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頁碼 +2
KYO TO PRI VATE EYES
葉滄焜
京都私視
ROB
YALE
design
2 0 1 2 / 1 1 2 8 / 1 2 0 2
說要再去看看京都的秋天也好幾年了,但我的京都印象已經模糊到幾乎等於零, 那都是發生在還沒有網路的年代,一趟是在無法自主團客巴士上任人亂帶,連傻 瓜相機拍的照片都找不到了,記憶力當然更不管用;另外一次是在地陪的賓士轎 車上,也是沒頭蒼蠅似地隨他擺佈,因為是商務行程,所以都是從一個辦公室到 另一個辦公室,具體的沿路印象也早已歸還,只依稀記得幾個晚上都是在燈光昏 黃的小巷老宅裡大啖河豚和魚生。這樣最多也只能算是極粗淺的日本印象,和京 都並沒有直接的關連,朋友之間琅琅上口的東山清水寺、哲學之道或嵐山嵯峨野 什麼的,我都得從書本和網路資料惡補以後才勉強可以接近對話的內容。 但是為何後來的二十年裡都沒有去成,原因也不太說得上來,有好幾個秋天時節 可以確定是事務纏身走不開了,可以去的時候,卻又沒有太多的動力,或者是排 了其他的行程。最可能的原因,應該是一直打心裡覺得京都很近,隨時都可以去 的不在意。這讓我想起年輕時有幸在巴黎蒙巴那斯附近的 “ 尋找南方路 ” 租了閣 樓享受半年的浪漫時光,七十幾歲的門房婆婆沒有刺蝟那麼優雅,但也挺親切了, 每天笑盈盈地打招呼。有天我要出門時,她叫住我遞了一封台灣來的花花綠綠信 件,問我台灣是什麼地方?那麼奇怪的信封上面的美麗郵票若我沒有集郵可不可 以送給她?又問我今天要去哪裡?我笑著向她借了剪刀當場把我認為很醜又沒創 意的台灣郵票剪給她,並回說今天要先去蒙巴那斯廣場吃免費的生蠔。老太太很 好奇問蒙巴那斯廣場在哪?我說不遠呀,咱這一條街往南走到底左轉再幾步就到 了,就在火車站那邊呀?本以為老太太起碼應該也去搭過火車的,沒想到她竟回 答說自己活到七十多歲了,都還沒有去過蒙巴那斯火車站。 京都的因緣以外,還有自己觀看的意圖與工具在這些年來的轉變,底片機時代曾 經有過的攝影狂熱,好像在數位化普及以後就和我漸行漸遠,甚至煙消雲散了。 我不再是機不離身,隨時在拍攝模式,鬆懈的攝影之眼,其實已經不再有觀看的 意識,相機退化成純粹的記錄工具。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刻意的放鬆,想要 不再以拍攝模式來感受我身處的環境,就像是放逐自己的雙眼,不再給它們製造 “ 攝影作品等級 ” 照片的重大使命。攝影之眼的停機狀態經過了十幾年以後,才
# 免費生蠔 - 那一陣子遇到媒體報導大西洋沿岸疑似遭到污染導致生蠔滯銷,氣急敗壞的布列塔尼養殖業者索性集結到市區抗議, 並千里迢迢載來生蠔免費請大家吃。 # 攝影之眼 - 屬於拍攝者 ( 和觀影者 ) 發展成形的獨特觀看模式,並藉以判斷何時是按快門的時機或什麼是好照片。
又被智慧型手機和網路影像社群分享程式喚醒。於是,我又開始拿著手機四處猛 拍,再度讓自己沉浸在復甦後更加激烈的影像狂熱中,真正機不離身的開機狀態。 既然最近的主流經濟活動都是圍繞著一直推出的高階手機打轉,激烈的上游電子 產業競爭和末端使用者的大量重度沉迷,讓我覺得加入低頭一族若是基於換了電 子舞台的影像狂熱,好像也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智慧型手機的相機還在五百萬畫素的階段時,就可以在 3 吋大小的螢幕上呈現令 人驚豔的影像,而網路時代興起的各種網路社群 app,更把人際訊息的交流的可 能性無限擴張。