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的生命凯歌

Page 1

約瑟的生命凱歌 橄欖球教練十分惱怒地說:「接二連三輸了五場球賽
若我們真的相信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為使我們得益 處,那么我們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允許那坎坷、痛 苦、充滿淚水的經歷成為我們人生課堂上的導師。 舊約中的人物約瑟,從人生極艱難的處境中學會如 何克服困難,我亦以此為我的禱告,希望我們可從他的 生命中學到一些重要的功課。 ──貝爾•柯羅德(Bill Crowder) 目 錄 人生的功課.....................................2 戰勝生命中的挑戰...............................4 戰勝背叛................................4 戰勝誘惑...............................10 戰勝失望...............................15 戰勝成功...............................20 戰勝苦毒...............................25 戰勝一切的信心................................31
已經糟透了,但最令我感到沮喪的,就是我們不斷 犯同樣的錯誤,一點也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其實在球場 以外,這種情形也隨處可見,我們常常白白地經歷了失敗 的痛苦。我們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發現,最令人痛苦的 不是失敗本身,而是沒有從錯誤中學到功課。
2 人生的功課 在以前的電視節目「快樂日」中,理查( Richie Cunningham )剛剛因為行為不良被父親霍華德 (Howard)責罰。當他們談及這個話題時,霍華德問他 的兒子:「你知道要從中吸取教訓嗎?」理查的回答令 人深思:「我想,如此痛苦的經歷,一定有一些需要學 習的功課。」 這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生!困難會磨礪我們的個性, 這是在安逸的時候無法達到的。人生最重要的功課,往
當我父親去世時,有一位牧師朋友來參加葬禮。那
星期裡學到的功課而感恩。」 他繼續說:「我從未失去過摯親,但我卻在無數的 葬禮中講過道。在這些葬禮中,我覺得我根本沒有能力 去安慰這些失去摯愛的人,因為我從未經歷這種痛苦。 所以,你今天從痛苦中學到的功課,將會幫助你給予那 些痛失親人的人更好的安慰。」 在新約中最具實用性的書卷雅各書記載道: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 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 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
往是從極度的苦惱中學習到的。
時,我當牧師才幾個月,而父親的葬禮將是我首次證道 的葬禮。我的朋友拍 着 我的肩膀說:「我知道這使你非 常難過,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有一天,你會為在這一個
3 全完備,毫無缺欠。(1章2-4節) 他的意思十分簡單──上帝不會白費功夫!發生在 我們身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其目的,而主要目的是使 我們的信仰更堅定。 常言道,人生要不斷向前邁進,但你只能在回顧往 事時,才能體會其中的意義。這實在需要我們相信:這 位掌管萬有的主是出于愛的目的。我們必須相信祂在掌 管──特別當生命似乎不受控制的時候。 約瑟能夠教導我們如何處理生命的難題。 這就是保羅所指的行事為人是憑 着 信心(哥林多后 書 5 章 7 節)。這與我們一貫根深蒂固的自我保護截然不 同。我們想掌管、操縱和控制一切。但上帝要我們相信 天父的愛,祂是永不出錯的。祂希望我們倚靠創造我們 的主,「靠 着 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 余了。」(羅馬書8章37節) 這就是舊約中的人物約瑟的一生。他的人生充滿黑 暗、困境,然而,最后的結局卻是如此奇妙!事實上, 約瑟能夠教導我們如何處理生命的難題。他在不敬虔的 文化中成為一個敬虔的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他的例子足以成為我們在面對人生各種問題時的榜 樣。
