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Islands —余咨穎 2014 建築設計作品集

Page 1

Vol. 2

ARCHITECTURE DESIGN 建築設計 2o12 - 14

余咨穎 Peter Yu

An Architecture student and freelance Graphic designer in Taiwan. 台灣中原建築系學生 自由接案平面設計師

Email peteryu200275@gmail.com Online Portfolio www.behance.net/peteryu


學歷 中原大學建築系 2010 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 2010 實習經歷

2014 暑假 冶鑄建築 + 設計事務所 2013 暑假 冶鑄建築 + 設計事務所 接案經歷

URS27M 郊山友台 活動《上山學武》̶主視覺 竹北六家熟成果展覽 ̶主視覺 台南

對空間 ABSOLUTE ART SPACE ̶Logotype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設計週《五福臨門》̶主視覺 世新大學電影組畢業製作《荒疇》̶海報 世新大學電影組畢業製作《母親 再見》̶標準字

2013中原建築營《KICK》̶主視覺 + 營隊印刷品 2013中原建築舞會《野蠻遊戲》̶主視覺 經歷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學生會副會長 中原大學 建築系 104 級班代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畢展主視覺設計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畢業專刊設計 中原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週美宣長 中原大學 建築營美宣 中原大學 建築舞會、建築小姐、建築之夜美宣 教學

2014 中原大學建築系大二排版助教 「民主店頭」 「五福臨門」 「

對空間」

標準字設計獲 黑秀網 Heyshow.com 特別介紹




「建築需要爭議,只有令人厭煩的建築,才只有一種聲音」 – Rem Koolhaas



收 入 設 計

城市邊緣 工業生產城市研究與策略

住宅的社會介入 臺北居住研究與策略

自然介入都市 臺北公共自行車系統臨時停靠點設計

旅人聚落 青年旅社建築設計


大四

研究與設計

城市邊緣 工業狂想曲

The Edge of City INDUSTRIAL FANTASY

序言 在還沒來的及思考、感受之前,社會已轉變成 一部具有

實體空間的生產,型構出以資本追求為主體的社會地景

多分支的龐大自走機器,充滿意欲的以各式

̶當代城市。 「由於調節機制失效,機器核心不斷增殖壯

商品為包裝,以自由為名,建立起複雜的經濟手段與高

大,分裂再整合,系統面臨極端的不穩定狀態;一方面迅

度分工來累積資本。正由於機器太過精密又太過巨大,

速擴張領土, 噬掉非其陣營以各式價值觀發展的多元

少數具有巨大資本、掌握關

社會,一方面則出現局部壞死的細胞,在空間地景中留

技術以及權力者形成機器

的數個核心,並生成次核心以及無數個生產分支;透過

歷史六大 工業城

下數道

痕̶ 即此所謂的城市邊緣。


利物浦

魯爾

底特律

新竹

珠江三角洲

松島仁川

LIVERPOOL

RUHR

DETROIT

HISNCHU

PEARL DELTA

SONGDO

位置 Location

從單一城市空間到

UK

全球視為一個場域

Germany

USA 10000 5500

1000 World Average GDP Per Capita

100 0

城市發展原型 Prototype

擴張方式 Expansion

從早期以地緣發展的水平擴張 轉變為跳躍式的拓展

擴張後


利物浦

魯爾

底特律

新竹

珠江三角洲

松島仁川

LIVERPOOL

RUHR

DETROIT

HISNCHU

PEARL DELTA

SONGDO

城市結構 City Structure

生產模型 Production Model

生產附屬於城市

生產成為城市核心

生產等於城市


生產鏈模型 Production Chain 產業逐漸脫離城市的涵構及框架 成為全球生產鏈結的一部分

縱觀歷史上工業城市,生產與空間的關係從 依存於自然到依靠資本主義,生產行為回應 特定地區的需求到面對世界競爭,工業區與 都市也從相互依傍至完全複合一體,現今的 生產打破了實質空間連續,新的工業城市以 套裝姿態出現,任一城市都能為全球生產鏈 的一個環節。 在全球化的當今,世界各地產業相互鏈結, 快速變動之下跟不上變化的城市空間將會 萎縮或死亡。


