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仁聞報》十一月號

Page 1

OUR VOICE

11

香 港 樹 仁 大 學 新 聞 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二 零一八 十一月號

第十三期


十一月號

目錄

OUR VOICE

11

香 港 樹 仁 大 學 二零一八 第十三期 新 聞 與 傳 播 耆英團發揮長者價值 學 尋找第二人生 系 編 輯 銀齡市場作主 潛力股引爆商戰 委 員 會 出 食客愛新鮮 找「素」大過天 版

4

畢後不識業 大學生「彈散化」

31

12

蒼蠅亂飛 外牆失修 旅發局盲推遊覽點

34

16

37 校 本 設 計 片 面 師 生 無 從 下 手 STEM 體育科支援不足

20

社會喉舌 不甘噤聲 劉天賜笑罵五十年

40

毛孩領養記

24

深藏若虛 演活人生 戲劇大師鍾景輝

43

A Radio Presenter Finals his Calls and Satisfaction as a Healer to Audience & Hearts

28

鋼琴調音師 鍵下人情心領弦會

46

Mixing It up at Top of Central


編者的話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編輯委員會出版 地址

香 港 北 角 寶 馬 山 慧 翠 道 10 號香港樹仁大學教學大樓地 下 209 室

願你知每日每夜為何戰鬥

李翌成

電郵

syuourvoice@gmail.com

網址

http://jmc.hksyu.edu/ourvoice/

電話

2806 5134

這代人在學走路前,已經在計數;掌握春夏秋冬前,已要了解恆生指

仁聞報編輯委員名單

數;拍第一次拖前,就已在感歎年華老去。從學前奮鬥到大學畢業,萬卷書

社長

陳靖祺

讀過,萬里路走過,在世間留下多少蛛絲馬跡,卻好像一點風沙也帶不走。

總編輯

李翌成

副總編輯

黃翠嘉 崔嘉兒 余穎恒

年輕人浮躁不安,過分地追新汰陳,永遠看不慣上一秒鐘的潮流。盡情 「即食」的態度,讓畢業禮上萬眾歡騰,手持流行畢業禮物,腦中卻沒有思

攝影主任

江珮麒

考到畢業的意義。「畢業就代表要就業」是很常見的想法,部分「神科」雖

常務秘書

李詩慧

然收分極高,但所學只是職業相關知識,毫無哲理可言。家長在大學花了數

發行經理

吳少琪

十萬來讓子女精修細讀聖賢書,晉身上賢人,直到除下四方帽,站在老闆面

版面編輯

歐嘉俊 蘇潁琦 溫 晴 馮家淇

前,又有甚麼精彩技能能夠展現出來,讓萬眾讚歎?

譚栢妍 呂穎姍

大學四年讓學生領悟人生哲理,卻未教如何把握命運,Linkedin的調查顯 示有高達四分三大學畢業生對前景不安,事業上挫敗,人生亦迷惘。過去大

傳訊經理

羅泳思 林芷晞

學生被視為天子門生,如今大學生數量大增,市場競爭力降低,僱主若是看

美術總監

廖浩曼 蘇琬斐

不慣這名心高氣傲的廢青,大可以再聘請三個來代替。畢竟在調查中就已發

資訊科技經理

張曉欣

顧問老師

鄧傳鏘

現,香港僱主最看不慣的就是年輕人的工作態度。 Ms. Sandra Lowe

這一代年輕人知識水平普遍較過去更高,但獲得信任卻遠遠低於上一代 人,崮中原因亦與年輕人自身有關。畢業生為自己計劃好畢業後隨即就業, 然後呢?見步行步,騎牛找馬。每日如同傀儡任人擺佈,今日不知明日事,

封面設計

廖浩曼

督印人

張仲華

對未來完全沒有觀念,只是活在當下。 大學常被笑作「職業訓練所」,未來是否應作「生命訓練所」,讓學生 在學術以外,尋得自己生活的路向?若年輕人不識未來路徑,又該如何擁有 工作態度?若年輕人不懂停下來思考未來,又該如何憧憬人生第二部分?

印刷 承印

皓天印務 The Print 香 港 九 龍 深 水 埗 順 寧 道 265277 號日輝大廈 7 樓 H 室

每月發行 1,000 份 本報於《中國日報》2018 校園學報新聞獎頒獎典禮榮獲七個獎項 最佳學報設計 最佳版面設計

Best in Arts and Culture

最佳新聞特寫獎 最佳新聞攝影圖片

News Reporting

冠軍

Champion

最佳經濟新聞報道

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

亞軍

季軍

《仁聞報》衷心感謝同學付出,未來將製作更多深度專題報道。

徵稿 本報歡迎讀者投稿。文章題材內容 形式不限,字數約四百字左右。作 品刊出後,將致薄酬。本報不接受 已發表或一稿兩投作品。作品如在 三個月內未獲通知採用,作者可自 行處理。本報有權修改稿件內容。


封 面 故 事

X X X X X X X X X X

展翅高飛……


X X X X 教 我 從 何 做 起X ? X X X X X APR / OURVOICE /

05



對香港大學生而言,畢業並非陌生。學生四次在畢業禮上領受證書,唯獨大學這份最具分量。禮節結 束後,學生在畢業禮當日不再思前想後,盡情該玩則玩,慶典般狂歡,從未思考過畢業禮的意義,亦未 從校園中領悟出高等教育的教誨。領著文憑,躍出校門,迎接歡騰喜悅的世界,卻發現現實並非如此。不 過,仿佛學生已走不回校門當中。 記者:吳詠儀  葉文意  洪曉雯  王舒萱  編輯:杜沛妍  梁汧彤  陳穎彤 攝影:李詩慧  江珮麒  葉文意 版面編輯:譚栢妍

「朋友的到來,已是我最好的禮

的工商管理學系有最多畢業生,共有

如今,若說畢業禮沒法「打卡」

物。」香港理工大學主修市場學的畢

4767 人, 佔 整 體 畢 業 生 中 22.5%。

和「呃 Like」又怎夠「爆」?畢業生

業 生 Tracy 一 手 捧 著 鮮 花, 另 手 執 一

其次是工程及科技以及社會科學,分

法寶全使,就為搶盡風頭,猶如一場

隻畢業熊,迎接自己的大學畢業禮。

別有 3243 人和 2462 人。

創意作品展,每年各校畢業禮都會有

頭戴四方帽,身穿畢業袍,她領著朋

屬於那一年的「潮物」,讓社交網絡

友遊走於紅磚壁壘間,回想一段段大

畢業禮曠日持久,香港十一所大

的回應與讃 數 瘋狂跳升。「不求甚解,

學生活的美好回憶,就像絲毫不見憂

學的畢業禮由十月中旬一直持續至翌

只求開心」的風氣早已蔓延,畢業生

慮與迷惘。

年一月,當日畢業生便會逐一上台領

所吹捧的絕不會是上一秒流行的事,

受畢業證書,至頒授儀式完成。

而是下一秒將瘋魔全城的玩意。因此 曾經引爆熱潮,成大專院校新寵兒的

Tracy 如 同 大 部 分 現 屆 大 學 畢 業 生,2014 年 在 歷 時 一 個 月 的 文 憑 試

然而所有畢業生都心中暗知,會

「Instagram 相框」如今亦逐漸過氣,

中拼殺,背負過去 12 年的義務教育,

場外另一個「畢業禮」正徐徐展開。

取而代之的是「畢業西蘭花」。

才斬獲得一個大學學位。當年共有近 2.8 萬人考獲「3322」,具最低資格

西蘭花衝擊潮流之門

升讀資助大學,但學額不足,平均每

「一開始打算送畢業西蘭花,都 係貪特別,貪好玩。」畢業生朋友梁

一 學 額 被 2.2 人 爭 奪。 當 Tracy 成 功

大學畢業禮強調正統,以院校所

諾笑言。起初他只是不甘平淡,決意

擠進紅磚巨墻內,就代表有一名學生

制定的傳統作主,偏偏這又是年輕人

尋覓新意思,送朋友一些另類玩意。

被拒之門外。

最討厭的字句。從前畢業生親友會送

因女朋友的一個小提議,於是便決定

鋼筆,因它具有書生意味,象徵於學

自行製作一扎畢業蔬菜花送給朋友作

歷 年 畢 業 生 數 字 變 更 不 大, 以

業成就,另外亦曾聽過,送禮者望受

畢業禮物。對方收到後,亦佩服梁諾

2016/17 年 度 計 算, 學 士 學 位 畢 業

禮人於日後可用此鋼筆簽訂大合約,

的心思,嘴裏雖嫌棄,但依然笑著與

生達 21204 人,當中又以 Tracy 就讀

飛黃騰達。

梁諾合照,攝下趣致一刻。

資料來源: WCN and Universum《2018 學生招聘必知趨勢報告》

資料來源: 教資會

NOV / OURVOICE /

07


商 機 突 現, 於 Instagram 上 出 售

然而手抱著熊玩偶自拍的無數

同樣經營畢業攝影二十多年的

花束的 Helen 怎會放過。她自言最初

畢業生就像 Tracy 一般,只當熊公仔

影樓「I Do」經理 Mandy Sung,發覺

萌 生 蔬 菜 花 的 念 頭, 源 自 Pinterest

是 陪 襯 品。 照 片 看 來 平 凡, 卻 令 KK

現時畢業生與朋友來拍照時,都會自

上外國蔬菜花束的概念。後來,因替

惋惜,「畢業照不只是一張相片。」

設題材,模式比較新穎。他們會製作

朋友準備蔬菜花束作洗禮禮物,而衍 生第一束蔬菜花。她直言,蔬菜花束

一些對話紙版,印上「我畢業了」等

不只是一張相片

相比起傳統花束,可欣賞又可食用,

的字句,以表達當時心情。「畢業禮 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畢業照不只

比較新奇而實用。今年訂單與去年相

從 畢 業 生 與 親 友 的 站 姿、 視 線

記錄了畢業生的回憶,更紀錄了與家

若,更有客人特意要求加入鮮花及有

角度、雙手擺位,甚至是鞋頭指向方

人和朋友的經歷。」

代表性的公仔,以表心意。

位等,數次微調都細微得難以察覺, 卻是 KK 眼中的價值。16 年來,他堅

畢業禮只是簡單一日便過去,對

畢業公仔不似潮流玩物,能夠歷

持以傳統風格為大學生拍攝畢業照,

大學畢業生而言,這場慶典就像打開

久不衰,潮足二十年。香港傷殘青年

例如採用漸進式拍攝方法,讓客人以

杯麵狼吞虎嚥,只求快慰不求營養。

協會轄下的第一熊,專門以玫瑰絨製

微笑,露齒笑,至開懷地笑,來展現

然而同樣態度不僅應用在畢業禮上,

作畢業熊公仔。該會社工陳秀芳對著

不同喜悅。

對將來事業仿似亦是一樣。

畢業熊公仔多年,深感最重要的並非 形式,而是心意。「畢業禮物最重要

KK 眼 見 潮 流 轉 向 手 機 攝 影, 隨

並非禮物形式,而是送禮者的心意。

時拍下,即時上載,唯有感歎一聲。

無從尋獲人生路線

畢業禮物象徵一位學生經過四年,千

「把畢業照發佈至社交網站,遠不及

畢業禮結束後,最後一盞閃光燈

辛萬苦,終於大學畢業,一份可以抱

擺放在家中客廳有紀念價值。」他亦

讓畢業生不禁眨起眼睛,睜開眼看到

在手中的禮物,彷彿把大學生的畢業

遇到客人為了節省金錢而刪減相片,

恐怕已不是歡愉,而是不想記起,假

成果呈現出來,日後看到畢業熊,他

這無疑是「刪減美好的回憶」,令他

裝忘記的現實壓力。以前大學生在畢

們都可回憶起他們的大學生活。」

唏噓萬分。

業後往往期望找到一份穩定而滿意的


工作,但隨著大專教育普及,社會思

畢 業 生 考 慮 前 途 時, 陳 倩 雯 將

宣傳借錢很容易的信息,令學生覺得

想轉變,畢業生逐漸難覓理想工作,

他們大致上分為三種取態:目標清晰

可『先洗未來錢』。」

造成失業率低,滿意度亦低。

者知道自己應向甚麼範疇發展,會為 自己訂下目標,準備在崗位上大展拳

消費主義引導大學畢業生追求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

腳;亦有畢業生會先接受待遇合理的

更 多 娛 樂, 甚 至 把 畢 業 禮 亦 變 成 節

陳倩雯見慣大學生就業煩惱,亦發現

職位,逐漸追尋理想,「有畢業生試

日,促成無數商機。當畢業過後,畢

近幾年畢業生對工作要求提高了。尤

過在數年內轉工達十多次,最短的一

業生要面對的迷惘與不安難以抒懷,

其當香港最高工資政策落實後,工作

份工只做了幾星期。」如果他們能與

最後在經濟架構中迷失,成為「彈散

普遍以一萬元起跳。當大學畢業生投

未來僱主解釋清楚,對未來事業發展

化」的結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

資四年光陰與學費,手持榮譽證書,

影 響 不 算 大。 最 後 一 類 學 生 選 擇 以

研 究 所 副 研 究 員 李 鏗 解 釋,「 彈 散

不難想象都會期望有更好待遇。

「炒散」來維生,只求三餐溫飽,滿

化」是指彈性與長散現象,「當僱主

足當下快樂為主,日後待有機會再正

不再考慮工作安穩與滿足感,就不會

式投身社會。

傾向願意聘請長期僱員,亦不會提供

加 上 教 育 體 制 改 變, 香 港 以 文 憑試取代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令較 多學生能夠順利取得中學畢業證書,