4 戰勝生命中的挑戰 戰勝背叛 英文有很多美麗的詞語,朗讀時音韻相當美妙,但 是「背叛」(Treachery)一詞卻不是。 在聽到「背叛」一詞時,我們就會想到貝內迪克 特•阿諾德(Benedict Arnold),他在自己的國家剛要 成立之際就將其出賣了。我們也聽到凱撒大帝背上被刺 一刀時,痛苦地叫着:「布魯特,你也背叛我嗎?」 當我們聽到「背叛」這個詞語時,我們立即回想起 黑夜的花園裡,一個親切的呼喚和一個吻,就把上帝的 兒子以三十塊銀子出賣了。 當我們進入約瑟的一生,他就是站在背叛的起始點 ──被自己家人所出賣。這雖會為他帶來短暫的痛苦, 但卻是少年約瑟必須學習、戰勝的功課。 緊張關係的來源 記得數年前,我去探訪一個剛來教會聚會的家庭。 在入屋之際,已感到那股緊張的氣氛。我不清楚家庭成 員之間到底誰喜歡誰,但清楚不過的是,他們彼此不喜 歡。在四十五分鐘的探訪過程中,有兩樣東西是顯而易 見的:丈夫及妻子的關係惡劣,而他們倆的內戰已蔓延 到他們的子女之間。 我們理想的家庭理應是一個溫暖、愛、包容和有 安全感的地方。但一般而言,家庭常常卻是「名不副
5 實」,成為惱怒、忿恨及痛苦的溫床。從創世記 37 章看 來,雅各的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點燃家庭惱怒的導火線 亞伯拉罕的孫子、以撒的兒子雅各,從慘痛的經驗 中學會了人種什么就收什么的道理。他不理會聖經在創 世記 2 章所記載的婚姻模式,而和多個女子結婚。他與 兩個妻子以及他們的使女生了兒子,結果共有十二個兒
各的兒子們就受到父親的潛移默化,以致這個家充滿衝 突、欺騙及自私自利。因為雅各是個失敗的父親,致使 整個家庭籠罩在一觸即發的氣氛之下。創世記 37 章列載 了雅各家中三個潛在的導火線。 l 雅各利用約瑟監視他的哥哥,而他們卻最憎恨這位 「最受寵愛的兒子」(2節)。 l 雅各送了約瑟一件彩衣作為禮物,顯示他對約瑟的 偏愛(3節)。 l 雅各加深了兄弟之間的仇恨敵意,但他們的怒氣卻 指向約瑟,而不是父親及其愚蠢的行為(4節)。
子,各自爭奪在父親心中的位置。 當雅各明顯偏愛第二任妻子拉結所生的兩個兒子: 約瑟和便雅憫時,問題就變得更嚴重了。這產生了嚴重 的家庭摩擦。由于這兩個兒子在家中享有特別的地位, 使他們成為家人的眼中釘。 此外,雅各本身品格上的缺陷又在他的兒子們身上 重現。他的名字(雅各)就是「密謀者」的意思,而雅
6
夫婦關係破裂會嚴重影響家庭關係。 講到家庭的緊張氣氛,我想起了曾讀過一份1935 年 7月1日所立的遺囑摘要: 給我兩位女兒弗蘭妮和丹尼絲的信。 因為她們不愛我這位溺愛她們的父親,我 將給她們每人留下一美元及父親的詛咒。願她 們兩人的生命充滿苦難、愁苦和悲傷,願她們 不久就在無限的痛苦中死去。願她們的靈魂下 到陰間、註定永遠受盡折磨。 家庭可以是仇恨的溫床,而后果可能極具破壞性。 雅各不智的行為就像在家中埋下了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兄弟之間衝突日漸加劇,其實是由婚姻的問題所產 生。撒母耳記上1章就有同樣的結果,一夫多妻令妻子之 間產生競爭,衝突是難免的。當然,一夫多妻並不一定 會產生衝突,但夫婦關係破裂則會嚴重影響家庭關係。 破裂的關係再加上父母錯誤的教育,就如偏愛一位孩子 為寵愛和讚美的對象,結果就成了一個悲劇。 雅各偏愛約瑟,他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第一, 雅各給予約瑟錯誤的訊息,令他認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比其他兄弟更高。第二,雅各令兒子們感到被拒絕的痛 苦,因為他也曾寵愛過他們,現在卻不受關注了。結 果,他們的緊張關係就好像是個不定時炸彈一樣。雅各 的愚蠢和不順服造成了一個充滿怨恨和仇視的家庭。
7 魯莽的年輕人 約瑟得了一連串的夢,預測他將來會擔任高位。然 而,他沒有考慮夢境的重要性或想試圖瞭解清楚,反而 在家人(包括恨他的哥哥們)面前誇耀,約瑟在判斷方 面犯了三個嚴重的錯誤: l 他沒有分別好壞的能力──他不知道他在家中的險 境。 l 他不夠敏銳──他沒有考慮此行動對家人的影響。 l 他並不成熟──他沒有仔細思考他的行為可能帶來 的傷害。 結果,家中緊張和忿怒的氣氛與日俱增,表示少年 約瑟的品格中缺乏了洞察力。縱使有一天,他的權勢超 越他的兄弟,但他的行為證明,他還未準備好擔任此工 作。 約瑟需要經過裝備才能擔任領導的角色,首先他必 須學習擔任僕人的角色。僕人和領袖的雙重身分會讓個 人表現出洞察力、敏銳度和成熟度。這無論在丈夫與妻 子之間、教會中的領袖之間、僱主與僱員之間、政府領 袖與人民之間,都同樣適用。我們的世代更迫切需要有 僕人心腸的領導者。 就基督徒領袖而言,常面對的問題是:「你是否利 用你的地位謀取私利?或是你在這權位上仍讓上帝使用 你?」就此,有人曾寫了一首「領袖的禱文」: 主,當我犯錯,請幫助我願意去改變; 當我做對了,請幫助我不驕傲;
8 賜我能力,讓我能影響他人, 不是因為我的權力,而是因為我的好榜樣。 約瑟須培養領袖的特質,但他只能從僕人的角色中 取得教訓和經驗。 監視十個兄長 在創世記 37 章 12-27 節,雅各派約瑟去監察他的兄 長,他的十個兄長對他的出現表示憤恨,他們的反應乃 意料中的事。當他們注視「父親的寵兒」時,那份壓力 就加劇了。 首先我們看見忿怒已取代了愛,甚至引起殺機( 18 節)。另外,挖苦亦取代了合宜的對答(
幾個階段進行。 l 他們剝了他的衣服(23節),即忿恨的象征。 l 他們把他丟在坑裡(24節),使他從眼前消失。 l 當他們年少的弟弟在漆黑的坑中受苦,他們卻狠心 地坐下吃飯(25節)。 l 他們把他當作奴僕賣了(25-28節),決定從約瑟身 上賺錢就是此悲慘事件的結局。 這就是緊張的家庭關係造成的后果。苦毒的根源是 憎恨(馬太福音 5 章 21-22 節);苦毒的象征是挖苦(雅 各書 3 章 1-8 節);苦毒的結果是利用──利用人而不是 愛人。
