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報》2016年畢業號

Page 1

P2-3

OUR VOICE

P4

畢業號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督印人:胡懷中

樹仁大學順利通過兩次學術評審,孫天倫認為這代表 社會認同樹仁正向大學發展。她表示,來年會開始 為擬開辦的哲學碩士及博士課程,交予香港學術及職業資 歷評審局作評審。她預期,課程不一定會吸引大量學生就 讀,但相信課程能讓學生得到全方位教育,對樹仁來說是 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她表示,碩士及博士課程有助樹仁向 研究發展,而研究與教學兩者則是相輔相成。她認為,研 究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學術研究的方法,而教師亦能 從學生身上得到啟發,教學相長。 孫天倫強調,教師不能忽視教學,應與研究工作取得 平衡:「教授做的研究能提升大學世界排名,但將教學交 由教學助理負責並不可取。」她以自己為例,雖然行政工 作繁重,但她每個學年都會教授一個科目。她認為一間大 學不只要建立聲譽,教學同樣需要重視。她強調,「我們 永遠不會成為一間研究型大學」,未來仍會繼承兩位創辦 人的理念,以教學為主。

收緊機制 提升師資 回望過去,樹仁曾遇上不少挑戰。其中,國力書院風 波令外界質疑樹仁師資的認受性。孫天倫承認,菲律賓比 立勤大學的博士學位認受性一般,但只屬「權宜之計」, 而事後又未有作補救,例如修讀認受性更高的學位。她表 示,涉事教職員已經在學校網站上刪去有關學歷,而且正 在本地不同大學修讀學位,校方未來亦會謹慎查核及確認 師資。新入職的教師必須通過 NARIC(英國學位認證機構) 學位資格確認,另外經當事人同意,亦會向就讀學校查證 學位資格。 與本地其他大學比較,樹仁的國際知名度稍遜,但孫 天倫指出,樹仁其實亦有不少國際知名的學者,例如工管

第十六年 二○一六年畢業號

研究院大樓落成 揭開樹仁新一頁

系系主任楊榮基教授是博奕學權威、輔心系余啟程博士於 研究神經學和夢境方面亦有卓越成就,其著作不時刊登於 學術期刊。 她相信,整合不同資源和人才發展研究,有 助教學方面做得更好。

家族管理 已成過去 樹仁以往「家族色彩」較濃,既由胡氏伉儷分別出任 校監和校長,學術和行政副校長亦由胡家兩位公子擔任, 而兩人現時更升任副校監。孫天倫表示,過往由胡家中人 出任管理層,或多或少因為資源緊拙,屬逼不得已之舉。 但她指出,兩人均能勝任副校長及現時副校監一職,例如 主管學術的胡耀蘇教授本身是經濟學家,有出色的學術成 就;胡懷中博士亦不惜放下個人事業,於八十年代返回樹 仁出任行政副校長。 自鍾期榮博士於 2014 年逝世,樹仁校長之位一直 「懸空」,學生和外界均十分關注校長遴選問題。孫天倫 指,現時校長一職由校監胡鴻烈兼任,故不存在「懸空」, 而校監認為目前集體管理模式未有太大問題,所以不急於 選出新一任校長。但她表示校方亦留意到學生希望盡快舉 行校長遴選,並正籌備相關工作。她補充指,目前校內重 大事項均由常務副校監胡懷中決定,管理層職員亦視他為 核心人物,只是胡懷中作風較低調,較少公開露面。 孫天倫強調,樹仁大學不是胡家的「家族生意」, 自她於 2015 年被委任為學術副校長開始,高級管理人員 已漸由「外人」擔任,相信未來家族色彩會逐漸淡化。不 過,她亦表示歡迎胡氏家族成員回樹仁任職,但需要由低 做起,不可能「空降」,校監之位亦不可能「世襲」。她 認為目前各個管理機關,例如校董會、校務委員會對校務 均有提供寶貴意見,是理想的管理模式。 OV

異鄉耕耘半世紀 李文烈

2006 年 5 月

完成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 審局的最後一次評審

2006 年 12 月 獲 行 政 長 官 會 同 行 政 會 議 , 批 准 樹 仁 學 院 正 名 為「 香 港 樹 仁 大 學 」, 成 為 香 港 首 間 私立大學

