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ran

Page 1

·李可染

1


2

·李可染


·李可染

3


我十三岁拜师学中国画,期间也学过几年油画和素描,但一生主要是和中国画的笔 墨打交道,算来已有六十多个春秋。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我早年有心变革中国画的座右 铭。 四十岁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老师和先贤的指引,使我略略窥见中国绘画的堂 奥。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是我“打出来”前刻的两方印章。“胆”者,是敢于 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者,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1954年起,我多次到大 自然中观察写生,行程十数万里,使我认识到:传统必须受生活检验决定其优劣取舍, 而新的创造是作者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新规律,通过思维、实践发展产生 新的艺术境界和表现形式。 在传统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要克服许多矛盾:旧传统与新生活的矛盾、民族 与外来的矛盾、现实生活与艺术境界的矛盾……“废画三千”、“七十二难”、“千难 一易”、“峰高无坦途”这些印章可以看出我在摸索创作中的艰苦历程。 现在我年近八旬,从来不能满意自己的作品,我常想我若能活到一百岁可能就画好 了,但又一想,二百岁也不行,只可能比现在好一点。“无涯惟智”,事物发展永无涯 际,绝对的完美是永远不存在的。

李可染 “李可染中国画展”前言 1986年4月5日

4

·李可染


·李可染

5


图书编辑委员会: 邹佩珠

王明明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鲁湘

孙美兰

邵大箴

李盈春

吴洪亮

赵立忠

李小可

执行主编

张建波

图注撰稿

郎绍君

张建波

王鲁湘

吴洪亮


笔墨千秋 邹佩珠书法 2012年



目 录

我的话 李可染 序 王明明

......

......

4

11

父 亲 ・ 师 友 ・ 往 事 李 小可

......

13

是 高 山 是 大 海 —李 可染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李松 . . . . . . 17

水墨作品

......

133

素描作品

......

337

书法作品

......

351

黑 入 太 阴 意 蕴 深 —读 李可染山水画 郎绍君 中 国 山 水 画 为 何 走 入 写生状态 王鲁湘

......

胆 与 魂 —李 可 染 绘 画 的 独创性 吴冠中

李可染年表 后记

......

411

......

396

......

380

......

392

368


杏花春雨江南(局部)1987年 李可染 10

·李可染


序 王明明

可染先生是20世纪我最崇敬的艺术大师之一。2009年,邹佩珠先生及家人将可染 先生的数百件精品捐献给北京画院,这一令人感佩的义举更是激励着我带领北京画院的 团队深入展开对可染先生艺术的研究。2009年的捐赠展之后,从前年开始,每年一次的 专题展和每年一本的画集陆续从五个方面展现可染先生的艺术人生和成就。从这些作品 中,我们既看到了他对传统的极度尊重,又看到他革新中国画的勇气与艰辛,他一生都 在苦苦追索中国画的意境和笔墨精神。 可染先生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剧变和转型,他的绘画也成为中国画从传统走向 现代的代表。少时随乡贤学习“四王”一路的传统山水;青年时代在杭州国立艺专师从 林风眠和法籍教授克罗多学习油画;抗战时期,立志“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 打出来”,精研传统;拜师齐黄后,从齐白石处学到了中国画的笔墨精髓,从黄宾虹处 学到了如何通过积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建国后,面对中国画的困境,可染先生背负着革 新中国画的历史使命,通过50年代的多次集中外出写生,大胆引西画的素描层次和逆光 效果入画,巧妙地将西方的写生方法和中国的观照方式、笔墨精神熔铸在一起,将对景 写生发展成对景创作,开创了既具中国意境,又具时代精神的新山水画风,对中国画坛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年更是扔掉写生,从心灵的感悟中整合出博大雄浑的祖国河山, 从而与传统一脉相承。其艺术进入到“心手合一,物我两忘”的化境。他那黑色主调和 寓于黑色变幻中的丰富意象、画面结构的高度单纯性、境界的宁静和含蓄,都使他的山 水画具有了超越那个时代的高格调。 可染先生不仅在山水画上开宗立派,他在人物、书法方面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早 在三四十年代,他简逸传神的人物画已独树一帜。从40年代开始创作并贯穿一生的“牧 牛图”,不仅以牛作为鞠躬尽瘁、自我奉献的象征,“孺子牛”也成为他毕生的精神追 求。在“文革”受迫害的岁月里,通过苦练“酱当体”,形成了 “拙、涩、重、大” 金石书风,与晚年 “满、黑、实、厚”的山水画风相得益彰。 为了变革中国画,可染先生1954年首次外出写生时,曾特意请邓散木刻了两方印章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以自励,这无疑是其艺术最好的注脚:可染先生不仅有变 革中国画的胆识与勇气,其艺术更是具有夺人心魄的感人力量。每次读可染先生的画, 都会经历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感动,这不仅来自作品沉雄博大的气魄、充盈的东方情韵, 还来自先生“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宏愿和捍卫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的地位的使命感。 2012年3月9日 ·李可染 11


