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Page 1


一奚

言□

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居士整理

絲 講

絳∣痺」室鼯閨

獅 沁

篁 蓄


時德淨空法師:俗姓徐,字業鴻,安徽望族‧早年負岌南京,壯歲從戎

報國。神州易幟,渡海來台。師慧根宿具,心向佛乘;悟世無常,厭離生

死。披剃前後:曾投章嘉大師、白聖長老、李炳南諸尊宿求法,旋入台北

中國佛教三藏學院研習。潛心聖典,博覽經論;行解兼深,成就卓越。

時逢末法,眾苦交煎;五濁惡世,三毒熾盛。師悲、心殷切,矢志度生。

權衡教運,專弘淨士。三十餘年,往來台港星馬美加等地,弘宗演教,倡 導念佛。烏法忘軀,席不暇煖;鞠躬盡瘁,舌敝唇焦。

日前佛陀教育基金會總幹事,攜來師之彌陀要解講記原稿-卷,囑雲撰

序。雲展讀-過,深覺陳述得旨,章法井然,堪稱契理契機之作。

按佛教修學方法,號稱﹁八萬四千法門﹂;博大精微,千頭萬緒,洵非


博地凡夫,所能把握肯緊。彌陀要解係閨釋阿彌陀經之要典,阿彌陀經乃辟

示﹁持名念佛,帶業往生,橫超三界﹂之經法。此-法門:﹁三根普被,利

鈍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但備﹁三資糧﹂,便得﹁三不退﹂。誠屬﹁方

便 之 便,捷徑中之捷徑﹂。是以古德有云:﹁人天路上作福烏先,生死 偃中 啡之 方方 候, 海中念佛第一 o

今淨公法師運其睿智辯才,宣說要解員義,又承劉承符長者筆錄成害;

贅文,隨喜讚歎

-九九六年十二月下旬釋祥雲序舶台檀

流佈佈 印施流 ,, 普普 利 利群機。用、心彌善,功德無量!雲裨飯如來,一無是處;惶恐

||


刖 =

貳、著解序文

••••••••••••

釋名 辨體

`

`

明宗

`

序分

正釋經解

五﹑明教相

四﹑明力用

•••••••••

`

目錄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

P︺

︹‧--﹣﹣E︻/--0

■╴﹣﹣﹣﹣﹣︼╴╴╴-■﹃■『﹣■口---╴﹣■

34 27

=

參、解經玄義 0•••••••• I••••••• ••••••••••

==﹃二﹣﹃︶

0︺FJ

8-[-

1 0 l

佛 說 阿 彌 陀 經 要 解 講 記 宣 ╴ 0••••••••


H、通序::::::::::::::::.::::.:.:::.101

口﹑別序.::::::::::::.:::::::::::::134

﹦﹑正宗分::.....:::......::...::.:.::::..:::1

H、廣陳彼士依正妙果以啟信.::::.::::::::::::161

口、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334

曰﹑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356

╴╴-、流通分::::::::::.:..:::::::::::.::413

H、普勸::::::::::::::.:::.::::::::414

1、勸信流通:::.::.:::::::::::::::::4l4

且、勸願流通:::::::.:::::.::::::..:::463

3﹑勸行流通.:::::::::.:..::::::.:.:::469

口﹑結勸::::::::.:.:::::::‧.::::::::486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豆、﹄刖-百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明西有沙門漓益智旭解

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三年六月一一曰起,在美國加州德安乍學院︵○囝>zN>6○甲

r囝●巴講彌陀要解為期兩月,有錄音帶四十八卷。茲將其作成筆錄’供養讀者。

各位同學:

去年六月在此教室講了一部無量壽經,今年同一月份也與各位共同研究

淨宗另外一部重要典籍,這是漓盆大師所作的彌陀要解。過去無量壽經尚未

普遍流通時,修學淨宗所依據的典籍即阿彌陀經、漓盆大師之彌陀要解、與

蓮池大師之彌陀經疏鈔。近一千年中淨宗修學能有成就者即靠這兩部註解’


尤其彌陀要解,特具權威d過去印光大師對彌陀要解推崇備至。他說:即使

阿彌陀佛降世篇阿彌陀經作註解,亦不能超出其上。甚至舷肯定這個註解就

是阿彌陀佛的全意,一點也沒有錯誤。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

身,漓盆大師的身份沒有洩露,-定也是再來人。印光大師對要解如此推

崇,則漓盆大師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必定是觀世音菩薩之流,否則當不起 大勢至菩薩如此之讚歎。

末法時期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人類煩惱重,苦難多,如想在-生當中

能得到巨貢利盆,解決現前問題,無論個人﹑家庭、事業,更進一步能解決

我們的永恆問題,即佛門中所說的生死大事,確實有效,確責可以做到者,

在所有一切法門中,唯獨淨土法門可以承當。古德說這個法門簡單﹑容易、

快速﹑穩當,具無比的殊勝。祖師大德異口同聲都說這個法門是﹁難信之

法﹂。自古以來對船淨土法門巨能修持有成就者,只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善


根深厚之人,根性很利,特別聰明,-聽此中道理與事實即能深信不疑,竭

誠接受。第二種是有福之人,非世間五欲六塵之福。世間的榮華富貴全是假

的,員正福報是聽此經後,雖不懂道理卻能深信,至誠遵行。最難的是中間

分子,烏數甚多。歷代高僧大德善知識,苦口婆、心講解介紹,也是烏了這些 中等人。

佛教是佛陀對-切眾生最好的教育,絕不可視烏宗教。佛說法四十九

年,講經三百餘會,所說的法後人把它整理出來,傳到中國,又經古德翻譯

整理分類,編成大叢書,名之烏大藏經,其內容一言以蔽之,就是述說宇宙 人生的巨相。今天講此要解,也是研究宇宙人生之員相。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4


貳、著解序文

公序Y原夫諸佛。憫急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而方便多門。然於╴

切方便之中‧求具至巨捷。至冒頓吉。則莫若急佛。求生淨土。又。

於╴切急佛法門之中。求具至簡易。至穩﹦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曰課。三非有

見於持名╴法。普被╴╴-根。攝事理以無遣。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

思議也哉。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利尚。

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谿師伯。述冒中鈔。高深洪博。蓋如曰月中

天。有目皆睹。特以文﹦義繁。撬涯莫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

故復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與﹦翁競異。亦不必與﹦翁強同也。

髻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虐山頁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瘧 山而已。將釋經文。五重玄義。


∕叵佛說阿 彌 陀 經 要 解 講 記

經題是佛說阿彌陀經。有些經題冠上-∣佛說﹂二字,有不加者,如金剛

般若波羅蜜經、妙法蓮華經皆未加佛說,而此二經確是佛說。在-般慣例

上,經典從正宗分開始,第一句是佛說的即加﹁佛說﹂二字,如非佛說則免 0

壽命是最重要的,如果壽命有限,則-切智慧才藝德能財富均落空。

雖代表時空’而光壽二字遠比時空二字來得活潑,意義深遠。在-切無量中

壽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光指無量空間,十方世界‧時空包括-切,光壽

佛本來是一切無量,惟經中特別說出兩個意思,即﹁無量壽﹂與﹁無量光﹂。

梵語,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阿彌陀佛即﹁無量覺﹂。

說。佛看眾生機緣成熟,可以接受某一層次的教化即無問自說。阿彌陀佛是

佛所講的經,從內容性質將其分類稱篇十二分教,其中有-種是無問自


符按..前面所提十一一分教又稱為十一一部,就是按經典的體裁分為十一一類別。有愒 云: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喻因緣與白說,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廣論議及授記。 Ⅲ長行:就是一行一行的長文。 0重頌:將長行的義理,用侷頌方式重新說一遍。 側孤起:單獨的愒頌’與前後經文無關。

叫壁﹣喻:用比方來說明經文的義理。 0因緣:敘述某種事發生的因緣。

h自說:乎時有人請法,佛才說法。唯獨阿彌陀經,無人請法而佛自說。 仍本生:佛說過去弘法利生的經歷。 側本事:菩薩羅漢在因地所行的事蹟。

仙未曾有:從來沒有見過的神通變化。

Ⅲ方廣..就是方正廣大的經,有圓融無礙的境界。

Ⅲ論議:佛弟子研究經律的報告,或者佛與弟子討論的紀錄。


Ⅲ授記:佛給菩薩授記何時成佛,在何淨土等等的預言。

中國古代聖賢,對宇宙人生巨相有相當的認識。例如老子道德經五千

言,其-開端即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知道名是假

的,佛菩薩的名號是由其教化眾生的宗旨而定,用現代話說就是口號。如釋

迦牟尼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其教學的方針,須對症下藥。這個世界眾生毛

病太多,第一是缺乏慈悲、心,第二是妄想執著太重,所以佛取名﹁釋迦牟

尼﹂。﹁釋迦﹂是﹁仁慈﹂義,﹁牟尼﹂是﹁寂滅﹂義。化導眾生以慈悲烏

懷,心地清淨。如阿彌陀佛來此世界作佛也要用﹁釋迦牟尼﹂尊號,才能醫

治我們的毛病。若釋迦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即不能用﹁釋迦牟尼﹂,因

西方人都仁慈,每人心地清淨,不需要仁慈寂滅之藥。佛無固定名號,亦無

永久名號,乃是應機說法,亦無定法可說。佛教化眾生,隨類現身,無-定

相貌,隨各民族之相貌而示現。如楞嚴經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符按:前面提到老子道德經’其第一章開端即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這幾句話實為全部道德經之綱領,殊不易解。茲為便於初機,

咯作補充。第一個道字是指﹁真常﹂之道,即是道體。第一一個道字即﹁說﹂

的意思。就是說真常之道,無相無名,一說便錯,動念即乖。也就是大乘

起信論所說的真如,其言曰:二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

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老

子所說的﹁道﹂即佛家所說的﹁真如﹂。哲學家稱之為﹁本體﹂’這個本

體在佛經中隨處可見,但其名稱變化多端。在下平曰讀書,將此真如同類

異名之詞彙登記有七十一一個之多,尚不齊全。老子X說:﹁名可名,非常

名。﹂就是說道本無名,如勉強給它一個道的名字,乃是一分假名而已,

並不能完全代表道之體。他X想到,道既是無相無名,然而天地萬物都是

由它變化出來的’所以他又說..﹁無名夭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

是體1有名是用。無名是性,有名是相。相非性而不融,性非相而不彰。

老子深觀至此,其哲學思想在我國古籍中首推第一。在下有一分不成熟的

想法,總認為老子孔子都是大菩薩再來。他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先遣部隊,

回佛彌經要解講記j


佛叫他們來中國’給華人先打好一個哲學底子,然後才能接受博大精深的

佛家思想。但是老子雖然觀察到本體的輪廓而究竟沒有登堂人室,常謂﹁吾

有大患’為吾有身﹂。頗似一一乘’虛無自然,又似外道,究其實,他是人

夭乘兼修梵行者,而終不能徹一心之源。假使他能有機緣受教於佛陀,可 能經佛一指點,即成為有修有證之法身大士。

佛經寓古常新,遮用齡各時代,三千年前在印度所講的經典對當時的印

度人有受用。三千年後這些經典對今天的眾生-樣有受用,無有差別。然而

人的意識形態、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古今大不相同,如何能普遍適用舷

各時代,就要有註解。註解就是將佛經現代化﹑本士化。此要解是漓盆大師

在明朝所作,距今已有五百年。今天講此要解又要以現代化的方式以解釋

之。至勝何人能譯﹑能講、能解,皆是嚴肅問題。翻譯經典如不能明白佛的


廈實義 , 可 能 翻 譯 錯 了 。 古 人 說 : ﹁ 依 文 解 義 , 三 世 佛 冤 。 ﹂ 必 須 如 開 經 愒

所說﹁﹁ 願 解 如 來 員 實 義 ﹂ 。

各位同學必須知道,中國近代受盡了屈辱,好像樣樣不如外國人,其實

中國人乃是最幸運最有福的人。佛教傳到中國,歷代高僧大德都是修行證果

的人。證果的意義是對舷佛在經中所講的理論,他完全明白,如不能親自把

它證宣,只是 是聽 聽佛所說而自己未能親證,他翻譯經典或講經說法一定會發生

錯誤,所以古來 來大德翻譯經典講經說法都不是凡人。如果我們願意繼承這份

賓貴 遣 產 , ,我 我們 們的祖先只要求我們一個條件,即熟諳中國的文言文。我們祖

先聰明,知 知道 道言 言語是會隨著時代變的,而文字不變,把語言與文字分成兩條

道,因而 而文 文言 言文 文傳了千年而無變化。現在讀論語等舶同孔老夫子交談,讀孟 子即與孟子見面

||

佛經最晚的翻譯是在南宋時代,烏數不多,十分之七八是隋唐時翻譯

|


的。經典的文字是譯經時代最淺顯的,也是就當時的白話文。例如阿彌陀經

是姚秦時代翻的,尚在隋唐之前,但是比同時代陶淵明的文章容易懂。如

對勝文言文有造詣,即能接受古聖先賢的寶貴智慧遣產。學文言文應由背誦

古文下手,儘量從古文觀止裒選擇,背熟五十篇即能閱讀古文,背熟╴百篇

即能寫文言文。我常勸勉同修要教你們的子女背古文,現在他們雖然感覺有

些困難,將來他們會感激你們父母-輩子。如年歲稍長,礙齡工作,無此精

力時間,最好背誦無量壽經,只有四十八章。夏老居士的會集本非常好,最

重要最精華的經文均予納人,包含五種原經,最早的是後漢時代翻的,最晚 是宋朝。若能讀熟,則閱其他經典即無困難。

阿彌陀經是姚秦時代羅什大師翻的。中國以秦作國號的有四個朝代,歷

史學家即冠以帝王之姓以區別之。第三個朝代是符秦,帝王是符堅。他的大

臣姚萇發動政變,推翻符堅而自立烏王,稱烏姚秦。當時出了不少高僧大德

|


如慧遠﹑道安、僧璧、謝靈運、陶淵明都在同一時代。三藏法師是學位之

稱,對佛所說經、律、論三藏無不通達,方可稱篇三藏法師。漓盆大師生舶

明末,歿舷清初。大師的生平在其傳記中有詳細記載。另外在彌陀要解講義

與親間記中亦均有詳述。要解講義是圓瑛法師著的,彌陀要解親間記是寶靜

法師著的,這是兩部很好的註解。大師晚年專修淨士,所以他取了-個別號 叫西有,其含義是指佛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巨有。

佛所說的娑婆世界,從前大家均認烏是銀河系,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解

釋,銀河系是佛經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由此推算,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十億 個銀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可見宇宙之大幾無法想像。

佛最初講無量壽經,次講觀無量壽經,最後講阿彌陀經。西方極樂世界

是員有,阿彌陀佛也巨有。怎樣才能去呢?第一﹑要巨相信。第二、要巨發

願肯去。第三、專念阿擱陀佛。專念必須把妄想、分別、執著-齊滅掉。今


生如不能生西方,來生一定更苦,因篇我們從早到晚,思想不停。如所想的

是利盆眾生之事少,而自私自利之事多,則來生定是苦多樂少,每下愈況。

﹁沙門﹂烏古印度各宗教出家人之通稱,又名﹁勤息﹂,﹁勤修戒定

慧,息滅貪瞋痴。﹂傳到中國之後,沙門即變成佛教出家人專用的名稱,並

含有在學習期中之稱謂。漓盆大師自稱馬沙門,乃自謙之意,不敢自稱法

師。有人以﹁大師﹂稱謂出家人貢屬過份,觀音普賢大勢至等覺菩薩與彌

勒候補佛尚且稱篇﹁大士﹂,﹁大師﹂乃對佛之尊稱,今人不了解佛學常

識,竟以此名號稱呼凡夫,近乎譏嘲。漓盆是大師的別號,智旭是大師出家 的法 名 。

﹁原夫﹂二字是文言文之起題語,乃虛詞,無何意義。佛是梵文音譯,

全文烏﹁佛陀耶﹂,義馬覺者,乃尊重不翻。華人喜簡,只探用佛字。對宇

宙人生巨相巨正明白謂之賢者。宇宙是生活環境,人生是自己本人。誰認識


自己?由何而來,將來往何處去,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小則個人家庭,大

則社會國家,甚至齡廣大的虛空法界,如員能了解,才能作得了主宰,得大

自在,不會受環境之支配與壓迫。成佛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

無所不能。諸佛是徹底明白宇宙人生的巨相者,烏數無量,他們能作到,我 們也 可 以 作 到 。

漓盆大師把這個念佛法門解釋給我們聽,依其方法修學,在一生中亦能

得到如諸佛菩薩之成就。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大德,絕無欺騙,他們對我們一

無所求,騙我們作什麼?故對齡他們的教導應深信不疑。佛佛道同,無量諸

佛都是慈悲、巨誠、清淨。﹁憫念群迷﹂,﹁群迷﹂指九法界,包括菩薩﹑

聲聞、緣覺、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菩薩﹂譯烏﹁覺有情﹂,

而覺得並不圓滿,至少仍有-分生相無明,故仍在九法界。佛教我們用理

智,不用感情,佛以無條件慈悲憐憫-切眾生,全、心全意照顧眾生,隨機施


化,教導眾生修持正法,直至成佛。

﹁憫念﹂是慈悲義,如果沒有慈悲心,佛對舶教化眾生的原動力就沒有

了。世間人-天到晚努力工作是名與利在背後推動。佛菩薩既不貪名,又不

圖利,只是憐憫-切迷惑的眾生而隨機施教。在教學內容與方法,因眾生根

性、迷悟、生活方式、教育程度均不相同,不得不因人施教。所謂教化,教

是由因上講的,化是由果上說的。接一芰佛教導之後,應有氣質變化,從前愚

痴,現在聰明,從前覺得苦惱,現在感到快樂。佛教學的宗旨對-切眾生均

相同,都是教眾生圓滿成佛。此之謂歸元無--,方法雖多,目標則-。

中國隋唐以後佛教分篇大小十宗,距今巳有-千五百年。後人往往存

門戶之見,認烏自己所修的法門是對的,其他均非。但佛說﹁歸元無一-,方

便多門﹂,幸勿自讚毀他。佛在世時,有人向他請教,他-定指示-個正確

的方法合其得到圓滿的成就。現在佛不在世,只能依靠佛經修學。這些經典


如同醫生對病人的處方,如藥方與病症不合,恐怕會發生嚴重後果。漓盆大

師烏我們介紹的阿彌陀經是佛看眾生機緣成熟,無問自說,不是專對某-種

人說的,而是對當時及後世一切眾生說的。自古以來修淨土法門得到成就者

烏數最多,它是最直捷、最圓頓,可以臘等,不要經過漸修而可以頓超。從

小學-年級可以直升博士班,超越菩薩五十-個階級,而且方法又極簡單, 叫人不敢相信,很不可思議。 符按

佛 說 阿 彌

陀 經

解 講 紀

1 7

前面法師說:念佛法門可以臘等,可以超越,不要經過漸修,這話說得一 點不錯,十念成就在無量壽經中載有明文。但是初機同修不要誤會,學佛 沒有取巧,所謂頓超也是由漸修而來。慧能六祖大師是圭買柴的,不識字, 一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大悟,遠說了幾勻開悟的話,五祖乃傳與衣 缽。六祖修了多少劫誰知道呀!善財童子參五十一一一位善知識而證人法界’ 但須了解,善財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相師建議給此兒以善財之 名,誰知道善財修了多少劫。一個下愚人一聽念佛法門即信而行,比人不


∕回佛說阿彌經要解講記

只於一佛一一佛一-一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他是有來 歷的。我們也不要小看白己’也是修了多少劫,現在才肯來聽經接受念佛 法門。今生既然遇到這個希有難逢的機會,可千萬不要再錯過。

六道輪迥是自己造的,因迷惑而造業,造業必受報,善惡果報,絲亳不

爽。如想超越六道,要不造業。不造業、很難。不迷惑、更難。何謂業,業

是造作之果。事有善惡,業亦有善惡。業分三種:身﹑口、意。身體的造

作,口中所發言語,意起念頭,身口造作聽命勝意。要想超出輪迥,須先斷

惑‧三界六道之業因即見﹑思二惑,完全斷掉才能出三界,這不是-生所能

作到的。若想得人天福報比較容易,世間聖賢及各宗教家都可以合人作到,

』﹨昌少

疋 曰

界 煩

通 稱

么么 廾+

列 ↗、

超出輪迴是世間人辦不到的,所以佛才出現勝世,便眾生能遇緣得度。 按


思惑︵生活上的心理作用︶

見惑︵知識上的心理作用︶

疑!慢痴瞋貪

煩惱障︵迷事畝惡見俱生廷猷︶

所知障︵迷理的惡見分別起的︶

口戒禁取見﹑戒是性戒,如殺盜淫之類,禁是遮禁,如飲酒食肉。持戒持禁本

H見取見、見就是主觀的見解,取是執著。執持自己不正的主觀以為是正確。釭 外道以升夭為永生,稱之為﹁非果計果﹂。

以上見思一一惑各有五種,初機同修讀其名詞即能會其義。惟最後兩項咯予說明:

見思惑

-


∣固佛餽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善法,其過在執取一種偏差之成見,即以錯誤的觀念而持戒禁’徒勞無功。如 外道得夭眼通’看見牛生天,以為學牛的生活即可生夭,於是學牛吃草’只有 自己吃苦頭而得不到結果。比之謂﹁非因計因﹂。

念佛法門是帶業往生,帶業才有希望,不帶業就難了,其他法門未有帶

業之說。前些年有人說:淨士宗帶業往生之說在經典中找不到根據。-九八

四年沈家楨居士請我到紐約講經,在洛杉磯轉機時,周宣德老居士到機場接

我,一見面他就說:﹁法師呀!不得了,有人說念佛法門帶業不能往生,我

這幾十年佛不是白念了嗎?﹂態度非常嚴肅。我說:﹁帶業不能往生,就不

要去了。如帶業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個,我們

去作什麼?文殊普豎大勢至觀音諸位等覺菩薩還有-品生相無明未破,都

是帶業,如果不帶業,還會有三輩九品之分嗎?﹂他聽了這些話才放心。

淨士三經古大德稱篇﹁往生經﹂,後來祖師們又把華嚴經之普賢行願品



∣回佛貌阿彌陀綬要解講記

訴各位..三個月到六個月即見功效。業障可以消掉-部份,感覺頭腦清楚,

比以前聰明。煩惱、憂慮、妄想、牽掛都少了,心地清淨。理論懂不懂沒關 係,只要依法修行,確能見效。

對古聖先賢的教誨必須有信心。佛的話句句巨實,只要巨誠懇信,巨正

發願,冥冥中立刻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以此原則念佛,功夫成熟

時定有不可思議的感應。人在世間最大的福報不是財富長壽,巨正福報是臨

終時不生病,頭腦清楚,知道到那裡去,這是渲正的福氣。這些年來在台

灣,坐著走的、站著走的約有一-、三十人,臨終有瑞相的不在五百人以下。

南洋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有五、六位。甘老太太有位親戚移民到美國,年歲

大了,與兒女同住,在家照顧小孩兼燒飯。有一天早晨她沒起來燒早飯,家

人到她房間-看,她盤腿坐在床上已往生了。最奇怪的她把全家大小的孝服

全做好了,後事預備得整整齊齊,可見她預知時至。此乃甘老太太親眼所見‧


人生在世是-場夢,時時刻刻都在夢中。巨正覺悟的人才肯放下,世間

一法 法可 可得 得, ,身 身要 要可 可得 得,應無衰老病死。人之相處乃是緣,緣聚時莫喜, 無有緣散時莫悲,乃正常現象

禪宗接引上上根人,中下無份,比大乘人還要高。教下如華嚴天台法

相三論,其對象篇上中根性,大概上根利智者修學都能有成就,中根者即

差很多,下根無份。惟此法門上中下三根不識字的老太太老公公也都能修,

也都能證。往生傳中衡州王打鐵是個鐵匠,一家四口,生活很苦。有╴位

出家人路過其門,王打鐵即請其到家接受供養,並請教離苦得樂之法,法師

教其念佛。他依教奉行,打一下鐵,念一聲佛,如此三年,有-天他說了-

個愒子。他說:﹁叮叮噹噹,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說了之

後,打╴下鐵錘,站著走了。民國五十七年台南將軍鄉有位老太太站著走

的,去年我在高雄講經時提及此事,有幾位都說知道有此事實‧台北蓮友


念佛團李濟華老居士往生之事更不可思議。他在念佛團講開示,講了-

半小時,苦口婆心勸大家念佛。講完之後,他說我要回家了,下了講台

在客廳籐椅上就往生了。他兩個月以前就有預感,得空時即出去看朋友

和尚。在藕盆時代蓮池已圓寂,而其著作存在。漓盆以師事之,依蓮

篇數甚多,其中最具權威的即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漓盆尊稱蓮池烏雲

自古以來,弘揚佛法最普遍的經典就是佛說阿彌陀經。因此註解此經者

可達到理念。

心。事念是對理論不明白,但專心念佛。事念念到心地清淨,智慧自開,

念佛分理念與事念,理念是把道理方法境界統統搞清楚,念得當然專

知時至。

你會不會寂寞?夫人說:你若往生乃大好事,我不會寂寞,這可以證明

有惜別之意。有-次與其夫人坐三輪車參加法會,向其夫人說:我若往

|/||


學習,即所謂私淑弟子,類似儒家吼猛。障牠是睜仟原第八代祖師,漓盆

是第九代祖師。蓮池烏彌陀經作了一個註解叫疏鈔,先作疏,﹁疏﹂是解釋

經的,後來覺得太深,恐怕後人看不懂’所以又作鈔’﹁鈔﹂是註解疏的。

此項疏鈔在台灣流通甚廣。現在我們把疏鈔連同古德法師所著的彌陀疏鈔演

義合印成一本,﹁演義﹂是註解鈔的。古德法師是蓮池的徒弟又是侍者。蓮

池著作流傳齡後世,得力缽古德法師。我在台北曾講過-次演義,留有三百

三十五個錄音帶,內容豐富,稱之烏博大精深,甚烏恰當。

幽谿是天台山幽谿高昱寺傳燈法師,漓盆以地名稱之,表示尊敬。他

與藕盆的師父是師兄弟,所以漓盆稱幽谿篇師伯。他晚年專修淨土,每次講

彌陀經都感到天樂鳴空,大眾都聽到。他將阿彌陀經作了╴部圓中鈔,以天

台宗員假中三觀發揮,取圓融中道義。鈔是解釋疏的,疏是元朝時大佑法師

作的,其名曰阿彌陀經略解。此圓中鈔流通不多,藕盆言其高深洪博,文富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義繁,或不便初機。

漓盆大師烏便利初機作此要解有獨到之見解,故其內容亦無須乎與以上

蓮池幽谿二位大師相同。側看成峰,橫看成嶺二句,借用蘇東坡遊江西廬

山時所作詩中的話,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

巨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意義是他已經見到廬山巨面目,親證西方淨 士的 境 界 。

依伕咋惜序講經的方式,在開經之前先講玄義。玄義是以很短的時間把全

經大義作綜合的介紹,使聽眾先有╴個概念,然後繼績聽講經文易舷理解。

天台用五個段落說明經中綱要,謂之五重玄義。第-解釋經題。第二辨體、

說明此經理論的根據。如意義不明,信心很難建立。第三明宗﹑說明此經之

宗旨,修學的綱領與方法。第四論用、用處何在。宗是修因,用是結果。第

五判教、祖師大德烏佛經整理分類,依淺深次第,契各類根機。


解經玄 義

釋名

參 、

台藏所明

圃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n凸7『

也。梵語阿擱佗。比云無量壽。亦云無量光。﹣妥之。功德智慧。 神通道力。依正莊嚴。說法化度。一一無量也。一仞全口。通名 為經。針上五‧字。尺通釗今為題也。敖行理﹣﹣一。各論通別。‘廣如

師。以叼十八願。接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世界。永階不退老

知。無法不見者也。說者。愧所懷也。佛以度生為懷。眾生成佛 機熟。為說雞信法。令究竟脆。牧倪也。阿擱吃。所說彼土之享

即釋迦牟尼。來大悲願力。生五濁惡世。以先覺覺後覺。無法不

八解v第一。釋名。比經以能說所說人為名。佛老。比土能說之教主。


釋迦佛乘大悲願力,生五濁惡世,廣度有情‧人宸什麼要虱泄借來?我

在十三、四歲時常想此一問題’有時想幾個月,但得不到答案。佛說﹁人生

烏酬業而來﹂,以往造善,今生得福,否則事事都不順、心,因果報應乃事實

巨相。如把此種事實搞清楚,、心安理得,不再怨天尤人,、心就安了。、心安則

定,定能生慧,從此棄惡向善,改變未來。袁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訓,閨明

改造命運極烏詳盡。他平生改過自新,斷惡修善,把得邵子皇極數正傳之雲

南孔老先生烏他所算之一生命運整個轉變過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

如理如法求,均能求到,若求不到乃是有障礙。這本彌陀要解言中所求的是

求成佛。成佛都可求到,至舷世間名聞利蓑,功名富貴,豈不等齡雞毛蒜

皮。如理如法的求可以把業報身轉變烏願力身‧從前業報身念念篇自己打

算,今後念念馬-切眾生,念念篇佛法。佛法是世間至善圓滿的教育,假使 眾生有機緣接受佛法,都可以把業力轉變烏願力。


佛在三千年前講此經時,如非大智慧人,很難體會。今天講這部經,大

多數人都能認同。佛說此士是﹁五濁惡世﹂,現在看來,╴點不錯。﹁濁﹂

就是﹁污染﹂,現在污染情況嚴重,各國皆提倡環保。﹁惡﹂是﹁惡業﹂,

人心不善,身犯殺﹑盜、淫,口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犯貪、瞋、

痴。現在社會十惡充滿,佛以大慈悲願力生在這個時代,救拔我們脫離苦海。

佛是先覺,對宇宙人生巨相徹底明白,無法不知,無法不見,以先覺覺

後覺,菩薩是後覺。如巨能依佛法修行就是菩薩,尤其這個法門,在無量壽

經經題就有﹁佛說大乘無量壽﹂字樣,可見念佛法門是大乘菩薩修行的法

門。佛以度生篇懷,念念幫助眾生快快成佛,以滿其心願。如我們的願力與

佛的願力相同,則能轉業力篇願力。念頭-轉,從前是六道眾生,立刻轉烏

法身大士‧我們學佛亦應以眾生烏懷,以此圓滿的教育推薦舶-切眾生,如 此則與諸佛同願、同德、同﹑心。


∣回佛餽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眾生機緣成熟,所以佛介紹此法門予眾生。在無量壽經發起序一開始,

佛容光煥發,阿難尊者從來沒有看見過,因馬眾生成佛的機緣到了,佛特別

歡喜。所謂機緣成熟是-聽就懂,一聽就信,-聽就開悟。此人在今生即能

永脫輪迴,得到究竟解脫,現在這個身叫﹁最後身﹂。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

界是在活著時候去的,不是死了之後才去。這是﹁不死﹂的法門,亦謂之

﹁當生成就的法門﹂。功夫好的預知時至,自己知道,歡歡喜喜的就走了。

俊虛法師在佛七開示中說,他一生親眼看見往生的有二十多人,聽說的

不計其數。機緣成熟的人是過去無量劫來所修的善根成熟了,現時得到十方

-切諸佛如來冥冥中加持,使其能接觸到這個法門,立刻能解、能信、能

願、能行。我們一定要珍惜此時此刻聞法的機會,下定決心念佛,再不能在 這╴生空過。

佛在阿彌陀經上說:﹁我騰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


提,馬-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烏甚難。﹂釋迦佛就是修念佛法門成佛 的,漓盆大師在此點醒我們,這才恍然了解。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西方極樂世界烏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

來所讚歎。諸佛都有-個共同大願即度眾生成佛道。佛佛道同,都感覺眾生

難度,同時知道西方阿彌陀佛有一個方便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所以諸佛都把自己的眾生推薦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也不

例外,說崢仕E經勸我們生西。而且生西法門又極簡單,只要信、願、念

即可,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行。臨命終時佛-定來接引,這是

他的本願。在任何剎士一切法門都是進進退退,唯獨念佛法門,生到西方以

後,只有升級,沒有退學,不過進得快慢而已。不退轉有三種:-、位不

退。小乘證到初果聖人,不會退到凡夫位,但往上升級時間很長。一-﹑行不

退。菩薩大慈大悲,教化眾生,不會再退到小乘。三﹑念不退。念念趨向舶


無上菩提,乃法身大士,破-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念佛生到西方就圓證三 不退,渲是難信之法。

﹁功德﹂二字必須弄清楚。﹁功﹂是修行功夫,﹁德﹂是果報。一分耕

耘,一分收穫,耕耘是功,收穫是德。利盆眾生烏功,長養菩提篇德。﹁德﹂

字與得失之﹁得﹂同-意義。例如持戒是功’-定生定,定是德。修定是

功,一定開慧,開智慧是德。智慧開了能破無明,能斷煩惱,成就無上菩提

涅槃。﹁功德﹂與﹁福德﹂不同,福德只能得人天福報,不能超越輪迴。梁

武帝是虔誠佛弟子,在位時造四百八十座寺院,度數十萬人出家。禪宗達

摩祖師來中國拜訪梁武帝,帝向其誇耀說:我建了若干寺廟,度了多少僧

眾,這些功德大否?達摩說並無功德。結果話不投機,達摩遠走少林寺面壁

九年。假如當時梁武帝問達摩,我的福德大不大,達摩-定說福德無量無

邊。六祖大師在壇經上也說,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功德無法給人,福德可


以給人。-I神通﹂就是能力‧通是通達,神是神奇莫測。-I道力﹂指修蓑的

功夫,就佛法說即指戒定慧。﹁依報﹂是生活環境的享受,﹁正報﹂是自己

身體,﹁莊嚴﹂是巨善美慧。善舶說法者有很善巧的教學方法,使人聽了歡

喜接一芰。﹁化度﹂是幫助人變化氣質,化凡成聖‧以上種種皆是佛法修學的 最高目標。

凡佛親口所說之法均稱烏-I經﹂,其實佛經含有五種人說的‧其他人所

說,如與事實巨相吻合,經佛認可,亦視同佛說。佛家有所謂﹁法印﹂者,

印表信,官府公文蓋有大印即認烏有效。-切大乘法以﹁實相﹂篇法印。如 非佛說而其內容也是事實巨相,亦等同佛說。

﹁教行理三,各論通別,廣如台藏所明。﹂漓盆大師對教行理不再詳

說,因蓮池彌陀疏鈔與幽谿圓中鈔都說得很詳細,另外天台宗的典籍亦均可

參考。﹁教﹂是教學的課本,佛的-切經典即教科書。佛經內容必有道理,


且能適合各階層、各地區、與各時代眾生之需要。理之外須有依理修行的方 法,依之而行,將來一定可以得到證明。

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照而寂。強名常 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怯身。又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

切相。即二切法A雛故無和。即牧無不和。不得己強名.實扣。實

可言其無。具造可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雛一切緣慮分別。語 言丈字和。而緣慮分別。語言丈字。非離叱別有白性。﹣妥之雛一

內。不在外。不狂中間。非過去。非乳在。非未來。非青黃赤 佝。長短方圓。非芬。非床。非觸。非搓。覓之丁不可得。品不

八解v籠三。辨體。大求經皆玖實相為正體。吾人乳俞一念心性。不在


身。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報身。又修德照寂名受用

身。修德寂照名應化身。寂照不﹣一。身土不﹣一。性修不一一。真應

不一一。無非實相。實相無一一。亦無不﹣一。是牧舉體作你作正。作

法作報。作旬作他。乃至能說所訛。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

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 也。

佛說此經根據什麼理論與事貢說的,要先明瞭,然後才能員正產生信

、心,依教奉行。大乘經皆以宣相烏體,﹁實相﹂是宇宙人生的員相。人生是

自己,宇宙是生活環境。大乘經對我們是如何的重要,不能不明白自己的生

活環境。否則即迷惑,迷必顛倒,以巨烏假,以邪當正,以惡當善。因而處

o

世待人接物以及思想觀念上均發生錯誤。大乘經指導我們一條正確修行之路 是 其 殊 勝 處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這-段話是很難懂,而確是

事實巨相,簡單扼要地說出來了。﹁實相﹂,哲學家稱之烏﹁本體﹂。佛在

大乘經中解釋說,從體上講﹁無相﹂。宇宙萬法如何生的?世界如何來的?

動植物如何有的?都是由-個根源生出來的,這個根源即是本體。古今中外

哲學家宗教家均探討本體問題而未得到結論,有所謂﹦兀論、二兀論、多元

論,唯、心、唯識諸說,佛在三千年前已在大乘經中說出來了。佛說萬有的本

體是心,天地萬物皆由它變現出來的。能變的是-個,所變的無量無邊,這

就是大乘經講的巨如本性。楞嚴經阿難找巨、心找了七個地方,佛皆說不對。

這個巨、心無形象,無色彩,非過去現在未來,非香昧觸法。但它是有,不是

無。佛法常用-個﹁空﹂字形容它。﹁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心經講﹁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講現象,﹁空﹂講本體。

﹁空﹂是能變,﹁色﹂是所變。諸位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境界,-定有一


個能現夢境的東西,比作、心性,夢中現的境界是色相,是由能現的體變現出

來的。色相是假的,能變的是垣的。所以心叫﹁巨﹑心﹂,性叫﹁本性﹂。相

是假的會變的,能現相的體是員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變現出來的,所 以禪家有-句話:﹁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士。﹂

我們現在是在迷,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造業受報,感受六道輪迴,全是

自心變現出來的,離開心性無有-法可得。吾人現前-念心性與諸佛如來無

二無別,但第二念就錯了。第一念是本性,第二念是妄想執著。如能把一念

保持著就成佛了。第-念沒有分別執著,對外面萬法都是平等的,沒有善

惡、是非、邪正、巨妄、利害,此之謂﹁﹦俱法界﹂。第二念分別執著就起

來了。譬如我拿著一件東西在手上,你第一眼看見,很清楚,但你第二念想

想這個東西叫什麼名字,它本來沒有名字,名字是旁人給它起的,是假名,

叫一張紙,白色的,就是起了分別執著。從此引起貪順痴慢。我們不能保持


第-念不變,遇到任何境界立刻就迷,而且迷上加迷,輪轉六道,無有出

期,此乃佛法的根本理論,不可不知。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會變,金不

會變。相會變,體不會變。、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可惜我們的妄念-個

接-個,永無休止,因此見到的相是妄相。如果有一天巨正得到╴、心,就員

見到實相。實相是-切法不生不滅,佛經中稱篇﹁無生法忍﹂。

我們是用生滅心,所以看一切法都有生有滅。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

住壞空。諸佛菩薩用不生不滅心,看-切法不生不滅。學佛就是要功夫達到

-、心,大乘佛法的修學以此馬中心。禪宗稱篇﹁禪定﹂,念佛法門稱之馬

﹁╴心﹂,二心﹂就是﹁禪定﹂,也是實相、巨如、本性。念佛念到一、心

不亂,與禪宗明﹑心見性是-個境界。在教學方面,必須建立名相術語’便齡

使人體悟。名詞是假設的,不可執著。世間法最大的毛病就是執著。我們研

究、心性,談到以上巨如本性種種名相,自己不能執著,也不能叫別人執著,


佛法修學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此。佛說法四十九年,而在金剛經上說,他一句

法也沒說‧他說:﹁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

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篇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我們對

舶佛所說的法不能執著,這-點要深深體會,-執著就迷了。佛在華嚴經上

說:三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病

根就是分別執著,╴句話說破了。沒有分別執著就是一巨法界,一巨法界就

是我們眼前的生活。佛法沒有別的,只是破執而已。我執破除,證小乘阿羅

漢果位,大乘法執破除就圓滿成佛,成佛即破二執而已。﹁我執﹂是煩惱障

之根源,破了我執,見思煩惱就斷了,破了見思就出了六道輪迥。﹁法執﹂

是無明之根源,破了法執無明就斷了。大小乘經典均烏此講,所以許多宗派

無量法門’其方法理論都是幫助學人破執與明心見性。今天我們選擇的是念

佛法門,念-句﹁阿彌陀佛﹂,以自己員貢功夫,再加﹁阿彌陀佛﹂本願威


神之加持,根性利的,肯放下分別執著,容易開悟。

﹁覓之了不可得﹂指﹁心性﹂而言。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找不

到-個可傳法的人。後有慧可來求法,對達摩巨誠恭敬。達摩打坐不理他。

慧可烏表示誠心,以刀斷其左臂呈上供養。達摩感而許之。慧可向達摩說:

﹁我的心不安,求大師替我安心。﹂達摩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慧

可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予汝安心竟。﹂慧可聞下大悟。他們

二人對話,達摩是說而無說,慧可是聽而無聽。、心是有,不能說沒有,盡虛

空遍法界,宇宙萬法百界千如都是它變的,但是不能說宇宙萬法是巨有。我

們看是巨有,乃是用分別﹑心看,巨相是﹁當體即空﹂。開慧的楞嚴經說..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還說了-個生滅,不說生滅,我們沒辦法體會。

生與滅是-,不是二。它的相是假相,經上說是﹁妙有﹂,﹁巨空不空,妙

有非有﹂,心要清淨到相當程度才能領略其中意義。例如看電影,底片是-


張一張的,放映時速度太快,只看到連績相,﹣-秒鐘開關二十四次,、心粗定

功不夠不能辨別‧佛說宇宙萬有假相之生滅,只在彈指間。一秒鐘可彈指四

次,一彈指有六十個剎那,一剎那有九百個生滅,所以一秒鐘的生滅恰好是

兩個十萬八千。你怎麼能察覺它是假的呢?大乘八地菩薩,定功深,可以看 得清 楚

符按.P楞嚴經卷一一有﹁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一詞’指世間一切幻化之相’皆由

吾人一念妄覺幻現。此明因緣生法,既無實體’徒有假名假相’故當體即

空。幻化之相雖假,而其性本直T此性體無相而能現諸相’且為諸相所依’

一切相都是性變現出來的。性是能變,相是所變。性是真實而非虛妄,故

取名曰實相。實相者無相無不相。性雖非相而能現相,一切相皆緣性而起,

故又曰無不相。這正是表明性體的真實相狀,所以它是空有不一〒性相圓

融,也就是心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義。所以法師說:心要

清淨到相當程度才能領會到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初機同修或對實相一詞 不盡明暸,特補充數語’以供參考。


III∣II∣∣Il∣III∣而﹄棚Ⅲ弱呸闡u鰓伸防L幅醞鷂妾初朗崆鋼如叱42

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是第一步,進-步﹁事一﹑心不亂﹂,再進╴步,

念到﹁理一、心不亂﹂可以見到這個生滅境界,相都是幻相,非巨相。如確能

體會到或者能肯定,即了解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

又說:三切有烏法,如夢幻泡影。﹂乃是巨實話。有烏法在百法明門論中

說,所有一切法歸納烏-百法,其中分烏、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

法、無烏法五大類。除六個無馬法之外,其餘九十四個皆叫﹁有烏法﹂。有

馬法皆是夢幻泡影,如露如電,這是事實,若廈能相信即得到清涼自在,此

乃大乘佛法之巨實受用。﹁百界﹂即十法界之展開,每╴法界又具足十法

界,故篇百界。千如﹑每界均有十如是,出自法華經。﹁十如是﹂篇如是

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

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每一法界有十如是,-百個法界就有千如是,故稱 l╴╴

百 界 千 如


大乘菩薩不執著有,亦不執著空。大乘以下,凡夫執有,二乘執空,偏

在一邊都錯了。執有輪轉六道,執空不能見性,惟大乘菩薩知道事實巨相,

兩邊都不執著。心性不可得,境界亦不可得,不可得是巨的,如認篇可得是

錯覺。我們這個身體與╴切萬法皆是剎那變化生滅,無有一法可得。若巨能

深深了解此項事實,則得失之念即淡薄,煩惱憂慮可以減少百分之八﹑九

十。此是境不可得,事亦不可得。心經說﹁無智亦無得﹂,不只五陰、六

入﹑十八界不可得,連能證的智與所證的菩提涅槃皆不可得。因烏心性是空

的,能變的不可得,所變的焉能可得?入此境界乃巨相大白,悟入實相,對

一切事物可以盡情享一芰,不可以篇是廈的而想佔有,在世間生活可遊戲神通。

本性絕無虛妄相,緣慮是思想,分別是見解,心性中無此緣慮分別。古

德教初學先從根本智下手,根本智是無知,求清淨、心,不准你有見解有思

想,離-切語言文字,長時在定的境界。今人學佛從有知下手,有思想有見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解,乃大錯特錯。學佛學得再好,只能稱烏大佛學家‧而不能斷煩惱、得清

淨心﹑了生死、出三界、超凡入聖。淨宗修學比較特殊,人人可學,不把心

住在定上而叫學人把、心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上。、心中除﹁阿彌陀佛﹂外, 沒有一點東西,此謂之﹁有淨士﹂,有淨土必生淨士。

學佛同時對齡世間事還是要作,而且作得更負責,佛法在世間,不壞世

間相。華嚴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是心性,永遠清淨,事是萬

象,世間事作得更圓滿。在現代弘法,必須用開放的方法。目前無論男女老

少,每人都求名聞利養,你若說學佛要放棄名利,沒人學了。要輔導眾生用

正確的方法去求取稱心滿意的名聞利養。這並不違背佛法,佛法本來就是叫

人離苦得樂的。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富貴得富貴,求

功名得功名,家庭美滿,祉會安定,天下太平,樣樣都求得到。熟讀並遵循 淨士三經的指導,即能達到這個目的。


-l離-切相,即-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宣相。﹂

﹁貢相﹂也是一個名詞,亦是假名,離開名字相,即見到宇宙人生的巨相。

不起一念的時候見到的是巨相,用-心才行,用念頭即二心,再有分別即三

心。無相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虛妄相,沒有念頭。﹁即﹂字是說生活

在這個世間,離不開,只能受用它,一切萬事方法均存在,是有相,但是不 執著它,它即不起副作用。但也不能捨棄,捨棄了又執著空。

﹁貢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這是說明不落兩

邊,寂與照可以互烏體用。﹁實相﹂即﹁、心性﹂,、心性之體是寂,它起作用

是照。亦可說心性之體是照,它起作用是寂。﹁寂﹂是寂靜,一念不生,即

六祖說的﹁本來無一物﹂。﹁照﹂是明瞭,宇宙萬事萬物清清楚楚。體是非

寂非照,本來說不上寂照,落在寂或照上就起了分別。世出世間聖人都叫我

們用﹁中﹂,絕不偏齡-邊,小乘人偏在空,凡夫偏在有。中是﹁寂而恆


照,照而恆寂﹂。﹁如如不動﹂是寂,﹁清清楚楚﹂是照,這個理論太重要

了。﹁貢相﹂難以形容,離言說,離文字,離心緣。言語說不出來,思維想

像也都測不出來。古德常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起心動念已非實相

之體,寂照對實相都加不上,但它確有寂照之意義存在。澄清之水,水面像

╴面鏡子,可以照到外面清清楚楚。、心地清淨,通達十方三世,謂之照,又

稱神通,非凡夫所能理解。此種能力非諸佛所專有,-切眾生均有,可惜喪

失了大部份。今天眼能看,耳能聽,鼻能嗅,均屬神通。但其能力小到眼睛

隔一張紙就看不見。聽的能力亦復如是。此能力如何喪失?就是-念不覺而

有無明。無明-起,照的能力失掉。有-念起了障礙就迷,愈迷愈深。這些

道理,如何迷的,如何打破此迷恢復清淨、心,在華嚴﹑唯識六經十二論中說

得最詳細。迷是感情作用,情愈深,迷得愈重。情由迷妄中生出,乃虛情假

意,會變化的。照是理智,由理智生出來,永遠不變,是巨情。佛法不用這


個情字,用另外-個名詞叫慈悲,慈悲由寂照裡生出不會變。

無量壽經經題上有﹁清淨平等覺﹂五個字,﹁清淨平等﹂是寂,﹁覺﹂

是照,由此生出大慈大悲。如何才能契入這個境界?從﹁看破放下﹂下手。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把分別、執著、憂慮﹑牽掛統統放下, 在日常生活中隨緣度日’得大自在,乃是巨正的幸福。

﹁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這兩句就是我們

的本性、一念、心性,也就是諸佛如來的身土。身士不二,因寂照不二,寂照

可以互馬體用,這是最原始的理論依據。常寂光士與清淨法身均屬齡心性之

本體。佛的三身,法身、報身﹑應身是從體起用,比較容易體會。法是-切

萬法,-切萬法是自己,身也是萬法之-,此義非常難懂。佛常用夢幻作比

喻,夢中有現象,夢中也總有自己,除自己外,有山河大地,樓台殿閣,諸

多人物。夢中境界從何而來?夢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心性分巨妄,夢是妄心


變出來的,其他景象也都是這個妄、心變現出來的。因此可以領悟到整個的夢

原來就是自己,全夢即、心,可以肯定。我們現在正在作夢,十法界依正莊

嚴,山河大地皆是自、心變現出來的。除了巨、心本性之外’無有-法可得。佛

與大菩薩對此事實認識清楚,證得法身,所以他對眾生是一律平等對待,因

虛空法界與自己是-體,不談什麼條件。佛菩薩對勝眾生是自己對自己,所

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世人不知,阿羅漢辟支佛與權教菩薩都不了

解。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分法身,親證事實員相才了解,其思想 見解想法看法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此之謂﹁人佛知見﹂。

﹁寂照強名報身﹂。寂照是功夫,清淨、心起作用,充滿智慧,成智慧之

報身,看盡虛空遍法界是寂滅的現象。﹁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報

身。﹂此從性修而言,性是本性,巨如本性的寂照每人都有,凡聖相同,在

佛不增,在凡不減。修德不同,佛菩薩有修行,事實巨相他明白,佛菩薩對


我們講,我們疑信參半,甚至舶不能接受。照﹑清清楚楚,眼見色,耳間

聲。寂、如如不動,在境界上未起、心動念,此謂﹁自受用身﹂。如如不動,

絕無煩惱,樣樣清楚,充滿智慧,這是自受用,亦即自己員正的享受。

我們日子過得艱苦,煩惱這麼多,沒有寂。心裡胡思亂想,而對外面什

麼都不曉得,沒有照。幫助別人要寂照,自己要如如不動。外面境界清清楚

楚,才能指導別人。自己如如不動,才不會被人牽著跑,就得大自在。只有

照沒有寂,度眾生與眾生接觸,名聞利養全來,生出貪瞋痴慢,就被眾生度

跑了。應化身是他受用身,幫助別人的。﹁實相無二,亦無不二﹂。宇宙萬

有,原來是平等-相,其中無有差別。金剛經說,大千世界是﹁-合相﹂。

萬物之基本物質是╴個,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同,所以宇宙萬法是平等的,

都是-合相無差別。科學家若是讀佛經,-定對舶釋迦牟尼佛佩服得五體投 地。


叵﹄尸『﹂

。﹁體﹂是實相﹑即、心性,﹁依﹂是依報,﹁正﹂是身體。﹁法﹂是法

佛要開悟,要學清淨心,要學寂照。先把原理說出來,然後再落實在事相

把悟門關閉了。把佛法當作世間法學習就變烏﹁佛學﹂,不是﹁學佛﹂。學

入廈責,但不可執著佛所講的名相。聽經要由清淨、心聽,可不能想,一想就

乃方便說,若巨實說則不開口。四十九年所說都是方便說,要由方便說中悟

有人懷疑,既然萬法平等無二,佛烏什麼還說巨心妄、心p.應知佛說員心妄心

見到事實巨相,平等無二,如再起分別執著,是非善惡,乃大錯特錯。

叵彿說庾軀跎經要籲讖託

|

方極樂世界。﹁能持﹂是身口意,身拜佛,口念佛,心想佛。﹁所持﹂是-

我的心,﹁所信﹂是此法門。﹁能願﹂是自己的嚮往和希望,﹁所願﹂是西

佛,自性彌陀,唯、心淨士。﹁能度﹂是諸佛,﹁所度﹂是眾生。﹁能信﹂是

二,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能說﹂是釋迦牟尼佛,﹁所說﹂是阿彌陀

,﹁報﹂是報身,亦自性變的。﹁自﹂是自己,﹁他﹂是別人‧自他不

身上


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能生﹂是能往生的條件,即信願行,﹁所生﹂

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有四種淨土,而四種融合在一起,-生一切生,唯西

方有此殊勝。﹁能讚﹂是十方諸佛如來,﹁所讚﹂是西方淨土。這些都是實

相,佛馬我們說法唯-的憑藉即是貢相。茲再次向各位同修說明,此理通舷

一切所有大乘經,所謂二經通一切經通﹂。不但如此,世出世間一切法也

都能通達,因篇無有-法不是由心性變現出來的。圓教初住菩薩有圓滿的智

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明白此理,修學的心就定了,不會再想天台也很

好,或者禪宗也不錯,都想學學。宗門教下任何宗派,如能契入,都能成

就,但必須要專修,專修容易成就。古來大德雖所修法門不同,而方向目標 則同,彼此讚歎。現在學人往往讚歎自己,毀謗他人。


符按:漓益大師要解,文義頗深,幸賴法師剖析人微,方咯領大意。上文係五重

玄義中之辨體,似僅舉實相為體,未及其他。大師在文中亦說大乘皆以實

相為正體,而每部大乘經之體亦應各有特性。在下認為阿彌陀經大部份述 說極樂國土之功德莊嚴。就大處言之,此經固以實相為體,若專對本經而 言’以西方國土,依正莊嚴為經體較為切題。爰不揣鄙陋,將五重玄義用 現成經文草擬簡明小標題’以資初學易懂。是否有當,敬請師父鑒核斧正。 1釋名阿彌陀佛,無量光壽。 3辨體西方國土,依正莊嚴。 a明宗信願持名,一乘妙果。

4明力用往生不退’圓證四土。

d判教相最極圓頓,普被三根。 三、明‘糸


公解v第﹦一。明宗。宗災修行﹦妥徑。含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捉綱

則眾司張。挈領則襟釉至。牧體後慼須辨宗。比經以信願持名為

修行之宗﹣妥。非信不足放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

滿所願紡謐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享行。次示

持名以徑登不退。信則信白。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願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信旬者。

信裁乳俞一念之心。本非白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遢

涯。終曰隨緣。終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孰一念心中所

乳物。孰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旬心本具極樂。更

無疑慮。是名信旬。信他老。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彌吃世尊決

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

佛 銳

阿 彌 陀 經

解 講 記

戶J○J

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


∣叵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子。況一心不亂。妥得不生淨土。灸名信因。信果老。深信淨 土。諸善聚含。皆從念佛﹦一味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 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泱無虛棄。灸名信系。信事者‧深信只

今乳俞一念不可盡牧。依心所乳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

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寫言。裊名信事。信理

者。深信十篤億土。.實不出戟今瑰俞介爾一念心外。以答乳俞一 念心性陰實無外牧。又深信蜀方依正主伴。皆吾乳俞一念心中所乳 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旬。教心偏牧。佛

心亦偏。一仞眾生心性亦偏。壁-。如〒靈千燈。光光互偏。重重文 攝。不和妨礙。裊名信理。如比信己。則娑婆即旬心所感之穢。 而旬心穢。理慼厭離。極樂即旬心所感之淨。而旬心淨。理應欣

求。厭穢須泠季兆竟。方無可捨。欣諍須耿季兆竟。方無可取。 故妙宗﹣云。耿捨若極。與不耿不泠。亦非異繳。設不從事取捨。


但尚不取不捨。即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若達全事即

理。則耿亦即理。拎亦即理。一耿一泠。無非法界。牧次信而明

願也。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老。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 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牧。使散稱為佛種。軋持登不 退也。然諸經示淨土行。萬釗千差。如觀像﹑觀想、禮拜、供 養、五悔、六念等。二行成。皆生淨土。唯持名一怯。收機最 廣。下孑最易。坎釋迦慈尊。無閂白訛。特句大智今利弗拈出。 可謂方使中第〒方使。了義中無上丁義。圓頓中最極圓頓。牧云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也。信願持名。以為一來真因。叼種淨土。以為一求妙系。舉因

則系必隨之。故以信願持名。為經正宗。其叼種淨土之相。諄在

妙宗鈔。及梵綢玄義。玆不具述。俟後釋依正丈中。當咯示耳。


第三明宗。-I宗﹂是修行的宗旨。契入心性理體乃最重要的關鍵,也是

萬行的綱領。此經以﹁信願持名﹂篇修行之目標。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應

對西方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信其員有,想去的心才會生出來。如果沒有強烈

的意願,如何肯修?有了意願,必須廈心念佛才有效果,行之既久,現前即

能得到效驗,煩惱減少,智慧增長。將來臨終,佛來接引,蓮花化生。見到 西方景象,方知佛說不虛。

阿彌陀經經文不長,從義理上說與大方廣佛華嚴經無別,故稱烏﹁小本

華嚴﹂,乃華嚴經之濃縮‧經中分篇三個段落,先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之狀

況,﹁依報﹂是其世界之物質環境,﹁正報﹂是其人事環境。經中把西方形

容得極其美好,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但我們如何能相信?經中說:佛是廈

語者、不假,實語者、不虛,如語者、與事實完全相符,如其所證而說,不

誑語不異語者、絕不欺騙眾生。佛說:﹁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士有佛號阿彌


陀。﹂漓盆大師自號烏西有也是根據這兩個有。前面提過他也確實得到證

明‧在東晉時廬山慧遠,淨宗第一代祖師,在╴生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

其狀況與佛經所講完全相同。三次見到,從未說過,到往生時才對弟子們說。

生到西方有四種利盆:H壽命長、在此世界壽命太短,作什麼事都不

夠。若想成佛須三大阿僧舐劫又太長了。若生到西方,壽命無限,雖成佛時

間長亦無礙。口見佛、佛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大善知識。曰聞法、西

方六塵皆說法,聞法不中斷,所以不會退轉。口諸上善人聚會-處,文殊、

普賢、觀音、大勢至是同參道友。有此四種好處,應下定決、心發願必去。

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善男

子善女人之﹁善﹂字’至關重要’它是念佛能不能往生的關鍵。依本宗講

法,巨信巨願,無絲毫虛偽,方謂之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依此而

行,決定往生。作功夫並不需要很長時間,淨宗有打佛七之舉,限期取證。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打七應曰夜不斷。我們現在打七有休息時間,例如早晨有兩支香,-支香是

-個半小時’中間大約休息半小時,在休息時間張家長李家短,是非人我全

來了。這只能稱烏法會,不能算打七。淨土聖賢錄所載宋朝瑩坷法師往生

之例,足可作烏借鏡。這位法師平常不很用功,且常破戒造業。但他有善

根,相信因果報應,知道將來必墮落,深自悔責。有同參勸其念佛,求生淨

士,可免惡報。他深信不疑,自己關在房內,專心念佛’不眠不休三晝夜,

結果阿彌陀佛來了,對他說:﹁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好自篇之,臨終時我來

接你。﹂他說:﹁我業障重,經不起誘惑,再過十年恐怕更造許多罪業,十

年壽不要了。﹂阿彌陀佛說:﹁好,三天後我來接你。﹂他很感謝,打開房

間對大家說,三天後往生,眾皆不信。到了第三天,大眾正作早課,他請大 家念佛送送他,念不到-刻鐘,他就往生了。

﹁信自者,信我現前-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


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這幾句話意義很深。﹁現前-念之、心﹂即是

﹁廈心﹂,並不是肉團、心。亦非能思維能想像的緣影妄心。從時間上講,心

中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非緣影心。從橫的方面說,沒有遢際,沒有界

限,不是緣影的妄、心,妄心有三世,有是非人我界限。巨心沒有這些,也等

舶說,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就是我們的廈、心。我們現在-天到晚隨著世間

社會大眾之緣,而巨心無絲毫改變。此節在楞嚴經十番顯見中分析最詳。佛

舉出-樁事情即見性,見性是巨、心,超越三際十方。在凡夫位,終日隨緣,

亦無改變。當時波斯匿王聽了很歡喜,知道身有生滅,而在生滅身中有一個

不生不滅的巨性才是自己。不生不滅是員我,生滅的是假我。十方虛空無量

無邊的星球國土,乃是由自己-念巨、心中所變現出來的。世間科學家、哲學

家、宗教家研究探索,太空的星球從那裡來?生物如何演變出來?現在還找

不到根據。科學進步,有些事貢可以證明與佛經中所說吻合,而其根源,科


學家的探討還沒有辦法達到,因科學之研究始終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他們是

由意識、心中變現出來。意識心的功能很大,能緣虛空法界而緣不到員、心。換

言之,虛空法界的根源他們沒有辦法緣到。科學的理論用動,而佛法用靜。

動靜是-個,動到極處就是靜,靜到極處就是動。如曉得動靜是-個就大徹

大悟。佛法用定,科學用動,二法皆對。但科學家必須憑藉科技才有所邁

進。佛法不需要外界幫忙,只憑內心的定功,即能看到事實巨相,這種境界 乃是-∣入佛知見﹂。

西方世界以及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皆烏自性所變現,離開自性無有-法

可得。唯、心淨士,自性彌陀。我要往生自己變現的淨士,還有什麼障礙嗎?