暫且不談臉書這種無所不包的怪獸級社群程式,純粹分享照片的 app 中最有代表性的 Instagram 快速散播和成長的驚人速度使其影響力不下於臉 書,甚至連 TIME 雜誌都曾經採用以手機經由 Instagram 拍攝處理的照片來做為 封面。這個中文無法適當翻譯的影像分享程式除了簡單大方的好用介面之外,最 強的地方還是經過非常厲害的專家們仔細調校的神奇按鈕和那一串殺手級濾鏡, 只需要很簡單的二個按鈕就可以讓大多數平淡乏味的垃圾照片瞬間變成美術館等 級的作品。 另一個特徵是預設的方形構圖,對習慣以 135 相機的 3 : 2 來思考畫面的頑固老 派而言,這個再度裁切的動作無疑是對當場就完成的嚴謹構圖的褻瀆。所幸當手 裡的器材換成手機,我的態度也放鬆了,反而把比例裁切當成另一個再構圖的挑 戰,這個觀點的轉換把原來的冒犯變成樂趣的來源,拍攝現場的構圖在後來的分 享作業程序中,又得到一次再詮釋的機會。 不到一週的京都行程,我有意隨著觀看的緩慢步調,讓身體跟著雙眼盡情地四處 搜索,除了體力不是很夠用以外,手機電池續航力也和我的體力一樣不濟。如此 迷人的千年古都在這麼動人的季節裡,如何千嬌百媚也不用我多言,倒是我的觀 看法則或許可以提供多一些想像的空間。
# S2 - 三星前代手機旗鑑代表作,雖然被詬病低光條件時的中央紅暈和日光燈源下的閃頻水波紋缺點,作者則推崇其獨特的逆光光斑 和尺寸設計與重量配比之間的絕妙平衡關係。 # Instagram - 手機網路最有名的影像分享程式,使用介面乾淨大方,其特效濾鏡提供起死回生般的影像潤飾功能,其它的同類程式提 供的濾鏡相較之下只能算是外行的無效玩具。目前已被臉書收購。
5
本書中所有的京都影像除了後記部份照片外,皆以三星 S2 拍攝,以及 Instagram 濾鏡的加持。
Chapter 1
1128 桃園國際機場候機室 雲朵提供了必要的畫面紋理,但避不掉的嵌燈反射就見仁見智了。
9
1128 HARUKA 關西空港特急往京都途中 好運氣的夕燒遇到煞風景的間歇鐵架,形成不單調的流動時光,也暗示前面的未知。
1129 四条仏光寺通 窄巷口極簡的幾段白線和路面紋理,像是藏著未知訊息的密碼組合。
11
1129 四条仏光寺通 旅館旁的「尋常」商用樓。
Chapter 2
1129 東大路通五条坂路口 京石匠澤吉,尋常的庭園石燈石塔也有,但本業應該是刻墓碑。
15
1129 東山区五条橋東6丁目 幾乎下光的整車遊客都往五条坂走去,旁邊一處顯然的幽靜廟宇卻無人聞問。
1129 大谷本廟 這裡的樹都深諳構圖法則的妙諦。
17
1129 大谷本廟 也可以向它們請教都市規劃的竅門,秋天的表面詩意裡藏著精妙的秩序構成典範。
1129 大谷本廟 守門員明知這不是我這種遊客會來或該來之地,卻也照樣行禮致意。
19
1129 大谷本廟 內院看出一點端倪,出了廟往後山走才恍然。
1129 大谷本廟後山 廟園盡頭一側小告示牌向右指著清水寺,但不見其他遊客經過,於是變成我的私人密徑。
21
1129 大谷本廟後山 往上一拐,豁然開朗的壯觀,意料之外的秋楓景緻。
1129 大谷本廟後山 再如何黑白有理到此也會欣然接受彩色無罪。
23
1129 大谷本廟後山 密密麻麻的墓地上空飄來一隻飛行船,保險公司的廣告船提醒底下還活著的要趕緊去繳錢。
1129 清水寺 再俗氣也得來一趟的原因之一。
25
1129 清水寺 因為雅俗共賞,所以不假思索。
1129 清水寺 吃到飽的天然色彩自助餐。
27
1129 清水寺 很難描述的心理狀態,激昂亢奮的同時又怡然舒緩。
1129 清水寺 每一張過飽的畫面都可能是再裁切的緣故。
29
1129 清水寺 構圖構圖構圖連喊三次畫面的質也不會立即提升,那用意是要我們時時注意畫面的靈魂。