12

·李可染


父亲·师友·往事 李小可

父亲生前常对我讲,一个人艺术的成功,个人风格、面貌的建立,要靠条件。但 条件需要具备多种,哪一个条件不够,必然会在作品中显现出来,来不得半点虚假。条 件够了,就会水到渠成。而这不仅是个人奋斗努力,还有人生的经历与机缘,看你是否 能抓得住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父亲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和奋斗造就了他的艺术与人 生。 父亲生前的两句话“所要者魂”、“实者慧”,我想这就是他一生对待艺术和做人 的座右铭。 父亲小时候,在家乡徐州,常看一种乡土气息特别浓的地方戏,叫“拉魂腔”, 平民百姓最爱看,演的都是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那如泣如诉的乡土腔音,催人泪下, 迫人魂动。这给父亲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1954年他到江南写生时,提出“可贵者 胆”、“所要者魂”。这个“魂”就来自于“拉魂腔”,这个“魂”就是艺术中的情感 与精神,也是艺术所表现的最本质的东西。 艺术所以能催人泪下,首先要有感而发,是生发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真切的情 感,对于时代的情感,对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情感。艺术中的“魂”就是从这些感 动中生发而来的,有了这个“魂”,才能产生具有强烈感染力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父亲十三岁时,常去离家不远的城墙上玩。一次偶然看到快哉亭中几位老人在作 画,信手画出山水、梅花、兰花,这使父亲极为惊奇,连看多日,老者也颇为惊异,便 叫他进屋习画,并介绍父亲拜其中一位叫钱食芝的老先生为师。后钱先生看到父亲绘画 上的天分,曾赠画给父亲,并在画上题跋律诗一首:“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 鹏搏上,余惭鹢退飞。”正是这个机缘把父亲带入中国画的天地。而这偶然的机缘,产 生于父亲对中国画的最初惊讶与吸引,更产生于钱食芝对陌生顽童的关爱。 父亲十八岁那年看到徐州军阀张宗昌为其母做寿,请来当时京剧艺坛巨匠唱的堂 会,余叔岩、杨小楼、荀慧生、钱金福、程砚秋、尚小云等众多精英聚在一起。余叔岩 那高亢悲苍的唱腔,杨小楼干净大气的身段,尤其是程砚秋圆浑无迹的吟诉给父亲心灵 ·李可染 13


