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報》2016年10月號

Page 1

十月號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督印人:胡懷中

第十六年 第六期 二○一六年十月號

P16 P16

P12 P10-11

OUR VOICE

Redesigning Hong Kong Paul Zimmerman

路向何方 民協前女當家 莫嘉嫻

校內派傳單 推本土討論

學生自組闡述 記者、攝影:關伊彤 盧詠賢 張 露 編輯:梁海程 陳 瑤

發起人:老師應帶領思考 有部分學校禁止學生宣揚港獨,不過王樂行認為, 學校是學習思考、吸收知識的地方,而老師的責任是帶 領學生思考及討論,如要在敏感議題上劃出底線,是違 反教育原則,而且本末倒置,不過他慶幸:「好高興學 校沒有因為教育局施壓而跪低。」 香港民族黨 8 月時舉行「中學政治啟蒙計劃」,向 參與的學生組織提供宣傳港獨的資訊,9 月時已有約 80 間學校參與。王樂行透露,其學社與該黨有聯絡,並接 受對方所提供的文宣支援。對於宣傳成效,他表示學社 成員曾於校外派過兩次傳單,大部分同學未有抗拒取 閱,只有一兩位同學在接過傳單後,會有撕破傳單的抗 議舉動。 除了英華書院,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亦有學生 在八月中,成立本土關注組。召集人李同學表示,希望 將香港獨立的聲音帶入校園,以免它變成一個「忌諱」, 同時鼓勵同學主動討論香港前途問題。 對於特首梁振英反對於中學討論港獨,李同學認為 禁止討論是白色恐怖,同時打壓學生的思維。他解釋, 雖然基本法已列明人大有釋法權利,但通識科都可以討 論人大釋法是否合乎法治精神,如果港獨因違反憲法或 基本法而沒有討論空間,此乃言之無理。雖然曾經有同

教育局:

希望教育下一代

『我們是香港人,不 是中國人』

港人,不是中國人」等概念,同時更重要是展現香港 人抗衡中港政府。至於有部分學校不允許學生討論港獨 議題,陳浩天表示最重要看學生的意願,同學要量力而 為,學業成績更重要。該黨未來會多印宣傳品,吸引學 生取閱,同時亦會鼓勵學生選學生會,在校園內傳播港 獨的理念。

任何「港獨」主張或活

校長會:避免政治角力

動不應在校園出現

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表示,知悉有學生校內 成立本土組織,但據她了解大部分個案校方與學生都能 夠就相關宣傳行動內容達成共識,未有造成嚴重衝突。 對於學生希望老師帶領思考「港獨」,李雪英指大部 分學校主要在學術課程如通識科內進行討論,未有特別 活動,但重申校長會認為相關討論不應有前設或特定規 限,「不會視其為洪水猛獸」,會按教育原則處理議題。 就民族黨就「港獨」宣傳提供支援,李雪英則認為 不論立場,包括教育局及民族黨兩方,政治不應該介入 校園,避免其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她指現今資訊自由 流通,無人可以遮蓋資訊,學生有興趣可以自行了解相 關資料。 教育局回覆查詢時指出,任何「港獨」主張或活動 不應在校園出現,若校方發現學生未經批准,以學校名 稱成立組織散播或傳揚「港獨」的概念,學校應作適當 跟進。對於有組織在校園外派發宣傳「港獨」物品,教 育局希望校方可以密切留意有關情況,如發現組織對其 他學生造成干擾,可聯絡警方或管理公司等尋求協助。 記者嘗試聯絡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及香港教育 工作者聯會,惟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OV

英華本土學社王樂行:

讀中五的發起人王樂行認為,部分港獨人士被禁止參選 立法會選舉,沒有人把港獨聲音帶入議會,故希望靠自 己的力量,於校園宣傳本土及港獨思想。

學在關注組社交網站上,發表了較為激進的言論反對港 獨,但他認為無論正反兩方面的聲音,都是推動同學留意 政治的第一步。 觀塘瑪利諾書院同樣有學生成立本土關注組,召集人

位於長沙灣的英華書院,有學生於八月初成立了支 持港獨、關注本土議題的「英華本土學社」,就

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

校園 博弈

近期「港獨」成為各界爭辯議題,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表示,學校沒有討論港獨的空 間。不過有中學生自發成立本土關注組及本土學社,向校內學生宣傳本土意識。香 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認為,學界宣傳港獨,除令學生有「香港獨立」、「香港民 族」的概念,更大的意義是展現香港人對中港政府的抗衡。教育局回覆查詢時指出 ,「港獨」並不符合《基本法》,任何「港獨」主張或活動不應在校園出現。

如要在敏感議題上劃出 底線,是違反教育原則

梁同學表示,因為受到民族黨舉行的集會啟發,以及目睹 立法會選舉有候選人被剝奪參選資格,故仿效其他學校成 立關注組。他表示,曾與校方商討可否在校內民主牆發布 港獨議題,初時校方態度較軟化,後來態度則轉趨強硬, 禁止關注組在民主牆發布相關議題。他說:「傳媒及成 年人一直以來,不知刻意或無意,看低學生擁有的邏輯能 力。」 為本土關注組提供支援的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認 為特區政府一直對學生「洗腦」,令他們自小就在校內接 收歪曲的「家國」概念,現時希望教育下一代「我們是香

■樹仁大學地址:香港北角寶馬山慧翠道 10 號 ■採訪部:2571 6964 ■傳真:2979 4460 ■網址:http://jmc.hksyu.edu/ourvoice/ ■電郵:syuourvoice@gmail.com ■廣告部:5622 4109 (傳訊經理 許先生) 6501 1343 (傳訊經理 王小姐) ■承印:悅友有限公司 ■承印商地址﹕新界大埔汀角路 57 號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二樓


港聞 仁聞 觀點

NEWS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從政者的覺悟 再投票的理由

落葉知秋,議事廳重現螢光幕上,便知立法會已換一 番新氣象,不少舊人退場,新人個個摩拳擦掌,一一步入 議事廳。 今屆代議士們呼聲更高,擔子亦更重;一方面經歷雨 傘運動和旺角衝突,更多市民關心時局,投票日票站外可 見長長的人龍,期望新議員帶領香港走出困局;另一方面, 歷經長年累月政治糾紛,以往的抗爭手法和路線似乎飽受 質疑,同時政制改革有待重啟,今天一切仿似重新上路。

會期剛始 已陷亂局 不過新氣象孰利孰弊,似乎還需觀察。會期開始,先 有多位議員以「自己方式」宣誓,被秘書長裁定宣誓無效, 然後到選舉新一任主席,工業界梁君彥被質疑未正式放棄 英國國籍,在民主派議員杯葛投票下當選。其後梁君彥決 定給予機會多位未能完成宣誓的議員再次宣誓,先有律政 司入稟申請司法覆核及緊急禁制令,後有建制派議員於會 議期間製造流會,阻止青年新政兩位議員再次宣誓,其後 雙方議員更在門外發生衝突,互相責罵及擲午餐肉,未到 十一月已經流會,有傳媒感嘆:「如何撐到 2020 年?」 立法會的亂局,或許 70 位議員都有責任,反觀這數

個星期的決定,是否可以準備得更周全、處理得更成熟? 先從宣誓開始,宣誓無效的議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劉小麗、梁頌恆和游蕙禎三位。劉小麗六秒讀一個字,希 望表達誓詞毫無意義,朗讀的速度和節奏或許可以反映某 種態度,但市民是否能夠理解所表達的意思?梁、游兩位 大概是當日焦點,帶著「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標語, 英語版本的誓詞裏聽到疑似「支那」的英語發音及粗口, 引起建制派嚴重不滿。雖說青年新政認同港獨,提倡中港 區隔,因此透過宣誓誓詞表達自己對於中國政府的不滿及 抒發情緒可以理解,但既然其選擇參選立法會,選民亦選 擇給予新人四年機會,為何要冒著失去議席的風險兵行險 着?若然已經有所準備願意承擔政治後果,又為何要事後 作出「鴨脷洲口音」這般似是而非的解釋?若然未曾準備 好接受一切,這個賭注又是否成立?

舊人表現 未見理想 新人表現被質疑,偏偏連任舊人亦不遑多讓。早於九 月坊間討論主席人選時,梁君彥已是熱門人選,只是建制 內部多名議員表示有意擔任主席,甚至有意內部初選,令 選情一直未明朗。梁君彥擔任議員多年,亦曾擔任內委會

2

總編輯 李明佑

主席,應熟知議會規定,若然有意競逐主席,亦聲稱已放 棄英國國籍,為何遲遲未有公開文件?何不提早處理相關 問題?第二資深的梁耀忠在首日會議中途離場,放棄主持 會議,交由第三資深的石禮謙主持。民主派的支持者紛紛 大表不滿,認為若梁耀忠在席,可以爭取未完成宣誓議員 投票,甚至否決梁君彥提名。事實上梁耀忠作為首個被逐 出立法會會議廳的議員,理應有充足經驗和江湖地位控制 場面,不過關鍵時刻卻選擇放棄主持,令人質疑其是否有 充分準備應付這四年的紛爭。

做好覺悟 展現能力 香港的政治制度先天存在缺陷,在政制大幅改革前, 立法會是香港市民最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地方,偏偏議會 可以做到的工作似乎越來越少,令不少市民日益對議會 不滿。今屆的高投票率,可見市民對議會仍有一定期望, 希望議員帶來改變。若然我們的議員已經做好從政者的覺 悟,有意在未來四年真正服務市民,懇請他們發揮從政者 應有的熱誠、責任感和判斷力,充分展現他們的能力,擺 脫過去兩星期以至過去四年的困局,讓 2020 年香港市民 有再投票的理由。 OV

無特定法例規管

「尿袋」恐成移動炸彈 缺乏 保障

近年有不少外置充電器起火及爆炸的事故,但政府仍沒有任何特別針對外置充電 器的法例或安全認證,僅以《消費品安全條例》規管相關產品,對消費者的保障 有限。有專家表示,使用外置充電器時要留意充電器是否與裝置電池匹配,否則 會引致過熱造成危險。 記者:莫子君 王惠欣 陳詠姿 何穎翹 溫藹紅 編輯:丁 迪 黃永佳 林佩琪