1129 清水寺 印象中的清水寺為何總是同一個角度,到了現場才會知道完全不應該是那麼一回事。
31
1129 清水寺 不是因地制宜的手法,這個起伏序列是完全的苦心孤詣,那些紅橙黃綠想來也是。
1129 清水寺 臨時的雨後青變成這一幅古典畫面的突兀要角,再衝突也還和諧;台灣廟宇的顏色卻是全面性的互相牴觸。
33
1129 清水寺 追楓客必定略過的一大片,尚未到時卻壯觀依然的櫻花樹林。
1129 清水寺 momiji,從發音就知道是長得很可愛的尺寸。
35
1129 清水寺 黑色一直都是被忽視的關鍵。
1129 清水寺 自然界的秩序一直都在,這只是我看到的一小部份。
37
1129 清水寺 三生萬物。
1129 清水寺 把看凝結的程序是移動和整理,然後視需要再重覆,次數不限。
39
1129 清水寺 在心動的時候按快門,才能體會秩序的美感,然後就會形成你的法則。
1129 清水寺 沒有到現場,就不會有我的照片,可是它們又早已經在那等著了。
41
1129 清水寺 太精準可能有僵化的危險,但是不準確的投機性也沒有更安全。
1129 清水寺 我樂於侷限在自己的看法裡,我相信你也是。
43
1129 清水寺 很難確定我的看法只有一種,但是似乎如此。
1129 清水寺 如果你看得到戲劇性,那完全是你豐富的想像力。
45
1129 清水寺 又是一處被忽視但同樣驚人的角落,事實上這個硬挑的木構造對清水寺之所以為清水寺更有說明性。
1129 清水寺 每個人都會有十五分鐘的話,也給這些早夭的松針一次機會。
47
1129 清水寺松原通 不是記錄,顯然也沒有在捕捉,我只是看著。
1129 清水寺產寧坂 看是一種複雜的即時反應,所以會被後來的遺忘牽連,往往現在在檢視當時所見的影像時也會出現新的疑問。
49
1129 清水寺產寧坂 所以再到同一個地方,自然也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這不是看法的差異,而是觀看條件的不同。
1129 產寧坂 遇到這麼有趣的大鍋菜,任誰也抵擋不住。
51
1129 產寧坂 觀看即選擇,或有意識的不選擇。
1129 產寧坂法観禅寺八坂の塔 現在到底幾點 ?
53
1129 產寧坂 當我們都忙著找理由的時候,常常忘了理由完全是不必要的多餘。
1129 二年坂 閃避不開的就設法收服。
55
1129 二年坂 老覺得那一堆爛紅柿缺把手槍。
1129 法観禅寺八坂の塔 這應該是正常的清水寺參拜路徑的起點。
57
1129 法観禅寺八坂の塔 在幾乎可以嗅出它到底有多老的距離,望著古拙的塔身,我先入為主地懷疑還有比秋天更適合它的季節。
1129 法観禅寺八坂の塔 用想像力把枯枝置換成滿樹白櫻,這些等價的黃綠紅也著實讓人無從選擇。
59
1129 法観禅寺八坂の塔 被 Instagram 硬逼的再切割,都在各自的方形框裡重新定義原始影像;連色調也轉世。
1129 法観禅寺八坂の塔 園藝師的功力不在建築匠師之下,或者是同一人所為。
61
1129 法観禅寺 穿過那片千年老木圍牆,得用手才能感受舖滿金黃銀杏落葉的溫潤厚度,手機得找點別的題材。
1129 東大路通 都市縫隙中的漸層意外。
63
1129 東大路通 到了京都仔細一看,才知道電線桿的天堂原來不在台灣。
1129 花見小路 如果一眼看不出所以然,或是還需要補充說詞,那麼這對你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65
1129 花見小路 古都巷弄裡的停車空間是一個必須面對的議題,我看見各種絞盡腦汁的對策形成的有趣空間景觀。
1129 花見小路 顯然的茫然。
67
