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報2014年畢業號

Page 1

P.4 P.4

P.2-3

包致金獲頒 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白雪仙獲頒 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不一樣的綠

仁大新大樓展新天

OUR VOICE

畢業號

【本報訊】「手種千年樹,心存百世仁」。今後香港樹仁大學栽種的這棵綠樹,除了繼續造褔莘莘學子, 還銳意為環保出一分力。正在興建的仁大新研究院綜合大樓項目負責人表示,新大樓將加入雨水重用系統 和廚餘機等環保元素,並會增設園林綠化地帶。

第十四年 二○一四年畢業號 督印人:胡懷中 香港樹仁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記者、攝影:張肖彤 編輯:唐芷瑩

以多個學術範疇研究中心為主的新大 樓, 配 合 仁 大 開 辦碩士課程而建, 現正進行石屎釘版紮鐵工序至第五層。新 大樓將樓高 20 層,現時工程進度理想, 預計 2015 年竣工,2016 年啟用。

增加綠化環保空間 負責新大樓項目的建築顧問公司項目 策劃總監陳嘉豪表示,新大樓會有大片綠 化範圍。根據公司早期向校方提交的計劃 書,他們會重植該地段因施工而移除的約 二百多棵樹,大樓外圍鋪設草坪,地庫一 樓會有平台,並設空中花園。 考慮到長遠要應付綠化地帶所需的大 量用水量,新大樓將建設一個大型雨水重 用系統,收集雨水供灌溉、冷卻系統使用; 又會設置廚餘機,從學校收集廚餘,轉化 成肥料供給大樓綠化空間,令建築物本身 也能自給自足。

他稱,大樓樓層採用金字塔式排列設 計,會設置擋陽板,盡量避開太陽直射大 樓,使建築物料更持久,達至建築上可持 續發展這重要一環。 至於設計細節,團隊一直與校方,包 括校監胡鴻烈和協理行政副校長張國平定 期開會。現正進行一些設計優化工作。陳 嘉豪表示,其他大樓一直沿用的白色、橙 色和綠色亦會為新大樓主色調,設計上亦 考慮與宿舍大樓的配合。如新大樓低座較 矮,落成後對宿舍大樓的景觀影響不會太 大。他又提到設計時著重締造更多開放式 空間給同學,如大樓的地下寬敞大堂可容 擺放攤位;另外,雖然大樓主要對象是研 究院生,但空中花園等空間,亦盼望能開 放予所有仁大同學。

進度理想難處仍在 項目總建築師許永渡博士表示,縱使

工程進度理想,但項目面對的一大難處, 是新大樓與其他大樓的接駁路段的問題。 新大樓落成後,預計仁大的學生及使用大 樓的人次亦會增加。許博士表示,校方尤 其重視於疏導學生的問題,希望校園不會 過分擠擁。他說:「未來新舊大樓的連接 仍要依賴慧翠道,因為中間的大樓梯屬於 排洪設施,不可更改用途。」故新大樓外 的慧翠道已預留了興建三米闊的行人路。 要 數 最 花 工 夫 的 項 目, 他 則 稱 非 新 聞與傳播學系的多媒體製作中心莫 屬,例如製作中心為了達到 更好的隔音效果,要使 用特製厚牆;亦要徵詢 相關專家技術意見,預 留位置給燈光和音響等 設備。他表示,設計時 參考了不少近期設計, 如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

夫創意媒體中心。 許博士補充,興建整個新大樓計劃的 目標,除了希望向同學提供設施,亦盼提 昇仁大的學術和創造能力。他稱,新研究 院大樓落成後,寶馬山已再沒有地皮可供 仁大再擴展。 OV

研究院綜合大樓模擬圖

高座

宿舍

特稿 「三料」建築師令擴校藍圖成真 仁大一直遵從「十年一大樓」的擴校軌跡。由建圖書館、 宿舍文康、到工程正如火如荼的研究院綜合大樓,許永渡博士 都領導其中,把校監胡鴻烈和已故校長鍾期榮心中的擴校藍圖付 諸成真。仁大作為自資院校,一磚一瓦得來不易。「胡鴻烈校監 要求工程做出來要好平實、好實用、適應將來的發展。」 對於時有同學抱怨仁大設施不足,他稱需校方和同學配合, 校方需平衡宿舍範圍與開放給所有同學的空間,同學則要多用現 有設施。他笑言:「文康大樓的籃球場、泳池和健身設備的使用 率亦不高。」他稱,設計工作最滿足的是看到作品完成後能被充 分利用。 OV

