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ce Family Magazine No.4 (Chinese Version)

Page 1

雜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第四期

走在家庭成長路 Family Life Stages 美國亞裔家庭的優勢與危機 從二人世界走進三人家庭

超越血源關係的愛: 從領養至懷孕的經歷

自家教育 - 信心之旅

讓子女高飛


出版 | 活現 20651 Golden Springs Dr., #104, Walnut, CA 91789 電話:(626) 810-5200

傳真:(626) 810-5220

電郵:info@presenceministry.org 網址:www.presenceministry.org 編輯總監 | Agnes Ip 執行編輯 | Lily Ma 編輯部 | Phoebe Chow, Cindy Eng, Joyce Huang, Jean Jou, Katy Lee, Alice Lin, Jocelyn Loie, Sum Wing Ngai, Sue Wong, Sherry Yu 封面及版面設計 | Ada Tran 廣告設計 | Ada Tran, Yumi Tsang 攝影 | Lucas Lau, Marie Mar, Minh Tran 活現團隊 創辦人及總幹事 | Agnes Ip 同工 | Lily Ma, Phoebe Ng, Janice Teng, Yumi Tsang, Joanne Wong 義務同工 | Cindy Eng, Katy Lee, Vicky Ly, Michelle Tam, Sue Wong, Leslie Tam, Jeniffer Tran 活現董事 主席 | Agnes Ip 秘書 | Jenny Lee 財政 | Patricia Wong 董事 | Mandy Cheung, L. Ma, Rev. & Dr. Timothy Tin, Elsa Tsang

如願意在經濟上支持活現家庭雜誌的出版,歡迎為此事工奉獻或 以廣告形式贊助。所有奉獻或贊助,將獲發抵稅收據。 活現一般保留雜誌所有文章及圖片版權, 任何人士必須以書面向本機構申請,經同意後方可轉載或使用。 《活現家庭雜誌》乃活現出版的刊物。文章與廣告內容僅屬作者及客 戶的個人意見,並不一定代表活現的立場。


編 者 的 話 馬王藹麗

人生中大小的夢想、追求、目標和經營,往往離不開家庭的建

立。幸福家庭是我們生命的錨,能帶給我們心靈安穩和面對生活所 需的正能量。家庭和個人一樣,必須踏上一個不斷經歷成長和轉變的 旅程,時而風和日麗、時而驚濤駭浪,能夠掌握不同階段的智慧和竅 門,是邁步人生的重要學問。

前面總是一條自己未走過的路,對於做父母的朋友們來說,管教

兒女更是一門教人謙卑、學無止境的人生課,剛對孩子某個階段開始 有所領會,赫然發現孩子已蹓進另一個階段了。本期活現雜誌帶您穿 越家庭成長的不同階段,也邀請了一些家庭與您分享他們成長中的一 些取捨和抉擇,同時亦有專業人士與您剖析不同階段的挑戰以致能順 利過渡的秘訣,並簡介活現如何在這家庭成長路上成為您的伙伴!

目 錄 二零一二年五月 | 第四期

2

美國亞裔家庭的優勢與危機

6

孩子 - 超過所求所想的祝福!

8

從二人世界走進三人家庭:個案及專家意見

12 從小學踏入中學,讓孩子自信地逐步成長 14 超越血源關係的愛:從領養至懷孕的經歷 17 我的教育從家中開始 20 自家教育-信心之旅 22 讓子女高飛 25 預備孩子長大成人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1


亞裔家庭在美國可算是「小數族裔的典

美國亞裔家庭 的優勢與危機

範」,不但擁有高等教育水平、充裕的 家庭收入和良好宗教信仰,他們更重視家 庭價值觀、堅守職業道德和正直的行為, 並保持偏低的犯罪及傳染病等不良紀錄,大 多數還享有高於平均壽命的歲數。可是在這

葉顏瑋茵

些正面形象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的家庭問題

活現創辦人及總幹事

與危機 (Yee, Su, Kim and Yancura; 2009)。活現 如何回應這些需要呢?本文與你分析亞裔家庭 所擁有的優勢和面臨的危機,並介紹活現過去或 未來如何在亞裔社群中,為建立健康家庭所提供 和舉辦的各類活動和課程。

傳統的家庭觀念

首先,亞裔普遍擁有完整穩定的婚姻和家庭,為

孩子和青少年提供了安全的成長環境,這是保護我們下 一代的重要因素。跟據美國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報告,經 婚姻結合而成的亞裔家庭佔百分之八十點三,其中百分之 六十家中育有十八歲以下未成年的孩子。不過亞裔文化著重 傳統家庭觀念,很多人會抱著家醜不出外傳的心態,當家庭 出現問題時往往三緘其口,不予處理,以致問題隨時間和家 庭成長日益嚴重,由孩子童年及青少年期間的社交問題,到成 年子女與家人的相處,甚至年事已高的父母得不到妥善照顧等 問題都繼而出現 (Yee, Su, Kim and Yancura, 2009)。

近年來,華裔家庭向我們求助的個案不斷增加,主要是有關親

子問題,尤其是父母與青少年和成年子女之間的關係。活現是一個 非牟利機構,致力裝備亞裔家庭健康成長。除了親子課程,也有一 整天的家庭研討會,和為期八至十個星期的婦女個人成長小組。今年 五月活現將舉行一個跨越兩代的研討會,而九月亦會為願意成為關懷 或輔導者的義工提供一個自我成長訓練。

2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個人社會經濟地位

其次,另一個亞裔家庭的優勢是較

高的個人社會經濟地位。在2010年普查報告 中,年滿廿五歲的亞裔人士有百分之四十二 擁有大學學位,平均年收入高達$64,308,而 其他美國人口的比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四點四, 年收入僅及$49,445。然而在職場上,亞裔無可 避免受制於俗稱為「玻璃天花板」的無形種族障 礙 (Woo, 2000)。跟據美國民權委員會研究報告,亞裔 男性能晉升到行政管理階層的機會,相比於同等學歷和工作經驗的 美國白種人,少了七至十一個百分點。同時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顯示,完成四年大學畢業的白種人,一年平均 薪資是$36,130,但亞裔大學畢業生卻只有 $34,470 (Jung, 1993)。

亞裔在力爭上游,爭取工作領導地位,以致為求表現而引至同事間的競爭過程中,他們肩負著沉重的壓

力,因而造成情緒的波動和心靈的創傷。很多研究指出亞裔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包括情緒低落,精神困擾,及自 殺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族裔 (National Asia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 2010) 。美國新聞網絡CNN在2007年5 月16 日的頭版標題正是「亞裔婦女為求功績導致自殺收場」(Cohen, 2007)。

為了預防類似悲劇重演,去年活現舉辦一個名為「認知行為療法自助訓練」課程,為一些患上輕度情緒

抑鬱和焦慮人士提供自助訓練。此外,我們也舉辦了一個專為男士而設的講座,題目是「做個好男人」,為學員 提供一個紓解男人之苦的平台。參加者對以上兩個活動均有積極而正面的回應,給我們很大的激勵。

語言障礙

第三,據統計數字,那些在1990至2000年間移居美國的亞裔 新移民 (Harris & Jones, 2005),大多英語能力有限,因此須同時 面對語言障礙及適應新環境的挑戰。在2010年度普查報告中 (Reeves & Bennett, 2004),百分之六十九的亞裔並非美國 出生,百分之四十四在家中以母語為主,百分之四十不 能操流利英語﹝語言能力會因不同亞太種族有所差距﹞ 。英語不通的群體較難取用社會資源。在華人聚居的 聖加谷,大部分區民以操普通話或廣東話為主,有見及 此,為了更有效服務華裔社區,活現所舉辦的培訓課程多 以國粵語進行。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3