2007 年 2 月

於寶馬山校舍舉行正名典禮

2008 年

舊樹仁書院校舍翻新成香港 樹 仁 大 學 灣 仔 校 舍, 紓 緩 寶 馬山校園擠迫情況

2014 年 3 月

校長鍾期榮博士逝世

2015 年 7 月

胡耀蘇教授及胡懷中博士分 別出任新增的學術副校監及 常務副校監 輔導及心理學系主任孫天倫 升任學術副校長

2016 年 3 月

梁鏡威先生出任行政副校長

2017 年

研究院綜合大樓落成

■樹仁大學地址:香港北角寶馬山慧翠道 10 號 ■採訪部:2571 6964 ■傳真:2979 4460 ■網址:http://jmc.hksyu.edu/ourvoice/ ■電郵:syuourvoice@gmail.com ■廣告部:5622 4109 (傳訊經理 許先生) 6501 1343 (傳訊經理 王小姐) ■承印:悅友有限公司 ■承印商地址﹕新界大埔汀角路 57 號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二樓


2 畢業號 GRADUATION ISSUE

研究院大樓落成 揭開樹仁新一頁 「十年一大樓」,是樹仁大學的堅持。自 1985 年寶馬山校舍教學大樓落成後,每約十年 就有一幢大樓落成,更新校園設施,提升大學學術研究及應用技術,以迎接相關行業未來挑戰。 研究院綜合大樓亦增加不同休憩設施,如多用途會堂、天台花園、24 小時學習空間等,滿足 同學對校園生活的需要。 記者:張琳宜 曾 怡 吳紫陽 李芷珊 黃翠嘉 編輯:鄭雲風 洪心怡 攝影:許俊濠 2017 年 1 月正式啟用。新大樓由 15 層高座、7 層的低座, 研究院綜合大樓建造歷時五年多,終至尾聲,預料 以及 5 層裙樓組成,總樓面面積達 35,350 平方米(約 380,500 平方呎)。低座用作課室、學習室、辦公室, 以及食堂。高座 1 樓至 5 樓亦為課室、學習室、研究室和辦公室,7 樓至 14 樓則作學生宿舍。裙樓的主要設施 是位於 LG2 的多媒體製作中心,以及位於 LG5 的多用途會堂。

花草樹木環繞 親身體驗校舍 現時樹仁大學安排學生擔任導賞團導遊,帶領學生參觀新校舍。記者進入新大樓高座後,經過閘機行至大堂, 右邊是落地大玻璃,對比文康大樓的大堂,新大樓明顯更透光,空間感較大。據導遊所說,新大樓的重點在於 透光、通風及綠化。除了大堂,宿舍層的走廊亦更廣闊,並延伸出兩條走廊,通往不同房間。另外,每層 設有兩個休息室,可以 180 度環顧四周景觀。新大樓亦增設公共學習空間,設計特色在於運用了三 大塊落地玻璃,令陽光更有效照射進來,提供一個舒適環境,方便同學交流。另外研究大樓設 有研究室,將轉用長枱代替「雞髀櫈」,方便同學書寫及擺放文具。大樓的圍牆種植了不 少花草,而新大樓亦設置了灌溉系統,利用宿生沐浴後的污水,經過濾後轉化成清 水,以灌溉植物。

■高低座互通設計,同學可經室外天橋直達兩邊大樓。

■多 媒 體

■新大樓將於明年落成。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3

二零一六年畢業號 OUR VOICE 2016

■觀眾席具伸縮功能,節省活動空間。

■演講廳可容納眾多學生,以供老師教學。

多媒體製作中心是新大樓其中一個重點項目,由一個多媒體演講廳(Forum Theater) 以及五個小型攝影工作室組成。多媒體演講廳內有超過二百個座位,可作 恆常學術用途,例如學術研討會、講座、座談會等,為同學提供新課室,改善學習 環境。負責多媒體製作中心的新聞與傳播學系老師陳俊雲表示,演講廳可供其他學 系使用,「我們歡迎任何學系老師用演講廳。」多媒體製作中心的設備貼近市場水 平,有能力做到直播 (Live Screening),可以一邊錄影,一邊對外播放。 陳俊雲表示,成立多媒體製作中心是希望把市場最新發展情況,以及將市場所 應用的技術帶入學系,「現時新傳系的設備和市場現實情況有點距離。」新的製作 中心讓同學有機會去體驗市場的實際工作環境,希望學生畢業前可以更快了解工作 環境。他說,多媒體製作中心的所有設備都較現有的設備先進,而且更易運用,同 學可以一個人去完成整個製作。同時,製作中心會將「合作編輯」 (Collaborative Editing)的意念引入學校,加快製作流程,以迎合市場追求速度的趨勢。