舒適的工作環境。」

經濟架構形成彈散化 職業輔導欠奉

而不再考慮升讀大學。大學畢業生有 感競爭少了,動力亦隨即降低。

上 一 代 常 說「 畢 業 後 第 一 份 工 作十分重要,決定你之後的命運。」

在 00 年代崛起的新自由主義影

2013 年,jobsDB 完 成 一 項 畢 業

因此就算第一份工作環境再苛刻,待

響 下, 公 司 資 源 分 配 成 香 港 勞 工 市

生就業調查,發現過去三年曾聘用畢

遇再涼薄,為了賺取經驗與人脈,始

場一大焦點,從宏觀經濟架構上的資

業生的僱主中,近半數表示畢業生流

終要咬緊牙關撐下去。但陳姑娘觀察

源分配至各行各業,至公司內部硬件

失率達過半以上,頻頻轉工。三成多

現時的畢業生,卻發現他們並不急於

資源分配,都直接衝擊畢業生的就職

僱主提及,公司所聘用的畢業生平均

畢業後尋找工作。她認為原因除社會

方向。「現時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迷

服務年期為三個月至一年,近二成則

轉變外,部分更是消費主義帶來的後

惘是很正常的,」李鏗續說,「工作

表示服務年期不多於三個月。

果。「很多廣告會建議你去吃喝玩,

無前途,職業道路令人迷惘,難以上

NOV / OURVOICE /

09


位,看不到向上流動機會,生活意義

李 鏗 相 信 長 遠「 彈 散 化 」 會 持

就會很辛苦。」

續,但若說「彈散化」會成為年輕人 心 態 主 流, 現 實 仍 然 阻 礙 著 想 法,

「 不 過 迷 惘 一 直 存 在, 就 算 是

「起碼要不再尋求安穩的自己,亦不

上一代人都會有,只是這一代人特別

考慮結婚生子,就可以考慮全職做兼

明顯。」60 年代至 80 年代成長的人,

職。」他覺得就算沒有穩定長工,生

由於當時香港經濟結構內,基礎行業

活可能更開心,「時間更自由,工作

仍有充分發展,例如製造業等。就算

內容更彈性。當你有專業技能,就算

市民學歷低,亦能通過從事低技術職

是一直做自由工作者,亦無不可。」

位尋得安穩工作,賺得一筆。「但低 技術行業已經式微。香港市場細小,

閉 上 書 本, 熄 了 臺 燈, 當 大 學

難以促進發展。」李鏗續說,「而且

生走完最後一段大學道,預備穿上西

擁有學位的畢業生會拒絕進入這行,

裝在中環路口日夜穿梭,會否有所迷

拒之於門外。」

失 呢? 如 今 Tracy 一 手 捧 著 鮮 花, 手 執一隻畢業熊,領著朋友穿越紅磚壁

由 於 香 港 教 育 強 調 考 試 導 向,

壘,回憶大學片段,畢業禮本讓她欣

就職輔導並不成熟,亦未有普及於中

喜萬分,期待未來,憂慮與迷惘卻浮

學。不少年輕人要到大學才知道自己

現眼前,逼著要她面對。 OV

資料來源: 教資會

興趣與特長,為時已晚,「如果你想 學 維 修 飛 機, 你 還 可 以 到 IVE, 但 若 你想更加專業地擔任技師,你就要到 外國讀書,」他補充道,「但假如你 入了大學才發現這門興趣,例如讀了 樹仁,裡面根本沒有維修飛機的學科 讓你學習,那你就浪費了。」語畢, 他 還 歎 了 一 句,「 入 大 學 才 想( 前 路),就遲了。」

大學生捱過上莊、Freerider 與通 宵狂歡,但即將從大學中畢業,現實 徐徐逼近,再逃避也要直面生活裏的 一日三餐。儘管狂歡會記住一時,事 業卻要伴隨一生。香港目前主流就業 風氣仍以全職長工為主,李鏗認為未 來若要全面「彈散化」,經濟架構必 須改變,「勞工市場上必須要有足夠 多的僱主相信兼職員工,相信他們能 夠在特定行業,例如數據分析等,成 功委派工作。」

資料來源: 教資會


資料來源: WCN and Universum《2018 學生招聘必知趨勢報告》

資料來源: 2018 年 Universum 年度全球人才調查

OV

NOV / OURVOICE /

11


政 策 回 望

蒼蠅亂飛 外牆失修 旅發


發局盲推遊覽點

旅發局在2018/19年度,預 算花約四億元推廣本地旅遊,當 中有近一億五千萬元用作客源市 場推廣。而在局方官方網站與手 機應用程式上亦有推介各區景點 和遊覽路線,以供外地旅客參 考。然而部分推薦古蹟景點及路 線管理欠奉,導致日久失修。 加上周邊配套不足,環境衛生惡 劣,部分景點並不適合遊客前往 遊覽。有學者建議政府將旅發局 改組為官方機構,以便管轄,更 要改變以往介紹模式,提供另一 角度認識香港。 記者、攝影:李文瑋 蔡卓霖 蔡凱琳 梁穎思 盧施穎 宓靜雯 譚栢妍 編輯:梁中勝 仇朗寧 田之萱 盛蕊萌 版面編輯:呂穎姍

2018 年 1 月 至 9 月 的 訪 港 旅 客 近 4,264 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近 一 成, 而 單 計 今 年 9 月 單 月 就 有 約 471 萬人次旅客訪港,較去年同期上 升 1.8%。 作 為 本 港 四 大 產 業 之 一, 旅發局為了讓龐大旅客群暢遊香港, 在官方網頁、社交平台、手機應用程 式等,就節日慶典、文娛藝術、建築 文化、戶外探索等方面提供各類觀光 路線及景點介紹。 根據旅發局發言人聲稱,在一般 情況下,旅發局會考慮景點或遊覽路 線在文化、建築、歷史、遺跡、娛樂 等方面的價值、附近公共交通配套、 附近公共設施是否足夠,以及鄰近景 點、餐廳、商場和其他旅遊設施能否 組成特色組群,以提升整體旅客體驗

NOV / OURVOICE /

13


01

04

等, 以 決 定 是 否 將 景 點 用 作 旅 遊 推 廣。在旅發局上載景點資料於官方網 頁 前, 局 方 會 先 與 景 點 負 責 機 構 溝 通,確保資料正確,往後亦會與負責 機構保持聯繫。 05

三小時三公里僅三廁所 在旅發局官方網站中,南丫島被 列為「戶外探索」地點,其中「小島 風情」的路線起點為索罟灣,途經天 后宮、觀景亭、洪聖爺灣泳灘、南丫 風采發電站,終點為榕樹灣大街。記

02 06

者沿遊覽路線觀察,發現整條路線只 有三個廁所,無法滿足旅客需求。 記 者 當 日 根 據 Google 地 圖 遊 覽 南丫島「小島風情」路線,而 Google 地圖亦是旅發局在其官方手機應用程 式中採用的地圖服務。 在索罟灣碼頭登岸後,會遇到索

07

罟灣公廁,出發後步行往洪聖爺灣泳 灘,會抵達第二個公廁,需約一小時 三十分鐘。其後從洪聖爺灣泳灘步行 到榕樹灣公廁,則約需一小時十五分 鐘,兩者相隔約 3.1 公里,中途亦未 有流動廁所供遊客使用,構成不便。

03

整條建議路線中只有洪聖爺灣泳灘置 有自動販賣機及飲水機供遊客補給, 08

儘管中途有不少士多或售賣涼茶及汽 水等的小攤檔,惟營業時間不定,遊 客未必有機會在旅途上補給糧水。 旅發局亦在南丫島「小島風情」 路線上,推薦途經的神風洞予旅客遊 覽。神風洞曾是日軍「神風敢死隊」 在二戰時的戰略要點,洞內曾藏有帝 國海軍快艇。記者實地考察後,發現


洞穴內佈滿如發泡膠、水桶、石頭等

觀塘魔鬼山的歌賦炮台亦見管理

未來分工會更清晰。另一方法,便是

廢 棄 物, 傳 出 陣 陣 惡 臭, 更 遍 佈 積

不善,導致文物未得保護。歌賦炮台

將旅發局正式納入政府轄下,改組為

水,蒼蠅到處亂飛。有記者在十分鐘

是碩果僅存的三十年代英軍堡壘,屬

官方機構以方便管轄。現時旅發局並

內被蚊蟲叮了八口,衛生情況令人側

於 已 評 級 的 歷 史 建 築。2007 年, 觀

非 政 府 官 方 機 構, 而 當 古 蹟 須 維 修

目。由於環境惡劣,遊客無法順利進

塘區議會曾落實改善工程,在附近加

時,景點負責人需要再聯絡相關部門

入洞內,令他們不僅未能瞭解日軍當

建通道及用鐵絲網圍起損壞部分,但

再跟進,不過由於公司效率慢,成效

時如何存放軍事設備,又未能觀察旅

工程並未針對炮台作相關修復。因此

低,所以難以及時修復景點。

發局介紹文章中指出,藏身於洞內罕

當記者前往炮台考察,發現大量小型

見的盧氏小樹蛙,甚至因目睹景點滿

垃圾,如塑膠廢料、膠樽、紙巾等堆

李浩然又批評,旅發局推廣古蹟

佈垃圾而失望離開。

積在垃圾槽及草叢一帶,牆上亦佈滿

景點不應以敘述文物歷史為主,只會

塗鴉及政治立場等字句。

令人覺得沉悶,成效不大。現時,香 港多以博物館形式介紹景點,未能讓

古蹟失修 大失原貌 收編港府 專責處理 除了神風洞外,旅發局亦有推薦

旅 客 深 入 認 識 景 點 歷 史, 並 留 下 印 象。他建議可多用故事形式介紹古蹟

位於新界粉嶺聯和墟東北面的龍躍

古蹟辦回應指,每年會定期派員

歷史,尤其是細緻的人物故事,以吸

頭 文 物 徑。 於 1999 年 12 月 4 日 正

巡查「法定古蹟」最少一次,並按個

引 更 多 旅 客 關 注。 他 以「 大 館 一 百

式開放的龍躍頭文物徑,是政府於新

別狀況,加強巡查密度和深度,有需

面」活動為例,透過訪問以往在大館

界設立的第二條文物徑,長約 2.6 公

要時更會以三維激光掃描,檢測古蹟

建築群工作的懲教人員,以更個人經

里,串連多所文物建築,包括麻笏圍

結構和狀況。當局亦同時表示,至今

歷及貼地的歷史刺激大眾興趣,提供

門樓、老圍門樓和圍牆、天后宮等,

未有接獲市民投訴,有關觀塘魔鬼山

嶄新角度予市民認識古蹟文物。 OV

松嶺鄧公祠更屬「法定古蹟」,讓旅

歌賦炮台被蓄意破壞的案件,但會繼

客見證新界早期居民的歷史和生活。

續緊密留意「法定古蹟」和已評級歷 史建築的整體建築狀況和維修保養事

老圍曾在文物徑開放前作修復,

宜,以妥善保護古蹟和推廣文物,並

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四百

從文物保育角度提供技術意見。

萬元,並由建築署負責進行,古蹟辦 監 督。2016 年, 政 府 再 撥 款 627 萬

09

元作新一輪維修工程,並在 2016 年 底獲追加 370 萬元展開工程。

01 在龍躍頭文物徑中,路徑狹窄而且 凹凸不平,不適宜讓旅客觀賞。 02 觀塘魔鬼山路徑只容許一人走過。 03 南丫島的路徑亦見凹凸不平。 04 在龍躍頭文物徑中,部分祠廟牆身 有支架圍繞。

不過記者到場發現,文物徑整體 設計並不理想。文物徑距離長,但沿 途指示不足,記者採訪當天更要依賴 手機作導航。文物徑內大部分路段是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學部主

人車同路,容易發生交通意外。記者

任李浩然博士建議,政府應成立專責

沿 文 物 徑 一 直 走, 部 分 祠 廟 牆 身 剝

部門,負責香港各區景點修復工作,

落,有支架圍繞,並被人掛上「當心

「基本上旅發局只負責市場推廣,其

支架」等警示。除了祠廟牆身外,部

他方面則交由相關部門負責。」若港

分圍村牌樓的外牆亦見失修。

府成立專責部門負責景點修復工作,

05 觀塘魔鬼山的垃圾槽堆滿垃圾。 06 南丫島告示牌的告示已褪色,需用 馬克筆畫上方向。 07 龍躍頭文物徑部分祠廟牆身剝落。 08 在歌賦炮台的草叢附近,記者發現 有不少垃圾堆積。 09 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 認為旅發局推廣古蹟景點成效不大。

NOV / OURVOICE /

15


教 育 專 題

校本設計片面 師生無從下手

STEM 體育科支援不足 近年港府積極推動STEM教學,2017年施政報告通過向中學發放一筆過20萬元

津貼發展,有學校更繼而在體育科融入STEM元素,期望提升學生運動科學知識及 學習動機。可是有現職教師批評,目前STEM體育科教學資源不足,教案設計仍處 於初步階段,未來仍有發展空間。 記者:鍾詠浠 巫詠妍 編輯:陸 霖 徐于棋 黃御晴 攝影:鍾詠浠 巫詠妍 李詩慧 版面編輯:溫 晴

2017 年, 教 育 局 更 新 中、 小 學 體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建議學校可 因應校情、學生興趣和能力及教師專 長,適當融入 STEM 教育元素,增強 學生協作與解難能力及發揮創意。教

