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pd15 0

Page 1

2 1 3~

CHILD PIN FOR 3 TO 12 YEAR OLD CHILDREN ONLY


3~12 目錄 組員介紹。。。。。。。。。。。P1 開頭故事。。。。。。。。。。。P2 動機。。。。。。。。。。。。。P3 目的。。。。。。。。。。。。。P4 問題與發想。。。。。。。。。。P5 資料分析 SWOT。。。。。。。。。。。P6 5W1H。。。。。。。。。。。P7 幼兒頭腦發育分析。。。。。。。P8 幼兒行為分析。。。。。。。。。P10 幼兒形色辨識度分析。。。。。。P13 幼教材質分析。。。。。。。。。P18 幼兒年齡分析。。。。。。。。。P20 傳統教育VS現代教育。。。。。P21


2 1 3~

SHAW-CHING CHEN

SHAN-JOHN

JEN-HUA WUN

P1


2 1 ~ 3 開頭故事 家中有著小兒童,看他們每當從幼稚園 搭上娃娃車回來,不是滿身小小擦傷貼 著OK蹦,就是帶著愉悅的表情分享著在 學校的種種故事,看著這些小孩童們,不 經聯想到小時候的我們也時常在追趕跑跳 碰的在幼稚園裡,到處探索玩樂,調皮的 孩童回憶便讓我們聯想到要開始為兒童們 的周遭事物,開始著手我們這次的計畫。

P2


2 1 ~ 3 動機 改變組合的方式,賦予更多可能,加上 色彩的運用, 提升產品的新鮮感,吸引使用者能夠動 手去執行與收納

P3


2 1 ~ 3 目的 由各種形狀各異、內容豐富的拼湊方式 組成,在兒童對圖形的組合、拆分、再 組合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鍛煉獨立思 考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耐心和持之 以恆的精神,也透過色彩與形狀上的吸引 讓幼兒能夠主動去執行

P4


2 1 3~ 問題點發想 幼稚園→幼兒→玩具、書籍→收納、整理 Q1.幼兒收拾玩具是否有擺放整齊? Q2.幼兒是否養成用完東西之後會擺放原位? Q3.收納這個行為是否能從中得到樂趣? Q4.幼兒是否能夠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 Q5.為何幼兒在使用完物品會亂扔而不歸回原位? Q6.收納時幼兒對為何特定物品會有特別感興趣? Q7.為何幼兒彼此會爭鬥、推擠而不共同完成目標? Q8.幼兒對哪些顏色形狀會有所不同反應? Q9.該用何種方式對於兒童在收納時比較方便? Q10.桌椅跟幼兒的互動為何? P5


SWOT

2 1 3~

透過拼接讓產品

技術方面難易度

跳脫以往的收納

不高,競爭者多

方式並增加更多 樂趣

S

W

O

T

家長為了培養幼

多家各國廠商競

兒發育,會選擇

爭,不容易打入

購買益智商品,

市場

促使更多銷售機 會

P6


2 1 3~

5W1H

WHO-3~12歲(幼兒期及兒童期之兒童) WHY-從小訓練兒童邏輯思考及自理能力 WHAT-使用桌椅後前後的擺放及收納 WHEN-幼兒吃飯、畫畫或寫作業時 WHERE-家裡客廳、餐廳及幼兒園 HOW-用拼接遊戲的方式引導幼兒自行整 理桌椅

P7


2 1 ~ 3 幼兒頭腦發育分析 一項分析發現,智商最高的孩子 (IQ在121至149之間)要到10~11歲 ,大腦皮層才達到最厚階段。比較聰明 的兒童,達到這個階段的年齡為9歲,一 般智力的兒童則在大約6歲,大腦皮層就 達到最厚階段。孩子漸漸發育成長後,所 有兒童的大腦皮層後來再逐漸變薄。

P8


2 1 ~ 3 從0歲開始大概三年之內,腦神經細胞不斷增生 。腦神經細胞數量在3歲~4歲時達到高峰,之後 到7歲左右稍略減少一些,據說是因為在3歲~7 歲這段時間,大腦為了建立信息傳導迴路,所以 會消除阻礙迴路的細胞,此種神經細胞減少現象 稱為「修剪」7~8歲之後,大腦細胞增減趨勢會 逐漸平緩,才會逐漸成為成人大腦從腦科學角度 來看孩子的大腦在10歲以後就會定型了,所以3歲 ~10歲不但是腦部發展的轉折點,更是強化潛能 的黃金期。

P9


2 1 ~ 3 幼兒行為分析 行為可分為三個範圍: 〈一〉身體特性〈二〉大肌肉動作或能力 〈三〉小肌肉動作或能力 觀察目標: 瞭解幼兒身體特性與運動能力,以及在不同活 動地點所表現行為的差異性 包含:大肌肉動作與能力,小肌肉動作與能力 ,幼兒動作行為,幼兒平衡動作程度,幼兒強 壯度。

P10


2 1 ~ 3 動作發展具有預期的發展模式 嬰幼兒動作發展順序依循:由頭到尾,由中央向 邊緣的規律 <一>由頭部到尾部的發展:抬頭→翻身→坐→爬 →站→走路,由頭到腳逐漸發展 <二>由中心到邊緣的發展:肩頭和上臂→手肘→ 手腕→手掌→手指。手指的單獨 活動是在2歲左 右完成 <三>幼兒拿取物品:姿勢先後出現抱物→握物 →抓物的不同歷程,說明動作發展由中心到邊緣 的歷程