■新大樓內設咖啡室,學生在課餘時間可到該處休息。

孫天倫稱,正名後樹仁要有大學之名,亦要有大學之實。以往因「地方有限」, 無法調整,校務有不足之處。她認為大學生需要校園生活,平日同學校園生活往往 只限於教室和實驗室,下課後沒有地方駐腳,與其他同學傾談。她期待新大樓下學 期投入運作,提供更多空間,例如咖啡店及約五百個宿位等,讓不同學系的同學可 以「走到一起」,互相接觸和交流,豐富同學大學生活。 OV

以實驗室為本 漸加研究中心 除了新傳系設立多媒體製作中心,添置新器材,以應付媒體電子化需求外,其 他學系亦將會增設研究中心作實驗用途。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孫天倫指出,以往各 個學系的實驗室(Lab)或研究中心零散分佈於教學大樓及圖書館大樓,研究院大 樓將新增並集中更多實驗室。心理學系因應 VR 熱潮,增設 VR 實驗室作有關研究, 亦可用以設計軟件,供其他學系同學模擬實景練習,補足經驗;經濟及金融學系亦 開設可持續地產研究中心。她表示,相信各系研究中心會漸漸增多,又指學校希望 以學生為焦點(Focus),希望按照各系發展,推動「以實驗室為本」的教學方式 (Lab-based Teaching)。有關方式已於新傳系及心理系推行,不只注重課堂教學, 亦重實際操作訓練。她又提及新大樓教室將有更多設施,運用更高科技輔助 教學,例如以智能電話作課堂測驗等,希望增添學 習趣味。

製作中心

■新大樓提供公共空間,方便同學討論。

綜合大樓進程 OV

業 專 更 編輯」

「合作

設備貼近

讓同學了 場水平,

解實際工

作環境。

樓時 研究院大 茶會介紹 月 7 年 ,六個製 ,本 。他指出 理曾皓祥 室 經 作 室 製 作 製 製作 媒體 仁多媒體 可於不同 五小」多 據樹 例如各人 設「 一 大 , 增 作 會 製 樓 ,將節省 後期 究院大 均可共用 同步進行 案 夠 表 示, 研 檔 能 內 , 連 晧祥 電腦 腦系統串 用途,曾 進 度; 而 作室以電 分別有何 加快工作 室 , 作 片 製 影 行實時廣 小的 輯同一 ,亦能進 於一大五 演 至 室 內, 剪 表 。 及 間 時 行高水 行演講 移影片的 」,可進 講廳,進 房 演 A 途 尋找或轉 「 用 稱為 間 作多 當中一間 ;另外兩 製作室可 餘五間, 該室倣效 指出,大 其 在 ; 可 眾 都 接、 拍 效果 250 名觀 ,包括剪 造的視覺 序 營 工 界 播,容納 作 業 業 項製 現時 請相關專 人完成多 告製作, 會同時聘 上容許一 平專業廣 方 件 校 硬 , 是 音 大特點, 及製作聲 V 製作室最 專門處理 服器。 O 則 間 一 另 以放置伺 ; 用 等 所 一 音 後 攝及錄 知識;最 有關製作 授 教 , 人員

2017

1

預計大樓正式啟用 ■版面編輯:潘欣琪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二零一六年畢業號 OUR VOICE 2016

4 畢業號 GRADUATION ISSUE

「每個人也想有人愛,沒有人想被世人討厭的。」每個字擲地有聲,正是出自現年 68 歲的英國神父李文烈。 他的廣東話說得流暢,更不時展現幽默一面。年近古稀的李文烈 1967 年來港,在香港服務近半世紀,更於 1991 年成立協青社,幫助邊緣青年,宣揚愛的信念,「Everybody wants to be loved by somebody.(每個人都渴 望被愛)」。今年他獲香港樹仁大學頒發榮譽社會博士學位,肯定他對社會的貢獻。

異 鄉 耕 耘 半 世李 紀文

記者:崔嘉兒 曾 怡 編輯:方樂貽 鄭雲風 攝影:劉俊霆

數十年前的回憶,對很多人而言已是塵封 往事,但李文烈仍能把四十多年前的往 事娓娓道來。「當時去香港仔工業學校實習, 由睜開眼那刻便一直工作,但始終年紀輕沒 有所謂。」他身兼多職,除了在學校教授英 文,看顧 500 個寄宿生,星期天還要去哥連 臣角探訪監犯,同時又要學習中文,「早上 便到香港大學學中文,學『知乎者也』,當 時仍要學習文言文!」1978 年,港英政府實 行學童九年免費教育,除了是香港教育史上 的轉捩點,對李文烈來說也是個新挑戰。雖 然他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階層和背景的學生, 但也要著手處理更多青年問題。