調整,家庭關係較傳統亞裔家庭開放,傾向講求 平等主義。

文化的融合

最後,亞裔家庭都有著相同的文化特色,

化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這些擁有雙重文化的家庭

他們比較團體化,關係密切,以家族為中心,

正是活現的服務對象。因此我們的雜誌以中英雙

著重家庭責任和義務 (Yee, DeBaryshe, Yuen,

語出版,目的是同時服事兩代,並鞏固這些家庭

Kim, and McCubbin, 2006),但對於已適應美

的兩代關係。今年我們更推出青少年新心雜誌

父母是移民,孩子在美國出生、卻在傳統文

國生活文化的家庭成員來說,這些特性卻是造

(RE:NEW),希望藉此培育美國亞裔青少年,助

成衝突的源頭,這是由於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員

他們塑造一個身心健全的自我形象。

對事情一般都有著不同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

(Yee, Su, Kim, Yancura, 2009)。傳統的亞裔家

一個段落,包括灌輸婚前約會交友的正確觀念,

庭通常在家中以母語溝通和持守傳統文化的價

婚姻關係的建立,現今社會文化下的親子技巧,

值觀,他們以家為中心,尊卑長幼有序(Wong,

家庭危機處理,為關懷、照顧老弱病患的家庭成

2002),事事以家庭為主,個人利益為次,對

員提供培訓等。

長輩十分尊敬。美國化的家庭則截然不同,家 中以英語溝通,祟尚個人和平等主義,他們的 社交生活已融入主流社會,不局限於本身族 裔。另外介乎兩者之間的家庭,他們家中以雙 語溝通,生活模式和價值觀會因應環境需要而

活現的宗旨是要幫助亞裔家庭走過人生的每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故事,歡迎

你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給我們意見及回應。與 我們聯絡,請電郵至info@presenceministry.org。 更希望我們的服事能有你的共鳴和財政上的支 持,讓我們有足夠的資源,繼續出版高質素的刊

References

物、並提供有效的講座及培訓課程,為你和你的

Cohen, E. (2007, May 16). Push to achieve tied to suicide in Asian American. Retried from March 31, 2012 from CNN health page: http://articles.cnn.com/2007-05-16/health/asian.suicides_1_ asian-american-families-asian-women-asian-american-parents?_s=PM:HEALTH

家庭服務。

Harris, P.M & Jones, N. A. (2005, August). We the people: Pacific Islan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ensus 200 special report (CENSR-26). Washington DC: U.S. Census. Retrieved March 31, 2012, from the U.S. Census home page: http://www.census .gov.prod/2005pubs/censr-26. pdf. Jung, C (1993, September 10). Asian-Americans Say They Run into Glass Ceiling. San Jose Mercury News, p. 1B. National Asia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 (2010). Empowering avenues for community action: The national collaborative for Asian American women’s mental health. Retrieved March 31, 2012,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System home page: http://www.hawaii.edu/hivandaids/ Mental_Health_and_Depression_in_Asian_Americans.pdf Reeves, T. J., & Bennett, C.E. (2004, December). We the people: Pacific Islan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ensus 200 special report (CENSR-17). Washington DC: U.S. Census. Retrieved March 31, 2012, from the U.S. Census home page: http://www.census .gov.prod/2004pubs/ censr-17.pdf.is Group. Woo, D. (2000). Glass ceiling and Asian Americans. Lanham, MD: Alta Mira Press. Wong, B. (2002). Family and traditional values: The bedrock of Chinese American business. In N.V. Benokraitis (Ed.), Contemporary ethnic famil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s, and dynamics (pp.212-220).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Yee, B. W. K., DeBaryshe, B., Yuen, S., Kim, S.Y., & McCubbin, H. (2006).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families: resiliency and life-span Socialization in a cultural context. Handbook of Asian American psychology (2nd ed., pp. 69-86).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Yee, B. W. K., Su, J., Kim, S.Y., Yancura, L. (2009).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families. In N. Tewari, and A. Alvarez (Ed.), American Psychology: Current Perspectives (ed., pp. 295-315). New York, NY: Taylor France.

4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葉顏瑋茵女士是活現創辦 人和總幹事。她是一位資 深的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 和專攻多元文化臨床心理學的博士 生。她擁有神學學士及臨床心理學 碩士學位。在2003年她創辦了活現 機構並致力幫助家庭建立良好的關 係。除了領導活現之外,葉女士是 一位專業顧問和深受歡迎的講員。


歡迎到網站 www.presenceministry.org 訂講或填妥訂購單(31頁)


孩 子

超過所求所想的祝福! 鄧正儀

前一陣子一個朋友含淚告訴我,她結婚不到一年就懷孕,孩子的出生讓夫妻

倆措手不及,彼此的關係毫無品質可言,懷疑是否讓孩子來得太早。我笑著對她說: 「妳放心,不是早晚的問題,我結婚十二年才有孩子,可是孩子對我們夫妻關係的影 響一樣不少。」

生養眾多是神給人類的祝福。懷胎十月乳養懷搋對許多女人來說,是一份特

權也是一個夢想。然而這樣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卻常常不可避免地破壞了原來夫妻的 親密關係,令人不得不對這個迷人的第三者在婚姻關係中的殺傷力感到困惑。根據統 計,婚姻關係的滿意度,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第三個月普遍開始下降。最主要原因, 是因為時間的壓縮和體力的消耗,讓夫妻倆沒有心力去滿足對方的需要。再加上彼此 原生家庭的差異,和潛意識未滿足的心理需求,隨著這個小傢伙的來到,成倍數放 大,導至夫妻在心力交瘁又欠缺親密感的同時,還要面對意想不到的衝突,婚姻滿意 度自然下降。

我和夫婿經過十二年和諧的婚姻生活,又是歡天喜地迎接小生命的到來,我

朋友覺得我們的起點較好。然而,不同的條件存在不同的挑戰。我們年過四十才生孩 子,生理上的負擔相對來說比較大。當身體疲倦時,情緒比較緊繃,多年協調出來的 平衡互動,在這刻全部失靈。加上期待多年的小娃娃出現以後,我們才發覺原來彼此 對教養孩子的態度非常不同,兩人好像突然從戰友變成敵人,不自覺地互相傷害。相 信我在這些經歷上並不孤單,每一對新爸媽在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上,都有一堆說不完 的故事。

6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對我來說,成為母親最大的功課,是學習照顧丈夫。因為照顧

孩子的資源很多,照顧初為人父的丈夫卻少。我知道夫妻關係重於親子 關係,加上婚姻家庭諮商的訓練背景,我自認能夠抓緊這個原則。然而 事實是我和大多數的女人一樣,出於與生俱來的母性,不自覺將注意力 傾注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丈夫。不僅如此,還理所當然地要求丈夫照我 的期望來幫忙。夾在嬰兒哇哇哭嚎和尿布奶瓶之間,要能注意到丈夫隱 藏的需要,真的並不容易。在一陣焦頭爛額手忙腳亂的日子過去後,我 發現丈夫其實和孩子一樣需要我。他也需要我用行動來關心他,用愛來 了解他的心情,和他一同走過這個人生的轉變。當我願意放下自己,換 個立場,刻意抽出時間溝通彼此的心情和期望,我們的距離重新拉近, 夫妻關係也比先前更加親密。

等待孩子的日子,和有孩子的日子真的非常不同。

經過這些日子的學習,我深深體會,孩子不只是祝福,也 是我們成長的動力。他們用最可愛的模樣、最天真的表 情、和最美麗的夢想,來挑戰我們要突破瓶頸邁向成熟, 使我們能夠攜手克服所有的困難,同心教養神所賜的產 業,也使這個家庭的根基更加穩固。這個意外的收獲,豈 不是超過我們當初所求所想呢?