19 節)。呂便 嘗試替約瑟出頭,但遭拒絕(21-22節)。最后,攻擊分
9 苦毒的根源及其惡果 若你已讀過這個聖經故事,你會很容易地說:「不 要緊!萬事都會逢凶化吉。」但請看看一個被怨恨所吞 噬的家庭所帶來的直接痛苦:呂便為約瑟(和他本身缺 乏勇氣)感到哀傷;兄弟們向父親撒謊,但卻永遠逃不 過本身的內疚感(見創世記 42 章 22 節)。雅各是欺騙 者,現在反被欺騙,而他經歷痛苦,卻又拒絕接受安 慰,可謂自食其果。他以羊羔欺騙他的父親,現在他也 同樣被他的兒子們所欺騙。 苦毒的根源是憎恨; 苦毒的象征是挖苦; 苦毒的結果是利用。 這個家庭的苦毒所帶來的最終結果是約瑟被賣為 奴。但值得深思的是,他是在這本書裡唯一沒有被描述 成一位深陷苦惱的人。在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中,約瑟 是過得最好的一位,即使身為奴隸,他也是處在上帝要 他置身的位置,這樣才能學習到上帝要教導他的功課。 這些功課有朝一日能使他成為一個傑出的領袖,使他能 戰勝自己親兄弟對他的背叛。 在詩篇 76 篇 10 節說:「人的忿怒要成全禰的榮 美。」上帝是永遠信實的,祂會使用約瑟生命中所遇見 的壞事,使其成為約瑟得益和彰顯上帝榮耀的機會。
10 戰勝誘惑 生命充滿了試探和誘惑,就如體育節目廣播員霍華 德‧卡斯(Howard Cosell)曾經說過:「以不同尋常的 方式去領會顯而易見的事情」。在我們最成功之時,試 探常尾隨而至,那時我們才明白為何人生如此艱難。 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處理成功的方式,比起我們 處理失敗,更能反映我們的為人。在學習如何戰勝誘惑 時,約瑟要面對成功及其帶來的誘惑及挑戰,他也要證 明上帝的教訓開始掌管他年輕卻成熟的心。 在創世記 39 章,我們看到約瑟的身世奇妙地改變。 他從一個波提乏家的奴僕( 37 章 36 節),變成了法老 王的宰相和護衛隊的隊長。在這個過程中,約瑟身為一 個僕人,藉 着 經歷人生的起伏,來學習如何成為一個領 袖。 見證的威力 波提乏是一位「護衛長」( 39 章 1 節)。有些聖經 學者曾就他的角色進行討論。有人說他是典獄官,有人 相信他是皇宮護衛長,另有人說他是行刑長。我們可 以肯定的是,波提乏相當富有,擁有眾多僕人、奴隸 ( 11 、 14 節),而約瑟是他眾多的奴僕中新的一員,他 表現突出,是一位有才幹及能力的年輕人,但清楚可見 這些才能並不是他生命的關鍵。創世記39章2節告訴我們 真正的關鍵:「耶和華與他同在」。上帝的同在使他與 眾不同。
11 試想 17 歲時不只是遠離家鄉、被賣為奴,且被自己 的家人出賣,這是多么痛苦啊!在此情況下,人往往很 容易在心中充滿苦毒、怨恨(像約瑟的哥哥們一樣), 但約瑟並不是這樣。雖然他離鄉背井,但他的生命真實 地經歷了上帝的同在。事實上,這就是創世記 39 章(參 見2-3、21、23節)的主旨,這對波提乏也有戲劇性的影 響。他不得不承認上帝存在于這位不尋常的奴僕的生活
到這些能力是來自上帝,而不是來自約瑟本身。 在我們最成功之時,試探常尾隨而至。 該段經文清楚地表示,約瑟沒有對他的哥哥懷恨在
4 章 10-13 節)。他沒有因失望而哀痛,反而在他的崗位上發揮功 用,上帝就使用了這個虔誠和知足的心靈。 波提乏知道上帝與約瑟同在( 39 章 3 節),他指派 這個少年奴僕管理所有家務(4-6節)。約瑟負責監督所 有僕人、處理公共關係、管理財政,並負責為家族存糧 (這訓練非常寶貴,為他日后要做的工作做好準備)。 在約瑟所處理的所有事務中,他都得到上帝的賜 福。現在,大約在約瑟被賣為奴的 10 年后,約瑟已攀上 了成功的巔峰。此刻就是他最易受誘惑的時候。
中。想像一下,約瑟的見證有多大的影響力,連波提乏 這位不信上帝的人在肯定和讚賞約瑟的能力時,也認識
心,也沒有因所遭遇的自哀自怨。他因有上帝同在而感 到滿足(比較希伯來書 13 章 5-6 節及腓立比書
12 誘惑的威力 留意創世記 39 章 6 節結尾說:「約瑟原來秀雅俊 美」,約瑟英俊魁梧。現在波提乏的妻子進場。她的反 應如何呢?她「以目送情給約瑟」(7節)。她就好像身 處現代美國家庭一樣。近期 McCall雜誌作了一項調查, 詢問了 60,000 個美國婦女,結果令人震驚: 47% 的人認 為婚前性行為可以接受,有 27% 亦贊成婚外情。波提乏 的妻子有同樣的思想和心態。她被少年人的外表所吸 引,因此對他投懷送抱。 看看約瑟的反應,他的信仰十分堅定,因此拒絕了
約瑟亦有遠見,看最終后果而非只顧眼前,他 知道犯罪會影響他與上帝的關係。 他有正確的考量(創世記39章8-9節) 他考慮到道德的問題,在乎他的行動是否會傷害 他人(此處指波提乏)。他的主人非常信任他,約瑟拒 絕讓自己因一時的享樂而使主人不再信任他。他亦有遠 見,看最終后果而非只顧眼前,他知道犯罪會影響他與 上帝的關係(9節)。他也關注屬靈的問題,因為他明白
她的挑逗。他的信仰並不是從父親雅各,或充滿仇恨的 哥哥們,或充滿異教文化的埃及宮廷中學習到的,他那 堅定的信仰是與上帝同在時學習到的。他不但與誘惑作 戰,而且準備好一套作戰計劃,好應付波提乏妻子不斷 的追求。
