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季刊 136期

Page 1

136 Quarterly Of Kinmen 2018 年 11 月

專題報導/金門國際和平海報展 時光迴廊/東施娘仔的故事 文化采風/馬山海岸

1


後埔小店

在夜深的飄泊年代 每條街坊都在說自己的故事 像我走過出軸搖曳的後埔小店 記憶裡都是回甘點亮的招呼聲 靜靜老街。跳耀著時間脈搏 此刻。像你的笑聲滲出郷情音符旋律 彷彿是從前角落綻放最抒情的呵暖

許水富


攝影 Sunny Hsu

1


話說后宅王金城洋樓

八二三 60 周年 和平音樂會

金門國際和平海報獎 2018

自然不自然 金門好自然

60 16

永懷金門王氏先祖 王 —審知

44 66

70

還原歷史真相 金門民營公車設立與 公車處成立始末

74 05 木雕賞析

馬山海岸

40

金門傳統建築之美


金門季刊 NO.136 中華民國 107 年 11 月出版

專題報導 美的饗宴

閱讀分享

時光迴廊 食在美味 文化采風 文化保存

藝文活動

金門縣政府 陳福海 呂坤和 黃雅芬 何桂泉 楊肅民 蔡一帆 翁御勛 郭朝暉 周祥敏 郭哲銘 劉建順 許躍翰 金門縣文化局 893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 66 號 (082)323169 (082)328638 (082)320431 舜程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04)23214125 許水富

136 Quarterly Of Kinmen 2018 年 11 月

5

2018「金門國際和平海報獎」

31 32 34 36 38

兒童繪畫比賽— 獲頒百位小畫家 認識前人的智慧─「走讀植物染」工藝課程 楊清廉紀念館 翻轉空間 多元活化再利用 我愛作文夏令營寫作起步走! 爸氣十足—親子共讀

8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9 30

39 42 44 48 50 54 56 60 64 66 70 74 78 78 80 83

目錄

出 版 者 發 行 人 社 長 總 編 輯 主 編 執 行 編 輯 編輯審查委員 發 行 所 地 址 電 話 傳 真 設 計 印 刷 電 話 封 面 題 字

天地大美—濱海一角環境分享 夏日親子灰姑娘─觀賞銀河谷音劇團「灰姑娘」舞台劇後感 2018 唐伶樂集 浯島聲歌巡迴音樂會 八二三 60 周年 和平音樂會 明華園歌仔戲演出 鄉親擠爆演藝廳 朱宗慶打擊樂團《打響金門》 紀念 823 砲戰 60 週年 洪明燦書畫展 戀戀針線情 百年縫紉機特展 兩岸一家親 金門 ˙ 大陸印象攝影展 王明宗陶藝展 2018 驅山走海寫生展

思想起,曾經一起歌唱的日子— 金門合唱團隊史略 八二三砲戰六十周年回憶 《八二三史記》口述歷史心得 「東施娘仔」的故事 腴滑清甜的金門傳統糕點—豆包仔粿

馬山海岸 自然不自然 金門好自然—金門專屬兒少環境教育節目

忠孝廉節傳鄉里— 金門瓊林蔡氏文化傳承 話說后宅王金城洋樓 金門縣傳統建築保存人才培訓課程開班! 永懷金門王氏先祖-王審知 還原歷史真相─金門民營公車設立與公車處成立始末 金門傳統建築之美-木雕賞析 民族正氣 永垂丹青 盧溝橋抗戰油畫展 指掌春秋 好戲開鑼 金門傀儡戲團巡演校園 傳承本土文化藝術 金門縣文化局 107 年 7-9 月 藝文活動

3


4


專題報導

2018 「金門國際和平海報獎」

QUEMOY INTERNATIONAL POSTER AWARD FOR PEACE

獲獎作品在台北、金門兩地同步開展! 圖文 / 君影

金門在前線守護著台灣,向來擁有戰地的形 象,歷經一甲子,金門依然屹立於兩岸間,其 實更具特殊的和平意義。金門文化局籌辦的「金 門國際和平海報獎」以「和平」為主題號召全 球參賽者,就是希望藉著今年適逢八二三砲戰 六十週年的機會,翻轉對金門的戰地刻板印象, 讓金門成為象徵和平的福氣之地。並在六十週 年當日於金門縣文化局舉辦開幕茶會,紀念這 個重要的日子,分享得獎者的喜悅!

來自十七個國家的 逾千件參賽作品

自 2018 年 5 月 30 日起,一個月的報名期間, 共有來自 17 個國家,高達 1331 件作品的踴躍 報名,台灣參賽數共有 817 件、中國大陸 439 件、印尼 17 件、馬來西亞及澳門各 11 件、俄 羅斯 7 件、韓國及香港各 5 件、日本及義大利 各 3 件、其餘美國、新加坡、越南、菲律賓、 德國、黎巴嫩、古巴、芬蘭、紐西蘭共 13 件作

▶ 金獎得主蒲思元 在作品旁說明創作理念

金門國際和平海報展同步於金門、台灣巡迴展出

品!上千件作品激烈角逐之下,國際評選團選 出了來自六個不同國家的優勝者,8 月 21 日於 師大德群畫廊舉辦頒獎典禮,並在台北、金門 兩地同步展出,隨後也將至中南部巡迴展出, 邀請全台民眾一同見證和平。

獲獎作品分別由蒲思元(台灣)「從砲彈到 菜刀」及鐘雲蝶(中國大陸)「無戰的人類世 界」榮獲金獎;銀獎由佐滕圭(日本)「和平」、 黎 鎮( 中 國 大 陸 )「 和 平 與 鴿 」、 及 來 自 仍 在 戰 亂 中 黎 巴 嫩 的 Marianne Sami Schoucair 「Kinmen=Peace」獲得;銅獎共有五件作品獲 得:蔡豫寧(台灣)「金門和平」、翁永圳(台灣) 「和平」、剛強(中國大陸)「反戰」、陳彥霏(中 國大陸)「止伐」、Armando Milani(義大利) 「The Kinmen dove of Peace」,獲獎者也於 8 月 21 日在台北師大德群藝廊,接受頒獎。 5


專題報導

金獎作品的創作理念 來自新北市的設計師蒲思元創作的「從砲彈 到菜刀」,以菜刀的刀身連結砲彈,簡單符號 展現金門意象,評審認為作品贏在以易懂明確 符號深切展現金門的文化意象。35 歲的蒲思元 說,從戰爭武器搖身成為日常生活器具,菜刀 不僅是金門特產,遠近馳名,也為金門帶來經 濟利益,這種轉變就是台灣從戰爭到和平的最 佳見證。本來擔心作品太過簡單,如今獲得評 審青睞,證明單純也是一種力量,很高興作品 獲得理解。 因為參賽,蒲思元才有機會來到金門;抵達 金門時,在機場正好遇見一群八二三參戰老兵, 對他們感到十分欽佩。他說,和平海報獎為大 6

▼ 金獎得主鐘雲蝶

家重新喚起金門砲戰的歷史記憶,是當年前線 將士們的犧牲奉獻,才有今天的台灣。

而同樣並列金獎的鐘雲蝶作品「無戰的人類 世界」,評審認為其視覺表現完整度高、技法 成熟,作品有版畫效果,並讓人強烈感受到戰 爭的殘酷。


2018「金門國際和平海報獎」

專題報導

金獎作品「無戰的人類世界」▶

◀ 金獎作品「從砲彈到菜刀」

得獎作品在文化局展出 後,將巡迴台灣北中南部; 作 品 未 來 也 可 製 成 卡 片、 手 提 袋、 明 信 片 和 撲 克 牌 等 文 宣 品。 本 次 活 動 展 出 除 得 獎 者 的 作 品 外, 更 邀 請來自十六個國家近三十 位 知 名 設 計 師, 在 台 北、 金門兩地一同展出以和平 為題之名家作品。

7


天地大美 美的饗宴

圖文 / 藍茵

—濱海一角環境分享 ◀ 草海桐

有些時侯會在樹木上方見到成群的薄翅蜻蜓 翻飛,不知是否與天氣有關,是低氣壓?或是 山雨欲來?有些時侯,鳥兒在樹叢間進進出出, 斑鳩「咕!咕!咕!」充滿朝氣的叫聲,為清 晨注入飽滿的能量。 朝陽初現,沐浴在晨光裡,享受自然的微風, 自耳邊吹過,心漾動著,早晨,你好!我來了!

濱海的公園,吸引我的心,步履輕邁,心如 明鏡,眼觀著大地,入眼盡是動人的景物,步 道旁的草海桐開著淡淡小白花,有些彷彿輕刷 著粉紅的色彩,粉是吸睛哦!那半邊的小花, 有小昆蟲捷足先登,更是吸引我的目光,外甥 上小二的孩子,天真的問我:「那它的花苞也 是半邊的嗎?」至今我尚未找到答案,不知道 有沒有人可以解答? 每天看著草海桐快樂的花容,常常看見許多 昆蟲來訪花,最近它結出青綠色的果實,有些 向陽的果實早早轉成熟成的白色,太陽、風、 雨和露水總是攜手合作,成為大地生命最重要 的推手。 8

一旁草地上,見到戴勝結伴在草叢間,努力 用牠如十字鎬的嘴喙,啄呀啄的,偶而輕輕的 傳出:「叩!叩!叩!」的叫聲,陽光照在牠 斑斕的羽毛上,格外迷人!玉頸鴉從遠處傳來 低沈的叫聲:「嘎!嘎!嘎!」更多的是成群 八哥,時而在草地上追逐覓食,時而飛上枝椏 上遠眺,享受登高望遠的視野。

榕樹與莊子寓言

榕樹的丯采吸引著許多朋友,是昆蟲也來, 是鳥兒也愛,也許斑鳩就在這裡築巢養小寶寶, 每天觀察榕樹總有新發現,滿樹的果實,初為 淺綠色,日曬之後,慢慢轉成淡紅色,有的已 成熟至亮黑色。一低頭,原來草地、步道上已 是滿地榕果。 榕鬚根隨著風兒飄動,有的長成氣生根,樹 冠如一把大陽傘,在其下享受涼爽清風,滌淨


天地大美

美的饗宴

◀ 海峽對岸

▼ 養蚵人,攝影 / 郭榮根

我一身痠痛。莊子有一則關於榕樹的寓 言,說它沒有筆直的樹幹,一般選擇居室 的美材不會看中它,但它的樹冠張大,為 人們遮蔭,孩子喜歡在樹下嬉戲,老人家 在樹下乘涼,昆蟲在此棲息,鳥兒在樹上 高歌,引喻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成為勵志的飽滿能量。

生機盎然的潮間帶

海岸邊潮間帶,漲退潮間的水鳥,鳴唱 聲清亮而悠遠,在海邊輕輕傳送,為安靜的清 晨增添幾許活潑,有時優雅的小白鷺展翅緩緩 飛起,抬頭驚喜於那一幅美麗的寫景畫,藍天 與白雲帶著牠旅行去。 往前望去,岸的盡頭高樓大廈林立,都市喧 囂近在咫尺,彷彿只隔著一條小路那般鄰近! 海上有著開往大陸的輪船,激起美麗的浪花, 遠處還可看見「金門大橋」工程中的船隻,期 待著島與島的連結,帶來一番新氣象。

潮間帶泥灘裡,小小的彈塗魚正在體驗新生 命的喜悅,學習騰躍和翻滾,生命的成長,就 是在環境裡去學習、去挑戰,明白大自然的有

情與無情,只要努力,總會了 解處處充滿生機!

草地上成排的蒲葵,昂揚的 綠葉有如一支支小陽傘,透過 縫隙我驚奇的發現它結滿了翠 綠而結實的果實,全顆發亮, 蒲葵果 吸飽了陽光雨露的菁華!是如 何努力的生長才成就眼前的豐收?而省政府前 方那一排高大的蒲葵,可見到地上掉滿黑色的 糞便,我曾經跟著專業研究人員調查,知道有 蝙蝠會棲息其枯黃而未掉落的葉上,多特別的 居室啊!這就是生命的智慧,有機會來觀察時, 請大家記得只能遠觀,不能干擾了牠的生活, 才是好鄰居哦! 忽然,採蚵的鄉親步入我的視線,帶著蚵籃、 蚵刀,著灘地鞋,在略含水的採蚵水路上,一 步一腳印。遠處大片蚵田,覆著淺淺的海水, 那裡有鮮美的蚵,等待著採蚵人家的蚵刀,長 在大海的鹹鹹海水裡,吸飽海水中的營養,以 美妙的滋味餵養了海海人生中的百樣人。 9


美的饗宴

棕背伯勞 ▶

我自己也採過蚵,體驗過上千公尺的長長泥 灘路,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容易行走,尤 其在寒冷的冬天,取蚵還要小心銳利的蚵殼, 夏天則有烈日曝曬,真的是海海人生,要有著 堅韌的生命力,才能向前行。 枝頭上一隻棕背伯勞「唧!唧!唧!」的叫 著,金露花欉間,兩隻棕背伯勞高高低低的飛 著,仔細觀察,原來是親鳥在教著亞成鳥飛行 與覓食,繁殖季成功的育成,寶寶已能夠展翅 輕飛了,這裡是一片美好的小天地,有棲息空 間,生命自會找到生機。

於是我遠遠的觀看著牠的清晨初體驗,看牠 在步道樹叢間敏捷地竄著,鍛鍊身手,一會兒 輕躍地面,在草地上覓食,忽然間有個風吹草 動,便緊張地觀望,再機伶地跳入樹叢躲藏, 再次躍出,向地上一啄,再飛上樹梢,啊!牠 咬到一顆白色的果實,好有成就感的樣子!

走到步道邊,潮水退去,紅樹林露出水面, 翠綠的生態吸引了許多水鳥停棲,枝椏間則有 各種生物在其間忙碌著,潮間帶是最帶勁兒的 生態系,鹹鹹的海水讓這裡的生物,演化出一 套獨特的生存法則。 紅樹林是很有趣的植物,它演化出胎生、呼 吸根、支撐根等特殊構造,紅樹林不僅支持著 濱海濕地的生態系,還具有防風、抗海潮侵蝕 等功能。漲潮時,紅樹林便會淹水,成為水中 的森林,在這溪、海與陸地交接的地方,溪流 從上游攜帶下來豐富的物質堆積在這裡,養活 了各式各樣的水、陸棲生物。

在鳥類過境的季節,我也會帶著望遠鏡觀察, 在漲、退潮之際裥 ,有機會在廣大的潮間帶看見 大群白鷺鷥,間雜不同的鷸鴴科水鳥,時而低 頭覓食,時而追逐嬉戲,上演各種戲碼,往往 看得我忘了時間。

海岸邊繁花盛開

10

紅樹林

草地上的蜘蛛百合,獨自開了美麗白花,像 是一隻隻小蜘蛛爬上了綠葉,尤其雄蕊的花絲 和黃色花藥成 T 字形相接,利於使蜜蜂、蝴蝶


天地大美

傳粉,順利結出種子繁衍後代;在夏日花季, 有淡淡的香氣,總吸引我駐足觀賞。蜘蛛百合 喜歡日照充足且溫暖的環境,濱海一角陽光滿 滿,成就了它美好的生長條件,也款待了像我 這樣喜歡花香與花容的訪客。

海灘上成片的待宵花,鵝黃色花瓣在艷陽下 特別耀眼迷人,讓沙灘充滿奔放活力!一旁岩 石上馬鞍藤開著紫紅色的花,美得出眾,與待 宵花爭妍,迤邐著一整片岩石與沙岸,為單調 的海岸增添了豐富的顏色,走進一旁的雄獅堡, 一棵鳳凰木圓圓滿滿的樹型,留住了我的心, 已經結了飽滿的莢果,樹梢卻還留有一大叢紅 花,獨自在枝上大方展現艷麗的花容!

美的饗宴

走出戶外, 自然之美俯拾即是

偶然,榕樹下開著黃花的植栽引起我的注意, 拍照回家找了資料,才明白它叫金英花,因其 有四枚花瓣,花冠近似菱形,也叫花菱草,原 產於美國,是加州的州花,散發宜人香氣。它 不只是吸引了我,蝶也來了,蜂也來了,我守 著花,也守著蝶與蜂,共享自然生態的奧妙。 風兒輕輕過耳際。我的心敞開了,這裡的清 晨最讓人著迷的是,濱海一方小小空間,卻是 如此豐盈!如此奧秘!在不同的時光和美妙的 自然相遇,風兒的飄動也不同,感受也不同。 這島嶼的濱海一隅,藏著如此動人的自然,為 旅人注入滿滿的能量,走向大自然,心動不如 馬上行動!

蜘蛛百合

馬鞍藤

11


美的饗宴

▼ 變出南瓜馬車的經典場面

夏日親子灰姑娘

圖文 / 妙華

─觀賞銀河谷音劇團「灰姑娘」舞台劇後感 經典故事,座無虛席

譏笑她,稱她是「灰姑娘」,而善良的她只能 忍氣吞聲。

《灰姑娘》舞台劇由銀河谷音劇團改編自法 國作家夏爾.佩羅的《Cendrillon》經典童話故 事。敘述仙杜瑞拉的母親過世,父親再娶後飽 受繼母與姊姊們的欺凌,在父親辭世後更顯孤 零,繼母與兩姊妹佔據仙杜瑞拉的房間,讓她 睡在髒亂不堪的廚房,甚至拿著木材灰丟撒她、

舞會的日子當天,僅留仙杜瑞拉一人看家, 讓她開始想念起自己的母親,這晚的夜空特別 美麗,一位會魔法的奶奶出現了,祂將南瓜變 成馬車,三隻老鼠變成馬與車夫,招喚可愛的 小精靈為仙杜瑞拉製作有蕾絲的漂亮禮服與華 麗玻璃鞋,轉眼間讓仙杜瑞拉成了美麗的公主。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的「夏日親子劇場—灰 姑娘」人偶劇觀賞活動,於 7 月 13 日晚間在金 門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主辦單位趁著在暑假 期間,邀請家長陪伴家中孩童一起觀賞銀河谷 音劇團,增加親子間互動,演出當日人潮爆滿、 座無虛席,甚至還有觀眾願意站著觀賞!