理論如此,事實上我們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不能達到一念。如果-念回

、心,決定往生。我們知道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自、心本

具極樂。所以念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是回歸到自性,從


╴切妄想雜念中回到╴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前面﹁南無﹂二

字是﹁歸依﹂,亦即-念回、心的意思,要回歸到自性。在其他宗派非常難,

禪宗講明、心見性,要把見思煩惱斷盡,還得破幾品無明,才能回歸自性。淨 宗就方便,只念一句佛號,人人能修能證。

第二個信他‧﹁他﹂就是釋迦佛與阿彌陀佛,希望他們幫助輔導我們,

自己能力不夠,需要佛菩薩加被。淨士三經句句巨實,依經修學,決定成

就。彌陀四十八願,願願皆是成就眾生。阿彌陀經原文內說十方佛,華人喜

簡,所以羅什大師把十方佛併篇六方佛。六方佛皆出廣長舌相,讚歎此法

門,烏釋迦佛作證,證其廈實,決無二言。﹁隨順諸佛巨實教誨,決志求

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這幾句話,分量很重。隨順釋迦佛,隨順阿彌

陀佛的四十八願,隨順盡虛空遍法界╴切諸佛的勸誡,死、心塌地的念這-句

﹁阿彌陀佛﹂是隨順諸佛的教誨。如問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典,那-部經典


最巨實,答案是阿彌陀經’直捷了當教我們當生成佛的法門。大乘經比小乘

經巨實,一乘經又比大乘經洹實,彌陀經是巨責中之巨責。

﹁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烏成佛種子,況-﹑心不亂,安得不生淨

土。﹂佛在法華經上說:﹦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不過種-個因而

已,不管有、心無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將來生西方的種子。明白此種

事實,即知如何度眾生,無論有意無意,使人念-聲阿彌陀佛,他就得度 了,遲早都要往生淨士。

二心不亂﹂的標準很高,有些人擔憂,恐怕不能在這-生往生。夏蓮

居老居士將羅什與玄奘兩位大師所譯之阿彌陀經會集成-本。玄奘所譯的阿

彌陀經並沒有三心不亂﹂字樣,只有﹁繫念不亂﹂。我們聽到繫念不亂,

似乎覺得可以辦到。無量壽經講的二向專念阿彌陀佛﹂,似乎也能作到。

但羅什的譯文並未翻錯,因玄奘對羅什的本子很佩服,沒有任何批評,而且


他的大弟子最得意的門生窺基大師,唯識宗開山祖師作-部阿彌陀經註解’

若照現代人的習慣,窺基-定用老師玄奘的譯本’而窺基用羅什的譯本,可 見師徒對羅什本子均表贊同。

-般行者講念佛-∣功夫成片﹂就是無量壽經中之二向專念﹂。念到功

夫成片,到臨終阿彌陀佛來接時,先有佛光照到行者,業障立時消滅,功夫

自然加倍,達到了-心不亂。若是已經念到事-心,經佛光-照,即能達到

理一心。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心不亂,不必顧慮,只要老 貢念 , - 定 成 就 ‧

﹁信果者﹑深信淨士,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果報就是往

生,-定要把往生淨士作烏唯-希求的目標。在現前這個社會,生活環境-

切隨緣,今生本來是酬業而來,唯有-心求生淨士。西方世界諸上善人聚會

-處。﹁上善人﹂非普通人,指等覺菩薩,西方等覺菩薩不計其數,皆由念


佛三昧得生。-I三昧﹂譯烏-I正受﹂,正常的享受,又譯烏-I禪定﹂。念佛

人心中只有阿彌陀佛’無其他雜念,心中快樂,無煩惱憂慮牽掛,功夫即能

∕』b﹨

成片 。果能老實念下去,三昧功夫自然不斷的提升,必有成就。因果如影隨 虛 棄

信事者、西方極樂國在十萬億佛土外確實有,非莊生寓言。我們有善

-開始就說七處徵心,巨心找不到,妄、心也找不到。妄、心有分別執著,所以

意﹁-念心﹂,三念﹂是員心,﹁二念﹂就是妄、心。員、心無內外,楞嚴經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士,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特別注

方世界一切念佛人變現出來的。佛的心與眾生、心是-,不是二。

統統是自性變現的,都不是外來的。淨士是佛的清淨心變現出來的,也是十

貪瞋痴慢心變現出來的。西方世界是我們-念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淨土穢士

、心、有惡、心,有巨心、有妄心﹑有清淨心、有染污心。這個娑婆世界是我們

形’ 絕


有界限。分別執著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實際上亦無﹄俱正的界限。

西方有依正主伴。主,阿彌陀佛。伴,佛的學生,主伴是師生。皆是自

己一念廈、心變現出來的。﹁全事即理﹂,整個現象就是理體。﹁全妄即員﹂,

妄是相,巨是性,巨是能變,妄是所變。如作夢,能變夢境的是、心,所變的

是夢境。所以說全夢即、心,全心即夢。﹁全修即性,全他即自﹂,均是事實

巨相。淨宗所修的即執持名號,念一句阿彌陀佛原來是﹁稱性起修,全修即

性﹂。多少人不曉得,也不了解,在修學中是最高的法門。但如何修才能全

修即性呢?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能如是則與性相應,與事實相應。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全他即自﹂包括依正主伴。以上所舉

諸端是華嚴所說的理事無礙。﹁我心遍故,佛心亦遍,-切眾生心性亦遍。﹂

如同一室之中有-千盞燈,光光相照,不相妨礙,乃是事事無礙‧華嚴說四 無礙,本經亦講四無礙,可見本經是小本華嚴。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如今地球污染嚴重,科學家說,如不改善,五十年後此地球即不適合人

類居住。佛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今天眾生的思想、見解﹑精神的污染比環境

污染更嚴重更可怕,如何淨化人心烏當務之急。用﹁老實念佛﹂方法對治之

當有成效。一方面弘揚佛法,使人了解六道輪迴,因果報應以及人生是苦等

基本理論,合其棄惡向善。另一方面,勸人念佛,使其心地清淨,妄想減

少,上敬下和,奉公守法。果能上下同心協力,認員去做,亦未嘗不能挽回 世運舶萬一。

﹁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而自、心穢,理應厭離,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

而自心淨,理應欣求‧﹂前面曾說過,虛空法界皆是我們自性所變之物。現

前這個世界,十方諸佛剎士以及西方淨土也無例外,都是自性變現的。我們

的廈﹑心是很單純的,所現的是常寂光淨士。、心性迷了以後,迷有深淺之別,

遂現九法界。西方有四土,除常寂光土外,每士均有三輩九品,全是帶業往


生。實報莊嚴士華藏會上的等覺菩薩,都帶了-品生相無明,也是帶業往

生。其他諸佛世界四士三輩九品分得很清楚,每階層彼此都有隔閡,唯獨西

方四士三輩九品沒有障礙,所以古德說﹁╴生-切生﹂。大菩薩生到實報莊

嚴土上上品,同時他也能見到凡聖同居土往生的大眾。西方如此殊勝,能與

諸上善人聚會-處,求願往生之、心自然生起。信願是往生之關鍵,世人聽了

淨宗法門,、心亦嚮往而仍不能立志發願求生,責因不自覺悟。巨正覺悟的人

要知道:第一、人生是苦。佛在大小乘經中已詳細開示,天人樂多苦少,人

道幾十年壽命,苦多樂少。從造因上觀察,身口意三業造作,大多數人都是

惡多善少,來生果報-定更苦。第二﹑人生是空。人生如夢如幻,幾十年光

景,無論貧富貴賤,到了斷氣時才知道是-場空已非聰明人‧晚上睡覺,眼

一閉,睡著了,與死有何分別。那件東西是你的?連身體都不是,何況身外

之物。果然覺悟,能開智慧得大自在,得失之念減輕,損人利己之事自不會


作。第三﹑人生無常。滄海桑田,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時時都在變化,物質

環境如此。世人似乎並未覺察,在感受上近乎麻木不仁。第四﹑人生無我。

所有-切罪業皆由我執而生,如巨知我身是四大假合,則煩惱至少可以減少 0

佛經說四大,用地、水、火、風烏代表‧四大是物質。金剛經講世界是

﹁受、想、行、識﹂,屬齡心理作用,心理念頭生滅無常。身是四大假合,

滅,任何物質均如此。人身體之外還有精神,精神就是﹑心經所說五蘊中之

碾碎,它就沒有了,只是粉末聚散而已,聚時未生,散時未滅’實篇不生不

基本物質組合,聚則成形,散則消滅。例如這隻粉筆由粉末聚合而成,把它

第四是動的,非靜止的,稱風大。四大是指基本物質之性質。任何東西均由

體積。第二它有溫度,帶陽電,稱火大。第三它有濕度,帶陰電,稱水大。

三合相﹂,乃由基本物質所組合。它有四種現象:第-是物質,雖小而有

-


﹑心是受想行識,這是身心員相,佛經中稱之烏﹁人無我﹂。換言之、人身篇

四大、五蘊之假合,無長久之我體,故曰﹁人無我﹂。佛又說﹁法無我﹂,

法指一切法中本無有我,應知所謂﹁我﹂者即﹁主宰﹂之義,亦﹁存在﹂之

義。眾生不覺,舶-切法中妄生分別之見,況-切法性本來空寂。金剛經

云:﹁若復有人知-切法無我,得成舷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苦、空、無常、無我,在現生活中要時時體悟其意思與感受,對舶厭棄這個

娑婆世界有很大的幫助。西方淨士沒有這種現象,第-它沒有苦,無有眾

苦,但受諸樂。第二不空,巨有而且永恆,十方世界剎士是八識的相分,相

分就是物質,所以它是苦空無常無我。西方不同,是、心性的相分,是無漏 的,是巨常的‧

﹁厭穢,須捨至究竟,方無可捨,欣淨,須取至究竟,方無可取。﹂要

捨須捨得乾淨,如認烏捨是什麼事情都不作,專心念佛,就把捨的意義完全


弄擰了。凡事皆作,而且作得比別人更積極更圓滿。積功累德,、心裡什麼都

沒有,只有╴句﹁阿彌陀佛﹂,除佛號外,所有執著牽掛憂慮皆無’這才算

捨至究竟‧求取西方極樂世界之、心必須極烏強烈,只有-個西方世界,只有

一尊阿彌陀佛。此古德所謂﹁有淨土﹂。妙宗鈔所說﹁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

亦非易轍﹂。妙宗鈔是智者大師作的,觀無量壽經疏也是智者大師作的,鈔

是四明尊者作的,註解智者大師的疏。智者大師臨終念佛往生。他修觀想念

佛,修十六觀經往生者。四種念佛皆詳載齡觀經,以持名最簡單容易,穩當 0

初學之人作不到,不如念佛,守著-句佛號,可以不間斷。工作不用思考

來。鬱香長者每天逛市場,心中如如不動,定慧等修,這是最高級的參禪,

知識在此世界,各行各業,如何生活,如何待人接物,他們都是佛菩薩再

佛菩薩應化世間,所作所烏皆可作世人的榜樣。華嚴五十三參各位大善

’快 速


的,一面工作,-面念佛。如衡州王打鐵’-面打鐵,-面念佛,不礙工

作。求生淨士乃人生最重要的大事,無量劫來希有難逢。在此時代師道無

存,全 全靠 靠認 認廈自修,工作再忙也要抽出-點時間專心念佛,其他任何事情都 是雞毛蒜皮

禪宗主張不著相,如不取也不捨,也是著相,著了不取不捨的空相。我

們今天說不著相辦不到,員能作到對任何人一律平等對待才行,若是還有妄

想分別執著以及批評議論,就不能說不著相。蓮池大師說:執事﹑如念佛念

念相續,可以帶業往生。執理、偏舶理論,捨去事修,並未明﹑心見性,還是

要搞六道輪迥。明、心見性,談何容易。若執理廢事,理亦不圓。因理事是

-,不是二。全事即理,取捨無非法界,此乃廈是隨順諸佛巨貢教誨。

名號不可思議,淨宗吉籍內常常提到名號之重要性而學人每每忽略,不

知其員實義。黃念祖居士烏無量壽經所作註解中,引用許多隋唐高僧大德


叵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的說法,對佛四十九年所講-切經,那-部經第-?各宗派公認華嚴、法

華﹑梵網烏一乘大經,但與無量壽經比’無量壽經第-,因華嚴到最後有普

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卷’華嚴才究竟圓滿。無量壽經是華嚴的總結與 歸宿。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

再深人觀察,夏蓮居老居士把無量壽經分烏四十八品,以第六品四十八

願烏全經之中心’四十八願中,古德說以第十八願馬第-。十八願是﹁十念

必生﹂,把名號不可思議功德明明白白寫出來。這一句佛號展開來即四十八

願,再展開即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展開即華嚴,華嚴再展開即大藏經。所

以-句﹁阿彌陀佛﹂是佛四十九年所說法藏之總綱領。念-句﹁阿彌陀佛﹂

名號,等齡佛所說的-切經典都念到了,名號功德實不可思議。

關齡觀像念佛,在般舟三昧經中講到觀像念佛修行方法。另外十六觀經

中也講到觀像念佛,但只有第十三條述及,其餘有十二條皆說觀想念佛。前


面介紹過觀經的註解有兩種,一個是天台宗的妙宗鈔,智者大師註的,還有

╴個是善導大師註的觀經四帖疏。這兩種本子都很流行,我都講過。我最得

一堂用的是四帖疏,在古今觀無量壽經註解中推烏第-,可與彌陀要解相比,

其中許多建議,古德未曾說過。有人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黃居士在

無量壽經註解中曾經提過,也可以說四帖疏是阿彌陀佛自己烏我們說法。

禮拜、供蓑、五悔都可用華嚴作-個例子,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

﹁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即屬齡禮拜。﹁廣修供蓑﹂即此地所說的供蓑。

﹁五悔﹂是懺悔、勸請、隨喜、迥向﹑發願五種方法。除懺悔外,後面的勸

請﹑隨喜、迴向、發願四種都有懺悔的意思,如非廈懺悔,這四種方法不會

有的,所以均列入懺悔法內。如以十大願王比照觀察,第四﹁懺悔業障﹂屬

五悔之第-,﹁隨喜﹂屬五悔之第三,﹁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屬五悔第二

的勸請,﹁常隨佛學、恆順眾生﹂屬五悔第五的發願,﹁普皆迴向﹂屬五悔


第四的迴向。可見普賢自己修的是十大願王,教人修的是念佛法門。此外還

有六念,佛在許多經中曾經說過,﹁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

念施、念天﹂‧前面三種是念三寶。第四是念戒,第六是念天。此二種有密

切關係。生天要有生天的條件,佛講天道的狀況,比任何宗教都詳細。不是

信了上帝就生天,千萬不要誤會。佛說五戒清淨,來生可得人身,十善業道

成就才可以生天。僅修十善只能生欲界以下的天,即四王天及仞利天,再往

上要修定,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佛篇我們制定五戒、八戒﹑十 戒及經中教誡均在戒的範圍。

第五念施。﹁施﹂是﹁布施﹂,其功德使我們斷煩惱。無量煩惱歸納烏

-○八類,再歸納烏二十六個,包括六個根本煩惱與二十個隨煩惱,再歸納

之即烏﹁貪、順、痴、慢、疑、惡見﹂六個根本煩惱。再歸納之烏﹁貪、

瞋、痴﹂三毒,三毒歸總就是一個﹁貪﹂。布施專治憚貪,貪是煩惱的大根


大本。布施是便宜自己,把根本煩惱徹底的拔除。學布施,初學時總是自己

有多餘的才願意給人,如有兩個東西,好的留自己用,壞的給人。進-步先

把好的給人,壞的留自己用。再進一步,如人家需要,我也需要,我先幫助

他,我自己慢慢再說。-般人都顧慮到我的財物若全布施出去,我自己沒有

怎麼辦。尤其是時下生活艱難,錢得來不容易。雖然佛家說,-飲一啄,莫

非前定。布施出去,來的更多,我們實在不敢相信。我勸人學佛要把了凡四

訓先讀三百遍。人的-生,富貴貧賤,皆有定數,前生作財布施,今生發

財。財富是果報,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

報,無畏施是因。用巨誠心、恭敬心、清淨心修三種布施,自然得好果報。

佛菩薩由初發、心-直到成佛,成佛後倒駕慈航來到世間,沒有別的事,就是

布施。中國近代出家人淨士宗印光大師與禪宗虛雲大師,他們一生都作布 施,財法無畏布施絲亳不保留,作得圓滿。


l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觀無量壽經特別提到有三種人得生淨士。第-種﹑﹁慈心不殺,具足戒

行﹂,即淨業三福中第-、一╴兩條。第一╴種﹑﹁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淨業三福中之第三條發菩提心,讀誦大乘。第三種、﹁修行六念,迴向發

願,求生淨士﹂。心清淨與佛本願有感應。把這些事實廈相搞清楚,應發心

認巨念佛,正助雙修。正修是信願持名,助修是十大願王﹑福慧、六念。處

今日之祉會,以此種、心態處世待人接物,乃佛教徒之正行。

﹁唯持名-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

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漓盆大師這段話,意烏淨宗許多經論所說的都是綱頒原則,細細體察,涵蓋

了無量法門,其中以念佛法門最烏殊勝。大師說出這幾句話相當不容易,如

果不是員正過來人,將所有-切法門研究透徹,這些話說不出來,而且也沒

有這個膽子說。因此我們想到,篇什麼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勸我們持名念


佛。﹁收機最廣﹂之﹁機﹂,指﹁根機﹂而言。機有上中下三根不同。例如

禪宗六祖大師說得明白,他接引上上根人。神秀接引大乘根性之人。教下

如華嚴賢首宗,其對象烏四十-位法身大士。一切經論法門,以專度某-

類人烏對象,唯獨淨土法門’對所有不同根性的人皆能接受,上至等覺菩

薩,下至地獄眾生,平等度之,實在不可思議。只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就能得度,下手非常容易,誰不會念,問題在肯不肯念,願不願念,而其成

就又是無比的圓滿,不但-般人不相信,宗門教下的菩薩羅漢都不相信,所 以諸佛如來稱之篇-∣難信之法﹂。

佛觀察當時眾生善根福德成熟,乃無問自說。所謂﹁善根﹂就是佛說出

這個法門,聽者能信能解。所謂-∣福德﹂就是聽了之後能願能行。此法門無

j

人知道,當然沒有人能問。至舶宣說的對象特別選出舍利弗,他是智慧第

佛 說

阿 擱 陀 經

解 講 紀

77

一,沒有智慧絕不相信此法。成佛之機緣成熟,必須有成佛的經典‧阿彌陀


∣回怫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經是九法界眾生一生圓滿成佛的根本,如此說來,我們也有份了。所有-切

修行方法中念佛法門乃第-方便,行住坐臥都能修行。如果有人討厭我念, 我就默念。不拘形式,什麼場所都能念‧

佛在﹁四依法﹂中說,﹁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凡講人天福報不能了生

死出三界者烏不了義。小乘經以斷見思﹑出三界、證羅漢果,不能成佛,亦

烏不了義。大乘經雖斷三惑、了生死,比羅漢高而未到究竟佛果,亦是不了

義。-乘了義是一生成佛。-生成佛只有華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成就

是普豎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經裡龍女八歲成佛,均屬極少數,希有難

逢‧此經一切眾生在一生中都能圓成佛道。可以說此經在比重中已超過華

嚴、法華。佛度九法界眾生用此法門,十方三世╴切諸佛如來度眾生也是用 這個法門,所謂﹁無上了義第一方便﹂專指這一部經。

﹁圓﹂是﹁圓滿﹂,﹁頓﹂是﹁頓超﹂’不涉次第。小乘成佛須三大阿


僧祇劫,依天台家說,須經歷藏、通、別﹑圓四教,此乃漸修。大乘修菩薩

道,從初信到等覺五十-個位子,在華嚴經說,成佛要無量大劫,不是三大

阿僧舐劫。佛說三大阿僧祇劫是怕-般眾生聽了畏縮,不敢學佛。大乘菩薩

心量大,有耐性,不怕時間長遠。唯識宗開山祖師窺基大師烏彌陀經作了一

本通讚疏,其中也說明此法門屬腓頓教,因經中說-日至七日即成功,成功 指成佛而言。

-∣濁水﹂比作-i染污心、雜亂心﹂,將-I佛號﹂比作-I清水珠﹂,對付

雜念最有效的就是念佛。如把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彌陀要解仔細參透

了,念佛即可如理如法,句句相應,確有效果。佛法道理聽過很多,而煩惱

習氣仍然很重,這是因烏我們無始劫來,與貪瞋痴慢眾多煩惱太熟悉了,而

對舷佛法覺得很生疏,所以古人說:﹁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必須用-百

八十度把污染的煩惱心轉變成清淨的念佛、心。-切法從心想生,-切法烏﹑心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所現。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不屬腿普通因果,大乘是菩薩,╴乘是成佛。 四種淨士在極樂世界是同時證得的,-證-切證,故稱烏﹁妙果﹂。因

離不開,特別此法門稱篇蓮宗,蓮花是因果同時,故以信願持名烏正宗。 『!

種淨士是天台宗所創立,如想多了解,可參考觀經妙宗鈔及梵網經玄義。 叼、明力用

八解v第叼。明力用。叱經以往生不退為力用。往生有叼土。各論

。平且咯明得生叼土之相。若執持名號。永斷見思。隨其或散或 定。於同居土分﹦一葷九。?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

則生方便有餘淨土。若至理一心不亂。豁玻無明一。平乃至叼十 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亦分證常寂光土。若無明斷盡。則灸


上上實報。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叼義。一念不退。哎無明。顯佛

性。徑生‧實報。分證寂光。一一行不退。見思既落。‘塵沙亦破。生

方便土。進趨極系。﹦一位不退。帶紫往生。在同居土。蓮華託

質。永雛退緣。叼畢竟不退。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

解。但彌佗名號。或六方佛名。比經名字。一經羚耳。假使千藹

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公剛。決定

不淌也。復次祇帶紫生同居淨。謐位不退老。皆與補處俱。亦皆

一生必補佛位o夫上尋一處。朵生同居。即己橫生上﹦一土。一生

補佛。走位不退。即己圓證﹦一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永

耆有。較彼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 老。不可同曰語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第四明力用。此明修行的功德,學習的利盆,也就是念佛有什麼好處。

回佛說阿擱陀經要解講記81


古德說:-I此經以往生篇功,以不退馬用。﹂經中也說:﹁眾生生者,皆是

阿睥跋致。﹂此云不退。生到西方,此業報身即是最後身,再來此世度生就

是再來人,烏應化身。現在巨正發、心求生淨土,員信廈發願,遵佛教誨。此

心-發,西方已經註冊,現前即證得最後身,-念之間就得到了。

往生有四土,-烏凡聖同居土,娑婆世界也是凡聖同居士。雖有聖人,

沒緣遇不到.古傳記中有記載.法照大師∣淨士宗第四代祖師’唐朝人,

在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其道場是大聖竹林寺,富麗堂皇。聽文殊菩薩講

經,他請教文殊菩薩,在末法時期,修何法門易齡成就。文殊菩薩教他念佛

法門,並且還念了幾句阿彌陀佛聖號給他聽,後來稱之烏﹁五會念佛﹂。此

五會念佛已經失傅。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倏虛老法師創辦的中華佛教圖害

館講經,館中有五會念佛小冊子,載有譜調,我就帶回台灣。這個本子是民

國初年編的,很舊,恐其失傳,遂在台灣翻印數千冊。台灣出家人有懂音樂


者,拿到中壢圓光佛學院找同學依譜練習,以後又作成一個錄音帶。這個帶

居士不同,全是念佛往生修淨業的,彼此沒有隔閡,此西方同居士之殊勝處。

有五不還天,凡夫也見不到。六道中有三處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

內外兩院,外院凡夫居住,彌勒菩薩住內院。第四禪也是凡聖同居土,其中

了。由此可知凡夫要與聖者相見,須有特殊緣份。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士,分

尊者的道場也是金碧輝煌,次晨洗癒人面瘡之後,其道場一轉眼間即不見

道場立在五台山,我們也找不到。三昧水懺中悟達國師訪迦諾尊者齡西蜀’

要念,因烏月光菩薩在月宮裡,太空人去了,看不到他,就如同文殊菩薩的

後’只見一片荒涼。有人問我,將來作早晚課時還念不念月光菩薩?我說還

號,走著走著,回頭-看,一片荒山,什麼也沒有‧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之

音調。法照見到文殊菩薩之後,怕將來再來找不到,故在回程時沿途作記

子聽了以後’覺得很好聽很熱鬧,但並不清淨,可見並不合乎法照傳下來的

j|||


I∣II∣∣∣∣I∣III回佛窕阿彌陀經要解講紀84

見思二惑不容易滅斷,初步只是伏斷。斷了見思即證羅漢果,生方便有

餘土。有念頭即是煩惱,不管什麼念頭,善惡均不要‧第一個念頭-起,馬

上用-句﹁阿彌陀佛﹂把它打下去,古人說、以石頭壓草,只要壓住,念佛

就容易成片。實在狀況平常妄念很多而並未發現,最好不去管它,若是注意

妄想,妄想反而愈多,不理它,專注意佛號。大概-支香,在-個半小時之

內有三五個妄想,功夫已經算不錯,念五年才能如此,若一支香無妄想,也

要十年八年功夫。每天早晚定課不能缺,散念可多可少。在美國工作忙’壓

力大,早晚課訂得越少越好。最好用十念法,儘一口氣篇一念,面向西方,

十口氣五分鐘就夠了,不耽誤事。念佛人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只要伏斷煩

惱就能作到。但事-心與理-心我們就難了。-心一意求生淨土,一、心-意

要見阿彌陀佛,意志非常強烈,必有不可思議的感應。走得瀟灑,走得自 在,乃是最大的福報。


﹁持至事〒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餘淨士。﹂生方便有餘

士之條件是要斷見思。前面已經談過,見惑是迷理的惡見,由分別而起,屬

知識上的心理作用,主要的根源是我見。思惑是迷事的惡見,俱生而起,屬

生活上 上的 的、 心心 理Ⅷ 作用,主要的根源是貪腹痴三毒。見思二惑乃根本煩惱,又稱 篇﹁煩惱障﹂

十方諸佛世界的方便有餘土有幾種人共居。依天台宗的說法,藏教中聲

聞、緣覺,通教中聲聞、緣覺、菩薩,合起來是五種,別教裡三賢、十住﹑

十行﹑十回向,再加圓教十信,這些人都斷了見思,生方便有餘土。念佛人

不要想像經教中的名相與說法,四士三輩都不要想。只要-句佛號老實念下

去,功夫深了自然斷掉煩惱,謂之﹁任運﹂。不要去想能否得到-、心,愈想 愈打閒岔。

﹁事-心不亂﹂。﹁事﹂是完全從事相上說,﹁﹦是﹁純﹦,-∣亂﹂


∣回佛紇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是-I雜亂﹂。妄念之生起是無意的,自己不能控制,這並不重要。如有意

的,修念佛法門又想參禪,又想學密,必定發生障礙。所以念佛必須意志堅

定,任何人勸說改學其他法門都不要接受。念佛念得句句清楚,字字分明,

、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就變成佛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唯、心淨 自性彌陀﹂。不但能斷見思,塵沙無明也都任運而斷。

﹁理-心不亂,豁破無明-品,乃至四十-品,則生實報莊嚴士‧﹂實

報莊嚴士亦稱烏實報無障礙士。﹁理﹂是﹁、心性﹂,即禪宗所講的﹁明、心見

性﹂。禪宗用參究方法,我們用-句佛號亦能達到這個境界,比較起來,念

佛簡單方便。念佛有事念與理念。上根利智之人,有理論基礎是理念。下愚

之人什麼都不懂屬舶事念。事念若念到破-品無明,亦可由事念達到理念,

其境界與明心見性無二無別。理-心不亂有四十一個階級,所斷無明每級層

次高下不同。四十-品無明統統斷盡則篇圓教佛,無上菩提,究竟圓滿。


﹁常寂光﹂是理體,無相。其餘三士是事相。-l常﹂是法身,-I寂﹂是定、

即解脫,﹁光﹂是智慧、即般若。我們的員、心本性中具足此圓滿之三種德。

法身能現╴切剎土,十方世界情與無情皆是心性變現出來的,此之謂﹁法身

德﹂。﹁寂﹂是解脫自在,心性本來是自在的,我們似乎被煩惱纏縛,其責

煩惱在那裡?覓煩惱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本來是自在

的,這是﹁解脫德﹂。﹁光﹂是智慧,世出世間都是自性變現的,應當無所

不知,但是變烏所知有限,這就壞在所知障上。佛講般若時間最長,講了二

十二年。般若講無知,員智慧是無知,無知即無所不知。怕有知,有知即有

所不知。如有所知,只是知道-點點而已。圓滿的智慧是自己本性中本來具

足的,不是從外面來的。佛教各宗各派皆修定,定中決不能有╴個妄念,有

則成障。到了-念不生時,心性中-切德能全恢復了。心經最後結論﹁無智

亦無得﹂。﹁得﹂是由煩惱來的,所知障是由知來的。無知、所知障跑掉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T』, 無佣得﹑煩惱障跑掉了。心經天天念,若不能提高警覺,了其廈義,就白

念了 。

六度萬行,不會退轉到二乘,權教菩薩可能還退到二乘,因眾生難度,菩薩

二、行不退。﹁見思既落,塵沙已破,生方便士,進趨極果‧﹂菩薩修

我們現在若有念也是妄念,若無念則是無明。

了貢報士即可親自證得。念不退之﹁念﹂是﹁正念﹂,念念趨向無上菩提。

所謂理事圓融,性相不二。大乘經裡說身士不二,聽了耳熟,無法體會,到

同居士方便士一畏無法認識理體,也感觸不到。生到實報士才能貿察到理體,

中,他生在責報莊嚴士。常寂光士是理體,前三士是事相。理無所不在,但

退。此類菩薩在斷證的功夫上已破-品無明,證-分法身,西方四種淨士

念不退在大乘法中是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菩薩均念不

不退有四義:-﹑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徑生實報,分證寂光﹂。

|


沒有耐性,往往退、心。大乘菩薩定慧夠,不會退到二乘。佛告訴我們,二乘

不能成佛,成佛-定要理事圓融,事事無礙,二乘有障礙不圓融,自己修很

不錯,不能與大眾接觸,他覺得不耐煩,因此要想成無上菩提,必須證得華

嚴所講的無障礙法界,必須接觸九法界眾生,接觸眾生就是修行,把自己看

不慣的要修得看得慣‧起煩惱的要磨得乾乾淨淨,把它磨平。菩薩修六度,

度眾生也是度自己。無論在什麼環境自己都有利。從事實觀察,尤應先修苦

行,-切看不慣的要修忍辱波羅蜜,修禪定波羅蜜。最後再修處順境,樣樣

稱、心如意’容易懈怠。順境淘汰人更厲害,滿足齡現狀,向上奮發之心就沒

湧現。處順境修持比苦行困難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只︺○.︺

無論順境逆境均篇斷貪瞋痴之手段

的。逆境中修忍辱,破順恙、心,順境中斷貪愛。善財童子初生時,家中七寶

代表苦行,都是從逆境中鍛鍊出來的。華嚴經善財童子是由順境中鍛鍊出來

有了。佛弟子在般若會上,須菩提尊者代表苦行,禪宗初祖大迦葉尊者也是

l|


l固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三、位╴不退。-i帶業往生,在同居士,蓮華託質,永離退緣。﹂位不退

指聖人的果位,小乘初果即證得位不退,不會再退轉到凡夫。證得初果後,

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即證阿羅漢果。佛經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由幾時算

起呢?要由初果算起,若不如此,修行人可能退到六道輪迴。佛在金剛經﹑

楞嚴經、無量壽經中都說’我們與佛的緣份乃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集的善

根,篇什麼還未成佛,因從來未曾證到初果。華嚴說成佛要無量劫,也要從

位不退 退算 算起 起。證得位不退並未離開三界,但他不是凡夫,只在人天道來回,

絕不墮三 三塗 塗。怎樣才能證得位不退的位子,佛說要把見思煩惱內三界八十八 品見惑斷掉

符按:上文提到位不退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這八十八品又稱為八十八使, 列表如下:


見惑

樁庠

遵行

︵除瞋、身、邊、戒禁取︶

︵除瞋︶

︵除瞋、身、邊︶

︵同右︶

︵除瞋、身、邊、戒禁取︶

︵除瞋︶

︵除身、邊︶

︵同右︶

身、邊、邪、見、戒︶ ︵除身、邊﹑戒禁取︶

╴︿

←︿

一︽

一︿

︵貪、瞋、痴、慢、疑、

︵同右︶

一一十八

一一十八

╴--╴-╴一

八十八

匹十八雕啡第十八朧╴∣十念必生﹂指﹁臨終十念﹂言。臨終能念佛亦不

︵除瞋、身、邊︶

道滅集苦道滅集苦道滅集

,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神智清楚,◎有善知識適時提醒,◎聽後巨能 •


以上三項非人人所能遇到,一定要平時努力,幸勿存僥倖之心。入三惡

道是迷惑,如神智清醒,不會墮三塗,故平時要常常存、心利盆眾生,修福烏

我們能往生多半生同居士,證位不退。這個娑婆世界也是凡聖同居士,

o

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經舶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至

四﹑畢竟不退。﹁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

少,故易舶退轉。

處此環境沒有退轉的機緣。娑婆世界很難聽到正法,惡知識多,善知識

薩說法,六塵皆說法。◎常與大菩薩們聚會一處。

退。西方如此殊勝有三大理由:@到西方天天見佛。◎時時聞法,不但佛菩

娑婆殊勝。更殊勝的是西方世界-生一切生,-證一切證,同時圓證三不

但是我們沒有證到位不退,而生到西方之同居土後即證位不退,可見西方比


心﹂是-心、渲誠心。散心有夾雜。無論有心無心’或懂不懂,只要聽到-

聲佛號或經的名字,即種下成佛的種子,將來遲早能入佛門’修行證果。法

華經說:佛在世時,有-老者要隨佛出家。佛的弟子有證得阿羅漢者,具

命通,知過去未來,觀察此老五百世中無有善根,不予接納,此老悲泣不肯

離去。佛見到即叫他前來,烏其剃度。佛對弟子們說:﹁無量劫前此老烏樵

夫,上山砍柴,遇-猛虎,急忙爬到樹上,無意中喊了-聲﹁南無佛﹂。有

此因緣,今生機緣成熟,發心出家﹂。此老後來證到阿羅漢果。

﹦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此數句非常重要,必須牢

牢記住。不但自己求生淨士的願望巨正能生起來,也可以解答不少人的疑

惑。這是最極殊勝,其他法門無此快速。如大小乘經上講的,證得須陀洹

果,須經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不可能在╴生中成就。唯獨念佛法門,一

生到極樂世界,即與補處等覺菩薩在-起,也是同時圓證三不退。在娑婆世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界,證位不退是小乘須陀洹,證行不退是大乘菩薩,證念不退是法身大士, 分得很清楚。西方世界-往生全證到了。

最後漓盆大師勸勉我們,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均無﹁圓證三不退﹂之

說,十方諸佛世界亦無此種情形。他又以禪宗作比較,禪宗是頓悟,而煩惱

習氣不是-生中就能斷盡,要生生世世不退。禪宗徹悟之後,生生不退不容

易。在中國佛教史中禪宗大徹大悟之人,來生退轉的很多。有一個很有名的

故事叫三生石,講的是圓澤法師,他能知過去未來。還免不了來生投胎。幸

虧他沒有隔陰之迷,能記前生事,可是還要輪迴,繼績再修。然而換個身

體,他就沒有機會與諸大菩薩在一起,也不能圓證三不退。因烏禪宗有修

持,第二生有福有慧,可能大富大貴,再投胎愈投愈迷,每下愈況,這就是 學佛成佛要無量劫的原因。


符按:上文提到小乘須陀洹,恐初學仍覺陌生,茲咯作說明..

Ⅲ須陀洹是小乘初果聖人,譯為人流,或作預流,即參預聖者之流’悟乎 等法性。亦名逆流’謂逆生死流,人聖智海。

仙斷一一一界八十八使,見惑盡,得法眼淨’見真空理,再經七番生死即人涅槃。 側人聖人 法 性 流 , 逆 凡 夫 六 塵 流 。

叫不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一切境界相,因其情識已空,無我我所,故不八 六塵。既不人六塵,故須陀洹雖稱人流而亦不自覺人聖者之流,不過假 名人流耳,故稱曰無所人。得果正由無念,作念便非得果。所以金剛經 說:﹁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人流,而無所人’ 不人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五、明教相

八解v第五。教相。叱大釆菩薩籤攝。又是無問台說。徹底大慈之所加 持。能令木怯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牧當來經法滅盡。特留


比經住世百年。‘廣度今識d阿你佗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

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仞諸佈之心妥。菩薩萬行之司

南。皆不出於比矣。欲廣欺述。窮劫莫盡。智者旬當知之。

此說明教學之對象,世間有些人對經教無深入研究,以篇念佛屬小乘是

自了漢。其實這個法門是一生圓滿成佛的法門。在判教相上說,在大小乘經

中屬大乘,在五乘中屬菩薩乘,在十二分教中屬無問自說。其修持方法,普 被三根,煩惱重障礙多的人亦最契機。

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舶世,亦屬生滅法。佛的法運-萬二千年’現在正

是末法時期,還有八千多年,日後佛法將逐漸衰微,最後消滅。有人懷疑,

現在印刷術進步,大部份經害已貯藏舶各大圖害館,可以長久保存,焉能消

失。應知經典雖不消失而無人相信、讀誦﹑受持,亦等齡消滅。佛在法滅盡


經中說:將來末法時期到最後,第-部先消滅的是楞嚴經。待佛法滅盡,佛

以威神力故,嘉惠眾生,特合阿彌陀經多住世-百年。等經教全消失了,還 有-句﹁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仍然有效。

此法門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無論什麼根性統統適合。在-切經中,

古今中外大德公認華嚴、法華烏佛法的代表,尤其是華嚴,各宗皆稱之烏根

本,餘經烏華嚴之枝葉。大師稱此經篇華嚴之奧藏。此念佛法門能合九法界

-切眾生在-生中平等成佛。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幫助╴切眾生快快

成佛,亦用這個法門,都不出齡此經持名念佛之法。我在黃念祖老居士無量

壽經解的序文中有一句話說:﹁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完全相同,不過大本小

本而已,它是十方╴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經。﹂這是我這些年來

修學體會到的。過去有人問我,如在大藏經中只取-部,你取那-部?我說

我取阿彌陀經’此經對船眾生之利盆,若細說之,窮劫不盡‧


回佛說阿彌陀經j要解講記

98


肆、正釋經解

八解v八丈分﹦一。初序分。一一正宗分。﹣﹣一流通分。比﹦一名初尋。中

後尋。序如奇。五含具存。正宗如身。職腑無閎。流通如孑足。

運行不滯。坎智者釋法華。初一品皆為序。後十一品丰。皆為流

通。又一時迦本一一門。各分﹦一段。則法師等五品。皆為逃門流

通。蓋序必捉一經之綱。流通則法拖不壅。闊係非小。後人不

達。兄經丈稍涉義理。便判八正宗。致序及流通。僅存故套。妥 所稱初語亦尋。後語亦雩也哉。

此段解文是說明經文的分科。中國在東晉時代,道安法師把每部經分馬

三大段落,前無此例。當時有人不以馬然。其後印度清光法師佛地論︵即


華嚴經十地品的註解︶傳來中國,翻譯後亦把經文分序、正宗、流通三分,

從此以後-切經文均如此分法。漓盆大師對彌陀經分科與古大德有些不同,

所以他特別舉出天台宗智者大師講法華經之例,初善、中善﹑後善,三者

皆善。序如首,正宗如身,流通如手足,三者皆善,不分高下。智者大師在

中國佛教史上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諸位若欲知其詳,請參閱智者大師傳。

法華經共二十八品,分前後二部,前半部講迦門,後半部講本門。﹁迦﹂是

講迦相,完全顯露在我們面前。﹁本﹂是講已往證得的果位。例如觀世音菩

薩,論迦他是以菩薩身份來到世間度化眾生。論其本’他早已成佛,名正法

明如來,倒駕慈航,以菩薩身份降世度生。又如世尊大弟子舍利弗是小乘四 果阿羅漢,他也是古佛再來。

法華經在迦門也有序、正宗、流通三分。第-品是序分,從第二品到十

七品即分別功德品是正宗分,由下半至最後二十八品篇流通分,故稱初善中


善後善。大師又將二十八品分本迦二分,洫門是前面十四品,第十五品是本

門的序分,-直到十七品屬本門正宗分,從十八品到二十八品屬本門的流通

分。由此說明經典自始至終皆善,如人食蜜,中邊皆甜。從序分可以看出全

經之綱要,流通可以流布十方三世而無障礙,關係非小。後人不知其重要

性,見經文稍涉義理即判烏正宗,致序及流通僅存故套。此三分法是後人所 擬定,世尊當年講經並無區分。

一、序分

H、通隆序 公經Y如是我聞。╴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八解v如是標信順。戢聞標師承。一時標機感d佛標教主。今衛等。標

說經處也。.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依.實相理‧念佛求生淨

土。泱定無非。曰是。‘實相非教非無戟。阿雞不壞假名。牧仍稱

裁。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如空印空。名聞。時無實法。以師

資道今。說聽周足。名一時。旬覺。覺他。覺行圓滿。人欠大

師。名佛。今衛。比云聞物。中印度大國之名。波斯匿玉所都

也。匿玉大子名祇吃。比云戰勝。匿王大臣名須達多。叱云給狐

獨。給狐獨長老。布公買大于園。供佛及僧。祇吃感歎。施餘永 布少他。牧正名祇樹給狐獨園也。

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並無紀錄,與中國孔老夫子講學-樣。佛入滅

後,弟子們認篇老師在世所說法要,如不整理記錄保存,年代久遠,可能失

傳。勝是弟子們公推阿難主持其事。阿難是世尊的堂弟,又是侍者‧世尊成


道曰阿難降生。世尊講經講了二十年阿難才出家,以前所講未曾聽過’所以

當其出家時,要求佛將以前所講烏他重述一遍’佛允之。又-說,阿難修得

法性覺自在三昧,能騰定中徹了一切法,故結集法藏,必推阿難。當結集時

有五百羅漢參加,都是世尊在世時的弟子。訂有規約,阿難登座轉述佛在世

所說經教內容,如有-人對某二白詞提出異議,即取消不錄,以取信齡後

世,非少數服從多數。在會中阿難-升座,有佛力加持,其相貌很像佛,參

加的人認篇佛又出世,或他方佛來,或阿難成佛。俟阿難說出第-句﹁如是

我聞﹂,則群疑頓釋。凡是經典-開端必有﹁如是我間﹂,一時佛在某處與

若干人俱等語,如會議記錄,謂之證信序;其次述說這次法會發起的因緣,

謂之發起序。﹁如是我間﹂的意思是我︵阿難︶親自聽佛這麼說的,我重複

說出來,不增不減。﹦時﹂,我初學佛時懷疑烏什麼不把年月日寫出來。

佛在世時印度尚是部落時代,大小國眾多,各有各的曆法。中國商周時代


亦有許多部落而曆法則同。此﹁一時﹂二字乃標機感,眾生與佛感應道交的

時候,如時間倒流’可以回到過去。智者大師隋朝人,距佛有-千多年。他

讀法華經讀到藥王品時,入定,見到佛仍在靈驚山講法華經,他聽了一座。

出定後,告其徒眾’﹁靈山-會’儼然未散。﹂﹁﹦是﹁一、心﹂’╴心是

廈心,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佛﹂是主講人,講堂在舐樹給孤獨園。﹁責相

妙理,古今不變,名如﹂。﹁實相﹂是宇宙人生的員相,其中之理至妙。在

大乘經中常講﹁體、相﹑用﹂’﹁體﹂是理體,﹁相﹂是現象,﹁用﹂是作

用。-而三,三而-。﹁如﹂是永遠不變。﹁依貢相理,念佛求生淨土,決

定無非’曰是﹂。可見念佛一事是有理論根據的’最崇高﹑最員責、最圓滿

的理論依據。如完全通達而無懷疑,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實相念

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即責相念佛。若還有一絲毫放不下或疑惑,就

不是責相念佛而是事念。廈正事念也好,事念念到功夫成片或-心不亂,一


樣可以往生。生到西方再把理搞清楚也不遲。

﹁實相﹂即自己的員、心本性,古德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彌陀與

淨土是事相’、心性是實相。、心性是﹁如﹂,彌陀淨士是﹁是﹂。我們身體是

自性變現的,十方無量無邊剎士唯心所變。芸芸眾生,山河大地,皆是唯心

所現。巨心變現廈士員身,妄心變現幻士幻身。我們的身、心世界是虛幻的,

﹦切有烏法,如夢幻泡影﹂。﹁幻﹂是剎那變化的,﹁垣﹂是不變的。西

方世界是我們的員心變現出來的,妄想心剎那生滅,所以我們的世界是生滅

的世界。惱咐淙是根據這個道理修的,教下也是根據這個道理修的,念佛亦不

例外。法門雖多,殊途同歸。實相念佛即是用垣誠之、心念佛。曾國藩先生在

其讀害筆記中把﹁誠﹂字下-定義,他說:﹦念不生謂之誠﹂。念佛、心中

無雜念,把-切妄源捨棄掉,不必想過去未來,-切都不想,員心即顯露。

、心中有我是妄念,心中若有個無我也是妄念,有與無是對立的。空有也是對


立的,兩邊皆無是巨清淨。六祖不得已說﹁本來無-物﹂,﹁本來無-物﹂

也沒有,什麼都說不上,此乃性德全體之顯露。凡夫╴天到晚打妄想,執著

這個身是我,人我是非,糾纏不斷。佛要住在員實境界,一句話也不說,眾

生如何能開悟?必須隨順眾生而說,大家才能懂。大家都說這個身體是我,

佛亦說我,佛是隨順眾生而說有我,他並不執著我。佛是﹁說而無說,無說

而說﹂。阿難不壞假名,故仍稱我。耳根接觸外面聲音謂之﹁耳識﹂,亦稱

了別。﹁親聆圓音﹂即阿難親自聽佛講的。﹁如空印空,名間﹂,、心地永遠

清淨,﹁如空印空﹂謂之﹁聞﹂。時與空皆非實在,﹁時﹂有過現未,﹁空﹂

有四方上下,皆由抽象概念中產生的,列勝不相應行法。百法中分五類:H

、心法,即、心理現象。○、心所法,即、心理的作用。曰色法,即物質。口、心不相

應行法,非心非心所亦非物質,屬齡抽象的東西。固無烏法,即無生無滅

法。﹁師資道合﹂,教學相長,教學相契謂之﹁道合﹂。教是由、心性中流露


出來的教導,一舉一動皆烏教學的手段。學生領悟教導的含義,說聽周足,

機緣相合謂之﹦時﹂。善導大師說,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我們今天

遇緣乃無比的殊勝,上品往生,人人有份。-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是第-大福

德人,世間的財富、權利、名聲、地位都是假的,只有到臨終時,阿彌陀佛 來接是巨的

人生苦短,生死疲勞,亟須自救,且起碼亦應救度家人眷屬。只要生到

西方,無論家屬在何世界,落何道中,都能看到,且有能力幫助他們。如不 生淨土,俟業報身終了時,各隨業力流轉,誰也幫不了誰。

﹁佛﹂是﹁佛陀耶﹂的音譯,國人喜簡故稱佛。佛、覺義,自覺﹑賢

自覺者見

107

他、覺行圓滿。﹁自覺﹂屬小乘,但求獨善其身。﹁覺他﹂是菩薩,有慈悲

解 講 記

烏見思煩惱

阿 彌 陀 經

9

心,自動教化眾生,烏不請之友。﹁覺行圓滿﹂是佛。﹁圓滿﹂非指度生人

佛 銳

數,而是由 心性上講的。我們心性有三種煩惱


煩惱斷了。覺他者能兼斷塵沙,自行化他。把見思塵沙無明斷盡即圓滿成佛。

﹁大師﹂之﹁大﹂字有平等性。佛稱大師,對-切眾生-律平等,菩薩

無明未斷盡,不能稱大師,只能稱大士或正士。對出家人更不能稱大師,只

能稱法師。智者大師是天台宗子孫尊敬他而稱之,祖師若知-定要訶斥他們。

﹁舍衛﹂,中印度大國之名,梵文音譯,義烏﹁聞物﹂,即名人很多,

文化水準高,物產豐富,波斯匿王之苜都。匿王太子名舐陀,此云﹁戰勝﹂。

昔日與他國交戰,凱旋歸來時所生。匿王有-大臣名須達多,譯篇給孤獨,

樂善好施,喜救濟貧苦。給孤獨長者聞釋迦佛是-位有學問之人,想邀請他

來舍衛大城講經說法。世尊的學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需一大場所,最後

看中舐陀太子的花園很適合,房間亦多,乃向太子商購。太子即向給孤獨長

者開玩笑說:﹁聽說你家黃金很多,你若把我花園鋪滿黃金,就賣與你。﹂

給孤獨長者信以篇員,即派工運金鋪地。太子又問其烏何購買此園如此鄭


重。他說:﹁我請釋迦佛來此講經說法。﹂太子-聽甚烏感動就說:﹁這個

功德我們兩個人作,園內士地算你的,樹木算我的。﹂故稱此園烏舐樹給孤

獨園。佛亦未辜負他們’在此處住很久,許多重要大經都是在此園講的。

八解v聲聞居苛老。出世相牧。常隨從牧。佛法賴僧傳牧。菩薩居中

者。相不定故。不常隨改。糸中道義故。犬人列後老。世間相 故。儿聖品雜牧。外護職故。

此段解文說明與會大眾排列的順序。聲閒列篇第-位,馬佛的小乘弟

子,皆出家眾,常隨佛學,又稱篇常隨眾。佛法靠僧團維縈承傅,特別受到

尊重,故列馬第一。菩薩眾通常代替老師教化-方。在中國供蓑有四大菩

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其中只有地藏菩薩現出家相,其餘三位均在

家相。中國出家人多數受菩薩戒,具有菩薩身份,與南傳比丘不同。菩薩亦


代表中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隨緣度眾。六道凡夫住生死,無法脫離輪

迴。小乘人證到四果阿羅漢,超出三界,住舷涅槃。天人列後屬四眾之-,

多烏佛在家歸依弟子,品類很雜,如華嚴五十三參,其中出家者只有五位,

其餘均烏在家菩薩,其身份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均有,所以學佛不妨礙任何行 •

愧。兄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千一一百五十人者。﹦一

你。比翻和今眾。同謐無為解脫名理茄。身同住。口無諍?意同

愛見。﹣﹣一怖覺。發心受戎。羯磨成就。處即怖也。僧者。具云僧

身。無所蓄鐵。專求出﹣妥。一一玻惡。正慧觀察。玻煩惱惡。不墮

八解v大比止。受具戒出家人也。比止梵譜。今﹦一義。一乞士二缽資

公經Y與大比丘僧。干二百五十人俱。


迦葉。師刨資共千人。身子旬連。師資一一可人。耶今子等:五十

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脫。感佛深恩。常『隨從也。

-∣比丘﹂上加個-∣大﹂字,屬大乘比丘,亦即大乘菩薩,此經烏大乘經

典。比丘馬受具足戒的出家人。比丘有三義:H乞士。以托缽乞食篇生,士

烏讀害人。在中國以乞討烏生者叫乞丐,合人看不起。印度乞士有學問有道

德,受人尊敬,文化背景不同。佛制出家人全部財產即三衣-缽。印度天氣

熱,三衣夠用。中國在地球緯度上偏北,三衣不足以禦寒,故仍穿中國衣

服,平時即穿海青。海青是漢時讀書人之服裝,遇有法會典禮時,外加一件

袈裟。中國式的袈裟比印度袈裟縮小三分之一,用鉤環搭在身上。日本法師

穿西裝,其袈裟更小,只有一、二寸,放在西裝袋中,有法會時拿出來帶 上。可見佛教之適應能力非常圓融,作到了本士化與現代化。


I回佛貌阿彌陀經要解讒記

出家以後即無家,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心才安定’能達三昧現前。

﹁專求出要﹂,﹁出﹂是出離三界,﹁要﹂是最重要的修學方法,出家志趣

在此。所以對世間-切法都不可留戀。過去可以行得通,只要出家受戒,任

何寺院庵堂均可掛單。每-道場有其特殊道風學風,中國有許多宗派,出家

人願意學那-法門都可以去參學。佛法在中國傅了近兩千年,日久生弊。古

時的十方叢林到後來變烏子孫廟,傳之徒子徒孫,代代相傳,並不容納外

人,到今天古時道風已蕩然無存,逼著出家人不能不積蓄,不能沒有住處,

現在出家人幾與在家人同。在這個大時代,出家人雖要有積蓄,以求生存,

事上可以有,但心中不能常存此念,且不可貪多。否則臨終時阿彌陀佛來

接,你還有房地產股票美鈔-大堆,就不願意隨佛西去了。口破惡o破煩惱

惡,不墮愛見’此廣指見、思二惑,後面有詳細解說。曰怖魔。通指天魔’

如波旬自在天王之類,三界六道都是他所統治。如某人出家修道,其所管轄


之人民又跑掉-個,魔王即感到恐怖。﹁羯磨﹂梵語,譯烏﹁作法﹂,即舉

行儀式,鄭重宣誓,接受佛的教誡,依教奉行,可以脫離三界。現在有的出 家人雖在戒壇受戒,而心不出離,魔亦未必恐怖。

漓盆大師生齡明朝末年,歿舶清初。年輕時學天台,對戒律有很深的研

究。據他說,中國自南宋以後即沒有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戒至少須有五位比

丘傳授才算是得戒。菩薩及其他戒,可以自己在佛前宣誓即可得戒。藕盆大

師受比丘戒之後,明白這種事實,自己就把戒退掉了,不敢自稱比丘,只稱

﹁菩薩戒沙彌﹂。他的徒弟成時法師,編大師全集,也就不敢引用其師的稱

呼,而用﹁出家優婆塞﹂。現在五戒十善員正作到已經了不起了。

﹁僧者,具云僧伽﹂,又稱烏﹁和合眾﹂。和合眾有七條戒必須遵守,

第-個是理和,同證無篇解脫。有-個共同的願望,了生死,出三界,此是

屬齡理和。另外有六條屬船事:H身同住。同住在-個學習單位,如寺院或


學院。口口無諍。言語之間,無有爭執。□意同悅。融洽相處,和顏悅色。

叫見同解。看法-致,對舶修學的原則方法境界,建立共識。佃戒同修。戒

是規約,生活方面各有規範。伺利同均。物質生活平等,無特權階級。出家

人四個人在一起共修謂之﹁僧團﹂,如家中有四人在一起共修亦謂之僧圍。

﹁僧﹂是團體義,其本義非專指出家人。僧團出現齡世間,希有難得,-定

得到諸佛護持,龍天守護,不但僧團有福,其所在地區也沾到光,員正修行

人乃是有大福德之人。易經上說:﹁三人同心,其利斷金。﹂中國開國明

君,不過少數幾個人同心合作而得天下。過去在台北趙茂林老居士請我在

功德林吃飯,談到僧團問題,他說:﹁現在人造了破和合僧的罪業,將來要

下阿鼻地獄如何得了。﹂我說:﹁你在那裡看到有和合僧呢?﹂他聽後也笑 o

佛的常隨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另外還有五個人是零數免去了。﹁三迦


葉﹂是三兄弟,當時皆是宗教領袖,有自己的信徒。長者名優樓頻螺迦葉和

他的弟子共五百人,其兩位弟弟,迦耶迦葉及那提迦葉各有二百五十人,共

五百人,合計一千人。﹁身子﹂即舍利弗,他及目韃連同他們的徒眾共二百

人,另加耶舍子五十人,再加最初五比丘,總共-千二百五十五人。他們是

常隨眾,盡佛的-生,追隨佛之左右,一直到佛入涅槃後才離開。 公經Y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八解v阿羅漢亦今二義。〒應供。即乞士果。一一殺賊d即玻惡系。﹦一無 生。即怖l施系。復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脆。﹦一種不同。今 灸無疑解脫‧故名大。又本戈怯身大士。示作聲閏。證比淨土不 思議…怯。故名大也。從佛圳轉綸。‘廣利人犬。故為眾所知識。

他們這些常隨眾皆是大阿羅漢,此﹁大﹂字指大乘阿羅漢,-l阿﹂譯篇


﹁無﹂,﹁羅漢﹂譯烏﹁學﹂,稱篇﹁無學﹂,即﹁畢業﹂義。小乘見思煩

惱斷了即稱無學。大乘到十地法雲地就學完,亦稱無學。再上去即等覺菩 薩,候補佛,亦稱補處菩薩。

﹁比丘﹂是阿羅漢的因地,羅漢是果地。阿羅漢亦含三義:H應供。應

當接受大眾的供蓑,在因地道德學問未成熟時,乞食維持自己的生命,乞法

滋蓑自己的慧命。生命得之齡父母,慧命得之舶老師。果地上圓滿之後即堪

受供蓑。口殺賊。有人看到此條,認篇佛教第-條戒是不殺生,而羅漢則殺

賊。此係方豪先生所說,他是天主教神父,政大文學院院長’與我住鄰居。

有-天他向我提出這個問題,他不知道此﹁賊﹂烏﹁煩惱賊﹂。見思、塵

沙﹑無明三種煩惱障礙自性中之智慧德能,稱之馬賊。曰無生。永入涅槃,

不再受生死果報。六道凡夫有生死輪迴,苦不可言,自己無能力解決此-了

生死問題,所以佛烏-大事因緣出現船世,芸芸眾生中有-部份人想了生


死,佛即教其出離三界之道。

﹁阿羅漢﹂復有淺深不同,分三大類:H藏教阿羅漢。修行依四念處,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此烏宇宙人生觀,屬小乘法。

大乘法亦不離此,故四念處通大小乘。沃Ⅲ眉尿講得非常詳細,依藏﹑通、

別、圓解釋四種四念處,故三十七道品皆通大小乘。○俱解脫羅漢。大乘法

中修學禪定,能伏煩惱,用很深禪定可斷煩惱。四禪八定叫世間禪定。小乘

羅漢的功夫修到九次第定,即超出三界。曰無疑解脫羅漢,其定功智慧境

界 非前 前二二 界, ,非 種種 可可 此 比,此種人皆大開圓解,-切疑難問題均能解答,故稱﹁無 疑﹂,乃法身大士

得樂。﹁法身大士﹂通指破-分無明,證-分法身者,別教初地菩薩以上,

再來,佛佛道同,互相擁護,絕無名份之爭。一切烏眾生,破迷開悟,離苦

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人作主角,還得有配角,配角中很多古佛


圓教初住以上。本經屬圓教,與華嚴、法華同。法身大士有四十-個階級

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貿。示現作聲聞或國王大臣,如波斯匿王﹑

舐陀太子﹑胎﹄肌觸長者都是法身大士變現的,來表演的,凡夫作不到。

不思議法,這些人來作證,幫助佛來轉法輪。佛教的標誌最常見的有三種,

輪是圓滿的象徵,蓮花表清淨’肥字表吉祥。佛法講的是巨理,即諸法實

相。巨相非空非有,輪的周是有而心找不到,顯示空有不一-,空有-如。

的作用是要轉動。轉法輪有三義:H輪有摧碾義,如壓路機,喻佛法能把心

地煩惱壓平。口輪有運載義,能把眾生由生死道路運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

界。我們修淨士法門,可以把我們由五濁惡世運載到西方極樂世界。曰輪有 圓滿義,輪有輻有軸有周。

釋迦佛當年示現船此世界,在跡象上與人無兩樣,也是父母所生,受良

好教育,出家修行證道,然後赴各地弘法。但各地區皆需要佛說法講道。佛


有很多弟子,有學問,有道德,赴各地助佛弘化,烏-般大眾所熟識‧

公經Y長老舍利弗。摩詞目韃遲。摩詞迦葉。摩訶迦胴延。摩訶拘繞羅。離

婆多。周利槃陀Ⅲ。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橋梵波提。賓頭盧頗羅

墮。迦留陀夷。摩詞劫賓那。薄拘羅。阿堯樓馱。如尾等諸大弟子。

八解v德臘俱尊。坎名長老。身子尊者。聲聞眾中。智慧第一。司連尊

老。神通第一。飲光尊者。身有金光。傅佛心印。為初祖。頭佗

行第一。丈飾尊者。婆羅門種。論議策一。大滕尊者。答問第

一。星宿尊者。無倒亂策一。繼道尊老。因根鈍。僅持一侷。辯

才無盡。義持第一。喜尊老。佛之乳弟。儀容第一。慶喜尊老。

佛之壹弟。復為侍者。多聞策一。覆障山專者。佛之大子。密行第

一。牛同尊者。宿世惡口。感比餘報。受犬供養第一。不動尊

者。久住世間。慼木世供。耦田第一。黑光尊者。為佛使者。教


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暮容尊者。壽命第一。無貪專

考。亦佛壹弟。犬眼第一。比等常隨眾。本法身大士。示作聲 聞。為影響眾‧今聞淨土。攝受功德。得策一義悉檀之益。增道 損生。筍淨佛土。復名當機眾矣。 佛的常隨眾有-千--百五十五人,此處略舉十六位有代表性的弟子。每

部經中代表人物不盡相同,大弟子均各有專長,如第-位舍利弗智慧第-,

第二位目韃連神通第-’難道舍利弗就沒有神通嗎?目韃連就沒有智慧嗎?