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东方艺术韵味产生的一种震撼,这唱腔仿佛已浸透在他的心 中,如听“天乐”,其程式化的表现方式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艺术。晚年父亲画完画, 坐在沙发上休息时,旁边录音机播放出的依旧是程砚秋、余叔岩、杨宝森那如“天乐” 的唱腔……这唱腔缓缓地回荡在师牛堂中。 1929年父亲报考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当时需要考油画,父亲从来没有画过油 画,不知怎么办,正巧报考的路上遇见了同考的青年张眺,张眺说:“我教你。”经张 眺的辅导,最终父亲考上,张眺反而没被录取。后经父亲向校长林风眠诚恳推介,林校 长欣然纳取了张眺。父亲考入杭州美专的机缘同样来自于林风眠先生对于初登艺术征途 的学子的一种关爱。 杭州美专按照林风眠的理念在那个时代为中国艺术学子打开了一个开放的、多元 的艺术窗口,使父亲他们既能研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又能接触到法国印象派、后期印象 派、俄罗斯展览巡回画派、德国表现主义等多元的世界文化艺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 可以比较与选择、自由定向的机会。杭州美专也成为父亲艺术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 那里,他被林风眠校长大气、深邃、纯净的艺术和诚挚的为人所深深感动。 1940年,重庆时期林风眠先生住在重庆金刚坡的一间破旧房子中画画,条件极为简 陋。父亲经常会带点便饭去看望老师,每次去都看到林风眠校长在画画,从未间断,每 日都画几十张,画完的画,堆在身后,直摞到屋顶。父亲常对我说,人们往往只看到林 风眠一气呵成的惊人之作,却不知他背后付出的代价。 1989年11月9日那天是林风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日子,在那稍显冷清的展 厅里,父亲和母亲送了一个很大的花篮,上面写着“献给敬爱的林风眠老师。学生李可 染、邹佩珠敬上”。那时父亲已是八十二岁的老人,他细细看着老师的每一幅作品并不 停喃喃地说:“林老师的画,真是振聋发聩……” 杭州美专的日子、老校长的身影仍历 历在目,而时光已过了六十年…… 1943年父亲执教于重庆,并提出对传统“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 出来”。同时开始研习传统,画中国画、水彩画。那时父亲在重庆办了一个水彩画展, 一天徐悲鸿先生陪同一些海外友人来到展厅,看到父亲非同一般、很有个性的作品,甚 为喜欢,徐先生便对工作人员表示能否结识一下可染先生,并愿以他的作品与父亲作品 交换互送,于是父亲结识了徐悲鸿。徐悲鸿先生欣然用一幅十分精湛的《猫》与父亲作 品互送。当时徐悲鸿已是北平国立艺专的校长,而父亲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年轻画家,却 受到徐先生的如此器重。后来杭州美专与徐悲鸿先生的北平国立艺专同时邀请父亲前去 任教,一边是母校,一边是徐先生所邀,如何选择?徐先生说到北京我把你介绍给齐白 石、黄宾虹两位大师,这是非常难得的机缘,为此父亲选择了北京。父亲回忆说:“我 当时四十岁,如果不向齐白石、黄宾虹这样承前启后的绘画大师学习,我们将会割断历 史,犯历史的错误。”徐悲鸿与父亲也成为挚友。1947年父亲来到北京后,经徐悲鸿先 生引见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1947年的春天,父亲带着自己的画拜见白石老人,齐白 石已是画坛国手,每日的拜访者甚多,社会上也有对白石老人的种种传言。父亲初见老 14