用愛感動青年

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李文烈也悟出一套 道理。他憶述,當時有個學生偷竊成癮,「有 次他偷同學的銀包,被發現了便要他去見 『鬼佬』,即是我。」當時李文烈沒有出 口指責,反而循循善誘。「當時學校 有很多畫則紙,做輔導有樣東西叫 Family map(家庭圖),就讓他畫。」 他 讓 那 學 生 在 紙 上 畫 Family map, 畫到最後他便發現紙上只剩下該學 生,細問下才知道最疼愛他的祖父 過 身 了。「 日 後 你 要 錢, 便 來 問 我,但不要再偷竊。」說畢,便 讓該學生離開。翌日,那學生 真的去找李

文烈索取七元,李文烈毫不猶豫給了他。誰 料隔日,那學生竟把那七元原封不動地歸還, 自此以後那學生便再沒有偷竊。「其實他也 只不過想人愛。」此事更令他明白,在成長 階段中「愛」對青少年相當重要。李文烈在 不同學校打滾了 17 年,培養出勇於接受挑戰 的個性。機緣巧合下,當時的懲教署署長邀 請他加入懲教署,他毅然放下青年工作,於 1984 年轉到懲教署工作,一做便是十年。

難忘獄中百態 十年光陰漫漫長路,李文烈遇上不少難 忘事。他憶述在入職初期,遇上一位被判終 身監禁的黑社會殺手,叫妻子與自己離婚, 後來這位殺手在獄中不但信了教,還考了公 開試。在赤柱監獄的演講日中,他身旁坐著 一位女士,和兩位女孩,「原來這是他的妻 女,他們並沒有離婚。」此情 此景,令李文烈好不動容。 不過,李文烈最深刻的 事,莫過於在獄中碰上自己 輔導過的學生。「我聽見 有人在身後大叫李文烈, 但在懲處署沒人知道我的 中文全名。」言談間,學 生透露因持械行劫被判刑 三年半,而且是第二次入 獄。 他 也 不 過 是 十 六、 七 歲的少年,可惜

憑信念不言休 協青社成立初期,李文烈同時在懲教署 和協青社兩邊走。隨著協青社的規模日漸壯 大,他不得不在兩方面中作出決擇,最後他 選擇去幫助迷途青年。李文烈深信這些青年 非生性頑劣,他們不過是在惡劣環境中掙扎 成長。在輔導他們的同時,也要學習去欣賞 他們,「他們(青少年)在掙扎的過程中, 很需要我們的鼓勵與支持。」儘管即將有新 幹事接替他的職位,李文烈仍堅持不退休, 「現時與年輕人的接觸有限,但仍會到港大 教書,也會做培訓的工作。」訪問過程中, 李文烈提及往事時如數家珍,眼中充滿了熱 情和興奮。他對工作的熱愛和執著,全賴一 個 信 念,「 社 工 很 強 調『You must empathize with your client』(你要同情你的客人),但『We don't empathize with them(我們不同情他們), we love our young people(我們愛我們的年輕 人)』。」憑著李文烈的愛與信念,令協青 社能在社會的洪流中走得更遠。 OV

落 地 神父 神父一般予人 印象嚴肅和神聖, 但李文烈甫見記者 時,便立刻打趣問道:「有 「 甚麼好『帶挈』?」訪問期 間,也不時笑說自己的輔導技巧 一流,替阿昌感到婉惜時,也不禁 感歎說道:「「唉,你話咁樣死唔死?」 「 他的廣東話可謂比香港人更地道,或許 是這種 「「貼地」「 無隔閡的溝通,才令李文烈 能更貼緊青年人思想。 OV

■讀者來函:syuourvoice@gmail.com

誤入歧途,李文烈每次去探望他,總是收到 加刑的消息,數天到一星期不等。「我問他, 你究竟想怎麼辦?他說『畢業』(出獄)後 可做『雙花紅棍』,要出去做『大佬』!」 李文烈說出這段往事時臉上盡是無奈和婉惜, 無法導他向善成為他心中的遺憾,但同時堅 定了他成立協青社的想法。

■電子版:http://jmc.hksyu.edu/ourvoice

■版面編輯:李海澄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