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報》2017年5月號

Page 1

O UR VO ICE

2014 1967 2016 / / 亂騷角旺 動行領佔 動暴七六

香 港 樹 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五月號 05

第十七年 第 四 期

1967

回 傷 痕憶 磨揮 不 不 掉 去 亂騷角旺看動暴七六從 2016

2014


目錄

OUR VOICE

05 五月號

香 港 樹 仁 大 第十七年 第四期 學 新 聞 與 傳 播 琢玉成器 黃偉傑 學 系 編 輯 公眾存誤解 委 美沙酮計劃非強制戒毒 員 會 打卡朝聖 意外頻生 出 網媒安全資訊不足捱批 版

3

淫審評定無準則 恐窒礙創作自由

27

7

資金緊拙局限多 獨立電影闖木人巷

31

11

回望六七半世紀 兩個立場 三種看法

33

15

青黃不接 輪椅籃球覓出路

35

毛孩行醫癒合心靈

18

城市裂縫 不完美中尋自我

36

S m i t h’s C o n f e c t i o n e r y F a c t o r y : Hong Kong Handmade Candy Business in Twilight

21

光影流年 林亦非

38

AL & Benji: Pop Culture Runs in Our Blood

25

細雕童年夢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編輯委員會出版 地址

香 港 北 角 寶 馬 山 慧 翠 道 10 號香港樹仁大學教學大樓地 下 209 室

電郵

syuourvoice@gmail.com

網址

http://jmc.hksyu.edu/ourvoice/

電話

2571 6964

仁聞報編輯委員名單 今年是六七暴動五十周年,相關專題散落在電視、報刊、網上平 台,希望揭開這場暴動的神秘面紗,以及保存歷史。 60年代香港公共服務不足,居住環境惡劣,缺乏勞工保障,最終 一場勞資糾紛成為導火線,觸發六七暴動。有人視之為香港歷史 分水嶺,促使日後社會改革,例如九年免費教育,成立廉政公 署及十年建屋計劃,至今仍影響深遠。亦有學者認為港英

社長

李海澄

總編輯

鄭雲風

副總編輯

方樂貽 洪心怡 古浚民

攝影主任

李詩慧 劉俊霆

常務秘書

張美華

發行經理

鍾卓燃

版面編輯

李芷珊 何妙容 張琳宜 李卓謙

政府早已意識社會矛盾,只是改革步伐姍姍來遲,未能及

吳紫陽 余穎恒

時回應民意。 轉眼半世紀,社會運動從未停息。三年前人大提出 「831」框架,由提名委員會決定特首候選人能否「出 閘」,民主派口誅筆伐,最後更出現長達79日的佔領行 動。可惜政府並未有如當年檢討,亦少看帶來的餘波。 餘波是甚麼?敵我矛盾加劇,立場主導,體制內外均舉 步維艱,難以達成共識。各人自我陶醉,毫不了解他人 想法,甘願坐井觀天。《消失的檔案》導演羅恩惠出席 樹仁大學講座時嘆息,原本希望用平實手法記錄六七暴

崔嘉兒 李樂欣 曾 怡 李翌成 傳訊經理

黃翠嘉 陳靖祺

美術總監

潘欣琪 黎瑋珊

顧問老師

鄧明儀 陳以衍

封面設計

潘欣琪

督印人

胡懷中

動,仍引來左派批評。 林鄭月娥當選後表示,首要工作是團結社會、修補撕裂, 又嘗試向民主派伸出橄欖枝,有助舒緩行政立法繃緊的關 係。早前建制、泛民議員罕有聯署,擱置今年小三TSA,是走 向求同存異的一小步。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切勿看輕這一小步。若要走出撕裂困 局,港人應嘗試放下己見,退後一步,才是正途。今期《仁聞 報》正正想提供一個平台,讓人各抒己見,並聆聽對方想法, 讀者從中亦能發掘異同處。 記憶烙印腦海,揮不去;傷痕刻骨銘心,磨不掉。正因我們有前 車之鑒,迎接香港下一個分水嶺時,不會再走冤枉路。

印刷 承印

皓天印務 The Print 九 龍 深 水 埗 順 寧 道 265-277 號日輝大廈 7 樓 H 室

每月發行 1,000 份

徵稿 投稿版歡迎讀者投稿。文章題材內 容形式不限,字數約四百字左右。 作品刊出後,將致薄酬。本報不接 受已發表或一稿兩投作品。作品如 在三個月內未獲通知採用,作者可 自 行 處 理。 本 報 有 權 修 改 稿 件 內 容。


淫褻物品審裁處現時會根據法 律評定出版的分類,防止未成年人 士接觸淫褻及不雅刊物。惟評定欠 準則惹來創作者非議,批評委員想 法主觀,令他們無所適從,窒礙行 業發展。有創作平台及關注組期望 制度能平衡創作自由及社會風氣, 相關部門盡快修訂條文,保障創作 者權利。 記者、攝影:張允亭 蔡雅而 陳嘉杰 沈佩珊 編輯:林慧彤 方愷欣 馮嘉曦 版面編輯:李翌成 「同人」一詞意指有相同習慣、 興趣、志向的人,類似「同仁」。動 漫界則指以商業作品為基礎,作二次 創 作 的 作 者。 本 港 動 漫 同 人 圈 子 不 小,每年都有數十個同人團體舉辦活 動, 如 作 品 展、 作 品 售 賣 會、 聚 會 等,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動漫電玩節 內的《創天綜合同人祭》,每年均吸 引過萬參加者。 日本動漫文化在港盛行,不過香 港同人專欄總編輯江肇峰用「掙扎求 存」形容現時本港同人圈子的創作氣 氛,他表示:「雖然現時同人活動多, 發表作品亦不難,但要將創作當作職 業就非常困難。」江肇峰覺得本港的 創作具豐富生命力,惟《淫褻及不雅 物品管制條例》限制了創作自由,他 批評這種風氣「極度不健康」。

定義非具體 各界摸不清 根據 1987 年生效的《淫褻及不 雅物品管制條例》(下稱《條例》), 淫褻物品審裁處下設審裁委員小組, 成員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委任。若市 民通常居於香港不少於七年,並通曉

淫 審 評 定

無 準 則


書 面 英 文 或 書 面 中 文, 便 可 自 行 報

恐 窒 礙 創 作 自 由

名。每次評定均由一名主審裁判官及 兩 名 或 以 上 審 裁 委 員 組 成, 處 方 需 評 定 物 品 屬 於 一 級「 非 淫 褻 亦 非 不 雅」、二級「不雅」或三級「淫褻」。 根據《條例》,淫審處評定物品時, 須考慮五項標準,當中「一般合理的 社會人士普遍接受的道德禮教標準」 一項最具爭議。 曾有市民不滿處方裁決而訴諸法 律,1994 年《 東 快 訊 》 刊 登 以 大 衛 像作招徠的廣告,被淫審處評為二級 不雅物品,需要封上膠袋及加上警告 字句才可發售。《東快訊》不滿,提 出上訴,高等法院認為大衛像有五百 年歷史,屬藝術典範,裁定淫審處需 重新聆訊。2007 年,《中大學生報》 情色版刊出「人獸交」、「亂倫」等 內容,被淫審處評為二級不雅物品, 中大學生會提出上訴及司法覆核並勝 訴,獲撤銷評級。同年有網民以《聖 經》涉及淫褻及不雅內容為由,向淫 審處投訴,處方則指「合乎香港大眾 道德標準」,裁定無需送審。 今年二月,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 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的著作《Ben Sir 粗 口 小 講 堂 》, 被 評 為 二 級 不 雅 物 品,出版商申請覆核遭駁回。主審裁 判官認為讀者閱後,特別是青少年讀 者,腦海中會充斥相關粗口字,整體 效果令人感到腐化及可厭等,且書籍 內容與文學或學術書本有很大分別, 最終維持原判。事件引起討論,淫審 處 回 覆 本 報 指 出, 處 方 會 根 據《 條 例》第 10 條作出裁定或評定,在判 斷物品淫褻或不雅與否時,會考慮一 般社會人士普遍接受的道德標準、物

MAY / OURVOICE /

04


《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 根據《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第 10 條,審裁處在裁定物品是否淫褻或不雅, 或裁定公開展示的事物是否不雅時,或在評定物品類別時,須考慮以下各項: (a) 一般合理的社會人士普遍接受的道德禮教標準; (b) 物品或事物整體上產生的顯著效果; (c) 如屬物品,其發布對象、擬發布對象或相當可能發布的對象是那些人, 或是那一類別或年齡組別的人; (d) 如屬公開展示的事物,該事物正在或將會在何處公開展示,以及相當可 能觀看該事物的是那些人,或是那一類別或年齡組別的人;及 (e) 該物品或事物是否具有真正目的,或其內容是否只是掩飾,以使其任何 部分成為可予接受者。 品整體上產生的顯著效果、該物品發

本,若要完全滿足法例要求,就不能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

布的對象和對象的年齡組別,以及發

避免會有財政虧損。」

授李家文曾任審裁委員,她建議制度

布物品的目的。問及如何在保障創作

應容許參考過往個案,但不宜提供具

者權益及避免不良資訊傳播之間取得

淫褻物品審裁制度關注組亦同意

體指引。她舉例:「像越戰時小女孩

平衡時,處方回應只會履行條例賦予

說法,認為處方雖設有資料庫和自行

的照片,沒有穿衣,你會覺得是淫褻

的職能。

申請評定級別的機制,但高昂費用令

嗎?在特定環境檢視作品時,也要留

小型出版商及獨立創作者難以負擔。

意其背景資料。」

評定費用高 制度應改革

關注組又指現行制度有機會收緊創作 自由,影響業界發展,處方亦未有提

李家文強調審裁委員評定時,需

一般創作者若想知道自己的作品

供清晰的評審準則以及透明的裁決理

考慮作品發佈對象及場所,並考慮可

屬哪一級別,可主動要求淫審處評定

據,易令創作者自我審查,隱晦表達

能帶來的影響,因此各項因素都有可

作品,但手續費高達港幣 2,100 元。

敏感議題。

能影響評定。

分同人作者都是學生,未必負擔得起

關注組建議,處方應詳細公開交

有意見批評審裁委員多是教師或

昂貴的手續費。

代評定物品的實務指引,並於評定後

教授,無法代表整體社會,李家文雖

為物品附上清晰評級理據,公開予市

然認同,但強調個人道德水平與職業

鄭一新又說本港業餘創作者出版

民閱覽。關注組又建議政府應擴闊淫

沒有直接關係。她指出部分市民因為

刊物,多數需全資負擔開銷,收入微

審委員基礎,如增加每次聆訊的委員

工作時間長或不穩定,無法成為審裁

薄,同人作者亦不例外。他補充:「同

人數,及以陪審員制度取代現時的審

委員,而教師、律師等職業工作時間

人刊物的印刷費,以及場地租借等成

裁員制度等,令評定過程更客觀。

相對穩定,較多時間參與。她又認為

香港同人專欄成員鄭一新認為,大部

01

02


03

2013 年《條例》 檢討報告摘錄

意見被列入並建議改善:

若有更多不同領域的市民參與,可令

期作民調了解市民意見等。他強調:

評定結果更為客觀。

「社會應先尊重言論自由,若傷害了 (言論自由),社會便要檢討。」

立法管網絡 劃道德界線

《條例》上次牽涉淫審處的評定

1. 審 裁 委 員 總 人 數 由 500 人 增至 1,500 人 2. 更 新《 業 務 守 則 》, 處 理 有關互聯網的公眾投訴 3. 每次聆訊的審裁委員人數 由最少兩名增至最少四名 4. 成 立 由 資 訊 科 技 從 業 員、 互聯網服務供應商代表及港府 代表組成的聯絡小組,改善現 行機制 5. 加 強 向 審 裁 委 員 簡 介 評 級 制度