他們用最可愛的模樣、最天真的表情、 和最美麗的夢想,來挑戰我們要突破瓶 頸邁向成熟,使我們能夠攜手克服所有 的困難,同心教養神所賜的產業,也使 這個家庭的根基更加穩固。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7


從二人世界走進三人 習慣二人世界的夫婦, 當小生命誕生、家庭成員增

個案一:忙碌的專職夫婦 加時,面對身心靈的負荷和 適應,很容易會變得措手不 及。家庭的成長無疑帶來 了無限的喜樂,但同時亦 引進了新挑戰和成長的機 會。以下的個案和專家的 意見正好給我們闡釋有關 這個階段的困難和成長。

俊和怡(化名)是對三十來歲的

了一個「第三者」,精力耗盡了,話

小夫妻,二人均是專業人士,連同快

題也轉變了,親密的伴侶儼然變成了

將兩歲的小女兒,一家三口每日都過

生意伙伴,心靈上有著難以形容的失

著忙碌但充實的日子。俊和怡婚後已

落。

有生育計劃,但於2009年中發現怡懷

孕時,心情仍難免忐忑。當時正值金

輩也願意幫忙照顧小孩,但他們認為

融海嘯,裁員潮接踵而來,面對新生

父母教導孩子成長的角色是不可替代

命的來臨,一方面充滿憧景,但同時

的,堅持事事親力親為,兩年來邊做

失業的危機也帶來焦慮。

邊學,也總算摸索到一些引導孩子成

長的方法。

對俊和怡來說,為人父母是一

雖然俊和怡都全職上班,而長

條從未走過的路,上一代在這方面

也未能給他們一個理想的榜樣可以依

的新工作,為上班路途遙遠的怡分擔

循,因此初為人父母,實在談不上有

了不少家務。二人偶然在周日休假,

甚麼心理準備。疲乏和時間不足也是

安排一些約會和談心的時間,來維繫

兩口子最大的挑戰。從戀愛到婚姻的

二人的關係。日子雖然忙碌,但能體

幾年間,俊和怡一直是知己良朋,天

驗到為人父母的苦樂和福氣,再忙也

南地北,無所不談。生命中忽然多

是值得的。相反,看見一些同輩當上

俊很幸運,轉到一份能在家辦事

父母後還過著單身消遙的生活,自己 和孩子的日常起居飲食,都倚賴上一 代來照顧,實在錯過許多這個人生階 段寶貴的成長經歷!

6 8

二零一二年四月號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家庭

個案及專家意見

編輯部

葉:根據埃里克森的孩童社交發展理論,一歲以 內的兒童成長目標是要建立信任。初生嬰兒完全 倚賴照料者的養育。這照料者最理想為嬰孩的父

葉顏瑋茵

母,其中多以母親為主。假如母親要賺錢養家,

活現創辦人, 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臨床心理學博士生

這角色往往就會落在祖母身上。然而在今天的社 會裏,這角色亦會由褓母、幼兒園老師、甚至留

劉慈謙 福樂神學院 臨床心理學博士生

在家中的父親來充當。父母應當細心尋找穩定可 靠的人選,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劉:不少準父母由於缺乏經驗和支援,發現要兼顧工作與養育孩子絕非易事。同時也要應付生活,特 別在美國這經濟不景氣的年頭,更要為了保障工作而需加把勁。這些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家庭來說,壓力 自然是百上加斤。不少研究指出,隨著子女的來臨,婚姻關係會有一定程度的逆轉,這是準備當父母的 夫妻不容忽視的。

我建議初為人父母的,要注意不要讓照顧新生嬰兒的擔子,淹沒了自己的需要和夫妻情。夫妻情是

要用心經營的,須花時間去滿足對方情感上的需要,也不要忘卻安排令自己身心健康和愉快的節目。

俊和怡是忙碌的上班族,既需要長輩支援,又不想過份倚賴。我相信延伸家庭的支援是亞裔家庭成

長的一大優勢,不少亞裔家長將他們退休後的年日,無私地付出照顧下一代的家庭,這正是初為人父母 的子女寶貴的資源。

相反地,如果祖父母過份介入小家庭中,亦可造成夫妻不和。有家庭研究指出,姻親的介入是小家

庭五大壓力之一(其餘的壓力是來自金錢、家務、性生活和子女管教)。其實為免兩代間在子女教養上出 現分歧,甚至矛盾,我建議小夫妻在長輩參與一事上定立界線,把期望、需要或不需要幫助的範圍清楚 列明,要實踐雖不容易,但這對保持兩代甚至三代和諧的關係有一定的幫助。

小貼士 家居清潔 碌的 秘方: 以下為忙 力 。 省 次 妙 一 抹塵 染」的巧 期最少要 星 每 , 「一塵不 塵不染 次數。

,一 塵的 份, 窗明几淨 可減少除 居 , 家 方 秘 持 後扭乾水 小 中 的 要保 液 力 溶 時省 透在 紹一個省 抹塵布浸 除塵。 , 劑 順 主婦們介 要再清理 物柔 需 衣 才 滴 期 數 入 至少兩星 清水中混 可以維持 , 在一加侖 塵 布抹 順劑的濕 柔 上 沾 用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9


個案二

從職場回到家中

樂民和美基帶著一歲多的女兒進到活

現辦公室接受我們的訪問。小女孩眯著眼的 笑容可愛得令人著迷,一剎那幸福滿溢的氣 氛充滿了整個辦公室。沒有人會想到一年多 前,這寶貝來得突然,害得爸媽在迎接這小 生命時十分狼狽。

美基從懷孕開始便真實地感覺當上媽媽

了。夫妻二人組織家庭時已有一個共識,美 基將全職帶孩子,待孩子進幼兒園時才重投 職場。不過習慣了上班的美基,對於在家照 顧小孩難免也有掙扎。女兒忽然在懷孕三十週出生,美基來不及多 想,便成了全職主婦。幸好女兒體重過輕,須留院兩個月,這給夫 妻二人一些額外的時間來準備成為父母。

在家帶孩子的日子有點寂寞,美基只好靠通電話來保持對外

的接觸,但能親眼目睹女兒每日的成長,與她經過大大小小的里程 碑,美基覺得成為全職母親的選擇是對的。

美基懷了孕,樂民自然知道自己快為人父,但始終到看見孩

子生了出來、抱在手中,他才真正體會到自己實在是個爸爸了。沒 有人生來便會當爸爸,因此樂民喜歡聆聽別人管教孩子的心得,又

總 結

劉:著名的作家和學者 Forma Walsh 教授曾指出「世上沒有毫無問題的家庭」(2006, p.ix) ,原因是 所有的家庭在整個生命歷程上都會遇上艱巨的挑戰。Walsh教授進一步指出,了解到前面可有的挑 戰和逆境,一個家庭若要成功地成長,作為父母的需要在困難中具有足夠的「彈性」和「適應力」 ,才能處變不驚。Walsh教授認為這一代的父母在角色分配上較上一代可更彈性處理,而毋須堅守 男主外、女主內的原則,反而按個別情況,甚至性格和資源來調配,只要找到夫妻雙方面都接受的 角色和安排,便會在家庭邁向成功和成長上又跨前一步。

此外,家庭傳統也是建立家庭的重要原素。在忙碌的家居生活中能加插既有趣又富意義的活

動,有助凝聚家庭關係、使能跨越所遇的障礙和困難。例如一家人外出渡假、一起上教堂、甚至簡 單如探訪親戚或使用圖書館等,都是促進家庭穩定和成長的因素。

8 10

|| 活現家庭雜誌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四月號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從觀察他人的親子互動中學習。白天上 班,晚上便找女兒來「實習」平日所學 的親子技巧,女兒也特別享受與爸爸一 起的時間。

有了孩子,明顯受到影響的是社交

活動。為了配合嬰孩的需要,連外出吃 一頓飯也非易事,因此樂民和美基改為 請朋友到家中相聚,意外地發現這種方 式帶來了不少驚喜和情誼。

不管如何,作父母並沒有特定的程

式,須從不同的嘗試和錯誤中探索,女 兒的誕生為樂民和美基開始了一條畢生 學習的不歸路!