融合。最初校方使用心跳帶作教學工

計體育科 STEM 課程,坊間支援其實

師可採用專題研習模式,讓學生透過

具,其後於 2017 年建立運動科學及

不多,主要靠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期望

手機應用程式,運用相關的數學和科

體適能中心,未來打算再購置一批心

以及課堂設計。」

學 知 識, 分 析 體 育 堂 教 導 的 運 動 技

跳帶,供課堂使用。體育科老師李裕

巧,探究改善方法和提升運動表現。

庭 指, 當 初 學 校 嘗 試 於 體 育 科 融 合

為了解 STEM 體育科課程設計,

STEM 教學時,依賴校內老師提供額

李裕庭曾出席教育局舉辦的教師交流

外教學資源,並設計課程內容,他指

活動,同時亦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

出,「 每 一 科 都 要 求 去 推 STEM, 但

研究在體育課運用心率數據作教學,

2016 年 始, 金 巴 崙 長 老 會 耀 道

實際在實踐時,科學、電腦、機械等

嘗試提升同學動機。目前該校的體育

中學決定將體育課與 STEM 教學元素

科目會有較多配套工具或資源。就設

課將個人心跳率納入評分準則,以心

自主調整課程大綱


01

跳帶量度學生實時心跳率高低,讓教

準。」他更期望學生瞭解心率會按運

師了解學生運動量及身體狀況,更能

動項目不同而有所差異,懂得針對科

從中了解學生參與運動體育的積極程

學數據調整訓練,為個人制定運動計

度,提升學習動機,藉此檢視及調整

劃,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課堂設計。 早於港府推動 STEM 教學前,聖 李裕庭覺得體育評核未必限於評

公會梁季彝中學已利用科技融入體育

估 運 動 技 巧, 亦 應 包 括 學 生 積 極 程

課堂教學,課程由體育老師胡瑞昌與

度,「每人都做到,而非校隊同學亦

另一位老師自行設計,如在體操課堂

有 機 會 取 得 較 高 分 數, 容 易 達 到 標

上,學生須練習跳木箱,胡瑞昌便會

01 圖為金巴崙長老會耀道中學供學生於 體育課堂上使用的心跳帶。

NOV / OURVOICE /

17


透過錄影學生動作,再以程式計算肢

課程內容,加上部分學科與 STEM 相

點角度和傾斜度,分析學生動作是否

關,如物理、生物、化學、數學、設

理想,精準提升學生運動表現。老師

計與科技,較容易培養學生概念,實

亦有要求學生在練習時相互錄影,再

施 STEM 教學,但香港教育大學健康

在電子器材上放置計分裝置,列出不

與體育學系高級專任導師甘偉強覺

同運動指標,進而互相評核,「試行

得, 體 育 科 本 質 不 同, 難 以 相 提 並

一段時間後,學生所給予的分數與我

論,「始終體育科就是體育科。老師

所給予的評分差別不大,可見學生開

要 處 理 體 育 科 之 餘, 若 讓 學 生 通 過

始了解分數是如何計算。」

STEM 過程實踐課堂,變相學校會出 現資源拉扯,這是一個考慮因素。」

STEM 教 學 重 點 在 於 引 導 學 生 獨 立 思 考 問 題, 從 而 懂 得 運 用 知 識 改

目前教育局有不同教師專業培訓

善 或 設 計 運 動 計 劃。 胡 瑞 昌 設 計 的

活動供體育教師參與,藉以加強學校

體育課程並非為配合教育局所推動的

教學效能,甘偉強則認為,教育局教

STEM 教學而制定,而是根據實際需

學課程較短期,一年僅一至兩次,每

求作出安排。他認為以目前本港教師

次 約 40 至 50 人, 遠 遠 未 能 滿 足 需

資歷,一個體育科老師難以精通各項

求。「對比香港體育老師(數量),

科學和工程知識,「要一個全能的體

始 終 可 以 加 設 更 多, 覆 蓋 面 亦 能 更

育課老師根本沒有可能。」他亦批評

大。」他又指出並非所有老師都曾受

教育局的 STEM 教學教師培訓課程未

體育訓練,或具備足以應付教學需求

達完善,即使有學校想融合兩者教學

的 運 動 科 學 知 識,「 始 終 有 些 體 育

亦無從下手。

老師在學習過程中會認為科學科目 較難。當他們在校推行 STEM 概念,

需求太大 成效取決資源

相 對 來 說 都 困 難。」 他 補 充, 實 行 「STEM 體 育 」 時 須 定 位,STEM 體

雖然教育局曾就 STEM 發展提供

育 科 並 非 以 教 授 科 學、 科 技 知 識 為

一筆過撥款,學校亦可申請優質教育

主,而是確實地教導體育知識,並提

基 金 改 善 校 舍 空 間, 提 供 場 地 實 踐

升學生學習動機。


「學校願意投放多少資源於體育

02

是取決於校長及老師。若老師主動又 獲校長支持,便相輔相成。」甘偉強 相信,專業交流可讓老師相互了解資

副 稿

訊以及分享教學經驗,再因應學校情 況, 調 整 教 學 計 劃 與 目 標 予 學 生 掌 握。他覺得體育科可用不少 STEM 元 素, 例 如 將 運 動 項 目 與 人 體 生 物 力

03

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串連,讓 學生較容易掌握整體概念。

理想的運動量是根據理想的 運動訓練心跳範圍而計算。 計算方法如下: 理想的心跳範圍= (最高儲備心跳的50% + 靜止時坐 著的心跳率)

制定教材應考慮全面

至 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體育及運動 學習副教授雷雄德指,體育科首要鍛

04

(最高儲備心跳的85% + 靜止時坐 著的心跳率)

鍊學生體格,然而效果難以即時觀察 到,「比如說學生健康差,不一定能

最高儲備心跳 =

很快知道。」他覺得一般學校並非最

最高心跳率 - 靜止時坐著的心跳率

重視學童運動健康,而學校體育課程

兒童及青少年的最高心跳率 =

注重學生需求,未有長遠監察及了解 學童運動發展。

靜止時坐著的心跳率可在靜 止15分鐘後自行量度一分鐘 心跳次數。 OV

雷 雄 德 建 議 校 方 制 定 體 育 科 課 程 時 應 全 面 考 慮 課 程 內 容。 他 覺 得 STEM 體育科可培育學生對運動項目 的興趣,並藉科技增添學習動機,最 終期望有助學生改善健康狀況。

OV

02 李裕庭認為評核標準融入科技後的結 果會較客觀 。 03 胡 瑞 昌 認 為 體 育 科 課 時 有 限, 故 課 堂不應過分則重於教授理論。 04 甘偉強認為建立校內運動科研文化, 有助社會推動體育發展。

(資料來源:2016,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NOV / OURVOICE /

19


筆 繪 人 物

劉天

社會喉舌 不甘噤聲

陪伴不少港人成長的全球最長壽華語廣播劇節目——《18樓C座》,今年剛好播出50週年。 每日12點半,收音機準時響起熟悉的音樂,「周記茶餐廳」的街坊就會和大家笑談民生、笑諷政 府,見證了香港半世紀的發展。而《18樓C座》的內容如此幽默詼諧且一針見血,還多虧眾多編 劇。其中,人稱「賜官」的劉天賜一直以此為傲,「一旦成為編劇,一輩子也是個編劇。」 記者:沈慧盈 廖芷君 蔡曉瀅  編輯:陳淑宜 劉明珠 高爾貝娜 攝影:李詩慧 版面編輯:余穎恒

60 年 代 的 香 港 人 歷 經 銀 行 擠

在「18 樓 C 座 」 的 街 坊, 每 天 都 會

重。被人罵不要緊,又不會死,但作

提、股災、制水,以及六七暴動,社

到「周記茶餐廳」談笑風生。上至政

為市民觀眾,有人幫他們出氣會感到

會陷入低氣壓,市民怨聲載道。除了

治,下至民生,雖是直言不諱,卻能

開心。」

香港節與陳寶珠,就數電台節目對市

幽你一默。篇篇經典情節,不乏賜官

民影響最大。在六七暴動期間,商台

筆跡。

推出廣播劇《欲罷不能》與《冷眼旁 觀》諷刺時政。直到節目主持林彬被

針砭時弊 對荒謬敏感

殺後,兩個廣播劇被合而為一,成為 《18 樓 C 座 》, 繼 承 其 不 平 則 鳴 的

「針砭時弊喜劇之餘,還要有意

精神。

思和找到荒謬點。」賜官眼中的《18 樓 C 座 》 就 是 如 此 一 套 劇, 必 刺 痛

其後賜官加入商業電台第一台,

處,一針見血,「那時候政府沒有這

取 替 楊 普 禧, 成 為《18 樓 C 座 》 編

麼小氣,現在也不敢小氣,因為政府

劇,從此為民喉舌,笑罵眾生。「住」

希 望 市 民 消 消 氣, 否 則 民 怨 會 更 嚴

01


賜笑罵

五十 年

02

賜 官 筆 下《18 樓 C 座 》 云 云 故

警察絕不敢報警,怕被人知道他私藏

事中,有兩幕至今仍留下深刻印象,

了幾十萬現金。以 60 年代的消費力

「有一幕是一名藥商賣假避孕藥,可

而言,這銀碼已經龐大得令人難以原

是輾轉間妻子服用了假避孕藥,最後

諒。如此一想,小偷便決定偷走全部

老闆就自食其果,越生越多孩子。」

錢,還留下自己姓名及地址。最後,

節目僅長半小時,不僅要道出故事,

長官只可啞忍,沒有報警。賜官道完

更要傳達道理,實在難上加難。

故事,亦不禁自傲,「短短半小時就 能反映當時社會民怨,甚至那年代市

哲 理 流 傳 千 古, 時 政 亦 日 日 新

民對貪官的憎恨,但聽眾聽完也會忍

鮮,賜官又開始回想當年筆跡:有兩

不住微笑,這就是共鳴。」

個小偷去了某人家裏偷錢,打開夾萬 後,發現裏面有很多現金。原來這是 高級警察家。賊人猶豫應否下手,但 小偷學徒就堅持去偷,因為他相信那

01 劉天賜除了寫劇本,亦會到電台主 持節目,此為香港電台的「港東港西」。 02 劉天賜正認真地錄製電台節目。

NOV / OURVOICE /

21


些地區已經發生二十多年,有

闖蕩影視圈後,賜官桃李滿門,常

些人永遠都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因

教學生無論創作電影、漫畫,還是劇

為聽不到其他聲音。」

本,首先要想到主題和荒謬點:找到 自己所想,將其分析,找出荒謬點。

成就並

可 惜 時 移 勢 易, 香 港 變 遷 一 甲

一般人未必能夠找到,賜官亦相信要

非 隨 手 可

子, 令 賜 官 亦 慨 嘆:「 是 否 一 個

有獨特眼光才會發現荒謬點,再佈局

得, 賜 官 竟 指

戲 劇 性 節 目 或 一 個 故 事, 現 在 已 經

寫 出 具 起 承 轉 合 的 故 事。 說 畢, 賜

自己創作時不靠靈

不 太 講 究。 只 要 肯 罵, 市 民 就 會 開

官搖搖頭說:「現在直接地罵也是一

感, 靠 敏 感,「 靈 感 不

心。」《18 樓 C 座 》 對 編 著 劇 本 的

個 層 面, 不 過 我 覺 得 這 樣 會 沒 有 藝

到 就 寫 不 出, 如 何 交 稿?