生產的歷史 政治與經濟

科技


品牌與企業

消費性產品


在地基地分析

新北市 新莊五股工業區

一塊長期處於城市陰暗面卻擁有多元工業地景的生產地帶

歷史

早期漢人對台北盆地的大規模墾拓,伴隨淡水河的航運發展,新 莊一帶發展迅速。日治時期,水圳的規劃與疏通使其成為台北盆地中 主要糧食產地之一。由於戰後規劃者的失當,導致原有農田土壤鹽化 荒廢。隨著台灣工業的發展,正式、非正式、不同型式的工業地帶取代 農田,成為

裡主要的地景。在西元2000年左右,政府大量注資獎勵

投資及開發新設工業園區,規模較大的企業逐漸脫離以中下游中小 企業為主的新莊五股一帶, 規模較小的企業則在面對全球產業分工

TISSUE 加工五金

生活區

邊界

工廠區

開放性高

住工混合區

圍閉性高

的轉變下無力轉型,導致了此一區域的萎縮。   正

此時,新莊副都心的設立,鼓催了許多房地產商前來投資開

發,價格低廉的工業地迅速轉變為豪宅林立的街廓。另一方面,新北產 業園區的設立,以及大

交通系統的建置,將對原已混雜的城市空間,

造成另一波的衝擊。 些工業生產地帶,透過巨大的道路、排水溝與高 架橋切割了城市生活的中心,城市於是出現了裂縫。城市中心被孤立, 而工業區本身,則成為生活中不被看見的邊緣地帶。

可劃分為六區

產業園區

加工機械

住工混合

市區

特區

生產

土地私有化

生活

辦公+生產

違建生產聚落

生活與生產結合

生活密集

去在地化


孤立的 Ioslated Archipelago

高機能的 小型的個人工地同質空間

簇群的 欲轉型為高強度產業中心並向周圍擴張

被圍塑的 週邊區域或地理邊界所圍出的空間

upgrade

似牆的 分離兩側

將被填充的


全區規劃與願景 原始架構

議題

新的組織

在龐大的全球經濟體系下,各 式自由貿易的簽定與產業特區的設 立造成大量外來企業的投入,而影 響到在地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更 進一步衝擊著原本的工業生產空間 與生產人的生活。另一方面,生產用 地轉化投機的土地資本,則將原有 土地上的生產行為,抽離了城市的 涵構,更進一步製造階級差異與對 立。在

樣的架構之下,城市中的不

同族群,將越來越無法在

個城市

裡找到安身立命的場所,而造成更 為破碎斷裂的城市生活空間。 生產

居住

廠辦 / 生產核心

市中心 / 生活核心

策略進程

為了縫合現有城市各區域互不相關的狀態,並創造完整的城市 生活-生產經驗,依照現有特性重新定義了各區域的機能,進行一系列 的干預 首先在住工混合區內 – 置入足㣁的公共機能,打破原有混合工業區的 分布,創造大量吸引力讓外部不同領域的對象有意願在此生活工作, 並將活力延伸至河岸周邊,藉由增加河岸使用率,將活動延伸至北面 的產業園區。 同時,對於位於北面的產業園區進行重組,利用原有的運輸系統,制 定更具彈性的都市框架,提供企業總部、大規模商業活動、以及市民 活動的集合空間,透過自主流動的市民活動將城市進行面狀整合 分別於加工機械區的南北兩端設立城市次核心,於南端與大學結合,

提供產業升級所需的工業設施,而在北端則創造與產業園區接軌的 生活場域,讓資方,勞動者,在地居民能融入到實質的城市空間,創造 產業轉型及合作所需的動能。 最後,藉由城市四周的重組, 自主的重新定義舊有的城市核心,打破壁 壘分明的疆界;並將最北面的孤立地帶轉化為城市休閒活動的延伸, 使其與五股 在

