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s by
Xu Li-Shiuan
前言 您好,我是徐立璿,目前就讀 東海景觀系 大三 自從進入景觀學系後,對外在世界的種種有著更寬闊且不同的思維與視野,這也 在我往後的設計作品中朝向更細膩的方向去思考 "山林地景 (Mountains Landscape)" 一詞是在我大二到大三期間,接觸到景觀建 築專業上的環境課題所激發出來的構想,針對環境與人的共生理念(environmental coexistence)所做的行為,也是對我此次作品集的主軸 本書共收錄三樣設計案子,皆是想傳達個人對山林地景設計的啟發與理念,包括 自然療法、生態棲地、里山概念、共生環境等方面著手 希望能和面試官與讀者一同分享 以上 感謝
目次
Mountains Landscape
石虎瀕危
傻福回家
基地分析
根據 2016年農委會林務局重要石虎棲地 保育評析計畫之數據實證出以下四點分析 :
卓蘭石虎生態復育計畫 「傻福」是客家話「石虎」的諧音。 2010年,苗栗140縣道興建;2018年,象徵「生態」的石虎公園的動工 與停擺 。卓蘭濕地早已變得殘破不堪,野生動物亦不復存在,而其中石 虎,將面臨比過往更高的風險,這些都是石虎每天出門、回家都得面對 的死亡關卡。在石虎議題日趨棘手的情況下,如何讓這些傻福的孩子們 有個平安和諧的生活環境,是此主題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苗栗縣
石虎數量變化預測
卓蘭鎮
大安溪濕地
石虎重要棲地
種植外來種植物 9am
在石虎覓食的路線上 動土,動保團體撻伐 ,工程停擺
原濕地改建水泥工程及 硬鋪面,不符合生態工 法
小型 哺乳類動物
鳥
昆蟲
該基地未經破壞前為一大片濕地
爬蟲類
淺山
低海拔山區
岩縫
溪床
農田
丘陵地 樹洞
長草地 濕地
休耕地
邊坡林
雞舍
外在危機
成員 : 徐立璿 / 吳嬛 完成時間 : Oct. 2019
石虎習性觀察
苗栗是石虎重要棲地,但南北向被國道1號、國道3號、台61線 貫穿,加上台1線、台13線與苗栗140縣道,把棲地切割得支離破 碎,增加路殺風險。
政府於2018年在苗栗縣建造了大安濕 地公園。然而它的大興土木,切斷了石虎 從淺山跨越至大安溪的覓食路線。 經分析後發現,石虎與其他野生動物移 動範圍是跟當地村落分布是重疊的,可見 當地居民接觸過石虎次數的確相當頻繁。 同時也讓卓蘭當地居民扮演了生態保育的 重要角色。
設計策略 第一步 : 造林
第三步 : 里山概念
為了增加淺山地區動物的天然遮蔽所及溼地排洪功能而進行造林
擴大生態池面積營造 微棲地環境(常水位)
改善水泥生態池對環境的負擔 去除鋪面、邊坡整治
此自然生態池經降雨後 可形成自然滯洪池(滿水位)
土壤回填種植地被與苗木
以原生種取代外來種
待樹林達到平衡期便可穩定棲地型態 現況農地種植稻米
第二步 : 生態復育計畫
陽光、空氣、水與土壤是生物生長的基本要素 計畫從整合這四個要素下手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環境整合出三項策略
拆除硬鋪面、邊坡整治
營造微棲地環境
濕地公園 改善演變
改善前
動物分布
石虎議題儼然成為當務之急,然而當地居民對環境保育意識較為薄弱
改善後
讓溼地復活,讓動物回家。 此基地剛好位於老庄溪與大安溪交界處, 豐沛的水資源與定期漲退潮的特性,使其 形成一塊三角形的濕地沼澤,又剛好緊鄰 丘陵地帶,讓這塊溼地變成了一個許多物 種的棲息地與過渡帶,豐富了生態多樣性 ,並也創造了龐大的食物鏈。
微棲地設計
為復育此地,在設計上不採用過多的介入 手法,堅持不用任何人為硬體設施,所以 唯一能做的,就是廣面積植栽、將過於起 伏的凹洞回填,同時並配合石虎與其他生 物的習性,適度打造自然的棲息空間,提 供往返濕地路程中的過渡區。
與居民協調農地合作自然農法 並種植淨水植物
退耕還林成功後便可在石虎 覓食路線打造安全無毒的農地
農地
種植淨水植物 菱角、稻米、空心菜
收耕後農民以「石虎米」品牌販售商品 。在實施自然農法的過程中經查驗石虎 若造成牲畜損失應予以合理賠償。
淺山帶 緩衝 綠帶
行經苗140縣道的汽機車製造噪音與 光害的緩衝
設置 涵洞
老庄溪
基地共設有三座作為供野生動物來往大安溪的 生態廊道
大安溪
一般農地
石虎米田 森林復育地
