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作築耕: 2013年夏訊

Page 1

2013

COMMON GROUND TAIWN

建築哲理

感動自平地而起

實驗案例

布農族森林教堂

群作築耕 以建築耕耘在地願景


群作團隊集結有海內外志工參與經驗的 年輕建築人來共同發起 誠如「群作築耕」之辭意 秉持以團隊共同攜手運作、 以建築耕耘在地的願景 希望藉由自身專長來協助 偏遠地區、少數與弱勢群體 針對在地實質需求 如 診療所、教室、教堂、 社區食堂或廚間、與文化工作坊等 在有限資源之下完成 符合現代基礎生活水平之建築 發起成員具有災區永久屋重建、 建築學院設計與理論教學、 以及偏遠地區實地調查等相關工作背景 以2010年起於桃源山區復興聚落觀察與策劃 的實驗性教堂案例為範本 群作團隊著重永續構造、 節約資源、生態保存 並結合社會議題之分析 以設計能與人群及環境之間連結之建築

群作 宗旨


梁馨中 美國紐約州建築師執照 伊利諾州立大學香檳分校建築學學士 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碩士 Gensler Adeas Buro Ole Scheeren

We Architects Anonymous FXFowle Architects 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 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研究室研究員 國立成功大學暑期研究班助教 Parsons+Fernandez-Casteleiro Architects

曾經很嚮往城市生活,也設計過許多國際項目,但始終最著迷 的,還是無名、無背景、卻充滿了故事的建築個體。日記中所 寫的,都是對不同文化的體會、認知、期許、還有希望。喜歡 以陌生人的眼光,去探討如何改造一些被忽略的空間,類似公 共廁所、休息廣場、移動傢具、有機蔬果市場、河畔閱讀區, 鼓勵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想像。曾在成大帶領暑期學生研究台 南逐漸消失的公共空間,做出一系列焦點為台南各個寺廟前的 公共廣場的記錄短片。過去的四年,協助哥大研究生在中國探 討大尺度開發過後居民與被遷戶,城市與基礎設備,所面對的 種種挑戰。相信,建築應該要為人民服務。設計建築的出發點 ,也該由人開始。

群作 成員


辛柏毅 台灣建築師執照 華盛頓大學建築學學士 賓夕尼亞大學建築研究所 Freiheit& Ho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Huber建築師事務所 張瑪龍建築師事務所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設計課程兼任師資 旅居海外十餘年,先後包括神戶、波士頓、西雅圖、及費城。 返台後的2009年初,隻身前往台東的兩處排灣族聚落,自主義 務為當地孩童開設英語課程。爾後的2010年,沿河床便道進入 莫拉克災區,探訪山中的布農族聚落,以共同生活來記錄在地 的人文與自然紋理,發展針對偏遠地區與少數群落的建築策略 ,並藉由有限資源容許下的建築形成來探討連結環境的方式與 解決在地的社會議題。建築萌發自文明的蘊涵,而文明則呼應 自層疊的生命體驗,為尋覓與體驗台灣城市逐漸忘卻或褪去的 隱匿感性,辛柏毅每年也徒步旅行115公里至南境鵝鑾鼻,沿 途隨機訪談在地人士,並夜宿學校、教會、派出所、公園等, 以最徐緩、但能與環境最直接感觸的方式來重新認知每一寸土 純潔透徹的原始光影。

群作 成員


施舜文 成功大學建築學士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 戴榮伸建築師事務所 離開成大校園之後,在國內數處偏遠區域學習對在地的建 築實踐。曾在瑪家、好茶村、與牡丹等莫拉克颱風後的原 住民災區參與永久屋的施建,也數次在農業縣投入日治舊 結構的活化利用、以及轉化閒置空間在有限資源之下為人 群共用之和善建築環境。施舜文也協同針對桃源復興聚落 的整體調查與實驗性設計工作。