12

某天國王昭告天下,城堡將舉辦盛大舞會, 仙杜瑞拉的繼母開心地與自己的兩個女兒勤練 舞蹈,並請裁縫師傅製作華麗的禮服。仙杜瑞 拉雖想去,卻連像樣的服裝都沒有,在家中過 著僕役般的生活。


夏日親子灰姑娘

美的饗宴

▲ 參加舞會的女士 穿過觀眾席,引起騷動 終場謝幕 ▶ 演員拿下面具

仙杜瑞拉終於可以參加舞會了,舞台下響起小 朋友們的歡呼聲。魔法奶奶仔細叮嚀:「記住, 聽 到 十 二 點 的 鐘 聲 響 起 時, 一 定 要 馬 上 回 來 唷 !」。 舞會上,繼母想盡辦法製造自己的女兒與王 子相處的機會,王子卻主動邀仙杜瑞拉共舞。 美好的時光過得特別快,仙杜瑞拉忘了時間, 十二點的鐘聲響起,她慌張地逃出城堡,遺落 了一只玻璃鞋,成為王子尋找她的唯一線索。 舞會後,皇宮派出的人帶著玻璃鞋挨家挨戶 地尋找,繼母特意把仙杜瑞拉關在房裡,要兩 個女兒試穿玻璃鞋,怎麼也穿不了,最後還是 讓仙杜瑞拉穿上了玻璃鞋,與王子相認。

寓教於樂的圓滿結局

一則充滿希望與愛的經典童話故事,傳達正 面樂觀氣息,期許大家遭遇困境時也能無所畏 懼,保持樂觀態度與善良的心,不向逆境低頭, 終究會得到幫助,也證實了一句話:「是你的 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無濟於事 !」凡事就 一切隨緣吧。

13


美的饗宴 ◀ 就讀北京舞蹈學院的金門子弟王芷芸 ▼ 陳月蓮老師

2018

唐伶樂集

浯島聲歌巡迴音樂會 文 / 林靈

圖 / 陳 月蓮、林靈

回鄉的音樂人,成為奉獻回饋的教育家 「2018 浯島聲歌」唐伶樂集下鄉巡演,今年 更跨海前往烈嶼,完成巡迴五鄉鎮的紀錄;唐 伶樂集負責人陳月蓮以行動徹底落實了藝術在 地化、生活化的理念。

年時間,陸續下鄉巡演,直至歌聲遍及金 門全島。「人生嘛,總是要做一點有意義 的事。」陳月蓮如是說。

至於巡演地點的選擇,陳月蓮說,這些巡演 地點都與她有切身相關,由於出身自東半島, 巡演自然從東半島的家鄉開始。今年並非是陳 月蓮初次下鄉巡演,自 2015 年的冬天起,已進 行了三次巡演,陳月蓮仔細思考過,除了烈嶼, 其他各鄉鎮都有八個村里,她甚至計畫利用八

談起最初,2015 年在蓮庵里的首場巡演,那 日正好是陳月蓮的四十歲生日。因為在蓮庵出 生,所以選擇蓮庵里做為首場巡演地點;亦因 有感於東西半島的文化差距及資源不對稱,更 堅定了她從東半島開始巡演的信念。

返金近二十年,陳月蓮一直覺得自己該做些 甚麼,因自己學的是音樂,遂決定走入偏鄉進 行巡演,儘管在這過程中不乏有人潑冷水,但 她仍堅持以自身所學回饋及貢獻社會,把音樂 帶進社區,擴大鄉親接觸音樂的機會,進而增 廣對音樂藝術的體認。

14

有別於前次的巡迴演唱,今年的唐伶樂集巡 迴音樂會採取了另一種形式。陳月蓮邀集了地 區老中青三代音樂愛好者共同投入,每一個場 次的演出人員皆不相同,曲目亦有不同變化, 同時結合各社區藝文團隊,作為今年巡迴演出 的最大亮點。其中,有位專唱老歌的演出者, 更迭聲感謝陳月蓮幫助她一圓歌星夢。


唐伶樂集

美的饗宴

▲ 唐伶樂集下鄉巡演,鄉親熱烈捧場

▲ 今年唐伶樂集巡迴演出 結合各社區藝文團體共同投入

然而陳月蓮的阿嬤,卻在巡演前幾日離世。 家人都力勸其取消該場巡演,「我永遠記得阿 公過世時,阿嬤跟我講,人啊,都會生老病死, 阿公過世了,你還是要做你自己的事。」回想彼 時,仍不免傷感。陳月蓮說,那時和家人溝通: 「阿嬤一定會希望我繼續做我的事。」所以,阿 嬤還沒出殯,音樂會就開始了……「一邊唱,一 邊想哭…」回憶中一幕幕歷歷如繪,彷彿昨日。

努力、堅持、骨氣,以美聲獻唱,陳月蓮一 步一腳印,推動藝術下鄉巡演,從事音樂教學 交流,提倡音樂多元融合,用心展演,全心回 饋。一路走來,她也感謝眾多貴人的支持與協 助,尤其是師長們長期以來的默默關注及愛護。

不求舞台上的光環 致力傳播藝術的真善美

二十餘年前在學生時代,那個一週裡至少有 五、六天泡在國家音樂廳的女孩,已是唐伶樂 集的負責人。陳月蓮相信,每一天都是積累, 每一個善舉善行都能循環,過去來自師長們的 關照和指導,現在她以自身專長回饋鄉里,一 曲歌罷,再一曲純真、純善、純美,逐步拼湊 理想的榮光與藍圖。

15


美的饗宴

八二三 60 周年 八二三砲戰 60 週年系列紀念活動

圖文 / 王先正

和平音樂會

和平金門,感恩當年

由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台灣金門同鄉會 總會主辦的「緬懷金門八二三 60 周年和平音樂 會」,於 8 月 17 日在金門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盛大演出。節目開始前,與會觀眾先高唱國歌, 向 60 年前在 823 犧牲的軍民默哀,主辦人翟宗 泉、李台山兩位理事長與陳福海縣長先後致詞, 縣長表示,六十年前的八二三,金門是烽火戰 地,但如今已變成和平基地,感謝所有為這塊 土地犧牲奉獻的人,當年的軍民合作,不分彼 此,只為保家衛國,更歡迎老英雄們重返金門。 八二三 60 周年,金門有很多紀念活動,用最虔 16

敬的心感念前輩在艱苦年代付出的血汗,八月 五日兩岸合作接水,不僅僅是接水,更要接電、 接橋,金門好,兩岸才會好。

回顧當年

現場放映影片《光輝的八二三》,藉此回顧 當年八二三砲戰,英勇國軍奮力抵抗襲擊,金 門同胞在砲火下刻苦生活,敵人無預警奇襲, 彈指間落下數量驚人的砲彈,出動海、空軍狂 掃濫射、轟炸機場等地,國軍集中火力,對危


八二三 60 周年

和平音樂會

美的饗宴

金門合唱團(上) 年過七十的舞者(右上) 新節慶合唱團(右)

台上台下全體律動

害極大的敵砲兵進行反制,致敵人損失慘重, 被迫停止射擊,而後美軍支援國軍八吋榴彈砲, 使我軍如虎添翼,自走砲也加入砲戰,使反砲 戰火力大為增加,敵人受創嚴重,只能宣佈單 打雙不打。

名歌伴名舞,引人思當年

觀影結束後,金門合唱團出場,金門縣合唱 團已成立三十餘年,團長陳福海縣長,指揮李 永舜老師,伴奏徐元妤老師,更為大家獻唱三 首名歌,《月琴》由女高音許瑞芬起音,「再 唱一段思想起」,引眾人回憶當年;《秋風夜 雨》是楊三郎作曲的台語歌謠,旋律極為優美; 《料羅灣》是李中和作曲,金門人熟悉的老歌 曲,配上團員美妙歌聲,觀眾聽了如痴如醉,

不捨結束。緊接著,臺北市律動舞蹈推廣協會 由林美雲、莊月芳老師指導的律動舞蹈《上菜 秀+媽媽咪呀》、《BooM 十 Rundevilrun》、 《車站》、《天天月圓》,以舞蹈述說精采故事, 更讓人驚訝的是,舞團有位舞者居然已是七十 多歲的阿嬤,仍堅持跳著感動人心的舞蹈。

隨著音樂,讓身體自由律動

由陳雲紅老師指揮,王乃加伴奏的新節慶合 唱團帶來《Youraisemeup》、《茉莉花》、《快 樂的聚會》幾首輕快動聽歌曲,加上諧趣動作, 深深吸引眾人的目光,而金門合唱團與新節慶 合唱團大合唱《龍的傳人》,更唱出民族心聲, 主持人也邀請觀眾一同隨著節拍,讓身體律動, 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這個充滿美好音樂與和平 的夜晚。 17


明華園劇團蒞金演出,以精彩表演藝傳浯島 八二三砲戰 60 週年系列紀念活動

明華園歌仔戲演出 鄉親擠爆演藝廳

▲ 現場座無虛席

18

文 / 宋民 圖 / 金門文化局

金門文化局為舉辦八二三砲戰 60 週年紀念活 動,今年特別邀請明華園黃字戲劇團來金表演, 於 8 月 11、12 日分別演出「隋文帝一統南北朝, 秦叔寶長安觀花燈」、「秦叔寶策馬楂樹崗, 伍雲召力戰無敵將」兩齣經典大戲,以精彩戲 劇表演藝傳浯島,傳統戲曲結合現代舞台燈光 特效,讓觀眾欣賞到不同於傳統戶外歌仔戲的 精彩節目。

台灣規模最大的歌仔戲團

「明華園」創辦人陳明吉於辭世後,膝下育 有一女七男,在編導陳勝國提議下,各分團統 一命名,在「明華園」之後加上「天、地、玄、 黃、日、月、星、辰」為各分團團名,以茲區 別;各分團雖以「明華園」為旗幟,實際上卻 是各自運作,「黃字團」於民國 87 年正式成軍,


明華園歌仔戲

由陳勝國(陳明吉四子)擔任編導,陳子陽(陳 勝國長子)擔任團長,團員計有翁妙嬅、馬麗 卿、盧雪華、陳貴珠、陳子羲、陳子懿、陳孝駒、 陳書涵、陳子琥、陳子羽、陳孝駿等共二十多 位,結合「明華園」第二代戰將與第三、第四 代的生力軍,平均年齡在 25 - 30 歲之間,為 台灣歌仔戲注入新血。 「黃字團」一向活動於民間節慶廟會與建醮 慶典,也曾應邀至校園演出,與師生交流民間 藝術,成軍雖短,演員雖年輕,但受歌仔戲前 輩們薰陶,將事業當成興趣來訓練培養。劇團 中分工合作,各司其職,足有能力接受挑戰, 創出佳績。

此次演出採索票入場,吸引鄉親扶老攜幼一 同觀賞,文化局長呂坤和也到場與觀眾一同看 戲,他表示,這次演出的兩齣大戲都是精彩武 戲,結合燈光特效,讓人耳目一新。 明華園歌仔戲現代化的呈現方式,不僅掌握 戲劇表現力,而且親近觀眾、手法靈活、風格 獨具。劇作題材廣泛、寓意深遠,為歌仔戲開 拓當代視野。從劇本到舞台,結合各種技術, 活化傳統戲劇,難怪總是吸引眾多鄉親到場觀 賞,佳評如潮!

美的饗宴

▲ 明華園的精彩武戲結合 燈光特效,讓人耳目一新

▲ 「隋文帝一統南北朝,秦叔寶長安觀花燈」 描述唐朝開國功臣秦叔寶、程咬金等人 不打不相識的故事

▲ 「秦叔寶策馬楂樹崗,伍雲召力戰無敵將」 是南陽侯伍雲召為父報仇,對抗暴虐的故事 19


美的饗宴

朱宗慶打擊樂團

八二三砲戰 60 週年系列紀念活動

《打響金門》 紀念 823 砲戰 60 週年

今年適逢 823 砲戰 60 週年,譽滿全球的朱宗 慶打擊樂團應金門縣文化局邀請「紀念 823 砲 戰 60 週年」,8 月 23、24 兩日晚間 7 時 30 分 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兩場《打響金門》 音樂會。副縣長吳成典、文化局長呂坤和、民 政處長陳永明等人親臨現場聆賞,這場意義非 凡的音樂饗宴,金門鄉親與擔綱演出者都躬逢 其盛,人潮擠爆現場,精采演出博得滿堂彩。

台灣擊樂教育第一人

朱宗慶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現臺 灣藝術大學)音樂科,隨後至奧地利維也納音 樂院深造,民國 71 年獲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為 華人世界獲得該項文憑第一人。回國後,朱宗 慶擔任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積極活 躍於音樂舞臺。在缺少資金與援助的情形下, 仍然堅持自己夢想,於民國 75 年成立朱宗慶打 20

圖文 / 楊威廉

擊樂團,為台灣第一支專業打擊樂團,也是國 際少數能融合傳統與現代展演風格的團體,廣 受專業社群與社會大眾的喜愛與肯定,並一路 延伸至國外,成為臺灣打擊樂對外的第一把交 椅。

32 年來,朱宗慶打擊樂團以台灣為家、世界 為舞臺,結合演奏、教學、研究、推廣工作, 持續分享感動的節奏,帶動現代打擊樂發展, 並數度受邀赴全球三十二國及地區演出近三千 場,委約創作達 230 件作品。透過朱宗慶所創 辦的一系列教學系統,臺灣已有超過十三萬的 打擊樂學習人口。朱宗慶並於 105 年榮獲「國 際打擊樂藝術協會」頒發名人堂獎座,成為首 位贏得國際打擊樂界最高榮譽的華人,可見朱 宗慶藝術總監在打擊樂的非凡成就,致力推動 台灣成為世界打擊樂的發展重鎮。


◀ 演出者邀請台下觀眾一同加入即興表演

《打響金門》 紀念 823 砲戰 60 週年

美的饗宴

朱宗慶打擊樂團以擊樂的豐富音色和金門鄉親分享音樂之美

民國 97 年樂團曾應邀參與文建會所舉辦的巡 迴基層演出活動,於金門舉辦擊樂講座和演出。 睽違 20 載,樂團在「紀念 823 砲戰 60 週年」 晚會中再度《打響金門》,演出樂團拿手曲目, 與金門當地民眾分享平易近人的音樂之美,享 受震撼打擊樂的魅力。

以擊樂重新演繹金門

本次《打響金門》音樂會,曲目安排別具意 義,其中金門文化局委約知名作曲家劉長遠老 師創作的曲目〈海印鐘聲〉,更入圍第 29 屆傳 藝金曲獎「最佳創作獎」。以海邊傳來海印寺 的鐘聲為題,展現了金門人生活的畫面,中段 不諧和的和絃則帶出砲火連天的戰地歲月。原 為金門國樂團的合奏曲目,改編為打擊樂版, 透過打擊樂豐富的聲響音色來詮釋金門,呈現 出另一番風貌,與在地民眾一起「打響金門」。

副 縣 長 吳 成 典 表 示, 八 二 三 戰 役 事 件 對 金 門、對兩岸來說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 應記取歷史意義,並珍惜現今和平的氛圍,更 要感念過去為和平所犧牲奉獻的一切。今年為 八二三 60 週年所舉辦一系列的音樂會活動,是

從歷史中思考戰爭對國家的意義,尤其是得來 不易的兩岸和平,希望以音樂取代砲聲。

當年的戰爭也突顯金門扮演兩岸和平的重要 關鍵,讓更多世人瞭解「戰爭無情、和平無價、 交流無悔、合作無敵」。在兩岸關係趨冷敏感 關鍵的此時,金門有著刻骨銘心的悲痛歷史記 憶,見證兩岸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過程,相信只 有互惠合作才能得到雙贏。 文化局長呂坤和則表示,對金門人來說,過 去兩岸烽火連天的危急時刻,單打雙不打的不 安全感,已經深深烙印在金門人心;透過朱宗 慶打擊樂團演出「打響金門」音樂會,以豐富 的聲響音色傳頌世界和平。

▲ 演奏之外,舞台上的演出互動表現 出舞台劇般的戲劇張力

21


洪明燦書畫展

美的饗宴

圖文 / 君影

金門書畫名家洪明燦 ,於 金門縣文化局第二展覽室舉 辦「 平 生 寄 懷 ─ 洪 明 燦 書 畫 展」,展出內容為其近五年內 創作,共計八十四件書法和水 墨畫作品。開幕茶會當日,文 化局副局長黃雅芬、金城鎮民 代表會主席陳天成、金門縣美 術學會理事長吳鼎仁、金門縣 書法學會理事長吳宗陵,以及 地區藝文界同好等,百餘人到 場共襄盛舉,賓客盈門。

洪明燦,金門人,1954 年生。台南師範專科 學校美勞組畢業、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暑研所 結業、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研修班結業。曾 任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金門縣社區大學書 法老師,出版過多本畫冊及文集,每年的驅山 走海聯展中都能窺見洪明燦的書畫作品。而「平 生寄懷」個展,是繼 1996 年後,第五度舉行的 個人展覽。

地區藝文界同好前往展場共襄盛舉

22

平生寄懷

洪 明 燦 表 述, 自 己 是 以 一 種 態 度「 平 生 寄 懷」,用筆墨發抒情感,並從民國 73 年起至今, 投入書法教育的傳佈和推廣工作;一直以來洪 明燦所秉持的藝術創作理念,即是師法自然、 汲古生新;以及定期舉辦作品展覽,反觀自己 書畫有無改變精進。

洪明燦舉例指出,清初畫家石濤,擅長山水, 常體察自然景物,主張「筆墨當隨時代」,畫 山水者應「脫胎于山川」,「搜盡奇峰打草稿」, 進而「法自我立」。所畫的山水、蘭竹、花果、 人物,講求新格,構圖善於變化,筆墨恣肆, 意境蒼莽新奇,一反當時仿古之風。他也是中 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 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洪明燦書畫展

美的饗宴

歷年展覽經歷

1996「平生寄懷」書畫個展於金門縣立文化中心

2002「平生寄懷」書畫個展於金門縣文化局 2004「洪明燦、蔡宏霖」雙人聯展於台南市社教館 2013「平生寄懷」書畫個展於金門縣文化局

「山海凝觀│洪明燦金門寫景」水墨個展於金 門尚義機場、水頭碼頭出境區

「平生寄懷」書畫個展於金門縣烈嶼鄉文化館

出版畫冊

1996「平生寄懷書畫集」 2002「平生寄懷書畫集」

2007「平生寄懷素描水彩集」 2013「平生寄懷書畫集」

「平生寄懷│洪明燦走讀烈嶼鄉文化館」

出版文集

1998 「藝動的心」 2005 「華枝春滿」 洪明燦「平生寄懷」書畫展展出其近五年內的作品

2008 「藝海騰波」 2011 「山水之間」 2014 「毫光墨香」

另外,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以創作山 水畫為主。在山水畫方面,李可染主張「可貴 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 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 獲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 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 之于單純。 洪明燦也以金門這些年來,文化局盡心盡力 推廣藝文活動,值得嘉許肯定,並對金門美術 運動第二代,誠懇建議縣府,金門要有嶄新的 藝術館,更要及時來典藏當代藝術家作品,避 免其流失。

▲ 開幕當日賓客雲集

23


戀戀針線情 美的饗宴

百年縫紉機特展

圖文 君 / 影 24

在胼手胝足的年代,衣裳上常見的縫補痕跡, 不僅反應了時代的艱辛,更填補了當時人們的 儉樸與感恩。而縫補的最佳利器,除了老母親 的雙手外,「針車」(縫紉機)更是直接代表物。

大同西服社 「戀戀針線情─百年縫紉機特展」是由金門針車達

人楊銘達策展規劃,楊銘達娓娓談起其中一台縫紉機 來由,五十多年前,老闆楊丁財創立了大同西服社, 楊阿伯手藝精湛,由他親製的西裝遠近馳名,在金門

軍管戰地政務時代,大同西服社更是軍公教人員訂製 制服的特約商店。當時許多名流士紳、高官達人,都

以擁有一套楊阿伯量身定做的手作西裝為傲。隨著金 門戰地政務解除,手作西裝需求量逐漸減少,楊阿伯

也在十幾年前光榮退休,從此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 ▼ 大同西服社 楊丁財老闆縫紉機 1960 年代製造 縫紉機上照片為楊丁財老闆肖像


▲ 展出的每一台縫紉機都是具有百年歷史的珍貴古物

楊 阿 伯 為 人 海 派 幽 默, 凡 事 不 與 人 計 較,

還 有 金 源 利 五 金 行 許 老 闆 母 親 的 縫 紉 機, 翁

銘 達 提 到, 雖 然 楊 阿 伯 已 於 去 年 往 生, 但 其

陶 藝 坊 王 明 宗 典 藏 的 縫 紉 機, 以 及 薛 素 惠 女

其 兒 女 均 有 所 成, 皆 為 社 會 之 中 流 砥 柱。 楊

為 人 風 範, 及 數 十 年 來 對 自 家 明 昌 針 車 行 小 店 針 線 耗 材 的 捧 場, 仍 令 他 深 深 感 動 懷 念。

在 取 得 其 公 子 楊 再 平 慷 慨 同 意 下, 將 楊 阿 伯 的 縫 紉 機 具 跟 相 關 針 織 配 件 器 材, 一 併 在 此 次的展覽中,呈現在大家眼前。

古董縫紉機 見證金門百年歷史

除 了 楊 丁 財 阿 伯 的 縫 紉 機 外, 也 有 同 樣 是

古 董 收 藏 愛 好 者, 暱 稱 小 王 爺 的 王 鉦 峰, 他

個 人 也 慷 慨 借 展 共 五 台 百 年 歷 史 的 縫 紉 機。

文 奧 阿 嬤 的 嫁 妝 老 古 董 縫 紉 機, 浯 洲 風 獅 爺 士 購 買 自 廈 門 古 物 商 店 的 老 古 董 縫 紉 機 等, 這 些 都 是 歷 經 百 年 歷 史 的 珍 貴 古 物, 紀 錄 一 針一線的縫紉歷史。