現時外置充電器主要受《消費品安全條例》規 管,並沒有其他法例針對外置充電器的認證 及安全標準。本報記者發現,一款曾經在台灣爆 炸、以電玩遊戲道具作外形的外置充電器,於旺 角先達廣場的手機配件店仍然有售,該外置充電 器容量達 12000mAh,但只售 250 元,比起其他同 容量的充電器便宜幾十到一百多元。

用不匹配的充電器,可能損壞裝置電池,有機會引 致裝置過熱。他又表示,符合標準的外置充電器 在有危險時,會自動中斷電流,不容許外殼過度發 燙,建議市民不應使用會過度發熱的外置充電器。

包裝有安全標籤為基本

龐敏熙又補充,合規格的充電器要有一定的堅 固度,所有外露的金屬都要絕緣,確保不會導電或 選擇有代理產品有保障 起火,而合規格的外置充電器,會於包裝上標明 於 先 達 廣 場 擁 有 兩 間 手 機 配 件 店 的 店 主 歐盟的歐洲合格認證(CE)或美國的產品安全認 Karman 表示,消費者應選擇有香港公司代理 證(UL)標誌。他指 CE 為香港較常用的電 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通常有保養期,而 子產品標籤,電器生產商經測試後,有權 遇到故障甚至爆炸時,用家至少會獲保險 自行決定該產品是否合乎國際標準。對 賠償,較有保障。她建議市民選購時應注 於有部分未標明品牌的充電器是否安全, 意品牌,較著名的牌子雖然未必便宜,但 他認為充電器有 CE 標誌「是一個基本」, 安全紀錄較好,可放心使用;相反,無牌 而大部分外置充電器的安全都與價錢直 的外置充電器多數由內地生產,雖然價錢 港大電機工程系 接掛勾,因此他不建議消費者使用太過 較便宜,但一般不會自動斷路,容易引致 副教授龐敏熙 便宜,或沒有任何合格標誌的產品。 爆炸。 對於政府沒有法例特別針對外置充電器的安 香港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龐敏熙表示,電 全標準,海關回覆本報查詢指,他們會不時派員巡 池的容量大小與外置充電器的安全並無直接關係, 查市面出售的各類消費品,但至於巡查準則、次數 充電器的優劣主要在於其保護線路能否有效控制 等都未有確實交代。而在測試產品安全時,海關主 電流充放,以及充電器是否與裝置電池匹配,使 要會參考國際所採用的安全標準或指引。 OV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選購「尿袋」小貼士 ■選擇附有

CE 或 UL 認證產品

■避免選擇不知名品牌產品 ■勿選過份便宜產品 ■選擇有代理產品

■ 台 灣 出 現 爆 炸 事 件 後, 本 港 商 店 仍有售該外置充電器。

■留意產品輸出電壓 ■保留產品包裝及收據

4000 mAh ■ 店 主 Karman 認 為, 購 買 本 港 有 代 理 商 的 外 置 充 電 器, 對 消 費 者 較 有保障。 ■版面編輯:邱巧嵐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港聞

NEWS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3

政局兩極化 對立難溝通

中間派荊棘滿途 無功 而回

( 網上圖片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標榜中間路線的候選人,在選戰中一席未取。民主思路成員麥嘉晉表 示,在現時社會情況下,市民未必認同中間路線是爭取民主的可行方法。而新思維前成員黃 成智則認為,本屆立法會選舉是針對特首梁振英而建立論述,或需待新特首上場,中間派才 能繼續發展。 記者、攝影:吳嘉敏 彭雪怡 陳皓翹 冼樂怡 編輯:謝汶蓉 梁康權 曾慧雯 部分選民會視他們為親建制。

4 張名單參與地 民主思路和新思維兩黨在選舉中,共派出 區直選,民主思路的兩張名單共獲得 18112 票,而新思

( 網上圖片 )

欠缺市民支持及資源,再加上趨向激進的政治氣 候,黃梓謙承認,目前政局確實不利中間路線發展,現 時社會認為參與立法會選舉是為了抗衡政府:「只要你 夠『激』,越清晰顯示給市民看,跟政府對立的話,其 實較容易當選。」他認為,只要香港仍未實行真普選, 中間路線便暫時未能進駐立法會:「市民只能將對抗政 府的行動放進立法會,當有這種情況出現,我們就越難 當選。」

維的兩張則共得 14311 票,惟兩黨終未能獲得一席。

知名度不足種下敗因 對於選舉敗因,在港島區獲得一萬多票的民主思路黃梓 謙,事後翻查票站得票率,發現其票源集中在高學歷選民,認 為民主思路的路線和知名度未能打入基層屋苑,「用理性去建 立知名度的時間比較長,而知名度不足,令我們未能當選。」 他又表示,因為沒有地區資源,在選戰進行期間,無論助選人 數及海報等資源,都不及別人多,對結果都有影響。 同屬民主思路的麥嘉晉,亦承認民主思路在選舉工程中宣 傳工作不足,應採取更多行動,向市民宣傳其政治願景,尤其 他認為在現時的社會氣候,未必有市民相信用中間路線可成功

黃梓謙個人檔案 ■洋名 Gary ■ 2015 年加入民主思路 ■倫敦大學法學學士、牛津大學外交學碩士 ■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創辦人

麥嘉晉認為,近期社會上發生的事件,令市民不想 繼續相信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也不願意與他們溝通。 他更表示:「Prerequisite(前提)是特首梁振英繼續做

黃成智個人檔案 ■洋名 Nelson ■前民主黨成員、前新思維成員 ■註冊社工 ■前立法會議員

麥嘉晉個人檔案 ■洋名 Raymond ■ 2016 年加入民主思路 ■香港大學文學士 ■前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

( 網上圖片 )

爭取民主。 另一邊廂,同樣標榜中間路線的新思維,其主席狄志遠分 析敗因時表示,中間路線仍屬起步階段,承認路線的市場不大: 「標榜中間路線候選人得票率最厲害的,都只有百分之五,選 民市場很窄,路線還未讓人掌握,未夠說服力。」雖然對落選 感到失望,但他表示「心裡面那團火仍未熄」。 中間路線屬起步階段,除了知名度不足,前新思維成員黃 成智亦認為有其他問題。他表示新思維其實沒有做到整合理念 的工作,導致中間路線各有演繹,有分歧時,便很難團結,更 指出黨內多次出現意見不合甚至退黨,最後在選戰中失利。 此外,他表示現時選民希望透過議員以強硬的態度,向中 央表達對梁振英和政府施政的不滿,因此一般會選擇支持激進 派,或立場較鮮明的議員,令中間路線候選人支持率偏低。他 認為新思維立場雖傾向民主派,但由於不會發表激進的看法,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特首選戰影響中間派

狄志遠個人檔案 ■新思維主席 ■註冊社工 ■前民主黨副主席、創黨成員 ■前立法局議員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的話,基本上(中間路線)都『摺得埋』。可以怎麼做? 我也跟他(梁振英)溝通不了 。」麥嘉晉表示自己會 參考朱凱廸的做法,打破傳統,令自己成為一個「議 題」,迫使政府跟進,認為這並非激進派專用做法。 對於政府是否影響中間路線發展,黃成智認為, 市民不滿意現時的政治狀況,大部分人更同時不滿梁 振英,更希望他會下台:「整個立法會選舉和政治氣氛, 都是針對梁振英而去建立論述。」他指出,或需待新 特首上場,中間派才可以開始做事。 狄志遠亦認為,香港政治越趨兩極化,大眾一是 支持、一是反對:「社會必須有商有量,不只有黑白。」 雖然政治環境不利發展,不過他表示,未來路線不會 作大改動,同樣是着種溝通、尋求共識、不會各自堅 持,希望市民對他們有信心。 OV

■版面編輯:鄺曉斌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港聞

NEWS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4

斜坡建電梯 各部門拋波

6 年僅完成 10% 工程

進度 緩慢

政府在 08 至 09 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興建 20 項「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後減至 18 項),當中包括荔 景山路至瑪嘉烈醫院段。六年過去,只有兩項工程得以落實,其餘 16 項工程的正式動工時間仍是未知之數。 記者、攝影:王琢越 郭晉朗 鄭錦玲 陶慧君 談曉羽 編輯:黃偉鴻 游昊雲 梁芷媛

政府在相關的立法會文件中提出, 興建「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 統和升降機系統」的目的是為了方便 市民往來上坡地區,屬於改善人流的 設施,亦有助減低對路面交通的依賴。 政府於 2009 年就計劃訂立評分準則, 先為當中排名最高的 10 項建議項目進 行初步技術可行性研究。 在 18 項中,有 8 項都位於葵青區, 而當中有部分都與瑪嘉烈醫院有關, 包括「荔景山路至麗祖路升降機及 行人通道系統」,及「荔景山路 至瑪嘉烈醫院升降機及行人通道 系統」。

往醫院不便 醫院建於斜路之上,市民可乘搭 小巴直達瑪嘉烈醫院門外,而輪椅使 用者則可乘的士、巴士或預約復康巴 士抵達。不過,巴士站設在瑪嘉烈護 理學校及宿舍對出,市民下車仍需走 一段斜路,或經瑪嘉烈醫院行人入口 的樓梯才到達醫院。

對於現時前往瑪嘉烈醫院,部分市 民感到不便。葉先生表示,瑪嘉烈醫 院位處山坡,雖然巴士站步行往醫院, 只是數分鐘的路程,但因為是斜路, 普通人都感到相當吃力,更遑論是長 者和乘坐輪椅的病人。 而本身有腳患的伍太,現時選擇在 巴士站下車後,走約 10 分鐘斜路上醫 院。她認為現時前往醫院的交通尚算 方便,但期望政府的工程盡快完成, 方便更多市民,尤其長者。 至於年約 80 歲的鄭伯伯, 每星期都會乘搭由瑪嘉烈 醫院提供的復康巴士到 醫院進行復康治療。他認 為,復康巴士能幫助長者、 傷殘人士等人,但車費十分昂 貴,來回需要 30 元而且只有符合資格 人士方可乘搭,成效較低。