群作 成員


伍致博 Rob May 美國、英國、香港等3國結構工程師執照 擁有9年餘的結構工程經驗,從事多元規模與空間 性質的項目,從私宅到體育館都有參與過。伍致 博對各種結構材料 ,無論是 鋼筋混泥土、木結 構、鋼結構、或傳統建構方式,皆有深入的學術 研究與專業知識。 也因為在多個國家有過案例經 驗,對各國家的施工模式、材料類別、法律規範 等有充分的實務瞭解。另,由於長期針對地震地 區深入研究結構定性與參與施建,伍致博在結構 領域豐富的工作經驗對群作築耕將可提供更精闢 的協助。

群作 協同


以對少數與弱勢群體的 關懷 為軸心 群作團隊不歸屬於任何組織 樂於配合與支援 任何 希望以建築形式 來改善上述群體之單位 無論是個人 或組織 只要是您所認養或志工服務之地區 有建築方面之需求 歡迎與群作聯繫 我們將深入了解在地的建築實質需要 並從在地特質的調查與分析開始著手 進而衍生能與環境整合的建築作品 並將建築美學深根於在地文化

群作 願景


群作團隊以共同參與為精神 不以單一個人為對外代表 為求設計規劃能兼顧多元探討與有效執行 以三人為各建築小組 初期並由梁馨中、辛柏毅、施舜文為發起首組 並由英國結構工程師伍志博 為整體群作團隊擔任建築結構顧問 同時我們也 竭誠邀請有 以下經驗或專長者的參與 一同發揚並落實對弱勢與少數群體的關懷: 建築設計規劃 建築製圖 結構計算 各項營造,如竹構、木作、泥造 海內外偏遠地區、或弱勢與少數群體之志工服務 海內外偏遠地區、弱勢與少數群體之研究與規劃

有意願參與群作的建築朋友,我們竭誠 歡迎您的加入,聯絡方式請見最末頁。

參與 群作


群作團隊除了建築專業 以及對潛在性使用者的訪談之外 我們也須針對各項建築使用用途 諮詢相關專業領域 若您有下列專長或參與經驗 歡迎與群作團隊聯繫和交流 成為我們在設計規劃過程中有力的協同諮詢 教育: 學齡孩童教育、弱勢或少數族群孩童之課後輔導 特殊孩童教育、聽障與失聰孩童教育、育幼院、孩童心理 諮詢與重建、青少年與成年職業訓練 醫療保健: 偏遠地區診療系統、婦女與兒童醫療系統、特殊疾病療養 系統、養老與看護系統、獨居老人探訪系統 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災後社區重建、社區生態保存 在地文化調查與維護、在地手作產業工作坊

樂意協同群作的各領域朋友,我們竭誠 歡迎您的加入,聯絡方式請見最末頁。

協同 群作


在探討與闡述「建築」的定義之前,不妨試著以「家」的定義 做為前導。「家」可能是一棟樓房,也可能是一層公寓,它可 能寬敞,也可能擁擠,它可能座落於鄉村無際的田園,也可能 在城市的狹巷窄弄。 然而,除了既定的有形結構之外,「家」更是家庭成員之間親 情的延續,它也述說著每日發生的歡笑與憂愁、陪伴著你我的 成長與衰老。 這種無形的定義,並非以肉眼透徹察覺, 而是需要更細膩的內心體驗。 人們已經習慣生活在鋼筋水泥既有常見的形式當中,不過,建 築的定義,不是單以結構體區隔出各項機能空間即可論證, 更深層的,它需要構建出情感、氛圍、精神等等的生命蘊涵。 而此議題不是由業主與設計者決定何種設計風格或從型錄挑選 建材即可解決,而是需要共同探索,如何透過建築空間來促成 人與人之間更緊密的連結,以完成下意識的生命願景,這部份 ,宏大的結構體絕非唯一的解答。 文:辛柏毅 摘自 「感動自平地而起」 (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週刊 3105期/2011年8月29日)

