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輪轉
指導老師︓曲家瑞、郭柏萱、李其修大一創作基礎作品集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DESIGN SHIH CHIEN UNIVERSITY
負責任是什麼?
那是現在的我想學會的。
上大學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是成年人,我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有任何方向而感到迷惘 沒有規定,毫無限制的。
這讓我產生太多疑惑。
我開始不確定設計本身的定義。
設計紙箱?
紙板類型沒有規定嗎?
所謂的設計是要設計什麼?
紙箱是用來做什麼的?
收納?要裝飾嗎?
沒有一定的主題,這代表我們要為自己紙箱找到自己的主題?
設計空間?
紙箱本身不就是空間?
人不就處在空間裡了?
在空間中創造空間?
水裡有空間嗎?
空間到底是什麼?
那是怎麼定義的?
這太過複雜,我不太懂。
越是思考就越是不明白。
老師想要什麼?
怎麼樣都得不到答案一樣。
那還不如照著直覺去面對現在的情況。
回到根本,再去思考。
回到根本就像是回到家庭的感覺一樣。 就像手足間最基本的親情。
想著想著,思緒跟著回憶走了。 記憶中的姐姐,活潑開朗。 喜歡大方的表演。
那是我所沒有的勇氣。 是我嚮往的樣子
我喜歡她在別人前面彈鋼琴自信的模樣。
我從來沒有說出口過。
但我自己知道我多崇拜她。
就算是我現在喜歡的興趣,
也是因為她在我面前提筆描繪才擁有的。
所以我以她為主題,做了個有鋼琴外表的紙箱。
對我而言,她在我的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是親人、是榜樣,是我一直以來效仿的對象。
也是我想感恩的人。
謝謝她讓我找到我喜歡的事物。
讓我走上創作這條路。
此時正是接納自己過去與現在的時機 靜下來
別害怕發表自我
好好在創作這條路走下去
延伸
空間是什麼?
物理空間通常是用三個線性維度來構想
這是維基百科的空間
我的空間是延伸向外的世界 穿過走道和大廳
飛往天空
潛入海裡
那才屬於我的空間 自由且張狂的
延伸/心白卡、廣告顏料、玻璃紙/150*150*50cm/2022
一次次的切割。 賦予作品的意義。
彩色的玻璃紙在燈光之下是鮮豔的。 色彩代表空間的不同。
誰說空間只能用實體的牆面隔開?
光照之下,顏色區塊也能是空間。
別只顧慮紙箱了。
看看光影吧。
那也是組成世界的關鍵。
有天下課時,坐車回家的時候,偶然看見天上像肋骨般的雲朵。
那時只是覺得美麗,於是請朋友給了我照片。
毫無預想過這會成為我作品相連的靈感。
攝影師:蕭鈺玲
心靈自白是什麼?
我該表達什麼?
這和空間有關係嗎?
我面臨到很困難的問題。
不光是不懂專題的涵義。
平面創作。
我沒有學過畫畫。
我只懂得在電子螢幕上塗塗改改。
提起真實的畫筆讓我有種不安全的感覺。
我不敢下筆。
所幸,創作沒有規定媒材。
我能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去表現主體。
那我所需要想的就剩下我要表達什麼。
延伸上個專題,空間與身體的關係。
人和空間是不是兩者並存?
畢竟空間沒有人,就沒有定義存在。
人沒有空間,則無法存在。
身體中的臟器也是空間。
我們消融於空間中,就像一粒塵埃。
魚和水也是這樣吧。 鳥與天空也是。
那幻想是不是也是空間?
屬於人的空間,只存在在腦內的範圍。
嘗試,嘗試,不斷的嘗試。
在自我的領域中,在擅長的範圍內做出自己的理念。
即使成果不盡自己的理想,那也會化作養分留存成一種獨有的經驗。
回到過往,尋找那份對繪畫的熱愛。
從記錄中望向比現今更加稚嫩的自己。 是純粹的為夢想努力。
就像音樂家譜出一份美麗的旋律。 也如舞蹈家編出一連串的舞步。
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對未來的一份熱愛。
現在正是該拉自己一把的時機。
踏出舒適圈,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從電繪走向手繪。
試著拼貼重組過去的作品在新的創作之上。
打破自我對於顏色的刻板印象。
做出從未選擇過的決定。
努力到最後一刻。
直到發表前,拼命的去重新認知這幅圖畫的意義。
它想表達什麼?
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嗎?
融
身體與空間互相依存。
不光如此,任何形式的彼此都是幻化的。
誰說這一切是現實? 腦裡的思想也是空間。
既然是這樣,就別被不合常理給侷限住。
樹就得是那樣嗎? 天空不能有島嗎?