互聯網發展迅速,香港性文化學

及審裁權責的修訂於 2003 年,至今

會項目幹事鄭安然稱,網絡色情文化

已 14 年。港府曾在 2008 年至 2012

變得普及,市民更易接觸色情內容,

年 間, 對《 條 例 》 修 訂 展 開 兩 輪 公

討論色情話題的態度更開放。鄭安然

眾 諮 詢, 收 納 公 眾 意 見, 但 報 告 在

認為,雖然《條例》只管制印刷品,

2013 年發表時,處方未有建議實行。

但也能讓公眾反思該如何看待色情。

(另見表)

— 參 考 海 外 法 制, 決 定 不 為 「淫褻」及「不雅」定義

學會曾發表意見書,提出九項建

報告研究海外司法體系的經驗,

意見被列入但未有建議改善:

議,包括對「淫褻」及「不雅」作更

認為不宜在法例中訂立詳細的定義,

清晰定義、加設具民意代表行政審裁

但建議加強向獲選參與裁定的審裁委

機關、增設禁止向 15 歲以下人士發

員簡介法例,使審裁標準更趨一致,

布的級別,及在法例中加入法庭量刑

提高效率。

意見被列入但決定保持原狀:

1. 降低評定物品的費用 2. 若 物 品 被 評 為 二 級 或 三 級 需給予理據 3. 所有聆訊應公開進行

因素等。 報告亦建議每次聆訊的審裁委員 鄭安然認為現時《條例》有助設

人數由最少兩名增至最少四名,提高

立道德界線,但建議政府因應新形勢

處方代表性、審裁委員總人數由 500

設立新規管,例如研究管制互聯網等

人增至 1,500 人、成立由資訊科技從

新媒體、增加資源培訓前線人員、定

業員、互聯網服務供應商代表及港府 代 表 組 成 的 聯 絡 小 組, 改 善 現 行 機 制、更新《業務守則》,處理有關互 聯網的公眾投訴等。報告公佈後,至 今法例仍未有實際修訂。本報向處方 查詢原因,惟截稿前未有回覆。 OV

01 香港同人專欄成員鄭一新與總編輯江 肇峰,兩人均有負責出版季刊。 02 由香港同人專欄出版的季刊,吸引不 少動漫愛好者支持。 03 香港性文化學會項目幹事鄭安然認 為港府可因應形勢,規管互聯網等新媒 體。

MAY / OURVOICE /

06


資金緊拙局限多

獨立電影闖 木人巷 去年《十年》勇奪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不但引起香港人對獨立電影的關注,更為製 作人燃點希望。獨立電影沒有片廠支持,只憑個人意願創作作品。它的獨特,有別於主流電影,能帶 出話題及深刻意義。近年如《月亮喜歡藍》、《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等獨立電影作品,也開始打出 一片天,獲得不少獎項。獨立電影「以蔗渣價錢煮出燒鵝味道」,資金來源和運用成為成敗關鍵。 記者、攝影:徐浩匡 劉詠淇 吳鍵敏 編輯:高智鵬 謝安琪 成晞諾 版面編輯:李芷珊


今屆鮮浪潮參賽作品《左翼青年

由於李晶慈本身對器材及創作意

成功在預算內購入合乎氣氛的道具,

的鬱悶夏日》監製李晶慈(Crystal)

念的熟悉程度不及機燈組和導演組,

沒有浪費金錢。

說:「我沒有聽過哪齣電影有足夠資

所以她委託攝影師列出器材清單,再

金拍攝,資金經常不足,無論 100 萬

給予導演和後期製作組過目,若三方

不 過, 並 非 所 有 決 定 都 可 順 從

或 者 10 萬 都 不 足 夠。」「 鮮 浪 潮 短

同意,才會向朋友以低價借用,其他

導 演 的 想 法。 李 晶 慈 表 示, 導 演 會

片節」比賽為參賽者提供七萬元製作

則向器材公司短租。

有 Artistic Choice(藝術性選擇),但

費,惟資金緊拙,如何善用它成為她 最大的挑戰。

監製會跟他們說清實況,「左 Cut 右 導 演 往 往 想 為 作 品 加 入 更 多 元

Cut, 剩 下 的 部 分 就 是 一 定 要 有 錢 去

素, 給 觀 眾 帶 來 新 的 火 花 和 豐 富 場

做」。她憶述,片中有一幕要焚毀舊

李晶慈表示,大部分拍攝的支出

景。 李 晶 慈 說:「 作 為 監 製 會 盡 量

式 市 政 局 垃 圾 桶, 成 本 最 少 要 2000

均花費於薪酬。相比演員,她更著重

給 導 演 最 大 的 空 間, 但 我 會 婉 轉 令

元,還未包括鏡頭外的設備,如滅火

具默契的拍攝團隊。她說:「演員可

導演不要用盡資金,因為好多 Artists

筒、用作墊高火源的網等,所以導演

以 有 不 同 選 擇, 但 有 拍 得 好 又 理 解

(藝術家)對金錢沒有實質概念。」

只能讓步,用較便宜的垃圾桶取代。

(創作)理念的攝影師、助導和助攝

她表示,團隊在創作時更需要花時間

更重要,所以分配去 Crew 的錢較多,

揣摩。她指導演曾希望使用「憂鬱的

然 後 才 分 給 演 員。」 她 表 示, 剩 餘

床」作道具,當時她第一個想法是:

的資金會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分配予場

「憂鬱」是用來形容床的嗎?然而,

地、機燈及其他瑣碎雜項。

她並沒有表露心聲;相反,她 耐心

(詳見以下圖表)

向導演解釋何謂「憂鬱的床」,最後

01

$12,000 工資 (47.4%)

場地 (17.2%) 機燈 (9.3%)

$33,000

道具 (10.1%)

$6,500

01 《左翼青年的鬱悶夏日》監製李晶 慈表示,資金不足是每個電影工作者面 對的問題。

物流 (5.5%)

$3,800

餐費 (7.9%) $7,000 雜費 (2.6%) $1,800

$5,500 《左翼青年的鬱悶夏日》資金分配

MAY / OURVOICE /

08


金資 除 了 透 過 參 加 比 賽 獲 取 製 作 費

02

作團隊,以商業模式拍攝首齣劇情電

外, 獨 立 電 影 還 可 申 請 藝 術 發 展 局

影, 提 供 最 多 200 萬 資 助,( 現 已

(藝發局)資助和香港電影發展基

改為大專組及專業組優勝團隊將分別

金。藝發局透過撥款資助各個藝術計

獲得電影發展基金資助 325 萬及 550

劃,個人或團體均可申請,設有資助

萬港元),資助較藝發局多,《一念

上 限 為 $500,000, 並 同 時 容 許 導 演

無明》與《點五步》是第一屆代表作。

尋找其他資金。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則 由 政 府 不 定 期 注 資, 為 電 影 製 作 融

不 過, 成 功 申 請 資 助 有 一 定 困

資、電影製作資助以及資助其他電影

難。 每 一 隊 參 賽 隊 伍 均 需 有 機 構 推

相 關 計 劃。 當 中, 電 影 製 作 融 資 的

薦, 八 間 大 專 院 校 各 有 兩 個 推 薦 名

最 高 資 助 額, 為 預 算 製 作 費 不 超 過

03

額,香港電影工作者、工作者總會及 其屬會設有 10 個名額,其餘六個機

2,500 萬港元。

構則各設有一個。李晶慈說:「有朋 《點對點》導演黃浩然亦表示,

友就讀大專院校符合申請資格,不過

某些非主流及非商業的電影回報率

每間學校只有兩個推薦名額,還要有

低,風險高,較難找到商業投資者。

人提名才有機會(申請資助)。」她

它們有自身的存在意義及藝術價值,

批評推薦名額有限,阻礙有潛質的大

所以藝發局傾向支持這類型電影。

專生成為電影工作者。

黃 浩 然 認 為,50 萬 資 助 對 主 流

擔任電影《一念無明》後期製作

電影來說一定不足夠,但獨立片的藝

的公司喜鵲媒體認為,電影發展基金

術意義較其他部分重要,所以一般製

出發點好,有助新晉導演融入商業運

作規模較小,跟主流電影情況不同。

作 模 式。 不 過, 政 府 配 套 和 機 制 不

普遍來說,為了減少製作成本,獨立

足,而且本地商業電影市場亦沒有足

片 都 不 會 聘 請 大 明 星 擔 任 主 角。 他

夠空間容納。

說:「以往不少人借助藝發局資助而 拍得成電影,所以 50 萬對獨立電影

04

上述兩種比賽和基金申請資助, 為新電影人籌集資金用的慣常方法,

或者藝術電影可能足夠。」

亦有人選擇用新興的網絡平台來完成 他表示,製作人從電影發展基金

集資。喜鵲媒體曾透過 Kickstarter(網

獲 200 萬資助後,便不能再籌集其他

上集資平台),以眾籌的方式,為著

資金。原因是電影發展基金不希望導

名 攝 影 師 杜 可 風 的 作 品《 香 港 三 部

演因資金問題,而聽從投資者意見,

曲》籌集資金。然而,監製許志堅說:

影響原先計劃。

「我覺得(眾籌)很難去做到,不是

電影發展基金撥款資助的「首部 劇情電影計劃」,資助新晉導演及製

02 《左翼青年的鬱悶夏日》花絮。 03 《左翼青年的鬱悶夏日》劇照。 (以上相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04 黃浩然指50萬元可拍成獨立電影。

所有人都願意參與。」讓他倍感吃力 的,就是他們需達到集資者的期望及 回贈紀念品。


電 《香港三部曲》已是非常幸運的

完成電檢程序後,製作人可選擇

商與製作人)大多只得三至四千元回

例子,它成功在本港上映將近一個

自行發行或讓發行商代覓放映渠道。

報,七千元票房就只有三千多元。」

月,同時獲海外發行機會。反觀香港

香港藝術中心節目總監鄺珮詩表示,

換言之,製作人最後只獲得約票房一

獨立電影市場,許多影片發行量少,

某些發行單位,例如「影意志」,

半的收入。

寂寂無名。現時電影要在本港發行,

會主動去尋找不同的電影院、主題放

必須經過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

映或者電影節,去播放電影。他們亦

獨立電影製作人懷內有夢,充滿

處的審核。

會替作品做海外發行,以及發掘不同

理想。刻下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就選

渠道,例如出 DVD,希望增加作品曝

擇忠於自己,勇闖「木人巷」。

非牟利影片製作機構采風電影節

光 率。 她 說 :「 某 程 度 上 是 幫 助 電 影

目總監林偉鴻提到,非牟利機構的電

工作者增加收入。」

05 左翼青年的鬱結,易結不易解。 06 這個悶熱的夏天裏,一群無所事事 的年輕人研讀左翼理論照。 07 采風電影指非牟利機構的電影檢查 費用能豁免。 08 資金不足只能用其他垃圾筒代替。 09 社會需要變革,但應該何去何從? (以上相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10 喜鵲媒體透過眾籌,為《香港三部 曲》籌集資金。

影檢查費用能豁免,但需為每一上映 場次繳交電檢費。他說:「每張電檢

跟其他發行商不同,「影意志」

證書會寫明只給該次放映使用,如果

是非牟利發行機構,不瓜分製作人收

要做第二次放映,便要再去申請。」

益。 節 目 總 監 許 志 堅 指, 票 房 收 益

若獨立電影於大型影院上映,就必須

不 等 於 製 作 人 實 際 收 益, 製 作 人 需

如主流電影一樣,繳交電檢費,費用

與發行商以及戲院分賬。他舉例說:

一般需按分鐘計算。

「 八 千 五 百 元 的 票 房 收 益,( 發 行

05

06

07

09

OV

08

10

MAY / OURVOICE /

10


/

/

(六七暴動照片由高添強及《香港舊照片》提供)

回望六七半世紀

兩個立場三種看法 半世紀前的六七暴動,影響仍然深遠。五十年後的今日,社會制度與風氣雖已改變,但近年同樣出現 佔領行動及初一旺角騷亂兩件社會運動,香港陷入撕裂。記者訪問不同政見人士,比較三件事件。事後檢 討,或許能從中找到異同,避免重蹈覆轍。 記者:李翌成 李樂欣 陳靖祺 吳紫陽 張美華 鍾卓燃 編輯:鄭雲風 李卓謙 攝影:陳均佑 潘欣琪 版面編輯:李樂欣 潘欣琪


縱火擲物

VS 土製菠蘿

01

1967 年的六七暴動由罷工及一系列示威引發,造成 51 人死,近 2000 人被捕。六七動力研究社社長陳仕源曾參與其中。他與不少親中組織一樣, 認為事件只是「勞資糾紛」,並非「暴動」,因英治政府指揮警察介入,鎮 壓示威者,才會出現大規模放置真假炸彈。 當年「真假炸彈陣」嚴重影響港人生活。據警方數字,當時防暴隊找到 8074 個懷疑炸彈,及 1167 個真炸彈。陳仕源表示:「我相信當年有百分之 九十九的參與者都是自願,為反對港英高壓統治及血腥鎮壓,才會發生之後 的不幸事件。」回顧過去,他承認行為脫離現實,「當時不少人來到香港, 都是為兩餐飽飯。放炸彈影響民生,所以得不到市民支持」。

02

去年初一發生的旺角騷亂,過百名示威者與警員衝突,多人受重傷。率 先前往支援的交通警遭示威者襲擊,向天開槍兩次示警,但無法阻止騷亂。 示威者用磚頭、石頭等雜物投擲警員及警車,又在街上縱火。事後有過百人 被捕,亦有市民被控以暴動罪。 「當晚我看直播看到凌晨四點,你問我警員開槍是否正確,我說正確, 他十分聰明。」陳仕源斷言:「(示威者)又撬地磚,又放火燒的士,如果 石 油 氣 爆 炸 呢? 你 想 想 後 果 多 大? 如 果 回 到 六 七 年, 警 察 會 向 天 開 槍 示 警 嗎?直接就射向人群了!」他認為兩件事性質不同,難以相提並論,「六七 參與者是「被(施)暴」,但初一騷動的參與者卻是『暴』了警察」。他強 調評論及回顧歷史,都要先了解前因後果,才能全面分析。

01 旺角騷亂中有示威者焚燒垃圾桶。 (資料圖片) 02 罷工工人抗議政府鎮壓。(來源: 香港舊照片) 03 香港工商日報當年有關小姊弟被炸 死的報道。(來源:香港舊照片)

03

MAY/ OURVOICE /

12


爭取民主

VS 憤帝憤殖

2014 年,持續近 79 日的佔領行動亦震撼社會。運動緣起為學生罷課, 因此領袖或示威者中均有不少學生。「學生血氣方剛,參與社運好正常,我 們 從 來 不 去 指 責。」 陳 仕 源 續 比 較 佔 領 行 動 及 六 七 暴 動, 認 為 兩 者 有 別, 「六七是因為憤帝憤殖而來,與爭取民主的佔領行動不同」。他續指:「民 主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毛澤東、蔣介石、孫中山、甚至史太林及列寧都是這 樣說。但是問題來了,雨傘運動用七十幾日將我們香港(經濟)置死地,你 認為又應該怎麼評論呢?」 當年誰是誰非,似乎仍是見仁見智,但陳仕源總結一句:「若(社運) 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你一定錯。」然而,人民力量譚得志(快必)卻認為: 「我們應從歷史中學習,反省不足。」他認為分析歷史不應只著眼於傷痕, 更應從中吸取教訓,否則只會故步自封。他續指,回望歷史時應反省自己, 不要永遠把自己看成受害者。「我們有沒有在歷史事件上吸取任何教訓,反 省自己不足夠的地方?」 譚得志又認為,親中人士否認六七屬「暴動」,是因不願承認自己的行 為。「暴動就是暴動,愛國就是愛國,無須迴避。我同意(六七暴動)涉及 勞資糾紛,但是否勞資糾紛就可以放炸彈,就可以殺死人?」他認為即使為 了愛國,違反人性仍是錯誤,理應承擔代價。 譚得志不認同旺角騷亂是港府所定性的「暴動」,指出「暴動」一詞界 線模糊,但「起碼要有人死、長時間、造成很大社會動盪」,具體如何定性 仍取決於政府態度。「當權者不會(把界線)劃得好清楚。(定義)朦糊, 市民便會覺得,寧願不要出去,萬一它被定性為暴動,經過現場就會被控。 政府愈要打壓,就愈輕易定性暴動。」 譚得志從多次社運中得到啟示:「政治會令人迷失自己,太愛政權、太 愛國家是十分可笑。參與政治運動要保持高度警覺,要批判當權者的任何言 論,事事問『為何』,有時候亦要批判自己的行為。」他續指佔領和騷亂仍 未有充份檢討,「若沒有人反省,只會無方向地繼續重覆,最終亦只會迷失。」 04 佔領行動的示威者在連儂牆貼滿便 利貼,表達訴求。

05 示威者於馬路貼出「還我民主」字 句。

04

05


滿腔熱血

VS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

當年僅十三歲的劉銳紹亦曾參與六七暴動。轉眼半個世紀,親中人士認 為六七不是「暴動」,但劉銳紹絕不認同。「六七年肯定是暴動,不只是大 規模武力衝突,還有製造炸彈。以現時標準,這些行為是當年的恐怖主義。」 他指出,示威者不能以針對英治政府,及於炸彈寫上「同胞勿近」等理由, 包裝誤炸平民的行為。 劉銳紹形容六七暴動是「三把火燒一隻鑊」。「三把火」代表暴動的起 因,第一把火是英治政府的高壓統治。「當時社會貪污腐敗,社會秩序亂套。 尤其發覺北京不會於此時收回香港,所以她(英治政府)對左派的暴力壓迫 愈來愈強。」第二把火是北京的政治推動。時值文革,中國輸出革命,不僅 影響東南亞,亦支持本港左派鬥爭。第三把火源於當時港共及土共的領導層。 港共是共產黨派往香港的幹部,土共則是本地共產黨或左派。「當時於新蒲 崗人造膠花廠發生勞資糾紛前,已有人四處尋找可放火之處,港共與土共一 直尋找機會。」火燒的鑊則指整個左派,「所有人頭腦發熱,不顧一切,胡 作非為。最後鑊上的肉,就是全港市民」。 親身經歷多次大型社運,他認為示威者應了解歷史。「很多運動去到某 些位置就會出現盲點,六七如是、六四如是、雨傘如是。」他鼓勵同學理解 以往運動的經歷,不要認為那是過時的想法。他提出「新三民主義」:拓展 民智,提升民間智慧;壯大民氣,壯大民間士氣;提高民技,提高市民回應 官方的技巧。似乎,由市民自己出發,借古鑑今,也是一個方法。 OV

《文匯》《大公》看暴動 親中報章《文匯報》和《大公報》於 1966 年九龍騷動表明支持英治政府鎮壓, 要求盡快恢復社會秩序,但對暴動的定調卻截然不同,兩報社論由最初稱之為勞資糾 紛,到最後變成反對英國「迫害」。《文》更指警方「有計劃、有預謀」策劃以「極 端 殘 暴 」 手 段「 血 腥 鎮 壓 」, 直 指 警 察「 蓄 意 要 向 中 國 人 民 挑 釁 」, 而《 大 》 五 月 十二日則以「港英對中國人的迫害在升級了」為題,指「血腥鎮壓是早有預謀的」。 兩報其後宣稱北京支持左派行動,將事件由勞資糾紛提升至民族反迫害,並與文 革連結。兩報都將政府形容為「帝國主義」和「法西斯」,亦將同期九龍城寨拘捕行 動連結,指出港府迫害「中華民族」。 至於佔領行動期間,兩報明確支持政府。《文》於佔領爆發翌日,批評「部分學 生並不了解國際政治及香港基本法,盲目追求並非萬靈丹藥的西方民主,又受反對派 煽動,變成打頭陣的炮灰,暴力衝擊政府總部,和平不再」。同日另一篇報道更指, 示威者曾提出四個「無理要求」。「警方昨日不得不發射近年罕有使用的催淚彈控制 場面。」《大》更以「反對佔中守護香江」為題特別設立網絡專頁。 劉銳紹指,左派報章當年狹隘地理解宗主國和殖民政府的概念,以「大家長思維」 面對中國。「他是我的爸爸,即使他做錯也是我的爸爸。」他認為這種思維,在現今 政治環境毫無說服力,反而應該重視政府施政是否得市民支持。 OV

MAY/ OURVOICE /

14


青 黃 不 接

第六屆全港運動會(港運會)賽事如火如荼,今年新增輪椅籃 球挑戰賽。殘疾運動中以容易奪標的項目最受關注,香港輪椅籃球 隊只有十多個成員,最年輕的已過30歲,最年長的更達56歲。面對 成員老化,缺乏新血,第一屆輪椅籃球賽或會成為最後一屆。

記者、攝影:黃翠嘉 錢明楓 編輯:戚芊芊 曾苑琳 版面編輯:崔嘉兒

輪 椅 籃 球 覓 出 路


56 歲 的 鄧 昌 俊( 鄧 仔 ) 患 有 小

世康。阿文在陳世康鼓勵下,初次接

兒麻痹,是隊中年紀最大的隊員,早

觸輪椅籃球,更結下不解之緣。阿文

於 1980 年 效 力 港 隊, 約 20 年 前 曾

指 出, 輪 椅 籃 球 比 其 他 運 動 要 求 更

與教練團意見不合退隊,但他依然熱

高,做所有動作都要運用手部力量。

愛籃球,今年獲輪椅籃球隊教練陳世

因此,香港很少輪椅籃球愛好者。他

康邀請,決定回隊。鄧仔笑說:「那

更告訴記者,大部分現役殘奧劍擊隊

時我問教練,我還有利用價值嗎?他

成員都曾經參與輪椅籃球,不過因各

說有,所以我決定回來。」他相信參

種原因轉投輪椅劍擊。

加團隊運動勝出比賽,成就感和興奮

指 出, 香 港 沒 有 資 源 推 廣, 連 舉 辦

比起個人項目多。

國 際 比 賽 也 沒 有 資 金。 相 比 之 下,

港隊現時面對的難題是「兵源不

國內其他城市的球員全天候受訓,

足」,政府欠缺足夠支援,撥出資金

而且有政府資助,本地發展顯得遜

也有明顯差別。阿文說:「政府會偏

色。港隊現時只接受每週兩次訓練,

心在國際比賽上獲獎的輪椅運動項

鄧仔知道大部分人均是透過新聞

練 習 時 間 比 以 往 少。 六 月 即 將 舉 行

目。」宣傳及招收新人等工作全由傷

了解殘疾運動,不過只有奪獎項目為

全國輪椅籃球大賽,陳教練搖頭道:

殘人士體育協會負責,部分比賽專用

人 熟 悉, 例 如 輪 椅 乒 乓 球 及 輪 椅 劍

「 我 們 沒 有 甚 麼 優 勢!」 他 希 望 球

輪椅及設備更由隊友捐贈。阿文希望

擊,沒有太多人認識輪椅籃球,更難

員發揮水準,闖入四強。

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又認為訓練

知名度低 公眾忽略

吸納新血。他認為康文署可思考如何

質 素 最 重 要, 望 能 在 全 國 賽 進 入 三

引起公眾對輪椅籃球的興趣,假如推

陳 世 康 任 教 輪 椅 籃 球 隊 三 年,

甲。阿文笑稱:「我會全力以赴為港

廣後未能提升興趣,只是於事無補。

對 新 晉 球 員 少 表 示 惋 惜。 輪 椅 籃 球

爭光!」

對 不 少 年 輕 球 員 而 言, 只 可 視 為 興 鄧仔又指出,殘疾人奧委會暨傷

趣, 不 能 稱 為 職 業。 不 少 殘 疾 人 士

殘人士體育協會涵蓋所有殘疾運動,

家 人 認 為, 身 體 殘 缺 應 努 力 讀 書,

政府未必清楚各項目發展,因此不可

利 用 有 限 條 件「 搵 食 」, 導 致 港 隊

殘 疾 人 奧 委 會 項 目 主 任 劉 煒 麒

把責任全推卸給政府。他慨嘆社會比

成 員 流 失 率 高。 話 雖 如 此, 兼 任 物

(Ricky) 表 示, 輪 椅 籃 球 參 與 人 數

較關注健全人士的運動項目,殘疾人

理 治 療 師 的 陳 世 康 永 不 言 棄, 盡 力

士運動始終次一級,惟有奪得佳績,

協 助 球 員, 為 有 經 濟 困 難 的 隊 員 提

才可使政府撥出更多資源。殘疾人奧

供工作,他稱:「我們的目標,就

委會正進行輪椅籃球活化計劃,鄧仔

是把他們訓練得與正常運動員無

認為透過計劃吸納新血亦不錯,不過

異,不論是心態、行動、經濟

需給予殘奧會時間汲取經驗。他建議

或社交。」

殘奧會與其他籃球協會合作,提供更

現職的士司機,42 歲

多技術支援,例如球證及教練,提高

的 陳 振 文( 阿 文 ) 是 港

港隊技術水平。

隊 成 員 之 一。1992 年

團體運動

發展困難

阿文因工業意外入住

名次落後 欠缺資源

復 康 醫 院, 機 緣 巧 合下結識當時的物

香港輪椅籃球不普及,更被大眾

理 治 療 部 主 管,

忽 略。 香 港 輪 椅 籃 球 隊 教 練 陳 世 康

即港隊教練陳

MAY / OURVOICE /

16


02

01

不多,可以透過活化計劃吸納更多有

Eva 又說,大部分女球員不太喜

潛 質 的 球 員, 湊 齊 足 夠 人 數 進 行 選

歡和男球員一起練習,始終有「男女

拔,提升競爭力。他指出現時有數名

授受不親」的觀念,不過她自己不介

青年跟隨港隊練習,當中更包括健全

意與男球員同場作賽。她認為輪椅籃

人 士。Ricky 認 為, 個 人 化 訓 練 較 簡

球不是靠「死撞」而是靠技術,所以

易及方便,加上其他殘疾運動較少出

男女在能力上的差別不會太大,但女

現受傷情況,所以大部分的殘疾運動

球員出場比賽的機會很少,只能在面

員都偏向參與其他運動項目,而不選

對弱隊時才可出場,她希望有更多機

擇輪椅籃球。

會出場比賽。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歷奇訓練主任

記者觀看港運會輪椅籃球挑戰賽

吳崇維亦表示,隨著醫學進步,殘疾

時,觀眾均非常落力打氣,氣氛比一

兒童的數目逐漸下降,令較少人參與

般籃球賽更團結及溫暖。記者聽到有

此項目。

位小妹妹問父親:「為甚麼他們不能 走 路, 也 這 麼 努 力 打 籃 球?」 父 親

雖 然 輪 椅 籃 球 比 賽 隊 伍 有 男 有

回 答:「 所 以 他 們 更 值 得 我 們 尊 敬

女,不過香港的女性輪椅籃球員數目

啊!」更為他們拍手鼓掌。 OV

不多,因此未能組成女子隊,只能與 男球員共同練習及比賽。代表中西區 出 戰 港 運 會 的 女 球 員 鍾 綺 華(Eva) 表 示, 不 少 殘 疾 人 士 認 為 自 己 能 力 弱,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嘗試參與 輪椅籃球。

04

03

後記 記者親身嘗試輪椅籃球,發現打 籃球時兼顧推動輪椅非常困難。即使 記者本身是女性籃球員,也感到不習 慣及難以協調。輪椅籃球對臂力及射 籃技術的要求更高,挑戰較大,若健 全人士嘗試投入當中訓練,定能提升 籃球技術,也讓記者想再次參與。 OV 01 港運會輪椅籃球隊員露出燦爛的笑 容。(前排右二:Eva) 02 鄧仔和阿文經常同場練習。(左: 阿文;右:鄧仔) 03 球員每次訓練前也要拆下義肢。 04 練習前隊員齊心拉筋,氣氛融洽。


城市

裂 縫

不 完 美

尋自我

談到「裂縫」,你的第一印象或會是瑕疵或缺陷。社會

鼓吹完美主義,眾人掩蓋缺憾時,從事首飾設計的陳寶鋒卻 反其道而行,選擇呈現城市角落一條條劃破時間的裂縫。

記者:鄭斯蔚 李穎珊 攝影:李穎珊 編輯:何妙容 謝天揚 版面編輯:李海澄

MAY / OURVOICE /

18


首飾設計追求完美,身為設計師 陳寶鋒希望作品沒有任何花痕,把最 好的一面呈現人前。不過自小在草根 環境長大,種種困難反令他自強,更 學 會 接 受 生 活 中 的 不 完 美。 對 他 來 說,裂縫代表一種關係,「好像一個 白色的圓形,本來只是一個圓形,一 旦出現裂縫就有張力」,為平庸的牆 壁增添一線不平凡。

在空隙中尋價值 設 計 師 透 過 作 品 訴 說 自 己 的 故 事、回憶和想法,陳寶鋒希望從作品 反映個人和社群之間微妙關係。他指 出,這是一件矛盾的事,因為每個人 應該自由自在,按自己喜好生活。同 時,人又要與生活社群一致,就像說 話 和 行 動,「 如 何 在 一 致 中 找 回 自 主,就是藝術需要解答的地方」。 他認為,設計首飾產品有太多局 限,加上推出市場多次轉售後,買家

01

02


03

逐與創作者失去聯繫,難以將自己意 念融入作品,並與顧客相連。陳寶鋒 選擇以行為表達自己想法,讓整個創 作過程有不同層次,「城市裂縫」計 劃因而衍生。 計劃由上年底開始,陳寶鋒以金 繼 技 術( 見 副 稿 ) 修 補 城 市 內 的 裂 縫,以社區藝術表達這個「不能三言 兩語說清的矛盾」。荒廢街市、屋邨 球 場 和 街 道 後 巷, 都 是 他 的 修 補 對

喜愛遊走後巷,「雖然這些地方很靜

陳寶鋒希望做到「呈現」裂縫,而非

象。陳寶鋒特別喜歡在整齊排列的磚

很骯髒,卻讓我感覺舒服」。

「修復」裂縫。他希望「城市裂縫」

墻中尋找裂痕,並以繪漆和代金粉補

能帶出思考空間,默默回應社會對不

上,幼細的金線在密密麻麻的磚牆中

其中一條被修補的裂縫就在深水

更為注目,就像一個人在社群中找到

埗的一條後巷,旁邊是一間沒有招牌

自我價值。

的理髮店,牆上簡單寫上收費價目。

完美的看法。 OV

東主願意在後巷為街坊剪頭髮,收入

尤愛舊區不完美

微 薄, 陳 寶 鋒 說:「 他( 東 主 ) 在 城 市 裏 找 到 生 存 的 位 置, 挺 有 意 思

陳寶鋒目前已修補了四、五條城

的!」於是陳寶鋒為脫色裂縫填上屬

市裂縫,全部集中於石硤尾一帶,附

於理髮店歷史的顏色。

近的街坊小店和屋邨公園感覺悠閒, 因此他尤愛這區的環境。陳寶鋒平日

修補過後,裂縫蛻變得更耀眼,

01 設計師陳寶鋒希望大眾從幼細的裂 縫,反思對世俗完美的看法。 02 陳 寶 鋒 本 業 為 首 飾 設 計 師 , 生 活 離 不開設計與藝術,因此工作室內有不少 工具。(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03 陳寶鋒正於街頭以金粉填補牆壁裂 縫。(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金 繼修復技術 金繼又名「金繕」,是日本傳統的修補 技術,多用於修補茶具等瓷器。先用麵 粉、清水和生漆等混合成黏合劑,重新 修 補 瓷 器 裂 縫。 風 乾 後 再 用 刀 批 走 多 餘的粘合劑,用紅色繪漆沿裂縫畫出紅 線, 待 紅 漆 半 乾 後 再 塗 上 金 粉 或 代 金 粉。整個過程需時大約三個星期,陳寶 鋒平日在街道上修補裂縫則改良手法以 縮短時間。 OV OV

MAY / OURVOICE /

20


影 光

流年 林亦非

林亦非一臉精神打開玻璃門走進來,平頭黑髮中摻雜著 許多白髮。早兩天,他仍身在南韓,替《紐約時報》拍攝南 北韓邊界。「我們到南韓邊境一條小村落,還去了一些地 方,北韓每天十多個小時都播歌洗腦,很擾人,哈哈。」他 輕聲抱怨,神色卻從容自若。 記者:陳采兒 彭珮堯 編輯:陳曉樂 攝影︰劉俊霆 版面編輯:曾 怡