楊 銘 達 先 生 更 進 一 步 說 道, 此 次 在 金 門 縣

文 化 局 展 廳 所 展 出 的 每 一 台 縫 紉 機, 背 後 都 有 蘊 含 感 人 又 溫 馨 的 故 事, 意 義 非 凡, 他 也

邀請大家一起來見證金門縫紉機的百年發展 軌 跡, 緬 懷 清 末、 民 初、 日 據 時 代 乃 至 軍 管

戒 嚴 時 期 及 現 代 各 式 各 樣 的 縫 紉 機, 透 過 縫 紉 機 乘 載 的 記 憶, 端 看 更 多 屬 於 金 門 的 歷 史 點滴。

25


金門

兩岸一家親

美的饗宴

大陸印象攝影展 ˙

由文化局策劃「金門 ˙ 大陸印象攝影展」, 透過兩位攝影師—黃水盛及黃火盛的鏡頭,讓 大眾一起領略海濱的金門與內陸的南北疆之美。 大陸、金門兩岸咫尺相連,分住兩地的人們 背景同源,縱然有不堪的煙硝往事記憶在心頭, 但隨著時光星移斗轉,兩岸也漸漸融合發展, 至今商貿往來交流熱絡,早是一番新景象。本 次展出的攝影作品,拍攝地點分別為新疆、金 門兩地,鏡頭下展出兩岸風土人文的異同,有 助彼此的相互理解。 26

文 / 詹宗翰 圖 / 新疆黃火盛 ‧ 金門黃水盛

金門印象

金門長期以來,在煙硝戰火中閃躲過日子, 近幾十年來轉變為一片祥和氣象。鏡頭前的今 日金門,水清草長樹綠,太湖碧水映照青山太 武,落日霞光飄灑在料羅灣上;閩南聚落,述 說歷史的痕跡;番仔厝散落各地,展現金門人 出外打拼,榮耀歸故鄉的心聲。黃水盛用相機 深耕金門,用影像詮釋鄉親的生活面貌,紀錄 信仰虔誠、念善行善的在地人在慶祝媽祖聖誕 千秋、城隍遷治時的熱鬧景象。還有那老屋殘 壁,見證曾經的興起與衰敗,表現出金門生活 的本質、地方故事的原貌與樸實。


27


美的饗宴

大陸風情

大陸地域廣袤,幅員遼闊,常見國人至沿海 一帶觀光旅遊,但真正走進內陸的人們相對少 數。黃火盛以偏鄉邊疆為本次攝影展主要軸心, 藉著隨車團遊,從旅人的觀點切入,提供不同 的視野,尋求文化更寬闊的角度,透過鏡頭, 捕捉這片土地上每個令人感動的剎那,紀錄每 一幅珍貴的瞬間。瑞雪紛飛的賽裡木湖,湖面 晶亮如一顆璀璨的藍寶石;乾涸的沙地上,金 黃燦爛的胡楊林;羊群奔馳,揚起滾滾沙塵。 讓我們一起經由深刻動人的影像,感受不同民 族、多樣文化的塞外風情,與南北疆人們真切 的生活樣貌。

28


王明宗陶藝展 圖文 君 / 影 王明宗解說其作品蘊含意義

金門著名陶藝家王明宗,於金門縣 文化局推出陶藝作品展,並與漳州 攝影作品共同聯展,各展出三十五 件作品,吸引許多鄉親民眾踴躍到 場觀展,領略陶藝之美和攝影天地。

美的饗宴

王明宗以風獅爺為創作核心,其作品享譽兩岸

風獅爺代言人

王明宗,享譽海峽兩岸,素有「風伯的傳人」 之稱。金門百年歷史的風獅爺,象徵「鎮風止煞」、 「祈祥求福」等傳統文化意義,一直是金門島上 代表性的信仰指標,也是金門地方最具特色的人 文圖騰。王明宗以風獅爺為文創題材,結合獨創 的高粱植物灰釉,依循傳統柴窯高溫技法,燒製 出一系列陶塑風獅爺作品,潛心陶藝創作 30 餘 年,成功將百年風獅爺神祇捏塑成金門民俗特色 代表作品,並加以推廣及傳承。 王明宗認為,傳承百年的風獅爺是金門居民共 有的文化財,是珍貴特有的人文資產之一,由其 主持的『浯州陶藝』─更可謂是金門風獅爺的創 始者,以當地原料為材,風獅爺為創作核心,所 燒製之風獅爺氣勢磅礡渾厚、造型豐富多樣,亦 有『風獅爺的故鄉』之美譽。

▼ 王明宗的陶藝創作豐富多樣

29


美的饗宴

2018

驅山走海 寫生展 圖文 / 許俓

烈嶼藝文飄香,「驅山走海」寫生聯展已持續辦 理十二年,每年皆於烈嶼鄉文化館展出,畫友們 以彩筆揮灑出金門人文風情,就像「驅山走海」 一樣,把山水的美麗景像展現在人們眼前。

筆繪金門二十年

早年一群畫家基於對故鄉金門的喜愛,運用 彩筆,結合個人之念、豐富情感勾勒出一幅幅 金門家鄉風貌,進而集結舉辦畫展,意外開啟 金門寫生風潮。之後陸續更多畫家加入,以「驅 山走海」為名,於民國八十七年辦理首展,開 啟金門寫生聯展序幕,迄今邁入 20 年。 時代腳步急遽推進,金門自解嚴開放以來, 金門原鄉面貌正急速改變中,畫家們期盼能為 後代留下一些歷史遺跡創作,逾二十年的累績, 深入金門家園各個角落,挖掘許多不同創作題 材,展現金門鄉土的豐美和風貌。此次聯展內 容共展出五十七幅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透過 畫作,與民眾分享繪畫創作時的情感與體驗。 30

烈嶼島之美

該畫展連續十二年到烈嶼展出,畫家們也曾 以小金門的風緻為主題,運用各式不同材料彩 筆,繪出烈嶼古厝、田園、海岸、山林的美, 讓烈嶼這一處島嶼更加五彩繽紛,留下文化藝 術資產,為烈嶼注入一股藝術文化活力,豐富 鄉民生活。

參展畫家 風格各異

楊天澤—大塊鋪陳、放懷不拘。翁清土—筆 調細膩、形色豐富。李苡甄—自然潔淨、恣意 率真。唐敏達 -- 筆調細膩、層次豐富。洪明燦— 擅長以「素描」做為呈現的主調。張國英—去 繁就簡、精確練達。顏國榮—肌理溫潤、色彩 穩定。董皓雲—理性分析、熱情洋溢。洪永善— 觀察入微、雋永悠遠。蔡儒君—靈動雅淡、情 韻綿渺。洪明標—清新脫俗、鄉情濃溢。陳秀 娟—用筆奔放,色彩豐富。


圖文

詹 / 宗翰

獲頒百位小畫家 —

兒童繪畫比賽

閱讀分享

一○七年兒童繪畫創作比賽活動,報名參賽者 多達三百多位小朋友,最後共一百位小畫家脫 穎而出,獲頒獎項予與肯定。

小畫家 大肯定

頒獎典禮當日,活動現場十分熱鬧紛紜,眾 多小得獎者及家長陪同。頒獎者文化局長呂坤 和,相當肯定每一位獲獎的小小藝術家,讚許 小朋友們優異的藝術天分,擁有豐富聯想力及 創作力。透過學習繪畫,同時可訓練培養專注 力,這是對兒童未來學習各項事物的重要能力 之一,將更加提升學習成效。家長亦可利用假 日時光,親子一起欣賞畫展、共同參與藝術活 動,增進家庭情感以及藝術涵養,皆有助孩童 多方面發展。

五感體驗 成長學習

頒獎儀式開始前,參與家長與小朋友們都相 當熱衷欣賞得獎作品,彼此熱烈討論。得獎小 藝術家興奮地拉著爸爸媽媽到自己作品前,驕 傲的向他們展示成果,好不雀躍;家長也開心 地回應,進而與小朋友討論,關於作品的細節 點滴。藉由繪畫比賽過程,發掘孩子們的興趣 與能力,展現孩子們的觀察力與思考,小小競 爭者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獲頒獎項更進而增加 自信心。同時親子間也更多共同話題與互動, 讓小朋友們經歷一場相當有意義的比賽體驗。 31


認識前人的智慧 閱讀分享

─「走讀植物染」 工藝課程

圖文 / 鄭碧珍

金門縣文化局在蔡厝活動中心及碧山東店 社區活動中心舉辦「走讀植物染」推廣活 動,吸引許多民眾報名參加。希望透過「走 讀植物染」課程來引領鄉親走入圖書館,認 識前人智慧,充實自我。 此次特別邀請「台灣程果生活文化創意藝 術協會」理事長賴絮朎示範教學。賴老師目 前從事文創工藝工作,在「南華大學」與「嘉 義社區大學」傳授藍染工藝的傳承課程。賴 老師藝術觸角多元,在藍染工藝之外,也從 事石頭彩繪和其它綜合媒材的創作。

◀ 賴絮朎老師示範教學, 煮染時須持續翻動

32


走讀植物染

學員認真學習製作植物染的每一工序

從大自然中採集原料

賴老師從大自然中萃取礦物與植物等染料, 對染料知識如數家珍,如:洋紡紗使用胭脂蟲、 生蠶絲用七里香馬藍染、喬其紗用烏桕、烏桕 也染天然棉麻、雙皺紗用洋蔥皮茜染、福木加 藍染麻絲混紡茜草。茜草別名蒨草,為人類最 早使用的紅色染料,是我國古代文獻記載中較 早出現的植物染料之一。茜草的根可作紅色染 料,色澤嬌艷而略帶黃光,染色牢度非常好。

第一天的課程以認識金門在地染色植物為主, 老師親自導覽煮染植物的採集準備,學員拿起 裝備手套、水、帽子實地走讀鄉間小路,才發 現平日路邊不曾多看一眼的植物,竟是天然藥 草。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採集了烏桕 樹和山梔子樹葉作為染材,學習前人智慧,利 用天然植物萃取顏色,製作出獨特的染織品。

閱讀分享

走出戶外採集植物,作為染液原料

採集回材料後,即進行小方巾的植物拓染、 大方巾的圖樣設計、烏桕束口袋的花樣設計…… 等創作工序,烏桕束口袋煮染後經過水洗晾乾、 穿繩即完成。接著學習製作植物染的印葉彩蛋, 因為色素完全來自天然植物,彩蛋是可以安心 食用的喔。

第二天的課程則是煮染、縫、紮、夾、綁技 法的應用設計、環保袋、套染技法。學員們一 起採集了木麻黃,整理清洗後煮成染液,然後 將所縫製的環保袋、大方巾放入,經泡煮、泡 水清洗、晾乾即完成。 在化學原料充斥的年代,植物染這樣全天然 無污染的工藝,顯得難能可貴,每一件植物染 製成的織品,都是獨一無二,絕對不會與人「撞 衫」的藝術品。

33


閱讀分享

楊清廉紀念館

翻轉空間 多元活化再利用 憶父紀念館

文 / 呂美慧 圖 / 文化局

「楊清廉紀念館」為已故楊忠禮博士於家鄉東堡的祖厝基地上所構建,2005 年籌 建,工事歷經 2 年,於 2007 年正式落成。楊清廉為楊忠禮父親,18 歲偕妻黃金切 女士南渡馬來西亞發展,並孕育楊忠禮等手足 9 人。事業有成的楊忠禮博士為感念 其父一生辛勞,同時教育子孫飲水思源,特於昔日父親出生成長之舊址,興建「楊 清廉紀念館」。 該館結合明馨祖祠與展示廳的 3 層樓中 西合璧建築,同時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營 造出氣勢恢弘的氛圍,門首特別選用高達 兩層樓的 4 根石材圓柱,1 樓展示廳中則採 取圓形立柱的設計,以凸顯其氣派及南洋 特色。樓層規劃方面,1 樓主要展示楊清廉 夫婦生平事蹟與東堡村、楊氏宗族的發展 資料,2 樓以楊忠禮之企業與家族成員故事 為主,3 樓則以祭祀廳的構想設計,設有神 龕、子婿燈、天公燈、天公爐等傳統閩南 祖祠陳設 然而「楊清廉紀念館」長年閒置,楊 忠禮生前一直希望縣府能加以活化利 用,日前縣長陳福海巡視該紀念館,經 社區會員當面陳情,縣長允諾全力協助 空間活化,由文化局舉辦空間活化閱讀 推廣活動。

34

◀ 共計三層樓的紀念館建築,結合一、二樓展示 廳以及三樓祭祀廳,建築風格中西合璧,門首 更特別選用高達兩層樓高的四根石材圓柱,打 造建築氣勢恢弘,別具特色。


楊清廉紀念館 空間活化

閱讀分享

◀ 文化局局長共同參與「空間活化

閱讀推廣活動—陳志緯貝殼教學 DIY」活動現場。

貝殼達人陳志緯

老建築注入新活力

文化局為考量中東堡社區居民多為銀髮族及 小朋友,因此在活動規劃上,以老年人及小朋 友為主題來做不同的規劃,盼藉由簡單的活動 讓參與者可以動動腦、動動手,讓身心更具活 力,同時也希望透過活動增進親子間的情感, 讓家人情感更為融洽。 文化局於楊清廉紀念館舉辦「空間活化閱讀 推廣活動—端陽香包製作」,活動當日吸引不 少鄉親前往參加,辦理成效卓越,好評不斷。 之後接續辦理「空間活化閱讀推廣活動—陳志 緯貝殼教學 DIY」,並配合圖書巡迴車下鄉送書 推廣閱讀,圖書巡迴車開抵至楊清廉紀念館戶 外廣場,提供借書服務,有效利用圖書資源, 增加書籍流通率,活動更強化民眾參與文化活 動的便利性。文化局全力推展「楊清廉紀念館」 空間活化政策,帶動參觀人氣,提升文化素養,

「空間活化閱讀推廣活動— 陳志緯貝殼教學 DIY」,獲邀教 學的金門藝術家貝殼達人陳志 緯頗負盛名,自國小開始對貝 殼藝術創作產生興趣,經常在 金門海岸撿拾貝殼,多年來對金門沿岸的貝殼 如數家珍。其創作方式,早期以撿拾到的素材 來構思創作,近來則多是先構思後尋素材,取 材大自然,同時也透過貝殼關注生態環境的變 化。其作品均以貝殼製作,天然原色,日前也 在文化局進行展出,當時來金交流的法國尼魯 達中學(College Pablo Neruda)師生,也對其 作品感到驚艷不已。此次活動除讓「楊清廉紀 念館」洋溢書香,更讓「拼貝達人」陳志緯帶 領民眾走入貝殼的世界,展開拼貝初體驗。

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 陳志緯作品 — 扶桑花

35


我愛作文夏令營 閱讀分享

寫作起步走!

文化局「2018 年暑期我愛作文夏令營活動」 基礎班日前舉辦活動結業式及作品發表,結業 式當天由學童上台分享創作理念與構想,專業 指導老師進行講評。文化局局長呂坤和也親臨 現場勉勵學童,參與成果發表活動,聆聽優秀 得獎作品,同時進行頒獎儀式,共頒布 15 名獲 評選優等學童,贈予獎狀及獎品以資鼓勵。

小小作家 培育計畫 暑假期間,文化局為延伸縣內國小學生對於 學習的興趣,培養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持續辦 理作文夏令營活動,活動對象針對縣內國小三 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並委由具有多年授課經 驗,且擅於指導兒童閱讀與寫作的蔡發色老師 擔任指導老師,以及深受同學們喜愛,同樣長 期協助閱讀寫作教育的江芳瑜老師從旁協助。 活動主要由兩位專業指導老師針對作文方面提 供必要指導,培養學童的作文基本能力,並督 促學童養成自動自發的閱讀好習慣。

篇篇作品 精彩紛呈 在歷經多日的課程講授與實作練習,夏令營 活動尾聲也舉辦結業儀式,由表現優異的學 童上台分享自己作品,台下學童進行觀摩 賞析,最後再由老師進行專業的技巧解 說與評述。此次發表作品饒富趣味,除 有敘事題材的「下雨天」、擬人化的「我 是黃鼠狼」、改寫經典的「白雪公主與 壞皇后」和「龜兔賽跑」,以及描寫 36

文/呂美慧

人物的「我的家人」與「我的好朋友」,類型 多元、層次豐富,文字真摰又不失純真,讓兩 位師長及與會的文化局局長呂坤和都對學童的 表現感到驚艷、讚不絕口。 文化局局長呂坤和表示,作文奠基於閱讀, 這次表現優秀的作品中,有不少同學在寫作時 都能廣泛運用成語,難能可貴。同時也鼓勵學 童持續閱讀與創作,建議同學多閱讀詩書古文 經典,學習古文中的詞藻及語彙,將來寫作就 能信手拈來、出口成章。

而本次獲評選獲獎的 15 名同學名單為(以筆 劃順序)王永潔、李尊、林妤恩、周子淳、周 芊妘、翁子晴、翁子彧、陳宥竹、陳敏碩、黃 歆寗、楊采璇、楊采寰、楊苡辰、蔡守致、蔡 瀞宸。本次活動也將從所有學童們的日常作品 中,包括作文及繪畫,擇優集結成冊,由文化 局出版並贈送給每位參與學童留念。 ▼文化局局長呂坤和頒獎致贈 15 名表現優異 學童,以資鼓勵,會後合影留念。


我愛作文夏令營

閱讀分享

▼ 夏令營結業式當日,擇優展示參與學童作品,除展示 文字創作,也有優秀插畫繪圖作品。

下課十分鐘 陳宥竹

我是黏土 周芊妘

我是黃鼠狼 楊苡辰

37


爸氣十足 —親子共讀 閱讀分享

文 / 詹 宗翰 圖 / 文化局

金門縣文化局為推動金門成為閱讀島,由金 門公共圖書館全力推廣閱讀、行銷館藏資源, 鼓勵讀者外借圖書資料,培養全民閱讀風氣, 鼓勵大家讀好書、借好書,以體現「富而好禮」、 「富而好書」的書香社會,希望民眾共同享受 閱讀的樂趣。

父愛伴讀 甜蜜幸福

為鼓勵家長在暑假期間帶領家中小朋友,多 利用圖書館資源,特別舉辦「爸氣十足借書排 行送好禮」活動,其主要目的,希望平日忙於 工作的爸爸,與小孩有更多相處時光,培養親 密的互動關係,享受親子共讀的美好幸福。

據美國學者研究發現,爸爸陪孩子閱讀比媽 媽效果更佳。當爸爸做為書本的閱讀者,對孩 子的幫助反而比細心的媽媽更大,在閱讀的過 程中,爸爸更容易引發發散性的思維和更有想 像力的討論,因而對孩子特別是女孩的語言發 育更有幫助。經由爸爸的導讀,有別於媽媽, 提供孩子不同的閱讀體驗,爸爸的發散性思維 容易從書中的情節裡跳脫出來,幫助孩子更關 注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連結,引發孩子多動腦筋 思考,同一本書經過重新詮釋,孩子可能更喜 歡聽爸爸閱讀 !

