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的旅程:探索人類駕馭電子的歷史過程

Page 1


電的旅程 目 錄 CONTENTS

推薦序 電磁科技發展的「資治通鑑」◎李嗣涔 自 序 引 子

第一部 電磁時代

第 1 章 電磁科學基礎

16

旅程的起點 科學方法 魔術般的靜電 電源的突破 電磁本一家 一代宗師法拉第 絕世奇才馬克士威

第 2 章 電報

34

電流傳播訊息 消除時空間隔 智慧財產權紛爭 「數位型」技術 市場成長與影響

第 3 章 電話

48

聲音從電線上傳來 電話創業與泰特.費爾 專利權世紀之戰 類比型技術與音樂留聲

第 4 章 無線電報

60

赫茲的傑作 馬可尼與無線通訊 飛越大西洋

第 5 章 電燈與電氣化

69

照明系統工程 發電機與馬達 電流之戰 電氣化新氣象 愛迪生、特斯拉與西門子 電磁一百年

(

8 10 12


第二部 真空電子

第 6 章 電子真面目

89

陰極射線 湯姆森與電子 穿透性的X光

第 7 章 控制電子的基本工具 愛迪生效應 神奇的第三極 三極管與長途電話

第 8 章 收音機

102

1904年聖誕夜 收音機核心技術 RCA與沙諾夫 阿姆斯壯的悲劇

第 9 章 電視機

112

技術挑戰 鄉下青年與白俄移民 空中傳來的視頻

第10章 雷達

119

千里眼 最珍貴的行李 精確的導航定位 微波世界

第11章 電腦

128

計算機 電子巨無霸 現代電腦的框架

ª

96


第三部 固態電子

第12章 貝爾實驗室與半導體 第13章 電晶體的誕生

141

三極體概念 奇特的p-n接面 電晶體技術大突破 蕭克萊最後的微笑

第14章 電子工業起步 分享技術

矽晶登台

初試啼聲

155 日本先驅

第15章 矽谷與晶片 蕭克萊與「八叛徒」

平面製程與晶片

第16章 晶片技術的飛躍 摩爾定律

:

136

凱利的先見 變化莫測的半導體

晶片記憶體

晶片上的電腦

163 快捷與矽谷現象

182 琳琅滿目的應用


第17章

晶片工業的變遷

亞洲來的競爭者 台灣與晶圓代工

第18章

光電與液晶技術

發光的半導體

第19章 資訊革命

195

晶片設計電腦化 諾宜斯、摩爾與葛洛夫

半導體雷射

208

光纖通訊

液晶顯像

資訊時代與電子發展前景 電子產品的模組化

展望未來

229

結 語 附錄A

人物姓名中英對照及生平

236

附錄B

專有名詞中英對照

242

附錄C

參考資料

248

222



獻給 我的父親 張耀章 先生 及 我的導師,皮爾森 教授(Gerald L. Pearson)


8

電的旅程

電磁科技發展的「資治通鑑」 李嗣涔(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張大凱是我的師兄,我們同樣在史丹福大學電機系皮爾森教授指導下獲 得博士學位,他 1974 年畢業,我 1977 年進入皮爾森教授門下,所以念書的 3 年中並沒有見過師兄,但是他的博士論文是我做研究時研讀最仔細、最詳 盡,依賴最深的參考資料,讀的時候有種「過癮」、「豁然而通」的暢快, 甚至 1982 年我回到台大電機系任教時,也把它帶回台灣。我一直好奇,師 兄為什麼寫得出那麼有深度的論文? 30 多年後的今天,讀到他的新書以後 (我在 2010 年畢業 30 年後才第一次見到大凱)我終於知道了原因,原來他 在 1960 年代末、1970 年代初期曾在快捷半導體公司(美國矽谷的催生者) 工作過三年,熟悉半導體所有的最新技術及理論,引用到他的論文所致。這 次讀他的新書,那種「過癮」、「豁然而通」的感覺又再度回來了。 大凱寫的人類駕馭電子的歷史過程,氣勢磅礡橫跨 200 年,他與一般寫 科學史的書著重於描述單一發明家及單一新科技發現的過程不同,他特別融 會貫通所有電磁新科技的成功歷程,著重描述從新發明到產業化成功,進而 造福社會,改變社會文明的關鍵歷程。尤其著重管理者的因素。因此使我們 了解到一個足以改變文明的科技發明,要能真正成功上市,為世人所用,專 利的獲得,有眼光的投資者,加上能力傑出的管理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 素。不管是電力系統、電報、電話、電腦、真空電子、電晶體、積體電路等


