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空间

Page 1

内容提要

02 展览空间

超有机——首届CAFAM泛主题展

06 合作空间

央美城市设计学院陈设艺术 工作室跨界课题合作

08 采访空间

艺术·精神·自觉 ——王少军老师和他的创作 主题讲座及专访

12 采访空间 简单最美 ——校园人物韩嵩同学专访

14 学生空间

让青春激荡历史,让足迹见证未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8 信息空间 中央美术学院 文体活动一览表展览空间

20 展览空间 直面名师系列讲座 吕胜中:再见传统采 王璜生:美术馆的台前幕后 每周的艺意活动情报站

21 生活空间

2011年 校园生活问题大盘点

23 生活空间

多彩的校园生活 玩转“围脖”

CAFA SPACE

空间 2011.11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02

展览空间

超有机——首届CAFAM泛主题展 【展览直击】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参观超有机展览

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开幕 2011年9月20日下午6点, “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一 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拉开 帷幕。 院长潘公凯,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 利博尔·塞奇卡,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安远远,英国 艺术家、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院长托尼·克拉格,歌 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安德思,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的副馆 长 ,全国重点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钱林祥,中国美术 馆副馆长梁江、胡伟,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文庆,厦门美 术馆馆长刘友亮,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执行馆长陈风新,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杨桦林,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 光,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伟毅,广州时代美术馆馆 长赵趄,前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西班牙语专家尹承东,中 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龑,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 司学术总监赵孝萱,天津港东疆湾繁星之夜红酒艺术会 馆总经理高文清,以及中外艺术界策展人、艺术家、批评 家、博物馆馆长出席了开幕式,现场气氛热烈。开幕式由 副院长徐冰主持,院长潘公凯教授,我院美术馆馆长王璜 生,英国艺术家、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院长托尼·克 拉格,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先生,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 安德思先生和年轻艺术家高蓉先后发言。

罗格先生一行与学院领导的合影

“超有机”展在我院成功举行,开始之初就显示了强大的 号召力和影响力, “超有机的超号召力,欧盟大使和罗格 来看展!”随着次次会议,讲座的成功举行,CAFAM逐渐 展开了当代艺术的研究与论题呈现,在展览期间,无论是 观看的人还是参与的人都一同见证着一个奇迹的诞生。 潘公凯院长向罗格先生赠送礼品

2011年9月23日下午,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夫妇访 问我院了解我院设计学科及我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在北 京2008奥运会及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所承担的“金镶 玉”奖牌等设计项目。

超有机开幕式上的讲话


展览空间

03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关于“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

展览组成

“超有机”主题意在探讨人类对物质欲望(或去欲望)的 文化思考和实践过程, “超有机”意在勾勒当代社会的一 种超现实概念。 “有机”和“无机”是物质世界中物性两大 对应性的分类,而物质在人类活动的世界里,一直以来是 人的应用、参与、改造、幻想、欲望的对象,人类在物质的 世界里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和释放妄想,它因此构成社会 学意义的历史和世界,更构成社会性的人。 纵观人类历史,在每一个历史时刻,人类因物质的欲望( 或去欲望)而产生文化的思考和实践,并不断地以“超欲 望”、 “超想象”、 “超现实”、 “超理性”的思想和行为来 构成社会学意义的“奇观”:社会奇观、科技奇观、生物学 奇观、文化奇观、基因奇观等等,我们既生活在如此奇观 的社会里,为之获得非凡的乐趣,但因之也承担着虚妄的

第一部分:超机器 机器已经超越了它狭隘的自治性,它已然浸入到人的身体 之中,成为人身体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它不是人的对 立面,而是相反地同人体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人 机结合体。今天的生活,已经变成了一种机器生活。机器 与人共在。 第二部分:超城市 大规模的都市化过程,总是将乡村吞没,但是,现在,一 种奇怪的逆反过程也出现了,都市化过程在吞没乡村的 过程中,自身也变得乡村化了。今天的都市有强烈的乡村 色彩。市民有强烈的农民色彩。另一方面,大都市在不断 的扩展之中,越来越找到它的边界何在?它将在哪个地 方终结? 第三部分:超身体 身体镌刻了权力的烙印,社会和历史的阴影总是书写在身 体之内。身体并不是自我的自满场所,相反,它反射了历史 的遗迹。就自身内部而言,古老的身心二分法也遭到了质 疑,是身体,而非灵魂,才是自我的真正起源。 第四部分:生命政治 生命政治意指微观意义上的政治,它呈现出一种具体化 的姿态,并且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具体的活动、 具体的行为、具体的内容,构成具体的政治,与人类生命 活动密切相关的政治。 第五部分:超有机谱系考 将对“超有机”的历史文献及相关资料展开专题研究及展 示呈现,以期丰富展览的理解视角和解读观念,并激发多 层面的讨论。

苦果。对于这样的“超有机”概念和思想,艺术是进行这 种“超”行为的表达方式之一,艺术的范畴因“超越”而 不断被扩大疆界、被颠覆固有的认知方式、又不断地产 生新的知识话语。在某种意义上,当代艺术即是一种创 造新的知识阐释方式的系统,它不断超越我们的视觉、 超越我们的观念和我们的语言。对此, “CAFAM泛主题 展2011”的主题“超有机”将围绕身体、机器、城市和生 命政治四个单元来展开。在我们看来,当代这四个重要 而紧迫的文化政治主题都呈现出“超有机”的局面。也 就是说,它们都脱离了先前的狭隘定义,扩大了自己的边 界,发明了自己的新形式――这种德勒兹式的解辖域化 (deterritorialisation)过程,在我们看来就是呈现出一 种“超有机”局面。这个展览力图呈现出这样一种新的全 球性的文化政治情景。 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作品选登

特别单元:特别设置的比利时和歌德学院两个国际独立 项目单元,将展示当代艺术与科学等跨界交融的前沿实 验,与本次“超有机”主题形成互动和对话。

本此的“超有机——CAFAM泛主题展”还邀请国内国际 学者、艺术家、策展人共同参与,包括策展、研究项目、 研讨会、展示、出版等。 “超有机论坛”分别围绕着展览 的四个主题:生命政治、机器、城市、身体而展开。在“超 有机”高峰对话中,知名艺术家、学者之间以对话的形式 展开,揭示作品中的种种议题,以及艺术家对艺术本身的 理解与期望。同时, “超有机高校系列讲座”也在北京各 大高校陆续开讲,鼓励广大高校学生、社区公众参与和互 动,以共同实践一种文化活动。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04

展览空间

是由于利益或政治关系的失衡,但更本源的失衡是对自 然和人文生态的违背。应该说“9.11”向人类提示着本质 性的警觉,我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

【特别报道】

而我们今天看到“9.11”的发生是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冲 突,是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冲突造成,而在徐 冰的作品中成了具 有禅语的智慧。他甚至在警醒人们什 么,他说: ““一切从尘土而来, 终要归于尘土。”(every thing comes from dust and goes back to dust.)今天的 人类与那些最基本的命题似乎已经越来越远了。

背后的故事 ——徐冰 文:周池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厅入口处的墙上有一组照片,表述了 徐冰是如何把这些灰尘从纽约带到威尔士的经过。因为 国际间的规定是不允许把土壤、种子这类物质,从一个大 陆带到另一个大陆的,更何况是一包“9.11”的尘土。徐 冰想到用一个玩具娃娃,翻模,以“9.11”的粉尘代石膏, 制作了一个小人形,变成好像一个雕塑作品,被带进了英 国。后来,徐先生再把它磨成粉沫,吹到展厅中。多么巧 妙的思维转换啊,利用现实的局限,充实了“粉尘”的主 题。他说: “这个行为有一些“不轨”,却涉及到一个极其 严肃的问题——人类太不正常的生存状态。

无论是《天书》还是《Art for the people》,不管是《凤 凰》还是《鸟飞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除了震撼,更有 种冷静的绚丽。面对这些作品的作者徐冰,虽然这个名字 我们耳熟能详,但对于这位艺术家,我们还是有相当的距 离感。但有幸我们能借助《超有机》的《何处惹尘埃》和 新学入学讲座,走近粉尘中的慧能禅意,走进解惑师徐冰 的谆谆教导。

关于尘埃 徐冰的作品《何处惹尘埃》安静地“平躺”在中央美术学 院美术馆的二层展厅里。这件作品是徐先生用“9.11”事 件现场收集到的废墟灰尘创作的,展厅地面被一层薄薄 的灰 尘覆 盖,慧能禅师的那句“本来无 一 物,何处惹 尘 埃”在尘埃中显示出来。徐先生说: “霜一样的粉尘让展 厅,有宁静、肃穆之美,但这宁静给人一种很深的剌痛与 紧张之感;哪怕是一阵轻风吹过, “现状”都会改变。”

这不由的让人想起了徐冰的另一件作品《蚕》,也是在这 种局限中创造出来的智慧。 “局限转换”是徐冰先生的一 个重要思想, “所谓转换,便是把你的东西转换成只有你 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徐冰先生坦言,展览环境并不允许他 再现他最理想的作品全貌。这便是一个局限,但这个局限 被利用的很巧妙,他将原本想搬 进展厅的桑树改成了桑 枝,并将这些桑枝插入瓶中形成美丽的瓶花。而把应该放 在书上的蚕放在桑枝上,让蚕食桑叶,等桑叶被吃净,蚕 开始作茧,这时形成的是新的“瓶花”也是一番美丽的景 象。物与物的性质未变,只是思维在转换。