1129 東大路通第一赤十字病院 等著不知道會不會來的公車時,抬頭望見病院上空幽靈般的一縷青煙。
1129 東福寺保育園旁天得院 這是一整個影像無法形容的曲折尋訪過程。
69
1129 東福寺外 連日本人也迷路地莫名其妙的夜間拜觀路徑。
Chapter 3
1130 四条通 混亂組織的美感來自無法掌控的未知。
73
1130 四条通 應該還沒有失控的非計劃性複雜集體創作。
1130 四条大宮駅 在站外售票口被站長直催促要開車了,一轉身進站如同跌落時光隧道般,那催促原來有這麼浪漫的理由。
75
1130 古董版嵐電 想搭上古董版得碰運氣。我原本坐在口罩婆婆的位置,東張西望的結果當然是一路站到底。
1130 嵐山天龍寺 我常常迷醉的樹枝林。
77
1130 嵐山天龍寺 建築物看多了,總覺得隱約的堂皇更迷人。
1130 嵐山天龍寺 彩虹顏色灑滿地。
79
1130 嵐山天龍寺 苔寺再貴再麻煩也該去一趟的,不過成行之前隨處都有這種微地貌景觀可以聊供解饞。
1130 嵐山天龍寺 午後變了天,那一種陰鬱無疑是京都式的,無誤地記載在千百年來的京畫卷裡。
81
1130 嵐山天龍寺 雨一直沒有來,吸飽了水氣的黃葉,透明度也變得濁重,是一種沒了輕盈卻依然可愛的厚度。
1130 嵐山天龍寺前 弘源寺是進入天龍寺本堂之前的小品精舍,對照大小空間尺度的轉換,另有一種擁擠的細緻。
83
1130 嵐山天龍前 弘源寺的小院落一角,灰色的塔碑統御著周圍的花花綠綠。
1130 嵐山天龍寺前 盤松給我的刺激比蟠龍還要深刻,而且這裡不用排隊。
85
1130 嵐山天龍寺前 虛實交錯,纏繞迂迴。
1130 嵐山天龍寺 紅葉時節的山茶花。
87
1130 嵐山天龍寺 手機鏡頭的表現性很接近人眼所見。
1130 嵐山天龍寺 轉角的風景。
89
1130 嵐山天龍寺 出口是大家都忙著低頭穿鞋然後離去的過渡區,大概都沒料到抬頭就有意外的一小塊天空。
1130 嵐山天龍寺 花園小角落的人生大道理:生的美麗,死的漂亮。
91
1130 嵐山天龍寺 仰頭框景的時候,常常看到路過的遊客也順著我抬頭的方向看去,然後莫名其妙地離去。
1130 嵐山天龍寺 京都的陰天有它自己的樣子。
93
1130 嵐山天龍寺 攝影與設計都需要對廣義的空間提出看法,而看法就是選擇,選擇即設計。
1130 嵐山天龍寺 古典的空間設計從一張白紙開始,以不確定的線條開始處理空間的關係、比例,接著定義材質、顏色、光線等等,
95
1130 嵐山天龍寺 最後得到一個自認為滿意的空間設計案。聽起來很熟悉嗎 ? 因為我在觀景窗裡進行的動作也差不多是這些。
1129 京都清水寺 當然,顯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拍照,而每一個設計師的工作方式也不會一樣。可以肯定的是,我把空間設計的訓練
97
背景轉移到攝影操作上,曾經試圖隱藏在空間組織或形體中的秩序,也視覺化地移植到我的影像構成裡面。
1130 嵐山天龍寺 那個隱藏的秩序,可能就是我所理解的照片之所以動人之處。
99
1130 嵐山天龍寺 同時,這也是每一個人理解他的世界的依據。雖然,最外層的皮肉可能才是我們最在乎的部份。
1130 嵐山天龍寺 所以當然沒有所謂失序的美感。序一直都在美裡面,無法察覺或只看到表象的眼光才會迷失。
101
1130 嵐山天龍寺 構圖不是況味、線條不是況味、顏色不是況味,隱藏著的魔鬼才是。
1130 嵐山天龍寺 如果不是商業或科學需求,請不要使用連拍。狙擊手是不用霰彈槍的。
103
1130 嵐山天龍寺 如果我在天龍寺只能按一次快門,那會是什麼 ? 幸好只是想想而已,然後我就繼續拼命地拍了 ...