·李可染


人心存敬畏,他把自己的画一张一张地拿给老人看。看到父亲的画,坐在画桌前的老人 带有惊异地站了起来,开始饶有兴致地交谈起来。老人问父亲:“你出过画册没有?” 并告诉父亲如出画册应该出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纸,甚至找出纸样……随着和老人的 交谈,气氛也渐渐融洽。可能是父亲那大胆、潇洒、幽默,带有乡土气息且不拘一格的 画风打动了老人,在这次会见中,父亲表达了想拜师的愿望,老人欣然答应,父亲兴奋 不已。当时父亲刚到北京,经济也很拮据,拜齐白石老人为师是个大事,不能草率行 事,一定要筹点钱,请几桌饭,行拜见礼。使这拜师之事拖了数日。白石老人见拜师之 事没有回音,有点生气了,便对儿子齐子如说:“你去问问李可染,他说拜师的事还拜 不拜了?”齐子如马上找到父亲,说老人生气了,别准备什么了,父亲立即随他来到白 石老人家,与齐子如一起磕头拜师。父亲开始从恩师白石老人理纸习画,其间父亲也常 和母亲一起拜见老人。一天白石老人拿着一个纸包送给父亲并说:“我给你刻了一块图 章,你回去再打开看。”父亲回去后,打开纸包一看,是一块刻着李字的图章。但特殊 的是李字旁边有一个小圆圈,后来父亲问老人:“这小圆圈是什么意思?”老人幽默地 说:“你身边佩有一颗珍珠啊!”因母亲名字是佩珠。一次父亲拿着画让老人批评指 点,老人看了画沉静一会,说:“我一生特别喜欢草书,尤其是徐青藤潇洒的字和画, 可我现一直还在写楷书……”老人婉转地指出父亲作品快与轻的毛病。父亲经老人指 点,更加体会到笔墨分量对于作品的重要性。父亲在白石老人身边十年,老人少语而多 思,画时行笔很慢、很重,但落笔惊人,每日画不间断,“足不踏空”,只有午间在藤 椅上稍息片刻。每当父亲看着在藤椅上静静睡着的白石老人,就感到“眼前好像是一座 雄浑无语的大山”。而白石老人唯一的愿望是“痴思长绳系日”。希望他能有更多的时 间,更长的生命…… 1957年白石老人已是九十六岁高龄,一天父亲去看老人,临走时老人说:“可染, 等一等,我有东西给你。”老人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一盒印泥,对父亲说:“你拿去 吧!这是最好的西洋红印泥。”父亲惊愕地说:“老师这么好的印泥我不能收,还是老 师留着用吧!”老人说:“一定要拿去,有一天老师不在了,你盖印用印泥时还会想起 老师……”白石老人对学子依恋深情,对中国绘画艺术的依恋之情深深地浸透在此举之 中,也深深地烙在父亲的心里。 在纪念齐白石诞辰一百周年时,父亲深深地怀念恩师,曾写道:“游子京都拜国 手,学童白发感恩师。”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今年已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我想父亲和他的师友们一样 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有爱与情感的人,他用自己的人生回应 着那个时代,不懈地做着他想做的和他认为应该做的事。这种精神也正是父亲和他们那 一辈的师友们在艺术人生中的魂。 2007年 北京

·李可染 15


16

·李可染


是高山 是大海 李可染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李

中国人 李可染书法

黄永玉说:“李可染这个画家是无愧于我们这个苦难的中 国的。这个中国有了他,也光彩许多。”“李可染画作上的成 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是他画作的质量,二是他开展新局面的功 绩。”“可染先生其实是一种聪明而淳朴的农民性格,勤劳是 他的天性,作品因之显出厚重的民族魂魄。所以,面对他的作 李染之印

品时,你无法拒绝迎面而来的道德感染。”① 李可染的学生王文芳说:“在当代中国画史上,李可染 的艺术是高山,风暴吹过去,依然是巍巍高山,而不会成为沙 丘;是大海,容纳百川,涵量极深。他的画像壮美诗篇。” 李可染自己说:“现在我年近八旬,但从来不能满意自己 的作品。我常想我若能活到一百岁可能就画好了,但又一想, 二百岁也不行,只可能比现在好一点。‘无涯惟智’,事物发 展永无涯际,绝对的完美是永远不存在的。”(《我的话》 1986年) 首先,“山水”二字的含义是什么?大家通常说“江山” 就是指国家或国土,保卫江山即保卫祖国,岳飞在抗金时题字 “还我河山”是要收复国土。在海外的华侨看到中国山水画, 那就更亲切,更加思念生育自己的乡土和祖国。我们画山水画 也就是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这就是山水画的爱国主义之所 在。这点是容易理解的。 —— 李可染 ①黄永玉《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安魂祭》续篇,《九十年代月刊》1990年 第2期。

早期李可染像 ·李可染 17


徐州李可染旧居 18

·李可染


一、素 质 可 染

李可染母亲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农历二月十三日(1907年3月26 日),李可染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原名李永顺,在兄弟中大排 行第二,父母亲都没有文化,以经营小本生意逐渐发展成为小 康之家。 李可染七岁入私塾,他那时特别喜欢拉胡琴和画画。李可 染自己说:“大约是我的父母没有成套的教育子女的方法约束 我的缘故吧,我在童年便自由发展成为一个艺术的倾慕者和学 习者,为了喜爱胡琴的曲调,我常常尾随乞食的音乐家大街小 巷蹓跶整个的晚上。一张好的绘画更会叫我骇目惊心,如失魂

