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不同背景的朋友,參加了一個政府資助的導賞培訓班,大家都懷 有相同的熱忱:推動市民對我城文化史蹟多些關心、多些欣賞、和多 些保育意識。為了更好地普及社區文化史蹟導賞,擺脫社區導賞團僅 附屬於大型活動的臨時性質,也為了提昇導賞員的自我身份認同,我 們成立了《海濱文化導賞會》。 會徽設計 用了海濱學校同學設計校徽藍本,以示從海濱開始,也表示承傳海濱 學校校訓:「學海無涯,海濱為始」。底部加上綬帶,顯示本會專注 於文化、史蹟、生態(包括地質) 成立日期 2012年9月1日 緣起 宗旨 我們雖不是學術團體,也應積極推動會員提升,鼓勵會員嘗試從身 邊起步學做學術研究,這正與海濱學校的校訓 「學海無涯,海濱為 始!」 不謀而合。
內 容 《海濱文化導賞會十周年會慶特刊》(彩頁) 海濱緣起、嘉賓賀辭、主席感言、歷屆幹事會、會員統計、 鳴謝協作團體 及 十年回顧圖片集~~導賞活動、講座、生日會、周年晚宴 《海濱文圃》第九期(黑白頁 1-64頁) 我們的根 海濱學校校徽(學生設計) 學生上體育課實況 海濱學校
海 濱 文 化 導 賞 會 十 周 年 誌 慶 熱 心 導 賞 傳 承 歷 史 香 港 歷 史 及 文 化 教 育 協 會 主 席 梁 延 敬 敬 題 海 濱 文 化 導 賞 會 十 周 年 誌 慶 海 濱 文 化 導 賞 會 永 遠 榮 譽 會 長 葉 柏 強 敬 賀
還記得十年前,即2012年,一群痴迷於本地歷史文化 的愛好者替剛由一村校活化為社區活動中心「鯉魚門創意 館」作義務鯉門村社區導賞,大家經數月完成這有意義的 任務後。部分拍檔難捨短暫友情,決意組織一個著意介紹 香港各處古蹟文化,地質生態團體,以聚合對此有興趣之 愛好者。並以該已被殺校之村校校名「海濱學校」作為本 會的名號「海濱文化導賞會」。轉瞬間,至今已運作達十 載之久。會員由數位發展為超過四百之眾,這實有賴歷屆 執委幹事的努力付出。活動由社區交流探索,發展到替學 校、社團作社區文化導賞、導賞員訓練、會員間的訊息交 流和專題學術分享等。在過去兩年多疫情限聚下,我會仍
主席感言
在困難中繼續尋求變通,得會友支持下群策群力悉力以赴, 並得以不斷成長壯大。踏入第二個十年了,第一梯隊的執 委已打下基礎,交棒給第二梯隊發揚光大。現乘此刻祈盼 新一屆幹事會承先啓後,把會務發展得更遠大。 主席 陳寶年
學術研究幹事—陳寶年 公關傳訊幹事—左錦洪 生態保育幹事—陳琚瑋 會務拓展幹事—謝秀慧 福利康樂幹事—林桂芬 榮譽會長-葉柏強 榮譽幹事-劉樹家 榮譽顧問-陳天權、吳文正、劉國偉 羅麗如、梁炳華、徐月清
第三、四屆幹事會(兩屆) 2016-2018、2018-2020(31/8) 主席—周漸標 副主席—馬思涵 司庫—羅景熙 秘 書—吳力波 學術研究幹事—陳寶年 公關傳訊幹事—左錦洪 生態保育幹事—陳琚瑋 會務拓展幹事—麥潤生 福利康樂幹事—林桂芬 榮譽會長-葉柏強 榮譽幹事-劉樹家 榮譽顧問-陳天權、吳文正、劉國偉 羅麗如、梁炳華、黃競聰 邱 逸、徐月清 社區導師-陳子安
幹事會 本會為非牟利團體,幹事會成員全屬義務性質。幹 事須為海濱文化導賞會合資格會員,依會章每兩年 於會員大會中投票選出九人,組成幹事團隊,再互選 具體職務,任期兩年。 會期 每兩年一屆,由9月1 日開始,8月31日完結 幹事會 第一、二屆幹事會(兩屆) 2012-2014、2014-2016(31/8) 主席—吳力波 副主席—周漸標 司庫—馬思涵 秘 書—羅景熙
第五屆幹事會 2020-2022(31/8) 主席-陳寶年 副主席(兼學術文化)-侯清儀 司庫-梁亞五 秘書-李世業 文化導賞幹事-容浩生 社區聯絡幹事-黃國興 生態保育幹事-陳琚瑋 會務拓展幹事-麥潤生 康文福利幹事-林桂芬 榮譽會長-葉柏強 榮譽幹事-劉樹家 榮譽顧問-陳天權、吳文正、劉國偉、羅麗如、梁炳華、黃競聰、邱逸 梁梓豪、周家健、鄺智文、鄧家宙
2012年至2022年 會員人數(包括永久及普通會員)由創會至2022.8.31 合格會員373人,列冊號碼#468 2015 年~155 人 2022年~ 468人 以列冊號碼計
本會是"導賞員之家,熱心人基地",我們自覺地聚焦在普及型活 動方面做貢獻,自成立以來,經常舉辨文化、史蹟、生態的會員活 動,更創造了自習互教的嶄新導賞活動方式,讓會員互動參予,發 掘出被遺忘的史料和第一身故事。又與多個知名團體合辦公眾導賞 團,本會負責所有的行程策劃與導賞工作,經由他們向公眾推廣。 還多次協助長者服務團體,主辦系列講座或培訓班,歸納出社區街 坊的微歷史;培訓街坊長者作為本區文史導賞員,傳承社區文化。 本會還不時舉行境外文史深度遊,既享旅遊樂趣,同時不忘深
+
入探討當地文化歷史,特別是可與香港足跡印證參照之處。 海濱講座 (會員主講) 名家講座 (邀請知名學者、專家主講) 四季生日會 (每季一次)自習導賞 (會員負責籌劃及帶領) 參觀活動 導賞活動 海濱文圃導賞培訓會員大會暨周年晚宴 會員投稿文章
海濱文圃 海濱文圃於2018年6月出版試刊號,至2022年10月已出版了11本書冊
成立典禮 第一屆周年大會
潮人盂蘭勝會講座 2014年第四季生日會
紀念徐月清-瀝源圍名歌
速寫堅城遊學團 蓬嬴仙館 迷失東海林 黃泥涌峽 2021年1-3季合併生日會 你看對聯我說故事 講座 小足跡大腳印學校導賞團 水務署元朗排水繞道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因應政府各項防疫措施,活動數量大幅減少並需配戴口罩。
文化葫蘆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
路德會青欣中心
美荷樓青年旅舍
華人廟宇委員會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海防博物館
醫學博物館
康文署屬下公共圖書館
U 學生發展處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聖馬太長者鄰舍中心
佛教何昌寶長者鄰舍中心
互勵會鄭裕彤敬老中心
東華三院方樹泉中心
循道衛理灣仔長者服務中心
耆康老人福利會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基督教女青年會 聖公會聖匠堂/主題步行徑 香港家庭福利會 香港明愛-中區/深水埗中心 耀能協會
循道衛理服務中心 女青年會觀龍樓社區工作辦事處 聖雅各福群會土家故事館 九龍社團聯會-社區參予工作室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 善導會-龍澄坊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大會堂公共圖書館 國民教育學會 香港教育學院 中文大學YMCA City
EdU-社科系 Poly-U SPEED HK-U SPACE,CU-SCS BU-大學會堂 澳門大學東亞學院 香港專業學院 HKCC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天水圍多間小學 鯉魚門創意館 中大文化研究碩士班校友會 長者學苑
亞洲婦女協進會
香港品質學會 電子工會義工團 維園太極會 黑盒子一條褲劇團 多位區議員 鳴謝過去曾與本會合作/協助的機構及團體與人士 (排名不分先後) 由於編幅所限,恕未能盡錄所有機構及團體的芳名,謹向曾協助本會活動的人士,致衷心謝意。
得了一定的成績,惟在文章發表方面,仍有待開展,希 望能提供一個平台,讓每位會員都有參與投稿文章的 機會,從而提昇寫作的興趣,遠大的理想是海濱會員 除了能講能帶也能寫,再遠大的願景是海濱可以有自 己的文章。
會員的導賞、學習及研究等,那怕是廖廖數語,點滴心 得,只要是圍繞歷史、文化、生態地質及掌故便可,希 望可以引領會員以文字發表,形式生動,不拘文體,甚
《海濱文圃》緣起 海濱文化導賞會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欣慰的是取
我們鼓勵會員有無限創作,文章內容可以是海濱
而繪畫描述也可。 **《海濱文圃》** 是一個文章彙集的園地 是海濱會員發表文章的一片樂土 ^^^^^^^^^^^^^^^^^
一八九七年的人口普查報告,將各區再細 分成更小區以公佈人口(圖一),當中的Sheko(石澳)、Chaiwan(柴灣)、Quarry Bay(鰂魚 涌)、Tsat Tszmui(七姊妹),現今已不屬筲 箕灣區,而Wongkoktsui(黃角嘴)及Shuitsingwan(水井灣)於一九零七年報告開始消 失,因為已變成太古船塢。
至於Shaukiwan(筲箕灣)參閱報章報導、舊地圖及第一代明華大廈於六零年代 建築期間暫名筲箕灣新村來推斷,筲箕灣是指綠寶村及山邊台;而Chun Lung Uk(川龍屋)即川龍村,三村於前文「筲箕灣村落閒聊」(《海濱文圃》第二期)已 提及。
另外, Tsin-shui Matau(淺水碼頭)及Futau Wat(富斗窟)於「從南安坊發展 到筲箕灣東的村落」一文已述兩村成聚落經過,而富斗窟男女比例相等,相信是 蜑民原本一家住於艇上再舉家移居山上,所以女眷相比其他聚落為多。再屈指一 算村民約於一八四零至五零年間,從灣畔水面遷徒上山,因主權交替,蜑民才敢 移居岸上。表中的Kau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1 筲箕灣村落閒聊 (二) 潘桂美
Kan Uk(九間屋)介乎富斗窟同馬山下之間,估計是現址的 廣益大廈、海福花園及新成大樓,相信這帶樓房是購地興建,是區內富人聚居的 地方。 餘下的Akung-ngam(亞公岩)及Sai Wan Ho(西灣河)卻未有頭緒,至於Ma Shan Ha(馬山下)位置大約在現址西灣河街近太寧街至耀東邨耀華樓之間,現址基灣小 學及福昇大廈曾經都是馬山下範圍。開埠之初來自五華縣馬山下的曾姓族群石匠 聚居故得名,這群打石工人受太古建糖廠、水塘、船塢、員工宿舍、社區大興土 木建樓房及公共設施等,和就業機會吸引而聚居於此。直至一九四九年,村民獲
精舍位處山巔,山坡陡峭
路徑彎曲
上三百多個石階方可到達(圖二),可惜在水荒之 年,眾居士擔心如何於山下馬路旁的公共街喉輪水後, 再挑水登道場?而山上水源缺乏,且硫磺味重不宜 食用,但上人卻處之泰然,只專注建道場。一九五 二年初精舍落成命名為西樂園寺,待上人遷居西樂園 後,寺後一石
~~~~~~~~~~~~~~~~~~~~~~~~~~~~~海濱文圃第九期~~~~~~~~~~~~~~~~~~~~~~~~~~~~~~~~~~ 2 不願透露身份人士指點,自發編配門牌、改善照明、供水及治安等環境問題,將 村劃分為成上、中、下三約並正式命名為馬山村。次年(一九五零年),村半山有 一重約三噸的巨石突然自行移動,村民合資合力搭建木排木架以阻石下滑,村頓 成名勝景觀,吸引港九群眾前來觀賞,其後筲箕灣街坊福利會統籌疏散村民以配 合工務局將危石炸毀。一九七四年水務員工在村對上山邊防空隧道發現吸毒者, 經警調查發現是煙窟,由於防空隧道四通八達,原設有廁所,主事人更有系統地 將其細分為海洛英及鴉片煙格。 宣化上人(度輪法師)是首批到西方弘揚佛法的僧侶,上人原籍黑龍江省,從 國內到美期間在港的十三年,於馬山村建第一間道場!上人在一九四九年南來香 江之初掛單於東普陀,後轉芙蓉山觀音洞修行時,獲邀到中環通善壇講地藏經, 來聽經者不下百人,結經後不久,眾居士擬為上人擇地建精舍,終覓得西灣河馬 山村上約山脊,
,
, 要爬
縫竟流出泉水,附近鄰居紛擁來取水, 至水流乾村民散。上人以鐵絲網圍封精舍,水又再來了, 每逢法會大量需水,但都足夠。 登西樂園途中凋零貧瘠,都是殘破的木屋。走約 二十分鐘,在小山穴的凹處,便是西樂園。寺僅三 十尺乘十五尺,瓦蓋灰綠,牆壁是素色水泥,是名 副其實的「陋室」,上人就閒居在這茅廬(圖三) 。 隨後,上人於大嶼山建慈興寺,但兩寺位處偏遠, 諸弟子再於跑馬地購入愉園大廈單位設佛學講堂。 一九六二年,度輪法師決定長駐美國加州洛杉磯弘 法,後創建萬佛聖城。直到筲箕灣山村重建計劃開展, 圖二 圖三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3 府於一九八四年要求徵回西樂園,上人無條件將地交還,佛像及牌位則遷移到大 嶼山慈興寺。 馬山村是筲箕灣山村重建計劃首批遷拆的山村。當筲西山村清拆,經評估若 以重型車輛運載山上削出的泥石餘料穿梭區內,除了影響區內環境外,更令區內 道路損耗 ; 恐封路保養維修,對於當時仍受交通擠塞問題困擾的筲箕灣深具挑 戰。最終以架空密閉輸送帶將泥石從山上經昔日馬山村的梯階,再跨西灣河街及 筲箕灣道 到 愛秩 序灣,以 堆填或 載上躉船 運載 他 處 使 用 (圖四)。 及至工程 完畢 , 復建梯級 以 連接 屋邨耀 興 道 與 市 中 心 西灣河 街。 天 后 曾 經 也有條同名村落,未知兩村有淵源否? 資料來源: 香港舊報 1897 年香港人口普查報告 覺海慈航度香江宣化上人事蹟香港篇 相片來源: Uwants 地政總署 網上 圖四
弟入學,以應科舉。錦田除了周王二公書院和二帝書院外,還有耕心堂、盡性堂、 光裕堂、崇德堂、永泰堂等。在此等學府中,以二帝書院最受重視,當時各地學 者均以能來此講學為榮。二帝書院的原址在明朝時本來是一座文塔,供奉文武二 帝,以興功名。根據鄧氏族譜記載,曾有不少族中子弟考得功名,包括錦田區首 位進士鄧文蔚、鄧與章、鄧晃、鄧英元、鄧大雄、鄧鳴鸞、鄧紹周等。但在清朝 道光年間,文塔被毀。道光二十年(1840),鄧族中有識之士,為了教育下一代, 決意組織「二帝會」籌辦二帝書院。二帝書院的建築與一般書院大致相同,類似 祠堂,但只有兩進。二帝書院最大特色是其入口不在建築物的正面,而在側面; 它經由旁邊一條鋪砌白石,稱為「白石巷」的小巷引進,巷中密植修竹,象徵讀 書人的氣節,能進入書院就讀的,稱為「白石巷子弟」,在當時是一種身份的象
~~~~~~~~~~~~~~~~~~~~~~~~~~~~~海濱文圃第九期~~~~~~~~~~~~~~~~~~~~~~~~~~~~~~~~~~ 4 二帝書院的草書對聯 嚴希敏 二帝書院在錦田水頭村,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1992年6月26日,政府將 二帝書院列為法定古蹟,並作重修,是鄧氏族人在錦田區興建的幾所書院之一。 鄧氏祖先鄧符協於北宋末年遷至錦田,並在錦田圭角山下築有「力榮書齋」,是 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間鄉間書院。日後鄧氏子孫陸續在新界多處開辦書院供族中子