空中花園

低座

■總建築師許永渡 (前排中)與他的設 計團 隊。

演講廳

餐廳

研究及演講設施

研究及演講設施 雨水重用系統 ■新大樓正進行石屎 釘版紮 鐵工 序, 現已 到達 第五 層。

■新大樓設計著 重 實 用, 亦 加 入 不 少 環 保 元 素, 包括在低座頂層 設空中花園。

■樹仁大學地址:香港北角寶馬山慧翠道 10 號 ■採訪部:2571 6964 ■傳真:2979 4460 ■網址:http://jmc.hksyu.edu/ourvoice/ ■電郵:syuourvoice@gmail.com ■廣告部:9627 7913 (傳訊經理 陳小姐) 6203 6011 (傳訊經理 鄔小姐) ■承印:悅友有限公司 ■承印商地址﹕新界大埔汀角路 57 號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二樓


畢業號

GraduationIssue 2014

2

別樹一幟 包致金 民主 植根

自 9 月 28 日爆發佔領運動 以 來, 社 會 上 爭 議 不 絕, 一 方 面 學 生 為 爭 取「 真 普 選 」 誓 不 退 場, 另 一 方 面 生 計 受 損 的 商 戶、市民大吐苦水。 談到佔領運動,包致金說自己相信爭取民主 的學生真心想為香港帶來改變,更稱他們作「香 港的未來」。但他亦很同情受佔領影響的市民, 指他們只是普通的香港人,想過平凡的生活。 佔領運動期間,警方再次被夾在政見相反 的人之間――佔領者痛罵警方袒護親中人士, 反佔中者狠批警方不果斷執法。包致金則說, 警察始終是香港的警衞,「身為紀律部隊, 警員必需服從上級命令。如果警員開始質疑 上頭的決定而拒絕執行,都可能引起問題。」 包致金曾於 2005 年,在法院判詞中表 示,警方要求示威者事先通知遊行合憲,但 警務處長在事前向示威遊行加以限制的權力 屬違憲。近年警方利用不反對通知書制度, 以附加條件、或拒絕簽發的方式限制示威, 市民亦以「公民不合作運動」為由,不向 警方申請就發起示威抗議活動。 包致金表示,有一天法律或許會變, 但現在的法律仍是代表大多數人的意願, 結果警方成為磨心。他指,作為社會的一 分子,應該要懂得代入他人的角色,站在 不同的角度觀察一件事。

特稿

【本報訊】畢業禮席上,除了戴上四方帽、為完成四年課業喝采的莘 莘樹仁學子,還有獲頒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今年 67 歲的終審法院非常任 法官包致金。在任期間見證多宗具爭議案件、以「異見判決」見稱的包 致金,離開終審法院時曾言「相信因為自己傾向保障自由的裁決而不獲延 任」,今天則細說當年裁決香港第一宗雙非案的歷程,又大談佔領運動訴 求與民生的角力,他形容在佔領區的年青一輩代表「香港的未來」,同時 呼籲各界切身處地,從其他人角度看事情,又寄語香港年輕人,好好發揮 自身力量,享受青春歲月。 記者:潘朗然 李明佑 張學禮 編輯:陳伽泓 攝影:李明佑

另外,包致金認為「民主思想已植根香港,我不 認為人們應叫學生放棄爭取民主,我不明白為何要嘗 試這樣做,亦不見得會成功。」,所以縱使「知易行 難」,但包致金仍認為社會各界應結集起來,共同商 討政治問題的對策。 他同時批評有些人的言論刻意分化、傷害社會, 又指雖然嚴格而言,這些人有自己的言論自由,但有 智慧的人都知道,早晚要有某種形式的對談。 學聯和政府曾各派代表進行對談,但包致金認 為,該次會面並非真正的對話談判,只是一場辯論。 他表示,當時能夠將對立雙方拉在一起,而一場辯論 可能是有趣的,「但我認為他們應該進入正式的對 話,而不是停留在辯論的階段。」 自 1989 年起擔任高等法院法官,包致金說,法 庭工作教曉他避免在論點上爭鬥,而是透過談判解決 問題:「對話不是要互相申述論點取得分數,而是要 合力找出解決方法。」 包致金參與過最矚目的判決,可 謂 2001 年的「莊豐源案」。當時包 致金與其他終審法院法官判「雙非人 士」莊豐源勝訴,裁決成為案例,令 在港出生的雙非兒童享有居港權,自 此雙非問題引起的資源分配爭議、中港矛盾不斷。 對於當年的判決,包致金表示,自己不是預言 家,無法估計判決會為社會帶來甚麼影響,作任何決 定也只是依循法律。「這是一個受高度規管的社會, 而作為律師和法官,我們要接受這些規管。有人會大