坐在動漫基地四樓的展覽廳,對

拍 下 一 輯 照 片。 密 密 麻 麻 的 高 天 大

一 直 紀 錄 香 港 和 大 陸 的 關 係, 回 歸

著大片透明玻璃窗,窗外毛毛雨落在

廈、擠滿自由行的名店金行、產房外

15 年 時, 我 拍 攝 雙 非 及 土 地 問 題,

旁邊的瓦片屋頂,雨水沿縫隙緩緩流

走廊來去匆匆的嬰兒車,他在照片下

它們是一條無形的中港邊界。今年拍

到屋簷邊際。牆邊的電視放映著一張

寫:「權力中心由中環移向西環。有

的是一條很具體的邊界線,反映大家

張河道旁人們的生活照,是他入圍今

說回歸大業快要修成正果,香港將成

對中港的印象落差,之前別人會覺得

屆 WMA 大 師 攝 影 賽 的 作 品。 他 沿 著

共 和 國 的 一 個 小 縣 市, 但 豺 狼 獠 牙

香 港 很 富 裕、 高 廈 林 立, 於 是 自 由

中港邊界,從屯門白泥走至羅湖,拍

下,還有人寄望以一點燭光照亮中華

行、雙非南下搶福利。」他參賽作品

攝跨越中港兩岸人的生命流動。

大地。」

中其中一幀,衣著光鮮的中國貴婦在 窗邊享用英式下午茶,窗外能眺望中

2012 年, 香 港 回 歸 15 年, 他

原來兩輯相片有直接聯繫。「我

港邊界的深圳河,河岸滿是燈火通明


01

的商廈,內地人生活不再窮苦。他會

一橫到專門出產新聞攝影師的觀塘職

就報名了」。學校有教藝術和廣告攝

拍到回歸五十年,觀看一路兩地的關

業訓練學校,報讀攝影課程。雖熱愛

影,但始終鍾情紀實新聞。他小時候

係演變。

攝影,最後卻沒有畢業。「我出席率

沒甚麼娛樂,最喜歡是看電視新聞。

不足,學校連證書也沒頒發給我,可

2001 年 9 月 11 日, 美 國 世 貿 雙 子

能是我不喜歡『坐定定』,呵呵。」

塔遭恐怖襲擊,初中的他看直播至凌

立定志向 非攝不可

晨才睡,隔天早上又繼續看新聞,連 林亦非小時並非讀書材料,問及

這決定並不草率,早在中四、五

他有何喜好,他打趣道:「我的喜好

他已有明確方向。「那時在網上結識

就是不喜歡讀書。」父母不多管束,

了很多攝影記者,了解過行業發展,

讀完攝影,他順理成章進報社工

中學會考前已知自己無心向學,把心

很清楚畢業後的出路,於是未考會考

作,第一份工作在《星島日報》擔任

學也沒去上。

MAY / OURVOICE /

22


02

攝影記者,但工作流水作業,每天只

頭目,管理層一定用商業價值去衡量

是不斷跑新聞,兩年後他便反思,文

新聞的重要性。」《壹週刊》的腥羶

字和攝影記者是否如此機械。機緣巧

色查弊揭惡,為公司賺個盤滿缽滿,

合,他加入《壹週刊》新聞組。「當

試 過 包 來 回 頭 等 機 票、 豪 華 轎 車 接

時其實沒麼工作,人手都很鬆動,老

送,讓六個記者貼身追訪李嘉誠和他

闆 很 鼓 勵 我 們 自 己 發 掘 故 事。 我 找

的女伴,花 20 萬做一個故事不為過。

到很多故事:洪水橋、香港牧羊人、

24 小 時 動 物 診 所, 我 們 真 的 通 宵 去

幾經歷練,他羽翼漸豐,想要更

看,看晚上有沒有人抱寵物來看症,

大空間;想看更多事情,於是跳上自

這都令我們很高興。」他眼神中閃現

製的小木筏,撐往他方。他邊說邊轉

當年的熱情。

動左手中指上的婚戒:「我是心急、 焦慮的人,有些人較隨遇而安,只求

一次難得機會,他們去緬甸採訪

兩 餐 溫 飽, 他 們 較 適 合 當 自 由 攝 影

剛被釋放的昂山素姬,報道更取得人

師。」 他 和 太 太 於《 星 島 日 報 》 相

權 新 聞 獎 的 雜 誌 大 獎。「 當 時 完 成

識, 太 太 當 時 是 實 習 記 者, 做 過 新

昂山素姬的訪問後,大家以為機會難

聞較體諒他,知道自由工作者收入不

得,應該能登上封面吧,結果訪問在

穩,也沒給他壓力,拍拖五、六年後

封面只佔一個角落,而封面是黑社會

結婚。他至今仍是自由身,善用本地 03


04

人優勢,主力紀錄中港兩地新聞,四

倍。 競 選 期 間 不 少 人 盛 讚 他 們 的 照

處奔波,為各通訊社和外國新聞機構

片,團隊因而聲名大噪,被譽「神級

供相。

攝影師」。仔細端詳每張他們為曾俊

訪問結束後他向記者說,平時出

華拍下的照片,發現都抓住最有感覺

外 採 訪 都 是 穿 素 色 便 服, 黑 白 色 居

他憶起台灣太陽花學運,當時學

的時刻,善用環境表現曾俊華的和善

多,不用穿當地服飾也能融入人群。

生衝進行政院,警察卻沒來,於是他

「貼地」,圖片感覺與他們日常拍攝

他 輕 掃 頭 上 黑 白 摻 雜 的 平 頭 短 髮:

拍下學生發呆、玩手機徬徨無助的時

的新聞照片有種說不出的熟悉。

「都還未有時間修剪,這髮型方便工

刻。他拍的不是相中人,而是主角象

香港好的事。

作啊。」拍攝完,他從牆角拿起一份

徵的群體。他心目中的好相片似有還

最終,「薯片叔叔」仍敗給「最

4 月 25 日 的《 紐 約 時 報 》, 跟 我 們

無,「無論拍攝的是激烈衝突還是貌

幸運的數字」。若曾俊華當選,會否

道別,往下一個地方去。 OV

似平凡的生活照,你可以在相中看到

覺得自己幫助一位建制派上位?話音

更深的層次,該意象令照片不再局限

未落,他卻反問該如何定位曾俊華。

於影像中的人物,可以將事情放大去

記者一時間未能組織,只簡短回應:

看整個環境」。

「他是建制派卻未必能保障中央既定 利益的人。」他微笑說道:「民主的

積累經驗 自立門戶

方式有很多種,你很單純,堅持的高 叫口號,一步不讓,這樣是否真能取

林 亦 非 和 七 位 攝 影 師 朋 友, 在

得最好的民主?我有保留。但我肯定

2015 年 創 辦 ATUM Images。 今 年 初

自己是希望得到民主,只是大家選擇

公司獲邀為曾俊華拍攝特首選舉的宣

的路線不同。突然而來的民主香港未

傳照。市民反應比預期理想,某些特

必能應付,曾俊華是我心目中能使民

別場合,如選舉前夕曾俊華被百人簇

主走前一步的人。」他知道別人或嘲

擁,和獅子山下與街坊閒談的照片,

諷他的想法「真心膠」,也未必能說

逾萬人讚好,比其他兩名候選人多幾

服年輕人,但他始終相信自己在做對

01 照片為林亦非今屆WMA攝影大賽的 入圍作品。 02 太陽花學運期間,學生衝進行政院 後,林亦非捕捉到學生迷惘的神情。 03 ATUM Images為曾俊華拍下不少動人 時刻。 04 四月尾林亦非到南北韓邊界拍攝。 05 林亦非2012年以回歸15週年為題的 作品。 06 2016年10月游蕙禎接受紐約時報訪 問,照片同樣出自林亦非之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05

06

MAY / OURVOICE / 24


細 雕 童 年 夢

畢業時節剛去,有人隨早已譜 好的前途而去,有人則向未知的未 來奮鬥。兩位手作人,面對不同的 去路和商業社會各種困難,仍以雙 手雕塑出熱情。 記者、攝影:吳紫陽 王惠欣 編輯:梁海程 林婉婷 版面編輯:吳紫陽 Joseph 小時候與其他男生一樣, 熱衷追看漫畫,又受本地漫畫家馬榮 成啟發,對美術產生興趣,開始畫漫 畫內的角色。中學時期他愛看科幻電 影,收藏英雄模型,亦在視藝課接觸 拉坯,漸漸愛上雕塑。應用藝術課程 畢業後,他到模型製作公司工作,製 作主題樂園和博物館的立體雕塑。八 年後,他拋下穩定工作,轉至踏上一 條創業的未知路。

投身新行業 脫離安穩 「 八 年 之 癢 」 令 他 決 心 闖 一 片 天,不少人卻為他前景憂心。工作室 成立後,他主力雕刻電影人物,供電 影公司參考,構思造型。雖然起初屢 遇挫折,但憑他的手藝很快就闖出名


堂,吸引玩具模型公司與他合作,製

租用倉庫,珍藏自己心頭好,在世界

童 年 各 種 往 事 為 題, 製 作 一 系 列 作

作多個電影英雄模型系列。

潮流中保留自己一片空間。

品,除了想當年、話當年,她也想給 現在的學童打打氣,亦提醒成人一言

成立至今近十年,他對雕塑的熱

小時候回憶 成就夢想

一行都對小孩影響至深。

情 仍 未 減 退, 更 希 望 推 此 及 人。 他 知道香港學習雕塑的渠道很少,而身

同樣念舊,但若曦懷緬的童年並

工 作 室 的 租 金, 即 使 有 拍 檔 分

邊朋友又有興趣學,於是去年開班授

非漫畫英雄,而是一口又一口的香港

擔,亦令她非常頭痛。工作室不只製

徒,沒想到反應熱烈,更擴闊他的社

味道。「記得小時候的菠蘿包味道非

作成品,亦是中介辦公室,聯絡藝術

交圈子。參加的,有學生,亦有打工

常香濃,不像現在的麵包店,只有空

家和展商舉行展覽。她也有開辦興趣

一族,行業分布亦廣,由平面設計、

氣般的味道」。這些記憶成為她製作

班,不過對象則是小孩。她更報讀教

資訊科技、到保險地產,有些人有意

食物模型的靈感來源。

育課程,到學校任教。她說道 : 「在

在行內發展,但更多只為放鬆娛樂,

香港要當手作人,要有很多把刀,要 修讀電影藝術系時,她學會製作

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言下之意,

不 同 道 具 模 型, 以 此 在 家 製 作 港 式

單單專注手作,只務正業,根本難在

來去匆匆的還有潮流。一部新電

食物造型的飾品,在網上出售,懷緬

香 港 容 身。 她 指 在 外 國, 手 作 有 市

影的誕生,意味有另一批角色會被遺

童年時光,「人大了很多時候會回想

集,只需簡單擺賣,不需特別包裝,

忘,賣不出去,不能重複雕同一個人

從前,對著鏡子,回想起童年的小故

自 然 有 人 買 下,「 但 在 香 港, 即 使

物或造型。他說:「這個(玩具)行

事。當然不是所有回憶都是美好的,

有心買下,也會說要送禮,多要一個

業 Marketing( 營 銷 ) 很 重 要, 我 們

有會被父母責罵,教堂牧師更沒收我

袋, 或 是 要 一 個 新 的, 十 分 注 重 包

必須跟應潮流,不可再停留於自己覺

的電子寵物」。但想到這些記憶,她

裝。而要成功,就要商業化,減掉成

得對(的地方)去看這個世界。」

仍是非常雀躍。

本,用機器量產,加上要宣傳,要包

有人留,亦有人去。

裝,手工意義不大。」 即使雕塑一部分是興趣,但無奈

大學畢業後,若曦與拍檔開設工

成 品 亦 是 商 業 產 品。 既 然 是 一 盤 生

作 室, 更 希 望 賦 予 作 品 更 深 意 義,

儘管如此,她仍堅持手作,構思

意,就要隨市場潮流而變。Joseph 笑

「在大學讀書時,往往要求作品要蘊

不同計劃,利用一雙手、十隻指頭,

言自己像「中年人」般念舊,會額外

含意義,方可成為藝術品」。她便以

造出各種精緻的作品和回憶。 OV

MAY / OURVOICE /

26


琢 黃 偉 傑

玉 成 器

電影《樹大招風》醞釀五年面世,許學文、歐文傑和黃偉傑憑此奪得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 演」。十年之計,莫如樹木,黃偉傑能獲此殊榮,表面看似一帆風順,背後卻是超過十年的堅持,靠的是 他對電影的熱愛。 記者:陳浩恩 冼寶時 編輯:黃詩詠 許海南 攝影︰李詩慧 版面編輯:何妙容


