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法

Page 1

調查研究法

1


調查研究法的意義 調查研究:利用問卷、訪談或觀察等技術, 從母群體成員蒐集所需資料,以決定變項 上的現況。 教育方面的調查研究:有目的、有計畫的 蒐集教育相關實證資料,透過分析與解釋, 正確的描述教育現象或探討教育問題。

2


調查研究的功能 蒐集現況事實 瞭解教育人員態度 確立改進目標 明瞭實況與問題,確立改進標準

提供研究依據 調查研究發現的變項間的關係可作為其他研究假 設的依據

3


調查研究分類-目標  描述性調查(descriptive surveys) 探究現狀(status quo) 試圖測量存在的事物 不質疑其存在的理由 Ex: 國小數學課平均每節課的有效教學時間為何?

 解釋性調查(explanatory surveys) 屬事後回溯研究 搜集有關變項資料 解釋變相間存在的關係 Ex: 國小教師的畢業科系與其學生的數學成績是否相關? 4


調查研究分類-範圍與材料 真實事物普查(census of tangibles) 母群體小 內容為具體變項 Ex: 某一國小教師中具有數學相關科系學士 學位者有多少人? 優點:無法反駁 缺點:某一時間對某一特定母體群的研究 5


非真實事物普查(census of intangibles) 構念普查(census of construct) 所處理的變項無法直接觀察,只能間接由 量數中推論。 關鍵 – 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真正所要測量的 構念 Ex: 基測,學測

6


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s of tangibles) 母群體太大,或經費、時間等不允許執行 普查 使用抽樣,從樣本蒐集所需資訊,以推論 母群體。 Ex: 全世界的國小教師畢業科系與畢業學位 分析。

7


非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s of intangibles) 測量團體的心理學或社會學構念 與非真實事物普查相同,需確認所使用的 工具是否真正所要測量的構念 Ex 1: 研究學生家長對建構式教學的看法。 Ex 2: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8


依資料蒐集方法區分 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 survey) 郵寄問卷 集體填表

訪問調查(interview survey) 電話訪問 面談

調查表調查 控制觀察(controlled observation) 9


依資料蒐集時間長度區分 橫斷式調查(cross-section survey) 在某一時間點的調查 用以描述「當時」的狀況 除描述目標外,亦可決定「研究當時」變項之間 的關係。 每人僅接受一次調查,無法得知個人之變化情形。 Ex: 94學年度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數學之好惡研究。

10


縱貫式調查(longitudinal surveys) 蒐集被研究群體一段長時間 至少二次以上的時間點蒐集資料 描述或解釋其變化之情形 同時性橫貫研究 蒐集各年代的社經地位,比較年代間的差 異 11


趨勢研究(trend studies) 對一般母群體執行一段時期的縱貫式研究 Ex: First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Study Secon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Study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12


同一團體研究(cohort study) 又稱同期群研究或時間數列研究(time series studies) 研究相同的特定母群體在一段時期間的變 化 所研究的對象每次不盡相同 Ex: 利用抽樣,研究數教96級學生自民國95 年至民國105年之教學理念變化。 13


整組縱貫研究(panel studies)  又稱小組研究  在一段時間內研究某一群特定樣本  優點 除淨變化(net change)外,能確定變化的由來。 可依變項的時間順序提供資訊,特別是確認因果關係。

 缺點 資料無法做次層次分析(secondary analysis) 成員耗損(panel attrition) 成員與母群體相似度問題 成員倦怠 14


調查研究實施步驟 提出問題 參閱有關文獻 確定研究目的 取得標的母群體 選取蒐集資料的方法與工具 抽樣 進行正式調查 資料處理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15


郵寄問卷調查法-優點 成本低 無訪問者偏見 匿名性高 可經過思索後回答問題 蒐集資料的時間短 問題敘述一致 可包含的地理範圍較廣 應答者可依據個人的時間作答 16