肉能變成雲。
海能化作山。 腿是青色的大地。
身體則像是個家。
這個只存在意識裡的天地不需要所謂的事實。 它就是一個屬於我的原創。
帶著色彩,發著彩光的幻想。
是人的器官。 是山海的房間。 是某人的家。
有賞月的屋頂。 有書房和窗戶。 有階梯和畫室。
是我一個人獨處時需要的理想空間。 不需要其他人存在。 沉浸於自己的思緒當中。
我不要任何人打斷我與自己的時間。 那是段任何情況都不能取代的寧靜。
除了消化自我之外,那能夠平靜情緒。
理論會建立起來,故事會連接在一起。
獨處比任何社交時間都更能確定有關於自己的想法。
所以它在生命之中不可或缺。
局部/融/紙、電繪、代針筆、麥克筆、廣告顏料/175*175cm /2022
上臺需要勇氣。
你得把夢想講出來。
你必須說出在腦海裡轉過無數遍的, 只屬於自己的理論。
那不丟臉,所以不該畏懼。
對自己自信點,你是好的。
多少次,我對自己說著不要緊張。 越是害怕,你的理想就離你越遠。
沒完成的圖有什麼關係?
不夠完美的講解有什麼影響?
一片混亂裡,你曾經有底氣得成為第三個上場者就足夠。
故事已經傳達出去了。 你只需要等待讀者的回應就好。
耐心很重要。
你要讓時間流過,給讀者機會去喜歡自己。 價值就是像這樣創造出來的。
不管幾次,緊抓所有機會去表達作品。
我生在普通的家庭,父母讀商科的。
將專題與家庭結合。
我沒什麼特別的故事可以說。
但是普通哪裡不好了?
就是因為普通,日常裡才會有驚喜吧?
我不需要特別的家庭,我不用獨特的故事。
一般的家庭就足以創作出一個好的作品。
媽媽是會計。她是建設公司的會計。
藉由這方面發想,不用被職業所困住。
建設公司肯定有好的參考點能夠使用。
建築、地磚、地毯。
沒辦法蓋建築沒關係。
地磚太重沒關係。
地毯總行了吧?很輕很方便。
就從這邊出發吧。
澎湖,爸爸的家鄉。 小時候過年常待的地方。
最後一次去是二零二零年的七月二十三號。
爺爺奶奶搬到台北了。 澎湖的家消失了。
很感傷,那是個漂亮又令人懷念的地方。
最後一次去的那幾天正好是花火節的日子。
馬公的彩虹橋能看得很清楚。
天上的煙火又美又炫麗。
當時保存的煙火影片至今都還沒刪掉。
我想把這難能可貴的故事偷偷藏在作品裡。
悄悄訴說對它的思念。
地毯要親自挑選。 要符合自己的想法。
地毯要上色很難。
控制顏料的圖形也很難。 畫起來比想像中還慢。
但沒有辦法,
只有扎實的一筆一畫才能讓故事完整。
顏料混合在一起。
配色上考究實景。
一次次的混色。 一遍遍的塗抹。
慢慢拼湊出一張張用色塊組成的景物。 這是我想要的故事。
畫著開始煩躁。 筆刷很難控制。 顏料不夠用。
掌握不了預期的理想,讓我焦急起來。
別浮躁了。 你沒有心情焦慮。
找到讓你進度緩慢的原因 畫的慢就把筆刷換掉。
使用最適合作品的油畫筆去畫。
顏料不夠就去買。
畫不完的話,就連假日也畫。
解決掉現下問題才實在。
抱怨沒有用。
時間就是剩下那麼一點。
接著衝刺,展現最美最好的的樣態。
認真地跟隨那股熱情去描繪場景和人物。
別去分心在其他人事物了。
你的目標只有一個,把這個作品表達好。 什麼都別想,畫就對了。
修飾與排列作品。
最後一天,關鍵的一天。
把所有的地毯再次檢查一遍。
讓不夠明亮的部分刷上混了白色顏料的底色。
接著嘗試不同的組合。 拼湊出不同的的作品樣子。
原本想過要不要以翻地毯的方式來說故事。
但在嘗試時發現這太耗體力,會影響解說。
所以最後放棄說故事,改成直接在地毯上解說。
一切都解決好了之後,再回想一次對於自己與作品的見解。 這還是自己想要的嗎?
這很重要。
因為只有當自己不迷惘的時候才能夠堅持下去。
才能夠理解自己是不是走在對自己來說正確的軌道上。
原生
故事一直以來都是以人們不知道的方式持續進行。
出生以來,還沒有意識以來。
就像一場戲,直到死亡才會畫下句點的戲。
你可曾想過讓自己擁有一切的起點在哪裡?