濕地 里山願景 : 與當地居民合作, 生產自然農法,創造與自然共 存共榮目標
生態池與觀景步道 : 改善基地生態池環境,設置觀景平台 等遊憩設施,提供一個生態教育意義 的功能
步道 : 配合微地形營造人行動線 導入友善自然鋪面材質,如清碎 石或木屑
森林復育地
涵洞:石虎與其他生物來往 大安溪覓食更加安全與便利
大安溪
剖立面 A-A’
0
10
40
苗140縣道
全區平面圖
0
10
30
60
基地分析
Mori Garden
新社箴言安養中心戶外空間規劃設計
以老人為本的環境設計,是安養院的核心價值,而Mori Garden 不僅具備以上,更發展出一套理想 --- 共享廚房。它是以廚房 為中心,透過烹飪、吃飯來拉近人與人與心的距離,也是培養 年長者能自主生活的一套模式。此外,Mori Garden也在環境方 面打造出具有自然療法的地景設計。
主要使用者與需求 亞健康老人
氣溫及濕度 均高夏季多 雨冬則乾旱
有生活意識但需要協助生活的老人
養護型醫療機構
參與 社會
維持基 本生活
復健 空間
活化 身體
正常 人際
生活 空間
健康老人 無重大疾病、可自理生活
基地位於台中市新社,位屬山坡地,面積約二公頃多,基地西 側高,東側有一灌溉渠經過,地下水位高,周邊農田圍繞。
安養機構
重度照護病人 家人無法照護 有慢性病且有長期醫療服務需求的老人
長照型機構及重病照 護病房
安寧 生活
醫療 服務
愛與 陪伴
次要使用者與需求
成員 : 徐立璿 / 吳嬛 完成時間 : Jan. 2020
大南國小小學生
醫護人員與社工
家人
遊憩環境
良好的護理環境
家屬休息區、停車場
2019.11月時的基地現況勘查,附近除了大南國小外還 有一些零散分布的住宅,基地內充滿著雜草與人為垃 圾。主要植栽有山櫻、落羽松、小葉欖仁、台灣欒樹 與樟樹及芒草類等。一旁的水圳乾淨清澈,是新社區 農家灌溉的主要用水。基地微氣候較乾燥,但因為窪 地,所以暴雨來容易積水,是這塊基地最大問題。
設計策略
我們希望Mori Garden是一個具有示範性的新式安養中心,根據不同層次的使用 者打造出相對應的服務。共享廚房是很好的出發點,以設計戶外廚房或吧檯來鼓 舞年長者去擺脫束縛的後半輩子。透過烹飪、聚餐、種菜、備料、養花木甚至溪 釣等等來培養團隊分工與共享的情趣,讓安養院變身成一個自給自足的村落、或 是大家庭的理想。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風格。
為達到老年者「共享生活」的目的,必須先從處 理年長者常見的老年問題下手,透過一系列的非 藥物治療手法滿足年長者基本需求,並一步步朝 向未來「自主與共享」生活目標。
設計發展 懷舊療法
一個提供老年人自理生活與互相交流的場所,過著創造力 且有溫度的生活,一起煮菜、一起備料、一起吃飯、下午 茶......。創造一個可以提升自我與健康飲食的願景
Mori Garden 裡除了森林,也有 「 野生 」的 花園,想要鬧中取靜,這裡是個不二首選
分區機能 戶外餐桌
烹飪、料理
小廣場
小吧檯
滯洪池
自煮廚房
中介 空間
森林花園
園藝
復健
中介 空間
療癒花園
體能活動
家事 沉思 / 療癒花園 遊戲、社交 陪伴 (小孩、同 輩、照顧者)
靜態活動(散 步、練氣功)
鼓勵老人家著手植栽花木,把它當作另一個 「 自己 」,看著它成長,感受到生命與心靈 的寄託
下沉式空間 休憩廣場
花木認養
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在菜園裡,即使小孩也一樣是好幫 手,分派簡單的工作,像是為植物澆水,或帶著籃子收集 新鮮水果,讓老人培養出獨立自主與互相合作的能力 --- 自 己種的最新鮮
輕中度照護棟及診所
教堂
種植蔬果
自然療法 --- 又稱非藥物療法, 有別於一般安養院所提供的醫療 照顧,在景觀環境上廣泛應用的 設計手法。主要有三大方向 : 飲 食療法、認知刺激療法及環境療 法,針對年長者壓力管理、情緒 調節、自我表達、人際社交都有 幫助。
失智及重病照護棟
運動場 老人住宅
療癒花園內的小角落
休憩 空間
大門口處的花園
乘涼處
入口意象 花木認養區 停車場
沉思花園
車行動線(消防) 濕地
人行動線
提供各年長者安心使用的無障礙設施 與空間,在安養中心外的每個角落、 公共空間都具有實用性及美觀且創意 的巧思,包括用餐區、小廚房、菜園 、休憩區、座椅等等,都是以老人為 本的小細節。 老年人可以散步、跳舞、練太極的好去處, 在這裡,也會有志工與小孩子的陪伴