看到經首所舉的弟子是什麼人就知道此會屬何性質。﹁德臘俱尊,故稱長

老﹂。此十六位長老示現的身份均馬阿羅漢。有人認烏念佛法門是老太婆所

學的,智識份子應當學相宗性宗的大經大論。如今看到此經,發現智慧第

-的舍利弗都接受這個法門,就把平時自負的情緒降伏了。第--位目韃連神

通第-,神通非常接近現代的科技,目連是專家。第三位摩訶迦葉,飲光尊


者,身有金光,傳佛心印。佛門中眾所週知的禪宗,當初佛傳法於迦葉。迦

葉是禪宗初祖,阿難是二祖,傳到二十八代達摩,來到中國,傳到六祖惠能

大師才把禪宗發揚光大。從前出家人都是各修各的,到了馬祖建叢林,百丈

立清規,提倡共修,才把佛教教學制度化。叢林就等舷佛教大學。禪宗如不

修淨士,單靠修禪甚難成就。所以禪宗祖師晚年專修淨士者甚多。迦葉尊

者,苦行第-,烏頭陀行者。第四位摩訶迦施延,文飾尊者,篇婆羅門種’

出身貴族,論議第一。第五位摩訶拘稀羅,大膝尊者,答問第-。此人博學

多聞,舍利弗的舅父,他姐姐身懷舍利弗時’辯才無礙。尊者每次與姐辯論

時必輸,以前不如此,他想到其姐所懷嬰兒必有大智慧,如將來外甥出世,

我作舅舅的辯不過他,豈不尷尬,故發奮讀害’印度所有典籍幾乎讀盡,因

太勤苦,連手指甲都無暇剪,故又稱烏﹁長爪梵志﹂。第六位離婆多,星宿

尊者,無倒亂第-。其父母祈禱齡星宿而生,代表正覺不迷。第七位周利槃


陀伽,繼道尊者,因根鈍僅持╴侷,辯才無盡,義持第-。此尊者稟賦很

鈍,記憶奇差,其兄先出家,他也想出家。兄命讀四句愒,他念了三個月都

記不住,兄令其回家,他涕泣不願走。佛知道,留之,教其兩句侷,念上

句,下句忘了,念下句,上句忘了。世尊知其宿命,對弟子們說,此人前世

篇三藏法師,能說法而吝法,故今生得愚痴果報。第八位難陀,喜尊者’佛

之胞弟,斛飯王之子,儀容第╴。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第九位阿難

陀,慶喜尊者,多聞第-,佛之堂弟,又是侍者,亦烏結集經藏之主持人。

第十位羅侯羅,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他年紀小,天天在外面玩

耍,在遊玩中成就自己的定慧。他是實行者,不標榜在口頭上。第十一位僑

梵波提,牛呵尊者。佛說他過去世是小沙彌時,看見老比丘誦經,嘴動,嘲

笑他像老牛吃草。老比丘說..﹁我已證得羅漢果,你輕視我,將來會得果

報。﹂他趕緊懺悔。到了第二世即托生烏牛,作了五百世牛,今生幸得人


身,其嘴巴仍有咀嚼習氣。佛對他說:﹁你不要出去托缽,你已經證果,如

被人譏笑’使人造罪’以後你接受天人供蓑。﹂天人有天眼,知其得道,不

會譏笑他。第十二位賓頭盧頗羅墮’不動尊者,久住世間,應未世供,福田

第-。此尊者喜歡顯神通,被佛發現,給他懲罰,不許他入滅,常住世間,

烏世人種福田。此尊者已有三千多歲,不露身份。第十三位迦留陀夷,黑光

尊者,數學最好,烏佛使者,教化第-。第十四位摩訶劫賓那,房宿尊者,

知星宿第-。他是由父母祈禱星宿而生,通達天文,馬天文學家。第十五位

薄拘羅,善容尊者,年歲最大,時已有-百六十歲。過去世昆婆尸佛時代,

他曾經供蓑一位病僧,出齡巨誠,感得九十一劫果報,容貌端正,健康長

壽,壽命第-,顯示善因善果。第十六位阿霓樓馱,無貧尊者,亦佛堂弟,

天眼第-。久遠劫前,世有飢荒,有╴位辟支佛出來托缽,找不到食物。飲

食供身體之能量,其消耗量每人不同,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想上。出家人、心


靜’妄想少’常在定中,每天-餐就夠了。羅漢一星期托缽-次,辟支佛定

功更深,半個月出來托缽-次。當這位辟支佛出來托缽時,阿菟樓馱尊者即

以其自己的-份食糧供養辟支佛,因此他得到九十一劫不受貧窮果報。同時

他又是天眼第-’他出家後很懈怠,在佛座下聽經時打瞌睡,佛見到申斥他

說,如蚌蛤一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他被訓-頓,心中非常難過,

就拚命用功,七天七夜未睡,把眼睛搞瞎。佛教他修一種定叫樂見光明定, 修成之後,得天眼通,可觀察三千大千世界。

漓盆大師判本經烏三分信願行。序分中亦有信願行三分。此十六位尊者

即是證信,他們都可以作烏我們的榜樣。修淨士者見賢思齊,如以烏自己聰

明,舍利弗比我們更聰明,他都念佛求生淨士,我們有何理由不肯念佛。如

認烏自己太笨,總比周利槃陀伽好得多,他都能成就,我們修學也必能成

就。其餘沒有列名的常隨眾皆是法身大士,此十六人不過代表而已。


╴∣增道損生﹂,此句解文特別讚歎淨士法門,由此可知這些人隨佛-

生,皆專修淨士者,在其他法會中,他們是影響眾,在淨宗裡他們是當機

眾。法身大士的知見純正,對理論事實方法境界都徹底明瞭,悟唯心淨士,

見自性彌陀,毫無懷疑,增長道業,了斷了六道輪迴的生死。同時也可以了

斷三界以外的變易生死。如不往生西方,從羅漢菩薩到成佛還有變易生死, 生西以後才員正得到無量壽。

公經Y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 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序分中有信願行,前面十六位聲聞眾勸信,此處菩薩眾前面二位勸我們

發願。﹁文殊師利法王子﹂,佛子很多,如帝王亦多子,要選-個作太子,

將來繼承王位。佛家用比喻稱烏法王子。文殊菩薩在諸大菩薩中智慧第╴。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6

華嚴會上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與普賢菩薩同時發願。他二人是華

藏世界昆盧遮那佛的助手,稱烏﹁華嚴三聖﹂。前面阿羅漢發願求生極樂世

界,到西方之後,斷兩種生死,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圓成佛道,還﹣可以理

解。文殊普賢是華藏會上的等覺菩薩,都是候補佛,他們到西方世界作什

麼?如果西方世界不超過華藏世界,他二人去就亳無意義。因此可知佛法無

論學那個法門’到最後的歸宿都是華藏世界,到華藏之後,遇到文殊普賢,

他們還是勸行者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各位好好想-想,我們走直路,不

必先到華藏繞個大圈子,遇到任何法門都不要理會。有人懷疑,此法門既然

如此之好’佛篇什麼還說了許多法門呢?要知道這個法門是對機緣成熟將要

成佛的人說的,如未到成佛的階段,也只好學其他博大精深的諸大乘法門。

我從前對杜這個念佛法門發生信、心,就是因馬讀華嚴看到文殊普賢以及善

財童子-個個都發願求生西方淨土,我才認廈反省,仔細思量,回過頭來放


棄一切經教’認員修學這個法門。如果不是這些人給我的啟示’雖然老師苦 口婆、心勸導還是很難接受。

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賢劫中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彌勒菩薩是第五

尊佛。他是候補佛,現住兜率內院。有人造謠說,釋迦佛已退位’彌勒佛在

掌盤,這完全是胡說。彌勒下生經中說,以我們的時間計算,五十六億七千

萬年之後彌勒菩薩才降生人間成佛。他現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壽命四千歲,

兜率天-天是人間四百年,以四千乘三六○,再乘四百,即是彌勒下生人間

的年歲。無量壽經前半部是阿難當機,後半部彌勒當機。有人想到兜率天親

近彌勒菩薩,將來彌勒下生人間,也可隨其來世間弘化。但兜率天並不容易

去,要有定功,且彌勒是唯識專家,門檻很高,要修﹁唯心識定﹂,修成功

才可以去。應知生西以後即彌陀弟子,彌勒菩薩也是彌陀弟子’與他是同學

身份,可以隨時到兜率內院參觀。乾陀訶提菩薩之名是不休息,常精進菩薩


之名亦含有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精進不退之意。此二菩薩是勸行。

符按:依上面兜率天壽命四千歲推算之結果為五億七千六百萬年,與下生經所說

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符。蓋印度億字是計算數字的單位,若千為億’其說

不一,共有四種:@十萬為億’◎百萬為億’◎千萬為億,@萬萬為億。

我們只能想像彌勒菩薩在久遠的將來才降生人間,有個時間很長的印象就 行了。

八解v菩薩摩訶薩。比云大道心。成就有倩。乃智悲雙運。旬他兼利之

稱。佛為法玉,丈殊紹佈家紫。名法玉子。萼薩眾中。智慧第

一。非勇猛實智。不能謐解淨土法門。坎居初。彌勒當來成佛。 乳居等覺。孚兆竟嚴睜佈國為﹣妥務。故次列。不休息者。曠劫修 行。不暫停牧。常精進者。匐利利他。無疲倦故。比等深位菩

薩。必皆求生淨土。以不雛兄佛。不雛聞法。不雛親近供養眾 僧。乃能速疾圓滿菩投牧。


-I菩薩﹂梵語,﹁菩提薩唾﹂之略。華人喜簡,文字與語言,取簡要

明。玄奘大師譯篇﹁覺有情﹂’古譯篇﹁大道心眾生﹂,指員正發願修學要

圓成無上大道。﹁摩訶﹂名﹁大﹂,三賢稱菩薩,登地菩薩稱烏﹁菩薩摩訶

薩﹂。聲聞緣覺只有自利之心,不主動幫助眾生,稱烏小乘。菩薩無條件主

動度化眾生,悲智雙運。菩薩眾代表人物不多,只舉四位。﹁佛篇法王﹂,

佛在-切法中得到大自在,故稱﹁法王﹂,乃比喻稱謂。文殊智慧第-,繼

承佛陀教化眾生事業,故稱﹁法王子﹂。佛法教學與傳承,以智慧篇第-。

慧是佛法終極的目標,戒與定是手段與方法’故稱佛學篇智慧之學。每-位 菩薩之智慧神通德能都是-樣的,平等的,烏了表法,每-位菩薩標榜一個 特長,如文殊智慧第-。這個念佛法門需有高度的智慧才能接受,我們聽

這個法門就生大歡喜,發大願依教奉行,就是最智慧的抉擇,與文殊菩薩與

舍利弗沒有兩樣。這個智慧是貫智,非世間人的聰明智慧,所以文殊排列第


一。﹁彌勒﹂是梵語,意烏﹁慈悲﹂,故又稱﹁慈氏﹂。彌勒是姓,阿逸多

是名字。學佛同修天天念回向侷,﹁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士﹂’如何莊嚴

呢?彌勒菩薩是以究竟莊嚴清淨佛國馬要務。阿彌陀佛慈悲歡迎我們到西方

世界,還有眾多菩薩個個都是清淨莊嚴佛國士,而我們如不清淨,造成其國

土之污染,如何能容納我們?應知莊嚴佛國土,現在就要作,心淨則士淨。

烏什麼念佛?烏什麼讀經?目的是要把染污的心修正烏清淨的心。身是正

報’士是依報。如念佛讀經心不清淨就變成福報,將來的果報在六道,不能

出三界。慈氏菩薩是娑婆世界的候補佛。現居等覺,他是大慈大悲。在佛門

中慈悲上加個﹁大﹂字,說明這個慈悲是平等的清淨的。心有等差分別就不

清 ,福慧兩種莊嚴具足是往生淨土必要條件。文殊代表智慧,彌勒代表福 清淨 淨, 德莊嚴

最後兩位菩薩勸行,不休息是在修行中從不懈怠懶惰。中國人常說:

|


﹦曰晦之’十日寒之。﹂俠如每天以四小時用功,尚有二十小時間斷。印

度講時間是書三時夜三時。日間分初日分﹑中日分、後曰分。夜晚叫初夜

分﹑中夜分、後夜分。中國從前把時間分成十二個單位,用﹁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十一-個時辰,現在已採用晝夜二

十四小時制。印度一時就是中國的四小時。佛陀在世時,出家人睡眠在中夜

分,晚上十點就寢,兩點鐘就要起床,他們只在中夜睡四個小時,有一-十小

時修行。若想有成就,不能不把握時間發奮用功。另外還要學常精進菩薩,

自己修是自利,還要幫助別人,利人就是自利。、心中清淨-塵不染,沒有執

著﹑得失、貢高我慢,作到﹁作而無作,三輪體空﹂,如此才能無疲倦。

以上所舉文殊等四位大士皆是等覺菩薩,都發願求生淨土。生淨士有幾

種好處,第一是不離見佛,第二是不離聞法,第三是親近供養海會大眾,且

能速疾圓滿菩提。以等覺菩薩言,有能力隨時到十方剎士,烏什麼還要生極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樂世界呢?華嚴說四十-位法身大士皆隨普賢菩薩求生淨士,顯示西方具有

無比壯觀的大場面,說明到了西方見佛間法,親近諸善知識,沒有-分一秒

間斷,顯示西方環境特別殊勝。等覺菩薩雖有能力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亦難

免有間斷之時。釋迦牟尼佛在世只有七十九歲,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

年,時間並不長,其法運也只有-萬二千年,過後即無佛法,要等五十六億

七千萬年彌勒下生,才有佛法,中斷的時間太長了,其他諸佛剎士,類皆如

此。西方人壽命無量,在理論上講還是有量的,阿彌陀佛滅度之後,觀世音

菩薩繼承佛位。然而阿彌陀佛何時入滅,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目韃連神

通廣大,他可以在二十四小時內算出娑婆世界眾生的數目。假使十方世界眾

生悉成緣覺,壽萬億歲,神通如目韃連,盡其壽命悉共推算,亦無法推算無

量壽佛的壽命。由此可知生到西方壽命無量,菩提路上一絲亳障礙都沒有, 等覺菩薩馬了速疾圓成佛道,所以皆願往生西方。


公經Y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公解v釋捉桓因。叱云能為主。即仞利天玉。等老。下等叼玉。上等夜

摩。兜率。化樂。他化‧色。無色。無量諸欠也。大眾俱。謂十

方夭人。︿部修羅。人非人等。無不與含。無非淨土法門所攝之 機也。通序竟。

╴釋提桓匝﹂諍篇-能宸主﹂,郾仞利天壬,欲界第二層天,三十三天

之天主,又名帝釋天,中國人俗稱玉皇大帝。其他宗教所說天主,即是仞利

天王。我們細心觀察各宗教的典籍,以及其理論修行方法,似乎都離不開仞

利天,再往上必須有禪定功夫,修清淨心。假如禪定修成功即生到色界四禪

天。如有禪定基礎而未修成功謂之﹁未到定﹂,只能生到夜摩天、兜率天、

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若想生四禪天,除禪定外,尚須修四無量心∣慈悲喜


捨,才能生到色界。諸佛菩薩何處緣熟即到何處教化眾生,三途中及諸天均

有佛菩薩講經說法。唯四空天不接受佛法,他們以烏已證大涅槃。如果說其

他宗教排斥佛教,乃是暫時的,他如生天,將來與其天主均蒙佛菩薩教化,

日後仍會學佛。上從等覺下至地獄眾生均烏淨土法門所攝,九法界平等修

行’平等成佛。佛四十九年說法,唯此-經烏普被三根,利鈍全收。到此通 序中之證信序講完,以下是發起序,亦稱別序。

口、釗序

八解v發起.序也。淨土妙門‧不可思議寸無人能問。佛向喝休正名字為

發起。又佛智鑒機無謬。見比大眾。應聞淨土妙門。而獲叼益。

故不俟閂。便白發起。如梵綢下憑。旬噶位號云。孰今盧今那 等。智者判作發起隱序。例可知也。


淨土烏何稱之篇-l妙門﹂p.知其妙之所在,才能體會其殊勝。妙在方法

簡單,只要能老責念佛,不管懂不懂,皆有成就。把理論搞清楚,念佛謂之

理念;如不懂,只老實念下去謂之事念。功夫平等,所以這個法門普度一切

眾生,-生平等成佛,此之謂妙。我們選擇這個法門與文殊普賢菩薩相同, 修行方法也一樣,生到西方所得的果位當然也相同。

此法門至馬深妙,不但普通人問不出來,大智舍利弗乃至智慧第-法王

子文殊菩薩也問不出來。佛說法要有人啟請,這個法門太深了,誰也想不

到。所以佛觀察與會大眾機緣成熟,不需弟子啟請,自動宣說這個一生圓滿

成佛的法門,在十二分教中稱烏﹁無問自說﹂。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

圓成佛道時,他就想把這個法門向大家宣說。但在當時眾生機緣未熟,所以

先從大小乘經教說起。俟機緣成熟,不問自說,使眾生獲四種利盆,稱之烏

﹁四悉檀﹂。﹁悉﹂是﹁普遍﹂,﹁檀﹂是﹁施與﹂。H世界悉檀。把世間


-切事實廈相向眾生宣布,令其生信樂之心。佛法首先必須令眾生生歡喜

、心’如不能使眾生和睦相處,必導致社會不安,故佛法以世間利盆烏第-。

口馬人悉檀。觀察眾生機緣,對機說法,得生善利。如今天的大病缺乏倫理

道德,祉會不安。烏其說四維八德,使眾生起善願善行。曰對治悉檀。說法

對治眾生的毛病,使其斷惡。口第-義悉檀。前三種屬世間法,第四種屬出 世間法,使眾生悟道證果。

現在佛介紹西方確有極樂世界’也確實有阿彌陀佛。眾生聽了生歡喜

心,發願求生,此烏世界悉檀。聽了之後,執持名號,善根福德圓滿現前,

得到生善的利盆,即是烏人悉檀。以巨誠恭敬之心’晝夜不斷念一句佛號,

身口意惡業不起現行,把煩惱壓下去即是對治悉檀。念佛念到功夫成片,生

西有把握,想何時去,就何時去,可以生死自如,即第-義悉檀。

下面-段經文﹁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士。有世


界名曰極樂‧其士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漓盆大師判篇發起序,

乃大師獨到之見。古來大德均判烏正宗分,但大師也有例可援。他說隋朝

智者大師註解梵網經菩薩戒本,將前面侷頌判作發起序,這是他的根據’也

是大師謙虛之表示。中國出家人受菩薩戒均以梵網經戒本烏依據。台灣近年

來亦有用優婆塞戒經中之瓔珞戒本,比梵網經戒少,只有六重二十八輕。前

面有四句愒:﹁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智

者大師把這段經文判作序分。佛未經啟請就把自己地位名號說出來,與此處 經文的例子很接近,判作發起序。

公經Y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具土有佛‧號阿彌陀。合現在說法。

此段經文提出三項事實:H從娑婆世界往西方去,經十萬億佛國土有-


個極樂世界。口其土確有-位阿彌陀佛。曰阿彌陀佛現在正在那邊說法。

八解v淨土法門。﹦一根︾晉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刮圓收圓超一切法

門。甚深雞信。牧特舍大智慧者。非第≡智慧。不能亙下無疑

也。蜀方老。橫亙亙蔔。標示乳處也。十篤億老。千萬曰億‧今

積億至十萬也。佛土者。﹦一千大千世界。通為一佛所化。且以比

土言之。一須彌山。東蜀為北各一洲。同一印月所照。一鐵園山

所繞。名一叼犬下。千叼犬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

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過如比佛土。十萬億之蜀。是極樂世

界也。問。何牧極樂在蜀方。答。比非尋閂。假使極樂在東。汝

又問何牧在東。豈非戲論。汎旬十一萬億佛土視之。又在東矣。

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極樂。‧序依報國土之名也。豎約﹦一際。以

辨時劫。機約十方。以定疆隅。牧稱世界。極樂者。梵語須擘


緹。亦云妥養。妥樂。清泰等。乃永離眾苦。第〒妥穩之謂。如

下廣釋。然佛土有叼。各分淨穢。儿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

濁輕者淨。方便有餘土。析空拙度謐入考穢。體空巧度證入考

淨。實報無障礙土。次策二一觀諼入者穢。一會﹦一觀謐入老淨。

淨士法門確烏甚深難信之法。佛在本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

緣,得生彼國。﹂大智慧者善根福德圓滿具足,能直下承當,深信不疑。一

切眾生無論什麼根性,淨土法門都能包容使其成就。如上上根文殊普賢等

覺菩薩,下至五逆十惡就要墮阿鼻地獄眾生都有份。其他經典度脫對象不

等。如華嚴、法華只能度上上根人,下中輩無份‧阿含經度中下根人,上上

根不契機。惟此經三根普被,絕待圓融。祖師們所說,-句﹁阿彌陀佛﹂具

足了四句宗旨。第-是唯、心烏宗。所有-切大小乘經典皆是唯﹑心篇宗。第二


是唯佛馬宗。此佛即指阿彌陀佛,只要稱念阿彌陀佛即能成就。第三是絕待

圓融烏宗。如華嚴﹑法華可以當之,本經亦不例外,大乘中之大乘,-乘中 之-乘。第四是超情離見烏宗。

從古德所說之宗旨觀之,乃知此法門超出-切大經大論,根據歷代祖師

大德觀察所得的結論大致不差。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解中所引用隋唐

古德所說,-切圓收圓超經典以華嚴烏第-,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導歸極樂,才算圓滿。華嚴與無量壽經比,以無量壽經烏第一,把華嚴比下

去了。無量壽經是夏蓮居老居士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內分四十八章,以第

六章四十八願烏第-,在四十八願中,古德公認第十八願篇第-。佛說阿彌

陀經就是解釋第十八願,十八願說十念必生。由此可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由此生起員誠信、心,乃是有大善根大福德者。念這-句佛號就與阿彌陀佛感

應道交,深信-句佛號包括戒定慧三學。-心執持名號無一雜念,即是諸惡


莫作。-句佛號無量功德鈞在其中,郾是眾善奉行,大乘菩薩戒貝足了。一

、心稱念,一心是定,定學具足了。信願持名是第-智慧,慧學具足了。此三

學是究竟圓滿的三學。古德說,此是修學成佛最近的路。大乘與小乘比,大

乘走近路,大乘法門與禪宗比,禪又超近。禪與淨相比,淨又更近。經中說

一曰至七日即能往生,在往生傳及淨士聖賢錄中不乏其例。證明經中所說巨

實不虛。道理明白,一聽就相信,如法修持,並不懷疑,此人的根性在菩薩 之上。

﹁西方﹂是標示極樂世界現在的處所,距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

土。看似遙遠,其責臨終時佛來接引,往生乃剎那間事,不必再打妄想。羅

什大師譯此經時,顧念我們都是帶業之人,凡情未斷,難免有想家時候。西

方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可以看到家親眷屬在那一道。如欲照顧他們,剎

那間即可返回娑婆世界。﹁從是西方﹂乃指大千世界之西,而非地球之西。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現在天文學有所謂黃極,我們地球有南北極,銀河系也是轉的,它的軸端即

叫黃極。從前-般人猜想,佛講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概就是指的銀河系。佛的

法運不過一萬二千年,銀河系的角度可能只轉-、二度,這種說法也講得

通。如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個銀河系就是佛經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

所以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根據經文說’一個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

洲,同-日月所照,-鐵圍山所繞,名-四天下。一千個四天下名烏-個小

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烏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名烏一個大千 世界。

或者有人要問,烏什麼極樂世界在西方?如果極樂在東,又要問何故在

東?這種發問等勝開玩笑。況且若在十-萬億佛土,回頭看極樂,則極樂又

在東邊,方位焉有一定。身體是正報,身體靠以生存者如飲食衣服居住環境

以及世界謂之依報。此世界名﹁娑婆﹂,意篇﹁堪忍﹂。世與界二字在六書


中謂之會意。三十年烏-世,過現未謂之世篇時間。橫約十方,以定疆隅篇

空間。時空合-謂之﹁世界﹂。﹁極樂﹂者梵語﹁須摩提﹂,亦稱安養、安 樂、清泰等,乃永離眾苦第一安穩之謂。西方世界分四土:

︵甲︶凡聖同居士。帶業往生者所居,帶業輕重不同,故又分三輩九

品。修行應盡量消除業障,生西品位可以增高。﹁五濁﹂-詞,茲先略予說

明:H劫濁。﹁濁﹂是污染,﹁劫﹂指時間。眾生罪惡深重所感召之亂世,

人民疾苦,在歷史上所謂黑暗時代。口見濁。即眾生對人生宇宙的觀察產生

錯誤之見’而自以烏對。曰煩惱濁。對諸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訓懷疑’違其

教化,不肯奉行。又行事鈔資持記日:煩惱濁即五鈍使。口眾生濁。乃見

濁﹑煩惱濁之果報,即生活環境的污染,例如空氣﹑水資源以及其他環境污

染,氣候異常變化皆屬之。田命濁。壽命減短,不能享天年,馬修行之最大

障礙。今天讀到這段經文,深知佛有先見之明,幾乎完全針對現在這個時代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說的。佛說:﹁-切法從心想生。﹂又說:-I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可知斷除諸惡,恢復清淨,必須由、心地上下功夫,、心淨則士淨。身心是正

報,環境是依報。佛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故修心烏第-。

︵乙︶方便有餘士。權教菩薩以及阿羅漢辟支佛所居。西方世界無二

乘,純是菩薩。帶業往生,煩惱未斷,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也是菩薩身

份,不是小乘。不過初信位菩薩只-年級,若到了七年級,見思煩惱斷了,

貫正得到身心清淨,即到達方便有餘土。念佛念到事-心不亂’即生到方便

有餘士。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以及權教菩薩’執著重,用分析方法,賢悟了身

心世界都不是廈實相,知萬物是一合相。無論動物﹑植物﹑礦物都是由一個

基本物質組合的。由析空觀契悟責相,這種方法笨拙。另外-種聰明人,一

聽佛說即能悟到體空觀,謂之體空巧度,比較巧妙。若用天台四教來比,藏

通別圓四教,根性最利的是圓教,其次烏別教,再次烏通教藏教。以上所述


似較複雜,惟惟 依依大師解釋,佛土有四,各分淨穢。﹁方便有餘土,析空拙度

體牢空巧度證入者淨﹂。雖在同-佛土,其中淨穢仍有等級之不 證入者穢,體 同,希善齡體會

︵丙︶實報無障礙士。又稱實報莊嚴土,即華嚴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

無礙境界,四十-位法身大士所居。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破-分

無明,證╴分法身,才能到達這個境界,乃見性地位。就淨宗說,烏理-心

不亂。事-、心生方便有餘士,理-心生責報莊嚴土。密訣就是一句佛號念到

底,不要問,水到渠成。若要問如何才算是理-、心,就沒有希望了,因烏、心

不清淨。鄉下老太婆,什麼都不懂,她可能念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臨終預

知時至,自在往生。﹁次第三觀﹂與﹦﹑心三觀﹂均烏天台宗的名詞。天台

大師講修行方法有﹁三止三觀﹂。先觀空’再觀假’後再觀中。此烏次第三

觀,契中下根之機。利根人在-念中即空即假即中,圓滿三空三觀,沒有界


限。在-念中修三觀即在一句佛號中。能念之心在那裡?不可得。所念之佛

在那裡?亦不可得。從體上觀察,俱不可得,當體即空。事上有是假有’事

相宛然。空與假是一,空不礙假,假不礙空,空假-如即中道,在一念當

中,空假中均具足。理事明瞭之後,統統放下,不去理會,這一句佛號與-

、心三觀相應,巨正念成功了,見思塵沙無明都沒有了,就圓斷三惑,圓證三

德,就見性了,般若智慧現前,通達-切法,過現未均現在眼前,得大自

在,達此境界,得到念佛三昧,也不要生歡喜心,-歡喜這個境界就沒有了。

八解v常寂光土。分謐老穢。究竟滿證奇淨。今云極樂世界。正指同居 淨土。亦即機具上﹦一淨土也。有佛號阿彌佗。序正報教主之名

也。翻譯如下廣釋。佛有﹦一身。各論單複。法身單。指所證理 性。報身單。指能證功德智慧。化身單。指所乳相籽色像。法身 複老。旬性清淨法身。離垢妙極法身。報身複老。旬受用報身。


他受用報身。化身複者。示生化身。應現化身b又。佛界化身。

具 0

今 深

隨類化身。錐辨單複﹦一身。實非一非﹦一。而﹦一而一。不縱機。不 正別。雛過絕非。不可思議了今云阿彌吃佛。正指同居土中。示 生化身。仍復即報即法也。復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叼 義。的標實境。令欣求故。誠譜指示。令翼二故。簡非乾城陽 燄。非權乳曲示。非緣影虛妄。非保真偏但。披處邪權小故。圓 性

共破十二品無明。無明總共有四十二品,才破十二品,還有三十品未破,此

身,謂之法身大士,十地菩薩加等覺,無明破十一品,妙覺就成佛了。成佛

佛證入常寂光土,但別教與圓教比較,別教初地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

就天台家講法,藏通二教只斷見思煩惱,未破無明,當然就不算了。別教成

︵丁︶常寂光土。一般大乘經中說常寂光淨士,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


烏別教佛。其所證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穢士’圓教佛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

盡,圓滿證得佛果,他的境界是常寂光士中之淨士。淨士法門非常奇特,即

使帶業往生者生到凡聖同居士’亦能享受常寂光土的境界,篇其他經論法門

所無。因烏上面三士不是我們凡夫在-生中能夠證得的。我們想斷煩惱實在

不容易。縱然斷了見思煩惱,也不過是小乘阿羅漢或圓教七信位菩薩的地位。

若想生到方便有餘土,-生難以作到。至齡實報土與寂光土更甭提了。惟有

凡聖同居士,只要能伏住煩惱就行,伏比斷容易。但是伏煩惱也要下-番功

夫,煩惱雖有,使其不起作用。在通途方面用定,定可以伏住。淨宗法門用

-句佛號即可伏住,比禪定容易太多了。念佛只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就行了。正念就是-句佛號,古德常說:萬緣放下,提起正念。除-句佛號

外,所有一切念頭都是妄想,沒-樣廈貢的。金剛經說:﹁-切有馬法,如 夢幻泡影。﹂﹁有篇法﹂包括我們的思想見解念頭。


我們只能生到凡聖同居士,往上升不可能,不過其餘三土的受用均能得

到,宣在不可思議。其他諸佛世界必須見思煩惱斷了,才能享受方便士的受

用,無明破一分,才能得到實報士的受用,一定要憑功夫。

經上講到達西方即與諸止善人聚會-處,如不能同時享受上三士的境

界,如何能見到諸上善人。我們娑婆世界也是凡聖同居土,而我們見不到阿

羅漢菩薩,更見不到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在西方天天與他們見面,因

烏有這種事貢,佛在無量壽經中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讀到此處,了知信願持名,必能得到經中所說的殊勝功德利盆。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法身是理,報身化身是事。理是能

變,事是所變。理即經中所說巨如本性,華嚴說﹦俱法界,又說不思議解脫

境界,都說的是這一樁事情。與此﹦貝法界同義的名詞術語有幾十種之多。

何以說許多名詞□.目的叫我們不要執著名相。叫我們離名字相,離言說相,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離心緣相,才能員正體會到其巨相。哲學家講宇宙萬有的本體即是法身。

身是講智慧。報身是能證之智,法身是所證之理。理與智是-不是--。在

學裡能與所是相對的。佛法講能證之智與所證之理是-個,不能分開。化身

又叫應身是利盆眾生的。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烏說法,諸佛菩薩是隨眾

生而應的。諸佛菩薩的三身明顯,我們的三身不明顯,因我們的心被妄想執

著七情五欲所迷。佛的教學只是破迷開悟,悟了,法身即證得了。我們現在

的身是業報身,隨業受報。六道輪迥是自己迷失了自性,造善惡業變現出來

的。如何恢復三身,如何得三身的受用,乃是佛所教導我們的主要課題。

﹁法身單﹂,指所證理性。理與事是-,性與相是-,此宇宙人生的廈

相,即是法身。﹁報身單﹂,指能證的功德智慧,徹底正確明白宇宙人生的

員相,謂之智慧,稱之烏報身。﹁化身單﹂,指所現相好色像,此是他受

用。為什麼有生老病死?因烏我們有自一芰用,即自己圖享受。諸佛菩薩沒有


自受用,身也沒有桂,其林是他受斥,所似他沒有生老疙死。佛拄諱卸我,

對自己講無我,對別人講有我,有我是他受用,烏教化眾生覺悟的工具’所

以佛菩薩身是隨眾生感應而現。觀音三十二應身是大類,完全無心也無念頭

才能感應。如敲鐘,大敲大鳴,小敲小鳴。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

會,都是逢問即答,不加思量。所以學佛在-切時-切處-切境緣之中,-

有的用

念不生,單用一句阿彌陀佛,以-念止-切妄念。此法門巧妙容易,一念比

坊能使眾生得盆。注陝翔量無暹

家都有。第二種離垢妙極法身。從事相上講,﹁垢﹂是無明煩惱,亦圓教如

︿﹑

無念容易修。過去看到許多大德接引眾生的方法是用身教 言教,篇其詳紐鱗說。伍人匠事而異,

目標是-個,殊途同歸

來果位,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稱他烏﹁離垢妙極法身﹂,因烏等覺菩薩

叵佛說阿勰陀經要解講記

﹦甘

151

9

9

﹁法身複者﹂,第一種自性清淨法身。此指本體,亦即法身單,我們大

(


尚有-分生相無明未破,不能稱烏妙極。妙極法身成佛者有,菩薩以下沒

有。﹁報身複者﹂,分自受用報身與他受用報身。般若經講的責智即是自受

用報身。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自受用是無知。佛篇眾生說法是權智,佛自

己受用是實智。佛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其、心是員清淨。

﹁化身複者﹂,分示生化身與應現化身。示生化身如佛住世間,同世人

-樣,講經說法,八十歲圓寂。應現化身是臨時感應出現。過去周邦道先生

的夫人在抗戰前住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薩化緣,乃是菩薩應現化身。周家

住宅甚大,有三進。有-天-位出家人到他家向周夫人化緣,化五斤香油。

當時周夫人尚未學佛,未曾首肯,把這位出家人敷衍走了。周夫人事後想起

我家有三道門,均未開啟,這位出家人如何進來,殊屬不解。後來到台灣將

此事向李老師談及,李老師說,這位出家人就是地藏菩薩。周先生夫婦聽後 非常後悔。


﹁佛界化身,隨類化身﹂。此單指以佛的身相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其他各種現身即隨類化身‧﹁雖辨單複三身,責非一非三,而三而-,

不縱橫,不並別,離過絕非’不可思議﹂。大師唯恐我們聽後生執著就壞

了。從理上講有體相用,從佛界講有三身,這三件事是圓融的,不縱橫’亦

無差別,如有執著即有過失。說法聽法都要懂得這個原理原則,即不起心、

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說法的人說法清淨,聽的人不執著言語﹑名相,

不起分別執著,聽說有覺有悟。經上說的阿彌陀佛究竟是那-種身?凡聖同

居土所見的阿彌陀佛是示生化身。釋迦佛三千年前在世出現也是示生化身。

雖然同是示生化身’而其精神全不相同。釋迦佛示生有一點隨緣的昧道。佛

出現世間,當時世間人壽百歲,佛八十歲圓寂。第一是化緣已盡。第二是魔

王波旬啟請,對佛說,你度化的眾生夠多了,可以入般涅槃了。佛答應他乃

是隨順世緣。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生化身,他創造一個極樂世界,所


感應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願望,身相與國士均是示生化身,與-切

諸佛度化眾生不-樣,非常特殊。就化身而言,他也是報身,也是法身,-

即是三,三即是一。因其壽命太長,雖然將來他的化緣盡時入般涅槃,觀世

音菩薩就在極樂世界成佛以繼其位,但在何年,無人能算出來,前面已詳

述。我們往生到西方,壽命智慧神通德能均與阿彌陀佛相同,人人有份。如

把此事責搞清楚’方知念佛求生淨士是人生第-件大事,其他全是假的。

﹁復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此二﹁有﹂字非常重要。﹁具四義﹂,

即﹁四悉檀﹂。第╴﹑世界悉檀。佛以法施與-切眾生,﹁的標實境’令欣

求故﹂。極樂是巨有,阿彌陀佛也巨有,令眾生、心嚮往之。第二、烏人悉

檀。﹁誠語指示,令專-故﹂。佛以垣誠的言語指示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

士,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實踐,幫助眾生往生淨土,圓成佛道。相

信十方世界-切諸佛對阿彌陀佛讚歎句句廈誠,使我們生起負責信、心,專學


這個法門,這-生-定圓滿成就,得生善之利。第三、對治悉檀。大師說:

﹁簡非乾城陽燄,非權現曲示,非緣影虛妄,非保員偏但,破魔邪權小故。﹂

此段解文講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是乾闊婆城。乾閻婆是幻化的。陽燄

亦非員,如莊子所說的野馬︵野馬見莊子逍遙篇。意指高空中遊動雲氣之形

如野馬,言其虛幻不實。︶大陸北方平原中地氣遠看如水,近則無,渴鹿奔

趨欲飲,總是找不到。﹁非權現曲示﹂是對李長者說的。李長者唐時人,了

不起的大德。華嚴經自古至今只有兩個最著名的註解,-篇清涼大師的華嚴

疏鈔,一篇李長者的華嚴合論‧李長者在華嚴合論上說,西方極樂世界是權

現的,乃阿彌陀佛方便接引眾生的設施。此處大師駁覆李長者的說法,故謂

﹁非權現曲示﹂。菩薩誤解西方世界的很多,李長者說這句話又何足烏奇,

西方世界惟有諸佛方能究竟。﹁緣影﹂是眾生把六塵緣影的現象認烏是自己

的心,也是虛妄的。另外﹁保巨偏但﹂是指小乘人證得偏巨涅槃。世尊說小


乘涅槃如中途站,非究竟目標。此是破魔邪權小對淨宗錯誤的見解。第四、

第一義悉檀。大師說:﹁圓彰性具,令深證故。﹂教我們得證果的利盆’

﹁圓﹂是﹁圓滿﹂,﹁彰﹂是﹁明顯﹂。一絲毫隱瞞都沒有。﹁性具﹂是說

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心外之法,與大乘圓教經論

所說的完全符合,確實有理論根據,令我們深信不疑。正因烏他自性本具,

使我們一定可以往生證果,更加深了信任。如仍有疑’對舶往生淨士必發生

最大的障礙。漓盆大師烏什麼作彌陀要解,蓮池大師烏什麼作彌陀疏鈔,他 們的用、心都是要使我們斷疑生信。

八解V今乳在說法者。簡上休正﹣一有。非過去己滅。未來永成。正慼發

願往生。親巍聽法。速成正覺也。復次。﹣一有乳在。勸信隱序也‧ 世界名極樂。勸願序也。佛號阿擱佗。勸持名妙行序也。復次。

阿蘋序佛。說怯序法。乳在海含序僧。佛怯僧同一實相。序體。


從叱起信願行。序宗。信願行成。必得往生。見佛聞法。序用。 淮一佛界為所緣境。不雜餘事。序教相也。言咯意周矣。初序分 竟。

此段解文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佛與大眾在作什麼。﹁今﹂指今世,非過去

非未來。佛觀察世間眾生根機,說我們耳根最利。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揀選

圓通說:﹁此方廈教體,清淨在音聞。﹂我們無始劫來,從來沒有能力超越

六道輪迴。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因此佛在世四十九年都是用音聲講經說

法。眾生生到西方,習氣仍在,阿彌陀佛也是用說法教化眾生。大經中說十

方眾生根性不同,有的眼根利,也有的舌根利,如香積國,以香飯作佛事。 西方世界是六塵說法,任何根性者均能得盆。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六道中人的壽命不長,天道壽長。天


上第一層是四王天,四王天一天是人間五十年,其壽命烏五百歲。如此計

算,四王天天人壽命合人間九百-十二萬五千年。仞利天一天是人間-百

年,壽命-千歲。仞利天人壽命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年。愈往上天人壽命

愈長,福報亦愈大。地獄的壽命亦長。李老師在台中慈光講座所編佛學十四

講中曾提到地獄的一天合人間二千七百年。中國號稱有五千年歷史,而在地

獄只過了兩天。楞嚴經講地獄特詳,易進難出,令我們有所警覺。餓鬼道的

壽命亦長,鬼道-天是人間-月,其壽數千歲。民國初年國學大師章太炎先

生曾作過東嶽大帝的判官,每晚到陰曹去判案,曾見到唐宋時代的人,並

與他們討論文章。這是他的女婿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的。畜生愚痴,命短、心

量小,局限舷牠的生活小範圍,執著牠的身就是牠自己,死後依舊受畜生

身。佛世時建造舐樹給孤獨園,佛在地上看到-窩螞蟻,佛就笑著說:這一

窩螞蟻曾經歷七尊佛仍未脫離蟻身。六道中能接受佛法者只有人道,天上快


樂,三惡道太苦,均不易學道。佛在經中說’人身最可貴’示現成佛度眾生

-定在人道。人道聞法容易覺悟,悟後即能超出三界,永脫輪迴。如得人身

而未能遇佛聞法,或聞而未能認廈修學,人生有何可貴。我們聞法並非佛直

接對我們說的,故聞了未能開悟‧佛當年講經,一部經未講完已有多人開悟 證果的。現在聽說阿彌陀佛在西方正在說法,機會難得。

世尊在無量壽經中說,阿彌陀佛的壽命是無量壽,他在西方示現成佛只

有十劫,我們若去了,將來在西方是元老階級。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

中之王﹂。如親自聽阿彌陀佛說法,焉有不開悟的道理。古人說:﹁但得見

彌陀,何愁不開悟。﹂如員明白了,-定萬緣放下,死心塌地念一句佛號,

依照彌陀經的方法修學,這-生決定見佛’見佛之後常隨佛學,焉有不成就 的道理?

復次,﹦-有現在﹂,此四字是勸信,╴l世界名極樂﹂是勸願。世間苦


難太多,事事障礙重重,不如意事常八九,這一生體驗中,尤其在現代祉會

中確實如此。如今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之所在,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而且佛

說,只要你肯去,人人可去並不難。﹁佛號阿彌陀,勸持名妙行序也﹂。阿

彌陀佛天天在那裡說法,能成就我們的學業道業,方法只念一句佛號,所以

佛號排在行門。﹁復次,阿彌序佛,說法序法,現在海會序僧﹂。此節解文

配在佛法僧三寶上。佛法僧同一實相,實相是巨、心本性。十法界依正莊嚴都

是巨心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由前面理論事實生起信心願心,

執持名號,求願往生,是本經的宗旨,亦即佛說本經之用意所在。信願行成

就,對此事實絕無疑惑,有強烈願望,能捨棄身心世界,佛號二六時中不

斷,必定往生,見佛聞法’、心願就圓滿了。世尊講一切經論,內容深廣,有

事理性相,、心所緣者甚廣。此法門只緣一位阿彌陀佛,除此之外,一切不攀

緣,不雜餘事,無比的清淨。從教學上說,任何教誡皆不能與此相比,言語


不多而意義周圓。至此序分說竟,以下是正宗分。 正

漓盆大師這幾句話烏古來大德所未道,與淨士三經宗旨完全吻合。難 他烏我們末法眾生發明此說。往生西方最重要的條件是﹁得生與否,全 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西方有四土三輩九品,品位高 即在持名之深淺。﹁深淺﹂以心中清淨烏標準,所謂深是信深願深,所念

行為正修。如司足正運也。

由信願之有無。。∞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俞享。

八解v信願持名。一經﹣妥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

H、‘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放信


號亦深。信願持名篇三資糧。大師解釋本經序分正宗分與流通分中均各有信

願行之含義,此與其他大德不同之處。應知信願是慧,行是福,念佛人是福

慧雙修。念佛修的福慧是世間第一等福慧,大家不要怕無福,-切法門中此 法門最容易,現在這-生你就享受別人享受不到的福慧‧

有人說:我要天天念佛,生活怎麼辦?你不要怕,廈正念佛,佛菩薩供

養你。釋迦牟尼佛當年應住世-百年,而八十歲就圓寂了,還有二十年福報

留給世間學佛的四眾弟子。有一年結夏安居,靈源老和尚請我在基隆大覺寺

講楞嚴經。講堂在天王殿隔壁,當時我勸在場四十多位男眾,少作佛事多念

佛,如果廟裡沒有道糧,大眾挨餓,韋陀菩薩要撤職查辦。如自己找生活,

韋陀菩薩樂得消遙-番。不必愁道糧,-心辦道,諸佛護念’龍天擁護,福

在其中。唐朝道宣法師,律宗祖師,中午一食,每天由天人送飯的事烏大

家所熟悉。最大的福報是一生永脫輪迥,往生淨土,圓成佛道,乃諸佛菩薩


所羨慕。信願是動力,烏前導,念佛馬正行。

公經Y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具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 極樂。

公解v眾生裊能受用人‧等覺以還皆可名。今且約人民言。以下下例上 上也‧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偶身心故‧樂裊壞苦。不久 住改。非苦非樂灸行苦。性遷流牧。彼土永離﹦一苦。不同比土針 苦之樂。乃名極樂。

經中凡是提某人的名字是令人注意,下面有很重要的開示。佛叫著舍利

弗說:﹁彼士何故名烏極樂?﹂舍利弗並未答話,因篇這是佛果地上的境

界。舍利弗未成佛,他無話可答。齡是佛繼績說,那個世界眾生,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佛說我們這個世界有五種受,苦﹑樂、憂、喜、捨。


身有苦、樂兩種受,、心有憂、喜兩種受,如無以上四種受,就是╴∣捨﹂受。

捨受是短暫的,如保持長久就是﹁定﹂。雖然到了四禪八定還是捨受,而非 三昧。如超過八定到九次第定就超越三界了。

﹁眾生是能受用人﹂,﹁眾緣和合而生者﹂謂之﹁眾生﹂。人是眾緣和

合而生,毛巾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無有╴法不是眾緣和合,等覺以下皆謂之

眾生。九法界除六道外,聲聞緣覺菩薩皆篇佛的學生,五十一個位子,等覺

最高。在西方享受是平等的,西方世界之外,九法界眾生享受皆不平等。娑

婆世界苦多樂少。苦是身心都受到壓力,樂的時間不久謂之壞苦。非苦非樂

是捨受,、心不能常保謂之行苦。經中說三苦八苦。八苦是﹁生、老、病﹑

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盛﹂。生苦,佛在經中說得非常透徹,

神識在母腹中十月,感受如在地獄。母飲-杯涼水,如在寒冰地獄,飲-杯

熱水,如在八熱地獄。出去之後把前世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出生時如夾山


地獄,出來一接觸空氣,如風刀地獄。病苦老苦擺在眼前,人人皆有直接間

接的感受。死時神識離開身體,如生龜脫殼。學佛有巨功夫的人,老病死皆

無,年老體健,臨終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以上是生老病死四苦。第五是求

不得苦。欲望太多,無法達到。第六、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不想碰頭,偏

偏遇到。第七、愛別離苦。、心愛的人要生離死別。第八﹑五陰熾盛苦。五陰

是 色I ﹑受、想﹑行、識﹂,即生理與、心理的造作。五陰是因,前面七種苦 曰﹁ 疋是果

﹁樂是壞苦父不久住故﹂。如麻醉劑,苦是巨的,樂是假的。樂會變

苦,苦不能變樂。例如跳舞是樂,連跳三天三夜,樂變烏苦。三天不吃飯,

苦不堪言,到了七天,更苦’絕不會變樂。非苦非樂固然好,但有行苦,俗

云﹁青春不住﹂,剎那剎那袞老。說巨話,從生下那-天就一直往墳墓奔

馳,從無暫息。極樂世界永離八苦,苦樂是相對的,西方苦樂均無,乃名極


樂。這種境界.不可思議,我們不但說不出來,而且想像不到。極樂的境界在

華嚴經中說得最詳細,讀華嚴可以想像西方的殊勝莊嚴。過去慈雲灌頂法

師,清乾隆時人。著作甚豐,將娑婆與極樂比較,以苦樂言,此土遇不到

佛是苦,往生西方後花開見佛是樂。此士聞法很難’西方六塵說法。此士惡 友牽纏,不能稱心修道,西方有諸上善人,聚會-處。

公解v一往分釗。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旬在遊

行。天食天水。諸晷聚會等﹃樂。方便體觀巧‧無妮空滯寂之苦。

但受遊織神通等﹃樂。實報心觀圓。無隔釗不融之苦。但受無凝不

思議汨樂。寂光究竟等:無怯身滲媽。真常流睡之苦。但受稱性圓

滿究竟樂。然同居眾生。以持名暮根幅德同佛故。圓淨叼土。圓

受諸樂也。復次。極祭最勝‧不在上﹦一土。而在同居‧良以上

之。則十方同居。遜其殊特。下又可與比土較量‧所以凡夫優八


從 」漂 •

橫 超 而

度 •

說 古

』么

樂 •

於 止匕

意 在

0

無區域限制,但須簽證,且只限船地球。生西以後可到任何國士,與世間比

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自在遊行﹂,在此世界旅遊,雖

致道德淪喪,世風日下。此種事絕非信則有不信則無。俗語說:﹁善有善

起心動念均甚小﹑心。現代人認馬科學昌明,從前所說善惡果報都屬迷信,以

古時環境單純,人心厚道,容易覺悟。對勝善惡因果報應’耳熟能詳,

之,-剎那烏一階段,剎那生滅,遷流不息。

段﹂烏階段,就大的分,-生烏-階段,來世又-階段,此指輪迥。若細分

濁,然而比較輕。輕的程度,人天乘不能與其相比,﹁無分段八苦﹂,﹁分

方世界與娑婆比較而言。帶業往生之人,見思雖伏而未斷,確有帶過去的五

﹦往﹂即大概也。說明西方四士大概狀況。﹁同居五濁輕﹂,此以西


幾如天壤。﹁天食天衣﹂,西方物質生活一切衣食供應’隨、心所欲。西方人

本不需要飲食,因眾生無始劫來飲食已成習慣,仍有吃飯念頭’甍成習氣。

﹁諸善聚會﹂,古德說,人世間生活最可怕的是同行,同行是冤家,有利害

關係,難免彼此嫉妒。西方善人相聚,-心修道,並無諸苦而有四土之樂。

﹁方便體觀巧﹂。方便有餘土之人已斷見思,念佛功夫深,得事一、心不

亂。﹁體觀﹂是智慧更高,領悟力強,知萬法皆空,-切法了不可得。在娑

婆世界小乘人修到此種境界,謂之入偏廈涅槃。宇宙人生的廈相要由三方面

體相用去觀察,體是空的,絕得不到,相是有的,可以享受,要用中。中國

古聖先賢會用中。佛家謂之﹁中道﹂,儒家謂之﹁中庸﹂。佛說凡夫用有,

故感受諸多煩惱。小乘人用空,常在定中,不起作用,因而沉空滯寂。菩薩 會用中,兩邊不著,非常活潑,但受遊戲神通等樂。

﹁貢報心觀圓﹂。責報莊嚴土用中,前面講的次第三觀,有次第,有等


差,空假中三觀,就有隔別不融之苦,大乘菩薩如此。-﹑心三觀即無此現

象,任拈-法即空即假即中,三第圓融,無隔別不融之苦,即華嚴講的﹁理

事無礙’事事無礙﹂。菩薩同我們打成一片,和光同塵,而受用完全不同,

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有苦樂憂喜捨,菩薩沒有,已入不思議無障礙境界。

﹁寂光究竟等,無法身滲漏,巨常流注之苦﹂。寂光土是四士中之最高

者。﹁法身滲漏﹂即巨如本性上的煩惱尚未去得乾淨。佛法講廈妄,員是本

有,妄是本無。華嚴說:-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

證得。佛這-句話把我們凡夫的病根說出來了。佛法的修學不過是把妄想執

著除掉而已。但求去妄,切莫覓廈。執著發展篇我執,破我執即證阿羅漢。

換言之,如有我執即不能出三界。如有法執即不能見性。佛法大小乘法門皆

可幫助人出三界。我執發展成煩惱障,法執發展成所知障,佛法自始至終破

二執而已。方便士以上我執沒有了,同居士我執還有。我執沒有,法執破大


部份,還有-點殘留,即謂之﹁法身滲漏﹂。寂光士法執斷盡,巨如本性圓

滿顯現’他的受用是﹁稱性圓滿究竟樂﹂。大乘宣報士的菩薩,理-心不

亂,破-品無明,證-分法身,圓初住菩薩與佛均可謂之﹁稱性﹂,一個圓 滿,-個不圓滿,但都稱性。此四土苦樂之大概。

﹁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這

幾句解文要牢牢記在、心裡,乃一切經論法門所無,此經烏-切佛經中稱烏第

-經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是帶業往生,此業即我執法執,所用方法是信願持

名。對船阿彌陀佛以及西方世界絕對相信,是信。-、心-意嚮往西方想見阿

彌陀佛,是願。具如此信願,念這-句佛號,是持。持名念佛之善根福德即

同阿彌陀佛與釋迦佛。十方三世-切諸佛最後修行成佛都是念佛成佛的。

﹁圓淨四士﹂,圓是圓滿,-絲毫欠缺都沒有。等覺菩薩尚有-品生相

無明未破,不能稱圓滿,而我們帶業往生即能圓淨四士,圓受諸樂。漓盆大


師說這種話是否過份’請各位念無量壽經第六章四十八願,看看是否如此,

慶宰‧

是-樁非常困難之事,煩惱斷盡才能超越。四禪八定可以控制煩惱不起作

其中凡聖同居土若與西方之同居土比就稍遜-籌。娑婆世界凡夫想超越六道

佛的果報可以超越六道輪迥,生到西方即身成佛。十方-切佛剎均有四土,

的大福德,直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善因善果作烏我們現在的修因,念

畏得健康長壽。不可吝財亦不可貪財。此世間的小因小果,念佛是最上無比

好報,唯有修福積德‧修因即能得果,施財得財富,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

求是妄想,求神明保佑,求上帝降福,都是迷信,無濟舷事。佛教我們欲求

樂乃人之常情。俗謂一飲-啄,莫非前定。富貴窮通乃至生死,皆有定數。

﹁極樂最勝,不在上三士,而在同居﹂。佛烏什麼說極樂最勝,厭苦求

大師所說是根據經典來的。我們今天遇到這部經員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值得

\


用。四空之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天可控制八萬大劫,皆屬世間禪定,到了九次

第定成阿羅漢才能出三界,實在不容易。如今只要具足信願行,老責念佛,

即可橫超,不必經過四禪八定,萬修萬人去。縱然造五逆十惡,如果報尚未 現前,仍然可以從容優入西方世界。

公經Y又舍利弗。極樂國土d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賓。 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段經文說明西方世界地利之樂,亦即居住的環境。各位如有休閒時

間,可到大陸北京皇宮參觀,其建築有-道一道的欄干。﹁欄楣﹂即欄干,

欄是橫的,楣是豎的。﹁羅網﹂在中國未看到,曰本仍有。日本佛教亦很興

盛,寺廟保蓑得非常之好。說到日本,近百年中欺負中國人,造成莫大的災

難。當到日本參觀時,對船這個民族不得不佩服。他們全、心全力吸收西方科


技文明。而對舷自己固有古蹟保護得非常完整。他們的寺廟都是唐宋時代

建築的,其建築之結構是用漢唐時代的模式,殿宇很大,-塵不染。所用

材料即使有損壞,在修復時仍用同樣的材料恢復原狀。殿宇之宏偉整潔,不

能不叫人敬佩。我們看了之後生慚愧、心,尤以中國古禮上所講的風格在中國

已見不到,禮記所講的生活方式,在日本仍然保存著。日本人穿的衣服叫

﹁和服﹂,又稱﹁吳服﹂,吳越春秋戰國時代的式樣,-直保留到現在。

在中國已絕跡,對古蹟之愛好與保存,實烏世界第-。在曰本大的寺廟,我

。╴l七重行樹﹂,-∣行樹﹂是樹木。﹁七﹂指四方上下當中,代

們看到羅網,用銅絲製作,保護樑棟,樑棟都是高級藝術品,另外還可以防 止雀 烏 作 巢

表圓滿之義,並非數字。漓盆大師說,-∣七﹂是表﹁七科道品﹂,﹁四寶﹂

說 阿 彌 陀 經

解 講 記

‧﹃■』╴︻/『︹﹣=﹣﹣︺

代表﹁常樂我淨﹂,皆是表法,而其表法並不止此,以上諸義在無量壽經中 皆有詳細說明。


∣回佛詭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八解v七重糸七科道品。叼寶耒常祭裁淨叼德。周匝圍繞者。佛菩薩等 無量住處也。皆甲寶。則旬功德深。周匝圍繞。則他賢聖徜。比 極樂亙︿因緣也。

此是總說西方世界之殊勝,殊勝由那裡來的?-個是自功德深,-個是

他賢聖遍。我們發願往生西方,在此世界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非常困難,

因烏修學環境障礙甚多,處處有阻撓。生西之人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

復與西方諸上善人聚會-處。西方世界無一有惡念之人,在-切佛剎中推烏

第-。大師在此文中對齡七的表法只略舉一種,即七科道品︵七科道品即三

十七道品,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四寶﹂是性德,即﹁常樂我淨﹂。通常說,法身、般若、解脫三種,各有

常樂我淨,可謂遍-切法,但見性的人才有。凡夫在迷,對這四字有名無


責,我們感貿仳世界是無常、苦、貢有、不掙肱。虹自己無垣貢攻德,常樂

我淨覺察不到的。在此世界事事物物均有常樂我淨四德,我們看不出也想不

出。十方世界往生西方者,無量無邊,阿彌陀佛╴人如何能教導如此眾多之

人?殊不知阿彌陀佛的化身無量無邊,化身與巨身無二無別‧因此每-往生

者隨時均可見到阿彌陀佛。經中說西方賣樹眾多,每棵賣樹下均有西方三聖

在那裡說法‧﹁周匝圍繞﹂是無量化佛菩薩,即大師所說﹁他賢聖偏﹂。-

尋 紫

o

刃:

口 ••

般講﹁豎﹂指三賢,﹁聖﹂指地上菩薩,此處﹁賢﹂指﹁諸菩薩﹂,﹁聖﹂

﹁阿彌陀佛﹂。

八解v比等莊嚴。 妙五‘塵為體

居 土

大師又解釋四士莊嚴的因緣,同居士是增上善業所感,﹁增上善﹂

同 rL


﹁止舶至善﹂,此種善業所感得的同居土,凡夫不可能修到,此所指﹁員信

切願老實念佛﹂即﹁增上善業﹂,世出世間的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此善能

令人橫出三界,往生淨士,不退成佛。何況佛在此經說,信願持名老貢念佛

即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凡夫看念佛人沒有什麼了不起,而諸佛菩薩看到

念佛人肅然起敬,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馬上就成佛,龍天鬼神-起擁

護。第二種是圓五品觀所感。天台智者大師依觀無量壽經修行即觀想觀像

之法,臨終時徒眾問他往生西方的果位,他說他的地位只是圓五品,圓五品

是凡聖同居土。他說他-生弘法利生並未專修。言外之意,如果專修,品位

要高。天台家說五品,第-是隨喜,二﹑讀誦,三、解說︵講經說法︶,

四、兼修六度,五、正修六度,此篇凡聖同居士之業因。包括了-切大乘的

修學法門,如無量壽經中所說三輩往生。慈舟大師所說-、心三輩,即圓五品

觀所成就,以其成就回向求生淨士亦能得生。同居士是﹁以緣生勝妙五塵烏


體﹂。﹁緣﹂是因緣生法。我們這個世界是緣生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緣生

的,其差別是西方勝妙五塵,我們的五塵是不殊勝也不妙,何以有差別?前

面兩句說得很清楚,到西方世界的人最低的條件是增上善業。我們造的是善

惡業,是染業不是淨業。所以稱烏穢士,嚴重污染,首先是心地污染,其變 現出來的世界是六塵皆污染。

八解v方便淨土 。朵即空觀智所感-d亦和似﹦一觀所感d以妙真諦。無媽 五‘塵為體

方便士已斷見思煩惱,而塵沙無明未斷,其業因是即空觀智,以及相似

三觀。此皆圓教教義,三觀是空假中,相似三觀即圓教中之相似位,實際上

其用功方法即-心三觀,空假中在一念中圓滿具足,此其業因。其所感的淨

士是妙巨諦,亦即圓教中所說不思議巨諦。﹁無漏五塵馬體﹂,我們這個世


界叫有漏,淨士叫無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有煩惱及妄想即是有

漏,如茶碗有裂痕,裝水就漏出來,比喻廈如本性出了問題,員性中的功德

就漏失了,毛病出在煩惱,自性中之般若智慧無量功德就漏掉了,被它障礙

著不起作用,有也等舶沒有。凡聖同居土的人煩惱未斷,其所享受的是阿彌

陀佛的功德變現的,稱馬﹁勝妙五塵﹂。方便有餘士自己有-分功德,連同 阿彌陀佛的加被,稱烏﹁無漏五塵﹂。

公解v實報淨土。是妙假觀智所感d亦分謐﹦一觀所感。以妙俗諦。無盡 五‘塵為體。

方便士偏重在自己修行,自己的智慧德能尚不足,縱然利他,貫際是自

利。實報士不同,自己能力健全智慧顯發,偏重在利他,利他即要入假,到

十方世界助佛教化。眾生有感,菩薩即有應。知此原理,即不感奇怪,法身


遍一切處。如電波遍-切處,只要撥對了頻道即能聽到。菩薩化身亦復如

是。眾生有心感,佛菩薩無心應,應的方式隨類化身。以前此理很難懂,現

在可以藉科技以證明佛學中許多不思議事。三觀中員假中,﹁員﹂亦叫空

觀,觀-切諸法之本體,﹁假﹂是觀一切諸法之相,﹁妙假觀智﹂是知道有

即是空,空即是有,如、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此之謂妙,亦可稱分證三觀,圓教不思議三觀,此係圓教分證菩薩,