行相關工程,但由於有關工程都是由同 一班人負責,故要將 18 項工程分兩階 段進行。當中名單中排第 10 的荔景山 路至麗祖路升降機段預計最快於 2019 年才完工。他表示雖然現時市民可選乘 巴 士、 地 鐵、 復 康 巴 士 等 往 瑪 嘉 烈 醫 院,但對市民而言仍然不便。 路政署回應指,政府會因應上坡地 區的地理位置和工程性質,將工程分 配到不同部門,至於荔景山路至瑪嘉烈 醫院的工程則交由醫管局負責。記者曾 就著上述工程進度,先聯絡醫管局,然 後該局再叫記者接觸瑪嘉烈醫院,惟醫 院後來表示記者應聯絡醫管局。至截稿 前,雙方都未有回覆。 OV

行人通道系統評分準則 政府就這 18 項建議,訂立了評分標 準,以決定工程的先後次序 ( 下表 )。評 分以周邊環境因素、效益因素、實施因素 等為準則,每個因素各佔不同比重,而每 項之下再細分約若干項目為評審標準。 OV 排名

項目

1

慈雲山行人通道系統

2

寶馬山行人通道系統

3

青衣西路至清譽街升降機及行人通 道系統

工程分階段 身兼葵青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梁 耀忠(圓圖)表示,政府已預留預算進

■探病時間結束後,大批病人家屬在醫 院門外等候小巴。

■瑪嘉烈醫院位處山坡。

深股通與港股通詳情

深港通

深股通

港股通

130 億元(人民幣)

105 億元(人民幣)

Shenzhen-Hong Kong Stock Connect 市場對深港通 ( 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 ) 開通日子憧憬已久, 部分相關概念股更於國務院 8 月 16 日批准落實前已偷步炒起。港交所行政 總裁李小加早前在深港通投資者推介會表示,在可行的情況下,將優先考慮 於 11 月中下旬的某個週一開通,令投資者更為期待。 在深港通下,深交所 ( 深圳證券交易所 ) 和聯交所 (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 限公司 ) 將建立技術連接,使中港兩地投資者可以買賣另一方交易所指定範 圍內之上市股票。根據深交所對《深圳證券交易所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的 解讀,深港通不設總額度,但為防範資金每日大進大出的跨境流動風險,機 制內的深股通及港股通均設每日額度限制。 港股通每日額度人民幣 105 億元,其投資範圍包括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 的成份股、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定期調整考察截止日前十二個月 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於 50 億港元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以及在 香港聯交所上市的 A+H 股公司股票。至於深股通,每日額度為人民幣 130 億 元,投資範圍則包括,定期調整考察截止日前六個月 A 股日均市值不低於 60 億元人民幣的深證成份指數及深證中小創新指數成份股,以及深交所上市的 A+H 股公司股票。 外間認為,深港通不設總額度,使內地資本市場更為開放,加強國際投 資者信心,大大提高 A 股獲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的機會。 OV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每日額度

■ 定期調整考察截止日前六個月

投資範圍

A

■ 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的成份股

股日均市值不低於 60 億元人民幣

■ 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

的深證成份指數及深證中小創新

■ 定期調整考察截止日前十二個月港股

指數成份股

平均月末市值不低於 50 億港元的恒生綜

■ 深交所上市的

A+H 股公司股票

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 ■ 聯交所上市的

不包括 投資範圍

A+H 股公司股票

■ 被深交所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

■ 在深交所上市的

■ 被深交所暫停上市的股票

被暫停上市或者進入退市整理期的 A+H

■ 退市整理期股票

股上市公司的相應 H 股

■ 以外幣報價交易的股票(即

B

A 股被實施風險警示、

A 股在上交所風險警示板交易或被暫停

股)

上市的 A+H 股上市公司的相應 H 股

■ 深交所認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 在聯交所以港幣以外貨幣報價交易的股

票 ■ 深交所認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資料來源:《深圳證券交易所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解讀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版面編輯:靳亦玲 鄭雲風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港聞

NEWS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旺中藏消防危機 安全 隱憂

5

政府今年 9 月實施針對店舖阻街的《定額罰款條例》,以改善行人路貨物堆積 的情況,不過,條例並不規限商場用地。本報記者發現旺角中心部分店舖將貨 物置於通道,甚至走火通道都堆積雜物,暗藏消防危機。 記者、攝影:尹鳳生 馬翠怡 張雅琳 編輯:黎瑋珊 熊美芝

300 間 旺角中心位於彌敦道,有超過 店舖,以售賣時裝及飾物為主,吸引 不少年青人。自今年 5 月,有業主將部分 位置改裝成「美食街」,開設近 10 間售 賣小食及飲品的店舖,令人流更多,更經 常出現人龍,使通道非常擠迫。

通道多雜物 市民難逃生 本報記者到商場視察,發現雖然其設 計符合《消防條例》中,規定商業樓宇需 提供最少 1200 毫米闊度行人通道的要求, 但不少商戶為了擺出更多貨品,都將貨架 放於商場通道,令原先 4 呎闊的通道,縮 窄到 2 至 3 呎。當假日或放學時段等人流 高峰期來臨,令原本已堆積貨物的通道, 更加擠迫。 除了行人通道,記者亦到走火通道觀 察,發現被大量雜物,例如發泡膠箱及垃 圾等堵塞。根據《消防條例》,所有走火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通道必須暢通無阻,而消防系統亦不能被 雜物阻塞。 經常到該處的楊小姐表示,商場環境 擠迫,人流高峰期時,常常水洩不通,有 時要走進其他店舖,等待人潮過去才可在 通道行走。另一名到商場購物的市民張小 姐亦認同,表示假如發生火警,市民「實 走唔甩」。至於中學生李先生,亦表示未 有美食天地前,逛街時已不時出現人潮擁 擠的情形,設置後現時的情況更為惡劣。

消防難執法 議員倡嚴懲 旺中擠迫情況引起市民憂慮,旺角消 防局局長林明業表示,消防人員會根據屋 宇署《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 2008》 的基本準則,檢查樓宇是否違反「寬度不 少於 1,050 毫米」的標準。在一般程序上, 會先確認樓宇通道是否屬於逃生途徑,若 發現通道有阻塞,就會要求相關負責人,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例如管理公司、大廈立案法團清理雜物。 在接過記者的查詢後,當局曾派出人 員巡查商場走火通道。林明業表示,巡查 時有貨物在樓梯進出,不過當時另有清潔 人員掃除垃圾,未有造成阻塞。至於行人 通道,當時商場亦能保持屋宇署要求的最 低限度,故未有執法。不過林明業亦表示, 旺角中心情況比較特殊,商業旺地人流量 很大,較難處理。而且消防局執法時,商 戶會事先「收風」做事。工作人員到場檢 查時合乎規矩,但走後立即「打回原形」。 他表示對該做法無可奈何,亦無法長時間 監督,但每次檢查都會與商販溝通,提醒 佔用者和管理人員要多加留意。 油尖旺區議員葉傲冬認為消防通道阻 塞是不能容忍的,一旦發生意外,無法確 保 市 民 安 全。 他 表 示 商 場 應 遵 從 法 例 指 引,確保消防通道暢通;消防局亦要加強 執法,並要嚴懲違規者令其自律守法。 OV

《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 2008》 香港在 1995 年通過了《殘疾歧視條 列》,確保殘疾人士有適當通道進 入公眾人士有權進入或使用的地方。 此手冊考慮殘疾人士及長者的需要, 制定通道及建築物內部設施的設計 規定,期望為大眾提供更方便及暢通 無阻的通道。當中規定包括停車場、 通道、斜道、照明等項目的設計。 OV

■走火通道被大量雜物阻塞。

■版面編輯:洪心怡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港聞

NEWS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6

沙頭角禁區開放 意見兩極 居民望加強治安提升基建 解禁 爭議

政府自 2012 年開始分三階段逐步開放邊境禁區,當中包括沙頭角,現在市民能自由出入沙頭角。隨著開放邊境禁 區的政策,公屋、私人屋苑也相繼在沙頭角落成,預計有為數不少的人口遷入沙頭角,對於是否該進一步開放沙 頭角墟市,當地持份者有不同的意見。 記者 : 黃景洪 黃翠嘉 吳淑映 英焯瑜 房嘉謙 編輯 : 曾建華 楊子瑩 吳仲 賢 陳蕾蕾

沙頭角位於新界東北,曾經有一段時間人來人往,隨著英國租借新界, 它的南面被列英租界之內,造成居民出入不便。其後,由於當時邊境 活動頻繁以及非法偷渡問題嚴重,香港政府根據《公安條例》,於 1951 年 設立沙頭角邊境禁區,希望建立緩衝地帶,方便執法部門維持中港兩地邊 界完整並且打擊非法偷渡。非沙頭角的村民難以進入沙頭角,自故它的興 盛一去不反。 政府為方便當地居民和遊客進入有關地區時不用申領禁區許可證,於 2005 年的《施政報告》首次提出縮減沙頭角邊境禁區。經多番研究,政府 在 2008 年公布,邊境禁區由原先的 2800 公頃大幅減至 400 公頃,範圍大 減八成六。邊境禁區分三個階段縮減。第一和第二階段的邊境禁區縮減已 分別於 2012 年 2 月 15 日和 2013 年 6 月 10 日實施,縮減範圍覆蓋除梧桐 河至蓮麻坑段以外的整個邊境禁區。第三階段的邊境禁區縮減亦在 2016 年 1 月 4 日生效,釋出超過 900 公頃土地。這個階段完成後,整項邊境禁區 縮減計劃宣告完成。

開放增經濟效益 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 ( 圓圖 ) 表明支持沙 頭角開放,認為政府決定保守,「說了十多年,政府當 然希望我地談不出結果,那就不用解決!」他強調建議 有民意授權,「我曾於沙頭角開諮詢會,超過半數居民認 同需要開放。」經多年談判,政府均以保安理由否決,認為 開放沙頭角墟會引致邊境管制問題。對於保安問題,李冠洪認為 政府可加派警察巡邏並築高圍網,嘗試有限度開放。「人流增加,任何行 業都可帶來經濟效益」,他表示鄉議會正與政府商討具體建議,希望達成 短期方案,在假日開放禁區予旅行團觀光,亦可參考西貢模式發展,作為 區域生態旅遊的起步點。 沙打區區議員溫和輝建議於沙頭角境內興建購物城,振興本區經濟發 展。他指出,沙頭角現時有大量空置商鋪,或被用作貨倉,若興建購物城,