双子塔倒,尘埃落地。徐冰收集来自“9.11”的废墟,并继 以东方智慧“本是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的方 式让粉尘 再次落下。而粉尘作为装置的核心,它代表着什么?徐冰 说: “尘埃本身具有无限的内容, 它是一种最基本,最恒定 的物质状态,不能再改变什么了。为什么世贸大厦可以在 顷刻之间夷为平地,回到了物质的原型态,其间涉及到政 治、意识形态、宗教的不同与冲突。但有时想到,超越其 上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一个物体上聚集了太多的人为意志 的、超常的、物质能量;它被自身能量所摧毁,或者说是 这能量被利用、转化为毁灭自身的力量。事件的起因往往

回到《何处惹尘埃》,我们看到了徐冰在作品中的思维穿 梭,以及敏锐的时代认知。就像美国作家安诸.索罗门说的 那样: “过去10年,关于‘自由塔’以及“9.11”事件纪念碑 的、冗长而毫无结果的争论中,没有人注意到,其实这座 纪念碑早已在那里:就是那些尘埃本身。”

关于 解惑 参观完“超有机”的展览,美院的大一新生们参加了徐冰 的《新生入学讲座》。通过作品与思维,我们看到了现代 的徐冰,呈于作品中的对生活敏锐的觉察,展现于思维中 时代灵敏的嗅觉,从美院到世界一步一步走到这个时代 前沿的路程,无疑是我们的旗帜。然而,在新生讲座中的 徐冰先生,则是和广大学子们侃侃而谈,成了一个大学学 子的解惑师。 我们有时代的困惑,社会物质生活的高速发展,自我内心 的急速缺失,来来往往的信息让我们迷失自我,直到:我 们对这个时代失望。而徐冰并没这么认为,每一代人都养

“超有机”展览展出的作品《何处惹尘埃》

徐冰先生作品《天书》


展览空间

05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偶每一代人必须做的事情,而这时历史的使命,是无法推 卸与逃避的,他以鲁迅先生作为例子,他说,鲁迅没有他们 那一代有文革的经验,没有你们有短信,聊天的经验,你 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这些经验没有好坏之分,属于你们 时代的储备。这是一种震撼的信息,对于我来说,如果能 从对时代的失望的泥潭里走出来,走到对时代真正的了 解观察之中。那种生命必然是新鲜而有活力的。 我们对基础教学也有疑惑。当代艺术思潮的不断涌现的 时代,我们大概会质疑基础教学,甚至会觉得素描长期教 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惑师“徐冰以自己的经历做例子, 他回忆,他在大学期间画大卫用了整个寒假,他说”我就 是想看看画到最充分是什么程度,最终的结果就是通过 这一张画,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是啊,徐冰塑造了大卫, 而大卫也塑造了徐冰,不管《天书》《地书》还是后来的《 凤凰》,我们看到了徐冰面对脑海里的“庞然大物”时,能 够耐下心来一点一点的做事情,甚至长到数年一点一点的 刻《地书》的模板,这种缜密的工作方法里面或许就有《 大卫》影子,就像他自己阐述的那样: “素描训练的本质目 的就是让我们由一个粗糙的人变成一个精致的人,变成 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变成一个有工作方法的人。”那么, 同学们,面对基础训练,我们只需投入吧!

徐冰先生作品《天书》全貌

讲座中,有的同学表达了关于“无法使作品具有当代的气 质”的疑惑,解惑师徐冰这么回答的: “作品无法与时代同 步,是因为思维无法与时代同步,抑或说是人无法与时代 同步。”我们看到,徐冰在他的新作品《何处惹尘埃》带有 极强的时代性。他能够用于接受信息,进入现代,而且在 信息中,他成为改造者和操用者,而非一个被信息填满头 脑的被动者,就像那个利用网络图标而现成“新图案”产 生的《地书》,他能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徐冰现正在与 社会接触的过程中的人与事物令他感动的,于是他将这种 感动化为优秀的作品,反诸于社会,就像他的《凤凰》,他 认为我们要能有自己的思维,关注人的质量,关注当代的 精神需求。这是解惑师徐冰对我们的要求与期冀吧。

徐兵先生作品《天书》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06

合作空间

央美城市设计学院 陈设艺术工作室 跨界课题合作 采访:王薇 龙谊 李卓颖

文:王薇

当人们都在享受“十一”长假的时候,央美城市设计学院 陈设艺术工作室却依旧日夜灯火通明地忙碌着,老师同学 们都在为自己的作品探索着。 2011年10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陈设艺术工作 室夏德武老师特 邀请 德国斯图加特 造 型艺术学校教 授 皮特·利兹堡(Peter Litzlbauer)来校讲学。讲学于十月 一日开始,利用国庆长假,工作室的九位同学 和来自其 他工作室的六位同学一起,(家具两名、空间一名、视觉 传达一名、动画一名、研究生一名)由工作室王岩老师带 队分成四个 课 题 组。针对“宾馆空间设计与陈设”的教 学。Peter教授全面而系统地传达了这个领域中的相关知 识及其教学理念,严谨的教学模式结合生动的教学方法 感动了同学们。这半个月中,同学们持有非常高的学习热 情,圆满地完成了所学课题内容和作业要求。同时,新浪 网家居板块主编也对此次合作作出了报道,进行了中西方 宾馆居住者对宾馆要求的。

Peter Litzlbauer教授

彩产生的气氛效果,提高同学们对材质的敏感度。Peter 教授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把自己当成入住 酒店的客人去感受和思考人的使用习惯。在此基础上,通 过对空间单元正确地组织形成新的、有趣的空间构成。 然后将简单的平面图做成1:50的空间模型,实现从二维 到三维的初步转换,从中加深学生对空间的理解。最后, 在对空间有了理解之后,结合每组为各自方案确定的主 题,如“莲花、竹子或电影名称”等,借助构成空间的手 段,如整体家具、活动家具、材质、色彩以及照明等再对 单个功能区域进行“场景”设计。教授强调,在深入的这 个步骤很 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把整体空间(宾馆空间) 从“眼前”忽略。Peter教授很重视设计过程的逻辑性,步 骤不可颠倒。这种系统的、有逻辑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一 个作品时是相当重要的。 在此次课程中,Peter教授希望同学们明白室内设计和空 间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深入的空间理解是不可缺 少的。同学们要结合整体去思考、设计,把想象力和创造 力与功能和构造原理结合起来。同时要综合材料、光、色 彩和使用者这几个因素,理解不同空间状态之间的区别。

本次课题运用一种崭新的形式,在教学及学习方式上都 有所突破。最特别的是这是一个跨学科合作工作坊。工作

在设计时,应注重使用基本的设计手段,如勾画草图,模 型,电脑制图和动画等。他指出,尽管电脑的使用在设计 中有所帮助,但其往往会导致同学们忘掉最初的想法。因

王言老师

坊分成四组,每组四个同学分别来自陈设艺术、家具设 计、动画、平面设计和公共空间艺术等专业,一起研究同 一个课题——宾馆空间设计与陈设。

Peter教授在给同学们讲课

课程中Peter教授采用了“调研分析——空间构成——室 内设计”的教学程序,从调研分析入手,先让同学们理解 酒店房间的每个区域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通 过对室内必备家具的分析去了解家具的尺寸和所需的空 间尺度。同时通过介绍分析材质的特点及其通过光和色

同学们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合作空间

07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Peter教授的留言: 中文大意:非常高兴在这两周的时间内与陈设工作室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完成 此课题,学生们很刻苦投入,学习也有很大的成果。感谢夏德武老师、王岩 老师和我的助手邹攀女士给了我很大帮助。我希望这样的学习交流在美院能 有更多的延续,我也会把德国的学生带到中国来进行交流。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学术研讨会

此制作模型仍是最直接的手段,不可忽略。Peter教授认 为,跨专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并 在作业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兴趣。教学过程中,教授反复 提醒同学们,要身临其境地体验客人们的需要,短暂或长 期居住的客人们的目的不同,需求也不同,在一个小空间 中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是有难度的。设计者要分析各种 人的需求特点提取公共需求,以此作为设计的基础。这些 实用而重要的理念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陈设艺术工作室的老师和同学们认识到,在一次完整的 设计中,装饰与使用两个部分的思想往往难以一致。此次 课程着重将功能与美感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 整体,并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这种结合,在反复推敲中 有所收获,成为设计学习中的一次突破。在讨论会上有同 学感叹,在与Peter教授合作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碰 撞也让其收获良多。西方的酒店注重简约和客观,而东方 的大多数酒店则重视精神上的装饰。通过学习他认识到, 很多时候酒店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像 绘画一样,不同功 能区之间有主次之分,往往更和谐也更环保。Peter教授 说: “不论东西方文化,我们要做的是从中提炼出精华, 运用于现在的学习。学会勤思考、多实践,常分析判断眼 前看到的东西,实践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时也要让自己的 视野更加开阔,利用好每一次考察的机会。” 10月20日在城市设计学院地下展厅开展了一次学术研讨 会,徐仲偶、王中、黄建成、夏德武、郝凝辉、谭珏红、张 云超、晓鸥、王岩、王晟等艺术家和老师以及中国陈设艺 术委员会赵寂蕙秘书长和梁建国主任等都参加了此次会 议。会议展示了陈设艺术工作室的设计成果,交流了关于

陈设艺术的看法以及教学上的经验。赵寂蕙秘书长强调, 同学们应根据不同的空间概念来产生不同的依据,一件 作品放在不同位置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设计时应不忘关 注到这种意义。同时,她提出“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想法与Peter教授不谋而合。目前中国的设计要有自己 的传统特色,而非一味地模仿西方。因此在这次课题中, 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也是Peter教授特别推崇的。