金民愛閱讀 ▲ 由父親伴讀的親子共讀活動 吸引地區親子踴躍參與

38

圖書館希望提昇縣民借閱率和辦證率以及圖 書館來館使用率,讓閱讀率能於穩定中成長, 透 過 閱 讀 讓 金 門 的 改 變 看 得 見, 不 只 是 閱 讀 「量」的提升,更希望閱讀「質」更加昇華, 讓金門蛻變成優雅有文化氛圍的樂園。


思想起,曾經一起歌唱的日子

金門合唱團隊史略 —

金門合唱團隊史略

時光迴廊

圖文 / 應鐘

立冬前,最是宜人小陽春的午後,古「浯江書院」歌聲揚起,朱 子祠講堂匯聚了 60 人的「金門幼獅合唱團」於 1985 年 11 月 3 日, 就此成立。這是一群主要由學校教師發起,邀集愛唱歌的朋友,再 公開召募而成的團隊。當年金門長期軍事戒嚴,層層禁制中,選擇 與經常辦理青年活動的「救國團金門支隊部」協商,為地區民眾推 展音樂活動的歷史展開新頁。

金門幼獅合唱團

合唱團首先推選許銘豐為團長,指揮李永舜、伴奏吳碧玉,首席 男高音梁合法,首席女高音洪雪卿兼任副團長、總幹事王金國、總 務翁北魏、宣傳李麗羨、譜務許永和。之後人事更迭,伴奏以鍾麗 珍為主,副團長由盧紹文出任。從此維持每星期日下午 2:30~4:00 經常性練習,累積能量。

隔年 1986 年 4 月 7 日於「金門地區七十五年教孝月音樂比賽」 示範演唱,首度公開亮相。又於 5 月 11 日辦理「康乃馨的禮讚 -母親節音樂會」,活動現場金門高中大禮堂為之爆滿,座無虛席。 隨後仍意猶未盡,緊接又於 5 月 26 日的夏夜辦理「薰風曲」音樂會, 特別邀請了地區所有鋼琴老師輪番登台伴奏,當天下午排練時,恰 逢司令官趙萬富到社教館視察,一聲囑咐下,當晚縣長伍桂林率科 室主管及各級校長滿座聆賞,成了當時戰地政務時期傳頌軼事。 金門幼獅合唱團成員除了歌唱之外,更各懷不同音樂長才, 團員們經常聚會,逐漸蘊釀籌備,終於 1988 年 5 月 22 日成 立「金門縣音樂協會」,推選教育界耆宿盧錫銘為理事長。 已卸下幼獅合唱團長的許銘豐出任總幹事,更開始廣泛推 展音樂紮根工作,金門幼獅合唱團則由許永和接任團長。

▼ 金門幼獅合唱團於「金門地區七十五 年教孝月音樂比賽」示範演唱

39


時光迴廊

◀ 金城媽媽合唱團於 1992 年 母親節音樂會 相片提供 / 張含麗

據「金城民眾服務社」張含麗記載,1987 年 7 月 7 日成立「金城媽媽合唱團」,許永和、許 能麗先後出任團長,指導老師曾經有李永舜、 許瑞芬,以及向「金門文化工作團」借將的徐 家元、謝世剛等。1988 年母親節音樂會之後, 「金門幼獅合唱團」與「金城媽媽合唱團」合併, 由於男聲部的加入,稱為「金城合唱團」。但 後來男聲人數較少,又常稱為「媽媽合唱團」, 雖然其中也有許多未婚女性,大家並不介意。 「 金 城 媽 媽 合 唱 團 」 於 民 國 77, 79,80,83,84 等五年參加教孝月音 樂觀摩。也參加過民國 77,79,81, 85 這五年的「母親節音樂會」,更於 85 年 11 月 24 日由縣長夫人領隊,到 台北國父紀念館,參加中國國民黨舉辦 「情的呼喚 -- 永遠的微笑、永遠的愛」 黨慶活動合唱觀摩。

樂章悠揚 遍地生花

金城樂事繁忙,金湖地區按捺不住了。1988 年,在學生家長與同事熱情擁促金湖國中音樂 老師吳英,成立「金湖琴韻合唱團」,曾經在 學校音樂教室、教堂、民眾服務社練唱。黃素 芳、翁素珠先後出任團長,許寶勤、胡素華管 理財務,謝欣穎鋼琴伴奏。陸續參加地區合唱 觀 摩 與「 母 親 節 音 樂 會 」 演 出, 陳 月 蓮 說, 1992 年還曾隨團到擎天廳演出。1993 年,吳英 轉校遷台,琴韻合唱團告一段落。

金湖琴韻合唱團 1989.05.14. 參加「母親的禮讚」音樂會 相片提供 / 胡素華

40

金門婦女合唱團參加「情的呼喚 -- 永遠的微笑、永遠的愛」 1996.11.24 於台北國父紀念館 相片提供 / 張含麗


金門合唱團隊史略

1994 年,許銘豐創辦「金門實驗管弦樂團」, 又被選為金門縣音樂協會第三任理事長。再於 11 月成立「金門實驗合唱團」,指揮李永舜、 鋼琴伴奏陳蕙雯,在近車站的金城幼稚園大活 動室練唱。歌樂兩團邀得地區八成以上音樂教 師,參與經常性演練。各級學校管、絃、國樂 團紛紛成立,地區音樂紮根工作開枝散葉了。 1995 年,經由社教館推薦,金門縣音樂協會 榮獲文建會補助,擴大辦理各項培訓與活動。 其中,除了原有混聲四部演唱的「金門實驗合 唱團」,邀請留義大利演唱家吳宏璋客席指揮, 又再召集金城媽媽、金湖琴韻班底辦理「婦女 合唱團」,許瑞芬指揮,南門國中音樂班主任 趙開浚客席指揮,張資敏鋼琴伴奏。以及辦理 「兒童合唱團」,由李瑩映、黃淑芬指導。

「85 年母親節演唱會」於 5 月 12 日在社教 館(今文化局)舉行,「金門實驗合唱團」有 混聲、婦女、兒童三團,再邀請金門高中、金 城國中、中正國小、賢庵國小各校合唱團,更 有監察委員林孟貴率「林瓊瑤合唱團」與會, 四百餘人大會唱。 演出之後,社教館指示,合唱團實驗告一段 落,之後由社教館辦理。名為實驗團,是在嘗 試其可行性,更希望有朝一日納入正軌,音樂 協會因此欣然接受。再提出「金門實驗管弦樂

時光迴廊

團」所需資源更多,希望政府伸出援手,但長 官表示,管弦樂運作所需經費太多,暫不考慮。

1996 年 6 月,「金門實驗合團」三團同時停 辦,「金門社教合唱團」邀請原有團員,並公 開召募新血,10 月開始練唱。1997 年 3 月,改 名「金門縣合唱團」迄今。

2004 年,剛成立的「金門縣社區大學」派出 合唱團,由許銘豐指揮,陳淑敏鋼琴伴奏。從 每年參加全縣合唱觀摩,並經常演唱傳統南管, 金門腔閩南語創作歌曲。歷經 12 年,到 2015 年不再續辦。 2013 年,金門大學合唱團開始參加全縣合唱 觀摩,加入年輕生力軍,由陳月蓮指導。 2015 年,銘傳大學合唱團開始參加全縣合唱 觀摩,由海外生組成,帶來不同曲風,由陳月 蓮指導。

2016 年,「金門傳統音樂館」合唱團開始出 團,許銘豐指揮,陳淑敏鋼琴伴奏,逐年參加 合唱觀摩,不僅有「歌謠班」演唱傳統歌曲, 創作新曲,並加入「南管班」、「弦樂班」、「月 琴烏克麗麗班」編組樂團伴奏,展開一番新貌。

金門縣社區大學合唱團 2014 年金門詩酒文化節演出 ▼

41


口述歷史心得

《八二三史記》

八二三砲戰六十周年回憶

時光迴廊

李福井在浯江書院 講堂分享心得▶

圖文 / 王先正

今年適逢八二三砲戰六十周年,李福井先生 出版「八二三史記」系列套書,共計四冊:分 別為《太武山驚天一擊》、《軍民搏命護家邦》、 《漫天烽火遷徙潮》及《驀然回首看和戰》等。 這套書為李福井先生特別發願為金門敘寫的大 著作,並得到金門縣文化局支持出版。

「八二三史記」四書敘寫過程中,訪談對 象超過兩百人,採訪所到之處橫跨兩岸 三地,此處列出四則主題與人物故事。

823 砲戰首發戰事

民防勇士為戰殞身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爆發沒多久,司 令官胡璉將軍發表<告金門同胞書>。砲 戰爆發當天及隔天三位副司令官慘死,國防 部長也負傷。金門民防自衛隊隊員陳良義, 被派遣協助軍方搭牽電線設備,險些犧牲喪 命。八二三當日下午太武山慘遭共軍攻擊, 李福井採信陳良義與成仁的說法,歷經六十 年後勇敢揭密,認為太武山翠谷水上餐廳在 八二三下午遭受的攻擊,是中共米格機以低 飛方式迂迴來到太武山上,用以火箭襲擊, 並以水上餐廳受創的相片和翠谷受砲擊的 彈坑相片比對,佐證之。

金門民防自衛隊,被綁在戰爭的十字架 上,金門榜林村的王天生搶灘殉職,當李福 井訪問其遺孀,楊寶羨,滿腹戰役生活的 辛酸。榜林村的呂主權、呂主賜兄弟也同樣 搶灘殉難,白髮人送黑髮人,老父母痛入心 肝,當年只領喪葬補助費八仟元,日後家屬 申請軍勤補償金,被打了回票,家屬情何 以堪?嘉義梅山林德祿受砲傷雙眼失明六十 年。台南白河曾德義捐軀,留下三位孤兒與 寡妻。曾妻張秀麗與次子曾錦煌幾十年後, 來到金門八二三戰史館外的「哭牆」,找到 了丈夫、父親冰冷的名字。

42


《八二三史記》口述歷史心得

新書分享會上賓朋滿座,人人專心聆聽

時光迴廊

李福井分享創作暨書寫經過

八月十八日於朱子祠的浯江書院講堂舉辦新 書心得分享會,呂坤和局長親臨現場致詞,對 於李福井先生用心筆耕金門地方,敘寫紀錄金 門動人歷史故事,特別讚譽有加。李先生過去 擁有多部得獎作品紀錄,明年將逢古寧頭戰役 七十周年,李先生不落人後,繼續為金門投筆, 值得期待,也歡迎有志之士共襄盛舉。

黛琿,中正國小前校長張峰德,名城電視主持 人李有忠,廈大張清忠博士、洪春柳博士,金 門名書法家唐敏達伉儷,畫家李苡甄,寫作同 好王金鍊、王先正、李國偉,攝影家王賢德, 及書院會員許寶完等各方人士共襄盛舉。

新書分享會上賓朋滿座,有金大創校校長李 金振、林福德、洪萬福、李水木,金大老師林

關於「八二三史記」四書敘寫過程中,訪談 對象超過兩百人,採訪所到之處橫跨兩岸三地 (金門、台灣、大陸)。李先生娓娓分享書中 幾則主題與人物精彩故事。

影像故事再現 823

金門異鄉人在地情

八二三砲戰後,金門中學學生大舉逃難, 李福井以寫實照片回溯當年金門中學成立, 再挑選金門中學高中畢業師生攝影、遷台流 亡學生合影、金門中學初中第十屆乙班(王 恩典)的師生合影等圖像來說明。進而介紹 應屆畢業生李國榮、陳素民逃難的故事。用 一張百姓上登陸艇的相片,說明當年民眾紛 紛遷台逃難。更有一張相片紀錄當年共十一 家金門家庭,被安排住在屏東縣麟洛鄉新田 村的田中央,政府在此建了一列草房安置金 門難民。

李福井介紹來自小嶝島的許燕因緣際會來 金門,八二三砲戰,身受砲傷,人生從此變 調。又訪問自大嶝島的女砲班班長許麗柑, 其當年蓄意砲打金門,只為了替阿嬤報仇, 洩喪親之恨,因國軍飛機投彈,阿嬤喪亡無 情砲火。以及當年深圳圍頭村村民洪建財, 因在八二三砲戰有英勇表現,被中共譽為戰 地小老虎,如今卻變成金門人外公,他是第 一位嫁女到金門的圍頭人。廈門何厝有位何 明全參與民兵工作,中共將其故事加以報導 吹捧,成為<英雄小八路>,在不明的情況 下,變成外甥打母舅,因為何明全母親洪罔 市是烈嶼青岐女兒,洪罔市的兄弟洪清添在 青岐忍受外甥何明全協助中共砲擊。

43


圖文

楊 / 天厚 林麗寬

「東施娘仔」的故事

時光迴廊

44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西嶽天竺國藏版 清刊本中的紫姑神


「東施娘仔」的故事

「東施娘仔,東吱吱,教阮執筆畫花枝。 東施娘仔,東吱吱,教阮懂得針黹也會繡花。 東施娘仔,東嘛嘛,教阮會剪也會裁。東施 娘仔,東呀呀,教阮偷吃無腳痕。東施娘仔, 東施施,給阮織鞋好布邊。東施娘仔步步呢, 給阮咪項會(樣樣手藝皆精巧)。東施娘仔 真正賢慧,趕緊去『屎礐』拜雞腳,祈求女 紅巧。」韻律感十足,予人懷 念的「東施娘仔」歌謠,從高 齡 92 歲的李楊翠鈿女士口中, 親切又熟稔地唸唱起來,再度 喚起幾近失傳的傳統拜儀典故。 每逢元宵夜華燈初綻、月上柳稍時 分,正值荳蔻年華的羞澀少女,攜 帶 簡 單 供 品、 金 帛, 以 及 親 自 縫 製,象徵「東施娘」的布偶,或三 寸金蓮布鞋,至村郊俗稱「屎礐」 (傳統露天廁所別稱)的周邊開始祭拜儀式。 對著東施娘如呢喃般低聲輕訴心中訴願:盼 望嫁得如意郎、習得一手好針黹…等,無法 對外人道的心思情懷,東施娘一一傾聽。

時光迴廊

東施娘,民間習稱「冬身娘仔」,或「冬 生(施)娘仔」,典出醜女東施(或作才女 紫姑、戚夫人)。《金門志 ‧ 風俗記》載:「上 元祀神。……閨女賽紫姑,歌詞唧噥,俗呼 為東施娘。(詞曰:東施娘教儂挑,教儂繡、 穿針、補衣裳)。」民間俗傳東施外貌 不揚,但以女紅精巧著稱於世,元宵 夜於採摘花卉時,不慎失足跌落「屎 礐」而溺斃。為紀念多才多藝而又樂 心助人的「東施娘」,世人乃有拜東 施娘習俗,俾能承傳其針黹絕技。 這就是拜東施娘仔,為何選在臭 氣薰天廁所邊的緣由。 拜東施娘的習俗曾普及於大、小 金門各鄉鎮。攸關東施娘的身世, 據曾親眼目睹是項拜儀的林馬騰老 師於未刊稿的〈冬身娘仔〉指稱, 東施娘乃轉世投胎的「小花仙」,自幼即以 善刺繡、能縫紉而馳名遠近,是人人稱羨的 女紅高手,尤以刺繡一手栩栩如生的花鳥而 馳名。某日,東施娘於專注「樹梅」花蕊神 韻時,竟因失神踩空而自枝椏間跌落於「屎 礐」,並摔斷了一條腿,最後更因延誤就醫 而香消玉殞,徒留世人不勝唏噓。

「東施娘」 傳說典故

過去曾是人人朗朗上口的悅耳動聽歌謠, 蘊含多少年輕女子內心的憧憬,如果就任它 無聲無息地消逝在人們記憶中,豈不可惜? 童稚時期曾親身製作過「東施娘」布偶的呂 坤和局長,在文化傳承的強烈使命感驅使下, 啟動這項薪傳計畫,力邀熟悉掌故的長者從 事傳承工作,並委由筆者夫婦從文獻的爬梳, 嘗試去還原這項別具風格的民俗活動。因緣 際會的巧合,讓這班「薪傳列車」順利啟動。

另據陳炳容老師於《金門城》書中引用廈 門地區說法,東施娘即為誕生於廈門地區的 「紫姑」。紫姑自幼聰明伶俐,並以女紅精 巧享譽閭里。元宵夜不慎從「山桃花」枝幹 墜落跌斷一條腿,並淹死於「屎礐」的嚴重 意外。不幸事故讓愛護她的「粉絲」呼天搶 地,悲痛萬分。據考證,紫姑為唐時人,姓

45


時光迴廊 ◀ 李楊翠鈿老夫人於塘頭 村民宅天井為國小學童 示範「東施娘」布偶製 作神情 李有忠 / 攝影

何,名媚,字麗卿。以賢淑端莊著稱於世,於 唐武則天垂拱 3 年(687),被壽陽刺史李景納 為妾,婚後甚得寵幸,卻也因而招來殺身橫禍, 元宵夜被善妒成性的元配溺死於「屎礐」。天 帝憐其無端含冤致死,特敕封她為掌理廁所的 「廁神」,永享萬代香禋。

再據《中國文化佛像神像專輯》載述,紫姑, 就是掌理廁所事宜的「廁神」,也稱「坑三姑」, 更有以「子姑」為暱稱。按,紫姑神,姓何名媚, 字麗卿,唐朝時萊陽(今山東省萊陽縣)人, 自幼聰慧,能書能文,本嫁為伶人之婦。唐武 則天垂拱 3 年,壽陽刺史李景為垂涎其美色, 而設計毒害其夫,並納為侍妾,但常遭原配曹 氏所嫉妒,於正月 15 夜晚,被曹氏密坑殺於廁 間。此事被天符使者查悉,具狀呈奏上帝,上 帝憫其冤屈,特敕命為「廁神」。世俗每於其 冥誕日,作麗卿形狀,於廁間迎祝,占卜眾事, 常多靈驗,此即「迎紫姑」典故由來。關於紫 姑神之傳說,及其「扶箕」的相關記載甚多。 紫姑神的傳說,《繪製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亦持相同論見,然考之《月令廣記 ‧ 正月令》, 則傳說中的紫姑,指的卻是漢高祖劉邦寵愛的 戚夫人,後人遂以「戚姑」膩稱之。東施娘到 底是其貌不揚的「東施」?或是含冤致死的「紫

46

姑」?抑或是劉邦的寵妾「戚夫人」?傳說中 的主角或有不同,然其生前精湛針黹絕技,早 已成為後世千千萬萬少女們師法對象,也成為 閩南地區,乃至臺、澎、金門等地傳誦已久的 民間故事。

巧偶再現「東施娘」

製作神似東施娘的布偶,或是三寸金蓮般的 巧鞋,亦成為民間工藝不可或缺元素,也為元 宵夜添增節慶特色。布偶製作款式不一,在金 門地區這蕞爾小島,就出現各異其趣的製作方 式;或為栩栩如生的布偶,或為精緻可人的三 寸金蓮。型態或不盡相同,但就地取材,善用 家中現成可用零碎布匹,是最常見的製作。

完成的布偶


「東施娘仔」的故事

時光迴廊

李楊翠鈿與其母

東施娘布偶的製作,有的截取分叉的小樹枝 為支架,再以碎布纏繞成三寸金蓮般小鞋,如 李楊翠鈿女士僅以簡易素材,即能嫻熟而快速 地製成精美的布鞋,煞是好看。現場教學的董 老師,採用色澤鮮豔的袖珍布鞋為標的,令人 驚豔。有些人則以白色碎布縫製成布偶的臉和 手,以鮮艷的布料縫製衣服和鞋子,再以燒化 後的線香「香腳」(或竹蔑),綁成十字形當 作軀幹,緊接著縫上頭部、四肢、畫妥頭髮、 眉毛、五官,並插上鮮花,令人愛憐的東施娘 布偶,即呈現在眼前。烈嶼鄉有些鄉親更直接 以林投葉編製身軀,再以剪紙工藝裁成衣服。 不論採用何種製作方式,材料簡易,製作便捷, 易學易懂的傳統手藝,乃能讓這種民俗技藝長 期在民間廣為流傳。

「東施娘」世代延續

為了讓這種深具地方色彩的民俗技藝得以傳 承,世代延續,官澳村素以女紅精巧著稱的李 楊翠鈿女士,特別於述美國小教室,以及塘頭 聚落民宅天井兩地現場教學,從布偶、布鞋的 製作技巧,供品的選定等,逐一詳盡解說。更 帶領同學於老榕樹下的「屎礐」舊址,示範祭 拜儀示,達到薪傳目的。

每年元宵十五,祭拜東施娘,祈求傳承女紅 絕藝,日後能成為賢妻良母,百年來一直是金 門地方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習俗之一。拜儀活動 雖 有 所 式 微, 但 依 據 曾 見 過 拜 儀 過 程 的 林 馬 騰老師口述,仍可還原部分樣貌:民國 47 年 「八二三戰役」前後,金門仍保有此風,有些 村落甚至到民國 50 幾年仍有所見。 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寬裕的年代,東施娘祭拜 儀式一切從簡。布偶鞋內塞填的是竹蔑或小木 片,外頭纏以裹腳布。但供品一定備有雞頭或

