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週_野柳地質公園遊客行為規範守則之研究ppt

Page 1

地理學報,第六十期,P45-65,2010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吳宜玲(I- Ling Wu)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林俊全(Jiun-Chuan Lin)

導讀指導:張凱智老師

導讀學生:李莒光

學號:3710113


摘要 前言  研究區概述  研究方法  研究結果與討論  結論與建議 


 野柳地質公園

1.

2.

富含世界性的特殊地質、地形,是民眾絕佳的戶 外教室。 地景屬於近觀型,常因遊客在遊憩過程中的不當 行為,造成地景的破壞,進而影響遊客的遊憩體 驗與品質。


研究發現 ◦ 遊客常見的不當行為包括:跨越警戒線、水邊戲水與海 釣、觸摸攀爬地景、採集海產、擅自離開架設步道行走、 抽煙與不當穿著等。 ◦ 遊客對野柳環境的瞭解程度與態度,也會與影響其行為 的產生。 ◦ 遊客認知的行為規範與其實際環境行為卻缺乏一致性, 多認同以規範來維持園區永續發展,但本身卻又無法身 體力行。 環境的瞭解程度

遊客 產生

態度

行為


資訊檢討 1. 遊客規範守則,資訊傳達缺乏統整性與系統性。 2. 許多項目已經不符合現況,多以「禁止」等負面 字詞作為規範內容。 3. 鮮少告知遊客規範的源由、不當行為之後果。 4. 遊客無所適從。


本研究嘗試修擬遊客規範守則,從遊客對 環境的認知著手,提供相關環境資訊,讓 遊客瞭解規範的用意,而改變態度以執行 對環境的正向行為。  關鍵字: 

野柳地質公園、不當行為、規範、遊客行為守則


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所推動之世界地質公 園指標,做為轉型與經營管理目標,藉以邁向世界地質 公園而努力。 地質公園具備了三大功能:保護、教育、帶動當地社區 之社經發展。 大量遊客進入,環境受到衝擊,造成景觀與管理上的干 擾,進而影響遊憩品質。 遊客的不當行為,對於遊憩區的永續發展上是一大阻礙。 追求遊憩區的永續經營,必須有效掌握遊客行為,進行 管理與規範,以減少、杜絕遊客不當行為的發生。



「行為」在心理學上的定義 1. 狹義的行為:指的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外顯行為。 2. 廣義的行為:包括外顯動作以及個體內在的心理 反應,也就是驅使這些外顯動作的內在狀態。

外在 刺激

內心 的思 考

決策

行為產生


「不當行為」(inappropriate behavior),在 犯罪學的領域上稱為「違序行為」(disorder behavior),皆指使用者對環境或管理上產 生危害與干擾之行為。  針對遊客而言,不當行為:是指遊客在從 事遊憩活動時,所產生任何對社會環境或 實質環境有所傷害的行為均可稱之。Clark, Hendee, and Campbell (1971) 


遊客不當行為的定義相當廣,需視違法者 的心態與社會價值而定。  當行為的產生對於自然環境、管理單位或 遊客遊憩體驗等層面造成衝擊、困擾者即 屬於「不當行為」。  要改變這些行為,就需透過認知、態度、 行為做有效的說服。 


人們違反規範的原因,也可以歸類成以下幾種類型: 1. 無知 (unaware):對資源的不瞭解而造成損害。 2. 鬆懈-痕跡 (releasercue):對社會所禁止行為的鬆懈,產 生偏差行為。 3. 未被告知 (uniformed):因不知行為造成的損害後果。 4. 責任忽略 (responsibility denial),因遊客認為有理由忽略道 德責任的遵守。 5. 身份認同(status-confirming):因重要參考團體影響所引起。 6. 有意的 (willful),由許多因素 (好玩、洩憤) 有意的違反規範 (黃茂容譯,Gramann 1990)。


 遊客行為之管理策略,主要分為:

1. 直接 (硬性) 管理

2. 間接 (軟性) 管理


研究將兩種管理策略之特性,整理如下



研究目的: 1. 了解遊客的不當行為與其環境認知、態度間之關 係。 2. 透過規範守則的修擬與設計,讓遊客瞭解保護環 境的深層意義。 3. 經由對環境的認知與瞭解,轉變其對環境的態度, 進而改變行為、產生負責任的環境行為,使得野 柳地質公園得以永續發展。 

認知 與 瞭解

轉 變 態 度

改 變 行 為

產生 負責任 的環境 行為

永 續 發 展


野柳地質公園


為何選擇「野柳地質公園」: 1. 目前針對地質公園,遊客行為規範守則之研究十分稀少。 2. 而野柳為臺灣地質公園的先鋒。 3. 大量遊客對環境帶來的衝擊,使其面臨的壓力增加,遊客 行為的瞭解與規範便顯得相當重要。

 

園區依其位置與地形分為第一、第二、第三景觀區。 遊客多集中在第一及第二景觀區,所以本研究範圍也 鎖定在第一及第二景觀區。


第三景 觀區

第一景 觀區 第二景 觀區



研究方法 (一) 觀察記錄:採用自然觀察法  (二) 問卷調查:測量遊客對環境保育、地 景形成的瞭解與態度,以及環境行為與對 規範的認同程度。  (三) 非正式訪談:以非正式訪談的方式詢問 遊客意見,並且也與園區解說志工及管理 人員探討常見不當行為發生之原因。  (四) 文件分析:參考野柳地質公園提供遊客 規範守則訊息整理分析。 


研究方法  (一)

觀察記錄

本研究設計一現場實地觀察記錄表,來廣 泛地收集資料。


研究方法  (二)

問卷調查

1. 問卷設計: 遊客基本屬性、環境認知、環境態度、環境行 為,以及行為規範。

2. 資料收集:採立意抽樣 3. 資料處理與分析: 探討遊客認知、態度與行為之關係,並以樞紐 分析找出遊客行為與規範間是否有一致性。


(一) 遊客不當行為類型:請參閱表2






•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發現,一般遊客對地質地形的形成、 地質遺產的瞭解不多,且不深刻,難以理解其保存的價值與 重要性。


 (三)

規範守則:

1. 文件分析:  行為規範的相關告示牌五面  解說摺頁兩份  野柳地質公園網頁

2. 根據觀察、問卷與文件分析的結果,整理 常見的遊客不當行為。 3. 從非正式訪談發現遊客行為發生多出自於 不瞭解、好奇、方便、疏忽或者園區規劃 不當等。



遊客規範守則: 根據上述所歸納出現頻率最多的遊客不當行為類型與發生原因,本 研究針對野柳地質公園研擬出遊客規範守則。




 

(一) 結論: 1. 遊客不當行為:遊客對於野柳地質公園內規範的 執行與遵守似乎仍甚缺乏。 2. 遊客的環境認知、態度影響行為規範:當遊客對 於環境瞭解較深刻、持有正向環境態度,便會產生 較高的環境行為與規範認同。 3. 遊客行為規範守則:當遊客對環境越瞭解,越能 遵守、認同規範,且遊客之不當行為產生多出於對 疏忽與環境的不瞭解。除了作為規範守則外,也提 供環境教育的一個資訊。


(二) 建議 1. 遊客規範守則的擬定,除了遊客面、管理單位 之意見外,當地居民之意見也是守則規範的另 一個面向。 2. 地方居民上的意見取得是相對缺少的,是後續 研究可以努力的方向。 3. 本研究僅針對遊客進行規範守則探討,其他相 關團體的規範守則,可為後續研究的方向。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