可活用商鋪,鼓勵居民本區就業。他表示,可以設立一條特別通道供內地遊 客進入沙頭角購物,一來有助振興本區經濟,二來避免遊客出境造成交通阻 塞的問題。溫和輝認為不需過度憂慮治安問題,只要政策配合得宜及加派人 手巡視,絕不構成治安問題。而且沙頭角沒有酒店,遊客不能過夜,對居民 生活影響不大,只需留意遊客是否有不檢點行為。他舉例,上水的內地遊客 很多,但甚少出現治安問題,更何況沙頭角地方細,相信更容易管理治安。

居民恐交通阻塞 不過,有部份居民表明反對開放禁區。居民蘇小姐表示,滿意現時的生 活,但希望加強治安。她說,沙頭角近年偷竊案增多,已改變夜不閉戶的習 慣。士多老闆李太及蘇生認為政府諮詢不足,批評在沙頭角興建新公屋,惡 化交通問題,沙頭角的外嫁女亦能擁有禁區紙,可與區外家人一同申請入住 區內公屋,令沙頭角的人口增加。 沙頭角村村長蘇天來指,居民享受現時舒適寧靜的環境,傾向保留邊 境禁區,「情況與大澳相似,居民不喜歡假日做生意,覺得被遊客騷擾。」 他認為,中英街乃邊界重地,開放後會難以管理,故認同政府不開放中 英街的決定。他說,若然真的要開放,要先提升基建,如擴闊沙頭角公 路。現時,繁忙時段交通仍十分擠塞。蘇天來曾多次要求小巴增加班次, 但無奈對方指經營困難。 區議員溫和輝亦曾經要求政府增發小巴牌,但政府恐怕一旦通過, 相關行業將相繼要求發牌,造成惡性競爭,難以保障服務質素。他稱交通 不便是整個香港存在的問題,不只存在沙頭角,適逢繁忙時段,必定交通阻 塞,所以交通政策在香港是死症,非一時三刻能解決。 OV

將於 明年 ■沙 頭角 新公 屋「 迎海 樓」 ( 黃翠 嘉攝 )

首季 落成 。

■位於沙頭角邨的公屋 ( 黃翠嘉攝 )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版面編輯:鄭雲風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體育

SPORT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7

艱苦中成長 女籃創佳績 籃球一直深受港人歡迎,香港女子籃球隊射手卓婷前年在一個大型「單對 單」比賽取得全球總決賽亞軍,不但成為一時佳話,始後香港 U16 女子籃球 代表隊亦於對外比賽取得佳績,使更多人關注本港女子籃球發展。然而,有資 深教練認為,本港女子籃球現時發展仍有一定局限。 記者、攝影:錢明楓 崔嘉兒 黃婉茜 編輯:林曉晴 顏碧珍

根據最新的世界排名,香港女籃處 於 第 59 位, 較 日 本、 韓 國、 台 灣等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低。浸會大學女 籃教練麥嘉怡認為,本港球員質素不比 這些國家或地區差,惟訓練強度和時間 不足,「在香港,無論男女運動員,只 要練習得多就會贏,而日日練習會更 好。」可是,本港球員往往要專注工作 和學業,未能全情投入訓練。

訓練不足容易受傷 港隊女籃教練官健好則表示,由於 生活模式不同,本港球員訓練時數比其 他國家和地區少,以台灣為例,當地高 中球隊每週最少訓練 30 小時,職業球 隊更達 40 至 60 小時。可是,本港球員 每星期僅接受兩至三次約 3 小時的緊密 訓練,加上球員需工作或上課,沒太多 體力及精神進行訓練,狀態不佳,部分 球員更經常出現韌帶斷裂。

訓練時數以外,比賽經驗亦對球員 甚為重要,但麥嘉怡指,本港球員普遍 出賽機會較少。由於相關經費由政府負 責,對比賽成績亦有一定要求,故選擇 出賽球員時,十分著重她們的能力,以 免出現「包尾」之情況。麥嘉怡認 為,如果政府能增加對體育發 展的資金投放,並且不只著眼 於比賽成績,便可讓更多不同 水平的球員出外比賽,吸收經 驗,提高整體球員水平。就資 源不足的情況,官健好建議,香 港的球隊可尋找贊助,讓球員多參加比 賽,從而了解不同隊伍的實力。

資源匱乏難職業化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 (圓圖)表示,本港球場供應不足,除 了籃球場,康文署的場地亦要分配給 排 球、 羽 毛 球 等, 供 不 應 求, 影 響 了

女籃及其他隊制運動的發展。近年有男 子籃球隊走向職業化,他認為,籃球職 業化在香港沒有市場,因為全職籃球員 的收入來自廣告、比賽入場人數及比賽 轉播,但女籃比賽在香港受關注度仍未 足夠,難以確保球員收入以維持生 活。 香港 U16 女子籃球隊去年 在第四屆亞洲女子少年籃球錦 標賽取得冠軍,為歷屆最佳成 績,得以升上第一組別作賽。 麥嘉怡認為,即使 U16 女子籃球 隊去年成功奪冠,往後仍需努力,因為 銜接的年輕球員未必能達到前人水準, 若在亞洲賽保持到第七至八名已經是 很好的成績。 香港女籃發展未必順利,官建好認 為,球員能為籃球付出多少,就能去到 多高,又寄語球員應趁年輕追尋夢想: 「做到就做,做不到都起碼試過!」 OV

最新亞洲各國/地區 女子籃球隊排名 資料更新至 2016 年 8 月 20 日

亞洲排名 國家/地區 世界排名 1

中國

10

2 3 4 5 6

日本 韓國 中華台北 印度 哈薩克

13 15 34 40 43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馬來西亞 泰國 菲律賓 黎巴嫩 烏茲別克 斯里蘭卡 印尼 香港 朝鮮 新加坡

43 45 49 54 54 56 57 59 64 67

資料來源:國際籃球總會

官健好:

做到就做, 做不到都起碼試過!

■官健好(左)與麥嘉怡(右)都認為香港運動員的生活模式影響了其比賽時的表現。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版面編輯:黃偉倫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特寫

FEATURE 胸 圍、 內 衣、 內 褲、 汗 衣 ⋯ 自 古 以 來, 我 們 就 穿 上 層 層 衣 服, 覆 蓋 身 體。 起 初 衣 服 的 用 途 在 於 保 護 人 體、 保 暖 的 功 能 性 用 途, 後 來 衣 服 有 了 裝 飾、 遮 羞 的 社 會 性 用 途。 衣 服 用 來「 遮 羞 」, 似 乎 意 味 著 你 的 裸 體 就 與 羞 恥 是 畫 上 等 號。 吋 吋 肌 膚 都 是 都 市 人 的「 禁 區 」, 但 偏 偏 有 群「 天 體 愛 好 者 」 為 了 不 同 原 因, 願 意 抵 受 旁 人 異 樣 目 光, 在 公 眾 地 方 毫 不 扭 捏 地 裸 露 自 己 的 身 體。 記者:馬琛沂 陳家瑩 劉卓姿 編輯:吳銘姬 盧逸文

天 體回 之到 後伊

甸 園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20 世紀早期德國, 天體活動其實並非新鮮事,其源頭可回溯到 其後再傳到美國、英國等不同地區。香港人對裸露話題態度 保守,天體彷彿是「情色」、「不雅」的代名詞;同時大眾卻總 是對裸體有一份說不清的好奇。對天體愛好者而言,天體是一種 選擇,更是釋放自己的一種渠道;在天體愛好者的世界中,「裸露」 是一種自主的選擇,當中並無強制參與。 人體藝術工作者小丁從事裸體模特兒多年,並對「裸露身體」 行為有獨特見解。她認為社會普遍抗拒裸體的現象源於父權主義 當道。她指出,男性與生俱來的支配欲望較強烈,故不希望身體 被其他人觀賞,而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地植根在港人思想中,加上 男性尤其害怕被標籤為同性戀或變態,故比較抗拒裸露;但相比 下,女性則更容易接受裸體,因女性天生較喜歡被欣賞。

理性爭取非強制 早年曾有人於立法會倡議在香港設立天體沙灘,讓天體愛好 者不用遠赴外國也可享受天體的樂趣,可惜最後不了了之。小丁 贊成香港發展天體沙灘,但卻認為不應強制天體沙灘只可進行天 體活動。她解釋,大眾是否接受「裸體身體」這個行為本質上是 大眾共識的問題,即一群人都接受裸體這個行為,裸體在當中就 不是問題,更遑論是禁忌。「在天體沙灘中,當天體或穿衣都變 成一種規限,其實兩者是沒有分別的。」她表示,天體沙灘是應 該有自由去裸露而不是強制的行為,裸體身體與否於她而言應該是 一個自主的選擇,如果極端地贊成或反對地互相抵抗是毫無意義 的,最重要的是打開對話。她又指出,天體愛好者不需對其他非天 體愛好者的注視感到不安或迴避,反之要大方接受他人的目光,令 社會更多人接受天體的概念,「(天體愛好者)要有教育大家的想 法。」 至於要在公共空間爭取進行天體活動,小丁形容這提議是言之 過早。她認為,香港政府對公共空間的管理過於嚴謹,普通的消閒 活動已處處受限,更遑論進行天體活動, 小丁表示很多人得知她從事裸體模特兒時,都不禁讚揚她「很勇 敢」、「犧牲十分大」,她卻對此感到不解。因為「裸體」本質就 是脫下衣物的珈瑣,此舉實質上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得到,亦不是 人們所想的那麼難為情。

天體乃自然渴望 人體藝術家小丁形容在眾人前展示身體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一

8-9

般人始終認為這是羞於啟口之事,對天體大多抱以負面的看法。 人體藝術協會創辦人的「天體之父」Simon 表示,大多人身上都有 「天體種子」,即人與生俱來對自由、回歸自然的渴望,只不過 社會不少誤解,讓人們身上的「天體種子」未能遇到一個適合的 環境萌芽。 Simon 認為天體這一種行為可昇華至行為藝術的層次,又形容 每個人的身體本來就是一件來自上帝的衣服,當人褪去代表束縛 的衣服時,便能卸下衣物附加的階級比階級比較及隔膜,容許更 坦蕩蕩地面對自己。 天體對 Simon 而言是一種習慣,也是他所鐘愛的事情。他於 孩堤時便隱約發現自己對裸體身體的嚮往。「小時候已喜歡在鏡 子前擺弄姿勢,長大後更確立以天體為終生抱負。」他大膽估計, 全世界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喜歡天體活動,人數相當於同性戀者。