建築 哲理


一件具有感動能量的建築作品必須出自於建築人所醞釀並累積的感 動。若建築人將豐富的情感奉獻給自己所創造的建築空間,即便是 擦身而過的路人,也會深同感受建築物流露出的微妙。 而建築人的感動,則是對建築屬性、在地人文與自然環境等等的內 心呼應堆疊而成,那種感動的珍貴並非單單可由巨大的結構體或華 麗的修飾架構而成。 安藤忠雄在「建築家安藤忠雄(商周出版)」一書中曾經共勉,「維 繫一個自由、公平的社會,需要超越個人意識的公共精神」。 的確,從體驗的過程尋找出感動的源頭,這不僅是建築人的天賦職 責,更是對社會文化的道德義務。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大阪府茨木市)」在極度嚴苛的資金條件下 完成,它在縫中的發芽圓夢應證信念超越考驗的生命韌性,其總樓 地板面積僅五十坪的樸實空間也賦予人群面對信仰源頭的醒悟; 在多元發展的台灣,建築除了朝向長寬高的有形發展,更應思考, 如何以建築空間孕育並延續人性的核心精神,更讓建築昇華為具有 感動力的生命體。 文:辛柏毅 摘自 「感動自平地而起」 (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週刊 3105期/2011年8月29日)

建築 哲理


378 .00

100M

11.

0

0

50

226 .00

6.5 15.30

0

32.1 5

5.5

海外發 英文版

N

18.4

99.75

20.2 0

18.0 0 25.0 0

D INCEPOPU LIN LAT ATI IO ON N 174.50

UDINAL

B

UDIN AL D

LON GIT

UDIN

AL C

133

.75

ABORIGINAL ZONE NON- ABORIGINAL ZONE

LONGITUDINAL A

86

6

.00

LON GIT

1

LONGIT

ARCHITECTURAL REVIVAL IN THE MOUNTAINOUS CITY Isbukun Community of Bunun aboriginal tribe is located along the edge of urban realm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Kaohsiung City. As Christianity representing majority of Isbukun, the religious structure therefore performs the influential figure in the local context. Throughout three consequent scales of analytical and design approach (region, community, and architecture) which apply natural and cultural parameters into the architectural strategy, including Bunun’s polyphonic vocal music and behavioral interaction, the new church and annexes along primary axes bridge a dialogue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to revive the community both physically and sociologically toward the ecological/sustainable solutions and self-sufficient society.

11

38.3

21.50

原民山村實驗性規劃

SCALE 2 COMMUNITY 76.40

ISBUKUN COMMUNITY KAOHSIUNG CITY, TAIWAN

Topographic access to Isbukun is a valley connecting Liugui District of larger non-aboriginal population. As Isbukun challenging depopulation, enhancing urban bond with Liugui and creating an architectural complex attractor point could transform Isbukun into a diverse service center for retired visitors toward sociological solution.

ISBUKUN COMMUNITY

27.60

森林教堂 FOREST CHURCH

SCALE 1 REGION

8 7

3

PRIMARY POPULATION ATTRACTOR POINT

LATERA L NEW STRUCTURES 新しい建物

1 FOREST WALK

PRIMARY SPHERE OF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2 RIVERSIDE WALK 7 河畔の歩道

14

森の教会 美術館

5 SKY THEATRE 晴空劇場

BUILT ENVIRONMENT

展示室

7 COMMUNITY WORKSHOP コミュニティ公共工房

8 FARMS

市民公共農場

既存の建物

コミュニティサービス區、診療所を含む

6.50

6 EXHIBITI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272

EXISTING STRUCTURES

B SCHOOL

3 FOREST CHURCH 2 92.6 4 ART MUSEUM 0

5

A COMMUNITY ADMINISTRATIONS, CLINIC SERVICES

森の歩道

LIUGUI DISTRICT

4

.95

学校

B

C

6

C BUSINESS QUARTER 商店区

D OTHER STRUCTURES: PRIVATE HOMES, HOSTELS, HOUSES FOR NON-LOCAL RETIRED RESIDENTS

他の既存建物: 民家、民宿、市外から来た定年退職者 特定住宅

A

2 0

50

100M


SCALE 3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SELF-SUFFICIENT ECOLOGICAL SYSTEM

