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分會 1214聚會主題- 時代環境下,我們與女性主義的關係

Page 1

性別與我們身處的環境

2023-12-14 柏森 成大分會


前述 歸仁中正北路是伴隨我長大的主要道路,從歸仁國小 歸仁國中 - 新豐高中都是每天必經的道路之一。

對我而言,中正北路帶給我的印象僅限於沿路的地貌,有 高聳的集合住宅、歸仁農會,最後連通到歸仁圓環。

而貼覆著中正北路的大排水溝,在眾多景觀元素中,將成 為我往後價值觀型塑的重要地貌。


在年幼時期,由奶奶為我接送幼兒園的上下學及出遊爬山是很日常的事情,某一次在要出門的時刻,60 歲的奶奶指著這條每天看 著他流動的水圳,非常語重心長地與我述說,在以往她小時候的台灣社會,如果生下女嬰往這樣的水溝丟棄是很時常發生的事情, 幸運的話或許在下游會有好心人家撿起收養,不幸的話,是否能夠依然擁有呼吸,一切只能由女嬰聽天由命。 而以往每個家庭在這樣既定的社會齒輪下,很機械式的拚命生下男孩子,生了女孩就丟棄送人或自生自滅,直到有一天生出足夠 的男丁 ......


我曾經看到 每當我經過中正北路回望那條 80 公分寬的水圳,在年幼的我所 能夠看到的水圳是沒有受到混凝土地面所鋪蓋的範圍,但不代 表水圳就僅僅只有露天外露的部分,那些影藏在鋪面下的水圳 依然如此的暗藏洶湧。 經過家門口的前 10 公尺,我看到了水圳露天與受掩蓋部分的交 界處,水流在衝擊洞口後拍打著兩旁的牆體,而這個記憶成為 了 4 歲的我可怕想像的畫面素材。

我曾經想像 當嬰兒被丟入水中,任由水流的帶動,眼前即將面臨的是無盡 的黑洞,黑洞的出口會是下水道、安全之地、還是海洋 ? 這些 嬰兒大概無法猜出往後的結局。 當時 4 歲的我將這些畫面保存在我的腦海中,我想像在受沖刷 的第一視角前面是一個即將進入的暗渠,兩旁是如同夜晚產業 道路的景象,沒有陽光,但兩側的樹木好高好高,未來是演不 見天日的無盡空間。 那個 4 歲的男孩也在每天見證著這條水圳下逐漸長大,直到它 逐漸乾凅。



分享一 :

在過往的成長經驗中,有什麼物品、什麼地方、甚麼活動、什麼環境是改變你對於性別 看法的重要事件 ?


世界上的不平等


世界上的不平等 我們可以追溯到台灣早期社會兩性分工下的關係

農業社會 早期經濟活動是以一個家庭為單位,當時存在男主外女主內的觀 念,但因經濟活動跟家庭照護得以契合,因此當時女性有一定經濟 參與度 42%。

台灣工業化 進入工商經濟模式,產業結構在時代下是以男性為主要組成人員, 女性正式被排除在經濟活動外,更多的是參與家庭事務或是相關以 家為單位的延伸產業。

後工業時期 家庭功能改變,婦女參與經濟活動對於家庭需求更貼切,對於女性 獨立工作生涯更加友善


分享二 : 你覺得為何男女不平等 回到台灣兩性的社會歷程上,我們可以從整個大環境脈絡演變下,看到我們所處的世界是逐漸以眾多 我們看不到的力量彼此拉扯,時間、教育、社會政策所逐年慢慢累積下的現今更加友善的環境,當然 現代社會仍不屬於可稱為烏托邦的世界,能夠完全翻轉偏見與對立仍有很長的路需要推動,但平等觀 念在過往是如何與世界抗爭,會是很值得去回溯的故事。


被排除在外的空間


分享三 : 現今台灣校園內,不同院系男女比也不盡相同,你覺得不同的性別分布對於你的學習歷程 或是交友甚至是戀愛歷程有什麼不一樣 ?


台灣戰後第一代女性建築師 : 王秋華 及 其設計 - 雪舍


女性主義主要想法

建築師該有的特質與社會責任

取自書籍 : 性別與設計 從領導設計到工程完成,需要整合非常多面向的事 情,也要很冗長的時程,我們需要以下三種態度 :

耐心

連結與包容

照護倫理

耐心聆聽業主的交代,各領域技師的專業意見

關心 情感重要性

使用者優先

去英雄化

去權威化

去絕對性

多元性

關懷環境變遷,社會的期待,敏銳的生活態度

誠心 誠實面對需求,減少英雄主義的心態


女性主義主要想法

建築師該有的特質與社會責任

取自書籍 : 性別與設計 從領導設計到工程完成,需要整合非常多面向的事 情,也要很冗長的時程,我們需要以下三種態度 :

耐心

連結與包容

照護倫理

耐心聆聽業主的交代,各領域技師的專業意見

關心 情感重要性

使用者優先

去英雄化

去權威化

去絕對性

多元性

關懷環境變遷,社會的期待,敏銳的生活態度

誠心 誠實面對需求,減少英雄主義的心態


新娘學校 只能學習傳統顧家知識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 早期嘗試: 在 19 世紀末,一些女性表現對建築學的興趣,嘗試進入建築領域。然而,由於當時的 社會觀念和制度,她們面臨了重重阻礙。