1130 嵐山天龍寺後門 雖然也設法請了魔鬼進駐,這樣也只能算是到此一遊的普通照片。
105
1130 嵐山天龍寺 照片對每一個人的意義不盡相同,而且大部份都和我不同。攝影素養的起點可能在接受甚或喜歡自己看不懂的照片。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穿過即將天黑的竹林發現的私家院落,過客或因時近傍晚都放棄需另收費的山莊,我則不顧一切得到意外收穫。
107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雖然有殘酷的時間在趕著,但是在幾乎沒有人的院落裡,我只想慢慢地好好地吸著那裡的空氣。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身體的攝影模式還是開著的,只是輕鬆地,用感官的反射動作控制手機快門,舒服的墮落感。
109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攝影狀態中的標準抬頭模式,預設觀看程式持續作用中。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如果你問我這樣有什麼意義,那麼答案顯然是沒有。
111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承載重大意義的照片必然很重要,但不必然是一張好照片。而我心目中的好照片,可能你也覺得什麼都不是。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看似隨意的仔細安排,我只負責看,並收集到畫面裡擺好。
113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樂此不疲的標準抬頭模式。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心情無關格局。
115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小院子裡的小驚奇。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此行的主題處處再現。
117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京都秋之樹隨想曲編號第六十六。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一位來自埃及的土木工程師認為一定是有工程背景的人才會這樣拍。不很確定她是怎麼想的,
119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但這讓我想起荒木先生說過,他提醒我們拍照可得要小心,因為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洩漏個人的秘密。
1130 嵐山大河內山莊 構圖禁忌和紅綠燈一樣,其實都只是參考用。
121
1130 嵐山對岸公園 天色快要全黑的時候來到公園的一處近似白色的空地,和後面繽紛依然的嵐山形成詭異的對照。
1130 先斗町 很窄很長很有味道,沿著鴨川而建的這一條特色老街絕對適合夜間來晃盪。
123
1130 先斗町 一不小心就會轉進更小更黑的異色空間。
1130 先斗町 小說裡讀來的場景印象完全兩回事,其實旅行指南也一樣。
125
1130 先斗町 為了閃避皮條客糾纏的假戲真做。
Chapter 4
1201 四条通 經過三次這個深邃的氣派廊廳,終於忍不住來一張。
129
1201 京都美術館 不在此行目的清單中,不過當公車停在此站時,自然而然地就下了車。
1201 無鄰菴外 遇到同時掛著太陽的劇烈陣雨。
131
1201 無鄰菴 雨天的能見度連內院都望不穿,造園家小川先生不知道借了哪一段東山之景 ?
1201 無鄰菴 溼漉漉繞了一大圈回到茶席簷下,雨竟然就適時地停了。
133
1201 無鄰菴 這是很難感動其他人的畫面,一切都不著痕跡,而且你們也沒有淋到那一場雨。
1201 無鄰菴 不只作為讓人穿越的破壞性路徑,步道本體也是庭園景觀的一部份。
135
1201 無鄰菴 角落的密會洋樓二階,小川治兵衛應該沒料到這一處絕妙框景。
1201 無鄰菴 衛道族一定會瞧不起這種罐頭濾鏡吧,但我可是用選擇機身或鏡頭乃至底片種類等同樣嚴謹的態度在套用罐頭濾鏡的。
137
1201 無鄰菴 武士家族後裔的軍事家主人的詩意視野。
1201 無鄰菴 要離去時才露臉的太陽。
139
1201 無鄰菴 東方庭園日式主題印象的刻板構圖。
1201 無鄰菴外 角落洋樓的平行線。
141
1201 無鄰菴外 園外巷弄也有不少抬頭機會,寂靜之聲也不免要鼓譟起來。
1201 南禪寺 拿手機的同志們,也來當個堂堂正正的抬頭族吧!