最后,在谈到教学时,徐仲偶院长总结出了“心中有孩子 的老师是会长寿的”的道理,并说: “要把孩子放出去,要 让学生的能力释放出来,紧在结构上,松在能力上。老师 和学生之间是朋友关系,学生尊重老师但是要有自己的思 考,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老师都站在‘先生为父’的立场 上教书。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有什么样的 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所以我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愿意 战斗、愿意贡献、愿意思考、愿意成长的年轻的同学。”一 番话感人肺腑。研讨会现场的老师同学们感受到的,除了 专业思想的碰撞,还有浓浓的师生情谊。 通过陈设艺术设计工作室新颖的教学方式和专业的知识 讲解,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关注、掌握和体会到具有城市 时尚性的陈设艺术的专业特点。十几天中,参与课程的老 师与学生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题当中。时间固然 短暂,但同学们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感受到的崭新的设计 思维方式、培养的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与严谨精神都是受 益一生的。当成果展出时,师生们都感到这不仅是一个教 学课程,也是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更是一次使陈设艺术 面向大众的精彩展示。此次课题研究暂告段落,但美院师 生对于陈设艺术及空间设计的探索之路还会越走越远。

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说: “中央美院陈设艺术的学生 在与他人竞争时应该具备优势,在各个方面要具备一个 知识板块,然后在一个点上有所突破。同学们都要思考要 成为引领陈设艺术的人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要对创造 性有不一样的定义。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跨界的学科 交流,公共艺术设计的方面很广泛,要多元化地运用各专 业的知识,由此看出这一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梁建国主任提出“要给自己找麻烦”的思想引起了激烈讨 论,他说: “如果每一次作业都能给自己找麻烦,你是牛 人。如果仅仅只是完成,那没什么意义。”在作业时,创 作者要为自己的设计加要求,在为自己设置障碍后突破 它,才能获得提高。

课程负责人夏德武老师与徐院长交换意见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08

采访空间

艺术·精神·自觉 ——王少军老师和他的创作主题讲座及专访 采访:邢梦璐 欧阳天

2011年5月2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团委宣传部主办的“足 迹·青春”系列讲座之一在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一层报告 厅顺利进行。本次讲座是为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而举办的 系列讲座中的第一场,由中央美术学院时任造型学院雕 塑系副主任王少军老师主讲,讲座题目为《艺术·精神·自 觉------王少军老师和他的创作》。 讲座于当日18时30分准时开始,王少军老师从自己少时的 从艺经历讲起,通过回顾自己从学生时代直至今日的雕塑 及绘画作品,对雕塑艺术生涯中重要作品的介绍,以及对 部分作品创作手稿的整理分析,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近年来 创作思路的发展历程。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与讨论部分, 现场气氛热烈,听众踊跃提问,王少军老师也一一进行耐 心解答。参与讲座的全体师生沉浸在探讨雕塑的浓厚艺 术氛围之中。

我觉得我们那个年代有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背景,这 个背景就是当时国内的封闭式的这种文化运动以后忽然 看到了西方艺术界的精品,包括历史上经典艺术品的原 作,确实是感动。扑面而来的这种冲击,所以就形成了这 种全体、包括社会上的成熟艺术家,当然也是一些大学在 校生全体的一个动作,就是对艺术本体语言进入了一个 刻苦训练的一个状态,也是那么一个时期。比如,陈丹青, 我刚才在讲座中也提到过。西藏组画的这么一个结果是 他对欧洲、对法国地道的油画的突然发现,是对欧洲原画

讲座中的王少军老师

时的一种久违的关于人的亲近,当然,我指的是油画,那 我呢,雕塑系呢,版画呢,都是这样。

为了与王少军老师进行进一步交流,讲座结束后,在美院 咖啡厅对王少军老师进行了采访,就美院学生关心的问题 与王少军老师进行了探讨,本期将部分采访内容录入。

王少军老师专访 Q1:欣赏您的作品,特别是您转型前的作品,很大一个 感受就是您造型艺术扎实的基本功。我斗胆猜测,这应 该与您在刚刚的讲座中也谈到了的学生时代的勤学苦练 密切相关。而这种看似基础却极其重要的造型能力正是 许多当代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所缺乏的。能请您谈 谈您是如何练就这样扎实的造型能力的吗?

技巧审美上的纯正欧洲味道产生的一种痴迷,进入到非 常诚恳的一种学习境界中,所以学的很扎实。虽然不是出 国学的,但是中国人的那种聪明智慧,确实充分展现出 战后西方美术史的背景进行了解,西方的社会思潮直接 对中国的社会反思注入了一个强力的刺激,不仅仅是美术 界,实际上是整个中国社会。就是那时候伤痕文学,对文 革伤痛的那种掩饰触痛和反思在文学界全都是并行的。 来。陈丹青当时确实没有出国留学,但是他的那种悟性的 展示,通过对有限的原作的精心的揣摩,他居然能够模仿 的七八分像,尽管不是绝对的像,但是已经把那种精髓展 现在眼前,所以让大家眼睛一亮。 特别是还有一点值得关注,不仅仅是技法,其实同时发生 根本性变化的还有一个,就是审美。那个时候实际上是一 种文化思想的变革,公众的关于美的一个定势的变化。也 就是说,人们的审美焦点转化为对人的本真的那种真实 的关注,在当时叫真善美的,就是可以概括成那么一种社 会用语,其实是对人的本真的一种人性的真的发现。比如 说西藏人脸蛋上的高原红,包括他们的有些土气的藏服, 包括充满牦牛气息的藏民生活,它都扑面而来。这都是当

关于希腊化时期那种标准的人体美,经典美,理想美,那 么我们发现这是人,不是一个壳子,是充满了理想化的人 体的美,当然这里面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一种人的气息了。 当然这是后来我们又从这里进入了西方当代艺术的了解, 诸如罗丹啊等等,看的多了,再后来进入现代精神领域。 对二如果单纯从形式派别上来分析还不够,我认为这只 是一个现象而已。我认为总的还是要回到一个整体的中 国艺术界或是文化艺术界发展成长的一个逻辑上的所谓 历史必然的一个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写实油画 现在开始反弹,而且包括境外静物的一个影响其实也在。 吃进去以后消化掉,弱化它的一个副作用,甚至它有了一 定的好的作用。就像吃了一剂西药,一剂猛药,有点不舒 服,有点过了,但是过了以后没吃死,有点反胃,但并不是 不治病,就是相对以前的他生了点病,但是它有一点副作 用,因为西药就是这个结果。它会有很多红细胞、白细胞 被这个副作用伤害,但是好在是一个它清醒了,不能再吃 了或者说吃的时候有选择了,就是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吃或 者吃中成药。为什么提到中成药呢?就是传统文化,因为 它意识到了中国本土的价值,这个中药是不是能治本呢? 老祖宗这个药为什么不去吃一下?为什么没人买呢?怎么 那么那就会被动的被人利用。信西药呢?我的形容 有些 形象化,但是真有点这个劲。现在就有点认中药了。我觉 得中国人在骨子里是研究的挺透的,自己怎么,哪一剂药 是治什么病的,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得的什么病吃的是什么 药,就没有意义。为什么呢?你得的是中国病,结果你吃的 是这个要是治疗欧洲某些国家的病,你还在继续吃呢,结


采访空间

果就是吃错药了。我觉得有点这个劲,不是说西药不好, 是你得是你得对症下药。。比如说五四运动,确实是一味 药,就是西方文化思潮、就是现代西方文化整个的要求封 建中国的进步,但是不管它是过激,还是一味的全盘否定 传统文化,但是它那一剂药确实是当时历史的一个必然。 那么好,今天我们还能犯同样的错误么?所以我觉得我要 把它说大,其实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无非也是就是说你从来 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个体,你确确实实是个体当中的一 个人,你只要是进入了这个领域去想有所作为,那你当然 是考虑你的作为是到底多大的作用,你确实是,那么好, 我今天讲的意思就是我不断的调整,我不断的强调我要 干的事是什么,那这就对了。你想你这多灾多难的国家你 是一个人你怎么谈的话题都是西方的?不可能,你只能说 是用一种语言,用英语,也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回到一 起,因为你如果失去了目标,那你的目标是无意义的。你 无意义了,那一定在某一个方面是有意义的,这个世界就 是这样,你只要往前做,你不自觉地就会被动的被人利用

也就在这,因为你可能完全放弃自我,但是你从来都放弃 不了,你摆脱不了,即摆脱不了自己,也摆脱不了社会,索 性主动点,自觉起来,我觉得反倒赢得了这种自主性,你 去影响别人,你要产生能量,你的能量要有一种原发点, 这就好办了。 Q2:您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名人塑像”,如冰心、乔伊 斯、聂荣臻等,这些塑像不光“写形”更“写神”,您是如 何做到这一点的?如何在隔着时空触摸到这些人内心状 态的? 这里实际上涉及一个艺术家的专业职能和一个艺术家本 身的价值取向问题。也就是职业功能,社会观价值观,还 有一个就是社会责任。这是非常紧密相连的。那么这个责 任不仅是一个个体的一种责任感,而是一个社会的。为什 么我要做名人?因为名人对这个社会是有贡献的。那么我