是家庭,是父母,是理想。
噓。
這段故事不需要公眾於世。
它可以是你獨有的秘密。
專屬於自己。
帶著你自己的經歷踏上來。
感觸只有你自己能夠理解。
去體驗只關於自己的人生。
什麼都別問。
什麼都別說。
是家庭的故事,是謀殺的案件,是現行的人生。
過去曾待過的爸爸的家鄉,澎湖,今後大概不會再去了。 在那裡的最後一天,花火節顯得特別有意義。
因此我為作品而留下。
留下時間,用心的完成它。
讓記憶中的澎湖成為最珍貴的寶物。
從家庭延伸的故事。
懸疑而詭異,帶著奇怪的氛圍。
像是情殺一樣,卻不全然是。 一切撲朔離迷。
起初想試著將作品以錯視的方式展示而出。 卻發現吊地毯不太可行。
地毯不夠硬,會彎曲下垂。
所以作為替代方案,就是以最基本的方式展示。 這方式也好。
能與觀者互動。
在視覺與觸覺上都能有所體驗。
脫下鞋子 ,觸覺從腳底竄上來。
和其他的地毯不同,它們擁有對於家人的情感。 同時帶著對原創的喜愛。
一幕幕猶如相片從腦海掠過。
已經不再只是記憶。 是一則則短篇劇情。
短短幾秒鐘內從腦中流淌而過。 沒有過去深刻,卻依然使人感性。
是與家人走過的大街。
是和他們散步的公園。
是他們微笑時瞇起的眼角。
是開心而揚起的唇形。
是快樂的,無形的,自己的成長歷程。 是竄改不了,真實的美好。
局部/原生/40片地毯、壓克力顏料/40*60cm/2022
心靈構成是什麼意思?
是要探索自我嗎?
這和自白有什麼差別?
只有作品形式的不同嗎?
既然如此,為何選擇構成這個名詞?
結構是什麼?
是媒材間的連接嗎?
如果結構很重要。
那是不是應該給觀者看到媒材間的拼接方式?
如果不是,我到底要展現的是什麼?
要怎麼做立體的大作品?
現在的自己什麼都不會。
我能在短短幾天熟悉工具和媒材嗎?
不說熟悉了,想法都沒有,哪裡來的下一步?
這可難倒我了。 對立體毫無概念。
從沒思考過有這麼一天,我得面對這樣的問題。
現在我還不明白這跟自己所訂定的目標有什麼關係。
2022.10.22 筆記
方案想了很多。
每次與老師探討都會再次體會到我們要做的事情其實並不簡單。
在能力所及之內我們能夠做什麼?我們能夠達成什麼?
鎖螺絲,聽起來很難。
電鑽的使用方式必須認真學習。 否則很容易把鑽尾鑽斷。
切木條。
要先上過實習工廠的教學課程才能進入工廠切木頭。 再來要熟悉其相對應的機器才能進行實作。 不然裁切這事情是有一定危險性的。
這是我一開始想做的。
木框之中,我想釘更多木框在外面和裡頭
利用大小不一的木框去解釋心靈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是成長過程中使我們更加成熟的轉捩點。
但因為實際做出來的尺寸與理想尺寸不相符。
並不符合我的的要求,所以中途停止了。
在停止製作後,我立即開始尋找新媒材。
再次選擇新材料很麻煩。
你必須先搞清楚媒材間的差別。
也得去思考這些媒材彼此間有關聯嗎?
能夠拼接嗎?
能怎麼擺放?
除此之外是搬運, 你得學習交際,學會怎麼請人幫助你。
因為那不是你一個人能辦到的事。
再來是選擇地點。 擺放作品的位置很重要。
在發表時的光影和環境會影響作品。
必須找到對自己作品有利的位置。 確認好地點,就開始處理媒材。
但在這之前你必須嘗試很多次測試地點。 去設想各種不同的環頸帶來的影響。
將材料處理成想要的樣子需要相當多的時間。
一次次反覆同樣的動作,將釘槍針一一拔出。
手像是燃燒般刺疼得很。
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木板們得兩兩固定在一起,否則很危險。
一個不小心,倒塌了就可能傷到人。
然而固定後也有問題。
要讓木板先躺著,固定好再搬起來。
搬起來是兩倍的木板重量。
這需要很大的力量,需要別人幫助。
光照會影響行程。
白天會被曬傷。
夜晚又太過黑暗。
做事時機很講究。
氣候也會影響。
明天可能會下雨。
得做好遮雨的準備。
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
都很疲憊。
希望的效果得自己做。
將銀色的鐵絲和鐵網染成生鏽的樣子。
泡過藥水的鐵味不好聞。
味道太濃,很容易造成反胃的現象。
但不能因為這問題就汰換材料。
這是自己親自走了幾遍太原路才決定的元素。
再來把鐵網剪成木板的大小,釘上去。 這要很小心,鐵網很扎人。
刮到就是大傷口。
接下來就是去細心的彎曲鐵絲。
將它們圈在鐵網之上。
盡力的去固定它們。
表現出各種出單字。
然而鐵絲的效果不盡理想。
在絨毛中太不明顯了。
得再找方法去凸顯字的存在。
我想到的方法就是再用壓克力顏料刷在絨毛與鐵絲之上。
用純白的顏料改變觸感與視覺。
鐵鏽是歷史的痕跡,就像人的過去。
沾滿顏料的鐵絲就如佈滿色彩的回憶。
彎曲的結構就像記憶裡的卡榫。
連接不同階段的自己。
板上的英文字無關乎意義,是直覺,是純粹。
就像童年般。
局部/丘/木板、絨毛、鐵絲、鐵網、釘槍/120*170*5cm/2022
高低起伏。 像人生的高潮迭起。
絨毛與鐵絲。
柔軟與粗糙。
人生哪有順遂的?