地重新連結,找回其原有的城市-河岸關係。

樣的策略中,試圖將城市作為一個整體思考,使其成為產業有所

發展,勞動者有所成長,而於城市生活的居民能夠安居樂業的所在。


設計̶

住工混合區

基地現使用方式多為一樓作私人工廠二樓以上則為住 宅,工廠的生產以金屬零件居多,相較新莊五股其他工業區 規模較小。基地在都市使用計劃中原為工業區,之後轉為乙 種工業區因此能允許住宅及商業使用在其中。街道尺度較 小,建築密度高且擁擠,城市因為工業生產區位優勢而使得 小型加工廠紛紛聚集設立在此,因為不是住宅區所以城市 生活空間不佳,缺乏開放空間及娛樂等週邊輔助機能。   此區應該生產與生活不應只是並列,而是相互回饋共 生的關係,在生產的角度為在地的小型加工業找到更佳的 模式,並帶來更多的機會;生活的方面也將找回適度的開放 空間,以及在地生活圈的氛圍。

生活

A

虛 VOID 現在

B

生產

C

A

B

C

透過解放擁擠的基地函構,置入虛的空間平衡區域發 展不均,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及更好的生產工作機會

未來


以200平方公尺創造新的生活圈,置 入新的生活核心,三種強度的核心 將生活區延伸至東邊,並選定空屋 或空地作為基地。

核心 家

都市

起居室

虛+電影院

虛+酒吧 / 咖

前院

虛+運動場

臥室

虛+地景

陽台

虛+花園

吸引力 強 廳

設計與藝術駐村


原型

酒吧 咖

設計工作室 藝術村

酒吧 咖

設計工作室 藝術村

基地 A 基地 B 基地 C

A

B

C


基地 A

基地 B


基地 C


大四

研究與設計

住宅的社會介入 臺北居住現場

A Social Intervention of Housing The Facts of Living @ Taipei

歷史 戰後臺北都市與居住發展

1945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戰爭 終止

臨時 年代

轉變 年代

精神 年代

資本 年代

美好幻想 年代

超速 年代

兩百萬人來台

政局趨穩

民主意識抬頭

住宅商品化

嚮往媒體宣傳

人口數突增三成

長期經濟計劃

重視文化設施

政府角色弱化

國外生活景象

連結速度更快

臨時性的生活

臨時城市居住

無殼蝸牛運動

網路發達

世界更小


公辦建設

1950s

眷村̶四四南村

市民住宅 WC

店屋

日式眷村̶紹興南村

WC

K

B

私有建設

L ,D

K

B1

L ,D

B2

斯文整宅

敦化大廈

1960s

南機場一期整宅

1970s

南機場二期

南機場三期

林肯大廈

一品大廈

1980s

大安國宅

青年新城國宅

鳳翔花園大廈

艾菲爾大廈

1990s

文化二期國宅

2000s

信園國宅

關渡昇陽

宏盛帝寶


都市成長

1950s

1960s

密度 +

1980s

密度 +++

1990s

密度 ++++

商品化 +

商品化 ++ 郊區化+

1970s

密度 ++

文化設施 +

2000s

密度 +++++ 商品化 +++

標誌性 ++++

縱觀台北五十年城市發展,政府與民間建設角色重置互換,都市景象不斷加高、加大、擁塞、多了包裝也多了金 錢,更充斥著標誌性建築。台北逐漸中心化資本化,並在上個時代的雛型下不停填入新時代的各種需求,以成就 今日高密度商業與居住共生城市。