09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就有义务为这个名人塑像,推崇他、宣扬他的人生,他的 整个的成功历程散发出的一种价值,并且弘扬他的这种 价值。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是一种价值取 向的选 择。因为你 推崇他,所以你愿意做他。就像我 说 的,我对这个人太喜欢了我才做他。爱之深,才画之狠。就 是用这个来陶冶我,来宣泄我的一种崇敬。那么客观实 际上我也为这个社会做出了一种贡献,就是我塑造他,也 是宣传他。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政府也好,还是某些单位 来要我塑一个这个名人,做一个那个名人,这也是对社会 做出的一种贡献吧,或者说一种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这 个社会需要我这样的一个人来完成这样一个使命、一个 任务。一个观念性很强的雕塑创作任务。这是我的专业范 围内的责任与义务。那么这是我要强调的三个价值观:责 任感,使命感,还有就是学术。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际是 我在不断完善学术质量,只有这样,你才能完善这样的使 命,获得高质量的效果,就是这样。 Q3、在当下艺术创作,许多学生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写 实创作,转而进行更为形而上的、概念性、实验性的创 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写实创作 无法表达“自我”,无法达到“艺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宣 泄”,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其实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因为我的这个专业也涉及到这 一块,但是我也从来不认为这个具象不具象包括这种最 前沿的实验性艺术他们之间有多么不一样的标准。只是 他们在某种特征上有区别而已。比如写实的不是抽象的, 抽象的不是写实的,变形的或是表现主义或是装置的这 种实验性的都不是绝对的所谓的高低或者新与旧。在我 眼里,一个新实验艺术作品是极其难做的,它是很需要技 术的。它在欧洲进行了百年来的实验了,已经成了一个很 严密的系统或者说学术成果上已是丰富极了,严密极了。 它绝对不是儿戏,不是一个所谓的怪、奇,不是随意性, 它同等于这种严密的写实主义的技法,我是这么看。有的 人特别怕说这个,一说这个就感觉好像我做装置也不敢 做了。这就对了。你不敢做就说明你意识到了装置不是随 便能弄好的一个东西。我跟雕塑系的所有人都说这个,我 会什么我教什么,我不会什么我能教你们么是不会教你们 的。这不是老师资格问题,这不论是由学生变成老师,还 是这个学生慢慢的自己成为一个现代主义艺术家,我觉 得无论如何都不能认为某种形式具有他天生的缺陷,它 只是针对特定使用这种形式的人而言是不适合的或是适 合的,其实我觉得就是这样。之所以我坚持写实主义的东 西到今天,不仅是因为它有生命力,实际是它还有无限的 可能性。只不过是因为它积累的经验太多了,发展的时间 太长,所以一般人总觉得他不属于我了。你可以去创造。 我从来不觉得创新就没有什么好梦了,更难,我只能这么 说,我鼓励年轻人去创新,但是要记着,千万不要踩踏前 人的成果。我这么说的原因也不是故意引导年轻人走什么 写实路线,只是告诫年轻人不要在否定他人的基础上才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10

采访空间

能肯定自己。在刚才讲座上我也强调我的观点,我特别反 感学术争斗,这种争斗特指那种别有居心的,就是说我们 学术界所摒弃的那种东西一定要摒弃掉,我特别主张要 以学术的态度看待每一个学术派别,尊重每一个学术派 别,搞好自己的学术派别,建设自己的学术派别。而不是 依靠打击对方作为一种利益的争斗,这个结果就是不良。 Q4、艺术转型是几乎每个艺术创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 时代在变化,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在变化。美院的学生在 一踏入校门起就开始面临这一问题。如何从考前班模式 挣脱出来,慢慢找到自己。这个寻找自己的过程总是痛苦 而迷茫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种“转型”。您的艺术创 作在2000年前后也进行了转型,并在中国的文化意境中 找到了“自己”,请您就“如何转型”、 “如何寻找自己” 给美院学生一些建议。 我觉得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一进入美院确实就面临的 就是这个问题。就是“我如何进入美院”。其实我说的特 别简单,就是学生一定要听老师的,没别的办法。这个时 候与其你自己苦苦探索,你不如利用你眼前的资源。单纯 一点,越单纯越好。因为这时候你不需要干扰了,你根本 就不需要。但是你这时候一定要记住,第一位,一定要有 修养,上课 就是 修养,聊聊天 就是 修养。那不是规定课 程,规定课程一定要完成好,就一个目标,我一定要把这 个素描关系弄明白,就一个问题,就是把基本功打好。一 年级别想太多,因为美院唯一的优势就是这个,他的王牌 就是这个。

王少军《可读性颜面》1998年

青铜

Q5、作品在本身形象之外有着怎样的意义常常是人们观 看一件作品时关心的问题。然而当下审视当下艺术,总觉 得许多作品是被“强加”了意义,作品为了和人保持距离 感而多了虚伪和牵强。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 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但是肯定存在的问题。我首先肯定 就是这种作品是存在的,而且确实是有代表性的一些作 品。这说明什么?归罪于什么呢?我就是觉得这个社会还 确实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说白了这就是社会在进步发 展过程中所必然带来的一种急功近利,所谓物质的追求, 所带来的必然对文化,对精神有害的追求。说白了这可能 跟一种利益的关系是相连的,这个现象也是一种必然,就 是说,它过于功利化了,不纯粹了,就是什么叫好呢?我们 共产党的一个理想就是按需分配,世界大同,就是你不因 为物质暂时缺少而心智上产生了私欲,这就是所 谓理想 主义者。就是他不因为少给了我一个馒头,少给了我一个 最爱吃的东西我就急了,就开始伤害别人,不会,因为它 太多了,所以我只要想拿,就是近在咫尺的,这就是最大 化的丰富。有这种可能么?我们永远都是理想化的,那么 现在的社会呢,我们可以理解为没走到那呢,还在积攒财 富,最大化的个人拥有财富,那么没有这么大的财富的人 也有,就产生了贫富悬殊,这就产生了一种私欲。这是万年

王少军《萨马兰奇像》 青铜

王少军《爱之恒》 青铜

的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过程。最大化的,它也在积累, 他觉得也是劳动所得。但是劳动所得是不是在这个过程 中也有一些东西呢,地区的差异,人的能力的差异,社会 条件的诧异,生产资料的差异等等的东西都存在。(那这 种意义上来说共产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精神状态。) 到目前我认为它还是一种理想。(如果我们从精神意义上 达到了,某种意义上就无所谓物质上是否那么丰富。)对, 所以在我们的艺术家的心里呢,因为生活、现实不可能实 现的,我们在艺术上是可以的。很多人,行外的人,是很羡 慕艺术家的,因为他们总能从艺术家的嘴里听到令人心 醉的,这就是艺术家能够受人尊敬之处,因为他能制造艺 术,能制造一种精神。一个人的素质虽然由他职业决定干 嘛,如果具备这种素质,确实能够,不管他长的丑还是不 丑,因为他把一个人的心灵美幻化的那种愉悦,这就是做 一个艺术家的难度。因为如果一个人认识到美了,甚至很 高层次的美,那这个人就是相当高层次的,他的心灵就会 变得很美好,甚至他会给予,这是源自于美的,并不是道 德。道德并不是源头,美才是源头,道德还只是人为了审 判而制造出来的。美是本源,美不是人制造的,在最初的 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时候,他就区别于周围的动物。他能流 泪,这是关于美的一种判断产生的现象。所以我坚定一种 信念就是,我从来不认为美有古老有新旧,真正的艺术是 跨时代的,就像一个人一样,你永远是一个现在的一个作 品,你的血液里留着千百年来的传统,这就叫继承。你要 是懂得这个你就会发现,我的艺术其实是成长的,是有生 命的,学习的知识只是营养,这个人决定了艺术存在。所 以你不用在意形式,你学的是版画,油画,雕塑。现在我 的观点是只要你是从美院出去的,只要你艺术的生活,你 就是美院的学生,是美院的一员,甚至都不在乎你还画不 画画,因为将来的艺术谁知道它还是不是视觉的?我觉得 它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可能。


采访空间

11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附:同名文章 《艺术·精神·自觉》 王少军 人的阅历十分重要,知识的日积月累经常使人顿悟,变得 越发智慧。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听同样会这如此。 我总觉得个体的感悟总能印证更大群体的共鸣。在长期 自言自语式的思想活动中,一个文化自主的意识在经历了 数十年的社会变迁中被逐渐强化起来。这种动机的产生 绝非偶然,显然区别于以往曾有过的口号式的表面化的东 西,更多的是一种面对当下社会现实寻求生存之道的真 实渴求。智慧并不是策略,智慧的先决条件是不受欺骗。 智慧的规则中就不存在策略的概念!智慧就是真实和诚 善,智慧本身就在不断地排斥巧取豪夺。因此,智慧更应 存活在艺术家的心灵之中。反思,让我渐渐看明白了人类 现实的悖论。人类之所以迷恋自身创造的艺术,其实就是 希望用艺术来编织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纯粹的、遥不 可及的崇高精神境界。认真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误以为拼 命地物质积累后,就离着精神的崇高不远了呢? 中华民族是最具理想追求的民族,因为在漫长的文明历 程中,深重的苦难与超脱的精神一直相伴相随。无论从哪 一个阶段和角度看上去,她的哲学精神和艺术形态均体 现出游离于生活现实之上下,去生活之“累”,提生活之“ 轻”的大智大慧。而如今在丰产的艺术作品中,这种精神 境界却并不多见,实在使人感到忧虑!但转念想,这也是 现实的必然性。而我更加坚定了从自身做起,去做一种类 似溯源的事,这可能是生命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它不 是物质的,是纯粹精神的。它具备特定的精神属性,始终 恒定在我脑海中很高的高度上,所以它能够投射在生活 中,使我总能清醒地面对现实。

王少军《千分之一》 1998年 青铜

这就是艺术的灵魂,人们常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我倒 觉得“镜子”说仍然减低了艺术的作用。艺术本身可以成 为人的理想寄托之乡和人性高扬的催化物,这是作为人的 真正的文明贡献。同时也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感,为什么 在艺术中不能表现这些呢!我觉得艺术中恰恰最能够表 现这一要义。我从不贬低人生的基本欲望,但我可以将眼 睛离开尘世去仰望星空去超越现实和感悟短暂的美感。 我的观点是:不要把艺术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去随波逐 流,艺术最重要的意义是不断激活人类的思辨力。其实, 先人智慧的遗产和我们自身的创造力是从不缺乏的。 近期以来,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声音,这是 发展的必然。然而,仅在字面上理解这一现象,是很难把 握这一重大文化抉择的核心意义。作为艺术家个体,我把