13 所有罪惡都是背叛上帝的;他認為不值得為肉體的情慾 而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 他有適當的策略(創世記39章10節) 他避免與波提乏的妻子接觸。約瑟知道他要留心罪 的引誘,避免犯罪的機會。他需要處處留心! 就像有一個故事談到一名男子申請電報操作員的 職位。申請人一個接 着 一個接受面試,又一個接一個落 選,最后輪到他了。當他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時,面試官 正用鉛筆輕輕地敲擊 着 ,他就機靈地把這聲音以「摩斯 密碼」譯出,並告訴面試官,最后他就被聘用了。 他有適當的逃走路線(創世記39章12節) 當波提乏的妻子終于抓住一個和約瑟單獨相處的機
議:「逃避少年的私慾」(提摩太后書 2 章 22 節)。他 沒有考慮與罪糾纏、爭論或嘗試說服,他逃避了罪的誘 惑。 雖然環境充滿罪惡,那女人繼續騷擾他,個人的屬 靈操練機會又有限,但約瑟仍可以努力抵抗。為何他能 夠這樣做? l 他知道他屬于上帝。 l 他知道罪對人的影響。 l 他知道犯罪即表示違抗上帝。
會,並試圖引誘他時,他立即拼命逃走,留下了衣服。 約瑟做的,正是參孫、大衛和所羅門沒有做到的。他逃 走、堅持信仰及保持誠信。他實踐了保羅給提摩太的建
14 這年輕人敬虔的性格繼續不斷地被塑造。如果是在 一個完美的世界中(或 30 分鐘的電視喜劇),他對上帝 的完全交託會令所有人都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但現實 世界中往往並非如此。在墮落的世界裡,正直的生活很 難得到獎賞。 在墮落的世界裡,正直的生活很難得到獎賞。 報復的威力 你有沒有聽過被拒絕的女人的狂怒?約瑟就親身 經歷了。約瑟遵循原則,而波提乏的妻子卻被激情所轄 制。當被拒絕時,她就大發淫威。她有自己的一套策略 ──報復。 l 波提乏的妻子向家裡的人撒謊(39章13-15節)。這 是第二次有人利用衣服陷害約瑟。 l 波提乏的妻子在波提乏面前陷害約瑟(16-18節)。 l 約瑟再一次被監禁( 19-20 節),又被不公平地對 待。 要知道波提乏可能是總行刑長。在古代埃及,通姦 罪的刑罰為一千鞭,而強姦罪則要被判死刑。波提乏有 可能知道自己的妻子說謊,至少他知道這項指控與這少 年人的為人不符。但為了保住面子,他必須要做一些事 情。因此他把約瑟下到監獄裡。 約瑟最后因堅持做正確的事而被關進了監獄。我們 會抗議說:「不公平!」是的,生活中經常有不公平的
15 事情發生,但我們的責任是做正確的事,而把結果交託 給上帝。 約瑟該怎么辦呢?他對被賣為奴和誘惑都有適當的 回應。他又如何對監禁作出回應? 生活中經常有不公平的事情發生,但我們的責 任是做正確的事,而把結果交託給上帝。 上帝的同在 他再一次從上帝同在中得到安慰。「耶和華與約 瑟同在,向他施恩」( 21 節)。我們很容易會問:「如 果要落得如此下場,我為何要做得好、做得對呢?」但 約瑟沒有問。他從與上帝同在中得 着 安息。即使在監獄 中,上帝仍賜福他(21-23節)。 約瑟在這裡再一次學習了戰勝的意義。他正從生 命中的痛苦、問題、危險及試煉中不斷學習。當我們從 上帝主權的角度看這事,所有東西都會更清楚明白。然 后,我們便能相信上帝的旨意,認識祂的慈愛。 當約瑟經歷逆境,被人粗暴對待和被上帝讚揚時, 他的生命不斷被塑造。創世記 39 章結束時與開始時一樣 ──約瑟受束縛成為奴僕。但在所有的經歷中,他堅信 上帝的掌管。這份信心有助他戰勝困境。 戰勝失望 在喬伊•陶瑞( Joe Torre )的職業棒球生涯中,
16 他贏得打擊王的稱號,因守備技巧贏得金手套獎和世界 上的各種美譽。在數年后,當他擔任加州天使棒球隊的 評述員時,有一次在傍晚的一個直播節目中,有個男孩 問了一個令他十分驚愕的問題:「你曾經是一個大人物 嗎?」看,我們是多么的健忘啊! 有時,別人對我們的期待,如「最近你為我做了 些什么?」,會使我們不知所措。有一個美國全國橄欖 球聯盟的教練,他的球隊才剛贏了十場賽事不久,他卻 得寸進尺,說他的期望不再是「最近你為我做了些什 么?」,而是變成「你下次會為我做點什么?」由此可 見,我們真的很健忘,很快就忘記別人的付出。 是否有人還記得? 若約瑟此刻變得自憐,絕對是可以理解的。他被監 禁,又被人嚴苛對待。在詩篇105篇18節講述約瑟:「人 用腳鐐傷他的腳,他被鐵鏈捆拘」。他受到這樣的對待 是因為他尊敬主人和保持貞潔。 但主仍與他同在,即使是在監獄之中,約瑟被升 為領袖。上帝使他在司獄的眼前蒙恩(創世記 39 章 21 節),司獄把他的權力下放給約瑟。為什么?「因為耶 和華與約瑟同在,耶和華使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23 節) 約瑟仍在學習當領袖的功課。戰勝一切最重要的 功課之一,就是忍耐的功課。雖然約瑟再一次不公平地 被監禁,但他無論在哪裡,都能被上帝所用。他忠心地