港人觀念礙發展 Simon 在香港推廣天體活動二十多年,仍深感宣傳難度高,社 會抗拒天體的氛圍強烈,人們難以跨越心理關口。「在香港,裸 體是一個很敏感、特別的話題,亦可稱為禁忌。很多會員亦未能 剋服別人的目光,離開這個門口後,口裏仍是反對天體。」他認 為,香港人害怕被標籤,一談及天體便作自我保護,「我曾在中 國內地的街上洗澡,也未有遇到當地人奇異的目光或歧視。」他 認為,香港人的思想仍十分保守,大部分學校都認同人體藝術, 但卻反對天體,有感大眾立於道德高牆之上,對天體存有戒心。 Simon 慨嘆,會員能力有限,影響力不足以改變香港人固有的 意識形態,但透過舉辦對社會有貢獻的活動,例如在船上舉辦天 體派對時順道清理海上的垃圾,及提供人體模特兒予醫學院進行 教學用途等,讓大眾了解他們。在香港天體常被喻為外國玩意, 但他認為香港人亦有土生土長的天體概念,望港人勿趕絕天體, 並寄望終有一天能通過立法設立天體區,推廣天體活動。 OV

後記 與一般普通寓所無異,人體藝術協會就隱身於住宅

大廈,毫不起眼。但當記者推開協會的大門,彷彿就 進入了與世隔絕的奇景 : 黯淡的大廳,牆上掛上一幅印 上 Simon 及妻子的祼體海報盡入眼簾, 接著跟我們打招呼的便是只穿緊身內褲的 Simon 。 記者於採訪初期,表情鎮定,但實 質心情十分緊張,眼神不知投於何處, 一不小心眼神又飄到 Simon 身後的海報 去。但經過個幾小時的交談訪問後,期 間 Simon 更邀請我們加入天體的大家 庭。 雖然我們婉拒 Simon 的邀請,但 經訪問後,我們對天體的了解加深,也 對香港天體發展更清楚。原來,當脫 下了衣服,我們不只更坦蕩蕩地展露 自己的身體予人面前,更是一個坦然 面對自己內心的過程。OV ■眾學員 在天體協 會參加速 寫人體繪 畫班。( 受訪者提 供 )

■版面編輯:潘朗然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ENGLISH

May 2015

Redesigning Hong Kong Urban planning Hong Kong with a Dutch sense

By Fion Lee, Alicia Lee, Jaime Poon & Eve Zhao

Photo by Alex Lau

Hong Kong has been regarded as a cosmopoitan city; however, she still has a lot to improve especially in urban planning. Paul Zimmerman, long known for running for political offices from the Southern District, is a voice of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in Hong Kong. His company, Designing Hong Kong, of which he is the CEO,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in Hong Kong since 2009. He was awarded an Honorary Membership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for his role in improving the harbourfront of Victoria Harbour in 2011. Coming from a country famous for her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Zimmerman, who moved to Hong Kong from the Netherlands in 1980s, has a lot to say about the urban planning of Hong Kong. In a recent interview, a few weeks after his deliberate suspension of his candidacy of running for a seat in Legislative Council in September to facilitate the election of other candidates who share his political views, Zimmerman offered his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urban planning in Hong Kong, such as the use of cycling lanes. Zimmerman pointed out that urban planning is retro in Hong Kong, where streets are considered to be very old-fashion because the designs were used since the colonial period. Sharing space is a matter of learning Apart from the design of the main roads, there are actually over 900 cycling paths around Hong Kong. Due to the low sense of sharing road and space for people of Hong Kong, compared with the Netherlands, where he was born, Zimmerman thought that main roads and cycling paths could be in better utiliza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everyone shares the road and space as there are many cyclists, car drivers and pedestrians. They all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of accommodating the behavior of each user. A sense of sharing is the norm. Zimmerman likes cycling, but he found that cycling is not practical in Hong Kong due to the traffic planning and weather. He deplored the fact that cycling is not common in Hong Kong, where most cyclists are beginners and have little experience. People in general also have no concept of sharing space. In Hong Kong, whether the facility or the people not learning how to share is the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on his mind. He showed reporters photos of Ma On Shan to explain his concerns on space sharing. One picture showed that both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 are walking and cycling on the same route and yet no accidents seem to have occurred; another picture showed a road where a clear boundary was drawn between the cycling and walking paths, and here accidents happen more often. He suggested building a route along the waterfront, from Chai Wan to Kennedy Town, as a major connector in the Hong Kong Island. And the route can be developed for both cycling and walking purposes, in teaching peo-

■ Letter from readers are welcomed

ple the idea of sharing space. Zimmerman said that developing waterfront can be the start of urban planning, in order to emphasis the concept of sharing road space carefully in people’s mind. ‘When people expect there is sharing, sharing space is not a bad idea at all,’ said Zimmerman. ‘Forming the sense of sharing space is just a matter of learning.’ He added that the situation of zebra crossing in Hong Kong is similar, as people do not know how to share the crossroad. A lot of accidents happen at the zebra crossings because car drivers do not respect the crossings, and at the same time, pedestrians think they have the priority, and thus accidents occur. As a result, many zebra crossings are now replaced by either traffic lights or footbridge as to reduce the numbers of accident.

If we’re always segregating or separating, people never learn.

- Paul Zimmerman He agreed that footbridge is safer in comparison with jaywalking, but instructing people a proper way to cross the road is important as well. ‘Balancing the interest of pedestrians and drivers is tricky,’ said Zimmerman. ‘We have to learn to be smarter about it.’ Zimmerman observed that so far in Hong Kong people are always giving priority to cars but not to pedestrians. ‘Pedestrians are seen as obstacle and so we push them away,’ he added. ‘Hence, the city needs to manage and improve them.’ HK city plan is so old-fashioned Zimmerman thought that Hong Kong was designed as a closed city 150 years ago, so road based design are old-fashioned and not well-planned. He believed developing railway was the best solution to traffic congestions in Hong Kong, where building more roads did not necessarily make traffic easier, and in fact it might actually produce higher car usage. Hong Kong is in high density and Paul said that the major problem on land is all about capacity and usage. ‘Hong Kong is a small town designed with high-density city plan,’ said Zimmerman. ‘We have some of the highest usages of our roads all 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citizens start moaning that Hong Kong is somehow lagging behind big cities like Shanghai. Zimmerman agreed that Hong Kong is not as competitive as other developing cities yet he chose to stay. ‘I came to Hong Kong to start my business and make a family. There’re many reasons to stay because you are enjoying the city,” he said. Zimmerman contended that Hong Kong offers many choices and things in proximity. For instance, we can get food in a restaurant at anytime around the clock in the neighbourhood. The sophisticated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high level of convenience and accessibility to different experiences. He described Hong Kong as a ‘15 minutes away city’, where all the places can be reached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ut he leveled his criticisms at walkability and air quality of Hong Kong. He observed that Hong Kong is inconvenient for the disabled and the elderly to navigate. ‘It’s a struggle to walk around the city as you have to go up and down the stairways, and it is so congested and full of obstacles,’ he added. ‘The government has to work very hard to make the city better.’ OV Write to us at: syuourvoice@gmail.com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10-11

Outlookon Democracy

‘Everything in our government is very old fashioned and it’s very hard to make changes because they’re not flexible,’ Zimmerman said. He thought that the Chief Executive and the heads of the government are in lack of time and energy as they have been concentrating on handover issues, and neglected Hong Kong’s urban planning like street designs. The inflexible government

Zimmerman said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not running the city as what a city should be, he added. ‘A good government should be very flexible and can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community rapidly.’ Zimmerman said it was good for us to complain about things in the society as long as we found the balance and made changes. ‘Complaints make things better,’ he said. Teens from this era often get frustrated on never going to be able to own any flats in their whole life even if they work hard. However, Zimmerman valued the performance of Hong Kong on housing issue. ‘Of course, there’re people outside the safety net, but you have to compare yourselves with other big cities that people wanted to live in, like, New York or London,’ Zimmerman said. ‘Our government has supplied half of the population with public housing and the number is far higher than inNew York and London,’ he continued.

What is Democracy

Coming from a democratic country and dabbled in Hong Kong politics for a period of time, Zimmerman has a lot to say about democracy. ‘Democracy is not perfect but it might probably be the best to have,’ he said. He believed that everybody in the society is equal and deserves to have a voice. He also took Taiwan as an example and said that Taiwan has made beautiful choices on their democratic development. Zimmerman indicated that democracy requires the society to deliberate and discuss but not having one big boss overriding everyone else. He thought that even when people made bad choices, it was a process of learning that enabled them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bad decisions. ‘You make the decision; there’s nobody else to blame except for yourself,’ Zimmerman laughed. ‘We are physically stuck with China and we can’t foolishly move or leave China,’ Zimmerman emphasized. ‘That’s the reality and we cannot say we don’t share it because we’re never gonna build a wall i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Zimmerman believed that China is still working hard on ideological control but the social loyalty is starting to shiver because of the strict restrictions on the access to Facebook and other social platforms. He believed the autocratic and arrogant way of ruling the country would

ultimately lead her running off the cliffs. ‘If the government represses too much for too long, there will be a revolutionary situation,’ said Zimmerman. Though Zimmerman is a supporter of democracy, his parents have different thoughts. ‘My parents, who live in Holland, said democracy took a long time, but I see the final decisions are mostly good. Most of the decisions made under democracy are more well-balanced and qualified as people talked and fought about for a long time.’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Zimmerman agreed that Hong Kong should have self-determination but he thought it wa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Hong Kong from China completely. The 5th term of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is scheduled on 26 March 2017 and he said it was nonsense to make any prediction on candidate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as the system was not transparent. ‘We don’t even know who run the government today and there’s no way to know how do they communicate with Beijing,’ said Zimmerman. However, Zimmerman thought that Hong Kong citizens could make wise choices on candidates and would pick somebody who could at least work with Beijing. OV

Personal Profile 1984 2000 2006-2012 2007-Present 2010-Present 2015-2016 2016

Arrived Hong Kong

Co-Founder & CEO of Designing Hong Kong Member of the Civic Party

Advisor: Mr. Joseph Chan

Southern District Council Members

Copy Editors: Jaime Poon, Fion Lee

Member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ons Director of Path of Democracy

