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休閒遊憩地理分析

Page 1

Chapter 7

休閒遊憩地理分析 休閒遊憩:理論與實務

歐聖榮 總編輯

指導教授:陳美芬 導讀學生:黃育琪 李莒光

學號:3710102 學號:3710113

前程文化事業 出版


• • • • •

崛起與發展 休閒遊憩與移動 休閒遊憩三向度 地理資訊系統 結語

休閒遊憩地理分析


休閒地理分析的崛起與發展 • 休閒者在從事休閒行為時,經常在特定的空間向度中移動, 此空間距離,常常影響休閒者如何進行時間分配,與選擇休 閒地點,因此地理依賴(geographical dependence)因素 往往為關鍵決定因素。 • 近數十年來由於美國的電碼解禁與科技創新,地理資訊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以下簡稱 GIS)與全 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以下簡稱 GPS) 逐漸普遍,透過這些地理資訊軟體的使用,使相關地理資訊 的應用,包括地理位置的定位、導航、軌跡等等都有扮演越 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也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 中研院GIS應用支援工具集 • GPS定位原理


休閒地理分析的崛起與發展 對休閒領域來說,GIS 更常被視為一項極為有 利的分析與決策工具, 依據Clawson & Knetsch (1966)所建構 的遊憩體驗架構,其架 構中包含五階段,亦即:

• 每階段皆產生不同的體驗,其影響因素也不同,此即 「遊憩體驗歷程」。在此體驗架構中,空間距離對於 休閒遊憩更是影響休閒者如何選擇的重要因素之ㄧ。


休閒遊憩與移動 • 特定的休閒遊憩空間與時間向度中的休閒遊 憩地理分析的基本概念 • 想法 (ideas) • 設備 (facilities) • 物品 (goods) • 移動 (movement) 5


• 空間-時間向度 • 說明與移動概念有關之空間與時間重要議題。 • 社會文化向度 • 休閒遊憩者與遊憩場所間之互動與接觸。 • 政治經濟向度 • 描述資源或設施在空間分佈上的可及性與公 平性所造成的環境正義議題。

休閒遊憩三向度

6


• 空間向度-Pearce (1995)之空間發展模式 • 距離遞減模式 (distance decay model) • 探討遊憩路線所銜接的地方,及在這些地方間的休閒遊憩 移動。 • 起訖模式 (origin-destination model) • 檢視遊客從來源地到某些目的地,以找出休閒遊憩者移動 的空間結構。 • 結構模式 (structural model) • 關心遊憩渡假區演變前後的空間結構顯著變化,尋找休閒 遊憩者、休閒產業與當地社區三者的權力關係。 • 時間-空間模式 (time-space model) • 關心遊憩區隨時間改變的發展過程。

空間-時間向度 (1/8)

7


空間-時間向度 (2/8) • 空間向度 • 距離對休閒遊憩者行為的影響範圍 • 心理距離帶 (psychological distance range) • 混合距離帶 (hybrid distance range) • 實質距離帶 (physical distance range)

8


空間-時間向度

9


• 空間向度-空間型態 (spatial pattern) • 核心-邊陲 (core-periphery)

• 核心:具較高程度經濟活力與多樣化經濟基礎的地區。 • 邊陲:擁有特殊資源或景觀美質而聞名,休閒遊憩者常會 以其刻板印象來稱呼。

• 群聚 (clustering)

• 源自地理學的空間自相關概念(spatial autocorrelation),目 的為了解在空間中相同的現象聚集在一起所產生的空間關 聯性,也就是相鄰地區的相似性將遠大於較遠地區的相似 性。 • 群聚現象可應用在探討遊憩機會、遊憩資源或設施的設立 是否為隨機(stochastic)、群聚(clustering)或平均(evenly) 分佈,以了解遊憩需求、供給與衝擊是否集中在某些特定 的地區。

空間-時間向度 (3/8)

10


空間-時間向度 (4/8)

• 空間向度-選擇行為 (choice behavior)研究範疇與典範 選擇行為

說明

空間中的 行為

著重探討休閒遊憩者在什麼樣的空間做些麼事。如在「國家公 園」從事什麼活動、在「主題遊樂園」使用哪些設施。

空間 行為

著重探討休閒遊憩者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原則」,而這些原則如何影響 休閒遊憩者在某些環境。如「距離摩擦效果」如何影響人們在遊憩區或 購物中心。 總體 行為

著重探討休閒遊憩者全體行為的規則性或樣態,並將個人行為的差異視 為行為特性平均後的隨機變異。如計算某一遊憩區的「整體遊憩偏好與 需求量」。

個體 行為

著重探討休閒遊憩者個人對空間物件的認知與其選擇決策。

實 主張休閒遊憩者是理性的決策者,尋找最大化的效用;或人不完全是理 證 性的決策者,依據有限資訊與認知能力來尋找部分效用。如有「步驟地」 論 來考慮是時間、成本或吸引力影響選擇到遊憩區的原因。

11

詮 主張了解與詮釋休閒遊憩者因個人、群體與時間的不同而許多不同的決 釋 策模式。如不同性別的休閒遊憩者選擇遊憩區的決策過程是否不同。 論


• 時間向度 • 空間-時間預算 • 了解休閒遊憩者的空間與時間行為型態, 時間預算分析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工具。 • 時間預算要求人們記錄時間的使用,並描 述特定時間內活動的持續性、過程與時間 分佈,當結合記錄特定時間內活動所發生 的地點時,則稱為空間-時間預算。

空間-時間向度 (5/8)

12


空間-時間向度 (6/8)