徵,等於今日就讀名校。書院分為兩部份,前室門關入口處鑲有麻石,上有「二 帝書院」牌匾,經過雲卷門洞進入院內。門關內牆有一土地神龕,也是雲卷形狀。 大廳內前室供奉文武二帝、魁星及財帛星君,後室為書齋;中央隔一天井,外牆 上有一水泥塑聯是由廿一世祖武舉人鄧英元以草書寫成。 上聯:「品竹評花,得意時何思何慮」;下聯:「烹經煮史,解悟處無古無今」。 此對聯表達了這書院的宗旨,亦是使命。 上聯指的是修身、下聯指的是治國。 品竹評花就是以古人對花中四君子的評語作準則,培養學子要有胸襟,有修養, 才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花中四君子中,首先要先說的那當然是梅花了,梅花也被稱為“花中之魁”。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因為傲寒鬥雪的特質,自古被文人作為堅韌
端莊的,但是它不在百花盛開時與群芳爭豔,而是待到 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高傲的菊花在金秋時節綻放,那時已經是百花凋 謝過後,有著不趨炎附勢的孤傲,菊花又有追思、長壽、吉祥的花語。在重陽節 的時候,人們會喜歡採摘菊花,思念舊人。菊花的香味也是濃鬱的,有沖天香陣 透長安的描繪。菊花深秋綻放,頂風傲霜,瀟灑飄逸,象徵君子隱逸世外,不陷 汙濁。
竹,其莖有方圓之別,其色有青紫之分,夏不畏酷暑,冬不屈霜雪,生不避 貧壤,伐後可復生的頑強特點,人們可從竹得到多方面的思想啟迪。歷代文人騷 客,詠竹的詩、文不計其數。竹子虛懷若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5 不屈的象徵,在萬花沉睡的冬天,梅花迎霜鬥寒,剪開白雪,獨自綻放俏麗的花 朵,強勁的枝椏猶如一身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何止是古今的文 人墨客對它讚美有加,梅花已經成為一種堅毅不屈的文化符號,象徵君子威武不 屈,不畏強暴。 蘭花被稱作是天下第一香,《孔子家語》:「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蘭花的香氣是濃郁的,但卻又是清新脫俗的, 蘭花身姿典雅高貴,自古就是書房、客廳的常客,它那清雅素麗的姿態,總能感 染觀看的人們,似乎在提醒自己,要保持自身的高潔,要有高雅的品性。在家中 擺上幾株蘭花,不僅能清香居室,還能使身心變得寧靜。蘭花獨處幽谷,喜居崖 壁、深谷幽香,象徵君子操守清雅,遺世獨立。個人認為蘭花是花中四君子中最 適合在家中養殖的,朋友們選花的時候,蘭花應是首選吧 ! 菊花的美是豔麗的、
谷,中通外直,清雅挺拔,象徵君子謙 遜虛中,高風亮節,能被選入花中四君子也是當之無愧的。 這四種名花,無論是在風景園林中,或在佛寺道觀裏,還是書法繪畫中,也 可能是親友的家中,都經常看到它們的影子,不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而且養殖 廣泛,深受古今的人們所喜愛。 「君子袒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篇》。孔子指出世間上兩種 人,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生活態度。「袒蕩蕩」指心胸廣闊、容忍度高的人;「長戚 戚」指經常憂愁、煩惱的樣子。在二千多年前,大儒學家孔子對君子的標準已有 很嚴格的要求,在仁、義、禮、智、信各方面達標,才能稱得上是君子,所以孔
即平 衡各種味道。伊尹的烹飪理論,最重要的就是「本味」、「五味調和」及「火 候」。這是中國最早的烹飪理論精粹,至今不失其光彩。伊尹將烹煮理論用於治 國,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對他來說,政治和烹煮菜肴沒什麼區別,無非是用 「火候」與「調和」治國。 夏桀倒行逆施,各路諸侯心懷怨恨,伊尹因此建議商湯停止向夏桀進貢,以 探測夏桀的實力。夏桀立即徵調兵力,打算伐商問罪。伊尹見勢不對,勸商湯說: 夏桀還能號令天下,討伐他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商湯立刻示弱,恢復進貢。過 不久,伊尹見諸侯對夏桀已忍無可忍,認為時機成熟,又一次停止向夏桀進貢。
桀眾叛親離
已不能調動諸侯,於是商湯起兵,打敗了夏桀,實現了王朝更替
~~~~~~~~~~~~~~~~~~~~~~~~~~~~~海濱文圃第九期~~~~~~~~~~~~~~~~~~~~~~~~~~~~~~~~~~ 6 子認為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寛廣,能夠包容別人,故有何思慮;相反,小人則銖 鎦必較,心胸狹窄,患得患失,小小的事情也會思量計算一番,所以經常憂心忡 忡,諸多顧慮。 下聯:「烹經煮史」就是指「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典故。 伊尹是古代一位奴隸出身的名廚,因善於烹飪精美食物,被商湯委任為宰相。他 輔佐商湯推翻了夏桀,又輔助太甲中興商朝,世人尊為元聖。烹飪思想與治國之 道:商湯向伊尹問政時,伊尹說過一句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流傳 兩千多年,最廣的說法是:治理大國如同煎小魚,不要翻來覆去、不停折騰。在 我看來,這類解釋有其道理,但還可以這樣理解:治理國家如同烹煮菜肴。烹菜 有什麼訣竅? 無非兩點:一曰「火候」,即把握時機;二曰「五味調和」,
夏
,
。 伊尹的治國理論很簡單,廚師也能做宰相。當然,你得有伊尹的悟性,還得有他 的本事,當你解悟時,才可古為今用,無古無今。 另有一聯以木雕重刻,並掛於後室書齋外牆。 「上座得南薰,五六月無暑氣;下堂皆北面,二三更有書聲」。此聯亦是武舉人 鄧英元以草書寫成。此聯看似簡單表述,但耐人尋味。應該是撰聯者對學子的期 望,更是要求。指出讀書不是求消遣,讀書是求學問,要不分寒暑,不分晝夜, 努力苦讀。 【參考資料】: 課堂筆記+閱讀筆記 《四時花令》作者:石繼航 啟動文化出版 《先秦歷史故事大全》 李永田編著 商務印書館出版 《坐言集之新界鄧族》 蘇萬興 萬興之友社出版 互聯網
供奉(圖一)。 相傳「和合二仙」是唐貞觀年間寒山和拾得兩位僧人。明人洪應明《仙佛奇 蹤˙卷七》記載寒山沒有姓氏,曾住在始豐縣天臺山的寒岩中,遂名寒山。寒山 容貌乾枯憔悴,身穿破衣爛衫,頭戴樺樹皮帽,腳踏大號木屐。餓了就到國清寺 撿拾寺僧吃剩的飯菜。有時走到寺院的廊下,大聲喊叫,望空漫駡。寺僧忍無可 忍,拿着棍棒來驅趕他,他則拊掌大笑揚長而去。寒山在國清寺當過繞火和尚, 後來,他縮身岩石縫中,只說 :「你們大家努力吧 !」石縫忽然而合,杳無蹤踪。 至於拾得本是一名孤兒,他被豐干禪師從路上撿拾回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7 「和合二仙」- 兩位孩童模樣的喜神 徐佩君 中國民間神話中,「和合二仙」這一對喜 神,原本寓意友情與兄弟和睦共處,後引伸婚 姻美滿,家庭和諧,是香港古建築常見的人 物裝飾題材 (注 1)。昔日上環文武廟在廟外 設置「桃花亭」,讓善信在粉紅色的桃花絲帶 上寫上心願,並繫在旁邊的桃花樹上求取姻 緣,而在「桃花亭」旁邊,則放置了從廟內 請出來的「和合二仙」神像讓人
來,故取名為「拾得」。拾 得被帶回國清寺,讓他照看食堂的香燈。忽然,有一天拾得竟然登座,與佛對盤 而食。這舉動令寺僧惱怒,罰他到廚房幹活。 寒山和拾得是一對感情要好的朋友,經常和詩唱偈,拾得時把吃剩的飯菜洗 乾淨,裝在竹筒中,送給寒山寺。後來他倆在蘇州楓橋定居,合力建成著名的寒 山寺,二人的事蹟因而流傳千古。現時於寒山寺中,可找到清人羅聘所繪〈寒山 拾得寫意畫像〉拓片,畫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而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 聽。兩人都是披頭散髮,憨態可鞠 (圖二)。寒山寺中亦有寒山和拾得的木雕金 身像,寒山手捧一個瓶子(不是一般所見的手持圓盒) ,拾得手持一束荷花,二 人相視而笑,造型古樸,栩栩如生(圖三)。 圖一
們估算他這樣來回 兩地足有萬里之遙,於是就送了個「萬回」的綽號給他。 由於傳統上家族觀念很強,傳說中象徵家人團圓的萬回成了「和合之神」,得 到了廣泛的信仰,在唐代,宮廷、民間都虔誠奉祀萬回,盼望遠在萬里之外的親 人也能順利回來,把希望寄托在萬回身上。宋代時,萬回仍為人所奉祀,明田汝 成 《西湖遊覽志餘》卷二三載 : 宋朝時,杭州每年的臘月都祭祀萬回。不過, 到了明朝,萬回的祭祀已經絕跡了。 由一個人來代表一種人與
~~~~~~~~~~~~~~~~~~~~~~~~~~~~~海濱文圃第九期~~~~~~~~~~~~~~~~~~~~~~~~~~~~~~~~~~ 8 據學者考證,清雍正以 前,「和合二仙」並不是特 指 寒 山 和 拾 得 ,二 仙 不 是一下子形成的,最初 的原型是一個叫萬回的 唐僧。萬回的造像頭髮 蓬鬆,笑容滿面,身穿綠 左手擎鼓,右手執棒。他 在唐朝貞觀年間。他的兄長 遠赴戰場,久無音信,雙親極為掛念,萬回就自告奮勇前去探望。他早上出門, 晚上就趕了回來,手上拿的家書封口的糨糊還沒乾透呢 ! 人
人之間的倫理關係,顯得比較勉強,於是到了明清 時,「和合」之神被拆分為二,並附會為唐代高僧寒山與拾得。清代雍正時,封 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也稱為「和合二聖」,據清翟顥 《通俗編》說:「 「「 「雍正十一年封天臺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 」」 」 「和合 二仙」於清朝時已位列仙班,李汝珍《鏡花緣》小說第一回,寫群仙去赴王母娘 娘的蟠桃盛會 : 「 「「說話間,四靈大仙過去,只見福、祿、壽、財、喜五位星君, 同着木公、老君、彭祖、張仙、月老、劉海蟾、和合二仙,也遠遠而來」 」,可見 和合二仙在神仙的隊伍中。 寒山和拾得老僧的形像歷千年的變化,漸漸轉為孩童的模樣,無論在本港供 奉的寒山與拾得神像,或是廟宇的雕塑及彩繪畫裝飾,二人均是孩童模樣。他們 最突出的地方,是寒山捧着一個圓盒,而拾得手持一枝荷花或禾穗。二人有此造 二 三
山手棒打開的圓盒,拾得手持禾穗,旁有蝙蝠兩隻
意。 元朗西頭廟楊侯古廟彩 繪畫 (圖五) 二仙頭梳兩髻,寒山手棒圓盒,有一隻蝙蝠從圓盒飛 出,代表「福到」,拾得手持禾穗。 貝澳咸田村天后廟彩繪 畫(圖六) 二仙頭梳兩髻,童子造型,但表情較為猙獰,大耳,雙 眉蹙起,與一般和善的形象不同。寒山手棒圓盒,有五 隻蝙蝠從圓盒飛出來,代表五福臨門,拾得手持荷花。 屯門青松觀 神仙壁畫雕塑(圖七)
彩繪畫(圖四)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9 型,源於以下故事 : 寒山與拾得住在北方一個村子裏,二人感情非常深厚,寒 山年紀稍長,不知道與拾得愛上同一個姑娘,到了拾得和那位姑娘結婚時,寒山 才得知。寒山於是棄家到江南蘇州楓橋,削髮為僧。拾得得知後,便丟下未婚妻 去尋找寒山,得知寒山的住處後,拾得乃折了一朵盛開的荷花前去探訪,而寒山 見拾得前來,連忙捧着盛上齋飯的盒子出迎,二人高興之極,拾得也隨後出了家, 姑蘇城外的寒山寺便是二人修成正果之處。二仙分別手持「盒」與「荷」,乃同 「和」、「合」諧音,即取「和合」之意。 2006 年大埔泰亨鄉天后廟附近的一棵連理樹下,有人建了一間和合二仙神龕, 這可是全港獨一無二的合廟。現試看看本地廟宇中「和合二仙」孩童造型的裝飾 及神像 : 元朗屏山洪聖宮
寒
, 代表「福到」之
寒山手棒圓盒,盒上有一隻蝙蝠代表「福到」之意,拾 得手持荷花。 上環文武廟神像(圖八) 二仙神像分別用綠布及紅布包裹著。 灣仔玉虛宮神像(圖九) 二仙神像作華麗打扮,佩戴珠鏈,其中一個把腳翹起, 膝蓋搭在對方的膝蓋上,十分親暱。 灣仔洪聖廟神像(圖十) 二仙神像呈黑色,蓋上一幅金紅色喜慶服飾。 四
~~~~~~~~~~~~~~~~~~~~~~~~~~~~~海濱文圃第九期~~~~~~~~~~~~~~~~~~~~~~~~~~~~~~~~~~ 10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除了和合二仙神龕、神像、雕塑及彩繪畫裝飾外,香港島石塘咀更有一條名 叫「和合街」(英語:Woo Hop Street)的街道。和合街連接皇后大道西和南里, 在五十年代這裏曾經有一所金陵戲院,現址已改建為金陵閣住宅。
[注釋] :
注 1 : 馬素梅 :《香港屏山古建築裝飾探究》。香港藝術發展局,2017,頁 194。
【參考書籍】 :
周樹佳 :《香港諸神》。香港 : 中華書局,2009。
袁珂 :《袁珂講中國神異故事》。廈門 : 鷺江出版社,2018。
徐徹、陳泰云 :《民間百神》。上海 : 三聯書店,2019。
喬繼堂 :《福祿壽喜˙閒話中國祈福神》。香港 : 中華書局,2013。
劉岳 : 《中國典故 80 美例》。香港 : 商務印書館,2018。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11
。很多人覺得蛇很恐怖,有毒、會攻擊 人,但很多蛇是沒有毒
由於牠們的毒 很寶貴,不會白白浪費在打獵以外的用途,若遇到人 類,第一時間走為上著,不會像失實的電視劇情節一 樣來跟人硬碰。 蛙蛙也
就算是毒蛇
~~~~~~~~~~~~~~~~~~~~~~~~~~~~~海濱文圃第九期~~~~~~~~~~~~~~~~~~~~~~~~~~~~~~~~~~ 12 姥姥散策之「夜遊。神」 Hidy 習慣郊野活動,夏日炎炎,不願安坐家中涼冷氣,心仍飛到外面,所以改晚 間夜遊,去發掘那神秘又神奇的夜間世界。姥姥夜遊不是去蘭桂坊,是去平時日 間遊玩的郊外,例如郊野公園、漁塘等地方。 看著天邊的咸蛋黃慢慢落下,欣賞它照著天上的彩雲,那 magic moment 百 看不厭,天色漸黑,帶上夜行裝備,慢慢細心去尋找晚間出沒的蛇、蛙、飛蛾、 螢火蟲、蜘蛛、雀仔、蝴蝶....。 蛇蛙大戰 在郊外,日與夜都會有蛇出沒,但想見牠們一面, 只能靠緣份
,
,