Ran in the 2016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and suspended the campaign afterwards

Masters in Transport Plan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Page Editor: Jaime Poon

STAFF LIST

Editors: Jaime Poon, Fion Lee

Reporters: Jaime Poon, Eve Zhao, Fion Lee, Alicia Lee For more stories, please visit: http://jmc.hksyu.edu/ourvoice

■ Advertising Hotline:25716964


副刊

LEISURE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12

兼籌並顧

喪禮策劃師打點身後事

中國人向來忌談「死」,處理喪事的殯儀行業亦彷彿披著一層神秘面紗。殯儀喪禮

策劃師除了協助客人安排一場喪禮,也要打點一切做到細大無遺,以表達對先人的敬重。 記者、攝影:張錦榕 范曉文 歐嘉俊 編輯:林婉婷 張琳宜

人一生只有一次喪禮,擔任殯儀喪禮策劃師的責任重大,工作範疇亦很廣泛。祿 福禮儀學院院長陳振哲形容,「我們就是導演,需要導演整個殯儀的流程。」 喪禮策劃師 (funeral director) 就要清楚了解每個程序,但不用參與其中,包括領屍、 出殯、火化、取骨灰、決定喪禮場地,甚至棺材選木,皆要通曉。殯儀形式多為五 眾一醮,即打齋,土葬,和海葬為多。其中土葬,策劃師就要因應不同地質年期, 去選用不同材質的棺木。他們著重細節除了表現專業,亦是對先人的敬重。

板的工作,想找一份自己有興趣的職業。」劉先生指,雖然自己暫時對殯儀概 念很空泛,但想去了解更多。他認為「人死皆空」,殯儀業的工作不單為先人 完成最後心願,亦能陪伴其家人完成最後的路程。從事殯儀,除了與死亡打交 道,喪禮安排得宜,減輕喪親家屬的哀痛,也是一種莊重的悼念儀式。

打破師承制 殯儀行業一向採用世襲或師徒制,現時卻出現「師父找不到徒弟,徒弟找 不到師父」的青黃不接情況,其中撿骨師傅更有失傳的危機。陳振哲表示,殯 儀是偏門工作,並不普及。而上一代的教育水平較低,殯儀師父只能身教承傳, 所以他辦課程,將手藝化成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承傳制,開托一條入行的新門 路,但利益衝突就遭不少行家指責。不過他指,曾有行家來報讀,希望從正規 課程學習,對行業有基本的認識及了解之餘,也明白習俗背後的意思。 OV

陳振哲 :

( 殯儀喪禮策劃 “ 我們 師 ) 就是導演,需要 導演整個殯儀流程

陳振哲表示,殯儀不只是商品,當中也牽涉很多感情因素。身為殯儀喪禮策劃

殯儀統籌 些甚麼?

師,就是協助客人辦好喪禮,陪在他們身邊。他又指,跟客人建立良好關係要經過 三步曲,「我認識你,我喜歡你,我信任你」,殯儀業的信譽尤為重要。家屬每當 面對喪親,都會失措,情緒較為波動,所以容易因細節上的執著引起紛爭。故喪禮 策劃師的另一責任,就是要解決糾紛。糾紛通常源於家屬的宗教信仰,正所謂「各 處鄉村各處例」,喪禮策劃師就要從中調停,避免家人無所適從。陳振哲認為, 錢是其次,重要的是如何完成喪禮,同時不會令家屬失去親人後帶來更大傷害。

殯儀喪禮策劃師的 工 作 多 由 死 訊 開 始, 首 先 需 要 接 見 死 者 家 人, 讓家人了解香港殯儀的 情 況, 教 導 死 者 家 人 如 何辨喪事,再開始喪禮 統籌工作。包括租用殯 儀 館、 選 擇 棺 材 的 質 料、葬禮方式、宗教儀 式、 安 排 日 子 舉 行 喪 禮、先人壽衣、安排先 人的靈柩到墓地落葬 及 訂 製 墓 碑 等 細 節, 都需要殯儀喪禮策劃 師 去 統 籌。 而 策 劃 師 亦會同時與死者家人 作哀傷輔導,盡量令 他們在籌備喪事時釋 懷和減少哀痛。 OV

興趣為首要 訪問當日有三位新生來面試,陳振哲指,成為殯儀喪禮策劃師的首要條件是 有心,「若對這冷門事有興趣就可報讀,最重要對殯儀有興 趣和有心。」而面試學生亦需「過三關」,包括:家人會否 反對入行、安排面試者瞻仰遺體、以及有沒有駕駛執照, 日後或需要駕駛靈車。陳振哲指,若頭兩關不合格,就表 示不適合投身殯儀業。加上曾經有家人因學生觸碰遺體感 厭惡,所以陳振哲會安排面試者先觀看遺體。其中一位面 試者劉先生原本從事零售行業,但他決定轉行投身殯葬 行業,因他視這行業為有意義 的職業,「我不想做死

■祿福禮儀學院院長陳振哲 指,成為殯儀喪禮策劃師最

重要對殯儀有興趣和有心。(范曉文攝)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版面編輯:李海澄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副刊

LEISURE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13

嗩吶,即廣東人俗稱的「啲打」。一支尖尖長 長的小玩意,郤吹奏出可以穿雲裂石的音韻,音色 高亢明亮。嗩吶手可以用它奏出高亢嘹亮的音律, 為一場婚事加上幾分喜慶;它也可以奏出如泣如訴 的 哭 音, 為 殯 儀 法 事 添 上 幾 分 悲 傷。 一 支 小 小 的 嗩吶,卻游走於傳統紅白二事,為現場增添生氣。 記者、攝影:溫子豪 羅熙雅 廖浩曼 編輯:李麗芳 楊善婷

當嗩多 數吶 人走 總進 是人 對群,嗩坊吶間貼大上 不同的標籤 : 「殯儀樂器」、 「啲打佬」、「死人音樂」。 ⋯⋯社會大眾對俗稱「啲打」 的嗩吶都有不少誤解。 香港中樂團首席嗩吶吹奏 家馬瑋謙自小學四年級便隨父 親學習吹奏嗩吶,他認為大眾 對嗩吶的認識不多,在眾多中 樂樂器中較冷門,更謂言:「其 實我介紹『嗩吶』,大眾可能 不 會 認 識, 但 若 稱 作「 啲 打 」 大眾才知道我在說什麼。」

紅白

嗩吶不只在靈堂

變化多 撇標籤 馬瑋謙稱,嗩吶的頻率高、音色尖銳、乾燥,古時農 村適逢紅白二事,便於田野間吹奏嗩吶,好讓村民容易聽 到以免阻礙儀式的進行,可是後來現代婚嫁亦逐漸西化, 較少人採用嗩吶伴樂,久而久之嗩吶便落得只用於白事上 的刻板印象。 嗩吶當然不止局限於紅白二事,但大眾對嗩吶的偏見 雖難以消除,馬瑋謙稱了解大眾對嗩吶的看法根深蒂固, 但認為嗩吶也跟隨時代的步伐作出不少演變,因此需花更 多功夫讓大眾了解嗩吶。馬瑋謙指出,傳統與現代中樂表 演的最大分別是嗩吶所演奏的歌曲、曲牌相差甚遠,現代 嗩吶吸收西方銅管樂的特色,令嗩吶乾燥的音色更添圓 潤,適合在各種大型中樂的表演和獨奏。過去有不少「中 西合璧」表演結合嗩吶與西方管弦樂,反應熱烈和正面, 其可塑性十分高。

喪事中 添生氣 有人致力讓嗩吶走進人群,讓嗩吶以不同面貌呈現。 但從事殯儀行業多年的嗩吶樂師林三合卻認為,不必刻意 擺脫大眾對嗩吶的偏見;反之,他希望大眾可以重新認識 嗩吶,發掘嗩吶不同的面貌。 林三合指自己十八歲時在家鄉海安初次接觸嗩吶,當 時已對嗩吶大感興趣,因此四處拜師學藝,成為嗩吶學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徒。 林 三 合 至 今 已 從 事 殯 儀 業 三 十 多 年, 他 認 為嗩吶最大作用是於場 合中「搞熱鬧搞氣氛」。 他 指, 若 喪 事 中 缺 少 嗩 吶樂聲、喃嘸、打齋等, 現場氣氛會變得死寂一 片, 因 此 嗩 吶 樂 聲 實 能 「 搞 熱 場 面 」, 令 場 面 更 添 人 氣。 除 了 傳 統 紅 白 二 事 之 外, 打 醮、 入 伙、 舞 麒 麟 等 大 節 日 等 等, 傳 統 上 都 會 以 嗩 吶 伴樂,令場面更喧鬧。 面對坊間對嗩吶的種種標籤,林三合對嗩吶 的鐘愛卻不曾退減,更不會阻止兒子接觸嗩吶。林三合認為各人有各人興趣,毋須介意他人眼光。「人家 怎麼看沒所謂,最重要是自己喜歡,若非如此別人即使逼迫也不會(投入)。」他又指出,兒子現時跟隨 他學習嗩吶,也是完全出於興趣,並無強迫成份,吹奏嗩吶只是一種興趣。現時越來越少年青人吹奏嗩吶, 嗩吶工藝可能會面臨失傳,他表示雖然自己從事嗩吶樂師數十餘年,但對嗩吶承傳亦「不能強求」,只好 順其自然,靠學徒用心學習。 OV

當嗩吶遇上現代音樂

除了紅白二事外,嗩吶還可以揉合不同現代 音樂元素,產生與別不同的化學反應,予人耳目 一新的感覺。 早前有嗩吶師吹奏洗腦流行曲《小蘋果》, 結果成為網上熱話並瘋傳,更有過十萬人曾觀賞。 另外,香港中樂團首席嗩吶吹奏家馬瑋謙亦 自組了一隊搖滾樂隊 The Majestic G,其獨特之處 是運用西方搖滾樂器與嗩吶的合奏,演奏各種中 西式的樂曲,視覺和聽覺上都創造了滿滿新意, 成功擦出新火花。 OV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網上圖片) ■ 搖 滾 樂 隊 The Majestic G 結 合 嗩 吶 和 西 方