記憶裡的教訓會成為鐵絲般的觸感永遠被記住。
珍貴的回憶會如絨毛般舒適而溫馨。
顏色的變化就像經歷。
截然不同的每個今天都與自己同在。
故事尚未寫完。 文字不多。
就像一個人的人生還沒過完一樣。
但停留在面板上文字歷史不會消失。
就算忘記了,它們也存在。
第幾次上場了? 腦子依舊是空白的。
努力擠出幾個關於作品的資訊讓外審委員知道。
一切就如作品一樣,就像未譜完的樂曲。 文字的編輯尚未結束。
關於這個作品的理念還如藤蔓般向外延伸。
言語已經無法將所有東西帶給觀者。 我決定再次用觸覺替代口舌去表達。
讓他們知道故事並沒有就這樣結束。
局部/丘/木板、絨毛、鐵絲、鐵網、釘槍/120*170*5cm/2022
媽媽說:
「想要繼續學下去的話,就好好的把它讀完吧。」
「就算成績不怎麼樣也沒關係,你努力過就好。」
「要是真的讀的不舒服,離開這個地方也沒關係。」
「夢想未必得在特定的地方才能實現。」
爸爸說:
「努力了,老師不會沒看到。」
「記得吃飯和休息時間不要弄得太晚。」
「畢竟完成作品的前提是身體要健康。」
「撐過去就是你的了。」
姐姐說:
「事情不會那麼順遂,但沒事的。」
「遇到問題,面對就好,問題總會解決。」
「等妳結束了這次專題,我們可以去看一些表演。」
「加油。」
表哥說:
「有不會的可以問我,我可以跟你一起想。」
「有時候就是得天馬行空,作品才會有趣。」
「美感是天生的,但設計感可以靠後天磨。」
「在實踐裡面很操,出了社會就是簡單模式。」
諮商師說:
「當你選擇了A選項,也代表你放棄了B選項。」
「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作業和放鬆間取得平衡很重要。」
「分配時間,讓自己能夠做自己想做的。」
分享自己的想法很可怕。 做著不習慣的事情很緊張。
深怕自己不會被接納,但又如何?
你為自己選擇這個科系,你就不該去逃避。
你得學習平衡你人生的時間。 學習不會的事物。
還要記得你是為了自己而加把勁。
心靈展演是表演嗎?
光影劇場是皮影戲嗎?
一定得三分鐘的表演?
物件究竟得多大才行?
媒材只要是紙板就行嗎?
黑白之間有任何差別嗎?
要什麼樣的光才好?
什麼是柔和卻又夠亮的燈?
這要從何找起?
手電筒之外還有什麼適合的燈?
對這方面沒有專業的知識實在很難短時間搞定。
我不會用筆刀。
能用美工刀代替嗎?
簍空卻同平面的表現手法怎麼做到的?
怎麼讓表演時的物體變化成另一種樣態?
好多疑問。
這其實很需要技巧和巧思吧?
我有多大的能耐去挑戰它?