雞腿。據俗諺:「拜雞頭好梳頭」、「拜雞腿 手藝巧」,少女們冀望長大後能像才華洋溢的 「東施娘」般惹人愛憐。元宵夜當晚,祈願者 無不費盡心思,希望能藉由對東施娘禮敬而心 想事成,為未來覓得好姻緣預作準備。 據官澳村楊翠鈿女士回憶,其母楊林貝年輕 時就以手藝靈巧馳名村里,故村中閨女,總在 元宵夜備妥金帛、簡單供品(三片餅乾亦可), 前往住家附近「屎礐」旁邊焚香祝禱,祈求能 藉由對東施娘的敬拜儀式,能傳承其母精巧手 藝。敬拜時以一支竹蔑為支架,並在竹蔑尾端 綁上一隻神似三寸金蓮般的袖珍手縫布鞋。邊 拜邊唸誦祝禱詞:「東施娘仔,東吱吱,教阮 執筆畫花枝。東施娘仔,東吱吱,教阮懂得針 黹也會繡花。東施娘仔,東嘛嘛,教阮會剪也 會裁……。」選擇夜晚敬拜主因,應是出於避 人耳目,免得為自己帶來無謂的困擾。選擇塘 頭村前「屎礐」膜拜,主要是希望習得楊林貝 女士精湛的針黹技藝。如今物換星移,塘頭村 郊早年成片的「屎礐」群,只見綠意盎然的參 天榕樹。但參拜東施娘薪傳女紅精巧的精神, 卻可代代相傳,直到永遠! 47


食在美味

圖文

豆包仔粿 —

腴滑清甜的金門傳統糕點

林 / 靈

48

一口澤色白如雪,一口軟 軟糯糯,一口腴滑清甜。 這糕點承襲自祖輩們口耳 相 傳 的 手 工 製 法, 揉 合 了先祖的智慧、師徒的心 訣、家族的秘密,集結成 眼前每一個美味的瞬間。 這正是糯而不黏、甜而不 膩、爽口宜人、老少皆宜 的豆包仔粿。


金門的豆包仔粿

食在美味

製作豆包仔粿

1. 將純白米漿倒入模具 2. 填餡料

簡樸風味,用心製程

當日現買即食的豆包仔粿,食之甜腴潤滑, 食之純真而道地,食之淡淡清韻。在成功村裡, 正製作著豆包仔粿的秀琪姐說,到底是因為自 己愛吃,才決定把這路手藝學起來;最初,在 偶然與家人的閒談中,聊起這幾乎已快失傳的 古早味-豆包仔粿,曾擔任糕點師傅的表哥便 毫不藏私,傾囊分享如何製作,秀琪姐花費半 年時間,終於學成。

秀琪姐說,經由數次試驗,家人也當了好一 陣子的白老鼠,終領略出豆包仔粿的首要秘訣: 米漿需攪拌至均勻無顆粒為最佳,之後將純白 米漿倒入模具中作為粿皮,待底部粿皮蒸熟後, 開鍋填進內餡,再倒入米漿蒸熟。由於內餡填 以紅豆、綠豆、土豆等豆餡,豆包仔粿因此稱 名。製作豆包仔粿工序相當繁瑣,全程皆為人 工製作,約需耗費半天時間,光蒸熟就得花上 二十分鐘。基於食安考量,選擇採用西點專用 的不沾黏模具,絕不使用塑料袋盛裝來蒸粿, 曾爆出恐有危害健康之虞的紅花米更不在考量 之內。秀琪姐也特地找來父親協助揮毫,分別 寫下「花」、「紅」、「綠」三字設計成貼紙, 貼在豆包仔粿的外包裝,作為口味識別之用, 別具巧思。

習得手藝後,秀琪姐從端午前後開始製作, 在不斷改良之下,逐漸累積了一定客群。下午, 隔鄰的阿婆就買了一袋預備祭祀用;還有年輕 的媽媽說,家裡的小朋友早餐都不吃,遂買豆 包仔粿來食。「我們家小朋友也愛吃,她也是 說要當早餐。」秀琪姐一邊說著,笑了。想來, 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唯有純粹天然的踏 實飽腹,才能安心放心地讓孩子開懷的吃。

古早情懷延續

純樸懷舊的豆包仔粿,冷熱均可食,攜帶也 方便,若表皮發硬,重新蒸熱立即可恢復軟糯 風味。在廈門,甚至是東南亞地區,也有近似 豆包仔粿之物,縱使名稱各異,風味同樣樸實 簡單,同樣甜糯可人。功夫講究,慢火蒸熟, 一人一食,一茶一物,這藏於市井的熟悉之味, 儘管再不起眼,一步步都是用心細作。

這豆包仔粿足足凝集了三代人的情感與手藝, 儘管秀琪姐謙謙地說,是因為自己愛吃,而決 定把這路手藝學起來;然而沒說的是——是花 費多少時間心力,在這內裏投注多少精神及情 感,用以保存、用以延續,用以繼往開來、傳 承珍味。所以啊,即令是簡單不過的古早味, 每一口都齒頰留芳,每一口都耐人尋味。 49


「馬山」在成為陸連島之前,原本 應該是和「后嶼」並列在金門東面 最北方的島嶼。

N

◀ 天下第一哨

馬山海岸

文化采風

◀ 馬山

▲ 后嶼 圖文

振武頭 ▶

許 / 銘豐

后嶼灣

官澳 ▼

▲ 天摩山

50


馬山海岸

文化采風

后嶼灣連接到天摩山的弧線 ▼

特殊潮汐與季風條件 形成的海灣

漲潮時,圍頭灣海流由南往北,到此卻大轉 彎,由東向西進入金嶝水道。退潮海流,則是 從金嶝水道由西向東,到此再由北而南,反向 翻流。原本會類似金門島西北角「烏沙頭」沙 嘴,這個轉彎的位置,向東北拋出一道從天摩 山到后嶼再連到『馬山嶼』的沙汕。

由於正迎向東北季風,所淤積的海沙,於是 被吹得彎向東南,形成一個反「J」字形的海灣。 沙白海藍,礁岩嶙峋,綠樹嫵媚,山形起伏有 致,海灣將「后嶼」如海明珠一般拱起,於是 稱為「后嶼灣」。 從北山向后沙延伸,彎向中蘭,再反翹到雞 髻頭的「后江灣」,同樣的走向,因為同樣是 東北季風吹沙形成,也是個反「J」字形,「后 江灣」和「后嶼灣」最相像了。「后江灣」長 約 10 公里有餘,「后嶼灣」長約 1 公里。后江 灣在內海,水淺又經長途緩衝,海流更不及處 於外海的圍頭灣湧來這般強勁。兩者同中有異, 「后江灣」顯得平緩寬闊,「后嶼灣」地理變

化則經過十倍濃縮,顯得急劇而緊湊,這突來 的一「灣」,令人感受到力度之美! 馬山東面是「圍頭灣」,是扼守海路進出孔 道的重要據點。西面則是金門與大嶝島之間的 「金嶝水道」。彼岸的「角嶼」在北,相距僅 2300 公尺,迫在眼前!

明代洪武廿年為防御倭寇騷擾,即在福建設 置五衛十二所四十二巡檢司,其中官澳,陳坑, 峰上,田浦,烈嶼就在金門。官澳巡檢司城設 有南門與北門,城牆周長一百四十八丈,寬六 尺五寸,高一丈七尺,並設有四間窩鋪。明初 時置有巡檢司一員(從九品)、司吏一員與百 名弓兵。 兩 岸 分 治 之 後, 國 軍 在 此 建 為「 馬 山 觀 測 所」,還設置望遠鏡,供來客眺望彼岸。更有 播音站、播音牆,對大陸心戰喊話。最知名的 歌星鄧麗君曾在此現場高歌,留下倩影。城隍 廟南樂社的徐聲良老先生說,也曾應邀來此唱 當地最傳統的南管曲調,放送到對岸。 到馬山觀測所停車場,有一條向西的小路, 穿過密林,不到二百公尺,就到海岸邊。左方

51


文化采風

向岸望去,緊接在小海灣到底,是馬山三角堡, 原名「無敵堡」,原來國軍草綠迷彩圖案被漆 成黑灰相間的奇怪顏色,舊名「無敵堡」如今 被戲稱「乳牛堡」。再深入是已被海堤橫攔的 官澳,海堤內舊稱「枋港」,是島上最接近內 地的渡頭,官方文書傳遞大都由此經過,而有 「官澳」村名。

官澳海灣滿潮時,海水逼岸,有好幾處巨大 礁岩,冬季經常可見候鳥密集棲息。如三角堡 前有「振武頭」,五龍山前有「西園嶼」,往 外還有「官澳嶼」、「西嶼」等等。 滿潮時,海水緊逼營區牆腳,乾潮則露出一 大片海灘。不像東側沙灘短淺。官澳海灘上的 巨大礁岩,遠觀都呈上白下黑,近處仔細看, 潮水能淹到的下方都成了深色,潮水不能淹到 的受盡陽光曝晒既亮且白。 逆時鐘方向繞著馬山,這是一整座建在岩磐 上的營區,花岡片麻岩為基底,堅實可靠。海 床露出的岩磐,許多被炸開花,是就地取材建 軍營。向西的碉堡牆面鋼筋裸露,這迎向退潮 海流沖擊而成。碉堡下堆滿石塊,意圖減緩浪 潮的力量。

轉過北岸,一道急流橫過,眼前翻過大堵礁 岩,五域之後就是角嶼、小嶝、大嶝 ...,連綿

不斷的大陸,抽砂船、工作船或停泊,或來去 穿梭,似乎都在為翔安機場興建而忙碌。

圍頭灣寬大的水面,當要集中一束,由馬山 與角嶼之間湧入或湧出,潮流相當急促。漲潮 時,海水會從圍頭灣流進金嶝水道,讓海平面 上升。滿潮時,水位到了最高點,在最高點的 前後通常各有半個多小時,海流幾乎靜止,稱 為「滇流」。然後再開始退潮,海水又由金嶝 水道流向圍頭灣,流到復國墩岬角,到了台灣 海峽。在此分界,有的向北流經淡水,有的向 南流經屏東,同時,台灣海峽也在退潮。到了 乾潮的前後各半個多小時,馬山前的海流就會 緩和下來,稱為「洘流」,等待潮水翻流重返, 又從台灣海峽南北兩端湧入。

林毅夫叛逃事件 利用潮汐,泅海至廈門

1956 年 5 月 16 日馬山連長林毅夫叛逃,渡 水而過。當農曆四月七日,估計乾潮在晚間 10 時,前後有約一個小時,潮幾乎沒有進出,是 穿越的最安全時間點。至於有說,乾潮時間, 水面縮短,水淺成灘可踏浪而過,其實不然。 隘口岬角經海流強力切割,退潮不見沙灘,深 處大船可過,的確不容易。

被炸開花的岩磐 ( 右 ) 上白下黑的礁岩, 背景是官澳海堤 ( 左 ) 52


馬山海岸

形態千奇百怪的海岸岩脈

文化采風

面向彼岸,礁礁重重,岸上岩石則處處可見 張裂,並由各種色深黑、青灰、碧綠、土黃… 岩脈,有流紋,有氣孔,各種形態,難以名狀。 更有從岩縫湧出,有牛糞狀、草繩狀 ...,這些 都是玄武岩質各種結構,與花岡岩大異其趣。 地表形成,通常是一大團塊。在此,礁岩散 佈,島嶼跳接,尤其岸上岩磐又如此張裂,則 是後來又發生了斷層,大塊裂成許多小塊。將 斷未斷處,則是裂縫。地球深處岩漿活躍,有 機會從岩縫擠出,於是形成與原來岩磐不同質 地的岩脈。

最北的「天下第一哨」不能通過,直得折回。 橫過馬山大營門口,后嶼就在眼前。后嶼與馬 山之間,也是趁乾潮前後,沙灘浮現,距離拉 近, 而 且 水 流 緩 和, 比 較 適 合 運 補。 曾 經 在 1970 年 10 月 11 日,馬山、后嶼間的渡船遇險 時,戰士陳枝連奮不顧身跳海救援,渡船最終 脫險,但他卻力盡殉職,年僅 22 歲。軍方在同 年 12 月於馬山、官澳圓環豎立銅像和建碑紀念。

天摩山岩磐張裂,岩脈繁複

官澳居民在刮取白色的尖峰蛤。沙灘後方形成 沙丘,種植密林。其後竟然有一大片水池,這 是原本的海灣,被馬山沙頸攔截而成湖泊。再 到天摩山下,就會發現金門最密集的玄武岩脈 在此。大概馬山與后嶼就是從天摩山斷開,以 致留下如此多裂痕。

由再往天下第一哨右岸,巨岩一一隆起,大 都是天然樣貌,破壞較少,與東海岸南去的天 摩山、獅山、寒舍花幾處海岸岩石相近,受了 東北季風挾帶砂粒搓摩,形成許多風化窗,黑 色玄武岩脈、白色石英脈、赭紅偉晶岩脈…鉅 然交織。

向著天摩天走過石英沙 灘,軌條砦也依著海灣弧度 加了一重,接近天摩山,有

▲ 后嶼灣的尖峰蛤

▲ 天下第一哨,距離中國最近的據點

53


文化采風

▲ 線上收看

自然不自然 金門好自然 圖文 / 天稜澄水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門專屬兒少環境教育節目 從孩童觀點探索金門

曾獲得休士頓國際影展多項獎項 的兒童青少年系列節目《自然不 自然》,這一季在金門取景拍攝, 造訪十三間金門縣國民小學,透 過在地小朋友的介紹,不僅讓國 內觀眾認識金門的在地特色,更 可以聽見在地小朋友的心聲,從 不同的角度看金門。

54


自然不自然 金門好自然

文化采風

小小觀察家們透過 在地視角向大家介 紹金門之美 ▶

《自然不自然 - 金門好自然》獲金門縣文化局 補助,拜訪拍攝十三間國小,小朋友們各自帶 來了不同的主題,包含動植物生態、自然環境、 人文歷史等,讓一群已經熟悉當地環境的孩子 們,用自己的語言與行動表現出對環境的認知。 製作人李明宗表示,長期帶著團隊拍攝「環境 教育」電視節目,已經拍攝國內五十多間小學, 透過拍攝金門,感受到金門獨特的人文歷史特 色,他認為透過在地人的視角來介紹金門,絕 對能夠發掘更豐富的故事,讓觀眾深入了解金 門,也能尊重在地人的想法與選擇。

十三所國小的小觀察家 帶領觀眾探索金門

本季首集,由多年國小的小小觀察家們帶大 家探討金門環境的變遷,為什麼生活在金門的 歐亞水獺會逐漸減少,成為需要被保育的動物? 為什麼金門需要復育森林?小小觀察家們對於 這些現象又有什麼看法?環境議題除了由多年 國小打頭陣之外,還包括了金湖國小討論金門 『水』的來源,沒有大型水庫的金門是如何儲 水的,為什麼金門的水需要向境外購買?住在 低碳老社區的金鼎國小小小觀察家們,對於生 活中節能節約有自己的看法;金門未經過大量 開發,賢庵國小垵湖分校的小小觀察家要為大 家介紹沒有光害的觀星地點。

在充滿戰地風光的金門,述美國小前往馬山 播音站;卓環國小走進九宮坑道,這些都是戰 爭時期重要的軍事設施,現在變成熱門的觀光 景點,小小觀察家們在軍事坑道中感受當時軍 中⽣活的艱⾟;中正國小和古城國小,在金城 老街和古洋樓群裡,探索金門的歷史;上岐國 小則選擇單車遊小金門;開瑄國小的小小觀察 家們帶著攝影團隊,走訪瓊林聚落裡的風獅爺 四天天王;金門的高粱酒舉世聞名,賢庵國小 探索高粱產業的秘密;位在小金門的西口國小 探索芋頭田,以及芋頭在小金門的特別吃法; 何浦國小不只要介紹金門的特色海產,還要親 自下海捕抓。從小小觀察家們的角度,來看金 門的產業經濟。 十三集節目走遍金門,紀錄了孩子們對金門 自然、人文環境的探索與看法,自然還是不自 然?其實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第三季完 整十三集節目,現可在 YouTube 天稜澄水頻道 免費收看。 55


金門瓊林蔡氏文化傳承 —

傳鄉里 忠孝廉節

文化保存

藩伯宗祠

56

圖文 / 陳秀竹

位於金門島中央村莊「瓊林」,一直都是金 門文化底蘊豐厚的鄉里,居於其上的大家族「蔡 氏」,更出過六位進士,是科甲聯登、文風鼎 盛的代表聚落之一。現已嫁入瓊林蔡家媳婦現 身述說大家族的文化傳承,且蔡氏宗祠已列入 國定古蹟,先祖開基宗祠「蔡氏家廟」牆上書 寫「忠孝廉節」,說明祖先對子孫的深切期待 與傳承的深意,殷殷期盼子孫出眾,且能僅守 分際。


金門瓊林蔡氏文化傳承

相宅瓊林歷宋歷元歷明歷清祖德千年不朽

敷公帝闕為伯為卿為皋為憲孫謀百世長光

宗祠之正殿祖龕柱聯

▲ 蔡貴易進士匾

文化保存

從文獻資料得知此為蔡氏二十二世孫仲穎公 所題,上聯之意瓊林聚落從宋時始祖蔡十七郎 公起歷經元、明、清,已近千年的歷史,此處 是風水寶地,祖德不朽。下聯則為其「為伯」 是指守愚公,明萬歷丙戌年(1586)進士,「為 卿」則是指獻臣公,明萬曆己丑年(1589)進 士,「為皋」指貴易公,明隆慶戊辰年(1568) 進士,更任職重要官位,監督一省官吏是否廉 潔,「為憲」指國光公,明崇禎甲戌年(1634) 進士,皆為子孫們謀求百世長久的美好生活。

宗媳感恩先人,貴易公四知亭 從宗叔主賓先生所著「金門縣瓊林蔡氏家族 發展史」一書,得知先輩的為人處事之態度, 深受影響的蔡家媳婦,更與眾人分享家族的「忠 孝廉節」的文化與精神。

貴易公,屬瓊林蔡氏新倉上二房十五世,嘉 靖四十三年 ( 甲子,一五六四 ) 成舉人,穆宗隆 慶二年 ( 一五六八 ) 中進士,為家族中之第一位 捷京闈者也。初授江蘇省江都令,迎母就養, 到江西省廣信,母病卒,公扶棺歸葬,其孝思 令人敬佩。隆慶五年,除母喪服後,補浙江崇 德尹,修復包角堰以捍海潮,創尊經閣,俾諸 生講業,在當時含山兩名巨盜楊雷與潘榜糾眾 橫行,貴易公使反間計,在杯酒之祭,即擒獲 盜魁,餘黨盡散,百姓得以安居,浙人均頌其 能。 神宗萬曆四年 ( 一五七六 ),分校浙闈,拔舉 御使鄞縣林槐亭,不久,遷南京戶部陝西司主 事,徽商感恩貴易先生平日愛護,追至姑蘇城, 湊集四百兩白銀為獻,貴易先生嚴厲拒絕,諸 徽商歸後,於崇德縣建立一座四知亭,以表彰 其清廉有如漢朝荊州刺史楊震以「天知、神知、 我知、子知」拒絕獻金之美德。貴易公素以「廉 以律己,誠以待人」為處世態度,遇事不慌亂, 所至之處極得民心,處世則以「清白」自持, 教人以「惜福」為先,可謂蔡氏家族一典範。 57


文化保存

◀ 蔡守愚鄉臣名宦匾

守愚廉潔,愛民六不敢

其次是布政祖守愚公,從政態度以「固守封 疆、廉潔愛民」著稱,為綏安川道苗夷,懷柔 其安分者,敉平其不馴者,漢夷相安互利,諸 番 願 世 世 來 朝。 守 愚 公 九 歲, 其 父 中 溪 公 護 鄉 殉 難, 母 許 淑 人 授 以 遺 書, 公 益 發 憤, 年 十二,從叔父濆溪公就學遠方,日夜深居讀書, 不敢懈怠,為文往往矯露奇氣。 守愚公曾署藩一月,而留餘金千餘無所取, 官吏以往例告知,並說:「今您不取,後來者 如何處理?」守愚公笑曰:「吾自有餘,後人 自無,何必相互仿效?」其廉不近名如此。守 愚公曾說:「吾居蜀十四年矣,惟是不敢受各 屬一果一菜,不敢取地方一粟一絲,不敢任喜 怒而出入一罪,不敢聽囑託而臧否一人,不敢 傳舍官府,不敢秦越軍民。」可以見證其身體 力行。

從資料中可知,蒙陰縣是位於山東省中部偏 南,臨沂市西北部,因位於蒙山(古稱東山) 之陰(北面)而得名,東漢時天文學、算術學 家劉洪即是蒙陰縣人;教諭一職為宋代始設, 掌訓導、考校、責罰學生。明清縣設「縣儒學」, 乃一縣之最高教育機關,內設教諭一人,另設 訓導數人。訓導是輔助教諭的助手,而囑託可 當約聘教員。府學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 直接任命,府學訓導以及縣學教諭、訓導、囑 託,多為舉人、貢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仲穎奉獻,完人典範

仲穎公,原名翰,後改名苑,字仲穎,號毅 園,是守愚公五世孫也,屬新倉下二房二十二 世。公事親至孝,親疾,湯藥必自奉,親卒, 果食必先薦而後嘗,取與云必祝,叩于親,有 信則行之,無論侍客閒居,皆坐則莊嚴如神主, 立則嚴肅如佈陣,不苟言、不苟笑,其衣食極 簡樸,而鄉人有困飢寒及喪事者,求之無弗與, 以勸善革惡為要,鄉中若有不聽其約束者,即 鳴官究治,乾隆年間曾於蘭厝鄉前建觀瀾橋, 以便於來往之行人方便,其修橋舖路之精神, 為公益之奉獻精神,是後輩子孫之模範。而據

有麟教諭,敬仰典範

有麟公,屬新倉三房十六世,明萬曆二十二 年 ( 甲午,一五九四 ) 舉人,舉孝廉,授山東蒙 陰縣教諭,官秩八品,為山東一縣最高教育機 關首長,誠為蔡氏家族文化之最高榮光,深深 以此祖先為敬仰榜樣。 58

蔡仲穎文魁匾


瓊林祖孫父子兄弟叔姪登科匾額,堪稱金門之絕 ▼

主賓宗叔所著「金門縣瓊林蔡氏家族發展史」 一書所述,乾隆三十三年 ( 一七六八,四十二歲 ) 十一月,仲穎公重修「瓊林蔡氏族譜」,為本 族譜第五次之重修,異於前者,帙分三層,上 層書諱與字,中層書祖墳贄處所及其坐向,下 層書妻妾姓氏,修族譜之新創舉,至為佩服!