有日夜出沒的不同的品種,但大多夜間出來 活動,而蛙蛙是蛇的糧食,所以很多蛇喜歡在夜間出來 食。若遇到蛇捕獲蛙蛙,是難得的機會,可以遠觀牠們的大戰(圖 1)。 蛙蛙很多時在有水的地方出沒,例如溪流、漁塘、水塘等,所以尋蛙時,有 機會同時見到蛇。 蟾蜍 通 常 我 們說 的 青 蛙,是包括蟾蜍,香港 只有三種蟾蜍(蟼掌突 蟾、黑眶蟾蜍及短腳 角 蟾 )。 我 們常說 的 「癞蛤蟆」就是指黑 眶蟾蜍,無論日夜都很 常見 ,而 短 腳 角 蟾 是 隻 又 細 又可 愛 的小 動 物 圖 2),當第一眼看到牠 1 紅脖游蛇捕食黑眶蟾蜍
行友人看到,
蛇真老是「蛇王不見人」。
姐是夜行的必有的臨記,不只夜蛾才在夜間活動,大部份蛾喜歡夜行,牠 們會停在葉上休息,有時又失驚無神向著你的光撲來,嚇人一跳。
蜘蛛也是夜行的另一個免費臨記,織網的會在黃昏開始織網,等待不小心墮 網的食物,不織網的會伏在草地、樹上或石上,靜候獵物出現,希望一擊即中。 蜘蛛感應到小小動靜會即閃,所以不要亂碰牠們的網,若遇到織網中的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13 的眼眉上的角,一定認得牠,至於蟼`掌突蟾就不易發現。 哇哇蛙 不同品種的蛙體形大不同,新手夜行時,可先試尋找一些大型的蛙蛙,例如 大綠蛙,牠除了體形大外,背上的綠色是特色。 若你聽到牛叫聲,但又知附近不會有牛,那要留意附近有沒有水管或渠蓋, 可能會發現一種身形肥胖的花狹口蛙在發出大大的「吽」聲吸引異性,另外牠又 會喜歡在樹上休息,雖然牠不像斑腿泛樹蛙的腳有吸盤,但爬樹技能也很了得。 蛇王 夜間尋蛇不易,要有經驗及懂蛇的習性才易找到,姥姥跟兩爬老師尋蛇時, 老師非常得心應手,一晚可以找到幾款大大小小不同品種的蛇,例如有毒的青竹 蛇、無毒的香港後棱蛇,以及香港最細小的鉤盲蛇,但自己夜行從沒有遇過,就 算同
也一閃即不見,所以
夜鬼 蛾
蜘蛛,牠 們的動作很快,你可細心欣賞牠的手工網,不同品種織出來的網也很大分別,有 斜放、平放及垂直,張張網都是藝術之作。 樹枝與樹葉 當 沒 有 風 時又 看 到面前有 條樹 枝 仍 不 停搖 動,很奇怪吧!細看原來是竹節蟲,牠的身體及 腳很修長及一節節,真的像樹枝(圖 3),牠不停 擺動是避免給敵人發現真身。 又或你疑惑地看著長出長鬚 的葉,原來牠們是螽斯,紡織娘是牠們其中一個品 種,若不是牠們的長鬚撩動,有時黑夜中看到牠們 3 試找找竹節蟲
光目的是警告敵人作防禦,而成蟲發光是吸引 異性,尋找另一半交配。 雄性螢火蟲會發出光來吸引雌性,由於很多品種的女生不會飛,男生在空中 一邊飛一邊閃,女生會在地上發光回應。不同品種的螢火蟲發出的光頻率都不同, 例如是閃閃閃,又或是閃。閃。閃
光色也不同,主要是黃或綠,所以牠們不會 找錯對象。
羽化
~~~~~~~~~~~~~~~~~~~~~~~~~~~~~海濱文圃第九期~~~~~~~~~~~~~~~~~~~~~~~~~~~~~~~~~~ 14 色或啡色的身軀,以為是一片嫩葉或枯葉。 一閃一閃 若平時不喜歡夜遊,但發光的螢火蟲會是一個吸引你試行的一個動力。螢火 蟲在農田,村屋,甚至市區也會出現,但夜行時,在有水的地方較易發現牠們。 螢火蟲的成長過程由卵、幼蟲、蛹,變為成蟲,成蟲的螢火蟲不會進食,牠 們成蟲後的主要工作是尋找交配對象,而幼蟲階段就要吃飽飽,再成為蛹。 不要以為螢火蟲閃得那麼漂亮,不喜歡殺生,其 實牠們是肉食性,幼蟲尤其喜歡吃蝸牛,還有蚯蚓、 螺、馬陸等,雖然獵物比牠們身型還大,螢火蟲幼蟲 會先把毒液注入獵物體內,等牠痲痺不能反抗,再注 入消化液作體外消化,慢慢吸食(圖 4)。 螢火蟲在任何成長階段都能發光,卵、蛹及幼蟲這 三個階段發
,
小昆蟲若要由蛹破殼而出,成為成蟲,是個很大挑戰,通常蛹在感應到天氣 合適,會走到適合的地點羽化,所以有時會看見同一種昆蟲同時大爆發。 小昆蟲破蛹出來後,將體內液體慢慢泵到全身, 括翅膀,再等待那軟軟的身驅變結實(圖 5),這過 程若有敵人是非常危險,因為不能飛不能走,所 以牠們會選擇在晚上才進行羽化,減低被吃的機 會。若羽化失敗,例如翅膀張不開,不能覓食, 那只好等待死亡。 4 螢火蟲幼蟲開餐中 5 羽化中的草綠蟬
是否天氣
上睡覺
秘
看著牠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15 夜貓鳥 香港 有九 種 貓 頭 鷹 ,大部份在黃昏至晚上活 動 ,主 要食 糧 有 老 鼠 、 蛙、昆蟲、小鳥等。 雖然牠們在夜間活動,但 夜行時很難找到,而 姥姥只認識日間活動的斑 頭鵂鶹,其他貓頭鷹 都是靠朋友帶著才找到。最 難忘一次是在台灣夜行, 找到蘭嶼角鴞(圖 6),真的 奮,但當時又不可發聲, 只能靜靜看著牠。 林夜鷹是一種看似神秘的夜間活動的鳥,牠的保護色很強,喜歡呆在地上休 息,像一塊放在地上的石頭,姥姥由於從未遇上,所以是每次夜行的其中一個目 標物。 休息 黃 昏 時 段 , 百 鳥歸巢,鳥兒會飛回棲息地 睡覺,為了保護自己, 牠們會躲在樹上隱
的地方休息。但不知夏 天
太熱,長 尾縫葉鶯會站在路邊的 樹
,
們 圓滾滾的身體縮成一個波 在樹梢休息(圖 7),很 是可愛。 蝴蝶蜻蜓也需要休息,有些蝴蝶會爬在葉子上休息,有些會把自己吊在葉底, 以防敵人在牠睡覺時偷襲。蜻蜓也喜歡吊在樹枝上睡覺,有時也會在鐵線網上休 息。 哺乳動物 當天色漸暗,蝙蝠便會在空中飛來飛 去 ,四 處覓食 。 香港 大 概 有二十 六 種蝙 蝠,有愛吃果實及花蜜,也有愛吃昆蟲, 所以香港是沒有電影裡的吸血蝙蝠。 野豬除了日間出來活動,主要在晚間出來覓食,雄豬通常獨來獨往,而野豬 媽媽會帶著小朋友出來覓食。當夜行時見到牠們,只要讓路給牠們,不打擾小野 6 蘭嶼角鴞(攝影:藍振峰老師) 7 給吵醒的長尾縫葉鶯 8 一群豬隊友
晶瑩剔透的斑蝶蛹
,到晚上九時多也看到在閃。
夜行禮儀
夜行必備電筒,主要是照路為安全,不要長照找到的生
~~~~~~~~~~~~~~~~~~~~~~~~~~~~~海濱文圃第九期~~~~~~~~~~~~~~~~~~~~~~~~~~~~~~~~~~ 16 豬,大家都會很安全(圖 8)。 白鼻心即是我們常叫的果子狸,顧名思義會吃果實,但偶爾會吃小昆蟲,牠 們也是在晚間活動,若看到結果的榕樹,可抬頭試找找有沒有牠們的影踪。 夜行小趣 日間看到斑蝶蛹,會平平無奇,夜間則看見晶瑩剔 透的樣子(圖 9)。 在人工斜坡的疏水管內,有機會 看到喜歡迫成為擠迫戶的黑眶蟾蜍住在一起。 石牆隙、涼亭頂,很易發現中國壁虎。 在草叢中的金邊土鱉是曱甴的親戚,牠的外貌給 牠背板遮蓋,又沒有翅膀,遠看不會令人怕怕, 但近看,真的像「小強」。 找螢火蟲要在日落後半小時開始,牠們大概活躍一 小時,若好運
物。 拍夜行生物,不要直照牠們,除了爆光外,會嚇壞牠們,所以光源最好照在 葉上來反光。 果子狸傳說是沙士時期的源頭,所以不要嘗試捉摸,其實夜行時看到任何生 物,要保持距離,不要驚嚇牠們。 不要用食物誘拍,尤其野豬,若發現牠跟著你,不要停留,慢慢行不要理牠, 牠知沒有食物,會自行離去。 看螢火蟲時會把電筒關掉,若遇其他遊人經過,為安全不要叫他們關燈。 不要獨行夜遊,要結伴互相照顧,多個人多對眼,容易找到更多生物。 夜遊的樂趣是與朋友在秘密花園尋寶,而且又是盛夏的消暑好節目。 【參考資料】: 蛙蛙世界 綠色力量 香港螢火蟲 嗚鴉自然教室 香港陸上哺乳動物圖鑑 9
族捐錢籌建。於是一幢幢富麗堂皇的新祠堂 在各處浮現。我有幸乘回鄕探親之便在市內訪尋那些裝飾華麗的祠堂,認識到潮 州傳統的建築文化。 我國院落式民居形態最早在秦漢(公元前 221-公元220)之際出現。宋元時 期,大量移民經閩入潮也帶動了潮汕的地方建築特色。傳統潮汕祠堂和家廟都是 置於民居中央,四週包圍著「下山虎」和「四點金」民宅,形成一個個抱成一團 又可向外輻射的建築整體。這布局保留著歷史悠久,包含著儒家信仰的“府第式” 民居,造就潮人重宗族、重鄉親、重家庭的傳統倫理觀念。祠堂建構在“ 四點金” 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先將“ 四點金”迴廊兩側的房舍和後廳及左右大房的牆統統 拆去
結構
種形式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17 淺味潮汕傳統建築藝術 姚淑筠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後,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他深覺中國在共產黨 當政後,農村廣泛缺乏有知識和認受性高的中層階級作為中央與民間大眾的溝通 橋樑。於是提倡回復有長遠歷史的「仕族宗法」制度。但國內傳統習俗因文革而 被破壞殆盡,於是唯有求教香港新界鄉親,因只有此地仍保留傳統制度而未被破 壞。首先鼓勵廣建祠堂,並聯繫世界各地宗族集資回鄕建祠。而潮陽政府發還公 地予前被沒收破壞的舊祠堂,讓各宗
。在
上基本上兩
:一種為二落式(二廳一天井),另一種為三落 式(三廳二天井),其中以三落式最為典型。而中間的廳是通透的,只用木雕屏 風和閃門格扇分 隔成客廳以接待重 要客人,故中廳 也叫“官廳”,它 也是宗族聚會和 舉行婚喪壽誕家禮 大 典 的主 要場 地。為抑制祖宗神 靈 前過 盛 的 陽 氣,潮人就在後廳 與天井之間加建 一“拜亭” ,此設 置承受古代明堂 建“通天觀”遺制, 是 潮 人 重 宗 法 制 度的見證。在後廳大 拜亭
~~~~~~~~~~~~~~~~~~~~~~~~~~~~~海濱文圃第九期~~~~~~~~~~~~~~~~~~~~~~~~~~~~~~~~~~ 18 堂放上祖先靈位及神器之神龕,通常以金漆木門 閉上,有別於新界祠堂開放地排列神位供遊人觀 賞。 潮汕房舍外牆普遍是用“貝灰沙”三合土以 杵夯建成,極少以磚砌墻,潮人稱為“舂墻”。 而本港新界祠堂則以青磚墻體為主。這種粗糙外 表卻掩蓋內在的精雕細琢和富麗堂皇裝飾。這種 外冷內熱裝飾風格,顯露潮人崇尚“抑遏掩蔽, 不使自露”的謙遜作風。 潮人工藝大體有木雕、石雕、壁畫、嵌瓷和灰塑。其中最為人稱度為“金漆 木雕” ,數年前在香港歷史博物館曾作展覧介紹此精美木工藝。潮州木雕被稱為 “中國四大名雕”之一,其它為福建龍眼木雕、淅江東陽木雕、溫州黃楊木 雕。它起源於唐前,明代時趨于成熟。潮州木雕還有本色素雕、五彩裝金。因潮 汕民宅無論樑架、額枋、檐角、花罩、雀替、門窗、屏風等,尤其神廳上的木雕 神龕罩都喜用木材,作浮雕、沈雕、圓雕和通雕等四種並加以黑漆裝金的工藝, 充分顯示木雕工藝水平之高,亦是著名的 “金漆木雕” 。 神龕 嵌 瓷 木雕樑架
、物像附在屋頂脊頭上,使其既能抵禦風雨又更顯璀璨 奪目和歷久彌新,這就是著名的”潮汕嵌瓷“。在本港,能讓我們親眼觀賞潮汕 人工藝的廟宇是長洲北帝廟,因為它是聘請潮州師傅建造。 ”潮汕彩繪“仍保留了古代彩繪的類型和制度,有平面彩繪、灰塑彩繪、門 神彩繪和描金漆畫等。彩繪以樑枋為主,按部位尺寸因材施彩,一般將楹木漆成 紅色,將椽子漆成藍色,稱”紅楹藍角“,中間塗繪圖畫,題材不限,甚至用黑 地泥金漆畫,因而獲得了”雕樑畫棟“的評價。 遊走潮陽市大小各祠堂老厝,使我認識潮汕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19 除了木雕,潮人對石材亦有偏愛。因該地 盛產花崗石,此石有耐腐、耐酸、耐風化功 能,適合南方炎熱、多雨、潮濕的氣候,於是 把它用於樑架、門框、牆裙、台階、露台、牌 坊上。如木材一樣,石材都是以鑿榫卯的構架 搭建,並於表層塗上彩繪。 潮汕老厝一般屋脊都採用“人”形硬山 頂,因其抗風防火性能較佳。山墻裝飾獨具特 色 , 深 受 “ 五 行 ” 學 說影響 , 力 圖 用 五 種 (金、木、水、火、土)不同的物質來概括世 間萬物的本源。老厝上的屋脊名目繁多,如龍 鳳脊、鳥尾脊、卷草脊、草龍脊和博古脊等。匠人用打碎的彩色瓷片,調上灰泥、 糖水和桐油做出各種人物
建築裝飾多樣性和範圍廣,工藝 細膩、精緻、玲瓏剔透、華麗任重,不單有獨特的民俗文化內涵,且有巨細的美 學價值。更使我發現漢唐世家大族的”祠宅合一 ”府第居住形式遺風。故被冠以 「潮州厝,皇宮起」「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譽。 【參考資料】 《嶺南民俗與技藝》~蔣明智、《潮汕民居》~蔡海松、 《潮汕古俗~林凱龍、《潮汕老厝》林凱龍、網上 [圖片來源]: 網上圖片 石雕
歷史上才有重要的地位。亦是歷史上區內最重 要的地方,才有建廟宇的歷史;當然
山由於是打石場亦因為有稅收
硬要算上坪石村三山國王廟的話,歷史上 的理解會是另有篇章,但應屬另一類村落群的分析,這處暫且不表。歷史的追尋 四山建廟的情況大概分列如下: 表.四山中早期建廟的因由 地點 廟宇 建廟歷史時期和原因 牛頭角 大王殿古廟 牛頭角古村歷史悠久,廟宇與村落有傳說 400多年。 古廟原建海岸上山崖,為古村的守護神。
草灣 茜草灣
~~~~~~~~~~~~~~~~~~~~~~~~~~~~~海濱文圃第九期~~~~~~~~~~~~~~~~~~~~~~~~~~~~~~~~~~ 20 觀塘四山早期建廟研究 洪松勳 世事沒有無緣無故,甚麼都有原因的話,可以問觀塘早期廟宇何以得來,應 要追問各廟宇建廟的原因。當然,早期的話各處地方根本不是屬於觀塘區,觀塘 都是戰後因應發展而變成的行政區域而已。 尋找歷史建廟的因由等同追尋地方的發展起源。所謂的觀塘區域大概有四山 之稱的牛頭角、茜草灣、茶果嶺和鯉魚門,其餘可能存在一些歷史是鷄寮村、鹹 田村、順利村、蘇茅坪,當然都不及馬遊塘的重要,原沒有廟宇而有自己的宗祠。 四
,
,
茜
天后廟 有 傳早 建於道光年,最 近 期 的 證 據是光 緒 十 七 年 (1891)重修,旁建有四山公所,1948年遷拆。 茶果嶺 茶果嶺天后廟 原為茜草灣天后廟,因建亞細亞火油庫而遷來現址, 以花崗岩建成。 鯉魚門 鯉魚門天后宮 建廟證據說是乾隆十八年春立廟,是1953 年所發現的 小石碑所刻的,存有疑問。期時廟宇重修和改建。 首先,牛頭角大王爺古廟最早建廟。香港多建有大王爺廟,但各處大王爺都 有不同背景,賀誕期亦各有不同。甚至大王爺是何許人亦不得而知。有傳它是瘟 神,曾鎮壓鼠疫,免居民受影響;亦有說它是漁民的保護神,社區風調雨順,魚