即四十-位法身大士。在淨宗講是﹁理一、心不亂﹂,所感淨士是﹁妙俗諦﹂,

也是圓教不可思議的俗諦,即員即假即中,空假中在-念當中覺察到的是觀

智,外面的色相確是空假中,就是不思議的三諦,無一法非妙三諦。﹁無盡

五塵篇體﹂,與華嚴所講相同。世界無量無邊,-切凡夫生死輪迥之處,亦

諸佛菩薩接引度脫眾生之處,眾生無量、世界無邊,諸佛菩薩亦無量無邊, 無盡五塵烏體,顯示佛法廣大無邊。


八解v常寂光土。灸即中觀智所感╴d亦究竟一﹣一觀所感╴d以妙中諦。稱性 五‘塵為體。

到此地佛的果位超越了四十-位菩薩,此時無明煩惱完全斷盡,自性功

德圓滿而沒有-絲毫缺陷,宇宙人生員相才圓滿現前。此地所說的﹁中觀

智﹂是﹁究竟三觀﹂,在大乘修學裡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天台大師所說的

﹁三止三觀﹂,其內容可以貫通宗門教下,淨宗雖然專念一句佛號,這個佛

號功夫念得有淺深不同,在境界上亦不違背三觀的原則,例如淨宗常講的事

╴、心不亂與理-心不亂。至舶功夫成片,也包括在事╴、心不亂之內,因馬成

片是事-、心裡最淺的功夫,能控制見思煩惱不起現行即謂之﹁成片﹂,如見

思斷了即圓滿的證到﹁事-、心﹂,斷了四十-品無明,即圓滿的證到﹁理-

、心﹂。這一句佛號也要經過這些境界,與天台大師所講的止觀內涵相應,其


所感的淨士是﹁妙中諦﹂。﹁稱性五塵馬體﹂,此刻色聲香昧觸五塵完全是

自性,性德所現,篇常寂光土之理體。此段釋文含義很深,境界甚高,老修

行人多少也能體會幾分,到此地才達到究竟圓滿。西方雖有四士,與十方世

界四土不同,十方四士是各別的,同居土見不到宣報士或方便士的菩薩羅

漢。西方世界四土的賢聖在一起‧凡往生者均能見到,此其殊勝處,烏各大 乘經典所未道者。

八解v欲令易解。作比分別‧‘實叼土莊嚴。無非因緣所生法。無不即空 假中。所以極樂同居猙境。真俗圓融。不可限量。下皆倣比。

西方世界巨實狀況,四士圓融,佛烏我們介紹﹣西方完全用凡夫常識比例

而說,西方有聲聞菩薩各等級,此佛之方便說法,使我們容易了解,阿彌陀

佛與西方極樂世界狀況,實際上有四土而是圓融的,沒有隔別。說人天表示


因緣所生法,說羅漢表示即空,說菩薩表示即假,說佛表示即中,四士皆

中, 中 ,此言說方便,實際上極樂同居淨境,員俗圓融,即空﹑即假、即中不可

限量

八解v閂。寂光唯理性。何得右比莊嚴。答。二莊嚴。全體理性。一

一理性。具足莊最。方裊諸佛究竟休系。若寂尤不具勝炒五塵。 何異偏真怯性。

行者研究經論涉獵多者,即會提出疑問,認烏四士前=-士是事‧而寂光

士是理,事有相,理何以有相?何以說莊嚴?殊不知,事與理是-,不是

二,事可以說莊嚴,理當然也可以說莊嚴。從事上講,同居士、方便土、宣

報士,全體都是理體變現出來的,所以說--莊嚴全體理性。不但阿彌陀佛

如是,-切諸佛的依報均無例外,只是凡夫與諸菩薩的觀感不一樣,佛是覺


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覺,差別在此。如論事理,凡聖-如。如寂光士不具足

勝妙五塵,與小乘羅漢有何區別。小乘羅漢灰身滅智入偏巨涅槃,什麼都沒

有,萬法皆空,如四空天。而佛則有勝妙五塵,廣作佛事,普利眾生。

此段解文給我們幾點啟示:H法界原本一巨,華嚴說得透徹,法界本來

是﹦俱,員不變,假會變。帶上有色眼鏡看外面的顏色全變了。其貢外面並

沒變,本來是﹦俱,變篇十法界,十法界是錯覺,不是事實,事實是直俱。

錯覺之發生在妄想執著,隨妄想執著看法界就不-樣,如果把妄想執著去

淨,-廈法界就見到了,原來就在眼前。佛說,十法界唯識所變是假的,-

廈法界唯心所現是員的。可見員假一如,理事不二,把眼鏡摘下來就一樣

了。經中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此是唯識所變。能變的是、心想,所變的是

萬物與境界,理雖深而是事實。凡夫只能見同居士,聲聞居方便士,可以看

到同居土,菩薩能見方便與同居士,唯佛均能見到各士,此是-般的講法。


∣回佛說阿彌陀綏要解講紀

而生到西方因四士圓融,所以都能見到?佛勸人念佛的道理在此,其他諸佛

世界,四土隔離,而到西方的人亦能到十方一切諸佛世界的四種淨士’員不 可思議d

公經Y叉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霤池。八功德水。充滿具中。池底純以金

沙布地。四暹階道。金銀瑁璃。玻璃台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瑁璃。

玻躍陣碟。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輸。青色青光。 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八解v上明住處。今明生處。寶她金銀等所成。不同比方土后也。八功

德者。一搔清。異比方渾濁。一一清冷。異寒熱。三廿奚。異緘淡

劣朱。叼輕軟。異沉重。五潤澤。異崤腐梃色。六妥茄。異急

暴。七除饑渴。異生冷。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疹戾增病


投 塌 也 •

充 滿 其 中 •

異 牯 竭

汎 濫 •

純 令

o

變成說法的工具,以滿足大眾聞法之需,實不可思議。

我,諸波羅蜜與大小乘法。水本來是無情之物,阿彌陀佛以其智慧德能使其

觀。不但有如此眾多好處而且能說法’水流音聲,演說苦、空、無常、無

Ⅶ長蓑諸根。使人健康長壽。觀經上說,水可繞著樹梢流動,極其輕軟美

田潤澤。不會腐敗。伺安和。無洶濤大浪。Ⅲ除饑渴。不但止渴亦可除飢。

有。口清冷。永遠保持同樣溫度。曰甘美。非常可口。口輕軟。能向上流。

同,水也不╴樣,好處很多’其中最顯著者有八:H澄清。-絲亳雜質沒

增上善因,眾生福報太大了,所以他的依報環境皆眾寶所成,與娑婆完全不

境,寶池烏七費所成。阿彌陀佛福極大,無量劫修持,每-往生者至少皆修

此段經文說明生到西方是蓮花化生,無胎生及其他諸苦,其生處之環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八解V階道叼寶。異磚石。陛級名階。坦途叼道。重屋為樓。岑樓名

閣。七寶樓閣。異叱方土木丹青也。樓閤灸住處。及怯會處。但

得緇寶池。蓮胞闋救。便可婆穹序。八法含。兄佛聞法也。華綸

者。綸玉金綸。大叼十里。且舉最小者言。若橡觀經。及無量壽

含。大小實不可量。占同居淨土。身相不等牧也。青色名優紳

羅。黃色名杓勿頊。赤色名紳頭摩。台色名芥吃利。占生身有

光。牧蓮胞亦有光。然極樂蓮華。光色無量。比亦咯言耳。微妙

香漯。咯歎蓮華叼德。質而非形曰微。無礙曰妙。非形則非塵。 牧潔也。蓮胞如比。生身可知。

七賣池四週的道路,皆四寶造成夕樓是兩層,閣有二層三層如賣塔形,

屋頂是尖的。建築材料皆用七寶。樓閣是住處,亦是講經說法之所在。十方

世界眾生生到西方皆蓮花化生,蓮花在七寶池中。花開見佛悟無生,其境界


是實報莊嚴士,皆屬法身大士‧所見的是佛的報身。花未開時亦能見佛,而

所見的是佛的應化身。自己未修到這個境界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也可

以得到實報士的享受,若能花開見佛是自己員正達到這個境界。

經中說蓮花大如車輪,解文中說輪王金輪大四十里。此言世界上有統治

者,其名馬輪王,統治全世界者,在歷史上尚未出現輪王,佛說統治一個日

月所照,四大部洲的單位世界,以須彌山篇中、心’曰月繞著須彌山轉。從前

認烏是一個太陽系,以太陽烏中心,實際上經中說以須彌山烏中、心。黃念祖

老居士認烏太陽是繞著銀河系轉,銀河系的中心,即天文學家所說的黑洞,

此黑洞可能就是須彌山,如此說屬實,則-個單位世界即是銀河系,統治整

個銀河系的叫金輪王,管四分之三銀河系的是銀輪王,管二分之-銀河系的

是銅輪王,管理四分之一銀河系的是鐵輪王。這些王縱然存在,我們也見不

到‧輪王有一寶物,其用途是交通工具,在一書夜間可以巡邏銀河系-週。


無量壽經與觀經均說凡是生到西方世界的人,其身體﹑容貌、受用是阿

彌陀佛所加持,都是-樣的,惟獨蓮花大小不同,因蓮花大小是依自己念佛

功夫而有異。所以漓盆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蓮花與品位有密切關係。

西方世界的人,身皆有光,蓮花亦有光。光有無量色,此處只提四色乃

略舉耳‧蓮花微妙香潔,亦眾寶所成,形狀隨念力而有大小不同,西方-切

受用無不隨心所欲,自在無礙,不可思議,有形亦能通行無礙,即華嚴所說

事事無礙。天人以上的境界,即事事無礙,何況這是如來果地上的莊嚴。十

方世界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知道西方有-個極樂世界,能相信發願,

念佛求生,西方七寶池中即生出-個蓮苞,上有自己的名字,我們在人世間

念佛,七費池中的蓮花愈念愈大,如改信其他法門或參禪或學密,此花即枯

萎。西方世界一切景觀均不生不滅,惟獨蓮花變化無常。大經中提到西方世


界的眾賣,不但光色微妙而且有香氣,故西方亦稱篇﹁香光莊嚴﹂,確有極

妙之象。蓮花沒有-定形狀,變化而有,並非色塵,故無污染,純烏潔淨,

唯心所現。蓮花如此殊勝圓滿,乃是生處,故人的身體色相比蓮花更烏殊勝。 公經Y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八解v明上住處生處。種種莊嚴。皆裊阿彌佗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 之所成就。牧能遍嚴叼種淨土:普攝十方﹦一世一切儿聖。令往生 也。復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暮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 之緣。令信願持名老。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灸己成。非今非 參田o

西方世界住處是大環境,生處是小環境,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

0

/

佛 說 阿 彌

18q︺

德之所成就。十方諸佛從理上說,智慧德能才藝都是平等的,度眾生之本願

陀 綬

要 解 講


亦相同,而接引眾生之方法並不相同,以緣不同,阿彌陀佛與十方眾生,特

別有緣,緣與願有關係。雖然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天天念,實際並

無此心量,只想度本城本國已了不起,還是有限的。-尊佛是以-個大千世

界烏教區,唯獨阿彌陀佛的願力無量無邊,沒有界限‧在因地上發願不同,

-切諸佛與某個世界有緣,即到該世界去度化眾生。但是所教化的世界是原

來有的,必須遷就該世界既成事實。西方世界是阿彌陀佛所創造,凡欲往生 者,須具有信願持名心中清淨之條件,否則往生無望。

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廣大宏深,積功累德,從巨如本性流露出來

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我們這個世界在理上講是稱性的,在事上講不稱性,因

烏我們本性有障礙,有見思﹑塵沙、無明,事事物物確責是稱性的,但是透

過這三種煩惱,就變了質,與巨性不同。西方的稱性功德有阿彌陀佛本願威

神的守護,十方往生的人,人人均得自在,均能自度。所以在西方三種煩惱


不生,╴切稱性沒有變質。同時也是十方-切諸佛如來,威神加持阿彌陀

與極樂世界以及每-念佛往生的人。-切諸佛剎士中惟有西方極樂世界永

保持了稱性功德,沒有-絲亳變質,廈廈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界是穢士

社會很亂,風氣敗壞’貪贓枉法,比比皆是。所以聰明人屢正覺悟,╴切

下,-心念佛,求生西方。彌陀大願大行,創建-個美好的修學場所。四種

淨士普遍莊嚴倒圓融無礙,普攝十方三世-切凡聖令其往生。佛也要往生。

天台家講藏、通、別、圓,除圓教佛外,其餘藏通別三佛的果證尚未圓滿’

也要往生。有願必須有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均已圓滿,他已成佛十劫,證 明每一願均兌現,同-道理,我們現在是在因地,所發之願也要兌現﹑盡心 盡力去作,絕不能說空話,廈有智慧,方便善巧應能與佛相應少許。經上 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此法門學的人很多’往生者

少,仔細觀察,善根福德不夠。念佛是要把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變成自己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的,如何去變,是個問題。無量壽經說,善根福德成熟之人,他肯接受,未

成熟者,送給他,他也不要。善根福德成熟絕非偶然,無量壽經中阿閨王子

與五百長者過去生中曾經供蓑四百億佛,聽釋迦佛講無量壽經,希望將來自

己成佛也要如阿彌陀佛一樣’並未發往生之願。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尚不

夠,未能啟發他的巨信切願,實在難說。有些人一聽到念佛法門,立刻接

受,認員奉行,信守不渝,多是鄉下的齋公齋婆之流,這樣的人無始劫來供

蓑無量諸佛如來,其善根福德成熟了,已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念相應與

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相應,本來自己的善根福德成熟了,同時又將阿彌陀佛的

善根福德接收過來加到自己身上,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呢?成熟的表現是巨正

第一歡喜,、但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歡喜之事,

如此念佛即能把阿彌陀佛的本願變成自己的增上善根,把阿彌陀佛的大行變

成自己的增上福德。﹁非今非當﹂指阿彌陀佛的功德是已經圓滿成就者,不


是現在修的,亦不是當來修的,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此刻念

佛人尚未往生,正在修行期間,﹁-念相應-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 果相應即與佛心同。

八解v比則以阿擱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旬心。種種莊嚴。 全佛即生。全他即旬。牧曰成就如灸功德莊嚴。

佛法經論宗派雖多,歸納起來不外性、相二宗,亦即空、有二宗。此處

大師所說阿彌陀佛種種莊嚴,皆烏阿彌陀佛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此屬舷性

宗;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是屬相宗。所說本質與帶起,

可以舉-例作比喻,如照相機內之底片,即是本質,是空空洞洞的,照過-

張相之後,影印出來就成了一張照片,就是帶起莊嚴。我們讀了三經-論,

本來心裡沒有極樂世界,聽經之後,心裡就有-個極樂世界的印象產生。緣


l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有四種:即親因緣﹑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親因緣即自己的廈心本性。

與一切諸佛無二無別,自性具足無量功德莊嚴。本性中含藏的種子,無所不

包,十法界依正莊嚴’-切萬法皆是自己性中所變現,就是巨如本性中本來

就有。但單有親因緣,而無後面這三種緣也無法結果,佛家所說的因果,其

實是因緣果,-切法皆屬緣生,而非說因生,有因無緣亦不能生。第二個是

次第緣亦稱烏無間緣。生與佛不同,佛無妄念,正念永遠不斷,我們有妄

念,剎那在變。第三個所緣緣,就更不相同,佛所緣是常寂光,我們所緣千

變萬化。第四個是增上緣,我們想貪瞋痴慢’妖魔鬼怪給我們作增上緣;想

佛,佛給我們作增上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阿彌陀佛變現的種種莊嚴的

淨土是非常殊勝的增上緣,把我們的其餘三緣引發出來,使我們的性德與阿

彌陀佛無一-無別,性德完全流露出來。阿彌陀佛作一個榜樣是本質。例如

量壽經的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本質,我們熟讀四十八願,了解四十八


,然後我們依照阿彌陀佛也發如是大願,引起我們自己、心性的願變現出來

-∣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此意義廣大無邊,沒有止境,例如說╴∣全事

殊勝的品德,西方世界與其他世界不同之處在此。﹁全他即自﹂之﹁他﹂字

圓圓滿滿的自性,以此種性德作我們的本質,因此到達西方不久即可渲染成

娑婆待久了,自然就染了許多惡習氣,此是環境使然。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

上本質,今天大眾的想法看法作法,均非善業,我們自己本來是善良的,在

西方世界如是,我們現前的世界何嘗不如是。我們今天是以大家的業力作增

-往生之人,其性德並未顯露出來,見到阿彌陀佛的境界自然就帶出來了。

深,愈往下墮。﹁全佛﹂指佛的本質,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種種莊嚴,每

道理即佛菩薩,迷此道理即凡夫。悟了即﹦俱法界,迷了即十法界。迷得愈

即理,全性即相﹂,皆同義,如契入此境界,不但煩惱無,生死也無。悟此

了願


∣叵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指-I阿彌陀佛﹂,就是自性彌陀,這就是果,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大師所用文字不多,講西方世界無論事理性相皆非常透徹,實在是-部難得 的好害。

公經v又苦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書-夜六時。雨天曼陀羅

華。具土眾生。常以清曰-。各以衣械。盛眾妙華。供蓄他方十萬億佛。 即以震時。還到本國。飯震經行。

西方世界常有天樂鳴空,隨各人之意願能聽到其所喜歡的音樂。地面及

道路皆誧以黃金。﹁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佛以此世界眾生對時間的

觀念說,吉夜六時,其實西方並無晝夜。﹁曼陀羅﹂梵語譯烏﹁適意﹂,所

見所聞均適己意。其士眾生之生活狀況,神通廣大,常在早晨清且時,各以

盛花之具,盛眾妙華,供蓑他方十萬億佛。此十萬億佛亦方便說,其實不只


十萬億,烏迎合娑婆世界往生之人,情意很深,捨不得家鄉,每天都可以回

來看看,同時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足見分身有術,往生西方者,皆有此能

力。供佛的福德最大,每天聽佛說法,善根福德日日增長,亦非我們所能想

像,在西方成佛容易,道理在此。我們在經典中讀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

聽眾中有的聽了一半就證果,若是聽-切諸佛說法,那有不大徹大悟的道

理。生到其他諸佛國士只聽-尊佛說法,在西方可以遍禮諸佛聽經聞法,不

能相比。早晨出去供養諸佛,回來的時候正是吃早飯的時候,然後散步,生

活逍遙自在。往生西方活動的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

八解V樂朵聲塵。他灸色塵。華灸色香二塵。食尺味塵。咸華散華經行

是鐲塵。眾生五根針五塵可知。常作者。即六時也。黃金為他

考‧七寶所嚴他界。體是黃公也。曰分初中後‧名書三時。夜分

初中後。名夜﹦一時。牧云書一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


月 •

分 雩

夜 o

且﹑

/偵 止匕 方 o

說 分 際

0

感。佛說晝夜六時不過隨順此方假說分際耳。

念。空間觀念亦無。西方世界有街道而無門牌號碼。彼此可以交通,各以﹑心

世界依正均各有光,稱烏光明世界,沒有曰月星辰,不分晝夜,故無時間觀

三時,夜分初﹑中、後,名夜三時,此是印度時間的分法,前已解釋。西方

我們的金與西方世界的金無論質﹑色、光都比不上。日分初、中、後,名書

作﹂指晝夜六時不斷。黃金馬地,不過就我們世界所有者作比喻而說,其貢

稱﹁勝妙五塵﹂。其勝妙在不染。我們五根接觸五塵,結果可以推知,﹁常

污了我們的清淨心及本性,故稱篇塵。西方亦有這五樣東西,並不染污,故

表,塵有﹁染污﹂義,桌子兩天不擦就-層灰。佛說色聲香昧觸五樣東西染

娑婆世界這五大類﹁色聲香昧觸﹂都是不清淨的,所以用﹁塵﹂字作代

﹛段


八解v曼佗羅。比云適意。又云台華。‘水械是咸華羅。眾妙華‧明非.叉

佗羅一種。應如妙經叼華。糸叼因位。供養他方佛。糸真因含趨

極果。系德無不偏也。且橡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己。還

供釋迦彌勒。皆不雞耳。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找。

-I曼陀羅﹂,此云適意,又譯烏白蓮花。衣械是盛花器。妙法蓮華經講

四種花亦表法,皆各有無量品種,隨各人喜愛而變化。﹁供蓑他方佛,表廈

因會趨極果,果德無不偏也﹂。西方世界完全是以巨佛巨事烏所緣的境界,

不像我們畫-個佛像,佛像不是巨佛,西方世界完全是員的,而且員是圓滿

的報身,非應化身,所以成佛快速無任何障礙,原因在此。其他世界不容易

見佛,即如釋迦佛在世時,常隨弟子-千二百五十五人,並非每人每天都有

向佛請教的機會,如果以佛的境界作烏自己的修行因地,當能成就圓滿的佛


果。釋迦佛對我們恩德很大,將來釋迦滅度,彌勒成佛,你生到西方還要想

回入娑婆見見家親眷屬,每天都可回來,西方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阿羅

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五百世,其天眼能力,只限船-個小千世界’中千他就

看不到了。西方世界帶業往生之人,見思煩惱未斷,他的天耳可以聽十萬億

以外的音聲,天眼亦如是,他、心通能知道十萬億佛土以外世界眾生起、心動

念,這個能力不是自己修來的,而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所以大師說:﹁若 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

八解v食時。即清旦。牧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雛彼土。常偏

十方。不假逾時回還也。比丈顯極樂。一聲。〒塵。一剎那。乃

至璿步彈指。悉與十方旱寶。貫徹無礙。又。顯在娑婆。則濁重

惡障。與極祭不隔而隔。生極樂。則功德甚嫌。與娑婆隔品不隔 也


六種神通中有-種叫﹁神足通﹂,﹁神﹂是神奇莫測,非思想所及。

﹁足﹂是圓滿,表變化自在。西遊記講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即是神通。生到西

方之人在阿彌陀佛講堂聽經聞法,同時分身前往十方諸佛剎士供佛度眾,自

在往返。分身到十方世界停留時間隨眾生緣,一切眾生生到西方都圓滿具足

六種神通,悉與十方三寶貢徹無礙,-聲、-塵、一剎那乃至齡一彈指間日

常生活的小動作,隨拈-法就是全體法界,所以十方三世-切諸佛如來不斷

的向行者說法是有可能的,因烏一切無礙。如大經中所說的-毛端上轉大法

輪,毫無障礙。華嚴經講的-即是多,多即是-,-多圓融,自在無礙。

﹁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我們這個世界污染甚重,

科學家已提出警告,如不急速改善環境污染,五十年後此地球即不適合人類

居住。能否收到效果,我覺得非常困難。佛家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

報是環境,正報是人心。我們、心裡污染比環境污染還要嚴重,我們錯誤的思


想見解引發了錯誤的行烏,欲求祉會安定,必須由淨化人、心著手,在現前這

個階段,非常困難。祉會造十惡的人多,從前造了十惡還有些慚愧﹑心,現在

則認烏是正常現象,娑婆世界有這種濁重惡障,所以與極樂有了距離,兩個

世界不隔而隔。在中國高僧傳、居士傳中有不少見證,如淨士宗法照禪師,

到五台山大聖竹林寺,見到文殊菩薩的故事,我在前面玄義中曾經講過。說

法會後他向文殊菩薩請教,末法時期教眾生修何法相宜?文殊菩薩告訴他

說,修五會念佛法最宜,文殊菩薩還念了幾聲給他聽。法照本來學禪,經此 奇遇,專修淨士,後來成烏淨士宗第四代祖師。

我們這個世界是凡聖同居士’文殊是聖人,我們見不到,與我們不隔而

隔。在高僧傅中,類此情況很多,又如三昧水懺中悟達國師遇到迦諾迦尊 者,亦如曇花╴現。


八解v飯食經行考。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 行令他。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己。

此節說明西方世界大眾生活航棚祝,前面曾診追,色界天U止別鋼食

欲。欲界天以下都不能避免五欲,色界天初禪以上五欲均無,以禪悅烏食。

西方世界超越天人太多了,絕非色界十八層天所可比擬,聲間緣覺都比不

上。帶業往生的凡夫無始劫來有此習氣斷不掉,有時有吃飯的念頭,念頭一

起,境界即現前,-切受用隨念而生,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洗碗筷。

西方世界一切受用皆應念而生,無論物質環境與人事環境都是最殊勝的,由 此可以了解西方諸上善人曰常生活狀況。 公經Y舍利弗。極樂國土。咸就如尾立德蒞露。


帶業往生者完全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功德,更難能可貴者,可隨意

分身,往來十方諸佛剎士,供佛間法度生,與法身大士無二無別。如觀經與

無量壽經所說,凡往生者,均與佛的能力幾乎相同。佛能船手中變現出曰常

用品,如衣服飲食,以及幢幡賣蓋,天花音樂,供佛同時也利盆一切眾生, 此十方世界所無,惟西方如此。

公經︾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烏。白鶴。孔雀。鸚鵡。舍利。

迦陵頻伽。共茆之鳥。是諸眾鳥。書-夜六時。出和雅╴苜。具≡演暢。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具土眾生。問是╴苜已。 皆悉急佛。急法。急僧。

西方世界大眾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部份,就是說法的莊嚴,如同-個學

校,老師與學生日常生活都是在學習。人的╴生最好的光陰是在學校時代,


-踏進祉會則苦難重重0西方世界的人,生活非常自在,╴可以讀自己喜歡讀

的言,作自己喜歡作的事。在學校聽課或聽老師說法時非常嚴肅,必須恭

敬,稍有隨便,即覺失敬,威儀上就有欠缺。阿彌陀佛知道眾生心理,所以

變化許多鳥來說法,大家可以隨意聽法,毫無拘束。是諸眾烏,畫夜六時,

出和雅音。演說諸法,大眾想聽什麼法,牠就說什麼法。╴∣其音演暢,五根

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這幾句包括一切諸佛所說大小乘

教義。聽了佛法之後即心安理得,心安即無雜念,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五 根﹑五力等是講的聖教,念佛念法念僧是講的修行。

八解v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奚也。下咯出六種。今利。舊云騖鷺。琦

禪師云吳瀑鶯。或然。迦陵頻你。比云妙音。未出殺時。音超眾

鳥。共命。一身兩頭。識釗報同。比﹣一種。蜀域磐山等處有之。

「)

皆寄比間愛責老。言其似而己。六時出音。則知淨土不以鳥棲為 回佛餽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0


夜。良以蓮華託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五根等老。﹦一

十七逾品也。所謂叼念處。一身念處。﹣一受念處。﹦忘念處。叼 法念處。

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種類繁多,以下略舉六種,白鶴、孔雀﹑鸚鵡都能

熟悉,可置勿論,﹁舍利﹂古時譯馬騖鷺,宋朝琦禪師云是春鶯,也許是。

﹁迦陵頻伽﹂梵語,譯馬﹁妙音﹂,未出殼時,即能發出悅耳的音聲。﹁共

命﹂是-身兩頭之烏,有兩個神識。在中國未見過,相傳喜馬拉雅山有之。

烏迎合世人喜歡花烏,阿彌陀佛以神力變現許多禽鳥,其美好非人間所有。

因西方無黑夜,禽烏說法晝夜六時不間斷。西方人蓮花化生,本無睡眠,故

飲食睡眠均不需要。人類精神飽滿的時候,睡眠時間甚少,巨正有功夫的人

妄念少,煩惱少,其精神消耗亦少。佛陀在世時規定弟子們只在中夜睡眠,


十時睡貿,午夜二時就赴床。玥在有人睡八小瞄還不夠,將大好昤光泯萱

掉,實在可惜。凡是精神好的,生活一定快樂。

﹁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此句烏總說。經中只說﹁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四種,三十七道品共有七種,漓盆大師又把其餘三種

補說出來,這三種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通常我們只知道三十

七道品是小乘法,其實它通大小乘。佛在涅槃經中說,假如有人能觀八正

道,就能明心見性,此即說明三十七道品是大乘法。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

說,三十七道品無所不攝,無量道品均在其中。也說三十七道品包括整個大

乘佛法。西方是圓頓大乘,焉有小乘。﹁四念處﹂屬觀智,一般人常講宇宙人

生觀,其中有迷有悟,﹁念﹂是智慧的觀察,不是念頭,﹁處﹂是所觀的境

界。此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對初機學人有很大助盆’常說修學很久,

念佛、參禪、持咒、修定,功夫均不得力,原因是疏忽了這三種修學基本方


法。但佛在經中篇什麼不說這三種而由五根五力說起?因篇五根五力是西方

人修行的,他們對舶前三種早已修過了,不必再說。但是對船我們初學宣有

說明之必要。四念處是H觀身不淨。身不乾淨,修行人利用身體成就道業,

不要溺愛他,而世間人利用它造業,實太可惜。身體排泄出來的東西都不乾

淨,觀自己的身體不淨,不會貪愛,怎麼會貪愛別人的身體。身、心世界-切

放下要由自身作起,不再烏這個身體操心,才能善齡養生,會蓑生者疾病

少,可得長壽。人的身體與整個宇宙是-,能順其自然必健康。例如飲食冬

天要吃涼的,夏天要吃熱的。現在人相反,與自然完全不相應,所以毛病百

出。中國古書禮記月令篇’講生活起居,╴年四季十二個月每月吃什麼都有

詳細記載,吃的方法與燒什麼柴火,都有詳細規定,這些幾乎失傳。佛法養

生的原則,視身體如同一部機器,身要動,心要靜。現在-般人身不動,蓑 尊處優,而心則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恰恰相反。


西方人金剛不壞身,不需要飲食,故無疾病。口觀受是苦。人的-生奮

鬥篇了什麼?得到什麼?到了晚年更苦,活得無聊。美國老人公寓照顧老人

生活算是週到,但亦難免疾病纏身,受床第之苦,只坐吃等死而已。佛說三

界均苦。有時亦有樂,但是樂的時間不長,樂後仍苦謂之﹁壞苦﹂,不苦不

樂是﹁行苦﹂,遷流不息,變化無常,這是員話。學佛人生活不同,有-個

光明的未來遠景。念佛身心清淨,讀經會開悟。何況經中說..﹁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彭際清居士所寫往生傳中在家男女居士臨終時預知

時至有不少人,大約在明末清初時代。近四十年來在台灣親眼所見,親耳所

聞,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事實俱在,絕非虛構。曰觀心無常。世人最苦的

就是念頭停不下來,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也是六道輪迥之因。佛教法門雖

多,目的均是修定,方法不同,目的則-。定是本心,念頭是妄心,如何把

妄、心去掉,恢復本心,這是渲功夫。妄、心是一切妄想煩惱的根源,不但在清


醒時持績不斷,夜間睡覺會作夢,妄心剎那生滅,看-切境界都是生滅的。

佛在經中說-切法不生不滅,我們看不出來。佛用不生滅的定心看一切法不

生不滅,我們是以生滅心看-切法,所以-切法均有生滅,如一切動物均有

生老病死。佛說不生不滅是巨的,生滅是假的。沒有念頭是一心,-、心所見

的是垣的,乃是-員法界,動了念頭所見的是十法界。妄、心無常,應捨棄,

要認廈修定,西方世界的人都保有常住廈心。常住是不動,我們習氣重,加 以環境誘惑,難以常住不動。

口觀法無我。四念處前三種是屬勝我們本身的人生觀,第四種是宇宙

觀,﹁觀法無我﹂之﹁我﹂字是﹁存在﹂義,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

虛妄﹂。又說:﹦切有篇法,如夢幻泡影﹂。這就是觀法無我。一般人認

烏-切法都是員有的,所以起了貪瞋痴慢諸多煩惱。愚昧之人認馬身是員

的,一切萬物也是實有的,所以盡情奪取,造作十惡’亳無顧忌,但是造業


必有果報。後世償還起來,恐怕要披毛戴角。腦筋清醒者不造惡業,他知道

人生在此’一切受用皆有定數,不再妄求。更聰明者認篇命運雖有定數而行

善可以改造。有大智慧者更能超越三界,永脫輪迥。四念處是說明宇宙人生

的員相,學佛人絕無憂慮,不烏自己將來打算,斷惡修善,-切造作不烏自

己而篇大眾設想,如此行之,生活環境必日漸好轉,縱然宿命中有冤家對

頭,到頭來也變成好友,-切障礙也逐漸化解。生活務求節儉,能省一分即

能幫助他人-分。這是可以作得到的,並非高調。我們因篇疏忽了這四種修

持,功夫不得力’智慧不開,三昧不成。倘留意及此,放下身、心世界,捨己

篇人,不但功夫得力,而且福慧增長,信心愈強,在生活體驗中能得到感 應,絕對員實不虛。


八解v叼正勤。一己生惡法令斷。﹣一永生惡法令不生。﹦一未生

生‧叼己生雩法令增長。叼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一精進如意 足。﹦忘如意足。叼思惟傘意足‧

三十七道品分烏七大類,又稱馬七科。第-個是四念處,四念處是用智

慧觀察宇宙人生,就是看破,看破後若不積極斷惡修善,就變成消極,所以

再說第--科四正勤。﹁正﹂是勤奮的斷惡修善。善惡的標準古今中外不同,

頗有出入,應以佛法篇準。佛法以戒律烏準,戒與善不同。善的目的是得

福,戒的目的是得定,戒可以出三界,而福報則否。經論講證羅漢果即超出

三界,其所證的是九次第定,謂之出世間禪定。其餘四禪八定謂之世間禪

定。佛在大乘經中說過,凡與自性相應者是善,與自性不相應者烏惡。此標 準太高,下手也難,若以淨宗言之,下手並不難。


佛號是性德的名號,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稱性赴修,全修即性﹂。

念佛人員正知道此中道理者不多,聲聲佛號都與自性相應,念佛是善中之

善,止舶至善。如不能達到此種境界,亦可退而求其次,以戒律馬準則,持

戒即現代人所說的守法,戒是禁戒,律是法律‧佛馬我們所制定的戒律與世

間法律不同,世間法律是維縈倫常道德,保持祉會安定和平,佛法的戒律是

要叫眾生出三界脫輪迥,目的不同。世間法律條文每隔若干年必須修訂,因

祉會變遷很大,古今中外法律均不同。佛的戒律,千古不變,因其超越時

空,佛在三千年前所制定的戒律適合那個時代的人,助其得定開慧了生死出

三界,今天依據從前的戒律修持,依然可以得定開慧了生死出三界。

佛門常說的三聚淨戒,戒律中有一大部份講威儀,即日常生活的規範。

例如出家人具足戒有一一五○條,其中洹正戒律不多,只有四重戒,殺盜淫

妄,接著有十三條叫僧殘戒,共十七條是戒律,其他皆有關威儀,處世待人


接物,日常生活,飲食起居,這些亦等臉-個紀念性的文件,因篇我們現在

的生活與古時印度人完全不同,要了解賃正戒律的精神,然後才能知道如何

持戒,在運用方面,要遵守現代人的法律風俗習慣,入境隨俗,到任何國

家,應與其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求其適應。-到其他地區即能與該地區融

成一片,不至齡發生誤會。佛說,凡是自利的都是惡,凡是利他的都是善。

拜佛拜菩薩雖亦稱善,而所得的是福,如果要想得定了生死出三界則不可

能。在經論中讀得很多,三界六道輪迥是自己造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執,起

心動念都有我,我的家庭,我的財產,這是製造輪迴之因,若把念頭轉╴

轉,想社會國家世界-切眾生,心量擴大,我執漸漸淡了,慢慢再把我執去

掉,六道輪迥就沒有了。念佛人烏什麼臨終時不能往生,即是貪戀自己的家

人眷屬財產事業,捨不得,死了之後當-個守屍鬼。在美國聽說有許多鬼

屋,死了之後還捨不得離開這間屋子。此皆我執太重。念念篇自己幸福著想


乃大錯特錯。

四正勤有四項,茲分別述之。H﹁已生惡法令斷﹂。凡自利損人之事皆

惡,-定要斷掉,從今以後不再作。惡念惡行,果報在三惡道。如已作惡念

惡行而從此不再作,惡緣沒有了’也不會再墮三塗。因果不能抵銷,﹁因﹂

不能掌握,﹁緣﹂可以掌握‧惡緣斷掉,善緣令其增長,預期的果報即可得

到。口﹁未生惡法令不生﹂。惡念惡行惡口時時刻刻防範,令其不生,必須

事理兼顧,如理論不透徹,只在事上儘量壓,很難作到。換﹦之,忍耐是有

限度的,如理與事融化,則忍耐是無限的。理要讀經,事上最好是念佛。我

們是凡夫,無始劫來的習氣不斷,妄念惡念隨時會起來,有時控制不住。念

頭-起,立時念佛,惡念即不會繼績。-句佛號就是覺。

曰﹁未生善法令生﹂。佛在經中說了許多善法,我們未想到亦未作到。

佛經要常讀,且須讀熟,記在心裡,遇到境界現前,佛的教訓油然而生。古


時生活安定,人際關係好。讀聖賢害,把聖賢的教訓,牢牢記在心上,不至

勝違逆太多’佛法傳來中國已有二千年’民間亦以佛的教訓奉烏標準,民初

五四運動以後,打倒孔家店,儒家害不讀了,佛法屬宗教是迷信也捨棄了,

生活標準無所適從。在此時代,特別有效的是佛法所講的宇宙人生的員相,

絕不是神道設教,也不是宗教勸善,實在是至高無上的教育。中國古聖先賢

的教訓非常寶貴亦甚多。民國四十年初期,台大有幾位教授對齡固有文化之

保持並發揚光大皆甚出力。當時台北有-個藝文圖書館,主持人是一位台大

教授,專印我國古籍,後來商務印言館也把四庫全言印出,世界書局亦將四

庫蕾要印出。大藏經亦印出數版,台灣寶島對維護古籍工作確有貢獻‧雖然

出版甚豐,如無人讀與廢紙有何不同?四庫份量太大,-個人一生都看不

完,我有一個設想,即將書中精要的文句摘錄下來,尤其我們現在社會最需

要的修身齊家,倫理道德,互相諒解,和平共存之訓誡,對整個人類都是迫


α需要航。會集之後,編成小冊子’梳避舶世,對大眾有莫大的利盆。

叫﹁已生善法令增長﹂。已經在作的善事,令其繼績增長,不使衰退。

﹁四念處﹂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自在,如意

是﹁回頭﹂’佛家說回頭是岸,過去富貴人家手上常拿著一個如意,如意的

頭是回過來的,乃是表法,要懂得﹁回頭﹂‧佛講了四件事,第-個是﹁欲

如意足﹂。欲是欲望,無論物質精神均應知足,知足即得自在,生活享受不

必過份追求,追求物質,沒有不造業的,縱然有福報,也要打折扣。如把念

頭轉過來,烏社會大眾造福,則樂在其中。如只烏自己追求,必有得失,有

失必痛苦,如烏大眾,事不成就是大眾無福’於﹑心無愧。第二﹁精進如意

足﹂。此句以現代話解釋就是﹁常樂﹂,在修持上有領悟,無論進多進少’

心中必感快樂。第三﹁心如意足﹂,有的譯烏念如意足。即﹁心安﹂之義,

凡事但求心之所安。第四﹁思惟如意足﹂,即﹁理得﹂之義‧世間最有廈實


幸福之人,即是-生不空過,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無過舶念佛往生圓成佛

道。問題在如何把、心安住在念佛法門上。-般人聽後不能接受,以烏大乘經

論中還有更殊勝的法門’何不儘量廣學多聞,有助舶修行。此種構想實因他

對理論尚未盡明瞭,在-生中如能遇到好老師,與好的同修道友,互相磋

磨,還有希望成就,但是可遇而不可求。如遇不到善知識,又將如何?在現

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遇到邪師受它誤導,先入烏主,再遇正

法,反生抗拒,無能力辨別是非廈妄,要吃大虧,甚烏可怕。此時修學,不

能不小心謹愎,第-必須認識佛法的本質,佛法是對九法界一切眾生至善圓

滿的教育。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其內容即是說明宇宙人生的廈相,員相

明瞭,理得、心就安了,唯-方法即是讀經,古人從讀誦經典入門,-般以五

年烏期’由老師指導,各宗派不同,如學嘩吁儼即讀嘩…儼經,不

照。近年來有人問我如何人門?我說,讀無量壽經每天三遍,先念三年9三


千遍念完,即知 如

一句佛號才能得力

何待人處世,在生活方面即能、心安理得,法喜充滿。念這

暮法。觀於苦等叼諦。名慧根。

不息。名精進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名念根。攝 心在正道及諸助道晷法中。相慼不散‧名定根。為正逾及諸助道

八解v五根老。信正逾及助逾怯。名信根。行正道及諸助遺晷怯。勤求

常樂,心安理得,信願持名,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己的念頭斷掉,把利他的念頭,時時提起,造福祉會,放下身心世界,知足

就是疏忽了這十二個科目的修學,所以念佛人對此十二科要特別留意,把利

後世眾生。此十二科對念佛人有很大的幫助,念佛功夫不得力,其主要原因

中。其次此三科十二條西方人早已修行圓滿。大師註經仍然要提到乃是烏了

U止三科在此經牛末振,就雷慣諛,說後面即包括前面’不說亦在其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此是三十七道品中之第四科。﹁根﹂是比喻,如草木之有根,有能生

長、能保持義,故稱馬根。共有五條即﹁信、進﹑念、定﹑慧﹂。下面五

力,其名稱完全相同。佛在彌陀經上說,西方世界的人,無論由何處往生,

品位高下,均須修學此五條。H信根。信是信正道,佛所說許多法門都是正

道,但並不能適合-切人的根機。如入藥誧,千百種藥劑均屬良藥,對症下

藥,可以藥到病除。所以古德常常提示我們要選擇法門,-門深入。至勝廣

學多聞,是烏別人。如要作醫生必須樣樣懂,你開的藥方是給別人吃的,不

是自己吃的。修淨士的人是以信願持名烏正道。淨土三經一論,其中有許多

斷惡修善的方法,如觀經之三福,均屬助道法,幫助我們成就-心不亂,念

佛三昧。如對此深信不疑,則烏有根,聞此法門,也生歡喜心,而未下決

心,信即無根,或者禪淨雙修,密淨雙修以至舷密淨禪三修,均烏無根。

如信有根,則帶起精進。口進根。精進是巨修。精者精純,進者不退,如有


進而不精則是雜進,力量就分散,精神不能集中,信進若無根,考其原因,

還是缺少前面三科十二條的良好基礎。仔細分析今天念佛不得力,精神散

亂,要想身心清淨功夫得力,不得不對前面三科加以認廈勤習,不疲倦,不

懈怠,在學習中得到法喜發出智慧。曰念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

念。二六時中常念佛名即正道法,常念佛的教誨,是助道善法,完全沒有閒

雜妄念,這個念才能產生力量,自有感應。煩惱妄念少,﹑心清淨’智慧增

長,此即相應的效果。讀經比從前明白,愈念愈覺得有新的意義,新的法

昧,功夫愈深,體會得愈廣。口定根。攝心在正道及助道善法中,相應不 散。菩薩位上都離不開這個修學方法。

田慧根。正道助道同樣重要,蓮池大師把信願持名看作正道,也視同助

道,正助雙修都是信願持名,其他祖師大德有將觀經觀想觀像看作助道,這

些開示對舶善根非常深厚者有莫大利盆,對我們並不太對症‧因我們必須先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

n﹤︹----@︹--﹣竺

了解自己身心的狀況,並且對觀經的三福,以及要解前面的三科,解行並 重,才有實效

l

至舶有些人,對舶專念-部經似嫌不夠,還要多學。黃念祖老居士教人

l

了之後把它改了,以此因緣五祖就把衣缽傳與他,他當年才一-十四歲,五祖

五祖叫他在廚房一畏作苦工。老和尚要傳法了,弟子神秀首座作一首侷。他

他給人送柴,偶然聽到有人讀金剛經,他-聽就開悟。後來到黃梅見五祖,

宗惠能大師,他一部經都沒念過。壇經第一篇說他的歷史,他是賣柴的,

要普度眾生,不是專度你-個人。何況大乘經中說,-經通-切經通。如禪

迷了,所以我常講佛法是迷宮,學佛的人不能不當心,釋迦佛無意騙人,他

經足夠,多了就雜了。我們看到浩如煙海的佛法,怎麼會不羨慕?一羨慕就

許多人到臨終時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他們平時一部經都沒念過。可見一部

學佛要念許多經論,他曾指定-、--十種。不過我教人要專,因烏我看到有

|


叫他逃走避難,途中遇到無盡藏比丘尼,向惠能請教涅槃經,有三十六卷之

多,他說他不識字,叫憮﹂儘憾念給他聽,他聽後就給憮﹂巖憾講解,講了

部。在曹溪類乎此事者甚多,如法達禪師念法華經三千遍未開悟,法華有七

門深入可以得到其中精髓,尤其是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均是不可思議的大

永嘉證道歌、信心銘、大珠和尚語錄我也講了很多遍,但我都未學過。如-

及地藏經均未學過,但亦講過法華大意及地藏經。禪宗經典金剛經未學過,

正用功,只有五部經,如華嚴經我只聽了-卷,-部華嚴我也會講,法華經

不作笨事。我講經已快四十年,我在台中從李老師學經已有三十多種,我巨

昧,定慧現前,定現前不烏外界所動,慧現前對世出世法一切通達,聰明人

-切經通,我們何必找麻煩。就憑這-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

第二品是方便品,六祖即把經中的意義說給法達,法達聽後也開悟。-經通

部,念三千遍須十年功夫。請教惠能,惠能說,你念給我聽,他念了二品,

|l|l


經,份量不多內容幾乎無所不包,-切法門均不能超越其範圍,若一門深入

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員正得到定慧。通達事理,-定要專要精,方能相應不

散。﹁馬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舶苦等四諦,名慧根﹂。凡夫有聰明而無智

慧,聰明是由意識心所生,智慧是要離心意識。慧是由定生,、心地清淨’能

生智慧,智慧現前,對正道與助道均能認識清楚,四念處觀即是對齡宇宙巨 相有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

八解v五力老。信根增長。能披疑惑。坡諸邪信‧及披煩惱。名信力。

力是修行有了功夫,樹木到了長成的階段即有力量。信中有洹實的智

慧,觀經所說的是巨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此係最根本的理論,對

此肯定相信不疑,今生往生即有把握。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信講了六個,第

一要信自,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是由自己心


性變現出來的,娑婆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依報正報都離不開心性,心

性才是巨正的造物主。禪宗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禪是用參究的方

法,我們是用念佛的方法。念到事-、心不亂即斷煩惱,念到理一心不亂即見

性。明白這個道理,能不能往生-生成佛,能不能通達-切法門的疑惑就可 以消除了。所以說﹁信根增長,能破疑惑﹂。

﹁破諸邪信,及破煩惱﹂。此處﹁邪信﹂包括-切信仰,甚至齡包括佛

教內的小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與大乘比較都不是正,如再往上提升,提到

絕對的標準,只有念佛法門信願持名是正中之正,至舶其他大乘法門皆屬正

中之偏。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信心堅固有 力,自然就能破諸煩惱,煩惱破盡,可生到方便有餘士。

八解v精進根增長。玻種種身心懈怠。成辨出世大事。名精進力。


在大乘佛法中,大乘菩薩善根唯-﹁精進﹂,世間善根有三種即﹁無

貪、無瞋﹑無痴﹂,世間六道所有一切善法皆由此三善根生出,-般人無論

作什麼事,容易懈怠退轉。出世間法修的人多,而成就者少,其原因就是懈

怠退轉。出世間大事都能精進不退,世間小事更不必說。自己常常怪自己功

夫不得力,以念佛來說,有人念了三、五年,-點效驗沒有。印光大師說,

念佛時有妄念夾雜其間,乃正常現象,不必顧慮。隨它起來,不要理會,只

注意佛號,從妄念亦可以測驗自己的功夫’一般人大約在一支香二小時

半︶的時間有三﹑五個妄念已是很好的功夫,這樣功夫需要三年,若不認員

三十年也不行。若員把事實搞清楚,-定把求生淨土作篇這-生第一件大

事。必然精進,沒有飯吃不要緊,沒有衣服穿不妨事,沒有工作不重要。不

念佛就不得了。以此種精神念佛,-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

祉會苦難太多,憂慮不能解決,一切妄想、執著﹑計較都解決不了問題‧尤


其生在這個時代,讓我們嚐到人世艱苦,不求出離,只有繼績受罪吧。

八解v念根增長。披諸邪念。成就一仞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

前面所說錯誤的想法與見解皆烏邪念,乃至舶佛法亦會有同樣弊病,對

修學有很大的阻力,念根得力,-切錯誤都沒有了。淨宗法門在修持方面比

較簡單,愈簡單愈容易成就,一心專持彌陀名號,╴心專求往生淨士,即是

念有力量。其他妄念自然不生。一心有力,二心就分散了‧智慧未現前,定

慧未成就,其他正﹑邪均與我無干,暫時放在-邊。﹦切出世正念功德﹂

就是﹁信願持名﹂,也是大勢至菩薩所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樣念 根才能有成就。

八解︾定根增長。能哎亂想。發諸事理禪定。名定力。


﹁定﹂能破煩惱。﹁亂想﹂指的是﹁貪瞋痴慢疑﹂。五大類錯誤的思

想,定能破之。事與理包括一切世出世法,理明白了,即理得心安。事與理

均甚複雜,有-理必有一事,有一事必有-理。不可能有理外之事或事外之

理。﹁禪定﹂是外不著相,內不起分別。一切事皆通達,是照見,不是研

究,研究是用意識,而佛法用參究,離、心意識參,識是第六識分別,意是第

七識執著,心是第八識,含藏種子,離開、心意識即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

八解v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d發真無喝,名慧力。

﹁遮﹂是﹁止息﹂義,﹁惑﹂是﹁迷惑﹂,簡言之,所有一切迷惑均不

出此見思﹑塵沙、無明三大類。此三大類變現出無量的錯誤思想,見解行

烏,以至齡不同苦樂的果報。唯有廈實智慧才能止息這三大類煩惱。從小乘

初果到大乘等覺菩薩,都不能離開這五根五力修學的原理原則。


八解v七萼緹分。亦名七覺分。智慧觀諸法時。零能簡釗真偽。不謬耿

諸虛偽法。名擇怯覺分。

﹁菩提﹂梵語,﹁覺﹂義。其作用是防止行者在修學過程中發生障礙。

智慧由根力中產生,前面五根五力最後一個皆烏智慧。如果無根無力即無法

區分一切法之巨妄。談到渲妄,包括很多,如是非、邪正、善惡﹑偏圓,均

在其中,必須有員實智慧才能揀別所要學的法門。對舶自己的根性也要用智

慧觀察,不能感情用事。因烏法未必能契合自己的根性。諸法包括世出世

法’三十七道品中前面三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易懂易學.此

處難懂,難學,因篇我們沒有巨實智慧,-切諸法員妄邪正不易辨別,往往

選錯了法門,精力時間都浪費了。能早日回頭還好,如執迷不悟,一生難有

成就。若無智慧而巨有善根福德者,亦能成就。有善根之人能信,有福德之


人肯修,老實忠厚人容易成就。淨宗自古至今念佛往生者,-大半以上均憑

善根福德而能成就,心地巨誠恭敬,聽此法門相信聖言量,佛菩薩祖師大德

不會騙人,﹁老實﹂就是成功的密訣。說到知識份子就麻煩了。一定要把事

情搞清楚否則他不能完全相信認巨修學。佛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

餘會,專篇這些人建立信心,破迷開悟。由智慧觀察世間,了解世法的巨

相,就不會浪費時間作些不相干的事情,無論造善業或造惡業都是造六道輪

迥之業。佛教我們斷惡修善,此善,非善惡之善。善惡是相對的,兩遢都離

掉謂之巨善‧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好事也有壞事。起念造作必落一邊,縱然作

-切善事,、心中不要落印象,世間利盆眾生之事儘量去作,、心中保持清淨,

作到三輪體空。學佛-切法門皆善,佛所說一切大小乘經典都能使人圓成佛

道,理上說如此,而在事上個人根性不同。佛當年教化眾生,來者不拒,去

者不留,沒有教科書,也無經本,在大會中隨問隨答。當機者聽了就獲盆,


根基厚薄與其得盆深淺成正比例,如有幸值佛,親聆法音,可能聞後開悟而

證果。後世眾生與佛的緣即差-等。佛滅後弟子們結集佛所說法成烏經律論

三藏,後世人讀之,冶靜思惟,自己的根性與佛所說的法門契合否?如自己

沒有選擇法門的能力,佛特別慈悲教我們修念佛法門。佛在大集經中說,正

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士成就,等舶給眾生授

記。佛在無量壽經中說,未法到最後╴切經典滅盡,還保留無量壽經住世-

百年,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是同一部經,無量壽經稱烏﹁大本﹂,阿彌陀經

稱篇﹁小本﹂。非常適合齡法滅盡時,只要肯修,-生即能成就。故稱烏

﹁當生成就﹂的佛法。古來祖師大德根據經文,由佛滅後分篇五個時期,每

個時期五百年。第-個五百年戒律堅固,第二禪定堅固,第三多聞堅固,正

值我國隋唐時期乃佛法的黃金時代。大家均在理論上研究,著述甚多。第

四塔廟堅固,巨修行者少,只是蓋廟。第五鬥爭堅固,在此時期多有鬥爭,


所以藕盆大師叫我們-I隨順諸佛巨實教誨﹂,﹁諸佛﹂就是﹁阿彌陀佛﹂,

﹁教誨﹂就是﹁信願持名﹂。不但阿彌陀佛,乃至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 三世一切諸佛異口同音護持讚歎,普勸後世眾生求生淨土。

我們要知道世法的員妄皆不可取’如不修善,與諸佛度生的本願就有違

勝 擇 法 •

通的管道,主要是意識,五根的作用是了別,無分別。第六意識起作用,分

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員精進。六根門頭,內外交

-∣精﹂是純而不雜,-I進﹂是不退,精進-定要在佛法淨念上求覺了。

中行。名精進覺分。

八解v精進修諸道法時。雩能覺丁。不謬行於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

背,我們斷惡修善,認巨努力去作,而一無所求,在佛法中專修念佛法門, 可 謂


別善惡好醜,眼能見但不分別,心是定的。對外面六塵相當清楚是慧。不起

心不動念是定。永遠住在定慧中是洹精進。定慧是一不是二,定慧平等,定

是慧之體,慧是定之用。也可以說慧是定之體,定是慧之用。明白此事實而

很難作到‧我們如要分別執著就用念佛的方法,分別執著阿彌陀佛。功夫用

得純熟, 再把阿彌陀佛去掉,以這句阿彌陀佛名號作手段,能達到理

亂,達到此種境界,仍然在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佛只作偃榜樣是他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心不

讀經每讀一遍都有一遍的悟處,而且愈悟愈深,此之謂善能覺了。不要修無

的,祖師說,他的佛法沒有搞通。﹁善能覺了﹂是由修學功夫體驗出來的’

彌陀經,念阿彌陀佛。這是祖師們徹底的覺悟。凡是學佛不願意求生淨士

舷性相各宗到最後仍是念佛,在中國最盛行的禪宗,禪門日誦,到晚上念阿

佛號實在不可思議,佛說華嚴,最後是念佛。佛說法華最後也是念佛,乃至

受用,無念是自受用。念、不落空,無念、不落有,稱之烏﹁中道﹂。這句

|

233


∕固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盆的苦行,例如不過中食,小乘人對此非常重視,午後可以飲糖水﹑牛奶等

o

丁 止匕

﹣骨 士

0

休 顛 不

~

o

﹁法喜﹂在世間法中亦有,如論語第一句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暑

有悟處,意昧無窮,即是法喜。從前小學生入私塾,七、八歲讀四言,到了

o

流質,其有沈澱者皆不可食。大乘法讚歎吃素,目的在培養慈悲,間接不殺

得 法

七、八十歲仍然念得津津有味,因其確有領悟,即覺快樂,讀書樂是人生最

﹣暑

生,況且現在的肉食帶給我們許多疾病,在美國青菜還可以吃,農藥少,台

Jα、

灣青菜看起來漂亮,但不是昧道,可能噴的農藥太多。大陸的青菜昧道確是

不同 。

解 喜覺分。

v

乎?﹂此﹁說﹂字即法喜,法喜是由內心發出來的。以巨誠恭敬心讀經,覺


高的享受。

大師說:﹁不依顛倒之法而喜。﹂儒家的經典,與世俗言籍比是正,若

與佛法比,佛法是正,儒家修學的目標不外修齊治平,不能出三界,小乘法

與大乘法比,大乘法是正,大乘佛法與持名念佛比’持名念佛是純正,超越

-切大乘法門。如再修學其他法門就把精力時間浪費掉了‧無量劫來希有難

逢 機會 會,今天遇到了,認垣修學,愈學領悟愈深,愈學對往生西方世界信 逢的 航機 、心 愈 員 切

﹁捨﹂是對外的,如此區別,容易了解。﹁諸見煩惱﹂即-般經論上所說的

此是七費支的第四除覺分,與第五的捨覺分很接近,﹁除﹂是對內的,

除覺分。

公解v若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喜能覺了。除諸虛偽。不損真正霎根。名

<


I叵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l見思煩惱﹂,或稱篇見思惑。此馬煩惱的總稱,亦烏三界六道之根源,見

思煩惱若斷掉,則六道輪迥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證道歌說:﹁夢裡明明有六

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見思惑分見惑與思惑二種。見惑是@身見﹑◎邊

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思惑是@貪、◎瞋、◎痴、@慢、◎ 疑。後面有詳細解說、茲不贅述。

淨宗修學依彌陀經及無量壽經,彌陀經經文不太容易懂,幸有蓮池大師

的疏鈔與藕盆大師的彌陀經要解二種不朽之作,對我們修學有莫大的幫助。

只要念佛功夫純熟,禪宗的境界與效果我們也能得到,他們用參究的方法,

非-般人所能作到,我們用一、心專念的方法,人人可以作到。當斷除諸見煩

惱之時,非常善巧,除諸虛偽,並不損巨正善根,世間法三善根即無貪﹑無

瞋、無痴,假如把煩惱除掉,壞事當然不作,好事也不作了,就損害了巨正

善根,路子又走偏了。世出世法的斷惡修善,天天要作,沒有惡,故意作一


點惡,沒有善,故意作╴點善,啟發自己的覺悟,生活中還在表演,這就是

善巧方便,無作是自利,作是利他。出世法的善根只有一條’就是精進。勇

猛精進,無有疲厭,不損害員正的善根。﹁除諸虛偽﹂,個人的名聞利養以

及享受皆烏虛偽,世間人斷惡修善有目的,並不是無條件的。無利盆他就不

作。諸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悲能拔苦,慈能予樂,慈悲上加-個 ﹁大﹂字即是無條件,-切有條件的都是虛偽。

公刪叮︾若捨所見念砂行換侃毗叮。舅行能麗几了所捨之煥侃。么仳偽不倉貝。‧水不追憶。

名捨覺分。

捨是對外境說,亦即常說的身外之物,內放下見思煩惱,外放下五欲六

塵,名間利養。境是境界,眼所見者皆曰色,耳所間者皆曰聲,鼻所嗅者皆

日香,乃至舷意,意即念頭,念頭所緣謂之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


對外面六大類境界即-I色聲香昧觸法﹂。此六大類的境界虛幻不實。所謂洹

實是永遠存在不會改變的,如會改變即是虛傭。人的身體有生老病死,時時

刻刻起變化,不是巨實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天親菩薩將

-切法歸納成-百大類稱之烏百法,相宗有-本百法明門論,大乘入門的

害,-百法中又分烏有烏法與無烏法‧有烏法是有生有滅的,無烏法是無生

無滅。無烏法有六種,有篇法中包括、心﹑心所﹑色﹑不相應行,有九十四

種。無烏法中有虛空無烏,虛空似乎自古至今沒有變化,變化就不是員的,

不能執著,執著即生煩惱,乃是自找的,既然知其不是巨的,也要知其所以

然,然後才能巨正放下。佛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員﹑心本性的相分,本性

是能變,相分是所變。可知能變是巨的,所變是假有。本性是巨空,六祖說

﹁本來無一物﹂,而能變現-切法,所以本性是體,相是現象。華嚴說:一

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相有變化,因識在起作用。識是分別執著。例如


本性現相,此相謂之﹦巨法界﹂,心中有見思分別執著即變現出六道輪

迴,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切諸佛菩薩也是自己心性變現之物,常說

﹁唯、心淨士,自性彌陀﹂。我們現在何嘗不是唯、心穢士,自性釋迦呢?離開

心性無有一法可得,此是﹁善能覺了﹂。何況佛在經上開示,-切法從心想

生。、心想什麼就變什麼。大多數人死了就墮三惡道,他想貪、墮餓鬼。想

瞋、墮地獄。想痴,邪正﹑善惡、利害辨別不清楚,糊里糊塗,墮畜生。念

佛想佛必定成佛,念天想天,-定會生天。基督教天主教生天堂是巨的不

是假的。如果念佛想佛,而心中又想貪腹痴,則三惡道仍然有份,西方去不

了。這個道理搞清楚,就要一切放下,死、心塌地念這句﹁阿彌陀佛﹂,這-

佛 說

阿 擱 陀 經

解 講 紀

n﹣乙○Jo﹣‧︺

-I緣 扭大 …慈﹂,如父母之愛子女,沒有條件。五欲六

’﹁同體

生員能超越三界,同時隨緣隨份幫助別人開悟,離苦得樂,這是自己的大慈

裡面產生 9營旭

悲心,沒有任何條件,本分上應當要作的,因烏一切眾生與我同體 大悲﹂


塵,名間利養,既皆虛妄,把它捨了。捨了之後,永遠沒有追念,這叫﹁捨 覺分﹂。

八解v若發諸禪定之時。雩能覺了諸禪虛假。不生愛兄妄想。名定覺 分。

前面兩種作到有巨實效果即得禪定,﹁除覺分﹂使內心清淨,離開-切

分別執著,﹁捨覺分﹂決定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禪定自然現前。除捨功夫

深,定功亦深。定是中途站,不是究竟的目標,而且禪定淺深,無量無邊,

絕不可得少烏足,炫耀齡人。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烏什麼不能達到九次第

定,證羅漢果,超越三界?其病根即是﹁愛見妄想﹂。行者對定中境界非常

喜歡,且誤解烏已入了涅槃。如果不生愛見妄想,禪定能生智慧。念佛人念

到功夫成片即接近禪定,念到事-、心不亂就是禪定。此時絕不可生起愛見妄


想,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常常與諸佛菩薩比,切莫與凡夫比,以防生起貢 高我慢之、心,永遠保持謙虛,-切恭敬,此是定覺分。

八解v若修出世道時。雩能覺丁。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娛。當念用擇

法精進喜﹦一覺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動。當念用除泠定三覺分。 以攝持之。調和適中。名念覺分。

七菩提分應用舷平常修行功夫上,用得妥當,齡修學有很大幫助。任何

宗派法門,毛病有二種,-烏昏沈,常覺疲倦,精神提不起來,念佛未久-

止靜即打瞌睡。功夫-定要保持定慧均平。定多了即昏沉,慧多了即覺心中

浮躁,妄念七上八下,如果有這種情況,即用前面擇法﹑精進、喜三覺分以

調整之。打坐時有此現象,即起來繞佛或拜佛,或想阿彌陀佛在因地上努力

精進修行,見賢思齊。念佛堂古時依眾靠眾,有好的修學環境。現在大的道


場都變烏觀光區,遊覽車川流不息,難得清靜,今天廈正用功還不如在家

裡,現有錄音帶,錄影帶,念佛機,比從前方便。邀幾位志同道合者互相共

修。我們達拉斯道場內分三個區,繞佛、拜佛、靜坐念佛,各不相擾,無法

師頜導,放念佛機,佛聲不斷。進到佛堂-句話不說,見人不打招呼,完全 根據佛號念佛,沒有任何壓力。

如果心中妄念很多、浮動掉舉,此乃無始劫來的習氣,在日常生活中修

練,用除﹑捨﹑定三覺分以攝持之,時時調和適中,作到不夾雜,雖-時不

能除盡,切不可操之過急,不可勉強,一定要身、心舒暢歡喜,愈學、心愈清 淨,煩惱日減,智慧增長,就對了。

公解v八聖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無媽行觀。見叼諦分明。名正見。

三十七道品最後一科是八正道’又稱烏八聖道。八正道是佛門中重要科


目,標準很多’小乘也有八正道,大乘每-宗派亦各有八正道,標準均不

同。大師在此處所說乃是原則性的,﹁修無漏行觀,見四諦分明﹂。﹁四

諦﹂是世出世間法的總稱,﹁苦﹑集、滅、道﹂,苦是世間果報,集是世間

因緣,說明世間法的員相。滅道是出世間法,滅是滅煩惱,滅生死。滅是出

世間果,道是出世間之因。﹁苦集滅道﹂是兩重因果,亦是宇宙人生之廈

相。若想見道,要修無漏行觀,此句包括-切大小乘修學方法。﹁漏﹂是

﹁煩惱﹂的代名詞,與巨心本性相違背的名詞。此乃比喻巨如本性有了妄想

分別執著,就把本性中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無量功德有所漏失,與本性相應

者謂之﹁無漏﹂,所以要修無漏法才能見到宇宙人生的巨相。小乘聖者斷了

見思煩惱,謂之無漏,與大乘比,斷了見思,尚有塵沙無明未斷,不能稱烏

巨無漏,必須把見思塵沙無明斷了,在大乘圓教是十地菩薩的品位。地上菩

薩又稱﹁大阿羅漢﹂亦稱﹁無學﹂,已經畢業了。通常破-分無明見一分虞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性的菩薩,也把他列入巨實無漏行觀,即圓教初住菩薩以上,別教登地菩