依法 判決

寬宏 教育

異見判決無損尊重

甫進入包致金的書房,即見一個個裝滿收藏品的書櫃。 包致金領記者到櫃前,指着收藏品如數家珍――這個是中 國的,那個是英國的,這隻刻着 K. B. 的大象陶瓷是自己造 的……「收藏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當你認為一件收藏品是寶, 人家可能把它當成草。」 收藏珍品如是,判決案件亦如是。包致金擔任終審法 院常任法官 15 年間,曾多番不跟隨終審法官的大多數意 願,作出「異見判決」(Dissenting Judgment),對香港《普 通法》發展影響深遠。 包致金笑言,從數字上看,自己作出的異見判決的確 比較多,涉及人權的案件尤甚。但他指,自己並非總是支 持少數,且進行裁決時,幾位法官都互相尊重,及會互相 嘗試游說對方支持自己。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呼『我不敢相信法例是這樣那樣』,但這不代表那條 法例是完全錯誤,在我們想出更好的法律條文前,我 們必須賴以原有法例管治社會。」 談及對中港矛盾,包致金則認為新移民的確對社 會政策造成壓力,同意有需要保障本地人不受新移民 影響,但從另一角度設想,本地人和內地人也是人。 「當你在街上需要協助,視而不見擦身而過的途人可 能是內地人,亦可能是本地人,出手相助的人亦然。 又例如你躺在醫院急需輸血,你會知道輸的是香港人 的血,還是內地人的血嗎?」 他又指,自己不會以「典型行為」定性某一個群 組的人,而應該將每個人當做獨立個體看待。他稱, 有些人因小撮害群之馬而對所有內地人心生憤怒、產 生成見,但實際上某些內地人十分友善。他認為,當 人們不滿對方時,就會以敵意對待對方,但他相信這 並非人們心中所想,只是他們因「發脾氣」,傷害別 人的說話會脫口而出。 社會上一直有論調指出,相比起上 一代人做學生時,現今的年輕人顯得幼 稚、不成熟。包致金聞言即道:「沒這 回事,只是人們總覺得舊時比較好。」 他表示,一個人成熟與否,在於他扛了 多 少 責 任。「 我 年 幼 時 曾 在 旺 角 見 過 一個六歲女童,一邊背着個嬰兒,一邊帶着稍小的弟 弟,一邊還自己在玩耍。論成熟,我想她比一個 36 歲的大漢還成熟。」他寄語學生要好好發揮年輕力 量,對學生深具信心。

民 主 思 想 已 植 根 香 港, 我不認為人們應叫學生 放 棄 爭 取 民 主, 我 不 明 白 為 何 要 嘗 試 這 樣 做, 亦不見得會成功。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二零一四年畢業號 OUR VOICE