葉:在樂民和美基的個案中,美基在小孩未出生前已計劃留在家 中帶孩子。是否全職照顧孩子是每個新媽媽必須面對的抉擇。有 些媽媽放棄事業選擇陪伴孩子成長,有些則覺得做家庭主婦與自 己的性格能力背道而馳。性格和經濟能力是一般的考慮,不過夫 妻的家庭價值觀仍是最重要的因素。

雖然我認同祖父母是小家庭的寶貴資源,但更重要的是核

心家庭中關係的建立,因此小夫妻必須花時間與嬰孩建立親密關 係,同時也該懂得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一般父親透過遊戲來表 達對孩子的愛,正如樂民每日回家爭取時間陪伴女兒一樣。父母 日後對孩子能有多少的影響力也視乎親子關係有多緊密,而親密 的關係亦是讓小孩肯定被愛、願意聽從與模仿父母的關鍵。

父母不論是否外出工作,都需要與小孩建立親密的關係,

並扮演明確的父母角色。假如父母並非嬰孩主要的照顧者,小孩 會傾向與照顧他的人建立親密的關係。由於祖父母不同的管教方 式,這也容易造成兩代的矛盾和介蒂。因此,為了避免小孩因不 同管教方式而無所適從或受到困擾,部分小家庭便不願讓長輩分 擔照顧小孩的責任。

葉: 我為以上兩對主人翁高興,他們在努力適應當父母這新角色之餘,也不 忘維繫夫妻間的親密關係。俊和怡刻意安排約會的時間,而俊更願意選擇在家 工作,增加照顧家庭的彈性,並實際地分擔家務,這是一份超越傳統男性的彈 性和適應力。而樂民和美基在早產的危機中顯出過人的應變能力,也樂觀地視 早產嬰孩的留院期為額外的恩典,讓夫妻二人有更多時間單獨相處,並好好預 備自己當父母親。他們更為這個成長中的家庭建立新的傳統,邀約友朋回家相 聚,成功使自己的社交生活轉型。近期美基也參加了活現主辦的媽媽小組,更 多照顧自己心靈的需要。

當父母並非簡單的任務,能夠得到周邊家人朋友和教會的支持、鼓勵、甚

至代勞,擔子自然變得輕省。因此不要忽視人際網絡的重要性,這是夫妻由二 人世界走到三人家庭所面臨轉變中的關鍵支援。

參考書目

Walsh, F. (2006). 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 (2nd ed.). New York: Guilford.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四月號 |

11 9


從小學踏入中學,

讓孩子自信地 逐步成長 Catherine Hittinger

有一天在我11歲女兒的排球比賽中,

我觀察到其中一位發球員身體和情緒上的變化, 每當她成功得分時,就會馬上身體挺直,笑容燦爛,更 充滿自信的發下一球。當發出的球漂亮地飛過球網時, 她的自信又再一次被提升。這使我聯想到那些小學生踏入 初中階段的種種情景。

我任七、八年級老師已有十年,教師中流行一句話「老師對

學生的感覺,祗有愛或討厭之分」我是屬於愛的那種。這群少年 人喜歡模仿大人,不時裝出成熟的樣子,但遇上不如意時,又會哭 得像個小孩。他們貪玩,不一定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但又喜愛被人讚賞和擁抱。學業方面,他們開 始知道要努力學習,明白爭取好成績的重要。他們嘗試與朋友交心,渴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同儕的認 同。

孩子在小學階段奠定基礎,經過初中的琢磨,為踏入高中作好準備。初中老師的責任是要裝備學

生們的知識和技能,來迎接人生下一站的挑戰。孩子要學習面對失敗,從中汲取教訓,跌倒時父母應 給予諒解和支持。同時父母和老師們也不要輕易插手,要讓孩子們自己摸索如何克服困難,從而建立 他們的自信心。信心是從經歷和勝過無數的困難而生的成果。

發育期的青少年在身心靈都面臨很大的變化。不但身量成長加快,聲線轉變,在賀爾蒙的影響

下,情緒更是起伏不定,原本溫馴的性情會變成多愁善感,芝麻綠豆的小事都可看成世界末日,別人 一句批評,足可令他們心碎,自尊心受創。身為初中老師的我,盼望提醒為人父母的,要體諒孩子們 在這個階段的情緒變化、耐心引導他們轉向正確樂觀的人生觀。

男女孩子這個階段在生理上的變化並不相同。女孩子會有月事的來潮,胸部與臀部也開始發育,

隨之對自己的身材敏感起來。而男孩子迅速長高和變換聲線,面上長出鬍子,也開始產生對性方面的 反應。而不論男女都有青春痘的煩惱。這種種突如其來的轉變,使他們對自我感到迷茫,有些孩子會 天真地設法逃避長大,有些卻相反地嫌成長得太慢,急不及待要成為大人。所以在發育期間的孩子們 極需要家長正確的指引,使他們能欣然過渡這成長的階段。

12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對我現在任教的學校來說,老師和家長都十分注重學生們所遇到的成長問題。當孩子從小學走 進中學,他們像個隨時爆發的計時炸彈,老師們需要進入孩子脆弱的心靈世界,塑造他們的思 想。這些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很容易受到同儕和傳媒的影響,亦會依賴社交網站來建 立個人形像,方向搖擺不定,卻往往在真實的生活中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 父母眼裡,很難想像昔日抱在懷裏的嬰孩,忽然長得跟自己一樣高了。此時,做父母 的也必須伴隨孩子轉變的過程,習慣孩子已不再言聽計從,自己也要與時並進,積極參 與孩子的天地和活動,試圖與他們的同儕壓力和不良媒體的影響力抗衡,把握任何機 會指引孩子走正確的人生路。

學生在升上中學的過程中,老師在管教方面也須變通。小學老師可以當著全

班同學面前,對學生警誡和糾正他們的過錯。但踏入初中後,一位稱職的好老 師不會當眾羞辱學生,卻會私下與犯錯學生討論溝通,讓他們清楚明白紀律 和界線。相反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受到老師責罰時,其自尊心會蒙受損害, 結果一道無形的牆會築起來,阻隔師生的關係,孩子將不再接受老師的指 引。所以管教應該公平一致,堅定不移,以實際環境衡量後果,最重要的 是必須以愛心出發。

在這過渡期間,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就如以上提及的球賽發球員,當每次發

球成功時,她的信心會大大提高,那一刻,她光芒四射,尤如擁有整個世界。老師和家長可 為孩子們製造建立信心的機會,給他們定立更高的目標,在課外活動中加強他們的責任感, 例如協助照顧學校的小寵物、清潔校園;或在家中幫忙家務、照顧年幼弟妹等。當他們能把 任務完成,自覺已經長大成人,信心便會自然產生,並不斷增長。

老師和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隨時可以建立或拆毀孩子們的自信心。我們必須用正面的

言詞去鼓勵他們,讓他們可以放膽嘗試,勇於面對失敗,縱使時有失望或困擾,也不會氣 餒,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除極度危急情況外,否則不要高聲責罵,與孩子對話時也要顯出尊 重,這樣他們才會學到尊重和願意接受意見。

其實我們也曾經歷孩子們的每個階段,回想當年初

中的歲月,也遇過多少挫敗,感受過世界末日般的痛 楚。當我們的孩子正處於這個人生中既脆弱又尷尬的階 段時,我們該騰出時間來細心聆聽,正面積極地回應,

Catherine Hittinger 女士是一位資

深 的 教 育 家 , 從 事 教 育 工 作 23

而不作負面的批評,讓他們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助他

年,擁有教育行政及領導學位,及12年任

們一步一步建立自信和成長。

教初中的教學經驗,過去五年於亞罕布拉 市路德會以馬忤斯學校出任校長,亦為路 德宗密蘇里主教擔任委員及學校評審委員 會主席。Catherine已婚,育有兩名女兒, 大女兒為六年級學生。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13


超越血源關係的愛 從領養至懷孕的經歷

Kathy Wada 專訪

採訪: Joyce Huang

活現:你們是怎樣決定領養

Kathy

Kenny

(Wada夫 婦 )在 廿 三 年 前剛結婚時,原本打

孩子呢? Kathy:

我們的朋友比我們更

早領養小孩,而我們一向對於

算先有自己的兒女,

領養持開放的態度。我們原本

然後再考慮領養其他

打算生了自己的孩子後才去領

小孩,想不到神卻另

養,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

有安排,要他們先從中國領養了兩個女孩,然後才

並沒有成功懷孕,於是我們決

誕下兩名親生女兒。每年Wada夫婦為四名女兒慶祝

定開始領養。當時我們參加一個講座,知道中國一胎制

的是「恩賜日」,並非出生日。Kathy解釋說:「對

的政策,使成千上萬的健康女嬰被遺棄,當時我們深受

兩個姊姊來說,這日子是她們從中國被我家領養的

感動,所以決意到中國領養。

那一天;而至於兩名幼女卻是我發現懷孕的日子。 『恩賜日』就像她們的小生日一樣。」以下是Kathy 接受活現的訪問時,與我們分享從領養到懷孕的心 路歷程。

活現:你們的家人對領養有何看法呢? Kathy: 起初他們有些保留,因為在某些文化上不會將 領養的事實公開。但這事對我家而言,覺得並沒有保密

活現:Kathy,首先請問你的女兒今年多大呢?