一個車內向外而望的視角。
控制不住的方向,與渴望掌控方向的駕駛。
在迷失方向的途中,張狂的幻影打碎現實。
像是避風港,像是故事。
不用擔心自己本擔心的事。
不用處理手頭上的緊事。
愜意的享受在不用顧慮一切的世界裡。
但終歸得回到現實。
就像故事開頭。
故事結尾,人們依然活在「這裡」。
駕駛仍然開著車沒有停止。
劇情依舊沒有結束。
割紙沒有想像中簡單。
為了讓作品有一定的支撐力,紙板得挑的夠厚。
更不用說透明片了。 塑膠更難控制方向。
割起來會讓手指很痛。 久而久之,指腹會長出繭來。
不只如此,製作是需要很多時間的。
有時需要畫圓的工具來輔助。
有時需要將弄壞的物件用黏著劑修補。
有時比起美工刀,剪刀更有效率一點。
做完物件後得做關節。
就像是收尾一樣的動作。
需要打洞和兩腳釘。
簡單的結束物件。
為了不讓作品有毛邊,切割需要夠用力才行。
這也導致切割墊上滿是刀痕。
那是無數次物件不符合理想而重新製作的歷史。 是嘗試用不一樣的角度詮釋作品的痕跡。
一條一條交錯在一起的線讓切割也有點困難。 劃過墊子的感覺凹凸不平。
會因為其他刀痕而被影響。
但我始終沒有換過切割墊。
因為我想知道專題結束後,這刻滿故事的墊子會是什麼樣子。
挑選合適的竿子給作品。
這是為了讓現場表演更加完美。
讓作品呈現乾淨的樣子。
除非是刻意讓表演者的手露出來。
讓紙板與竿子相黏得作一些程序。
首先紙板與竿子間必須用塑膠片隔開。
這是以防竿子脫落時不傷到紙板本身。
相黏的方式一定要用熱溶膠,否則會容易掉落。
熱熔膠的外圍要黏一層層厚厚的膠帶。
為了表演時更加穩固。
除此之外,還得自己準備表演時用的燈具和玻璃紙。
工作燈,便於握在手上。
燈泡可以自己挑選。
各方面來說都挺不錯的。
手電筒,在某些氣氛中用上非常合適。
而且燈小,用玻璃紙時不用擔心沒有遮到的問題。
一切就緒就開始一邊繼續製作,一邊測試燈光的感覺。
由小至大。
讓同個人由小變得越來越大。
就像車子向前時看到的景象。
景物由遠而近。
進入我們的視野,與我們越來越接近。
看似相同,卻是不一樣的人物。
髮流與動作都是重新編排過的。
是故意的,是連續動作,是不同的她。
再來是大臉。
似乎跟前景無關,卻佔著重大的部分。
沒有竿子,用真實的手捧著。
讓它顯得重要。
這正是我要的。
與人物相比,臉大了許多。
就是因為有對比才能讓彼此更為重要。
與前者們相比,它很突兀。
有著其他物件沒有的關節。
就像外來者,打碎了乘車之人的現實。
帶領視覺到達只有自己與大臉的畫面。
他們多了點互動。
手掌撫摸上大臉。
不像駕駛獨自一人在荒唐的虛線上開車。
像幻覺,像夢境,像故事。
沒頭沒尾,自我地演出一場戲。
隨後又囂張地獨自消失。
它是一個狂望自大的存在。
穿插在非真實的世界。
主體。
毫無疑問的,車身肯定是主體之一。 大半的劇情是有它的。
以緩慢的圓光慢慢介紹車子。 就如為人們而放緩了腳步。
一步一步帶著觀者去看仔細車子的所有。
當燈光全開時,駕駛豪邁的轉著方向盤。 與前方的燈光帶著不同的氛圍。
不管駕駛座的那雙手多麼的渴望改變車子的方向。 似乎沒有任何事物理會他。
隨著一成不變虛線消失,似乎一切都不同了。
車子被人物往下壓,隨之退場。
車身看似只是個背景,卻是分離現實和故事的關鍵點。
一條不起眼卻重要的虛線。一個迫切想改變方向的駕駛者。 像人無法掌控自我渴望的事情,即使那是迫切的渴望。 局部/幻/牛奶板、玻璃紙、透明片、美工刀、兩腳釘、打洞器/180*70 cm/2022
除了作品寓意。
這個專題看中團隊合作。
一場演出無法由創作者獨自完成。
你必須學會引導別人。
你要知道怎麼闡述你自己的故事。
告訴他們什麼時間點要做什麼改變。
燈光該怎麼移動。
光圈大小要在什麼地點縮放。
大燈什麼時候開。
玻璃紙什麼時後換。
馬路在什麼時間點向下出現。
人物進場的順序是什麼。
消失又是怎麼樣的。
物件間要怎麼樣的互動。
在這個時刻,你要成為引導者去告訴你的同伴們怎麼做。
不能讓他們乾等,因為雙方都會著急。
所以自己必須先想透徹才行。
成為引導者之外,你也得成為別人的助力。
就像別人幫助你。
你也要幫助別人。
去讀懂對方的故事。
去學習自己要幫助的部分。
配合時間演練,每個人分配的時間都一樣。
好好的讓所有演出都順利過去。
努力去使所有表演都被盡力詮釋。
讓專題完美落幕。
這個時候,比任何時間都更是個團隊。
引導他人之虞,創作者必須去幕前確認效果。
什麼是需要的?
什麼是想要的?
這個當下,這樣合適嗎?
哪裡要做微調。
畫面會太空嗎?