後記:為傳媒打強心針 談到教育下一代,包致金喝着特地為記者準備的 中國茶說,很多學科和技能都對孩子有益,但孩子光 陰有限,訂教育計劃要分緩急輕重。「身為家長可能 會為孩子十項全能而自豪,但若果孩子立志當醫生, 而學習其他東西令他化學科成績不達標,那孩子就慘 了。」 作為三個律師女兒的父親,包致金笑言沒有強迫 她們繼承父業。「我太太跟他們說,選職業就如挑衣 服,你要挑最合身的。而作為父親的我,能夠做的就 是向她們提供不同選擇,安排建築、銀行、律師等工 作讓她們嘗試。」 女兒全是土生土長、接受香港教育,包致金指香 港的教育制度比起很多國家優勝,但不應因而滿足。 他表示,覺得政府投放在教育的資源不足,例如香港 每班學生人數太多,教師即使使盡渾身解數亦未必能 招架。但他亦承認要改善教育,投放的資金相當龐 大,或會影響到其他公共事務。「(譬如)在法庭工 作那數十年間,我覺得需要更多法官和法院,但都沒 有提出,生怕提出要求後,會抽走醫院等其他政府部 門的資源。」他強調自己並非在批評,只是認為社會 應發掘更多資源給教育事業。 包致金對教育的熱誠,促使他在樹仁大學(當時 稱「樹仁學院」)創校初期,應 Uncle Henry(校監胡 鴻烈)邀請任教夜校班。走遍多國,包致金說自己還 是最喜歡香港學生,喜歡他們的敏銳,喜歡他們的組 織力強。他又說,教學時要保持思想青春,揉合理論 與實踐,最終達致一個又一個成就,「有學生感謝我 這個老法官與他們對談,其實我更感謝他們讓我認識 年輕人的想法。」 看著眼前兩位新聞與傳播系學生,包致金一邊督 促他們吃自家製的三文治,一邊談論他對媒體的看 法。「當你生活在自由社會,報紙閱到的、電台聽到 的、電視看到的,對人衝擊的都可以很大。但作為記 者就要明白到,即使群眾感到煩厭,有時傳媒就是要 報導難以面對的真相。」他又說,傳媒報導會成為歷 史見證,記者應謹記向後世揭露事情真相。 OV

包致金待人友善,對法律、公義、自由有 獨特見解。他指自己經常作出異見判決,因為 讀法律不單純只為了讀理論,而是以個人經驗 及覺悟,去維護認為是正確的事,這讓記者十 分深刻。另外,他亦對媒體有深厚寄望,不斷 強調傳媒的監察及影響力,這為記者打下一支 強心針,從而反省記者在社會上的角色。訪問 期間,他準備了三文治給記者作輕便午餐,有 三文魚及蛋沙律兩款選擇。其中一位記者不喜 歡吃蛋,但為尊重他的好意,兩款都吃了。然 後,包致金對她說:「你不喜歡吃蛋的,我做 了法官多年,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判斷讓記 者哭笑不得,更見包致金是一位十分值得尊重 的法律界前輩。 OV

■版面編輯:張肖彤 馮子愷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畢業號

GraduationIssue 2014

4

二零一四年畢業號 OUR VOICE

她的父親陳榮,就是有「小生王」之稱的著名的粵劇名伶 白駒榮,是把戲台演唱語言從官話改為粵語的前軀,是 20 世紀上半葉粵劇界「四大天王」之一。 出身粵劇世家,白雪仙自幼對粵劇產生濃厚興趣,但父母 卻不希望她投身戲行。據其自傳所載,白駒榮因不希望兒女沾 染戲行習慣,一直阻止兒女看戲。但白雪仙早把演戲看成終身 旨趣,縱使學業成績優異仍停學學戲。十二歲那年,在她的堅 持下,白駒榮終為她找來薜覺先當師傅。得到父親白駒榮和師 傅薜覺先的栽培,獲得不少演出機會。

淪陷時期 磨鍊演技 1941 年 12 月,香港淪陷,娛樂事業全部停頓,白雪仙 為生計到茶樓賣唱。後來,劇行恢復開班,因為父親的關係, 白雪仙亦成為不少新班羅致的對象。白雪仙曾表示:「淪陷時 期,可說是我整個戲劇人生的主要里程,在那時候我學東西的 機會全是由實習中得來,比之其他方面的學習還實際和真實得 多。」 說起白雪仙,就不得不談任劍輝。1943 年任劍輝與白雪 仙開始在「新聲劇團」合作。後來,白雪仙先後落班「五福」、 「鴻運」等劇團,主演「富士山之戀」、「花都綺夢」等劇。

劇界陋習 決心一改 1956 年間,任白二人組成了聞名的「仙鳳鳴劇團」,把 不少粵劇重新演繹。二人其後演出多套膾炙人口的劇目如《再 世紅梅記》、《西樓錯夢》等,多是把元明戲劇改編、唱詞唸 白重寫的新劇目。這對行內人尊稱「仙姐」、「任姐」的拍檔, 縱橫劇壇半世紀,對粵劇界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 白雪仙在 1957 年寫的自傳中提到自己察覺當時粵劇界的 一些陋習,希望努力改進粵劇。50 年代中期的香港的粵劇和