143
1201 南禪寺 這一冊影集也可以說是一個抬頭族在京都秋天的自白書。
1201 南禪寺 巨大的全木造三門高廿二米,與本堂並非同期建築,壯觀的構造做為紀念陣亡將士之用。
145
1201 南禪寺 你的缺點也是優點。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不枯的山水。
147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如果只是探討光影的交錯和明暗的協調,那麼可能就無法接近攝影的本質。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攝影技術和媒材也常常被用來服務其他的觀念視覺藝術,並且讓人誤以為那些表現也是攝影範疇。
149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如果你討厭逆光,那麼將會失去一半的快門機會。不過森山還是森山呀!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保持警覺地放鬆,並使它變成預設狀態。
151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這種場面教旅人如何靜心?尤其是還要擔心手機會不會掉進池裡。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後面來了一群聒噪的女學生,我們都知道日本女生沒事就愛激動地驚呼亂叫,但就挨著背的距離聽起來也太吵了。
153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這兩條錦鯉根本就是職業演員的身段。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太過戲劇性的光線,會有蒙蔽照片本質的危險。就如同姿勢不優雅的體操選手用動作難度換取分數一般。
155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光和影只是攝影的條件,而非本質或目的。
1201 南禪寺 每一個絕妙景致,上帝都有參與造景過程。
157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不得不承認是那一道綠色光牆誘我動手的。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觀看當時的意圖不一定會再現在後製的影象呈現中。
159
1201 南禪寺天授庵 影像做為記憶的觸媒,只是攝影的副作用。
1201 南禪寺三門 構圖原來就是屬於幾何學領域,我喜歡在裡頭找尋更抽象的平衡關係,直到偏執成性。
161
1201 南禪寺三門 只需要一點點線索,全部的細節就會沾滿季節的味道。
1201 南禪寺水路閣 幾何學的動人之處來自於秩序產生的美感,同樣的元素也藏在動人的照片裡。
163
1201 南禪寺水路閣 人與自然並不是對抗關係,人是自然的一部份。
1201 南禪寺水路閣 再構圖也許會挺傷感情的,但也不是一點樂趣都沒有。
165
1201 南禪寺水路閣 輕鬆地面對嚴謹,是一種很嚴肅的態度。
1201 南禪寺 工具會改變看的方法,這一本冊子顯然都是關於我和手機發展出來的視野,
167
1201 南禪寺 因為在那幾天裡,我也納悶著,若手裡只有黑白底片機,那麼在這樣的季節,到底該要如何看?
1201 南禪寺 視線穿透處,藏著影像的靈魂,而且不輕易現身。
169
1201 南禪寺 如果你覺得我在亂看,就好像我在鬼扯一般。
1201 南禪寺方丈 方丈會告訴你,心神不寧,所以看不見。
171
1201 南禪寺三門 過了這一夜,我將靜默,讓凱撒的歸凱撒,影像的暫歸影像。
Chapter 5
1202 陶板名画の庭
175
1202 陶板名画の庭
1202 陶板名画の庭
177
1202 陶板名画の庭
1202 陶板名画の庭
179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81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83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85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87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89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91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93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95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97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199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201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203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205
1202 植物園
1202 植物園
207
1202 植物園
1202 地鐵
209
1202 扁平街拍
1202 扁平街拍
211
1202 扁平街拍
1202 扁平街拍
213
1202 扁平街拍
1202 扁平街拍
215
1202 扁平街拍
1202 扁平街拍
217