搖滾樂器。

■版面編輯:張卓 王君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專欄

COLUMN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都市癌治療月記》

不正則鳴

黃仲鳴 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

燥底

報上有則「夜歸遭威迫強姦 少女力抗受傷 色魔逃去不知所蹤」的 新聞。 這類色魔新聞常見。記者最喜用「不知所蹤」這詞;學生的作業也 「蹤」個不休。「所蹤」,我曾屢指為錯,應是「所終」,但仍常見「蹤」, 確是氣煞。 「不知所終」,不知下落也。源自《國語.越語》:「(范蠡)遂 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宋.洪邁《夷堅甲志.崔祖武》: 「後歸鄉里,不知其所終。」 「所終」變成「所蹤」,「終」「蹤」音同,其一也;其二是既逃去 無影無蹤,還不是「不知所蹤」嗎?表面上,這似乎是通的、是對的; 但從中國文字文法來看,「所蹤」卻是大錯。 「所」 主要是用作副詞,表示確定動態,如「所在」、「所得」、 「所向」、「所言」等,跟隨「所」之後的,是動詞、形容詞和副詞, 絕少是名詞。「蹤」是名詞,因此,「所蹤」不能組合成一詞;而「終」, 就是動詞。 又如雞姦小男孩案,「孌童色魔逃無蹤」,這「蹤」用對了。「孌 童案」這一詞已是司空見慣,成為媒體的慣用錯詞;因「孌」是形容詞, 不是動詞,《詩經 · 邶風 · 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孌」, 指容貌俊俏,整句譯成白話文是:「文靜的姑娘是那麼美麗,送我紅色 的吹奏樂器。」 「孌」與「童」組合,便成名詞,即漂亮的男孩。但與「雞姦」無關。 所以,「孌童案」應改作「狎童案」。

《小旅人》

自 17 歲開始獨自出遊,就藉文字和大家分享一些旅途上的所 見所聞,所思所感。

10 件旅行之小事 #1 明信片 寫明信片的人都一定是在單思吧! 要不然,那會有相隔千里仍要把思念送出的堅持。 這些年來寄出了許多的思念,亦收到回不少,漸漸發現要在那毫無隐私 的空白中把思念給暢所欲言,也真的需要勇氣。因此所表之情往往亦未能 輕易就流露得坦坦白白,一來怕是被送信叔叔給偷窺了,又或是擔心被對 方的家人給取笑,那有夠難為情的!不過近來到台灣時發現了一種可愛的 明信片,能用雙面膠貼給內容把摺起來並貼好,這樣子的設計也算是讓收 件人有像拆信件的小小期待吧,也算是保住了情感外露,免卻給撒滿了一 地的狼狽。 不過啊,明信片的話還是坦坦蕩蕩的好。 也習慣給未來的自己寄明信片,因為我們都總會為未來的自己費心 吧,而且我們每天活著的依據,大多都是為了成就出未來的自己。那麼, 在世界的角落寄送祝福給後來歸回我城的自己,也算是一種堅持吧,用過 去的表證提醒當下一刻,那所被延續的美好。 有些時候,我多希望思念不必總是被寄託在文字上,我多希望在每一 道風景前都有我們的影子。那就不用多餘地,以其他的一切去向你傳遞些 什麼了吧。「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趁繁花還未開至荼蘼,趁現在還 年輕,還可以走很長很長的路,還能訴說很深很深的思念。」 在我曾駐腳的土地上向你送上祝福吧,雖然似乎還有著一段相當遙遠 的距離。

仁聞報編輯委員名單 社長 總編輯 副總編輯 攝影主任 常務秘書 發行經理 資訊科技經理

莫亦熙 版面編輯 李明佑 邱巧嵐 潘朗然 黃偉倫 劉力田 傳訊經理 江嘉樂 陳采兒 顧問老師 曾 怡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薛振東

在這個時代,我和她正在努力的我行我素。

色魔無蹤

kkw

14

張卓珺 靳亦玲 潘欣琪 李海澄 王敏其

鄺曉斌 鄧嘉灝 鄭雲風 洪心怡 許俊濠

鄧明儀 陳以衍

按照網絡醫學文章的基本套路,標題如果訂定:《注意:你若患上以下的症狀,那就代表 你可能已經患上 ... 》才能夠達致「吸睛作用」,但我寫的似乎又沒有那麼大的建設性,畢竟我 也只是一個試圖以「最癡線的年代做一些最正常的事」治療病患但又失敗的病者,所以還是省 點氣﹐略略的介紹這個頑疾算了。 時代非常的急促,人們非常之燥急。你要在這個社會「好好的」生存,首先你要學會忍聲 吞氣,這尤其在工作方面較為顯著。有一位當了老師的友人,她每天就要忍受著主任的無理要 求,又有一位友人當了售貨員,她每天就要忍受著比自己高級一點的「阿哥、阿姐」單單打打, 以及曲到直的誠心超時工作邀請,她們就只得憋。 好不容易等到下班,離開上班的地方,回家的時候途經主要轉車站(金鐘、旺角、太子、 北角),你永遠不明白車廂已經被擠滿,卻總有一些「攝位神人」硬要參與這場角力,車門永 遠的閉不上,下一班車永遠的趕不來。所以基本上大家無一不憋。結果憋出「燥底」來。 「燥底」是客觀形成?還是其實可以避免?如何避免?又誰對誰錯呢?自己諗啦 … 備註:在此奉勸,不滿意這個病,要麼你快準備自己的身後事,要麼趕快學一學「左耳入、 右耳出」,試著我行我素一點,這或許會是個快速清熱的唯一勝利法。(續)

短期租約

費七 代筆三個月,是為「短期租約」。

不只保住傑志中心 房屋問題與體育發展是不是一定對立?要起樓是不是一定要拆球場? 球場其實可以建於高樓大廈之內。當然,不是七人或十一人的球場,而是五人足球(Futsal) 的球場。Futsal 不是新鮮的事物,亦受國際足協認可,第八屆五人足球世界盃早前更在哥倫比 亞舉行。 香港寸金尺土,難以覓地興建標準的十一人球場,可於室內進行、可「向高空發展」的五 人足球理應是一條出路。然而,雖然香港曾在 1992 年舉辦五人足球世錦賽,Futsal 在港卻不受 重視,甚至也沒有一個完全符合國際標準的球場。 近年致力推動五人足球在港發展、身兼香港五人隊球員兼教練的黃耀富,於接受傳媒訪問 時曾表示,Futsal 與十一人足球不是獨立存在,前者可與後者相輔相成,更認為 Futsal 是港足自 救的出路。足球,本來就不只有「大波」,已故的香港一代球王胡國雄其實也是踢小型球出身, 於卜公球場磨練出細膩的腳法,乃至傲視同儕的傳送技巧。 政府要「盲搶地」,本地球迷放下門戶之見,誓要 #savejockeyclubkitcheecentre。很好,但 不足夠。守住傑志中心,也只是「守」,要進步就應該「反守為攻」,也要學政府「盲搶地」, 不要放過每一寸可以踢波的土地。看倌日後若 book 不到街頭踢波,也不妨考慮支持一些私營的 五人足球場。多管齊下,香港足球才會有新的希望。

彼岸花開

霍詠儀 中文系三年級學生,雅好詩文,常以讀書為樂。

平凡的世界:理想與現實

我愛看書,卻不想到《平凡的世界》看了好幾遍,仍然愛不釋手。這是一個關於農民、勞動 與愛情的故事,當中所呈現的農村生活很寫實,其勞動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當然,我最欣賞的角色是孫少平。他一生坎坷,飢貧交加,但這不能教他意志消沉,反而他 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我。儘管家境貧困,窮得連「丙菜」也買不起,每天吃兩個黑 高粱面膜,他仍然堅毅,愛好讀書,從知識中看見廣闊遙遠的世界。有抱負的少平,他不甘於平 凡,依然有那股追尋理想的勇氣,追求精神上的獨立和自由,在平凡的世界中做一個不平庸的人。 少平與曉霞的愛情相當觸動人心。農民的兒子與地委書記的女兒相戀了,即使家境懸殊,這 並不妨礙他們之間的心靈契合。「兩年之約」未至,曉霞在報導洪災中,為拯救一名小女孩而「英 勇犧牲」了。最後,少平理想的愛情終究是幻滅了。每每讀到此處,不 禁落淚。後來再三思考,我認為,曉霞是必須死的。無論少平多麼努力 投稿版歡迎讀者投稿。文章題材內容形式 的追求,他的人生注定是平凡的,現實是現實,始終不可逆轉。 不限,字數約四百字左右。作品刊出後, 至於少平的歸宿,離開農村的他,最終選擇回到煤礦,繼續過著平 將致薄酬。本報不接受已發表或一稿兩投 作品。作品如在 3 個月內未獲通知採用, 凡的生活,與自身的命運不斷抗爭。帶著理想,回歸現實,感受生活。 作者可自行處理。本報有權修改稿件內容。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確實是一本好書,值得一看。

徵稿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版面編輯:莫亦熙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人物

PEOPLE

動人生“

15

陳俊軒

扭計骰、劍球和搖搖,這些童年玩意予人留下 不少歡樂,但能夠將這種歡樂變成自己一生夢想的 人,可謂寥寥可數。陳俊軒(阿軒)在機緣巧合下 接觸搖搖,經過多年努力不懈的磨練,終於 2009 年 獲得全港冠軍,其後更於 2013 年獲「世界搖搖大 賽離繩組」季軍,成為除日本人外,首位取得此組 別首三名的亞洲人。今年 26 歲的他,有大半光陰都 沉浸在這只有掌心大的玩意上,使他的人生變得不 再一樣,「沒有搖搖,(人生)只可以用兩個字形 容——平凡。」 記者:陳浩翔 張盈盈 關翠珠 編輯:李洛瑜 許海南 林頌婷 攝影︰劉力田