• 空間-時間預算分析 • 案例:兒童公園 早上

中午

傍晚

夜間

• 早上時段的使用者,可能 會選擇開闊的草坪來從事 晨間運動。 • 接近中午時分,使用者大 都選擇鄰近建物或設施附 近來活動。 • 而傍晚時段則為公園使用 的尖峰時段,大都集中在 兒童遊戲場或溜冰場附近。 • 夜間時則使用人數較少。

13


遊憩區生命週期圖(Bulter, 1980)

• 時間向度

• 遊憩區生命週期發展 過程階段: • 引介 (exploration) • 投入 (involvement) • 發展 (development) • 強化 (consolidation) • 停滯 (stagnation) • 衰退 (decline) • 復甦 (rejuvenation)

空間-時間向度 (7/8)

14


• 時間向度 • 季節性 • Patmore(1983) • 一般的遊憩活動,主要受天氣所影響。 • 中間型,某些休閒遊憩者能接受某種不 適的溫度,如運動型之休閒活動。 • 室內活動型,無季節性。

空間-時間向度 (8/8)

15


文化向度 (1/3) • 休閒遊憩地理分析的文化向度主要在探討休閒遊憩者對場 所(place)的凝視(gaze) (Urry, 1990) 。 • 或是休閒遊憩者與場所間的接觸(encounter) (Crouch, 1999) 。 • 休閒遊憩者在尋找休閒遊憩興趣、滿足其需求的過程中, 或多或少在找尋對休閒遊憩地點某些程度的好奇心與差異 性,同時也想保留某些程度的熟悉性 (Cohen, 1984 ) 。 「凝視」日月潭

照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日 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16


• 場所感 (sense of place) • 場所依附 (place attachment) • 個人對於場所的一種情感性的涉入與歸屬 。

• 場所認同 (place identity) • • • •

差異 (distinctness) 持續 (continuity) 自尊 (self-esteem) 自效 (self-efficacy)

• 場所依賴 (place dependence) • 環境與資源能提供使用者滿足其活動需求的強度,主要 為環境的實質功能。

文化向度 (2/3)

17


• 場所意象 (place image) • 對一個地方的屬性或活動之看法、概念與印 象的總合 。

• Baloglu&McCleary (1999)之旅遊意象 組成向度 • 認知意象 (cognitive image) • 情感意象 (affective image) • 整體意象 (overall image)

文化向度 (3/3)

18


• 政治經濟向度焦點,是放在與休閒遊憩有關的空 間需要與準備,這些空間是作為協助建構人際間 的密切關係與恢復個人精力而用。 • 探討休閒遊憩者的社經背景與場所空間分佈間的 關係,以了解哪些使用者從休閒遊憩發展中獲得 效益與什麼因子使得這些使用者獲得效益,是此 向度關心的重點。

政治經濟向度 (1/4)

19


• 空間可及性與公平性 • 對都市中休閒遊憩服務的準備與需要之休閒遊 憩規劃準則 • 空間可近性(spatial accessibility) • 空間公平性(spatial equality) • 空間可近性 • 暗示人們易到達或使用一個休閒遊憩區或服務。 • Crompton&Lamb(1986) • 將公平性區分為垂直公平性(vertical equity)與 水平公平性(horizontal equity)二種型態。

政治經濟向度 (2/4)

20


環境正義(environment justice) 主張每個環境使用者在環境中應該具

有公平或正義的環境權。 遊憩機會發展的成本與效益如何分佈 在不同使用者社經背景中,以及什麼 原因可用來解釋這樣的分佈,也就是 休閒遊憩環境正義的典範(Floyd & Johnson, 2002)。

政治經濟向度 (3/4)

21


政治經濟向度 (4/4) • 空間迴歸分析 • Morais等透過空間迴歸 分析所獲得之研究成果, 顯示台灣本島(不含外島) 在1997年家庭年收入較 低的地區有較多的休閒 遊憩者前往,表示遊憩 機會的成本與效益大都 由平均家庭年收入較低 的地區所承擔與接收。 22


地理資訊系統 在休閒遊憩上之應用 (1/2) • 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 以電腦為輔助、專門處理地理資訊的關聯性資料庫或決策系 統,可用來獲取、儲存、處理、分析與展示地理之空間資料 (spatial data)與屬性資料(attribute data) 。

23


地理資訊系統 在休閒遊憩上之應用 (2/2) • 主要是提供休閒遊憩研究者或從業人員對GIS如何應 用在休閒遊憩領域之基礎的了解。 應用

例子說明

休閒遊憩資源∕設施調查與 製作休閒遊憩資源∕設施之主題地圖(如遊憩資源分 資料庫建置 佈圖、植被圖、道路圖、地籍圖等) 休閒遊憩規劃

進行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區位選擇分析、休閒遊 憩空間可近性分析、視覺景觀美質分析、景觀衝擊 分析、視覺模擬分析、社區參與等

休閒遊憩市場行銷

找出某一活動或設施的潛在使用者或目標市場、休 閒遊憩者使用設施的最佳路徑、步行時間、廣告促 銷資料散佈位置與區位、市場競爭者分析等

24

空間統計與休閒遊憩研究

分析遊憩資源分佈的空間型態(隨機、群聚或平均 分佈)、多變量統計分析等


結語 • 空間-時間向度

• 距離、空間型態、選擇行為與空間-時間預算之外,更 需回應到休閒遊憩者本身複雜的行為特質,以詮釋個人 行為的諸多可能性。

• 文化的向度

• 場所感與地方意象為休閒遊憩者分辨不同遊憩區的基礎, 而在目前以後現代主義思潮為主流的前提下,休閒遊憩 者如何凝視一個休閒遊憩場所,將顯著影響場所的生產 與消費。

• 政治經濟向度

• 評估休閒遊憩資源或設施在空間分佈的可及性與公平性, 將有助於了解遊憩機會成本與效益的分佈,以利環境正 義的建立。 25


•End 感謝聆聽

2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