要 求 一 直 很 高, 但 現 在 的 市 民 似 乎

術。」 如 今 賜 官 年 屆 七 十 都 不 願 退

明天不交稿就沒有人再找你,

已 經 不 懂 欣 賞。 社 會 風 氣 變 遷 令 賜

休,堅持將一切劇本寫得合乎理想,

那 就 餓 死 了。 但 敏 感 是 指 編 劇 對

官 更 失 望 的, 更 是 對 時 政 的 漠 不 關

決不得過且過。

任 何 事 態、 人 物、 物 件 和 事 情, 都

心,「寫社評都一樣,本來只要表達

能敏感地捉摸到,看到它可以拍成戲

到那一份刊物或機構對時事的持平

被問到有否曾經被要求大幅修改

的地方。」這不全是天賦,賜官自述

看 法 便 可, 但 可 惜 現 在 已 經 不 多 持

作品,賜官一秒變嚴肅,「沒有,從

當年一天起碼看七至八小時的影片,

平,也不能講中方向點。(原因)並

來沒有!我做了三、四十年,包括電

閱讀大量書籍才能培養技巧,「你怎

非 員 工 有 偏 見, 而 是 老 闆 有 偏 見,

台( 節 目 ), 他 也 不 會 找 我 開 甚 麼

樣訓練到自己一眼望到事物,就想到

( 導 致 ) 員 工 也 不 能 沒 有 偏 見。」

題目。任何一個社會沒有創作自由、 思 想 自 由 及 表 達 自 由, 社 會 便 沉 淪

可以如何借用到自己的故事中,這就 是敏感。」

道德勇氣消失

「我覺得港人道德勇氣正慢慢消

了。」近年南韓及台灣解除禁制令,

失, 意 思 是 中 國 所 說 的 路 見 不 平,

多元發展文化產業,作品有聲有色。

拔刀相助。」港人一向習慣客套話,

他慨嘆香港反而限制漸多,但並非源

凡事不願直接衝突,但賜官卻覺得如 電 台 廣 播 劇 如 今 買 少 見 少, 時

今不止於此,而是眼見不義卻不言,

政廣播劇更是少見,《18 樓 C 座》

「你在公眾地方見到一個小孩大便、

不 平 則 鳴, 為 民 喉 舌, 更 見 難

小便,你有沒有勇氣走出來指著小孩

得,「 民 間 聲 音 很 重 要。 如

罵?我想十個有九個都不敢,因為怕

果 連 民 間 聲 音 都 失 去, 這

惹 是 非, 又 不 是 臭 到 我, 最 多 就 下

世界只剩政府聲音,對

車, 不 關 我 事, 這 就 是 沒 有 道 德 的

政 府 的 讚 美, 我 們

勇氣。你有很多事看不過眼,就要出

就只會聽到一種

聲,但現在大部分都不敢,怕事、怕

聲 音。 這 種

惹是非。」

情況在某


自政治,而是經濟,「你不聽話根本

你 去 死 嗎? 不 可 以 這 樣 的。

沒 人 會 發 行 你 的 稿 件, 你 不 能 賺 錢

所 以 一 切 都 順 著 潮 流 去 做 事, 但

就 會 餓 死, 不 想 餓 死 唯 有 聽 話。」

暗中把持自己原則。」樂天如賜官不 當一切為人生低潮,只是一道考驗,

考核專業 試驗人生

驗的是專業能力,考的是人生信條。

當 年 賜 官 接 下《18 樓 C 座 》 編

《18 樓 C 座》陪伴港人 50 年,

劇一職,至今仍然堅守個人主見,不

背起重責,為民發聲。儘管賜官不再

願更紅頂白,「劇本表達個人意見。

擔任廣播劇編劇,至今仍依賴筆桿寫

若有人影響到你,(作品)便不是原

下 香 港 時 弊。 當 初 靠 著「 周 記 茶 餐

意,你只不過是『乩童』,意思是有

廳」中的周老闆、祥嫂、無牙三姑等

人上你身,你只是執筆寫出那些人的

老街坊,向社會作出真實而幽默的控

意見。沒主見的你就會人云亦云,宛

訴, 如 今 在 直 播 室 中 開 咪, 嬉 笑 怒

如『應聲蟲』。人家怎麼說你就怎麼

罵,與時並嘴,卻亦不亦樂乎。 OV

說,被人洗了腦也不知道。」

後記 從早上 10 時到大學課,至

翌 日 凌 晨 1 時, 賜 官 才 完 成 電 台 節 目 錄 製。 工 餘 時 間 更 一 直

「有困難就不是專業,有困難就

創 作 劇 本, 最 近 亦 準 備 出 書。

解決他。」創作五十年,如今成香江

晚 上 下 班 後, 與 記 者 相 約 在 香

才子的賜官,自傲大道從沒有經歷低

港 電 台 直 播 室 內 拍 照。 記 者 問

潮,「有低潮的人就不是專業,專業

他 不 累 嗎, 雖 然 他 口 上 隨 性 說

的人就沒有高低潮。要謀生、要養妻

著不累,但背後一直推動他的,

活兒,怎能夠遇低潮就不做事,難道

相信是他想堅持創作的心。 OV

最好的教育是無形中, 愉快地領悟教訓。

NOV / OURVOICE /

23


仁 聞 專 訪

深 藏 若 演 活 戲

生 大 師


「看中國,走長江。」他的敦厚聲線一響耳,就知《再說長江》又在播映。長江歷史五千年,在旁解

說責任何其沉重,演藝界亦無多少宗師能夠撐起,唯獨鍾景輝博士以半世紀演藝生涯接下重任。演技精 湛,更是桃李滿門。King Sir演繹劇目難數,儘管現今不幸患上大腸癌,大病初愈,休養多時,他唯一想的 仍是舞台,「始終有過患癌痛苦,以後演出就可把痛苦演活。」 記者:譚柏妍 編輯:黃翠嘉 版面編輯:廖浩曼 中學時期,戲劇比賽上的主演在

為他帶來的喜悅,於是飛赴美國奧克

成熟,讓他大開眼界之餘,亦決心要

鎂光燈下沐浴人生,瑰麗非凡。當年

拉荷馬浸會大學,修讀演講及戲劇三

將耶魯大學的教學模式帶回本港。

年 少 青 蔥 的 鍾 景 輝(King Sir) 坐 在

年級,其後持續進修,入讀美國耶魯

台下,仰望舞台輪廓搖曳,心中想的

大學,修讀戲劇學院藝術碩士。

突破框線 引進創新概念

並非萬人敬重的戲劇大師美名,而是 置身當中,演繹苦樂悲歡。

回 港 後,King Sir 在 1962 年 任 教浸會學院英文系,並擔任浸會劇社

美國精修 大增閱歷

顧問,排演了美國近代經典《推銷員 之死》、《小城風光》、《動物園的

小 時 候,King Sir 家 中 戲 劇 氛 圍

故事》等。當中《動物園的故事》引

濃 厚, 雖 然 父 親 在 大 學 主 修 政 治 經

入了三面台概念,亦是香港首部荒誕

濟, 卻 是 戲 劇 發 燒 友。 因 此 當 King

劇。劇中主角彼得在紐約中央公園靜

Sir 入 讀 香 港 培 正 中 學 後, 父 親 總 會

靜地看書,謝利經過動物園之後,向

現身支持,見證每點 King Sir 在台上

彼得問路,二人攀談起來,謝利發狂

揮灑的情感。

般傾訴自己和狗的故事,也屬於人類 的「動物園的故事」。

美國戲劇發展比香港成熟,劇院 數量多,劇目種類多元,發揮空間定 比 香 港 多,King Sir 卻 從 未 想 過 在 當 地發展,「一開始我就決定要回來, 美國戲劇學生眾多,多我一個不多, 少我一個也不少,所以我的目標是學 習戲劇後,回港等待機會發展。」 戲劇與本土文化有莫大淵源,劇 中 學 畢 業 後,King Sir 想 繼 續 進

本 就 是 最 佳 例 子。 美 國 劇 本 以 英 語

修戲劇,成為專業演者。可惜當時香

為主,但 King Sir 自然對中文有情意

《動物園的故事》被歸類為荒誕

港並未有演藝學院,旁人又不支持從

結,華人文化實難棄。居於美國的日

劇,主因是當中反戲劇及違反邏輯的

藝,認為香港戲劇沒有前途,因此他

子裡,他每天都浸淫在戲劇學習中,

元素。現象怪異卻存於現實之中:貧

便選擇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英

「在美國時,我一有空便看舞台劇,

富懸殊、籠屋穿着背心的中年男人、

文系,期望以後能出國修戲劇。時至

在 耶 魯 更 是 天 天 看。」 劇 目 令 他 沉

中環上班的假中產、人與人之間的隔

1958 年, 他 始 終 難 以 忘 記 中 學 戲 劇

澱,經歷讓他成長。美國舞台劇發展

膜、基層分享不到富裕社會成果……

NOV / OURVOICE /

25


千百部劇目,唯獨引入《動物園的故

在電視界打滾 16 年後,King Sir

事》,King Sir 背後深意不難察見。

從 電 視 台 辭 職, 重 新 投 入 戲 劇 界, 1985 年 剛 巧 成 立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他

1965 年,King Sir 發現香港電視

就成為創院院長。年輕時在耶魯大學

業有發展潛力,決定再次飛往美國紐

的經歷,如今得以派上用場。他參考

約大學,進修廣播、電影、電視、舞

耶魯大學的教學模式,再觀察香港演

台於一身的特別課程。短短一年間,

藝界需求,調整演藝學院架構,陸續

King Sir 從 130 餘 齣 舞 台 劇 中 透 徹 掌

開設「表演系」與「導演系」,其後

握劇本核心與形式,當中不乏小劇場

直至 90 年代才開辦「編劇系」。

形式舞台劇,對他回流後發展影響甚 深。小劇場並非指小規模劇院或觀眾 人 數 少, 而 是 希 望 突 破 傳 統 劇 場 限 制,尋找更多劇場可能性,打破舞台 與觀眾的藩籬。 幸 運 的 是,King Sir 從 美 國 修 畢 回港後,在 1967 年加入當時即將啟 播的無綫電視,成為高級編導,更遠 赴日本電視台學習半年,隨即將所學 電 視 劇 編 劇 技 巧 變 所 做。King Sir 更 成為無綫第一套長篇劇《夢斷情天》 的監製,領導電視業戲劇發展,「我 不是先導者,只是勇於創新,別人走

影帝黃秋生、舞台喜劇演員詹瑞

過的路我不喜歡走。戲劇應該靠彼此

文等亦是 King Sir 院下門生,學生大

推動,(戲劇界)人少,更應該身先

多形容他是人生導師,但 King Sir 自

士卒推動發展,發掘其他空間。」

言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發現優點 和缺點,因材施教。

桃李滿門 教出尊重 老 師 自 然 對 學 生 有 期 望,King 演員的戲劇生活充滿「角色」,

Sir 只 期 望 學 生 學 懂 尊 重。「 要 學 懂

屬於 King Sir 的獨有角色除演員、導

尊重,完成演出後要好好放置戲服,

演、監製之外,更是一位戲劇宗師。

不要到處亂放,要放到服裝(指導)

隨著 1971 年無綫電視第一屆藝員訓

手上,與他們道謝。」戲劇講求團隊

練班開班,他便開始將所做變所教,

合作,從演員到道具、化粧、服裝,

盡力將自己過去進修時所知所學都傳

每部分都不可或缺,合作並無高低之

授予後輩,門下學生如今更多是演藝

分,必要尊重彼此。

紅人,周星馳、任達華、周潤發、杜 琪峰、羅冠蘭等,均是在 King Sir 擔

觀眾熟悉的資深演員羅冠蘭,師

任校長時的門生。

從 King Sir 出身,至今亦與他在《牛


下女高音》、《推銷員之死》等戲劇

握 屬 於 自 己 的 故 事,King Sir 卻 掌 握

合作。她曾讚賞 King Sir 永遠不予人

了中外千劇的甜酸苦辣。

壓迫感,對每位演員都十分尊重,充 分展現想法。縱使 King Sir 已是戲劇

儘管 King Sir 至今未有撰寫任何

宗師,他亦未因此對學生演出多加批

劇本,卻從別人的筆桿中,演出別人

評 或 意 見,「 彼 此 都 是 專 業 演 員,

的故事。每當踏上台板,鎂光燈下沐

(與學生合作)是演員和演員之間的

浴 的 皆 不 是 白 紙 黑 字, 亦 非 台 本 走

交流。」他反倒會從對方身上學習,

位,而是他從半世紀演藝生涯中看出

彼此磨合,活出尊重。

的起承轉合。

半世紀沉澱 終成宗師

King Sir 在 2016 年 因 患 上 大 腸 癌,停止演出,接受治療與修養。雖

2007 年,《 相 約 星 期 二 》 正 式

然 至 今 身 體 並 無 大 礙, 始 終 年 紀 漸

上 演。 一 台 劇, 兩 師 徒, 十 年 間,

大,也須多加休息。大病初癒,他未

全 球 上 演 百 場。 劇 中 主 角 慕 理 教 授

改一貫作風,滿腦子依舊戲劇行先。

與 King Sir 初次相遇,就讓他奪得第

癌症對大部分人而言都只有壞,沒有

十 七 屆 香 港 舞 台 劇 最 佳 男 主 角 獎。

好,在他眼中,這反令自己的演技更

事實上,他從演以來所獲獎項何止一

具深度,「始終有過患癌痛苦,以後

個,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藝術家

演出就可把痛苦演活。」

年獎、電視台的演藝大獎、銅紫荊星 章及世界傑出華人大獎等,都已成他

經 歷 過 生 死 關 口,King Sir 的 人

的囊中物。

生觀並未有太大轉變,自言死亡無法 預料,只能活出自己。未來他還說會 繼續鼓勵劇界發展,有空餘時間會研 究讀劇本,重新在舞台上演出。 訪 問 間 隔 中, 記 者 好 奇 King Sir 怎樣投入劇情,演好角色,他只說不 斷重複翻看劇本,就能漸進式了解角 色背景、待人接物、甚至是看待事物 的態度,與他的生命觀。半世紀,過 千份劇目,在 King Sir 重複翻看後, 大抵已逐漸變味。他起初是演者,佳 則導,繼而教,如今退而不休,休而 不倦,在香港演藝事業上繼續奮鬥。

戲劇大師美名為人敬重,一路走

若 是 有 機 會, 不 妨 親 眼 一 覽 King Sir

來,成就卻源自中學戲劇比賽。六十

演出,或許敦厚聲線一響耳,就會不

餘年的戲劇磨煉,促使他在劇目中尋

禁仰望「戲如人生」。

得歷練,看化百樣世界。普通人只掌

OV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NOV / OURVOICE /

27


品 味 藝 術

鋼 琴 調 音 師

鍵 下 人 情 心 領 弦 會


鋼琴黑白雙鍵交叉穿插,外行

略懂音階規律,內行卻諳世故人 情。鍵間不容灰色空隙,音階亦絕 不模棱兩可,因此當鋼琴調音師拎 起音叉,閉起眼睛,自有88級天 梯。音樂仿似能夠包容世間一切意 見,大愛而無私,但現實世界中, 鋼琴調音師終其一生都無法站在鎂 光燈下,藏於幕後默默為琴音調 弦,獨腳戲有誰欣賞? 記者、攝影:王心兒  林瑞庭                蘇卓君  黎志鐘              孫珮釧 編輯:鄭鳴慧  陳朗善  高  蓉        洪孝諾  版面編輯:崔嘉兒     14 年 前, 江 偉 業 選 擇 成 為 鋼 琴

鋼版上,另一端纏在調音釘上,單手

調 音 師, 雖 有 志 氣, 人 站 在 大 琴 行

控制調音槌來調較調音釘鬆緊,另一

前, 卻 發 現 入 行 須 先「 過 五 關 斬 六

隻手反覆彈琴鍵,聆聽音高轉變。

將」。他費一番力,逐一把競爭者淘 汰 後, 成 功 被 收 為 鋼 琴 調 音 師 培 訓

「有絕對音準固然對工作有幫

員。一心想著與鋼琴相關的工作,雖

助,但如果小時候沒有得到訓練,就

非演奏,也應端正過人,誰知卻要到

會失去這個技能。」儘管江偉業覺得

位於長江三峽的工廠挑戰木人巷,經

只要聽力正常便符合資格,能夠成為

歷長達半年的調音訓練及考核,才能

鋼琴調音師,但每項任務都需要高度

正式成為鋼琴調音師。

集中,路人甲乙又怎能匹配?