PRAYER’S ROOM

farming hiking

Adopting the existing landscape allows a self-sufficient environment for residents to perform organic economic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sustainability concerns

arts

cultural parameters COMMUNITY RENOVATION

natural factors

4

5

socialogic al issues

1

5

2

ECOLOGICAL SOLUTIONS

3

3

PRIVATE OPERATION

ENVIRONMENT TOWARD ARCHITECTURAL FORMATION

4 STUDY ROOM

食堂/ 討議室

4 2

3 LIVING ROOM

2 DINE/ MEETING

礼拝堂

BUILT ENVIRONMENT

SOCIAL SOLUTIONS

1 CHAPEL

PUBLIC OPERATION

PRACTICAL INCOME (DESIGN REFERENCE) DYNAMIC OUTCOME (ARCHITECTURAL SOLUTION)

0

5

10M

居間 書斎

1


非建築之專業領域諮詢協同

服務對象 任何國家,資源有限之偏遠地區、弱勢或少數群體

發展流程

群作執行

須針對各項建築使用用途,諮詢相關專業領域。目前針對偏 遠地區、弱勢與少數群體歸納出三類最可能需接受建築志工 服務之建築類別,分別為教育、醫療保健、與社區營造。

協同群作

案前協商與資源評估

基地環境之調查及分析

建築設計發展

監造執行或輔助

了解在地資源是否符合受 公益關懷之條件,並針對 建築需求來探討合宜的規 劃模式。

針對建築類別、基地屬性、環境元素 等進行前置調查與分析。環境分析包 含自然、人文、交通、基礎公共設施 等任何可供建築設計參考之項目。

基地與其環境分析結果與後續的 建築規劃一併納入全面性探討, 在永續議題與合理建造經費之考 量之下,以研擬建物可對區域正 面影響的空間策略,並藉由建築 成果達到基本的現代生活水平。

若在台灣境內,將由群作團隊執行監造。 若為台灣境外,群作團隊將訓練在地人員 相關專業知識,以督導在地建築施工品質 ,群作也透過通訊隨時掌握進度與指導, 並將安排行程前赴當地,輔助監造過程。

空間 裝置

城鄉村 規劃

建築 單 室內

新構造 建物

景觀

舊構造 改造

其實建築不僅指的是建物、或俗稱的樓房,人群所使用的室內與戶 外空間皆含括在建築學的領域,也皆是我們所關懷的服務項目。

結構與法規審核 針對基地屬性(如 地質與地震頻率等)與容許之建設經費,與結構協 同人員確立合宜的結構材料、結構形式、施工方式,並透過專業結 構計算,檢測設計內容之穩定性、建築壽命、與日後維護性。

群作 執行


Common Ground is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young volunteers from Taiwan’s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We endeavor to work with other community outreach groups to provide aid for lesser privileged areas by building. We seek opportunities within these communities to design and build places dedicated for use as clinics, classrooms, libraries, cafeterias, or community centers. 有建築需求之海內外地區或群體, 有意願參與之建築人或協同之其他 領域者,竭誠邀請大家與群作築耕 共同關懷偏遠地區與弱勢群體,建 造共屬的美麗家園。

commongroundtaiwan@gmail.com facebook.com/commongroundtaiwan

群作築耕 建築志工團隊 COMMON GROUND

SUMMER 2013 BROCHURE

「群作築耕」之標誌由梁馨中設計 版權所有 所有文字與影像內容為「群作築耕」之著作版權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