中溪公犧牲自己,解救族人

七月普度,瓊林聚落族人都會去祭拜「萬士 爺宮」,據瓊林萬士爺宮重建誌所記載:「為 正人心、崇倫常尚綱紀、敦風勵俗,民間善建 宮廟、寺宇、祠堂,為敬天地拜祖先、祀忠魂、 祭神明,以取潛移默化教育宏效,此乃我民族 文化之傳統也,本 ( 瓊林 ) 村萬士爺宮,據金門 縣舊志記載,明時建,嘉慶間蔡苑重修,祀歷 代死難者。至於興建於何年?何人主其事?動 機何在?維因尚存文獻未有記載,無從查證, 然諒與本族壯烈抵抗倭寇之事有關。」( 重建誌 於民國 78 年 6 月 12 日書 ) 依 金 門 縣 瓊 林 蔡 氏 家 族 發 展 史 一 書 所 述:

「瓊林蔡氏之浩劫有三,浩劫之一者,為明嘉靖 三十九年 ( 庚申,一五六零 ) 由於泉州衛官料羅 指揮王鏊,猥鄙庸懦,不諳武略,徒以廣賄納權 為能事,以罔上肆志為無恐,名在料羅,而絕不 一涉足力移舟躲避廈門,亦不派一卒以代其行。 兵食數千金,冒濫肥己,虛兵而無實名,漳州賊 寇林三顯等偵知其情,勾結倭寇首領阿士機等來 侵,平林里合謀禦之,推中溪公為首,聚集里中 壯丁,得二百餘人,為椎牛釃酒聚而加約束,晝

金門瓊林蔡氏文化傳承

文化保存

設偵伺,夜嚴刀斗,中溪公親勸督之。不久,賊 至,知有備,不敢來犯,則引而東。三月二十三 日,倭寇自料羅登岸劫掠。二十六日,肆掠於西 倉、西洪、林兜、湖前諸鄉社,男女死者數百人。 二十八日,劫掠我平林及鄰近諸社。四月初二日, 寇攻陽翟,死者百餘人,諸社驚危,相率逃入官 澳泶敝城,望風而至者萬餘人,又有賊船十餘,自 漳州之月港而來,日夜相守,逃走不得,因城中 無水,六七日不得食。四月九日城破,城中屍積, 城外屍橫,不堪容足。四月十三日,賊復掠平林, 眾相視無人色,中溪公叱曰:「事至此,奈何! 如能疾速向前衝,老弱幸得脫,比全數為人魚肉 好吧!」遂挺身而出,眾稍稍繼之,未及佈陣, 有一位身穿紅縀的禿賊,驟馬揮刀,引數騎衝其胸, 群倭奴哄然從之,十炮齊發,眾遂奔。中溪公立 而不動,一人曰:「眾潰矣」,乃引退,不多時, 賊用間諜之謀,兵分三路,繞其後,中溪公再聚 眾,眾莫應者,遂跳身遁走,賊及之,用利刃刺 中溪公,中溪公於是犧牲。」而因中溪公為全族 之犧牲精神,「金門縣志」將其列入「忠烈」。

不忘族訓:忠孝廉潔在我心

「忠孝廉節」一直是蔡氏家族傳承子孫的族 訓,無論在何處發展、生活,每年的春秋二祭, 當值頭家總是虔誠的備供品、菜碗,依祭祀的 儀式祭拜,大宗宗祠牆上祖訓,深深的烙印在 蔡氏家族的子子孫孫的心上,將會永永遠遠的 傳承後世。 59


60

王金城洋樓

話說后宅

文化保存

圖文 / 陳麗玉

「王金城洋樓」融合閩南、西式合併的典型建築風格。洋樓興 建者王金城往印尼經商並開設賭場致富,匯款返鄉交由次子金鎖 一手籌建此樓,所以取名「王金城洋樓」。該樓當時聘請來自廈 門鼓浪嶼司傅設計,石材、木料大都取自福建,並雇請多位大陸 石匠前來現場鑿雕所有石柱、窗框。 建築共花費 3 萬多塊現大洋,是筆者家洋樓的九倍之多,其雕 梁畫棟,建造功夫之細在當時的金門應是數一數二的,費時約 4 年餘始完工。

頹圮的王金城洋樓


洋樓外觀格局

王金城洋樓坐東向西,建築形式為出龜洋樓, 室內隔間牆外磚內石,屋頂上是中西合併建構 的山頭,當時山頭的中間處裝飾有一大圓形泥 塑藝術造型,並塑有『中華民國廿一年』興建 字號,是一棟三凹壽、加帶左邊閩南式護龍一 列及西式塔樓連後裙房三間,又連著接建閩南 馬背式建築一落兩櫸頭一棟。凸龜的石柱,是 金門少見的整塊大石雕鑿成石榫彼此鑲合,柱 上泥塑的天使及中西式的人偶浮雕是一大特色。

石柱上囫精 緻的泥塑 ▶

洋樓牆面上貼有自廈門進口的牡丹花卉、鶴 鳥主題等彩釉瓷面磚,框面以紅磚面的燒痕深 淺取出拼成花紋鑲造,本體牆身材料正面下緣 皆以石板條塊砌疊,窗框皆為石鑿。所有門窗 均為鑄鐵防盜門窗,費時費工。 圍牆內前庭院中,靠左牆角設有水井一口, 當年曾是供后宅村人打水吃用之水源。兩側各 設魚缸多處,前院右邊處植有龍眼樹一株,靠 北邊圍牆角內又鑿井一口,方便自家廚房及廁 所用水之方便。

左邊接建一排閩南式護龍住屋及隘門,圍牆 大門左右兩邊又增建西式防衛塔樓,門口埕原 有馬棚欄,今已在 65 年鄉村整建時鋪成曬穀場 地,2015 年度整建又改鋪成紅地磚廣場。 整體建築功夫之細令人嘆為觀止,足見屋主 人有雄厚財力才能如此耗費巨資,所以當時建 築費用遠超過「王仁吉、王仁乾、王仁忠兄弟 洋樓」的九倍之多,耗時也多長達近兩年之久 才完工。

王金城洋樓於民國 21 年興建完工,由當時王 金鎖等兄弟十一人的眾多眷屬分居,並雇用粗、

細女丫環、炊事各一人,男長工、馬伕等人供 差遣,可想見當時該樓主人生活之奢華。

洋樓歷盡的滄桑史

及至民國 26 年,日軍侵華攻佔金門,一家老 小眷屬先後紛紛逃離,遠赴南洋印尼等地避難, 從此在海外落地生根,其後裔再也未返鄉。當 時日軍進駐後,查封整棟洋樓,原留守看家之 長工、粗、細女丫環等被日軍強制驅離。期間 粗女丫環陳綢春即與王仁高結婚;細女丫環陳 秀菊則暫住進筆者家的洋樓,與我公婆為伴。 民國 34 年 日軍戰敗,撤返日本,長工與丫環們 進屋,發現原有的豪華家俱、擺設、古董、陶瓷、 字畫等全數遭日軍洗劫一空,丫環們年歲漸長, 相繼嫁人後各有歸宿。 61


文化保存 ◀ 凹寿牆商進口的 彩繪花鳥瓷磚

民國 38 年,國軍退守金門,進駐民房,王金 城洋樓房間眾多,駐軍團部便設在此樓,團長 韓卓環率官兵駐防,塔樓的後裙房三間充當駐 軍廚房。當年先總統蔣公中正蒞金門巡防也曾 在該二樓上左前房間駐蹕過。駐防部隊屢次更 迭換防,都還是進駐洋樓設軍官團部,二樓窗 口尚留有「居安思危」四字,落款程如垣題字 樣。(程如垣,江蘇阜寧人,當年是團部主任, 後來 49 年 9 月任金門防衛部政治部上校副主任 兼任金門縣長,50 年 5 月正式派任為金門縣長) 由於部隊長年使用,造成屋體多處損壞:屋 頂坍塌、花瓶欄杆損毀,木梯扶手欄杆皆鬆動 搖晃,此時期,王金城、金鎖兄弟已在印尼、 馬來西亞相繼老邁凋零過世,其後裔也在南洋 各地生根,無心返梓修復祖先創建的洋樓,於 是筆者三叔公仁忠先生於 1965 年匯款三萬元, 由筆者先家翁任璽公採購建材,並請由兵工部 隊支援,將屋頂漏水屋瓦、毀損圍牆及樓房花 瓶欄杆等處粗略修補成現今狀。 823 砲戰開打後,駐軍皆移住碉堡,洋樓淪落 為部隊堆存洋灰水泥的庫房,只留下少數士官 兵看管物品,另有兵工連部隊及衛生連分別住 在塔樓下的兩間房。作為倉庫多年後,使得各 房間地面留下如今所見高低不平的磨損痕跡。

81 年戰地政務終止,部隊全數撤走後,洋樓 無人看管,鄰居在樓房下堆放玻璃鋁門窗材料; 屋內廳堂左右兩側廈門進口的彩釉瓷面磚多已 遭破壞偷竊;而庭院中雜草叢生,兩口井水無 人汲水,早已乾枯多年;屋頂多處坍塌,鐵木 62

窗框腐朽頹廢殘破不堪;牆窗長出榕樹雜草, 當年的洋樓風采,變成荒廢殘墟淒涼景象,令 人見了不勝噓唏感嘆。

為宗祖產業繼承所做的努力

「王金城洋樓」的後裔孫王明任(現兼新加 坡金門會館正總務暨新加坡開閩王氏總會會 長),於民國九十七(西元 2008)年四月初旬 夫婦返梓,見其先大伯父王金城出資,先二伯 父金鎖監造的洋樓,僅存一片廢墟景象,又見 到縣政府協助整建的陳景蘭洋樓後,興起承澤 祖德基業之念,於 2010 年 4 月 10 日在新加坡 金門會館寫了一份報告書呈給當時的金門縣長 李炷烽,表示王金城洋樓已被縣政府規劃列為 歷史傳統建築之一,建請縣政府編列整修經費 協助重修,規劃使用,使洋樓風華重現。 然而因洋樓登記產權業主為王金鎖,已在馬 來西亞過世多年,其養子王任棋(妻李寶治) 夫婦也相繼過世,洋樓產權無法辦理繼承過戶 手續,使政府欲協助修建也無從進行。

為此,筆者與外子世昌,為了宗祖產業能永 續保留,專程在退休後前往新加坡、馬來西亞、 印尼等地,在宗叔明任陪伴下,拜訪了王金城 洋樓所有相關的宗親後裔,向他們說明祖業繼 承及政府維修傳統歷史建築補助等問題細節, 奔走各地金門會館、外商僑務機關協助辦理繼 承所需的相關文件,又在馬來西亞取得原產權 主—王金鎖的死亡證明文件,交由王任棋養女— 王月美女士續辦,終於完成產業權繼承手續。 筆者外子世昌為承祖德基業所作的努力,不畏 艱辛的精神與毅力實令人感佩。


王金城洋樓

願洋樓風華再現

王金城洋樓經文化部門重作評審,已從原核 定的歷史建築,自 2015 年起正式改列為縣定古 蹟。縣長陳福海先生,認為搶救洋樓是保存金 門文化資產的重要方針,陳縣長得知王金城洋 樓的產權問題和修復規劃都已步上軌道後,甚 感欣慰,並認為應將這些文化遺產的周邊空間 同步整修,對周邊住戶也應採取容積率轉移維 繫其權益,鼓勵民眾維持聚落整體景觀,有完 善的城鎮景觀規劃,才是鞏固金門歷史文化觀

王仁吉、王仁乾、王仁忠三兄弟洋樓

文化保存

光的根本。王金城洋樓之維護興修重現曙光, 實是當地發展的一大里程碑。

筆者感恩政府維護古蹟聚落歷史傳統建築的 用心,後人自應全力以赴,維護祖產家園,但 願不久的將來,能早日復見后宅地標「王金城 洋樓」及「王仁吉、王仁乾、王仁忠三兄弟洋樓」 的風華再現,再生利用,始能在金門的觀光與 經濟利益上發揮更大的價值,也能讓更多的海 內外國際觀光人士蒞臨金門,欣賞美麗的金門、 認識文化的金門。

63


文化保存

金門縣傳統建築保存

人才培訓課程開班! 文圖/呂美慧

文化局為推動縣內文化資產保存發展計畫,同時鼓勵民眾投入維護傳統建築

專業人員的行列,規劃辦理「金門縣瓊林聚落傳統建築保存人才培訓課程」, 課程內容包含基礎講座、專業講座與防治實務講座等,廣邀民眾參與學習。

民眾實地走訪聚落,與公部門共同推動保存、活化聚落 ▼

古蹟之城

金門縣的有形文化資產經公告為古蹟計有 74

處、歷史建築 153 處、文化景觀 2 處、聚落 1

處,整體文化資產獲指定、登錄密度之高,在

全國排名可以說是名列前茅;其中所登錄的「瓊

林聚落」,更已獲得文化部文資局專案經費補 助,預計逐年執行瓊林聚落再造歷史現場之有 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發展等 18 項計畫工作,

期盼能再現瓊林聚落歷史風華與傳統產業,提 振創新、恢復聚落街景的歷史氛圍,讓「文化

立縣」在本島並非僅是口號,而是確實執行的 治縣理念。

金門縣內古蹟主要使用的建材為木材,因環

境 及 氣 候 因 素 的 影 響, 容 易 受 到 白 蟻 嚴 重 危

害,使得保存工作不易落實,因此需要積極培

養金門在地的專業人才,來協助古蹟保存工作 的進行。因此文化局逐年進行古蹟木構建築、 生物微生物防治處理的推廣教育、人才培育,

以及專業能力考核等相關工作,培養一流的在 64

地人才,落實與民眾攜手推動聚落保存活化、 古蹟維護的目的。


傳統建築保存培訓課程開班

文化保存

▲ 文化局於瓊林社區活動中心舉辦「107 年度金門瓊林聚落傳統 建築保存推廣教育基礎講座」,參與學員專心聽講師授課。

文化局表示,本次授課學員於完成課程後,

通過能力鑑定測驗者,並參與現場實務實習時 數達 30 小時以上者,文化局將頒予「金門縣

文化局木材保存防治處理能力」認證。同時文

化局及相關學者專家也會共同評審選拔優秀學 員,獲選者將可獲文化局補助參加環保署開辦 之「病媒防治業專業技術人員訓練班」培訓,

獲得證書後更可以參與本縣傳統木建築的保存 處理作業。

文化局辦理古蹟保存相關講座,培訓專業人才 ▼▶

65


永懷金門王氏先祖 王氏宗祠

66

-王審知

文化保存

圖文 / 陳麗玉

金門王氏先祖王審知公,生於公元 862 年, 卒於 925 年,字信通,又字詳卿,祖籍琅琊(今 屬山東省),後移家至今河南省光州固始縣, 卒後原葬于福州北郊,後移至蓮花山南麓陵園。 唐中和元年(881 年),審知公隨王緒南下入福 建,竹林兵變後,奉長兄王潮為帥,王潮於光 啟二年(886 年),攻下泉州,封為『泉州刺 史』,景福元年(892 年),王審知率兵攻佔福 州後,王潮被封福建觀察使,王審知則為副觀 察使,乾寧四年(897 年)長兄王潮卒,由王審 知繼任,加封平章事,為『琅琊郡王』,後樑 開平三年(909 年)加授審知公為『中書令』、 『福州大都督府長史』,又被封為『閩王』。


永懷閩王

文化保存

開閩第一人

其子孫繁衍大江南北各處,八閩已成地望, 以『開閩第一』作為此地「堂號」,此後福建 王氏宗祠或私人宅第,其所懸門燈都寫上「開 閩第一」,遇有喜慶,常以「開閩第一」紅綾, 橫掛在門楣之上,由兩男童提在拜祭祖先之喜 慶隊伍之前,待拜祭完各房祖先後,再將燈懸 掛在喜慶人家祖公廳與天公燈高位上方,而后 宅始祖廿七郎公乃閩王審知公子孫,這點凡我 后宅子孫必須要有的共識須知之事。

百年照牆 忠懿閩王王審知金身像

閔王德政 永存人心

閩王審知公,七主閩政,在位二十九年,享 年六十有四,謚「忠懿王」,廟號太祖,閩王 辭世噩耗傳出,舉國哀痛、家家縞素,王府設 堂席,寺剎禮懺念經,出殯之日,送葬官民洶 山湧海,俱見閩王德政遺愛人間。為仰閩王功 德,詔改閩王府為「忠懿王廟」,先後立「恩 賜琅琊王德政碑」和「忠懿王碑」,官民祭祀, 春秋不絕,各邑鄉間或建「閩王祠」或立「護 國尊王廟」,都以『神祇』來奉祀。審知公又 被尊稱為『八閩人祖』和『開閩王』,能被尊 稱為「開閩王」,是福建民間百姓對審知公崇 高的愛戴,而宋太祖得天下後,為仰閩王德政, 又於開寶七年下詔重修「忠懿王祠」,並額其 廟口為「八閩人祖」,較之「開閩王」為更進 一步的表揚。