鋼琴鍵位大抵固定,型號款式亦

「作為鋼琴調音師,首要條件是

不 會 有 太 大 影 響, 唯 獨 琴 弦 毫 釐 之

有耐性。」江偉業笑說,別人看見他

是否得到最好的服務,而不是區區一

差,必將造成雲泥之別。江偉業每每

專 心 工 作 時, 會 不 敢 打 擾 而 退 避 三

個稱謂,可是當有人覺得調音師只是

接到工作,都以雙耳細聽琴音,以音

舍,因此他偶爾也會因沒人與自己交

鋼琴家配角,他就會感到氣餒。他憶

叉辨別音差,以四肢微調琴弦,以大

流工作心得而感到寂寞,不過他仍樂

及當年仍在學師,調音時有客人在身

腦分析音準,既考體力,又考腦力。

在其中,享受每份成就感。

後 打 開 調 音 器, 意 圖 測 試 他 的「 功 力」,「當時全部綠燈,然後我笑一

一 部 鋼 琴 約 有 240 條 鋼 弦 與 金

眼盲無礙專業

笑,便走了。」他自豪地說。

屬弦線,以音階順序排列在琴箱內, 每條弦由一個金屬鈕扣連接鋼板、木

「鋼琴調音師只是一個稱呼,某

「 我 會 用『 感 覺 』 二 字 形 容 工

槌和黑白琴鍵,複雜無比,因此鋼琴

程度上我們也是一名技工。」鋼琴在

作,因為我們要用心感受每次調音過

調 音 師 須 利 用 調 音 槌、 固 定 夾 和 音

江偉業眼中,也不過是一台機器。若

程,憑感覺完成工作。」江偉業覺得

叉,調整弦線的粗幼和鬆緊程度,從

是故障便要由相關技工去調整零件,

鋼琴調音師絕不比其他職業遜色,亦

而影響音高。他們會將弦線一端掛在

他在意的只是能否為社會付出及客人

為先天性失明的陳廣智展開精彩人

NOV / OURVOICE /

29


01

生。「 調 音 只 是 對 著 88 個 琴 鍵, 是

理想與現實並不一致,儘管有江

率低,大部分人都不會轉行,惟調音

很沉悶,但也考驗調音師的記憶力及

偉業與陳廣智為業界付出年華,妥當

師收費或許在未來仍未能調升太多。

耐 性。」 原 本 已 對 音 樂 充 滿 興 趣 的

地服務所有客人,卻非所有人都能夠

「( 收 費 ) 三 百 元 的 調 音 師 未 必 比

他,偶然知道香港盲人輔導會開辦鋼

滿足需求。經營小型琴行三十多年的

五百元差。」鋼琴調音師上班時間較

琴調音師課程,於是決定參加。

負責人阿源(化名),曾經外聘不少

有 彈 性, 可 自 己 接 客, 可 謂 多 勞 多

鋼琴調音師,但他卻批評部分鋼琴調

得。但當問到調音師的行業前景,琴

雙目失明,也未有磨滅他對音樂

音師質素良莠不齊,甚至有學藝未精

行老闆亦道出自己的感受,「它是一

的熱誠,課程共培訓六名學員,最後

的調音師,利用電話應用程式及電子

個餓你不死,飽你不肥的職業。」

只有三名成功畢業,並且繼續選擇投

調音器為客人調音,最終未能為客人

身鋼琴調音師前路,當中陳廣智便是

提供理想服務,「鋼琴調音師是一種

鋼琴家或許會在音樂表演中成為

其中一名。

專業,他們經過聽力訓練,專業不是

主角,可是當他們謝幕退場後,鋼琴

只談學術,更有辨別音準的能力。」

音色無從自行調校,便要找鋼琴調音

陳廣智知道失明會影響工作,不 過實際調音過程與一般鋼琴調音師無

師協助。每每在鋼琴家演奏前,鋼琴

質素參差  前景未明

異,「我用不到手機軟件協助調音,

調音師都會成為他們的幕後功臣,更 是音色世界中唯一主角。

反而單純地利用最原始的音叉,一定

江偉業亦嘆言,行業自由卻也艱

不會出錯。」他也有學習維修鋼琴,

難。香港鋼琴調音師各自獨立,沒有

但失明令他難以分辨鋼琴內精密細小

任何組織支援與監管。不少人「半途

的零件,然而他未有放棄,至今仍在

出家」,並沒有接受正式課程,便自

繼續鑽研調較音色的技術。

稱為鋼琴調音師,對職業專業大受打

OV

02

擊。加上一副專業鋼琴調音工具在美     江偉業接觸過失明鋼琴調音師,

國訂購需 3,000 美元,淘寶上訂購只

讚許他們能力更出色,調音時不會被

需 150 人民幣,嚴重影響行業生態。

視覺分散注意力,能夠更細心去聆聽 每粒琴音,找出不和諧處。他以往曾

可惜即使是專業調音師,薪酬待

與失明鋼琴調音師合作,察知他們由

遇 亦 未 如 理 想。 阿 源 指 十 年 前 的 調

於失天條件不足,會比正常人付出更

音收費與現時只差 20 元,升幅未能

多努力完成工作,令他相當敬佩。

趕上通漲幅度。不過他續指行業流失

01  每部鋼琴的背後,也有一位付出良 多的調音師。 02  陳廣智憑著寧靜的內心,調較好鋼 琴內每一粒音色。


城 隅 探 見

「人生如寄歲月匆,年至花甲忽成翁。且向書齋尋樂趣,黃昏前有夕照紅。」人到中年,早已退下火線, 不再為養家活兒而困擾,放慢忙碌的工作步伐,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時光。隨著銀齡時代來臨,老年生活出現 微妙變化,長者可以選擇展開第二人生,換個身分為社會付出。 記者、攝影:許曉琳 郭佩雯 伍芷晴 牛禾青 編輯:黃皓琳 趙家盈 黃鴻誼 曾美淇 版面編輯:張曉欣 林芷晞 NOV / OURVOICE /

31


(相片由樂齡女童軍提供)

從來生老病死無法控制,輕描淡

錯失參加女童軍的機會,在退休後仍

制服,令長者重新融入社會,尋回自

寫 論 及 生 死 絕 不 容 易, 年 屆 72 歲 的

可發揮所長。

身 價 值,「 一 個 人 去 到 50 至 60 歲

莫玉嫻,在決定加入樂齡女童軍後,

是 一 個 開 心 時 刻, 可 以 放 下 所 有 事

第二年發現患上癌症。「我有癌症,

細談發現,原來莫玉嫻一直對女

但我當無事,亦會安慰其他病人。醫

童軍充滿憧憬。在 66 歲正式退休時,

生也問我為甚麼可以這麼開心,更笑

她碰巧發現剛成立的樂齡女童軍分

笑說佩服我。」

隊,隨即毅然加入。匆匆六年,她積

情,出來參加社區活動。」

偶遇延續年少使命

極投入團隊活動,「繩結、摩斯密碼、

1994 年 成 立 的 紅 十 字 會 耆 英 團

由於莫玉嫻要作康復治療,整整

原 野 烹 飪、 城 市 遊 蹤 等 活 動 都 很 特

與樂齡女童軍有著同一目標,以使銀

一 年 未 能 參 加 聚 會, 更 萌 生 退 團 念

別,在社區未必能學到這些技巧。」

齡「老有所為」為抱負,期望透過一

頭。可是讓她想退團的真正原因,竟

她又投身無數義工服務活動,發覺即

連串服務及活動提升長者尊嚴和自信

是因嚴明團隊紀律,就算團員要接受

使長者也可成為照顧者,反過來陪伴

心。長者退休後,常感覺生活空洞,

治療,亦必須出席集會,責任令她深

更年長及更有需要的老友記。儘管高

失 去 目 標, 以 致 百 無 聊 賴, 喪 失 自

感矛盾,差點不堪壓力。但幸團隊給

齡,她亦不願因此依賴別人,不願止

信。負責人廖舜怡覺得,長者多不願

她鼓勵及信心,溫暖氛圍讓她留下,

步於歲數障礙前。

意承認年紀大,希望能夠走得更遠,

繼續背負樂齡女童軍責任。

發掘內在潛力。她補充,如今長者學 女 童 軍 制 服 之 上, 並 非 只 有 英

歷普遍比以往年代高,對不同社福機

年少時期待成長,長大後卻害怕

氣,更是充滿責任心與領導才能。樂

構的義工服務亦有更高要求,於是紅

年齡隨年增長,「樂齡」就是指「快

齡女童軍與一般女童軍成員別無二

十字會按照長者精神及能力特質,調

樂 的 年 齡 」, 樂 齡 女 童 軍 成 員 均 為

致,若說年齡是一個差別,無疑是故

整團隊服務內容,發揮銀齡所長,建

55 歲 以 上 女 性, 使 長 者 重 拾 年 青 時

步自封。組織負責人梁劉景美以一套

立正面形象。

我加入紅十字會耆英團時,可算 是偶遇和延續。 —紅十字會耆英團團員  梁偉強


一個人去到50至60歲是一個開心時 刻,可以放下所有事情,出來參加 社區活動。」 —樂齡女童軍組織負責人 梁劉景美

兩團定位類似,但紅十字會耆英

字彷似魔法鑰匙,打開神秘話匣子,

耆英團後積極學習各項技能,投身不

團 更 強 調「 用 者 參 與 」 原 則。 雖 然

喜悅之意止也不住。

同義工活動。

成員,服務對象同樣是年長市民,年

梁偉強在中學時期,曾經是紅十

話音剛落,他臉上卻流露一絲沉

齡相近,想法亦似,因此當團員能夠

字會青年團團員,後來因學業壓力而

重。原來十年前梁偉強弟弟去世時,

積極參與協助、策劃和決策,成效無

無奈退出。長大後,他某日偶遇舊同

留下菲律賓籍太太及三名子女。弟媳

疑更高。「穿上制服,腰也可挺得更

事,發現對方正在街上賣旗,詳談後

至今未能融入香港社會,弟弟生前的

直。」廖舜怡不時都會以這句話調侃

才了解到紅十字會耆英團的存在,思

公司又久久未發賠償金,導致梁偉強

耆英團團員,當長者知道自身能力,

前想後,決定嘗試參與紅十字會耆英

要持續資助他們,生活才得以維持,

明白到退休亦可服務社會,便會找到

團。一次偶遇,確立一份使命,自青

「以往我也聽過很多類似事件,可是

個人價值,團服布章也無形中成了讓

年至銀齡,志願為社會服務的心依舊

感受不太深刻。直至弟弟離世後,我

身邊人驕傲的象徵。

留存,梁偉強亦因此再次成為紅十字

也做多了義工服務,我便更能體會到

會團員,穿上制服,擺正領章,投入

幫助人也是一種福氣。」

紅十字會耆英團團員均為 50 歲以上

「我加入紅十字會耆英團時,可

社會服務。

算是偶遇和延續。」記者與紅十字會 耆英團團員梁偉強見面時,他身上的

老年生活不限於含飴弄孫、喝茶

從關懷領會社會事

紅十字會耆英團制服在帽徽領章襯托

下棋、讀書看報。退休後生活多樣, 四 面 墻 無 從 限 制 銀 齡 想 法, 跳 出 框

下,顯得份外神氣十足。起初與他閒

紅十字會耆英團除了強調「用者

框,鼓起勇氣,耆英團成為貢獻社會

話家常時,他仍帶拘謹,保守而不願

參與」,更要求團員裝備自身,成為

的優良團隊,展開長者第二人生,步

開懷傾訴。可是當提及耆英團三字,

更獨立自主、具領導才能與多元才能

入晚年後,仍可有詩和遠方。

便有一絲光彩閃過梁偉強的瞳孔。三

的團員,梁偉強說,他加入紅十字會

(相片由紅十字會耆英團提供)

OV

NOV / OURVOICE /

33


遊 走 百 業 香港名列全球第三位最長壽地區,人均年齡接近80歲,僅次於 日本和瑞典。根據2016年統計,香港共有110萬名65歲以上長者, 銀齡需求備受關注。龐大顧客群伴隨著商機駕到,吸引提供情趣用 品、護理服務及住宅服務的商家出招,各出奇謀搶佔銀齡市場地盤。 記者:陳欣彤 陸紹泓 編輯:陳彥穎 柯映彤 攝影:陳欣彤 陸紹泓 馮家淇 版面編輯:馮家淇

潛 市 力 場 股

主爆 商 戰

根 據 統 計 處 數 字, 香 港 65

雖 然 店 鋪 顧 客 群 多 是 年 輕

歲 或 以 上 長 者 比 例 將 由 2016

人,但 Anna 認為產品無分年齡使

年 的 16.6% 增 加 至 2036 年 的

用 限 制, 只 是 較 年 長 的 顧 客 會 受

31.1%, 屆 時 每 三 個 港 人 便 有 一

荷 爾 蒙 轉 變 影 響, 例 如 男 性 容 易

個 長 者。 銀 齡 市 場 潛 力 高, 加 上

受 持 久 力 不 足 困 擾, 女 性 則 受 下

龐 大 顧 客 群, 不 少 針 對 長 者 的 產

體 鬆 弛、 乾 涸 及 尿 滲 影 響, 因 此

品與服務應運而生。

普遍長者都會選購醫療為主的商 品, 例 如 持 久 噴 霧、 保 濕 劑、 下

接受尺度比年輕人更高 「 我 見 到 當 中 的 發 展 潛 力,

體鍛煉球等產品。 01

所 以 嘗 試 創 造 發 展 空 間。」 開 業 八年的成人用品商店 Sally’s Toy 共 有 四 家 分 店, 雖 然 銷 售 顧 問 Anna 指,中年顧客只佔一成,但 消 費 能 力 卻 比 年 輕 人 高, 她 認 為 不 單 是 年 輕 人 會 購 買 成 人 用 品, 年紀較大的長輩亦有需求。