電磁科技發展的「資治通鑑」 ●

9

都是如此,除了創新的技術外,天時、地利、人和都扮演重要角色。通常一 個極端聰明的發明者,往往受限於個人的自負與人和不佳,而無法把自己的 發明成功的產業化,而需要靠另外一群精明的管理者來完成,這些故事對擁 有技術、有志創業者,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大凱對電晶體發明人蕭克萊的描述深得我心,他在 1971 到 1972 年修蕭 克萊教授的課,印象裡蕭克萊「和善客氣,一點也沒有架子」,看著這位微 微駝背、帶著金絲邊眼鏡、面帶微笑,好像與世無爭的長者,很難和歷史上 的蕭克萊連起來。我 1976 年到史丹福大學讀博士時,蕭克萊已經退休,偶 然會來他的辦公室,我有一次在走廊碰到他,遠遠走過來,一個矮矮的、慈 祥的老人,卻是一個半導體的巨人。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油然而生。由於大 凱親身經歷過固態電子的發展有 40 年的經驗,因此有很多美國電子公司分 合第一手的資料,很值得參考。 我 讀 這 本 書 的 時 候, 愈 來 愈 感 覺 像 是 在 讀 電 磁 科 技 發 展 的「 資 治 通 鑑」,每個主題以人為主軸,按年代記錄科技發展進度,充滿了人文精神, 是想了解近代電磁文明歷史的最佳讀物。


10

電的旅程

自序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電子技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無所不在,現代人雖 然享受著電子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與品質的提升,但絕大多數人對電子的歷 史所知不多,知道的也只是幾個「點」,如愛迪生發明電燈、貝爾發明電話 等。其實電子發展的過程相當戲劇化,令人深思,即使完全沒有技術背景的 人也值得一讀。對電子工業有興趣或與電子工業有切身關係的人,電子發展 史更是重要。在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到今天仍值得借鏡。知道了電子 歷史,學習過程中會更有歷史觀,工作上也更會有歷史使命感。 我自己是學電子的,一直對電子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很有興趣。在早期 矽谷成長階段自己也有過親身經歷,接觸過不少近代電子工業發展過程中的 重要人物,所以對這段歷史特別有感覺。十多年來看了不少關於電子歷史的 書,近年有了網際網路,資訊更是豐富。絕大多數這方面的書都是傳記式 的,作者用詳細的資料介紹一個發明家和有關發明的過程,都很有價值。不 過在發明成功後,書也就結束了,很少繼續探討發明對市場的形成及社會的 衝擊,更沒有展現歷史的連續性。這些書看得多了,有時字裡行間可以覺察 到很多表面看來似不相連的發明,其實背面是有密切關係的。從這個角度去 觀察電子技術發展過程,富有價值,也別饒韻味。由此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重 要發明的前因後果。很多一直不懂或沒有想到過的事情,常會因此而恍然大 悟。於是我心中存了一個念頭,想把電子歷史上的故事融會貫通起來,加以 解讀,再把這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自序 ●

11

多年來雖有寫書的心,但工作繁忙,沒有機會,只好空閒時繼續看相關 的書,廣集資料,努力思考,當作嗜好。兩年前退休後,屬於自己的時間多 了,有心開始寫書,想把電子的歷史從古希臘一直寫到現在。等到把大綱整 理好後,心中不由得又猶豫起來,因為內容的面太廣,敘述的時間軸又長, 再加上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我的目標是寫一本可讀性強又可普及的書,所 以篇幅有限,自己不能確定能否寫得好。不過我九十五歲高齡的父親不斷鼓 勵,認為這些知識和深度的想法對很多人會有價值,尤其是今日中國的年輕 人,所以最後決定盡力一試。宗旨是把持著歷史的大方向,著墨於重大發明 的來龍去脈與影響,包括對主要人物的描寫。嘗試把很多大家已經知道的 「點」,合乎邏輯的連成「線」及「面」。書中還選用了很多珍貴的歷史照 片,圖文並茂,使讀者對重要人物與技術有更深刻的感受。在選擇及解讀資 料時,主觀因素及疏漏難於避免,但內容上力求準確、平衡。衷心希望讀者 看後會有所收穫,也有所啟發。 在寫書過程中得到很多朋友的鼓勵與指點,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 張懋中教授與台灣清華大學的李雅明教授。很感謝我的哥哥張大健博士為書 中每一章所題「章回小說」式的標題,細嚼很傳神,更感謝我太太汪佩華的 一貫支持。最後衷心的感謝台灣天下文化出版社科學叢書總監林榮崧與副主 編畢馨云對原稿的精心潤飾,特別是對眾多人物的名字及技術詞彙作出統一 而正確的中文翻譯。

