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之形

Page 1

「電音中篇小說」 導讀 敘事 (narration) 常常是創作的主要牽引 (triggering)。 手作(Handmade ①)電音班,從原本無門檻的工作坊教習,成為一個創作 表演 研發的小組,並 從原本在地有限的師資發動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學系的連結,逐步於古典 音樂的樂理與創作軟體之間找到書寫樂章的關鍵──從集體創作的模式,發展獨有的「電音敘事」。 電腦音樂的進化至今已將工具(硬體)的發展,共通至幾乎人人皆可應用的便利境界,而當李婉菁與 DJ Point (許志遠)於2013 年初次設計電音工作坊課程時,企圖重視不在工具使用上的限定來媒介 學員的創作,而是引導學員回到聲音與自己原始接觸的本質,將自已在創作上的獨特,藉由「敘事」 來傳達與呈現。學員們一件件的短篇的集思之作,可以聽到生活中的日出日落,也可以聽到對時代脈 動的咀嚼。2013 年底因應「人才培育」規劃之機會,將這些作品帶到紐約各數位藝術機構②與巴爾 的摩約翰霍普金斯琵琶地音樂院分享後,獲得正面鼓舞的呼應。 2014 年擴大合作範疇,將台灣的藝 術家學員與美國巴爾的摩、韓國首爾、馬來西亞等地的藝術家融合構思,推出了「Handmade」 Computer Music Concert Series. 其中大部份的作品,也仍是以「 敘事 」為主。 這次所推出的 「電音中篇小說」三個作品,既是其延續體,主題環繞著「死亡」、「異世情愛」與 「生的勇氣」。這一次我們將「敘事」以更織度性的發展而呈現的音樂結構,藉由電腦音樂的特質引 導出更精緻的鋪陳,也讓敘事的故事,呈現多面的透視。 1.「Handmade」手作之意在於希望藉由電腦音樂表達手感的溫度,而非僅是冰冷的聲響。 2.參訪機構包括:「3LD Art & Technology Center」、 「Harvestworks Digital Media Arts Center」等。


I 輓歌 Dirge 創作者:李婉菁、楊政、汪戊全、伊凡•艾維諾夫 演出:李婉菁(預置鋼琴)、楊政(即時聲音處理) 取材自莎士比亞的詩「輓歌」第 134 首,預置鋼琴的佈局融合黑金屬人聲與現場電聲效果的及時控 制工程,一步一步從與使者的對話 (黑金屬人聲與預置鋼琴),到面對死亡從不甘,無奈與忘懷作層次 (現場電聲效果)上的詮釋。 輓歌 (134) Dirge (134) 威廉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COME away, come away, death, And in sad cypres let me be laid; Fly away, fly away, breath; I am slain by a fair cruel maid. My shroud of white, stuck all with yew, O prepare it! My part of death, no one so true Did share it. Not a flower, not a flower sweet, On my black coffin let there be strown; Not a friend, not a friend greet My poor corse, where my bones shall be thrown: A thousand thousand sighs to save, Lay me, O, where Sad true lover never find my grave To weep there!

II 遣悲懷 Elegy 創作者:李婉菁、Fong豐 演唱:陳文鈺(女高音) 觸動自元稹之 「遣悲懷」 (三首之三),發展成不同世界的愛人互傾的描寫。無調性的聲樂部分訴說著 活者的悲傷,然而調性中簡單的器樂表現像是妙齡的逝者從另一個世界傳送來的嬌嗲,愛撫著生者的 悲傷。玩具鋼琴的呈現僅是代表著這份感情座落於超現實的一種真摯。 遣悲懷 (三首之三) 元稹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III 河流,邊境與土地 River, Rim and Earth 創作者:黃以安、楊政、楊蕙瑄、李婉菁 演出:黃以安(雙簧管)、楊政(即時聲音處理)、楊蕙瑄(鋼琴)