02

「 其 實 願 意 上 來, 已 經 是 篩 走 了 一 群 思 想 不 開 放 的 人。」 長 者 普遍給人印象都是較保守及刻 板, 可 是 Anna 卻 見 過 不 少 長 者 購 物。 早 前 有 一 對 年 長 夫 婦 到 訪 荃 灣 店, 希 望 購 買 與 伴 侶 共 用 的

兩 性 選 購 商 品 各 有 考 量,

震 動 器 改 善 性 生 活, 亦 曾 經 有 一

Anna 觀察到男顧客多為解決生理

位 伯伯 到銅鑼灣店 拿出整張清單

需 要, 女 顧 客 則 期 望 改 善 性 生 活

給 店 員 採 購, 當 中 不 乏 前 列 腺 按

不協調,因此 Anna 會為客人推介

摩, 甚 至 性 虐 用 途 的 成 人 用 品,

合 適 商 品, 並 會 教 導 他 們 如 何 改

Anna 半帶驚訝地說:「連一般人

善 與 伴 侶 的 親 密 關 係。「 雖 然 長

覺 得『 重 口 味 』 的 產 品, 他 們 竟

者 目 前 未 必 是 最 賺 錢 的 客 群, 但

然也能接受。」

他 們 是 有 潛 力。」 她 除 了 繼 續 向


年長顧客銷售商品外,亦會推動性教

公司每月開支集中於人力資源、

Living Group 看 中 商 機, 決 定 與 松 齡

育,並以長者角度撰寫網上專欄,盼

市場推廣及管理手機應用程式上,醫

護老集團合作,在五月推出長者服務

可改變其他長者的守舊觀念,重新審

療儀器成本卻不高,「很多人誤以為

式住宅「蔚盈軒」,為中產階層長者

視成人用品意義。

上門做物理治療需要很多儀器協助,

提供服務式住宅選項。九龍城「蔚盈

但其實大部分個案都是以人手治療,

軒」提供 79 個一至三房單位,實用

即使須使用儀器也是由護理員自行提

面積約 374 至 1046 平方呎,月租約

供。」如果顧客有長期治療需要,熟

2.7 萬元至 6 萬元。雖然月租比一般

除性需求以外,護理服務亦成近

悉物理治療的 Ada 亦會善用醫療中心

服務式住宅高,但費用包括管理費、

年商家戰場。長者的大小痛症,很多

優勢,為長者添置器材。

水電煤及醫療護理,單位內更設有呼

上門護理低成本高回報

時候難以自理,因此須要經常到訪護

叫鐘及傳感器,萬一長者暈倒或滑倒

理院,尋求專業護理服務。眾多護理

雖然「要回家」提供中介服務,

院為求突圍而出,各出奇謀,除了讓

但公司不會與護理員拆帳,每次上門

長者親自來訪護理外,更有護理中心

護理也只會收取顧客單次顧問費用。

提供上門一條龍護理服務。

整個服務過程中會由不同員工負責配

在地上,能即時通知負責醫護人員。 04

對、講解及跟進個案,需時兩天。現 「要回家護理中心」為長者提供

時 公 司 聘 請 了 約 300 名 員 工, 人 數

醫療護理、復康治療、長者照顧等服

比兩年前成立時大幅增長一倍。當中

務, 創 辦 人 余 穎 章(Ada) 過 往 任 職

保健員及註冊護士都是「斷更計」,

物理治療師期間,發現不少長者有上

每 更 約 為 10 至 12 小 時, 分 別 可 賺

門治療需要,加上政府近年逐漸正視

1,100 元 及 1,800 元。Ada 深 信 長 者

人口老化現象,種種因素累積令她萌

護理行業前景樂觀,因此未來仍會繼

生創業念頭。

續聘請員工。

03

目 前 公 司 生 意 額 有 九 成 源 自 長 者, 不 過 實 際 消 費 者 則 是 30 至 50 歲族群的長者家人,「這群有經濟能 力的消費者未必有足夠時間照顧父 母,因此他們需要上門護理以減輕負 擔。」Ada 相信,若要滿足長者需求, 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社會就不可單靠

「 現 時 願 意 花 錢 的 長 者 比 以 往

醫管局及社企提供護理服務,也需要

多。 有 一 群 年 輕 時 賺 取 很 多 錢 的 長

私人市場。

者,退休後需要安老服務,所以這批 人的要求會較高。」松齡護老集團營

服務式住宅搶佔年長地盤 子女成家立室後,大多會搬離原 生家庭,留下長者獨自居住。然而長 者 生 活 多 有 不 便, 生 活 一 二 事 未 必 能一人解決。陞域集團旗下 Tang’s

運總監嚴沛軒覺得,高端長者市場有 01 年紀大的女性容易有下體鬆弛及尿滲 問題,下體鍛煉球等產品較受歡迎。 02 年長男性則容易受持久力不足困擾, 他們會購買持久噴霧。 03 Ada指上門物理治療多以人手進行。 04 嚴沛軒認為高端長者市場有潛力。

NOV / OURVOICE A / OURVOICE / /

35


發展潛力,即使長者原本有居所,也

05

會為追求高質生活而搬至「蔚盈軒」 居住。他透露項目入住率超出預期, 獨居長者入住比率最高,一房單位最 受長者歡迎。 嚴沛軒認為長者服務式住宅的管 理手法,必須與一般院舍營運有別, 要 營 造 小 社 區 的 感 覺, 例 如「 蔚 盈 軒」不似老人院般有作息時間限制, 住宅保安及護士亦是二十四小時候

06

命,護理員亦會按照長者不同需求而 提供護理服務。與 Ada 一樣,他對長 者市場相當有信心,未來更增設健康 餐飲服務。 隨著社會發展,長者退休後不再 尋求生存,而是追尋生活。人口老化 為香港帶來商機,亦為香港市場帶來 啟示:當銀齡顧客不再是社會上的弱 勢,而是其中一個主要客群,現今各 行各業是否都應考慮針對年長者,設 計更好商品與服務? OV

05 蔚盈軒設有健身房等康樂設施。 06 蔚盈軒採用圓角傢俬,防止長者碰撞。 07 Anna認為長者都有性用品需求。

07

各地銀齡產業 台灣 特力屋的「好幫手樂齡生活裝修平台」,讓長者不用出門, 都可在家享受清潔服務及居家安全設計等多元化服務。

英國 Arena Travel旅遊社提供特別設計的假期予年長人士。

日本 Kozocom開發為銀齡人士而設的社交網絡Kozo SNS Village。

美國 Golden Gourmet和Liquid Hope為長者提供現成營養餐。 OV 資料來源:「永續營商」


尋 商 記

食客愛新鮮 「」 找素大過天 很多人內心藏著一頭「食肉獸」,可是當人們開始注重飲食健康, 或關注動物權益,「食肉獸」便會走遠,換來素食商機在港逐漸 發展。素食曾經席捲全城,不但被視作健康飲食,更是一種潮流。 熱潮過後,有商家仍然珍視素食市場的發展潛力,在港投資素食店 舖,期望推廣素食文化,甚至逆轉本港飲食大流。

記者、攝影:梁靜文 顏明忠 編輯:湯柏鏗 郭偉健 歐陽卓然 版面編輯:陳靖祺

從 來 千 遍 一 律 的 食 物 難 以 吸 引

開支。餐廳開支高,收入剛好足夠支

有限,風險成本會較其他食材高。加

食 客, 要 從 商 就 絕 不 守 舊,「The

付 支 出。 現 時 餐 廳 每 月 營 業 額 約 為

上 Elvis 不 斷 著 力 研 究, 將 肉 類 菜 式

Vegvolution Kitchen 感 覺. 素 意 」 就

12 萬 元 至 13 萬 元, 每 人 平 均 消 費

轉成素食餐單,當中不乏時間及創意

深明道理,不但菜式創新,連名稱亦

170 元至 200 元,達到收支平衡。

成本,因此餐廳菜式定價較高。

怪奇過人。「Vegvolution」代表餐廳 菜式結合素食及革命,望能在素食市

01

融合創意 發掘商機

場革出一片天。 普羅大眾對素食仍停留於傳統中 香 港 素 食 餐 廳 遍 地 開 花, 由

式 食 物 概 念, 例 如 是 酸 齋、 素 水 餃

2012 年 的 140 家, 增 加 至 今 年 約

等,Elvis 為 求 創 新, 選 擇 以 意 大 利

280 家,升幅速度不大,但卻可見港

菜與素食結合,主打意式純素餐單,

人的素食需求日漸增加。為求突圍而

吸引想嘗試新式素食菜式的客人。他

出,餐廳創辦人陳浩然(Elvis)推出

偶爾亦會嘗試在菜式中加入異國風

「Fusion 素食」,把素食與西餐結合,

味,例如榨菜薄餅等。新嘗試既能增

設計出全新的素食菜單。

添食物味道與外觀變化,又能引起顧 總計所有餐廳開支而言,食材成

客 興 趣。Elvis 知 道 港 人 喜 歡「 相 機

自小 Elvis 受家庭佛教信仰影響,

本必然佔最大比例。即使素食食材成

食先」,所以伴碟食物亦擺放得份外

喜 歡 動 物, 不 願 殺 生, 順 理 成 章 地

本普遍低於肉類價格,但「感覺.素

精緻,讓食客邊拍邊食,待照片上傳

茹素多年,更在 2017 年開設素食餐

意」大部分食材都是從意大利及瑞士

到社交平台,自能取得宣傳效果。

廳。當時他花了 40 萬元創業,每月

空 運 到 港, 成 本 亦 自 然 高 於 一 般 餐

開支約 12 萬元,食材佔每月三分一

廳。食材成本以外,蔬菜保質期更為

01  有人認為食素沉悶,只吃「炒菜、炒 瓜」,Elvis希望改變這觀念。

NOV / OURVOICE /

37


Elvis 對素食餐飲市場感到樂觀,

看來,甚至比歐美國家完善,來貨價

目 前「 感 覺. 素 意 」 也 取 得 固 定 客

亦較為便宜,成為他選擇的主因。

源,不怕被其他餐廳分薄生意。「很 多餐廳都有素食菜單,就連蓋茨及李

借鏡外國 試行產業化

嘉誠也有投資素食,我相信素食氣氛 會慢慢變好。」

「甘薯葉」主要客戶群是素食者 及 家 庭 主 婦, 彈 性 素 食 者 數 量 增 加

平價路線 吸引客群

有 助 擴 大 客 源, 並 能 增 加 生 意 額。 「2014 年,香港有 3.2%是素食者,

高價素食市場不乏追求者,「貼地」

22% 是 彈 性 素 食 者, 香 港 素 食 人 口

素 食 亦 頗 得 青 睞。「 甘 薯 葉 素 食 超

比 例 在 亞 洲 地 區 屬 領 先。」 茹 素 18

市」開業四年,如今主要售賣數百款

年 的 社 會 企 業 Green Monday 創 辦 人

冷 凍 及 乾 貨 素 食 品。 創 辦 人 王 世 豪

楊 大 偉(David), 觀 察 到 香 港 素 食

(Gordon)受母親影響,至今已茹素

轉趨年輕化,女性茹素比例亦比男性

24 年。 他 笑 笑 指, 把 素 食 超 市 命 名

高。如此大環境下,他建議香港參考

為「甘薯葉」,象徵素食有強韌生命

外 國 做 法, 利 用 食 物 科 技 及 量 產 技

力,就似一片容易耕種的蕃薯葉。

術, 達 至 素 食 產 業 化, 降 低 成 本 之 餘,亦提升香港茹素人口比例。

當 時 開 設 超 市 的 是 決 為 Gordon 覺得開辦餐廳層面不夠廣,難以觸及

味道及潮流是 David 推廣素食的

市面款式各異的素食種類。相反,超

重要考慮因素,「食客不會因為環保

市能大量採購素食產品,從根源開始

而選擇食物,最重要是如何令素食變

推廣素食。他相信在現今香港,素食

得好吃,把它變成一種潮流及生活態

並未成為必需品,更未能取代主流餐

度。」 他 以「 未 來 漢 堡 」(Beyond

飲趨勢,即使分店設於旺區也沒太大

Meat)為例,證明即使是植物肉,只

幫助,暫時亦未能負擔昂貴租金,因

要調整烹調方法及賣相,亦可與市場

此現時「甘薯葉素食超市」共設有三

上的肉食媲美,更可吸引非素食者嘗

間分店,服務市民並不算多。

試菜式。

幸 好 三 間 分 店 均 是 自 置 物 業,

多元餐飲文化發展成熟的香港市

Gordon 毋 須 支 付 店 舖 租 金, 現 時 只

場並不算小,只是人口不及其他亞洲

須支付共同營運成本,為日常開支省

地區。在市場規模受限下,新式餐飲

下 一 筆。 零 售 及 批 發 本 來 似 乎 是 因

文 化 如 素 食 文 化, 若 想 打 入 本 港 市

果關係,但他將兩者合二為一,目前

場,或許要以奇招制勝。也許素食在

兩者各佔超市一半營業額,「現在只

不久將來成為全球趨勢,懷抱未來願

是 開 墾 期, 回 本 是 一 個 很 漫 長 的 目

景的商家如今投資本港素食市場,促

標。」現時超市九成貨品均是來自台

成素食店遍地開花。當素食店逐漸發

灣及馬來西亞,另有一成來自歐美。

展,演變為香港主流飲食文化之一,

台灣及馬來西亞的製造素食技術在他

「食肉獸」或許就再不存在了。 OV


資料來源:衛生署

NOV / OURVOICE /

39


邊 城 故 事

記 領 毛孩 養 儘管近年小動物領養比率上升,卻追不上棄養率。未有全盤考慮 的動物主人將大量動物棄置,而毛孩命運或有很大可能要被人道毀 滅。有心主人不願生命就此逝去,就算艱辛,亦代替負上責任。 記者:徐嘉晴 麥雯霖 何子遠 陳啟祥 蕭佩欣 編輯:陳綺洵 吳家耀 鄧穎琪 黃 殷 版面編輯:歐嘉俊