眼光回视到本民族艺术资源,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选择, 同时也是生命基因的回溯现象,这预示着当下中国艺术 界的整体正处在一种文化自觉的状态。不要着急分析什么 话语权的问题,应当自信地展开自己的思想。面对自己的 事情,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这里没有什么狭隘的动机 在作怪,只是回到了单纯和自信。这样,我们更有可能站 在世界大家庭中,与任何一位成员去对话和交流。重要的 不是争夺什么,而是信仰什么! 须知:一切不具高强精神指数的文化艺术品都将沦为雕 虫小技。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不乏大千世界对 她的影 响,一个堂而皇之的西方现代文化艺术模式,被全方位地 接收下来。时至今日,我们渐渐地生出若有所失之感,这 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成长历程中的文化自觉。当终 于有一种魂不附体、言不由衷的内心尴尬,终于有感于艺 术市场上的心机耗尽,终于洞悉了艺术创作所秉承的形 式与精神的高度统一性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 灵魂在自我创造的新艺术中不见了!这几乎是一个失魂落 魄的下场。太过将注意力放在了外在的形式突破上,就会 出现令人费解的“精神遗忘症”。造成这种空壳化艺术的 现象,依我看不是物欲的麻醉,就是信仰的迷失。从这个 意义上说,无论现代艺术的创新还是传统艺术的继承, 都应引以为戒。 当我们郑重地向世界高扬具有自主化精神取向的主张时, 一个重建信仰的前提是不可或缺的,同样也是伴随着经 济发展而必须面对的。不可以忘却祖先那丰厚的文化遗 产,她应当是提升我们起点的有效条件。为什么不能认为 我们有更透彻的思维去认识和判断现实世界?为什么不 能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思想价值体系?我认为我们能!

王少军《武昌起义局部1》 浮雕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12

采访空间

简单最美 ——校园人物韩嵩同学专访 采访:王薇

“管哥”,同学们这样称呼他。纤瘦的身材,中性的打扮, 他用一支魅惑的钢管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关于他的猜 测不绝于耳:张扬、随性、标异?抑或内敛、务实、真诚? 2011年9月4日星期日下午,校团委宣传部邀请到了韩嵩同 学进行专访,一起聊一聊“管哥”的世界。

还有就是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也学到了很多。美院的同学 们除了来自不同地方外,都很有自己的思想,大家从开始 到现在能够有思想的交流、融合、提升,这个过程中我学 会了包容和谦逊,也收获了很多。因为我来到美院也才一 年,很多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现在还是有很多缺陷 的。但是在看待问题等方面上,我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

谈学校 记:韩嵩同学你好,很高兴有机会与你交流。首先我们先 谈谈你进入美院的经历吧。为什么选择进入央美建筑的 呢? 韩:对于选择美院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本身一直很 向往美院,向往美院自由的环境。事实上进入美院后也是 我的人生态度得到了改变了,变得更纯粹,更以艺术为中 心。四五年下来学到的技艺和知识固然重要,但我觉得人 生观的改变更强大。 记:那为什么是选择建筑专业呢? 韩:进入建筑是因为文化成绩比较好而比较保险,那时候 就是一心想进入美院。说实话,学建筑之前我对建筑并没 有很多了解,但在美院学了一年的知识,比我之前的积累 都要多。 记:进入美院后觉得美院的环境是怎么的?能不能用一 个美院来形容一下美院呢? 韩:我觉得美院就像眼前这个水池,我们就像里面的鱼。 水池里有空气,有水草,有很多我们需要的养分。我们可 以在里面遨游,尽情吸收我们需要的能量,不断成长。但 就像这个水池有边界一样,美院只是我们的一个小世界, 所以当我们在这个池子里吸足养分足够健壮时,就会跃出 水池,游入大海。 记:相当形象啊。那觉得美院的环境怎么样? 韩:美院的环境是相当好的。我总觉得在美院里艺术变得 更加纯粹,这可能也和美院轻松的环境有关。美院的老师 会留很大的空间给学生,反正我们建筑院的老师是这样, 同学们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记:那你觉得在美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韩:首先专业知识是肯定学到了很多的,这是其中之一。

长模仿,其实我觉得画画、表演等这些艺术最初都是由模 仿开始的,模仿成熟了之后,然后才是创作,那既然我喜 欢这些,就决定去接受一些更专业的培训。

谈自己 记:犹记得一年前你在军训时的钢管舞,是很喜欢钢管舞 吗?有没有学过? 韩:其实也不是很喜欢钢管舞,那时候也是 跟着感觉扭 的。钢管舞最初只是因为我比较瘦,平常爬上爬下的比较 灵活,大家就经常调侃起哄。我想既然大家想看那就跳 喽,主要就是娱乐。跳的是真的不太好,好心就好嘛。 记:你一直是一个很放得开得人吗? 韩:我觉得只是放得开不一定是好的,必须得放得开的同 时收的住。开始我的问题就是收不住,所以我特意去学了 表演来锻炼自己,同时也练练胆子。 记:除了画画还还特别学过表演是吧? 韩:对,我有在中央戏剧学院学过一年的表演。我也一直 很喜欢表演,家里就说既然喜欢就要去尝试一下,而且我 也觉得年轻时就要多去探索一些自己想做的、未知的东 西,所以就学了表演。还有可能就是因为我从小就比较擅

记:说不定以后还会因为表演而成名吧? 韩:呵呵,这个曾经也玩味地想过,但我始终还是觉得要实 际一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想尝试。 记: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韩:我觉得一个人很 难全面地客观地评 价自己,我只能 片面地讲讲自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我是比较开放的一 个人,但是不是没有限度的,总体上其实也就和大家差不 多,只是比较开朗而已。其次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较为务实 的人,我定下的目标一定是能够实现的,一点不切实际的 东西我不喜欢去理会。我还觉得其实我挺粗心的,这点需 要更进一下。情绪方面我应该是感理性都有的。有时候我 喜欢独处,有时候又很high,还是蛮感性的;但是另一方 面我又是计划性挺强的,不过都是一些短期的小计划,几 个月半年的,长期的计划我觉得只要活的精彩一些,开心 一点,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爱我的人就可以了。 记:和你联系的时候好像觉得你很低调,但事实上同学们 还是非常关注你的,你怎么看?在意他人的眼光吗? 韩:我觉得没有必要特意让别人去关注你,在该关注的时 候得有人关注你,比如说有表演什么的,但是在平常生活


采访空间

纯净。你看我这么黑也是因为海滩去多了吧,呵呵。平常 看的书比较多的还是我自己专业的建筑空间的一些书,因 为毕竟现在还是基础嘛。另外我还比较喜欢画水彩画,没 事儿就找一张旅行时的照片拿起来画画。 谈专业 记:专业上有自己特别崇拜的建筑师吗? 韩:多数人都喜欢扎哈哈迪德等那样比较炫比较华丽的作 品,但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一点但功能性强的建筑。比 如理查德·迈耶,现代建筑白色派的代表。我喜欢他那种 简练明朗的线条。迈耶的设计一直执着追求空间和光线之 间的和谐与平衡,每个作品都体现出他对建筑与环境之间 如何和谐共处的独到理解。我喜欢他“顺应自然”的理论, 白色的基调,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很清新,我觉得这是 我需要学习的。此外,一些欧洲的古典建筑我也很喜欢。

中总去追寻一下不重要的小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说 别人的眼光,我是不太在意的。因为我比较瘦,所以我觉 得自己的打扮适合中性一点,但是那仅仅是我塑造得形 象,并不是真的我,很多同学可能会误认为那就是我,那 可能是因为不够了解我,所以我不会很在意。我在意的是 我的好朋友、家人和我关心的人对我的看法。当然大家对 我的一些建议和意见等,我还是很乐意接受的。 记:平常的生活应该很丰富吧?休息时间会如何度过呢? 喜欢什么书和电影? 韩:去年的空余时间都用来学表演了,今年的时间是比较 自主的。平时我挺喜欢看话剧的,比起电影我更喜欢活生 生的演员在台上演绎他们的故事。累得时候我喜欢和朋友 们聚聚,一起看看话剧,谈谈最近的收获等等。假期回家 我一定会去海边,我很享受大海那种博大的感觉,特别是 静下来面对大海时,会觉得很多不愿记住的事都会被海 风吹走,留下的都是值得珍惜的记忆,真的能让我的心更

记:你觉得吸引你的建筑需要有哪些品质呢? 韩:一是我刚刚说的,一个好建筑必须顺应自然,成为自 然的一部分,这样才会和谐。此外,我觉得建筑的实用性 也很重要,在外表上现在的建筑都各有自己的个性,但我 们不能忘记建筑的原始用途。建筑归根究底是给人用的, 人们在一个建筑内感到不舒适,又或者是在一个华丽的 剧院中,由于拢音没做好观众听不清演员的声音,这些都 是失败的。其实我还蛮喜欢“方格子”的建筑的,简简单 单,不会给人压力感。我觉得现在的很多建筑现代性太 强了,和周围环境无法融合,那并不是一种美。 记:对于未来的艺术之路有没有什么设想呢?以后的学 习中有怎样的要求和目标吗? 韩:对于未来,大家应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建 筑师或艺术家。我不奢望能够声名远扬,只要我设计的 作品能够让使用的人感到舒适,用得开心就最好了。学习 上,建筑设计是需要一个很深厚的积淀的,因此目前我希 望自己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多作尝试多像他人学习,让 自己的设计思维早日成熟。

13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记: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句你最喜欢格言或名言? 韩: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一直用华盛顿的一句哈激励 自己: “No one can degrade us except ourselves; that if we are worthy, no influence can defeat us.”(除了我们 自己以外,没有人能贬低我们。如果我们坚强,就没有什 么不良影响能够打败我们。) 记:谢谢!我们一起共勉!