的必要,從孩子到達家中的第一天,全家已經十分疼愛 她們了。

Kathy: 我最大的女兒 Jessica 已經十六歲,在中國江 西省上饒市出生,她的恩賜日是一九九六年四月廿 三日,就是神把她賜給我家的日子,那時她只有七 個半月大。二女Noelle 現在十四歲,她出生於中國廣 東省陽江市,她的恩賜日是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八 日,她來我家時才十一個月大。三女 Hailey 在美國 加州 Baldwin Park 出生,今年十一歲,她的恩賜日 是一九九九年十月十八日,那天神讓我知道我懷了 Hailey的喜訊!其實當時我們已開始辦理領養第三個 孩子的手續。最小是八歲的Faith,她在加州Fullerton 出生,她的恩賜日是二零零三年四月十七日。

活現:在領養的過程中,你們遇到甚麼困難呢? Kathy: 總括來說,領養手續既昂貴又漫長。收養大女 兒時,由開始遞交申請表到接她回家,需要兩年時間。 到第二女只花了十八個月,皆因我們在手續上已有經 驗。領養手續步驟繁複,例如要填寫多項申請表格、 社工家訪、醫療報告、財務狀況、警察報告和印指紋等 等,因當局要確定我們沒有犯罪記錄,並且財政及婚姻 穩定。到申請成功,女兒回家後,他們又會派社工來家 訪,最後還要經過加州法院確認,然後到移民局為她們 辦理公民身份。

14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我愛我每一個女兒,並不在乎她們是有否流著我的血, 我愛她們完全因著我有福份成為她們的母親!」

活現:你們在領養過程中,經歷到甚麼祝福 呢?

活現:經歷懷孕或透過領養成為父母的分別在那

Kathy:

我和丈夫都很堅定,希望能成為父母。

Kathy: 領養的過程需要很大的決心來推動,每份

領養的過程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肯定這個意願,

文件完成前,準父母必須確認其成為父母的心志。

我們慶幸不須經歷十月懷胎的苦楚,便可為人父

整個程序朝著領養的目標逐步拉近,稍有猶疑,整

母,同時可以改變兩個中國孤兒的命運,祝福也

個申請便會拖延或告吹。我們領養第一個女兒時,

隨著她們臨到我家!

申請就長達兩年時間,只因我沒有按時遞交文件,

裏呢?

假如每個程序延遲兩週的話,整個過程便會拖延上

活現:當初 Jessica 和 Noelle 被接回家時, 大家是怎樣適應的呢?

好幾個月了。到領養第二個女兒的時候,每份文件

Kathy:

兩個女兒被領養時年紀很小,適應上問

題不大,都是一般父母養兒育女所遇到的。當初 照顧大女兒時,因經驗不足而特別緊張,就是嬰 孩常見的打噴嚏或嘔吐等小問題,也會看成天大 事情忙上大半天,就連簡單外出購物,也要大費 周章、預先作好安排及整理行裝!後來二女回

我都即時處理,所以只須十七個月便順利完成。 因懷孕而成為父母的心態卻大不相同,基本上

毋須確認想當父母的意願,一旦證實懷孕,他們事 實上已成為父母了,接下來只需作好心理準備,等 待分娩的來臨。當懷孕超過三個月,透過生理上的 變化,母親會真實地感覺到胎兒在自己的腹中成 長,這是領養孩子不會有的體驗。

家後,要同時照顧一個嬰孩和一個三歲幼童的需 要,挑戰就更大了。總括而言,我們沒有因為領 養而有特別適應,只是兩次從中國回來時需調節 時差而已。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15


活現:同時作為一位親生母親和領養母親,你 有甚麼感受呢?

活現:領養對你及你丈夫是正面或是負面的 經歷呢?

Kathy:

有些人會認為我和丈夫會因著終於懷孕

Kathy: 領養的經歷對我們絕對是正面的,我們對領

而高興,好像我們的生命因有「自己」的骨肉終

養一事一直持開放態度。我曾經以為必須經過懷孕

於得以完滿,其實我們並不看重「血源」及親生

才可成為母親,所以當我懷孕失敗時,會感到失望

的關係,這對有些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反而當

和痛心,但後來我明白到「懷孕」不是「做媽媽」

我知道懷孕時,有點百感交集,因我當時已放棄

的唯一方法,於是問題便迎刃而解,讓我們欣然作

懷孕的念頭,但神卻在那時打亂我繼續領養的計

出領養的決定。

劃,使我有些無所適從。

感謝神奇妙的安排,如今我家同時擁有親生和

活現:對於正考慮領養的家庭,你有何秘訣可以

領養的女兒,我們絕對有資格放膽地說,無論是

分享呢?

親生骨肉或領養的孩子,我們對她們的愛毫無分

Kathy: 其實談不上甚麼「秘訣」,不過首先我認為

別。

活現:有人會擔心難與領養子女建立親密關 係,這方面你有甚麼體驗呢?

要把作父母和懷孕的意願分開。假如所期望的只是 當父母而非懷孕,那就不用為不能懷孕而痛苦,領 養自然成為一個很合理的選擇;同時要明白,無論 神用何種方法(領養或懷孕)把兒女賜給我們,他們

Kathy: 對正在考慮領養孩子的夫婦來說,對孩子

都是神賜的寶貝,我們愛是因我們是兒女的父母,

能否孕育出親密的親子情和毫無保留的愛確是他

並非因為血源關係。

們所關注的問題。但我發現父母愛兒女的原因純

***

粹是出於為人父母的天性,心智成熟的父母不會 計較子女的是否親生。由於大多數的人未曾收養 過孩子,所以他們會覺得對兒女的愛是基於血脈 相連,其實這愛是一種愛護和養育自己的兒女的 本能,與基因無關。

我慶幸能夠證明父母之愛是超越生理因素的。

我對待四個女兒都一視同仁,基於她們不同的性 格,我會靈活處理,但不會因為她們是否親生而 有所偏袒。

在我未懷孕之前,有人曾經問我會否介意所領

養的女兒長得不像我們,其實兒女與父母之所以 相似,不在乎外表,反而是在性格和氣質上。因 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性格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還會不經意地模仿父母的小動作。

16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最後Kathy重申她個人的原則作總結:「我愛我

每一個女兒,並不在乎她們是有否流著我的血,我 愛她們完全因著我有福份成為她們的母親!」


我的教育 從家中開始 Samuel Tran

像其他小孩子一樣,從學行第一步開始到讀書寫字,父母是我的啟蒙

老師。然而不同的是,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不再到學校上課,父母決定 成為我的「正式」老師,實踐在家教育。我在家學習的課程十分全面, 遇上父母沒有把握的科目,他們就會借助外界或網上課程來教導我。經 過這些日子,我愛上這種極富彈性的學習方式。

兩年前我高中畢業,前往紐約升讀大學,我的在家學習也隨之結束。

剛開始要適應新的環境時並不容易,但後來我找到適合的教會,結識了 不少新同學,於是很快便安頓下來了。回看過去在家學習的那幾年,我 不但被塑造成為一個好學生,也成為一個更成熟的人。如果問我有否後 悔在家學習,我可以肯定的回答說:「在家教育為我的人生作好充分的 裝備。」