17 服事、耐心地等候,因為他知道他在這裡並不是出于偶 然。他沒有被遺忘,上帝不但記得他,而且為他預備了 一個計劃,包括要在埃及監獄中擔任職務。 上帝永不忘記 在創世記 40 章 1 節,一塊塊的拼圖開始拼合起來。 約瑟在獄中擔任上帝所安排的職務。法老的兩個官員: 酒政和膳長,得罪了他們的王。他們不是一般家中的僕 人。在遠古時期充滿皇室陰謀和政治暗殺,這些官員是 否絕對忠心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某些原因,他們得罪 了法老,于是被下到約瑟擔任總監一職的監獄中( 2-3 節)。 上帝掌管我們的生命,沒有事情是偶然發生 的。 看看誰把他們交託給約瑟照顧?正是護衛長波提乏 (4節;比較37章36節)。約瑟接受了這個職責,並開始 服事這兩位被貶的法老官員。這不是宇宙中的偶然,而 是上帝的預定,看到和抓住這一點是非常必要的。這不 是巧合,上帝正掌管我們的生命。沒有事情是偶然發生 的,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其目的。 在我念大學的時候,我曾面對一個兩難的局面。我 既是足球隊成員,又要參與宣教旅行。兩項活動的時間 表常有衝突。兩者都需要我全力投入,而我必須作出選
18
參與這趟旅程。 生命最大的喜樂及挑戰之一,就是在任何境況中期 待上帝的引導。約瑟和兩位落難的皇室官員就是按上帝 的美好計劃在獄中相聚──儘管他們不會選擇落在如此 境地。 生命最大的喜樂及挑戰之一,就是在任何境況 中期待上帝的引導。 我們不能忘記 不要錯過這點,儘管(或許因為)約瑟經歷過困 難和吃過苦頭,他能敏銳地體恤他人的感受,這特質是 他從前沒有的(創世記 37 章),他觀察他們( 40 章 6-7 節),瞭解他們的憂傷。一般人很容易轉身走掉,心 想:「我被人如此對待,也沒有人關心我。為何我要關 心他人呢?」但約瑟卻沒有這樣回應。約瑟雖對不公平 的監禁感到失望,卻有下列兩方面的反應: l 縱向:不容他的處境破壞他與上帝的關係。
擇。于是我選擇了球隊,並開始安排找人頂替我在宣教 旅行中的崗位。就在兩個活動撞期的前一天,我在球隊 練習時受傷,不能再參與下一次的球賽。我快速地轉為 參與宣教旅行。在我原本應踢足球的那天,我遇上了一 個年輕的女孩,后來她成為了我的妻子!事后,我才得 知她是旅程最后一分鐘臨時加入的代替者。我們就在這 旅程中遇上終生伴侶,按常理而言,我們倆本來都不會
19 l 橫向:不讓所受的傷害阻止他關心其他人的傷痛。 約瑟可以不理會他們,但他沒有這樣做。他有放下 個人不幸的特質,去幫助受傷的人。雖然生命充滿失望 和損失,但我們可以拒絕成為單顧自己、以自我為中心 的人,去克服這一切。與其自憐而耗盡精力,不如投資 時間去滿足別人的需要。 舉例來說,有一對印度的宣教士夫婦親眼目睹他們 6 個孩子被殺死,因此領養了 300 個小孩。在托卡塔瀑布 的水災發生后,喬治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都死于水災中, 但他說:「每次我想哭時,就有其他人正需要幫助,而 我就不得不伸出援手。我忙于幫助別人,因此反而沒有 時間為自己苦惱。」 你是否如此回應逆境和失望?或是你本身的痛苦已
不要忘記我 約瑟為兩個官員解夢( 8-19 節),使他們確知這是 上帝的作為而不是他自己的功勞。這與 37 章有關他向兄 長們炫耀他的夢境,有明顯的不同。現在他信靠上帝, 而不是自己。在他為酒政解夢后,約瑟只請酒政不要忘 記他(40章14-15節)。 三日后,兩個夢都一一實現了,正如約瑟所解的一 樣(20-22節)。約瑟再一次放下自己的利益。他再一次 拒絕走自私的道路。他對這些人的照顧和關懷,表現出
使你筋疲力盡,而看不到別人的痛苦?沉溺于個人失望 之中,會令我們對別人的需要視若無睹。但約瑟並沒有 如此,他不但留意,也關心和參與其中。

滅和失望而沮喪。我們將信任放在人的身上就會如此, 然而,約瑟信任的是上帝,即使酒政忘記他,上帝卻沒 有。這時刻就是讓我們建立生命必須有的特質:忍耐的 信心。在雅各書 1 章 2-4 節說,我們只有經過試煉才可學 習到這個特質。雅各教導我們,沒有忍耐就不會成熟; 沒有試煉、延遲及失望,就不會生忍耐。有人說,比別 人勇敢的不是英雄,只有持久地表現勇敢的才是英雄。 約瑟戰勝了背叛、誘惑,而現在更戰勝了失望。這

20 真正的謙遜和敬虔的品格,實在奇妙。 他的細心敏銳得到什么回報?「酒政卻不記念約 瑟,竟忘了他」( 40 章 23 節)。較早前,約瑟的純潔為 他帶來牢獄之災;現在,他的關心又被人遺忘,而且為 時長達兩年之久(41章1節)。 約瑟被遺棄──這次是被朋友而非敵人遺棄,是長 期而非短時間的遺棄。在此情況下,人很容易因理想破
個戰勝困難的功課,使他的生命被改變,而他最后也成 為上帝計劃中可使用的器皿。 戰勝成功 數年前,艾文•路茲爾(Erwin Lutzer)寫了一本很 好的書,名為《失敗:通向成功的后門》。這本書可說 是約瑟生活的真實寫照。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遭遇多年 的失敗和挫折,才可「一夕成名」。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就是一個典型 的例子。他曾經兩次生意失敗、一次神經失常、經歷愛
21 人的死,在將近
年中被對手擊敗至少
次而無法擔任