P11


2 1 3~ 動作發展具個別差異與男女性別的差異 <一>動作發展有明顯的個別差異,因每個幼兒 的智力、環境練習機會、個體成熟 程度不同。 <二>女童的骨骼發展比較快,肌肉控制較靈敏 ,所以在自己餵食、穿脫衣服、書寫方面均優 於男童各種反射動作的特徵即消失時間

P12


2 1 3~ 幼兒形色辨識度分析: 色彩 Q:孩子的「顏色」發展特徵? A:小小孩會辨識顏色嗎? ‧初生嬰兒是個大色盲: 剛初生的嬰兒,不僅是個「大近視眼」,還是 個「大色盲」,對色彩無法知覺、分辨。這是 因為初生嬰兒的眼睛尚未發展成熟,無法像成 人的眼睛一樣表現看物辨色的能力。

P13


2 1 3~ 四~六個月大的孩子 偏好紅、黃、藍、綠等純色: 在四到六個月大時,幼兒的眼肌就已大有改善 ,能互相協調,孩子也能看清東西了,同時視 網膜內柱狀細胞與錐狀細胞的良好發展,也讓 孩子能看得見周遭的色彩;不過,孩子對紅、 黃、綠、藍等純色(基本色)較敏感,淡色、 中間色對他們而言,並無太大差別。父母在為 孩子選購用品時,宜多選擇彩度高的基本色, 以提高孩子使用興趣的原因。

P14


2 1 3~ 色彩命名從三歲開始: 一般而言,三歲前的幼兒,還不能成功地配對 字詞與顏色,他們經常任意配對,或用同一色 名指稱所有的顏色。三歲半左右的孩子,已經 可以說出三個左右的基礎色名,要到四歲以後 ,大部分的幼兒才能穩定辨別紅、黃、綠、橘 、黑、白等基本顏色。孩子對色彩已有感覺, 藍色對他來說是較沈重、不刺激的,而從紅色到 綠色之間的顏色鮮豔、活潑,帶給孩子興奮、愉 快的感覺,深受孩子喜愛。

P15


2 1 ~ 3 四歲是培養孩子對色彩的敏感度的好時機: 要能真正清楚的分辨紅、黃、藍、綠等顏色 ,得等孩子四歲大以後。有些五、六歲的孩 子,已有能力在基本的色相之前加上形容詞 ,例如螢光綠、淡黃、淺綠等;不過,這通 常是小學階段才開始發展的能力。

P16


2 1 ~ 3 幼兒的色彩偏好 從四、五歲的幼兒開始,已經出現對特定色彩 的偏好了。在幼兒園裡,只要觀察孩子的私人 物品,如玩具、手帕、學用品、水壺...等,便 可以推測出孩子對色彩的偏好。從幼兒的畫作 中,也可以觀察到他對色彩的喜好,大部分的 幼兒都喜愛明亮的色彩,如紅、橙、黃、綠等 ,而討厭灰暗的色調。 通常作畫時,幼兒偏好 以原色來畫畫,他們喜歡高彩度、單純的顏色 ,他們則喜歡觀看色彩豐富的畫面,認為作品 的色彩越多越好。 有時,繪畫的用色也反映出 幼兒的情緒,例如黃色通常象徵快樂的情緒, 而棕色則與悲傷的情緒有關。 P17


2 1 3~ 幼教材質分析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化學名稱:Ethylene vinyl acetate。 如何構成:是由乙烯(Ethylene,簡稱E。)與醋酸 乙烯(vinyl acetate,簡稱VA。)聚合而成。故得 此名,其簡稱亦可稱為E/VAC。特性:他是一種 具有彈性、柔軟性和靈活性的聚合物,並且有著 跟其他熱塑性塑料相同的特性---與填料的摻混性 好,極易著色與成型。

P18


2 1 ~ 3 加工後的特性:這種材料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光 澤度,並具阻隔性、低溫韌性佳、應力抗裂、 熱熔膠防水性及抗紫外線輻射等效用,EVA的產 品幾乎沒有任何氣味,在許多電器應用是極具競 爭力的橡膠和塑料產品。

P19


2 1 3~ 幼兒年齡分析 產前期---懷孕至出生 新生兒期---出生至一個月 嬰兒期---出生後一個月至未滿二歲(扥嬰) 幼兒期---二歲至未滿六歲(托兒所、幼稚園) 兒童期---六歲至未滿十二歲(國小) 青春期---十二歲至十五、十六歲(國中) 青年期---十六歲至四十歲 中年期---四十歲至六十五歲 老年期---六十五歲至死亡

P20


2 1 3~ 傳統教育VS現代教育 廣義方面來講,傳統的教育多半在塑造基本人格 的陶冶.配合國家政策,政府積極介入輔導教育轉 型.然而傳統教育多半以理性主義為原則,自然主 義為動機,培養術德兼備的好學生. 現代的教育特質主要是放在多元學習.比較起來 ,傳統的教育特質是理想的,現代的是實際的,學習 已非固定的學習型態.

P2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