薩。所以八正道之標準很高,在-般宗派達到這個境界不容易。淨宗是平等

成佛法門,-切眾生修平等法,等覺菩薩與凡夫修同-個信願持名,求願往

生,平等的修學與證得。如對舷西方依正莊嚴能信得過,不懷疑,乃淨宗之 正見,與諸佛如來見解相同。

八解v以無媽心相慼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為令增長。八大惺槃。名正 思惟。

-I無漏、心﹂是╴!巨心﹂,妄心是有漏,不清淨的。觀經講至誠心,大乘

起信論講直、心,儒家講誠意正、心,亦與此無漏心相似。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

慧,無漏心即實智,起作用即權智。﹁動發覺知籌量﹂是指起作用,即、心經

所說的﹁照見﹂。此處所說﹁思惟﹂並非我們平常所說的研究考慮落在意識


中,此思惟是代表-切通達明瞭,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即通達明瞭,能

增長進入如來果地上所證的大涅槃,此即﹁正思惟﹂。在崢仕淙即用第六意

識,-天到晚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想阿彌陀佛,就是正思惟。果報是 往生淨土,往生後一生中必證得大涅槃。

八解v以無媽慧。除叼邪命。攝諸口紫。住一切正語中。名正語。

此﹁四邪命﹂即知見思想以及謀生方法不正。第-、方口食。﹁方﹂指

﹁四方﹂,交際應酬,到處遊玩,對豪門權貴諂媚巴結,貪圖供養。第二﹑

維口食。以咒術治病占卜吉凶,算命看相看風水。第三、仰口食‧仰觀星

象,作吉凶預言,均屬迷惑眾生。第四、下口食。自己耕種維生。佛教傳到

中國以後,此四種仍存在。中國與印度不同,印度對出家人非常恭敬。出家

人托缽乞食,民眾供養,而在中國對出家人乞食多易存輕蔑譏笑之心,恐眾


生造罪業,故行不通。前面曾經提到僑梵波提是-位得道者,他有個毛病嘴

巴常常動,恐怕人家譏笑造罪業,佛不准他乞食,受天人供蓑。樹下-宿在

中國也行不通,印度高僧來華是我國帝王朝庭禮請而來,中國人尊師重道,

那能叫老師在樹下度宿。所以中國對高僧飲食起居應一芰到優遇,豈可令其樹

下宿。所以印度生活方式-律廢棄。中國道場之建立皆有山有田,租與農

民,按期交租,寺廟生活,頗烏安定,心安則道隆。今日要依靠信徒供養,

故不敢得罪信徒,所以這四種邪命難以盡除。我們離開這四種邪命,過簡單

生活,也可以過得去。如不能吃苦,則道業難以成就。佛最後叮囑以戒烏

師,又在經典中說,以苦烏師。清苦生活可使人有出離想,亦可作-般修行

人最佳的榜樣。╴切放下,-心在道,尤其此法門,成就無比的快速。如巨

肯修,經上講若-日若七日就能成就。此經烏-切諸佛所護念經,既烏諸佛

所護念,則-切天龍八部護法鬼神自然-律護持。我們儘管放心,生活統統


交給佛菩薩,不必操、心。這種說法初機同修聽了可能不會接受,也不敢作。

第一是對此法門認識不夠清楚,第二是善根福德不夠。我初學佛時,章嘉大

師對我說,你這-生專心修學弘揚佛法,自己身體生活方面都不要顧慮,-

律由佛菩薩去安排,再清苦也無所謂,反正自己不必操、心。我對章嘉大師非

常尊敬,認員依教奉行,我得到-點好處-點自在,皆是章嘉大師的恩惠。

﹁攝諸口業﹂,不說人家是非長短,說話不要粗魯,不要花言巧語。﹁住-

切正語中﹂,亦即本份上的言語。不僅是在淨宗道場,即-般寺廟出家人彼 此問對,皆以阿彌陀佛答之,乃一切宗派法門通用的正語。

八解v以無媽慧。除身一仞邪紫。住清淨正身紫中。名正紫。

我們在造作時叫﹁事﹂,也稱行烏,其結果就叫作﹁業﹂,以因果看,

行與事是因,業是果,業有善惡,起、心動念思惟想像是屬意業,意在造業,


言語是口造業,身體造作是身業。中國人講禮節,禮是制度,-舉-動都要

合乎禮節,維繫祉會秩序,但不能過份,要恰到好處。現在這個時代,儒家

的禮沒有了,佛門的威儀沒有了。我們無力挽救,但是要警覺,保持自己的

節操。對人禮讓,自卑而尊人,不造-切惡業,利用這個身體,口念佛,、心

清 淨

0

0

想佛,身拜佛,按儀規專修禮拜,拜中有觀想,夏蓮居老居士編的淨修捷要

解 以

無 漏

慧 •

通 除

=

紫 中

命 牙﹟

0

修持作不宣的表現,亦是烏名聞利蓑。第三、占相吉凶。以看相算命作手段

表現與眾不同,目的在求得他人對其恭敬供蓑。第二、自說功德。對自己的

現在的話即打知名度,第-、詐現異相奇特。﹁詐﹂是欺騙,﹁現﹂是故意

所謂-l邪命﹂是篇了名聞利養,即以不如法之事以維生活均謂之邪命。

v

有拜佛法,只有三十二拜,在早晚課作亦甚好。 八


接觸大眾,希求他人恭敬供蓑,視其烏神明。第四﹑高聲現威d大言壯語而

現威勢,以求利養。聽說有出家人喜歡罵人,經常以長者姿態教訓人,善知

識章嘉大師利李炳南老師對任何人都是和顏悅色,-點架子沒有,他教訓-

個人一定把學生叫到房間,對他-個人訓貢。教訓╴個人,乃是員正看得起

他。第五、說所得利以動人、心。以上五種在佛門中稱馬邪命,我們要以清淨

、心遠離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即正常生活維持我們生命謂之﹁正命﹂。

最要緊的要勤儉,生活愈簡單愈好,所求者少,容易得到,故不必貪求。在

此社會保持平安度過,不澶大小橫逆之事,必須不造惡業,縱然前生已造惡

業,今生諸惡莫作,沒有惡緣,不會結果,這不是一句口號。-生中儘量修

善,福德天天增長,冤家債主不得其便。馬善不必宣揚,免招嫉妒障礙。學

佛人全、心行善,應三輪體空,-無所求,方是正道。佛在世時,佛的從弟提

婆達多想盡方法害佛,自己欲取而代之,佛弟子中亦有專門搗亂破壞僧團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n乙匡J︹Ⅱ︺

衣缽奪回還要加害於惠能。唐朝時人

心淳厚,尚且如此。我們無福無德

進修的手段,此句佛號是自性本具性德之總稱。換言之,-句阿彌陀佛即可

惱,﹁不懷疑﹂即是沒有無明,此即淨念相繼。在修學過程中用一句佛號作

慧,淨是清淨,清淨、心中-個雜念都沒有,﹁不夾雜﹂即是沒有見思塵沙煩

根﹂。﹁念﹂字是﹁今心﹂二字組成,就是現前的心,中國文字充滿了智

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淨念相繼﹂,能作到淨念相繼自然能夠﹁都攝六

八 解 v以 無 鳩 慧 和 應 。 勤 行 精 進 。 修 惺 槃 道 。 名 正 精 進

佛,他們不要,各不相礙

人無爭,船世無求,世人所爭的名聞利養我們都不要。我們所要的老責念

9

者。在中國最明顯的例子是五祖傳衣缽與惠能時,許多人不服氣,不但要把

||

以把我們自性喚醒過來,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求生淨土﹂即是﹁修涅槃

|


道﹂,此之謂正精進。

八解v以無媽慧扣應。念正道及助逾法。名正念。

蓮池大師說,信願持名是正道也是助道。諸佛菩薩在本經、無量壽經及

觀經中還有許多修行方法皆屬助道法,幫助念佛功夫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淨

士五經-論已經夠用了。學得太多反而成了障礙。祖師大德開示教我們以經

典烏綱,以祖師大德語錄烏目,就不會亂了。尤以近代印光大師文鈔最篇契

機,因其距離我們年代最近,他所見祉會的病態與現在亦相近。

公解v以無媽慧扣應入定。名正定。

定有邪正,有究竟不究竟,乃是比較性的。在大乘法中皆屬正定,佛家

常說有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皆是修定。佛法修行的總綱領


是三學,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在許多方法中

之信願持名是無漏慧,此乃諸大菩薩文殊普賢垣實智慧之選擇’員智慧的

選擇,決定沒有疑惑,也絕無夾雜,所以他很快就成功了。今天我們的大問

題是選擇並沒有錯,但不相應,因烏與自己的、心不相應,我們心不清淨。所

以仍有懷疑。一生修行只依靠這-部經已足以保證我們一生圓滿成佛,如還 要多搞其他經典,縱然仍能往生,品位亦不會太高。

八解V比等道品 。休生喊匈諦而修。即藏教道品。休無生叼諦耐修。即

通教逾品 。休無量叼諦而修。即別赦道品。休無作叼諦而修。即

圓教道品

依據天台宗的判教,天台大師將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典判烏╴I藏

通別圓﹂四教,最早在印度的結集,只是把佛已往所說的記錄下來編成經典


流通,並無詳細分類,傳到中國之後,在隋唐之間各宗各派祖師大德’烏

了教學方便將經典加以分類,因各人根性不同,由淺而深。藏教是小乘,依

佛所講的經律論,如四阿含經馬經藏,毗奈耶烏律藏,阿毗曇烏論藏,中文

所譯小乘三藏相當完整。且傳至泰國、錫蘭等國,所傳皆用巴利文,其經典

與藏經中小乘經典比較,他們只比我們多了五十幾部,可見中國所翻經典相

當完整。小乘經在唐朝時曾興盛-時,後即衰落,因其翻譯文字不佳,義理

亦不流暢。其次-般出家人多已奠定儒道二家之基礎,近乎大乘,不屑船

研讀小乘經典,且小乘所講的是生滅四諦,完全由事上著手。通教是大乘的

開始,前面通小乘後面通別圓‧別教是純粹大乘,圓教是究竟圓融。四諦與

三十七道品,馬-切佛法的綱要,通大小乘。三十七道品即四諦的展開。四

諦中有苦集滅道。前面曾提到過,﹁苦集滅道﹂是世出世間╴切事理的廈

相,佛所說一切法無他,只是把宇宙人生的員相說明而已。世間人無人能說


出,雖有不少宗教家對世間因果亦曾道及,惟只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世尊不得不出現舶世間,烏眾生說明巨相,佛雖詳細說明,其目的還要

叫我們親證。佛法修學有四個階段,信、解、行、證,絕不是只有信就算了

事,尚須根據理論方法去作,以行持證明其效果。第一種藏教,依生滅四諦

而修。若是講世間果報,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一般不善不惡的凡夫死了之

後四十九天內又托生烏人,生死輪迥沒有止境。其他宗教所說的永生只是生

到天上壽命長而已,終將五衰俱現,並非巨正永生。﹁集﹂是起惑造業。對

事責巨相不明瞭,即生妄想煩惱,因而造業。業有善惡,舷是有六種果報,

上面三種是三善道,天、阿修羅﹑人。下面三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皆 迷惑造業所感得的果報,自作自受,此之謂﹁集﹂。

符按..前談五衰一詞為佛家術語。天人將死時’現五種衰相。涅槃經云..-I釋提

桓因︵仞利天之主’咯稱帝釋︶,命將欲終,有五相現,一者衣裳垢膩’

i


一一者頭上花萎’三者身體臭穢’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樂本座‧﹂有此五 種情況’天人即將命終’隨業再人輪迴。

╴滅﹂是要把三界六道的因滅掉,滅煩惱、滅妄想,滅是出世間的果

報,滅又譯烏圓寂或涅槃,﹁涅槃﹂是梵語音譯,意思就是死‧﹁圓寂﹂,

圓是圓滿,寂是寂滅,圓滿寂滅了妄想與煩惱,以及生死輪迥。小乘羅漢所

證得的即謂之涅槃。三界六道之因滅掉,果報當然沒有了’舶是超越了三

界。但其滅尚未究竟,他只滅了三大類煩惱之-的見思煩惱。還有塵沙無明

未破,只是超越三界,沒有明心見性,稱之烏小乘涅槃。如要達到滅的效果

必須修道,道是滅之因,滅是道之果。簡單說道是三十七道品,亦即佛所講

的無量法門。對此無量法門,應依自己的根性、生活條件作馬選擇的標準。

佛說了許多方法,由我們選擇,有許多人仍有小乘習氣,比較保守,重視事

項儀規,大乘往往不拘小節,如南傳佛教與中國大乘佛法有很明顯的區別。


小乘根性依生滅四諦修行即屬舷藏教道品。第二種通教,大乘的開始,有些

人對船小乘甚篇嚮往愛好,對於大乘亦甚羨慕,此種根性的人佔大多數。故

通教前面通小乘’後面通大乘。其根性比前面的人聰明,領悟力強,他所依

據的苦諦,可以隨緣放得下看得開;至勝集諦,他起心動念均不可得,看世

間法比一般人淡薄,對修學有很大的幫助;至舶道諦,般若經常講﹁不二法

門﹂,與集諦同樣如幻如化;滅諦也沒有生滅之相,因篇佛烏我們所說的菩

提涅槃也是如幻如化,念佛人如是此類根機,他一定是依通教道品修學,通

教與藏教道品須有好老師,承其指點易勝成就。通教最怕走火入魔,流船狂

慧。怕其無廈責智慧誤入惡取空。第三種別教是純粹大乘菩薩法,不通藏教

亦不通通教,含無量無盡的法門,別教內容是無量四諦。苦諦有無量相,十

法界果報不同。華嚴有四諦品,其內容完全講別教無量四諦,華嚴是圓教大

乘菩薩法,圓教可以包括別通藏。果報既無量無邊,其因緣當然也是無量無


邊。-切眾生妄想執著分別煩惱,各各不同,法門無量,故道品亦無量。藏

教有藏教佛,通教與別教亦均有佛。惟其果位境界不相同。藏教佛比阿羅漢

位高,還不如圓教初住菩薩。初住菩薩見性,而藏教佛未見性,藏教阿羅漢

等齡圓教的七信位菩薩,藏教的佛等腿八信九信而已,故未見性。通教佛亦

未見性。別教佛等舶圓教十行第二行位菩薩。圓教初住,破-品無明證-分

尸﹄

別教 教佛四十法身 身, ,別 -品無明只斷了十二品,並未完全斷,算已見性,圓教佛 四十一 品無明 全 斷 了

修淨土的大眾如果是別教根性,大多數依無量四諦而修,有的遍涉大乘

經論,果垣是利根,走了-段他會回頭。歷代祖師們如永明延壽大師,由禪

宗回頭,相當舷通教根性,但他對大乘涉獵甚廣,通教講空,別教講有,不

是完全講空。又如蓮池藕盆以及印光大師年輕時均是涉獵許多大乘佛法,

大半都是別教的根機,但是到了晚年根性成熟,把所學全部放下,專學念佛


法門,這一專就變成圓教了。由此可知圓教根機是可以培養的。所以蓮池大

師到了晚年’他說:三藏十二部讓與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自己

-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漓盆印光亦復如是。回頭愈快愈殊勝,

將來品位必高。巨正知道這個世界是苦,必求出離’除-句佛號外,別無他 事,乃是廈正覺悟的人。

第四種是圓教,講三諦圓融,圓修圓證,他看四諦法是無作四諦,巨妄

-如,性相不二,、心地巨正清淨,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所看宇宙人生確責與

他人不-樣,所謂﹁諸法盲相﹂他看到了。、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行﹂就是﹁用﹂,用最深的智慧觀察宇宙人生。五蘊皆

空,一切萬事萬相皆是五蘊組合,亦即萬法皆空。﹁空﹂現的是性,﹁色﹂

講的是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性相-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理事

不二。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凡夫看到是生死,圓教菩薩看到是涅槃。


凡夫看到是生滅,圓教菩薩看到是不生不滅。現在科學發達對舷佛經中所講

的境界有某些部份提出很好的證明,科學家講物質不滅,精神亦不滅。圓教

菩薩看一切法是緣聚緣散,大乘法重視緣生,緣聚則有,緣散則滅,其貫緣

聚也未生,緣散亦未滅,此是事實。譬如這本書,許多紙張訂成-本謂之

害,書相現前,把它-張-張分散,書沒有了,其實未滅,現象不過是緣聚

緣散而已,若執著言的相是錯誤的。金剛經講世界是﹦合相﹂,﹁﹦是

基本的物質,佛經稱之烏﹁微塵﹂,相沒有生滅,心性亦無生滅。大菩薩神

通示現,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烏說法,明白這個道理,即能控制環

境,可以隨、心所欲變化,此之謂神通。現在科學家說能與質可以互相變換,

能是質之能,質是能之質。心能可操縱物質,甚深禪定中可以得神通,隨、心

所欲控制質能,今天科學家尚未能研究到,未能突破到心能。說到道,它是

偏邪皆中正,無道可修,修而無修,無修而修。滅諦,生死即涅槃,無證而


證,證而無證。淨宗學人如圓教根性,會偏重無作四諦而修,即圓教道品,

根性,不必用這個方法。

這個四種道品迎合他的根性,使他生歡喜心,可以暫時用之,如果不是小乘

微,可以不必用四種道品,惟小乘根性的人,發心念佛求生淨土,善知識用

沙無明未斷。西方淨土本來無有五濁,即使在凡聖同居士五濁的現象非常輕

﹁半字法門﹂是比喻,﹁半﹂是不圓滿,藏教只斷見思,並不圓滿,塵

法。有利根老。於叼淨土。皆得聞也。

八解v藏道品。名丰字怯門。睜土濁輕。似不必用。為小種先熟者。或 暫用之。通道品‧名大求初門。三求共稟‧同居淨土多說之。釗 道品。名獨菩薩怯‧同居方便淨土多說之。圓道品。名無上佛

可知淨士宗包括藏通別圓,各種不同的根性與層次,圓滿包括所有-切法門。

|


通道品名﹁大乘初門﹂,三乘共稟,聲聞緣覺菩薩都要修學的,是-個

共修的普通科目。同居淨土是帶業往生的眾生所居,見思煩惱未斷,只是念

佛功夫得力,把煩惱伏著。故通道品有修學的必要,幫助他們了解這些理論

與方法。別道品名﹁獨菩薩法﹂,乃大乘菩薩法非三乘共修的,同居士與方

便土的菩薩有其專修的學科。而實報及常寂光士的菩薩並不需要別道品。圓

道品名﹁無上佛法﹂,大乘經中常說,佛以-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佛說法的音聲叫圓音,這四種不同行人同時聽佛說法,小乘人得小乘利盆,

乃至圓教人得圓教利盆。此種情況不難體會,譬如學校老師上課,學生所頜

悟的各不相同。圓道品是無上佛法,無論在那-士皆能聽到,因西方世界四

士圓融。-切經論讚歎西方世界就專對此-點而說。-切諸佛世界亦皆有四

士,而不圓融,如圓道品,只有在寂光士及貢報土可以聽到,此是他方世界

的情況。在西方世界,圓教根性者往生西方生到凡聖同居士,亦能聽到無上


佛法。釋迦佛初成道講華嚴也是圓道品’在菩提樹下說法’有兩個說法,-

說二七日中,一說三七日中,烏四十-品法身大士所講,在定中講華嚴,熱

鬧非凡。而凡夫只看到佛在菩提樹下草堆上打坐,眾生沒有份。小乘人執著

在事相上說大乘非佛說,佛滅後六百年,龍樹菩薩在龍宮裡取出華嚴經。現

在人不承認,認篇潛水艇南北極都去到了,未發現龍宮。現在人皆知有鬼,

人鬼雜居,而人見不到鬼,因我們住在三維空間,他們是在多維空間。佛可

以隨類化身,亦能變現六塵說法,皆篇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這種情況就是經 上所說,以生滅心測圓覺海,無有是處。

四種淨士’凡聖同居士中四教經典均有,龍樹菩薩在龍宮裡所見到的華

嚴經,其數量之大在地球上無法容納,中本亦大,只取下本,下本即提要。

傳到中國,所譯者只有原文之二分之-,並非原來的下本。原華嚴下本有十 萬侷,諸位欲知其詳可參考龍樹傳。他是八宗祖師。


久解v如是啟寸怯者。紲 等罰俞念處正勤。如意足。等餘叼攝六度。十力無

畏。無 量 法 門 也

護使接受的人深烏感動。第三是利行,利是利盆,世人看利甚重,如有好

探詢何以未去,這-問我就不能不去。第二是愛語,言語之間對學生員誠愛

北青田街八號,叫我每星期天到他家去,如有-﹑二次未去,他即找人向我

最初拜章嘉大師學佛,他對我們初學之人非常關心,即用四攝法。他住在台

再介紹與佛法,他即容易接受。也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之意。我

是愛語,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布施即予眾生以恩惠,慢慢感情深厚,

攝六度等等。﹁四攝﹂即攝受眾生,亦即接引眾生之義,第-是布施,第二

勤、四如意足經文中沒有,前已介紹過,其他無量法門,也略舉幾種,如四

經文有-﹁等﹂字,包括大小乘所有法門,前面三科在四念處、四正

0


處’必願接受教誨。第四是同事,前三項易行,第四同事,自己必須有高度

的智慧與甚深的定力,否則必致失敗。如某人喜歡打麻將即同他-起去打麻

將。此是大菩薩的作篇。同事是接引眾生最高的方式。﹁六度﹂是菩薩的行 法,前面讀過。

﹁菩薩﹂是覺悟的眾生,古譯烏大道心眾生,新譯︵玄奘的規範︶烏

﹁覺有情﹂。佛沒有情,情完全化篇智慧。在大乘佛法中,智與情是一個,

覺悟了,情就變成智慧,迷了智慧就變成情識。覺悟者處世待人接物,一定

要遵行六度,﹁度﹂的意思是說從我們生死輪迥的這邊度到不生不滅大涅槃

的那邊,即所謂﹁超凡入聖﹂。此六條第-個是布施,與四攝法布施名詞同

而意義不同。四攝法布施是與人結善緣,菩薩六度中之布施是度自己。諸位

應知煩惱之根是惺貪。煩惱無量無邊,歸納之烏八萬四千,天親菩薩將其歸

納烏二十六大類,其中有六個根本煩惱,一-十個隨煩惱。再簡化之即六個根


本煩惱,最後總結烏三毒煩惱,貪瞋痴。六度就是度貪瞋痴,大乘斷煩惱比

小乘來得高明。布施度憚貪,三毒煩惱最後歸納烏-個就是﹁貪﹂,菩薩修

學方法無他,只有-個﹁布施﹂而已。﹁布施﹂即﹁捨﹂,也是﹁放下﹂,

若不肯放下心即不清淨,造成障礙。大乘法說菩薩有五十-個階級,根據其

放下多少而分等次,放下多,地位即升高,反之則低,如此而已。我們究竟

是凡夫,這個煩惱習氣是無量劫養成的,絕非-朝-夕所能除掉’所以成佛

要三大阿僧祇劫,貢在太難,難也要作,且須從最難放下的下手。我最初學

佛時,章嘉大師教我把最喜愛的東西先布施,我愛言籍,也很吝嗇,不肯借

人,後來慢慢把舊害送人,新的留自己用。等我把書籍送光,我的出家因緣

也成熟了。章嘉大師最初教我六個字,叫我好好的學六年,這六個字是﹁看

得破﹑放得下﹂。我又向他請教如何下手’他說從﹁布施﹂下手。布施通常

分三大類:第-財布施,第--法布施,第三無畏布施。金錢與-切物質均屬


財,乃-切眾生所貪求者。世人求財而不知財由何處來。實在說’一生中有

多少財富皆有定數,了凡四訓說之最詳。既然命定,想多求,求不到;不

求,它自然會來。袁了凡先生被雲南孔老先生推算-生休咎,最初多年一一

皆驗,所以他、心中安定,不再有所求,後來與雲谷禪師對坐三天三夜不起-

個念頭。雲谷問他如何用功,他說:﹁我的命運已經被孔老先生算定,打妄

想也沒有用。﹂雲谷聽後,哈哈大笑,說道:﹁我以烏你是聖人,原來仍是

個凡夫。﹂船是教他改造命運之法。如何修德修福,他恪遵指教,一一行

之。爾後了凡後半生的際遇與孔老所算大有出人。我這-生財富不多,生活

節儉,有多餘的儘量布施,愈布施所得財富愈多。布施也要有智慧,自己雖

然發的好心,而錢被人騙去,他以這筆錢去作惡,他是罪魁禍首,施者也是 幫兇 。

布施要廈正種在福田上,-是孝養父母,二是救濟苦難眾生,三是供養


三資。以現代話說,推廣佛教教育是種在福田上。我自從學佛以來,在三寶

中作了不少印經事業,用以布施,似無流弊。有人告訴我,我們印的言籍發

現在舊書攤上販賣。我認烏能流通舶世也是好事。此外還作些放生及救濟病

苦,但以印經一項作得最多。近年來儒家的四言亦印了數次,其他如了凡四

訓﹑閱微草堂筆記等敘述因果報應之言亦在印贈之列。接受經典善害者,閱

後心安理得,變化氣質,棄惡向善,有助勝社會安寧,實含有三種布施之功

用。佛在一切經中常提到布施,四攝六度均以布施篇首,確有至理。布施目

的在度憧貪,對自己有巨貢的利盆。人的命運五年-轉,一生中一定有最好

的五年,也有最壞的五年,好運壞運自己可以掌握,走好運時不要享受,移

之晚年。年輕時發財應布施作慈善公盆之事。錢捨掉,財還在,等晚年再 發,晚年幸福是廈正的幸福。

第二是持戒。不僅限舶大小乘戒律,用現代話說,即遵守-切生活規


範。我們獨處,一舉-動不放逸,儒家稱烏﹁慣獨﹂,屬小乘比丘戒。處眾

與大眾相處,應守各種規矩,守禮守法,屬大乘菩薩戒。學佛人不僅遵守佛

的教訓,在任何地區應遵守其法律規章,風俗習慣,以及道德觀念。以此行

之,說法時必馬當地人士所歡迎。戒律的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三是忍辱。忍辱即忍耐義,譯經人換╴個辱字,因中國人對齡侮辱看

得很重。古人說:﹁士可殺,不可辱。﹂大乘經論中將忍分烏三大類:第一

是人烏的侮辱加害,無論有意無意。第二是自然的災害,天氣酷寒炎熱,要

能忍受。第三是佛法。佛法的修學需要很長時間,佛教我們許多道理方法,

合在曰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毛病習氣,非一朝-夕所能成就。忍辱最主要的

是對治瞋恙。經云:﹦念腹、心起,百萬障門開。﹂金剛經說:二切法得 成舷忍。﹂小不忍則亂大謀,不可不慣。

第四是精進。精進對治懈怠,懈怠烏一般人之通病,別人幫不上忙。尤


其是現在民主開放時代,特重人權,稍-不傾,即惹出麻煩。我自己是過來

人,在學校讀書,騙老師的本頒很大,幼時記憶力強,所讀之言,看-遍即

能背出。所以在學校不讀書,考試前十分鐘再預備。每次考試能及格就算

了,有空時到圖害館看言,所以我的常識很豐富。後來知道講經也是對治懈

怠之╴法,胎是即學講經,目的在克服我的懈怠毛病。最初講-個半小時,

要用三十多個小時預備。對付-位老師容易,對數百聽眾無法欺騙,所以必

須力求甚解。過了-年,預備時間減少-半,十年以後可以不要預備。但是

經還要看看,恐怕其中有生字’要先查字典。懈怠確是-個很嚴重的毛病, 不比貪腹痴輕。菩薩善根唯-精進。

第五是禪定。用廣義解釋,心中有主宰,不輕易烏外界所動搖。如在世

間必須要專學一、二種技能,以維生活,能專能精必可出人頭地,佛法亦如

是。在許多法門中專學-門,縱然智慧高強,多學幾門無妨,但欲有大成


就,仍然要專。、心專則心無二用,除某-件事外,沒有-點雜念,意志精神 集中,專精就是禪定。

第六是般若。般若是巨智慧,非世間聰明才智’此烏尊重不翻,仍保持

梵文音譯。世間智慧謂之﹁世智辯聰﹂,世智是由意識思惟推閨出來的,般

若巨智慧是由禪定生出來的。換言之,由清淨、心中生出,不需要研究推斷思

考,自然明瞭,-接觸就通達。整個佛法就是求開智慧。因戒生定,因定開 慧。定是佛法修學的樞紐。

古德教我們-方面修定,-方面讀誦大乘經典,二法同時並進。從前我

在李老師會下,他告訴我用念佛的方法修定,再用研究經典的方法幫助開

慧。他舉例說:單獨修定要開慧需用十年時間,如同時研究大乘經論,可以

把開慧的時間提前到五年或六年,此佛家所講的正助雙修。讀誦大乘有二

法:-、完全讀誦不求解,如很多人讀法華經,-天念╴部約需五小時,讀


時絕不可研究其文字,-研究就破壞了。若要研究須另外找個時間,但以讀

經修定 定烏 烏主 主。 。研 研究得再好,講得天花亂墜,依舊智慧不能開,所得的是世智 辯聰,非巨智慧

六度是菩薩在日常生活中處世待人接物的綱領,以布施對治憚貪,以持

戒對治惡業,以忍辱對治瞋恙,以精進對治懈怠,以禪定對治散亂,以般若

對治愚痴。此六大綱領非度別人而是度自己。貪瞋痴是我們的病根。世尊教

我們用六度是藥,如果用得如法,藥到病除。說得最詳細的是大智度論,用

很大的篇幅說六度。華嚴經單講布施有一百種,財布施分內財外財,內財是

頭目腦髓,非常詳細。同修們如想多學-點,可參考江味農的金剛經講義與

周芷庵的、心經銓註,內容均甚豐富,對大小乘術語名詞解釋極詳,可作佛學 常識讀,甚有價值

﹁十力無畏﹂ ,﹁力﹂是﹁能力﹂,大乘經中講佛有十種果地上所證的


特殊能力,如華嚴所說:-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相即是能力,也是

眾生的本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兩種障礙,╴為所知障’╴烏煩

惱障。 。佛對-切眾生之教導不外除二障而已。能力無量無邊’篇便勝解說略 舉十 項

H知是處非處智力。說明因果相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造何因得何

果,謂之﹁是處﹂,如作善得惡報謂之﹁非處﹂。印光大師在民國初年說,

在此天下大亂之時,要想挽救群黎,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因緣果報的事責教導

眾生,使其了解-飲-啄莫非前定,貧富榮辱,均係自作自受,不必怨天尤 o

口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業﹂是-!造作﹂,正在造作時叫﹁事﹂,造

應 各 安 其 分

之能力。如念佛-事,佛在本經三次勸導,其目的是希望眾生在-生中圓成

作完了叫﹁業﹂。業有三類,即善﹑惡、無記。佛能遍知眾生三世業緣果報


佛道,乃是善中之善,反面言之,不願修淨業之人,就很難脫離六道輪迥。

曰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佛法中有世間禪定與出世間禪定,佛舶諸禪定

自在無礙,其深淺次第如實遍知。凡夫內有無量煩惱,外有無量誘惑。甚難

修得禪定,惟諸佛常讚歎念佛三昧,念佛方法甚多,但以持名所得之三昧屬 上上乘大定。

口知諸根勝劣智力。佛知一切眾生之根性,凡夫遇到佛,聽佛講經說法

最烏契機,佛說幾句話就能令其開悟,論語說:﹁性相近,習相遠。﹂儒家

所說的習性,即眾生過去生中的生活習氣,各有不同,必須徹底了解,說法

才能契機,羅漢亦有此智力,但只能看到五百世,佛則能知眾生無始劫以來 的習性根機,故對症下藥,恰到好處。

田知種種解智力。佛對眾生之欲望善惡知見,如實遍知。每人嗜好喜愛

不同,如知其今生及過去生中之欲望知解嗜好,即可投其所好,予以指點,


必能契機。欲望是時時起變化的,頗不易了解,自己都不知道,與前面所說

的業與定同樣的複雜,與過去生生世世的習氣有密切關係,只有佛看得清楚。

伺知種種界智力。﹁界﹂是界限,即能力的極限,不能超越。例如小乘

根性,如是初果的界限,佛可助其證初果。如其有四果的極限,佛助其修至

阿羅漢。佛對-切眾生種種差別界限,知之甚詳,教化各人均能達到其願望。

佝知一切至處道智力‧指果位說。有何業因,將來至何道果,如來均能

如貢遍知。如世間人未出六道,教學的目標是防止-切眾生造作惡業,墮入

三途。因惡道甚苦,易入難出。如係人天根性,即說五戒十善,以隨其願,

此皆應機施教。由此可以看出,大經所說佛不度眾生,佛只作增上緣,指導

-個修行之路,只是因材施教,並不加勉強,實在還是自度。

W知宿命無漏智力,即智通達行圓滿,鬼神亦有神通,其能力極烏有

限。中國有扶乩之說,靈鬼附乩,能知幾個月或一﹑二年內之事。如來對眾


生種種宿命,能知-世乃至百千萬世,生死狀況,如實奎遍知。

伽知天眼無礙智力。佛的天眼是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

見,無所不知,羅漢亦有天眼通,但須作意,且只能看-個小千世界,以外

再仔細看也看不到,因其尚有塵沙無明障礙,只是見思煩惱斷了。惟佛之天 眼可看到無盡世界以及久遠的過去未來

不必再問別人,已成就了圓滿的大覺。此十類

Ⅲ知永斷習氣智力。此即﹁漏盡通﹂。﹁漏﹂是﹁煩惱﹂的代名╴詞。自 己知道見思塵沙無明皆斷盡,

是自己的本能,本來有的。本能以外無有一法可得。

下面﹁無畏﹂是如來對-切眾生的教學,說成四種無畏,即自己的智慧

德能圓滿,教化眾生即能融然自在。第-是-切智無所畏’無所不知無所不

能。任何人都難不倒他,貢際上也是自己的本能。有人當時擬測驗釋迦牟尼

佛 說 阿 彌

陀 綬

解 講 紀

︹乙7!FJ

佛,問他這-棵樹上的樹葉共有多少’佛立刻答覆,令人清點,果然不錯,


類似此種事,經中記載很多。第二是漏盡無所畏。第一個是智慧圓滿,第二

如來煩惱斷盡,德行圓滿。佛有大德在一切大眾之中沒有畏懼。第三是說障

道無所畏。世間常說邪知邪見皆屬障道,世人無知,邪正不能辨別,所以我

們修行時間很長,即因障道的事太多,障礙了自己修持‧高僧傳、居士傅、

淨土聖賢錄能啟發我們的道心,人家烏什麼能成就,而我馬什麼不成就,如

把障礙消除,即有成功之望。佛深知此事,在經中常提到障道的因緣。第四

是苦盡道無所畏。三界是苦,三界以外亦有苦,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

未破,此亦是苦。用什麼方法把苦消除得乾乾淨淨,佛知此方法,即說苦盡

道無所畏。佛教導眾生離苦得樂,包括等覺菩薩在內,佛教等覺菩薩各種法

門,其中有-個很巧妙的方法,在華嚴經上勸等覺菩薩念佛求生淨士。說實

在話,我早年學佛對舶淨土法門興趣不大。李老師是學淨宗的,我在他會下

十年,我尊重他,對淨宗不毀謗而已,叫我-天到晚念佛,不肯幹呀!-直


讀到華嚴會上佛教等覺菩薩修成佛的方法有這個法門,我這才醒悟過來,回

頭再看這個法門與以前看法不-樣。佛教諸大菩薩各種理論與方法,我們凡

夫作不到,教念佛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的方法,我們也可以作得到。我們採

取這個法門,豈不是-步登天。然後才知道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這個法門, 巨正大慈大悲呀!

這個念佛法門只要你肯信,肯念,願意去,萬修萬人去,其理很深。藕

盆大師在彌陀要解中已透露無遣,方法巧妙,信願持名,-生成佛,此是苦 o

也」

所欲聞。無不橫暢。牧令聞者。念旱寶。發菩緹心。伏喊煩惱

公解v﹦一十七品。收法錐盡。而機緣不等。作種種闆今。名義不同。隨

盡 道 無 所 畏


三十七道品是總綱領包含-切法。佛菩薩教化眾生時,根性與助緣不-

樣,因此佛說的法因人﹑因時﹑因處而異,作種種展開與歸納,隨所欲聞,

無不演暢。每人習性不同而本性相同,眾生本來是佛,烏什麼千經萬諭,處

處指歸,無論什麼法門均指歸舶自性,而念佛法門就是自性中之事。所以合

眾生念三寶,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佛是覺,法是正,僧是淨,

三寶是自性性德之寶。學佛入門即歸依三寶,歸是回頭,依是依靠。三賣之

反義是迷邪染,我們現在生活在迷邪染中,學佛從迷惑中回頭,依自性覺,

謂之歸依佛;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自性正,正知正見,謂之歸依法;從

一切心理、思想﹑見解、精神的污染回過頭來,依自性淨,謂之歸依僧。三

寶是廈正歸依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佛弟子最簡單的早晚課即是念三歸

依,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今天-天處世待人接物有無錯誤,思想有無

偏差。自己檢點自己過失,這樣作才管用,非念三歸依給佛菩薩聽。


發菩提心,即是覺心。大乘佛法時時刻刻勸勉眾生發菩提﹑心,眾生皆在

迷,因想法看法作法都錯了,作錯了有結業感果,麻煩在此。把本性所現的

﹦俱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十法界乃是由迷邪染變現出來的,迷得輕是四聖法

界,迷得重即六道法界,愈重愈下。佛叫我們發菩提心,觀無量壽經上說,

第一是至誠、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迥向發願心‧至誠心是體,有體必有

用,用分﹁自受用﹂﹑﹁他受用﹂,深、心好善好德是自受用,迥向發願心是

大慈大悲心對待眾生是他受用。對己要清淨,對他人要慈悲。馬鳴菩薩在大

乘起信論中說的名詞不同,意思一樣。他說,菩提心是直、心是體,即至誠

心。深、心同觀經講的-樣,他受用是大悲心。時時刻刻要想到伏滅煩惱,先

要伏然後再滅。依要解標準,等覺菩薩都是伏,到如來果地上才是斷。小乘

羅漢斷見思,而塵沙無明仍在,大乘菩薩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了幾品,只

是伏著。我們煩惱斷不了,要有能力將其伏著。就通途而言是用定力,在念


佛法門是用佛號,淨念相繼’煩惱不現前,比用定功容易。

八解v灼兄慈咸d不可思議。牧念佛。怯喜入心。法朱充足。牧念法。

同聞共嘉。一心修證。牧念僧。能念即﹦一觀。所念旱寶。有釗扣 一體。及叼教意義。﹦一諦權實之不同。如上抖簡道品應知。

此係解釋念三寶的因緣,前面已將西方淨士生活狀況及說法的情形作了

-個扼要的介紹,最後說出教學的成績即是念三寶。首先要知道馬什麼結歸

在三賣,三寶代表了全體的佛法。在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講﹁清淨平等覺﹂,

清淨心即僧寶,平等心即法寶,覺心即佛寶。又是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

是定學,覺是慧學。所以三寶、三學包括了全體佛法。全體佛法即是自己性

德。我們對佛非常仰慕,有-天能夠清楚地見到阿彌陀佛-定非常歡喜。在

此世間亦能見到,楞嚴經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有感必有


應,感非用妄念,、L浩掙才有感應。殿辮能見佛,必能見預-u不辰注界之

人物,亦即在不同維數空間皆能見到。印度有不少宗教家在定中確能見到天

上以及六道情況。定能生神通,其深淺程度不同。虛雲老和尚一打坐就是十

天半月,定中有境界,虛雲年譜記載甚詳。他有-次在定中到兜率天內院,

聽彌勒菩薩說法,這絕非虛構。佛法最特殊的是合行者依照經中理論方法去

作,自己可以親自證到。念佛功夫成片乃初級的定,有人在功夫成片時,見

到佛及西方極樂世界。修到事-心不亂,其境界等齡阿羅漢、辟支佛。到理 一﹑心不亂,定功深了,沒有入定出定。

老師教學生,既有慈愛,又有威嚴,不可偏廢。所以學生對老師既恭敬

又畏懼。阿彌陀佛是-位最好的老師,因十方一切諸佛與本師釋迦牟尼佛都 讚歎阿彌陀佛。世尊讚他烏﹁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供佛像之意義有二..第-是不忘本。中國人說:﹁慣終追遠,民德歸


厚。﹂中國儒家以及大乘佛法均建立在孝道上,生命得之勝父母’故父母

的恩德至大。其次是慧命,慧命是教育,教育得之舷老師。父母過世’古禮

守孝三年,老師過世’心喪三年,不穿孝服而已。老師的兒女與自己的兄弟

姊妹一樣,要時時照顧。所以供佛像與供奉祖宗牌位-樣是紀念之義,供佛

乃是供蓑第一位老師表不忘恩師。第二是見賢思齊’見到佛像即記起佛在經

典上的許多教訓。我們平常烏人處世,有無遵守佛的教導去作。﹁法喜入

、心,法昧充足﹂。佛現已不在世,而其教訓仍留在人間,想接受佛的教訓,

得到員實利盆,必須讀誦經典,追憶不忘。對老師必須有信、心,你的成就大

小與對老師的信﹑心成正比例。如對老師無恭敬心,不如不學,學亦無盆。巨

有智慧之人,不重視名聞利蓑而重視光陰,三寸光陰╴寸金,寸金難買寸

光陰﹂。求學必須向我最仰慕的老師去學,才會得盆,因其所說,必百分之

百的去作。古人參學尋師訪友,在高僧傳中可以看到,有學人參訪老師,老


師同他談過之後,就對他說,你的因緣在某處向某師受教,當可獲盆,此人

尊曬而往,不出數年即開悟。

我從小的思想就相當獨立,不大受外界影響,在南京求學時‘,曾在基督

教教會學二年,新舊約全害讀過兩遍,又在伊斯蘭教學一年。基督教教會叫

我受洗,我不接受。因我對於許多疑問無法求得解答。來台之後,親近方東

美先生,他是我心目中非常仰慕的-位。他說,佛經哲學是世界上最高深的

哲學,學佛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到廟裡看經,有許多文句不易解,必須

有人指導,何況重要經論,多烏意在言外。後遇章嘉大師,非常慈悲’承其

指導三年,奠定了我的佛學基礎。後來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認識李炳南老

師,又跟他學十年。拜師必須至誠恭敬,依教奉行,修學才有、心得,脫胎換 骨,變化氣質,法喜充滿,煩惱輕,智慧增,自然歡喜。

在高僧傳中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立一個道場,稱烏東林念佛堂,三十年未


曾離開,雖未閉關,貢同禁足。他-生見到三次極樂世界,與經上所說無二

無別’到臨終時才對弟子們說明。所以﹁行﹂才會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恢 復清淨、心。若光求解,障礙不會去掉。

﹁同聞共稟,-、心修證,故念僧﹂。在阿彌陀佛會下,同修皆屬諸上善

人,即是念僧。﹁能念即三觀﹂,此處說出能念所念不同。﹁能念﹂是講西

方極樂世界,我們作不到。他們修學的成果,我們可以略略領悟-點。天台

宗所講﹁三觀三諦﹂,在西方世界完全證得了。我們對舶天台宗的思想理論

境界,可以說所知有限。祖師大德所引用的不過是幾個名詞術語而已。念佛

法門特別,只要一心稱念,其理論方法境界均在其中,不但天台宗,禪密 亦均包含在-句佛號之內。

有人問我,我們現在學佛,而家裡老人不肯學佛,怎麼辦?我說:這只

怪你學佛不認巨,沒有成就。香港何東爵士夫人念佛,其家人全信基督教,


對母親很孝順。老太太臨命終時對兒女說:﹁我們家信教自由,相處非常融

洽。我今天要去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母子-場,你們念幾聲佛送送我。﹂

︽︾

說完 刻刻 鐘鐘 就坐 說 完不 不到 到-就著 坐著往生了。從此時起其子何世禮將軍-家都信佛了。此 事在香港曾經轟動一時

佛法自始至終是求開智慧,能念是三觀,三觀是賃實的智慧,三觀是觀

察宇宙人生的巨相,從三方面去觀察:-﹑空,二﹑假,三、中。﹁空﹂不

是什麼都沒有,空是宇宙萬法的本體,本體是存在的,但是看不見,摸不

著,聽不到,講不出來。六根無法接觸它,而它是存在的,它能生有,﹁有﹂

是森羅萬象,-切萬法,皆由本體變現出來的。空是性,性是空的,相是有

的。行事應用﹁中﹂,儒家謂之中庸,佛法謂之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

空。凡夫犯的錯是執有,著相,不知本體,落入六道輪迥。有是假有,不可

執著。體是不生不滅,相是剎那生滅,萬法無常。所以說﹁能念即三觀﹂。


在此現象中應用中。所念的是三寶,三寶有╴別相,是從現象上說的,煩惱妄

想斷盡,智慧圓滿現前,謂之成佛。佛有大智,成就了圓滿的智慧覺悟謂之

佛賣;所說-切法,流傳下來的經典謂之法賣;出家弟子依經論修行謂之僧

寶。三體﹂是從性上講,即覺正淨。正覺是佛寶,正知正見是法寶,清淨

無染是僧寶。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謂之﹁自性三寶﹂,亦稱 ﹦體三寶﹂。﹁四教意義﹂即天台家所講﹁藏通別圓﹂

公經Y苦利弗。汝勿謂此鳥。責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惡

道。舍利弗。具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責。是諸眾鳥。皆是 阿彌陀佛。欲宅法╴苜盲-流。變化所作。

此段經文是恐怕有人聽到介紹西方世界,還有白鶴﹑孔雀畜生道,則╴西

方與此世界差別何在?西方的如是眾烏,並無生命,皆烏阿彌陀佛變化所


作。藥佃匹方雕櫝造,是由怯藏此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承佛威神,參考十

方諸佛世界的狀況,集其美好之大成。不但眾烏說法,乃至寶樹流水均能說

法,悉烏阿彌陀佛所作。我年輕時喜閱聊齋誌異之類的言。鬼未見過,狐狸

見過,抗戰時期我住在湖南衡山一大戶人家,已經沒落,樓上無人住,聽

說有狐狸,很多人見過,但我所見是-男性,穿藍布長衫,惟面目模糊不

清。另外,在我們家鄉出米,有╴位親戚,裝-船米’擬運至南京去賣。在

啟運時有人看到好像-隻黃鼠狼跑到船上,但遍尋無著。遂仍按時啟運,到

達南京,-船米盡失所在,只遣空袋,乃掃興而返,到家後發現所運之米,

仍存在倉庫中。可能此米商得罪牠,致有此惡作劇。此是親耳所聞。世界之

大無奇不有。印度很多宗教家有定功,能見到類似事實,對勝六道看得清清

楚楚,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事情如何發生,後來如何結果’他不知

道。惟獨佛經說其事理因果至詳。阿彌陀佛以慈悲大願幫助帶業往生之人,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乒■■╴■

八解v徵釋可知。問。伺鶴等。非惡道名耶。答。既非罪報。則二名 字。皆詮如來充竟功德。所謂究竟。旬鶴等。無非性德奚稱。豈 惡名找。問。化作眾鳥何義。答。有叼悉檀因緣。儿倩暮比諸

生西方難太多了

的標準,若想生到色界天必須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以及四禪八定。比往

的條件不容易,天的德行比人高。佛說生天的條件是十善業道,此是欲界天

所說天堂比聖經講得詳細,好像佛員的到天堂去過。﹂天的層次很多,生天

家,中研院院士,政大文學院院長。常向我借大藏經閱讀。他說:﹁佛經中

壁有-天主堂,神父是方豪先生,他只初中畢業,自修成就,他是宋史專

世界原因在此。說實在的,往生西方比生天容易。我在台北住在溝子口,隔

即等舶-個偉大的教室,本師釋迦牟尼佛與十方一切諸佛鼓勵我們往生極樂

生極樂世界良好的修學環境與殊勝善緣中,不使其生一妄念,所以極樂世界

288


鳥。順情局化。令歡暮牧。鳥尚說法。令聞生晷牧。不於鳥起下 劣想。針抬分別心故。鳥即彌佗。令悟法身平等。無不具。無不 造牧。比中顯微風樹綢等音。及一仞佑正假實。當體即灸阿彌佗 佛。﹦一身叼德。毫無差別也。

或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白鶴孔雀等不是惡道之名嗎?何以經中說尚無惡

道之名,何況有賣?世法與出世法之員妄邪正是非善惡都沒有絕對的標準,

例如善惡邪正,古人標準與今天不╴樣,古今不同。中外亦不同,所謂見仁

見智。凡夫看法,白鶴孔雀是畜生道,而佛菩薩的看法,如華嚴﹑圓覺經所

說,-切眾生本來成佛。不但畜生道,餓鬼地獄也是稱性究竟的名號。尤其

生在現代社會,交通資訊發達,整個地球彷彿╴個國家,但是各國的歷史文

化﹑道德觀念、生活習慣均不相同。如不互相了解合作,則窒礙衝突在所難


∣回佛貌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免。過去在中國弘揚佛法只限舶佛學範圍,至多涉及儒道諸子百家思想,

如今弘法,對舷世界六大宗教之內容,各國民族歷史,如不了解,則必有隔

閡、矛盾。我到美國先讀美國歷史、風俗習慣文化,烏利盆一切眾生,弘揚

佛法必須現代化、本士化。佛教傳到中國在公元六十七年’與中國文化結成

一體,完全不能分割。佛教一進入中國即中國化,本土化,與中國人的思

想﹑生活習慣、道德倫理融成-片,所以烏中國全民所接受。變成中國自己

的文化。有-位美國牧師很感慨的對我說:基督教傳入中國大約有一百三﹑

四十年,並派許多人在中國工作,到如今才有-百多萬信徒,殊篇可嘆。他

不知道篇何會如此失敗。因其不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他要與中國歷史文化

背道而馳,中國人以孝道烏本,他不拜祖先,已經是忘本,不可能容納他們

的教義,讓中國人學外國人,稍有知識者,絕不肯數典忘祖。佛教當初建立

道場,採用中國宮殿式,假如用印度式的建築,恐難推展。佛法的總綱領就


是貿正掙。貿悟匾漏、正知正見圓滿、清淨心圓滿,叫作成佛。篇何-切眾

生本來成佛?佛說-切眾生自性內的覺正淨本來是圓滿的。宗教家讚美上帝

全知全能,大乘經上說,全知全能是每一個人的自性,性德即是全知全能。

我們今天因有妄想執著,把全知全能障礙著了,雖有智能顯不出來。佛沒有

東西給人,大乘起信論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有的當然可以恢復,本

無的自然可以去掉。明白這個道理,在修學方面必有信心。-定可以成就自

己的智慧德能,智慧德能現前,世間人所求的福報乃是雞毛蒜皮。最可怕是

迷邪染,覺正淨是性德,迷邪染又何嘗離開性德,所以說迷悟不二,染淨-

如,這個道理明白,這一段經文就容易懂了。任何-個名字,都是詮釋如來 究竟的功德,極樂世界-切設施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

又有人問:﹁化作眾鳥何義?﹂答:﹁有四悉檀因緣。﹂﹁悉﹂是普遍

平等,﹁檀﹂是布施。佛教化眾生第一個條件是讓接受教化的人生歡喜、心。


其次烏都會說法,人不如烏,可以警惕自己。本來輕視禽獸,牠能說法,令

人起敬,且可斷除貢高我慢之、心。鳥是阿彌陀佛自性變現之物,使人恍然大

悟,明心見性,乃最殊勝的利盆。佛說法先觀機,其教學方法是最高明的,

先觀察眾生的根機程度、愛好、生活習慣、思想背景,樣樣了解,然後說法

契機必然恰到好處。我們在講台上講課或講經,從佛的教學原則得到很大的

啟示,總結之有數項:第-、篇什麼要講經?例如眾生均在迷,佛烏使眾生

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眾生知見不正,思想錯誤,烏其糾正;其心地污染,

合得清淨。第二、烏什麼人講?人有利鈍,根性各有不同,必須對人了解。

在祉會上,讀書人想明理,生意人想賺錢,眾生之工作事業都不-樣,同一

部經典有種種不同的講法,是活用的,無論用在任何行業均受歡迎。宋朝

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很有名的典故。宋太祖用趙普作宰相建立政權,

後來太宗即位,仍用他篇相,他對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


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以-部論語運用在軍事上、政治上乃至舶

工商事業上。因烏經典上所說的都是原理原則,而在應用方面,各有不同,

運用之妙,存乎-、心。第三是何時講?社會治亂不一,國家興衰亦異,小而

至於-年四季,人之情緒亦有變化,必須契機,宜細心體會,應了解時節因

緣,以應其機。第四是用什麼方法講?使眾生歡喜接受,且能領悟,得員實

利盆‧佛的教學類皆如此。經中提及白鶴孔雀等鳥類,乃是阿彌陀佛順情而

化,令歡喜故。所以佛教在各地區弘法,不破壞原住民的信仰、生活習慣、

文化背景,仍保持其舊觀,以此方法教學謂之﹁世界悉檀﹂。第二是﹁烏人

悉檀﹂,即教學的內容成果,助其修善斷惡,中國與古印度風俗習慣頗多相

似之處,例如中國的道統是建立在孝道上,孝親尊師,佛法亦如是‧地藏經

是佛家的孝經,大地含藏無量賣藏,我們要靠它生存。﹁地﹂代表﹁心地﹂,

﹑心地有無量的智慧德能才藝,地不耕耘即無五穀雜糧之收穫’不開探地下寶


藏即不得其用。、心地的賣藏是用﹁孝敬﹂開採,孝親尊師才能將自己的性德

發揚光大。﹁不齡烏起下劣想﹂是第三﹁對治悉檀﹂,不輕視眾生。佛在華

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但動物是平等,植物礦物亦復平等,皆

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禪家所說,未悟時,處處皆是障礙,悟了時,隨拈

-物皆是巨如本性,頭頭是道,左右逢源,萬法平等。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

所變現的,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士﹂。盡虛空遍法界那一樣不是自性變

現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與法是-,不是二,心是能變,法是所變,

例如心是金,法是器’金與器,如何分開?通達此義,乃知生佛平等,情與

無情平等,一切萬法平等,令悟法身平等。﹁無不具﹂即六祖開悟所說: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無不造﹂即六祖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如明白這段經文,悟入這個境界,即與六祖大師無兩樣。

﹁此中顯微風樹網等音,及-切依正假實,當體即是阿彌陀佛,三身四


德,亳無差趴他﹂。虹將U止話義簇會透徹,此╴小段解文即無須解釋。上

段文字說鳥是有情眾生,此處說無情眾生。亦即前面﹁無不具﹂﹑﹁無不

造﹂的-段事實,﹁微風﹂是大氣的流動也是我們自性所變現。佛常講依報

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物質現象,正報是、心。、心是主宰’-個人-生命運都有

-個定數,由、心之善惡而來,心善行馬必善,必得善報,╴生幸福。身是正

報,身外之物以及環境﹑太空皆屬依報。太平之世,人民豐衣足食,人、心淳

厚‧動亂之時,人心詐偽,感召天災人禍。此中有共業與別業。共業中有別

業’大眾雖均處舶惡世,而個人所感受之禍福不同,西方極樂世界純善無

惡,皆修淨業,心淨則士淨,何況有-位修覺正淨究竟圓滿的阿彌陀佛,在

西方主持教化,我們的清淨心與佛的覺正淨感應道交,所以-切物質環境,

一切依正假實,當體即是阿彌陀佛三身四德,毫無差別。﹁假﹂是指所變的

萬法,,﹁實﹂是指能變的、心性。阿彌陀佛的﹁三身﹂即﹁法身、報身、應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化身﹂。法身從理上說即巨心本性,從事上說,即一切萬法,一切萬法就是

自己,這個意義非常難懂。比喻作夢,夢中有我自己以及山河大地人物,全

是由我意識心中變現出來的,心外無法,宇宙-切萬有就是一個自己,你如

果認識清楚,你就證得法身。證得法身之後,對腿╴切人就愛護了,一切眾

生就是自己,所以愛護眾生沒有條件。所謂﹁無緣大慈﹂,﹁無緣﹂是無條

件的,慈悲即是愛護,愛護一切眾生就是愛護自己。報身是智慧,應化身是

用,以應化身貢行大慈大悲。三身是一體,佛具足三身,我們也具足三身,

但是迷了,沒智慧,法身雖在眼前,-無所知,我們現在的身體是業報身。

﹁四德﹂是﹁常樂我淨﹂,﹁常﹂是﹁不生不滅﹂,我們在迷,所感觸的都

是生滅法,我們用生滅心觀察宇宙人生,-切法都是生滅的。佛的﹑心是廈

心,員心無念,不生不滅,以巨、心觀察宇宙人生皆篇不生不滅,所看到的是

事實巨相。我們心定下來,將妄想執著去掉,所看的境界也與佛菩薩所說的


-樣。佛所講的╴切境界,都可以叫我們親證。佛經講﹁我﹂的定義是﹁主

宰﹂,如自己有主宰應烏年年十八歲,自在更不必談,在生活中萬事稱、心滿

意,有-件事不順心就不自在。到了明、心見性就員得自在,﹁樂﹂是員樂,

永遠沒有苦。沒有煩惱,永遠清淨,決定無-絲毫污染。常樂我淨,西方人

人圓滿具足。回看我們六道,不但人沒有自在,天也沒有自在。非想非非想

天壽命有八萬大劫,壽命到了,還是要墮落。所以六道中沒有四德。其中最

重要的精義是生佛不二,與佛平等,理上平等,事上也平等。現在有一個不

平等的假相乃迷悟不同。他是覺,我們是迷,除此之外,無不同,所以佛對

眾生尊敬,因篇他知道眾生與佛並無差別。而眾生對佛,並非全然恭敬,眾

生中有貢高我慢者,不了解事實巨相。我們對人要尊敬,人家對我們不尊敬

是應該的,因烏他不明瞭事責巨相,對人不敬就是對自己不敬,也就是對父

母﹑師長﹑佛菩薩不敬,特別是遇到不同的宗教。我在美國曾拜會天主教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乙

8

公經Y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映動。諸賓行樹。及賓羅網。出微妙╴苜。雪

限,故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意見,同那個起衝突,苦不堪言,都是自己找的,佛與一切眾生萬物不劃界

限都沒有,心量擴至盡虛空遍法界,、心量寬大就快樂,氣量狹小,與這個鬧

四德,毫無差別。如講到上帝,上帝的三身四德也是亳無差別。心中一點界

己,此處說:﹁即是阿彌陀佛,三身四德上毫無差別也。﹂也就是自己三身

們保持距離。佛法無距離,鬼神也是眾生,也是心中變現之物,所以就是自

節。儒家說:﹁敬鬼神而遠之。﹂以前對舵鬼神的情況並不很清楚,故對他

是我的上帝,上帝是天界國壬。我們對其他國家的元首也要尊敬,乃是禮

基督教教堂,進教堂要行禮,對他們尊重,他們也歡喜接待我,你的上帝就

「﹞

如百干種樂。同時俱作。閭是╴苜者。自然皆生。急佛。怠法。急僧之 ∣山如


八解V情與無倚。同宣妙法。叼教道品。無量法門。同時橫說。隨類各 解。能令聞老。念二寶也。念二寶。裊從悉檀獲盆。凡夫創聞‧ 火踴偏身。是歡喜益。與旱寶氣分文接。必能發萼緹心。是生尋 盍。由比伏滅煩惱。戈玻惡益。悟謐一體二寶。炎八理益也。初 釗明竟。

此段經文內容是行樹演法,前面所說眾烏是有情,此段所說的是無情,

在極樂世界這個現象非常明顯,每人都容易得到聞法的利盆。其實六塵說

法,在娑婆世界亦不例外,而-般大眾,根性閉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如果根性聰利的人能察覺到。如歷史傳記中所記載,蘇東坡在廬山聽到流水

聲音,在詩句中說:﹁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聽起來頗有禪

昧。聰明人對大自然種種聲色能開悟,禪門如是開悟者有之。西方世界有情


無情眾生流露出來的聲音皆是講經說法,甚至舶我們心中有疑惑,無情眾生 亦能給我們解答,而且皆是純正無誤的說法。

﹁情與無情,同宣妙法﹂,情是動物,無情是礦植物,所有-切萬物皆

有自性,有情的眾生有佛性,無情的眾生有法性。佛性與法性是-。因烏同

-個性,有情眾生能成佛,無情眾生也能成佛。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除大乘佛法外,未聽說過。佛在經中說,有情眾生成佛,無情

眾生也連帶成佛。禪家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迷的時候所見的是色

相,覺悟時在相中能見到性。﹁情與無情,同宣妙法﹂。法爾稱妙,令一切

人一接觸即能明﹑心見性者始稱篇﹁妙﹂‧妙法的內容即﹁四教道品﹂,﹁四

教﹂是藏通別圓,﹁道品﹂是三十七道品,烏-切佛法的總綱頜。道品是理

論屬解,法門是方法屬行。古人將其分篇﹁教理行果﹂四大類。同時演說也

表演,作個榜樣給我們看。﹁隨類各解﹂,有人欲聽華嚴,有人欲聽法華,


每人所聽到的均能各滿其願,此實妙不可言。西方世界無量經論法門,-切

時,-切處,情與無情均給行者宣講,不但宣講還帶表演。華嚴經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即是表演,五十三位善知識,日常處世待人接物,把經典中理論境