郵寄問卷調查法-缺點  問題簡單  無法近一步詢問  不易了解應答者之背 景  回收率低  缺乏彈性,無法解釋 題意  無法控制答題情境  樣本偏差

 應答者作答順序無法 掌控  未答題比例可能偏高  作答時間無法掌控  無法得知未回收之問 卷其情形為何  時效性的掌控  問卷題目之限制 17


提高問卷回收率的方法 慎選研究問題與調查對象 提高問卷設計品質 列出施測單位與個人 增強填答問卷的誘因 考慮郵寄的方式與時間 適時寄發催覆信函 問卷回收率-50%有效,60%不錯,70%不必再 做催覆工作 18


當面調查的實施方式 集中調查對象,分發問卷請其當面填寫, 填寫完畢當場收回。 研究者直接向受試者實施問卷調查 研究者委託他人協助實施

19


當面調查優、缺點 優點  回收率高  可解釋說明  可確定填寫者  節省時間與經費

 缺點  僅適用於可集合的團體  無法在自由氣氛下填寫  受委託實施者可能影響結果  受試者可能缺乏代表性

20


電子問卷調查 電子郵件調查 網頁調查 WWW BBS

21


電子問卷調查優缺點 優點  傳遞快速  成本低、時間短  掌握傳遞狀況  回答時間、地點具 彈性  答題方便獨立  蒐集資料便利  節省紙張

缺點  受訪者需有網路與設備  網路使用人口特徵限制  人為因素-受試者電腦 能力、問卷主題  研究者的網頁設計、網 路資料蒐集能力  志願樣本  網路系統 22


訪問調查法類型 無結構性訪問(unstructured interview)或 非標準化訪問(unstandardized interview) 結構性訪問(structured interview)或標準 化訪問(standardized interview) 半結構性訪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23


訪問調查特性 有機會發現新問題 可用於有閱讀困難或不善於文字表達之受 訪者 可協助澄清變項、關係、假設、步驟、或 幫助解事由觀察與統計的資料 補充其他研究法的不足

24


訪問調查程序 擬定訪談計畫 編製訪談問卷或綱要 選擇訪談樣本 選拔並訓練訪問員 試談與修改問題 安排訪談時間 進行訪談 整理訪談資料 25


訪問調查法 優點  資料較完整  可用於特殊對象  可控制環境、掌握問 題次序  拒絕回答者較少  可觀察動作、表情等 非語言行為

限制  經費與時間  訪問者的主觀意識  匿名性低  紀錄困難  訪談結果處理不易

26


電話訪問程序 確定訪問對象 確定訪問內容 問題不超過15分鐘

掌握訪問內容、注意態度 借助高科技協助電話訪問 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

27


電話訪問優點與限制 優點  速度快  成本低  隱蔽性高,心理防 衛性較低  較不受地理環境、 遠近的限制

限制  答題意願低(詐騙集團)  情境不一,無法標準化  工具普及率問題,電話號 碼資料完整性  須說服受訪者抗拒心態

28


得爾慧技術 選定一組專家或小組接受實施調查 編制3~4輪調查問卷,請小組成員反映意見 第一輪:開放式問卷 第二輪:摘要第一輪之回答,評定等級 第三輪:將第二輪之答案平均數或中數與題目暨 小組成員,重新審視其觀點,並提出新的觀點或 解釋。 第四輪,可提出最後團體知一致性陳述,或重複 第三輪。 29


得爾慧技術優點 可自在提供意見,比免從眾效應或向權勢 屈服 有充裕時間認真思考 解決會議安排與經費支出問題 運用多元背景專家,結果更嚴謹有價值 可提供行政決策參考 依據受試者共識可切實執行 30


得爾慧技術限制 過程繁複,所需時間甚久 專家學者選擇不易 缺乏面對面溝通 問卷設計不易填寫,導致樣本流失  如以少數學者專家為研究對象,同質性過 高 若遇學者專家意見紛歧時,研究小組的整 合能力常受質疑 3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