年, 一 套 來 自 日 本 的 卡 通 片《 超 速 搖 搖 》 於 在 2002 香港播出,掀起一股搖搖熱潮,全港的小朋友甚至 大 學 生 也 深 受 感 染。 當 時 的 阿 軒 就 如 大 部 分 香 港 小 朋 友 一 樣 開 始 認 識 這 玩 意, 卻 沒 想 過 會 踏 上 搖 搖 路,「 其 實 小 時 候 知 道 有 這 種 玩 具, 但 對 它 了 解 不 多, 以 為 它 只 是 一 種 上 上 落 落 的 玩 具。」 直 至 一 次 途 經 商 場, 看 見 幾 個 搖 搖 表 演 隊 成 員 示 範 不 同 花 式,「 我 是 被 這 班 大 哥 哥 的 真人表演吸引着,看完之後覺得很不可思議, 甚至覺得自己想變成他們一樣有型和厲 害,那時候我買了第一個搖搖。」

扶「搖」直上 自擁有第一個搖搖後,阿軒便自學如 何玩搖搖,「那時玩具雜誌銷量很高,我 當然每期也會追看,每期雜誌也有幾張瑤 瑤花式的教學插圖。」他又跟隨進行 表演的大哥哥到聚會見識,正 式學習搖搖,「後來我做了 一 個 很 煩 的 小 朋 友, 賴 着他們教我玩。」回想 當 時 剛 玩 搖 搖 之 際, 他相信父母也沒想 過自己會沉迷到現 在 這 地 步, 不 時 亦 會 埋 怨 幾 句。 直 至 2005 年, 阿 軒 首 次 參加全港賽並奪得首三名後,才 備受父母肯定,「家人開始意識 到我真的很喜歡搖搖,態度轉向 支持,後來我要出國參加比賽, 他們毫不猶疑幫我出錢買機票。」 2009 年, 阿 軒 首 獲 香 港 搖 搖公開大賽冠軍,可惜其後兩年 的比賽中,他只能屈居第二,「那 時好像塞在瓶頸位,差不多想停 止玩搖搖。」其後阿軒在機緣巧 合下,參加電視節目《決戰一分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鐘》,監製問及他參賽因由,使他思考自己內心真正想法, 「我開始問自己,這獎金我會拿來幹甚麼,原來我最想參加 世界搖搖大賽。」監製隨即接受阿軒的申請。節目放映後, 他才知道這節目的收視率頗高,使他後無退路,重拾搖搖 應付八個月後的世界賽,「練習,拋下所有東西就是練搖 搖,當時環境真是逼自己練習,突破了當時的瓶頸位。」

沒有搖搖,只可 用兩個字形容 (人生)—平凡。

以「搖」為樂 14 年搖搖路上,阿軒曾試過放棄搖搖,轉而學彈 結他,但搖搖給予他的,似乎再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 「搖搖能令我找到存在感,會有很強烈的意識知道自己 是誰,這是玩音樂不能給我的。」獲獎無數的阿軒,旁 人或會以為他為搖搖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已達頂峰,但 他卻覺得自己未夠努力,「我後悔自己不夠瘋狂,認真 說若當時不是為了高考,現在的水平可能會更高,不足 20 歲便會到外國比賽甚至獲獎。」搖搖不但改變阿軒的 人生路程,更使他在心態上亦有所改變,「搖搖令我的 目光更闊,知道自己有多麼不外如是,倘若我只在香港 玩搖搖沒有參加世界賽,便會以為自己很厲害,態度應 該會很差。」 回想這 14 年搖搖生涯,阿軒沉默思考片刻才道:「我 也想像不到若我沒有玩搖搖,我會在做甚麼,應該會很頹 廢。」對自己未來的去向,阿軒指玩搖搖難以成為全職,充 其量只能當副業,但他對搖搖仍抱有目標,「我有一個野 心,想與世界級選手比較。當你的目光是想與全世界的人比 較時,你便會全力以赴練習。」三十而立,對人生須有一定 要求,阿軒似乎亦已清楚了解自己的目標,逐步邁進,「30 歲的目標是存錢去旅行,世界賽在哪舉行便去哪裏當評判, 繼續留在圈子裏,不會走了。」 別人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搖搖,在阿軒的內心中,卻擁 有一個為搖搖立下的小願望,「總之我不會令大家繼續認為 搖搖是小朋友的玩具,我一日未死,都不會容許這件事發 生。」對於阿軒來說,不斷轉動的搖搖不只是一種運動、表 演藝術還是一個玩具,而是推動着他尋求更大的突破的一股 動力。 OV

偶像贊助機票 出國比賽的花銷不少,但阿軒卻很幸運地得到 台灣組合五月天的公司 StayReal 資助。事源是有一年 一名 StayReal 高層在香港的晚飯慶功宴時聽到了他的 故事,該高層回台後大約兩星期,阿軒便收到上司 通知 StayReal 想贊助他出國比賽的機票,「整件事很 夢幻,之後的比賽也有代付部份機票錢及贊助衣服, 最感謝是他們。」 OV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 阿軒於 2015 年「世界搖搖大賽香港區選拔賽」中以第一名晉級。﹙受訪者提供) ■版面編輯:潘欣琪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人物

PEOPLE

16

二零一六年十月號 OCTOBER 2016

家 當 女 民協前

路向何方 嘉嫻 莫 “

深耕細作已不合時宜,做得 如此辛苦卻得不到市民認 同,你說是不是令人心淡?

莫嘉嫻為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 成立三十 年來首位女當家,上任之時決心連任兩屆,最終只在 位短短九個月便辭任主席一職,「一個政黨選舉失 利,主席辭職是很正常的政治倫理,立會選舉成 績那麼差,你作為主席如何不承擔責任呢?」現 已非黨主席又非區議員的她,服務社區的路並不易 行,「難道我接下來要不斷做義工嗎?這也不行 的,所以很現實地要想自己的方向。」 記者:李樂欣 葉嘉兒 陳婉珺 王念 編輯:陳詠 黃錦瑜 林靜莉 攝影︰劉力田

本應雄心壯志想改革民協的莫嘉嫻,任黨主席 短短九個月便迅速退位,只因民協在今屆立 法會選舉中未能擠身一席,「今屆立會有很多新的 公民團體,甚至有比較激進的本土派,他們的力量 都很大,得票亦不少。對於民協真正做基層、做社 區工作的政團而言,(我們)今次並無任何突出的 議題。 」

民協大敗 感受尤深 民協以「穩陣、搶回基本盤」作是次立會選 舉策略,再次派出譚國僑出戰,可惜這做法並不 成功,「今屆市民多了很多選擇,多到令選票好分 散。大家亦見到有很多政治光譜,甚至是很多人 說的碎片化。」曾有意出選立法會的莫嘉嫻,認為 應在今屆選舉派新人參選,來做到世代交替,但當 上黨主席不久便遇上立會選舉,她感嘆未有足夠 時間令黨友看到自己想參選的決心,「到這一刻我 們還有很多黨友只做社區,不會參與外面的事,這 是不行的,如果再用這做法的話,真的會被人淘汰 的。」 民協兩次都派出譚國僑出戰,莫嘉嫻會否心有 不甘?「兩次而已,也不是很多次。」她更澄清與 譚國僑並無內鬨:「我和阿僑並非內鬨,只不過是 兩條路線,大家看法不同,所以才有(民協內部) 初選。」又言:「如果我要出戰,或許能競爭,甚 至阿僑都話:『你早點說可能就未必是我!』」她 也指,自己一直並非想做立法會工作,反而更喜歡 地區工作。

立會未來 路更難走 在她眼中,難走之路又何只民協呢?回顧立法 會選戰失利,除了民協,對莫嘉嫻自己亦有衝擊, 「深耕細作已不合時宜,做得如此辛苦卻得不到市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民認同,你說是不是令人心淡?」民協舊人留不 低,卻引來一班政治新人進駐立會,但莫嘉嫻不覺 得他們會對立會帶來轉變和衝擊,「他們說到(自 己)好像很勇武,但我不知他們進去(立法會) 有甚麼可以做到。」她指曾在收音機中聽到梁頌恆 的訪問,當主持問他入立會後會有甚麼作為,他都 只說會拉布,莫嘉嫻覺得這和民協現時所做的沒兩 樣。 「最終不知這班人在做甚麼,總之(他們)務 求搞亂個場就可以。」莫嘉嫻對新一代議員的辦事 手法存疑,尤其對青年新政議員的工作能力有保 留,「他們進入議會後,我就儘管看看他們有甚麼 可以做到!」但在她心目中,也並非所有年輕議員 都是有勇無謀,「羅冠聰、朱凱迪都是有理念有理 想,他們不錯,或會為立法會帶來衝擊。」

辭別民協 所向何處 民協在立會中留不住一席位,亦直接導致政黨 資源減少,「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我又不是區議 員,我如何維持我社區的正常活動呢?」她更笑言 「我們又沒有大水喉射住!」她指若自己四年後再 落敗區議會選舉,會不知所措,「因為我們沒有資 源,我們很多職員都會離職,那我們如何營運下去 呢?」她慨歎,雖說自己是泛民的一顆微塵:「但 微塵都消失就沒有了,建制又會多一席了。」她表 示有其他政黨朋友諒解民協資源缺乏,向她招手作 其他行政工作。縱然對自己的成長地馬頭圍有不 捨,但作為兩女之母的她,亦希望找一份較穩定的 工作,有更多時間陪伴家庭,去向如何,她仍在選 擇中。 訪問過後,莫嘉嫻繼續忙於籌備明天區內活 動,「民協條路真是很難行,今晚都會有同事告 別,相約在酒家吃告別飯,真現實!」面對著殘酷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的現實,民協未來踏足的道路遙遠又漫長,或許辭 去主席一職,只是她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逗號,未來 定有更多精彩章節,等著她去發掘。 OV (莫嘉嫻 Facebook 圖片)

■莫嘉嫻表 示自己現在 仍有政治能 量, 但 兩、 (莫嘉嫻 Facebook 圖片) 三 年 後 則 難 說, 所 以 此 刻要作出一 些選擇。

宣言時間尷尬 莫嘉嫻指在自己上任後,可能因有新主 席、民協對立法會選舉的內部初選及三十週 年宣言等,多了媒體報導,她難掩喜悅,「我 覺得傳媒對我們是正面了,這是賺了的。」 但在民協積極進行檢討改革之際,卻無奈起 步太遲,「(民協三十週年宣言)為人所形 容的比較偏激,但可惜中途遇上立會選舉, 宣言不受其他人留意和重視。」她覺得尷尬 的時間點令市民看不到民協改革的成果。 OV

■版面編輯:邱巧嵐 劉力田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