1202 扁平街拍
1202 不明
219
1202 輯終
Postscript
告別單眼底片機多年以後,前幾代數位相機對攝影活動帶來的革命性震撼並沒有給我那已經 漸漸熄滅的影像熱情多少刺激。意外的是,手機的普及性和不專業感反而讓我找回拍照的原 始樂趣。卸下沉重的包袱和使命感,到處游移的雙眼又回到最初的觀看狀態,身旁的一切都 可以是目標了,花草樹木廢墟垃圾,重新回到我的觀景窗裡活了過來。我的觀看法則和二十 年前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態度更開闊了,技術、器材和效果都不再是非要如何不可的關 鍵問題,只剩下看的原始動力。 編排攝影集的過程讓我想到兩位前輩的話,一位是 Dorothea Lange (1895-1965),她謙虛地 說:「相機是教我們如何觀看的工具」。透過相機的觀景窗,我們組織畫面裡的元素,讓它 們依照設想的方式被記錄下來,那個純真年代經由人與工具之間發展出來的原始影像意圖, 一直是我認為攝影術最迷人的本質,而以這種單純的觀看態度為基礎產生的照片,才有可能
我一向也支持影像本身已經傳遞了攝影者的觀看意圖,所以無需贅言解釋的呈現模式。但是 前面提到的普及性與不專業感,其中也在提示,放輕鬆好像是另一個關鍵。當然這並非關於 態度的隨意,而是形式的不拘。不拘泥的工具、不拘泥的 Instagram、也就會有不再拘泥的 攝影集。於是我開始添上絮絮叨叨的蛇足,在每一個方塊影像下方,貼上工作過程中的思緒 碎片。為免干擾只想安靜地與我的影像對話的讀者,我把多餘的筆記文字縮得比平常更小, 暗示它們的可有可無。
223
被我理解為攝影作品,有別於其他借用攝影術為概念表現工具或媒介的藝術形式或創作行 為。另外一位也是同時期的 André Kertész (1894-1985) 則同樣用工具說闡述了一個深刻的 思維:「相機是一種工具,透過它,我替周遭的一切找到存在的理由。」多麼直截了當的觀 看即創作的宣告!藉由記錄並演繹觀看行為的影象,攝影者也為自己找到存在的理由。
為了交代原始影像思維的取景框比例,開本尺寸的設定採用 135 相機的 2 : 3 比例來裝載經 過 Instagram 強制裁切的方塊影像。尺寸關係之間耐人尋味的來回轉換,幾乎是一開始有意 圖將原生在網路世界的數位方塊影像以紙本印刷物再現時,就好像很清楚的非此不可。像是 駭客任務電影中的虛實轉換一般,經由我的意識在虛擬世界產出的數位影像,被拉回現實世 界重新變成紙上印刷照片時,也該像當時代表虛擬世界格式 (1:1) 對待代表傳統影像格式 (3:2) 一樣,使用傳統格式比例 (3:2) 來款待這些方塊照片 (1:1)。這原來應該只是隱藏版的細節私 樂趣,但作者在最後一章憋了太久沒吭氣,忍不住又在此爆了內幕,以做為給耐心讀到這裡 的觀眾的無謂獎勵。
關於作者 自由設計工作者 曾在中國及越南從事建築及設計顧問工作多年,2007 年返台後尚未再從事建築相關領域工作。 目前在台灣地區接觸的案件皆為平面設計類型,多為雜誌藝術總監、書籍設計、視覺系統與展場規劃等。
葉滄焜在 Instagram ( 本攝影集的原始舞台 )--http://instagram.com/hydequinn# 葉滄焜在 EyeEm ( 另一個自由尺寸的網路影像社群 )--http://www.eyeem.com/u/hydequinn 葉滄焜在 Molome ( 另一個方形影像社群 )--https://molo.me/hydequinn 葉滄焜在 Facebook ( 存放部份未裁切影像 )--https://www.facebook.com/hydequinn?ref=tn_tnmn
225
局部事件 1994 美國文化中心《希有餘記》黑白攝影個展 1995 與顏忠賢共同出版《巴黎與台北的密談》書信集 1997《PREMIERE》電影雜誌中文版藝術總監 1998-2006 Prime Asia Leather Corporation 建築與視覺設計顧問 2007《香港 ‧ 深圳建築雙年展》平面設計 2008 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視覺系統規劃設計 2008-2012《D+L》設計雜誌藝術總監 2009- 現在 南一書局美術編輯顧問 2011 台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西方醫學特展 展場與平面設計 2011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專業培訓課程特約講師 2012《匯通天下》特展 平面與視覺設計
2 1 1
0 1 2
1 2 0
2 8 2
京都私視
Kyoto private eyes 出版者 蘿蔔也樂設計工作室 作者╳攝影╳美術設計╳編輯╳校對 葉滄焜 印務統籌 陳註復 總經銷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www.gardencity.com.tw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72 巷 6 號
初版 2013 年 8 月 20 日 定價 新台幣 680 元
ISBN 9 7 8 - 9 8 6 - 8 9 7 3 2 - 0 - 6 copyright © 2013 robyale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京都私視 / 葉滄焜作 . 攝影 . -- 臺北市:蘿蔔也樂設計工作室 , 2013.08 224 面 ; 15 x 22.5 公分 ISBN 978-986-89732-0-6 ( 精裝 ) 1. 攝影作品 2. 藝術評論 958.33
robyaledesign@gmail.com
102013244
02-25319081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