「開閩第一,世澤長流」照牆是后宅王氏宗 祠大門前為擋路沖和鎮煞的建築物,也是本后 宅村重要景觀之一。照牆面對王氏宗祠書寫的 「開閩第一」,另一面則書寫「世澤長流」, 其最原始的字是先賢王劉季純手筆,當時(民 國 12 年)是用咖啡色玻璃碎片以陽塑鑲崁上的, 後王氏宗祠在第二次(民國 68 年) 修建時,把 用玻璃碎片鑲崁上的「開閩第一」、「世澤長流」 等字樣敲掉,請當年服務金門縣政府秘書室馬 燮視導書寫,改用水泥以陰雕塑上去,沿用迄 今,民國 103 年,宗祠第三次重修時,照牆面 再加以美化貼瓷磚,並請油漆彩繪師黃廣耀師 傅再重新以白底藍字油繪。(註:以上有關照 牆的興修史資料由目前后宅王氏宗親會理事長 王世昌先生所提供。)

「開閩第一」照牆 ▶

67


文化保存

閩王王審知金身蒞金 巡安,長老作陪 ▶

審知公乃一代名主,勤政愛民、忠貞報效國 家,致福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等 做出偉大貢獻,其『寧為開門節度,不作閉門 天子』、『拒稱帝,護統一』的崇高理念尤為 後人頌揚,實行保境安民政策,向朱全忠稱臣 納貢,並與南漢、吳越等地割據勢力締姻結好 更是不遺餘力,整頓吏治、用人唯賢,重用不 受饋贈賢達如:賈鬱、顏仁郁及黃滔等人,而 當時於外地任職的翁承贊、王倓、徐寅等賢士 都相繼紛紛歸來予以禮用。

雕刻「世澤長流」 字樣的照牆 ▼

68

後世典範,德之楷模

審知公甚至在福州大興『四門學』,以教閩 士之秀者,各地廣設庠序,搜集整理文獻,使 閩中文教得到良好發展,再者更重視農業生產, 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圍墾造田、廣興水 利,擴大耕地面積,也鼓勵農民種茶,每年輸 出茶葉五六萬斤,當時福州鼓山的茶葉還被列 為貢品,而後重視商業、外貿,開闢福州外港, 使之成為東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港,撤除關卡、 免除苛稅,貿易額擴大,財政收入增加,人民 生活安定。閩王審知公並兩度擴大建築福州城 池,唐天複元年(西元 901 年),於小城外加 築城牆,稱為『羅城』,後樑開平元年(西元 907 年)再築南北夾城,稱為『南北月城』,面 積比舊城擴大七倍多。閩王篤信佛教,主政時 興建或修復的佛寺達 200 多座,鑄造金銅大佛, 用金字繕寫四藏經送入「開元寺」。


永懷閩王

以上所介紹的這些資料是參考大陸作者吳小琴整理後的 文獻,因為「開閩第一」是紀念王氏先祖王公審知,為讓 先祖的甘棠遺愛能世澤長流,筆者係王家媳婦,有義務蒐 集故事歷史資料,提供給鄉親及宗親後輩知其「開閩第一」 及「世澤長流」的由來含意,知曉吾祖德澤廣被四海、為 世代萬民所共仰的原故,希冀凡吾王氏後裔能瓜瓞綿延、 永傳萬世,並能興起尊宗念祖、效法先祖德政精神、進而 發揚光大、再創光祖耀宗的歷史新頁是筆者所至盼。

文化保存

▲ 忠懿閩王王審知 金身像蒞臨巡安

本村善男信女隨 香膜拜 ▼

69


文化保存

還原歷史真相 ─金門民營公車設立 與公車處成立始末

位於金城鎮北門里的民營公車站

▼ 揭牌後縣長與參與貴賓合影

70

圖文 / 言安

金門公共車船管理處緣起紀念牌,於 8 月 3 日 在金城車站正式揭幕,揭幕儀式由金門縣長陳福 海親臨主持,與會來賓有縣議員陳滄江、觀光處 處長陳美伶、車船管理處處長許一傑,以及當年 民營公車員工鄭火源、蔡再仁、王連貴、李沃興 暨金城鎮北門鄉親、鄭氏宗親等人共同參與。 典禮中,縣長陳福海表示,現今政府主張轉型 正義,在軍管時期政府的強硬,損害了民眾權益, 現在的政府必須面對並承擔。透過設置紀念牌, 還原歷史真相,讓民眾更清楚的知道 66 年前這段 塵封往事,也感念先民的奉獻。


還原歷史真相

文化保存

鄭劍秋先生 ( 右 ) 與民營公車留影

時任股東之一的鄭劍秋的三位子女也一同到 達現場,長子鄭文華說:「籌建紀念牌從蒐集 檔案到完工耗時二年,感謝縣議員陳滄江和縣 府團隊,協助還原金門民營公車的歷史真相, 不會去要求國賠,只期盼父親和當年股東、員 工的辛勞能讓大家知道,也深信透過這塊紀念 牌的呈現,能讓這段鄉親不知道的歷史,有美 好的結局,先人地下有知,方能感到欣慰!」

民間出資 協助撤台政府改善交通

民國 38 年,國軍從大陸撤退來臺,開始駐守 臺澎金馬等區,此時的金門嚴重缺乏交通工具, 靠的是騾馬馱運或是兩腳行走,而政府因經濟 拮据無法改善金門十萬大軍的交通窘境,乃於 民國 41 年,指示民間成立「福建金門汽車客運 股份有限公司」,當時的股東有顏西川、鄭劍

秋 ( 清浩 )、顏西林、顏福源、顏菊源、楊國民、 陳振東、蕭克善、蔡炳堅、楊春生等人,靠著 他們才能解決當時軍民交通問題,其功不可沒! 惟民國 52 年,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接受美國 政府金錢援助,但款究係為援助民間改善客運, 或是給政委會自行成立公共汽車管理處?卻不 得而知了。 而今從鄭文華敘述可知曉,民國 52 年政委會 經建科在處理客運公司卷宗 52-003 019 之公文 往返發覺,當時所提各項措施,就是要民營客 運公司停止營業,從處理案容詳細解讀,政委 會接受美援時,並未利用美援購買新車,反而 向當時的台灣省政府公路局,要求申請免費提 供 16 輛淘汰公車給金門公車管理處使用,但台 灣省政府公路局並未同意,到最後以低價整修 16 輛二手公車給金門公車管理處,作為後續營 運所需。 71


文化保存 福建金門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之臨時股款收據 ▼

遭勒令停業 血本無歸

細細回想當年政府在財政困難時,鼓勵民間 籌資籌組民營客運公司,股東們用自身的血汗 錢,在尚未回收成本及改善公車品質之時,便 在政府所謂的經營不善下,無條件勒令停業, 期間也沒有收購民營業者所有的車輛,更沒有 任何補償。從政委會處理案曾有提及協助業者 轉行成立貨運公司,但客車如何變貨車?政委 會所謂輔導轉行也只淪為空談,沒有付諸任何 有效的行動。

據聞當年曾有有四至五台客車,加入營運僅 有五年,車況甚佳,如果不改成貨車又不能營 運,只能任其腐朽成廢鐵,但若想改裝為貨車, 股東們就必須先拿錢墊付改裝費,早已心灰意 冷的大家都無意再處理這棘手問題了,而此時 又遇上部份員工無法安排至金門公車管理處工 作,他們請求鄭劍秋先生設法解決其就業問題, 鄭先生曾要求政委會給予無息貸款,但政委會 卻表示無錢可貸,僅指示可轉向臺灣銀行貸款, 如同踢皮球樣,台灣銀行拒絕以車輛做為抵押 品,鄭先生為了體恤員工生計,同時也不忍客 車擺放任其腐爛,改轉向民間與金門縣信用合 作社借款,前後總改五部客車為貨車繼續營運, 其餘不敷經濟效益的車輛只能任其風吹日曬雨 淋了。

變賣家產 終老異鄉

當時貨車載運物資主要以金門縣物資供應處 為最大宗,民間物資僅少部分,惟軍方也與民 爭利參與載運,在貨運收入不敷支出的情況下, 就更別想付清借款與利息了,但公司承租的土 地仍需照付租金,到最後全由鄭先生全額支付, 致使他在不得已的情境下,於民國 60 年變賣家 產清償債務,租賃而居,在民國 64 年舉家遷台, 仍須依靠打工糊口度日。 72

鄭先生三女鄭碧珍回憶說:「父親當年把公 車改裝成貨車供員工謀生,員工沒錢加油,父 親也是自掏腰包解決困境,更幫助員工向民間 貸款,而父親每月還得四處籌錢還款,全家後 來遷居台灣,只留下她在金門信用合作社上班 幫父親處理債務,可當公司債務全處理完後, 父母親非但沒能落葉歸根,回到這塊他們生長 的土地,反而客死他鄉。」想起那段歲月,鄭 碧珍忍不住眼眶泛紅。

民國 67 年時公司承租的土地由於地主欲收回 自行開發,迫於無奈下只好將車場清理歸還並 留下僅作念想的照片紀錄,照片中所拍下的, 便是當年大部份無法改為貨車的客車,在政府 沒有收購意願下任其腐爛的產物,最後只能當 成廢鐵售予收購商。

如今時空更迭,在未要求任何補償之際、轉 型正義之時,就如紀念碑文所記載:「本縣福 利為全國之冠,縣民均可免費搭乘公車,在享 受免費乘車的同時,務必記取當年創辦民營公 車諸君,篳路藍縷艱辛締造之苦心,亦需記取 原始股東:顏西川、鄭劍秋、顏西林、顏福源、 顏菊源、楊國民、陳振東、蕭克善、蔡炳堅、 楊春生等人,犧牲自身權益之苦衷。」


還原歷史真相

文化保存

經過風吹雨淋歲月洗禮的廢公車最後由金防部派兵載運 民營公車最後落得成為廢鐵由軍方派兵運出

73


▲ 雕刻精美的建築木架構

圖文 / 林金榮

金門傳統建築之美

-木雕賞析

金門的傳統木匠俗稱為木工,有大木作、小 木作之分。大木作負責房屋的設計與木構架的 施工。小木作在金門也稱為鑿花,主要工作包 括裝修、木構件上的雕刻及刻匾等。木雕花活 的雕匠是古代對雕鑿作匠的稱謂,雕鑿作指的 是從事建築雕刻裝飾製作業的行當。

木雕工藝從選材、截料、起稿、落墨、剷地、 出胚、鑿活等,一直到出細成活,都有一定的 標準操作規程。小木作主要工具有彎尺、筆、 墨、鑿子、錘子、木槌、扁鏟、線刨、小刨、 砂紙等。雕刻的技法分陰刻、浮雕、圓雕(立 體雕刻)、鏤雕等。 74

木雕工藝發展沿革

從晚清起,大量僑匯支援金門的土木興建, 引進能工巧匠發展精雕細鑿的裝修工藝,留下 許多傑出的作品。這些來自閩南地區的匠師應 聘後長期待下來,同時也就近找一些雜作幫手, 打理生活差事,又把工藝技巧傳授給當地想學 一技之長的學徒。傳授時往往分為幾個門類, 比方說分圖案類、人物類及文字類等,各有各 的學習專長,除了搭配出外一起接活,彼此師 出同門,能夠合作,又不會互搶飯碗,形成木 匠師承關係的普遍現象。


金門傳統建築之美 木雕賞析

文化保存

福祿壽及四藝雕板 ▶

早期木雕工藝由平面雕刻,發展到單層鏤空 及多層鏤空,呈現立體穿透的空間。後期多數 木雕,表面髹漆貼金,又稱為金漆木雕,工序 一般包括起草圖、整料、上草圖、鑿粗胚、細 雕刻、砂磨、上漆、上金膠漆、貼金等。主圖 邊框的襯底,有些塗上藍、綠礦物彩料,再加 工堆貼貝類碎片,產生多彩且華美亮麗的效果。 雖然木匠雕刻章法大同小異,但因同業競爭, 為搏取客戶目光,常趕時代潮流,加入新穎的 題材,如:西洋鐘、懷錶、水煙袋、國旗、外 國人等圖像,形成中西合璧裝飾混搭風格。 古人常用雕樑畫棟來形容富麗堂皇的木結構 傳統建築,為了防潮防腐起見,建築的木質結 構上會覆蓋一種襯底,表面通常油飾彩繪,在 原先的雕刻工藝基礎上,兩者呼應協調,增加 畫面的視覺效果。金門地區大木架構在內柱之 間以通樑和瓜筒組成,瓜筒上的疊斗之間施以 束木、束隨聯繫,有的以獅座來代替瓜筒。

各種雕刻的象徵意義

獅與師同音,大、小獅子,象徵位居太師、 少師官銜。周代始設三公,《尚書・周官》曰: 「乃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太師 為三公之首,少師是三孤(少師、少傅、少保) 之首,後世結合獅子百獸之王威猛形象,引喻 來冀望子孫飛黃騰達,位列顯貴榮耀祖宗。

通樑斗座也有刻成大象造型,大象原可解釋 為卦象,從實物寫生藝術裝飾,衍生傳達為天 地和諧、太平有象的國泰民安寓意。宋朝李季

可的著作《松窗佰說》稱:「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學者往往不能定,蓋元、亨、 利、貞也。……太極為形之始生,兩儀即天地也。 天尊地卑,則乾坤之德可見,元、亨、利、貞, 象在其中矣。以用言之,德也。以體言之,象也。 四象復生八卦,而乾坤在其中,猶有子而知其父 也。待四象而成德,故言生元、亨、利、貞。唯 乾坤能備,至他卦則異矣。萬物由是而生,由是 而長,由是而老,由是而死。在道為仁、義、禮、 智,在時為春、夏、秋、冬,在物為金、木、水、 火,其數則一、二、三、四。散餘萬殊,未始離 此四者合乎全體,則元、亨、利、貞足以統而盡 之。」大象能安穩負載重物,佛教中普賢菩薩 又以大象為坐騎,視為吉祥如意的靈獸,正符 合民間信仰習俗,常用來做成承托穩定通樑的 象形斗座。 還有代表劉海釣金蟾民間故事的蟾蜍斗座, 又稱劉海戲金蟾,象徵財運亨通,以及延年益 壽的仙鹿造型。通樑下的托木,有些雕刻成龍 頭魚身的鰲魚,相傳鰲魚性好吞火,能興水鎮 火,恰好免去祝融之災的心理顧慮。唐宋時期 皇宮殿前有巨鰲石刻,故稱召見入榜的狀元為 上鰲頭,後來就把出類拔萃,奪得頭籌的狀元

75


文化保存

及第稱為占鰲頭。木雕的鰲魚,往往雙雙對稱 呼應,張揚的龍頭瞪目低望,擺動遒勁卷曲的 身體,有鯉魚化龍之態勢。民國之後,托木亦 見直接雕成舞龍型態。

有些托木為鳳凰造型,鳳凰是傳說中的百鳥之 王, 《詩經》描述: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 于彼朝陽。」 《山海經》亦云:「鳳凰生于南極之

76

丹穴。」丹穴即丹山,指朝陽之谷,朝陽就是朝南, 故有丹鳳朝陽和朝陽鳴鳳的圖像,來顯示吉慶有 餘、鴻運當頭預兆。 《說文解字》註曰: 「鳳,神鳥也。 天老曰:『鳳之像也,鴻前麔後,蛇頸魚尾,龍紋 龜背,燕領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 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 風穴,見則天下安寧』。」鳳凰為祥禽,鳳凰雙飛, 賢士齊集,後世遂以麟鳳為天下太平象徵。


金門傳統建築之美 木雕賞析

吊筒頭端的雕飾在金門以其大多呈現覆蓮造 型,仰望花開現蕾,俗稱為倒吊蓮,尚有花籃、 牡丹、綉球等形象。木雕用於建築裝飾,還有 門、窗、屏風等不同的部位,採用傳統深、淺 雕刻工藝,刀法非常簡練流暢,雕刻題材相當 的豐富多彩,無論是吉祥寓意的傳統裝飾圖案、 民間人物故事、栩栩如生的動、植物,體態神 韻俱佳,值得細細觀賞品味。

文化保存

表示太平 有象的斗 座

雕有琴棋 書畫之花 籃吊筒

龍頭魚身 的鰲魚雀 替

花鳥鏤雕

獅型斗座

小西門的 鳳凰牡丹 雀替

仙鹿斗座

象徵延年 益壽的松 鶴木雕

77


盧溝橋抗戰油畫展

民族正氣 永垂丹青

文化保存

◀ 前行政院長 郝柏村在展 覽開幕典禮 上致詞

圖文 / 喬恩

七七抗戰至今已有 81 年之久,七月七日上午九點 半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專程抵金,與副縣長吳成典、議 長洪麗萍等人為「抗戰歷史真相-民族正氣 ‧ 永垂 丹青 ‧ 盧溝橋抗戰油畫展」剪綵。郝柏村於致詞時 強調,八年對日抗戰是蔣中正委員長所領導,是中華 民族史上最悲壯慘烈,也是最偉大的民族聖戰,期盼 藉由展覽讓世人了解抗戰歷史真相,同時也感謝金門 縣政府、金門縣議會之支持,讓這一批作品能畫留金 門、長期展出。

28 件巨幅作品永留金門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致詞

78

「抗戰歷史真相-民族正氣 ‧ 永垂丹青 ‧ 盧溝橋 抗戰油畫展」,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總會指 導,金門縣政府主辦,金門縣文化局、金門縣文化園


盧溝橋抗戰油畫展

區管理所、金門縣歷史民俗博物館共同承辦, 展出 28 幅盧溝橋抗戰的巨幅油畫及數位雷射 「類油畫」巨幅作品。副縣長吳成典代表金門 縣政府頒發感謝狀給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央軍事院校校友會,並表示抗戰勝利對中華 民族而言是重要轉捩點,期盼透過此次展覽, 讓世人更加了解這段歷史是經過多少努力及犧 牲,從抗戰走到今日和平,感佩郝前院長對呈 現抗戰歷史真相的重視及精神,期許藉展覽讓 歷史事實傳承,也彰顯抗戰勝利的重要及偉大。 伴隨「抗戰歷史真相」展覽開幕,這 28 幅與 抗戰有關的巨幅油畫作品二度金門亮相及三次 呈現在國人面前。第一次為 104 年國防部以「紀 念抗戰勝利 70 周年特展」名義,在台北中正紀 念堂展出一年;去年七七抗戰 80 周年,再以「盧 溝烽火八十年」為主題,在金門昇恆昌藝廊展 出半年,而目前已於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 物館長期展出,為金門「戰地文化島」提供更 多彩豐富元素,也是未來文化園區博物館一大 亮點,更為其形塑一張深具意義的嶄新名片。

畫作導覽,追求「真相」

《七七盧溝橋抗戰油畫故事》也邀請陸軍校 友總會會長胡筑生解析「七七盧溝橋-抗戰歷 史真相油畫展」藝術畫作,就抗戰歷史真相油 畫特展內容,依時間順序、歷史情節及油畫創 作背景現場進行實務導覽,每幅作品創作手法 與不為人知的秘密故事或畫家創作時的插曲皆 娓娓道來,創作過程考證再三,力求與歷史情 境完全吻合,呼應主題「抗戰歷史真相」,不 忘金門在抗戰歷史中的地位與價值。此次規劃 導覽解說活動,藉以進行資產管理與解說人才 培育訓練,辦理此項展覽就是為了要告訴世人 「抗戰歷史真相」。

胡筑生將軍介紹作品的 歷史依據、創作手法 ▶

文化保存

郝柏村等貴賓由副縣長吳成典等人陪同參觀展覽

「七七盧溝橋-抗戰歷史真相油畫展」以藝 術創作角度欣賞精湛作品外,也不忘提醒作品 背後血淚的歷史,令現場人員情緒激昂不已。 其中,在海軍《中山鑑海戰》巨型畫幅前,創 作者唐健風現身訴說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籌集規 劃的來龍去脈,及其個人創作畫作的前因後果, 讓人更加了解七七盧溝橋抗戰背景故事。當見 到自己畫作跨海來到金門展出,唐健風難掩激 動,也希望金門文化園區能將這些珍貴作品, 以人類和平博物館的精神規格好好永久珍惜, 與會人士皆對園區寄予厚望,期勉有加,「保 留軍事遺址,做為歷史資產,文化園區歷史民 俗博物館可發揮很大的功能」。文化園區管理 所長盧根陣表示會全力配合眾人期勉,積極做 好後續推展工作。

79


80

指掌春秋 好戲開鑼

金門傀儡戲團巡演校園 傳承本土文化藝術

文化保存

圖文 / 浯濤

為推廣閩南及金門本土傳統文化藝術,「金門傀儡戲劇團」在 教育部、金門縣政府及金門縣文化局的支持下,於 9 月 19 日至 21 日於金門縣四鄉鎮六所小學 ( 金城鎮賢庵國小垵湖分校、烈嶼 鄉卓環國小、西口國小、上岐國小、金湖鎮正義國小、金城鎮中 正國小 ) 進行「指掌春秋」校園傀儡藝術推廣暨演出,現場學生 熱烈歡迎,積極參與,展現高度濃厚興趣!