找出證據證明 其大小情況。最早的牛頭角大王 爺廟就是如今的位置的話,只能 說是山崖邊安放了一個神位而已。茜草灣天后廟說是四山的中心,更是四山公所 所在處,但重修後 20 年遇颱風損壞了廟宇,却無力重建廟宇,天后神像要寄居 茅屋。當然,這些事都是網絡相互流傳的說法,難有更真確的記錄。但可以理解 的是 1860 年中英戰爭後增加了許多便利外國及外國人進入中國的條件,其中對 四山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廣州要建法國的石室聖心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21 獲豐富。有大王古廟主祀南海之神祝融,屬於沿海區域眾多南海神廟中的一個。 《山海經》記載,祝融居所是南方的盡頭,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 廣東有信仰尊其為南海神,稱洪聖爺,却眾所周知。大埔元洲仔大王爺廟供奉大 王爺、二大王及三大王等三位王爺神、天后、觀音、財神、佛祖及水仙爺等九位 神明。 無論如何,四山區域原先十 分 荒 蕪 ,人口 稀少 是不 爭 的 事 實,其廟宇初建時都應該是十分 細小,不具規模。鯉魚門天后廟 如果真的是海盜鄭連昌建理應規 模較大,但亦難以
教堂,採用四山石場石材,全用 花崗岩石建成的教堂今天還屹立在廣州市一德路旁,四山官批石堂的重要性明顯 強化了。 表.1911年統計中四山區的四個村落的人口 (The population of the four villages at the 1911 census) 四山地區 People 人數 Males 男性人數 Ngau Tau Kok 牛頭角 440 314 Sai Cho Wan 茜草灣 58 35 Cha Kwo Ling 茶果嶺 211 134 Lei Yue Mun 鯉魚門 255 142 1924年新界東南部的低度開發四山區相對發展起來( 網上圖片)
應該是一個新形成的社區,頗多移入人口。這是
種香港殖民地效應(Hong Kong Colonial Effect),即是不論香港島、九龍半 島和後來的新九龍,原本都很少人口居住,當英國殖民統治生效(或說英國管治 British Administration),主要是經濟的誘因,吸入了大量人口移入,香港長 期大概都是這個情況。但一整個民國時期四山社區形成(community formation) 未見起色,基本上沒有廟宇
~~~~~~~~~~~~~~~~~~~~~~~~~~~~~海濱文圃第九期~~~~~~~~~~~~~~~~~~~~~~~~~~~~~~~~~~ 22 1898 年洛克新界調查報告中只有牛頭角和官璫的人口記錄,但到 1911 年新 界報告時却得知四山共有九百多人居住。由於四山男性人口遠多於女性,可知是 一個移民進來的社區,原居民比例有限,這個社區男性的比例實際上比已經穩定 下來的香港島還要高,即是四山
一
重修記錄,只有不詳盡的資料顯示有辦學的情況,只 有鯉魚門最清楚的是在 1922 年起有政府資助學校教育的情況,這不是說戰前地 區沒有興學,但明顯的是沒有重要位置,這反映社區的情況。 牛頭角鄰近區域發展得最 早 , 或 多 或 少 影響 到 打 石 行 業,戰後很多土地都曾經開墾 過變成了菜田。鯉魚門的經濟 除了是打石場外,却得益於英 軍建立軍事基地,鯉魚門成為 英軍的當然消費場地,建材會 使用石塊,居民亦成為建造工 人 和 運送 工 , 亦 促 進 了 零 售飲 (左) 1945年8月30日夏慤少將率領英國艦隊抵港進入鯉魚門可見天后廟(網上圖片) (右) 德國攝影師在砵典戶山拍得柴灣東九龍情況亦見天后廟(網上圖片) 茶果嶺天后誕為市區中最興旺慶祝的活動說明社區的發展 ( 網上圖片)
茶果嶺大街店舖林立。由於茶果嶺天后宮背山面 海,加上地區上的興旺
果嶺
天后誕成為區內最重要的賀誕地點,各路英雄都將花牌 送到,牌樓醒獅助興,誕期人山人海,有到大廟參拜的都會順道來一來茶果嶺參 與天后賀誕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23 食。茶果嶺亦因為增加了白瓷泥廠添加少許作用,當 1938 年起中日戰爭爆發地 方上才特別興旺起來,香港各處人口大量增加,由移民城市變成難民城市,政府 要建設難民營來救濟,進入不了難民營的災民被逼擠到各處。無論如何,四山區 社區未見得富裕起來,廟宇重修作為一種社區重整要到戰後才能出現。 在戰後茶果嶺和茜草灣區內情況是由於建設油庫,茜草灣整合在茶果嶺社區 中,後來有兩批新移民移入,包括來自東莞務農者的在山谷中種菜為生,而潮籍 的一群在山邊重建新社區,建有茜草灣三山國王廟,到 1982 年才全面清拆另重 建新廟宇。而牛頭角早在 1966 年全面清拆,只留下大王爺古廟,廟宇近年也現 代化起來,佔地多了。茜草灣原天后宮改建在茶果嶺時,正值茶果嶺發展已經起 步,新建廟宇規模大得多,而一整個五、六十年代茶果嶺成為區內最興旺的地方, 村內有工廠,規模也不少。由於有瓷泥廠和石礦場,再加上油庫,很多低下層工 人均入住了茶
,人口近萬,
,
。 1953年重建的天后廟的設廟風水完全破格的繞岸環抱背向大海口(網上圖片)
~~~~~~~~~~~~~~~~~~~~~~~~~~~~~海濱文圃第九期~~~~~~~~~~~~~~~~~~~~~~~~~~~~~~~~~~ 24 而鯉魚門天后宮的重建却有特別意義,根據鄭國強所說,廟處於鯉魚門,佛堂門 前坐東南向西北,因香港來水於吸水門,九曲水過維多利亞港,經鯉魚門去水, 即天后宮收逆水來朝。廟門正向就是前面標升水面的天后印。右後方高靠山出石 脈,結土穴成天後廟,「神壇廟宇,居於水口」。西灣河、柴灣為其左青龍砂右手 鯉魚門魔鬼山聳立成青虎夾拱。左方青龍山體更是「五脂芙蓉障」,下方更有橫 近青龍夾拱水口,收緊水口,使香港來水多出水少。天后行宮後面還有舊日之天 后供奉於岩石洞內,即裏面的岩洞天后才是真身所在,是新建天后廟時才加一新 行宮及多做一新天后放在原有舊天后岩洞前。如是,我們應該重新思考 1953 年 重建天后宮的真實意義。及後的日子,鯉魚門以海鮮業發展起來,成為香港和國 際的旅遊中心。 當然,我們的注視還應在社區會如何發展起來,如何轉變。牛頭角和茜草灣 鄉已經消失了,鯉魚門大概由於海鮮業的著名仍然興旺,茶果嶺在戰後最早發展 起來的地區反而因為鄰近地方的發展變得衰落,現今正面對重建而將消滅的村落, 將來如何維持其天后廟和天后誕的活動是應該注意的。 近年茶果嶺天后誕仍能維持極大規模巡遊封路和戲棚座位眾多
線劃出九龍仔的 界線(圖一), 大致是九龍 塘和部份九龍 城區,左邊 (西邊)以窩打 老 道 (東 鐵 路 軌 )為 界
北面和東面 以 聯 合道 為 限,南方達 太子道西。即 九龍仔在九 龍的東面。按 1940 年政府 繪製的地圖所 示,九龍仔 位於九龍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25 九龍仔尋縱 ? 莊耀洸 (前九龍仔街坊) 引言: 我在九龍仔大 近年一直想辦九龍仔導賞團,因為自小在九龍仔長大,中小學又在這裡讀 書: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賣小食的雪糕伯伯在學校門口擺賣近六十年,被譽為 香港精神的代表人物。 i 可惜疫情下,導賞團一直在籌備階段,首先要做的是資 料搜集,哪裡是九龍仔呢? 九龍仔在地圖上忽左忽右 上網用 Google Map 找「九龍仔」, Google 會在地圖上用紅
,
城與九龍塘之間。(張少強,頁 3 9)ii這跟 1955 年的《港澳大全》所示 的範圍相約。iii1960 年代初,啟德機場建新跑道,填海泥土全部取自九龍仔山坡, 小山丘被削平後便闢為九龍仔公園。公園北山坡被保留,以紅白格導航,故稱格 仔山。iv 然而,1866 年的地圖示九龍仔(Kau Lung Tsai)在九龍的西面(圖二) v,位 於九龍寨城的西南。然而,1904 年的地圖又將九龍仔標示在九龍的東面,在九龍 塘以東。(圖三) 到了 1910 年,九龍仔(Kau Lung Tsai)位於九龍中軸,被剛通車
~~~~~~~~~~~~~~~~~~~~~~~~~~~~~海濱文圃第九期~~~~~~~~~~~~~~~~~~~~~~~~~~~~~~~~~~ 26 的九廣鐵路路軌所穿越(圖四)。不過,在 1924 年的地圖(圖五),九龍仔(Kau Lung Tsai)又置於火車路軌的東邊/右邊。 示的九龍仔位置忽左忽右,時而居中。沒有爭議的是,九龍仔的位置在北面與昂 船洲北端的緯度相近,不高於今天的歌和老街和聯合道,南面不超越昂船洲南端 的緯度,或今天的太子道西,而且範圍越來越小。 歷史文獻中的九龍仔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 的《新安縣誌》沒有「九龍仔」,但清嘉慶廿四 年(1819 年)的《新安縣誌》則有提及,據 1899 年的《駱克報告》,九龍仔(Kau Lung Tsai)有人口 350 人。據 1911 年政府憲報,九龍仔(Kowloon Tsai)vi屬於深 二 三 四 五
再過是九龍仔村。」 (鄭寶鴻,頁 107)x 九龍仔是九龍早期華人聚落之一,在「1860年 3 月,九龍人口接近一千, 主要聚居在…九龍仔…等地」(鄭寶鴻,佟寶銘)xi 「1900年,九龍塘村與毗鄰有客家村之稱的九龍仔村,曾被歸入深水埔 區。」(鄭寶鴻(2007) ,頁 141)xii據港府1902年的《九龍半島地圖》,村的規模 細小,耕地不多,饒玖才「相信其村民是從九龍城寨或九龍街分支而來
故稱為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27 水埔 23 條鄉村之一,人口285 人。vii換言之,九龍仔應位於九龍的西面,印證了 1866年和1910年的地圖所示位置。 九龍仔客家村 「十八世紀,不少深水埔的居民居於現大坑東一帶及名為「客家村」的九 龍仔村。」(鄭寶鴻(2007)《香江半島: 香港的早期九龍風光》) viii 九龍仔村分 為上圍和下圍,有超過10 戶姓吳的人家,源自新安南頭吳屋村。ix 「(深水埔)海灣周圍有多條村落,包括位於北部接近石硤尾一帶的鴨寮、 牛寮、元州、和尾、田寮、窩仔、元嶺仔及九龍仔…」「北部村落均集中在元嶺 山(約為現楓樹街球場一帶)周圍…元嶺仔山北面是田寮村,毗鄰是窩仔村(現窩 仔街)。村旁是疏導九龍塘水的水坑(現大坑東及大坑西旁),
,
「九龍仔」。(《香港地圖繪製史》頁 180)xiii 九龍仔村有一間天后廟,在1900年、 1910年和1920年,九龍仔村、九龍塘村和蘇屋村一起舉起辦太平清醮活動。 xiv1931年,政府清拆九龍仔村,改建新式住宅區。xv 九龍仔曾是九龍塘村別稱 從官方xvi和民間的文獻可見,九龍仔曾是九龍塘村的別稱,例如 2020年出 版的書籍便有以下描述: 「戰前的九龍仔(又稱九龍塘村)幅員廣闊,若打開今天 的地圖,九龍塘、又一村、大坑東及大坑西都在九龍塘村的範圍之內。」(余震 宇 (2020),頁 203 )xvii 「隨著 1920 年代起九龍塘的發展和擴張,九龍仔被一分為二,分別位於 九廣鐵路(現為港鐵東鐵)路軌的兩邊。現在位於大坑東邨的「九龍仔街坊福利會」
是見證。還有位於棠蔭街的福德古廟,仍由九龍仔信福德堂有限公司管理,名 牌亦保存了九龍仔的地名。」 xviii(圖六、七) 黃棣才博士表示:「1866 年地圖,九龍仔被標示在百步梯/窩仔山南面,當地 有九龍塘村(見 Hong Kong Map Viewer 1866, 1897) 。地形學有地形不斷重覆但 縮小或擴大的現象,窩仔山相當於縮小了的尖沙嘴,另一面的九龍仔公園山相當 於觀塘和牛頭角一帶,之間的丘陵谷地相當於九龍灣,這谷地面是九龍半島的小 九龍半島,即是仔了,但很荒蕪,村落在兩邊,即西面的窩仔山的九龍塘村和東 面的馬頭村。但到了 1904、 1920、 1924 年,東面卻標記了九龍仔村,位置就 在大水坑或火車軌東面一旁,劍橋道位置。因發展九龍塘花園城市在 1930 年代 村落便不見了,九龍仔卻印在新開發的喇沙書院位置上和山上。」 1952 年 4 月 30 日在大坑西位置有一
~~~~~~~~~~~~~~~~~~~~~~~~~~~~~海濱文圃第九期~~~~~~~~~~~~~~~~~~~~~~~~~~~~~~~~~~ 28 便
場大火,災情亦與余震宇的描述吻 合。原來當時大坑東、大坑西一帶的官方名字乃「九龍塘村」,而官方紀錄亦為 「九龍塘村寮屋大火」。當時報章報導災場為九龍仔大坑西。xix 1954 年 7 月23 日,《大公報》標題為「九龍仔昨大火 約三萬人無家可歸」, 內文展示了九龍仔的範圍: 「九龍仔(又名九龍塘村)是九龍相當大的木屋區,三 面環山,東鄰又一村,南接界限街,西面以「百步梯」小山與石硤尾村、窩仔村 為界,北面為山頂。村中由大坑分為兩邊 即大坑東與大坑西。」 xx 然而,饒玖 才卻認為於 1950 年代,又一村西面的木屋區,也稱為九龍仔,相信是測繪時的 錯誤所致,稍後該地段已劃入大坑東、西村。xxi 圖六 圖七
消失
龍仔是大坑東、大坑西和南山村
十年代後九龍仔的稱呼開始逐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29 1950年代初,港府畫出一地段作為「九龍仔業主會」會所及運動埸。 xxii 位 於九龍塘劍橋道10A 號的九龍仔業主會在1958年成立。 xxiii 黃棣才博士認為「戰後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現兩處九龍仔,即原有九龍 仔位置的東面和西面,西面是大坑東和大坑西人住的寮屋區,因這面有深水埗青 山道一帶有工廠揾食,以九龍仔名之,常有報紙報導九龍仔火災出現,東面的九 龍仔山是水庫山和軍營,木屋區在九龍城樂富一面,也缺少工廠,該區火災時不 以九龍仔火災形容。以戰後有人居住而言,九龍仔就是大坑東、大坑西和南山邨 一帶,但地圖卻標記九龍仔在喇沙這一面。」 被遺忘的九龍仔 1970年至1980年左右,九龍仔的名稱在本圖
。 xxiv 1980年社會福利署編印的通訊總覽顯示,九
的統稱。xxv 一位大坑東老街坊周鴻翔在面書表示,八、九
漸少人叫了,故年輕一輩已未必再能知曉。 xxvi 結語: 九龍仔在心中 九龍仔之所以好像遊牧民族,左右流徙,因為九龍仔只屬民間地理名詞, 而從來沒成為官方的行政區域。 xxvii 結果九龍仔各散東西,範圍越來越小,東面 有九龍仔公園、九龍仔運動場、九龍仔游泳池(九龍城延文禮士道13 號)xxviii作歷 史見證,西面有位於大坑東的九龍仔街坊福利會、九龍仔信福德堂燭照歷史殘餘, 中線則僅餘九龍塘的九龍仔業主會,實際上,九龍仔只存在於老街坊的記憶之中。 儘管歷史上的九龍仔有不少迷團,看來黃棣才博士的說法最具說服力。就個人而 言,我身份認同的九龍仔正是大坑東、大坑西和南山村的統稱,半點含糊也沒有。
註釋
i. 香港精神-雪糕伯伯 20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l6lk62uis 東周網「雪 糕伯伯」逝世享年102歲 學生街坊懷愐舊日情懷 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_h25yrW7Ro