界皆變篇自己的生活行烏’可見經不在言本上,經在我們的生活中,要能把

經中理論教訓境界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烏,所以佛法重在行與果,﹁果﹂就是

享受。今天所說的個人修學、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皆

屬舷果,如修學得不到結果,就變成玄學,佛法是使人正確理解宇宙人生的 廈相,對一切萬法決定不迷,帶給人類最高的享受。

﹁能令聞者,念三寶也﹂。此﹁念﹂字是﹁今心﹂,指現在的心是覺正

淨。巨心本性全體顯露名果德,經中常說學佛人第-要明白的是因緣果報。

一般人只希望得好的果報,而不修因,如何能得到?富貴是果報,而其因與

緣皆烏布施,過去生中行施是因,今生得財富,繼績行施是緣,故來生必富


貴。作惡情況,依此類推。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阿彌陀佛創造西方極樂世

界,凡生到西方者,一切受用,自然具足,是財布施‧西方是平等世界,六

塵說法也是平等普遍是法布施。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接引一切念佛往生的眾

生,助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篇無畏布施。因其財﹑法﹑無畏三布施皆圓

滿,擺在我們面前,令人手舞足蹈。未到西方不過聽說,到了之後必親自見

到。﹁與三寶氣分交接﹂,此指自性三寶,覺正淨,、心裡念念覺悟,正知正

見。用現代話說,即思想見解純正與事實完全相應,身心清淨。此時此刻即

菩提心,亦即覺而不迷。覺亦有程度上的不同,最大的覺悟是把這個世界負

正看清楚。佛說此世界苦空無常,如不覺悟,生生世世必定受苦,而且每下

愈況。覺者與不覺者完全不同,不覺者迷在此境界,搞生死輪迥。覺者修

道,脫離苦空無常之路。世界各種學說、科技、宗教均是找這個道路。如果

能解決問題,釋迦牟尼佛就不會多事來到世間,因周世人找不到脫苦之道,


所以釋迦佛才降世,我們必須要警覺到人生-場空,生死輪迥,無有止境。

覺悟的人烏來生打算。佛說許多大乘經論都是烏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經

典的理論與方法難易不同,無始劫來我們的習氣根性,生活環境時代背景均

不相同,故修行方法不能針對我們自己的個性,這╴生必定空過,唯-的辦

法就是念佛。自古以來許多高僧大德,對齡大乘經教用很長時間研究修學,

到最後歸到這個念佛法門,其他全丟掉了,幾乎沒有-位不成就。﹁由此伏

滅煩惱,是破惡盆﹂,﹁伏﹂是初步的功夫,煩惱雖有而不起作用,﹁事╴

心﹂是伏煩惱,﹁理-、心﹂是滅煩惱。事-心不亂往生凡聖同居土與方便有

餘士,理-、心生實報莊嚴土與常寂光土。雖有此階級之分,而西方四士是平

列的,沒有障礙,-生一切生,此淨土中最特別殊勝的境界。念佛固然是直

接的功夫,而在日常行持方面,念念要想幫助他人,在我們能力所及者儘量

去作。看看這個世界大眾需要什麼,我們盡心盡力助人一臂之力。英國有-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位歷史哲學家叫湯恩比,在一-、三十年前有-次在歐洲舉行的國際會議

作學術演講,他坦白的說,將來若想世界渲正得到和平,唯有中國儒家學 說與大乘佛法才能負起這個責任。這幾句話震撼了人心。當時于賦主教亦

座,他回到台灣提倡祭祖是受陽﹂傯此演說的影響。天主教前任教宗在晚年

特諭令各教區與佛教加強聯繫,研究佛教經典。于賦主教在台灣創立-個亞

洲精神生活研究所,由亞洲主教團主辦,在輔仁大學後面多瑪斯修道院,多

年前請我去講佛教精神生活,我與他們神父、修女相處甚洽。﹁悟證一體三

寶,是入理盆也﹂,﹁悟證-體三寶﹂就是成佛。此是最後的目標,這必須

巨正悟入法界是一體,佛門中講的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沒有-絲亳 的欠缺。

公經v舍利弗。具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八解v重重結示。令深信一仞莊嚴。嘮還可師願行所成。種智所乳。皆答 人淨紫所感。淮識所變。佛心生心。互為影質。如眾燈明。各偏 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長思 0

叵彿說閂勰陀綏要繽鑷託

r︼﹄戶I﹨尸尸﹄

事完全明確地了解,烏道種智,道種智是知有。第三種是最圓滿的﹦切種

道理,宇宙萬有,森羅萬象,什麼道理發生的,什麼過程發展出來的,這些

是空的,相是有的。﹁道種智﹂,﹁種﹂是種種,現象無量無邊,-∕道﹂是

智,第二﹑道種智,第三、-切種智。二切智﹂是知宇宙萬法之本體,體

明其所以能有如此偉大成就者乃種智所現。佛法講智有三種:第一、-切

佛。極樂世界一切莊嚴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所成就的。﹁種智所現﹂,說

在佛門中稱﹁導師﹂是對佛的尊稱,亦稱篇-∣本師﹂,此處是拒阿齲陀


∕固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智﹂。前面二智達到究竟圓滿謂之-切種智。所以這-切莊嚴乃是如來果地

上究竟圓滿智慧所成的,亦即阿彌陀佛-切種智所現。﹁皆吾人淨業所感,

唯識所變﹂,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所造,我們去了之後,也烏阿彌陀佛添了

一層光彩,因我們的、心性與阿彌陀佛的心性是-不是二。故稱﹁自性彌陀,

唯、心淨士﹂。阿彌陀佛煩惱盡,智慧足,我們雖然是凡夫’今天所修的是清

淨心,心淨則士淨。所以覺正淨,是佛教的三個門,禪宗由﹁覺﹂門入,必

須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算有成就。禪宗以外的各宗派,稱篇教下,從正

知正見入手,依經典的理論方法修正自己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與想法’教

下由﹁正﹂門入。淨宗與密宗是由清淨、心下手,由﹁淨﹂門入。此三乃-而

三,三而-‧得到一個,其餘兩個也都得到了。修淨土者重在清淨、心,所修

的稱馬﹁淨業﹂。淨宗只有-句佛號,此外-無所有。其次是助緣,念念絕

不想自己,實際上沒有自己,-切無常,不但身外之物-樣也得不到,連自


己的身體也不可得,所以起﹑心動念╴切作烏均馬大眾,用-切能力,幫趾大

眾離苦得樂。如烏自己,必有得失成敗,有所欲求,必有煩惱。如此作雖不

能與阿彌陀佛的偉大相比,而我們的願行是篇了一切眾生,其氣分與阿彌陀

佛相似,貢是淨業所感,西方世界固然是阿彌陀佛眾願所成,種智所現,與

我們也有密切關係,阿彌陀佛是種智所現,我們是唯識所變。迷的時候叫

識,悟了識就變成智。﹁佛心生心,互篇影質﹂,此即所謂感應道交。佛心

是圓滿的智,我們的、心雖然是識,而已開始覺悟了,並非完全是識。對齡念

佛法門還是歡喜接受,並不是全變烏智。佛的智是本質,我們帶了智的識是

影,如燈下之影。例如眾燈在-室中,光光互射,阿彌陀佛之光,周遍法

界,我們這一點螢火之光也周遍法界。﹁全理成事’全事即理﹂,西方世界

依正莊嚴是事,事-定有理,理是、心性,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種智所

現﹂,﹁種智﹂就是洹心本性,圓滿證得巨心本性即是種智,這個是理。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全理成事﹂,變成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六塵說法。﹁全事即理﹂,把字換-

下,理是性,事是相,全性即相,全相即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此即一

切種智所現。﹁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現在正助雙修,依據的理論就是這

兩句,用念佛的方法修覺正淨,以淨烏主,-而三,三而一。用清淨心廈誠

、心幫助-切眾生,處世待人接物巨誠恭敬是助修。我們-天到晚念佛,處世 待人都是性德向外流露,末後叫我們深長思之。

■-╴■-╴■

八解v奈何。離叱淨土。釗譯唯心淨土。廿墮鼠即鳥空之誚也找。初依

報妙竟

此係大師感歎的話,佛門中有些不知道事實巨相,對勝唯心淨士,自性

彌陀,並不十分明白,只是一知半解,好高騖遠,把念佛求生西方,拋在一

邊,不肯認巨修學而談唯、心淨士,自甘墮落,如同老鼠叫,比喻不知妙有,


烏在空中鳴,比喻不知巨空妙理,皆屬不切實際。誚音竅,譏誚義。 公經Y吉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苗。號匝齲陀。

八解v比經的示持名妙行‧牧特徵釋名號。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 思議二心執持。無復疑貳也。阿擱佗。正翻無量。本不可說。

本師以光壽﹣一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偏十方。壽則豎窮三

際。橫壹文徹。即法界體。舉叱體作彌佗身土。亦即舉比體作彌 佗名號。是牧彌吃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今本‧ 始本不一一。生佛不﹣一。牧一念相慼一念佛。念念相慼念念佛也。

佛在經中特扁眾生指示出持名念佛肱妙行,舉仕匝搆陀佛猷名號突竟妙

在何處?第-、只要念╴句佛號,非常簡單,八萬四千法門無此容易。-句

名號即能使人橫超三界了生死出輪迥。第二、本經與無量壽經均說臨終十念


-念即能往生,此乃非常殊勝奇妙。第三、只要往生,即圓證三不退,如只

說三不退即圓教初住或別教初地菩薩,圓證三不退如非等覺菩薩也是法雲地

菩薩。通常修行人到此地位,從小乘證得初果須陀洹算起要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到圓證三不退,此員難信。如果要問烏什麼只念幾聲佛號即能圓證三不

退?答案就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心執持,

無復疑貳也。我們這-生有幸遇到這個法門,而能否往生,其關鍵就在能否

恪遵﹦心執持,無復疑貳﹂這條教誡。若能作到,沒有-個不往生。

﹁阿彌陀﹂是梵語,正翻﹁無量﹂,﹁阿﹂譯篇﹁無﹂,﹁彌陀﹂周

﹁量﹂。無量本不可說。隴咿阻怫用﹁光壽﹂兩義收盡-切無量。佛只說一

種,﹁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此即等舶今日所說的﹁時空﹂。但

光壽二字優舶時空,尤其﹁壽﹂字,-切無量,壽烏第-,如有無量財富,

而無壽命,則財富豈不落空。整個宇宙即是法界體,光壽兩字足以代表。由


此可以體會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偉大,身土不二,色、心-如,﹁阿彌陀﹂即是

依法界全體而起的,念-句﹁阿彌陀佛﹂即是念法界全體。有些同修問我,

從前曾念大悲咒、、心經﹑普門品、十小咒,如今專念﹁阿彌陀佛﹂聖號,其

他菩薩豈不要怪罪?此種﹑心態乃是看諸菩薩篇凡夫,實大不敬。現在我們了

解,原來-句佛號無所不包。華嚴說,情與無情共-體。眾生與佛是-個理

性,理是理體,性是巨如本性。理體就是法界全體,也是阿彌陀佛,也是諸

佛如來,也是-切眾生,也是我自己本人。巨巨的事實,念這句佛號,也是

念自己的員如本性。任何經咒均在一句佛號中。﹁持名,即始覺合本﹂,起

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即是﹁始覺﹂。這-句﹁阿彌陀佛﹂名號即是

﹁本覺﹂。本覺即巨如本性。始覺合本覺,即是巨實修行,﹁始本不二,生

佛不二,故一念相應-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相應﹂是舷理相應,與

事實相應,與法界全體相應,法界全體的德號即阿彌陀佛,念念喚醒自己與


∣叵佛說阿彌陀綬要解講紀

法界A口而烏-,與諸佛如來A口而烏-,與-切眾生A口-而篇-,就相應了。

前面提到﹁氣分﹂,例如阿彌陀佛慈悲,我們心地也慈悲,即與阿彌陀

佛慈悲的氣分相應,今天這-段經文員明白了,你就與阿彌陀佛的氣分相

應。因烏始本不二,性相-如,生佛不二,理事-如,念佛時體會契入這個

境界,即叫作得佛的氣分。理如搞清楚,疑惑斷掉,乃是員信’比正信又提 高-層’乃契入 佛 的 氣 分 。

公經v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尾故號為阿彌陀。

下面兩段經文,從-切無量中提出兩個綱領,-烏光,-烏壽。光明是

智慧,也是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佛的一切業障都消除乾淨,所以性德圓

滿地透露,在相上即光明遍照,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照,他有攝受加持的功

能,能幫我們清除業障,啟發智慧。但我們要有始覺,才能得到佛的加持,


假如不具備相應,佛光雖遍照,我們有障礙,拒絕他,排斥他,我們就享受

不到佛的加持 持功 功能 能。 。-、心稱念,業障必定天天消除,智慧日日增長,、心地清 淨,這是相應的樣子

八解v心性寂而常照。牧為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牧光明無量

也。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而因中願力不

同。隨因緣立釗名。彌佗為怯藏比止。發叼十八願。有光明恆照

十方之願。今系成如願也。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

比則佛佛道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句老。十百千由句者。一世

界。十百千世界者。淮阿彌普照。故釗名無量光。然﹣﹣一身不一不

異。為令眾生得叼盍。牧作比分釗耳。當知無障礙。約人氏言。

占眾生與佛緣深。牧佛光到處。一仞世間。無不圓見也。

、心性本來是寂靜,寂是定,靜是清淨之義,其作用是照,指本性而言,


-切諸佛如來皆達到究竟圓滿的寂靜。等覺菩薩尚有-品生相無明未破,破

此一品無明後即謂之寂靜,寂靜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也分上中下三品,上

品乃巨清淨是佛的境界,-塵不染,中品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下品

即法雲地菩薩’尚有兩品無明。上品完全清淨,其光明是圓滿遍照’徹證、心

性無量之體。就仁王經五忍位菩薩講,是上品寂滅忍,所起的大用即光明無

量遍照十方。佛的光明既然遍照十方,我何以未有感觸?此問題不在佛,而

在自己,其中以不信烏最大障礙。對事責員相完全迷惑,大聖大賢介紹的又

不接受。如果深信不疑,老實念佛即能相應,佛力加持亦可接觸到。

一切諸佛皆無量光無量壽,在因地上每人學佛願力不同,目的何在,將

來希望得到什麼,亦每人不同。在果地上雖然智慧德能全同,而度眾生的緣

不一樣。-切諸佛在因地上修行,佛在大小乘經上說過許多,若作個比較,

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發的願確與眾不同,不但大而且具體。不但要成佛而且希


望超過諸佛。他之所謂超過不是智慧德能而是在度生方面。﹁隨因緣立別

名﹂,諸佛的名號亦隨因緣而有差別。如在學校教國文的稱之烏國文老師,

教數學的稱之烏數學老師。因此同名同號之佛菩薩無量無邊‧彌陀在因地發

願時,曾發光明遍照、壽命無量之願,如今成佛,故四十八願皆圓滿。﹁法

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巨性﹂,此二者佛佛道同。﹁法身﹂即巨心本

性,一切法的理體,其智慧光明本來具足無量無邊,並無分別與邊際。﹁報

身﹂是自受用身’無量壽無量光,佛佛道同。佛叫我們修行證果無非是恢復

自己性德本具的一堂用而已,並無其他,也不可能有什麼給我們‧﹁應化身﹂

是他受用身,-切佛各不相同。差別大小懸殊,此完全是緣,而非諸佛能力

有大小。例如一位學位智慧圓滿者在大學授課,稱烏大學教授,而他若教小

學,即稱小學教員。佛度眾生在緣,何謂緣熟p.某人看透人生苦空無常,急

想離開三界,有此巨切意念,諸佛皆能見到,與此君有緣之佛必以化身前來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救度。如人數甚多,須長時教化,佛以應身前來教化。成佛之後,一尊佛有

一個教化範圍,稱烏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的願大,推至多數大千世界,只

要發願,均能辦到。惟獨阿彌陀佛所發之願不同,他在因地中曾經攝受二百

-十億諸佛國士,此二十-是密宗表法的名稱,不是數字,乃圓滿義,如彌

陀經用七,華嚴用十,均是表法。密宗通常用十六與二十-。可見法藏比丘

在因中與眾生結的緣,乃盡虛空遍法界,深廣如此,其師世間自在王如來,

給他講經說法,將十方諸佛剎土依正莊嚴善惡因果都與他說。而且以佛神

力,使十方世界剎土變現給法藏比丘親眼見到。他成佛之後,所有一切剎士

皆是他的教區。所以十方世界-切諸佛都勸眾生求生淨士。

三身,法、報、應,是-體的,-而三,三而一,法身是本體,報身是

自受用,應化身是他受用。前已詳言之。﹁令眾生得四盆﹂,此﹁四盆﹂即

前面四悉檀之盆,歡喜、生善﹑破惡、入理四種。現代科技進步’使我們知


道光有許多種,稱之烏光度,眼睛能見的度數有限,光度長見不到,光度短

也見不到,佛光是圓滿的,在任何光度均能達到,故稱無障礙。眾生與佛緣

深,在-生中即能得度,其緣淺者,助其加深,無緣者與其結緣,偶爾聽到

-聲﹁阿彌陀佛﹂,就結上緣了。我們今生幸遇佛法,與佛有緣,而且似有

相當深度,已否成熟,尚不敢說,如欲此生成就,應努力加強信願持名。一

般人之所以不能見到佛光,亦不能體會佛的廈實功德,皆因自己業障深重,

不能體會。消除業障方法很多,大乘經典內所說的種種法門與修持,無非助

我們消除業障。最有效的方法莫過舶念佛。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著作等

身,在觀經直指書中說,世人業重,所有經懺不能消除者,最後憑一句佛

號,能夠消除。我們今天若想消業障,斷煩惱,滅罪業,不必求其他經咒,

念阿彌陀佛就夠了。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依之而行 即能收效。只要作到淨念相繼,自然六根就都攝受了。


要 解 講

阿 彌 陀 經

記 ︹﹣﹣﹣<﹣﹣﹣﹣﹣︺划0∣︿︵︺︹︺

公經v又舍利弗。彼佛壽茆。及具人民 。無量無暹阿僧舐劫。故名阿彌陀

佛 說

也。﹂此係由理論上說,西方人民烏何有無量壽。禪家所講明心見性,﹁見﹂

解文說:﹁心性照而常寂,故篇壽命。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壽命無量

此段經文述說西方世界佛與人民之壽命甚長,均篇無量,故稱阿彌陀。

命。併其人氏壽劃命。皆無量等也。

無邃。無量。皆脅介數名。實有量之無量。然﹦一身不一不異。慼身 亦可即走無量之無量矣。及者。併也。人氏指等覺以還。謂佛壽

八解v心性照而常寂,牧為壽命。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牧壽命無量 也。法身壽命。無始無終。報身壽﹃命。有始無終。比亦佛佛逾 同。皆可名無量壽;應身隨願隨機。奐促不等。怯藏願玉。有佛 及人。壽命皆無量之願。今系成如願。別名無量壽也。阿僧枇。

••-•-`


是﹁證﹂義。佛在大乘經上說,圓教初住菩薩即見性,已證得心性,而未究

竟圓滿。以月烏比,如月亮初見,稱烏月牙。菩薩見性是-分-分見的,不

是一下圓滿。阿彌陀佛是徹證,究竟圓滿的證。實在說分證亦是無量壽,何

況圓滿。佛徹證無問題,凡夫與十惡眾生往生,業未消,如何證、心性之體?

在淨士三經中亦能明其狀況,因西方世界環境殊勝,完全無障礙。天天與阿

|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E 1

[

烏無量壽。現在他成佛了,在果報上也實現了,此乃無比的大願,-般人想

地上發的願與其他諸佛不同,他發的願是他將來成佛之後,他的國士人民均

所發的願,同時也隨機,他度化眾生之機緣,壽命長短不等。阿彌陀佛在因

量壽。今天所講的阿彌陀佛是應身佛,應身佛的壽命是隨願,依其在因地中

體,實在說不上壽命,無始無終。報身壽命有始無終,可以說每尊佛均是無

往生即圓證三不退,此佛的無量功德加持,均篇無量壽。法身是、心性的本

彌陀佛觀音勢至等覺菩薩諸上善人聚會-處,受其薰陶,縱然下下品帶業

|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乙n︺

不到。他在因地上參觀考察了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見到壽命有長短,修行有

難易’他才發這個大願,在一般修行過程中很不容易有這些念頭’果地上廈 兌現了

﹁阿僧舐﹂、﹁無量﹂、﹁無邊﹂,皆算數上的名詞。在華嚴經上善財 童子五十三參,參訪自在主童子,他是一位大科學家,也是-位數學家。 向善財說了數字,由基本數字個十百千萬算起,-共有-五六個單位,非用 十進位法,而是倍倍相乘。阿僧舐是最後十個單位之第一位,阿僧舐乘阿 祇是-個無量,無量乘無量是-個無邊。最後-個是不可說不可說。既然 算的方法,當然可以算出數字,能算出來,仍然有量,此指應身而言,而非 法身報身。阿彌陀佛最後化緣盡時,也入般涅槃,將來由觀世音菩薩繼績 佛以繼其位’觀音滅後由大勢至繼位,佛佛繼承不斷。在如此漫長壽命中

|

有-人不是圓滿成佛,達到廈正的無量壽。西方世界確責與其他世界不同


其仳怛界埃有佛前佛後,時厝很長,虹釋迦佛在世僅八十年,將來彌勒降

生,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在此期間無佛住世。由此觀察,西方世界就殊

勝了。佛在大經中說成佛需三大阿僧舐劫,因烏在此世界修行有退轉,進進

退退,進少退多,故難成就,西方人壽命長又無退緣,進展就非常快速。經

上說:﹁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諸上善人﹂皆是等覺菩薩,他們都是到 西方後,在十劫之內修行成佛,佛在其他經典中無如此說。

﹁三身不-不異,應身亦可即是無量之無量矣﹂。這幾句話說得非常

好’打破了我們在感情上的執著,他說的全是事實,亦如前面所說,我們看

到西方極樂世界,在十劫之中,往生者皆能證得等覺位,即廈正的無量,而

不是有量的無量,說明我們到西方是有量的無量,而不多久即證得員正的無

量之無量。西方世界確是平等世界,等覺以下乃至下下品往生者,一切受用 均與阿彌陀佛相同。

|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八解V當知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以生佛平螫:能令持名者。光明 壽割命。同佛無異也‧復次由無量光義…牧。眾生生極樂。即生十

方。見阿彌佗佈。即凡十方諸佛。能旬度。即菁利一仞。由無量

壽星義牧。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比生成佛。不至異生。 當知離卻乳俞一念無量光壽多忘。何處有阿彌佗佛名號。而離卻 阿彌佗佛名號。何由徹謐乳俞一念無量光壽多忘。願深思之。願 深思之o

下面三段的開示是大師的廈知灼見,如果不是巨有見地到這個境界,這

幾句話說不出來。光明壽命所有名相術語均烏教化眾生方便而建立的假名’

雖是假名,而是恰合責際的情況。﹁生佛平等﹂,在此世界,理上平等,事

上不平等,而在西方世界,事理均平等’故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


異。我們現在還未到西方,-稱名號,即與佛相應,念佛是造因,生西是果

報。念佛人在這-句佛號中必須有屢信切願以持名才能相應。相應即可以接

受佛的光壽感應。往生時是活著時候去的,不是死了才往生。見佛來接,隨

佛而去’這是-生成就的法門,我常說這是不死的法門‧到西方後-生成 佛,就是在此-生成佛。

生虱匹方世界郾等於生虱十方-切諸佛剎士,見到阿彌陀佛即等舶見到

十方-切諸佛。這個事實,佛在其他經典未曾說過。﹁能自度,即普利一

切﹂,﹁自度﹂即念佛往生。生到西方之後,具足無量智慧德能,能記得生

生世世的家親眷屬,超度父母乃世間大孝,自己往生,過世父母無論在那道,都能見到,亦是對父母盡孝的好機緣。

菩薩最高的果位是一生補處,此法門是當生成就的法門,不需要第二

生。其他法門成佛須三大阿僧舐劫,不知需要經過多少生死輪迴。佛說小乘


初果須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才能證到阿羅漢。到達西方之後一生證得等覺與妙

覺。許多古大德在家出家,宗門教下,當其明白此法門之後無不專修專弘。

最後-段開示是結歸到心性,叫我們多多想想阿彌陀佛徹證無量光壽的

巨、心本性,起了個名字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員如本性無量光

壽的名稱,所以說離了巨如本性,名號就不存在,無量壽佛、無量光佛、阿

彌陀佛都是巨如本性的名號,名必有實,有-個實體在,離了心性就沒有名

號,離了名號怎麼能徹證無量光壽的巨如本性?此說明名實是-體,名是﹑心

性之名,心性是名之心性,是╴不是二,這才是巨正明白篇什麼要念佛。雖

然他有無量光壽,我們得不到受用。念-聲,員如本性無量光壽,如閃光-

次,念一聲就透出來一次,念兩聲就閃兩次,不念,光就沒有了。所以古大

德叫我們﹁淨念相繼﹂,必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漓盆大師-再勸勉,叫我 們深思之’深思之。


公經v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合十劫。

八解v叱明極樂世界教主成就也。然法身無成無不成。不慇論劫。報身

因圓果滿名戌。慼身為物示生名成。皆可論劫。又。法身因修德

顯。亦可論成論劫。報身別無‘新得。慼身如月印川。亦無成不

可論劫﹂,﹁物﹂字指九法界一切眾生,烏九法界╴切眾生示現出生’應身

盡,圓教佛果亦滿,故名成就,成就指成佛而言。﹁應身烏物示生名成,皆

果滿名成﹂,人我、法我兩種執著皆盡,三種煩惱,見思塵沙無明,也斷

是無始無終,什麼都加不上,乃廈如本性之本體,無成無不成‧﹁報身因圓

說,十方世界帶業往生之人皆能證到等覺菩薩之果位,貫在不可思議。法身

就西方世界言,十劫很短,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成就,依正莊嚴不必

。不‧應論劫。

成顯


的壽命是因眾生之緣而建立,緣盡了佛就示現滅度,他的壽命可以用數量來

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所謂圓是對舷事實巨相圓滿的了解,所以他無論

怎麼說法,所說的都是事貢巨相。法身誰都有,如未修德,法身不能現前’

大乘經說,破一分無明,證-分法身。也可以說成或說時間,前面是依性體

而說,此處是從修成而說。報身也是本有的,報身是無量的智慧與德能,本

性中具足的,無所謂成與不成。應身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如月印川﹂,

即水中月,不是洹實的。與前面所講恰好相反,前面是從事上論三身,此處 是由理上論三身。

八解V但諸佛成道。各有本逃。本他正不可測。且約極樂示成之逃而

言。即灸﹦一身。一成一切成。亦灸非成非不成而論成也。又。佛

壽無量。今僅十劫。則乳在說怯。時正永央。寄勸﹦一世眾生。速

求往生。同佛型壽命。一生成辨也。又。下丈無數聲聞萼薩。及與


補處。皆十劫所成就。正顯十方﹦一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依玄奘譯本烏十大劫,十方諸佛成道皆

有本,皆有迦‧﹁本﹂是他最初證果’﹁迦﹂是講他度化眾生示現出生烏

洫。例如釋迦佛在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示現成佛烏迦,那些夜睹明星悟道成

佛是表演的,不是巨的。法華經上說,他是久遠劫前已經成佛。梵網經說,

他到此世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故其本實不可思議,無法揣測。阿彌陀佛亦

如此,在西方世界成佛也是示現出生。若論其本,佛在法華經說過,無量劫

前,他與阿彌陀佛是同參道友,是兄弟。阿彌陀佛在西方示現成佛才十劫,

此是阿彌陀佛的迦。不是阿彌陀佛的本,本焉有涅槃。在西方世界是應身,

他的願力宏深不可思議,能住世時間如此之長亦不可思議。我們到西方修行

成佛是本,阿彌陀佛示現替我們作本。我們將來到他方世界作佛示現出生是


迦。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是其迦而非其本。成佛雖示現之迦亦

是-而三,三而╴。﹦成-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這兩句話的意思,

我們想想前面所說的就能體會,說三身-成-切成是從事上講的,又說非成 非不成是從理上講的。

﹁今僅十劫,則現在說法,時正未央﹂,﹁未央﹂是﹁未完﹂義。不但

未說完,還早得很,阿彌陀佛有無量壽,如今只有十劫,來日方長,我們今

天如生到西方,將來都是元老階級,所以大師在此地普勸三世眾生速求往

生,同佛壽命,一生成辦。同時大師亦代表十方╴切諸佛異口同音勸導我

們。我們現在已經種下了成佛的種子,將來-定會去,當無疑問,但須特別

小、心,不可大意,萬-修不好,-失人身,將來何生何世再遇到佛法,難以 逆料,縱然遇到,能否相信接受,亦無把握。

佛三轉法輪,示轉、勸轉、作證轉。下段經文是作證,在十劫中,無數


聲聞菩薩及補處菩薩諸上善人無量無邊,證明十方三世往生人數不計其數。

公經v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暹聲閭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此段經文是說明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的學生,也就是十劫中往生到西方的

人數與成就,西方純屬大乘,絕無聲聞緣貿,不但大乘而且皆烏普賢菩薩。

佛在經中說,菩薩如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切往生西方之人皆修普

賢大士之德‧依圓教菩薩的行篇說,從初信位-直到等覺五十-個位子,皆

是普賢菩薩。經上所說人天﹑阿羅漢、菩薩,皆是比照他方世界而言,如帶

業往生之人,生到西方世界等勝他方世界人,煩惱未斷,只可視同圓教六信

位以下者,即用人天名稱形容他們。見思煩惱斷了,達到七信八信位,等舶 他方世界的阿羅漢,其實他們都是普賢菩薩。


西方四士三輩九品與生西先後有關。早到西方可能已證得阿睥跋致,即

補處菩薩,後去的是法身大士,再後者,也證了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這

全是在十劫之內成就的,由此可以斷定,在西方修行,因無退緣,不要很長 時間,最多十劫即可修到等覺菩薩,等覺亦等舷成佛。

八解V他方定性﹣一求。不得生彼。若先習小行。臨終回句苓捉。發大誓

願者。生彼國己。佛順機說法。令斷兄思。故名羅嘆。如釗教七

住。斷見思之類。非實聲聞也。蓋藏通一一教。不聞他方佛名。今

聞彌佗名號。信願往生。總屬釗圓﹣一教所攝機矣。

西方世界聲間弟子是假說,如巨正是小乘根性,他就不能生到極樂世

界。小乘根性若能回小向大,亦可成就。以現代話說,他們都是佛門中之保

守派。他們只承認釋迦牟尼佛-人成佛,並不承認有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修


行最高地位只到阿羅漢。泰國的佛像很多,都是釋迦牟尼佛,無第二尊佛,

而且排斥大乘,認烏大乘非佛說。並不信西方有阿彌陀佛,如其能信,發大

誓願,念佛求生淨士,亦可如願生西,佛亦順其過去所學應機說法,令其斷

見思,等勝他方世界的阿羅漢。小乘人生到西方都是菩薩,而且皆是阿鞠跋

致,圓證三不退菩薩。藏通二教,不閒他方佛名。今間彌陀名號,信願往

生,總屬別圓二教所攝。小乘一回頭,員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不是

藏通的根性,若不是圓教根性,至少也是別教根性。無量壽經讚歎西方世界

的菩薩具足無量功德,曾經有二十三種比喻,如智慧深廣如大海,三昧不動

如須彌山。這些都不是藏通菩薩所有的。凡生到西方帶業往生者亦得到阿彌

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同時又得到大眾同修伴侶的加持,西方世界每一位菩薩 對新來的都愛護,就是加持。


公經Y苦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此總結經文與前段相同,惟意義不同。前面指西方依報莊嚴,此段是說

西方正報莊嚴。我們烏什麼下這樣大的決心與堅強的願望,即因此處所說的

是主伴莊嚴成就,這實際成果展現在我們面前,其成績即十方世界往生者在

十劫中即能證得補處菩薩,此烏他方世界所無。佛說在娑婆世界修行,從證

得初果須陀洹開始,見思煩惱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由此日開始,修-個

阿僧舐劫,可以證得三賢果位,修第二個阿僧祇劫可以證到七地果位,修第

三個阿僧舐劫可證到法雲地︵十地︶果位,再往上即等賢。修三個阿僧舐劫

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

才能到達一這個地步,西方世界只要十劫。一生即可達到,不要等第二生。 此即﹁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八解V佛及聲聞菩薩。正灸彌佗因中。願


成﹑。灸則佛。菩薩。聲聞。各各非筍非他。白他不一一。牧云成就

如灸功德莊嚴‧能令信願持名老。念念亦如灸成就也。初‘廣陳彼 土依正妙果以故信竟。

﹁佛﹂是阿彌陀佛本人,﹁聲聞菩薩﹂是十方世界往生的人。皆是阿彌

陀佛在因地中所發四十八願之所成就。世間人民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

生,能信、能願﹑肯念佛者,都接引他們到極樂世界,到達西方皆得到阿彌

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得到不可思議的成就。所以在果上說,﹦成一切成﹂, 二成﹂是說佛,﹦切成﹂是說大眾。

﹁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以我們現在的智慧常識難以理

解,明、心見性的菩薩可以懂,等我們到西方後,可能發現這些話都是事實。

一切諸佛-切眾生,依正莊嚴,皆是自性變現之物。從自性上說即﹁非他﹂,


回佛說阿 彌 陀 經 要 解 講 記

從相上說即╴I非自﹂。從性相兩邊去觀察,性是-體,我與阿彌陀佛是-,

即非他。從相上講,阿彌陀佛不是我,即非自,他的性德完全流露,我們的

性德被煩惱蓋覆。自他不二,性相一如。這個道理與事實,若員搞通了,可

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的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因烏自他不二‧我修

行幾天即與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相等。其方法即用信願持名,信要

巨,願要切。世尊在經上常說,-切法從心想生。能念是我們的、心,所念是

阿彌陀佛。理論與事實搞清楚,轉變方法也知道,因緣具足,肯去作乃世出 世間第-福德第一善根。

口、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

八解v淨土殊勝謂帶紫往生‧橫出﹦一界。同居橫具叼土。開顯叼教法 綸。眾生圓淨叼土。圓見﹦一身。圓謐﹦一不退。人氏皆一生成佛。


如灸等勝異超絕。全在比﹣一科點示。須諦研之。

此段解文是勸願勸行。大師說淨士之所以殊勝是╴I帶業往生,橫出三

界﹂。一般說,斷盡見思,證小乘阿羅漢果,或大乘七信位菩薩’別教七住

菩薩才能超越輪迥。當今之世沒有-個人能作到。啖虛老法師說過,他-生

看到參禪得禪定者有,開悟的一個也未見到。參禪不開悟,不能出三界。得

禪定不過生四禪天而已。黃念祖老居士說,密宗在大陸近四十年來十億人口

中,學密有成就者只有六個人’不成比例。夏蓮居老居士對舶禪、密教都有

研究,晚年-切放下,佛不離口,珠不離手,人家說他迷在佛號中’他聽而 不聞,巨是好榜樣。

西方世界不止帶業即可往生,更橫出三界,雖然生到凡聖同居士,其他

方便、實報、寂光三士也同時生到,因四士是平列的。方便土是斷盡煩惱者


所生處,賣報士是法身大士所居,寂光土是如來果地。我們帶業往生,-品

煩惱未斷,怎能一下子就圓淨四土?此皆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所致。﹁開

顯四教法輪﹂,到了西方,一切法門均能聽到學到,知此事實,應放下-切

經論。西方有阿彌陀佛是老師,諸大菩薩是同學道友’環境優越,學必有

成,何必在此間苦苦去追求?縱然有時間讀這些大經大論,巨能懂嗎?開經

侷說:願解如來員實義。李老師說:﹁我的意思你都不能解,還能解佛的意

思嗎?﹂這是虞話。我勸大眾念無量壽經,先念三千遍,每天三遍,念三

年,心就定了。念時心要專要靜,其他經典一律放下。無量壽經比阿彌陀經

講得詳細,阿彌陀經言簡義賅,不容易懂。無量壽經可幫助建立信、心。我近

三年的功力完全用在無量壽經上,不僅口念,要把經中教訓時時刻刻記住,

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篇。念得愈多,體會得愈深且廣,經中義理無有窮盡,你

用一生的時間念這部經,其中義理皆無止境。用此經啟蒙,兼以奠定三資糧


的基礎。-I四教法輪﹂即無量壽經的發揚光大。

﹁眾生圓淨四士﹂,比上面﹁橫具四士﹂要高要深。圓淨四士至少也是

等覺菩薩的境界。圓滿無欠缺,即經中所講﹦生補處﹂。此﹦生﹂二字

是雙關語,﹦生﹂是不要等第二生,又﹦生﹂是一生到西方即得到圓淨

四士、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這種講法是合理的,有經文可作證明,即

﹁眾生生者,皆是阿聰跋致﹂,及﹁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

善﹂是指等覺菩薩,等覺以下稱﹁善人﹂,西方世界是諸上善人聚會之處。

佛介紹這個法門如此詳細透徹,聽了之後再不相信,乃是善根福德不足,業

障深 重 , ,應熟思之。下面兩段經文說明如何往生,能否往生,非常重要,希 特別注意

公經Y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鞠跋致。貝中多有╴生補處。

具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暹阿僧祇說。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十方世界人民-生到西方即圓證三不退。在╴般經論所說’修到十地法

雲地菩薩才能圓證三不退。且其中多有-生補處,﹦生補處﹂即等覺菩

薩。娑婆世界一生補處者只有彌勒菩薩-人,在兜率內院,迨五十六億七千

萬年之後降世成佛。西方世界候補佛無量無邊,十方世界如有佛入滅,即往 補其缺。西方世界如同候補佛的培訓所。

八解v阿鞠跋致。比云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儿他。﹣一行不 退。恆度生。不墮﹣一求他。﹦一念不退。心心流八薩婆若燉‧若約

比土。欽初果。通見他。釗初住。圓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薩。

釗十向。圓十信‧名行不退。釗初他。圓初住。名念不退。今淨

■﹣I﹣╴■

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紫往生。居下下品老。皆得﹦一不退 也土


﹁阿睥跋致﹂,梵語,不退義。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已

舶前面玄義中詳烏解釋。如果就娑婆世界說,藏教初果,通教見地︵等齡聲

聞乘之預流果︶,別教初住,圓教初信,四教修行到此地位,名位不退‧但

只是在斷惑方面相等,智慧不等。藏教初果比不上通教見地,通教見地比不

上別教初住,別教初住比不上圓教初信。智慧功德不-樣。

通教菩薩,別教十回向菩薩,圓教十信菩薩’名行不退︵行不退中無藏

教︶。別教初地,圓教初住,破-品無明,證-分法身’名念不退︵念不退

無 通二 二教教 亦╴ 僅就斷惑言,都是平等的,智慧功德完全不同,圓教初 無藏 藏通 ︶︶ 。。 此此 亦僅 住比別教初地超越甚多

法神由空中接住,但碎片掉下來把佛足碰出血。若害佛,是結罪勝-切眾

者:第-﹑出佛身血‧提婆達多蓄意害佛,由山頂上推-大塊石頭砸佛,護

﹁五逆十惡﹂,造極重罪,佛在-切經中說在一生中必墮地獄。五逆

••


∣I∣I∣II∣∣II∣I回怫貌阿彌陀經要解講記340

生,佛是三界導師,使-切眾生聞法得度的機緣斷掉,罪過彌天。第二﹑殺

阿羅漢。羅漢是得道之人,教化一方,如害之,乃是斷多數人之慧命。巨善

知識影響千年萬世,如孔老夫子,在世並不出名,未作大官,-個普通不得

志之人,不得已回家以教學烏務,遵其教訓必定得福,其所傳是人天福報,

功德尚且不可思議,何況佛的教化,是世出世間無比的功德利盆。第三﹑第

四:殺父﹑殺母。父母對我們恩德至大,殺害父母乃屬性罪,自然墮無間地

獄。地藏經述之極詳。第五、破和合僧。僧團乃培養佛教弘法人才之所,若

破壞之,其罪過亦墮無間地獄。諸佛出世也救不了,無間地獄時間亦烏無量

劫。十惡篇: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貪、

瞋、痴。造十惡之人看其用﹑心如何,分上中下三品,亦皆有資格入地獄。如

今這些罪惡之人皆能十念成就,下下品帶業往生,證三不退,此貫不可思議。


八解V然橡教道。若災儿夫。則非初系等:若是﹣一求。則非苓薩等。若 灸異生。則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復異生。行不過。非僅 兄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蹴等則成大妄。進步則泠牧稱。唯極 祭同居。一仞俱非。一仞俱是。十方佛土。無比名扣。無比階 位‧無比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崙」動。擱吃之大願‧何以

有比。一生補處者。口二生補佛位‧如彌勒觀音等。極樂人氏。 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實謐補處。牧其中多有比等上尋。不可數 知也。復次。釋迦一代時教。淮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 因。則木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玉。導歸妄養。且以比勸進華 藏海眾。嗟手。儿夫例登補處。奇侷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 嘉。卻在比經。而天下吉今。信紗疑多。霹繁義騷。余淮有割心 瀝血而己。

后但俄Ⅲ瓣呸闡叫鯀侃脾L鰓堂安訌刪貓繃都叱341


-I教﹂是經典,佛所說的-切經教,﹁道﹂是道理。如是凡夫,絕不是

聖人,若是聲聞緣覺,決定不是菩薩,階級分得很清楚。﹁若是異生,則非

同生性等﹂,﹁異生﹂即別教的三賢位,﹁同生﹂是圓教的初住位。同與別

是講的廈、心本性,明、心見性與佛所用的心是同-個心,用洹、心,即謂之﹁同

生性﹂。未見性前用識、心,與佛不-樣,謂之﹁異生性﹂,此即同生性與異

生性的差別。別教三賢位的菩薩用識心,別教初地就用巨心。造作五逆十惡

的人生到西方即證三不退,三不退即同生性,比聲間緣覺權教菩薩,超過太

多了,在道理上講不通,念不退非復異生,念不退是圓初住別初地,是同生

性,絕不是異生性。﹁行不退,非僅見道,位不退,非是人民﹂,這幾句

話,大家都能體會。﹁臘等則成大妄﹂,﹁臘等﹂在佛教稱﹁大妄語﹂。

﹁進步則捨故稱﹂,如斷╴品無明,證-分法身,就是初住菩薩,不是十信

位菩薩。又如中學生考取大學,即稱烏大學生,證得初果即聖人,不再是凡


夫,證得行不退即菩薩,不是二乘。﹁唯極樂同居,-切俱非,一切俱是﹂。

前面所講的是正常現象,但在極樂世界就講不通了。煩惱未斷,本來是凡

夫,一生到西方即是三不退法身大士,究竟是凡夫還是法身大士’說他是法

身大士,他煩惱未斷,說他是凡夫,他證了三不退。所以說俱非又是俱是。

十方剎土沒有這種現象,亦無此類階位。若不是心性之極致,用巨心本性達

到了極點,指能念的心,是心性之極致,非同小可。持名的奇勳再加上彌陀

本願威神加持,所以才有這種特殊的現象,-品罪業未消,生西後即與圓初 住別初地的菩薩地位平等。

上邊這幾句話說得這樣透徹,無怪乎印光大師讚歎這部要解說:如古佛

再來烏彌陀經作註解,也不能超出其上。一般人輕視念佛法門,因其所說太

玄太妙,很難令人相信。但佛講此經時,特向當機眾之代表舍利弗述說全

經,舍利弗在十大弟子中智慧第-。可見需有很高的智慧才能接受此法門。

|


華嚴會上文殊普賢發願往生,文殊在諸大菩薩中智慧第-’普賢德行第-,

在無量壽會上諸大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說明此法門須有智慧德能兼

優之人才有資格接受,足證任何法門都不能與其相提並諭。

這個地方也解答了我們-個重要問題,羅什大師所譯彌陀經有-句經文

是﹦心不亂﹂。玄奘大師譯本是直譯,梵文原文不是-心不亂。後人對一

心不亂提出很多意見。事-心是斷見思煩惱,阿羅漢的境界。理一心是圓初

住、別初地、法身大士的境界。讀了這-段解文,對羅什大師所譯的-心不

亂就沒有疑惑了。五逆十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三不退’三不退是理

-心不亂。馬什麼?不知道。漓盆大師告訴我們,這是因烏﹁心性之極致、 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加持,有以致之。

二生補處﹂即候補佛,其成就與佛完全相同,只是不在佛位,彌勒是

此世界的補處菩薩。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世界的補處菩薩。極樂人民皆是-生


成佛,人人必責證補處。生到西方世界要多少時間能證得補處菩薩?阿彌陀

佛成佛以來只有十劫,經中說﹁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因有一﹁多﹂字,證

明在十劫中補處菩薩的數字已超過一半’依此推論,-至六劫往生者均已升

到補處菩薩地位。估計其修行期限不過五、六劫而已,若與娑婆世界三大阿

僧舐劫相較,幾無可比擬。﹁釋迦一代時教﹂,此處說﹁釋迦﹂即代表西方

世界以外的諸佛剎土,其狀況與娑婆世界略同。除淨士三經外,一切經講-

人在-生中修行圓滿成佛,只有華嚴-部經講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地

位是圓教初住菩薩,每參訪-位,其地位提高一層,五十三位中等覺菩薩有

十一位,參到普賢菩薩時,他就圓滿成佛。善財在華嚴會上參訪摩耶夫人

時,他已經是等覺菩薩,摩耶到彌勒十位善知識,他已久居等覺。彌勒介紹

他參普賢菩薩,普賢教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圓成佛道。我們對

舶此事,要仔細的思考╴下,普賢不但勸善財-人,而且是普勸華藏海會大


眾,四十╴位法身大士,全都求生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的導師是昆盧遮那如

來,文殊普賢是昆盧遮那的左右助手,現在文殊發願求生’普賢普勸海會

大眾,這兩位大弟子並未背叛老師’而老師亦未責備他們。這些事我們多想

想才會對舶淨土法門巨正相信,也才會廈正發心達到心性極致。至船他的成

果,十方世界菩薩都不了解,烏什麼煩惱未斷’罪業極重之人’念幾聲佛號

就能生到西方,其智慧德能即與等覺菩薩-樣?殊不知他的德能皆是阿彌陀 佛本願加持,作增上緣。

我剛才所說五逆十惡往生之人比作圓初住菩薩。大師在此處說五逆十惡

之人生西以後,其-切受用與等覺菩薩同。大師說非九法界的眾生以自己的

智慧所能明瞭。﹁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說的-生

成佛之宗旨即在本經,所以本經是華嚴的歸宿與總結。天下古今相信者少,

懷疑者多’言語文字對淨宗討論的很多,愈多愈不明顯,有修有證的大德


們,他們的著述裡面,對淨宗多有懷疑。例如李長者的華嚴合論,即其-

例。華嚴經自古至今只有兩個註解,-個是清涼大師的,一個是李長者的。

李長者在清涼之前,他要篇華嚴經作註解,打算找-個清靜地方。上山時遇

到-隻老虎,他拿著拐杖還敲敲老虎頭,告訴老虎說,我要找一個清靜地方

馬華嚴經作註解,你知不知道?老虎搖搖尾巴即帶他走,走到-個山洞,原

來是老虎窩。老虎搬家讓他在該處註經。一天,忽然由池塘裡出來兩位小

姐,服侍他的飲食,二年後註經快完,他想起這兩位小姐侍候他很久,也未

知其姓名,此念一動,再找這兩位小姐已不知去向。此乃天人供蓑。他在合

驗中說,西方是權,華藏是責,華嚴大,西方小。以李長者之道德修持,對

西方淨士尚有此偏見,何況其他。漓盆大師說:﹁辭繁義蝕﹂。即暗指李長 者而言。


公經v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 善人。俱言╴處。

世尊叫著舍利弗,也就是叫著我們,勸導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華嚴是世尊-代時教的根本法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根本的歸宿即在西

方極樂世界,一般人不能相信,總是善根尚未成熟。漓盎大師苦口婆心烏我

們開導,把這些疑難一層-層解答,明白之後,應當發願求生,才不辜負大

師的苦、心。此處佛又勸勉我們求生淨士,淨士之殊勝即在﹁諸上善人聚會一

處﹂。世間善友少惡友多,鼓勵我們放下萬緣,專修這個法門是善友。若勸

我們說:華嚴經很好,要多看看,法華經也不可不讀,這不是善友。這樣-

來就分、心,也夾雜了。縱然努力也是雜進而非精進。人-生讀這一部經就夠 了。不但世緣放下,佛法也要放下。能如此,無一人不往生。


公解Y俞羅漠菩薩。但可云晷人。淮補處居因位之極。牧云上。其數甚 多。牧云諸。俱含一處。猶言儿聖同居。尋常由實聖過去有漏 紫。權聖大慈悲願。故儿夫得與聖人同居。至實聖次身。權聖機 盡。使升妮頊異。苦祭懸殊。乃暫同。非充竟同也。又。犬壤之

間。見聞者少。幸獲見聞。乳近步趨者少。又。佛世聖人縱多。 如珍如瑞。不能偏滿國土。如眾星微‘塵‧又。居錐同。而所作所 辨。則迥不同。今同以無漏不思議紊。感生俱含一處。為師友‧

如壎如霓。同盡無明。同登妙覺。災則下儿眾生。於念不退中。

超盡叼十一因位。若謂灸儿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

勢至無別。若謂走一生補處。卻可名儿夫。不可名等覺萼薩。比 皆教綢所不能收。剎綢所不能例

補處菩薩烏數甚

349

羅漢﹑菩薩均可稱善人,唯補處菩薩可稱烏﹁止善﹂

回佛魏阿彌陀綬要解講紀

!

PL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多。我們娑婆世界也是凡聖同居士,-I實聖﹂是廈貢的聖人,過去有漏業還

未斷乾淨,如-般羅漢辟支佛,證到初果之後天上人間還要七次往來,因其

有漏業未斷盡,見惑斷盡而思惑未盡,所以他必須要來。﹁權聖﹂是權巧方

便,大權示現,如觀音勢至地藏菩薩,久遠劫前已成佛,示現在世間,同

我們住在-起。如法照見文殊,文殊是大權示現。慈悲三昧水懺講的迦諾迦

尊者是一位阿羅漢,其道場在四川。悟達國師同他有緣見到了。而緣只有-

次,向無二次,聖人雖多,如珍如瑞,不能遍國土。在西方就不同了,諸大

菩薩可以天天見面。佛在世時,常隨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菩薩眾不計其

數,以舍衛大城烏例,有十萬人口,佛在城中講經多年,親自聽佛講經者約

有三分之-,知有佛而未曾見佛者也有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不知道有佛

其人。雖然同居在-起,而所作所辦不同,聖人所辦的是求生極樂世界,勸

導-切眾生往生。凡夫所辦的是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輪轉六道之事。


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士與十方世界凡聖同居士大﹣不相同。大師說:-l今同

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俱會一處,烏師友。﹂﹁無漏不思議業﹂這幾個字很

重要,若指聖人當無問題,若說是下劣凡夫之往生者,恐怕擔當不起,似有

所疑。但經上又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可見凡是往生

的人都具足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上品上生章善導大師烏我們開示得很明

白,如果不是多善根多福德,同他講,他不會相信。他能相信,是多生多劫

善根成熟。更能發願求生是多福德‧大師在解文中說:﹁心性之極致,持名

之奇勳。﹂此二句極有份量。心性無量無邊,念一聲佛號即有無量無邊的福

德。員信、切願﹑一心持名,即心性之極致。彌陀名號也是自性的德號,自

他不二,我們用心性極致,名號功德也變成極致的,無漏不思議業,再加彌

陀本願功德作增上緣,才能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烏師篇友,故成功快速。

﹁如壎如麂﹂,此是詩經語,﹁壎燒﹂是古時樂器,壎音暄,燒音池,兩種


聲音相和,形容兄弟和睦,是說生到西方與等覺菩薩如同兄弟-樣友愛,大

家在-起,他們尚有-分生相無明未斷,而我們也與他們同盡無明,見思塵

沙就不必說了。不只是證三不退,乃是圓證三不退,等舶等覺菩薩。﹁同登 妙覺﹂,妙覺是圓教佛果。

五逆十惡乃下等凡夫,生到西方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超越了十住、十

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因位,可見生西以後,不需要三劫四劫很

快即證得補處佛位,更可推知西方世界補處菩薩占大多數。帶業往生的凡

夫,在-生中即可補佛位,與觀音、勢至無別。在同居士中剛剛往生者,見

思未斷’無明未破’仍是凡夫身份,不是等覺,所以西方世界即前面所說,

-切俱非,-切俱是。﹁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教網﹂即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未說過此事。-切諸佛剎士亦沒有這種情

況。此乃心性之極致,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彌陀本願威神加持。淨土法門極


樂同居超越一切諸佛剎土,今天有幸遇到,只要依照經典的理論與方法修 學,不久即是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士中之大聖人。

八解v當知吾人大事因緣。同居一闊。最雞透脫。唯極祭同居。超出十

方同居之外。丁比方能深信彌佗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

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具比深信。方

能發於大願。丈中應當﹣〒字‧即指深信。深信發願‧即無上菩 緹。今比信願。的為浮土指為。由比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若 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快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 風次不入。雨打不慢。如銀牆鐵壁扣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紫 老。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彌吃經。亦以發菩緹願為﹣妥。正與此

oJ戶J○J

佛在此經中明白告訴我們,西方世界成就的殊勝莊嚴,時間不長,第 回佛魄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 =

同者


段介紹依報的環境,類似辦學校,在短期內,校園的建設’美侖美奐,設備

之齊全,無絲毫欠缺。第二段講到正報的莊嚴,介紹導師阿彌陀佛馬最優秀

的老師,聲間菩薩-生補處,是學生修學的成就。從此兩段經文觀察,十方

諸佛剎士不能相比,把極樂世界的好處說盡了,我們既然知道這種實際情

況,那有不嚮往的道理。此節告訴我們一件大事因緣,即生死大事。在六道

中想了生死出三界,不是-件容易事,難在斷煩惱。迷惑造業受苦構成了輪

迥。受報時不知自省,更加迷惑,愈迷愈深,-世不如一世。西方極樂世界

的同居士,沒有六道,與他方世界之同居土不同,西方世界是-員法界,也

沒有十法界‧其四士是橫列的,一生-切生,往生之人所帶之舊業,多少不

相同,帶得少的,在責報莊嚴士、常寂光土,帶得多的,在方便有餘士﹑凡

聖同居士。事貢上是﹦俱法界。無論那-道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與

等覺菩薩平等,無量壽經及四十八願,均如此說。如非﹦俱法界,絕無此種


情形。觀經說有實相、觀想、觀像﹑持名念佛四種,十方眾生能生到極樂世

界,以持名念佛往生者居多。因其最容易、最簡單、最快速﹑最穩當,至圓

至頓的第一法門。無量壽經中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發菩提心,-

向專念﹂。再看三輩九品及讀其他大乘經典回向往生者,統統是﹁發菩提

心,-向專念﹂。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是-向專念,十念成就;第十九願是

發菩提心。可見發菩提心,╴向專念,有彌陀本願作依據。佛在觀經中所講

的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說菩提、心

是直﹑心、深心﹑大悲心。這些名相這麼多,講都講不清楚,漓盆大師在此給

我們說出-個最簡要的定義:深信發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所有至誠心﹑深

心、直心、回向發願心、大悲心,統統包含在這-念之中,大師-語道破。

不識字的老太婆,什麼叫菩提心她不知道,但是她有巨信切願,最後她身無

病苦,坐著往生。所以大師說:﹁合此信願,的烏淨士指南,由此而執持名


號,乃烏正行。﹂非常重要。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念’亦決得生﹂。大師說得非常肯定,就是 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有信有願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與自己員心本性相應。縱有感應亦不必

歡喜,只把功夫用在信願持名上就行了。假如持名功夫做到家,而信願並不

垣切,也枉費功夫。有人對世間事放不下,兒女親眷﹑財富﹑事業樣樣捨不

得,只要有一點牽掛,就去不了。巨正功夫是對世間-切法看清看破,此之

謂斷德,對西方嚮往的意志非常強烈,尚有可烏。

曰、正示行考執持名號以立行

公經Y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幅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閭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曰。若二曰。若三曰。若四


曰。若五曰。若六曰。若七曰。╴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

與諸聖眾。現在具前。是人終時。Ⅲ不顯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 極樂國土

佛告訴舍利弗尊者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

根﹂是深信,﹁福德﹂是持名,發心念佛是世出世間最大福德,人天福德

少,二乘權教菩薩善根少,半信半疑。有人把此法門介紹別人,認烏自己是

上根利智,應學經教參禪,對船念佛,不屑篇之。世人有信佛多年,肯信亦

發願,而不能往生者,乃放不下世緣,拋不了感情,烏世事所累,乃福德不

夠。淨士理論與事實應先搞清楚,多講多聽,-遍兩遍效果不大。我自己就

是一個例子,這次講的要解與去年所講不同,其中有過去從來沒有講過。觀

察體會-年比-年深刻,-年比-年明瞭,不是我去年吝法不肯說,去年我


著,﹁持﹂是保持不失掉,心中只有阿彌陀佛,妄念一生起,馬上想阿彌陀

子女人。﹁間說阿彌陀佛﹂,﹁聞﹂是聞了之後有強烈的願望,﹁執﹂是執

善女人就是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也就是前面所說巨信切願一﹑心持名的男

善女人,其標準與-般經典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不同。彌陀經所說的善男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裡所說的善男子

醒過來,這是增上緣,善根福德是親因緣。

身。生在這個時代,聽經有錄音帶與錄影帶,聽幾十遍能把我們從迷情中喚

深的緣,其所以未能往生者必是以上三條件缺其-,如果具足則此生烏最後

部要解,乃是善根福德因緣同時具足。各位同修過去生中與阿彌陀佛結了很

是蓮池大師的疏鈔與幽溪大師的圓中鈔以及漓盆大師的要解。今天能聽到這

他老人家的註解沒有遣留下來。今天所看到古大德的註解流通最普遍的,就

也不知道。如今體會到從前道綽禪師講淨土三經-論’講了兩百多遍,可惜

||||


佛的像,口中接著就念佛,-心不亂是我們念佛的目標。大勢至菩薩教我們

﹁淨念相繼﹂,、心想佛口念佛均無間斷,如有雜念,即不相應,雜念妄想起

來是正常的現象,不要去理它,專注佛號,妄念漸漸就會少。通常功夫得力

在兩三年後,每小時有兩三個妄念,已經算不錯了。妄念不斷,總因世緣放

不下。現在我們打佛七,是根據彌陀經所說,七天可以成就,只要修到一、心

不亂,想往生就往生。生死自在,七天念得相應才行,如不相應七十天也沒 有用。

八解v菩淡正逾。名雩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稻德。即 助緣。聲聞緣覺。萼淡暮根少。人天有媽搞紫。稻德少。皆不可

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二聲。悉具多尋根﹄禍德。散心 稱名。犒尋亦不可量。汎一心不亂找。


此段註解,大師烏我們說明能不能往生的狀況,﹁菩提正道﹂,﹁正

道﹂即大乘佛法中之員如本性,﹁菩提正道﹂即﹁明心見性﹂’在淨宗中說

即﹁深信﹂,深信確實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深信釋迦佛烏我們介紹確

屬巨賈不虛,深信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確責不錯,這是

我們得生淨士,一生成佛的親因。一般講的四攝六度三十七道品皆屬助緣,

我們員正發心願生淨士,親近阿彌陀佛,這四攝六度三十七道品也全都具足

了。-生處世待人接物,有-絲-毫的善、心善行都回向西方求生極樂世界,

不求今生來世的人天福報,只求往生西方,莊嚴淨士,此心方純,篇殊勝之

助緣。古人說:信願持名烏善中之善。此中道理很深。明心見性的菩薩對舶

這種事理尚不很清楚,若非佛對我們說出來,焉能曉得?凡夫業障習氣重,

佛雖說明白,還不-定相信,而大菩薩智慧高,聞而憬悟,故普賢菩薩以十

大願王接引華藏世界四十-位法身大士比較容易;世尊在此世界勸我們求生


淨士難,此法門謂之﹁難信之法﹂。如果聽後能信,並接受奉行,即是佛在

無量壽經所說的,過去生中無量劫修行善根福德今天成熟,否則不會接受,

心識往生,非身體往生,身體是我所,心識才是我‧

陀佛來接引是自己信願行之感應,信願行是能感,佛菩薩應現是所感。行人

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是眾生自性變現的,唯心淨土,並未離開心外。阿彌

上確有‧從理上講沒有來往。諸佛菩薩是眾生心中變現的,眾生往生到西方

交。阿彌陀佛及菩薩聖眾,篇何說﹁不來而來﹂?來與往是從事上講的,事

﹁文成印壞﹂比喻念佛功夫成就,功夫在乎一念,念到純一,即感應道

人心識。不往而往。詭質寶蓮也。

八解v故使感應道交。丈成印壞。擱吃聖眾。不來冊來。釩重棲引。行

但是這種人究竟不多。

l


八解V喜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踐老少。六趣叼生。但聞佛名。即 多劫尋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喜也。

此指凡往生者,多劫善根成熟,無論在家出家,貴賤老少,六道以及胎

卵濕化,皆名烏善。例如物猶如此中所記載的畜生往生者甚多。俊虛大師

說,民國初年諦閑老法師住持頭陀小廟時,一隻大公雞念佛往生,牠也可稱

烏善男子。﹁聞﹂是聞慧,聞而信並且發願求生,即用-個﹁聞﹂字代表,

即多生多劫來的善根成熟。世尊在無量壽經中講得很透徹,阿閨王子及五百

長者,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其善根福德已不小,此世又遇釋迦

佛,以居士身聽佛講經說法,希望將來自己成佛,要同阿彌陀佛╴樣,只動

了這-個念頭,並未發願求生淨士。供蓑四百億佛,善根尚未成熟。換言

之,這-生中聽到阿彌陀佛名號能信、能願、-切放下求生淨士,他的善根


決定超過阿閨王子。此種人不多,我們現在勸人念佛,人家不相信,乃是正

常的現象。五逆十惡之人,過去世有善根,在這一生未遇到佛法,造作五逆

十惡,臨終遇到善緣,經善知識指導勸勉,-聽就相信,立刻接受,念佛求

生,如唐朝張善和之例,乃多生多劫之善根成熟,此善惡之標準不是用平 常一般觀念來衡量,是要以累世因緣所建立的善因烏依據。

八解v阿擱吃佛。灸蒿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牧即以執持名號

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亙捷也。聞而信。

信局願。乃肯執持。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為遠因。不名聞 0

不可思議,三、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

往生是建立在三種不思議的基礎上,-、心性不可思議,二、能念之﹑心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罄無不盡﹂。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因烏阿彌陀佛是自性彌