1901 年 景觀建築學校 認為園藝景觀是顧家的 延伸

20 世紀初至中期: 女性建築學院的成立: 20 世紀初,一些地方開始設立女性建築學院,為女性提供學習建築的機會。 這些學院可能是為了回應社會對性別平等的呼聲。

1942 年 正式招收女性 二戰大量男性上戰場

第一批女性建築師: 20 世紀中期,一些堅持進入建築領域的女性成功完成了建築學位,成為第一批 女性建築師。她們的成功為後來的女性提供了榜樣和鼓舞。

1974 年 短暫的實驗學校 WPSA

後期 20 世紀:

多元化背景下深度的對 法律和政策變革: 20 世紀後期,隨著對性別平等的關注增加,一些國家通過法律和政策來推動女性 於專業進行交流與自省 進入建築領域。這包括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和職業支持。 以台灣第一志願成大建

21 世紀至今:

築系為例 女生比例 49.3%

數字的提高: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性進入大學建築系的比例有所提高。許多大學建築學院現在都有 不少女性學生,並且有更多女性進入建築行業。


是一個秘密基地

跟天主教徒平常團聚在教會裡的場景是不是似成相似 ?

英國 - 女性圖書館

教會

收藏以往對抗極端性別不平等的文 獻、歷史資產。

收藏天主聖神,及聚集相同信仰的 神聖場域

為了保存以往價值及不友善騷擾採 取相對不完全開放的低調建築形式

傳授信仰的場所,有溫度的地方

建築對外開放程度不盡相同,但都乘載自己的信念及爭取的記憶、脈絡,細 心呵護著自己的核心價值


一種既定的隔離 為何成為被排除在外的一部分


分享四 : 世界上有女性的空間、有一群相同理念者的容身之處、甚至有為了對抗世界不平衡規則而 存在的空間 對你而言,教會、教堂、青年中心是甚麼樣的空間,選一個回答吧 ~


前情提要 : 我的思考方式

教會發展脈絡,其實是以弱勢的位置,逐漸成為受眾人認可的一部分 我想可以從中找出一些連接點


人的 " 差異性 " 教科書是以更理性更客觀的角度去闡述基督徒茁壯的歷程,去除了宣揚顯靈的感動,但 卻可以用個貼近大眾是腳下我們最真實面的發展過程。

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基督教起源

與世界不一樣

公元 313 年 米蘭的敕令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結束基督徒的迫害

艱辛的過程結束了

公元 4 世紀 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官方宗教,教宗成為教會領袖

得到了認可

中世紀

發揮影響力

公元 33 年

教會在宗教、文化和政治領域具有強大影響力

16 世紀初

宗教改革爆發,馬丁·路德等改革者挑戰教會實踐

另一種聲音

16 世紀末

宗教改革導致天主教和新教分裂,天主教教會進行內部改革

需要良好溝通

17-19 世紀

天主教教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張,參與探險和殖民活動

主導世界

20 世紀以來 天主教教會參與社會正義、對話、和平活動,和社會變遷

我們如何看待差異 化的世界


我們跟環境的關係

我們的心境可能是

現實的發展

我們與環境有差異性,但環境比 我們強

原本就存在,但被視為異類

與世界不一樣

我們與環境差異性的磨合

被瞭解了,但是否可以更好

艱辛的過程結束了

我們改變了環境差異性

努力下的一席之地

得到了認可

價值觀 ? 信仰 ? 資源 ?

想對社會做些甚麼 ?

發揮影響力

我們內部出現了差異性

如何處理不同聲音

另一種聲音

決裂或是再融合

分裂了還是需要交流吧

需要良好溝通

教會內的教友百百種

教會越來越大,共同信仰下的

主導世界

不同個體如何共存

若我們就是環境,該如何面對別 人的差異性

重新面對與我們不一樣的群 體,我們該抱持甚麼態度 ?

我們如何看待差異 化的世界

教會的歷程是否與女性主義所與世界抗爭過往有早期相似之處呢 ?


早期社會曾以絕對的分割法去定義一個人的角色 早期認為人應該要這樣子 : 你喜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模式 ?

每個人都適用同一個規則嗎 ?

會是定義人的最佳解答嗎 ?

會不會其實沒有人是既得利益者 ?

但不同人的成長脈絡彼此間會是這樣子 :

先天上的性別,是否成為完成自己的絆腳石

是否最後變成大家以及自己都討驗的樣子


去絕對性

多元性

我們生活在萬力交織下的時代環境


性別無形中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也在無形中賦予我們想像世界的可能性


電影場景帶來的衝突感

看到芭比的世界,難免再想為何 這個地方會如此的具有芭比的味 道,整個世界呈現的是具有單一 性的粉色建物,在一個絕對化的 世界,是否可以影射出現實世界 並非是完全由單一標準定義一個 地方、一個群體、一個人。 粉紅色會如此大量使用於電影情 節,我想有一個大要素是當代社 會,對於顏色會有既定的印象, 當這些想法形成,我們勢必難免 會置入很芭比的感覺,這個畫面 我想是因為 :


回到台南青年中心外的大學路 22 巷 各種元素構建氛圍,而我們參與在不同物件構成的環境,在其中進行各種活動,沒有人排除在外 我們寫著我們的故事 各式鄰房

旁邊是個老房子

茂盛的樹 多變的天氣

小生物 !

看的到外面的圍牆 充滿匯集力的中庭

我們的教會 變動的車子數量

其實是隔壁 28 號的停車格

溫暖的街道鋪面


我們生活在異質共存下的世界

回顧到社會層面,面對各種人、各種群體、各種價值觀,似乎無法以絕對性別兩極化方式定義各種人事物

我們生存在同一個社會,構建不同人共存的氛圍


在承認既定的差異性同時,保存自身在世界上的完整性和身而為人的平等, 並尊重每個人背後的成長脈絡 是我對於女性主義的看法,是我想在聚會分享的事情,更是我對這個世界的唯美想像


THE END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