ii. 張少強「城市的規劃與九龍仔的失落」載(2008)《舊區新語—九龍仔社區實踐與非政府組 織》,進一步,頁3
iii.黃鴻釗、任天石 (1995) 《港澳大全》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頁9。
iv. 饒玖才 (2011) 《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 (初版)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頁289-292。
v. https://www.hkmaps.hk/mapviewer.html
vi. 英文的九龍仔除了譯作Kau Lung Tsai,開始用Kowloon Tsai。
vii.參考資料: 陳詠恩「【真本土】深水埗命名因為水夠深?方志研究專家沈思拆解地名由 來」《明股周刊》2018.3.1。林文映「深水埗的客家原鄉」2020-12-31: 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0-12/31/46104.html viii. 同註2,頁4
ix. James Hayes. Model Village, Kowloon Tsai, Hong Kong.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2000 x. 同註2。
xi. (2000)《九龍街道百年》香港: 三聯書店,頁8,載張少強,頁3。
xii. 同上,頁3-4。 xiii. 同註4。
xiv.「九龍仔」《維基百科全書》,瀏覽日期: 2022年9月7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9D%E9%BE%8D%E4%BB%94#cite_note-3 xv. 《香港工商日報》 1931年4月14日。 xvi. 同註9,頁274。
xvii. 余震宇 (2020) 《壹街一個故事 九龍篇 2——九龍街道與社會大事》,香港: 日閱堂 出版社。 xviii. 「九龍仔地名沿革 」 2021年9月16日 - 20:48 立場博客 街坊帶路 xix. 香港中央圖書館《石硤尾大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頁6。 xx. 「九龍仔昨大火 約三萬人無家可歸」《大公報》,1954年7月23日,段 3。載香港中央 圖書館《石硤尾大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頁5。 xxi. 同註4。 xxii. 同註4。 xxiii. 九龍仔業主會網頁: https://www.kthoa.com/eng/index.aspx xxiv. 《港九分區街道圖》香港: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圖圖書館,1970年代。《九龍: 通用版 最新街道圖分區街道圖》香港: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圖圖書館,1980年。載張少強 (2008)
~~~~~~~~~~~~~~~~~~~~~~~~~~~~~海濱文圃第九期~~~~~~~~~~~~~~~~~~~~~~~~~~~~~~~~~~ 30 【
】
《舊區新語—九龍仔社區實踐與非政府組織》,頁3,10。 xxv.《九龍仔、石硤尾、白田及又一村區地方政府機構、社團、學校和志願機構(附錄部份深 水埗區機構)通訊總覽》,香港: 社會福利署大坑東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工作部,1980年 版,載註2,頁9,10。 xxvi. 周鴻翔面書 「九龍仔區的發展史」: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7907133247706 xxvii. 同註2,頁5。 xxviii. 康文署網頁: https://www.lcsd.gov.hk/tc/parks/ktsp/map.html [圖片來源] 網上圖片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31 「早晨,飲咗茶未?」 陳寶年 『早晨,飲咗茶未?』、『得閒一齊飲茶啦』是八十年代前港人與相識的朋 友之間說的一句口頭禪。在清代之前,因農耕社會,早餐大多是在家裏享用。到 清中期,伴隨着廣東商業飛速發展,城市各階層的分工 , 農業人口向城市流動,出外打工的群體形成新的飲食 模式,慢慢發展飲茶聚吃,翻閲報紙,十分愜意的 「茶樓文化」。 最近傳出傳統茶樓相繼結業的消息,包括 8 月 9 日的「蓮香樓」和 8 月28日之「灣仔大榮華圍村 菜」,還有前結業的「上環鳳城酒家」,究其原因是 疫情影響和人手需求緊張。 那麼我們就重溫香港的茶樓歷史和文化: 【茶樓的經營種類】 「茶寮」:設在大路旁供應勞苦大眾茶水和簡單食物。 「一/二釐館」:直至 1935 以白銀為本位。一銀元重七錢二分(銀衡重量:一兩 即十錢、一錢即十分、一分即十厘),茶錢收白銀一/二釐,故名。 「晏店」:又名「炒賣館」,提供午市飯餐和燒臘等,但不賣粥,附加湯則叫 「大晏」。 「三楚館」:雲吞麵店。 「茶居」:設在室內,提供比茶寮較佳的茶水和食物,但沒有小菜提供。 「地踎茶居」:設備簡陋,供應糕點飯食,供勞苦大眾歇腳之地。他們喜歡在座 位上脫了鞋,戙起雙腳,時人笑說『地踎茶居,見鞋唔見腳也』。 門前報檔
高級妓院衍生酒樓/酒家設立。一 般下午五時開市至深夜,裝修金碧輝煌,供應富戶、商賈、高級 人士飲宴。
鮮酒家」:早期有灣仔的[新亞怪魚酒家﹞和[小欖公],設有魚缸提供各 類游水海鮮以吸引食客
~~~~~~~~~~~~~~~~~~~~~~~~~~~~~海濱文圃第九期~~~~~~~~~~~~~~~~~~~~~~~~~~~~~~~~~~ 32 「茶室」:供文人雅 或高級人士品茶精吃之 場 地, 陳 設 古 色 古 香,牆上掛著名 家 墨 寶 或 攞 設 古 董。提供「星期美 點」待客。 「茶社」:舊時外省 人 對 茶 居 稱 呼 , 最 早紀 錄 為同 治 九年 1870)張德彝《隨使 法國記》記載「在蘭桂坊楊蘭記茶社小憩」。 「茶樓」:樓高三、四層,1918 年前只做早,午市。為各階層提供各類茶葉、點 心和飯麵,有些更在樓下設櫃賣唐餅和節慶食品。 「歌壇」:品茶聽曲,以 1921 年「武彝仙館」開首例。到 1926 年港九歌壇增至 十餘間,成名歌手多達五十人。至五十年代夜間娛樂逐漸多姿多彩, 歌壇才慢慢的聲沉影寂。 「酒家/酒樓」:由於 1863 年水坑口一帶興建
「海
。 【茶樓的發展歷史】 香港開埠前,外國探險家曾記錄在銅鑼灣天后廟一帶已是小墟市,相信這裏 設有小食檔,因此香港的飲食史從此時期開始。廣東的「粵式飲茶」起源追溯到 清咸豐同治年間,而逐漸輻射到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區。 「茶寮」:始於晉代南北朝在大路旁、市集和渡頭出現,以供應勞苦大眾茶水。 清咸豐同治年間廣設裝修簡陋的茶寮稱「一釐館」。香港早期茶寮集 中西營盤至威靈頓街一帶華人社區,多設於碼頭、欄口和市場附近。 「茶肆」:唐代交通發達,各地設茶肆提供茶水小吃予旅人。宋代文人喜歡在茶 肆聚會,開文會友,發展出「茶館文化」。 「二釐館」:俗稱「地踎館」,設備簡陋,早、午市營業,提供包點餅食,甚至 麵飯供行人歇腳裹腹。 茶室內廳
飲茶風氣。
1846)香港最早茶樓是設近水坑口之「杏花樓」,至(1898)仍維持最高級茶 樓。也有說是蘭桂坊「蘭記茶社」應更早。其它都是茶寮、茶居。
(1863)上環水坑口一帶華商凝聚,商業酬酢,支持了高級娼妓活動,衍生高級 妓院與酒家相依為命。
1890)因有電燈照明和(1897)取消宵禁,茶樓業開始大幅發展
(1906)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33 「茶居」:環境較「二釐館」寛敞舒適,茶葉品種多樣,點心較精緻。 「茶樓」:廣州由蘇浙傳入,建起高樓,在服務上各具特色,提供更佳的服務 和茶葉點心。廿世紀初廣州著名茶樓如「蓮 香」、「陶陶居」、「大三元」和「大同」等 都伸延至香港,形成香港
(
(
港府因水坑口居住擠迫,衛生環境差,限令妓院遷往石塘咀,促使茶樓 /酒樓追隨遷往,發展成豪華高檔的酒樓。紳商、巨賈紛至。後人稱當 時為「塘西風月」。 (1910)年代一些酒樓兼營「筵席」到會服務,後獨立經營,至八十年代由於居 住環境的改變,逐漸式微。 (1925)經濟情況開始受「省港大罷工」影響,為增加人力資源和增加客源而開 始引入女侍應。 (1935)政府立法禁娼,高消費人士驟失,使酒樓生意頓失,許多酒樓經營困難 而結業。 (1946)戰後民生經濟開始復甦,酒家/酒樓兼營早、午市,與茶樓相對競爭, 引致許多茶樓結業拆卸。 懷舊茶樓 杏花樓
~~~~~~~~~~~~~~~~~~~~~~~~~~~~~海濱文圃第九期~~~~~~~~~~~~~~~~~~~~~~~~~~~~~~~~~~ 34 (五十年代)旅遊興起,海鮮舫生意最為鼎盛。 (五、六十年代)由於貿易頻繁而衍生酒樓夜總會。提供舞池和歌舞表演供高消 費消遣,而一些茶樓則推出新招吸引另類茶客,如棋局、雀友 和狗馬賭迷等。 (七十年代)普遍經濟起飛,「魚翅酒家」和「海鮮酒家」開立以招待富客,及 開始取消『搭枱』和改為輪籌等位。 (1972)海底隧道通車,帶動跨港往來的方便,亦使跨區活動頻繁,促使大量酒 家開業,至八十年代更有「飲夜茶」的風氣。 (九十年代)「融和粵菜」開始流行,一般食肆不單提供粵菜,更融合其他菜系 加以變化。 【茶樓趣談】 「歎茶」要具四大條件 1)地方環境要好 2)水靚(滾)茶香 3)點心精美,價廉實惠 4)待客週到 「米貴上高樓」:在廿世紀初茶樓每層收費不同,「地廳」環境低檔招待一般茶 客,收費最便宜。二樓「樓座」環境較好,收費較貴。三樓 「歌壇」茶葉款式多,服務水準高及欣賞女伶演出,收費最貴。 每層樓的茶價都不同,愈往上走就愈貴,所謂:『有錢上高樓, 冇錢地下痞』 「男字名稱的茶樓」:如「多男」「添男」「有男」「冠男」,原來昔日社會喜 添男丁,冠以「男」字命名可帶來更多婚宴。 「傳統茶樓裝飾」: 酒樓多設在三、四層高的整棟唐樓。不重豪華裝璜,只求實用和容易清潔,在窗 台旁設卡位,和多以龍鳳等吉祥雕塑作擺設。天花板懸吊式風扇、窗邊掛鳥籠、 地上擺痰罐。大廳放電爐盛載著大水煲,保證水滾茶靚。穿著白制服夥計來往沏
邊多設報紙檔。
「各行各類人士聚腳」: 各行業從業員如經紀、老闆都各有其聚會場所斟生意,各種喜好者如愛雀、玩棋 和聽歌也有其聚腳地。五十至九十年代早午茶市的客人分四班:1)未天亮-魚販、 肉販、果販等,喝茶吃飯趕開市。2)趕着開市營業的商人或公務員。3)手捧鳥 籠的「雀友」。4)中午十二時後為霸住茶樓的經紀、炒家,他們一坐就是兩三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35
小時。 「『普洱抱你,死先水仙』女茶博士為茶客開茶對話」: 女「請問先生開什麼茶?」男「小姐普洱」女「先生還是水仙好」,互相調玩。 「雙滾茶靚」: 在廚房大銅煲把水煲滾,注入銅水煲由雜役放在茶廳電爐上令其處於水沸狀態, 稱「雙滾」.這樣沖泡好茶。 「開蓋斟茶」: 聞清末有八旗子弟把鵪鶉放在焗盅內,茶博士不經意加水把盅內鳥燙死,被索償 數十兩。避免再發生,此後茶客需自行開蓋伙計才會為客加水成慣例。 賞雀茶廳
~~~~~~~~~~~~~~~~~~~~~~~~~~~~~海濱文圃第九期~~~~~~~~~~~~~~~~~~~~~~~~~~~~~~~~~~ 36 【趣味術語】 「死人頭」:滾放在茶廳中的 大銻水煲 「賀壽盤」: 盛點心銻盤 「揸大巴」: 盛包點的大竹籠 「叩茶禮」:給對方斟茶表示 感謝 【工作人員】 「茶博士」:茶樓待應,俗稱「企堂」或「揸水煲」 「茶花」: 女侍應 「總廚」: 總管廚房部以下職位,如頭鑊、二鑊、打荷、砧板、上什等 「點心部六大分工」:星期(酥食)、熟籠(蒸點心)、腸粉(拉腸粉)、案板 (包製餃子、包點和各式點心餅皮)、煎炸(煎炸點心) 和辦餡(預備點心餡料) 「大家姐」:點心部安排點心阿姐工作 「班地喱」:(pantry)廚房內安排烹調和出菜程序 「買手」:負責採購。 「營長」:營業部人員 「宴會公關」:負責協調出菜節奏令宴會順利進行 「行政總廚」:主理食材選擇、設計菜單、控制品質成本 【食物趣談】 賀壽盤
令周恩長以煙燻烹調的鼓油雞
「八珍」:雜會。通常有雞腎和雞肝
「京都」:燒汁
「及第」:豬雜底
「伊麵」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37 「一盅兩件」:飲茶代名詞,即一茶盅焗茶加兩件 點心。形容『歎茶』 「老婆餅」:傳冬瓜失收,其妻賣身養夫,夫以所 得銀並利用冬瓜研製成「老婆餅」而 大賣 「點心」:「南宋梁紅玉犒軍賞點心」故事,以表 點點心意。廣府點心講求蒸煮煎炸、 乾濕兼具。, 「燒賣」:元朝稱「稍麥」至明朝才叫燒賣 「蝦餃」:分(下巴蝦餃)十摺,(二撇雞蝦餃)十二摺 「星期美點」:三十年代廣州惠如茶樓首推,後香港茶室流行 「金錢雞」:由叉燒、雞膶及肥豬肉串成金錢狀燒製的。三、四十年代下價菜 「鴨腳包」:由叉燒、火腿、鴨腳和鴨腸串燒的下欄菜 「太爺雞」:由清退休縣
:另名「伊府麵」,乃清代官員伊秉綬發明 「揚州炒飯」:原於廣州淮揚菜館「聚春園」的揚州鍋巴,後改炒飯 「太史五蛇羹」:源於江太史江孔殷 「細蓉」:雲吞麵。代表麵少雲吞多。否則「大蓉」。源於《長恨歌》「芙蓉如 面柳如眉」 「混吉」:清湯 「茶檳芥」:茶、檳榔、芥醬 「油瓶枳」:大燒賣 「馬錦燦」:咸菜雞紅/豬紅湯 「本幫菜」:上海菜 一盅兩件
記、昌記和九記
~~~~~~~~~~~~~~~~~~~~~~~~~~~~~海濱文圃第九期~~~~~~~~~~~~~~~~~~~~~~~~~~~~~~~~~~ 38 【茶樓小資訊】 「杏花樓」:(1848)開業,至(1894)仍是香港最高級茶樓至(1932)結業 「陸羽茶室」:(1933)由馬超萬和李熾南在永吉街創辦,(1976)遷入士丹利 街現址 「得雲茶樓」:(1862 1874)年間由文樂軒和廖輝庭所創立 「富隆茶樓」(武彝仙館):梁澄川經營。(1925)首聘女招待 「金陵酒家」:(1910)開業,引經《夜撲秦淮近酒家》而首家以「酒家」冠名。 為“塘西風月”年代四大酒家「金陵、廣州、陶園、珍昌」之首 「女子茶室」:(1910)陳珠母女在西營盤第三街開辦,由年輕女士招呼客人, 賣「大姐茶」 「蓮香樓」:(1889)原是糕酥館在廣州開業,(1910)轉營茶樓名「連香樓」, (1911)得 林陳如岳提字「蓮香樓」,(1926)在港設分店至 (2022)結業 「香港六記」: 鏞記、斗記、操記、合