怎麼搭配物件更好?
確認好後再與後方支援你的朋友們溝通。
讓他們知道怎麼做更好。
一次次的修改,慢慢推進自己的作品。
去試圖把最好的畫面展現出來。
場地佈置、演出順序、動線安排和人員分 布都必須固定好。
因為是首次嘗試雙螢幕,為此我們所有的 流程都是精心安排過的。
多重曝光
這是光影劇場的夥伴們共同決定的名稱。
因為雙螢幕的展演,讓我們想到了這個詞彙。
國際議題,連結世界的一條線。
那是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故事,
再由故事中延伸出可探討的問題。
由小而大。
那些故事可能不為人知,卻同時存在許久。
也可能大到全球可知,卻在幾個清晨之後沉沒於海。
是一件件充滿情感的問題,
或許是絕望,或許是悲傷,或許是鬱悶,
一絲絲的糾纏,最後形成莫大的情緒,最終潰堤而出。 成為一個議題。
發想,創作的必要過程。
那必須充滿誠意,毫無謊言的面對自己。
你想要什麼?
你要表達什麼?
從生活周遭觀察。
是朋友,是家人,是自身所遇到的困難。
我的家人曾遇上工作上的問題, 他與客戶間產生一種不平衡的關係。 是關於雙方聯繫的時間、頻率與態度的問題。
在那次看到家人不穩定的狀況, 我開始思考,工作上,人們受到了多少心靈保障? 究竟是誰能保護或保證雙方心理上的權益?
於是我開始想要創作關於這方面議題的海報。
關於人物,客戶與員工間需要區別嗎? 需要分顏色嗎?
重要的究竟是這段關係的不平衡, 還是雙方的身分關係?
所以我嘗試讓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模糊。
究竟是誰影響了誰並不重要,
戴上頭套,誰是誰,誰被針對也更加朦朧。(a.)
再來就是構圖部分,
怎麼讓別人知道這是雙向不平衡的關係呢?
彼此的傷害該怎麼凸顯更好?(b.)
背後的刀槍需要顏色嗎?
黑白是否讓刀槍的存在感消失?(c.)
要怎麼讓主角更明顯?
在很多次的嘗試,
從用兩張海報來訴說一件事情到變成一張海報來表達。 從黑白的背景改成飽和的橘色。(d.)
讓傷害彼此的武器更鮮明。
讓地板破了個大洞,讓海報標題像融化般流下。
該怎麼表達,
該怎麼適時地凸顯細節真的好難。
我不確定怎麼樣的傳達是對的, 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沒有道理, 在迷茫的時候我總會自己這樣想。
在發表和看別人發表時我都會這樣想。
偶爾懷疑自己真的有能力承擔和思考設計相關的事情嗎?
這個世界比我厲害的人太多了,我用什麼跟他們比?
在這個時間點,在這個地方,看到太多優秀的作品了。
說來說去都總結在自己的自卑感, 但還不是想做?
還不是不甘心?
跟太多人較真太累了。
有目標就做,別管其他人了,走好你自己的路就好。
好好的正是自己的目標就好。
只要當下不後悔就行了。
安樂死。
對於人權,我們總會去追求。
那對於動物的尊重,我們是否真的實行了?
就算友愛護動物的人士,即使有人去維護權益, 始終還是會有對於其他物種的不平等存在。
我想表達,關於動物,
關於牠們該擁有的生存權。
我們真的有權利去干涉嗎?
我們是否應該改變我們現在的思想?
去真正的尊重動物,不去區分動物與我們的階級。
童工,人口買賣。
這依然在發生,
即使那是在新聞上看到的,
即使那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很遙遠。
我們是否應該關心?
這牽連著的是社會嗎?
以個人連接到群體,最終與社會合為一體。
至少,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情依然在發生。
那些血淚是真實的。
是不該忽略的事實。
跨性別,時代正在爭取著權利。 剛好就在當時有聽到關於這類的講座。
在腦海裡,我記得這個議題, 於是我做了這個海報。
用它本身就存在的配色, 用它固有的標記, 讓它再次提醒所有人它的存在。
在當時,看到跨性別, 我就很喜歡它的顏色, 讓我感到的是柔和的力量, 卻同時堅韌的抵抗舊式思想的反對。
感覺很特別,我很喜歡。
關於設計與轉化,這是海報的一大難題。
在探討和省思自己的作品時, 去吸收別人的視覺傳達是一個關鍵點。
或許就是這張圖會啟發你,
或許就是這本書的這句話會讓你有靈感, 或許是一個提點壤你有更豐富的內涵。
在很多次排列拼貼後,
在互相的評點海報後。
讓自己能夠大幅進步, 讓自己能夠轉化成功。
不要去貶低自己,別去和別人比較,好好做好就好。 成果是另一回事,過程很重要。
不要忘記自己曾經的努力, 不要讓結果覆蓋在經歷上。
經驗才是能夠幫助你的力量。
刀槍是否可以和人融合? 人形比例有這麼重要嗎?