「流水與大地的間隙,獨立而生的勇氣!」(凌永

雙簧管的清晰像河流一樣倒影著人類的歷史,鋼琴如同土地脈動著氣息,而互動而生的聲響是河流灌 溉而成的生命的共鳴,從地表響徹宇宙。

演出者 李婉菁 西拉雅人,東吳音樂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2004。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 台南長期 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並與台灣藝術家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等, 以及探索頻道合作,擔任配樂製作。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 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古典(Indulge跨界美聲樂團)、金屬樂團(閃靈樂團、衹樂團)鍵 盤手,以及 2008 年盤古樂團台灣巡迴演出之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 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 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 驅魔記 2009)。2012 年,率領DJ、搖滾樂手與韓國藝術家李幸俊,聯合呈現實驗電 影與多投影電影現場表演《狂喜洗澡狂》。2014 年,策畫「手作:巴爾的摩-首爾-台北三城音樂會」。音樂 作品〈扮仙〉獲選於音樂資訊檢索領域最高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2014 台灣)與電腦聲音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2015 愛爾蘭),〈River, Rim and Earth〉獲選於 [ISMIR] (2015 西班牙),以及〈Dirge〉獲選於 [ICMC] (2015 美國)。 楊政 台灣人。現為音樂演出以及服裝造型工作者,於435工作室進駐。在2013年參與牯嶺街小劇場「手作電音工作 坊」現場使用家用裁縫機作為文本主體演出後,開始嘗試電子音樂演出,著重電子音樂結構現場可變性;即時取 樣調變的手法。 作品 <Dirge>中擔任即時聲音處理,獲選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 - 國際電腦音樂 協會 - 2015 美國); <River, Rim and Earth> 中擔任即時聲音處理,入選 ISMIR(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國際學術會議;在實驗錄像藝術家盧子珩的影像作品<錯誤的 風景> 擔任聲音製作,於「當。滲透影像媒體藝術節2015」 (CON)TEMPORARY OSMOSIS - Audiovisual Media festival 2015 現場演出、入選2015混種現場之視覺混種影像徵件。 Fong豐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 一個喜愛聆聽音樂,土生土長的平凡淡水人 把心念加諸在樂曲中,嘗試將音樂、空間與人的思緒微妙牽引 期盼和聽眾構成一個短暫卻美好的能量溝通

3.業餘攝影師與單車愛好者,熱愛大自然與人文脈動,目前任教於種籽親子實驗國小。


陳文鈺 台大法律系畢,美國智慧財產權法碩士,紐約州律師,正職為科技公司法律顧問。從小熱愛音樂與歌唱,求學 時期學習鋼琴、民謠吉他等樂器,參加吉他社與合唱團,大四起開始拜師學聲樂,至今仍一有機會就找聲樂老 師上課;赴美求學期間參加當地的Concord Chorale,回國後曾參加國立實驗合唱團及底細爵士合唱團,目前 擔任「台大校友合唱團」樂訓、及「蓮華之音合唱團」指揮。 2000年與好友李婉菁成立「Indulge跨界美聲樂團」,並邀請男高音江俊亮與鋼琴手莊貽婷加入,以聲樂獨唱、 重唱與鋼琴搭配表演,歷年來於葉慈咖啡酒館、台大迴廊餐廳、宜蘭礁溪劇場等藝文場所演出,曲目型態橫跨藝 術歌曲、歌劇詠嘆調、民謠、音樂劇、爵士樂與流行歌曲,演唱中搭配簡單的介紹,輕鬆拉近古典音樂與民眾 的距離。2005年Indulge樂團以一首陳文鈺與好友楊弘任創作的台語歌「鐵枝路的兩條線」參與小白兔唱片出 版的「蘿蔔三代」合輯錄音。 陳文鈺也多次參與舞台劇音樂演出,並演唱李婉菁的創作曲。2005-2006年分別參加陳明秀導演於國家劇院實 驗劇場演出的「公路電影」與於牯嶺街小劇場推出的「牯嶺街殺人事件」,從此多次與李婉菁於牯嶺街小劇場 合作演出,包括2009年的「黑暗巴洛克」音樂劇,及歷年的驅魔記音樂會,跟隨李婉菁把聲樂與電音的融合帶 入劇場。 黃以安 輔仁大學音樂系,主修雙簧管。師事洪千智教授、蔡采璇教授。副修鋼琴,師事徐秀娟教授、楊詠青教授。國 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主修雙簧管,師事林麗玥教授。 曾任職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教師、基隆市深美國小及種籽親子實驗小學音樂教師、文山特殊學校攝影助 理。目前為獨立教育工作者。 楊蕙瑄 主修單簧管,副修鋼琴,畢業於輔仁大學、東吳大學音樂系碩士班演奏組。 身份多元,遊走於表演藝術舞台與旅行途中,擔任過風尚旅行社旅行規劃師、離題旅行專案執行 、「搖籃. 記 憶」專輯錄製 、第22屆金曲獎企劃執行、簡單生活節-古典音樂表演組演奏與執行、政治大學與行政院新聞局 合作舉辦流行音樂人才-大眾文化與流行音樂培訓計畫 、魔笛單簧管四重奏音樂節影像執行與製作、台南人劇 團「鏡」單簧管樂手。 目前為表演藝術工作者,以及擔任表演工作坊「彈琴說愛」演員亞洲巡迴中。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