山川乡国情

魄,我吃饭的时候,用筷子在桌子上画,睡觉的时候,用手指 在席子上画,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对戏曲、音乐和绘画的热爱伴随了李可染终生。 他也从戏曲、音乐和绘画的通感中得到很多启悟。例如,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学生讲“夸张是艺术的根”时,谈到对于家 乡附近演的泗州戏拉魂腔《王二姐思夫》的强烈印象:一个人 唱了一个多钟头。它的内容丰富极了,主要是生活丰富,感情 强烈。王二姐思夫是一个月一个月地说,甚至一天天地说,说 不完。“艺术是要表现人的憎爱,夸张是人的憎爱强烈的表 现。”② 在我儿童时代,每听到从街道窗口传出京胡的声音便感 动,心便跳动起来。后来自己开始学习起。当时,街上有一个 卖唱的乞丐,每晚拉着胡琴在街上游走,我便每晚暗暗尾随在 他身后,听他拉琴。这是我学琴的第一个老师。 —— 李可染 ②李可染《中国画的特点》,见《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年。

1985年李可染回徐州旧居 ·李可染 19


偷闲奏一曲 李可染

1925年徐州地方戏拉魂腔

李可染十岁入徐州秀宜小学,深受图画教师王琴舫喜 爱。王老师以其“孺子可教,素质可染”,为之另取学名“可 染”。而李可染初窥中国画门径是在1920年十三岁时,他在徐 州城墙上游玩,忽然发现城东南隅下的快哉亭靠城的屋内有几 位老人聚首作画,他看到一位老人画梅花,从出枝、留花、圈 花到点蕊的整个作画过程,大开眼界,直到老人们散去,才回

1925年徐州京剧堂会

家。次日黎明即起,及早伏在窗外等候,连看了三天,一位老 人叹曰:“后生可畏”,招他进屋,从此,李可染早出晚归, 为他们汲水磨墨理纸,默记他们的作画过程,回家默写,积 成一卷,老人们看了大为惊异,介绍他拜其中一位老师钱松龄 (字食芝)为师。钱老师以十七八天功夫为李可染画了一幅山 水中堂,并写下长篇题跋,其中有律诗一首,赞扬李可染“童 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搏上,余惭鹢退飞”。李可染 从钱食芝学到的是清初四王一派的山水画风。③ ③“四王”即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对清代画坛 有重要影响。在五四运动前后,四王派绘画过分强调笔墨传承,表现出 形式化风格的画风受到抨击,陈独秀等人提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 先要革王画的命”。后来李可染在《谈中国画的改造》(1950年)一文 中也曾对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的摹古画风提出批评。 20

·李可染

1925年徐州京剧堂会报导资料


快哉亭 李可染书法

李可染的京胡

快哉亭旧影

自传提纲 李可染晚年手稿

快哉亭旧影 ·李可染 21


钱食芝像 左图:钱食芝 山水立轴

1985年李可染在徐州旧居钱食芝像前 22

·李可染


李可染早年山水画(局部)

李可染早年山水画

李可染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普通师范 科,学习两年,毕业考试时,他画了一幅王翚虞山派的细笔山 水。在毕业成绩展览时,同学们感到惊奇,怀疑不是他画的, 殊不知李可染十三岁时已经由钱食芝指点,作过王翚虞山派山 水画的门徒了。 上海美专毕业后返回徐州,任教于徐州第七师范附属小学 和徐州私立艺专。1927年9-12月,曾参加北伐军第三路指挥部 政治部美术股,从事宣传活动。

上海美专旧址 ·李可染 23


李可染(右一)与张眺(左一)在杭州善福庵危楼 24

·李可染


二、人生重要转折点

1929年,李可染以同等学历考入新成立不久的杭州国立艺 术院研究生部,学油画,得到院长林风眠契重,研究班的导师 是法籍教授克罗多。 李可染说:“这可以说是我一生比较重要的转折点,也 可以说是我开始认识社会和什么叫革命的起点。这一时期对我 一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原因是我到了杭州就同几个进步的同 学做了朋友。”李可染的朋友之中最重要的是张眺,张从1926 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左联的领导人之一。李可染