酒政忘記了足足兩年,這兩年他要繼續忍受痛苦和孤 獨,但這兩年卻是約瑟的性格發展和預備期。現在上帝 要使用約瑟的時間到了,創世記 41 章就記載了,在上帝 完美的時間中,當僕人與任務結合的那一刻所發生的事 情。 你想忘記的夢 事情起因于法老的兩個夢( 41 章 1-8 節)。這些夢 講述國家未來會有災害,但訊息並不清楚,而法老為此 甚為煩惱。正如兩年前的酒政和膳長,法老也意識到這 些夢非比尋常。因此他尋求國內最有智慧的人來為他解 夢。 這顯示我們的屬靈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法老為 一些他不能理解的屬靈事件,而大為煩惱。但誤尋屬靈 答案是非常危險的。那些博士及術士根本不認識向法老 說話的上帝,而他們的答案不足以平息他心中的混亂思 緒。 今天人們對屬靈的事極為渴求。在屬靈真理真空之 中,邪教或異端的人、假教師和假屬靈領袖發現人的渴
30
10
官職。但奇蹟般地,他后來成為美國總統。多年的失敗 裝備他,使他懂得如何擔任位高權重的職務。 那些重複發生的逆轉、明顯的失敗,個人的悲劇 並沒有擊垮林肯。這些經歷使他性格更堅強、更義無反 顧。這也是約瑟所經歷的。約瑟在經歷了 13 年的厄運、 失敗和悲劇之后,他最后在獄中見到曙光。他被皇宮的
22 求,便用甜言蜜語欺騙他們,使他們成為受害者。 答案必須從上帝所啟示的真理中尋求。假教師所提 供的空洞答案,沒有能力去解決真正的屬靈渴求,或回 答人心中迫切的屬靈問題。除非我們願意接受上帝真理 的權柄,否則不能為心中煩擾的事情找到所需的答案。 記起的夢 在法老的博士們解夢失敗的壓力下,酒政記起有人 曾經成功解夢( 40 章 9-13 節)。他向法老描述獄中的夢 及他得到一個希伯來囚犯準確的解夢。現在約瑟到達了 「夢」的三部曲階段──所有夢連起來。 l 有關統治他的兄弟們的夢。 l 有關酒政與膳長的夢。 l 有關五穀及牛的夢。 看看這些夢是如何銜接起來的,真是一件奇妙的 事。第二組的夢使約瑟接觸第三組的夢,然后又使第一 組夢成為現實。上帝在十三年前給約瑟的應許,現在已 經兌現。在人的眼中,好像是遲了十三年發生,但在上 帝的主權計劃中,這正是恰當的時間。 夢境成真 法老沒有其他的選擇,因此他召見了約瑟。從約瑟 的釋放( 41 章 14-16 節),我們看見了第二個重要的原 則:敬虔的性格是不會被惡劣的生命境況所影響。不公 平的對待及多年的監獄生活並沒有削弱約瑟的信心,他 邁向三種明顯的性格特質。
23 尊嚴 :「他就剃頭、刮臉」(埃及人的鬍子是刮得 光光的)及「換衣裳」( 14 節)。約瑟穿上合宜的衣服 去見法老。雖然在監獄多年,但他仍然沒有忘記適當的 禮節和規矩。 謙遜 :「這不在乎我」( 16 節)。約瑟沒有利用 這境況去抬高自己。他沒有嘗試誇耀自己,好像幼年時 一樣(創世記 37 章 5-10 節)。透過所有的經歷,他學習 信靠主,而不是自己。正如蘇格蘭神學家吉米•丹尼 (James Denney, 1856-1917)所說:「無人可一方面 證明自己聰明,而又同時間證明耶穌基督有能力施行拯 救。」 信心 :「上帝必將平安的話回答法老」( 16 節)。 這跟但以理( 2 章 27-30 節)及保羅(使徒行傳 26 章)在 后來講的話相似。約瑟表達他的信心及把榮耀歸于上 帝。從一個坐牢的人和奴僕的口中說出這句話實在難 得。 上帝耐心地塑造 着 約瑟的生命,現在已取得效益 了。這是約瑟跨出監獄時所說的第一句話,顯示他已學 好了他的功課。 夢境編造者在工作 法老告訴約瑟他所做的夢(41章17-36節)。法老的 博士解夢失敗,正好使上帝的榮耀透過平凡的奴僕彰顯 出來。人所不能理解的事,全知的上帝卻完全知道。 夢境的答案?「上帝已將所要做的事指示法老了」 ( 25 節)。約瑟學習到他可安息在上帝的掌管之下。那
24
約瑟向法老挑戰,讓他看看上帝的目的,並就此
的領導人,是知道上帝在今后的五十年裡方向的人!」 在其他人毫無頭緒時,約瑟已一目了然。 夢得到解答 法老的決定足以改善遠古的世界。他委派約瑟監管 埃及全地的食物供給情況。為什么他要如此做呢?因為 他看見約瑟有真正領袖所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有上 帝的靈在他裡頭」(38節)。 這給我們另一個原則去考慮:真正領袖的條件並 不單從外表看,還有屬靈的層面;不單是關于天賦或技 巧,而是有關性格特質和與上帝的關係。偉大領袖的關 鍵性格特質(約瑟經過多年苦難的磨煉才生成的)是內 在而不是外在的;是與認識上帝有關,而不是關乎個人 的偉大與否。 上帝的時間被再次證明是完美的。兩年前,約瑟解 夢的能力只是新奇的經驗,現在卻是國家之寶。約瑟被
兩個夢已獲確定并會實現,因為上帝就是上帝。約瑟從 擔任奴僕、被監禁、受不公平的對待中,所學習到的功 課,就是上帝掌管一切。上帝會全權負責,因為祂言出 必行。
作出計劃,因為上帝所說的必定成就。約瑟勇敢地向土 地的統治者提出意見,而這些都是明智的意見。他告訴 王在豐年積穀防饑,為荒年作好計劃。約瑟能夠看見需 要,並有智慧地回應,是證明他所受的訓練帶給他的好 處。正如克拉斯頓(Gladstone)所說:「一個公正賢明