張大凱,2010 年 12 月於加州千橡城


12

電的旅程

引子

「唧、唧、唧……」熟悉的蟋蟀聲把我從睡夢中吵醒。這不是真的蟋蟀 在叫,而是我 iPhone 的鈴聲,用來做鬧鐘。看看螢幕上才是早晨六點多, 天已朦朦亮。按了一下 iPhone 上的鍵紐,看一下今天的天氣預報。再按了 一下螢幕上的日曆,今天一天的工作日程及會議已一目瞭然。到此時人雖還 在床上,但精神已完全醒來。紐約股市剛開市,我習慣性的再按一下螢幕, 看到股市大漲,精神為之一振。起身走入浴室,開了燈,用電動刮鬍刀剃去 鬍子,再用電動牙刷仔細清洗了牙齒。走入廚房,從電冰箱裡拿了一瓶豆漿 放入微波爐,拿了兩塊麵包放入電烤爐,再從電保溫壺中用熱水沖了一杯咖 啡。兩分鐘後,已舒服的坐在餐桌上享用簡單的早餐了。順手用遙控器打開 了液晶大電視,選擇了熟悉的新聞頻道。一面吃早餐、一面看著發生在世界 上各個角落的大事。播廣告的時候,順手在 iPhone 上看了一下隔夜進來的 電子郵件。再在 iPhone 上看了一下地圖,主要是查看路上交通狀況。看到 有兩段高速公路塞車嚴重,看樣子今天要繞走海濱公路了。 把手提電腦放入公事包,預備上班去。走入車房,按了一下牆上鍵紐, 電動馬達將車房大門徐徐打開。坐上車子發動了引擎,冷氣撲面而來,頭腦 更是清醒。收音機傳來新聞廣播員的聲音,忽然對新聞有一些排拒感。一按 鍵紐選擇了一個古典音樂頻道,優雅的提琴聲掃除了一切煩躁,心平氣和 的來迎接一天新的挑戰。剛駕車上路,iPhone 的鈴聲就響了,掀了一下控制 「藍牙」的樞紐,手不離開方向盤就可講電話。原來是祕書打來的,提醒我


引子 ●

13

今天下午有一個重要客人要來,其實我從 iPhone 的日曆上早已知道。車子 開到海濱公路,真如所料完全沒有塞車。踏上油門,車子在多枚電腦晶片控 制下,風馳電掣的在路上平穩開著,看著蔚藍的海,聽著悅耳的音樂,想想 人類真不簡單,怎麼能有如此的智慧,可以創造出這麼多不可思議的技術, 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讀者不妨數一數,從早上起床到上班這段時間,我已直接用了二十多 種不同的電子功能,從行動電話到網際網路,從電燈到冷氣,從微波爐到全 球定位衛星。億兆個微小的電子在像大城市街道圖一般複雜的微型晶片上不 停奔跑,在我們的控制下永不疲勞的提供服務,而電子的搭檔電磁波,則在 空中到處飛翔,用光的速度幫我們傳遞著各種訊息。電子及電磁波都是看不 見、摸不著的東西,既神祕又抽象。 人到底是怎樣學會駕馭電子的呢?這趟旅程人類是怎樣走過來的? 今天大家享受著電子技術為我們帶來的各種好處,令我們的工作效率大 幅提高,生活更方便,也更多姿多采。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全世界的發 電機都永久停頓下來,電池也都用盡,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怎樣?到時燈都 熄滅,所有馬達都停止轉動,車子無法啟動,水龍頭沒有水出來,電視、電 腦、手機和網際網路均失效。從歷史角度來看,最可能的答案就是時光快速 倒退兩百年,人類的生活會倒退回十九世紀初期去了! 講起歷史,我們大多讀過世界史,對中國歷史更是如數家珍。可是電子 發展的歷史,相信極大多數人知之甚少。大家只知道愛迪生發明電燈、貝爾 發明電話等故事,但對整個歷史過程所知只是一鱗半爪,沒有連貫性。 其實電子的發展史上充滿了戲劇化的變遷,其間雖然沒有帝王將相, 但有偉大的科學家、工程師;有傑出的企業家,也有目光卓越的投資者。在 新技術產生過程中,有時是當事人多年苦苦耕耘的收穫,也有時是靈感出現 時,天上掉下來的神來之筆。這本書主要是把歷史故事聯貫起來,用現代人


14

電的旅程

的眼光來解讀重要發明的前因後果,著墨於主要人物的個性與貢獻,並探討 這些發明對人類生活長遠的影響,抓著重點,深入淺出,力求精簡。 在書中讀者可以瞭解到電磁的科學基礎是怎樣建立的?電話、電腦、雷 達、電視等應用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著名的發明家如愛迪生、貝爾、蕭克 萊,他們到底有什麼具體的貢獻?事實真相又是如何?矽谷是怎樣開始的? 著名的電子企業像 AT&T、西門子、GE、英特爾、Sony 及台積電等,又是 怎樣創業的?所有這些答案在電子歷史上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這些事蹟 還傳達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本書的結構是根據歷史時間來安排的,因為發明的過程隨著時間而演 進。我把電子科技的發展分成三個時期:電磁時代(electro-magnetism)、 真空電子時代(vacuum electronics)、以及現在的固態電子時代(solid state electronics)。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是各種應用和產品的誕生;有時應 用技術還走在科學研究的前面。幾百年的歷史,就是科學、技術、應用、產 品互相衝擊所形成的,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是數不清的聰敏才智之士和他 們的努力。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