01

可宜的愛犬名為「肉鬆」,是隻

媽媽略有微言外,鄰居亦不堪嘈音滋

小動物遭人道毀滅並不全因牠們

棕色貴婦狗。牠來到診所時,前主人

擾,而到房屋署投訴可宜,令她急需

身患頑疾或無藥可救,而是全港領養

聲稱若診所不收容牠,他便拿去人道

解決辦法。

率遠比棄養率低,動物收容所資源有

毀滅,可宜不忍肉鬆就此離開世上,

限,無法再容納牠們時,牠們唯有被

不能單憑一句說話便決定一條生命,

領養寵物的現實並不樂觀,可宜

於是便決定領養肉鬆。

卻選擇以積極態度應對。她邀請馴狗

亂吠為保護家人

人道毀滅。

師訓練和教育肉鬆,亦向馴狗師學習

可宜身為領養者,自言不會因動

如何令牠停止吠叫,發現原來肉鬆是

物 年 齡、 外 表 等 因 素, 影 響 照 顧 意

希望保護家人才亂吠。

願,又認為每隻狗也有生命,不明白

領養肉鬆後的生活不像預期般順

其他非領養者為何因動物外表而選擇

利。由於肉鬆前主人照顧不善,在家

至今,儘管肉鬆不再亂吠,但可

仍為牠繫上狗繩,外出次數平均每月

宜住在公屋,環境仍然構成壓力,須

只有一至兩次,因此肉鬆剛到可宜家

02 多番考慮。「出街最好用袋袋著,因

除了動物外表,當小動物未有做

生活並不習慣。

並非人人都覺得狗是善良。亦有鄰居

絕育手術,過分繁殖亦會令不少家庭

因討厭肉鬆而到管理處投訴,要把狗

苦惱,繼而尋求機構收容,或轉讓予

仔轉移到其他住處到避風頭。」

他人。領養異國短毛貓的陳先生正是

可宜形容肉鬆「驚狗、驚人、驚 車 」, 年 紀 尚 小 的 肉 鬆 變 得 怕 人 怕

從親戚處,把豬袋領養回來。陳先生

領養親戚黏人貓

事,不容易親近,可宜亦頗為煩惱。 肉鬆突然來臨,對可宜構成不少經濟

花錢購買。

03

壓力。「我媽媽和我分得很清楚,她

香港每年有約 5,000 隻動物被愛

養她本身的狗,我養我肉鬆,要另外

護動物協會拯救,但當中有近 3,000

買糧、生活品等,都對我造成負擔。」

隻動物須人道毀滅,只有約 2,000 隻

加上肉鬆在可宜一家外出時,就會不

動物能夠擁有第二生命,被有心人領

斷亂吠,又會咬破家人衣服。除可宜

養,重獲新生。

的親戚會自家繁殖配種,其中一對配 種貓已經生了很多胎,而豬袋與他的 兄弟姊妹正是那對貓的最後一胎。

01 肉鬆最初怕人怕事,不易親近。

NOV OURVOICE// DEC //OURVOICE

41


陳先生猜測或是因為豬袋父親在

「牠第一天到達便匿藏在沙發底。知

養,我們亦會考慮領養多一隻貓,希

上一胎時,曾與波斯貓交配,所以豬

道不可以強行捉牠出來,只安排好牠

望支持領養。」領養過豬袋後,陳先

袋與他的兄弟姊妹不同,是一隻長毛

睡覺和上廁所的地方。」

生領悟到,每一個決定都極為重要,

的異國短毛貓,其模樣亦與波斯貓有 幾分相似。

並 非 三 分 鐘 熱 度, 不 是 單 純 養 他 數 陳先生回想當日凌晨五時多豬袋 大叫,陳先生急忙出來查看時,豬袋

陳先生一開始接觸豬袋時,其實

便一躍而上,伏在他身上。他覺得豬

碰巧正與女朋友考慮養貓。親戚決定

袋只是第一日就能夠習慣家中環境,

在最後一胎戒奶後送養,陳先生得悉

並且願意親近他,令他頗為感動。

後,經過多番考慮,覺得豬袋十分乖 巧,不會搗亂,不會對家庭造成太大

他發現貓咪很喜歡有人陪伴,因

壓力,因此陳先生決定在豬袋戒奶後

此陳先生亦笑言豬袋比起貓更像一隻

把牠接回家,成為家中一份子。

狗。豬袋雖然經常甩毛,但陳先生的 親人和朋友並沒有討厭牠,甚至有時

一個決定改變命運

候會幫忙照料牠。

「問了朋友,知道貓貓在人回家

領養豬袋後,陳先生多了一個依

的時候會躲起來,會怕。」他回憶第

靠,家裏氣氛亦改變了。「有一次我

一 日 豬 袋 到 家, 全 家 都 嚴 陣 以 待,

們 去 寵 物 展, 其 中 一 個 攤 位 有 關 領

資料來源:寵物百科

年,而須照顧他一生一世。

OV


P E O P L E

Radio presenter heals the hearts of his lonely late-night audience By Vicky So and Ruby Leung

Late-night radio offers a second

home for the lonely in Hong Kong as RTHK radio presenter Wan Tsz Lung “Tze Lung” loves interacting with his audience in the wee hours.

NOV / OURVOICE /

43


Tsz Lung, who works on RTHK Radio 2, has found purpose and a great sense of motivation in his late-night music radio programme Keep You Company ( 輕談淺唱不夜天 ).

Careers in radio broadcasting are not like normal office jobs as producers, presenters, and technicians need to work late shifts, on public holidays, or even during extreme weather warnings.

He still remembers the first time he hosted the late-night show. It was “very exciting yet full of pressure”.

Would such odd hours affect these workers’ family lives? “In the very beginning, I once begrudged clerks who work in regular office hours. In the first few years I hosted this programme, I rarely saw my family and friends,” said Tsz Lung.

It was luck that saw him in the hot seat because he was covering for a sick colleague’s shift. “I was very nervous as it was my first time and I was all on my own,” he said. “My hands were almost shaking in the first 45 minutes because I was so afraid that I would press the wrong button on the panel.” The 34-year-old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radio presenter more than a decade ago after winning the Web Jockey competition held by RTHK. Then, he started first on the Teen Power internet radio show for youths and years later, he is now the regular host for the long-running late night music show Keep You Company. The show, which started in the 1980s is on air every night from 2am to 6am, Monday to Sunday. Tsz Lung always chose songs that matched his topics and ideas based on his daily life. Initially, he did not do much preparation and chose songs he liked and were familiar with, for instance, Anime theme songs. Yet, he wanted to know what the show’s fans would like because he believed they were most important for the show’s success and he usually played songs they requested. He later realised that he could not entertain every audience member, so he came up with some strategies. In the first hour, he played upbeat and energetic songs such as K-pop and J-pop, with gentler tunes later in the evening as most people are in the mood to sleep. In the early morning hours, he plays lively and vivacious songs as people start to wake up and go to work.

The 2am to 6am schedule is totally opposite what most people in day jobs experience, which meant Tsz Lung was hardly able to squeeze in time for gatherings with friend or family. He said life in the media industry meant you often had to work when everyone was on a holiday. “But, let’s look at i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you are blowing the audience away with happiness during their holidays.” Hosting a late-night radio programme, unlike daytime ones, is a lonely time because the presenter is often the sole person in the studio. It is like a one- man band and Tsz Lung is responsible for all duties. “I felt lonely before because I was the only one hosting the whole programme. It was understandable to feel isolated.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be independent to be in this industry,” Tsz Lung said. From an outsider’s view, hosting a four-hour programme might be wonderful. Tsz Lung had the same idea, too. However, he felt lost after the initial enthusiasm for the job wanted. “I felt like this was like grunt work and I was nominated just because no one wanted to do it,” Tsz Lung recalled. Apart from the above reasons, he said hosting a program alone was like suffering from schizophrenia. “Imagine there is only one you in the studio,

but you still have to pretend you are communicating with someone who is not physically there.” Luckily, Tsz Lung quickly recovered from this confusion and two fans helped him out of his slump. To interact with the audience, presenters of the show usually read Facebook comments. When Tsz Lung was some how in his despondent mood, he saw a fan left an emotional message for him, which read: Even Tsz Lung feels so depressed, so why am I supposed to stay alive? He got a slap in the face when he saw this commen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he felt he connected to and could influence his audience, so he started reflecting on his career. “It seemed the audience and me were actually connected. I should do something to respond in this the relationship,” Tsz Lung said. As he began to interact more with his audience, he realised most of his fans did not sleep at night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their occupation requires them to work at night. Second, those who suffer from insomnia and third, there may be fans in different time zones listening to his show. “I just want to let them know, you are not alone. There is someone who cares about you. There must be someone accompanying you in the darkest hours,” said Tsz Lung. 01


He kept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is audience for about a month and this experience fostered Tsz Lung’s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calling.

a celebrity-oriented presenter, therefore, I treat myself as a coach. I will stand behind our audience and encourage them just like a consultant,” he said.

“You must think clearly about what kind of programme you want to produce before you step into the studio. Otherwise, four hours would feel like hell,” said Tsz Lung. He was glad that he finally found the reason to be here, which is to help, to save and to give solace.

But sitting in a chair and playing music for four hours can take its toll, especially the repeated movement of turing to use the control panel. This repetition hurt his back and it became so painful last year that Tsz lung had to take a break. After resting in the hospital for a week and going to the painful physiotherapy twice a day, he quickly got back to the grindstone.

Apart from night-time workers, overseas fans are a high portion of the audience for the show. One fan even listens from Argentina and Canada. Other than nostalgia, maybe Tsz Lung’s manner i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had seen him keep his late-night spot.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fans, people realise that he is a genuine, warmhearted, and considerate man. Unlike other music programmes, the position for Keep You Company is creating resonance with the audience. As a result, it does not need to be informative but about lifestyles, but lets people slow down and learn to appreciate their surroundings. Therefore, Tsz Lung created a new section named Midnight Screening recently, where he would share a movie with a song. He hoped people might learn a lesson or be touched after watching a film. “I want to turn the show into a relaxing program. It can provide room for us to collect our thoughts. I am not 02

“For me, when I hear my voice speaking it is like the main course of the meal, while the music is the spice. His voice and the music are the key links in the chain connecting me with the people,” Tsz Lung said.

improve this situation. “Accompanying a person is a luxury nowadays. Imagine you are depressed at 3am and it is hard to find a person to be with you, to comfort and listen to you. “Even for me, I’d like to have a friend stand by me at that moment. Not for any solutions. Simply stay together to bear some of the agony with me.” Yet, people are too busy and too stressful so no one can spare a second for others. “If we can’t even handle our own problems, how am I supposed to take care of your issues?” Tsz Lung asked. “I am not trying to be a hero and save everyone from stress. I just want to say, no matter what difficulties you are facing, I will always be there with you in your darkest night.” OV

Whatever people do, there is sound and it would be odd if everything is suddenly muted. Tsz Lung believes sound is the best and fundamental channel to deliver messages with emotions. It is vivid. He sincerely hoped to help people get back to basics, by simply linking everyone by sound. The motivation that pushes Tsz Lung to move forward is the mission to transmit messages. These are messages that we do not dare shout out and keep under our hats, for instance, memories, excruciating pain and fear, he said. “I cannot guarantee that I’ve done something great in the past 10 years. But I have already woven a net for a decade. I deeply wish to continue integrating every single one together,” said Tsz Lung. “Be happy, then laugh; be sad, then cry. I wonder why we, humans, lose our truth,” he said. Ts z Lu ng s ai d s o c i e t y t o d ay encouraged people to be strangers and the sense of community was lost, but he saw a solution to this social problem clearly. Thankfully, he is taking action to

01 The new recording studio of the show Keep You Company. 02 The show Keep You Company is on aired at RTHK Radio Two.

Adviser Ms Sandra Lowe Pages editor Vicky So Photographer Vicky So

04 NOV / OURVOICE /

45


F E A T U R E

Mixing It up at Top of Central By Isabel Ng Vincy Wong

After a long day at work, you would always want to look for a bar to remove yourself from the

structures of work. The question is: Which bar would you rather choose? A classy hotel bar where wine and cheese are served, or a stylist street bar where you can taste cocktails with different textures and aroma? After a long day at work, people often find a bar to release the pressure of the day in a drink or two. But who are the geniuses behind the rich, colourful cocktails that grace the bar menu? Two mastermind bartenders, Imelda Ng and Toby Lo, dish the dirt on their experiences over a cup of tea in Central.“I almost prepared nothing before I went up on the stage.