很多次,很多次評點之後, 去省思,去理性思考。
放掉自己固有的印象,改變一些方法。
於是我開始將重點留下, 嘗試把不必要的元素去除。
一次次的重來, 從人形放大重點到手部。
這種作法也更能影射到關於心理層面的關係。
不再是工作上,親情和友情也相對適合。
讓針對性降低, 讓海報更有轉化性。
情緒勒索,其實總感覺常常看見或聽見。 我的朋友與他的家人。 又或是我自身。
它可以是玩笑話被說出口, 亦可以是認真,並具有心理傷害的。
如果那是認真的,聽著那些話著實難受。 我曾經因為那樣呼吸不過來。
只是想起,心裡頭的疙瘩就會再次出現。
即使那是好幾年前的事, 即使我現今看起來似乎毫無問題。
歷史是會留下痕跡的。 不會有人會想再次經歷。
時至今日,我身邊依然有人受到這樣的勒索。
所以我很想告訴別人這有多不舒服, 感情上的尊重和體貼是多麼重要。
彼此間正確的建立關係在平常來看, 大多人不會去特別注意, 但那很重要,是必須留意的細節。
這就是我希望別人看到的議題,從身邊的人延伸出去。 再回過頭,從自身發想。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接觸焊接。
更沒去思考過我會接觸光電類的作品。
要說難嗎?
在一開始學的時候,焊錫要對準鐵片真的很難。
鐵片很小,失敗很多次。
有時候錫黏不上去,銅線無法固定也讓我很苦惱。
有時候焊槍加熱太快出現燒焦味也讓我很焦慮。
就是很怕自己哪裡做錯了,工具會不會壞掉。
回過頭去看當時自己學習的心情。
其實挺愉快的,好像比別人,比外系的朋友多會了些東西。
那時候跑了很多趟光華商場, 因為對於這方面一竅不通,材料缺東缺西, 要不就是對於燈光想嘗試更多。
實驗是好玩的,但總覺得還沒遇到我真正想要的。
嘗試,我曾嘗試過焊接種不同感應器的零件。
有聲控的。
有輪流閃爍燈光的。
其實這筆焊接軟燈條更難,
電晶體類的電子零件在焊接時很容易導熱而壞掉。
到頭來可能做完後才發現自己白做工。
什麼成果都沒見到。
只要有一個零件壞掉,電路板就會不通,燈光就會失靈。 做了很多個,最後只剩兩個可以發亮。
說實話,很失落,很慌張。
但同時這都會成為自己的經驗。
以後知道買這種零件該注意什麼, 要迴避什麼情況。
嘗試過燈光後,我開始尋找其他媒材。
關於支撐或包住燈光的材料, 關於讓燈光升降的馬達。
很頭疼,因為自己的手作能力並不厲害。
該怎麼把它們做好真的很讓我苦惱。
我突然發現,我似乎在擋著什麼。
好像掙扎了很久,在一無所知的道路上, 徬徨,抗拒著什麼。
好像自己並不願意接受現在面臨一切的情況。
不想面對關於這個專題的任何東西。
是在害怕嗎? 我其實不知道。
滿腦子都思考著我來這裡的原因是什麼, 希望自己給出個讓我滿意的答案, 讓我有理由把這一切做好,不逃避它。
研究靈光載體的這段時間,我住在外婆家。
因為家人全都確診了,我來到了些許時間沒去過的那個地方。
一切都一成不變,仍是那個令人懷念的地方。
我注意到外頭陽台成堆的雨傘, 我似乎找到了自己想使用的媒材。
從傘骨到傘布,思考著怎麼做。
最後甚至請教了同學馬達的種類, 開始學習寫程式。
重來 重來 重來。 再焊接上不斷重複同個動作。
失敗 失敗 失敗。
焊不上去。
花了大把時間去做的事情一直白廢掉。
最後只能把銅線纏在鐵片上貼住, 不穩固,卻是當下讓我想到的唯一辦法。
桌上很凌亂。
一個接著一個,把所有燈都連接好, 想盡快結束這個重複的動作。
想逃離迴圈,
想離開這裡。
好想逃避任何在眼前的事情。
眼看時間就快到了, 我卻想不到在有限的線段距離裡, 我該怎麼讓光支撐於天花板上。
我跑去找家人求救, 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點答案。
家人提供了家裡不要的木頭給我。
聽從建議,讓馬達和Arduino板不被看到。
感覺一切都比較好之後, 出問題了。
馬達升降,釣魚線不夠重,在收線回去時會出問題。 但當初選擇釣魚線就是看中它的透明特點。
那是總評的早晨。 時間很緊迫。
最終我沒有去換掉它,而是嘗試加固它。
坦白說我很興奮。
我一直很想做關於自己的動畫。 我想把自己的原創角色做出來, 我想把自己想的故事告訴別人。
這也是我為什麼來到這裡學習, 因為有這個夢想,我才這麼緊抓這個科系。
做動畫累嗎?