每个人的心中都一盏明灯,当我们清晰地看到前方自己要 走的路时,总有一股力量让我们排除万难。作为美院的学 子,知识和技能储备是我们的躯壳,风雨中无所畏惧的勇 气是我们的血液,加上一颗灵敏坚韧的心,还有什么能阻 挡我们前行的步伐?每一次访谈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美院学 子的光芒,这样一种美院精神,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们的支 柱,让我们在艺术之路上的每一步走得更加坚定、精彩!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14

学生空间

让青春激荡历史 让足迹见证未来 ——记2010-2011学年中央美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编:邢梦璐 龙谊

前言

“走进多伦,共建草原水乡” ——记美院学生会暑期实践考察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 及各院系学生会于2011年6月24日展开了暑期社会实践活 动。同学们带着对历史的回忆、现实的关注和未来的展望 踏上了征程,追寻革命的足迹,激扬火热的青春! 6月26日至8月25日,我院暑期实践团队的102名团员前往 祖国大江南北进行考察。团队中包括市级重点团队——中 央美术学院学生会“走进多伦,共建草原水乡”环保考察 社会实践团,以及中国画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建 筑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造型学院油画系、造型学院版 画系、造型学院雕塑系、造型学院壁画系和城市设计学 院的同学们组建的九支团队。他们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 务、观摩学习等形式的活动,深入农村、工厂和社区进行 考察,足迹遍及辽宁、河北、河南、广东、青海、甘肃、内蒙 古和部分北京周边地区。此次实践考察落实了“深入群 众、服务基层”的目标,充分展示了我院“关注现实,服务 人民”的优良传统。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获得锻炼的一个绝佳机会, 是深藏于象牙塔中的我们开阔视野、感受生活、找到灵感 的便捷手段。实践活动总是能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激 发我们找到那些日常生活中细枝末节的感动和不能体会 到的美,为我们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中央美术学院“走进多伦,共建草原水乡”环保考察社 会实践团组织的“足迹·青春——走进多伦”考察,获得

内蒙古多伦的乡间小景

暑期社会实践团《美丽多伦》写生创作

校学生会赴内蒙古多伦环保考察社会实践团

中国画学院赴河北廊坊武警支队“红色先锋”社会实践团 为廊坊武警支队绘制庆祝建党90周年的黑板报


学生空间

15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都放进此次作品以及以后的艺术创造中。通过本次的活 动,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在亲力亲为的考察中,大家的艺 术创作思路得到了扩展,同时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了在课 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考察过程中,通过多伦县领导对多 伦发展状况的介绍,同学们加深了对多伦的认知。实践团 的成员们了解到曾经的多伦沙化现象严重,幸运的是,随 着中央和多伦政府对防风固沙、绿化工程的重视以及党 和国家政策的实施,多伦重新恢复了美丽的容貌。今日的 多伦草场广布,处处都被生机的绿色所覆盖,堪称“草原 上的水乡”。生机盎然的多伦现状和当地人的评论引发了 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深思,以及对多伦十年来治沙工程 取得的成果的深深震撼和感动。这些深切的体会给了大 家一次不亲临现场就难以感受到的心灵的触动。

油画系、版画系赴辽宁大连“辽南支教队”社会实践团与大连十五中师生合影

实践团的成员在对走访所采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比较和 挑选后,最终选取了最富有多伦“草原水乡”特色的多伦 湖畔作为创作的对象。之后的几天中,美院暑期实践团进 行了紧张而细致的艺术创作。对于此次的绘画创作,同学 们采用了别具匠心的构图形式——两幅等大的画作在分 开与拼合时都能展现出宏大的多伦湖全景图,细腻的笔

了尤为丰硕的收获。这次活动的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 林郭勒盟南部的多伦,是内蒙古距北京最近的旗县。本次 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要更好地宣传多伦的人文自然景观独 特,也承担了加强多伦和首都大学生在文化艺术上的联 系和宣传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现状的任务。活动的成果展 现形式为以多伦为题材开展的艺术创作。通过此次的作 品,实践团希望对日益繁荣进步的多伦表达深切的祝福, 同时也将作品献给生机勃勃的多伦草原,和热情朴实、为 我们保护这篇美丽土地的多伦人民。 学校实践团在多伦县团委和旅游局的老师们带领下,走 访了多伦西沙湾、榆木川、姑娘湖、多伦湖等自然保护景 区。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同学们进行了油画创作地点的选 择和素材的采集等相关工作。多伦草原醉人的风景让每 一个参加考察的同学都感受了来自大自然的心灵洗礼,让 我们这些沉没在现代化中的灵魂,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 得到了大自然的净化。走访的过程中,在草原风景与风情 的熏陶下,这洁净的气息让在城市的高砖铁瓦包围下的我 们领略到了别样的风味。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认真地采 集着有关创作的素材,用胶片记录了美丽的多伦,记录了 这使我们心灵震撼的美景,希望能够把这些触动人心的 建筑学院赴青海甘肃文化考察社会实践团考察塔尔寺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16

学生空间

造型学院基础部赴河南洛阳传统文化考察社会实践团 团员们教小朋友们画画

造型学院雕塑系赴河北秦皇岛“生态节能环保”社会实践团 北戴河浴场垃圾清理

在多伦的天空下振臂高挥

传递着多伦湖畔无法言喻的美。商量过后,同学们决定将 其中一幅油画留在多伦,另一幅带回北京。这个决定既表 达了我们对多伦这片草原的热爱,让创作长存于此。同时 也让我们的艺术创作作品发挥了一个文化交流的纪念性 作用。7月3日,美院暑期实践团的成员受到了多伦县领导 的接见,并举行了作品赠送仪式。同学们的油画作品得到 了多伦县领导的称赞,这无疑是对我们此次活动的极大 肯定。 此次2011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足迹·青春— —走进多 伦”暑期实践活动举办得十分顺利。本次实践也对同学们 产生了很大影响, 既体验到了多伦草原的美丽与热情,又 促进了思想的升华,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对祖 国的热爱。最后,我们把实践团的艺术创作成果留在了多 伦,在那片美丽土地上留下了我们不可磨灭的“足迹”。

内蒙古多伦的碧草蓝天


学生空间

其他各院系考察情况展示 除美院学生会外,中国画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建 筑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造型学院油画系、造型学院版 画系、造型学院雕塑系、造型学院壁画系和城市设计学 院的同学们组建的九支团队,也到辽宁、河北、河南、广 东、青海、甘肃、内蒙古和部分北京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察, 行程亦是丰富多彩,收获良多。

壁画系中国传统重彩笔画绘画社会实践团 山西大同合影

人文学院赴河北西柏坡“重走红色道路”社会实践团 参观西柏坡旧址

后记 八月下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地结束了。短短两个月 的旅程在不经意间匆匆而过,实践团成员之间也留下了深 厚的友谊。通过对于革命实践地的走访,同学们亲身感受 了革命老区的红色气息,内心经历了一次升华。有限的图 文背后是说不尽的感慨和收获,这段短暂的时光也定会 成为许多实践团成员心中难忘的一抹亮色。这次实践,不 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更引 发了大家关注现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理想与现 实、艺术与社会的深入思考。

设计学院赴广东深圳大运会社会实践团 实践团成员与大运会执行局进行座谈

17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18

文艺部活动 歌手大赛 时间:11月 歌手大赛是深受同学们钟爱的一个文艺盛典。大赛分为 初赛、复赛和决赛,经过逐轮比拼最终会选出“最佳时尚 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声线奖”,以及重量级“歌王” 的称号,在校园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第七届歌手大会将 会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挥扬青春的舞台,更重要 的是,它将点亮你对梦想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元旦晚会 时间:12月31日 元旦晚会是由校文艺部承办,学生会全体部门协力完成的 大型庆贺元旦活动。晚会将汇集各院系挑选出的精品节 目呈现给大家,同时各院领导与院校嘉宾也将出席参加。 深具美院独特风韵的元旦晚会定将给大家带来别样的新 年气氛。

信息空间

活动情报站 中央美术学院2011-2012学年 活动一览表 外联部 from to祝福传递活动 时间:11月末 每年寒冬之时的温馨传祝福活动。校园内设几个版将同 学们互相祝福的贺卡粘贴上去,收到祝福的人取下从而实 增进现美院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

五月红歌会 时间:5月28日 五月红歌会是美院一年一度的经典大型合唱比赛。歌会由 各系师生组成队伍参赛,独特的服装道具和各具风采的 创意表演,无不体现着美院特色。来自不同年代、不同院 系的美院人在红歌的舞台上,将自己对党的热爱,对美院 的激情和希冀,汇聚成一曲曲嘹亮红歌,在五月的花海里 唱响。

体育部

女生部 电影节 时间:11月 宣传中国新生导演作品,呼吁支持中国本土电影。 女生节 时间:3月 美院女生部的传统活动。每年3-4月初春之际举行,届时 将为女生派送玫瑰花、组织举办女性知识讲座、播放女性 主题电影等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美院女生更多的感受 校园温馨。 服装DIY 时间:3月 邀请全校同学通过活动指定提供的原材料,发挥自己天马 行空的想象力和独具一格的审美观,自己动手制做出心中 最美的服装。