大學生活充滿挑戰,學生必須自發地學習,但我自幼訓練有素,這

方面對我來說絕無困難。在家時父母常鼓勵我閱讀各樣不同的書籍,每

在家教育非但沒有讓我有所

星期從圖書館借回家的書本,疊起來比我半個人還高。遇上感興趣的科

欠缺,在父母悉心的教導

目,我會把相關的書本全都借來研究。從此看來,我早在上大學之前, 已懂得自發追求學問了。

另一個我要面對的挑戰是時間管理。大學生活訓練學生成熟、負責

任,例如課餘我要分配時間負責自己的日常起居飲食、與朋友相聚和參 加各項的活動,融入這個多姿多采的大都會生活節奏。這時候,我從小

下,我無論在學業、社交、 和靈性上反而獲益良多, 在人生的課堂上,父母所 給我的是最好的教育。

訓練出來的適應能力正好大派用場,記得那時無論在客廳裡或在車箱 內,都可以成為我的課堂,我們笑說家中座駕是一所「流動學校」,面 對生活的挑戰自然能駕輕就熟。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17


大學獨居生活最大的考驗是要建立新

的社交生活,特別是找一間適合自己的教 會。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探訪過十多間 不同的教會,才決定加入由母會牧師所推 薦的教會。難怪許多大學生總是遊走在不 同教會之間,有些甚至停止聚會了。幸好 自幼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帶領我每天禱告、 倚靠神,建立和鞏固我的信仰根基,如果 沒有教會生活和教友之間的支持,我不會

活得如此精彩。

我並不同意,我沒有與外界隔離或缺乏社交的互動。當我留在家中

有些人會誤解在家教育的孩子會像溫室花朵,經不起風浪,但

學習的時候,我透過各樣的演講和辯論比賽,或在網上課程中,結 交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也參加過許多國際性的領袖訓練 營,讓我有機會接受不同類型的教育方式,在家教育不僅沒有限制 我的學習成長,反而給我完善的裝備去迎接未來。

透過演講和辯論的活動,我學到許多人生道理。我不僅接觸到一些認真努力的

學生,也學會如何面對失敗,不論作好多充分的準備,仍不保證會贏,但我每次都 會盡力而為,勇於嘗試終會有回報的。演講和辯論的要訣是,說話必須清晰具說服 力,這訓練有助我與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溝通。比賽的過程亦令我在各方面更加成 熟,例如我常會單獨出門並應付任何突發事故。總括來說,在家教育給我建立了一 份自信,助我不但考進大學,並且邁向成功的人生。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留在家中學習或來到燈光閃爍的

紐約市升讀大學,這一切都是神的供應。我的大學生 活並非盡善盡美,但靠著鞏固的根基和適應力,我能安 然渡過。父母雖然在沒有足夠的經驗下,開始了我的在 家教育,但他們忠心地順服神的帶領,至終獲得豐盛的 回報。正如我如今選讀 Kings 大學,也是神的安排。所 以,我整個人生見證了從信靠神而得的豐盛供應。

我的教育從家開始,但這旅程還未完結,父母在各

方面仍然教導我人生的功課。當我在寒假回家時,父母 訓練我駕駛技巧,烹飪技術,理財知識等,還督促我事事要盡力做到最好。我的例子推翻了一些人 錯誤的觀念,在家教育非但沒有讓我有所欠缺,在父母悉心的教導下,我無論在學業、社交、和靈 性上反而獲益良多,在人生的課堂上,父母所給我的是最好的教育。

18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思 深 們 我 值 得

Katy Lee

「生命不在乎活得長久,而在於活得精彩。」

我的朋友吉妮最近發現她的乳癌復發。雖然她坦言不願再

次面對痛苦的療程,但她卻看見上帝如何為她化苦難為甘甜。 「假使我可以長命百歲,但卻自私自利、庸庸碌碌一輩子又有 何用。」吉妮說:「罹患癌症讓我領悟到,生命的主權不在我 手。事實上,不論是否患有癌症,生死都不在我們手中。患癌 這個事實反而讓我更加珍惜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分用我的 生命去將喜悅帶給別人,和他們分享神的慈愛。」

在每天忙碌的作息中,我們常忘記思考,自己有沒有活出

生命應有的價值。對身邊的人有否帶來正面的影響?我們的生 命是否為下一代留下美好榜樣?我們正在積聚財寶在天,或只 是終日汲汲惶惶,追逐於屬世的物質享受呢?

不論你現在處於何種境況,患病還是健康,只有神知道我

們的歲月還有多少。故此,生命不在乎活得長久與否,而在於 活得精彩。

朋友,如今活著的你可有永生的盼望嗎?

小貼士 家居清潔 妙法

蘇打粉去污 專精兒童及青少年輔導 精通英、粵、國語 畢業於南加州大學及Biola大學

料。 日必用的飲 每 人 少 不 茶和咖啡是 或杯 若有茶垢, , 杯 瓷 之 盛茶或咖啡 成牙 打粉用水開 蘇 將 可 , 邊沾了口紅 , 用清水沖洗 再 , 擦 洗 膏狀,輕輕 ! 衛生又亮麗 杯 瓷 陶 使 便可


自家教育 信心之旅

Stephane Tran

自家教育?我要成為一位媽媽老師?不可能

吧!我沒有教學經驗,英文並不好,對美國的教 育制度又不了解,一旦搞不好,毀了孩子的前途 怎辦?

以上是我在1998年第一次從愛家福音電臺聽到

有關自家教育的即時反應,我跟大多數的華人父 母一樣,對這另類的學習模式持著懷疑的態度, 覺得不大可能實現。那時我七歲的大兒子就讀於 基督教小學二年級,而小兒子只有一歲半,神卻 奇妙地呼召我起來以自家教育來培育我的兒子, 成為一個全職的媽媽老師。由於我的小信和頑 梗,我效法先知約拿逃避神的呼召,經過三年的 掙扎、不斷的禱告靈修和讀經的印證下,在快要 被約拿的大魚吞吃前,我終於順服神的旨意,在 2002年憑著信,抓緊主的應許,踏上了自家教育 的信心之旅。

剛開始時,老大和我都有點不知所措,他曾接受四年傳統學校的教育,忽然要留在家中,

面對既是媽媽又是老師的我,彼此都需要時間作心態上的調整和適應,加上他不明白我的要求 和教學風格,而我又不了解他的學習方式,因此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衝突,當時我也懷疑是否做 錯決定。頭三個月我是摻著淚水和禱告,跌跌撞撞、戰戰兢兢的走過去,感謝主賜我一個非常 支持自家教學的丈夫,他為我預備教材又協助督導,我常笑說:爸爸是校長,媽媽只不過是執 行任務的老師。當我忠心擺上自己,神便負責後果,祂讓我學會放鬆、放心、放手,在家教的 路上與神同工去塑造我的兒子。

自家教育是廿四小時近距離的接觸,母親是孩子模仿學習的首要對象,自己的言行潛移默

化地影響孩子在品德和情緒上的成長。孩子的眼晴是雪亮的,他們知道父母是否言行一致,因 此我必須常常自我警惕和鞭策。惹了孩子們的氣,我們會坦然承認過錯,向他們道歉,讓他們 了解父母並非完美,主耶穌才是我們應該學效的對象。.