「香港四園」:南園、西苑、文苑和大三元 【總結】 茶樓快速消失原因有數點: 1)茶客飲食習慣改變,由於新一代已習慣西吃。 2)酒樓改變營業模式和時段,搶去大部份茶樓生意,因茶樓沒有晚宴。 3)茶樓多設於舊唐樓,因地產發展興盛而被清拆重建。 4)近年港人生活節奏快和飲食多元,故趨向多樣化、快食文化。 【參考資料】: 《再會茶樓歲月》~梁廣福、《百年香港中式飲食》~鄭寶鴻、 《得閒去飲茶》~李嘉雯、《香港西區街道故事》~魯金、網頁報紙 [圖片來源] 網上圖片
蹟, 最後古蹟辦經審 視評估後將該配水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並進行臨時加固工程, 並加裝符合現時 建築物條例的設施如通風、消防及照明等,於 2021 年 12月開始籌辦導賞團讓市 民認識配水庫建築及香港水務歷史,並收集市民意見以決定該建築物將來的用途。 我有幸成為該配水庫的其中一位導賞員, 能在較早時間得睹該水務建築, 驚 歎 100 多年前的建築技術、建築物料、機械、運輸工具等能建造出如此高質量、 高規格的公共設施, 工程技術高超之餘亦呈現出工匠們精湛的工藝, 可說是實用 與美學兼備,所見的花崗石柱、磚拱及混凝土卷拱頂蓋、喉管等構件,雖經歷了過 百年的使用及廢置,狀况仍大致良好,可見當時工程人員嚴謹的施工流程一絲不苟, 力求完美。
前深水埗配水庫內 部 部部 (自攝)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39 飲水思源 ~~~ 從參觀主教山配水庫說香港水務建設與香港發展 容浩生 2020 年 12月深水埗發生了一單哄動全城的事件: 水務署在窩仔山進行的一項 拆卸工程時令一座埋藏在山體下的百年水務建築物重見天日, 此地下建築物原來 是建成於 1904 年的九龍塘配水庫(戰後改稱深水埗配水庫, 市民稱主教山配水庫) 市民發現後觸發一場保育爭議, 紛紛要求保留該項珍貴的古
) 的傑斯 傑斯傑斯 傑斯 (Lawrence Gibbs) 等等, 這幾位工程俊彥打造了香港 19 世紀中後期至 20世紀初 期的城市供水系統, 令市民生活及環境衛生、消防設備等都大為改善, 城市發展 向前跨進一大步。上面提及的两位工程師安 安安占士及傑斯均先後離開政府自立門户, 成立利安建築公司 利安建築公司(Leigh & Orange Co.) 及 Denison,Ram & Gibbs Co, ,, , 繼續致 力於城市建設, 他們的建築作品很多仍屹立市內: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儀禮堂、 梅堂、前細菌學檢驗所、梅夫人樓等等
更成為香港的法定古蹟。 然
興建水塘仍然是政府長期持續性
土中最大的水壩, 水塘的
城門水城落成紀念碑 (網上圖片)
~~~~~~~~~~~~~~~~~~~~~~~~~~~~~海濱文圃第九期~~~~~~~~~~~~~~~~~~~~~~~~~~~~~~~~~~ 40 城市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衛生環境配合,而充足清潔食水的供應及排污系統是 保持良好衛生環境的必要條件,1881 年起三次從英國來港調查香港衛生情況的城 市衛生工程專家查維克 查維克查維克 查維克(Osbert Chadwick) 在完成調查時呈交給香港政府的< <查 查查 查 維克報告書 維克報告書>早就提出這觀點, 並敦促港府盡快落實大潭水塘計劃向市民供應充 足清潔食用水, 港府接受他的建議, 其後亦啟動九龍地下水供水計劃, 大大改善 港九兩岸居民的生活用水及衛生環境。 < <查維克報告書 查維克報告書 查維克報告書 查維克報告書> >>促使港府積極開發水源及改善城市衛生的步伐, 與此同時,幾 位有魄力、目光遠大同時工程技術高超的工程師任職於港府的工務部門, 有負責 策劃啟動大潭水塘計劃的派斯 派斯(J.M.Price) 和安占士 安占士安占士 安占士(James Orange); 大潭中及 大潭篤水塘計劃的工務司漆咸 漆咸(W.Chatham) 和總工程師謝斐 謝斐謝斐(Daniel Jaffe), 負 責勘察及建造九龍第一個重力自流供水系統(九龍水塘及九龍塘配水庫
,
而食水供應始終追不上人口急增的需求,
的工作,1936 年落成的城門水塘.更擁有英國及其海外屬
揭幕紀念碑上鐫刻了一句拉丁文的聖經金句“Nisi Dominus Frustra”,英文譯
有目共賭, 加上自 60年代開始從
水供應不足的困擾,政府亦因此而可傾 力發展工商業, 令香港經濟逐步向上; 完善的供水及排污系統令衛生環境大大提 高, 市民健康亦得到保障“制水”這名詞亦逐漸在市民的腦海中消失。 話雖如此, 食水依然是要依靠天雨, 假如天旱無雨, 縱多水塘也無濟於事, 今 天雖然可以輕易獲得食水, 但亦須居安思危, 珍惜用水, 絕不能隨便浪費, 享受 用水之餘, 要想及上一代建塘人的血汗辛勞, 成果實在得來不易,由於淡水資源 珍貴, 聯合國於1993 定下每年 3 月22日為< <世界善用水日 世界善用水日 世界善用水日 世界善用水日> >>,鼓勵全世界人民 珍 珍珍 珍 惜用 惜用惜用 惜用水!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41 成”Unless the Lord Builds the House ” , 中文姑且譯為“全賴上主力 全賴上主力全賴上主力 全賴上主力, , , 工程 工程工程 工程 方可成 方可成方可成” , 道出了工程之艱鉅, 深感若非有神之助力, 難以竟全功。其後陸續建 成的水塘, 規模一個比一個大, 所涉及的施工技術也越趨複雜,1968年落成的船 灣淡水湖更是全球首個在海上建成的食用水庫, 工程以外還涉及社會民生的安排, 建城門水塘開始, 到大欖涌水塘、石壁水塘、般灣淡水湖和萬宜水庫等, 建塘前 均要先把水塘範圉內的村落居民遷離安頓, 涉及龐大人力物力、賠償等工作, 可 以想像建成一個水塘除了財力外, 在社會層面上所做的工作也不可或缺。 香港現時擁有17 個水塘, 數百個配水庫、抽水站, 還鋪設了數千公里的輸水 管, 工務及水務部門對香港社會發展的貢獻,
廣柬省購買東江水, 香港基本上解决了食
*************************************8
員手足一起,在一星期七日每天三團的緊密工作壓力下,緊張而快樂地 執勤,有問題就包抄補位,解決後付諸一笑,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美妙經歷。 導賞員們各有強項,有對水務署人事變更、歷任首長建樹暸瞭如指掌的 ; 有 熟悉並帶過水務署多個設施導賞的 ; 有對西方古建築 羅馬拱/花崗岩柱素有 研究的。有的具備美術素養與眼光,有的熟悉窩仔山與社區/木屋/教會的淵 源 ……。
在水務署提供的資料以外,各自亮出自己的特色。特別要記一筆的是同心協 力,揭開了可能是香港配水庫獨一無二使用的光井之謎,查明是一種用稜鏡引日 光照進地
~~~~~~~~~~~~~~~~~~~~~~~~~~~~~海濱文圃第九期~~~~~~~~~~~~~~~~~~~~~~~~~~~~~~~~~~ 42 地水重光.天燈護航 – 主教山的天與地 吳力波 2020年底挖泥機怪手一鋤,打破了前深水埗配水庫的外罩,令這個壯觀的地 底建築進入市民視野。民間的迅速反應,包括晨運街坊阻止工程,保育團體快速 蒐集、整理、公佈歷史資料,使政府不得不動起來,盡快鞏固安全後開放給市民 參觀,並徵求意見作日後活化參考。 去年底起,有幸成為街坊俗稱主教山的「前深水埗配水庫」導賞員,先睹為 快享受了神祕但不黑暗的地下勝景,接受了一連串培訓與實習。同一班熱心又可 愛的導賞
底的專利產品: pavement light 路面燈,認定是十八世紀已成名而 經營至今的供應商 The British Luxfer Prism Syndicate, Limited。這些就留 待他們日後發表了。 小弟不才,也在過程中有所得着,但所得並非來自地底,卻來自窩仔山的天 空。為導賞翻看很多舊照片,看到窩仔山上曾有航標燈,圖一 是60年代巴域街 上望所見(來源;#西環的黃金歲月 https://ishort.ink/zodt ),圖二 是一張 航拍照片,可見到航標燈對應着石硤尾健康院建築物(挨山邊那座已經拆卸) (來 源;#photovault.com https://ishort.ink/Vgqh ) 。航標燈的廬山真面目如圖 三 (來源;#Miles Leung https://ishort.ink/QZoZ )。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43 我 們 曾 經在 配 水 庫 塘 頂 搜索 航標燈底座遺跡, 但 無 發現, 後 用今天航拍圖套上 60 年代地圖, 發現其位置及可能 就在已被挖崩的 塘頂範圍,見圖四 (來 源 ; www.hkmaps.hk 以 及地政署地理資 訊地圖 ),非常可 惜。 另一方面,嘉頓山上遙遙相對也曾有一盞航標燈,圖五是它的原貌(截圖自 # 歷史時空 https://ishort.ink/NRWG ),還成為了圖六 1990 的電影《一本漫畫 一 二 三 一.60年代巴域街上望航標 二.窩仔山上曾有航標燈_對應石硤尾健康院 三.窩仔山航標原貌 四 1965訊號燈位置套今日衛星圖 五 嘉頓山紅燈原貌 六 1990一本漫畫走天涯
系統呢?(我對航空/導航原本是門外漢, 還望請教高明指正謬誤之處。) 因啟德機場已經停用,所以民航處已不發布其進場資料了,反而在模擬飛行 的網頁還能找到其航圖。追尋過程中,了解到啟德早於1974年已安裝了儀表著 陸系統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 ,可以全天候盲降,但選用 13 方向 著陸時,因為最後一段航路急轉彎,ILS 只能引導至格仔山前,就轉為機師以目 視/燈光系統引導進場,所以只能稱為儀器製導系統(IGS),還須要老式地標顯 示導航燈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圖七 是一 張 13 跑 道 降 落 進 場 航 圖 , 我加 了 彩 色 標 註 ( 截
~~~~~~~~~~~~~~~~~~~~~~~~~~~~~海濱文圃第九期~~~~~~~~~~~~~~~~~~~~~~~~~~~~~~~~~~ 44 走 天 涯 》 中, 黑 道大 佬 講 數 交 易 的 場 景 ( 截 圖 自 # 歷 史時 空 https://ishort.ink/NRWG )。 從小住在土瓜灣的我,看慣頭上轟鳴過的飛機,從小返學也無數次路經24小 時閃動的「紅燈山」,一向只籠統地知道,它和九龍仔紅白格仔山的紅燈,是飛 機降落啟德機場的領航者,但詳情則不大了了,因此對主教山-嘉頓山這一對導 航燈,自然倍感興趣。 啟德機場伸出海的跑道是1958年建成,使用至1998年遷往赤鱲角機場為止, 取其方位角136 度/316 度的前兩位數為跑道名稱,向鯉魚門方向降落或起飛稱為 13(6)跑道,向九龍城方向時成為 31(6),由於香港多數時間吹東南風而飛機須迎 風升降,所以大家每次乘機返港,着陸前多是低空經過深水埗 九龍城 降落啟德 機場的。到底這幾組航標如何組成導航
。
圖 自 https://ishort.ink/wNV2)。13 跑道降落進場航道是經昂船洲,進入深水埗,主 要由 IGS 引導,輔以目視地標,從 297 呎嘉頓山與 280 呎的窩仔山中間穿過,此 時飛機高度約九百呎,順著導航的無線電波速,下降、再下降,不過面前不是跑 道,是一座 320 呎高畫著紅白棋盤的格仔山,正右方出現 350 呎紅燈山時,飛機 已下降到山頭高度,且快要撞上了。此時脫離 IGS 系統,機師須目視駕駛向右急 轉 47度,啟德跑道就展現在眼前了,順着輪盤一樣逐盞亮起的白光兔仔燈,引 向跑道中軸線,但不足十秒,機師就要從傾側轉彎的姿勢修正好,以防機翼擦地。
啟德13跑道降落進場航圖
片 顯 示 了 這 個 過 程 - 圖八 (#bluelotus-gallery /greg-girard https://ishort.ink/hWG2 ) , 圖九 ( 截 圖 #CloudFetish https://ishort.ink/RB6C ), 圖十 ( #FlightSim https://ishort.ink/7vzA ), 圖十一 (來源:#Miles Leung https://ishort.ink/Wf15), 圖十二 (來源: #hkmemory https://ishort.ink/Y2kR )。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45 以下圖
七
八 穿越嘉頓山-窩仔山之間 九 直闖格仔山
~~~~~~~~~~~~~~~~~~~~~~~~~~~~~海濱文圃第九期~~~~~~~~~~~~~~~~~~~~~~~~~~~~~~~~~~ 46 降落啟德 13 跑道,是每個機師引 以為榮的經歷。正因為只有特訓 過的機師才可飛香港啟德機場, 航空界中香港啟德機場安全紀錄 素負盛名,更何況我們能用單一 跑道,創造過千客流量超過三千 萬人次的光輝紀錄。萬世不朽的 光榮香港故事,定會永誌青史。 (上) 十 繞土瓜灣紅燈山右轉47度(考機師) (下) 十一 土瓜灣紅燈山上曾有的航標燈 十二 兔仔燈022_final approach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47 長有虬 虬 虬 虬髯的都能治邪驅鬼 ! 徐佩君 筆者執筆為文之時,正是農曆七月,該月又稱為「鬼月」,傳統上在這個月份 都不會進行婚嫁、 、喬遷或辦各 種喜慶之事,惟 恐 將 孤 魂 野 鬼 引 進 門 。在 本地建築物 的 裝飾 上, 筆 者發現長有 濃 密 虬 髯 的, 似 乎都有治邪驅 鬼的能力。「虬髯」是指 男性蜷曲的鬍鬚,特指 頰鬚,一般都是番邦人的特點(圖一)。 說到鎮宅捉鬼,大家第一 時間想到的應是鍾馗了。在黃 大仙九龍壁綜合大樓外牆,掛 有一 個巨 型 的 鍾馗 雕塑 (圖 二),鍾馗長有濃密而厚厚的 虬髯,圓睜大眼,身穿紅衣, 一手持劍,形象非常威武。再 看看於慈雲山慈雲閣供奉的鍾 馗像,頭戴烏紗帽,長有濃密 的 虬髯 , 圓 眼 , 身 穿紅衣 官 服,一手持劍,露齒而笑,形 象較為親切(圖三)。 鍾馗歷史上本無其人,是民間傳說中專門捉鬼、斬鬼、吃鬼的鬼王。鍾馗的 鬼王形象在唐玄宗以後成形,唐玄宗得了重病,某一夜突然夢見兩個鬼 : 一大 鬼,一小鬼。小鬼長着一個牛鼻子,身穿紅衣,一隻腳穿鞋,另一隻腳則光着, 番邦將領袒胸、 虬 髯、持三叉 ( 屏山述卿書 ) 二 黃大仙九龍壁綜合大樓鍾馗雕 三 慈雲山慈雲閣供奉的鍾馗神像