可染

和张眺一起租住在岳坟以西一个破旧的尼姑庵小楼里,楼歪斜 欲倾,走廊的栏杆全没有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不小心便会 掉下去。他俩每天拂晓点上煤油灯读书,读的主要是鲁迅著作 和他编辑的书,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理论,普希 金、高尔基等人的小说和一些世界名著。在绘画方面,他们喜 欢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米勒、杜米埃、柯勒惠支的作品,也 从老师那里受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影响。 在课堂上,李可染由于素描根底差,落后于同学,他决心 赶上并超过别人,便在画架上写了一个“王”字,谐“亡”字 之音,意思是“一人亡命,千夫难当”,他要以亡命精神,把 素描基础攻上去,经过勤学苦练,终于在期末总评时,他的素 描成绩上升到全院第一。

我到杭州,考上国立艺院研究学习西画,这可以说是我一 生比较重要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我开始认识社会和什么叫革 命的起点。这一时期对我一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李可染 余十六岁起即在江南学习,先后有六年之久,中岁又多次 往江南写生。吾爱江南,江南之美时萦梦寐,江南春雨更是我 常画题材,情深,不能自已。 ——李可染题画

1980年李可染重返杭州国立艺专旧址 ·李可染 25


我第一次见到林先生的静物画是一幅《鸡冠花》,漂亮极 了!林先生的艺术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画充满了诗意,并不像现 在有些画让人家看不懂,他的画大家都能看得懂,很美。他的 画摆在世界绘画里,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的画家之中是毫无逊 色的,甚至超过他们。

—李可染《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风景 34x33cm 1938年 林风眠

失乐园 26

李可染早期作品 ·李可染

青年林风眠像


国立艺专课程设置: 科目 系科

实习主科

理论副科

总计

中 中国美 西洋美 解剖 军事 木炭 国 油画 美学 透视 国文 法文 党义 音乐 博物 画 术史 术史 学 训练 画 木炭 泥 中国美 西洋美 解剖 几何 军事 雕塑系 石刻 木刻 美学 透视 国文 法文 党义 博物 音乐 画 塑 术史 术史 学 画 训练 基 木炭 本 专门 中国美 西洋美 解剖 几何 军事 图案系 美学 透视 国文 法文 党义 博物 音乐 画 图 图案 术史 术史 学 画 训练 案 水 木炭 建筑 建筑 中国美 西洋美 解剖 建筑 几何 军事 音 建筑系 彩 美学 透视 国文 法文 党义 博物 画 制图 实习 术史 术史 学 学 画 训练 乐 画 备注 各系在预科一年级每 西洋美术史作为公开演讲,本校各部学生均得随堂听讲。凡未经课程表之规定 周增加课外水彩两小 者,得免参与该科之学期考试。 时;预科二年级每周 增加课外人体速写两 小时,均不计成绩。 由该科任科教员自行 评定之。 绘画系

15 17

16

18

国立艺专主要教师:

西

画: 吴大羽

蔡威廉

李超士

王悦之

方干民

画: 潘天寿

李苦禅

塑: 李金发

王静远

刘开渠

卡墨斯基

案: 刘既漂

陶元庆

孙福熙

雷圭元

斋藤佳藏

美术史论: 林文铮

李朴园

姜丹书

乐: 李树化

朱荇青

文 化 课: 钟敬文

张天翼

黄纪兴

李风白

克罗多

沙拉契夫

杜劳

普洛克

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李可染 27


关云长 1931年 李可染

从目前能见到的两幅最早的水墨画,《关云长》(1931)、《风景》(1931),似乎看不出李可 染十三岁从钱食芝学“四王”山水画的印记,从这幅作品画面上的题字中,也看不出他童年学过赵孟 頫书法的影子。这两幅作品的画风和字体,都十分明显地接近林风眠的风格,如人物画中流畅的弧形 线条,风景中松树的造型等,显然受林风眠的影响。 —万青力《论李可染艺术风格的形成》