不朽之花 白雪仙

【本報訊】白雪仙,原名陳淑良,廣東順德人,1928 年 5 月 19 日在廣州出生。她一生醉心粵劇,曾演出逾百 劇目及古裝電影,上世紀 60 年代與任劍輝共創「雛鳳鳴劇團」,培育多位粵劇名伶,締造粵劇界的光輝年代。今年 86 歲的白雪仙,仍為任劍輝逝世 25 週年活動勞心勞力,繼續貢獻香港粵劇界,今獲香港樹仁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 士學位,可謂錦上添花。 撰文:張肖彤 劉潔怡 編輯:陳伽泓 電影都走下坡,不少戲班都只顧迎合觀眾口味,忽略粵劇質素。白 雪仙決定暫時墊伏下來,待戲劇的道路改正後才恢復登台演出,並 對恩師薜覺先潛心策劃改良戲劇,深表敬佩。

推動粵劇 歷久常新

當時,粵劇表演一成不變,不同劇團就相同劇本內容的演出手 法千篇一律,使粵劇被視為「老套」、「老年人才會欣賞的娛樂」, 經過任白一代人的努力,粵劇的支持者增加不少。白雪仙接受訪問 時曾表示:「如果永遠不帶他們(觀眾)走向那條路,他們就不會 走向那條路。」就是這份擇善固執,推動了粵劇發展步向高峰。 任白對門生要求嚴格,兩人親自傳授粵劇知識,「武打」和「唱 戲」方面則特別邀請師傅授課。徒弟梅雪詩曾表示:「不是師傅嚴 格教導,根本不會有『雛鳳鳴劇團』。」劇團培育了不少著名的粵 劇紅伶,陳寶珠、龍劍笙、朱劍丹、蓋劍奎、江雪鷺、梅雪詩、言 雪芬和謝雪心,都是任白二人的門生。 白雪仙在 1961 年演罷《白蛇新傳》後淡出舞台,「仙鳳鳴劇團」 亦散班。

華髮之年 繼續貢獻

年在耄耋,白雪仙仍然離不開她的粵劇藝術。粵劇近年面對觀 眾流失的問題,為吸引更多觀眾再次欣賞粵劇,白雪仙仍不懈努力, 曾於 2005 年以 77 歲之齡擔當藝術總監,把唐滌生改編作品《西樓 錯夢》重編情節、唱腔等,讓徒弟龍劍笙和梅雪詩演出。 2006 年,仙鳳鳴劇團 50 周年紀念,白雪仙亦有復出演出。直 至今年初,白雪仙仍為慈善率領梅雪詩和陳寶珠兩度公演粵劇戲寶 「再世紅梅記」。 白雪仙早已是粵劇界的泰斗,桃李滿門,多年來為推動粵劇文 化作出無數的貢獻。 今年,仁大向她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白雪仙當之無愧。 OV

白雪仙簡歷 1928 年 5 月 19 日生於廣州,粵劇名伶白駒榮之女,家中排行第九 1940 年 12 歲拜薛覺先為師,次年開始登台演出 1943 年 15 歲跟隨父親白駒榮的劇團到澳門演出,當時任劍輝同樣於澳門 登台,二人經粵劇名旦陳艷儂在後台介紹而認識 1944 年 16 歲加入「錦添花劇團」成為正印花旦,其後加入任劍輝的「新 聲劇團」擔任二幫花旦 1953 年 與任劍輝及陳錦棠組成「鴻運劇團」,演出的劇目大部分由唐滌 生所寫。鴻運次年解散,任白其後加入「多寶」及「利榮華劇團」 1956 年 擔任班主,與任劍輝組成「仙鳳鳴劇團」 1961 年 與任劍輝演罷《白蛇新傳》後淡出粵劇舞台 1963 年 任白組織「雛鳳鳴劇團」訓練新秀 1968 年 任白主演的電影《李後主》上映,當時創下粵語片最大製作、最 長放映期和最高收入紀錄 1969 年 與任劍輝退出影壇 1972 年 任白最後一次公開演出,為慈善籌款 1996 年 獲得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院士。同年捐款港幣 1,500 萬予香港 大學教師基金推動學術研究工作。校方以「任白樓」命名校園西 端大樓,由白雪仙親筆題寫三字懸於外牆 2001 年 獲頒《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2004 年 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 2008 年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的香港藝術發展獎中頒發「終生成就獎」 2013 年 獲頒金紫荊星章 2014 年 獲香港樹仁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版面編輯:張肖彤 王鳳萍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