陀,西方世界是唯心淨士。自己的心性與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一切法

從心想生。要專想彌陀,才能把彌陀變成自己,氣分交接,員能感應道交。

修淨土的以執持名號烏正行,至烏簡易直捷,不必觀想參究。所有-切經論

應當統統放下,並不需要第二個法門,心立刻清淨。聞而信,信而願,三資

糧具足,如不信不願,等舶不聞。世出世間法有-樣放不下,即表示信不廈

願不切,念佛再多,也不能往生。心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絕不讓任何一法

參雜在自己心中,如若不然,只是種個遠因而已。古人講放下身、心世界,-

心專念,就把我們沒有成熟的善根培蓑成熟,這是我們能作得到的。當然這

裡還有-個重要的因素即因緣,我們能遇到漓盆大師的要解,說得這樣透徹 詳盡,善根福德差-點的,也能把善根福德提前成熟。


八解v執持。則念念億佛名號。牧災思慧。然有事狩理持。事持者。信

有蜀方阿擂佗佛。而永達灸心作佛。灸心灸佛。但以快志願求生 牧。如子億母。無時哲忘。理持考。信蜀方阿彌吃佛。是熱心

具。是裁心造。即以旬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繁心之境。令不暫忘 也。

聞思修分開說才能把理事說得清楚,貢際上聞思修三慧,信願行三資糧

均在一念之中,-句佛號具足三資糧,亦具足三學戒定慧,三慧聞思修。這

三學三慧三資糧,展開來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之-切法,全部收在 -句名號之中。

執持名號有理持事持之別,﹁事持﹂是巨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

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求願往生之心非常懇切,如子憶母,無


時或忘。此烏事持。﹁理持﹂是信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十方無量

無邊諸佛剎士依正莊嚴都是自性變現。理上明瞭是解悟,悟後起修可得證

悟。無論事持理持,外表上看都一樣,精進不懈,信心堅定。但非上智下愚

的中間份子最烏難度,古人勉勵我們學愚,學智不容易,學愚還可辦到。肯

學愚的人,即經上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一切都捨掉,一部彌陀經,-句﹁阿

。中根≡﹣丙五六司不足‧又利根能七曰不亂。鈍根僅一曰不

曰至七曰者。剋期辨事也。利根一印即不亂。鈍根七司方不

彌陀佛﹂,其他全不要,此是愚不可及者。

v

。中根六五百一三曰不足‧

亂亂

所以就連法相宗開山祖師窺基大師,都讚嘆此法門烏頓極的大乘。他寫了-

念佛法門-日至七日能剋期取證。各位想想,那-個法門七天能成功。


部彌陀經註解,叫通讚疏,讚揚淨士。因念佛七天能成就,利根者-曰即得

╴﹑心不亂’鈍根者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如能-、心不亂即生

死自在‧崢仕淙打佛七就是根據此段經文‧賃正打佛七念佛,過去李老師曾

對我們講過,台中蓮社雖建立四十多年,精進佛七只舉辦過兩次,李老師親

自主持,參加精進佛七的人數不得超過十人,每一個人的狀況主持師都要予

以指導糾正,人多照顧不過來,稍有差池,就會招到魔障,在那兩次中也有

人招魔,世間所謂神經病。李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加以輔導,才把這個人恢復

正常,以後就不再打精進佛七。只是辦佛七法會。魔障之來是由舶有所希

求,求神通求感應,心不清淨。彌陀經講七天,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

、心常念,十書夜不絕者。講的是十天。鼓音王經也講十天,大集經講七個七

即四十九天,般舟三昧經講的是九十天,三個月,文殊般若經講的也是九十

天。諸經所說剋期求證的時日長短不同,以彌陀經烏最短最簡易,人人可


行。何況無量壽經中又說:﹁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十日

十夜,乃至一日-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總而言之,只要一

心,不論時間長短,都能往生。至舶品位高下要看念佛功夫的淺深,所謂

﹁淺深﹂者即在﹁相應﹂,與阿彌陀佛行願相應者深,更簡單的說法,與定

慧相應,功夫深的,心定﹑慧開了,能斷煩惱,破無明,品位自然高。念佛

功夫淺,定慧弱,能伏煩惱,不能斷煩惱,品位則低,不難體會。

八解v一心亦一一種。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

事一心。不論事符理持。持至心闋。兄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

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遢所亂。即修慧也。

-、心亦有兩種,不管事持理持,因上-樣,果上也一樣。譬如我們凡夫

雖然聽說唯心淨士,自性彌陀,對腓什麼叫心性沒搞清楚,若完全明白,就


明、心見性,是法身大士。上智是指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乃屬理

持,未證得法身統稱烏事持。玄奘大師在八識規矩頌中說:﹁愚者難分識與

根。﹂此﹁愚者﹂指阿羅漢而言。不論事持理持都是巨信切願-心持名,因

是-樣,等覺與凡夫是平等的,因平等,果亦平等,生到西方皆圓證三不

退。文殊普賢理持,瑩坷是事持,他與文殊普賢-樣。論功夫不論事持理

持,伏住煩惱不起作用,平常稱之烏功夫成片,屬事-心之功夫淺者。假如

把見思斷掉,乃是事-心之功夫深者。在教下講,見惑三界有八十八品,思

惑有八十-品,能斷幾品乃事-心之淺者,若全斷掉屬事-、心圓滿,所以事

一心中亦有三輩九品,不管那種持法,只論斷煩惱功夫之深淺,不問事持理

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開﹂指﹁開悟﹂,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

性,﹁見性﹂就是﹁見本性佛﹂。破-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見一分本性,

謂之理-心‧無明有四十-品,圓初住破一品無明,見-分本性佛,可見淨


宗所講之理-心不亂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理一、心亦有四十-

品,從初住到等覺,品位逐漸提昇。得事-心不會被見思煩惱所亂,心是定

的。三昧是定,念佛三昧即念佛的定地,、心定在西方極樂世界,定在阿彌陀

佛。除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之外,統統放下,不烏六塵所動,世間法常講

﹁八風吹不動﹂。世間的名聞利甍五欲六塵不動、心了,出世間法亦不動心。

得事-心,貪瞋痴慢疑都沒有了。得理一心,﹁不烏二邊所亂﹂,此﹁二

邊﹂-詞是指一切法均是相對的。世間人生活是在相對的空間,說大必有

小,說長必有短,說是必有非。一切法均是兩邊對立的。如果證到理-心,

兩邊也沒有了,二邊不立,中道無存。、心清淨-念不生,所謂﹁開口便錯,

動念即乖﹂。所有一切妄想執著都沒有了。此謂之﹁修慧﹂。念佛如得不到

受用,就不算是巨修。他人讚歎我,心裡很高興,自覺得意’他人毀謗我,

心生忿恨,均屬煩惱。烏什麼人家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說穿了沒有別


的,他們對世出世間法不動、心。我們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心裡就不高興,雖

然天天念佛,只可說與西方世界結個善緣而已,此生往生無望。往生的人不

動、心,他把這個世間統統捨掉了,與我不相干,我借這個身體念佛往生極樂

世界,不但毀謗讚歎不相干,打我罵我也不相干,連身體都不要了,何況身

外之物,這是往生西方的起碼功夫。所以看到榮華富貴,絕無-絲亳羨慕之

心,這才能不烏見思所亂。就通途說,不要說斷見思,伏見思都非常困難,

要靠定。所謂定共戒‧定中有戒,戒中無定。定能伏見思而不能斷見思,伏

的功夫愈深,生天的等級愈高,天有二十八層。生天不能出三界,想出三界

必須斷見思煩惱,四禪八定謂之世間禪定。淨士法門講帶業橫超,有伏煩惱

的功夫就能往生,伏煩惱要定,所以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定,亦

即平常所說功夫成片,乃是最起碼往生的條件。員正求願往生的人要把這個

世界巨的放下,世出世間-切拉拉雜雜的東西統統是障礙,不要放在、心上。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一 有顛倒

○J7『︹乙

往生同 居方便 。﹣一種極樂世界

不復起。娑婆界

。《□、

二見顛倒。往 牢 實 報 寂 光 ﹣ 一 種 極 樂 世 界 。

不復起生死惺槃

之,天上人間-切境緣皆不動心,可生到凡聖同居士與方便有餘士。

中不再有娑婆世界的三有,﹁三有﹂是欲界有﹑色界有、及無色界有。換言

念,即能不篇境界所亂,決定往生。此種功夫是能感,佛來接引是所感。心

此句最要。如達不到此標準即不能往生。平時對世法、佛法均能不起心不動

樂國士。﹂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不篇見思所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

此段解文講念佛最殊勝的果報,前面經文有-段說:﹁其人臨命終時,

中•==

不為見思亂。欽感變化 身 佛 。 及 諸 聖 眾 乳 俞 。

解 v

解v 不為︸一邃亂。故 感 受 用 身 佛 。 及 諸 聖 眾 乳 俞 公

《口、


往生所見的是化佛抑烏報佛,阿彌陀佛絕不分別,乃是眾生念佛行願所

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法爾自然。這也正是說明了﹁生則決

定生,去則實不去﹂。念到理-﹑心,臨終接引的佛是報身佛。﹁心不復起生

死涅槃二見顛倒﹂,生死是一邊,涅槃是-邊,-般人都有這種分別,認烏

娑婆是一邊,極樂是一邊,念到理-心這些念頭均無,﹑心巨清淨,可生到西 方貢報士與常寂光士。

八解v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亙捷。仍至領至圓。以念念即佛坎。不勞 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

這-句佛號是整個佛法的大總持法門乳不但釋迦佛-生所說-切法,乃

至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無量法門都離不開這一句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是十

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殊勝法門。必須簡單容易個個都能修,


方可稱篇第-。﹁至頓至圓﹂,﹁頓﹂是頓超,從凡夫地-下就成佛,﹁至

圓﹂是圓滿到了極處。初學佛時同參道友討論佛法,提出-個問題,假如一

個眾生造極重罪立刻就要墮三塗,佛有無能力立時超度此人?如無能力,則

萬德萬能乃是對佛讚美之詞,非廈實也。讀淨士經後,方知佛確有此能力。

觀經中說五逆十惡臨終十念或一念均能往生,往生之後即圓證三不退,頓到

極點,圓到極點,問題在信不信。大乘經說,-切法從、心想生。念念想佛,

佛就現前。凡夫想貪瞋痴慢,墮三惡道。貪心重變餓鬼,瞋恙、心重墮地獄,

愚痴、心重變畜生。念佛人念念緣佛,與西方極樂世界,起了感應道交,生西 有望。

八解v上上根。不能喻其閻。下下根亦能臻其域d其所感佛。所生土。

往往滕進。亦不一概。可謂橫該八教。壹徹五時‧所以徹心底悲 心。無問向說。且深歎其雞信也。


﹁閻﹂是範圍,﹁上上根﹂指等覺菩薩,如文殊普賢華嚴會上發願求

生淨土.’﹁下下根﹂指地獄眾生,九法界盡包無遣,平等普度,平等成就。

至舶個人修學的功夫,各有深淺,而到達西方皆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

持,身體、相好、光明、智慧、神通、德能,皆與阿彌陀佛一樣,巨正不可

思議。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古來大德把釋迦佛一代時教分成﹁化

儀四教﹂、﹁化法四教﹂,化法中有藏、通、別、圓,化儀中有頓、漸﹑秘

密、不定。﹁豎徹五時﹂是指佛四十九年說教分華嚴、阿含、方等、般若、

法華涅槃五時。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五時八教無餘無欠。佛講此法門以徹底悲 ﹑心,無問自說,確責難信。

八解V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答。比義即出觀經。彼經因 勝觀非儿夫心力所及。牧於第十﹦一。釗闆劣像之觀。而哮重者。 猶不能念彼佛。牧於第十六。大開稱名之門。今經因水世障重者


多。牧專主策十六觀。喬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 壽佛之名字。永耆不心作心是。故觀劣者。不勞勝觀。品稱名 老。正不勞觀想也。

此烏大師假設之問答,破除我們的疑惑。有人問,觀經中專說觀想念

佛,何以不勞觀想呢?應知不勞觀想就出在觀經,從第一落曰懸鼓到第十-一

觀,都是觀想念佛,不是我們凡夫心力所能觀成的,最簡單的是第-觀,太

陽下山時烏懸鼓,開眼見太陽,閉眼也看見太陽,此是最簡單者,以後-層

比-層複雜,絕非末法眾生所能作到。智者大師是修觀修成功的,他是唐朝

人,尚在像法時期。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觀丈六金身,泥塑木彫亦可,天

天看把佛像印在腦海中。修行人家中有佛堂,有大福報不須工作,生活有人

照顧供養,天天看佛像。離開佛像,功夫就間斷了‧最後第十六觀烏持名念


9

/|

切時一切處皆可念佛,不受環境限制,功夫能不斷。末法時期,眾生 =

q︺77

蜂是本善禪師,他們皆主

解 講 記

9

阿 彌 陀 經

峰均禪宗祖師。天奇是本瑞禪師 毒

非暮順也 天奇

佛 說

仰。 。苦苦欲執紋門一凡子。句屋裡打乳生爺娘。則於諸祖成惡逆。 念佛

亙下r 詰詰 問問。一猛緹醒。何止長夜復旦。裁輩至今曰。猶不肯兄心

犬奇諸祖。俞租因念佛人不契釋迦徹底悲心。牧傍不廿。 義…呼 即出 出天

解 v 閂 。天奇毒峰諸祖。皆主參念佛者災誰。何謂不必參宛。苓。叱

佛,道理相同

觀像、持名都是﹁心作心是﹂。﹁、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

殊勝。單單憑一句佛號成就者,在淨士聖賢錄與往生傳中比比皆是。觀想、

業障深重,觀想不能成就,觀像沒有福報,所以開念佛法門,簡單易行無比

佛 八


張參究念佛是誰。古人所謂禪淨雙修。大師洹正有見地,他透徹明瞭祖意才

能說出這些話來。-般人聽了只是依文解義,其實不知意在言外,把話錯聽

了。看到念佛人沒有垣信切願,不能死、心塌地念佛求生’辜負了釋迦佛的徹

底悲、心。﹁故傍不甘﹂就是看在眼裡不甘、心。世尊把他自己修行成佛的法

門,和盤托出,完全說出來,絲毫不隱瞞,如前面所說,華嚴、法華諸大乘

經典,如同十四的月亮,此經是佛徹底悲心之宣示,才是十五的月亮。天奇

諸祖看到大家雖依教奉行,而不知﹁心作、心是﹂,所以才說出這-句話,問

他念佛是誰。語錄是這樣記錄的,天奇示眾時說:﹁終日念佛,不知全體是

佛,如不知’只看念佛者是誰。﹂直下詰問,-猛提醒,希望在這一句話

下,使大家忽然開悟,絕不是叫你找念佛的是誰。自己念佛還要問念佛是

誰,豈非笑話。﹁何止長夜復且﹂,﹁長夜復曰-﹂是比喻,眾生無始劫來一

念不覺,搞生死輪迴,祖師這一句話使人猛然驚醒,破了無明,見了本性,


謂之﹁復且﹂。何止破迷開悟,假如只是破迷開悟,豈不等勝參究,此乃直

接指給行者求生淨士‧巨正見性覺悟者無-不求生淨士,文殊普賢馬鳴龍

樹都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尚求生淨士,因烏求生淨士來得快,不生淨士,

明、心見性之後,修到成佛,華嚴經說還要無量劫,是員話。世尊說成佛需三

大阿僧舐劫乃是權說,說多了怕眾生生退縮之心。巨正明白的人,誰願意走

冤枉路。像我們見思煩惱-品未破,到西方後不會超過四劫即可成佛。因阿

彌陀佛成佛以來不過十劫,經中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韃跋致,其中多有

-生補處,其數甚多。﹂可見上善人數,超過半數,均是在十劫內成就的, 佔西方人數之大多數,故到西方成佛不會超過四劫。

我們今天還不肯死心塌地念佛,還想研究其他法門經典,乃大錯特錯。

﹁敲門瓦子﹂是用以叫門之用,俗稱﹁敲門磚﹂。抗戰前還有此習慣,富有

人家的房子有幾進,外邊叫門裡邊聽不見,客人用小石頭敲門。釋迦佛徹底


∣回佛紇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悲、心是叫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學佛的人原本應照著老師的教導專、心念佛,並

非在念佛中加以參究,如今學生誤解老師的意思,即等舶以敲門磚打房主人。

八解v進閂。比在肯心者則可。永肯者何得相慼。曰意。正淮永肯。所

以﹣妥你肯心和慼。汝等正信永闆。如生牛皮。不可屈折。當知有

司者。固無曰下燃燈之理。而無甸者。亦何必於印中苦覓燈炬。

大勢至法玉子云。不假方便。向得心闆。比一行﹣﹣一味中。大火聚 語也。敢有觸者。寧不被僥。

﹁肯者﹂是肯死心念佛,若有不肯者若何?肯念佛者,何必訶斥。就是

因烏不肯死心念佛,祖師才對他們說出種種誨諭。﹁當知有目者,固無日下

燃燈之理,而無目者,亦何必舶日中苦覓燈炬﹂。﹁有目者﹂比喻已生正

信,巨心切願,一心持名。﹁無目者﹂正信未開,最要緊的是死、心塌地念


佛。淨宗往生者十之八九正信未開,如無知無識之齋公齋婆,對理論事實均

無了解,而他們能成功。應知念佛法門乃無上大智慧法門,有無量的福慧與

妙義,又何必再求其他的理論與方法,如白晝之覓燈炬。大師又引楞嚴經-

段文字,證明不必參究。﹁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

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參究觀想等其他

法門來幫助,只是這-句佛號就行了。如同大火聚,敢有觸者,寧不被燒。

八解v問。臨終佛瑰。寧保非處。答。修心人不作佛觀。而佛忽瑰。非

本所期。牧名處事。念佛見佛。己走相應。汎臨終非致處時。何 須疑慮

地藏經上說,世人臨命終時,看見已亡的家人眷屬,不是巨的,皆是冤

家債主冒充家人來接引此人到惡道中去,以作報復。念佛人臨終時佛來接

l


引,會不會是魔變的?大師說:﹁修、心人不作佛觀,而佛忽現,非本所期,

故名魔事。﹂﹁修心人﹂多指參禪之人,他們平常不念佛,念佛一聲要漱口

三曰,如果臨終佛來接引,並非其所期,恐是魔事。念佛人不然,念佛見佛

乃是相應,臨終佛來接引是佛的本願。楞嚴經講有五十種陰魔,每種又有若

干,時時刻刻環繞在修行人身邊,但是對念佛人,魔亦無可奈何。

八解V閂。七司不亂。平時耶。臨終耶。答。平時也。閂。七曰不亂之

後。復起惑造紫。亦得生耶。苓。系得一心不亂之人。無更起惑 造紫之事。閂。大本十念。睿至一念。平時耶。臨終耶。答。十 念通﹣一時。晨朝十念。屬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 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時。問。十念一念立得生‧何須七

曰。答。若無平時七曰功夫。妥有臨終十念一念。縱下下。∞逆惡

之人。正走夙因成熟。牧感臨終過尋友。聞便信願。比事篙中無


一。豈可僥倖。淨土或閂。斥叱最譯。今人不可不請。

我們平常打佛七,剋期取證,求-、心不亂,有人懷疑,如得到-心不亂

之後,又復起惑造業,該當如何呢?大師解釋說,果能得到-心不亂,是永

遠得到,不會再失掉,否則功力脆弱,經不起誘惑,、心又亂了,乃是當初並

未得到╴心不亂。又有人問,無量壽經講十念,寶王經講╴念,究指平時還

是臨終?大師答復是﹁十念通一-時﹂,工作忙之人早晚課用十念法,每日早

晚不缺,亦符合無量壽經所說的﹦向專念﹂。臨命終時念佛的心懇切,懺

悔心重,力量特大,所以臨終-念十念得以往生,如張善和之類。或有人說

十念╴念均可往生,何必平時念佛?大師說,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

一念十念?-般人最後十念決定往生,但此機緣不多。有人臨終時業障現

前,即不能念。不得善終乃是福薄,平時要修福。臨終忽然遇到佛法,聞後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即發心求願往生,乃多生多劫善根福德現前,絕非偶然。所以我們不可存僥

倖之、心。何況臨命終時遇到善緣,必須具足三個條件,第一、臨終神智清

楚。第二、遇善知識’勸其念佛求生淨士。第三,他-聽就接受,同時信願

行三資糧具足。縱下下品逆惡之人,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此事萬中 】(.‧〈’(』(’(』(】(】(..

無一。淨士或問-言在淨士十要中,對此事講得非常清楚。希望大家閱讀, 才不會存僥倖之心

八解v問。蜀方去比十萬億土。何得即生。答。十萬億土。不出戟乳俞 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又仗白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 生。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閤。層數宛然。實無遠近。一照俱 丁。見無先後。從裊蜀方。過十蒿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

如炙。其土有佈。號阿擱吃。今乳在說搓。亦如是。其人臨命終

時。阿彌佗佛與諸聖眾。乳在其俞q灸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


往生阿彌佗佛極樂國土。亦如灸。當知。字字皆爆印﹦一味。大圓 鏡智乏靈丈也。

此疑西方與此地距離遙遠,何能即達。大乘經講十法界均是心性變現之

物,心性是能變,十方諸佛剎土是所變。能變的心性無量,所變的剎士也是

無量無邊。西方極樂世界距我們娑婆世界,佛說只有十萬億佛士,若比無量

心性乃是很短的距離。所以經上說,念佛人往生西方在-彈指間就到達了。

阿彌陀佛也是我們自性之內的阿彌陀佛,絕非自性外還有-個阿彌陀佛。西

方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再加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威神加持接引,往

生有何困難。如把此根本道理搞明白,大小乘經典所有的道理都可迎刃而

解。又如以-面鏡子照外面山水,不會近的先照,遠的後照,鏡中景物,實

無遠近。諸佛菩薩盡虛空遍法界,想到那裡立刻即到那裡,華嚴經將此事說


∣回佛銳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得清楚,因烏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不能契入這種情況,若無妄想分別執著 則遠近大小都沒有了。

經云:﹁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

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講往生,佛與聖眾,不來而

來,不去而去。說去來是從事上講,說不來不去是從理上講。﹁當知,字字

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此經字字句句皆是海印三昧,﹁海﹂比

喻廣大,外面境界都照在海面上,比喻、心性,心性具足一切法界,形容森羅

萬象與景觀均照在大海之中。從事上說,大圓鏡圓光普照,十法界依正莊

嚴,無法不現。﹁海印三昧﹂表心性之體,﹁大圓鏡智﹂表心性之用,其用

無所不知,無法不現,說明本經字字句句均是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此

二句總結,說明此經在整個佛法中之崇高地位與重要性。阿彌陀經是無量壽

經的精華,無量壽經是阿彌陀經的詳說。所以我建議大家專念無量壽經。現


代人根性劣,阿彌陀經單看文字,如神話小說,嚐不到昧道。

信願是慧,持名是行,就是定慧等學,句句佛號充滿了定慧。而且是圓定圓

念這-句佛號也是大乘。他的成就所有-切大乘菩薩都比不上,極圓極頓。

佛是小乘。其實念佛是大乘的大乘,明理,念這-句佛號是大乘;不明理,

﹁定行﹂,所以念佛中有定有慧。不少人對淨宗沒下功夫,亳無認識,說念

╴∣持名判行行﹂是漓盆大師所判,﹁信願﹂判作﹁慧行﹂,﹁行﹂判作

罪‧比之謂也。若福喜不多。妥能除罪如比之大‧

以名多暮根槁德因緣。觀經稱佛名牧。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几之

信願。不名真行。今全由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一。聲聲圓具。所

非先後。非定﹦一。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

八解v閂。持名判行行。則灸助行。何名正行。答。休一心說信願行。

/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慧。﹁依一心說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烏了說話方便起見,說信願

行。此三資糧在-心當中,在一念之中,-句佛號與信相應,與願相應,與

行相應,-即是三,三即是-,此之謂相應,如念佛號其中無信願,不具足

三資糧,即不相應。無願行非巨信,無信行非員願,無信願非員行。若一心

持名,-心即員、心,巨心即圓滿具足信願行。-心念佛的人少,而三心二意

念佛的人多,所以念佛人多,往生者少。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此烏三

心。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此篇二意。凡夫若用﹁三心二意﹂之、心念

佛、持咒、研究教理,均不相應。

六祖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

是本經所說的﹦﹑心﹂。每-聲佛號圓滿具足三資糧、三學﹑三慧,所以名

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說,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果善

根福德不多,如何能除罪如此之多。讀此經後,如覺此說似有過分,則看念


佛時用何、心態,若用三心二意去念,當無顯著之效。

公解v問‧臨終猛仞。能除多罪。平司至心稱名。亦除罪否。答。如句

出。群閤淌。稱洪名。萬罪喊。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答。名

號功德。不可思議孑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尋。雞紋

無始積罪牧。當知積罪。假使有體和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雖可年書一夜。擱吃十萬。一一聲d滅八十億劫生几。然所滅罪。

佛 魂

阿 彌 陀 經

解 講 記

3 8 9

如爪上土?永喊罪。如大他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突圍 而出。非復﹦一軍能制耳。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 壞。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可聖眾皆謂無尋根。佛言。比人無量 劫俞為虎偶。失聲’稱南無佛。今比善根成熟。值戟得道。非一一求 道服所知也。由叱觀之。怯華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己成 佛。豈不信找。


有人問..臨終時念頭猛’心願懇切,持名容易達到-心,平時心中散

漫,精神力量不能集中,不如緊要關頭遇危難時之認員,悠悠泛泛,亦能除

罪否?大師答覆用比喻說,如太陽出來,-切黑暗都沒有了。念佛洪名,一

切罪障均可消滅。但須注意此人所問:平日至心稱名,亦能除罪否?至心就

是〒心,當然除罪。又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此散、心即非╴、心。大師答

稱:用三心二意的散、心念佛,亦可除罪,但不-定能往生,看臨終時能否至

心。所以平常用至、心念佛,臨終╴定能往生,有無把握,莫問旁人,自己應

當知道。果然能至心稱念,要多久時間才能得到效驗?在往生傳、淨士聖賢

錄中,大約在三年左右,坐著走,站著走的很多,近代三年成就者亦不少。

啖虛老法師說,諦老有-位徒弟作蒞持匠維生,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

生。我們念了幾十年,-點消息都沒有,大概都是用散心念的。或有人說:

念佛念三年就死了,這個法門不能學。可見此人對娑婆世界仍有諸多貪愛,


其信願既不員,行亦不見得懇切,只有隨他吧。假如巨想往生應當萬緣放

下,-天到晚,抓緊-句佛號,其他事隨緣隨份就好了。我們無量劫來生生

世世都在念佛,而始終未能成就,自己找不到原因,大師說:﹁以悠悠散

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無始積罪﹂即貪瞋痴慢,妄想執著的習氣,如一

心念佛,這種習氣不會起現行’心無二用,把煩惱伏住,功夫成片,從伏煩

惱一直到斷煩惱稱烏事一、心,有九品,能伏住烏下下品,生凡聖同居士。能

斷掉篇上上品生方便有餘士。如伏不住,貪瞋痴念頭還常起來,要痛心懺

悔,深自愧責。能否往生其權操在自己手中。無量劫來所累積的罪業假使有

體相者,盡虛空遍法界都裝不下。如有人念佛,-天念十萬,晝夜不斷,連

念百年不間斷,二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

大地士。這話是巨的,並不誇張,如生到西方,此問題即解決,不能生西方

就麻煩大了。六道輪迥隨業流轉,強者先牽,托生何道,自己可以想像到


的。五戒的念頭強’遵守人倫道德,可保人身,十善慈悲喜捨念頭強,來世

生天’但此種人少之又少,而搞貪瞋痴慢者多,將來落在三塗,三塗時間太

長,宣在可怕。楞嚴經及地藏經講地獄情形甚詳。地獄如陷阱,世間多有,

-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多生多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如被三軍重重包圍,其

唯-方法就是突圍,憑念佛功夫,帶業往生,可以衝出重圍。最要是篇一

、心,﹁不亂﹂是不烏-切環境所亂,作到八風吹不動。世間法不亂而對佛法

仍放不下,參禪學密一起來,將來仍在六道輪迥,而且三善道都搭不上。

﹁稱名﹂就是成佛的金剛種子。佛在世時有-老人求出家,佛弟子諸阿羅漢

皆有神通能觀察五百世,觀此老五百世無善根。未允所請,老人涕泣不去。

最後佛把他叫來,對弟子說,此老無量劫前曾烏樵夫,在山上被虎所逼,追

到樹上,在驚駭之間,喊了-聲﹁南無佛﹂’以此因緣,今生遇佛得度。二

乘聲間慧眼見不到的。法華經所講的故事’焉能不相信。古時至今,時代久


遠,當時此人縱然無心喊一聲佛號,到了今天遇緣成就,我們應當隨緣隨分 用此佛號與眾生結念佛之緣。

八解V伏願緇素智愚。於比簡易亙捷。無上圓頓法門。勿槐為難。局輒

生退諉。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勿槐為淺。而妄致貌輕。勿槐

為深。而弗敢承任。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

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d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可千萬無 .宣無數聲。聲靜→皆不可思議也。

這是大師苦口婆心勸導我們。-∣緇﹂指穿染色衣之出家人,﹁素﹂指在

家人,古時印度俗人穿白色衣服。﹁智﹂馬讀害人,聰明有才智者。﹁愚﹂

烏不識字之愚夫愚婦。此持名念佛法門,人人能念,簡單容易,乃無上圓頓

法門。但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掉以輕心,許多人都把阿彌陀經看淺了,


看不起,不肯修學。我八二年來到美國,許多同修告訴我,在美國千萬不要

講念佛法門,要被人取笑,大家都講禪講密,所以我初到美國常講口頭禪,

已把學禪者予以降伏,然後再講密,我在章嘉大師座下三年,知道密宗內容

很多,他們搞的那-套騙不了我。然後再把淨士法門介紹給他們,他們不接

受也不敢說-句反對的話,同時我又由台灣帶來彌陀經疏鈔錄音帶有三百三

十多卷,大家不敢講彌陀經淺了。也不能把它看得太深’實際上此法門是佛

果地上的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非九法界所能理解。九界包括等覺菩

薩,等覺菩薩必要得佛的加持才能理解,但在事上非常容易,無-法門比念

佛更容易更簡單。﹁信願持名﹂這四個字能作到就成功。心中只有阿彌陀

佛,除此之外,什麼心思都沒有,這就是信願持名。其次是名號功德不可思

議,能持之心性亦不可思議,信願持名就是巨心,也是-、心,其功德不可思

議,員、心是能感,佛菩薩是所感。從理上說,﹁阿彌陀佛﹂是巨如本性虛空


法界的德號。從事上說,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名號。﹁持-聲,則╴聲不

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此段文古德說含有三

要。@所念的佛是境要,◎能念的心是心要,◎能所不二,心佛-如是法門

要。﹁要﹂是﹁妙﹂的意思,玄妙之極不可思議。、心、境、法門三點均不可

思議,大師的要解亦不可思議。無怪印光大師對漓盆大師的要解推崇備至。

學佛如抓到綱頒,依教奉行,在往生前,所得的利盆絕非修其他法門所能得

到。身心清淨,其所顯示的健康長壽、幸福快樂,當下即能得到。世人夢寐 以求而得不到的,念佛人可得到。

公經Y舍利弗。我貝是利。故說此三。若有眾生。閭是說者。應富發願。生 彼國土。


公解Y戟兄者。佛服所見。充盡明丁也。灸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叼

土。亙至不退位盡。裊為不可思議薺德之利也。

這是第二次勸願。﹁我見是利﹂,這句話最要緊,釋迦牟尼佛親眼看到

這種殊勝利盆,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往生者無論何人,即使惡道眾生也

都圓證三不退,一切諸佛剎士所沒有的,因此才勸勉我們往生。註解中說:

﹁我見者,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在十法界中人總以篇自己很聰明,看

什麼事情都看得很透徹,但比不上天人,天人比我們看得清楚。天眼不如阿

羅漢的慧眼,羅漢的慧眼比不上菩薩的法眼,菩薩法眼比不上佛眼。佛五眼

圓明,所見究竟圓滿。佛所看到的是﹁橫出五濁,圓淨四士,直至不退位

盡﹂,是烏不可思議功德之利。H六道凡夫要想脫離三界,非常困難。我們

仔細觀察,世間多少人修行也有很高的智慧與修行功夫,結果都出不了三


界,如問烏什麼?因見思煩惱不容易斷。佛說六道輪迴是由見思煩惱而來 只要有見思就出不了輪迴。小乘四果羅漢見思斷了,超越輪迥

果與四果

惑五類、思惑五類。見惑是見解錯誤,第

。第二 是邊見,執著兩

-是身見,把身當作我,錯了,乃

思斷了才出得去。佛烏言談方便起見,把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烏十大類,見

比,煩惱沒斷乾淨,沒有超越六道,他們智慧功夫好,在四禪天修行,把見

我們都是生活在相對的空間,並非巨貢,若謂巨

是我所有的。例如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並非是我

法界

9

在因上,非因計因。茲分別述之

﹦俱法界之外,十法界皆是相對的。另外兩種俗稱成見

邊,用現代話說是相對 實,乃 ﹄

論 ﹄

!具

回佛巍阿碼陀經要解講紀

QJ0’︺7∣

雖長,仍有終了之時,並非究竟,此即成見。本來天是有漏的,他誤認天是

著自己不正確的主觀意見。如其他宗教認烏生天即得永生,實際上天人壽命

第三是見取見,非果計果。﹁見﹂就是主觀的見解,-!取﹂是執著,執

o

-

在果上,非果計果 ︵


妙果,此即非果計果。

第四是戒禁取見,非因計因。﹁戒﹂是性戒,如殺盜淫之類,﹁禁﹂是

遮禁,如飲酒食肉之類。持戒持禁本是善法,何以列篇不正見之列,其過在

執取。有-種外道修行好,得天眼通,看見牛犬生天,以馬學牛犬的生活即

可生天,不知牛犬生天另有其原因在。久之就成了-種邪門外道,此之謂非 因計因。

第五是邪見。凡是不正的知見,如不信輪迥,不信因果報應,不信聖言

量,皆屬大邪見,障礙本身殊勝的利盆,自己不信也就罷了,還勸別人不

信,造無間地獄之罪。八難中有世智辯聰,類多高級智識份子,他還有-套

偏邪論調,將來引導他人同下地獄,殊烏可憫。

思惑亦有五大類即貪、瞋﹑痴、慢﹑疑,此疑是專搞對聖教懷疑。此五

種加上前面所說五種見惑,總稱烏﹁見思二惑﹂。小乘人斷見思二惑,佛說


如斷四十里流,非常困難。經中說見惑斷掉,證小乘初果須陀洹’天上人間

七次往返,才能把思惑斷掉。人間壽短,天上壽長,多長時間才能斷掉’實

無法估計。經中說成佛需三大阿僧紙劫,要由斷見惑日起算,見惑-斷就是

聖人,雖未出三界,不會墮三途。小乘初果須陀洹名篇﹁入流﹂,入聖人之

流。小乘修學不如大乘巧妙’尤其禪宗,禪宗雖巧,亦得有巧人,必須上根 利智,非-般人所能學,因此遠不如淨宗。

上面提到天界,佛經中講得最詳細,茲再略烏補充。例如四禪天、四空

天在三界之內,雖然壽命很長,而仍有生死。有人認烏生天即得永生,這個

概念與佛法中入涅槃相似,應知四禪四空仍有生滅,並非究竟。佛說天有二

十八層’每層之因不同,果也不同,單修上品十善’可生四王天仞利天,若

再往上到夜摩天,單修十善不行,還得有定功’欲界有財、色、名﹑食﹑

睡,初禪以上五欲不但事沒有,念頭也沒有,如果還有念頭,其定功叫作


﹁未到定﹂,不能到初禪,只能在欲界的上面四層,如明白此種事實,禪實

在難修,若還有五欲的念頭,色界都到不了,四禪四空那有份兒呢?四禪八

定乃世間禪定,凡夫定還得不到,又焉能得到聲聞菩薩的定功呢?佛家講上

根利智能斷煩惱是學禪的材料,如伏不住煩惱,學禪是空談,淨宗帶業往

生,煩惱不要斷,只要暫時伏住就能往生。這是佛親眼看到的,所以說﹁我

見是利,故說此言﹂。-切諸佛度眾生,了生死,出三界,一生中圓滿無上

菩提,只有這個念佛法門。如不肯接受,雖對佛法精進,不知那一生才能得

度。今生有緣遇到佛法,乃無量劫的善根福德深厚。如這一生錯過,可能無

量劫後再遇到這個法門。生死輪迥太苦了,何必受這些冤枉罪呢?口圓淨四

士。這個利盆太殊勝了,-般菩薩與別教都沒有,別教的佛都未圓淨四士。

圓淨四士是八地以上菩薩的境界。別教初地等舶圓教初住,別教的佛等勝圓

教二行位的菩薩。比圓教八地差遠了。念佛人帶業往生,生到西方即圓淨四


生 死」

0

/α、

o

蓋 穢

o

利盆。這-段所講的只限舶地球上的眾生,特別是人道。-般說來,人人都

想生活好,希望能生在富貴之家,-生享福,但是在生死關頭,隨業受報,

土,此巨難信之法。如此殊勝果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曰直至不退

位盡。﹁盡﹂是圓滿義,三不退達到圓滿烏等覺菩薩。這些利盆-生到西方

即能得到。所以我常勸同修們,早晚課誦,早課念四十八願,熟知阿彌陀佛

願力不可思議,對淨宗建立信、心,願力也隨之發展出來。四十八願如西方世

界的憲法,只要生到西方均能與阿彌陀佛享同等受用。我們生到西方是沾到

八解V復次灸利。約 頭。最難得力

的 光

﹂刖面的解釋說明往生╴西方世界的利盆,指十方世界-切眾生生╴╴西共同的

|$


自己作不了主。念佛人在臨終時,、心不顛倒,腦筋清楚,佛來接引,乃是有

大福德之人。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持戒念佛,福慧雙修。圓瑛老法師晚年住

在上海圓明精舍,他從二十五歲起就致力舶楞嚴,曾創辦-所楞嚴專宗學

院,講堂名曰﹁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淨士。他教遵楞嚴,行在彌 陀。我們念佛也是福慧雙修。信願持名,福慧均在其中。

八解v無論頑修狂慧。憾儸無功。即悟門深遠。棕履潛確之人。償分毫 習氣永除。永免隨強偏墜。

﹁頑修﹂講世間聰明人,不如法修持,自作聰明,盲修瞎練;﹁狂慧﹂

指天資聰明對大乘經論亦能理解,能言善道,說得天花亂墜,惟缺乏行持,

落人狂態。此二種人到生死關頭完全沒用,不能了生脫死,謂其慷儸無功,

即沒有功夫,沒有成就。﹁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亳習氣未除,未


免隨強偏墜﹂,此種情況在歷史上有例子,如草堂青禪師,有解有行,禪宗

-代大德,信徒中有-位曾姓婦人,常常來供養禪師,草堂很感謝,常懷報

恩之心,死後竟托生烏曾婦之子,有智有福,少年得志作了宰相,即曾魯

公。﹁操履潛確之人﹂是指持戒精嚴者,大家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三生石

講圓澤禪師與李原居士的掌故。李原卸了官職,住在圓澤廟裡,有-天--

商量想朝峨媚山,李原主張走水路,圓澤想走旱路,最後依李居士從水路

行,走到-個小鎮遇到-位懷孕婦人在河邊洗衣,圓澤-見就落淚不已,李

居士問其故。他說:﹁我之所以不願走水路,就是怕遇見她,她已懷孕三

年,等我分娩‧今天已逃不掉,三天後請你來婦人家,我見你一笑烏證。十

五年之後八月中秋在杭州靈隱再見-面。﹂後來﹦皆驗。圓澤有神通,能

知過去未來,尚逃不了投胎輪迥,只因習氣未除。世間作大官發大財的,過

去世皆是大修行人,習氣未除,不肯往生西方,多年苦修換來-生榮華富


II∣I∣∣∣II∣∣II叵彿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404

貴,落得三世怨,殊不值得,可嘆!

八解︾水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若乳俞。螫爾隨他 寒心老也。

永明延壽大師是五代末吳越王錢倣時代人,嗣天台韶國師,歿齡 祖開費八年,享年七十有--。歷史記載,他未出家前作小公務員 納,常有金錢過手,他以公款放生,被上級查到,報告文穆王,判 特諭行刑時如其無畏懼心,放了帶來見我。當送至法場時,他面不改 他,他說..﹁我以-條命換了千千萬萬條命,倌得。﹂後來帶見 問他,日後欲作何事,他說想出家。王即成全他並作他的護法。有 打千僧齋,平等供僧,齋堂中排有首席座,大家謙讓,忽有-衣服 家人竟高踞首席。齋後席散,王問永明大師,今天齋僧有無聖賢來臨


有,定光古佛來應供。問,那-位?他說就是坐在首席座位的和尚,王-聽

馬上派人去找,在-個山洞中找到。侍者請其回宮應供。和尚說了-句﹁彌

陀饒舌﹂就入滅了。侍者回報皇帝,和尚已圓寂,臨終只說了-句﹁彌陀饒

舌﹂。皇帝想到永明大師必定是彌陀化身,定光雖圓寂而彌陀仍在,派人速

請永明進宮。不意此刻突有人來報,永明大師已圓寂。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

度化眾生,不會露身份,身份一露就得走。如露了身份不走乃是冒充的。永

明由禪宗大徹大悟,到晚年專修淨土。他說了最有名的四料簡,其第一-首:

﹁有禪無淨士,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在當時禪宗很

盛,大家輕視淨士,他烏了度禪和子,所以才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

路﹂。引導他們回歸淨土,禪淨雙修,乃是不得已對參禪人-種權巧方便的

說法。有的修禪修得很好,烏免傷害他的自尊心,所以說禪也很好,如再加

點淨士就更好了。說員貢話,修淨土可以往生,修禪很難成就。﹁有禪有淨


∣回佛巍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士﹂,注意﹁有﹂字,﹁有禪﹂是大徹大悟,﹁有淨士﹂是一念中具足深信

切願執持名號。有禪無淨士,十人九蹉路。前面講的圓澤禪師,是有禪,能

知過去未來,尚且投入輪迴,古來如圓澤者不少。﹁陰境若現前﹂,﹁陰

境﹂有一╴義,-烏定中有魔出現,五陰魔出現,楞嚴經有五十種陰魔,現

有人告訴我’有人在打坐時,手動無法控制。他們以烏是好境界,這是招

魔。定是靜的,不是手舞足蹈。第--篇中陰身,人死後,神識離開身體’還

沒有投胎,這段時間謂之中陰身。中陰絕大多數存在時間烏四十九天,家庭

眷屬在此期間內,誦經念佛烏其回向,他能得到盆處。但其投生何處,仍隨

業流轉,自己作不了主。有禪無淨士,沒有佛力加持,完全靠自己的定力,

-且定力失掉,由業力控制。強者先牽,-世修行,好的換得來生富貴,不 好的流轉三塗。仔細觀察,不往生西方麻煩大了。


八解﹀叨系味於出胎。苓薩昏於隔陰。老裒豈容強作主宰。僥倖顓預。

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牧。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佗聖眾。瑰 俞慰導。故得無倒。自在往生。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 保任比事。所以殷勤冉勸發願。以願能導行牧也。

初果是小乘須陀洹,已經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入聖流,雖尚有八十

-品思惑未斷,仍在三界內修行,但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人間天上七次往返

即出了三界。如第七次到人間來,遇到佛,-定證阿羅漢果,無佛出世,他

也超越三界,謂之獨覺,即辟支佛‧初果到人間投胎,入胎清楚,出胎就忘

記了。菩薩的智慧斷煩惱功夫大都超過小乘,惟仍有隔陰之迷,在生死輪迥

過程中,菩薩與初果聖人都作不了主,何況凡夫,怎麼可能有僥倖之理,必

須要靠佛的本願威神加持。﹁佛慈悲願﹂即指四十八願,願願均已兌現,念


佛人臨命終時絕不會像-般凡夫手忙腳亂,彌陀聖眾,現前慰導,故無顛

倒,自在往生。眾生臨命終時,往往有顛倒錯亂之苦,即隨其業力,墮舶惡

趣,苦不堪言。如人臨終時腦筋清楚,他雖不學佛,未求往生’亦不會墮三

塗。佛看到此種情況特別清楚,烏我們說出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的法門。且在

此經-而再,再而三,特別提示,殷勤再勸發願,保任我們往生,以願能導 行,有強烈的願望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說自性佛而說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大師答說:此法門全在了他即自。

佛在經中常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既然自己的心是佛,烏何不

偏重白佛。卻成裁見顛倒。

八解v閂。佛既心作心裊。何不竟言旬佛。而必以他佛為勝。何也。 答。比之法門。全在了他即旬。若諱言他佛。則災他見永忘。若

|

|


他與自是-不是二,說-是從體止講的,性上說是-,從相上說是二。╴I若

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對事實巨相未搞

清楚,必須破除疑問,否則必有障礙。縱然勤舶修持,也只能生到邊地疑

城。應知此法門與華嚴-樣,且超越了華嚴,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

是圓頓大法,本經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惟有╴心,就能契入,如有二

心,即生障礙,如有疑問即變成二心,有自有他,自他是二。六祖大師在壇

經中說得妙。初見印宗,印宗問他,聞在黃梅得法,五祖平常說法有無談到

參禪方法?六祖答說,員正佛法是一,佛法是不二法門。所以把自他兩邊忘

掉,用-句阿彌陀佛把念頭統一,其他知見、分別執著均無,只有一句阿彌

陀佛‧如此才能人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俱法界,全在了他即自,如說他

佛,則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則我見顛倒。金剛經說:﹁若樂小法者,著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騰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篇人解說。﹂金剛經前


回佛餽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4

1 0

法界

半部講四相,後半部講四見。見比相講得更深刻。如不能﹁了他即自﹂,似 難契入 -

【具

又悉檀叼盍。後﹦一盍。事不孤起。償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

定比事。豈敢違抗。不暮順八也找。﹣一正宗分竟。

樹。智琦。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 客。盡思度量。愈雅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老。為能潛通 佛智。畸今道妙也。戟見灸利。牧說叱言。分明以佛服佛音。印

一一蟲尚不能生。何汎悟八理佛。唯即事持達理持。所以彌佗聖眾 乳俞。即灸本性明顯。往生彼土。兄佛聞法。即裊成就慧身。不 由他悟。法門深妙。絞盡一仞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

v

之。此四悉檀的利盆若用在淨土宗念佛往生上說,就是接引眾生之總綱領,

釋迦牟尼佛時以四悉檀烏施教之依據。﹁悉檀﹂是普施義。前已詳細言


大小乘佛法都離不開這個原則。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走這個路子是最穩當

-、心用在事持,理不懂沒關係,許多齋公齋婆,念佛往生,預知時至。問他

淨士經典,他不懂,生到西方,他就都懂了。事持懇切,心定,信願堅固,

佛來接引時,先用佛光一照,他的業障消除,智慧開了。從事持就達到理

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見到佛了,即是本性明顯,這種智慧現前,-篇念

佛功德’一篇佛光加持,乃其他法門所無。生到西方,天天與阿彌陀佛在一

起,西方六塵說法無有中斷。見佛聞法成就慧身,智慧之身即是報身。此種

境界等舶圓教初住菩薩。在世間修-般法門到此境界,要修滿一個阿僧舐

l╴╴

411

=

』已﹨

解 講 記

劫,第二個阿僧舐劫開始即證得圓初住果位。九法界眾生很難以自己智慧能

指 教 下 阿 彌 陀 經

【-╴

佛 魏

o

力徹底了解西方世界之事理,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妙在帶業往生,一品煩惱

戲 論

﹥沂

未斷,生到西方即圓證三不退,這是妙。﹁破盡-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 這兩句話是對-般通途修行人說的

9

」≡


法門是-﹑心執持名號,不要分別思量所以破盡-切戲論,﹁戲論﹂即教下對

淨士宗種種批評,無論怎麼說都不相干。﹁斬盡一切意見﹂,﹁意見﹂即分

別。此無上甚深圓頓妙法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馬鳴

龍樹均烏印度人,都求生淨士,龍樹在中國稱之烏大乘八宗共祖。智者永

明是中國人,智者是天台宗祖師,永明由禪歸淨,篇淨士宗第六代祖師,他

們沒有分別意見,直下承當。其餘聰明才智之士以及通儒禪客,盡量去想,

愈想愈離譜,等覺菩薩若非佛威神加持,也搞不清楚。聰明才智之人反而不

如愚夫愚婦,下愚之人不分別執著,老貫念佛就把自己妄想執著念掉了,能

得念佛三昧,功夫深的達到理一心不亂,智慧開了,與如來果地上的智慧相

應,暗合道妙,所以中等根性的人反而不如下愚。佛見到這樣殊勝的利盆,

故將此千洹萬確的事責,苦口婆心,勸導我們往生,我們豈敢違抗,若善順

佛的教誨意願,就同馬鳴、龍樹、智者、永明諸大師一樣,完全接納過來,


依教奉行,就是佛的好學生。四悉檀最圓滿究竟殊勝的利盆,我們現前統統

流週分

得到了。本經正宗分到此篇止。 =

與其他一切法門相同。-切法門皆有淺深次第,如四士三輩九品,又有事持

﹁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圓收﹂即豎論此經’由淺及深,

-般都把六方佛納入正宗分,烏什麼如此分,大師有個說明,我們看解文。

大師對舶本經的分科,與古來大德所分不同,他把六方佛作烏流通分,

諸怯實相。叱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公解v信願持名一怯。圓收圓超一切怯門‧豎與一仞法門渾同。橫與一 切怯門迥異。既無問向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回佛巍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理持。-I圓超﹂是橫的,了生死出三界證大菩提,盥︿╴-切法門全不-樣。其

他法門是循序漸進,斷見思煩惱,入聖流,斷塵沙煩惱,達到菩薩境界,斷

-切無明,證法身大士,一般經論上均如此說。此經不必斷煩惱,只憑信願

持名,帶業往生,橫出三界,與-切法門迥異,何況西方淨士,雖有四士差

別,一生一切生,此馬其他法門所無。此經既是無問自說,誰能擔任提倡承

傳流通的使命?彌陀經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宇宙人生之員相,唯有諸佛才

能明瞭,等覺菩薩都無能力流通,至船流通之貢任,唯佛與佛方能眉起‧ ﹁流﹂是流傳萬古,﹁通﹂是通達無礙。

H﹞晉勸

1勸信流通


公經Y舍利弗。如我合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八解v不可思議…。咯有五意。一機超﹦一界。不俟 斷即 惑蜀。 一一 方橫具叼 土。非由慚諼。﹦一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 叼。 一七為期。不 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 。不異持一仞佛 名。比皆享師大願行之所成就。牧曰阿彌吃佛。不可思議功德之 利。

佛叫著舍利弗,提醒他特別注意,下面有重要的話要說,如我今天讚歎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此﹁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是什麼?大師在解文

中詳細提出,略有五意:H橫超三界,不俟斷惑。應知三界即六道,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五欲,財、色、名、食、睡。事上斷掉沒有

用,若仍有念頭,仍在欲界,生不到色界,色界靠禪定,初禪、--禪、三

回仳Ⅲ餽阿彌陀經要解講紀415∣IIIIIII∣∣I∣II∣


禪、四禪共十八天,再上去無色界,有四空定天,再往上到九次第定︵全名

滅受想次第定︶即超越三界,成阿羅漢,乃豎出三界。我們這個法門’不必

斷惑,從旁邊出去,謂之橫超三界。口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十方-切

諸佛剎土均有四士,四士各別’不相連屬。而西方四土在-起,一生一切

生,不須漸進,如娑婆世界,見思煩惱斷盡了,超越三界,三界之內是凡聖

同居士,超越了是方便有餘土。再修行破一品無明證-分法身,即生到實報

莊嚴士,是漸進的。往生西方世界雖下下品,亦圓淨四士。曰但持名號,不

假禪觀諸方便。修行方法只憑-句﹁南無阿彌陀佛﹂,從初發心一直到成

佛,不需要任何法門幫助。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即是非常好的證明。口-

七篇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淨土宗打佛七,即根據彌陀經而來,信願持

名,七天即得念佛三昧,決定得生。功夫有淺深不同,中國習慣分烏三等,

上等是理-心不亂,中等是事-心不亂,下等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分三


等,上等成片,生死自在。自古以來達到此種境界者甚多,人家能作到,我

們篇什麼作不到?把作不到的障礙找出來,消除掉,功夫就得力了。田持-

佛名,即烏諸佛護念,不異持-切佛名。台灣許多寺院在過年時有拜千佛、

拜萬佛法會,若念阿彌陀佛名號即等腿念十方所有-切諸佛名號。佛說:無

-佛不念阿彌陀佛,無-佛不講阿彌陀經。這部經的經題是三切諸佛所護

念經﹂,後面有提到。我們念這部經,-切諸佛都護念,此五件事皆阿彌陀

佛大願大行之所成就,無量壽經說得詳細,且已讀過,應體會到名號功德不

可思議。古大德說:﹦念相應-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此﹁相應﹂不

僅是極樂世界導師阿彌陀佛,貢際上與十方三世-切諸佛相應,這種功德利 盆責無與倫比,道理搞清楚’念佛自不會中斷了。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417IIIIIIIIIIIII∣∣I


∣回佛餽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八解V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向功德。牧亦曰阿彌佗佛。 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裁不可思議功

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旬也。

這種說法確實很少聽到,我們細細思惟,很有道理。﹁信羅持名﹂是淨

宗修學的關鍵,修行的原則,-心執持名號,可以完全把阿彌陀佛無量劫的

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如果是事實,便宜就佔大了。十方世界的菩薩經無量

劫修行,修得非常辛苦,尚不能有阿彌陀佛幾分之幾的成就。修淨士者以信

願持名,很短的時間,其殊勝功德利盆就超過聲聞、緣覺菩薩的多年苦修。

此是事實,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本經內容均有明文說明,念佛人生到西

方極樂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無量壽,再看無量壽經所說其身體、相

貌、種種受用,以及神通道力,都與阿彌陀佛相似,此豈非攝佛功德成自功


德嗎?可見大師所說,確屬事責。經文又說:﹁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

思議功德。﹂此有二說:H諸佛就是阿彌陀佛。口諸佛就是十方-切諸佛如

來,-一說皆通。由此可以推知,十方一切諸佛與釋迦佛皆以阿彌陀佛烏自

己’自他不二。從心性上說,能念的心性是-不是二,與名號的功德皆不可 思議,有此理論必有事實。

向﹦╴下六方佛,大師判作流通分,所謂唯佛與佛方能擔當流通的使命。我

們先把大綱簡單介紹一下。羅什大師譯烏六方,玄奘大師照梵文直接翻譯是

十方。羅什是意譯,中國人喜簡,六方是省略,而意思仍烏圓滿,六方是東

南西北上下,十方再加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每方有無量無邊世界,

每-世界皆有-尊佛在教化,每-方都說﹁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世尊當

年在世講經大多數時間在恆河流域,恆河沙很細如麵粉,恆河有幾千里長,

其沙不計其數。佛講到數量多時常以恆河沙作比喻。但恆河沙雖多,仍有數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量之限制,而十方世界每方均無量無邊,故諸佛亦無量無邊。﹁各勝其國出

廣長舌相﹂’即普遍讚歎、宣傳,篇-切眾生介紹西方阿彌陀佛,從來沒有

停止過,教化範圍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即指此經,所說均屬

宣實在在的法。至舷其他經典也都是誠責言。如金剛經所說:﹁如來是渲語

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渲﹂是不假,﹁實﹂是實

在非虛妄,﹁如﹂是不增不減,恰如其分,﹁不誑﹂是無欺騙。何以獨說此

經烏誠實言?因此經是教凡夫直接成佛,因其太玄妙,許多人不相信,所以

特別指出﹁說誠實言﹂。有人對我說,有些法師大德對淨土多有批評並不能

相信。我對他說,你對無量壽經念得不熟。經中明明說:﹁若非往昔修福

慧,騰此正法不能聞。﹂他們不能相信,並不烏怪。如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

疏中所說,上品上生章,十地菩薩同你講,等覺菩薩同你講,你都不要相

信,只相信佛說的。能相信此法門者依之而行,乃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


邊諸佛如來,有此善根福德超過-切眾生,非一朝-夕所能辦到,自己遇到

此法門能相信發願,十方三世╴切諸佛如來都恭喜你,讚歎你,今天你善根

福德因緣成熟了,成佛的機緣到了。最後佛說,汝等眾生應當相信這部經,

經名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切諸佛所護念經﹂。羅什大師翻譯時換烏﹁佛

說阿彌陀經﹂‧羅什大師用此經名,叫我們一看經題即可以念一句阿彌陀

佛,乃譯經者之善巧方便。﹁稱讚﹂是一切諸佛稱讚阿彌陀佛之不可思議功

德,以四十八願接引十方法界一切根熟的眾生。根熟者,能信、能願﹑能

行,這一生-定往生。如有不信、不願、不肯念者,乃尚未成熟,這╴生不

能往生,仍然搞六道輪迥。此經名亦可以說三切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如

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介紹推薦,我們怎麼知道?世尊介紹極樂國土如-間大學

校。世尊與十方諸佛代阿彌陀佛到各處招生,並烏一切諸佛所宣揚讚歎。據

考證,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說的,他說:


﹁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佛烏-大事因緣出現舶世,即是把

西方淨士介紹給世間。既然如此,世尊-生講淨士三經就夠了,何必又講許

多其他法門?因篇眾生成佛的機緣到了,佛才說這個法門。此經不是烏聲閒

緣覺菩薩說的,他們成佛的機緣還沒有到,對他們說沒有用,他們不接受,

他要是菩薩根性即對他說大乘佛法’他要是聲聞緣覺的根性即說小乘法,他

沒有意思出三界,就對他說人天經典’來生得人身,更幸福美滿,所以說無

量無邊的法門以適應不同的根性。此經是專對根熟的眾生說的,超過菩薩之

上,只要相信這個法門,所有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護念,我們念這部經即蒙

-切諸佛所護念。密宗有灌頂,在美國與台灣,如有密宗上師仁波切來,大

家趨之若騖求其灌頂。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金剛上師,晚年專修淨土。他在

無量壽經註解中說明灌頂之義,﹁灌﹂是慈悲加佑的意思,﹁頂﹂是至高無

上的法門,﹁灌頂﹂是把佛至高無上法門傳授與你,諸佛如來至高無上第-


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齡無量德能中取其-,期其對舶眾生有實

佛菩薩均無名號,名是假名,從眾生方面建立’以眾生現前所需,隨機

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

因。或耿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雖舉一隅。仍具叼悉。隨一

八解v阿閃辨。比云無動。佛有無量德。慼有無量名。隨機而之。或耿

誠責≡。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切諸佛所謹急經。

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具國。出廣長舌相。遍霍三干大干世界。說

公經Y東方亦有阿悶瞬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佛。如是

殊烏可憫。

晚都沐浴在佛光之中’而自己迷惑顛倒,對此種殊勝功德利盆完全不知道,

法門即阿彌陀經。若念-遍即等舶一切諸佛給你灌頂一次。念佛的人一天到

>


用之盆是表法的。在印度或中國均以東方篇止首,日出東方,在四季表春,

在五行中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間屬士。與印度人

的看法相當接近。這五尊佛的名號,阿閑睥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

光佛﹑妙音佛,代表法門修學的根本。第-尊阿悶睥佛,﹁阿閑韓﹂,﹁不

動﹂義。表學佛無論學什麼法門,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要不

動,這是最基本的條件,若樣樣都學必一事無成。必須八風吹不動,才有資

格入佛門,對名聞利蓑五欲六塵不動心,還要更進-步不烏其他法門所動,

法門宗派很多,必須-門深入。善導大師說,如欲求解,多學幾個法門無

妨,如欲修行決定守著一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是表法,

代表祉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接觸面非常廣,對他們都能理解,而自己修行

則一門深入,從不動搖,善財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士,他的第-位老師德雲比

丘是出家人,五十三位善知識只有五位出家人。德雲比丘教他念佛,先入馬

|


主,後來遇到其他善知識,修持方法各有不同,善財聽後均表恭敬感謝,即

便告辭,表示不願意學其法門。一直到第五十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送他到西

方極樂世界。善財即是根熟的眾生,-生成佛。各宗各派皆明瞭,與自己修

學法門絕無障礙,善財作一榜樣,值得我們效法,如無此獨立的精神,即不

必浪費時間,學亦無盆,古來祖師大德如發現可以造就的人才,用種種方法

折磨他,到其受不了時走了,即不能成就;百般折磨他仍然不動心才是法

器。菩薩修學綱領,第-是布施,第二是忍辱。叫你放下,把世出世間統統

放下,專修這個法門。所以阿悶韓烏東方之第一尊佛,譯烏﹁無動﹂,含以

上諸義。另外三尊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均用﹁須彌﹂作名

號是比喻,此世界最高山烏須彌山,不在地球上,黃老居士說銀河系是-個

單位世界,銀河系之中、心天文家稱之烏﹁黑洞﹂,黑洞就是須彌山,所有星

球均圍著它轉,它是世界的中心,在佛法中叫﹁妙高山﹂。經上常常以法身


比喻本體,以上所舉三尊佛即代表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三身-體,

第-須彌相佛,﹁相﹂是相好光明,九法界眾生都仰慕佛的相好,此是報

身。第二大須彌佛,﹁大﹂烏稱讚詞,讚歎、心性法身理體不可思議,哲學家

稱之篇宇宙萬有的本體,佛法稱之烏法身。-切萬法均由它變現出來的。第

三須彌光佛,﹁光﹂是光明遍照,普遍利盆一切眾生,此指應身而言。應以

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度之,隨類化身,即光明遍照義。學佛的目標即是要

成就三身。最後是妙音佛,把修學方法說出來’淨土宗念佛求生淨土,信願

持名是直接成佛的法門,﹁妙音﹂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九法界 的眾生都是用這-個方法,往生淨土,不退成佛。

八解V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 盡。咯舉恆河沙耳。比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比經。而眾生 猶不生信。頑冥極矣。常人三世不妥誇。舌能至鼻廿藏系頭佛。