住宅原型探索

高層國宅

公有建設

市民住宅

五六樓國宅

眷村

整建住宅

五六樓國宅

國宅社區

美軍宿舍

豪宅

超高層公寓

日治房舍 電梯公寓 四樓公寓

小二房 小三房 小坪數套房

私有開發

套房住宅

樓中樓

挑高夾層

街屋


市民住宅 1950

WC

K

B

L ,D

WC

K

B1

L ,D

B2

平均 26 坪/戶

店屋 1950

一樓店鋪

眷村 1950 公共廚房 集會所 住戶於附近兵工廠工作 平均 10 坪/戶

五六樓國宅 1960

平均 9 坪/戶

一樓市場

四樓公寓 1960

平均 30 坪/戶

整建住宅 1960

平均 8 坪/戶

一樓市場


國宅社區 1970 平均 1000 戶以上 平均 14 坪/戶

套房公寓 1970二三樓公設 一樓商業

平均 10 坪/戶

電梯公寓 1970-

更加高層

B Ba

B

B

B Ba

L

D

K

樓中樓公寓 1970-

1980 後變為 挑高夾層公寓

一樓商業

豪宅公寓 1970-

Ba

K

Ba

MB

B

130-260 坪/戶

高層國宅社區 1970

B

B

Ba D

Ba

平均 1000 戶 平均 38 坪/戶

K

B

L

D

B

L


台灣集合住宅演化

每戶坪數

25F 20 15 10 5

1950s 傳 統 合 院

整 建 住 宅

高 層 國 宅

五 六 層 國 宅

)

)

品 質 差

1980s 挑 高 夾 層 公 寓

超 高 層 公 寓

1990s

高 層 國 宅

強 調 公 設

(

(

市 民 住 宅

品 質 高

)

品 質 差

高 層 公 寓

(

五 六 樓 國 宅

(

二 至 三 樓 公 寓

1970s

(

日 治 宿 舍

1960s

)

) 兩房一廳 兩房兩廳

統計

三房兩廳(標準) 四房兩廳

誰能負擔?

普通步登公寓 高級電梯公寓 (四房兩廳)

4房2廳2衛 六房三廳產品 起居室/浴廁分離/更衣室

超 高 層 公 寓

高 層 國 宅

2000s 豪 宅 社 區

高 層 國 宅


棲身之處好找 ?

新建數 < 舊屋數

誰需要房屋? 普通住戶口組成

30%

60%

10%


小結 從前一個居住區的形成是由於許多人口 的聚集而形成村落,人口帶來商業,因 此漸漸的在區域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商業 服務。但現今資本主義影響之下的都市 如台北,商業主導了建築使用及發展, 住宅成為了高價值的土地商品,居住的 行為妥協於商業發展,集體性的社區歸 屬不在,成了單元商品的羅列,因此思

都市發展將趨向均質化,因此我們必須在資本商業的機制下微重組

考是否存在另一種居宅及商業發展並存

城市結構,重新創造生活場域及核心以找回內聚力。

的可能性而非妥協。 當今的城市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邏輯之下 商業及居住行為已成為共同體,但目前 的狀況卻是一種相互妥協。

基地 台北東區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及仁愛路四段 敦化南路一段及光復南路之間 一個商業強度高 而居住行為被迫妥協的地區 歷史角色 以前 台灣身為國際城市的象徵 / 典範

未來 商店越開越多,新建案或更新案將地面

現在 典範轉移至信義特區

層細分成許多店面,樓上則是大坪數豪

東區留下高度商業發展及高地價

宅單元

高房價及流行象徵

高度


商業角度

居住角度

優 知名商業區

交通及購物便利性高

可以步行

高消費

街的尺度

室外的購物

缺乏基本生活機能 無地面層的社區空間

使用分區圖

實際使用圖

東區商業發展程度高 地面層多為商業使用

分析 商業類別

缺 連續性不足

鄰里關係薄弱


核心

商業強度

主要人潮

商業發展仰賴主要街道、幹道與捷運出口,並在道 路兩側是高層的辦公室空間及飯店

兩種空間策略

商業 連續性

由介入虛空間改變附近氛圍

NOW

(帶狀) 更順暢的遊走在購物路徑之上 居住 圍合性 (區域) 如同眷村或鄉下的居住

FUTURE


藉由四種手法 控制區域居住或 商業氛圍及強度

路徑

居住強度高的地方

商業強度高的地方

由不同元素控制氛圍及誘發事件

由不同元素控制氛圍及誘發事件

安全感

連續的購物帶

集體的歸屬感

融納不同活動的場所

多種類的事件

在地人的社區歸屬感

誘發生活性質的商業服務

在地人盡量不受商業影響生活

核心

分離

連接

確保社區及個人的隱私

元素


置入

全區配置圖



大三設計

自然介入都市 臺北公共自行車系統 臨時停靠點建築設計

基地 基地位於台北市信義商圈,忠 孝東路五段雨鬆仁路交

口廣

場,現為草坪與Youbike服務租 借站。


議題 高度規劃的信義計劃區中,都市所展現的景象也 是規劃下的結果,看似隨機的人群活動、 自然的綠 意公園、建築樣貌、生活尺度等都存在看得見與 看不見的安排。 在都市中連自然都受到規劃,整齊的行道樹是都 市人口中的「自然」,身處在都市越久便離山野中 真正的大自然越遠,而那被規劃的行道樹反而變 成了唯一接觸自然的可能。