20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在塑造孩子的屬靈品格上,其中重要一環是為孩子定立行為界線,讓他們清楚對

錯。因此每天晚上我們都和孩子們一起讀聖經故事和祈禱,每星期又帶他們去圖書 館,鼓勵他們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振奮人心的宣教士自傳,並一些有關品格的課外 讀物,不知不覺間,孩子能分辨好壞。我們從小不允許孩子看R級的電影,和色情書 刊,以免他們被一些不良的資訊和畫像所毒害。還記得老大十五歲時,他的朋友邀約 他去看電影,當我們送他到戲院門口,車子正要離開時,他卻追上來說:「不看了, 是R級的。」那一刻我心裏充滿感恩,孩子能分辨好壞,不屈服於同儕壓力。所以聖 經提醒作父母的:「我﹝神)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 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命記6:6-7。神的 話帶著應許和能力,能幫助孩子抵抗不良的引誘和同儕的壓力,因此我們要讓孩子們 在神的話語上扎根,到老也不偏離。

在實踐家教的過程中,不單在靈性品格上為孩子們立穩根基,還在生活上教導他

們獨立自學。家教是一對一的教學,孩子們能在短短三四個小時內,完成一天的課 程,因此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例如我家老大喜歡研究電腦,他會 自己尋找資料,解決程式上的難題,成為我家的專用電腦技師。他對烹飪還頗具心 得,閒來他跑進廚房一展身手,常常帶給我們無限驚喜。兩年前當他前往紐約讀大學 時,日常三餐也難不到他了。而我家老二則最近突然愛上西班牙語,主動要求修讀西 語。最使我欣慰的是,孩子們能獨立發掘自己潛能,自我鑽研,常常一書在手,津津 有味的細讀,還不時與我分享讀書心得,這明顯都是自家教育的成果。

很多人會質疑自家教育孩子的社交能力,這也是我常被問及的話題。實際上我的

兒子常有機會與教會內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一同學習,我們也參加了『家教互助團體』

「若不是耶和華建 造房屋,建造的人 就枉然勞力。若不 是耶和華看守城

,每月至少有兩次與其他自家教育的家庭聚會或在公園裏一起聚餐,其餘課外活動也 有助擴闊孩子們的社交圈子。我家老大在圖書館擔任義工,參與教會各項青少年短宣 活動,和為家教而辦的教學旅遊等,使他有更多機會去接觸不同年齡、背景、職業的

池,看守的人就枉 然儆醒。」

團體,特別在高中時他參加演講辯論社,因為常到不同地區比賽,使他的人際網絡遍

詩篇127:1

佈全國,這成了他進入大學的有利條件。

正如詩篇127:1所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

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神透過自家教育的旅程去操練我們的信心, 使我們學習更深經歷祂的信實。今天我們的孩子成為何等樣的人,一切都是神的恩 典。我常對兩個兒子說,感謝他們在過去十年願意接受自家教育,這經歷不單擴張了 我的屬靈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操練了我的耐心和信心,更重要的是讓我能夠和孩 子們在身、心、靈一起成長,令我體會到神所選召的,祂必裝備。感謝主呼召我與衪 同工,培養孩子們成為屬靈精兵。願一切榮耀、頌讚、權能都歸與主基督!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21


讓子女高飛 陳子平

鳥兒要離巢才會展翅、蝴蝶需破

繭才真正長成;若要孩子長大,父 母必須放手讓他自己學習。這道理 聽來合理,郤知易行難!

「放手」其實是按孩子的年齡

及成長階段,讓他學習「自己的事

抱雛在窩

從嬰兒到幼兒階段,孩子經歷由戒奶到自行進食、從手抱到

學會走路,都是叫父母欣悅的健康正常發展。回頭思索,孩子踏 過這些必經階段時,其實是逐漸成為一個獨立個體:日常任務如 進食、如廁、走路、說話等,他慢慢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這過程中,父母其實是不斷「放手」:減少餵飯才會自己進 食、讓他獨自站立才會慢慢自己走路。

自己做」,也讓他承擔相應的責任 和後果。本文旨在闡述孩子在不同 的年齡階段中「放手」的意義與實

羽翼未豐

上學以後,孩子通常需要一個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表,以能應

踐,也嘗試探討為人父母者在這過

付功課和學校的種種要求。在這階段他要學習自理能力。日常的

程中的難處及心路歷程。

梳洗、更換衣服、洗頭洗澡等,初小階段該可學會。不過,現今 的父母為孩子安排了多不勝數的課外學習和活動,以致他的時間 表排得密密麻麻:補習、游泳、溜冰、小提琴、普通話等。在急 促的生活節奏中,有些父母或傭人便替孩子梳洗沐浴更衣,以求 快捷妥當。結果換來八歲不會自己綁鞋帶,十歲不懂得洗頭的笑 柄。

在功課和溫習方面,這階段的孩子需要很多指引、督導、甚

至偶然陪伴,但這絕不等於由父母主導,甚或替代他完成作業 或一些特別項目(project)。其實功課該是孩子自己的責任,父母 只需從旁指導。常見的現象是由於時間緊迫(可能是課外活動繁 多,又或者孩子花了太多時間在電視和電腦上),父母便迅速地 替孩子完成功課和各科的項目。到頭來孩子不但無需承擔未能按 時完成功課的惡果,更誤以為這是父母的基本責任!

22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拍翼展翅

中學階段是孩子的青少年期。父母容易源用小學

那套方法,只求他循規蹈矩、唯命是從,郤忽略了 這階段的他正在探索自我、追求獨立自主。對於青 少年子女的讀書、交友、遲睡、沉迷電動、綱上聊 天,以致儀容、衣著、追明星趕潮流等,有父母嗤 之以鼻,也有摸不著頭腦、束手無策。不少唯有以 高壓政策嚴密監管,以防孩子行差踏錯。父母本出 於疼愛子女之心,但過份操控會令孩子奮力反抗,

第二,讓青少年子女有機會作選擇及決定。父母

從旁跟他討論原則,並讓他承擔後果。可包括選擇課 外活動、運用零用錢、及任何沒有危險性和非道德性 的選擇。例如孩子要求買名牌書包,可跟他討論其款 式、耐用、價錢、及與普通書包的比較。但若孩子決 定購買,父母只支付普通書包的金額,餘數由他自己 的零用及儲蓄補足。如是者,在過程中引導他權衡輕 重、面對限制及承擔後果。 第三,讓青少年子女分擔家庭責任,如家務、簡

或者退縮倚賴,更多的是謊話連篇、陽奉陰違。在

這階段父母要「放手」,談何容易﹖在此分享以下

單煮食、出外旅行時搬運行李等。既可肯定他的成熟

建議,可在生活上嘗試實行。

能擔重任,又可從中訓練他。

首先是焦點。父母宜著眼於大原則,而非則重於

最重要的是與他建立並維持良好關係,營造「萬

生活細節。每個家都有其核心價值:信仰基礎、戀

事有商量」而非對立的氣氛。父母除了監察他的言

愛婚姻及男女關係、金錢與物質生活等,都是父母

行,也要花時間與他一起安排休閒活動、無所不談。

要傳授予子女的重要生命課題。父母要闡明立場及

這樣,當他遇上掙扎與困難時,也願意開心見誠,一

底線,也讓子女發問、討論,以致理解。至於生活

起討論分擔,讓父母並肩同行。

細節如先洗澡後做功課、房間的衣物如何擺放等,

可讓孩子自行處理。過多執著生活細節會變得囉

工作。然而,某些父母因掛心子女在外未能照顧自己

唆,破壞親子關係。

起居飲食,按時飛越重洋去為他清潔燒飯;又或某些

讓青少年學習獨立自主是要預備他離家上大學或

居於北美的家庭刻意安排子女在附近城市上大學,以 致週末子女能回家洗衣服,並把一星期吃的餸菜用冷 藏方式預備好,讓他帶回宿舍。更有父母代替子女與 大學註冊處聯絡交涉選科事宜。凡此種種,皆因未能 放手讓子女獨自嘗試,也因此被冠有「直升機父母」 之名。(直升機,取其盤旋在頭上之意)。其實,子女 這階段要面對選科、職業取向、擇偶與婚姻等嚴肅抉 擇。父母宜成為他的諮詢人及繼續同行者的角色,給 予意見並指引,鼓勵及支持,而非插手代替他完成任 務,或將自己的主觀意願加諸子女身上。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23


天際翱翔

其實,過份無微不至的照顧果真是孩子的需要﹖還是出於

父母的焦慮與害怕 --- 怕他失敗、怕他艱難、怕他不能出人頭 地﹖父母憑自己的教育背景、人生經驗及經濟能力,或許可替孩 子鋪排一條平坦大道。但讓孩子面對失敗挫折,學習「經一事長 一智」,郤是成長寶貴的功課。年少時便開始學習承受挫折其實 是建立孩子的堅毅和抗逆力,不然,當他成為三十歲的專業人 士,才在工作上遇上困難,便容易不堪一擊了。