28

·李可染


克罗多像

北平街头 克罗多

克罗多在杭州国立艺专画室

克罗多(Andre Claudot,1892-1982)是李可染在杭州国立艺专的西画教师,他很早就发现李可染 特别喜欢使用浓重的黑色。作为左倾的法国艺术家,克罗多到中国后画了大量街头乞丐、劳工等下层 穷苦人的题材,对中国普通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李可染早年的一些宣传画颇受克罗多的影响。 —陈凌《世纪可染·文献集》

·李可染 29


李可染早期油画

失乐园 李可染早期油画

李可染早期油画

李可染在杭州国立艺专学习时,当时教学以后期印象派为主,由于受到当时进步思潮的影响,李 可染在色彩方面颇接近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也更倾向于接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米开 朗基罗(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以及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1814-1875)、杜米埃(Honore Daumier,1808-1879)等人的作品。 —陈凌《世纪可染·文献集》

30

·李可染


在油画课上,李可染不喜欢用鲜艳的色彩,而爱用土红、 土黄、印度红、紫、青莲以至黑色。有次克罗多上课时,看了 画又看看李可染,用手摸摸他的头说:“你发烧了?为什么看 不准颜色?”接着给他讲了一通黑色不科学的道理,过了一段 时间,克罗多对他说:“上次的批评是不对的,后来我想你是 东方人,东方绘画的基调不就是黑的么,怎能不让你不用黑色 呢,从今以后你照样用好了。”李可染那时醉心于西湖景色之 美,课余时间画了很多写生,把可以构成画面的地方几乎都跑 遍了。 在国立艺术院,李可染参加了由张眺、陈卓坤、陈铁耕、 季春丹、沈福文、胡一川、王肇民、汪占非等人组织的进步学 生团体一八艺社。 1930年西湖国立艺术院改制,李可染任教授研究室助理 员,半工半读。那一年他与戏曲家苏少卿之女苏娥(19111938)结婚,1937年之前他们同在徐州生活,生有一女三男, 1937年,苏娥到上海艺专学画,翌年病逝。 1931年6月,一八艺社在上海举办习作展览。李可染参展作 品有油画《失乐园》、《人体》等三幅作品,于海在一篇文章

《艺风》

中讲到“虽然年轻,他们却表现出了纯熟的技巧,如李可染君 的三张大幅是用了十分浑圆笔法如实的把它的抑郁的感情写出 了。”④鲁迅写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称赞这次展览 “时代是在不息的进行,现在新的、年青的、没有名的作家的 作品站在这里了,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 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自然,这,是很幼小的。但是,惟 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⑤

一八艺社成员合影

习作展览中一些比较直接触及社会现实、具有暴露意味的 作品如《纪念五死者》(汪占非作)、《饥民》、《流离》、 《囚》(胡一川作)等,受到国民党特务们的注意。一八艺社 被校方下令解散,艺社成员有六人被开除,尼姑庵遭搜查,张 眺被捕,后被营救出狱。 本来,林风眠和克罗多商议,待研究班结业,留李可染在

一八艺社展会

校任教,两年后送法国深造,由于他参加一八艺社,政治背景 受到当局怀疑而被免职。林风眠派人给李可染送去六十元,让 他避离杭州。 ④于海(于玉海)《一八艺社迎送致词,怎样去看世界?怎样去表现世 界——不要徜徉在苏白堤之间,杭州还有拱宸桥》,见《文艺新闻》 1931年6月15日。 ⑤见鲁迅《二心集》。

鲁迅与一八艺社木刻团成员 ·李可染 31


李可染在街头绘制抗日宣传画(左四) 32

·李可染


1932年徐州李可染个人画展

1938年李可染在武汉第三厅作画

三、投身抗日救亡 1931年秋,李可染从杭州回到故乡徐州,在徐州民众教

李可染在徐州民教馆

育馆担任展览股总干事兼绘画研究会指导员,同时在徐州艺专 兼课。他到任以后做的头一件大事便是参与筹办在铜山县图书 馆举办的“九一八国难展览”,他负责设计、制作展览的全部 绘画作品共五十块展板。他还为展览前厅设计、绘制了四幅大 宣传画。内容为:抵制日货;我们的敌人;痛心、慷慨从戎 去;还我好河山。作品表现手法综合了漫画、木刻、宣传画的 特点,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对当地的抗日活动起了很好的推动 作用。嗣后,他又主持举办了“航空救国展览”、“援助东北 难民书画展览会”等多种展览,绘制了多幅巨大的宣传画、油 画。他说:“一幅好的革命宣传画,由于有深厚的造型技巧为 功底,它胜过一颗命中敌阵的炮弹。”