25 提升到上帝很多年前應許他的地位。他統治法老所有的 地方(40-45節),並做好準備去面對和克服一個成功領 袖要經受的重大考驗。他已經能面對下列的挑戰: l 堅持不懈:希伯來人要治理埃及並不容易。約瑟面 對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在持續幾年饑荒的情況下。 l 承擔重任:約瑟從所有的小角色中所學到的技巧, 現可用于應付日理萬機的工作。 l 身居高位 :奧斯瓦爾德(J. Oswald Sanders)寫 道:「不是所有的人都端得起一個盛得滿滿的 杯,突然的晉升通常令人驕傲和跌倒。嚴格的考驗 就是不被繁華生活所影響。」 但約瑟準備好承受壓力和責任。他會克服一切, 因為上帝已讓他做好了準備。正如撒母耳•羅斯福 (Samuel Rutherford)說的:「感謝上帝有錘子、銼刀 及火爐。錘子使我們得到塑造,銼刀將我們修飾得更銳 利,而火爐則使我們變得堅韌。」約瑟經歷上述一切, 此刻他已具備了上帝要使用他的一切條件。 戰勝苦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紐倫堡( Nuremberg )戰爭罪 行審訊中,有一位被告在聽到對他的指控后,對檢察官 說:「這是你的一面之詞。」那檢察官的回答令人印象 深刻:「不,是你歪曲事實。受害者活下來了,正準備 指證你」。 在約瑟的故事中,現在他是世上第二位最有權勢的
26 人,而他能掌握千萬人的命運,包括多年前賣他為奴的 哥哥們在內。以他現在的情況,我們很難想像他是一個 受害者,對嗎? 自從掌權后,有很多事情發生了(創世記 41 章)。 法老王夢境預言的7個豐年已降臨和度過了,而約瑟的計 劃也十分完善。他們積存了五穀,在7個荒年中,天下的 人都來向法老(及約瑟)買糧食。在創世記
測試他們,看他們會保護便雅憫,還是會遺棄他,就像 二十年前遺棄約瑟那樣。 只有上帝是看人內心的(撒母耳記上 16 章 7 節), 因此約瑟做試驗,以揭露和探究他們表面上的轉變是否 是真實的。 試驗的計劃(44章1-13節) 在款待兄弟們之后,約瑟吩咐家宰做下列幾樣事: 把糧食裝滿他們的口袋,把銀子還給他們和把銀杯放在 便雅憫的口袋裡。
42 章,約瑟 的兄長也來尋求糧食,而約瑟也提供所需。 在會面的過程中,約瑟向他們發問,發現父親及最 小的弟弟仍活 着 。然后約瑟開始進行團圓的計劃。他察 覺到兄弟們已改變,但為了便雅憫的緣故,他需要證實 一下。在證實的過程中,他迫使他們帶便雅憫來埃及, 然后他準備了最后的考驗。在 43 章提及的筵席中,他 給便雅憫的比其他兄弟多五倍,而他們並沒有因約瑟對 便雅憫的偏愛而有所怨恨,好像他們以往對約瑟受寵的 那種憎恨一樣。約瑟故意作出要傷害便雅憫的樣子,以
27 為什么?約瑟試驗他們唯一的方法,就是「重返 罪行的現場」。他們要被迫選擇冒很大的險去拯救便雅 憫,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遺棄他,讓他在埃及做奴僕。 他們離開埃及不遠,約瑟差僕人去捉拿他們,並指 責他們偷了銀杯。兄弟們表現得十分震驚和疑惑。他們 向家宰陳明,他們曾把在口袋所見的第一次買糧食的銀 子,從迦南帶回來還給約瑟,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他 們更大膽地提出:「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 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 他們極大膽的建議,想證明他們既清白又有誠意。 假使他們其中一個有罪,也不會有此建議。那家宰在第 10 節的回答,提高了要求,也帶來更大的壓力:「在誰 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請想像家宰繼續挨個 搜查,在一個一個的口袋中只發現五穀的緊張氣氛,家
想像一下,當銀杯從便雅憫的口袋中搜出時,他 們那震驚和痛苦的心情。怎么可能?他們那么肯定他們 是清白的?他們如何反應?「他們就撕裂衣服」( 13 節)。他們已自食其果,在此他們極為悲痛的表現,流 露內心的哀傷和絕望。他們對便雅憫遭難所作的回應, 正是跟雅各當年看到約瑟有血跡的彩衣時的反應一樣。 現在他們面對最棘手的問題。他們在這之前已達成 了協定,只有犯罪的人才需留在埃及當奴僕,而其余的 可回家。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留下便雅憫然后回家。但
宰從年長到年幼的搜查,最緊張的一刻就是他們最后到 了便雅憫的驢子處。

罪孽了」( 16 節)。他們沒有用藉口或自辯,也沒 有嘗試掩飾。透過猶大,他們承認罪孽,並願意 一起成為奴僕,並非只是便雅憫受罰,而是他們一 起承擔過錯。約瑟進一步考驗他們,提出釋放他 們,而他們也成功地通過了考驗。

28 兄長們沒有如此做。他們的思想行為再不受妒嫉和忿恨 所支配。他們與便雅憫一起回埃及,決定無論如何也一 起面對。這證明了他們真的改變了。 請求憐憫(44章14-34節) 看看他們的態度與之前有何不同: l 「他們就在他(約瑟)面前俯伏于地」( 14 節), 實現了約瑟第一組夢的應許。 l 「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上帝已經查出僕人的
l 「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3334 節)。多么大的轉變!那從前帶領 着 其他人計劃 賣約瑟的猶大,現在願意代替便雅憫成為埃及的奴 僕。為什么?因為他們關心父親( 19-32 節)。他 公開承認少年人是雅各的寵兒。然而,他不為便雅 憫是父親寵兒而怨恨他,而是願意犧牲自己去保護 弟弟的地位。 耶穌說:「憑 着 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馬太福音7章20節),因此猶大的轉變是真的。我們已 研究過上帝在約瑟生命中的工作,但上帝同時亦在猶大 和其他兄弟身上工作。