玄宗的玉笛
大鬼
掉
殿
這大鬼頭頂破帽
鬼的
到
著藍包,
吃
問他是何人,他回答說 : 「我是鍾南
故
觸階而死(註
我現在是
大畫家吳道子畫鍾馗捉鬼
都藴涵對惡鬼惡德的 諷喻意味
筆者在此分享鍾馗對付釅面惡鬼的故事,故事見於《斬鬼傳》第三回 〈咸司馬計救賽西施 富先鋒箭射涎臉鬼〉。 話說有一莊院,一個纏綿鬼三番四次誘惑村中女子,另又仗着居於無恥山寡 廉洞的厚臉皮惡鬼釅面鬼的勢力,強娶女子。鍾馗有次路過村莊,很輕易地便把 纏綿鬼砍開兩邊。及後鍾馗前去無恥山打算剷除釅面鬼,他先用寶劍向釅面鬼的 厚臉砍去,手起劍落,只聽得鏘的一聲,像剁在鑊底上一樣,厚臉絲毫無損。接 着負屈將軍向厚臉連射了數十箭,也是毫無作用,且箭都落到地下。鍾馗氣得暴
~~~~~~~~~~~~~~~~~~~~~~~~~~~~~海濱文圃第九期~~~~~~~~~~~~~~~~~~~~~~~~~~~~~~~~~~ 48 鞋子掛在腰上。這小鬼偷走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及
,繞到
上耍玩。唐 玄宗見了大怒,正想喚人前來。忽然見到一個
,
,背
腰繫角帶,袒露一臂,一下捉住了小鬼。大鬼挖
小
雙眼,扔
嘴裏
了, 然後把小鬼撕成兩半,也吃掉了。唐玄宗
山進士鍾馗,因武德年間應舉不第,收歸
里,
1),
鬼王, 誓為陛下除盡天下妖魔鬼怪。」唐玄宗醒後,下令
圖, 然後把此畫懸於後宰門,用以鎮妖驅邪(註 2)。由於唐玄宗大力推崇鍾馗,才成 為民間信奉的驅邪捉鬼神仙。 到了清代,劉璋(煙霞散人)撰寫了長篇神魔小説《斬鬼傳》,書中記述了鍾馗 對付不少惡鬼的故事,如有纏綿鬼、釅面鬼、齷齪鬼、急賴鬼、討吃鬼、耍碗鬼、 丟謊鬼、伶俐鬼、風流鬼、輕薄鬼、短命鬼、作生鬼等等,
。
跳如雷,「又上前去照臉亂砍,竟如剁肉的一般,剁了個不亦樂乎,那臉並不曾 紅的一紅。」原來釅面鬼鑄煉了一塊精鐵的厚臉皮, 漆了幾十層,還恐怕不耐用, 又用了牛皮裹了,再用樺皮貼了幾十層,所以這張臉任你刀砍箭射也不怕。含冤 司馬分析釅面鬼因沒有了良心,故臉皮才會長得那麼厚,只要找來一面「良心鑑」 照一照他,便可將他收拾。於是鍾馗向酆都地府秦廣王那裏借來了「良心鑑」鏡 子,負屈將軍趁着鍾馗與釅面鬼廝打時,冷不防取出「良心鑑」向釅面鬼當頭一 照,霎時毫光閃閃,釅面鬼臉上打了一個寒噤,從口裏咯吐出一顆卵大的黑心 來 ; 那塊厚臉皮立即失了效力,給鍾馗用劍狠力一刺,砉然破了。 第二個要談的是面色如焦,濃眉瞪眼,且長有濃密虬髯的尉遲恭(圖四至六), 他是其中一位門神,門神是守衛大門的神靈,防範鬼魂入侵。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49 先說說門神的由來,話說負責降雨的涇河龍王,與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 罡的叔父袁守誠打賭,袁算出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 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表示如袁算得準確,則送他黃金五十兩,如 果有錯定要砸碎他的招牌,並即時把他趕出長安城。涇河龍王自詡為司雨龍神, 那凡人袁守誠怎麼可能比自己更清楚天上下雨的時辰及雨量呢 ? 這場賭賽可謂 勝券在握。誰知龍王剛回到涇河水府,玉帝便下令降雨的時辰與水量,竟與袁守 誠所言不差分毫,令龍王大驚 ! 但龍王不肯服輸,次日,龍王竟違背玉帝旨意,竟更改了降雨一個時辰,並 少降了三寸八點雨水。龍王此舉原來已觸犯天條將會面臨處斬,龍王頓時後悔, 袁指出明天午時三刻龍王將被唐太宗重臣魏徵處斬,着龍王向太宗討個人情。 於是龍王直奔皇宮,待李世民熟睡後,進入夢中並喊:「陛下,救我。」太 宗答允龍王要求,就把魏徵故意喚入宮內留下來下棋,這樣便能阻撓他去斬龍王 了。到了午時三刻,太宗見魏徵打起瞌睡,以為龍王應該逃過一劫了,豈料魏徵 四 六 五 四 銅鑼灣天后廟 五 灣仔玉虛宮 六 左為尉遲恭(新田麒峰文公祠)
上兩位將軍的威風 儀容,成為了民間流傳至今的風俗,以防範各種鬼魅入侵。 第三個要談的是鄭恩
鄭恩是清代吳璿《飛龍全傳》小說其中一名主角,小 說主要講述趙匡胤反抗昏君,逃走在江湖上行俠仗義,與好漢結交,最終建立大 宋的故事。於本地廟宇屋脊上的石灣陶瓷裝飾中,也有不少取材自《飛龍全傳》 故事,如 : 大澳關帝古廟、大澳寶珠潭楊侯古廟和紅磡觀音廟等,而在屋脊上 有一人物造型非常突出(圖七至九),他長有濃密的虬髯、有時更袒胸露腹,這位 便是鄭恩。馬素梅博士認為鄭恩是「粗率魯鈍的市井人物,描繪得活靈活現,使 平民百姓產生親切感」(註 3)
前排右二為鄭恩 (大澳關帝古廟)
~~~~~~~~~~~~~~~~~~~~~~~~~~~~~海濱文圃第九期~~~~~~~~~~~~~~~~~~~~~~~~~~~~~~~~~~ 50 於睡夢中斬了龍王 ! 此時突聞朝門外有人大呼小叫,太宗見是徐茂公、秦叔寶 等人提着一個血淋淋的龍頭來,這是涇河龍王的龍頭!此刻才得知魏徵於睡夢中 斬了龍王 ! 入夜二更時分,太宗聽聞宮門外有悽慘號泣之聲,夢中那無頭的龍王提着血 淋淋的首級,高叫:「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 你昨夜滿口許諾救我, 怎麼天明時反宣人曹官(魏徵)來斬我?你出來,你出來!我與你到閻君處折辨折 辨!」太宗驚醒後漸漸病重,宮門外入夜後就有鬼魅呼號。秦叔寶於是向太宗提 議由自己與尉遲恭把守宮門,看看有甚麼鬼魂作祟。當晚兩位將軍披掛穿戴整齊, 金盔銀甲,威風凜凜,手執金瓜及鉞斧在宮門外把守,一夜間,竟再無半點響動, 太宗因此安寢無事。但太宗不忍為難兩位將軍夜夜守候,於是便着畫師繪畫秦叔 寶及尉遲恭披掛在身的真容,並貼於宮門之上。從此於門上貼
,
七
鄭恩為趙解困
故事表現了鄭恩擅於收拾各種鬼怪 :《飛龍全傳》第十一回〈董美英編 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敘述女妖董美英想跟趙匡胤共諧連理
他破女妖之法竟是袒露身體
令女妖羞慚而去,小說有云 :「美英仔細一看,但 見鄭恩攤開身體兩腿長毛,周身如黑漆一般,毛叢裏吊著那黑昂昂的這個厭物, 甚是雄偉。美英只叫一聲:『羞殺吾也!』滿面通紅,低頭不顧,撥轉馬望後走 了」
十
鄭恩舉起棗樹用力一下,把女妖登時打死
回
為
話說鄭恩來到孟家莊,從
白吃大王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51 以下
,
,
,
,最後
。 在第
四
〈
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
店掌櫃裏得悉該處有一白吃大王在此顯靈,這位
吃的是童男童女,鄭恩 心想這大王肯定是個妖精,他決心為民除害。鄭恩恰遇村上舉行獻祭禮,一位老 者家只有一個三歲的孫兒,又往別處去買了一個四歲的女孩,等到天晚一齊送往 廟中獻供,他一家大小正在那裏啼哭分別。鄭恩向村民誇讚自己的拿妖手段,向 大家說道 :「憑你三個頭六隻膊、猛惡凶毒的妖魔,遇著樂子(鄭恩自稱),管叫 他粉骨碎身,一時盡絕。」鄭恩着老者準備爛糊豬首一個,一盤油造面餅,一盤 牛肉,火酒一壇,醋蒜椒鹽香燭等項,送到供奉白吃大王的廟中以便捉拿妖怪。 鄭恩提起了棗木棍在廟中等候白吃大王,該妖怪站立窗外時,已感受到有 「生人氣」。鄭恩見妖怪,兩手舉棍,劈頭就打。那妖怪不曾提防,措手不及說 聲:「不好!」他忙用手中金如意與鄭恩交手廝打。他們在庭中及廟內打得難分 難解 ,打了二三十個回合後,那妖怪招架不住轉身就走。鄭恩當然不會放過妖 八 右三為鄭恩(大澳楊侯古廟) 九 袒胸露腹者為鄭恩(紅磡觀音廟)
史〉碑文有載 :「當年十九歲的鄭寶義無故被邪魔上身,每晚都發 生鬼怪事件,歷時 兩個多月。去過香港 大部分著名的廟宇 參拜求醫,但只是治
~~~~~~~~~~~~~~~~~~~~~~~~~~~~~海濱文圃第九期~~~~~~~~~~~~~~~~~~~~~~~~~~~~~~~~~~ 52 怪,疾忙趕上前去,雙手舉起了棗木棍,只用力打下,正中妖怪八叉金冠,妖怪 撲通一交倒地。鄭恩見他倒下了又打上兩棍,只打得那妖怪腦漿迸裂,登時氣絕, 原來妖怪是一隻八叉角梅花點大鹿。 在第二十七回〈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中講述鄭恩要離開孟家 莊,鄭恩恐怕自己走了之後,又出甚麼妖怪來害民,故此叫村民把自己的樣貌畫 下來,那便可以鎮壓妖邪,不敢來犯。但可笑的是鄭恩接過村民為他畫下的畫像 後,便埋怨村民怎麼把自己畫成了一個鬼怪?擁有一張黑臉的鄭恩,其實模樣比 鬼魅還更可怕的呢 ! 最後一個要談的是張飛,張飛無論由外而內,都是予人「粗」的感覺。在本 地不少廟宇裝飾中,張飛的造型也同樣長有濃密的虬髯(圖十至十二),他有治邪 驅鬼的能力,與他為筲箕灣漁民鄭寶義驅走邪靈附體有關。據筲箕灣張飛廟前的 〈張飛建廟歷
標不治本,實在無 法可施……在兄長陪 同下參拜觀音大 士,突然有神靈符體, 雙眼圓大,孔武有 力,揮舞雙拳,步法 千斤……從張飛降 身(降身於鄭寶義身上) 那天至二個多月, 鄭寶義全無鬼怪事情 發生過」 由此可 見,鄭寶義在因緣際 遇下,被張飛附在 身上,並獲得了張飛 為他驅邪趕鬼,自 此張飛有驅走邪靈力 量的消息便不脛而 走。及後張飛再降身 鄭家,要求為他興 建一間張飛廟。 十 張飛廟前張飛雕塑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53 【註釋】 註 1 : 鍾馗是陝西終南山秀才,生得非常醜陋,卻才華超群。一年進京應試,為 文一揮而就。主考官韓愈和陸贄閲後,不禁拍案叫絕,遂點爲頭名狀元。 不料唐德宗以貌取人,見了鍾馗十分不悅,遂聽信奸相盧杞讒言,要將鍾 馗趕出。鍾馗氣得暴跳如雷,當場自殺身亡! 德宗十分後悔,封他為 「驅魔大神」,以斬妖邪為任。 註 2 : 故事詳見於清代褚人穫所著《隋唐演義》第八十九回 〈唐明皇夢中見鬼 雷萬春都下尋兄〉。 註 3 : 馬素梅 :《屋脊上的戲台 香港的石灣瓦脊》 香港藝術發展局,2016,頁 143。 十一 張飛廟供奉的張飛神像 十二 穿啡衣的是張飛(吉澳天后宮桃園結義雕塑) 十一 十二
跑仍是在運動場內舉行。香港 基督教青年會,在1901年成立時已有華人部,1918年建成現時的必列啫士街會 所,成為香港首間設有室內運動場及泳池,可供華人使用的體育會所。 至於最早由華藉團體舉辦予華人參與的長跑賽事,根據可考的紀錄,是在
1935 年由中南體育會舉辦的「全港華人長途賽跑」。中南體育會由香港一班商人 成立,包括會長李亦梅 (李鴻材) 為東華醫院辛酉年 (1921年) 董事局主席,在
1930年成立。中南體育會開創初期以弘揚國術,強身健體為主,當年的國術班已 分為男女兩部。其餘運動計有籃球、乒乓、游泳等,當年會員已有200人。 1931年,中南
~~~~~~~~~~~~~~~~~~~~~~~~~~~~~海濱文圃第九期~~~~~~~~~~~~~~~~~~~~~~~~~~~~~~~~~~ 54 戰前香港華籍團體舉辦的長跑賽事 鄺嘉仕 在 2022年 5 月出版的《海濱文圃》第八期,拙作「戰前香港外籍團體舉辦的 長跑賽事」中,發現最遲於1908年,香港已有路跑形式的長跑賽事舉行。但舉 辦的團體,如英國業餘田徑總會當時在香港的分會,或九龍聖安德烈堂等,以及 參與的對象,均以外藉人士為主。 而最早有華人組織的體育會,分別有1910年成立和1920年正名,前身是華 人足球會的南華體育會,在1921年時已為會員舉行首屆華人運動會,當中 10,000公尺則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與,但比賽不是路
體育會就著中國三江的水災災情嚴重,在利園舉辦園遊會籌款, 籌得超過2,000元,全數轉交東華醫院。可見體育會除了推廣運動的功能,亦有 聯繫不同人士,及提供社會服務的作用。在1934年開始,中南體育會已開始舉 辦大型的田徑比賽,以當年的「省港澳記者陸上運動會」為例,延續體育會過去 為省港澳記者水運會的模式舉行,比賽項目計有跳高、跳遠、持竿跳,擲鏈球、 鐵餅、標槍,以及 100、200、400、800、1,000、10,000公尺和400 米 4人接力 賽跑等,可見已是現代化的比賽及規模。 根據1935 年1月15 日,香港工商日報報導 [圖 1],中南體育會擬舉辦開放 予華人參與的長跑賽事,報載的原因是過往所舉辦的長跑賽事,只限西人而華人
不能參與。長跑賽事定於同年 3 月2 日下午舉行,而除了舉辦方中南體育會是華 人體育組織外,亦有邀請基督教青年會、南華會及女青年會的不同分會協辦,可 見當時中南體育會希望組織一個具代表性的長跑比賽讓華人參與。 其後各報陸續披露更多的籌辦詳情。比賽路線由中南體育會門前 (堅道 73 號) 出發,往東走亞畢諾道、花園遁、大道東 (現皇后大道東),靠當時的海邊走軍 器廠 (現警察總部)、告羅士打道 (現告士打道)、在波斯富街轉入軒彌詩道 (現 軒尼詩道),以頤和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55
街 (現怡和街) 連加路連道 (現加路連山道) 轉向,在禮頓 山道往西走,靠山邊走摩利臣山道、喼道 (現灣仔峽道)、堅尼地道,直至回到 最初的起點 ― 中南體育會門前完成賽事。 在 1935 年 2月26 日,香港華字日報更將 173 名參賽者的姓名,跑手編號及職 業列出 (如以今時之角度看來有失私隱),紀錄讓我們可以看到當年首屆華人長 途賽跑的參賽者的背景,參加者當中有 166 名男子及 7 名女子。身份計有學生 (99 名,57.2%)、工友 (51 名,29.5%)、商界 (14 名,8.1%) 及其他 (如司機/ 車務)(9 名,5.2%)。 看來戰前參與長跑比賽的女性絕無僅有,而學生參與的比例最高有接近六成, 和現時以中年人士為主的有明顯分別。不過以同日香港工商日報描寫眾參加者的 訓練情況,和現代的長跑愛好者的習慣,並沒有兩樣,都是在上班上學前,或放 [01] 香港工商日報,1935年1月 15 日