更重要的是,「放手」是父母信心的功課。按孩子的年齡階

段,放手讓他嘗試代表著相信他的能力,也有助他建立自信心。 對基督徒父母而言,這更包含屬靈上信心的操練,相信子女同樣 是天父的孩子,祂必看顧保守。為人父母者,學習放心地放手, 也是自己成長的功課。 作者保留版權

陳子平女士為臨床心理學家,先 後任職於香港政府衛生署及社會 服務機構,現於香港誠信綜合治 療中心私人執業,亦同時擔任大 學及神學院客席講師,教授心理 學及輔導科目。

626-588-2500 323-728-3714


預備孩子長大成人

Katy Lee/ Justin Yee

自孩子出生起,我們便開始教

導他們獨立。當他們跌跌撞撞地學

承擔責任

走路時,我們為他們打氣;當他們

第一次自己穿鞋時,我們會興奮雀

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切都有人為我準備妥當,最後卻給我

躍;待他們第一天上幼稚園,我們

帶來傷害,由於責任與誠信的觀念從未在我心裏扎根,使我變得不

把新的背包掛在他們背上。好不容

負責任,甚至不時闖禍。」

易等到他們十八歲了,是否就代表 他們已長大成人可以獨立呢?這個 時候除了懂得自己煮食和洗衣服 外,還有甚麼是他們需要學習的 呢?

Justin剛從大學畢業,當他回顧

以往成長的歲月,他真情地分享他 進入大學時、邁向成熟的經歷,也 逐一剖析自己的缺欠和內心的掙 扎,他的成長歷程,也給為人父母 者寶貴的一課。

「小學時我是一個自我中心的小孩,凡事都倚賴母親打點,可

「取得優異成績和順利升讀大學幾乎就是人生的全部,跟著便

可隨意玩樂,對於自己的人生,可說是毫無承擔。我的功課成績算 是不俗,但我並未盡全力,亦從未刻意努力過。我將我的焦點只放 在學業而忽略了性格的培養,誰不知這卻成為我中學畢業後人生最 大的敗筆。」

當我們為了孩子活得好而營營役役時,有否停下來想想對他們服

事周到,並不等如對他們有益。我們應當逐步提升他們要負的責任, 例如幫忙家務、藉零用錢讓他們學習理財、教導他們時間管理等。此 外,訓練他們要為未能完成的任務負責及承擔後果,將來才可以適應 和面對獨立生活。

勇於面對挑戰

「進入大學後,我參加了校內的商業同學會,我把全部精神都

投放其中,由於經常曠課,又不按時交功課,結果所修讀的三科 中,有兩科不合格。我仍然未覺察到箇中的迫切性,直到我的乾哥 哥也是我的靈命導師提醒我,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必須要長大, 作個男子漢,要成功,更必須完成大學教育。自此以後我開始竭盡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25


所能去學習,務求每科合格。我這樣做是要向自己及父母證明,我能夠為自己 的將來負責任。我努力所得的成果不僅為我帶來滿足,也給父母帶來無限欣 慰。」

假如我們的焦點只放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他們便無法看見人生真正成功的

整幅圖畫。我們當像 Justin 的導師,鼓勵孩子要追求成熟、尋找人生的方向和目 標,不要只著眼在學業成就上。

掌握智慧

「開始大學生涯後,責任好像一大堆磚頭壓在我身上,事無大小我都要靠自己

來處理。從完成作業到時間管理,我都擁有絕對的自由。我可隨意選擇與朋友外 出,或參加校內的活動。大學是一個充滿探索的里程,給我機會去成長和演變。 可惜在這個歷程中,我良久才開竅、是個遲熟的人。」

「課本的知識教人變得聰明,但父母教導子女如何作出明智的抉擇,卻叫人得

到智慧,對我來說,這遠比學業成績來得重要。優秀的學業成績往往取決於背誦 和記憶,而這些資料卻最容易被遺忘,但良好的習慣和價值觀卻是一生追隨自己 的財富,奠定日後行事為人和個人成就的基礎。 」

訓練孩子作明智的抉擇,可從時間管理和生活上的安排開始,但不可或缺的是:

讓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跟隨耶穌基督的榜樣和敬虔的價值觀(但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以 身作則,教導孩子活出基督徒美好的生命)。

從Justin的分享,我們看見孩子有一天會成長獨立。要預備這一日的來臨,必須從

年幼開始培養。作為父母,要把目光放遠一些,為預備孩子將來長大成人,要以家庭 所持守的價值觀,每天教導孩子過有責任感的人生。

作為父母,要把目光放遠一些, 為預備孩子將來長大成人,要以 家庭所持守的價值觀,每天教導 孩子過有責任感的人生。

26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小貼士 潔 清 居 家 能

醋的奇妙功

,比起 途數之不盡 用 的 醋 , 來說 對家居清潔 經濟實惠, 既 醋 , 劑 的化學清潔 其 市面上一般 皮膚敏感。 成 造 會 不 材料,亦 醋8份 又是純天然 白醋(2份 上 噴 上 門 室 稀 中包括在浴 玻璃窗噴上 車 汽 在 ; 硬水水漬 和 水)可減少 醋噴在牆角 把 而 ; 霜 止夜露結 訪。 釋的醋可防 杜絕螞蟻探 可 則 , 方 地 螞蟻出沒的



經濟不景加上物價

辣味牛柳炒青江菜

高漲,不少家庭都

材料:

要努力尋找開源節 流之法。其實日常 飲食是其中一項生 活的重要支出,對

• 1 磅牛肉 (London Broil 美國超市有售)切薄片或絲 ($3.49)

• 3 (2 +1) 湯匙紹興酒,分 開

• 2 茶匙生抽

• 2 茶匙生粉 + 4 湯匙清 水/上湯,攪勻,備用

• 黑胡椒粉少許(可隨個人口 味增減)

• 2 茶匙蠔油

• 4 (2+2) 茶匙菜油,分開 • 1 磅青江菜,洗淨,切成一 • 乾紅辣椒碎少許(可隨個 吋長 ($0.49) 人口味增減) • 2 粒蒜頭,切碎 • 黑胡椒粉少許(可隨個人

比其他支出,這亦 是一個頗具調整空 間的項目。今期雜 誌我們來個拋磚引

口味增減)

做法:

玉,為四人家庭設

1. 牛肉用生抽,黑胡椒粉淹勻(可加少許蘇打粉) 2. 中火燒熱 2 茶匙菜油

計既經濟又營養均

3. 加入蒜蓉及青江菜,炒勻,1湯匙紹興酒,加蓋煮約一分鐘,取出備用

衡的晚餐,倘若您

4. 中火燒熱另外 2 茶匙菜油, 加入乾紅辣椒碎,牛肉片,把牛肉炒至五、六成熟

也有這方面的心

5. 加入蠔油、其餘 2 湯匙紹興酒及生粉水,炒勻,直至獻汁變濃

得,歡迎踴躍投

6. 加入已炒好的青江菜便成

稿。

7. 可配飯或麵

《活現家庭雜誌》讀者回應 q 新訂戶 q 更新個人資料 英文姓名:

中文姓名:

年齡:q 0-24 q 25-34 語言:q 粵語

q 35-44

q 45-54 q 55-64

q 國語 q 英語

q 65 或以上 性別:q 男 q 女

地址: .

電郵:

我期望免費訂閱《 活現家庭雜誌 》 我願意為活現代禱並憑信心以金錢支持: 一次奉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月奉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票抬頭請寫 Presence;奉獻可獲免稅收據

我希望透過以下途徑收到活現通訊及活動介紹 : q 郵寄

q 電子郵件

q Facebook 帳戶電郵 (Account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帳戶名稱 (Account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到網站登記或填妥個人資料寄回辦公室 20651 Golden Springs Dr., #104, Walnut, CA 91789; www.presenceministry.org 28

|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Our two business locations:

626 .688.3383 • 626. 447.7688 Message: 714. 656.2543 909 S Santa Anita Ave, Suite L, Arcadia, 91006



Presence Product 活現產品

活現家庭雜誌

二零一二年五月號 |

3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