29 激動的重聚(45章1-15節) 對約瑟來說,多年的痛苦已在喜樂時刻中消除。他 在兄弟面前不禁放聲大哭。這些是喜悅的眼淚,因為他 的兄弟真正地改變了!這些也是愛的眼淚,因為最后他 們成為了真正有手足之情的兄弟。 約瑟在第一次見他們來買糧食時就已想說:「我是 約瑟!」當他最后講出一直想說的話時,滿屋子的人震 驚得目瞪口呆。然而他們很害怕,夢境成真了,約瑟掌 握了他們的生殺大權,他會做什么?留意他對他們的溫 柔態度: l 「他就放聲大哭」(2節),公開表達情緒。 l 「請你們近前來」(4節),他們分離太久了。 l 「現在不要……自憂自恨」( 5 節),這是喜樂的 時刻。 l 「上帝差我來」( 5 節、 7-8 節),他們應相信上帝 掌管一切。 l 「上到我父親那裡……請……下到我這裡來」 (9、13節),這是分享歡樂的時刻。 寬恕化解罪疚。梅瑞爾•恩格(Merrill Unger)寫 道:「約瑟顯示他對上帝的大能深信不疑──這大能壓 倒撒但、魔鬼的權勢和邪惡的人,以實行祂至高者的旨 意和不能阻擋的計劃。信心把所有污穢的罪從痛苦及自 責的坑中倒出,放在上帝神聖掌權的山頂上,那裡上帝 寬恕的恩典醫治,抹去我們的過去和痛楚。」( Unger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Moody Press, 1981
30 恩格舊約評注,94頁) 約瑟已戰勝了一切──特別是看起來會自然產生 的潛在苦毒。他是恩典的例證,完全原諒和不記仇;他 是愛的例證,為了憐憫現在而拋棄過去的錯誤;他是信 心的例證,相信上帝會保守他,叫他不致怨恨而步向自 毀。 當我讀到有關密西根州蒂爾伯的羅伯特•伯瑞斯 (Robert Bristol)夫婦的事時,我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而 深受感動。他們利用假期前往聖地牙哥的監獄向一個囚 犯傳福音。這件事最獨特之處是,那個罪犯就是姦殺他
們最珍愛的女兒的人。這種精神是從恩典裡產生的憐 憫,這就是完全的愛。那愛不是從順境中產生,而是出 自痛苦和磨難。 這就是戰勝怨恨的唯一方法。當我們相信上帝並且 倚靠祂,我們可以愛其他的人。為什么?因為我們相信 那位偉大的上帝,祂所做的一切都是對我們有益的。
31 戰勝一切的信心 在創世記50章20節,我們讀到約瑟向他的哥哥們講述 的最后幾句話。這可概述他對生命的看法:「從前 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
的。但是那位為我們的罪和過犯而死的耶穌,能赦免我 們的罪,幫助我們修復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為空虛乏味 的人生注入新的目標和全新的意義。基督來到世上是因 為祂愛我們,而愛可以打敗腐蝕你生命裡的空虛、苦毒 和罪惡。 請憑信心去接受永生的恩賜和上帝對你的寬恕,因 為接受上帝在加略山為你成就的勝利,是唯一永遠能夠 真正戰勝困難的方法。「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 耶穌基督裡,乃是永生」(羅馬書6章23節)。這是真正 的勝利──真實的凱歌。
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這奇妙的見解反映 出一個信靠永活上帝的生命,並且完全信靠祂。 當你的生命中面對痛苦、困難和不公平,只要完 全相信上帝的慈愛和計劃,才可戰勝困境。當你在生命 的任何境況中都期待上帝的引導,那些原會令你受損害 的事,可以轉變成鞏固信心的根基。「使我們勝了世界 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翰一書5章4節) 如果你從來沒有承認過自身的罪,也沒有接受耶穌 基督作你生命的救主,你的生活可能是困惑和雜亂無章
32  約瑟的生命凱歌 "Joseph: Overcoming Life's Challenges" (QF7151) 作  者:貝爾‧柯羅德(Bill Crowder) 翻  譯:謝美玲 編  輯:陳安妮、簡曉亮 審 稿:黃鵬遠、陳君立、陳華昌、 黃淼儀、朱尉寧、蘇楓曉 設  計:蘇其忠、林淑美 2001年初版 2006年二版 2012年三版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非賣品  Simplified Chinese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 變得易懂、易得。 探索叢書以溫和、生活化和容易理解的方式帶出耶穌 基督的真理,讓我們知道聖經的教導適用于生活的各 個層面。所有的探索叢書都是以不收費的方式提供 給讀者,可作為個人研經、小組查經材料或是佈道 工具。 若你想要與我們一同將上帝寶貴的話語分享給更多的 人,可以點擊以下的連結,以奉獻支持探索叢書和靈 命日糧事工。 我們衷心感謝許多人支持靈命日糧事工,即使是小額 奉獻也能聚沙成塔,幫助我們將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 帶給他人。 點擊奉獻 點擊奉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