甫進黃偉傑的工作間,便看見琳

上 記 者 之 路, 卻 成 為 金 像 獎 最 佳 導

琅 滿 目 的 模 型 收 藏。 他 從 小 喜 歡 電

演。「我當時也有記者夢,但做過記

影,房間放滿了《異形》、《星球大

者後發現自己性格、想法不適合,自

戰》和《鐵甲威龍》等經典電影的角

己不夠好奇。記者需要不斷報導別人

色 模 型, 當 中 更 不 乏 電 影 道 具 複 製

的故事,但我希望說自己的故事,而

品,猶如一座私人收藏館,這些模型

電影是個非常有力的媒體。」營營役

不僅是收藏品,亦記載他一直以來的

役一輪,他終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自己

奮鬥歲月。

的定位。

黃偉傑畢業於樹仁大學新聞與傳 播學系,他曾在電視台實習,本應踏

一 夜 成名 不 忘 恩 師 在金像獎頒獎禮致謝辭中,他提

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的特別表揚

到 啟 蒙 恩 師, 正 是 在 樹 仁 大 學 人 稱

獎。最後,黃偉傑拿著金像獎,在頒

「YYY」 的 容 若 愚 博 士。「 我 有 個 心

獎台上向這位恩師,致以由衷感謝,

願,便是每一套作品和短片都鳴謝容

達成自己心願。「除了杜琪峰監製,

博士,若不是他,我不可能讀電影。

在電影上影響我最深的人是他。」多

我希望有天能在頒獎台上多謝他,我

年過去,仍然溢於言表對這位恩師的

也想不到會有機會。」容博士教會他

感激之情。

如 何 欣 賞 電 影、 說 故 事 及 電 影 的 語 言,更鼓勵他到英國修讀電影。容博

除了容博士,他還要感謝陳方老

士對他的幫助,亦不止於學校。畢業

師。陳方是無綫電視資深編劇,曾在

後,任職教區視聽中心總監的容博士

樹 仁 大 學 任 教 劇 本 創 作。 當 時 他 正

聘請他,除了讓他學習製作技術,也

構思一個關於新聞攝影記者的故事來

替他找到助學金,到倫敦電影學院修

交功課,講述戰地記者在良心和榮耀

讀電影,並立志成為導演。

間的掙扎,陳老師對他的劇本評價很 高,讓他一定要拍出來。八年後,黃

回港後,容博士邀請他到中心工

偉傑用當年這份劇本,由容博士負責

作,更建議他拍攝一系列短片,多加

監 製 和 籌 集 資 金, 重 新 編 寫 並 拍 攝

磨練。在容博士監督下,他拍了短片

《 快 門 》。2010 年,《 快 門 》 贏 得

《 變 臉 》, 並 獲 得 第 31 屆 JVC 東 京

鮮 浪 潮 最 佳 攝 影 獎, 更 獲 杜 琪 峰 賞

錄影作品節的優秀作品賞、第十三屆

識,得到首個執導電影的機會。

MAY / OURVOICE /

28


01

電影 之 路 起 伏 跌 宕 他在獨立短片界嶄露頭角,兩部

了五年時間,但我一定要堅守下去,

作品獲獎無數,到電影界卻是另一番

不能退。」他的語氣像意志般堅定。

光 景。 他 笑 說:「 在 短 片 界 有 點 名

最 後, 這 塊 堅 實 的 原 木 接 受 四 年 雕

氣和獎項,但在杜生面前你是一文不

琢, 終 變 成 一 艘 木 舟, 成 功 出 海 航

值,是零水準,甚至是差。」他對電

行,甚至獲得意想不到的寶藏,就是

影 滿 懷 憧 憬, 卻 遭 現 實 當 頭 捧 喝。

在諸位前輩中,包括師公杜琪峰,脫

《樹大招風》製作歷時五年,黃偉傑

穎而出,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

負責的部分花費三年半。過程中,他

佳導演」。

每一份稿都被駁回,令他開始質疑自

02

03

己。 短 短 36 分 鐘 的 劇 本, 直 至 拍 攝

「我對獲得最佳導演不太感到實

時仍在修改,「一邊寫一邊被 Ban(否

至名歸,我不認為獲獎就等同能力及

決)其實很痛苦,彷彿如何寫都是死

藝 術 創 作 上, 有 最 佳 導 演 的 實 力,

路 」。 他 用「 像 進 了 蟲 洞 」 來 形 容

我認為是評審『畀面』,想讓香港觀

這段低潮,帶給他空前的信心危機。

眾知道甚麼是好的香港電影,投票推

但更現實的是經濟困難,「因為是很

舉我們成為最佳導演,為的是鼓勵創

實際的,意志多堅強也要吃飯」。他

作。」 的 確, 香 港 電 影 需 要 一 股 新

解釋,《樹大招風》是計劃形式,公

血。黃偉傑相信,這是他們獲獎因素

司 給 予 一 筆 導 演 費, 就 要 拍 完 整 部

之 一。「 我 個 人 感 覺 是 這 兩 年 電 影

電 影,「 拍 一 年 或 十 年 都 是 一 樣 價

界的氣氛需要新人,是一個接班的浪

錢」。因此,經濟出現問題時,他也

潮出現,改朝換代。」老牌導演作品

開始動搖。

很少,或者不在香港拍,所以造就他 們橫空出世。他認為,評審集中票源

雖然動搖卻不曾放棄。「坦白說

給這幾部電影(《點五步》、《樹大

沒有想過放棄,因沒有機會放棄,除

招風》及《一念無明》)是想鼓勵和

非被解僱,否則便繼續創作,寫到好

表揚香港電影,及吸引新晉電影人入

為止。若電影一直不開拍,那就浪費

行,他則有幸成為其中一分子。

04

05


06

不求虛名 乘 風 踏 浪 他的經歷可謂集天時、地利、人

「獲獎不是很風光,反而壓力更

和於一身,但這一切顯然不是單靠運

大」,首次執導電影,竟奪得最佳電

氣,更關鍵是他的堅持和嘗試。「年

影和最佳導演,面對壓力,他擔心自

青人負擔比較少,不會『蝕底』。」

己停滯不前,仍期望不斷進步。「從

他也經不斷嘗試才找到興趣,因此強

《變臉》、《快門》到《樹大招風》,

調要堅持到底,不能「玩玩下」。從

變相下一部要大過《樹大招風》,成

他的經驗可見,若遇到困難便放棄,

績更好才是我的動力。」身為新生代

永 遠 不 會 看 到 成 功 的 一 天。 對 他 而

導演,他沒有自滿,亦沒想過退縮。

言,作品與觀眾的互動和反應比獎項

「打死都說有信心,否則如何說服投

更重要,因為有觀眾才有電影。不論

資者?」這艘木舟在汪洋大海中,前

是柏林國際影展或香港國際電影節;

路是驚濤駭浪抑或風平浪靜,也是未

不論作品完成與否;不論是觀眾、外

知之數。但他深信,只要不偏離自己

國人、業內人士、影評人或影迷,他

的航道,定能乘風破浪,為香港電影

認為,觀眾有反應和共鳴,遠遠比他

開拓一片新大陸。 OV

獲得最佳導演更重要,「這遠比我在 頒獎台上獲獎時,激動得多」。 01 《樹大招風》由年輕導演黃偉傑、 歐文傑和許學文拍攝。 02 電影借回歸前的賊王事跡,描述香 港社會現況。 03 整齣電影拍攝時間接近五年。 04 電影獲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 佳電影等五項大獎。 05 電影入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 的柏林影展。 06 黃偉傑構思劇情時畫的分鏡圖。 (以上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後記 黃 偉 傑 的 工 作 間 中 三 面 牆 的 玻 璃 櫃 都 放 滿 玩 具、 模 型, 而 他 獲 得 的 獎 項, 卻 放 在 書 檯 旁 一 個 在 房 間 角 落 的 櫃 裏, 毫 不 起 眼。 他 言 談 之 間, 每 每 提 到 有 關 獎 項 的 話 題, 態 度 相 當 謙 厚, 不 會 自 吹 自 擂, 亦 不 會 過 分 謙 卑, 這 種 不卑不亢,實在令人值得學習。 OV

MAY / OURVOICE /

30


公眾存誤解

美沙酮計劃非強制戒毒 美沙酮治療為現時本港禁毒政策中重要一環,但政策推行四十餘年,近年開始被質疑成效 低。不斷提供美沙酮予病人,卻未有推動病人戒毒,而審計報告亦曾指出計劃未能助濫藥者戒 除毒癮,更有人要求推行強制戒毒。記者尋訪志願組織與病人,嘗試釋除誤解。 記者、攝影:莫稼浩 王琢越 鍾翠珊 李翌成 鄭雲風 編輯:李靜儀 曾蔚婷 版面編輯:李卓謙 根 據 衛 生 署 資 料, 美 沙 酮 計 劃

適 當 劑 量 的 美 沙 酮, 療 程 無 時 間 限

與其他同路人一起走過戒毒路。驀然

由 1976 年 開 始, 由 衛 生 署 提 供 服

制;戒毒計劃則讓有決心的病人逐漸

回首,他表示:「已經賺到這十年。」

務。現時已登記參與計劃的人數約為

減少用量,直至完全戒除毒癮。醫生

6200 人。 計 劃 提 供 一 種 容 易 得 到、

或社工會按照病人情況制訂治療方

社工的關懷令阿賢知道自己並不

合法、醫療上安全且有效的藥物,取

法,幫助他們轉入戒毒計劃。

孤單,決定不能「衰畀佢睇」。 他說:

代服用違禁藥物和減少使用針筒,以 預防愛滋病等血液傳染病。計劃配合

「社工第一次輔導後就開始留意我,

別人關懷助病人堅持

社工輔導,協助病人自行戒毒和減少

甚麼時候服用美沙酮,甚麼時候『掟 杯』(不再需要服用美沙酮),社工

各種犯罪行為。診所現有兩項治療計

阿賢決心戒毒至今已有十多年。

都知道。」戒毒路雖長,阿賢卻無想

劃,分別為代用治療及戒毒計劃。參

他接受代用治療和社工輔導之餘,亦

過放棄,笑說:「吸收正能量的事,

與代用治療的病人可每日到診所服用

有參與香港戒毒會屬下的戒毒小組,

你不做嗎?」阿賢邀請記者一同參與


念和執行上均不可行,強制病人服用

01

一種藥物,更有可能違反醫療道德。 他強調計劃目的,是讓病人於戒毒時 能過正常生活,生活上可自食其力。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亦認為不必實 行強制戒毒。她表示部份吸毒人士現 時已透過其他計劃接受強制輔導及戒 毒治療,而美沙酮計劃應鼓勵吸毒者 主動求助。 小組舉辦的活動,又笑言要請記者飲

司徒現時會協助輔導代用小組參

容海恩又補充,政府應加強病人

茶,絲毫不似曾染惡習。

加者。他有感社工人手短缺,「足足

的職業輔導,協助他們重投社會。她

有 幾 千 個 病 人, 社 工 又 不 是 聽 病 人

認為全面戒毒配套相當重要,建議政

另一位參加者司徒則已成為輔導

說 兩 句 便 了 解 他 們, 要 經 過 長 期 接

府加強公眾教育,讓社會人士認同美

組員的前輩。他曾從事毒品買賣,表

觸才可了解個性,知道該如何幫助他

沙酮計劃,當局亦應加強輔導和轉介

示當年從來無想過戒毒,「當時從不

們」。

服務、資助興建更多戒毒輔導服務中

擔心無錢,只擔心無地方打(沒有肌

心,以提供個人和小組輔導服務、小

長期輔導予戒毒機遇

肉注射毒品)」。他後來被捕入獄, 出獄後無力負擔毒品開支,於是到戒

毒會求助。

目 前 有 2% 參 與 者 採 用 戒 毒 治

組活動等。 OV

療,有人批評社工未有盡力宣傳戒毒 治療,令病人只選擇代用治療,沒有 動力戒毒。戒毒會回應指出,美沙酮

該 如 何 幫 助 他 們 。

司 徒

過 長 期 接 觸 才 可 了 解 個 性 , 知 道

聽 病 人 說 兩 句 便 了 解 他 們 , 要 經

足 足 有 幾 千 個 病 人 , 社 工 又 不 是

計劃本身以代用治療為主,成效不應 以成功戒毒人數來評估。戒毒會美沙 酮輔導服務總監李景輝表示:「人與

01 阿賢(左)向記者講述戒毒經過,身 邊為李景輝。

人需要長時間接觸,做了朋友,才能 幫到人。」他指出,社工每次輔導需 要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如果病人同時