對我來說肯定累, 所以分天做很重要,堅持也是。 沒有堅持,什麼都不會得到, 雖然這對其他事情是一樣的道理。
但在動畫上,這分量對我來說更重了。
既然高中時這麼篤定來到這裡的決定。
就要堅持總有一天要告訴別人我的故事。
我還記得那天是禮拜五,
我拿起平板畫著自己曾經的作品 那個角色,那個在我決定這個志向的同時, 做出來的角色。
我畫得很開心,
很多人說將自己的原創展現出去是很羞恥的, 但我不覺得,因為你不去展現,又有誰會喜歡他們? 對吧?
在很多時候,當我覺得自己無所適從時, 我會去回憶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再去想自己應不應該聽聽別人的建議。
什麼是在自己徬徨時能成為自己的一盞明燈。
我曾讀過一句話,讓我覺得得到了什麼, "今天的我仍呼吸著,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無助的洪流哩,這成為當下的自己最溫暖的明火。
在很多時候,當我覺得自己無所適從時, 我會去回憶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再去想自己應不應該聽聽別人的建議。
什麼是在自己徬徨時能成為自己的一盞明燈。
我曾讀過一句話,讓我覺得得到了什麼, "今天的我仍呼吸著,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無助的洪流哩,這成為當下的自己最溫暖的明火。
角色設計,包含性格和背景故事。
原本我只想做一個角色,用一分半敘述他的故事。
但這要突現他的性格很難,
於是我開始思考,關於他原本的故事裡,誰能與他相處?
誰可以與他對比性格?
慢慢地,我在相簿中尋找。
我找到了與他世界觀相同的角色。
曾經我設定他們是竹馬,
所以我嘗試去做關於他們小時候的故事。
是他們的相遇,是關於下雨的故事。
是溫柔卻開朗的情節。
是他們的回憶。
也是我曾譜出的小事件。
經過初評過後,我得到很多建議。
為什麼我得用動畫去做?
動畫正是誇示性,特別的轉場, 還有不可能發生的劇情而成立的。
角色的創立,是不是更應該去思考他的色彩與形象?
於是我放下了那些角色,
從頭來過,什麼是建立起動畫的元素?
什麼是我可以去做到的?
最終,我想到了自己為創作想破頭的樣子。
我在實現夢的路途上,同時燃燒著自己。
努力過頭了,最終可能就融化殆盡, 但這不正是代表自己在前往目標的路上嗎?
這個融化你得心甘情願,你要達到山頂,就得撐過路程。 於是蠟人出生了。
她成為了主角。
創作基礎。 這跟我想得不太一樣。 但似乎又有些在預期之內。
真的沒想到在短短的時間內,自己的變化會那麼多。
沒想過會從普通的高中生變成學習創作的大學生。
在創作的過程之中,有很多次我想要逃避。
因為壓力,因為疲憊,因為不情願。
但無論如何,總歸是得去面對現況的。
我好像正在學會轉變態度。
去嘗試接受不同的新事物。
去絞盡腦汁尋找創作的要點。
可能還很不成熟,但正在努力邁進。
設計繪畫比想像中有趣。
我喜歡畫人體。
我喜歡觀察模特兒肌肉的線條。
這是個大場合。
是所有一年級的同學一起畫畫的課。
能看到很多不同風格的作畫。
這讓我有學習的機會。
雖然彎著腰很累。
膝蓋跪著會痛。
但完成一幅圖的成就感能讓我忘卻身體上的疲憊。
在這門課程中,我也嘗試了很多。
因為過去就讀的是普通高中。
再加上沒去畫室學過技巧。
所以各方面來說都是第一次嘗試。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拿起炭筆有些手足無措的情況。
畫下去的感覺就像是觸碰到了什麼未知領域一樣。
但現在,我不害怕拿起畫具。
因為現在我知道了,即使不會,嘗試過後也就不會害怕了。
從炎熱的夏天轉到了涼爽秋天。
接著寒冷的冬天來了
時間一滴一點的過去。
季節正在輪轉。
而我在這裡成長。
現在突然間,夏天又來了, 原來過了的是一年,而不是六個月。
原來時間這麼短,原來我們能相處的時間那麼少。
我們會在未來相見嗎?
我不確定。
但我們都會好好的。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好好度過每一天。
對未來寄望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