發的安排放在現時男女平等的社會來看,雖然比較 奇怪,但現時歷史最悠久的波士頓馬拉松,卻仍然沿用這種女先男後的出發方式。 頒獎典禮在晚上 7 時在般含道合一堂舉行,隨後舉行遊藝會助慶,由廣州市 市黨部委員胡文燦頒獎。據天光報在比賽翌日 (3 月 3 日) 的報導,得獎者亦多 元化,包括會員和公開人士,而男
~~~~~~~~~~~~~~~~~~~~~~~~~~~~~海濱文圃第九期~~~~~~~~~~~~~~~~~~~~~~~~~~~~~~~~~~ 56 工 放 學 後, 結 伴一起 練 習 ,如 果讀 者是 跑友 的 話,自能心神領會: … 此 一 班 神 行 太 保、無不於每日晨光熹 微,或夕陽斜暉之際, 共作馳騁 … 《香港工商 日報,1935 年 2月26 日》[圖 2] 到比賽舉行當天,中南體育會在下午 1 時 30 分開始儀式,由香港體育協進會 的執行委員長顏成坤先生發司號令,在 1 時 50 分先讓女參加者先行出發,2 時正 才讓男參加者出發,這個早出
子組冠軍更是由大坑青年團的楊華生奪得。而 楊華生在日治時期仍有參與本地的長跑比賽並且得到冠軍,已是後話。 根據筆者試跑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PS) 紀錄 [圖 3],路線大約是 11.7 公 [02] 香港工商日報,1935年2 [03] 筆者試跑中南 體育會全港華人長途 賽跑的路線資料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57 里。離開堅道向中環的中心進發進入金鐘,經過金鐘軍事用地,在現時警察總部 的位置跑出當時的海旁。灣仔海旁自香港割讓後數歷變遷,在 1921 至 1931 年的 海旁東填海計劃後,軒尼詩道,駱克道及謝斐道等與海岸線平行的道路築成,告 士打道就是海邊, 仍保 留 在原位 見 證 百 年前填 海計 劃 的建築 物,首選一 定是在 1932 年落成,被 評 為二 級 歷 史建築的舊 灣 仔 警 署 (即第二代灣 仔警署)[圖 4], 參 加 者 當 時可 在其前方,更或 是從騎樓底走過。 沿新建海旁一直往東走,走到銅鑼灣已是四環的東面盡頭,再過東面大坑村 已是鄉郊的位置。1935 年的銅鑼灣剛剛變天,1910 年代尾至 1920 年代初,渣甸 勿地臣洋行 陸續出 售銅鑼灣的 土地, 如路線轉向 時經過 的法國沙爾 德聖保 祿女修會, 首批建 築 群 在 1930 年前陸續落 成,現 時最有標誌 性的, 是被評為一 級歷史建築的基督君王小堂 [圖 5]。 然後,在 1935 年剛好落成的孔聖講堂 [圖 6],現時香港的一級歷史建築,在 孔聖堂中學校舍未興建前,在路線上應比現時應該更加顯眼。不要忘了孔聖講堂 對面的南華體育會 [圖 7],在 1934 年剛在現址建成了第一代綜合運動場館,場 館設有兩層看台,內可安排籃球,排球及其他比賽,在外面的標準田徑場及足球 [04] 路線經過於 1932年落成的第二代灣仔警署 [05] 路線經過加路連山路,在左面的樓宇中間,可以 看到前方,在1930年完成祝聖使用的基督君王小堂
~~~~~~~~~~~~~~~~~~~~~~~~~~~~~海濱文圃第九期~~~~~~~~~~~~~~~~~~~~~~~~~~~~~~~~~~ 58 場亦可安排賽事供會員參加及觀賞,不知道路線的安排有沒有帶有挑戰南華體育 會的意味呢?而路線在接上禮頓山道前,還有一座剛在比賽前 3 年,在 1932 年 落成的保良局 (中座) 大樓,一座剛慶祝了其 90 周年歷史的二級歷史建築。 加路連山這三座剛落成的建築物,反映了當時三批香港華人精英的取向。一 班尊崇舊有儒學作為鞏固華人發展中華文化身份的基本,一班透過參與華人新興 體育運動,作為推廣國民強身健體,國家自能富強的觀念,一班參與香港本土歷 [06] 路線經過當時尊崇孔教華人興建,在1935年落成的孔聖講堂,就在孔聖堂中學範圍內 [07] 路線經過1910年開業的南華體育會
身份,在 1927 年開始協 助 南華 體 育 會 申 請 到現 時 加 路 連 山的大 幅
用 地外, 隨 後 興建 了利 園 遊
樂場 及 利 園 酒 家等,現 時利
舞 臺 廣 場 所在 的前身是 1927 年開 業 的 利 舞 臺 戲 院 [ 圖
8],或者大家仍有記憶。當時路線經過的銅鑼灣,夾雜著當時海旁新建的騎樓及 內陸新發展的項目。
在戰前的數年,除了中南體育會舉辦的「全港華人長途賽跑」外,亦有其他
值得一提的,有一個組織在 1940 及 1941 年,舉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59 史悠久的慈善團體,參與救濟活動之餘可賺取華人領袖之身份。但三批香港華人 精英的目標仍有一致,就是透過參與精英組織,和其他身份相若的精英聯結更好 關係,方便自己將來的事業發展。 1923 年香港商人利希慎購入利園山,除了再以主席的
華人組織舉辦的長跑賽事,其中
行了兩屆的長跑賽事,雖然是由華人組成,但有道組織本身和日本人有著關係, 他們就是住聯 (香港住客聯會)。最先根據在 1940 年 7 月 19日的香港華字日報報 導,住聯體育部田徑組部長劉滇光,建議住聯舉辦國際長跑賽事,讓日本及德國 籍人士參與外,亦歡迎本地人士 (華人) 參加。但他在建議時表示香港過去並沒 有長跑賽事舉行過: … 鑒於島上 (香港) 田徑運動,異常沉寂 … 此次舉辦,實為開港以來第一 次,相信中西人士參加者眾。…《香港華字日報,1940 年 7 月 19日》 這當然不是事實,最遲在 1908 年開始直至 1940 年,已有長跑賽事在港九兩 地定期舉行,報章亦一直按年報導,看來住聯的倡辦者不是不知道,而是故意視 [08] 跑手身後的利舞臺廣場,是 1920年代利園山發展重點 利舞臺戲院的原址
~~~~~~~~~~~~~~~~~~~~~~~~~~~~~海濱文圃第九期~~~~~~~~~~~~~~~~~~~~~~~~~~~~~~~~~~ 60 若無睹? 在 1940 年 9 月至 10月,香港華字日報有數篇跟進報導,住聯決定了比賽的名 稱及細節。比賽的名稱定為「港九僑民第一屆國際長途賽跑」,舉行日期是同年 的 11 月 10 日 (星期日) 上午 9 時起跑,路線由油蔴地普慶戲院旁的普慶廣場出 發 [圖 9],沿彌敦道向尖沙咀方向前進,在半島酒店轉入漆咸道及譚公道向東北 走,經太子道轉入界限街向西走,直至彌敦道再左轉往南走,直至回到最初的起 點 ― 普慶廣場完成賽事。 這條路線雖和九龍聖安德烈堂所舉辦的九龍馬拉松 (請参考上期姊妹作) 不 完全一樣,但主要是方向由順時針改為逆時針,及將旺角及太子的一帶劃進跑進 的範圍,較多走進了華人的社區,而不走亞皆老街比較多外籍人士及學校建築的 路線,舉辦方表示全長有 13,527 公尺。參賽資格是 16 歲以上,不論性別職業 的港九新界一帶僑民,完成者均有紀念品,前十名均有獎牌。而較特別的,是在 冠軍完成時間 10 分鐘內完成者亦可得獎牌一枚,這是近年本地長跑比賽沒有的 獲獎資格。而更特別的,是比賽須以左上右落的方式前進,及不能中途步行,否 則均會取消資格。 [09] 筆者試跑港九僑民國際長途賽跑的路線資料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61 在 1940 年 11 月比賽前後,香港華字日報率先報導,中西人士,英人和印度 人,海陸空軍亦有參與。而獎品贊助方面,除了華人店舖外,連香港的培道中學 及培正中學都有提供,看來規模應比當初預計時更大。最後賽事有 70 人報名, 有 8 人沒有完成 (DNF),冠軍是華人的李玉峰,亞季軍是兩名印度人,冠軍完成 時間是 39 分 26 秒,換成步速則是驚人的每公里2 分 54 秒,若以此步速跑10 公 里的完成時間是 29 分正,比現時的香港紀錄 29 分 27 秒還要快接近半分鐘。在沒 有碳板鞋及有系統訓練及營養學的知識下完成此非凡紀錄,是真神人?或是路線 長度量度有誤?還是另有特別的安排和用意?筆者唯有自己再跑一次,再以現代 化的科技,量度路線的長度是否準確? 根據筆者試跑紀錄 [ 圖 10] , 路 線 大約 10.8 公里,比原定的 13.5 公里明顯為短, 以 39 分 26 秒的完成 時間,換成步速則是 每公里 3 分 39 秒,若 以此步速跑10 公里的 完成時間是 36 分 30 秒 左右,是現時精英跑 手的基本時間。 至於 1941 年第二屆賽事,在同年 11 月 30 日舉行,離香港保衛戰爆發只有一 個星期左右,比賽如期舉行,參加者有 72 位,同樣有中英印葡等國籍人士,以 及駐港軍人參與。 註 1: 姐妹作 ㄧ 戰前香港外籍團體舉辦的長跑賽事,於 2022 年 5 月刊登於 《海濱文圃》第八期。 註 2:筆者為海濱文化導賞會會員,同時為世界六大馬拉松完成者,近年馬拉松 賽事 (包括過去數屆香港馬拉松),均在三小時內完成。 [10] 港九僑民第一屆國際長途賽跑的起點及終點 ─ 普慶廣 場,亦有1927年落成普慶戲院的相片
2021.09.18 「故弄箑墨:師法大自然的虛玄藝術」 講者:黃國興
2022.05.07 「百年養和」 講者:侯清儀
2022.07.23 「中國功夫在香港」 講者:潘美芬
.08.20 「自己地方、自已研究 南丫島南段為例」 講者:梁寶山
2021.10.13 「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傳承」(Zoom) 講者:惟證道長
2021.11.13 「香港道醫信俗與文化」 講者:鄧家宙
2021.12.12 「摩利臣山的變遷」 講者:劉國偉
2022.05.21 「日本是港人的心靈故鄉嗎?分享半年來在京都的生活」 講者:李培德
2022.06.18 「善戰者無赫之功 孫子兵法 的幾點想法」 講者:邱逸
2022.08.27 「承與創:榮基花牌的故事」 講者:蔡榮基 黃競聰 《公共圖書館講座2次》
~~~~~~~~~~~~~~~~~~~~~~~~~~~~~海濱文圃第九期~~~~~~~~~~~~~~~~~~~~~~~~~~~~~~~~~~ 62 海濱文化導賞會 2021-2022年度活動一覽表 《海濱講座4次》
2022
《名家講座6次》
2021.10.30 黃泥涌公共圖書館講座 「由愉園到養和」 講者:侯清儀 2021.10.31 駱克道公共圖書館講座 「從今天景物回溯灣仔的發展足跡」 講者:容浩生 李世業 《自習導賞1次》 2021.12.19 「迷失東海林」 導賞員:吳力波
2021.10.23 鹽田梓—導賞員: 容浩生、嚴希敏
2021.11.04 西營盤 導賞員: 何達成、吳嘉鳳、李世業
2021.11.12 西營盤 導賞員: 何達成
2021.11.12 屏山 導賞員員: 容浩生、嚴希敏、林月眉、李世業
2021.11.13 魔鬼山 導賞員: 梁亞五
2021.11.18 中山史蹟徑 中/英雙語 導賞員: 陳琚瑋
2021.12.06 中環街市/大館 導賞員: 何達成
2021.12.17 黃泥涌峽—導賞員: 左錦洪
2022.01.18 線上導賞(Zoom) 海洋保育 講者: 陳琚瑋
2022.01.25 線上導賞(Zoom) 海洋保育 講者: 陳琚瑋
2022.02.18 線上導賞(Zoom) 土瓜灣 講者:吳力波
2022.03.25 線上導賞(Zoom) 深水埗 講者:林桂芬 左錦洪 馬思涵 鍾漢森
2022.04.07 線上導賞(Zoom) 黃泥涌峽 講者:吳力波
2022.04.19 線上導賞(Zoom) 鹽田梓 講者:容浩生
2022.04.22 線上導賞(Zoom) 中環 講者:何達成
2022.05.31 錦田 導賞員:
浩
嚴希敏 李世業
林桂芬 左錦洪 馬思函 麥炳雲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63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 (Zoom)7次/導賞18次》 「小足跡、大腳印」
容
生
2022.06.05 中環 導賞員:何達成 2022.06.24 深水埗 導賞員:
2022.07.18 魔鬼山 導賞員:梁亞五 2022.07.19 鹽田梓 導賞員:容浩生 2022.07.21 魔鬼山 導賞員:梁亞五 2022.07.22 西營盤-- 導賞員:李世業 2022.07.27 香 鴨 導賞員:陳琚瑋 許淇聰 陳秀雲 李世業 2022.07.27 黃泥涌峽 導賞員:左錦洪 2022.08.02 深水埗 導賞員:林桂芬 左錦洪 馬思函 麥炳雲
2021.09
2021.09.
2021.10.
2021.10.
2022.
2022.03
L
大潭 導賞員:李世業
城大 SLTP 柏架山 導賞員:李世業
城大 SLTP 尖沙咀 導賞員:容浩生
城大 SLTP—尖沙咀 導賞員: 容浩生
城大 SLTP 茶果嶺/鯉魚門 導賞員:林月眉
L
Zoom
灣 講者:陳琚瑋
導賞/寫生3次》
2021.09.18 「穿越時空歷史寫生、社區導賞/寫生教學」 導師: 吳崇傑
寫生教學」 導師: 吳崇傑
寫生教學」 導師: 吳崇傑
2021.11.17
2022.06.21
四季生日會 林桂芬
,二季合併生日會 林桂芬
建霖
~~~~~~~~~~~~~~~~~~~~~~~~~~~~~海濱文圃第九期~~~~~~~~~~~~~~~~~~~~~~~~~~~~~~~~~~ 64 《城大戶外培訓導賞5次/Zoom 1次》
.04 城大 S
TP—柏架山/
25
21
30
01.22
.19 城大 S
TP (
) 筲箕
《基督教女青年會觀龍樓社區工作辦事處
2021.09.25 「穿越時空歷史寫生、社區導賞/
2021.10.02 「穿越時空歷史寫生、社區導賞/
《宴席2次》
2021年第
2022年第一
《會員大會1次》 2021.12.12 2021年度會員大會 林桂芬 《青欣We Cycle「單車導賞訓練」1次》 2021.12.18 實習/考核~下午一節 導師: 麥炳雲 《參觀活動3次》 2021.11.27 「人生幾河 元朗排水繞道生態保育導賞」 陳
2022.07.06 「前深水埗配水庫導賞團」 陳琚瑋 2022.07.15 「前深水埗配水厙導賞團」 陳建霖
~ ~~~~~~~~~~~~~~~~~~~~~~~~~~~~~海濱文圃第九期~~~~~~~~~~~~~~~~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