美沙酮小知識

有精神問題、懷孕等情況,就要更長

美 沙 酮 為 受 管 制 藥 物, 可 抑 制海洛英、嗎啡及鴉片的毒 癮約 24 至 36 小時,從而治 療 海 洛 英 及 鴉 片 毒 癮。 現 時衛生署提供的美沙酮為 綠色糖漿製劑。它通常不 會令服用者產生快感,亦 無 嚴 重 副 作 用, 使 病 人 如常工作及過正常社交 生活。 OV

時間。他補充:「我們(戒毒會服務) 一定要保持開放,讓人一上來就有社 工接手處理。」

議員籲加強職業輔導 戒毒治療參加者少,社會開始出

資料來源:衛生署

現要求強制戒毒呼聲,李景輝認為理

MAY / OURVOICE /

32


打卡朝聖 意外頻生

網媒安全資訊不足捱批 網絡媒體日漸普及,鋪天蓋地的介紹「隱世秘境」、「邪惡食品」,吸引大量市民跟風前往「打卡」, 湧入原來僻靜的地區,破壞社區環境、野外生態。這些報道背後有層層行銷策略協助,發揮前所未有的作 用。有傳播學者質疑報道內容是否可信,認為讀者需留意不同媒體資訊,評估潛在風險。 記者:高樂瑤 黃景洪 譚智穎 張曉彤 攝影:李翌成 編輯:黃芷蔚 陳蕾蕾 熊美芝 版面編輯:余穎恒 港人每日在社交網絡上閱讀過百

社交網絡容許網民窺見朋友所讚

人善忘,儘管「貨不對辦」,不滿情

篇貼文,當中由網媒發佈的內容不計

好與分享的貼文及專頁,產生信任與

緒也不會持續,「今天質疑,明天就

其數。近年興起飲食及遠足熱潮,或

羊群效應。韋小婷說:「香港人很喜

會忘記,因為每天發生的事情太多,

多或少歸功於一眾網媒熱烈報道。內

歡跟風,如果報道提到某家餐廳近期

除非有一連串突發事情,否則不會一

容 相 近, 傳 統 媒 體 的 影 響 卻 顯 得 遜

爆紅,說大家一定要去,讀者就會跟

直被熱議」。他又指,港人始終喜歡

色。 行 銷 公 司 Guru Online 聯 合 創 辦

風一起去。」

在網上閱覽內容,因此影響不大。

人韋小婷表示,新媒體發佈手法重於

資料不詳易生危險

「共鳴」,較傳統媒體更能傳播訊息,

跟風容易,「中伏」更易,不少

她強調:「當新媒體發佈的內容讓追

網民曾閱覽報道後,隨即趕赴景點遊

蹤者產生共鳴時,他們之間就會產生

覽,卻發現不如預期,失望而回。營

不 少 港 人 輕 視 遠 足 路 線 是 否 危

一種信任關係。」

銷公司 Fimmick 業務總監賴志偉指港

險,平日訓練不足,又未搜集足夠資


01

全提示。其中一篇清水灣釣魚翁的報

媒體有別於傳統媒體,難以要求達到

道,介紹登上釣魚翁頂能欣賞到的美

傳統媒體水平,為讀者評估遠足安全

景, 亦 提 供 攝 影 錦 囊, 建 議 讀 者 在

風險。讀者應該自行搜尋資料,不應

標 高 柱 上 跳 一 跳, 捕 捉「 飄 浮 」 一

盡信單一媒體。 OV

刻。可是,報道較少篇幅提及沿途路 線,也沒有提供登山時的注意事項, 如危險地段、保護措施、登山所需時

02

間等。吳銨洋批評:「釣魚翁雖不太 難行,不過路線描述不仔細,如果不 料,容易遇險受傷。早前有市民在馬

懂(遠足知識)的市民看完報道後便

鞍山吊手岩迷路向消防員求救,消防

去,就比較危險。」

總 隊 目 在 拯 救 時 不 幸 遇 險, 釀 成 慘 劇。事件引起廣泛討論,不少網民質

不過,另一篇介紹梧桐寨瀑布及

疑網媒介紹遠足路線,卻未有向市民

林蔭山徑中,除了介紹沿著林蔭山徑

提供足夠安全資訊。

的景點、地勢及水流,包括井底瀑、 中瀑、主瀑及散發瀑,亦提供登山時

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資深二級山

的安全措施,如慎防蚊及水蛇、提醒

藝教練吳銨洋批評,網上充斥遠足路

下雨時不要前往該處和交通資訊等。

線介紹文章,但大多都未準確列舉安

吳銨洋指出,報道內容較詳細,相對 安全,但他提醒市民,每年都有人在

03

該 處 遇 溺 斷 命, 遊 覽 時 最 好 遠 觀 景 點、量力而為。

自行評估潛在風險 社會對傳統媒體要求較高,須考 慮內容對讀者的影響,媒體亦受不同 法律規管,但對網絡媒體規管較少。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馬偉 傑博士認為,網媒發表有關推薦遠足

01 北潭涌遠足研習徑起步點。 02 遠足發生意外時,可使用求救哨子。 03 遠足途中遇上緊急事故,可利用標距 柱的座標,協助搜救行動。 04 吳銨洋認為,部分關於遠足路線及注 意事項的網上報道內容不準確,登山者較 易發生意外。 04

路線的文章時,須考慮對讀者造成的 潛在危險。

馬偉傑認為,現時大眾輕視遠足 風險,容易準備不足,因此媒體應更 留 意 報 道 內 容,「( 媒 體 ) 應 考 慮 在報道內提及更多安全及風險問題, 並且訪問行山專家,得到更多專業知 識,提供更多資訊」。他續指,社交

MAY / OURVOICE /

34


毛孩行醫 癒合心靈 常言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或許不能幫你解決問題,但牠們能耐心聆聽你的煩惱。香港人生 活節奏急速,不少人飽受情緒問題困擾。動物輔助治療透過人與動物的互動,讓受助者紓緩負面情緒,更 可以消除人對狗的誤解。 記者、攝影:繆浩然 黃允鍶 編輯:鄧清青 黃靖羲 版面編輯:洪心怡 外國推行動物輔助治療多年,服

義工哭笑不得。

務對象範圍廣,沒有特定流程,只要

可成為愛心大使,希望人們對狗隻改 觀,令牠們地位得以提升。

安排動物大使陪伴在受助者身旁,就

記者參與動物輔助治療學會的一

能達到治療效果。香港動物輔助治療

個活動,十多名義工帶同治療犬探訪

協會主席 Eddie Sir 以外國讀寫障礙症

賽馬會屯門盲人安老院。盲人邱錫鎏

患者作例,指出若有動物大使陪伴在

是愛狗之人,年輕時曾養過狗,不過

旁,患者讀書會比較流暢。

狗隻去世後便沒有再養。他慨歎人與

01

OV

02

人之間會有戒心,猜忌對方,但是狗 人與動物互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

隻開心或不開心都展露臉上,「很真

效果,Eddie Sir 最深刻是有一次放榜

心直接地透過行為表達牠們愛你」。

後,中心接到一位有輕生念頭的女考 生電話。她來到中心後,Eddie Sir 安

張貴芳過往亦有養狗,但入住安

排治療犬「淡定哥」陪伴她,女考生

老院後就甚少接觸狗隻。兒子林志良

緊緊抱著淡定哥潸潸淚下。待她冷靜

說活動讓媽媽再次與狗共處,自己亦

下來,淡定哥對著她笑,恍似鼓勵她

十分開心,「老人家可以有一個心靈

不要放棄,讓 Eddie Sir 切切實實感受

寄托」,心情開朗,亦減慢衰老。

03

到治療犬的「威力」。 香港動物輔助治療歷史並不長, Eddie Sir 曾帶同需要執行社會服

考 試 過 程 十 分 嚴 格, 過 往 只 有 大 約

務令的人到狗場服務。起初,有一位

四十多隻狗通過測試,成為治療犬。

參加者得悉要清理場內狗糞,態度十

考核內容包括是否願意被人撫摸,毛

分惡劣,更髒話盡出。活動結束後,

髮被拔扯時會不會生氣等,主人的態

狗隻看到乾淨的住所十分雀躍,令該

度都會影響狗隻能否入選。治療犬沒

參加者的態度 180 度改變,更認真地

有限制狗隻種類,但 Eddie Sir 說很多

說:「以後有什麼事情就找我,我帶

人對大型犬有負面印象,「認為牠們

朋友一起來幫忙!」Eddie Sir 和其他

很兇惡、會咬人」,但其實大型犬也

01 邱錫鎏抱著狗隻露出燦爛笑容。 02 張貴芳(左一)再遇狗隻,十分雀躍。 03 治療犬「淡定哥」大受歡迎。


-Feature

Smith’s Confectionery Factory:

Hong Kong Handmade Candy Business in Twilight By Anki Tam

Local handmade candies are rare these days, as many factories had already moved to China. However, Smith’s Confectionery Factory still continues with the practice of making candies by hand in Kwun Tong. Local handmade candies are rare these days, as many factories had already moved to China. However, Smith’s Confectionery Factory still continues with the practice of making candies by hand in Kwun Tong. Smith’s Confectionery Factory has been run by the Fong’s family. The eldest brother, Mr. Wai-Pui Fong, is in charge of the administration; the younger one, Mr. Fu-Chuen Fong, is organizing the delivery work; while the youngest brother, Mr. Fu-Shing Fong, mainly focuses himself on making the candies.

factory, launched his own business. “Unlike other kids we did not have time for ourselves, because we must help the family business.” The Fong’s brothers, when they were small, made chocolate at home, but the work, luckily, brought them friends too. “I always brought chocolate we made to share with our classmates. It was cool because not many of them could afford chocolate at that time,” Fu-Chuen said.

Fu-Shing helped his father the manufacturer to run the business right after graduation. The two elder brothers worked outside initially, but heeding the call of their father they came back to help out. “We always argue at work, yet we understand each other and share the same goal, which is to keep the factory running,” Fu-Chuen said.

In the 1960s and onwards, Smith’s Confectionery Factory was a great success with their products, for example, peanuts, egg roll and chewing gums etc. They even sold their candies to the countries as far as in the Middle East. However, in the 1990s, many candy factories had to relocate to Mainland China. “We had considered moving our factories in 1980s, however, the quality control in Mainland was bad and we didn’t feel comfortable with it,” Wai-Pui said. Their business chose to stay, but has been fac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The Fong’s brothers are really proud of the business that their father left them. Years ago, their father, after learning by working in his uncle’s candy

01 Most of the employees have worked for more than 10 years. 02 Fu-Shing is packing the candies.

01

02

MAR // OURVOICE MAY OURVOICE //

36


03

01

Fortunately, at the 2000s, people were losing confidence in the products made in China, as many of them were either fake or health hazardous. Smith’s candies were made in Hong Kong, giving them advantages in the market, especially against competitors in China. But nowadays, people have so many choices. The Fong’s family are just trying their best to maintain their business. The future is uncertain. “Many people eat less candy than before because of health concerns.” Fu-Chuen said. Although the products are made in Hong Kong,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ir ways to supermarkets and chain stores, “We only put our products to Wellcome during the period before Lunar New Year. It is hard for a small factory to supply a large amount of candies to the supermarket, which often pays us late,” Fu-Shing said. “Although if we close our business now, we three can still continue our way of living, but what about our employees?” Wai-Pui said. 04

Most of their employees have worked in their factory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nd are treated as close friends or partners. Nowadays, to start confectionery factory is hard, because of the license and high costs. Even they can apply for the license, they can only cook the candies with towngas, unlike diesel that the Smith’s uses. “We are the only confectionery factory that still uses flame to make candies.” Fu-Shing said. The Fong’s family will run the factory as long as they can. This traditional factory is one of the treasure of Hong Kong sinking in the tide of time. OV 03 The eldest brother Wai-Pui, younger brother Fu-Chuen, the youngest brother Fu-Shing. (From left to right) 04 Fu-shing is demonstrating the process of making candies.