蔡遠進團長指導傀儡 戲操控技巧 ▼▶


指掌春秋 好戲開鑼

傀儡起源 南北文化各不同

傀儡戲是一種由人操絃弄偶表 演的藝術,又稱「線戲」或「嘉 禮戲」( 閩南語 ),是中國古老的 戲劇之一,約在西漢中期就有懸 絲傀儡戲表演文獻記載,傀儡戲 隨閩籍移民傳入臺灣,最早的文 獻為清道光 15 年(1835)8 月臺 南祀典武廟《武廟禳熒祈安建醮 牌記》中,記有魁儡戲班演出的 文字紀錄。臺灣由於閩籍移民分 布,傀儡戲分成南北兩派,北派 多屬漳州移民,以消災、除煞、 驅邪等宗教儀式為主,以宜蘭為 中心;南派則屬泉州移民,以神 明誕辰、結婚、賀壽為主,以高雄為據點。金 門舊制屬泉州同安縣,保有許多閩南文化特色 與典章制度,據邱坤良先生考證,金門的傀儡 戲與臺灣南派同屬泉州系統,傳入時間可上推 至清中葉。 傀儡大師蔡甲庚榮獲第 3 屆「金門文化獎」 頒獎表揚,其子蔡遠進繼承衣缽,幼時隨父親 學習傀儡戲,20 年軍旅生涯退役後接手團長一 職,專長與技藝為傀儡戲演出與教學,其中「風 獅爺傳奇」為代表作,於民國 104 年所自創劇 目,以金門特有的風獅爺文化為背景,突破傳 統傀儡戲原有的科儀形式,透過藝師巧手操作, 也讓學生看見傀儡靈活傳神的肢體,體察傀儡 戲高度藝術性與技巧性,融合具教育意涵的寓 言故事,啟發學生的想像思考力,達成寓教於 樂教學目的。

精進技藝,落實薪傳

金門傀儡戲劇團長蔡遠進,有感於金門傳統 傀儡戲均以民俗祈福為主,為求技藝精進與劇 團發展,於民國 97 年前往傀儡戲故鄉―泉州,

文化保存

學童親身體驗傀儡戲 ▼

向大陸一級傀儡戲大師林文榮拜師,歷經兩年, 從傀儡操控、角色步法和演出內容編排,更加 完美精緻,更在今年先後榮獲「金門縣傳統傀 儡戲」文化資產保存單位與金門文化獎以及金 門傑出演藝團隊的殊榮,希冀從基礎教育進行 傳統藝文推廣與落實藝術薪傳。 蔡遠進表示,傀儡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 具有表演功能的木偶戲,文化意義深遠,與傳 統社會禮儀、宗教信仰習習相關。蔡遠進受邀 在大陸廈門中山路旁的「兩岸七夕民俗活動」 中現場路演,展現令全場廈門市民讚歎的金門 提線木偶民俗技藝,並於 9 月 22 日再度受邀赴 廈門鴻山書院「中秋兩岸書畫筆會」的藝術文 化表演,展現出金門獨有的「金門風獅爺」提 線木偶戲,希望讓更多兩岸觀眾能瞭解這項歷 史悠遠的戲劇與金門本土文化藝術之美,將傀 儡戲藝術發揚光大,進一步建構金門成為「閩 南文化重鎮」的主要目標,為傳統文化的永續 發展奠定根基。

81


展演

風柔李苡甄水彩展

6/1-7/31 08:00-17:30 金門尚義機場航空藝廊

駐縣藝術家蘇頤涵 ‧ 高甄斈畫展

6/16-7/3 08:00-17:30 文化局第一展場

楊銘達縫紉機﹝針車﹞展

6/28-7/31 08:00-17:30 文化局特藏室

黃水盛 ‧ 黃火盛 金門大陸印像攝影展

6/30-7/12 08:00-17:30 文化局第二展場

陳自強攝影展

7/1-7/31 12:00-21:00 湶民水果餐 ( 每周一休息)

金門縣書法家聯展

弦樂合奏班

金門傳統音樂館

每周一 19:30 邱良功古厝

月琴烏克麗麗入門班

每周二 19:30 邱良功古厝

南管班

每周四 19:30 邱良功古厝

歌謠班

每周五 19:30 總兵署

弦樂班

每周六 09:30 總兵署

南管交流演出

每周六 19:30 邱良功古厝

7/1-7/31 全天開放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一樓大廳

唐敏達收藏展

7/1-7/31 08:00-17:30 好口味餐廳

李苡甄畫展

7/1-7/31 08:00-17:30 信源餐廳

世界閱讀日 - 科學實驗 - 火山爆發

7/1 09:00-12:00 文化局北棟 4 樓視聽室

謝培育書畫展

7/5-7/12 08:00-17:30 文化局第一展場

《浮世光影》~金門影像記憶 1918 - 1957

7/6 19:00-21:0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夏季閱讀文化講座 - 彩繪石獅爺活動

7/7 13:30-17:3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2018 夏日親子劇場 - 銀河谷音:灰姑娘

7/13 19:00 文化局演藝廳

2018 驅山走海聯展

7/14-7/31 08:00-17:30 文化局第二展場

親子 DIY 活動-施翠峰:一起趣味玩拓印

7/14-7/15 09:00-12:0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走讀植物染

7/14-7/15 09:00-16:00 碧山社區

暑假兒童夏令營繪本創意玩形狀活動

7/16-7/19 14:00-16:0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2018 我愛作文夏令營(基礎班)

7/16-7/23(週六日照常上課) 08:30-11:1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資訊行銷系列活動

7/20-7/21 09:00-17:0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走讀植物染

7/21-7/22 09:00-16:00 蔡厝社區

因愛而唱導聆音樂會 - 祝福

7/28 19:30 文化局演藝廳

2018 我愛作文夏令營(進階班)

7/30-8/6(週六日照常上課) 08:30-11:1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美語故事

82

每週六 10:00 文化局親子館

週末故事屋

每週日 10:00 文化局親子館


金門縣文化局 年

107

月藝文活動

7

社區營造活動

藝文活動

鑼鼓基本打法 + 傳統三太子基本步法 每週三、週日

19:00-22:00

忠孝社區籃球場

每週一、週六

19:00-22:00

金沙鎮複合式運動場

每週一、週四

19:00-21:30

縣立體育館舞蹈教室

每週四、周六

20:00-22:00

金湖幼兒園前廣場

花式手拍鼓

元極舞、土風舞金富康舞蹈社區養成計畫 廣場舞培訓計畫 綠色生活講座 7/14

09:00-12:00

西方社區活動中心

7/14

14:00-17:00

大洋里里民活動中心

7/ 15

09:00-12:00

青岐社區活動中心

7/21

15:00-17:00

羅厝社區活動中心

7/21

19:00-20:00

湖下社區活動中心

7/22

08:00-17:30

峰上社區活動中心

7/22

15:00-17:00

黃厝社區活動中心

7/23

15:00-17:00

后井社區活動中心

7/21

09:00-12:00

西方社區活動中心

7/28

15:00-18:00

西方社區活動中心後方頹屋

7/29

09:00-12:00

呂厝社區藝文中心

社造基礎觀念培力課程:社區資源調查方法與應用 青岐聚落踏查

《靠海吃海》傳承漁民文化 - 傳統漁具的保存及記錄 復育原生魚類介紹 社區營造培力課程

社區入口意象 -( 鳳凰來儀 ) 雕塑課程講解 后井社區圖騰雕塑課程講解

環境美化與蔬食加工 - 水果酵素製作 柴窯製作

打包帶編織籃創意設計

《抗戰歷史真相展》民族正氣·永垂丹青 7/7-12/31 09:00-17:0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文化園區

2018 青年禪文化體驗營活動

7/19 13:30-17:0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烈嶼學區中小學美術聯展

6/11-7/20 08:00-17:00 烈嶼鄉文化館二樓展覽廳

烈嶼鄉文化館

大膽島影像攝影

7/21-9/15 08:00-17:00 烈嶼鄉文化館二樓展覽廳 83


展演

2018 我愛作文夏令營(進階班)

消逝的東施娘仔-三寸金蓮布鞋 DIY 8/18 08:30-16:3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金門國樂團 -『鄉音寄懷』 8/18 19:30 文化局演藝廳

龍潭愛樂管弦樂團 - 禮讚八二三 8/20 19:00 水調歌頭前廣場

金防部 - 八二三軍民紀念音樂會 8/22 19:00 文化局演藝廳

打響金門:朱宗慶打擊樂團

8/2-8/15 08:00-17:30 文化局第一展場

金門傳統音樂館

每周四 19:30 邱良功古厝

歌謠班

每周五 19:30 總兵署

弦樂班

每周六 09:30 總兵署

南管交流演出

每周六 19:30 邱良功古厝

唐敏達收藏展

8/1-8/31 08:00-17:30 好口味餐廳

「追本朔源識從頭」書法聯展

每週日 10:00 文化局親子館

南管班

金門縣書法家聯展

8/1-8/31 全天開放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一樓大廳

8/1 18:30-21:30 山后梁氏家廟、8/2 18:30-21:30 西園活動中心

週末故事屋

每周二 19:30 邱良功古厝

陳自強攝影展

8/1-8/31 12:00-21:00 湶民水果餐 ( 每周一休息)

「點亮社區 前進自然村」-玻璃罐微境綠花園

每週六 10:00 文化局親子館

月琴烏克麗麗入門班

楊銘達縫紉機﹝針車﹞展

8/1-8/15 08:00-17:30 文化局特藏室

8/1-8/31 08:00-17:30 信源餐廳

美語故事

每周一 19:30 邱良功古厝

風柔李苡甄水彩展

8/1-8/31 08:00-17:30 金門尚義機場航空藝廊

李苡甄畫展

8/23、8/24 19:30 文化局演藝廳

弦樂合奏班

7/30-8/6(週六日照常上課) 08:30-11:1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蘇益加書畫個展

8/2-8/15 08:00-17:30 文化局第二展場

2018 唐伶樂集「浯島歌聲」巡迴音樂會

8/3、8/4、 8/5、8/6、8/8 各地區發展協會、活動中心

七娘亭 DIY

8/4 08:30-16:30 文化局三樓會議室

「點亮社區 前進自然村」-積木機器人 DIY& 樂高機器人體驗營

8/4 18:30-21:30 塔后活動中心、8/18 14:00-17:00 瓊林活動中心

爸氣十足 - 借書排行表揚活動

8/4 09:00 文化局親子館

爸氣十足 - 八八節特別活動 - 彩繪巴啦巴豆咕嚕咕嚕

8/4 09:00-12:00 文化局親子館

金門縣傳統建築保存人才培訓課程

8/4 09:00-17:00 金門縣開瑄國小活動中心、8/11 09:00-17:00 瓊林社區活動中心

貝殼達人陳志緯先生貝殼教學 diy

8/9 19:00-21:30 楊清廉紀念館

明華園黃字團:向老兵致敬(隋文帝一統南北朝,秦叔寶長安觀花燈) 8/11 19:30 文化局演藝廳

明華園黃字團:向老兵致敬(秦叔寶策馬楂樹崗,伍雲召力戰無敵將) 8/12 19:30 文化局演藝廳

107 年度金門縣定古蹟防災演練 - 第 1 場

8/17 09:00-12:00 縣定古蹟豐蓮山牧馬侯祠

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邀請演出 - 八二三和平歌舞饗宴活動

8/17 19:00 文化局演藝廳

金門國際和平海報設計展 ( 台北地區 )

8/17-8/23 09:00-17:00 師大德群畫廊 A 廳

84

金門國際和平海報設計展 ( 金門地區 )

8/18-8/30 08:00-17:30 文化局第一、二展場


金門縣文化局 年

107

月藝文活動

8

花式手拍鼓

社區營造活動

藝文活動

每週一、週六 19:00-22:00 金沙鎮複合式運動場

元極舞、土風舞金富康舞蹈社區養成計畫 每週一、週四 19:00-21:30 縣立體育館舞蹈教室

鑼鼓基本打法 + 傳統三太子基本步法 每週三、週日 19:00-22:00 忠孝社區籃球場

廣場舞培訓計畫

每週四、周六 20:00-22:00 金湖幼兒園前廣場

廣場舞社區基礎培力課程

8/1 20:00 金湖鎮公所 3 樓會議室

柴窯製作

8/4、8/11、8/18、8/25 15:00-18:00 西方社區活動中心後方頹屋

空拍機實際操作

8/4、8/5 08:00-12:00、13:30-17:30 峰上社區活動中心

鈕扣花束 DIY 活動

8/5 14:00-17:00 大洋里里民活動中心

藍染(丅恤、托特包)製作活動

8/11、8/12 09:00-12:00 呂厝社區藝文中心

蝶谷巴特 ( 一 ) 帆布袋 DIY 活動

8/11 14:00-17:00 大洋里里民活動中心

社區刊物製作、低碳理念課程宣導

8/18 08:00-12:00、13:30-17:30 峰上社區活動中心

「社造基礎培力課程」

8/19 09:00-12:00 青岐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培力及傳統漁具介紹

8/25 17:00-18:00 羅厝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培力及社區圖騰雕塑介紹解說 8/25 19:30-20:30 后井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培力及復育原生魚類生態

8/26 17:00-18:00 湖下社區活動中心

蝶谷巴特 ( 二 ) 相框 DIY 活動

8/25 14:00-17:00 大洋里里民活動中心

社區培力及雕塑介紹解說

8/26 19:30-20:30 黃厝社區活動中心

水果編織籃 DIY 活動

8/26 14:00-17:00 大洋里里民活動中心

文化園區

《影像藝術與資產維護》系列講座 掠像與造像的攝影思考講座 8/3-18 綜合座談會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大膽島影像攝影

7/21-9/15 08:00-17:00 烈嶼鄉文化館二樓展覽廳

烈嶼鄉文化館 85


展演 美語故事

每週六 10:00 文化局親子館

週末故事屋

每週日 10:00 文化局親子館

原鄉的旅人-蔡添丁 ‧ 金門風景攝影展

8/1-9/30 08:00-17:30 金門尚義機場航空藝廊

兩岸空飄文物史蹟展

8/20-9/15 08:00-17:30 文化局特藏室

陳自強攝影展

9/1-9/30 12:00-21:00 湶民水果餐 ( 每周一休息)

金門縣書法家聯展

9/1-9/30 全天開放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一樓大廳

唐敏達收藏展

9/1-9/30 08:00-17:30 好口味餐廳

李苡甄畫展

9/1-9/30 08:00-17:30 信源餐廳

107 年第十五屆浯島文學獎徵文比賽

9/1-9/30 08:00-17:30 詳如文化局網站

傳統建築保存推廣教育專業講座 - 第二梯次

9/1 09:00-17:00 瓊林里辦公處二樓

金門縣退休教師學會會員展

9/1-9/13 08:00-17:30 文化局第一展場

金門傳統音樂館

弦樂合奏班

每周一 19:30 邱良功古厝

月琴烏克麗麗入門班

金門縣攝影學會『金門四季攝影聯展』

9/1-9/13 08:00-17:30 文化局第二展場

踢躂爵士饗宴 Hi Tap Dance- 舞工廠踢踏舞團

9/8 19:30 文化局演藝廳

鳳毛濟美 金烈永承『瓊林再造歷史現場 - 散步小旅行』

9/8 09:00-16:30 瓊林里辦公處報到

「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成果聯合特展

每周二 19:30 邱良功古厝

9/14-9/23 10:00-20:00 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三號倉庫

每周四 19:30 邱良功古厝

9/15-9/27 08:00-17:30 文化局第一展場

每周五 19:30 總兵署

9/15-9/27 08:00-17:30 文化局第二展場

南管班 歌謠班 弦樂班

每周六 09:30 總兵署

南管交流演出

每周六 19:30 邱良功古厝

王明宗陶藝 ‧ 漳洲攝影聯展 洪明燦書畫特展

鳳毛濟美 金烈永承『文化小劇場~烈嶼古情古景』

9/15-9/16 09:00-16:30 烈嶼九宮碼頭報到

影片播放:金門紀錄片《鞠。麴》

9/18 19:30 金城鎮內武廟「後浦泡茶間」

張自強校長書法展

9/28-10/10 08:00-17:30 文化局第一展場

台中市青溪文藝學會會員聯展

9/28-10/10 08:00-17:30 文化局第二展場

兒童繪畫創作比賽

9/29 09:00 金城國中體育館

2018 年金門樂壇新秀音樂饗宴

09/15、09/29 19:30 文化局演藝廳

「點亮社區 前進自然村」積木機器人 DIY& 樂高機器人體驗營

9/15 14:00-17:00 金沙忠孝新村、9/22 18:30-21:30 金沙榮光社區

86

賞秋 ~ 邂逅古老的陳坑漁村

9/29 08:30-12:00( 第一場 )、13:30-17:00( 第二場 ) 成功社區


金門縣文化局 年

107

月藝文活動

9

社區營造活動

元極舞、土風舞金富康舞蹈社區養成計畫

藝文活動

每週一、週四 19:00-21:30 縣立體育館舞蹈教室

花式手拍鼓

每週一、週六 19:00-22:00 金沙鎮複合式運動場

鑼鼓基本打法 + 傳統三太子基本步法 每週三、週日 19:00-22:00 忠孝社區籃球場

廣場舞培訓計畫

每週四、周六 20:00-22:00 金湖幼兒園前廣場

香茅茶製作

9/1 09:00-12:00 西方社區活動中心

空拍機景點拍攝

9/1 08:00-17:30 峰上社區活動中心

窯烤美食教學 - 麵包製作教學

9/15 15:00-18:00 西方社區活動中心

襪子玩偶親子創作

9/15 09:00-12:00 呂厝社區藝文中心

社區總體營造經營與管理

9/16 09:00-12:00 青岐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資料整理

9/22 08:00-17:30 峰上社區活動中心

雕塑製作說明

9/29 17:30-18:30 黃厝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圖騰雕塑

9/29 19:30-20:30 后井社區活動中心

傳統漁具介紹

9/30 10:30-11:30 羅厝社區活動中心

復育原生魚類生養殖

9/30 17:00-18:00 湖下社區活動中心

中秋節裝飾繡花球活動

9/1 14:00-17:00 大洋里里民活動中心

蝶谷巴特 ( 四 ) 收納盒 DIY 活動 9/2 14:00-17:00 大洋里里民活動中心

77 抗戰油畫展

7/7-12/31 09:00-17:0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朝山夢土系列 – 最神氣的城隍爺 攝影選秀展 8/18-9/30 09:00-17:00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

大膽島影像攝影

7/21-9/15 08:00-17:00 烈嶼鄉文化館二樓展覽廳

文化園區 烈嶼鄉文化館

驅山走海寫生展

9/18-10/31 08:00-17:00 烈嶼鄉文化館二樓展覽廳

87


昂首挺立

王金鍊

以猛虎出柙之姿 守護斯島

暮色

如風獅爺般堅毅 走過淒風若雨,漫天烽火的歲月 穿越時光隧道 在戰地遺跡中定格

木麻黃樹下已無戰爭陰影

待宵花迎風招展

掃雷掃去心中陰霾 沙灘上

迎接紛至沓來的人潮 通水、通電、通橋…通通通

落日微醺

拉近彼此距離

映照紅霞滿天

禁忌的海峽不再玩禁忌的遊戲

海水相連 暮色蒼茫

兩岸燈火通明 照亮漫之長夜


攝影 許宏銘


136

金門季刊

線上閱覽 金門季刊電子書 @issuu.com

攝影 / 郭維章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