施作菜園區
輪椅專用菜圃
高式與地坎式菜圃
戶外廚房與棚架
種植特色-施作菜園
自然療法概念 選用具刺激五感體驗的植栽, 能幫助年長者調養心理。透過 園藝操作以及綠地環境,就可 對人產生的直接的、間接的作 用,改善身心狀態,維持和增 進健康,提高生活品質。
滯洪池
療癒花園
森林花園
共享廚房
剖立面 A-A’
0
1.7
3
設計說明
以視覺、嗅覺療癒為主的植栽
為實踐飲食療法及環境療法,配置施作菜園作為自給自足的食材來源。配置中藥 植物與可食用的蔬菜物種以達到供應共享廚房食材的目的。菜園搭配植栽適生長 的月份能收割不同種類但健康的蔬果,同時也能成為園內的手作活動。
光庭 / 下沉式廣場 共享廚房
植栽種植年份表
療癒花園
芒草花園
共享廚房
以視覺、觸覺療癒為主的植栽
剖立面 B-B’
0
1.7
3
適合當地條件與容易種 植的當季蔬果。
入口意象 新社圳 沉思花園 停車場 五感花園,則是通過花園 中環境和植物的布置,置 身其中,從生理上的感官 刺激進而讓心情愉悅放鬆 ,促進身體健康,達到療 癒的作用。
菜園
全區平面圖
0
10
20
45
陰性花園 以視覺、觸覺、聽覺療癒為主的植栽
步道
陰性花園 / 花木認養區 剖立面 C-C’
0
0.18
3
從老人住宅門口望去戶外廚房
光庭 --- 下沉式廣場兼滯洪池
賞景
生態多樣
散步
地形起伏
乘涼
花園
自然生物
種菜
街道家具
烹飪
用餐
信仰
街道家具
聊天
乘涼
生態多樣
花園
運動
遊樂
地形起伏
日光浴
花園
聊天
乘涼
剖立面 D-D’ 教堂
森林花園
滯洪池
療癒花園
輕中度照顧及診所
共享廣場
車道
老人住宅
環狀步道
下沉式運動場
水圳
車道
失智及重病照護棟
種菜
0
3
6
14.5
基地分析
靜虛村
與環境共生的學生書房
位於東海大學校園中的一處谷地,四周環繞原始的綠意,偌大 的樹木樹陣排列,隔絕了汽車與宿舍傳來的吵雜聲,像極了一 片寂靜的森林,非常適合能與自然共存的野外小屋。 靜虛村,名字取自知名作家賈平凹的 靜虛村記。「靜」代表安 靜、沉穩;「虛」則象徵包容、無窮之意,以此二字做為書房 的主題,同時也期勉來此自修的師生能給自己的期許及鼓勵。
台中市
東海大學 0
230
368
基地位置
基地主體建築物設置於窪地上,與周圍道路及宿舍襯 托出隱密的空間感。 Section a-a’
Section b-b’
作者 : 徐立璿 完成時間 : Dec. 2018
地形
排水
動線
空間構想
雨水花園系統 剖立面 A-A’
0
4
8
15
屋頂
屋瓦
書房前院景觀,現代禪意的風格, 同時具備良好的透水功能。
屋頂結構
戶外可聚集聊天的廣場,周圍花草 簇擁的休憩環境。
引流管 木屑鋪面
回收雨水管
透水混凝土鋪面
透水木屑步道,以自然材料來建構,木屑層下方鋪 設約20公分的排水層及碎石,確保木屑鋪面能保持 乾爽,而且天然的木屑在經過雨水浸潤,纖維組織 會自然軟化,不必擔心易跌倒受傷。
書房前院的排水系統,透過滲透的方式將一部分 的雨水暫時儲存並過濾,最後經由引流管緩慢流 進植栽群,降低暴雨淹水機率。
野生花園排水細部圖,此區是雨水花 園施作面積最大區,也是地勢最低範 圍,因此做為基地內的天然蓄水池。
墊砂層 碎石級配 底土
學生宿舍外,停車場前的一塊排水綠化帶。 匯集雨水後通過引流管進入儲水槽過濾,可 提供書房使用者的部分用水再利用功能。 紅磚
主要材料 作為連接學生宿舍跟書房的步道, 用一排竹林圍塑,創造更隱密、安 靜的暗示。
室內格局
走廊
書房建築的設計延續東海大學傳 統建材為主 : 紅磚烏瓦式,結合 蘇州園林風格的禪意空間。
中式拱門入口,讓校園增添古樸味 道,更具書香氣息。
紅磚
木屑
碎石子
烏瓦
清水模
單色簡約的開放空間使其不顯得突 兀,且避免搶走東海風格的色調。
落地窗
室內活動 閱讀
討論
下午茶
禪意
乘涼
散步
室外活動 書房鳥瞰圖
吧檯
小客廳
書櫃
閱讀區
討論室 書房 1 F 平面配置
0
0.3
1
3 全區平面圖
0
4.8
10
15
剖立面 B-B’
0
2
7
基地植栽須為耐旱及耐水植物,所以主要種 植適合雨水花園植栽的禾本科、本地植物植 物濕地松、及耐水與觀賞性的落羽松;此外 還有中式庭園代表性的植栽如 : 松、柏、竹 、柳等,呼應靜虛村的隱世山水環境。 禾本科
濕地松
孟宗竹
落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