My ex-manager wanted me to try out new things and to train my guts -mixing a cocktail in front of hundreds of people,” said Lo, assistant manager of Quinary Cocktail Bar, referring to his first competition in 2011. It was Lo’s former manager who suggested he enter the Hofex All World Open Cup held by the Hong Kong Bartenders Association.

On the other hand, Ng won her first contest -- the Tag No 5 Vodka Competition in 2015, which was also the same year she took up her mixing career. “We were asked to create two drinks, one before and one after dinner. I made a drink with Som O, inspired by my favourite Thai Pomelo Salad,” said Ng, who is the head bartender at the Caprice Bar in the Four Seasons Hotel Hong Kong.


Most liquor brands host a ton of cocktail competitions annually to promote their beverages via collaboration with bars and bartenders. The location of the competitions are usually street bars with a few judges and a small audience. “Being able to do an impromptu performance i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for me. I never like to practice, and it feels like the more I practice, the more I am controlled by my script,” said Ng. Lo disagreed, saying “It’s about muscle memories, 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higher the chance your hands won’t be shivering and you clearly know what to do in a competition.” Ng shared an interesting story. “A Chinese competitor used a Chinese ingredient -- fish sauce when mixing a cocktail, then one judge who was a vegan did not drink any of it. During that year, no one dared to use eggs or other animalderived ingredients for their cocktails,” she said. Branding seems to also be a key component as contestants are expected to promote their cocktails on Ng and Lo social media. “Most of the competitions require competitors to create a cocktail with a story. And you present the story together with the drink within a few minutes,” said Lo. “The key is to make connections with people in the venue, but not only with the judges.” “To promote your drink, you need to put a lot of hashtags on your Instagram posts and ask your friends to like the p o s t to increase your drink exposure,” Ng added. “While you are promoting your drink, you are also promoting the host bar,

the liquor brand and the competition. You are promoting everything.”

friends and invite them to drink together after work, too.”

Apart from the judges, customers are also the ones bartenders need to please, but some can be cranky rather than friendly.

And what about the future of a bartender? For Imelda Ng, her plans are to take care of new staff members and be well-prepared for the company management courses.

“When the bar is fully occupied and there’s a new customer, they aren’t willing to wait. But instead, they will ask or stand next to customers who look like they have finished their drinks, and ‘force’ them to leave,” said Ng. In a hotel bar, she said it was not appropriate for staff to speak up because there were strict regulations limiting their actions with difficult customers. However, in a street bar, Lo said it was more flexible and easy-going. “When this situation happens, we can ask them to share the table with others. But if they continue to give us hard time, we can just ask them to leave,” he said. So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tel and a street bar? For the uninitiated, many believe both venues are places where people can hang out, drink and have fun. But the difference is in the rules. “Besides a competitive salary, the hotel offers attractive employee benefits, such as overtime allowances, free medical insurance and, best of all, they support us joining different competitions and willing to help us prepare the ingredients, too,” Ng said. But even though street bars do not have that a large amount of tempting employee benefits, some still enjoy the special atmosphere. “Here, the work environment is more flexible and free. We don’t have strict rules on hours (as long as we coordinate with the teams) and how we have to keep our distance from customers,” Lo said. “You are literally closer to customers. We can be

“And of course, to have a better work-life balance [trying to take less Uber] and spend more quality time with family,” she said. For Lo, he is preparing for a competition in Taiwan in January and the next major step in his life. “My wedding is going to be a few days after the Taiwan competition. But luckily, my fiancée and I had already worked out most of the wedding preparations, so it won’t be a big problem for us,” he said. “But regardless of whether I win or lose in Taiwan, I have promised to take the next six months off for rest and relaxation.” The atmosphere in the bartending industry is more like family than what people may think. “We have peer group chats to share industry news, exchange competition news, or even help others to find specific ingredients, too,” Ng said. It was difficult to pick just one person to be thankful for, so Ng gave a shout to all the peers she has encountered on the job. “We are like family here. It’s relaxing to be surrounded by them, we talk about things that happen at work and enjoy a drink or two after work or during our days off,” she added. For Lo, his ex-manager had influenced not only his work ethic but his personal life and personality today. OV Adviser Ms Sandra Lowe Pages editor Carol Chan Photographer Isabel Ng, Vincy Wong

NOV / OURVOICE /

47


一手定春秋

不正則鳴 黃仲鳴

兒茶素

香港樹仁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

處事斷決如流,做人就無欲無求。

查大俠寫錯字 (二〇一八年十月三十日,一代文豪金庸病逝。痛之。 ) 近買了部新書:《射雕的秘密》,有學生見而問道: 「『雕』不應『鵰』嗎?」 當年,查大俠的《神雕俠侶》坊間合訂本(非現時 查大俠修訂的欽定本),封面悉作《神雕俠侶》;少年如 我,感到非常奇怪,曾翻辭書,才知「雕」、「鵰」乃通 同,《射鵰英雄傳》亦可寫作《射雕英雄傳》。 《辭源》修訂本「雕」字條第一義:「猛禽名,亦作 鵰。」引《史記.李將軍傳》:「是必射雕者也。」惟《 漢書.李廣傳》已作「鵰」。 不過,「鵰」「雕」同義,直到方今仍是。但我始終 認為寫「鵰」較佳;「鵰」,禽之一種也,當然是「鳥」 旁。「雕」,現時多用於「刻鏤」這一義,通「彫」。 查大俠將「雕」作「鵰」,沒錯。 但他有沒有寫别字呢?有。 《書劍恩仇錄》袖珍本頁二一一:「韓文沖見陳家 洛如此處理,怒氣漸平,正想交待幾句場面話,忽然駱冰 道:『總舵主,那不成,你知道他是誰?他是鎮遠鏢局的 人。』」 同書二一八頁:「那姓瑞的道:『這個我們怎麼知 道?上頭交待下來······』」 「交待」,應是「交代」,《爾雅.釋山》疏:「泰 山一曰岱宗。岱,始,萬物之始,陰陽交代。」「交代」 ,彼此相接替之謂,《後漢書.博燮傳》「郡將范律明知 名,舉燮孝廉,及津為漢陽,與燮交代,合符而去。」 「交代」,《現代漢語詞典》有三種解釋:1把經手 的事務交給接替的人。2囑咐。3把事情或意見向有關的人 說明;把錯誤或罪行坦白出來。 查大俠「交代」寫作「交待」,兩番出錯,證明對此 字不大了了。

新傳網平息風波 新傳系內SYMediaLab新傳網在9月始向系內學生提供 實習機會,引起學生疑慮其角色與責任。 2013年11月11日在樹仁大學校方高層與恆基兆業地 產支持下,新傳系主任梁天偉正式創辦新傳網。至2014 年,惠記集團的單偉彪更捐出一千萬支持營運。至今,新 傳網運作與財政保持獨立於樹仁大學,自成新聞媒體,由 資深新聞工作者打理。 目前新傳網與樹仁大學間達成合作:新傳網提供實習 機會予學生,而大學則提供辦公室予新傳網設立新聞室, 並借出拍攝器材和相關設施供新傳網網站使用。 至2018年暑假,創辦人梁天偉將新傳網交由註冊社團 COMMUNICATION & VOICE (CP/LIC/SO/19/58783) 全權管理 和營運,社團主席為系內編輯顧問張仲華,亦是新傳網出 版人。同年9月13日,根據《本地報刊註冊條例》註冊。 五年營運有目共睹,一次解釋足以明瞭。

columns

專欄


短期租約

創意市場詭異實錄

費七

Chris

冷眼旁觀港足,默默付鈔支持,怒其不 爭。是最悲觀的樂觀者。

香港創意市場,絕不有型,人和事可以很荒誕詭異, 血淋淋的實戰真相,你準備好未?

改變不能忘掉本性

照下塊鏡

本欄破戒一次,談歐洲足球。

街頭巷尾人人夢想夢想,說得人煩,也太虛幻。「夢

最近有網站踢爆,歐洲各國多間大球會密謀,脫離歐

想」一詞,會寫、會讀,大部份人卻不知道怎麼做。問年

洲足協舉辦的歐聯,「另起爐灶」成立歐洲超級聯賽,更

青同事:十年後憧憬中的自己在做甚麼?

有指新賽事會取代本國聯賽。且不說部分「班霸」其實早

「唔知呀,發咗達掛。」他答得也對,夢想其實可

已自行脫離歐聯,轉投次一級的歐霸,計劃本身對歐洲足

以很實際。但不論你的夢想是實際還是夢幻,關鍵在於,

球亦不見得有任何幫助。

要用甚麼方法去達到這個境界。要有方法,首先你要認識

組「歐超聯」最大原因離不開是「錢」。只要自行做

自己。

莊,便不必受制於歐洲足協,轉播費可以自行瓜分。平心

中學時期,我是一個典型壞學生,逃學、打架、捉弄

而論,大部分球迷看歐聯都的確是看大球會賽事,似艾斯

同學...除了讀書,每一樣都是興趣。後來自覺很喜歡繪畫

坦拿等又有多少球迷聽過?叫座力高,轉播費分成多一點

亦有點天份,於是嘗試搜尋相關出路。然後發現有個科目

也不無道理。但似是西甲雙雄瓜分大部分聯賽轉播費已見

叫「設計」,中五畢業可透過JUPAS入讀相關文憑課程,

不合理,如今的歐洲班霸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豈非貪得無

也有機會晉升大學。赫然發現一條可帶我脫離傳統教育制

厭?

度的光明大道,我如中六合彩;但問題來了,首先我要中

體育引人入勝之處在於能夠以弱勝強,否則李斯特城

五畢業,會考好歹也要有點分數。

贏英超又豈會為人津津樂道?歐超聯構思卻杜絕「爆冷」

所以中三以後,我用自己的方法試著用功讀書,發

,只容班霸圍威喂。誠而,強隊與魚腩唇亡齒寒,魚腩是

現一直討厭的東西,只要你看待為修成正果的一個必要過

哪隊不重要,但必要有魚腩存在,球壇才可百花齊放。

程...屎原來沒那麼臭。結局是,我終於如願以償修讀平面

說是破戒,實與本地波不無關係。有人提出甚麼大亞

設計,屎忽撞棍也能大學畢業,同時亦參透了原來喜歡畫

灣還是大灣區聯賽,其實與歐超聯同理。當然轉播費差得

畫不過是從事設計行業的一個非必要又微小的原始基礎。

遠,但一個城市長遠只有一兩隊球隊,同樣難以「做大個

從投身社會到自組公司,二十年來,也是設計相關事業供

餅」。今日巴塞對曼城可能有點睇頭,但每年對三四次已

養我的精神和生活,也愈趨滿足。這種滿足,該能定義為

不見新鮮;香港對廣州,尚且有港中矛盾可以炒熱一下,

夢想達成了,雖然離發達還好很遠。

但可以炒多久?

你的特質是甚麼?可發揮至那種層次?可用在甚麼地

電影《最後武士》有一段對白頗值參考,引文作結:

方?在那嗰舞台會令自己快樂?誰會欣賞你?誰會跟你兢

I have dreamed of a unified Japan, of a country strong and

爭?最後你想變成那種人?

independent and modern. And now we have railroads and cannon,

填好答案,給自己定位,再衝出去面對挑戰,在得

western clothing. BUT we cannot forget who we are, or where we

失之中調節自己,再衝出去... 那個看似模糊的夢,會越來

come from.

越實在。

NOV/OURVOICE/49


陳曉欣 黃婉淇 蔡蕾兒 宓靜雯 關筱妍 楊 慧  汶

何家藝 梁            皓 梁敏義 盧施穎 馮梓健      梁  思  行

黎燕玲 盧浩鏘 蔡卓霖 李文瑋 曾藹豪

蘇芊穎 龐鎮衡 蔡凱琳 梁穎思 吳慧慈

黃姿慧 蘇琬斐 仇朗寧 譚 棋  之

林凱潼 陳極彰 梁中勝      張  穎  淇

林藹琦 郭嘉輝 田之萱     方  綺  婷

郭嘉莉 黃欣婷 盛蕊萌

巫詠妍 溫 麗  兒

梁雋姿

鍾詠浠

譚雅穎

徐于棋 胡              謖

黃御晴     鍾   慧 嫻

陸            霖

冼世澄

顏明忠

梁靜文

陳欣彤

陸紹泓

湯柏鏗 郭偉健 歐  陽  卓  然

柯映彤

陳彥頴

黃雯昕 萬 璟  禧

何煒婷      吳  逸  軒

洪子茵

張菀晴

黃詠琪 李 芷  菁

麥浚煒      梁  健  詩

李羿瑩

陳偉城

黎            蕊 蔡曉瀅 高 藹  澄

江祉澄     廖 芷 君

王雅莉 吳少琪

沈慧盈 許夢莉

潘曉豐 譚淑琪 陳淑宜 林洛堯 高 爾  貝  娜

劉寶如 宋家旋

劉明珠 林倩詩

王心兒 孫珮釧 唐頌欣 陳啟祥 伍 芷  晴

林瑞庭     許 穎 蓉 徐嘉晴     蕭 佩 欣      牛  禾  青

蘇卓君 陳嘉恩 麥雯霖 許曉琳

黎志鐘 何靖雯 何子遠 郭佩雯

鄭鳴慧 李綺淇 陳綺洵 黃皓琳

洪孝諾 孔詠珊 鄧穎琪 黃鴻誼

高             蓉 李靜蕙 黃             殷 曾美淇

黃詩晴

吳鎧均

蘇潁琦

梁穎心

陳朗善 鄧佩茹 吳家耀 趙家盈

十一月 號



二 零 一 八

﹁ 入 大 學 才 想 ( 前 路 )

就 遲 了 。

十 一 月 號 第 十 三 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