1932年李可染在徐州民教馆(左一) ·李可染 33


是谁杀了你的孩子 李可染抗日宣传画

珂勒惠支作品

我们从现存1938年李可染所作的抗战 宣传画中,可以看出李可染从现代主义走向了 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写实主义。以《是谁杀死了 你的孩子?》这幅作品为例,画中的人物,与 Claudot在中国的街头写生相比较,可以看出 李可染强调人物骨骼结构的造型方法,是从 Claudot那里学来的,而抱着孩子的老人身躯 却格外的夸张了,又是受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 的木刻风格影响。 ——万青力《论李可染艺术风格的形成》 珂勒惠支作品 34

·李可染


是谁破坏了你快乐的家园 李可染抗日宣传画

我们要建立强大的空军 李可染抗日宣传画

救护我们的负伤战士 李可染抗日宣传画

怒吼 李可染抗日宣传画

·李可染 35


1937年七•七事变后,徐州民教馆成为当地抗日宣传的 中心场所,出版《火线周刊》、《抗日画报》,组成抗日宣传 队,李可染是宣传组的主要骨干,创作了《日军侵华暴行录》 等一百五十三幅作品,全部由李可染设计起稿,几个人着色都 跟不上。到旧历年底,日本侵略军逼近徐州,李可染决心到后 方继续做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便带着四妹李畹离徐州到西安。 1938年5月应田汉之邀,到武汉参加了由郭沫若领导负责抗日 宣传工作的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他和杭州艺术院老同学、诗 人力扬(季春丹)一起,合作了《无辜者的血》、《侵略者的 炸弹》、《卫国杀敌为无上光荣!》、《保卫大武汉,要肃 清汉奸》等大幅宣传布画。第三厅撤离武汉后,辗转长沙、衡 阳、桂林、贵阳等地,一路上,他和力扬编为一组,针对当时

第三厅时期的郭沫若

汪伪拉蒋投降卖国的形势,创作了《同胞们,大家起来保卫祖 国》、《不做顺民,不做汉奸,要做抗敌建国的英雄》、《中 途妥协便是整个灭亡》等许多壁画、宣传画。 1939年春,李可染与第三厅其他人员乘坐卡车经贵阳抵重 庆,一路翻山越岭,备尝艰险。初到重庆不久,从一位同乡处 获知苏娥已于1938年秋病逝于上海,徐州家中生活艰困,深受

第三厅成立后的抗日游行

刺激,患上了失眠与高血压症,联想到全国人民遭受敌寇蹂躏 的家破人亡之痛,画了一幅《是谁毁坏了你快乐的家园》,以 激发人民的对敌仇恨。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央政府,自任代理主 席,虚其位对重庆国民党政府招降。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 大后方爱国群众发动了反汪反投降的游行,李可染创作了六幅 反汪伪宣传画,其中一幅是游行用的大布画《汉奸卖国贼汪精

郭沫若及第三厅成员等在重庆茶馆

卫》。还有《今日秦桧》、《猴戏》、《唱双簧》等。《今日 秦桧》画的是铁铸的汪精卫跪像,那里有着当年他在杭州读书 时,每天经过岳坟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腔爱国热忱,贯穿于李可染毕生的艺术创作实践,他后 来从事山水画创作,也是要“为祖国河山立传”,把弘扬东方 文化艺术,不使永远蒙尘,做为自己神圣的使命。

36

·李可染

周恩来、郭沫若与部分第三厅成员


残杀我负伤战士 李可染抗日宣传画

无辜者的血 李可染抗日宣传画

游击战士 李可染抗日宣传画 ·李可染 3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