田径运动会 时间:10月21日 田径运动会是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会。运动会面向全校师生, 以院为单位,是每年最为热闹激烈的体育活动,让美院学子 在忙绿的学习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也为各个学院提供了一 次交流的机会,展现美院友好、上进、和谐、阳光,充满活力 的风采。除了田径比赛之外,还有师生同乐的趣味运动会。 足球联赛 时间:11月中下旬 校级足球联赛由本部与分院共同举办,全校六个学院均派 代表队参赛。这是继运动会之后的又一场丰富同学们课余生 活的体育赛事,相信无论是驰骋绿茵场的足球健将还是场 边观战的同学们定能充分享受这一赛事。 “12.9”长跑活动 时间:12月9日 本活动由每个学院选出几名代表,代表该院进行长跑运动, 在寒冷的冬季锻炼同学体质,磨练同学意志,激发大家对运 动的兴趣和锻炼的热情。 篮球联赛 时间:预定3月 文体嘉年华 时间:待定


信息空间

19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生活权益部

团委办公室

学习实践部

交换市集 时间:11月15-16日中午 同学们热情囤积下来的物件渐渐的变多变多,开始难以 整理与合理使用。以物换物,我们本着二次利用的主题, 尽可能的为大家的物品找到合理的交换渠道,为环保的 工程添砖加瓦。

iBook淘书会 时间:10月底 给同学们一个交换二手书的平台,在省钱的同时丰富同学 的课余生活、开拓视野,也能很好地做到废物利用,有一 定的环保性。淘书会还联系到出版社和书店,出售打折好 书,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届时也一并举办拍卖 会等各式的小活动。

第七届“直面名师”系列讲座 时间:10月-11月每周二晚6:30 “直面名师”系列活动可谓是学习实践部的看板招牌,也是 最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本次的系列讲座,学习实践部将 邀请高天雄、董梅、于丹等名师大家在美院召开讲座,为各 院系同学搭建一个学习交流互动的绝佳平台。 影像嘉年华 时间:4月-6月 影像嘉年华主题影像展评活动,是院团委学生会每年一度的 品牌项目。活动包含作品征集、作品评比、颁奖晚会,其内容 专业、创意新鲜、气氛热烈、展评权威,不仅本校同学们的 广泛参与,更是引来众多外校学生的关注。届时,大家可以 一起见证北京高校又一轮新兴一流影像力量的崛起。

美食节 时间:3月25日下午 让同学们亲自下厨、一展厨艺的绝佳平台。不仅丰富着校 园生活,更让大家感受到爱美术的孩子做菜也很艺术,讲 究色香味俱全。 跳骚市场 时间:6月9-13日全天 生活部每年的品牌活动。在毕业之际,毕业生和在校生把 自己的宝贝们出售,为学弟学妹们带来很多福利,在离开 校园前留下深刻回忆。不出校园,就可以淘宝贝。

教务处教学联动机制 时间:11月中旬 教务处将针对各院系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竭诚为 广大学生服务。

除了以上的常规活动之外,生活部还将每个月初整理同学 意见,意见来源以下三处: cafashenghuobu@163.com 人人网icafa生活圈 一食堂和团委意见箱

团委组织部 “防火日”活动 时间:11月9日 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到全院的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安 全,离不开广大同学的参与和支持。组织部将通过丰富多 彩的消防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大家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大 家良好用电、用火习惯。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和支持防火安 全活动,携手共创平安校园。

风筝节 时间:4月 在阳光明媚的四月,我们又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风筝节。大 家高举手中风筝在奔跑中、雀跃中、呼喊中汇成一片欢声笑 语的风筝天空。缤纷多彩的风筝为主体,蔚蓝的天空为底部 背景,而我们就在这幅画中贴近自然、拥抱自然,收获美好 的心情。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20

信息空间

直面名师系列讲座 吕胜中:再见传统 2011年10月25日, “2011年度直面名师系列讲座—吕胜中讲 座”在学生会学习实践部的组织下成功的举办。

王璜生馆长《美术馆的台前幕后》讲座

“这些艺术的母亲并不属于我自己,她们是传统民间文化 最后的继承人,她们代表着传统乡土中国把积淀千百年的 文化遗产交给了现代。今日中国乡村已经由我采风时渗透 传统的土地想着‘现代化’的场地迁徙了十几年,昔日的 泥土围城不是人去楼空,就已改成了繁华的旅游景点…… 我一直觉得,这是传统艺术母亲说在耳边的一生嘱托,这 是我的师长递交在手的一把薪火。而今,嘱托的声音越来 越响,薪火的燃烧却越来越微弱,孤独的身心承受着莫大 的压力,却不能让它在我的手中熄灭。” ——吕胜中

王璜生馆长在讲座开始时首先说道: “事是一点一滴学出 来和做出来的,要在做中学,要从小事做起。” 在讲到从小事做起时,王璜生馆长谈到了去香港艺术馆参观 时的情景,那时香港美术馆的馆长第一个带他参观的地方 就是洗手间,并且说道: “一个美术馆如果能管好洗手间,那 他就能管好美术馆。这句话对他触动很深。”

《每周的艺意》 吕胜中讲座宣传海报

每周一个主题,每周一次活动,每周都让你受益匪浅。关注《 每周的艺意》,听,未曾听过的艺术观念;看,未曾看过的视 觉盛宴;悟,未曾领悟的艺术奥秘。每周让你畅淋在艺术、 人文、哲学、生活中,让你每周过得充实快乐!


学生空间

21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2011年 校园生活问题大盘点 文/白雪菲 刘纾

前言

难题2:夏暖冬凉的宿舍

秋去冬来,转眼之间2011年也即将走到尾声。好似前一刻 还是挥汗如雨的炎炎夏日,下一秒我们又即将在飘雪的冬 日挥送逐渐远去的一年。回首着这一年的校园生活光景, 有喜、有怒、有哀、有乐。学校的集体生活似乎总是这样, 快乐无忧的每一天里总有那么一些快乐不尽如人意的地 方,比如不合口味的食堂,比如夏暖冬凉的宿舍,比如突 然涨价的洗衣房,再比如有时像乌龟那么慢的网速……面 对着这些经常徘徊于同学们生活视线之中的种种问题和 积攒内心的满腹牢骚抱怨,一场学生权益的保卫战已是 打响。回顾着即将过去的一学年,同时也为了不久来到的 新一年,让我们仔细盘点一下那些存在于校园各个角落的 诸种生活难题。它们有些已被解决,成效有目共睹,有些 尚未处理,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教室图书馆之外最能体现高校实力的地方是哪里?当 然是宿舍!学生宿舍的条件可是是直接挂钩学校硬件实 力的硬指标,也是同学会时大家长吁短叹相互较劲之所 在。在美院,每年的5月、6月只是漫长夏日的小小开端,但 住在13号楼的同学们却已纷纷表示不能淡定了——寝室 真心热啊!同学们打地铺,睡阳台,冲凉水澡,但是都只能 解决一时的燥热,大家甚至不愿想象即将到来的酷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过生活权益部的同学们实地 考察和调研,宿舍楼部分区域温度居然可达35摄氏度以 上,堪比一座小火炉。

难题1:食堂你涨价是为哪般 最能体现高校稳定的地方是哪里?当然是食堂!作为掌管 着学生们重要胃袋的关键部门,食堂可谓是民心的风向 标。对于食堂的卫生和伙食水平,也历来是学校部门和学 生会重点的观察对象。但是美院的食堂,无论迎来多少次 新生却似乎总是饱受诟病。今天2月份,学校召集了学校三 个食堂的负责经理,针对学生的在校饮食问题举行会议, 经理们各自表态,并作出相应不输。3月中旬,校团委学生 会生活权益部广泛集合同学们的意见,贴出关于食堂改 进方案的海报,主要集中于一食堂的菜品问题,二食堂的 刷卡问题以及三食堂的原料新鲜程度问题,代表广大同 学表露心声、提出建议。 但是紧接着,更大的问题出现了— —食堂,它涨价了!对 于恩格尔系数本来就很大的学生群体而言,食堂涨价意 味着什么?意味着买画材时要精打细算更郁闷了,意味着 在淘宝杀价时要锱铢必较更悲愤了,意味着面对物价上涨 我们的最后防线也要崩溃了。 于是学校团委学生会积极与食堂沟通,维护学生权益,最 终与食堂达成降价协议,其成效也是有目共睹。加之暑假 期间学校出资对一食堂、三食堂的后厨进行全方位改造 升级,更换承包商,新学期的第一食堂、第三食堂以崭新 的面貌登场了!食堂菜价分高中低档,单份最贵不超过6 元,每天各食堂至少推出一款1.0至1.5元的特价菜,节日 期间还时常赠送水果!