若將Pavilion做成看似隨機的一片森林,對映被高度規 劃的都市,並從裡面回望都市被規劃的痕跡。


在自然中見都市

自然與都市拼貼

都市規劃景象

設計

以都市計劃表達自然 自然是都市的縮影

植物當作建築語彙

網格與視線


層級

將路徑拉直沿途的經驗剖面

配置圖


大三設計

旅人聚落 青年旅社建築設計

基地

紹興南村

概念

都市中的旅店因寄於商辦之中,為追求高效率

基地位於日式眷村中,若說線性的

使用容積,多呈現線性排列的空間。

旅店適合規劃後的城市,那麼空間

本次設計基地

自由生長的眷村,應該會有眷村空

有住三容積225%,因為樓高限

制兩層所以無法完全使用,或許

意味著更多

戶外空間,以及非線性組合的可能性。

間感的旅店,為旅人帶來新的居住 以及生活方式。

分析

眷村空間構成


空間形態

空間形態 × 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


設計

A區

B區

基地分區

C區

與社區關係

出簷 模糊內外

彈性的社區廚房

影響週邊鄰里 將圍牆開放


建築立面選用反射材質,將隱身於週邊日式 眷村的磚瓦鐵皮與樹冠之中。

1F 平面圖

2F 平面圖





學歷 中原大學建築系 2010 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 2010 實習經歷

2014 暑假 冶鑄建築 + 設計事務所 2013 暑假 冶鑄建築 + 設計事務所 接案經歷

URS27M 郊山友台 活動《上山學武》̶主視覺 竹北六家熟成果展覽 ̶主視覺 台南

對空間 ABSOLUTE ART SPACE ̶Logotype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設計週《五福臨門》̶主視覺 世新大學電影組畢業製作《荒疇》̶海報 世新大學電影組畢業製作《母親 再見》̶標準字

2013中原建築營《KICK》̶主視覺 + 營隊印刷品 2013中原建築舞會《野蠻遊戲》̶主視覺 經歷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學生會副會長 中原大學 建築系 104 級班代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畢展主視覺設計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畢業專刊設計 中原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週美宣長 中原大學 建築營美宣 中原大學 建築舞會、建築小姐、建築之夜美宣 教學

2014 中原大學建築系大二排版助教 「民主店頭」 「五福臨門」 「

對空間」

標準字設計獲 黑秀網 Heyshow.com 特別介紹


學歷 中原大學建築系 2010 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 2010 實習經歷

2014 暑假 冶鑄建築 + 設計事務所 2013 暑假 冶鑄建築 + 設計事務所 接案經歷

URS27M 郊山友台 活動《上山學武》̶主視覺 竹北六家熟成果展覽 ̶主視覺 台南

對空間 ABSOLUTE ART SPACE ̶Logotype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設計週《五福臨門》̶主視覺 世新大學電影組畢業製作《荒疇》̶海報 世新大學電影組畢業製作《母親 再見》̶標準字

2013中原建築營《KICK》̶主視覺 + 營隊印刷品 2013中原建築舞會《野蠻遊戲》̶主視覺 經歷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學生會副會長 中原大學 建築系 104 級班代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畢展主視覺設計 中原大學 建築系 51 屆畢業專刊設計 中原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週美宣長 中原大學 建築營美宣 中原大學 建築舞會、建築小姐、建築之夜美宣 教學

2014 中原大學建築系大二排版助教 「民主店頭」 「五福臨門」 「

對空間」

標準字設計獲 黑秀網 Heyshow.com 特別介紹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