﹦一大僧祇劫不妥譜。舌薄廣長可覆面。今證大求淨土妙門。所以

遍覆二一千。耒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標出經題。流通之本。什

師順比方好咯。譯今題。巧今持名妙行。奘師譯云。稱讚淨土‧ 佛攝受經。丈有譁咯2義無增咸。

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以及住世諸佛均不可盡,以恆沙作比,恆沙有盡

而世界無盡。十方一切諸佛都勸人相信此經,眾生猶不相信,巨正頑冥之

極,讀了無量壽經才恍然大悟,原來善根福德不夠。在經中阿閻王子與五百

長者,聽佛講無量壽經,聽了非常歡喜,以金花供佛表示謝意,、心中起了個

念頭,希望將來作佛也像阿彌陀佛-樣,他才動-念,佛已知悉。佛說他們

這些人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善根福德還不夠,他們僅動個念頭生

歡喜心,並未發、心求願往生。如有人渲正發願求生淨士,乃是他過去生中供


蓑無量無邊諸佛,不止四百億佛。﹁廣長舌﹂是三十二相之一,如能伸出舔

到鼻尖,乃三世不妄語之象徵,經中講世尊生生世世不妄語,他的舌頭伸出

來可以覆面。藏教佛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釋迦佛即如

此。-切諸佛如來烏我們證明這是大乘淨士最妙的法門,﹁妙﹂是能契合-

切眾生在-生中圓滿成佛,究竟圓滿佛果。本經經題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切諸佛所護念經﹂。此經係羅什大師所譯,知華人喜簡,無論言語文字均

求扼要詳明,所以用佛說阿彌陀經,以名號作經題。玄奘大師亦有譯本,並

不太流利,大家都喜歡羅什譯本。文辭暢達,縱然玄奘弟子亦不例外,玄奘

大師雖將唯識學傳來中國而未建立宗派,迨傳至其徒窺基法師遂創立法相

宗,故窺基篇法相宗第╴代祖師。窺基也烏阿彌陀經寫了-個註解叫通讚

疏,乃是用羅什譯本,因其久已流通舶世,遂未探用其老師譯本,可知玄奘 師徒對羅什譯本均甚尊重。


公經v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曰月燈佛。名閭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

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具國。出廣長舌相‧遍霍╴╴╴

干大干 干世 世界 界。 。說說誠責╴﹦。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切諸佛所謹急經

前面介紹過東方,東方是代表佛法修學的根本。東方共五尊佛,第一尊

佛是代表修學佛法的基本態度,無論修學那一個宗派法門,成敗的關鍵即在

專一不動。有許多同修不能說不用功,而實在談不上成就,即因我們的心是

浮動的,完全定不下來,確如古德所說心馬境轉,如此絕不能修道。所以第

-尊佛是不動佛,教我們無論順逆境先要學不動、心。當中三尊佛是把修行的

目標提出來’證得圓滿法、報、應化三身。第五尊是提供本宗修行的基本方

法∣持名念佛。南方屬火,表光明現象,許多人對淨士宗誤會,認篇淨士宗


求-心不亂,有定而無慧,殊不知-句﹁阿彌陀佛﹂不但包括戒定慧,╴而且

是無上智慧。南方第-尊佛叫日月燈佛,即﹁光明遍照﹂義,表自性本具的

究竟圓滿智慧,宇宙人生過現未無不知曉‧第二尊名聞光佛,﹁名聞﹂以現

代話說即﹁知名度﹂,修行人巨正用功,修到相當程度’實至名歸。名利均

能害人,若無智慧,往往就迷了,迷必墮落。﹁光﹂是智慧,對勝名聞利養

的禍害照得清清楚楚,自己必須遠離名利,才能不受其害。第三尊大燄肩

佛,﹁燄﹂是火焰,智慧光明,表示突破了名利一關,所學功夫必然向上提

升。此時粗具二智,根本智、後得智。此二智表左右兩眉,二智現前助佛教

化‧根本智是實智,智慧之體;後得智是權智,智慧之用。在般若經上說,

根本智是般若無知,後得智是無所不知。我們只有妄想分別,根本沒有智

慧,智慧是由定中來。若求智慧,無論何宗何派,員正善知識教人先求無

知,如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有知見-定是邪知邪見。正知是本性中


之般若智慧,故稱烏自然智、無師智。現代人學佛恰與古德教學相反。先求

博學多聞,樣樣要學,結果所知有限。自性智慧不是由思考博覽群言而來’

是由定而來,佛家說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念佛法門是要念到╴心不亂,果

然得一、心,根本智就得到了。後得智是根本智的作用。六根接觸外面境界╴

切明瞭即後得智;實智是自受用,無知;權智是他受用,無所不知。二智均

得到了,故稱大燄眉佛。自己受用的是無知,亦是無說,無說而說。無所不

知是他受用,是教化眾生的,有知有說’說而無說。自己永遠在清淨寂默境

界之中,幫助眾生,和光同塵,活活潑潑,方能教化-切眾生。佛門常說績

佛慧命,弘法利生。無此三種智慧作不到,光是慈悲心不管用。第四尊須彌

燈佛。﹁須彌燈﹂是比喻,表修慧轉識成智,須彌山烏四賣所成,表示轉八

識成四智。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對外面境界的接觸,是領受。第六識是分

別。第七識是執著。第八識烏落印象,貯存舶阿賴耶識倉庫中作烏種子。古


德說,好在這些種子沒有體積,否則盡虛空都容納不下。種子天天在增加,

死後種子性強者先受報,平日起心動念關係至大,影響在何道投生,六道中

捨身受身均依此規律而行‧佛說十法界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佛法界最重要

的因素是平等性,、心中起了╴個念頭就不平等。作菩薩的條件是行六度。緣

覺是十二因緣。聲間是四諦。此烏三界以外之四聖法界。天界是十善,單修

十善只能在欲界天,色界天以上還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人道是五戒,

中國儒家講五常,仁義禮智信,與五戒類同,作得圓滿,來生不失人身。

修善很強﹑又有很大習氣。貢高我慢,生阿修羅道。惺貪餓鬼道。愚痴畜生

道。瞋恙地獄道。我們將來要到那一道去,自己回家冷靜的想-想就有數

了,不必問旁人。以念佛法門說,就是轉識成智。身禮敬阿彌陀佛,口稱念

阿彌陀佛,心想阿彌陀佛,轉第六意識烏妙觀察智。從此以後不再胡思亂

想,知道-切法都是空的,如夢幻泡影。轉末那識馬平等性智,-切法不執


著,心地平等。轉阿賴耶識烏大圓鏡智,無所不知。

符按:上言轉識成智主要是六、七兩識.,六、七兩識.轉,則第八識亦隨之而轉為

大圓鏡智’前五識眼耳鼻舌身亦隨轉為成所作智。此四智名詞依成唯識論

解釋H如來為欲利樂諸眾生故,普於十方世界’示現種種神通變化’引諸

眾生,今人聖道,成本願力所應作事是名成所作智。口如來善能觀察諸法

圖融次第’復知眾生根性樂欲,以無礙辯才說諸妙法,今其開悟,獲大安

樂是名妙觀察智。曰如來觀一切法與諸眾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隨其

根機示現開導,今其證人是名平等性智。口如來真智本性清淨離諸塵染,

洞徹內外’無幽不燭,如大圓鏡’洞照萬物,無不明瞭是名大圓鏡智。

末後第五尊無量精進佛教我們修行方法,菩薩善根唯一精進,成就大

慧。修行最大障礙是懶散。看看高僧傳﹑居士傳,無-懈怠懶惰而能成就

者,我們很想用功,但是精神提不起來,其原因就是業障,必須設法克服‧

在台北有-位開計程車的同修,許秋雄居士,有病,精神提不起來,-定要


想克服,因篇生活關係,每月有一﹑二次修精進念佛,每次念佛兩天兩夜不

斷,一句佛號念到底。愈念精神愈好,每次只需要休息兩個小時即可恢復工

作。不要看他工作卑微,將來-定往生。另外-位是丘顯達居士,在佛陀教

育基金會工作,現在住在福州廟裡,負責贈送經害。他是俗人每天七、八點

起床,廟裡出家人早晨三時起床,四時作早課。他在廟中自覺非常慚愧,員

心發露懺悔。現已隨眾作業,不辭辛勞,人皆稱之。沒有不能克服的障礙,

自己要有堅強的志願,才能振作,幸勿自甘墮落。世間有三善根,無貪﹑無 瞋﹑無痴,一切善法從此生,菩薩善根只有-個精進。

︽扼逞堊︼刑﹄莊几。班﹦厄化﹄房γ╴戶把篁≡╴語僻吵。鈿邕-里枉卜儷蚣。把篁霎怛﹄快。*︿斗︿攔

明佛。霤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具國。出廣長

舌相。遍霍三干大干世界。說誠責╴-╴╴≡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 思議功德。╴切諸佛所謹急經。


八解v無量壽佛。與彌吃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諸佛無量也。然即災 導師亦可。為度眾生。不妨轉鑽釋迦如來所說。

西方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同名號的佛,不知道有多少?烏了廣度眾生,

佛佛互相讚歎,阿彌陀佛也讚歎釋迦牟尼佛,也讚歎十方世界諸佛。南方表

修慧,西方表修福,持名念佛福慧雙修。第-尊無量壽佛,﹁無量壽﹂代表

福壽,福德中以壽篇第-,﹁阿彌陀﹂翻作﹁無量﹂,不但壽命無量,其他

光明、智慧﹑德能、神通都無量,諸無量中以壽命烏最,假如無壽,一切均

落空。第二尊無量相佛。﹁相﹂表富貴,中外算命看相’均分富貴貧賤。相

隨心轉,世間最好的相是佛相,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應知相是果報,有

果必有因,例如三世不妄語,舌頭可以舔到鼻尖,經上說,菩薩成佛之後還

要一百劫修福,修相好莊嚴,攝受眾生不但要有慧,還要有福。有人學問很


好叉而其講經無人喜聽,乃是無福。阿難看到佛的相好遂發願出家,佛有無

量相,相有無量好,三十--相八十種好,乃是釋迦佛劣應身示現的相。第三

尊無量幢佛,古時有幢幡,幢是圓的,幡是扁的,如飛機場之風筒。在大陸

及日本仍可看到。其作用是烏了宣傳或通告,佛教是教育,以師烏尊,只聞

來學,未聞往教。佛門自古以來未聞有招生之說,亦不敢篇人師之意。所以

接引大眾之貢皆在學生。後來祖師大德,弘化-方,如廟中有講經即懸幢齡

廟外旗杆,表示今天廟中有講經,欲來聽者可自由參加,如作法會即懸幡。

第四尊大光佛表根本智;第五尊大明佛,表後得智。兩種智慧,﹁大

光﹂烏自受用,﹁大明﹂篇他受用。佛對-切法樣樣明瞭,但無分別無執

著,似乎完全無知,未起、心未動念,萬法平等,萬法-如,此根本智之現

象。如有人向佛請教,佛即把所問的這樁事原原本本的予以解答。即是後得

智,無所不知‧第六尊賣相佛,﹁賣﹂有尊貴殊勝義,從無量壽至寶相佛,


福德無量無邊,以六尊佛的德號作一概略說明,無福不能度眾生,佛尚且如

此,何況菩薩以下。李老師-生講經說法,在台中開了-個經學班,常常告

訴我們要修福,與眾生結法緣。方式很多,如李老師講經時,照顧聽眾,與

其結緣。我的法緣很好,以印經結緣,愈結愈廣。最後第七尊淨光佛,教我

們修福的方法,要淨要光明,淨是三業清淨,、心地要正大光明。清淨一定要

十惡業統統斷掉,雖修十善業,不著修善之相,三輪體空,謂之淨業。在-

切畫的佛相上面有梵文寫的三個字,﹁嗡阿畔﹂,即三業清淨義,﹁嗡﹂是

身、﹁阿﹂是口、﹁畔﹂是意。三業清淨心地當然正大光明。無一絲毫惡念

與我執。有我就有私,、心地就不光明。我既沒有,那有我所。破了我執才垣

正是正大光明。此種情況是四聖法界,阿羅漢辟支佛破了我執,六道凡夫皆

有我執,有私心就不平等,有差別,生煩惱業障,要想修大福德,從三業清

淨,心地光明上下功夫,才能成就圓滿稱性的福德。末後一尊佛都是教修行


∣回佛餽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的方法。西方世界諸佛亦各於其國,與釋迦佛-樣烏-切眾生,宣講阿彌陀

經讚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勸勉大家信願持名求生淨士,所以此經乃一切諸

佛皆說,契機契理,釋迦佛在此世界說法四十九年,時間不長,所講的經典

有限,未講者甚多,因其他的皆不契機,講了沒用。惟此法門對-切根機均

有盆,普遍適合法界有情,所以沒有-尊佛不講阿彌陀經。

公經Y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佛。難沮佛。曰生佛。網明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具國。出廣長舌相。遍霍三干大干世界。 說誠賣﹦。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切諸佛所譫急 經。

北方亦列有五尊佛,表化他。前面南方修慧,西方修福,有大智慧,有

大福德’此時要作╴些度化眾生之事,使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福慧具足


之後,-定要效法諸佛如來,以弘法利生烏天職。第一尊燄眉佛。前面大燄

眉是兩種智慧剛剛修成,此燄眉佛福慧圓滿,擔負起如來家業,弘法利生。

第二尊最勝音佛,十方世界眾生根性不同,此世界眾生耳根最利,如楞嚴經

文殊菩薩烏此世界揀選圓通說:﹁此方巨教體,清淨在音聞。﹂孔老夫子教

學用音聲,釋迦佛亦如是,無經本文字,全憑口說。阿彌陀經在諸經中烏最

殊勝,無量壽經雖稱烏淨土第一經,圓滿介紹西方世界之依正莊嚴,而最基

本的則是阿彌陀經,以信願行篇往生最要條件。-而再,再而三的勸勉我

們,苦口婆、心教誨,經文雖不多而言簡意賅。﹁最勝音﹂即是教我們念佛,

宣說此經。第三尊難沮佛,﹁沮﹂是阻礙,含有擁護正法,勇猛精進,降伏

魔障之義。魔障之來,因生生世世造的惡業無量無邊,與眾生結的冤仇太

多,故時來侵害。佛在世時亦有諸多魔難,學佛不是-帆風順,六祖惠能大

師曾在獵人隊中避難十五年,不敢出頭,他是得道之人,明、心見性的法身大


士,尚且 如此。現在世間妖魔鬼怪處處皆有,必須有定慧以降伏冤怨,克服

-切難關

上面舉的難沮佛,代表的意義是弘護正法,不烏魔王外道-切障礙所阻

橈。下面是第四尊日生佛,代表教學相長。﹁日﹂表智慧,唯有突破一切障

礙困難,智慧才能增長,正法才能常住世間,利盆眾生。最後第五尊網明

佛,﹁網﹂即羅網,形容眾生沈淪苦海,菩薩用網撈起,以救度之。無量法

門最後-定要導歸極樂。不生淨士,必入輪迥。我們見思煩惱、妄想﹑執著

的習氣不能斷,六道由此而來‧有-類眾生,定功很深,妄想習氣不起現

行,自以馬得大涅槃’其責他所得的是無想定,仍在六道,煩惱習氣雖然不

現行,而病在-片無明蓋覆著。眾生的難處,不墮落在妄想這邊,就落在無

明那邊。佛菩薩的定’無妄想分別執著,對船一切萬法通達明瞭。、心地光明

不是黑暗的,外面境界統統明瞭。假如有很深的定,外面什麼事都不知道’


修成功也不過是無想定而已,將來死了之後到四禪的無想天,屬外道,外道 是魔。

公經v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帥子佛。名閭佛。名光佛。達磨佛‧法幢佛。 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具國。出廣長舌相。遍霍三干

大干世界。說誠責﹦。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切 諸佛所謹急經。

八解v比界水綸。金輪。 風輪之下。復有下界非非想夭等:乃至重重無 盡也。達磨叱云法

下方世界舉出六尊佛,代表普度教化之義。第一尊師子佛,喻佛說法。

獅子馬獸中之王,牠一叫,百獸均被震懾。佛說法-切邪門外道都被降伏,

所以將佛說法比喻作獅子吼。菩薩代佛說法,稱烏﹁法王子﹂。法王子代佛


說法,與佛說法無二無別,亦可稱烏﹁獅子吼﹂。第二尊名聞佛’所謂佛菩

薩之知名度,如在中國,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眾人皆知。代表人天大

師,有能力有智慧教化╴切眾生。如觀音、地藏﹑文殊、普賢乃至各宗派祖

師均是代佛行化。第三尊名光佛,﹁光﹂表智慧,應機說法’法音遠間’令

-切眾生破迷開悟’得佛法之巨實受用,乃實至名歸。第四尊達磨佛,表師

承,特別指淨土宗,淨士宗是直接由阿彌陀佛傳下來的,阿彌陀佛傳與諸

佛。各宗祖師均是代代相傳,唯獨淨士宗沒有。淨士宗歷代祖師,是某位出

家大德,-生對淨士專修專弘,後人推崇他烏一代祖師。中國最初從慧遠大

師-直到民國,在歷史上專修專弘者共有十三位,最後-位是印光大師,因

此淨士宗祖師被人尊稱烏﹁大師﹂,大師是對佛之尊稱,此烏佛學常識。稱

呼人不能過份,唯有淨士宗祖師可稱烏大師,佛有能力教-切眾生成佛,淨

士宗之祖師,師承舷佛,也用信願持名,教眾生往生不退成佛,與諸佛的教


法完全相同,因同果亦同。所以稱他烏大師,-點都不過份。菩薩則稱大士

或稱開士、正士,不能稱大師。

佛在滅度前對後世有-個妥善的指示即﹁四依法﹂。如後人遵守四依

法,與佛在世時無異。第-、依法不依人。善導大師在觀經註解中所講的非

常清楚。由一般出家法師大德-直往上推,到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這些大善

知識如其所說與佛在經上所說不相應的話,都不可依從。更有甚者,十方諸

佛說,釋迦佛所講淨士法門乃是權巧方便,不是巨實。我們也不要相信。因

佛佛道同,如其所說不同,乃屬魔外。第二﹑依義不依語。言語長說短說、

深說淺說,都無所謂,意思對了就行了,不必執著。佛經由印度梵文傳來,

譯本很多,如無量壽經有十二種譯本,失傳七種,現在流傳舶世者只有五

種。又如阿彌陀經羅什﹑玄奘各有譯本,文字不同,而意義無異,故不要在

文字上起爭論。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一切經若作比較,能助人了生死


者篇了義。有-部份人志廢不高,只求人天福報,佛就說有關五戒十善方面

的經典,以隨其願。中國從前歷史小說或戲劇,演說善惡因果報應故事,勸

人棄惡向善,含有甚深教育意昧,對社會有正面影響‧世間六道中無巨正快

樂,有之亦不能永遠保持。貴烏天子,富有四海,天天防範他人推翻其政

權,精神壓力,惴惴不安,甚烏苦惱。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人如能洹

正想透,才能放下,且更進-步想到超出三界。如想超越三界,、心量保守

的,佛教其學小乘,、心量開放的,佛教其學大乘,若求究竟了義,在無量無

邊法門中只有阿彌陀經中之﹁信願持名﹂,在一生中圓滿證得佛果‧第四、

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識是情識。此條指我們應用何種態度選擇修學法

門。六道、聲聞﹑緣覺﹑菩薩、佛,每-階段後後勝前前,後邊的是了義,

前邊的是不了義。例如菩薩與佛相比,佛是了義,菩薩是不了義,依此類

推。我們要以理智選擇究竟了義的法門,幸勿礙船感情而選不了義的法門。


阿彌陀經是了義中之了義,大乘中之大乘。今天接受這個究竟了義的法門,

其他任何法門一定要徹底放下,自己要有理智,不受人的影響。我常勸同修

們,我們歸依阿彌陀佛,作佛的好弟子,依智不依識。特別是彌陀經與圓通

章,講得專到極處,純到極處,-部經甚至舶一句名號就夠了,其他統統放

下,、心就定了。夏蓮居老居士說,大勢至菩薩是法界淨宗初祖,他老人家教

我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需要任何方法幫助,-句佛號就成功了。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決定不許參雜,學楞嚴﹑法華、華嚴都會障礙清

淨心。學祖師大德,三藏十二部讓與別人悟,這是智慧的抉擇。

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最精彩的本子。無量壽經是阿彌陀經的詳

細說明,故古人稱烏大本、小本。淨士是華嚴的歸宿,也是華嚴的總結。夏

老會集的無量壽經共有四十八品,其中以第六品四十八願烏第一,四十八願

中依據古人的說法以第十八願烏第-,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由此說明


∣回佛說阿彌陀經 要 解 講 紀

持名念佛篇第-。念-聲﹁阿彌陀佛﹂就把所有-切諸佛都念到了,-即-

切,-切即-。讀-部阿彌陀經即等舷讀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經

論,其他經論都可以放下了。第五尊法幢佛,﹁法幢﹂是烏眾生作示範,建

法幢,把經典法門,普遍推廣,建立法幢。民初印光法師在蘇州建立道場,

當時烏唯一淨宗道場,任何人只要專修淨土者均歡迎,且規定不收徒,不傳

戒,不講經,不作法會,-年三百六十五天念佛,每天都如打佛七。我們今

天建立道場,也希望追隨印祖的規矩,但-定要講經,因烏現在-般人對勝

淨士宗誤會甚深,-定說清楚,使已進門者、心定,未進門者聽後生起仰慕之

心。講堂與念佛堂要分開,聽經念佛各隨其意。講經每日二小時,念佛八小

時,把淨宗推廣’弘揚騰全世界,乃巨報佛恩。第六尊持法佛。淨宗學人必 須隨順諸佛巨實教誨,決志求生,永無疑惑。


公經Y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苜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

雜色賓華嚴自佛‧娑羅樹王佛‧賓華德佛。見-切義佛。如須彌山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具國。出廣長舌相。遍霍三干大干世界。

說誠賓╴-╴╴≡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切諸佛所謹急 0

三而一,謂之相應。福慧成就擔負起如來教化眾生的事業,到了下方普遍推

修的福德變成我們自己的福德。-句佛號中有巨信﹑切願、持名,-而三,

的智慧,有大智慧方能選擇這個法門。西方令我們修福,念佛是把彌陀多劫

基本的態度,希求的目標以及修行方法的綱領。南方顯示此法門依、心性本具

過,頗篇可惜。第-尊梵音佛。﹁梵音﹂是說法清淨,六方佛之東方是修學

烏總結。我搞四十多年才認識淨士的價值,實在不容易,有人遇到,當面錯

上方說了十尊佛的名號,﹁十﹂代表大圓滿,覺行圓滿,╴生成佛,作


廣教化事業,以至舶上方的究竟圓滿。第-尊說法清淨’如說法中還有名間

利養,就不清淨。作了許多利盆眾生之事,而心中乾乾淨淨-點沒有染著。

金剛經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是金剛經前

半部的開示。後半部更說到﹁我見﹂,﹁見﹂是念頭,作一切善行而心中若

無其事。第二尊宿王佛,﹁宿﹂音秀,星宿烏夜間所看到的星群’其中最大

的星球是月亮,代表佛所講最殊勝的大乘法,無上道的捷徑。第三尊香上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

段,以供參考。

符按:上文內提及五分法身香,全文載在六祖壇經之懺悔品第五,茲抄錄原文一

乘之大乘,代表近路中之近路。

的方法,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禪宗是大

佛,代表大乘法之捷徑,即禪宗,在六祖壇經之懺悔品第五即傳授禪宗修學

/}


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白淨其心,白修其行,見白己法身,見自心

佛,自度白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 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一一、定香。即親善惡境相,白心不亂。名定香。

一一一、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 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白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

本本 心心 ,, 達達 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 識自 .自 名解脫知見香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董?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一一一世罪’今得 業 清 淨


∕叵怫銳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第四尊香光佛。代表淨宗,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中稱﹁香光莊嚴﹂,西

方的特色是光明與寶香,任何物質皆放香氣。西方是寶香遠聞、香光莊嚴的

世界。淨士宗是徑中徑又徑,乃是最捷徑。此三尊佛把圓滿的究竟了義顯示

出來,如巨明瞭,即知道如何去選擇法門。第五尊大燄肩佛,此名號前面解

釋過,此處與前面不同。前面是代表自己權貢兩種智慧的成就,應當擔負起

如來家業。此處是圓滿的階段,表示以最殊勝的法門傳與大眾有緣人,得到

廈實受用。無緣之人亦要傅,如其今世不得受用,-歷耳根,永烏道種,他

阿賴耶識中有了阿彌陀佛名號種子,甚至於無量劫之後遇到緣,也能往生。

遇對╴切眾生必以無上頂法傅之,念佛念出聲音,合其聞之即傳與之。我們

現在有許多阿彌陀佛貼紙,他人見到念-聲阿彌陀佛,他就種了成佛之因。

第六尊雜色寶華嚴身佛,佛在世時講-生圓滿之經僅有華嚴經-部,以善財

作修行的榜樣。善財菩薩-生圓滿,實因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能


-生圓滿,-!雜色賓華﹂形容一個大花園,比喻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無

-漏失均包括其中。第七尊娑羅樹王佛。﹁娑羅樹﹂產在印度,非常堅固,

此處代表圓滿證得究竟堅固,即圓教佛果,巨正大法王,亦兼表密宗,說明

淨密不二。淨與禪烏不二法,一句﹁阿彌陀佛﹂即無上甚深微妙禪的境界,

而且也是甚深之密,阿彌陀佛名號純粹是梵語,未翻成華語,是無上的密

咒,大總持法門,包括一切大乘、憚宗、密宗、以及小乘,圓修圓證。第八

尊寶華德佛,表圓滿報身。第九尊見-切義佛,表千百億化身。如金剛經所

說如來五眼圓明,普應群機,即見-切義。第十尊如須彌山佛,表清淨法

身,宇宙萬有的本體。末後這三尊佛表法身、報身、應化身,-體三身,與

東方的三尊佛,前後呼應,前面東方提出的是我們嚮往祈求的,末後上方三

尊佛是表我們想要親自證得的。世尊說出諸佛名號含義非常之深,暗示念佛

人,從初發心到圓滿菩提,一生走的路程,經歷六個階段,應當如何遵照奉


回佛詭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川----=反J︹---﹤

行。佛度眾生,眾生接受佛的教導有難易淺深之別,總在-個﹁緣﹂字。佛

說法能啟發眾生過去善根,作增上緣。同時佛的光明與願力加持,能合、心得 定,智慧增長,魔不能得其便。

八解v比界非非想夭之上。復有上界風綸。金綸。及﹦一界等。重重無盡

也。問。諸方必有淨土。何偏讚蜀方。答。比亦非尋問。假使讚

阿閩佛國。汝又疑偏東方。展轉戲論。問。何不偏緣法界。苓有

﹦一義。令初機易標心牧。阿彌本願勝故。佛與比土眾生偏有緣

牧。蓋佛度生。生受化。其間雞易淺深。總在於緣。緣之所在。

恩德弘深。種種教放。能令歡喜信入。能令觸動宿種。能令處障

難遮。能令體性開發。諸佛本從法身重跡。固結緣種。若世出

世。悉不可思議。尊隆於教求。舉揚於海含。沁入於苦海。慈契

於寂光。所以萬德欽承。群靈拱極。當知佛種從緣起。緣即怯


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仞生。一香一華。一聲二色。乃至受懺

綬記。摩頂重孑。十方﹦一世。莫不綸融。牧比增上緣因。名怯界

緣起。比正所謂偏緣法界者也。咦位人。使可決志專求。深位

人。亦不必拎蜀方。而別求華藏。若謂蜀方是權。華藏是‧實。蜀

方小。華籤大老。全墮眾生遍計執情。以不達權‧實一體。大小無 性牧也。

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佛不讚歎西方極樂世界,稱讚不可思

議功德,此不可思議功德,在本經中有三件事蹟可以提出,第-是西方世界

依報環境不可思議。第二正報,彌陀與十方世界往生之人,其成就不可思

議。第三說法不可思議。世人常希求佛菩薩保佑,我們若讀誦這部經,依照

經典所說理論與方法修行,即決定得到-切諸佛之所護念。請再看大師的註 解。


我們世界的上方,有重重無盡的諸佛世界,有人懷疑要問,一切諸方都

有淨土,何偏讚西方?其貢諸方雖有淨士,但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因

烏前面所提的三種情況,依報環境、大眾成就、與說法圓滿,烏其他淨士所

無。大師答得更妙:這人問得不高明,假使讚歎東方阿閑佛國,他又要問烏

什麼偏讚東方,這完全是戲論,不值-辯。又問:何不遍緣法界?大師答覆

有三義:H遍緣法界,說得容易,作起來難,遍緣法界是用清淨、心平等、心,

破一品無明見-分巨性,圓初住菩薩的境界,凡夫作不到。、心有分別執著就

緣不到法界。初機學者帶業的眾生,煩惱未斷,篇他指出一個方向,一個目

標,他在修學方面就容易得、心應手。口若單舉西方烏初機易標心故,則以東

南北方烏目標亦無不可,何必-定要舉西方?所以第二個理由是阿彌陀佛本

願勝故,彌陀篇了接引眾生在因地時所發四十八願,超越其他諸佛之願,至

篇殊勝圓滿,所以特指西方。曰阿彌陀佛與此士特別有緣,世出世間一切法


均在緣上,若無緣彼此見面均不相識。十方諸佛不如阿彌陀佛與此士之緣來

得殊勝。所以我們求生西方淨士就比較容易。世尊在大乘經中講,世界是緣

生,因緣生法,人與人亦皆如此,某人與你特別有緣,你說話他就相信。緣

有善緣與惡緣,佛法是善緣,而末法時期,佛教徒有很多藉佛騙人。在觀經

與無量壽經中多有述及。不但佛教,基督教亦謂時值末代,災禍頻仍,魔偽

時現,所見略同。果能依教奉行,能令本性開悟,魔障不得其便。諸佛如來

證得圓滿法身,法身烏宇宙萬有的本體,諸佛覺悟,知道盡虛空遍法界與自

己是一體,謂之﹁固結緣種﹂。既周-體,必予照顧。眾生的緣成熟了,佛

即來度。﹁尊隆舷教乘﹂,﹁教﹂是十二分教,﹁乘﹂是三乘佛法,此經在

一切經教中最篇隆重。﹁舉揚勝海會﹂,盡虛空遍法界-切諸佛講經道場沒

有不講阿彌陀經的。﹁沁入齡苦海﹂,﹁苦海﹂指六道,阿彌陀佛及-切諸

佛與此士緣深,宣揚此法門,眾生都能深信不疑,發願求生。﹁慈契舶寂


光﹂’﹁慈﹂是慈悲,諸佛介紹此凡夫成佛的法門,慈悲到了極處,大乘經

講菩薩成佛,聲聞緣覺不能成佛,人天更沒份兒。這法門從阿鼻地獄到常寂

光是通的,-下就提升到寂光圓滿佛果,此大乘之大乘,了義之了義。﹁所

以萬德欽承,群靈拱極﹂,﹁萬德﹂指諸佛,十方-切諸佛皆敬重承事。

﹁群靈﹂指西方諸上善人,亦可解釋篇十方無量菩薩,皆接受阿彌陀佛的教

誨。﹁佛種從緣起,緣即法界﹂,﹁偏緣法界﹂是圓初住以上法身大士才能

作到,他要具備平等、心清淨、心,才能偏緣。淨宗的理論與方法與清淨平等暗

合,-心念佛求生淨士,-、心即清淨平等,無分別﹑無執著、無界限。﹦

生-切生﹂,生到西方淨士就是生到十方-切剎士,-香一華,-聲-色,

乃至受懺授記,摩頂垂手,起心動念,沒有-樣無不偏融,此是常住巨、心。

我們的心是妄、心,而未常住,所謂心猿意馬。用念佛的方法達到這種境界,

使巨心本性時時刻刻現前,念佛方法絕不能小看。渲正發願求生淨士的人,


他就是﹁偏緣法界﹂。-I淺位人﹂指無功夫之人,是煩惱重﹑業障深的,沒

有力量靠自己了生死出三界,應下決、心專求往生西方。﹁深位人﹂有功夫,

能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證菩提,也不必繞圈子捨西方而先求入華藏。 等生到華藏世界,見到普賢菩薩,還要靠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公經Y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切諸佛所謹急經。苦利弗。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

皆為╴切諸佛之所謹急。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菩提。是故舍 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雖烏大智,佛問他:﹁舶汝意云何?﹂舍利弗-句話也答不出

來。勝是佛對他解釋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此﹁善﹂乃善根福德成熟者,

聽了歡喜,深信不疑,誠、心接受,發願求生,這種人即烏諸佛之所護念,


﹁皆得不退轉船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是自己果證的利盆。從上上品至

下下品往生,均能得到,並無例外。如我們認篇自己煩惱重,恐怕不能得到

圓證三不退,這是懷疑自己,自失善利。應知此經字字句句說得非常肯定,

沒有模稜兩可之語。最後佛叫著舍利弗說:你們-定要信受我的話以及一切 諸佛 所 說 。

八解V比經獨詮無上心妥。諸佛名字。正詮無上圓儲宛竟萬德。牧聞者

皆為諸佛護念。又。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阿彌名號。諸佛所 護念杖。

-I獨﹂是唯獨,明顯的篇我們說出無上、心要。阿彌陀佛是-切諸佛的名

字,圓滿究竟的萬德,﹁無上、心要﹂即能念的心性,所以念-尊阿彌陀佛即

是念-切諸佛如來,-即-切。諸佛因圓果滿,智慧達到究竟,法身、般


若、解脫三德,皆達到圓滿,念-句名號,即與圓滿三德起感應道交作用。

眾生雖未證得,但是自性本具,與諸佛如來果證的三德相應,所以前邊說, 念佛名號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

公解v閂。但聞諸佛名。而永持經。亦得護念不退耶。答。比義有局有

通。占察謂迥維亂垢心。雖誦教名‧而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 解。但獲世間暮報。不得.廣大深炒利益。若到一行﹦一味。則成.廣

大微炒行心。名得和似無生法忍。乃為得聞十方佛名。比亦應 爾。牧須聞己執持。至一心不亂。方為聞諸佛名。蒙諸佛護念。 比局義也。通義者。諸佛慈悲。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亦不可思 議。牧一聞佛名。不論有心無心。若信若否。皆成緣種。汎佛度

眾生。不簡怨瓠。恆無疲倦。苟聞佛名。佛必護念。又何疑焉。 然橡金剛﹦一論。根熟萼薩。為佛護念。位在別他圓住。蓋約旬


力‧必入同生性。乃可護念。今仗他力。牧相似位。即蒙護念。

乃至相似位以還。亦皆有通護念之義。下至一聞佛名。於同體法

性。右資發力。亦得遠因。終不退也。阿耨多羅。比云無上。﹦一

藐﹦一菩捉。叱云正等正覺。即大求系覺也。圓﹦一不退。乃一生成

佈異名。故勸身子等。皆蕾信受。聞名功德如比。釋迦及十方諸 佛。同所宣說。可不信手。初勸信流通竟。

大師答覆說:此義有局有通,﹁局﹂是狹義的,﹁通﹂是廣義的。地藏

經有三經:H烏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最廣,口地藏菩薩十輪經,以及曰占

察善惡業報經。占察經中有-段話說: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烏聞。此

言雜心念佛無功德。雖無功德,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盆﹂,此

指得定開悟,了生死出三界。﹁若到╴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

似無生法忍,乃烏得聞十方佛名﹂。六祖壇經惠能大師重視-行三昧。淨士


宗有念佛三昧,其實念佛三昧即一行三昧,亦稱-相三昧。楞嚴經大勢至菩

薩開示的標準﹁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行三昧,在本經中叫-心不

亂。﹁-心不亂﹂就是﹦行三昧﹂,也是﹁念佛三昧﹂。-﹑心不亂有功夫

淺深之別,念到見思煩惱斷了,叫事-心不亂,念到破-品無明,證-分法

身,叫理-心不亂。此處所講的境界是剛剛達到理-、心不亂,稱之馬﹁廣大

微妙行﹑心﹂,得相似的無生法忍。巨正得無生法忍,仁王經上講得很清楚,

是七地菩薩,七地以前均稱相似的無生法忍。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 地是上品的無生法忍。

再往上十地叫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叫中品寂滅忍,如來果地叫上品寂

滅忍。念佛法門亦與此同理,此是局義。至船通義者,乃是諸佛慈悲不可思

議,名號功德亦不可思議。用-句﹁阿彌陀佛﹂能合業障極重的凡夫╴生圓

滿成佛。一閒佛名,不論有心無心,若信不信,成佛的種子已經種下去了。


佛心清淨平等,無分別執著,普及眾生,只論緣成熟與否,不論怨親,造極

惡之罪,如阿閨世王,造五逆十惡,臨命終時懺悔,〒心念佛,亦得往生。

佛在經中宣說,阿閨世王生到西方,其品位是在上中品,員不可思議。往生

有兩種,-烏平時斷惡修善,專心念佛。-烏業重者臨終員、心懺悔,亦得往 生。無論何人單單持名,不念經亦必蒙佛護念,不必懷疑。

佛在大乘經中的講法,一般人-定要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此

皆法身大士才能蒙佛護念。因其破-品無明,證-分法身,其心清淨平等,

-切障礙均無,從此以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但本宗不同,靠阿彌陀佛本

願威神加持,十方諸佛也跟著加持,若不修這個法門,阿彌陀佛加持不上,

其他諸佛也就不管了。讀了要解之後,這句佛號不能不念。至齡不到相似位

也必定蒙諸佛護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成佛的種子,一生中聽到-句阿彌

陀佛,但今生未能往生,來生來世,或他生他世,得人身,又遇此法門,在


阿賴耶識中之種子起現行,能信能願能行,他也必定往生。

﹁阿耨多羅,此云無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覺﹂,如用現代話

說,即﹁究竟圓滿的智慧﹂‧圓證三不退,乃-生成佛之異名。此經世尊與

十方-切諸佛苦口婆心的都勸我們皆當信受,我們能不相信嗎? Z概願流通

公經︾≡和弄。若有人。巴發朧。﹦發朧。崖發熙。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

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

合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 願。生彼國土。

八解V己願己生。今願今生‧當願當生。正顯依信所發之願無虛也。非


信。不能發願。非願。信亦不生。牧云。若有信老。應當發願。 又。願老。信之券。行之樞。尤為﹣妥務。舉願。則信行在其中。 所以殷勤﹦一勸也。復次願生彼國‧即欣厭﹣一門。厭離娑婆。與休 苦集﹣一諦。所發一一種弘寥。相應。欣求極樂。與休道喊一一諦。所發

一一種弘墾一。相應。牧得不退轉於大菩捉道。

此段文是勸願流通,大師說,已經發願者已往生’現在發願,這一生-

定往生,當來發願,將來一定往生。當發願者指我們現在,亦如過去人一

樣,正顯依信所發之願無虛,深信-點懷疑皆無,非信不能發願,通常有員

信﹑正信、迷信,有不少法師大德,勸他人念佛,他自己不念,他以烏尚有

其他更高的法門。此之謂正信。﹁願者,信之券﹂,﹁券﹂烏憑證,信亦是

行之樞紐,三資糧中信特別重要,如巨肯發願往生,他必然有很深的信心,

必肯老實念佛,屬舶行。勸信勸行只各有-次,勸願佛勸了三次‧可見佛對


此非常重視,第-次是在正宗分第二段內’佛說了依正莊嚴,眾生生者皆得

不退。勸﹁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第二次是在正宗分末後-

段,﹁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士。我見是利,故說

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士﹂。此處是第三次勸’又

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士。﹂不怕麻煩,不怕重複,本師對我

們慈悲懇切,實在希望我們一生中永脫輪迥,圓成佛道,滿其度生之弘願, 對世尊感恩戴德之心,油然而生。

大師又據四弘誓願以解釋,願生彼國是四弘誓願圓滿,願生-定離開娑

婆。﹁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屬苦﹑集二諦。﹁法門無量誓

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屬滅﹑道二諦。四弘誓願-發、心,大菩提、心就圓

滿了。大師說此話’把我們嚇-跳,因馬從來沒有人說過。此處把根據說出 來,四弘誓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八解v閂。今發願但可云當生。何名今生。答。比亦一一義。一約一期名

今。乳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一約剎那名今。一念相應。

一念生。念念和應。念念生。妙因妙系。不離一心。如秤兩頭。

低匐叩時等。何俟娑婆報盡。方育珍池。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

縈。金臺影乳。便非娑婆界內人矣。極圓極頓。難議雞思。淮有 大智。方能諦信。

有人問今發願只可說當生,烏什麼說今生?此﹁今﹂字指世尊當年說法

時,﹁當發願﹂指以後者,如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即在當發願中。一生修學這

個法門,臨終定生淨土,故說今生。第二義是指剎那之間,-念相應-念

生‧發願人必須具足三資糧,信要巨信,願要懇切,看破世間-切,﹑心裡徹

底放下’非事上放下,事不足慮,心中要無牽掛,例如善財五十三參都是心


地清淨毫無掛礙之人,事上表現,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均無妨礙,-念中

須具足信願行,且與戒定慧、覺正淨相應。如此-念,身雖未去,西方極樂

世界七賓池中即生出-朵蓮花,並標明行者之名,此乃自己感應變現出來,

非佛所造。念念相應則賣蓮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好,妙因妙果,不離-

、心。臨終即托生齡蓮花之中。因果同時,不可思議。其他法門,先因後果。

蓮花因果同時,何必等待業報之身命盡,方能生舶七寶池之金台。只要現在

信願持名,西方蓮花即光彩茂盛,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在圓瑛法師著作中

引用二人,╴烏宋朝可久法師,常念法華經,求生淨士。在無量壽經三輩往

生第四段文中說,凡修學-切大乘法,回向求生淨士,阿彌陀佛一樣接引。

可見此法門包容非常廣大。可久法師坐著往生,死了三天,又復活,對其同

修說,已到西方極樂世界,所見的情況與經中所述完全相同。他又說凡在世

修淨士者,西方七賣池中蓮花皆標其名,上品往生者,有辰州廣教院的老和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尚,當時老和尚未往生,另外還有明州孫十二郎以及其本人,皆烏金台。

次-等的是銀台。銀台者有徐道姑。可久法師將所見情形向大家說出之後就

往生了。以後孫十二郎臨終時天樂鳴空,徐道姑臨終時異香滿室不散。另外

一人是懷玉法師,臨終時,看見阿彌陀佛持銀台來接,他、心想平日功夫很得

力,烏何只得銀台,似有不甘,念頭-動,阿彌陀佛不見了。他再拼命念佛

七天七夜不斷,阿彌陀佛復現,持金台接引。世間修淨士法門,巨、心念佛求

生,其蓮花即光彩奪目,如其懈怠懶惰,花即枯萎,變、心改修其他法門,花

則枯死。西方一切事物均非生滅,唯獨七賣池蓮花有生有滅。此枯榮生滅, 乃行人所感,與阿彌陀佛無干。

念佛時,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議,要用巨心不能用妄心。念佛用巨、心,處

世待人接物也用巨心,念念求生淨士,在世時-切順其自然,不必強求,一

句佛號圓滿具足了三學三慧三資糧,也圓滿具足無量行門,-心執持,即能


圓超頓超。圓教大經有華嚴、法華,但是說不上是﹁極﹂,極圓極頓唯有這

-個法門。禪是頓,而與本經比,不能七天成就。密宗講即身成佛,印光大

師說得好,密宗的即身成佛,不過了生死出三界而已,此種功夫阿羅漢辟支

佛就夠資格,只是藏教佛,未及別圓。-切宗教法門在你面前,你不動搖,

信心才能堅固。世間聰明是世智辯聰,員智慧是對如來第一法門一點都不疑

惑。古人常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也。殊不知下愚就是上智。信心不足,可

以培養。對此法門能生歡喜、心,證明此人過去生中對佛法確實有緣。多讀大

乘經典,可增強信心,多讀淨士聖賢錄、往生傳記,可激發求生之願。 3戳衍梳通

公經︾吉利芽。虹我﹦罟。稱讚詰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

可思議功德。而作是三。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


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貝濁。煩惱濁。眾生濁。茆濁中。得阿耨多

羅三藐╴╴-菩提。為諸眾生。說是-切世間難信之法。

此段經文是勸行流通,前面所說諸佛即指阿彌陀佛,﹁彼諸佛等﹂指阿

彌陀佛以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都讚歎釋迦牟尼佛,能在娑婆國土五濁惡世,

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烏諸眾生

說是-切世間難信之法。釋迦佛出世時,此娑婆世界人類平均壽命烏-百

歲,正在減劫,每過-百年減一歲,由佛出世到現在已三千年,現在人類平

均年齡應烏七十歲,正進入五濁惡世,能在此時修行證果成佛,用什麼方法

成佛呢?漓盆大師說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句話即出在

此段經文。釋迦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示現-生成佛,然後又

將-生成佛的法門傅授予我們,這就是﹁烏諸眾生,說是-切世間難信之法﹂。


公解Y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雞易。淨土成菩緹易。濁

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雞。為濁世眾生說漸怯猶

易。說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領法尤

雞。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謐妙觀。己白不易。說比無

藉劬勞修謐。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策一

方使‧更為難中之雞。牧十方諸佛‧無不雅裁釋迦。偏為勇猛 0

們成佛就沒有希望了。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化現淨士就是烏了這些人所作的

易教化,根性鈍而業障又重的就難。障重之人若不多設方便,予以開導,他

慧能力皆平等,而設施教化則有難易。難易是以教化對象而說,根性利的容

十方三世-u諸佛虹來同-、仁朧就是普度眾生,匾成佛道。詁佛攻德智

|


設施。有些人誤會認篇西方極樂世界是專馬度那些無知識的人,焉能比得上

大乘法門。其實他們看錯了。殊不知彌陀設這個法門,超越了大乘一乘,乃

是直接成佛的法門,而根性極鈍的人,罪業深重的人,他-接受,馬上就成

佛。他篇什麼能信、能願﹑能行?念了無量壽經就知道,原來這些人是多生 多劫來所累積的善根福德成熟,並非偶然。

以下再說環境的難易。西方世界成佛容易’娑婆難。西方世界每-往生

之人,皆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佛光普照,智慧增長,聞法易舶開悟。古德

說,兩個世界的環境多有不同:H淨士常常見佛,帶業往生者縱然下品下生

在蓮花中十二劫才能花開見佛悟無生。而在花中亦能見到阿彌陀佛及諸佛的

應化身及文殊普賢等諸上善人。花開見佛所見的是報身佛,花未開時所見

的是應化身,同時也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度化有緣眾生。口常聞法。三經皆說

西方世界六塵說法,不會迷惑亦不會退轉。娑婆世界聞法甚難。曰淨土諸上


善人聚會-處,所接觸者皆來成全而無障礙。娑婆世界障礙重重。口淨士無

魔事,此界群魔擾亂。囿生淨士者均無量壽,娑婆命短。h淨土圓證三不

退,娑婆進少退多,-轉世所學再從頭來。伯淨士決定-生成佛,娑婆成佛

需三大阿僧祇劫。最後大師又說到:﹁篇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士橫

超頓法尤難。﹂何謂﹁餘頓法﹂?禪是餘頓法,學禪的人多。篇濁世眾生說

實相念佛與觀想念佛已不容易,或者有人尚肯接受,而說此﹁無藉劬勞修

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的第-法門,更烏難中之難。因烏它是諸佛的境

界,-般人焉能體會?我常常讚歎諸位同修,你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我好。

你們-學佛就相信這個法門。我學佛四十年才相信,我出家時才二十六歲,

遇到侏哈隨隨老居士他已七十多歲,對我很好,處處照顧我,後來他介紹我到

台中親近李老師學佛。李老是印光大師弟子,專修淨土。我目的在學講經,

他勸我修淨士,我不能接受,甚至舶逼得老師說出這-句話,他說:﹁自古


以來多少高僧大德與有學養的在家居士,他們都學淨土’就算是上當,我們

上-次當也無所謂。﹂民國六十年︵-九七二我在台北講華嚴,不得不深

入研究,講了十七年,到最後看出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候補佛,他們都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見西方有可取之處。給我一個很大的反省因緣。然後

又密切注意善財修的是念佛法門。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文殊發願求生淨

土,傅法齡善財,必也是念佛法門。後來善財出去參學,第一個老師教他念

佛法門,到最後一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使善財一生圓滿成佛。

我因此才回過頭來,再深入研究淨土三經。若非華嚴,我無法深入淨土。後

來又讀到隋唐大德所說華嚴、法華不過是無量壽經之引導而已。我讀了這

句評論比-般人感受特深。巨是難中之難。學教的能夠歸到淨士,歷代相傳 烏數不多,所以十方諸佛無不推崇釋迦佛烏勇猛。


v

解 劫 濁

者 0

索 會

濁 法

~

=

時 0

劫 濁

中 •

帶 紫

~

=

能 度

以護國。我們今天若提倡此說,誰相信呢?但是這三項確實有效,念佛淨化

將其演講辭記錄編成小冊。他提倡戒殺、吃素、念佛,不但可以息災,也可

主持-次﹁護國息災法會﹂,共七天,最後-天傅授三歸五戒,當時有弟子

精神的污染,如不在淨化人、心上下手,恐無濟舷事。印光大師晚年曾在上海

是人、心,心淨則士淨。現在祉會,人心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

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生活環境,環境之污染由正報而來,﹁正報﹂

界即不適宜人類之居住。今天大家都研究環保問題,效果不會很大。佛說:

地球的污染。科學家已提出警告說,此種污染如不能改善,五十年後,此世

第-是劫濁。﹁劫﹂是時代,﹁濁﹂是污染。我們深深感覺到生態以及

關齡五濁一詞,在前面玄義中已略予提及,茲再依大師解文逐條述明。


人心,戒殺吃素,減輕暴戾,效果馬上就見到,可惜大家不相信,以烏是迷 信。這是共業,難以挽救。

八解V兄濁者‧五利使邪見增咸d謂身兄‧邊見。兄取。戒╴耿‧及諸邪

見‧昏味伯授。牧名為濁。見濁中‧非不假方使之行。必不能

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儿心灸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八解v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咸d謂貪。瞋。癡。慢。疑。煩動惱

員心智慧,故謂之﹁濁﹂,若是不假第-方便必不能得度。

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前已詳細解釋,茲不多述。這些錯誤的見解蒙蔽了

刑警,﹁利﹂是厲害,﹁五利使﹂即見惑。見惑分五種,即身見、邊見、見

第二、﹁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五利使,-∣使﹂即衙役,如今之

度見


﹁見濁﹂是見解上的錯誤,看錯了。╴i煩惱濁﹂是思想上的錯誤,想錯

了。五鈍使也有五大類,前面五利使來得猛烈,此五鈍使雖不猛烈而很難

斷。古德比喻說藕斷絲連。即使證得四果羅漢,見思二惑均已斷了’而習氣

仍在。五鈍使是貪、瞋、癡、慢、疑。貪是貪愛,瞋是瞋恙,痴是愚痴,對

廈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分不清楚,往往顛倒錯看。煩惱中之愚痴最

嚴重,痴非慧不斷,僅靠定還不行,所以阿羅漢有九次第定。慢是傲慢,疑

是懷疑,此疑非普通疑,乃對聖言量懷疑,此生即難出三界,現在這個時代

煩惱濁比過去任何時期都嚴重。大師說假如不是以﹁即凡心是佛、心﹂的方法

就不能成就。在理上講,凡心即佛心,事上講大不同。除了念佛法門之外,

大乘經講同生性與異生性。三賢以下的菩薩以及六道眾生皆異生性,難以成

就,六道凡夫更不容易超越三界。人是輪迥的,今生今世很短暫,來生來世

怎麼辦?迷惑顛倒之人,只看眼前,後果往往不堪設想。在修行法門中,唯


有念佛之、心是員、心本性,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議,此﹑心即佛、心,所念之佛不可

思議。佛號是性德,而且是巨心本性圓滿的德號,﹁即凡、心是佛、心之行﹂指 念佛往生法門,除此法門之外必不能得度。

八解v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鑷弊五陰和今。假名眾生。色心正皆陋

劣。牧名為濁。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

﹁眾緣和合而生﹂謂之﹁眾生﹂。眾生乃五陰﹁色、受、想、行、識﹂

所組成。﹁色﹂代表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有感受、思想,剎那生滅

相續,﹁識﹂在唯識學中稱之烏﹁阿賴耶識﹂,俗語稱烏﹁靈魂﹂,佛法叫

﹁神識﹂。六道輪迥即以神識去投胎。未開悟見性前,神識是主宰即是我。

見性之後巨心本性才是自己本人‧洹心本性迷的時候叫﹁識﹂,悟了之後叫

﹁負如本性﹂,識與巨如本性是-個東西’不過有兩個不同名字而已。巨性


是宇宙-切萬法的本體,在有情眾生稱之馬佛性,在無情眾生稱之篇法性。

因烏見解思想的錯誤,感召的色與、心皆不清淨’故稱篇濁。在此污染環境必

須發﹑心離開,對西方世界之清淨佛士,必欣然願往’有欣厭之行,方有得度 之望。

公解v命∣濁老。因系立劣呈諍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教名為濁。命濁

中。非不簪︿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大家常講健康長壽,乃眾生所最希望之事,若由因止講,第╴須有清淨

﹑心與大慈悲心。如因不好,、心不清淨不慈悲,則身必短命多病。佛說六根具

足的人即無缺陷之人很難得。任何果報皆有其原因。從綱領上講,布施是

因,福報是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不修因而希望有好果報乃是幻想。現代人缺乏慈悲、心與清淨、心,因此命濁‧


在此期間-定要選-個不費多少時間,不勞勤苦之修行方法才能得度。

八解V復次。祇比信願‧莊嚴一聲阿彌佗佛。轉劫濁。為清淨爆含。轉

兄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

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擱佗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

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一藐﹦一菩我法。今以比果覺全體。授與濁

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旬力。所能

信解也。諸眾生‧釗指五濁惡人。一切世間。通指叼土縣世間。 九界有情世間也。

有員信切願,一聲阿彌陀佛即轉劫濁篇清淨海會,現前立刻就轉。轉見

濁烏無量光,把錯誤的見解轉變成智慧的觀察。轉煩惱濁馬常寂光,把一切

煩惱轉成篇大定。轉眾生濁烏蓮花化生。轉命濁烏無量壽。如何轉法?只靠


信願持名,多麼容易。難在人不肯相信。-切諸佛都感歎此馬難信之法,誰

能相信乃巨正有福,此中義理絕非凡夫所能理解,這是究竟圓滿不可思議之

大福報。大師又明白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因烏釋迦

佛是舷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

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假如佛不講彌陀經,不教我們念佛往生法門’

佛雖說千經萬論也對不起我們,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如不講這個-生圓

成佛道的法門,如何對得起人?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決定不辜負眾生,盡虛空

遍法界普遍宣揚這個法門,無論修學什麼法門,禪宗﹑教下、密宗、戒律,

修成之後最後均到華藏世界,華藏是共同的歸宿,到華藏世界之後,見到文

殊普賢,文殊普賢教大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圓成佛道。我講觀經時,講

到三福把深信因果放在第三條,若放在第-條,我一點也不懷疑,它放在第

三條,第三條是菩薩修的。我講經也囫圃吞棗地講下去,但仍然懷疑,難道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菩薩還不信因果嗎?多年後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乃佛的境界,

許多菩薩都不知道。九法界眾生,如無佛本願威神加持,都不會相信。眾生

善根未熟,佛也加持不上。所以大師說..﹁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諸

眾生﹂別指五濁惡世造惡之人,善導大師在觀經中指下三輩往生者,上三品

是大心凡夫,中三品是世間修善凡夫,下三品是造惡凡夫。﹦切世間﹂通 指九界有情世間。

八解v俞勸信流通。灸諸佛付嚼。比本師付嚼。嚼語咯釗從通。但﹣三

切世間。猶俞諸佛所云。汝等眾生。當知丈殊迦葉等。皆在所嚼 •

是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對我們的嗎咐,勸願勸行是本師釋迦佛對我們的囑咐,

流通分中信願行三節到此告-段落,下面是教主結歎。前面讀到六方佛

也」


囑咐的言語即經文,經文頗簡略,所說﹁汝等眾生﹂及

|

切世間﹂

包括九法界凡聖,文殊是菩薩上首,迦葉是阿羅漢的上首,皆在喔咐之內

|

≡﹑

9

﹁故-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舶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

提法 。﹂就是說明根據這-小段經文。我們天天念,並未察

面大師說

╴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公經v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 ╴╴-菩提。為

多羅 一

綱 講 記

的恩 德 太 大 了

刑几﹃尸湘﹂r﹃﹄

。以大智大悲。見比。行

阿 勰 陀 經

公解v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

彿 銳

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緹

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

的?他茫然不知所對,大師若不提醒,我們依舊懵然罔覺。可見大師對我們

覺。有人念阿彌陀經,念得爛熟,若問他,釋迦牟尼佛是修什麼法門成佛

前 三


∕回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紀

叱。說比。眾生何由稟比也哉╴d然吾人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

囿。為苦所倡。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處煩惱

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惡紫所螫。處眾生濁中。決定妥於臭

穢。而不能洞覺。廿於劣弱。而不能睿飛。處命濁中。決定為無

常所豕。石火電尤。措孑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雞。將謂更有釗法

可出五濁。縫峰亳裡。戲論紛然。唯深知其甚難。方肯几盡偷

心。.寶比一行。比本師所以極口。說其雞甚。而深嚼孰等當知 也。初 普 勸 竟 。

﹣∣信願持名-行,不涉施為﹂,╴∣涉﹂是涉及,﹁施篇﹂即不假方便,

不用其他法門幫助,不用禪亦不用咒,即此-句佛號即能圓轉五濁。最近台

灣天旱缺水,館長發慈悲、心擬通知台北道場求雨,問我求雨之法。在禪門日

誦中有求雨儀規。蓮池大師過去駐錫杭州,有-年乾早,杭州太守知大師是


一位有道高僧,請其設壇求雨,大師說,我只知念佛,不會求雨。但烏民眾

祈福之事,亦應隨喜,即率徒沿途念佛,大師所到之處,雨隨之下,亦奇蹟

也。蓮池大師傳記中有此記載。無論求什麼,就是一句佛號,還巨管用。

本師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以大智大悲,見到這個持名念佛成佛,躬親

行之,並篇我們說出,我們才知道佛之恩德大矣。處此濁世,如囚犯縈獄難

逃,更不幸的法弱魔強,正法道場,類多冶落,邪師道場,反而人滿。我們

自愧道德定力不夠,應先成就自己,莫篇邪智邪師纏惑。應知今世無人不

貪,貪是陷阱,貪世間名聞利蓑,五欲六塵,乃三惡道之陷阱,貪出世法,

還是三惡道的陷阱,佛叫我們去除貪心不是叫我們換貪的對象。若有法門未

學,俟到西方再學不遲,現前階段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今天的祉會,大多數

人、心不清淨,爭名奪利,皆在造惡,積非成是,若不隨順世俗,反而視同怪

異,故吾人必須特立獨行,方有擺脫之望。﹁縫悖宅裡,戲論紛然﹂,宅中


煙火迷漫的樣子,警覺的人趕快逃命要緊,迷惑的人還在宅中討論研究。唯

有深知甚難出離,方肯死盡投機取巧之心,把一句﹁阿彌陀佛﹂看作非常寶

德。投身歸命。名作禮。依教修持。一往不退。名而去。

心怡仇。名歡喜。毫無疑貳。名信。領納不忘。名受。感大恩

成佛緣熟。無問旬說。令得叼益。如時雨化。牧歡喜信受也。身

八解v法門不可思議。雞信雞知。無一人能發閂者。佛智鑒機。知眾生

說。歡≡信一受。作禮而去。

公經v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

口、結勸

貴 的 救 命 咒


世尊雖然叫著舍利弗,舍利弗從來沒有答覆-句話,他對勝這-樁事-

無所知,這才顯示出法門不可思議,難信難知。它是如來圓滿果地上的境

界,佛以圓滿智慧照見眾生,機緣成熟,無問自說,說出這部阿彌陀經。我

們聽了,如果歡喜信受,是得諸佛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如適時甘霖,身﹑心

怡悅,對佛所說一絲亳懷疑都沒有,完全接受佛的教誨,感謝世尊無比的恩

德,依教修持。法會散了,乃修行的開始。自己要慶幸,不要辜負自己無量

劫的善根,不要辜負諸佛的加持,不要辜負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烏我們說出

這個法門,也不要辜負藕盆大師詳細解釋的彌陀要解,使我們能夠上報四重 恩,下濟三塗苦。今天講到第四十八次,恰好圓滿。謝謝各位。


******************************斗 斗

*

輾箸’盒,任不大整射綠淨

*

菲同盡緇下上耗願薰箠慫鷗鷓雯琶籮嗧

嗧州發有瘠報嚴彤過資鋪墓琵星鑒彗鑒蠡露聶﹜ 羊松一菩見二閨佛吐老瓜‧苧簍夸蓋苧鼴霧宣啟’ *樂報捉聞遂重淨功迥讀 將及非權播廿四﹑切事】 蒐國舢者著凰上德霆霎Ⅷ法所放開眾光著. 查著牟有,授同碟述

曰持究本利,↑旦權修雷、則

*

*

******************************引

Ⅷisb00k/s/b/介e《 ㎡s〃/b川/0〃.I//$〃0∕∕bγ$α/2.Pγ/〃/e〃i〃Ⅷ川α〃

么元二○一二

年爻』恭印貳仟冊

砷川餽門辦沁絃妥解講紲

虫版者.﹢.華藏淨宗學會

地址.﹢台沘市大妥區信義踏四段多﹦﹦︵之一號二樓

電話﹑﹢︵c二︶二七憂四l七︻士八

傳真.﹢︵○≡﹦≡︵七丘四∣七≡﹦罟︵

劃撥帳號.﹢.一九二九一○七A

戶名.﹢.牡圍法人中華華藏淨京學會

同∣≡宣~﹢訏﹦邑島&琶日潯﹦圉鳥忌己.三︵請法霄專用︶

﹦﹦︶﹦︵忌﹑昌﹄。己之

淨空法師乏﹦≡&≡弓‧三

影音綱址.﹢.﹦﹦≡訃≡&鳥屆當.三

≡≡≡ss言晨它瑁

承印琦.﹢.世樺國條股伶有限公司︵○﹦c≡﹦︵四A九九≡︵八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