经过生活部成员的详细调查分析,总结如下几点原因: 1、冬天里御寒良好的窗户在夏天也不让一丝凉风进入,6 层和7层更靠近太阳公公所以尤其炎热; 2、除2层以外,1层到7层男女生同住一层楼,但是就导致 每 个楼层中间大门紧闭,无法正常敞开,就造成通风堵 塞,空气不流通; 3、每层的08、09寝室都被楼梯自身挡住,即使开窗也无 空气流通,严重影响室内温度; 4、寝室风扇凉风覆盖面积小,基本吹不到床上。 面对这个学生们怨声载道的难题,6月初,生活部将这个 情况总结成书面文件上交学校综合办领导老师,并得到校 领导的高度重视。虽然今年夏天还未出现有效的解决措 施,但相信在明年下一波热浪的来袭之前会有更加良好的 对策,以打造良好的寝室温度,让同学们在夏日可以心平 气和地坐在寝室学习和休息,远离炎热高温。

难题3:网速,你太不给力了 二十一世纪学生最不能离开的是什么?当然是网络!有句

俗话说“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网络却不能没”,网络 对于同学们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网络环境的问题牵扯 到到很多硬件和软件因素,面对着美院常年苦不堪言的 网络,今年5月末,生活权益部代表同学对网络中心提出了 六个十分犀利的问题: 1.计时缴费问题。普遍反映记时似乎成了1元/小时,价格 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提高了; 2.有乱计时扣费的现象; 3.缴费时间不方便,最好可以周一至周五都可以缴费; 4.网速在晚上8点——10点期间很慢,连网页都打不开; 5.经常性发生断网事故,但包月用户的网费依旧正常扣除 天数,不合理; 6.网络中心的服务质量期望再提高。 网络中心对此十分重视,在第二天给学生工作部及学校党 委宣传部递交了对这六个问题的答复,澄清扣费问题,对 技术性的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对硬件故障造成的损失 则在上网时长或网费方面给予补偿,具体办法为,包月用 户补偿3天上网时长,记时用户补偿5元钱网费。而新学期 伊始,网络中心也开始针对宿舍楼网络服务器进行全面 的维修升级,力图找更加有效解决学生楼网络的举措。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22

当然,对于美院常年苦不堪言的网速问题,我们只能说大 家都尽力了。

附:网络中心答学生生活部关于学校网络的六个提问: 1.计时缴费问题。 答:计时价格没有做任何变动,依旧是0.5元/小时。 2.乱计时扣费现象。 答:近期确有个别用户反映计费错误问题,主要表现在极 少数“计时用户”登录时被扣除所有剩余费用, “包月用 户”剩余上网时长提示错误,但不影响实际上网时间。网 络中心已联系认证系统厂家,正在查找故障原因。近期会 对认证系统进行升级,以彻底解决问题。在此前用户如遇 到计费问题,请与网络中心联系。 3.缴费时间不便。 答:已与负责收费的财务处联系,建议增加收费时间。 4.网速在固定时间点很慢。 答:此时段为学校上网的高峰时间,也正是平均网速全天 最低的时段。但是浏览网页应该不成问题,请感觉网速很 慢的用户务必关掉(彻底退出)电脑上的下载软件如“迅 雷”等。 5. 经常性发生断网事故等等。 答:自开学以来,学校出口带宽出现一些问题,经查证非 学校网络线路问题,而是国家调整互联网带宽、DNS等服 务造成的线路异常。 为此,网络中心针对此前网络故障带给用户的损失,予以 全部补偿,具体补偿方案为: 包月用户:补偿3天上网时长;记时用户:补偿5元钱网费 5月26日,时间与费用已补偿到各用户帐号中。 6. 网络中心的服务质量期望再提高。 答:非常感谢各位用户的提醒与监督,我们已经将用户的 意见与建议反馈,欢迎大家继续监督我们的服务并提出 宝贵意见。

生活空间

难题4:自力更生还是洗衣房? 衣食住行可谓生活之本。而位列第一的“衣”之问题,更 是与同学们每日的生活关联密切之极。没错,还有洗衣房 的问题。学校的洗衣服房可以说是同学们长期光顾之地, 毕竟自力更生程度有限,那么自然多数情况就得拜托洗 衣机来解决了。如此一来,洗衣的价格则成了同学们的关 心所在。但是学校的洗衣房费用似乎一直在走高,从最初 的每桶3.5元到4元,再到后来的每桶5元,而上学期价格从 每桶5元涨至每桶6元后,最初只是偶尔唠叨的碎碎念正 式升级为了难以遏制的民怨。洗衣价格过高,尤其是在洗 衣房所使用的水电费由学校负担,洗涤剂由学生自己提供 的情况下,抬高洗衣价格实在属于无理由涨价,并且洗衣 房始终没有明确的涨价启示及较为有说服力的解释,这更 是让许多同学难以接受。 面对日渐趋高的洗衣价格,不少同学只能望而却步,似乎 除了自力更生以外甚别无他法,还有同学打起了购置洗衣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爱生活:贴心的品牌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为同学们的生活更添精彩。过去 的一年中,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不计其数,像是生 活部打造的美食节、购物节,跳蚤市场等品牌项目。3月份 的美食节丰富了校园生活,学美术的孩子做菜也很艺术, 讲究色香味俱全。恰逢同学们也对食堂进入了疲劳期,那 么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获奖菜式还在食堂面向全体师 生销售。6月的跳蚤市场也是老品牌了,毕业生把自己的宝 贝们出售,体会自己做掌柜的感觉,也为学弟学妹带来多 多福利。今年更是其中添加以物易物的环节,可以用书换 CD或者颜料换衣服等,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明年的跳 蚤市场,你也记得来看看吧!

新学期:继续为同学服务 机的算盘。于是,在得到同学们的大面积反馈后,生活部 于四月初向校综合办以及校洗衣房提出降价申请,希望洗 衣价格降至6元以下,减少学生负担;若洗衣房确实需要 涨价以增加收入,则要求提供书面启示,向学生明确解释 涨价原因。最终,经过校方与洗衣房的协商,洗衣房的单 价维持在每缸5元不变了!随着寒冬的临近和洗衣负担的 加深,洗衣房的降价战役无疑是对学生们最好的喜讯。

伴随着又一群可爱新生的到来,新的学年已拉开序幕。在 这学期里,生活部和校方相关部门将继续监督食堂完善 服务。菜色自然要多多益善,而且试图争取在有限的菜谱 上照顾到全国各地同学的口味,尤其是非辣味的菜品比例 也需要提高。此外,近期还将会对宿舍楼下自行车和电单 车的摆放进行规划,以节约停车空间和取车时间。一系列 贴心品牌活动也将继续进行。 同时,为了方便同学们随时、尽情、实话实说地点评学校 的生活质量,生活部特意在人流量极大的人人网开通了“ 央美生活小组”。已经有好多同学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 从食堂、洗浴、网络中心到洗衣房等,表示出对学校的很 大期望。生活部会定期总结,给予解决,也会通过网络调 查民意,力图为同学们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生权益无小事。从吃饭洗衣到读书上网,大到关系民生 之本,小到蒜皮鸡毛的琐事,只要和同学们的校园日常生 活息息相关,都将成为又一个维权的焦点。学校团委学生 会的每一个部门都是以为学生服务为主旨的维权中坚力 量,同学们有问题就大胆的反应出来,我们都会努力以解 决问题,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大家在更舒适 的环境下工作、学习!

“亲,来看看吧亲!”——跳蚤市场


生活空间

23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 2011年11月 CAFA SPACE

十年:造型学院基础部教学研究展

美院三食堂原班人马转战服装店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十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 院基础部教学研究展#”(2011.11.15-12.4)力图在历史 和当前的国内国际背景中探讨 @中央美术学院 造型基础 教学的发展。展览包括“历史的脉络”、 “新的步伐”、 “我 怎么看?”三部分,介绍西方和中国造型基础教学历史, 呈现10年来基础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学成果。

希望 他们 转战 服 装界后 也 顺 风 顺 水!//@pipi黄 姑 娘 : 牛!//@范墨:额。。这也能碰上。。楼主显然经常去动物 园“拿货”// @胡译文Gracie: 啊?这是真的吗?// @李庚 坤:三食堂原班人马 FM_1025:还记得三食堂的收钱大 叔和打饭小妹吗?现在的三食堂愈发让人失望,是因为他 们离开了食堂界,转战服装界了,以后咱们动物园也有人 了!@中央美术学院

11月17日15:42 来自 微博 转发(X)| 收藏| 评论(X) 9月26日21:34 来自 微博 转发(X)| 收藏| 评论(X)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十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 院基础部教学研究展#”今日开幕,260余幅作品,包括素 描、色彩、写生及个案分析,将介绍国内9所美术学院造型 基础教学的概况。 11月15日10:00 来自 微博 转发(X)| 收藏| 评论(X) 王少陵《揽镜》的修复前后对比图 图片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官方微博

多彩的校园生活 玩转“围脖”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品修复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ing】"#中央美术学院美术 馆藏品修复展#"(2011.11.11﹣2011.12.11)今日开幕,在 展场中,不仅有修复后的作品展示、对修复过程展示的展 板,还有修复作品过程的视频、滚动图片展示,帮助观者 对修复过程的一些细节有更深的了解。 11月11日14:10 来自 微博 转发(X)| 收藏| 评论(X)


《空间》杂志漫画栏目征稿启示。(初稿) 画漫画,应征稿。老话题,新形式。 下期《空间》杂志将针对“美院生活”成立一个新的漫画栏目,热爱美院的各位,欢 迎以漫画的形式表现美院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于我们,颜色与线条要比铅板墨字更 熟悉,绘画,更是美院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不用犹豫你的作品是否青涩,我们只需 要热情。欢迎你的来稿,只为留下一个真实的纪念。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团委 指导老师:史文杰 主编:欧阳天 刘纾 彭雪菲 窦文江 责任编辑:邢梦璐 王薇 李乐乐 李卓颖 前期采编:周池 丁宁 刘溪子 蒋梦晨 巢言 龙谊 刘爽 徐文 后期处理:白雪菲 白静 蔡秋霞 马臻 颜宇 陈榆丹 视觉指导:肖勇 设计团队:马捷 解诗萌 郭颖俏 封面摄影:郭颖俏

关键词:美院生活;超越文字的表达;热爱漫画;手法不限;富有时代气息。 图片类型:人物.场景皆可,原创作品,谢绝盗用他人作品。图片上不得出现水印或者 网址。应征稿件请署明姓名,联系方式。 本次征稿长期有效。

投稿邮箱:cafaspace@126.com 空间报微博:weibo.com/kongjianbao 设计学院七工作室微博:weibo.com/cafastudio7 网站:studio7.com.cn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