Adviser Mr Joseph Chan Pages editor Yammi Lee Photographer Anki Tam, Keith Lau, Yammi Lee


-Feature

AL & Benji:

Pop Culture Runs in Our Blood By Ceci Lam, Cherry Wong and Vicky So

Recently, a lot of blockbuster movies have been shown in cinemas captivating the public’s attention and becoming the talk of the town, such as “Beauty and the Beast”, “Logan” and “La La Land”. Most people focused on the movie stars while some enthusiastic fans of the western pop culture related deeply to those movies. AL and Benji are two of them and their liv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pop culture seriously. “I have had an obsession with pop culture from ‘Jurassic Park’ since I was three.” Benji said. Growing up watching Harry Potter movies and impressed by the fantasy world behind the movies, he wanted to get involved in making movies and chose to study film production as his career path. During his time in the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 (APA), he had a golden opportunity to greet Eddie Redmayne, the Oscar-winning actor who starred in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When the f irst Harr y Potter

movie was showing in the cinemas in 2001, it became the hot topic among the teenagers. I remember when I was in junior form, everybody was holding a Harry Potter book. This is my first time hooked on pop culture,” AL said. Spurred by her passion on pop culture, she even went to New Zealand for her dream to visit the movie set of “Lord of the Ring”. The scenery of the movies in front of her eyes, “my dream finally comes true!” AL said. Lately, she also

flew to Nepal, where the picture “Doctor Strange” was set. Her enthusiasm for pop culture has motivated AL to explore the world and broaden her horizons. Ever y pop culture fan has the hobby of collecting the products of the movies, not excluding AL and Benji both have lots of collection. AL collects the trading card of the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Not many people in Hong Kong collect the trading cards,”

MAY / OURVOICE /

38


01

AL said. Benji likes collecting the props of movies, like the wands of Harry Potter movies. “I don’t like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the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ir prices. Instead, it is based on its meaning to myself,” Benji said.

inated actor Sir Ian McKellan, Oscar winning actress Emma Thompson and Golden Globes nominated actor Ewan McGregor, all of whom may be neglected by Hong Kong peopl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News reported by Hong Kong media about western pop culture is mostly entertainment-oriented and celebrity-driven,” said both of them. Hong Kong media may emphasize more on famous Hollywood celebrities, gossips and rumours in the entertaining industry, but not the movie itself. Like the recent Disney live-action movie “Beauty and the Beast”, Emma Watson, the Harry Potter actress, who also portrays Belle, has come under the spotlight. However, there are a lot of talented actors in the cast, such as Oscar nom-

To introduce western pop culture in Hong Kong, they have established a Facebook page “Pop-session”, the first Facebook page promoting pop culture in Hong Kong. Furthermore, they have started an online radio programme on OurRadio HK in order to get more Hong Kong people interested in western pop culture, to go more deeply about the movies, their productions, casts, messages and audiences. It offers a platform for people to go beyond the superficial and have a richer knowledge about western culture.

02

03

AL and Benji have made some friends and formed a community by holding several gatherings. They held house booking of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and “The Lego Batman Movie”, providing opportunity for the enthusiast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V

01 Cinema booking of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held by Harry Potter Fairyland. (Provided by Benji) 02 AL’s Marvel trading cards. 03 AL and Benji are recording the radio programme with Vicky Wong, a star wars fan and the director of "Trivisa". (Provided by Benji)

Adviser Mr Joseph Chan Pages editor Matthew Ku Photographer Ceci Lam, Cherry Wong and Vicky So


黃仲鳴

columns

不正則鳴

香港樹仁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

小旅人 小茜 自 17 歲開始獨自出遊, 就藉文字和大家分享一些旅途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人之患

關於分別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有個大哥哥在天台小學當教師,

分別是旅程中最常遇上的光景。從瞳孔對上的那一

曾跟他一起上去「參觀」。只見一個班房,六行桌椅,

剎那,我們就在倒數分別一刻的來臨。旅遊奇妙之處就在

每行代表一級別。看到這景象,不禁大吃一驚。大哥哥教

於茫茫人海中有那命中註定的相逢,雖然短暫但總會留下

完一行,就要他們溫習;跟著逐行逐行的教,有語文、數

深刻的感動。若然是一個人踏上旅程的話,會有更深的體

學、英文、作文。看到我目瞪口呆。

會。

但見也,那班小小的頭顱,十分用功。那是個貧困的

記得第一次旅程的首晚中,我在背包客棧裡遇上了一

時代,有書讀已是萬幸。有個時期大哥哥要「搵大錢」,

位從日本來的姐姐,她是中國人。這個晚上是她的終點站

囑我代課。我忙耍手擰頭,說:「不要誤人子弟,我會成

也是我的起點,明天一早她將回國,然後我們可能從此也

為人之患的。」大哥哥笑道:「不要妄自菲薄,他們不會

不會再對上。那天晚天,她邊收拾行李,邊告訴我行程中

當你是人之患的。」

要注意的事項,把一路上所得的地圖都轉交比我,又極力

自此之後,我都將當教師的戲謔為「人之患」。「人

推介我到某些地方一趟。和她交流是愉快的,雖然我們的

之患」出自《孟子.離婁》:「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年齡有一定的相距,但對旅遊的熱誠是相若的,因為我們

孟夫子的潛台詞是不喜反躬自省,自感優越,處處教訓別

活在同一個世界,亦在探索同一個世界。說到底,那天是

人的人。我雖視為戲謔、自謔,但「好為人師」的心性已

我首次出門,比如是平常在香港的我,根本不敢自己一個

深植我心底。在報界工作時,為了急速訓練後進,老總曾

進人在單獨的房間裡進睡,要不是遇上那位姐姐,恐怕我

命我「開班授徒」,確是訓練了不少「人才」。還有幾個

便要睜著眼撐到天亮,因此對她我是帶有滿滿的感激。隔

貼身的徒弟,跟我打拼江山。

天的早上五時,姐姐已收拾好行莊,陣陣輕輕的小聲響使

後來真的做了大學教習。多年來,有些學生不呼我為

我醒過來,然後我馬上意識到她將要走了,分別會在數分

「老師」,而是叫「師傅」。看到他們的作業不再「滿江

鐘內完成,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時間來到。最後我說了

紅」,就覺得我非「人之患」。可是在科技轉型的時代,

祝她一路順風,她回敬的話是叫我自己一個要小心,還要

近年我甚少看到孜孜不倦的學生了。我將學生上課的情景

加油。隨門被關上後,我一直在床上翻滾到早上。

說之為三型:低頭族、講談派、空洞派。上課看手機,禁

每個人都是一道風景,感謝每一道出現在我們命中

之不絕;講談是不斷交談,如烏蠅之嗡嗡叫;空洞派是眼

的媚美。在離別之時,就算知道可能不會再見,但至少別

神茫然,思想雲遊。對著這情景,禁不住想起天台教學時

讓自己後悔。珍惜每道一瞬即逝的景色,是我們唯一能做

那班貧苦小孩。

的事。

歲月流逝,那班小孩有幾多個已成才了?

MAY / OURVOICE /

40


彼岸花開

都市癌治療月記 薛振東

霍詠儀

在這個時代,我和她正在努力的我行我素。

中文系三年級學生,雅好詩文,常以讀書為樂。

《紅玫瑰與白玫瑰》:抉擇

煎熬的四月份總算告終,這個月的漫長不能言喻,

大學數年,我曾經讀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赤

但似乎已是大家可以慢慢停下來的時候。同月內生病了

地之戀》和《小團圓》,字裡行間,我完全感受到作者的

好幾回(真係好虧),整個人就因為那什麼醫學術語叫

「冷」——也許是源自孤傲。適逢期末考試,暫且推薦《

"codeine"的魔物纏繞了整個月。苦中作樂的自己,一直在

紅玫瑰與白玫瑰》這部中篇小說。

造作的、自嘲的催眠著痛苦也是一種「美」的體現。

張愛玲的文學作品體現出女性主義的思想。「紅玫

有些人,喜歡的只有家裡,但同時他們習慣、鍾情與

瑰」和「白玫瑰」分別代表著男人心目中兩種截然不同的

享受工作上的忙碌,避免、遠離聚會,是某些人的獨特興

愛情觀。「蚊子血」與「飯黏子」只是一念之差。

趣。有些是為了找到證明自己生存的證據,有些則為了避

故事中,振保曾經遇見三位女子,第一位是遙不可及

免自己閒著就胡思亂想,前者是正面,後者是負面的。而

的玫瑰,第二位是熱情似火的嬌蕊,第三位是聖潔無瑕的

這些人工作後,得到最好的報酬不是戶口的增長,而是回

煙鸝。雖然煙鸝完全符合傳統婦女的行為標準,卻得不到

家看到那一兩三抹微笑。我常想這些人總是社會上最高尚

振保的心,婚後無法滿足的振保出軌,與朋友之妻嬌蕊在

情操的人,他們無不搞得自己在人群中落難而孤獨。身旁

一起。為了前程之計,振保又狠心拋棄嬌蕊,結束這段不

有這樣的人,他們就常言這世界唯一的避難點只有家庭而

良情緣。最教人始料不及的是,嬌蕊為了證明自己的愛

已,工作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去離地。或許世上最傷人的不

情,與士洪離婚,另嫁他人,生兒育女,學會在家庭中追

是身體的疲勞,又或許世界上最傷人的往往是那種纏繞不

求幸福,而煙鸝卻與裁縫師曖昧不清,讓振保大受刺激。

清的「人俗關係」。畢竟,脫俗的人在生前旁人是異相,

其實,不論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最終也逃不過

卻自己遑論生死後也可自得其樂,老聘、莊周,於此為

被毀滅和遺棄的下場,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女性仍然屬於

何?

一種依附男性生存的角色,沒有地位,還是不甘低頭,選

僅守「人俗關係」的人,是這個社會最為痛苦和麻木

擇與命運抗爭,所以才出現這種情節顛倒而又令人驚嘆不

的群眾。他們自甘把靈魂囚禁於軀殼,樂於生活在這個稱

已的結局。

為「社會文明」的囚室。說起來奇怪,到底是什麼時候﹐

面對抉擇的時候,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評估得

「熬」變成一種浪漫的體現。要去「熬」自己和不喜歡的

到的可能性,然後,盡力爭取,不留遺憾。

人聚會、「熬」自己做些符合別人標準的事、「熬」著世 道錯誤而扭曲的價值觀,「熬」其實你不是不喜歡那個 人,卻又因為「哪個人」說他不好而一起說他不好的「埋 堆效應」。可悲在於,長了一顆顆明亮的眼睛卻又是一具 具死了心、冷了身的屍體;可恨在於,長了一個個完整的 頭顱卻又沒有了思考的空間。可悲的從來不是那些你以為 可悲的人,而是自己,或許這比那些在甘於工作忙碌的人 更可悲。人群中愈是熱鬧,愈是可悲,乍看之下,這種「 熬」的氛圍比土下的死寂更可怕。



第 十 七 年 第 四 期 五 月 號

「所有人頭腦發熱,不顧一切,胡作非為。 最後鑊上的肉,就是全港市民。」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