:

郵遞區號:

電話:

所屬教會:

電郵:

職業:

出生日期:

許多人幫助 RBC Ministries 將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帶給他人, 即使是小額奉獻,也能聚沙成塔。我們並沒有任何機構或宗派提供基金或資助。 請把表格寄往鄰近的RBC Ministries辦公室(見60頁)

59


RBC Ministries通訊錄 請 與 你 鄰 近 的 辦 公 室 直 接 聯 絡

亞非地區 RBC Ministries Lanka PO Box 19, Dehiwala 10350, Sri Lanka Telephone: (+94-11) 272-1252 • Fax: (+94-11) 444-9333 • E-mail: srilanka@rbc.org 美洲地區 Ministérios RBC Caixa Postal 4190, 82501-970, Curitiba/PR, Brazil Telephone & Fax: (+55-41) 3257-4028 • E-mail: brazil@rbc.org 歐洲地區 RBC Ministries Europe PO Box 1, Carnforth, Lancashire LA5 9ES, United Kingdom Telephone: +44 (0) 15395-64149 • Fax: +44 (0) 15395-64388 • E-mail: uk@rbc.org 新加坡 RBC Ministries Asia Limited MacPherson PO Box 146, Singapore 913405 Telephone: (+65) 6858-0900 • Fax: (+65) 6858-0400 • E-mail: singapore@rbc.org 馬來西亞 RBC Resource Centre Berhad PO Box 86, Taman Sri Tebrau, 80057 Johor Bahru, Malaysia Telephone: (+060-7) 353-1718 • Fax: (+060-7) 353-4439 • E-mail: malaysia@rbc.org 香港 RBC Ministries Limited (Hong Kong) PO Box 74025, Kowloon Central Post Office, Kowloon, Hong Kong Tel: (+852) 2626-1102 • Fax: (+852) 2626-0216 • E-mail: hongkong@rbc.org 台灣 RBC Ministries Foundation PO Box 47-260, Taipei10399, Taiwan, R.O.C. Tel: (+886-2) 2585-5340 • Fax: (+886-2) 2585-5349 • E-mail: taiwan@rbc.org 日本 RBC Ministries Japan PO Box 46, Ikoma Nara, 630-0291 Japan Tel: (+81-743) 75-8230 • Fax: (+81-743) 75-8299 • E-mail: japan@rbc.org 印尼 RBC Indonesia PO Box 2500, Jakarta 11025, Indonesia Tel: (+62-21) 2902-8950 • Fax: (+62-21) 5435-1975 • E-mail: indonesia@rbc.org 紐西蘭 RBC Ministries New Zealand PO Box 303095, North Harbour, Auckland 0751, New Zealand Tel: (+64-9) 444-4146 • Fax: (+64-9) 444-4156 • E-mail: newzealand@rbc.org 澳洲 RBC Ministries Australia Limited PO Box 15, Kilsyth, VIC 3137, Australia Tel: (+61-3) 9761-7086 • Fax: (+61-3) 8080-3235 • E-mail:australia@rbc.org 美國 RBC Ministries Grand Rapids, MI 49555-0001, USA Telephone: (+1-616) 974-2210 • Email: usa@rbc.org 你也可以上網站www.rbc-addresses.info,查詢有關RBC Ministries辦公室的聯繫資料。

6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